上市公司装修平安难

上市公司装修平安难

一、上市公司难再粉饰太平(论文文献综述)

郭永春[1](2021)在《北宋词闲意书写研究》文中提出

杨丽莉[2](2020)在《完善我国“互联网+”餐饮外卖行业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 ——基于公共治理理论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由于社会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线上到线下”的商业模式正在崛起,“互联网+”餐饮外卖行业搭上这班顺风车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互联网+”餐饮外卖在带给消费群体快捷便利等舒适体验的同时,由于在“互联网+”餐饮外卖这一新兴行业的食品安全监管上缺少新的监督模式,导致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餐饮外卖食品安全事件被各大新闻媒体频繁爆出,这些被曝光的问题在这几年中也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互联网+”餐饮外卖这一新兴行业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文章首先介绍该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在公共治理理论的视角下,探索我国“互联网+”餐饮外卖行业的食品安全监管现状,阐述相关理论基础及理论观点,说明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运用的理论方法,分析国内外在食品安全监管的实践中运用公共治理理论得出的经验,分析我国“互联网+”餐饮外卖行业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揭示“互联网+”餐饮外卖行业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挑战与启示,并通过借鉴天津全运会成功的配餐模式和其他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基于公共治理理论,强调多元主体参与外卖食品监管、共同协商、互动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为当前我国“互联网+”餐饮外卖行业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互联网+”餐饮外卖平台的多元主体治理,应该要符合公众对“互联网+”餐饮外卖行业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充分整合多部门协调共管为治理机制,构建政府、社会组织、经营者、消费者之间资源共享、深度协作的多元治理结构,为公众提供更全面更高效的“互联网+”餐饮外卖行业食品安全监管服务。为实现上述目标,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充分应用“以网管网”的监管模式,推进政府、社会组织、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多元协作治理,更多的注重社会监督作用,发挥平台及经营者的自律作用。

吴丽玲[3](2019)在《关于《勇敢做唯一的自己》的汉韩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勇敢做唯一的自己》由担任台湾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兼教授的郭瑞祥所着。作者的前半生在别人眼里几乎是完美的人生。他先后毕业于台湾市立建国高级中学、台湾大学本科、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硅谷找到了年收入几百万的工程师职业,并与漂亮妻子结婚后被邀请到台湾大学任管理学院院长。但作者进入人生的后半期后,本人患上了癌症,失去了世界上最爱的人。经历这种痛苦后,他知道了人生并不是自己所想的那么顺利,所以作者在作品中呼吁只有勇敢去挑战才是真正的人生。这部作品中,作者叙述了自己过去的经验,他经历了种种困难和逆境后最终考上了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并在硅谷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在译者看来,这本书是为在读大学生和所有为前途而苦恼的待业学生准备的书,所以译者选择了这个作品。该作品是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5年5月出版的,分为3个部分。这部作品有9万6千字,分为3个部分,共有16个人生课程。译者选译了其中的一,二部分和第三章节的前二部。原文有5万多字,韩国语译文有7万多字。在作品翻译实践结束后,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翻译实践中的感受前提下,编写了实践报告。本报告由序言,翻译项目介绍,翻译分析前准备,翻译案例分析,结语等四个部分组成。序言部分介绍了项目的背景,叙述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翻译项目介绍中主要对作品内容,作家和作品的影响进行了概括,翻译前分析和总结。

梁梁[4](2018)在《论利益结构变迁下的中国立法》文中认为追求利益是人类活动的内驱力,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利益促进了人本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利益主体在追逐利益过程中必然会与其他主体产生特定的社会关系,同时政府会依照社会存续及发展的需要,对这种社会关系进行权衡和调整,形成稳定、牢固的社会结构形态,即本文所述的社会利益结构。利益结构源于利益矛盾主体博弈后形成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极易被内部的不合理性因素而打破,引发利益主体间激烈矛盾和冲突,导致社会分裂、公共利益受损。所以自社会出现利益分化以来,人们就开始探索行之有效的整合机制来化解由利益矛盾所带来的风险。相比于政策、道德、宗教而言,立法在利益的整合与保障方面具有更强的程序性、确定性和权威性。利益诉求一旦进入立法领域,实质上就是将经济层面的利益博弈升格为法律层面的权利保障和责任承担,利益主体也由规则的被动接受者上升为制度的主动制定者,利益博弈由无序争利提升为有序竞争。即使立法的最终结果是一方利益得到了肯定,而另一方利益也不至于在这个过程中严重受损,从而达到博弈均衡的社会调整目的。另外,犹如金融市场上的“熔断机制”,立法划定的是利益矛盾的临界状态,当利益冲突已经达到可能威胁社会稳定的程度,立法启动暂停博弈的机制,将其规范至可控范围之内,避免人类社会因激烈利益冲突而灭亡。所以,法律也就成为了人类社会普遍认可且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利益整合机制。现代立法实质上就是制度层面上利益分化与整合的过程。利益分化所导致的冲突矛盾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放映在立法每一个环节中。立法实现的是对现存的利益关系肯定或否定,对利益相关方的确认和规制。通过制定权利性条款,立法保障了合法利益的获得;通过明确义务性条款,立法规范了利益主体的市场博弈行为;通过设定禁止性条款,阻止有损公共利益的逐利行为发生。立法正是通过对利益协调、平衡和整合,才实现了对社会资源分配的有效调控,使利益分配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保障社会在平等游戏规则下的有序发展。按照唯物史观的观点,法律反映的是社会基于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共同需要。(1)利益开启了探寻社会现象的大门,也为了解立法走向提供了路径。立法中所体现的价值、动机和行为都可以从市场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中找到合理解释。本文正是通过分析中国现行立法体制及与利益变迁的关联性,归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立法利益整合机制的一般规律,提炼出本文主旨:中国的立法体制应成为各方利益主体平等表达权益的制度平台,遵循“正义优先、兼顾效率”的价值取向,通过社会立法、民主立法、科学立法构建起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四套完整利益整合机制,以实现利益结构的整合与调整作为落脚点,动态反映当代我国利益结构全方位变迁。任何性质的社会都不可能没有利益冲突,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若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建立健全一套能够化解利益冲突的良性制度体系。近年来,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导致更大规模、更深层次利益结构分化,加剧了公众在利益分配上的心理失衡。产权制度、“利益输送”、行政诉讼、部门利益等逐渐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立法对公共利益、个人权益的内涵和外延界定不明,以致于个别人假借公益、市场之名,滥用公权力侵害个体利益。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社会通过立法进行利益整合的发展脉络,探寻中国立法机制的运行逻辑及特点,分析现阶段我国利益结构的新变化、新问题,总结十八大我党通过立法实现利益整合的有益尝试,发现中国社会在利益整合方面依旧存在尚未解决的立法缺失。根据上述规律预判中国立法未来走向。针对健全利益整合机制的目的,从立法原则和制度安排两个角度提出相应对策。由此本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回溯中西方学术界关于“利益”、“利益结构”的不同定义,得出适应本文论述需要的立论基础,以唯物史观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辨证关系为分析逻辑,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为理论参考,吸收总结西方制度哲学、利益法学等精髓,浅析法与利益、立法整合与利益结构的一般关系,为后面论证立法利益整合机制的可行性打好基础。第二章运用社会学的社会结构理论、经济学的博弈均衡理论解析立法实现利益衡量所需经历的三个环节,即利益表达环节、利益选择环节和利益整合环节,在此基础上,概括出立法在利益整合中应着力构建的诉求表达、权益保障、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四种机制,为最后一章分析中国立法如何更好地发挥利益整合作用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第三章重点分析建国以来三次利益结构变迁的特点及过程,相对应地揭示立法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及作用,总结得出以往中国立法影响利益变迁的一般规律和“政策主导立法”的不足。纵向考察中国立法的运行逻辑,横向比较不同时期立法在利益选择上价值倾向。第四章侧重分析当前中国社会在利益变迁过程中所遭遇的阶层固化、“马太效应”、丛林法则泛滥、金融资本扩张等一系列问题,特别着重分析中国立法在解决上述利益分化问题时少有作为的表征,以及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为后面“对症下药”解决立法协调利益关系指明方向。第五章将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的结论,为中国立法实现利益整合提出原则层面和操作层面上的建议,审视十八大以来中国立法在利益调整方面的有益尝试,及仍需改进的地方,提炼出本文主旨,中国立法应成为各方利益主体平等表达诉求、进行公平博弈的制度平台。

杨得馨[5](2017)在《企业社会责任成熟度调研报告 ——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当今世界对于工程承包企业的要求已经不仅仅限于其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更关注其在提供产品过程中是否尽到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中国对外承包商业务本土化、属地化进程逐渐加快的今天,社会责任履行力已成为构成其企业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工程承包企业社会责任成熟度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国工程承包企业成功的共性和存在的短板。通过全面梳理国际知名承包商的成长模式与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Health,Safety,and Environment,CSR/HSE)发展规律,基于CM3-CSR成熟度模型和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对案例企业的成熟度评估结果与企业真实绩效水平进行统计分析,检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成熟度发展现状;并通过与全球最佳实践的对标分析,找出中国工程承包企业责任成熟度主要影响因子,并进一步分析中国工程承包企业的优点和缺点,提出基于社会责任的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发展战略建议。首先,本研究通过研究国际知名承包商总体成长史,通过研究CSR/HSE的一般发展轨迹和国际知名承包商的发展轨迹,得出其中值得借鉴的实践经验。其次,本研究基于CM3-CSR模型核心思想,以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为标准,通过问卷调研法,对所调研的中国工程承包案例企业成熟度进行测评并进行统计分析,与全球最佳实践进行对标分析,找出企业社会责任成熟度的影响因子。最后,本研究提出基于CSR/HSE的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发展战略建议。其中,领导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确定CSR/HSE改进方向;二是充分地融入员工群体中。公司管理者从影响力法则、典范法则、导航法则、优先级法则、“核心圈”法则以及适应法则6个方面培育企业文化。本研究还提出了对行业管制主体——政府的职能转变的建议。本研究的具体研究成果包括:1)梳理国际知名承包商的成长模式与CSR/HSE能力发展规律;2)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成熟度测评及分析;3)基于CSR/HSE的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发展战略建议。

肖敏[6](2017)在《宋代巴蜀词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宋代词人作于巴蜀地域的词,创作主体按籍贯分为巴蜀籍与非巴蜀籍。而在众多男性巴蜀词的对比下,宋代女性词人所作的巴蜀词独具特色,她们笔下的词是女性情感的直接外化,是女性词人我手写我心的产物,是女性复杂细腻而隐微之内心世界的展现。宋代女性词人的词作,题材较为狭隘,情感内涵既纯粹又显褊狭,在一定程度上,不及其他地域及明清时代女性词人笔下的词。宋代巴蜀节序词也比较有特色,主要以元宵词、七夕词、中秋词、重阳词四大节序词为主,词中不仅涉及宋代巴蜀地域元宵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的民俗活动,更有词人们由四大节序而产生的诸多情感,诸如对元宵节张灯夜游繁华热闹场面背后,穷苦百姓付出惨痛代价事实的揭露等等。黄庭坚贬谪到远离政治中心的巴蜀之地,刚开始是郁闷无奈,到后来慢慢与当地百姓、官员等融为一体,渐渐喜欢巴蜀的山水,心情也不再是“万里投荒,一身吊影”的惨淡和无望,而是愈加豁达乐观,其词风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巴蜀的自然山水之物,常常成为山谷笔下吟咏描写的对象,在山谷的笔下,巴蜀有了美丽可爱的一面,而不再是当年贬谪巴蜀之地的诗人们所描摹的穷山恶水,蛮荒之地。京镗是南宋名臣之一,其治理巴蜀的几年里,巴蜀得以大治。京镗的巴蜀词不仅描绘了其镇守巴蜀期间巴蜀的风貌、自然风光、节日风俗,又有其与友人之间的诗词唱和交游活动的记叙,更在巴蜀词中表达了思归念远等等情思,其词中对典故的运用、以议论入词及对叠字的运用都体现了其高超的文学修养和对文字的炉火纯青的驾驭能力。

刘海丽[7](2016)在《揭开内部创业的神秘面纱:ZX公司组织变革的苦与乐》文中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在神州大地上激流涌动,蕴藏着无穷的创意和机会,正在推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在我们生活的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企业经营环境趋于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只有开展改革、持续创新才能实现基业长青。如今,搭建公司内部创业平台成为了众多企业既能留住人才,又能保持不断创新的方式之一,而如何搭建良好的内部创业创新平台对于内部创业则显得非常重要。“创新”、“创造”就意味着要有“变革”,公司内部创业势必要打破公司原有的组织动态平衡,实施变革则是组织实现动态平衡的重要发展阶段。组织原来的稳定和平衡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时,需要通过变革来打破原有的稳定和平衡,但这并不是目的,目的是建立能适应新形势的新的稳定和平衡。与通常意义上的创业相比较,内部创业对于很多人来说显得有些神秘。案例选取的北京ZX公司是一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从2013年开始,其开内部创业之先河,积极推动企业进行组织变革,先后经历三个阶段:(1)变革前:内部创业,势在必行;(2)变革中:内部创业既苦中有乐,又一波三折;(3)变革后:巩固成果,持续改进。ZX公司内部创业的有益探索,走的是一条挖掘公司内部潜力、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授权赋能、释放创业活力的组织变革之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该案例为众多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公司如何通过内部创业实现组织变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王晨[8](2016)在《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研究(1918-1937)》文中指出合众蚕桑改良会作为近代中外蚕业改良合作中的代表性组织,其长期致力于蚕种的引进,制造以及推广,因生产原料的好坏是中国蚕业兴旺的源头所在,可以说,合众蚕桑改良会的相关活动,是近代中国蚕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在它的身上,集中了一般民众、政府、商界人士及外国人士对于中国近代蚕业发展的认识与构想。而该组织的发展与演进的曲折历程,也是一个传统国家向近代转型过渡中在某个领域、某一具体事物中的微观写照。作为中国蚕业的近代转型与发展历程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合众蚕桑会自身也随着这种趋势进行或主动或被动的调整,这无疑赋予了它鲜明的个性及时代特征,也使其成为研究“宏观”与“微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绝佳样本。在中国传统社会时期,蚕业是十分重要的副业生产项目,它的出现与发展,完美的契合了封建经济中“男耕女织”的生产分工。在明清时期,中国蚕业一度因国外需求大涨及江南整体经济环境的繁荣,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但中央政府所施行的“禁海”及“闭关锁国”政策,不但压缩了蚕业终端产品扩展其海外贸易的空间,也断绝了中外蚕业技术交流与往来的可能性。因外销不畅,蚕业出现资金缺乏,行业回报降低等现象,并且在内需增长乏力,国内消费者购买欲未有明显变化之时,此类情形进一步加剧,造成蚕业发展后续无力的局面。此时,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展,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大格局发生剧烈变动,由此导致的市场一体化、贸易全球化等现象,无疑与中国蚕业的发展方向构成鲜明矛盾。以日本为首的新型蚕业产品提供者及贸易者的崛起,对中国蚕业的传统优势地位形成巨大挑战,在与外部对手的竞争中,以往尚能以独家生产者身份加以掩饰的缺点,此时被无限放大。中国在蚕业生产技术、行业管理水平、生产者素质及发展理念等多个蚕业生产及发展要素上,全面落后于日本。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完成了对中国蚕业的赶超,其生产规模与外贸水平在跃居世界首位的同时,还在一直蚕食中国仅有的国际市场占有份额。蚕业的近代衰落,并非是个别现象,它也是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政治、社会新体系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准备不足及理念滞后,而出现的必然结果。以蚕业、棉业、茶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的衰落及以草帽辫、猪鬃业为代表的新兴行业的畸形发展,也成为近代中国的经济“新常态”。为扭转蚕业颓势,早在清末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就开始筹议蚕业的改良与转型,但受到政治气候及中外交流渠道闭塞的影响,这种改良尚未脱离“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朴素理论范畴。其具体活动的执行,不是依靠某些力图通过举办类似洋务来积攒政治资本及口碑的地方实力派官僚,就是被托付于任职于海关部门,在个人行动及资金支出方面不受官方监督的外籍职员。即便如此,相对零散与简单的早期蚕种改良活动,为后世该事业的继续发展积攒了可贵的实践经验,也使国人看到了利用外来技术、外来人员服务于中国蚕业改良的可行性。北洋政府成立后,政府对蚕业关注有所增强,但其总体的衰落趋势并未发生实质性好转。欧战爆发后,欧洲蚕业因法国、意大利等蚕业生产国的相继参战,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几近消失,中国蚕业得到了宝贵的喘息与发展时间。但在战事引起的国际蚕业贸易格局动荡中,日本及美国得利最大,前者进一步巩固了其蚕业生产第一强国地位,后者则成为世界生丝的最大进口国,这无疑为中国蚕业改良带来了新的压力。作为蚕业的主要经营者,江浙地区丝商群体为自身生存及经济利益考虑,依靠逐步健全的团体组织,向政府方面提出了改良中国蚕业的倡议,这无疑与官方发展蚕业,增加税收的想法不谋而合。战后,欧洲经济亟待振兴,但其自身生产资料与生产力的缺乏使法、意等国不得不从发展本国蚕业考虑,寻求与中国的合作,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即是这种中外双边需求互相协调下的最终产物。美国、日本则各自从扩大原料来源及掌握中国蚕业状况的角度出发,对组织成立也持支持态度。受外交及贸易关系的影响,改良会中的政商势力、中外势力、外国势力,围绕组织成立初期的经费、管理及会员范围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与博弈,最终在各方的调和与妥协下,合众蚕桑改良会确立了以官方派驻监理员、丝茧总公所及法国人员三方在名义上共同掌权的初步组织体系。而北洋政府时期外人在华的特殊地位与商人势力的膨胀,使官方代表在会中地位尴尬,长期游离于政府监督管控体系的合众蚕桑改良会虽然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购种、发种业务,但其并未对中国蚕业的转型产生关键性、实质性的帮助。南京政府成立后,在“革命”意识与理论的指导下,国家公权力逐步渗入社会的各个层面,也使旧有传统产业及社会团体组织发生了巨大变革。在蚕业方面也不例外,政府方面首先对其宏观发展规划进行了重新修订,并且以官方力量为先导,一批隶属于政府管理的蚕业组织与机构相继建立。而作为旧政府时代,江浙地区规模最大的蚕业改良组织,合众蚕桑改良会在人员、组织方面仍具有相当大的利用价值,为此,国民政府通过积极对外交涉,派遣专员办理的方式,完成对合众蚕桑改良会的改组,从而将其纳入以行政权力为保证与基础的整体蚕业改良体系中。此时,受政府推动及西方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影响,中国蚕业改良体系也在理论研究及活动形式上发生着自主蜕变。以往单纯注重蚕种改良的相关组织,纷纷向育种、试验、销售、推广等方面拓展业务,这种变动在合众蚕桑改良会表现的较为明显,以设立蚕种推广所及镇江蚕种制造场为代表,会中的核心业务开始向盈利化、市场化方向发展,这不仅是政府经济支持力度降低后的现实需要,也是完成改组后,延续组织寿命,增强自身竞争性与生存能力的主动求变之策。南京政府成立后,随着国家公权力对行业深入及民族意识的高涨,合众蚕桑改良会不得不面临被官方接收与改组的命运,而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有所提升,外国政府方面对政府旨在收回主权、削弱外籍人员地位的改组工作也予以积极配合。而随着外部经济形势、安全形势的急转直下,30年代中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方面陆续施行了“统制政策”,在这一轮的政治经济格局变动中,合众蚕桑改良会逐步走向式微,这也是该时期无数类似组织的最终命运,这种“官强民弱”的相对失衡现象,也与北洋时期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国家角色缺失、整体经济社会环境未发生根本转变之际,单纯依靠某个组织来拯救蚕业积贫积弱的整体局面的做法并不现实,但其长达十余年的实践活动并非毫无作用。作为以沈联芳、葛敬中、何尚平等人为代表的各界人士参与近代蚕种改良的心血结晶,合众蚕桑改良会不但为日后中国蚕业的复兴与腾飞积蓄了力量,其发展经验与教训也为中国现代农业的转型与对外合作提供了宝贵借鉴。

李娜[9](2016)在《明寓滇诗人之诗总集《沧海遗珠》研究》文中认为《沧海遗珠》成书于宣德年间,是明初重要的诗歌集子,清代收入《四库全书》,同时也是《列朝诗集》与《明诗综》的取材对象。诗集系黔宁王沐英第三子沐昂所编,收录二十一位诗人的诗作,因诗人结缘滇地而具有特殊的风貌,成就了《沧海遗珠》之特色。可惜对诗集中诗人研究者较多,而对诗集本身研究者甚少。本文以《四库全书》本为研究底本,试图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展开对诗人和诗歌的深入研究,从而整体感知与把握诗集的特点。诗集收录的这批诗人,或被安置入滇,或被谪戍入滇,或被流寓入滇,或因其他原因入滇,不同程度的入滇经历、人生坎坷、生不逢时,让诗人有了相似的诗作情怀。他们的诗不仅有偏于闲情的题画诗,有饱览河山的云游诗,有珍重友谊与关怀世事人情的赠答酬唱诗,还有描写多彩滇南景致的云南风物之诗。诗作清新雅致,颇具特色,而所选取的“云”、“山”、“秋”、“雁”等意象更是突出诗人们寓滇时清幽孤独的文人心态。他们以云之纯洁、灵动、缥缈来倾诉寓滇后志趣之脱俗高雅与羁旅离乡之孤独,以山之高远、幽静来诉说隐逸山间之淡泊与被山阻隔之孤独无奈,以秋之萧条凋残来叙说志向夭折时又逢异客流年之悲凉,以雁之传音信、恋故乡来倾吐对亲人、故土的眷恋。诗人们以轻妙婉畅的声响、清丽自然的语辞、寓景托典的含蓄手法、淡化与幽化的意绪,来展现独特时代环境和滇地形态下“和平婉丽”之造境风貌。从而,为中国诗文增添了宝贵的遗产。

马李灵珊[10](2015)在《“痞子”CEO唐岩》文中认为12年前,湖南小痞子唐岩只身闯北京。12年后,他成了移动互联网新贵、创业明星、最火爆的社交APP陌陌创始人。他变得富有,也变得孤独。成功让他自由,也拘束了他。2014年2月11日,陌陌在美上市首日大涨26%,但其创始人、CEO唐岩在纳斯达克敲钟现场疑似竖中指的照片引发轩然大波。在上市前夕,网易公司还突然发布声明称,唐岩在网易工作期间存在不法行为,利用职务之便为其妻子所在公司输送利益,并且还因个人

二、上市公司难再粉饰太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市公司难再粉饰太平(论文提纲范文)

(2)完善我国“互联网+”餐饮外卖行业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 ——基于公共治理理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的情况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互联网+”餐饮外卖的概念及特性
        2.1.2 食品安全的概念
        2.1.3 食品安全监管的概念
    2.2 基本理论
        2.2.1 公共治理理论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观点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
        2.2.3 公共治理理论对“互联网+”餐饮外卖的食品安全监管指导作用
第3章 我国“互联网+”餐饮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分析
    3.1 我国“互联网+”餐饮外卖行业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3.1.1 行业监管的法律法规及地方规章现状
        3.1.2 “互联网+”餐饮外卖食品安全社会监管的体制现状
        3.1.3 “互联网+”餐饮外卖食品安全社会监管的主体现状
    3.2 我国“互联网+”餐饮外卖行业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3.2.1 行业法律不健全,监管效率不高
        3.2.2 公众监管乏力
        3.2.3 舆论监督不力
    3.3 我国“互联网+”餐饮外卖行业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行业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
        3.3.2 “互联网+”餐饮外卖食品安全监管难点
第4章 国内外“互联网+”餐饮外卖食品安全监管实践及经验
    4.1 国外的实践与经验
        4.1.1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及启示
        4.1.2 加拿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启示
        4.1.3 日本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及启示
    4.2 国内的实践与经验
第5章 公共治理视角下“互联网+”餐饮外卖行业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设计
    5.1 明确政府在“互联网+”餐饮外卖行业监管中的角色与监管职能
    5.2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建立线上监管云平台
    5.3 依托信用监管体系压实市场主体和行业协会的守法自律意识
    5.4 提升社会公众监管参与度与维权能力
    5.5 壮大社会监督队伍鼓励媒体曝光不良信息
    5.6 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后记

(3)关于《勇敢做唯一的自己》的汉韩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附录

(4)论利益结构变迁下的中国立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理论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中外利益理论研究
        (二)利益的立法整合研究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四、研究重点和研究难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第一章 利益与立法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利益结构与利益结构变迁
        一、利益和利益结构
        二、利益结构变迁路径及制约因素
    第二节 立法与利益的关系
        一、利益对立法的决定性作用
        二、立法对利益的调整性作用
第二章 利益结构变迁与立法整合
    第一节 立法中利益协调的起因、表现及原则
        一、利益结构“异变”对利益博弈的有序化诉求
        二、现代立法中利益选择与整合的特点及原则
        三、利益群体影响立法的主要方式及规制
    第二节 现代立法完成利益衡量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利益识别环节
        二、利益选择环节
        三、利益整合环节
    第三节 确保立法实现利益整合的几个重要机制
        一、诉求表达机制
        二、权益保障机制
        三、利益协调机制
        四、矛盾调处机制
第三章 建国以来中国社会的利益变迁及立法实践
    第一节 1949—1955年利益结构变迁模式及立法实践
        一、趋向集中的分散型利益结构确立
        二、标志性立法及对利益结构的影响
    第二节 1956—1976年利益结构变迁模式及立法实践
        一、均等化较高、单一集中的利益结构形成
        二、标志性立法及对利益结构的影响
        三、“文革”打断法治建设进程
    第三节 1979年—至今利益结构变迁及相应的立法实践
        一、整体性利益结构瓦解
        二、弥散性不平等向累积性不平等结构转变
        三、标志性立法及其对利益结构的影响
    第四节 利益结构变迁过程中立法所呈现的基本特点
        一、利益结构变迁带动立法进步
        二、利益变迁多由政府主导立法背书
        三、立法的自治性随利益变迁日益增强
        四、立法过程中利益博弈仍极其有限
第四章 现阶段中国利益结构变迁特征与立法整合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现阶段利益结构的主要特征
        一、利益分配差距依然很大
        二、利益矛盾经常化
        三、利益冲突群体化
        四、利益心理失衡化
    第二节 当前中国利益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报酬与资本收益失衡
        二、虚拟经济繁荣与实体经济萎缩
        三、政商间大量存在的“利益输送”
        四、利益博弈中“丛林法则”泛滥
    第三节 利益结构变迁导致立法问题凸显
        一、现行立法对弱势群体利益保护不够
        二、立法过程缺乏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
        三、立法过程中部门利益化倾向严重
        四、利益集团立法游说活动缺乏制度规范
第五章 以公平、合理的立法体制统领当代利益结构变迁
    第一节 立法在利益整合中应持有的基本原则
        一、面向利益结构变迁是立法的基点
        二、培养有序博弈意识是立法的底蕴
        三、截断违法利益输送是立法的关键
        四、维护保障公共利益是立法的根本
    第二节 立法推进利益结构合理化的路径选择
        一、立法预测及规划中正确识别各方利益
        二、立法审议与决策中为利益表达提供畅通渠道
        三、构建立法公众意见反馈机制
        四、立法结果应是利益选择协调的最优方案
    第三节 十八大以来立法整合利益结构案例检视
        一、首次出台产权保护的顶层设计
        二、修订行政诉讼法:破解“民告官”三难问题
        三、反腐败立法:截断利益输送"暗道"
        四、修改《立法法》: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5)企业社会责任成熟度调研报告 ——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息息相关
        1.1.2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成熟度测评结果有待检验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际知名承包商的发展阶段与路径
        2.1.1 总体发展阶段与模式
        2.1.2 发展与升级路径
    2.2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软实力
        2.2.1 企业社会责任
        2.2.2 企业竞争力
        2.2.3 企业软实力
    2.3 国际知名承包商CSR/HSE的发展轨迹
        2.3.1 CSR/HSE一般发展轨迹
        2.3.2 国际知名承包商CSR/HSE发展轨迹
    2.4 国际知名承包商CSR/HSE发展的行为模式与实践经验
        2.4.1 国际知名承包商CSR/HSE发展的行为模式
        2.4.2 国际知名承包商CSR/HSE的实践经验
    2.5 培育以企业责任竞争力为核心的中国工程承包商国际软实力
    2.6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2.6.1 CSR/HSE指标体系构建
        2.6.2 关键绩效指标选取
        2.6.3 企业社会责任对标管理框架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企业社会责任成熟度调研分析
    3.1 问卷调研
        3.1.1 问卷发放与回收
        3.1.2 问卷数据统计与处理
    3.2 基于CM3-CSR模型的成熟度测评
    3.3 案例企业绩效测评
        3.3.1 各关键议题下的绩效得分
        3.3.2 各主题下的绩效得分
        3.3.3 案例企业绩效总分
    3.4 案例企业社会责任成熟度数据结果分析
        3.4.1 主要问题
        3.4.2 影响因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CSR/HSE的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发展战略建议
    4.1 促进全员形成CSR/HSE价值观的形成
        4.1.1 通过领导力塑造促进全员CSR/HSE价值观的形成
        4.1.2 通过企业文化塑造促进全员CSR/HSE价值观的形成
    4.2 创造更好的CSR/HSE外部实践环境
    4.3 提升社会责任成熟度影响因子的建议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论文主要工作
    5.2 实践应用价值
    5.3 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例企业在各KI中达到的最佳实践数量汇总
附录B 例企业在各关键议题下的绩效得分
附录C M3-CSR模型最佳实践与能力指南[3]
附录D 标分析数据信息采集问题清单[3]
个人简历

(6)宋代巴蜀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宋代女性词人巴蜀词
    第一节 宋代妓女巴蜀词
    第二节 宋代闺秀巴蜀词
    第三节 宋代女性词人巴蜀词的特点
第二章 宋代巴蜀节序词研究
    第一节 宋代巴蜀元宵词
    第二节 宋代巴蜀七夕词
    第三节 宋代巴蜀中秋词
    第四节 宋代巴蜀重阳词
第三章 黄庭坚巴蜀词
    第一节 黄庭坚贬谪巴蜀后的生活状态
    第二节 黄庭坚巴蜀词的艺术风格
    第三节 黄庭坚巴蜀词的影响
第四章 京镗巴蜀词
    第一节 京镗巴蜀词的题材及内容
    第二节 京镗巴蜀词的艺术手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7)揭开内部创业的神秘面纱:ZX公司组织变革的苦与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创业有关概念
    2.2 内部创业概念与涵义
    2.3 公司创业行为类型理论
    2.4 组织变革概念和涵义
    2.5 组织变革的层次
    2.6 组织变革的模型
        2.6.1 Lewin变革模型
        2.6.2 系统变革模型
        2.6.3 Leavitt变革模型
        2.6.4 Schein的适应循环模型
        2.6.5 Kotter变革模型
    2.7 小结
第3章 案例描述
    3.1 引言:内部创业不是赶时髦,是组织变革使然
    3.2 案例人物介绍
    3.3 变革前:内部创业,势在必行
        3.3.1 场景一:不变,眼看就要吊销资质
        3.3.2 场景二:不变,年轻的“芯”会飞
        3.3.3 场景三:不变,高层将错失变革良机
    3.4 变革中:内部创业,苦中有乐
        3.4.1 场景四:变革者首要的是魄力
        3.4.2 场景五:变革者还是一个心理按摩师
        3.4.3 场景六:变革还真能开花结果
    3.5 变革中:内部创业,一波三折
        3.5.1 场景七:“蜂拥而上”与“出师不利”
        3.5.2 场景八:“树倒猢狲散”与“痛定思痛”
    3.6 变革后:内部创业无“完成时”
第4章 案例与理论分析
    4.1 紧迫感围绕,迫使战略转型
    4.2 消除障碍,充分授权
    4.3 获取短期胜利,让变革无往不利
    4.4 切勿松懈,促进变革深入
    4.5 成果融入文化舞动新的变革浪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研究(1918-1937)(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缘起及问题的提出
    2、学术史回顾
    3、研究空间及概念界定
    4、本文主要研究路径及章节
第一章 合众蚕桑改良会的初创
    第一节 清末民初的蚕桑业及其困境
        1. 整体经济形势的萧条
        2. 蚕桑业生产技术水平的盛极而衰
        3. 日本蚕业的崛起及与其对中国相关行业的冲击
    第二节 晚清民末蚕桑改良事业的初步开展
        1. 清末民初振兴蚕业的论争与实践
        2. 清末民初蚕桑改良的进步与局限
    第三节 合众蚕桑改良会的筹组及其成立
        1. 外籍人员对于中国蚕丝业的担忧与扶植构想
        2. 合众蚕桑改良会的正式成立
        3. 中心组织形式及主要负责人的确立
        4. 地方性组织网络的建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合众蚕桑改良会的内部权力纷争
    第一节 欧战后各国在“华丝振兴”问题上的不同面相
        1. 美国、法国对华丝的扶植
        2. 日本独霸中国生丝厚利的企图
    第二节 国际关系变动下的合众蚕桑改良会
        1. “有碍主权”问题
        2. 日本参会问题
        3. 经费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合众蚕桑改良会的改组
    第一节 新政府对蚕业发展的全面介入
        1. 制定宏观发展规划
        2. 建立健全相关组织
    第二节 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的改组
        1. “费由我出,政则他人”:外人掌控下的合众蚕桑改良会
        2. 新政府社团改组政策的初步实施
        3. 围绕“交权”及“改组”的中外博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合众蚕桑改良会的核心业务革新
    第一节 中国蚕桑改良系统与机制的西化倾向
        1. 对蚕业问题认识的趋新与深化
        2. 新型蚕业改良活动的开展
    第二节 合众蚕桑会蚕业改良思路与方式的嬗变
        1. 由“购买”到“制种”
        2. 由“分发”到“指导”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合众蚕桑改良会的蚕业教育活动
    第一节 合众蚕桑改良会介入蚕业教育的形式演进
        1. 合众蚕桑改良会自立教育机构早期设想及探索
        2. 与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
    第二节 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镇江女子蚕业学校的创办与发展
        1. 中国女子蚕业教育的兴起
        2. 合众蚕桑改良会镇江女子蚕业学校的筹组与发展
        3. 职业去向与生源:镇江女子蚕业学校与蚕业近代化的双向互动
        4. 镇江女子蚕业蚕校的突破与独特性
        5. 合众蚕桑改良会科研事业的后续进行
    本章小结
结语 蚕桑改良组织的近代命运与传统农、蚕业的转型困境
附录(一) 《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章程暨监理员规程》
附录(二) 《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办事细则》
资料来源及参考文献
后记

(9)明寓滇诗人之诗总集《沧海遗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沧海遗珠》简介
    二、研究现状
    三、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第一章 与滇结缘的诗人群
    一、被安置入滇者:胡粹中等三人
    二、谪戍入滇者:方行等十三人
    三、流寓入滇者:邾经一人
    四、入滇缘由不详者:机先等四人
第二章 偏于闲趣——谪寓心态下的题材趋向
    一、题画诗
        (一)题梅竹画
        (二)题山水画
        (三)题美人画
        (四)题人物故事画
    二、云游诗
        (一)纵情山水,融入自然
        (二)羁旅之苦,身世飘零
        (三)过故人之地而怀古咏今
        (四)登盛景空生思乡的悲凉之情
    三、赠答酬唱诗
        (一)《沧海遗珠》之内部诗人的赠答酬唱诗
        (二)诗人与友朋之间的赠答酬唱诗
        (三)诗人与僧侣之间的赠答酬唱诗
    四、云南风物之诗
        (一)昆明风物之诗
        (二)云南所属州县各地风物之诗
第三章“云”“山”“秋”“雁”——谪寓心态下的意象选择
    一、目追“云”望
        (一)自在闲云
        (二)空灵高云
        (三)飘零浮云
        (四)凄独孤云
    二、心随“山”幽
        (一)隐逸之山
        (二)阻隔之山
        (三)仙灵之山
    三、意因“秋”凉
        (一)志向流产之秋
        (二)年华老去之秋
        (三)引客思起之秋
    四、魂逐“雁”飞
        (一)音信之雁
        (二)离群之雁
第四章“和平婉丽”——染有滇南色彩的造境风貌
    一、轻妙婉畅的声响
        (一)轻细光洁的声调
        (二)流畅婉转的韵律
        (三)精美温婉的节奏
    二、清丽自然的语辞
        (一)自然质朴
        (二)绮丽飘逸
        (三)冲淡孤冷
    三、寓景托典的含蓄技法
        (一)借物达意
        (二)旁涉影响
        (三)寓情入典
    四、淡化与幽化的意绪
        (一)心清闻妙音之淡化意绪
        (二)孤寂觉沉静之幽化意绪
    五、风格成因的时代性与地域性解读
        (一)时代造境之含蓄
        (二)地域造境之温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录B:《沧海遗珠》注解
    沧海遗珠原序
        卷一
        朱经
        方行
        朱琳
        曽烜
        周昉
        韩宜可
        卷二
        王景彰
        楼琏
        王汝玉
        逯昶
        平显
        卷三
        胡粹中
        杨宗彝
        刘叔让
        杨子善
        张洪
        范宗晖
        卷四
        施敬
        僧天祥
        僧机
        僧大用

(10)“痞子”CEO唐岩(论文提纲范文)

“叛逆”的财富新贵
至少可以失败三次
“土匪中的山大王”

四、上市公司难再粉饰太平(论文参考文献)

  • [1]北宋词闲意书写研究[D]. 郭永春.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完善我国“互联网+”餐饮外卖行业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 ——基于公共治理理论的视角[D]. 杨丽莉.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6)
  • [3]关于《勇敢做唯一的自己》的汉韩翻译实践报告[D]. 吴丽玲. 延边大学, 2019(01)
  • [4]论利益结构变迁下的中国立法[D]. 梁梁.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5]企业社会责任成熟度调研报告 ——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例[D]. 杨得馨. 清华大学, 2017(02)
  • [6]宋代巴蜀词研究[D]. 肖敏.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7]揭开内部创业的神秘面纱:ZX公司组织变革的苦与乐[D]. 刘海丽.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6)
  • [8]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研究(1918-1937)[D]. 王晨.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 [9]明寓滇诗人之诗总集《沧海遗珠》研究[D]. 李娜. 中南民族大学, 2016(05)
  • [10]“痞子”CEO唐岩[J]. 马李灵珊.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2015(01)

标签:;  ;  ;  ;  ;  

上市公司装修平安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