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中的六个“盘子”

高考地理复习中的六个“盘子”

一、高考地理复习中的六大“板块”(论文文献综述)

张琪[1](2021)在《基于高考试题情境分析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以2010-2020年全国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明确指出要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201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立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构建以一核、四层、四翼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主的高考考查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还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以此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因此高考卷中的试题情境至关重要,对试题情境的研究,不仅能明确考查内容的重点,也能明晰考查要求的深浅,进而发挥高考的引导教学的功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本研究立足于试题情境,选择比利时教育家易克萨维耶·罗日叶的“情境类型学”为依据,结合已有研究与地理学科的特点对一级维度参数下设的二级维度参数进行重构,形成本文对高考试题情境的分析框架。基于试题情境分析框架,在情境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教育评价理论、整合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之上,采用文献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2010-2020年全国卷地理试题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文献法,通过阅读有关国内外高考试题以及试题情境的相关文献,确定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为本文核心概念的界定、具体参数的划分提供借鉴;其次以易克萨维耶·罗日叶的“情境类型学”为基础框架,结合国内学者在其他学科上对其进行的研究划分和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构建了本研究的地理试题情境分析框架;然后依据分析框架,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别统计情境任务要求、情境任务的开放等级、情境材料培养的学生型面、情境材料范围、情境任务调动的知识范围、情境任务考查的核心素养、情境材料的呈现方式,分别通过数量、占比、变化趋势,得出2010-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情境特点与变化,并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典型的高考试题作为案例;最后依据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和试题情境的命制角度提供一定的建议。

丁继昭[2](2021)在《物质能量传输视角对高中自然地理课程与教学的指向》文中研究指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现着学科本质特征,要求我们深化学科理解、响应学科大观念要求,通过对学科的深度研究来推进课程与教学,关注学科视角及其培养过程。“物质能量传输”作为自然地理学科的一个视点(焦点),可以为中学地理课程与教学提供发展路向指引。系统构建并运用物质能量传输视角,把握丰富、庞杂且主线索常常内隐的高中自然地理内容,相当于明确了一个能够使之结构化的大观念。然而,当前对物质能量传输视角之于高中地理课程与教学的指向性并未充分关注。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应用”思路,本研究主要聚焦三个核心问题:物质能量传输蕴含了什么样的地理学科视角?如何运用物质能量传输视角增进对高中自然地理课程内容的理解?物质能量传输视角对高中自然地理教学有何指向性要求?致力于达成构建学科视角、分析课程内容和探讨教学指向三大目标。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构建和实践应用两方面,系统探讨物质能量传输视角对高中自然地理课程与教学的指引。理论研究部分主要包括“寻觅视点”“构建视角”和“确立视角”三方面内容。第一,通过文献研究找寻地理学科中的“物质能量传输”视点,明晰其概念内涵及对中学地理课程与教学的积极意义。第二,具体主要从地理学家普遍较为关注物质能量传输的“流”空间背景,物质能量传输中的具体过程序列,物质能量传输中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的辩证统一关系,物质能量传输的地域差异状况和物质能量传输的整体功能表现等方面,沿着“空间背景→过程序列→重要特点→功能表现”的思路逐步递进、延展,建构物质能量传输视角基本框架、维度构成和内容要点。第三,根据专家意见修正并确立物质能量传输视角框架,主要包括:物质能量传输的“流”本质视角、物质能量输入-作用-输出视角、物质能量传输的协同关系视角、物质能量传输的地域差异视角和物质能量传输的功能表现视角等5个子视角,地理物质流视角、关注物质能量的输入基础和关注物质运动与能量转换的相互表达等12个内容要点。应用研究部分主要包括“应用物质能量传输视角分析课程内容”和“应用物质能量传输视角探讨教学指向性要求”两方面。第一,基于物质能量传输视角,结合课程组织理论,运用文本分析法对高中自然地理课程内容进行“总体把握”和“具体分析”,构建课程内容组织框架、分析课程标准和分析具体课程内容等。首先,以“物质能量传输”为大观念,基于该组织中心派生出:从“自然地理环境和外界的物质能量传输过程”到“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物质能量传输过程”再到“自然地理环境对物质能量传输过程的综合响应”三个“大单元”,最终落脚于“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传输过程”。从“大观念”到“大单元”是高中自然地理课程内容组织的一条“明线”,和“阐明人地关系”课程内容组织“暗线”一同搭建起了高中自然地理课程内容组织框架,其核心要素为:一个“大观念”、三个“大单元”、一条“暗线”、一条“明线”和一个“落脚点”。其次,针对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明确物质能量传输视角所对应的课程内容侧重点。再次,总体分析地理和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在大观念视野下围绕物质能量传输开展跨学科主题活动的基本交集状况。最后,基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之间的科学演进关系及其整合机制,结合知识、能力、思维(视角)和价值观念等课程组织要素,主要从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视角和地理价值观等方面,应用物质能量传输视角来增进对高中自然地理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组织中的“逻辑链”,明晰地理学科能力解构中的“核心项”,捕捉地理学科视角中的“着眼点”,明确地理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第二,基于物质能量传输视角针对高中自然地理教学提出指向性要求,引导教学预期、体现学科本质,同时,运用案例分析法研究既有教学案例,依据“发现教学问题→分析教学问题→改进教学设计”思路,阐述教学指向的实践应用。具体来说,第一,物质能量传输的“流”本质视角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为:(1)把直观看到的事物抽象归纳为相应层次的地理物质能量;(2)引导学生运用学科逻辑建构起基本的物质能量概念体系;(3)引导学生运用动态视角从事物联系中认识物质能量“流”。第二,物质能量输入-作用-输出过程视角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为:(1)引导学生认识物质能量基础,明确地理过程思维起点;(2)引导学生认识物质能量作用主体,把握地理过程思维中项;(3)引导学生认识物质能量输出结果,抵达地理过程思维终点。第三,物质能量传输的协同关系视角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为:(1)及早提示物质运动与能量转换的关系,做好教学铺垫;(2)着重关照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双过程,察觉教学盲区。第四,物质能量传输的地域差异视角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为:(1)引导学生认识地域差异时充分关注其地理过程本源;(2)引导学生认识地理过程时注重比较其地域差异特点。第五,物质能量传输的功能表现视角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为:(1)引导学生以组合思维把握要素和地域,认识空间结构;(2)引导学生以整体观念统筹多地理过程,理解整体功能。

朱林[3](2020)在《基于美术生的高考化学复习教学策略研究 ——以成都市籍田中学为例》文中认为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进入大学学习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以美术为特长参加高考是重要的一种。美术高考对学生文化成绩要求较低,但调查发现仍有近一半的学生无法达到要求,特别是理科美术生。如何针对美术生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复习策略,提高其文化成绩,是理科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本文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文本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统计分析、实践研究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美术生高考化学复习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本文梳理了有关高考化学复习教学策略和艺术生复习教学策略的相关文献和理论,对化学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近三年的全国卷Ⅲ理综化学试题进行文本研究,总结了全国卷Ⅲ理综化学试题的一般考试规律和考试大概难度。通过对我校高三理科美术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部分高三理科美术生和具有高三美术班教学经验的化学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了美术生的化学学情:大多数美术生对化学学习兴趣浓厚,但基础薄弱、复习计划欠缺、执行力弱、对成绩期望值高、焦虑情绪较重、成绩提升空间大。基于文本研究结果和美术生化学学情,本文提出美术生化学复习教学策略,即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全面复习计划;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整合内容精选专题;有效使用分层教学等教学方法,重视测试、巧用导学案、精选精讲、多练勤改、关注实验、重视细节、规范答题;鼓励学生自查、互查和提问,督促学生做好错题本、问题本和积累本;同时关注学生心理,积极发挥复习评价。对该教学策略,笔者进行了四个月的课堂教学实践,使美术班化学平均分从12月成都市一诊的25.0分提升至5月成都市三诊的52.3分,高于上一层次美术班级。在2019年高考中,该班的化学平均分高于同一层次文化班级。说明本文提出的复习教学策略对提高教师课堂效率,提升美术生化学成绩是有效的,对高三美术班化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李兴科[4](2020)在《谈一轮复习应该追求的几个关键词——以近三年全国卷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一轮复习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将有力提升复习效率,即基础、时空和能力。基础就是要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时空就是要关注近几年高考,对于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考查,明确考查的主要基础内容;能力是高考考试要求的,需要考生不断提升的三个"关键能力"。一、基础

郑如意[5](2020)在《地理高考试题中空间尺度观的考查分析 ——以2015-2019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成小方[6](2020)在《思维导图在高三语文复习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思维导图通过简洁的方式将复杂的知识有条理地呈现出来,能够以最为直观、形象、简洁的方式表征知识,拓展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已有研究能够证实思维导图在阅读、写作、文言文等新授课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但思维导图其实也可以拓展到高三语文复习中来。考虑到高三语文的知识结构较为复杂,复习需要查漏补缺等问题,思维导图在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从安排时间整体规划,到设定具体复习目标;从提高学生语文复习效率,到减轻教师教学的工作量。论文根据时间进度、知识目标、教学方式等,结合高三语文复习具体教学案例及其对比,探讨思维导图在高三语文复习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论文由四部分构成,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讨论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规划并合理利用复习时间。高三语文复习时间的规划是利用思维导图的形象性、直观性,按年、月、周的形式分层次对高三语文的复习时间做了详细的安排,以期为学生每一阶段的复习时间做好定位。第二章讨论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明确语文复习的具体目标。在综合分析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和考查建议的基础上,结合考试大纲对语文各部分的考查要求,论文利用思维导图拟定详细、具体、可量化的复习目标,指导学生有序安排阅读、写作、基础知识三个部分复习内容。第三章比较传统形式与思维导图形式的语文复习案例。从复习目标、复习过程、复习效果等方面比较传统形式与思维导图形式的语文复习案例的异同,旨在优化高三语文复习的具体教学模式。第四章针对高三语文复习教学的思维导图应用进行反思。本章从从学生的个性化复习方案和教师的教学指导能力提升两个方面,对高三语文复习教学的思维导图应用提供具体的建议。论文认为,思维导图复习教学有其自身优势和创新性,能够提高语文复习的效率;思维导图在语文复习中的教学应用依赖于学生和教师对思维导图的接受与熟悉程度;推广思维导图复习教学也并不意味排斥传统复习模式,教师应该立足于语文复习教学实践,灵活地选择最有效率的语文复习方法。

可秋玉[7](2020)在《基于高考试题分析的自然地理教学优化与实施》文中研究指明高考是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地理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下,高考题是对核心素养最为直接、快速的响应,并随之出现新的特点。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可以发现,自然地理是教学及考试的重点、难点。因此,本文试图通过高考中自然地理考题的分析,力求能对高中自然地理教学提出优化策略,达成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本研究中的方法探究也将有助于丰富基础教育中方法论,具有明显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搜集和整理了近十年来地理高考中自然地理部分的试题,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发现在高考命题存在有考查知识点基于教材内容进行扩展、侧重小切口命题、重视知识深度分析、地理情境过程性分析增加、重视原理性知识迁移重组的能力、体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的特征。学生感觉自然地理难度较大,在解题中的失分情况也就暴露出教学过程中对于这部分特点把握不足,对高考所要求的能力培养不够。针对这些问题,利用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系统科学原理中的反馈原理做指导,提出了自然地理教学优化策略。第一,在教学内容上通过演绎推理法、原因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在教材呈现的内容基础上进行深度与宽度的扩展;第二,课堂教学方式中采用多途径启发思考,引入深度教学、扩展知识联系,避免思维盲点影响、优化学习材料,突出思维过程三种方式,提升学生的的思维能力;第三,在作业方式中,通过以项目化作业实现过程体验、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实施差异化作业的方式,在课后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及地理实践力。最后,以《水循环的过程与意义》为案例,进行了教学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采用的是“问题驱动+笔记引导+项目化作业”方法,比对照班依然采用“读图分析+知识讲解+完成练习”的常规教学方法,优化了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结果评价中有一定的优势。

田娟[8](2020)在《高三函数复习的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以天水市武山县某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高三数学复习阶段,函数是贯穿各个内容的一条主线,对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逻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与调查研究法,以天水市武山县某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的同学和9名教师为样本,通过数据整理与分析,得到教师和学生对高三函数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层面上的问题,体现在对教辅的过度依赖、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不充分、教学偏重题量而忽视“四识”、研究课标不透彻等几个方面。学生层面的问题,体现在学生没有认真的研究考纲、研究课本。受教过程中,非常依赖老师讲,不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的思考。解题思路没有得到优化。依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法和改进措施,在教师教学方法策略的改革创新方面提出六点建议:第一,复习要紧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第二,教学策略的制定严格遵循课标,落实课标的三基要求,突出考查的重点。第三,合理设计教学进程,对不同类型的课设计适合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四,通过对函数主题单元的设计,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第五,加强数学的思想与数学的方法渗透。第六,注重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的提高。

纪婷婷[9](2020)在《新课程背景下基于SOLO分类理论对高考地理试题测试能力结构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地理课程创新改革提供了新的动力。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显现出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在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性。目前高考考题是唯一检测的方式,因此,开展对高考地理试题能力结构的研究至关重要。考虑到SOLO分类理论在评价学生思维能力水平上有优势,本人尝试基于SOLO分类理论对高考地理试题能力结构开展横向对比和纵向发展趋势研究,尝试分析高考地理试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表现在哪些层次结构,以及高考试题对哪种能力层次考察比重大,每种能力层次的试题数量比重变化趋势。希望为今后高三地理教师备考教学中提供方向,给高三学子备考的学习上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本论文结合SOLO理论在分析具体问题时有明显的优越性,对2017、2018和2019年新课标全国Ⅱ卷中地理试题的考察能力结构,开展横向和纵向的研究,并分别举例单点、多点、关联和抽象拓展结构水平真题,以及各结构水平在相关高考地理真题中具体分布状况。分析结果表明这三年考题以多点结构和关联结构层次水平为主,侧重考察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关联结构层次水平试题占比最大,且逐年呈上升趋势。高考地理试卷侧重考察考生地理四方面核心素养的能力层级水平。对此,对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新课标全国Ⅱ卷中地理试题中涉及地理核心素养的真题分布情况,逐题进行比对分类,发现高考真题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考察比重较大,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的考察比重较小,但逐年比重有上升趋势。结合2017年版课标提出的侧重培养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要求,以及真题中单点、多点、关联和抽象拓展结构4大能力层级试题的分布情况可知,对综合思维的考察并不仅仅只局限于侧重要素综合,还侧重区域综合和时空综合,并且试题灵活将要素综合按时间角度动态发展的考察形式展现在试题上。相比较以前只强调要素综合和区域综合的静态分析问题,更能加大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考察难度。

申玉洁[10](2020)在《立足高考探究构建学生“心理地图”的策略》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地理核心素养的能力要求,高考对地理学科能力的考查有所提升,综合思维已成为认识地理事物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核心方式,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正在发展变化,地理图表以其信息容量大的优势,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广泛重视。然而,高考要求学生将知识网络融汇贯通,利用综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传统的图表教学策略显然不能胜任新高考命题导向,指导学生构建精准的心理地图迫在眉睫。心理地图是难以直观监测的学生内化印象,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强化,由浅及深的逐渐完善清晰,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构建任务是本文的研究要突破的难点,在提高学生地图素养建立空间观念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成为衡量本研究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本论文从高考要求切入,紧密围绕一线地理教学现状开展研究工作,通过数据统计对高考中的图表题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地图素养、综合能力、区域认知能力等将是高考考查的常态,以图释题、无图显图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本研究从两个角度了解高中教学中的构建现状,一方面,采用课堂观摩的方式,研究地理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听课状态,发现教师的构建盲区,并提出改进建议;另一方面,在充分掌握影响心理地图的构建因素后,结合构建所需的能力指标,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对学生的构建现状进行全面剖析,找出制约因子。在此基础上,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和大量优秀教学课例,在地理教学论的指导下,探索心理地图的构建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基于目前存在的构建问题,首先,本文提出心理地图的构建应该是有意义的记忆过程,应遵循“记忆—掌握—内化—巩固—应用”的认知规律;其次,本文从心理地图的自身特征出发,指出构建要低起步、重基础,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自上而下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然后,提出详细的阶段化构建步骤,即五步三环节,以指导一线教学为研究目标,细化每一阶段的具体策略和教学目的,在每一个阶段精心设计教学案例,演示并指导策略的使用方法,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构建方式,引导学生从陌生到熟悉再到融会贯通,逐步构建完整清晰的心理地图;最后,在五步三环节构建策略的指导下,以《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为例,抽取同水平的两个班级进行差异教学实证研究,在课程结束一周后组织测试,对比结果证实,本研究提出的构建策略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有效的,经过课堂中的反复综合练习,学生的心理地图应用能力得到提升。经过实践检验和不断地修改完善,本研究最终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构建步骤,对实现高效地理课堂有实用价值。

二、高考地理复习中的六大“板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考地理复习中的六大“板块”(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高考试题情境分析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以2010-2020年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 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二)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三) 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
        (四) 高考模式的改革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一) 试题情境
        (二) 全国卷
        (三) 试题情境分析
        (四) 教学策略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情境学习理论
        (二) 建构主义理论
        (三) 教育评价理论
        (四) 整合教学理论
第三章 高考试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一、情境材料的真实性原则
    二、情境材料的应用性原则
    三、情境材料的指向性原则
    四、情境任务的目的性原则
    五、情境任务的适应性原则
    六、情境任务的综合性原则
第四章 高考地理试题情境分析框架的构建
    一、“情境类型学”一级维度参数概述
        (一) 辨别参数
        (二) 内容参数
        (三) 装扮参数
    二、“情境类型学”二级维度参数重构
    三、基于“情境类型学”的高考地理试题情境分析框架
第五章 基于情境分析框架的高考地理试题情境分析
    一、辨别参数的分析
        (一) 情境任务要求分析
        (二) 情境任务的开放等级分析
        (三) 情境材料培养的学生型面分析
        (四) 情境材料范围分析
    二、内容参数的分析
        (一) 情境任务调动的知识范围分析
        (二)情境任务考查的核心素养分析
    三、装扮参数的分析
第六章 基于高考试题情境分析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基于高考试题情境分析的地理课堂教学建议
        (一) 创设问题情境,强调开放探究
        (二) 注重知识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三) 加强图像教学,培养学科能力
        (四) 落实学科素养,彰显育人价值
    二、基于高考试题情境分析的地理试题命题角度建议
        (一) 立足社会热点,讲好中国故事
        (二) 倡导人地协调,培育生态文明
        (三) 关注国家战略,开阔地理视野
        (四) 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地理实践
研究结论与不足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物质能量传输视角对高中自然地理课程与教学的指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深化课程改革需要回归到扎实的学科本体研究
        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关注学科视角及其培养
        三、关注物质能量传输具有地理学科大观念的意蕴
        四、高中地理课程教学需要深究物质能量传输视角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三、论文结构
        四、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高中自然地理课程与教学的研究综述
        一、关于高中自然地理课程内容的范围
        二、高中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研究综述
        三、关于地理教学指向性要求研究综述
    第二节 高中课程与教学对物质能量传输的研究综述
        一、课程理解时对物质能量传输的关注
        二、教学实施中对物质能量传输的关注
第三章 地理大观念视野下物质能量传输视角的初步构建
    第一节 寻找具有课程与教学意义的物质能量传输视点
        一、从综合自然地理学自上而下梳理学科组织体系
        二、洞察地理学科研究中的物质能量传输内在视点
        三、建构物质能量传输视角之于课程与教学的意义
    第二节 围绕学科视点初步构建地理物质能量传输视角
        一、物质能量传输的“流”本质视角
        二、物质能量输入-作用-输出视角
        三、物质能量传输的统一关系视角
        四、物质能量传输的地域差异视角
        五、物质能量传输的功能表现视角
    第三节 物质能量传输视角框架的初步确立
第四章 基于专家认同度调查的物质能量传输视角确立
    第一节 专家意见咨询问卷设计与改进
        一、问卷设计
        二、问卷改进
    第二节 专家意见咨询与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过程
        二、结果分析
    第三节 物质能量传输视角的主要内容
第五章 基于物质能量传输视角的高中自然地理课程分析
    第一节 基于物质能量传输视角的课程内容总体把握
        一、搭建课程内容“组织框架”
        二、把握课程内容的“侧重点”
        三、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交集
    第二节 基于物质能量传输视角的课程内容具体分析
        一、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组织“逻辑链”
        二、明晰地理学科能力中的“核心项”
        三、关注地理学科视角中的“着眼点”
        四、明确地理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
第六章 基于物质能量传输视角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指向
    第一节 大观念视野下从学科本体到教学指向性要求的逻辑进路
    第二节 基于物质能量传输视角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指向性要求
        一、物质能量传输的“流”本质视角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及案例分析
        二、物质能量输入-作用-输出视角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及案例分析
        三、物质能量传输的协同关系视角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及案例分析
        四、物质能量传输的地域差异视角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及案例分析
        五、物质能量传输的功能表现视角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及案例分析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专家咨询问卷试用版
    附录二:专家咨询问卷正式版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基于美术生的高考化学复习教学策略研究 ——以成都市籍田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1 美术生
        1.3.2 化学教学策略
    1.4 理论基础
        1.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4.2 最近发展区理论
    1.5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第2章 高考化学要点分析
    2.1 化学课程标准下的复习要点分析
    2.2 化学考试大纲下的复习要点分析
    2.3 基于全国卷Ⅲ的化学命题特点和趋势下的复习要点分析
第3章 高三美术生化学复习学情调查分析
    3.1 学生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3.1.1 问卷调查对象的选择
        3.1.2 美术生问卷调查报告
        3.1.3 美术生问卷调查分析
    3.2 学生的访谈实录与分析
        3.2.1 学生访谈对象的选择
        3.2.2 学生访谈报告
        3.2.3 学生访谈分析
    3.3 教师的访谈实录与分析
        3.3.1 教师访谈对象的选择
        3.3.2 教师访谈报告
        3.3.3 教师访谈分析
    3.4 高三美术生化学复习学情总结
        3.4.1 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率较低
        3.4.2 化学基础薄弱,提升空间较大
        3.4.3 复习计划欠缺,执行能力较弱
        3.4.4 成绩期望值高,焦虑情绪较重
第4章 基于美术生的高考化学复习教学策略
    4.1 明确目标,制定全面复习计划
    4.2 重视双基,整合内容精选专题
    4.3 对症下药,有效使用教学方法
        4.3.1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4.3.2 精选精讲,多练勤改
        4.3.3 关注实验,重视细节
        4.3.4 巧用导学案,提高效率
        4.3.5 重视测试,规范答题
    4.4 注重学法指导,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4.4.1 做好错题本、积累本和问题本
        4.4.2 鼓励学生自查、生生互查、不懂多问
    4.5 关注学生心理,积极发挥复习评价
第5章 基于美术生的高考化学复习教学策略实践效果分析
    5.1 乐培生成绩分析系统概述
    5.2 一诊、二诊、三诊成绩总体分析
    5.3 一诊、二诊、三诊成绩个案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4)谈一轮复习应该追求的几个关键词——以近三年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础
    1.基本概念
    2.基本原理
    3.基本规律
二、时空
三、能力

(6)思维导图在高三语文复习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界定
    二、研究缘由与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对象与研究目的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思维导图规划高三语文复习时间
    第一节 按年计划的高三语文复习时间
    第二节 按月计划的高三语文复习时间
    第三节 按周计划的高三语文复习时间
第二章 思维导图细化高三语文复习目标
    第一节 思维导图细化阅读复习目标
    第二节 思维导图细化写作复习目标
    第三节 思维导图细化基础知识复习目标
第三章 高三传统语文复习与思维导图语文复习教学案例比较
    第一节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学案例概述
    第二节 从几个维度来比较两种形式复习教学的不同
    第三节 两种案例比较对高三语文复习教学的启示
第四章 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三语文复习的反思
    第一节 思维应用于高三语文复习中学生的个性化问题
    第二节 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三语文复习中教师的素养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思维导图复习:“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学案例
附录2:传统模式复习:“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学案例
致谢

(7)基于高考试题分析的自然地理教学优化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1.2.2 指导教学方式的选择
        1.2.3 指导教材内容广度与深度的拓展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 系统科学原理中的反馈原理
第三章 地理高考中自然地理的考查特点
    3.1 资料来源
        3.1.1 高考自然地理分值特点
        3.1.2 试卷题型特点
    3.2 近十年高考自然地理考点分布统计与分析
        3.2.1 《行星地球》考查知识点
        3.2.2 《地球上的大气》考查知识点
        3.2.3 《地球上的水》考查知识点
        3.2.4 《地表形态的塑造》考查知识点
        3.2.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查知识点
    3.3 高考自然地理命题特点及变化特征
        3.3.1 考查知识点基于教材内容进行扩展
        3.3.2 侧重小切口命题,重视知识深度分析
        3.3.3 地理情境过程性分析增加
        3.3.4 重视原理性知识迁移重组的能力
        3.3.5 体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重视综合思维
第四章 教学优化途径
    4.1 教学内容的优化方式
        4.1.1 演绎推理法
        4.1.2 原因分析法
        4.1.3 归纳总结法
    4.2 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化
        4.2.1 多途径启发思考,引入深度教学
        4.2.2 扩展知识联系,避免思维盲点影响
        4.2.3 优化学习材料,突出思维过程
    4.3 作业方式的优化
        4.3.1 以项目化作业实现过程体验
        4.3.2 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实行差异化作业
第五章 教学优化实验设计与效果分析
    5.1 实验方法设计
        5.1.1 实验过程设计
        5.1.2 实验对象分析
    5.2 实验过程实施
        5.2.1 实验课题选择
        5.2.2 教学优化设计
        5.2.3 实验实施过程
    5.3 实验结果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6.2.1 存在的不足
        6.2.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附录二 《水循环的过程与意义》测试题
致谢

(8)高三函数复习的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以天水市武山县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1 高三函数复习
        1.3.2 教学有效性
    1.4 研究问题
2.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有效教学的相关研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有效教学的相关研究
        2.2.2 高三函数复习策略的相关研究
    2.3 国内外相关文献述评
3.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调查研究法
        3.2.3 测试问卷法
4.高三函数复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测试对象
    4.2 文科理科维度测试结果与分析
        4.2.1 理科学生测试结果分析
        4.2.2 文科学生测试结果分析
        4.2.3 文理科学生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4.3 教师和学生维度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4.3.1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3.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3.3 教师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总结
5.影响高三函数复习的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5.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不够充分
    5.2 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改变
    5.3 教材与教辅的关系处理不够科学
    5.4 学生对相关函数知识的复习不理想
6.提高高三函数复习有效性的策略
    6.1 复习要紧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6.2 教学策略制定严格遵循课标,落实课标的三基要求
    6.3 加强对教学进程的合理设计,对不同类型的课设计适合的教学模式
    6.4 通过函数主题单元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6.5 加强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渗透
    6.6 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的提高
7.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9)新课程背景下基于SOLO分类理论对高考地理试题测试能力结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二、理论依据和相关概念
    (一)SOLO分类理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相关概念
        1.新课标中地理核心素养
        2.地理试题测试能力结构
三、SOLO分类理论在地理高考试题测试中结构能力分析
    (一)单点结构水平(U)层次范例分析
    (二)多点结构水平(M)层次范例分析
    (三)关联结构水平(R)层次范例分析
        1.分析地理事象静态空间格局的能力
        2.分析地理事象动态发展过程的能力
    (四)抽象拓展结构水平(E)层次范例分析
    (五)2017-2019 年新课标全国Ⅱ卷地理试题SOLO分类理论能力结构
四、涉及地理核心素养的试题在2017-2019 年新课标全国Ⅱ卷中的分布
    (一)涉及地理核心素养的试题在2017 年新课标全国Ⅱ卷中的分布
    (二)涉及地理核心素养的试题在2018 年新课标全国Ⅱ卷中的分布
    (三)涉及地理核心素养的试题在2019 年新课标全国Ⅱ卷中的分布
    (四)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现状及分析
五、SOLO分类理论对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启发
    (一)丰富案例教学+地图相结合提高区域认知
    (二)架构知识框架体系+思维导图结合提高综合思维
    (三)利用校外郊游活动提高地理实践力
    (四)采取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案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立足高考探究构建学生“心理地图”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
    2.1 地图的定义
    2.2 地图的分类
    2.3 心理地图的概念
    2.4 心理地图的特征
    2.5 心理地图与一般地图的对比
    2.6 图表教学与心理地图
3 高考地理试卷中图表题的统计研究
    3.1 图表题的数量分析
    3.2 图表题的总分比重分析
    3.3 图表题的题型分值比重分析
    3.4 图表题的考查类型分析
    3.5 全国卷中图表题的考查特点
4 心理地图构建的现状调查
    4.1 课堂观摩
    4.2 问卷调查
5 心理地图的构建策略和教学实例
    5.1 奠基阶段——培养兴趣学会读图
    5.2 朦胧阶段——简化信息构建轮廓
    5.3 细化阶段——要素叠加逐步优化
    5.4 清晰阶段——整合信息巩固完善
    5.5 升华阶段——应用自如举一反三
    5.6 小结
6 构建策略的教学应用及效果评价
    6.1 实验前测
    6.2 实验实施
    6.3 实验后测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
    附件二
致谢

四、高考地理复习中的六大“板块”(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高考试题情境分析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以2010-2020年全国卷为例[D]. 张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物质能量传输视角对高中自然地理课程与教学的指向[D]. 丁继昭.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3]基于美术生的高考化学复习教学策略研究 ——以成都市籍田中学为例[D]. 朱林. 西南大学, 2020(05)
  • [4]谈一轮复习应该追求的几个关键词——以近三年全国卷为例[J]. 李兴科. 教学考试, 2020(36)
  • [5]地理高考试题中空间尺度观的考查分析 ——以2015-2019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为例[D]. 郑如意.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6]思维导图在高三语文复习中的应用研究[D]. 成小方.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7]基于高考试题分析的自然地理教学优化与实施[D]. 可秋玉. 广州大学, 2020(07)
  • [8]高三函数复习的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以天水市武山县某中学为例[D]. 田娟. 天水师范学院, 2020(12)
  • [9]新课程背景下基于SOLO分类理论对高考地理试题测试能力结构分析研究[D]. 纪婷婷.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10]立足高考探究构建学生“心理地图”的策略[D]. 申玉洁. 西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高考地理复习中的六个“盘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