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yc mRNA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

c-myc mRNA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

一、c-myc mRNA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谢思迪[1](2021)在《TMEFF2 DNA甲基化作为胶质瘤预后标记物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与目的弥漫性神经胶质瘤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患者预后较差。胶质瘤的组织病理分型和分级诊断与患者的预后明确相关。然而,肿瘤的广泛异质性使得同一组织病理诊断的胶质瘤患者由于具有不同的分子病理突变和表观遗传改变而导致预后可能截然不同。因此筛选胶质瘤的新的分子标记物,完善胶质瘤的分子病理诊断分型十分必要。我们的前期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出胶质瘤肿瘤中心组织对比肿瘤周边水肿带以外的相对正常脑组织中的肿瘤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TMEFF2。TMEFF2基因在其它肿瘤中被报道能发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但TMEFF2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因发生DNA甲基化而导致其表达受到抑制,从而促进了肿瘤的进展。目前尚未有相关的研究明确胶质瘤中TMEFF2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DNA甲基化水平的相关性。另外,TMEFF2基因在胶质瘤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阐述TMEFF2基因在胶质瘤中的DNA甲基化水平及mRNA表达水平,并进一步探究二者间的相关性。同时本课题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验证TMEFF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并探讨TMEFF2 DNA甲基化水平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旨在为胶质瘤的分子病理诊断分型和患者预后预判提供新的分子标记物。研究内容与方法本课题通过免疫组化(Immunochemistry,IHC)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检测临床胶质瘤患者的手术标本组织中 TMEFF2 基因的表达,并采用亚硫酸氢盐扩增子测序(Bisulfite Amplicon Sequencing,BSAS)鉴定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细胞中TMEFF2 DNA甲基化状态。同时在GBM细胞中抑制TMEFF2的甲基化水平检测其mRNA水平的改变,并用siRNA和CRISPR-CAS9技术抑制TMEFF2的表达后检测GBM细胞的增殖能力变化。另外,通过TCGA数据库筛选与TMEFF2甲基化水平相关的胶质瘤亚型并用临床标本进行验证,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探讨TMEFF2甲基化水平对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IHC结果提示70.67%(53/75)的胶质瘤肿瘤中心组织中TMEFF2低表达(P<0.001)。与SVG p12细胞相比,GBM细胞中TMEFF2 DNA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更高(P<0.001)。DNA甲基化抑制剂和DNA甲基转移酶DNMT1干扰序列均可显着抑制LN229和T98G细胞的TMEFF2 DNA甲基化,并促进其mRNA表达。siRNA干扰U87MG和原代GBM细胞的TMEFF2表达后GBM细胞的增殖能力上调。CRISPR-CAS9敲除LN229细胞的TMEFF2基因后SAPK/JNK通路活化,细胞增殖能力上调。TCGA数据库胶质瘤样本中TMEFF2DNA甲基化分别与IDH1、ATRX和TP53突变负相关,而具有IDH1/ATRX/TP53联合突变亚型的胶质瘤的TMEFF2 DNA甲基化水平更低(P<0.001)。生存分析提示,TMEFF2DNA甲基化水平与胶质瘤患者预后负相关(P<0.001),IDH1突变型胶质瘤患者中TMEFF2甲基化水平低的患者预后更好。结论本课题的研究结果提示胶质瘤中TMEFF2基因的DNA甲基化可能与肿瘤恶性进展相关。TMEFF2 DNA甲基化水平可以作为胶质瘤的分子病理分型和预后判断的新的分子标记物。在胶质瘤中针对TMEFF2DNA甲基化水平的相关检测可能具有临床分子病理诊断意义。

杨丽[2](2021)在《多囊蛋白与mTOR通路蛋白在成釉细胞瘤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多囊蛋白是一种新型的膜受体,能够感知外部信号,并将信号传递到细胞内,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mTOR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可以从氨基酸、营养物质、生长因子等中获得信号,调控多种基本的细胞过程,包括蛋白质合成、生长、代谢、衰老、再生和自噬等。目前关于口腔颌面部肿瘤中多囊蛋白的作用以及多囊蛋白和mTOR之间联系的研究较少。因此,本实验旨在研究多囊蛋白-1(PC-1)、多囊蛋白-2(PC-2)、mTOR及磷酸化mTOR(p-mTOR)在成釉细胞瘤(Amelobl astoma,AB)的表达及分布,并与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含牙囊肿(dentigerous cysts,DC)相比较,为研究PC及mTOR细胞通路与AB发生发展机制及生物学行为的内在联系提供理论依据,为寻找AB的新型治疗方法提供线索。方法:选用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保存的2016-2020年的组织蜡块62例,成釉细胞瘤组(AB)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5~52岁,平均24.15岁;牙源性角化囊肿组(OKC)20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11~67岁,平均33.29岁;含牙囊肿组(DC)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8~69岁,平均30.25岁。各组均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C-1、PC-2、mTO R及p-mTOR在三种疾病中的表达与分布,使用统计软件SPSS 21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C-1、PC-2和mTOR在AB中均为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分别为66.7%、90%及73.3%,而在OKC和DC中表达较低;PC-1、PC-2和mTOR在AB中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肿瘤上皮岛外周成釉细胞样细胞以及星网状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中,在OKC中主要位于囊壁上皮衬里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PC-1在OKC和DC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分别为35%和33.3%,PC-2在OKC和DC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分别为55%和50%,mTOR在OKC和DC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均为25%;p-mTOR在AB、OKC和DC中也均为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3%、95%及66.7%。PC-1、PC-2和mTOR在AB中的表达与OKC和DC相比均有差异(P<0.05),p-mTOR在AB、OKC和DC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1、PC-1、PC-2和mTOR蛋白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均主要位于肿瘤上皮岛外周成釉细胞样细胞以及星网状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中;2、PC-1、PC-2和mTOR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较牙源性角化囊肿和含牙囊肿中明显升高;3、PC-2与p-mTOR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提示PC与成釉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和生物学行为相关,其可能通过mTOR通路参与调节成釉细胞瘤的病理生理过程。

潘艳玲[3](2020)在《BPTF促进胶质瘤的进展和预示不良预后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BPTF(Bromodomain PHD-finger transcription factor)是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参与染色体转录调控和染色质重塑,在胎脑中高表达,具有调控胚胎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功能。其表达异常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分化发育异常、产生肿瘤,但目前尚未有BPTF与胶质瘤的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在肿瘤公共数据库Oncomine中搜索BPTF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发现BPTF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继之,通过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瘤及瘤周正常脑组织中BPTF的表达,结果显示胶质瘤组织中BPT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接下来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了113例胶质瘤患者术后石蜡标本中BPTF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正常脑组织中BPTF呈阴性表达,大部分胶质瘤组织中BPTF呈阳性表达,并根据BPTF的表达水平将其分为BPTF高表达和低表达两组。进一步统计分析BPTF表达与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发现BPTF表达与WHO分级、肿瘤大小明显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显示BPTF高表达组预示着更短的术后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此外,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BPTF的表达是胶质瘤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提示其可作为预测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为进一步研究BPTF在胶质瘤中的具体生物学作用,检测了 BPTF在人胶质瘤常用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并筛选合适细胞,其后建立了 BPTF过表达的LN229细胞系和BPTF敲低的U251细胞系。通过细胞MTT实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以及对Ki67的检测,发现过表达BPTF可显着增加LN229的增殖能力,而敲低BPTF明显抑制U251的增殖能力。此外,通过Transwell迁移、划痕愈合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发现过表达BPTF显着增加了 LN229细胞的运动迁移和侵袭能力;敲低BPTF可显着降低U251细胞的运动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及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干预BPTF表达的LN229细胞及U251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变(EMT)标志物Vimentin、E-cadherin的表达,初步证实BPTF可在体外诱导胶质瘤细胞发生EMT样改变。此后,为进一步研究BPTF促进胶质瘤增殖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我们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BPTF与c-MYC可能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通过检索染色质免疫沉淀数据库Ominer和ChIP-Atlas发现BPTF可与c-MYC的启动子区域结合调控其转录。进一步,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显示c-MYC的mRNA和蛋白在BPTF过表达的LN229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而在敲低BPTF的U251细胞中表达均明显减少。同时检测c-MYC信号通路促进肿瘤增殖、侵袭转移和EMT的关键调控元件Cyclin D1、MMP2、MMP7和Snail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在BPTF过表达的LN229细胞中c-MYC表达上调,同时Cyclin D1、MMP2、MMP7和Snail的mRNA及蛋白表达也明显上调,而在敲低BPTF的U251细胞中呈相反改变。以上结果进一步证明BPTF可能通过激活c-MYC信号通路促进胶质瘤增殖、侵袭转移和诱导EMT,最终促进胶质瘤进展,导致不良预后。总之,本研究初步表明,BPTF可作为一个重要的胶质瘤预后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赵家欣[4](2020)在《FZD3和Nrf2在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卷曲蛋白受体3(Frizzled receptor 3,FZD3)和核因子 E2 相关因子 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在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中的表达情况,探索其在OKC囊壁上皮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2015—2019年间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颌面科22例OKC患者手术治疗的囊壁组织标本及正常口腔粘膜标本,实验分为两组:OKC组、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ZD3、Nrf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FZD3、Nrf2在OKC上皮组织、正常口腔粘膜组织的表达差异。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FZD3在OKC上皮组织中的整体阳性率为100%,其中中等阳性率为72.73%(16/22),强阳性率27.27%(6/22),在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FZD3均呈弱阳性表达。统计分析结果显示FZD3在OKC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正常口腔粘膜水平,其表达有显着差异(Z=-6.255,p<0.01)。2、Nrf2在OKC上皮组织中的整体阳性率63.64%,其中弱阳性率为13.64%(3/22),中等阳性率为27.27%(6/22),强阳性率为22.73%(5/22),而在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不表达。统计结果提示Nrf2在OKC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正常口腔粘膜水平,其表达有显着差异(Z=-4.387,p<0.01)。结论:FZD3在OKC囊壁上皮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口腔粘膜中表达降低,而Nrf2在OKC囊壁上皮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口腔粘膜中则不表达。本研究结果提示FZD3与Nrf2可能在OKC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中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

叶晖[5](2020)在《LncRNA NNT-AS1过表达与骨肉瘤进展及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一、目的检测LncRNANNT-AS1骨肉瘤组织与骨肉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一步通过体外细胞系功能及体内OS-732裸鼠荷瘤模型进行实验探讨LncRNA NNT-AS1在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二、材料与方法首先检测了 LncRNA NNT-AS1在47例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随后检测了其在永生化的成骨细胞以及骨肉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体外研究,首先采用CCK-8实验以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干扰LncRNA NNT-AS1的内源性表达之后细胞增殖能力;随后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干扰LncRNA NNT-AS1后,骨肉瘤细胞的凋亡,细胞周期分布水平;同时使用了 Transwell实验分析了干扰LncRNA NNT-AS1后细胞的侵袭能力以及增殖、转移相关关键蛋白的表达变化。体内研究,将内源性LncRNA NNT-AS1下调的OS-732细胞皮下注射到裸鼠腋下,按时间点测量裸鼠体重与移植瘤大小。5周后处死裸鼠,切取移植瘤瘤体组织检测移植瘤组织中肿瘤增殖的情况(通过C-Myc染色)。三、结果1.LncRNA NNT-AS1在骨肉瘤组织、细胞中显着上调使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并分析LncRNA NNT-AS1在骨肉瘤组织以及瘤旁骨组织中的表达,LncRNA NNT-AS1在骨肉瘤组织中上调,并与Enneking分期相关。随后发现LncRNA NNT-AS1在骨肉瘤细胞系中亦上调,提示LncRNA NNT-AS1可能作为一个原癌基因参与了骨肉瘤的发生、发展。2.体外实验探讨LncRNA NNT-AS1的生物学功能使用CCK-8实验以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干扰LncRNA NNT-AS1的内源性表达之后细胞增殖能力,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扰LncRNA NNT-AS1的内源性表达后细胞的凋亡,细胞周期分布水平。结果显示,干扰LncRNA NNT-AS1可显着降低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凋亡以及阻滞细胞周期。3.体外实验探讨LncRNA NNT-AS1对骨肉瘤细胞的侵袭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下调LncRNA NNT-AS1的内源性表达后对骨肉瘤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的影响。此外,采用Western blot实验用检测增殖、凋亡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提示干扰LncRNA NNT-AS1后,骨肉瘤细胞的侵袭能力下降,伴随着增殖、凋亡蛋白水平的改变。4.干扰LncRNA NNT-AS1可减小鼠成瘤能力为了进一步探讨LncRNA NNT-AS1在体内的作用,我们使用OS-732骨肉瘤细胞系建立裸鼠模型并分为2组:1、对照转染组;2、LncRNA NNT-AS1干扰组。肿瘤增长曲线显示干扰LncRNA NNT-AS1可明显减小肿瘤生长体积。通过对移植瘤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分析我们发现LncRNA NNT-AS1下调组内肿瘤组织的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转染组(C-Myc染色)。这些结果提示LncRNA NNT-AS1在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四、结论1、LncRNA NNT-AS1在骨肉瘤组织中显着上调,扮演着原癌基因的角色;2、干扰LncRNA NNT-AS1能影响骨肉瘤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周期的改变,从而有效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3、体内实验表明干扰LncRNA NNT-AS1抑制成瘤能力。

赵炜[6](2019)在《P75NTR、SOX2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已证实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M)中存在有干细胞样表型的肿瘤细胞,但在成釉细胞瘤中是否存在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s,TSCs)以及其是否参与肿瘤的侵袭性,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干细胞标记物P75NTR、SOX2在成釉细胞瘤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以往学者研究成果,探讨成釉细胞瘤中是否存在肿瘤干细胞及肿瘤干细胞与成釉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关系。方法1.临床资料:标本取自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并切除的成釉细胞瘤患者蜡块21例,所有病例均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性别男9例,女12例,患者年龄12—70岁,患者平均年龄55.5岁,其中发病部位上颌骨3例,下颌骨18例,另取5例含牙囊肿、1例鳞状细胞癌、1例胶质瘤病例作对照。2.实验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实验步骤按照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1)阳性结果判定:根据实验结果表现,P75NTR以细胞膜呈黄色为阳性,SOX2以细胞核呈现黄色为阳性;2)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高倍视野进行结果判定,取平均值,所有切片均有两位病理医师评估判定;3)按阳性率的记分标准:无阳性细胞为及阳性细胞百分率10%以下者为-,阳性细胞百分率10%25%者为+,阳性细胞25%50%者为++,阳性细胞50%以上者为+++。4.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实性型成釉细胞瘤和单囊型成釉细胞瘤中P75NTR和SOX2表达差异及实性型成釉细胞瘤中上皮岛外周阳性肿瘤上皮细胞和中央阳性细胞的表达差异,用双样本柯尔莫戈洛夫-斯米诺夫法检验(Kolmogorov Smirnov test),立α=0.05为检验标准,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P75NTR的表达情况:(1)在实性型成釉细胞瘤中,14例实性成釉细胞瘤病例均可见P75NTR阳性表达,各亚型之间的表达情况有差异,在滤泡型成釉细胞瘤和丛状型成釉细胞瘤的周围柱状肿瘤上皮的细胞膜、细胞浆强表达,中央星网状上皮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浆弱表达或不表达。基底细胞型成釉细胞瘤中上皮岛大部分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浆均可见强表达。(2)在单囊型成釉细胞瘤中,紧邻基底膜的基底层、部分基底层柱状上皮细胞中P75NTR阳性表达,P75NTR阳性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浆强表达,远离基底膜上皮细胞未见表达。(3)在5例含牙囊肿中,所有病例均可见P75NTR的表达,表现为紧靠基底膜的上皮细胞的细胞浆中强表达,而远离基底膜的上皮细胞不表达。(4)P75NTR在实性型成釉细胞瘤中的周围柱状细胞中的阳性细胞的表达强度及表达率均明显高于中央星网状细胞,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SOX2的表达情况:14例成釉细胞瘤中仅有4例实性型成釉细胞瘤阳性表达,5例含牙囊肿中均阳性表达。SOX2在实性型成釉细胞瘤和单囊型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成釉细胞瘤有干细胞标志物P75NTR的表达,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增殖相关,SOX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作为干细胞标志物表达,但在成釉细胞瘤表达较少,其在成釉细胞瘤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丁振江[7](2019)在《miR-424-5p介导eIF3a调控成釉细胞瘤生物学性能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成釉细胞瘤(AB)是一种发病率约占牙源性肿瘤10%的口腔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下颌骨。在2017版WHO头颈部肿瘤最新分类中被分为经典型、单囊型、骨外/外周型和转移性成釉细胞瘤。AB的本质是良性的,但有局部侵袭性和高复发风险。目前关于其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抑瘤基因、破骨机制、信号分子的表达及相关信号通路等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但其确切的发生发展机制仍不十分清楚。eIF3在哺乳动物中其分子量约为550700kDa,由13个亚基组成,eIF3aeIF3m。其中最大的亚基——eIF3a具有许多生物学功能,如参与翻译起始、细胞周期调控、增殖和分化等。它可以调节某些特定蛋白mRNA的翻译,并在调控细胞周期和增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许多文献报道eIF3a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miRNA调控着人类近30%的基因,在一些基本的细胞生物学进程,如生长、分化和凋亡中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miR-424-5p是miR-15家族的成员,许多研究均发现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探明eIF3a、miR-424-5p在AB的增殖、凋亡和迁移等生物学性能中的作用及其调控对AB所造成的影响,我们将用三部分实验来加以阐述。研究方法:本论文中,我们首先利用IHC方法检测和分析了eIF3a在AB(N=83)和NOM(N=20)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情况。提取AB(N=30)和NOM(N=6)组织的总RNA和总蛋白后,我们分别利用RT-qPCR和WB等方法对eIF3a在AB和NOM中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我们对eIF3a在AB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慢病毒载体ShRNA转染AM-1细胞后,我们使用MTT、细胞克隆形成和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了eIF3a基因对AM-1细胞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影响。随后,根据我们所之前所得到的miRNA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结合数据库和网站对eIF3a可能存在靶基因结合位点的miRNA进行分析,预测miR-424-5p可能与eIF3a存在靶向结合,最后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进行了验证。除此之外,我们应用RT-qPCR(加尾法)方法对miR-424-5p在AB(N=30)和NOM(N=6)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也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并在miR-424-5p mimics//NC转染后对AM-1细胞的相关细胞表型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其过表达后是否对AB的生物学性能产生影响。最后,我们应用RT-qPCR和WB等方法对miR-424-5p与eIF3a之间的调控作用进行了检验和分析,并对P21和Cyclin D1等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是否受eIF3a和miR-424-5p的调控进行了研究,从而进一步证明miR-424-5p能够介导eIF3a对AB的生物学性能产生影响。结果:与NOM相比,eIF3a在AB组织的细胞质和细胞膜中多以强阳性表达为主,并且其表达无论在mRNA水平还是蛋白水平均呈现明显上调。本研究样本中AB的类型主要以经典型AB为主。女性eIF3a的表达水平高于男性,其他临床/病理相关因素如年龄,发生部位和复发情况等均未见明显差异。慢病毒shRNA转染AM-1细胞后,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和MTT实验均证实eIF3a敲减后能够明显抑制AM-1细胞的增殖功能和细胞活力。同时,流式细胞术的检测结果显示eIF3a敲减后能够明显促进AM-1细胞的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424-5p与eIF3a存在靶基因结合位点,并且miR-424-5p在AB组织中的表达处于下调状态。此外,miR-424-5p转染mimics后对AB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均显示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可以负向调控eIF3a的表达。两者均能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1和Cyclin D1的表达造成影响,并对AM-1的细胞周期发挥明显的调控作用。结论:eIF3a在AB组织中无论在mRNA水平还是蛋白水平都处于高表达状态,敲减eIF3a基因后能够明显抑制AM-1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活力,同时促进其凋亡功能。miR-424-5p与eIF3a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两者具有靶基因结合位点,并在AB组织中处于下调表达状态。miR-424-5p过表达后能够对AM-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以在mRNA和蛋白水平负向调控eIF3a的表达,同时参与AM-1细胞的周期调控。

梁启祥,张彬,梁衍灿,谢宏亮[8](2017)在《沉默c-myc基因对成釉细胞瘤hTERT+-AM永生化细胞株中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沉默癌基因c-myc对人成釉细胞瘤细胞株hTERT+-AM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及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Lenti-shc-myc-eGFP/puro稳定转染hTERT+-AM细胞,成功构建c-myc沉默稳转细胞株。利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c-myc、MMP-2、MMP-9的mRNA表达情况。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myc、MMP-2、MMP-9的蛋白表达情况,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其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沉默c-myc基因后hTERT+-AM细胞中c-myc的mRNA相对表达量为0.41±0.02,下降约60%(LSD-t=-0.591,P<0.001),而其蛋白的表达也下调约50%(LSD-t=-0.461,P<0.001),MMP-2、MMP-9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9±0.05和0.76±0.01,均下降约20%(LSD-tMMP-2=-0.206,LSD-tMMP-9=-0.242,P<0.001),而MMP-2、MMP-9的蛋白表达均约下调了50%(LSD-tMMP-2=-0.257,LSD-tMMP-9=-0.261,P<0.001),细胞迁移(±s=24.9±4.5,LSD-t=-17.000,P=0.021)、侵袭(±s=10.8±4.1,LSD-t=-22.250,P=0.011)能力均下降。结论 c-myc基因参与人成釉细胞瘤AM局部侵袭的调节,沉默c-myc基因后,继而下调MMP-2、MMP-9,抑制AM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c-myc可能成为人成釉细胞瘤AM侵袭防治的新靶点。

张旭东[9](2016)在《成釉细胞瘤BRAF、SMO、RECK基因突变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成釉细胞瘤BRAF癌基因突变的检测目的:成釉细胞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牙源性上皮性肿瘤,累及上、下颌骨及牙龈,关于成釉细胞瘤的分子病理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迄今认识较少。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1,BRAF)是人类最重要的原癌基因之一。本实验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DNA核酸序列测定技术检测成釉细胞瘤BRAF基因突变,探讨BRAF基因突变与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为成釉细胞瘤分子病理研究及靶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临床资料30例成釉细胞瘤均为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每例标本一部分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厚度为4mm,用做病理诊断;另一部分立即冻入液氮,存放于-80?C冰箱备用。所有病例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另取10例人正常牙龈黏膜作为对照。2 DNA模板的制备按QIAamp DNA Mini Kit试剂盒说明操作。3引物设计与合成根据BRAF基因V600E设计错配引物(BRAF M),引物3’端包含一个错配位点,野生型无法扩增,选择血栓素A合酶1(thromboxane A synthase 1,TBXAS1)基因作为内参基因,与BRAF V600E特异性突变产物长度有差异,用于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设计BRAF基因第15外显子包含V600E突变位点的引物(BRAF N)进行测序分析。按照引物设计合成原则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引物。4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多重PCR反应体系如下:BRAF基因和TBXAS1基因在一个扩增体系内进行多重PCR,多重PCR反应体积25μl。PCR反应体系:Go Taq绿色体系Mix 12.5μl,BRAF M、TBXAS1上下游引物各0.5μl(0.2μM),DNA模板1μl(50ng),加无核酸酶水9.5μl。扩增循环参数如下:95?C预变性5分钟,94?C 30秒,54?C 30秒,72?C 30秒,30次循环,72?C延伸10分钟。50μl PCR反应体系如下:Go Taq绿色体系Mix 25μl,BRAF N上下游引物各1.5μl(0.3μM),DNA模板5μl(250ng),加无核酸酶水17μl。扩增循环参数如下:95?C预变性2分钟,95?C 30秒,58?C 30秒,72?C 30秒,30次循环,72?C延伸10分钟,PCR产物于2%琼脂糖凝胶中电泳,60V 2.5小时,凝胶成像系统观察并照相。5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PCR产物在95?C下变性10分钟,然后逐渐降至室温,储存在4?C直至DHPLC分析。PCR产物直接进样于DNASep?核酸分析柱,平衡柱内置0.1mol/L三乙基乙酞胺,设定固定流速0.9ml/分钟,随着缓冲液乙晴浓度逐渐升高,DNA依次从固相柱上洗脱下来,设定流动相A液和B液的配合比例,分析温度50?C,设定紫外检测波长260nm,WAVEMAKERTM软件分析结果。6 DNA序列测定DNA琼脂糖切胶纯化按SK1131胶纯化试剂盒说明操作(Sangon Biotech Co,Ltd.Shanghai)。取0.2ml的PCR管,5μl PCR反应体系:Big Dye Mix 1μl,待测的PCR产物1μl,待测DNA的正向引物1μl,无酶去离子水2μl,在冰上操作。仅更换待测DNA的反向引物1μl,其余不变。将PCR管置于BBI PCR仪上进行扩增。98?C变性2分钟后进行PCR循环,PCR循环参数为96?C 10秒,50?C 5秒,60?C 4分钟,25个循环,扩增结束后设置4?C保存。将混合物离心,将扩增产物转移到1.5ml离心管中。加入25μl醋酸钠/乙醇混合液,充分振荡,置冰上10分钟以沉淀DNA。12000rpm于4?C离心30分钟,弃上清。加70%的乙醇50μl洗涤沉淀2次。12000rpm于4?C离心5分钟,弃上清,真空干燥沉淀15分钟。加入12μl的纯化产物于离心管中,振荡让其充分溶解DNA沉淀,短暂离心。移液至0.2ml PCR管中,短暂离心。热变性95?C 2分钟,冰中骤冷。上机操作按仪器操作说明书安装毛细管,建立运行的测序顺序文件。仪器将自动灌胶至毛细管,电泳结束后仪器会自动分析并打印出彩色测序图谱,突变情况以测序为准。此步骤交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完成。7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c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病理资料分析30例成釉细胞瘤均经病理确诊。其中男性16例,女性为14例;年龄介于1560岁,平均年龄为33.8岁。发病部位27例位于下颌骨,3例位于上颌骨。纳入研究的成釉细胞瘤按2005年WHO头颈部肿瘤病理学与遗传学的分类标准进行分型:滤泡型10例,丛状型9例,单囊型11例。其中肿瘤细胞密集,增殖活跃7例,肿瘤侵犯包膜5例,肿瘤术后复发11例。2 DHPLC分析30例成釉细胞瘤中,BRAF第15外显子PCR扩增后均显示与正常牙龈黏膜一样的电泳条带。DHPLC分析BRAF基因V600E突变,出现两个洗脱峰。位于左侧的洗脱峰为内参TBXAS1基因扩增产物,片段大小100bp;位于右侧的洗脱峰为BRAF基因突变检测扩增产物,片段大小126bp。30例成釉细胞瘤中,DHPLC分析显示18例波形呈双峰,显示V600E突变。3 BRAF基因突变情况DNA测序发现30例成釉细胞瘤有18例出现BRAF第15外显子1799核苷酸位点处,单个碱基发生胸腺嘧啶(T)和腺嘌呤(A)的错义突变,导致翻译蛋白600位密码子的缬氨酸(valine)被谷氨酸(glutamic acid)取代。应用Poly Phen2和SIFT基因组在线软件对这个氨基酸的改变评估后结果是可能破坏蛋白的表达。4 BRAF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的关系BRAF基因突变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生长部位、组织学类型、包膜侵犯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而与肿瘤细胞增殖活跃、临床复发相关。肿瘤细胞增殖活跃的病例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不活跃的病例,二者差别有显着性(P<0.05),临床复发病例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未复发的病例,二者差别有显着性(P<0.05)。第二部分成釉细胞瘤SMO癌基因突变的实验研究目的:成釉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牙源性肿瘤,但存在局部侵袭性生长和较高的临床复发率。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被认为在牙胚生长发育中重要调控作用的信号通路,smoothened(SMO)癌基因编码的SMO蛋白是SHH信号通路中的信号转换器。本实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合DNA核酸序列测定技术检测成釉细胞瘤SMO基因突变的情况,以探讨SMO基因突变与成釉细胞瘤临床病理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1临床资料30例成釉细胞瘤均为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每例标本一部分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厚度为4mm,用做病理诊断;另一部分立即冻入液氮,存放于-80?C冰箱备用。所有病例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另取10例人正常牙龈黏膜作为对照。2 DNA模板的制备按QIAGEN DNA Mini kit试剂盒说明操作。3引物设计与合成根据SMO基因各外显子序列按照引物合成原则并参考文献设计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引物。4 PCR反应PCR反应体系如下:Go Taq绿色体系Mix 25μl,SMO上下游引物各1.5μM,DNA模板250ng,无核酸酶水17μl。扩增循环参数如下:95?C预变性2分钟,95?C 30秒,5560?C 30秒,72?C 30秒,30次循环,72?C延伸10分钟,PCR产物于2%琼脂糖凝胶中电泳,60V 2.5小时,凝胶成像系统观察并照相。5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取5μl PCR扩增产物与变性上样液按1:1的比例加入0.5ml离心管中,混匀。上样前95?C变性10分钟,立即冰浴骤冷,低温瞬时离心,取变性样品6μl,以微量加样器上样。冷库中电泳,电泳液温度保持4?C。250V 5分钟,之后调整电压60V,电泳1214小时。取出聚丙烯酰胺凝胶胶板,双蒸水冲洗3次,约15秒,凝胶置于银染固定液中固定6分钟,双蒸水清洗10秒×3次,0.1%Ag NO3染液20分钟,双蒸水洗35次,显色液中显色7分钟,以上步骤均在摇床中进行,避光,终止液中10分钟,再用水冲洗即可,扫描胶片记录结果。结果判断:每次电泳都以正常牙龈黏膜扩增产物作对照,若肿瘤标本出现电泳条带的增多、减少或位置的迁移,即为异常泳动条带,说明该样本中存在基因突变。6 DNA序列测定7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c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同第一部分。2 PCR-SSCP分析30例成釉细胞瘤组织中,各外显子PCR扩增后均显示与正常牙龈黏膜一样的电泳条带。SSCP银染后,第3外显子出现9例异常电泳条带,第5外显子出现10例异常电泳条带,第6外显子出现12例异常电泳条带,第10外显子出现5例电泳条带,其余外显子未出现异常电泳条带。3 SMO基因突变情况DNA测序发现30例成釉细胞瘤突变结果:第2外显子出现1例单碱基腺嘌呤(A)和鸟嘌呤(G)的同义突变,表现为176位氨基酸均为谷氨酸(glutamic acid);第3外显子出现9例单碱基腺嘌呤(A)和鸟嘌呤(G)的同义突变,表现为194位氨基酸均为谷氨酸(glutamic acid);第5外显子有11例单碱基突变,其中5例单碱基胞嘧啶(C)和腺嘌呤(A)的错义突变,导致翻译蛋白364密码子的苏氨酸(threonine)被天冬酰胺(asparagine)取代,有6例单碱基鸟嘌呤(G)和腺嘌呤(A)的同义突变,表现为379位氨基酸均为丙氨酸(alanine);第6外显子出现12例单碱基胞嘧啶(C)和鸟嘌呤(G)的同义突变,表现为383位氨基酸均为甘氨酸(glycine);第10外显子出现6例单碱基鸟嘌呤(G)和胞嘧啶(C)的错义突变,导致翻译蛋白590密码子的丝氨酸(serine)被苏氨酸(threonine)取代。应用Poly Phen2和SIFT基因组在线软件对第364密码子的改变评估后结果是可能损伤蛋白的表达;对第590密码子改变Poly Phen2结果是很可能破坏蛋白的表达,而SIFT结果对蛋白表达影响是可容忍的。4 SMO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的关系SMO基因突变与患者的性别、部位、组织学类型和肿瘤临床复发之间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年龄、增殖活跃,包膜侵犯密切相关。小于和等于20岁患者SMO基因突变率高于20岁以上患者,差别有显着性(P<0.05)。肿瘤细胞增殖活跃者突变率高于不活跃者,二者差别有显着性(P<0.05)。肿瘤细胞包膜内侵犯的SMO基因突变率高于未侵犯包膜者,二者差别有显着性(P<0.05)。第三部分成釉细胞瘤RECK抑癌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研究目的: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参与的过程。伴Kazal域的富半胱氨酸反向诱导蛋白(reversion inducing cysteine-rich protein with Kazal motifs,RECK)基因是近来研究热点集中的较新的抑癌基因。可以负性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从而抑制MMPs降解细胞外基质的作用。本实验采用DNA核酸序列测定技术,应用Western blot检测30例成釉细胞瘤RECK基因突变及RECK蛋白和MMP-9蛋白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以探讨RECK基因突变与成釉细胞瘤临床病理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1临床资料30例成釉细胞瘤均为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每例标本一部分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厚度为4mm,用做病理诊断;另一部分立即冻入液氮,存放于-80?C冰箱备用。所有病例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另取10例人正常牙龈黏膜作为对照。2 DNA模板的制备按QIAGEN DNA Mini kit试剂盒说明操作。3引物设计与合成根据RECK基因1,8,9,11,13,15外显子序列按照引物合成原则并参考文献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引物。4 PCR反应PCR反应体系如下:Go Taq绿色体系Mix 25μl,RECK上下游引物各1.5μM,DNA模板250ng,无核酸酶水17μl。扩增循环参数如下:95?C预变性2分钟,95?C 30秒,5860?C 30秒,72?C 30秒,30次循环,72?C延伸10分钟,PCR产物于2%琼脂糖凝胶中电泳,60V 2.5小时,凝胶成像系统观察并照相。5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取冷冻肿瘤组织标本进行组织总蛋白的提取,按照BCA蛋白定量试剂盒说明进行蛋白定量,计算待测样品的蛋白浓度。配胶与灌胶,蛋白变性上样,电泳,转膜,预染,封闭,一抗孵育,二抗孵育,化学发光法检测,用Gene Tool from Syngene software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目的和内参条带灰度值,计算出相对蛋白表达量。6 DNA序列测定7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c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同第一部分。2 RECK基因突变情况30例成釉细胞瘤组织中,第1,8,9,11,13,15外显子PCR扩增后均显示与正常牙龈黏膜一样的电泳条带。DNA测序发现30例成釉细胞瘤突变结果:第1,8外显子未发现突变位点;第9外显子出现11例单碱基鸟嘌呤(G)和腺嘌呤(A)的错义突变,导致翻译蛋白275位密码子的缬氨酸(valine)被异亮氨酸(isoleucine)取代;第11外显子有3例单碱基腺嘌呤(A)和鸟嘌呤(G)的错义突变,导致翻译蛋白395密码子的异亮氨酸(isoleucine)被缬氨酸(valine)取代;第13外显子出现12例单碱基腺嘌呤(A)和鸟嘌呤(G)的同义突变,表现为520位氨基酸均为脯氨酸(proline);第15外显子出现11例单碱基胸腺嘧啶(T)和腺嘌呤(A)的同义突变,表现为翻译蛋白625位氨基酸均为精氨酸(arginine)。应用Poly Phen2和SIFT基因组在线软件对第275密码子的改变评估后结果是可能损伤蛋白的表达;对第395密码子的改变评估后结果是对蛋白表达的影响是良性的。3 Western blot检测RECK蛋白和MMP-9蛋白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与RECK基因突变的关系:Gene Tool检测Western blot样本条带相对定量分析结果显示:RECK突变组,RECK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43±0.08,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83±0.07;未突变组RECK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66±0.06,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63±0.05;正常牙龈组,RECK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87±0.06,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49±0.05。统计学分析显示RECK蛋白在突变组表达低于未突变组,二者差别有显着性(P<0.05),突变组和未突变组蛋白表达均低于正常牙龈组,差别均有显着性(P<0.05)。MMP-9蛋白在RECK突变组表达高于未突变组,二者差别有显着性(P<0.05),突变组和未突变组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牙龈组,差别均有显着性(P<0.05)。4 RECK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的关系RECK基因突变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生长部位和组织学类型之间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增殖活跃,包膜侵犯和肿瘤复发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增殖活跃者突变率高于不活跃者,二者差别有显着性(P<0.05)。肿瘤细胞包膜内侵犯的SMO基因突变率高于未侵犯包膜者,二者差别有显着性(P<0.05)。临床复发病例突变率高于未复发病例,二者差别有显着性(P<0.05)。结论:1成釉细胞瘤BRAF基因突变表现为V600E突变,突变率60%。2 BRAF基因V600E突变和成釉细胞瘤的增殖活跃状态和肿瘤临床复发密切相关。3成釉细胞瘤SMO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第2,3,5,6,10外显子单碱基发生,错义突变热点在第364,590密码子,其中T364N对蛋白异常表达的影响占主要作用。4 SMO基因突变年轻患者发生率高,与成釉细胞瘤肿瘤细胞增殖活跃和包膜内侵犯密切相关。5成釉细胞瘤RECK基因第9,11,13,15外显子突变为单碱基发生。其中错义突变热点为第275,395密码子,其中V275I对蛋白异常表达影响占主要作用。6成釉细胞瘤RECK基因突变与肿瘤细胞增殖活跃,包膜内侵犯和肿瘤临床复发密切相关。RECK蛋白的低表达与基因突变关系密切。

段峰,孙茂正,焦雪,杨红岩[10](2014)在《EZH2、Ki-67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研究EZH2、Ki-67在成釉细胞瘤与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ZH2、Ki-67在50例成釉细胞瘤(30例原发、20例复发)和2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EZH2在复发性成釉细胞瘤中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6.25±7.24)%,高于原发性成釉细胞瘤的(25.26±4.28)%(P<0.001)。Ki-67在复发性成釉细胞瘤中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4.96±5.28)%,高于原发性成釉细胞瘤的(29.68±3.27)%(P<0.05)。EZH2和Ki-67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但EZH2和Ki-67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及患者性别无关(P>0.05)。结论成釉细胞瘤中存在EZH2和Ki-67的高表达,在成釉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与其复发有关,并可作为判定其预后的参考指标。联合检测EZH2和Ki-67蛋白的表达有助于为成釉细胞瘤的进程、复发的可能及其预后判断提供临床依据。

二、c-myc mRNA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myc mRNA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TMEFF2 DNA甲基化作为胶质瘤预后标记物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胶质瘤中TMEFF2 DNA甲基化及基因表达水平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总结
第二章 胶质瘤中TMEFF2 DNA甲基化与MRNA表达水平相关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总结
第三章 TMEFF2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总结
第四章 TMEFF2 DNA甲基化应用于胶质瘤分子标记物的初步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总结
全文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BSAS甲基化测序各CG位点甲基化水平
附录2 R语言软件可视化作图代码
附录3 英文缩写词简表
成果
致谢

(2)多囊蛋白与mTOR通路蛋白在成釉细胞瘤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PC和mTOR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BPTF促进胶质瘤的进展和预示不良预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BPTF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BPTF对胶质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BPTF通过c-MYC促进胶质瘤进展的机制探索
    1 材料与方法
    2.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全文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词简表
发表文章
致谢

(4)FZD3和Nrf2在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标本获取
    2 实验设备
    3 实验试剂
    4 实验方法
        4.1 蜡块制备
        4.2 切片和贴片
        4.3 脱蜡和水化
        4.4 抗原修复与封闭
        4.5 染色
        4.6 复染
        4.7 常规脱水、透明
        4.8 封片
        4.9 镜下观察
        4.10 染色结果判定
        4.11 统计学方法处理
结果
    1 患者临床病例资料
    2 FZD3在OKC、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3 Nrf2在OKC、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LncRNA NNT-AS1过表达与骨肉瘤进展及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LncRNA NNT-AS1在骨肉瘤组织及骨肉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研究背景
    2. 材料与方法
        2.1 患者和样本采集
        2.2 引物设计与合成
        2.3 细胞系和细胞培养
        2.4 主要试剂
        2.5 主要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组织RNA的提取
        3.2 RNA纯化
        3.3 细胞培养及传代
        3.4 细胞冻存
        3.5 细胞复苏
        3.6 细胞收集
        3.7 RNA逆转录及qRT-PCR检测组织中LncRNA NNT-AS1的表达
        3.8 分析LncRNA NNT-AS1与骨肉瘤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4. 统计分析
    5. 实验结果
        5.1 骨肉瘤组织和细胞系LncRNA NNT-AS1表达增加
        5.2 长链非编码LncRNA NNT-AS1在骨肉瘤细胞株及正常成骨细胞系中的表达
        5.3 LncRNA NNT-AS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总生存率的关系
    6. 讨论
    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下调LncRNA NNT-AS1的表达对骨肉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
    1. 研究背景
    2. 实验材料
        2.1 细胞系及来源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实验器具的清洗和消毒
        3.2 细胞培养
        3.3 分子生物学实验
        3.4 细胞增殖试验
        3.5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3.6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的变化
        3.7 迁移和侵袭实验
        3.8 免疫印迹
    4. 统计分析
    5. 实验结果
        5.1 验证LncRNA NNT-AS1稳定干扰细胞系
        5.2 干扰内源性LncRNA NNT-AS1的表达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能力
        5.3 干扰LncRNA NNT-AS1对骨肉瘤MG-63及OS-732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5.4 干扰LncRNA NNT-AS1对骨肉瘤MG-63及OS-732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5.5 干扰LncRNA NNT-AS1调节增殖与转移关键蛋白
    6. 讨论
    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体内下调LncRNA NNT-AS1对骨肉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1. 研究背景
    2. 实验材料
        2.1 细胞系及来源
        2.2 小鼠的来源以及饲养
        2.3 主要试剂
        2.4 主要仪器
    3. 分子生物学实验
        3.1 qPT-PCR检测
        3.2 qPT-PCR验证骨肉瘤细胞Lnc RNA LncRNA NNT-AS1的干扰效率
    4. 数据统计
    5. 实验结果
        5.1 LncRNA NNT-AS1在体内的生物学功能
        5.2 干扰LncRNA NNT-AS1调节增殖关键蛋白C-Myc
    6. 讨论
    7.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6)P75NTR、SOX2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7)miR-424-5p介导eIF3a调控成釉细胞瘤生物学性能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eIF3a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和意义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研究对象
        2.2.1 组织样本
        2.3 实验方法
        2.3.1 IHC检测AB和NOM组织中eIF3a的表达情况
        2.3.2 RT-qPCR检测AB和NOM组织中eIF3a的表达情况
        2.3.3 WB检测AB和NOM组织中eIF3a的表达情况
        2.3.4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eIF3a在AB和NOM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3.1.1 eIF3a在AB组织较NOM组织的表达明显上调
        3.1.2 AB组织中eIF3a的表达量在mRNA水平明显高于NOM组织
        3.1.3 AB组织中eIF3a的表达量在蛋白水平明显高于NOM组织
        3.2 eIF3a的表达情况与AB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miR-424-5p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与靶基因验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研究对象
        2.2.1 组织样本
        2.2.2 细胞样本
        2.3 实验方法
        2.3.1 miRNA表达谱的检测与分析
        2.3.2 eIF3a预测上游与其相互作用的miRNA
        2.3.3 RT-qPCR检测AB和 NOM组织中miR-424-5p的表达情况
        2.3.4 miR-424-5p载体的构建
        2.3.5 miR-424-5p mimics/NC转染293T细胞
        2.3.6 RT-qPCR(加尾法)检测转染后miR-424-5p的表达情况
        2.3.7 mimics、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
        2.3.8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2.3.9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miRNA基因芯片分析结果
        3.2 miRNA与靶基因预测
        3.3 miR-424-5p在AB和NOM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3.4 miR-424-5p mimics/NC转染293T细胞后miR-424-5p的表达情况
        3.5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miR-424-5p靶向结合eIF3a调控成釉细胞瘤生物学性能的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研究对象和分组
        2.2.1 细胞样本
        2.2.2 动物样本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复苏、培养与传代
        2.3.2 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包装
        2.3.3 RT-qPCR检测AM-1细胞中e IF3a的表达丰度
        2.3.4 慢病毒ShRNA转染AM-1细胞
        2.3.5 RT-qPCR检测AM-1细胞eIF3a敲减后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
        2.3.6 WB检测AM-1细胞eIF3a敲减后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
        2.3.7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2.3.8 MTT实验
        2.3.9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Annexin V-APC单染法)
        2.3.10 miR-424 mimics/NC转染AM-1 细胞
        2.3.11 RT-qPCR(加尾法)检测转染后miR-424 mimics的表达情况
        2.3.12 EdU实验
        2.3.13 CCK-8 实验
        2.3.14 划痕实验
        2.3.15 RT-qPCR检测miR-424 mimics/NC转染AM-1 细胞后eIF3a的表达水平
        2.3.16 WB检测miR-424 mimics/NC转染AM-1细胞后eIF3a的表达水平
        2.3.17 WB检测细胞周期蛋白P21和Cyclin D1的表达情况
        2.3.18 裸鼠成瘤实验
        2.3.19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AM-1细胞中eIF3a的表达丰度
        3.2 慢病毒转染AM-1细胞感染条件
        3.3 慢病毒转染AM-1细胞
        3.4 AM-1细胞中eIF3a敲减后m RNA水平的表达情况
        3.5 AM-1细胞中eIF3a敲减后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
        3.6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3.7 MTT实验
        3.8 流式细胞仪检测AM-1细胞凋亡情况
        3.9 miR-424-5p mimics/NC转染AM-1细胞后miR-424-5p的表达情况
        3.10 EdU实验
        3.11 CCK-8 实验
        3.12划痕实验
        3.13 miR-424-5p mimics转染AM-1细胞后eIF3a在 mRNA水平的表达
        3.14 miR-424-5p mimics转染AM-1细胞后eIF3a在蛋白水平的表达
        3.15 WB检测下游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1和Cyclin D1的表达情况
        3.16裸鼠成瘤实验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沉默c-myc基因对成釉细胞瘤hTERT+-AM永生化细胞株中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及侵袭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二、方法
        1. 细胞转染:
        2. 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检测c-myc、MMP-2、MMP-9的m RNA表达水平:
        3.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myc、MMP-2、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
        4. 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
    三、统计学处理方法
结果
    一、慢病毒稳转前后h TERT+-AM细胞中c-myc的m RNA和蛋白表达情况
        1. 定量RT-PCR实验结果显示:
        2.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
    二、慢病毒稳转前后h TERT+-AM细胞中MMP-2、MMP-9的蛋白和m RNA表达情况
    三、沉默c-myc基因对h TERT+-AM细胞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讨论

(9)成釉细胞瘤BRAF、SMO、RECK基因突变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成釉细胞瘤BRAF癌基因突变的检测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成釉细胞瘤SMO癌基因突变的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成釉细胞瘤RECK抑癌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附表 成釉细胞瘤临床资料
综述一 BRAF基因突变与肿瘤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成釉细胞瘤分子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c-myc mRNA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 [1]TMEFF2 DNA甲基化作为胶质瘤预后标记物的相关性研究[D]. 谢思迪.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2]多囊蛋白与mTOR通路蛋白在成釉细胞瘤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研究[D]. 杨丽.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3]BPTF促进胶质瘤的进展和预示不良预后的研究[D]. 潘艳玲.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4]FZD3和Nrf2在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 赵家欣. 青岛大学, 2020(01)
  • [5]LncRNA NNT-AS1过表达与骨肉瘤进展及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 叶晖.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6]P75NTR、SOX2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 赵炜.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7]miR-424-5p介导eIF3a调控成釉细胞瘤生物学性能的机制研究[D]. 丁振江. 中国医科大学, 2019
  • [8]沉默c-myc基因对成釉细胞瘤hTERT+-AM永生化细胞株中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及侵袭能力的影响[J]. 梁启祥,张彬,梁衍灿,谢宏亮.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17(05)
  • [9]成釉细胞瘤BRAF、SMO、RECK基因突变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D]. 张旭东. 河北医科大学, 2016(05)
  • [10]EZH2、Ki-67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段峰,孙茂正,焦雪,杨红岩.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4(09)

标签:;  ;  ;  ;  ;  

c-myc mRNA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