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1'秀东展看数字电影的发展趋势

从2001'秀东展看数字电影的发展趋势

一、从2001′Show East展览会看数字影院的发展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孙玉洁[1](2021)在《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属于设计艺术学研究范畴,是设计艺术学与积极心理学、美学、传播学等学科结合的综合性交叉研究。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是一种以积极心理学心流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数字媒体为主要技术和工具,营建某种场景,通过刺激体验者的感觉和知觉,令其达到沉浸其间、忘却他物的状态的艺术设计类型。它是沉浸式设计的核心组成部分,数字媒体艺术为研究范围,沉浸式(设计)为设计方式,场景设计为具体设计手段。其中,“场景”一词源于交互设计师、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约翰·卡罗尔提出的“基于场景”的人机交互方式,将“场景”这一戏剧表演要素用于分析、描绘一个应用被使用时用户最可能所处的情境。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对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的相关定义以及历史、类型、特性等内容进行阐释,此外,针对目前存在的认知误区,对沉浸式设计进行美学溯源,指出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第二章分别从主题、时空、技术以及主体此四大因素解构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之“场景”。第三章将意境这一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与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进行观照,分别从意境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意与境偕”三个层次进行阐释,意在寻找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中的应用可能性。第四章透过各产业领域争相应用、信息时代典型社交媒体等“热闹”表象,冷静思考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在审美距离,艺术接受,策展、收藏等学术层面引发的新课题及给体验者带来的负面效应。第五章对当下及未来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在文旅发展、艺术治疗、生态设计等多个场景应用进行分析;从设计师、体验者、产业者三个视角,对如何促进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向纵深发展给出建议。本论文有着强烈的时代性,它是体验经济呼唤新型设计方式的结果。国家相关部门近年曾先后出台《文化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部消费潜力的意见》《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若干政策予以扶持,以促进稳健推动、鼓励包括数字媒体沉浸式场景设计在内的高科技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但在相关产业“万物沉浸”的蓬勃表象下,有一些问题需要被关注和研究,主要表现为产业亟待成熟、认知亟需深入,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都可说明本论文题目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宋哲琦[2](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研究说明《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张海明[3](2019)在《当代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1949—2015)》文中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土地政策史就是一部土地产权制度不断调整的历史。这种调整的脉络有两条主线,一条明线是土地私有向土地公有的嬗变,体现在农民土地所有制向集体土地所有制和城市私有土地所有制向国家土地所有制的演变;一条暗线是由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转向,体现在土地产权结构由作为阶段斗争的目标和手段向成为经济发展的要素和对象转移。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产权制度本身的变化及其变化的主被动关系,迄今为止,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历程大体可分为自为性变迁时期、自发性变迁时期和自觉性变迁时期等3个不同的阶段。土地产权制度自为性变迁的历程涵盖土地改革时期(1949—195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7)、社会主义曲折发展时期(1958—1978)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3个不同时期,这一阶段的主体特征是公有土地产权的建立。通过国家强制性改造,土地产权制度实现由建国初期公私并存向公有土地产权的转变。土地产权制度的自发性变迁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调整时期(1979—1985)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时期(1986—2006)这两个阶段,其主体特征是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推进了公有土地产权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两权分离。土地产权制度的自觉性变迁时期自2007年起,主要体现在国家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开始主动强化包括土地产权制度在内的国家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2007年《物权法》的出台,标志着土地产权制度从此进入物权制度体系时代。土地产权形态的持续变迁深刻反映了国家对农村和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安排的演进轨迹。土地改革时期,农村土地私有和土地国有并存的二元产权结构,反映出中央政府既承认农民土地所有权,又试图探索农业集体化道路的意图;城市私有土地、国有土地和私人土地所有制并存的多元复合结构,反映了新政权对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和城市居民的不同政治态度和政治策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过合作化运动,农民土地所有制完成向集体土地所有制事实上的转变;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城镇集体所有土地、小私有土地和国有土地等多种土地所有制并存的局面,改变了以往城市以私有土地房地产为主体的格局。社会主义曲折发展时期,人民公社化运动彻底消灭了农民土地所有权,土地归集体所有;经过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城市土地呈现国有、集体所有和土地私人所有并存的状态,国家对改造私人土地进行了尝试和努力,但并未完全消灭城市土地的私有产权,尽管城市私人土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非法强制收为国有,但七五宪法和七八宪法事实上回避了城市土地的所有制性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调整时期,集体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实现两权分离,在土地产权服务城市建设和国家发展的现实考虑下,城市私有土地被国有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时期,集体土地产权虚置,为事实上的国家所有背书;国家上地所有权的范围得以界定,法律明确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土地所有权。物权体系时期,国家将国有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纳入了物权的范畴,并限定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体现了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特殊保护。土地产权权能在不同时期持续调整变化并体现出鲜明的特点。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村土地和城市私人土地所有者均享有占有、使用、买卖、租赁等各种权利。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农民事实上丧失了土地的经营权,买卖土地的行为也受到限制;此时工商业者已经实际丧失对土地的支配权。社会主义曲折发展时期,农民只拥有宅基地和自留地的使用权,城市私有土地所有者已无法自主支配和使用土地。社会主义探索调整时期,农民被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农村和城镇居民亦可申请宅基地使用权,城镇居民同时还拥有城市宅基地的使用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时期,用地单位和个人拥有土地使用权,除承包经营权可以流转外,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权能受到严格限制。物权体系时期,《物权法》改变了以往土地使用权的分类方式,由依据土地所有权性质分为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两类,变为根据土地的用途分为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但同时也严格限制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主体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建国以来土地产权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探索前行而不断变迁,经历了一个私有土地产权逐渐消亡和公有土地产权逐步扩张直至完全取代私有土地产权的此消彼涨过程。建国以来土地产权制度的发展演变,具有简单化、虚置化和碎片化的鲜明特征。所谓简单化,是指在将多种形式的私有土地所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的过程中,工作过粗,要求过急,界限不清,没有针对具体情况实行差别化的政策,对原有土地产权人造成损害。虚置化,一方面是指国有土地所有权没有真正实现,公民作为国家土地所有权人无法享有所有权收益;另一方面是指“农民集体”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无法行使土地的经营管理权,无法行使实质上的权能。碎片化,是指国家层面的土地产权制度一直处于应对、修补的状态,土地产权制度的探索实践在国家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总是在良性违法甚至是良性违宪的情况下,逆向推动国家层面的制度立法。土地产权立法一直处于立法和修法的恶性循环之中,国家层面缺乏对土地产权制度体系全局性、根本性、前瞻性的顶层设计。

席天士[4](2016)在《欧盟视听政策研究》文中提出文化政策日益成为欧盟增进一体化深度的重点政策。而视听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与支柱,在刺激经济和保持欧洲文化的竞争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欧盟将文化政策,尤其是视听政策的扶持重心放在了以电影为主体的视听产业上,以此来应对在全球化浪潮下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带来的冲击。在辅助性原则的指导下,欧盟通过各种长短期项目配合拨款、基金等资助手段促进欧洲视听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推广以及人员的培养与流动,并尝试运用新型媒介拓展欧洲视听产业更多可能的发展空间。然而,由于固有的市场特性、视听产业的自身属性以及政策实施的阻力等多重因素,欧盟试图振兴欧洲视听产业的努力仍面临挑战。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序论部分主要阐述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界定相关概念以及文献综述;第二章梳理欧盟视听政策的法律基础、执行机构以及项目实施情况;第三章具体介绍和分析欧盟扶持和引导的四个项目案例;第四章介绍视听政策的对外维度;最后一章提出关于政策和现状结合起来的思考。

曾杰[5](2014)在《数字放映技术条件下电影院建筑工艺设计改进》文中研究表明电影产业经历了初步发展、繁荣和萧条之后,从21世纪初开始迎来了又一个黄金发展时代,一路高歌猛进。电影产业的发展也推动着电影技术的发展,随着数字电影的出现,电影技术出现革命性变革,数字电影技术正在逐步取代胶片电影技术并渐渐成为主流。纵观历史,影院建筑发展与电影技术发展息息相关,在数字电影技术领域研究如火如荼的今天,电影院建筑设计却停滞不前,而且目前就电影院建筑设计和数字放映技术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类型区分性,尤其是数字放映技术研究缺乏必要的建筑实践调研和总结,大多数的研究都停留在就技术论技术的层面,并没有将数字电影技术与影院建筑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且没有理性的研究过程和前瞻性的研究结果,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在数字电影技术逐渐普及的今天,影院建筑设计研究还停留在胶片电影技术时代的设计系统下,没有突破传统设计模式。因此,在影院建设实践中,出现很多设计问题,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没有以数字放映工艺为基础进行影院建筑设计。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创新性的将数字放映工艺与影院建筑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研究,达到既满足电影放映工艺要求,又满足影院建筑设计要求的目的,从而实现有效保证观演质量的同时,完善和补充观演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的研究价值。笔者以常规城市多厅影院为研究对象,利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重庆主城区范围内数字放映概况、放映室与观众厅建筑工艺设计现状、影院功能组合设计现状等进行实地调研,结合文献查阅,整理并总结现状资料和数据;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以现行规范为评定标准,结合技术人员和观众使用后评价,剖析现状呈现的问题并展开讨论;然后在观演建筑设计原理指导下,以数字放映机关键参数和操作管理要求变化为论据,结合观众行为心理,对影院出现的设计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并探讨新建数字影院的设计指导策略;最后在策略指导下,对调研中一例不合理案例进行改进设计,并通过改进前后的分析对比验证设计指导策略价值。

高淑娟[6](2013)在《基于体验视角的上海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是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被认为是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标志。因此,在最近几年,许多国家或地区比如日本、美国、新加坡以及我国一些发达城市将创意产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并采用许多政策和措施推动创意产业发展。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已经意识到创意产业的重要性,在积极引进创意企业过程中,建立不同的创意产业园区,并提出打造“创意之都”的口号。创意产业园快速建立为旅游业提供了新的旅游资源,加速了旅游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如何利用创意产业园进行旅游开发成为当前研究重点。本文基于上海78家创意产业园,对上海创意产业园概况进行梳理,并利用pest分析法分析上海创意产业园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的宏观环境。在分析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分析问题存在原因,并提出基于体验视角的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策略。本文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绪论和第二章创意产业旅游开发相关理论。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研究背景、内容、目的和方法。对国内外创意产业研究进行了研究。第二章包括创意产业、旅游创意产业及创意旅游创意产业园的概念和特征,产业融合体验经济等理论内容。第二部分,本文第三章。主要对上海创意产业园概况和创意产业园与旅游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第四章,利用pest分析法分析上海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条件。第五章,根据上海创意产业园旅游发展的现有情况,分析其在开发发展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挖掘问题背后的原因。第四部分,本文的第六章,主要基于体验视角,针对存在的普遍和主要问题,结合自身国外发展经验和自身理论储备,提出针对上海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的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

赵斐[7](2011)在《2003-2010中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是一个数字世界,用尼葛洛庞帝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比特时代”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在信息技术革新的基础上,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介不断涌现并日益发展壮大。这不仅带来了全新的传播理念和模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对诸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威胁。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的态势下,电视产业必须要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它的改革创新已是势在必行。危机四伏的中国传统的电视业必须获得属于自己的新特征,以应对新旧媒体的挑战。在新世纪,数字化成为我国广电产业改革发展的关键词。数字化是电视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技术革命,它将传统电视媒体的功能与新兴的数字技术融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崭新且庞大的数字电视产业。数字电视产业是当今世界广电产业的发展潮流,是全球电视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近两年,以北美、欧洲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过渡中,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基于我国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平台之上,数字付费电视频道伴随着我国数字电视推广应运而生。数字付费电视频道是一种新兴的内容提供服务,是一种专业化的电视频道,是一种先进的节目形式,是电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的广播影视产业的做大做强离不开数字付费电视频道,它对我国的电视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我国传统电视媒体一直依赖广告这一单一的盈利模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广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数字付费电视频道,致力于以向广大用户收取节目收视费为主要的盈利方式,有助于中国电视行业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构建均衡型的赢利模式,这有利于我国电视产业的发展。其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细化,人民群众的收视需求不仅大大提高,而且更为多元化,甚至有人说我国的电视消费者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状态。数字付费电视频道通过对用户细分,作为一种分众化、甚至小众化的专业频道,可以提供更加专业、个性、精彩、丰富的节目,更好的满足我国电视观众的上述电视消费需求。再次,数字付费电视频道依靠内容盈利,凸显了内容价值,使得电视从业者能够把更多的精力从广告中转回到节目内容上,有利于整体上提高我国电视节目的质量水平,有利于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国电视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最后,从发展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角度来看,数字付费电视频道作为有线数字电视产业的主要增值业务之一,对于我国有线数字电视产业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数字付费电视作为新兴内容产业和一种高端产业,也有利于全面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从而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本文的构建主要依据以下理论:竞争优势是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行业、产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成功的关键。竞争优势来自于哪项生产经营活动呢?答案就是价值链,即: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价值创造活动并非是某一项具体活动,而是一系列产生价值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形成的行为链条。价值链理论认为一个产业的优势来自于该产业某些特定环节的优势,只要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也就抓住了整个价值链。这些关键环节就是产业的战略环节。战略环节决定了产业经营的成败和效益。本文谋篇布局主要依据以下的思路:导论提出中国数字付费频道发展的问题,介绍产业价值链的相关理论。第一章明确了数字付费频道的相关概念,介绍了数字付费频道产生发展的两个背景。第二章介绍了中国以及西方发达国家付费频道的发展概括,分析了中国数字付费频道的产业价值链的构成,并提出内容建设和内容营销两个环节是中国数字付费电视产业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从而引出以下两章的分析。在分析之前,又对中国数字付费频道发展的政策软环境进行介绍并提出建议,还研究了中国数字付费频道的用户,分析其特征并提出数字付费频道无论内容生产还是市场营销都要以“用户为中心”。第三章对中国数字付费频道产业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之一——内容生产环节进行分析;第四章对另一个战略环节——市场营销环节进行分析,并对收视费之外其他盈利方式进行了探讨。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小结,阐明了主要结论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除导论和结语部分外,主体分为四章,下面是各部分的内容提要:导论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不断涌现并发展壮大,日益威胁电视等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的竞争,中国电视开始了数字化的转换。基于数字电视的平台,数字付费频道这一分众化、小众化的专业频道应运而生。但其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而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是大众传播理论、电视理论以及传媒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的补充;同时,本文在中国数字付费频道的实践方面,对于促进其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导论中还对国内外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介绍了产业价值链的相关理论,以及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相关概念与发展背景。首先,对数字付费电视频道及其相关概念做出界定。先后阐述了数字电视的概念、特点、分类、标准、发展意义;有线数字电视的概念、发展历程、业务类型: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概念、特点、发展意义,并对免费电视与付费电视、数字付费频道与传统免费频道两对概念进行了区分。其次,介绍了中国数字付费频道产生和发展的技术背景,即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历程。介绍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数字电视的发展历程,中国广播电视的数字化选择以有线电视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的现实依据,接下来论述了中国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意义、发展战略、发展之初的探索、发展进程以及三大推广模式并做了评价,提出整体转换是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必由之路,要因地制宜的推进。最后,介绍了中国数字付费频道产生的产业背景,即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历程。包括:频道专业化是电视媒体的必然发展趋势;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发展初期的探索;数字付费频道是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以及中国电视专业频道的类型划分。中国电视媒体盈利模式变革方面的内容包括:中国电视产业传统的盈利模式;以广告为主的电视经营模式的局限性以及数字付费电视带来了电视盈利模式的变革。第二章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产生与发展。首先,对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英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付费电视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介绍。其次,介绍了中国数字付费频道发展的实际情况(包括兴起、现状、竞争环境)和遇到的问题(包括数字电视用户数量少、内容瓶颈、营销环节薄弱、观众免费看电视的传统收视习惯)。再次,分析了中国数字付费频道产业价值链的构成及各环节的具体任务,提出内容建设和内容营销两个环节是我国数字付费电视产业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必须抓好这两个“战略环节”的建设,以确立整个数字付费电视产业的竞争优势。接下来,对中国数字付费频道发展的政策软环境进行介绍和分析,政府在我国数字付费电视产业价值链发挥着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主导着数字付费频道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家广电总局等相关管理部门对数字付费频道的规制主要靠政策,已经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规章,但是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和空白。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数字付费频道的政府规制,注重规制法律框架的构建,并在广告、内容、资金准入、减免费用、传输渠道等诸方面出台更为宽松的、扶植性的政策,为数字付费频道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最后,对中国数字付费频道的用户环节进行了分析。只有提供基于用户需要的节目内容、营销策略和服务,吸引用户购买,数字付费频道的价值才能得到实现。提出数字付费频道使得电视观众发生了从“受众”到“用户”的嬗变,用户成为数字付费频道的价值起点,因而要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并通过对数字付费频道潜在用户的分析,得出了中国付费电视用户的基本特征。第三章中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内容建设——以《CHC家庭影院》频道为例。节目内容生产环节是中国数字付费频道产业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之一。首先,综合分析了付费频道遭遇内容瓶颈的原因,包括体制制约、投入不足、政策限制等因素。数字付费频道以向用户收取收视费为主要盈利方式,彰显了内容的价值,内容真正成为可以赚取利润的产品。提出内容对数字付费频道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内容成为其立身之本。其次,作为数字付费频道的生产方,必须下大力气进行付费频道的内容建设。在内容建设方面,要打造精彩专业的频道节目内容,提出准确为频道进行市场定位,对原有节目资源的二次开发,打造独家、原创核心内容,深入推进电视体制改革、促进节目内容市场繁荣,利用多种有效渠道更多的筹措资金等方式。再次,随着市场进入“品牌时代”,数字付费频道品牌的塑造和传播也是必不可少的。提出在目前数字付费频道的市场培育阶段,在努力打造内容优势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培育数字付费频道的优良、独有、强势品牌。并从树立品牌意识、塑造品牌、品牌延伸和传播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以《CHC家庭影院》为案例,从频道定位、节目编排、原创节目、电影类节目资源、品牌策略等几方面,较为全面的对其内容生产与品牌建立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中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营销策略。营销环节是中国数字付费频道产业价值链上的又一个“战略环节”。首先,对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现阶段,数字付费频道是有线数字电视平台提供的增值业务之一,各地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作为数字付费频道的网络运营商,是开展其市场营销的主体。要增强营销观念,建立营销队伍,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其次,提出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4C与4P策略相结合的营销组合策略。在产品组合策略上,通过单选频道、节目包、资费套餐等不同的产品组合和销售形式来最大化的满足用户不同的购买需求;在价格策略上,从成本、竞争和需求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数字付费频道的情况,提出低价的基本策略;在渠道策略上,提出既要重视现有的自有营业厅的销售,又要广开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广泛合作的策略;在促销策略上,提出要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渠道,并充分利用免费试看、价格折扣、赠送礼品、举办各种促销活动等方式。最后,作为数字内容提供服务的数字付费频道,在渠道日益过剩、内容越来越紧缺的时代,必将拥有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数字付费频道需要把眼光放宽。提出在收视费盈利模式之外,数字付费频道还可以积极探索其他的盈利方式。包括播出商业广告、进行多元化的产业经营、多种渠道传输和播出等。另外,对“付费”方式的进一步探讨,应该将部分开路免费频道转变为付费经营。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小结,提出本文的主要结论:1.数字付费频道是一种分众化、小众化的电视专业频道,是一种数字内容提供服务2.政府应放宽对数字付费频道的管制,并积极出台扶持性政策3.坚持“内容为王”,加强数字付费频道的内容建设4.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4C与4P相结合的数字付费频道营销组合5.积极探索收视费之外的盈利新模式本文的创新之处:1.以中国新兴的数字付费频道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本文尚属首次。本文认为数字付费频道是一种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属于高端的数字内容产业,在渠道过剩、内容紧缺的当代,拥有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2.从产业价值链的视角,首次对数字付费频道产业价值链的内容生产和市场营销两个“战略环节”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对中国数字付费电视产业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发展建议。3.本文首次以《CHC家庭影院》频道为案例,对其内容生产与品牌建立的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

丛容[8](2006)在《从“青岛模式”分析中国数字付费电视推广策略》文中指出从本世纪初到现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广播电视数字化”已经成为世界广播电视发展的一大趋势。它以其频道资源的极大丰富、传输声画效果的极大提高,以及播放内容、提供服务多元化等优势,受到了业界乃至全社会的充分关注和追捧。在数字技术的引领下,我国广电业终于走到了付费电视的十字路口。“数字付费电视”也逐渐成为我国广播电视产业战略转型的一个重要举措,以及产业今后发展的一个新经济增长点。发展数字付费电视是我国广电系统面临一个最紧迫的任务。但是,在推广过程中,诸如用户数量不足、商业模式不清晰、产业链有待磨合、频道内容瓶颈等问题也不断显现。 本文从分析介绍数字付费电视的特点优势入手,以富有中国特色的“青岛有线推广模式”为切入点,结合国内外发展数字付费电视的经验教训,分析了我国在发展数字付费电视时,在产业政策和产业链条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种种不足。在综合运用传播学、社会调查、媒体经济学和媒体产业化研究等多种学科理论,并对大量实例进行分析之后,为中国发展数字付费电视给出了一些推广策略。

田明[9](2005)在《电视娱乐产业战略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中国娱乐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在对娱乐经济、娱乐产业各个相关环节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之后,本文认为当前中国传媒经济发展最大的矛盾点在于产业政策不清晰,市场缺乏活力。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将电视娱乐产业从大一统的广电宣传系统中剥离出来,确立其营利性主体的地位,进而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全文从结构上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界定了论题电视娱乐产业的范畴,并对中国发展电视娱乐业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娱乐业的历史非常悠久,大部分娱乐活动在电视诞生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比如:体育竞技、歌舞表演、博彩活动等,还有一些娱乐活动则是在电视这种媒介手段诞生以后,才衍生出来的,比如:MTV、电视剧、电视娱乐节目等等。但是,电视这种媒介诞生以后,所有原本不依赖电视而存在的娱乐活动几乎无一例外地与电视搭上了界,而且通过电视获得了更强的生命力,更广泛的参与者和更可观的收益。论文第二章从人类娱乐需求的急速增长、数字电视技术的革新、电视娱乐产业作为能够带来巨额利润的朝阳产业、娱乐文化日益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征四个方面论证了我国发展电视娱乐产业的必要性。第二部分首先描述了我国电视娱乐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探讨制约我国电视娱乐产业发展的节点,并寻找突破娱乐产业发展瓶颈的对策。本文认为,整体制作实力的孱弱,文化创新能力的缺陷,节目美誉度的低下,遏制了中国电视娱乐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接着,从政府的角度论述了如何打破电视娱乐产业发展的体制障碍,并建立保护民族文化的本土化扶持政策。中国电视娱乐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与新闻、意识形态宣传混合在统一的广电系统中,被过分地渲染了宣教功能,偏离了娱乐产业本身的定位。定位偏差导致的管理制度、运营机制方面的问题是根本性的,外化为市场准入过于严格,结果遏制了整个产业的增长势头。最终指向市场的缺乏活力,娱乐产品的匮乏,制作水平低劣,节目交易市场发育不成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当务之急是调整电视娱乐产业政策,确立营利主体地位。由于我们以前赋予电视传媒产品过多的宣教功能,大大地削弱了其与生俱来的娱乐功能,而使其本身的商品性随之而被极大削弱,这是中国电视娱乐产业未来发展必须冲破的藩篱。这种突破要涉及到政策环境,演出公司的特批,电视剧节目的立项由国家控制等方面。第三部分则是在具体的运作策略上提供了建议。首先是内容,节目内容建设是电视娱乐产业的重中之重,本文第四章着重从娱乐节目的品格(雅与俗)和内涵(东方与西方)两个角度展开论述。媒介技术日新月异,卫星电视、互联网对新闻传播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娱乐资源共享的同时,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成为必然趋势。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在东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中,本土文化如何自处也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其次是制作,娱乐电视产业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尤以节目的生产、供应、传播、广告营销等为核心业务,每项核心业务都涉及多个经济实体。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十分强调分工与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的今天,将娱乐节目制作从电视台的传统业务中划分出来,建立强大的专业制作机构是做大电视娱乐产业、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效益最大化的必由之路。当然,还有与之相关的电视制播分离以及投资融资体系的建立。再次是市场,我们在分析娱乐产业时注意到,围绕着电视节目,从内容创作到受众消费,这一过程所涉及的各个环节构成了一条以内容供应、传播渠道、电视受众为基本环节的电视产业链条。在这三个基本环节的基础上电视产业可以向外延伸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明星经纪、节目供应商、收视调查以及广告经营代理等等。当然建立完善的节目销售市场体系,还必须有强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作支撑。最后是平台,由于我国电视节目市场远未成熟,电视节目的社会制作多年来处于潜流暗行的状态,制作主体未能获得身份上的确认,由此在电视节目的交易过程中,制作机构与电视节目的播出平台——各级电视台的关系未能得到理顺,双方的权利与责任、风险分担并不明晰,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产业化改革裹足不前。第七章从我国电视节目制作市场的政策流变入手,探讨电视节目的社会化制作中,电视节目制作方、播出方之间如何理顺权责关系以及如何完善节目发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几大强势文化赖以扩张辐射面和攫取高额利润的主要方式即销售他们的电视娱乐产品。面对席卷而来的全球化浪潮,电视娱乐产业如何在中华民族延续自己五千年文化生命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如何在新一轮国家综合实力竞争中提高我国的软实力,这就是本篇论文探讨和力求解决的问题。

刘剑[10](2005)在《数字电视广告初探》文中研究说明数字电视诞生于信息化时代,以“比特”存储和传输信息的数字电视改变了传统电视媒体单向传播的特点,具有双向互动的功能,以及高清晰的传播质量、大容量传播通道和通用传播能力。以实时交互为主要特色的互动数字电视将数字电视区别于传统模拟电视的革命性变化凸显在世人面前。以数字电视为载体的数字电视广告使电视广告的主要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变传统广告传播信息有时滞的单向流动为即时双向沟通,放弃传统电视广告沟通“推”的模式而采取“推”、“拉”结合的方式,引发出新型的广告嵌入式广告、邀请式广告、咨询式广告、展览式广告、介入式广告等全新的广告形式。全新的数字电视广告一改以往传统广告强迫浏览的传播方式,以互动为基石,实现了自主性选择、综合性服务和引导性的互动。互动性的传播方式也使数字电视广告在传播的理论模式呈现互动模式的特点,数字电视广告传播朝分众化、小众化甚至一对一传播的方向发展。数字电视技术给广告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使得广告接受由强迫性转向自主性,引发传统广告形式的崩塌,在现实的数字电视广告经营中,数字电视广告形式、广告核心由创意到策划等变化,同时新的技术的出现也带来了全新的数字电视广告经营模式。

二、从2001′Show East展览会看数字影院的发展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2001′Show East展览会看数字影院的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研究必要性
        一、沉浸式设计疾速发展的时代性
        二、提升个人幸福、构建人际和谐
        三、中国沉浸式产业的问题与差距
    第二节 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研究综述
        一、本文相关范畴研究现状
        二、本文特色、价值与研究方法
第?章 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的前世今?
    第一节 沉浸式场景设计的前体与回身
        ?、沉浸式场景设计的理论依据
        二、沉浸式场景设计的幻觉本质
    第二节 基于心流的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
        一、沉浸隐含其间的数字媒体艺术流变历程
        ?、多且杂的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
        三、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交互为重
第?章 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的协同要素
    第一节 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的主题
        一、一般主题
        二、根本主题
    第?节 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的时空
        一、时间再造
        二、空间构建
    第三节 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的技术
        一、VR引领
        二、裸眼沉浸
    第四节 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的主体
        一、主体交互
        二、联觉感知
第三章 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的多重意境
    第?节 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的情景交融
        一、仰俯自得,化景为情
        二、景真情切,是为境界
    第二节 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的虚实相?
        一、写境为主的实景与造境为主的虚景
        二、意境美学的虚实与技术美学的虚实
    第三节 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的意与境偕
        一、有我之境
        二、无我之境
第四章 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的双生效应
    第一节 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的“热”表象
        一、相关产业的“万物沉浸”
        二、信息时代的典型社交媒体
    第二节 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的“冷”思考
        ?、 极致消减审美距离
        二、 “成瘾”负面效应
        三、传播及展藏难题
第五章 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的立体走向
    第一节 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的多元化
        一、为文旅发展贡献新思路
        二、为艺术治疗提供新方法
        三、为生态设计增添新内容
    第二节 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的纵深化
        一、设计师:适度设计、分层设计
        二、体验者:精心品味、深度学习
        三、产业方:打造IP、构建系统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3)当代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1949—201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学术史回顾
    三、难点和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编 自为性变迁时期的土地产权制度(1949-1978)
    第一章 建国前中共地权政策的回顾
        第一节 土地国有化政策的确立与演变
        第二节 土地国有到耕地农有的政策变迁
        第三节 土地政策的调和与减租减息
        第四节 解放区土地改革与“耕者有其田”
        小结
    第二章 土地产权制度的自为性变迁
        第一节 自为性变迁的背景
        第二节 自为性变迁的过程
        第三节 自为性变迁的特点
        小结
    第三章 土地改革与地权剧变
        第一节 土地改革的动因
        第二节 土地改革的历程
        第三节 城乡地权结构的变化
        第四节 地权转移与确认
        小结
    第四章 三大改造与地权变动
        第一节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 合作化运动与农村地权变动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与城市地权变革
        第四节 土地产权登记及转让
        小结
    第五章 土地公有的曲折探索
        第一节 认识分歧与土地公有
        第二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地权的急剧变革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中的土地产权制度
        第四节 徘徊时期的土地产权制度
        第五节 土地征用与地权变动
        小结
第二编 自发性变迁时期的土地产权制度(1979—2006)
    第六章 土地产权制度的自发性变迁
        第一节 自发性变迁的背景
        第二节 自发性变迁的过程
        第三节 自发性变迁的特点
        小结
    第七章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两权分离”
        第一节 “两权分离”动因和背景
        第二节 农村土地制度的松动
        第三节 城市土地的国有化
        第四节 产权转移与登记发证
        小结
    第八章 地权革新与立法规制
        第一节 地权变化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土地管理法》的制定与修改
        第三节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规定
        第四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历程
        第五节 土地征用与产权转换
        小结
第三编 自觉性变迁时期的土地产权制度(2007—2015)
    第九章 土地产权制度的自觉性变迁
        第一节 自觉性变迁的背景
        第二节 自觉性变迁的过程
        第三节 自觉性变迁的特点
        小结
    第十章 土地物权体系的建构
        第一节 《物权法》出台的背景
        第二节 《物权法》起草的曲折历程
        第三节 土地物权的有关规定
        小结
    第十一章 土地物权权能的完善
        第一节 土地物权的现状
        第二节 土地用益物权的完善
        第三节 土地担保物权的扩能
        第四节 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建立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欧盟视听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
    第三节 难点及创新之处
    第四节 文献综述
第二章 欧盟视听政策的框架与沿革
    第一节 欧盟视听政策的实施背景和内容构成
    第二节 欧盟文化政策概览
    第三节 视听政策的法律基础
    第四节 视听媒体服务指令的执行机构与未来议程
    第五节 视听产业相关政策项目
第三章 欧盟视听项目——以电影为核心
    第一节 影院网络——欧罗巴影院
    第二节 人员培训——都灵电影实验室
    第三节 数字化发行——预备性行动“欧洲电影在数字领域的发行”
    第四节 电影素养和电影教育
第四章 欧盟视听政策的对外维度
    第一节 法律基础
    第二节 对外合作工具——视听合作协议
    第三节 欧盟对外关系框架中的视听政策
第五章 关于欧盟视听政策的思考
    第一节 视听政策资源倾斜的原因
    第二节 政策实施效果与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对未来欧盟视听政策的期待
参考文献
后记

(5)数字放映技术条件下电影院建筑工艺设计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电影产业迅猛发展
        1.1.2 放映技术革命性变革
        1.1.3 电影院建筑设计理论研究滞后
    1.2 研究意义
        1.2.1 保证电影观演质量的有效途径
        1.2.2 对观演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的完善和补充
    1.3 研究对象及关键技术问题
        1.3.1 研究对象
        1.3.2 拟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1.4 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4.1 相关文献
        1.4.2 相关规范
        1.4.3 相关研究
        1.4.4 发展动态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定性与定量结合研究法
        1.5.3 对比分析法
        1.5.4 抽样调查法
        1.5.5 使用后评价法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框架
2 数字放映机关键参数变化
    2.1 城市影院现状调查(重庆主城区范围内)
        2.1.1 影院概况
        2.1.2 影院放映工艺调研
    2.2 数字放映机与胶片放映机关键参数对比
        2.2.1 关键参数对比
        2.2.2 安装要求对比
        2.2.3 放映要求对比
    2.3 放映机关键参数变化带来影院设计新要求
        2.3.1 数字放映机关键参数变化
        2.3.2 放映室建筑工艺设计变化
        2.3.3 观众厅建筑工艺设计关键参数变化
        2.3.4 电影院观映部分功能组合关系变化
    2.4 小结
3 数字放映技术条件下电影院放映室建筑工艺设计改进
    3.1 放映室建筑工艺设计现状调研
        3.1.1 放映室空间尺寸及功能用房调研
        3.1.2 放映角及地面标高调研
        3.1.3 放映室流线设计现状调研
        3.1.4 放映室内舒适度调研
    3.2 问题分析与讨论
        3.2.1 放映室空间尺寸及功能用房设置问题
        3.2.2 放映角及地面标高问题
        3.2.3 流线设计问题
        3.2.4 无机房放映的可能性
    3.3 数字放映技术条件下放映室建筑工艺设计改进
        3.3.1 数字放映对于放映室设计的新意义
        3.3.2 放映室空间尺寸及功能用房设计改进
        3.3.3 放映角及地面标高设计改进
        3.3.4 流线设计改进
        3.3.5 无机房放映
    3.4 小结
4 数字放映技术条件下电影院观众厅建筑工艺设计改进
    4.1 观众厅建筑工艺设计现状调研
        4.1.1 银幕设置调研
        4.1.2 平面设计现状调研
        4.1.3 剖面设计现状调研
    4.2 观众观影行为心理调研
        4.2.1 观众观影行为促进影院功能的完善
        4.2.2 影院功能的优化激发更多的观影行为
    4.3 问题分析与讨论
        4.3.1 银幕设置问题
        4.3.2 平面设计问题
        4.3.3 剖面设计问题
        4.3.4 无机房放映时观众厅建筑工艺设计讨论
        4.3.5 经验公式 L=1.1√N 的合理性问题
    4.4 数字放映技术条件下观众厅建筑工艺设计改进
        4.4.1 数字放映对于观众厅设计的新意义
        4.4.2 银幕设置改进
        4.4.3 平面设计改进
        4.4.4 剖面设计改进
        4.4.5 经验公式 L=1.1√N 改进
        4.4.6 无机房放映时观众厅建筑工艺设计
    4.5 小结
5 数字放映技术条件下电影院观映部分功能组合设计改进
    5.1 影院观映部分功能组合设计现状调研
        5.1.1 放映室之间组合关系调研
        5.1.2 观众厅之间组合关系调研
        5.1.3 放映室与观众厅之间组合关系调研
    5.2 影院观映部分功能组合设计问题与讨论
        5.2.1 放映室之间组合关系问题
        5.2.2 观众厅之间组合关系问题
        5.2.3 放映室与观众厅之间组合关系问题
    5.3 数字放映技术条件下电影院观映部分功能组合设计改进
        5.3.1 放映室之间组合设计改进
        5.3.2 观众厅之间组合设计改进
        5.3.3 放映室与观众厅之间组合设计改进
        5.3.4 悬挂放映时电影院功能组合设计
    5.4 小结
6 数字放映技术条件下电影院建筑工艺设计指导策略
    6.1 放映室建筑工艺设计指导策略
    6.2 观众厅建筑工艺设计指导策略
    6.3 观映部分功能组合设计策略
    6.4 实证研究——案例改造
        6.4.1 项目概况
        6.4.2 现状模型
        6.4.3 改进模型
        6.4.4 理想模型
        6.4.5 设计指导策略验证
    6.5 展望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调研问卷
    C. 计算表格

(6)基于体验视角的上海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
        1.1.2 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旅游创意产业
        1.1.3 创意产业园蓬勃发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创意产业园研究现状
        1.3.2 创意产业与旅游关系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定性分析法
        1.5.3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第2章 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相关理论
    2.1 创意产业园理论
        2.1.1 创意产业及旅游创意产业概念
        2.1.2 区别于传统旅游业的旅游创意产业特征
        2.1.3 创意产业园定义及范围界定
    2.2 产业融合理论
        2.2.1 产业融合概念和过程
        2.2.2 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2.3 体验经济理论
    2.4 旅游开发基础理论
        2.4.1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4.2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3章 上海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3.1 上海创意产业园与旅游的相关性分析
        3.1.1 上海创意产业园是旅游的空间载体
        3.1.2 旅游是上海创意产业园的重要功能
    3.2 上海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区位条件
    3.3 上海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园区条件
    3.4 上海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消费需求条件
第4章 上海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的pest分析
    4.1 政治环境分析
    4.2 经济环境分析
    4.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4.4 科学技术环境分析
第5章 基于体验视角的上海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现状及问题研究
    5.1 上海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现状
    5.2 基于体验视角的上海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存在问题
        5.2.1 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不充分
        5.2.2 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体验内容单一
        5.2.3 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缺乏创意
    5.3 基于体验视角的上海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存在问题分析
        5.3.1 旅游创意产业发展不完善
        5.3.2 体验式旅游机制不成熟
    5.4 小结
第6章 基于体验视角的上海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6.1 上海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原则
        6.1.1 以提供创意体验为主的中心原则
        6.1.2 市场导向原则
        6.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6.2 基于体验视角的上海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思路
        6.2.1 深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
        6.2.2 构建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新模式
        6.2.3 增强创意产业园的旅游体验性
    6.3 基于体验视角的上海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模式
        6.3.1 文化导向型开发模式
        6.3.2 综合型开发模式
    6.4 基于体验视角的上海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策略
        6.4.1 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6.4.2 产品营销策略
第7章 结论
    7.1 总结
    7.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7)2003-2010中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产业价值链理论综述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相关概念与发展背景
    第一节 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中国有线电视的数字化之路
    第三节 中国电视频道的专业化之路
第二章 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国外付费电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第二节 中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中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产业价值链
    第四节 中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政府规制
    第五节 对中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消费者的分析
第三章 中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内容建设——以《CHC家庭影院》频道为例
    第一节 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内容匮乏与“内容为王”
    第二节 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内容策略——打造精彩专业的内容
    第三节 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品牌策略——培育优质强势频道品牌
    第四节 《CHC家庭影院》频道的内容建设
第四章 中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营销策略
    第一节 中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营销概述
    第二节 建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4P营销组合
    第三节 中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其他盈利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从“青岛模式”分析中国数字付费电视推广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数字付费电视——广播电视产业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
    第一节 什么是数字付费电视
        一、数字电视(Digital TV)的含义及其优势
        二、付费电视(Pay TV)的定义以及国内外发展状况
        三、专业频道(Theme)的界定、分类及其盈利模式
    第二节 我国数字付费电视的发展现状
        一、机遇:经济增长呼唤数字付费电视的发展
        二、政府推动:广电总局制定分阶段发展战略
        三、诱人产业遭遇“两万户瓶颈”
第二章 “青岛模式”——发展数字付费电视的有益探索
    第一节 青岛有线 摸索中不断前行
    第二节 “整体平移”有效解决“两万户瓶颈”
        一、遭遇“两万户瓶颈”的原因
        二、整体平移:解决“两万户瓶颈”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三、整体平移在操作层面上的依据
        四、“青岛模式”政策地位的确立
    第三节 信息化服务有助推动数字付费电视
        一、节目信息的多样化
        二、探索以信息化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新路
第三章 “商业模式不清晰”——数字付费电视产业链有待磨合
    第一节 网络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的合作
        一、规模效应难以形成导致设备制造商利润微薄
        二、设备制造商独自承担巨大风险
        三、推广机顶盒的策略:捆绑销售
    第二节 网络运营商与频道运营商的合作
        一、网络商垄断经营阻碍频道销售跨地区进行
        二、建立全国性电视平台
    第三节 频道商、平台商、网络商的三方博弈
        一、上游:平台商与频道商的合作
        二、下游:平台商与网络商的合作
    第四节 政府产业政策不明朗
第四章 “内容为王”——发展数字付费电视的最终决定因素
    第一节 策略之一:借鉴互联网经验丰富节目数量
        一、共享:快速丰富节目数量
        二、开放:扩大内容提供者范围
    第二节 策略之二:节目整合提升节目质量
        一、对传统节目进行主题化整合
        二、对境外电视节目进行整合
    第三节 策略之三:制播分离根本提高节目质量
        一、制播分离:内容市场社会化
        二、安徽卫视、东方卫视的成功案例
        三、电视台和内容商合作亟待改进
参考文献
后记

(9)电视娱乐产业战略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电视娱乐产业及其发展历程
第一章 中国发展电视娱乐产业的必要性
    第一节 娱乐化时代的来临
    第二节 数字化—电视娱乐产业的市场机会
    第三节 娱乐成为最具活力的新经济增长点
    第四节 电视娱乐产业提升国家软实力
第二章 我国电视娱乐产业的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中国电视娱乐类节目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电视剧市场分析
    第三节 中国电视娱乐产业整体发展现状
    第四节 制约中国电视娱乐产业发展的节点
第三章 政府—强有力的看得见之手
    第一节 打破电视娱乐产业发展的禁区
    第二节 电视娱乐产业政府保护的宏观背景
    第三节 各国政府对传媒娱乐产业的保护
第四章 内容—电视娱乐产业的王牌
    第一节 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寻求出路
    第二节 娱乐如何脱离低俗化怪圈
第五章 制作—独立的公司化运作
    第一节 强化电视娱乐节目制作机构
    第二节 制作与播出必须实现分离
    第三节 建立广泛的投融资体系
第六章 市场—完善电视娱乐产业链
    第一节 经纪与明星生产机制
    第二节 建立公平高效的节目销售市场
    第三节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第七章 平台—规范娱乐节目播出机构
    第一节 政策—电视节目社会化制作的基本保障
    第二节 理顺制作机构与播出平台的关系
    第三节 电视娱乐节目运作个案—超级女声
结语
参考文献

(10)数字电视广告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数字化与数字媒体变革
1 数字电视广告载体及其技术基础
    1.1 数字电视概念与特点
        1.1.1 高清晰传播质量
        1.1.2 大容量传播通道
        1.1.3 互动性传播方式
        1.1.4 通用传播能力
    1.2 数字电视的发展状况
        1.2.1 国外数字电视的发展状况
        1.2.2 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状况
    1.3 互动数字电视及其提供的服务
        1.3.1 互动数字电视概念
        1.3.2 互动数字电视的技术实现
        1.3.3 互动数字电视提供的服务
2 数字电视广告及其基本形式
    2.1 数字电视广告概念
    2.2 数字电视广告基本形式
        2.2.1 嵌入式广告
        2.2.2 邀请式广告
        2.2.3 咨询式广告
        2.2.4 展览式广告
        2.2.5 介入式广告
3 数字电视给传统广告传播方式带来的变革
    3.1 数字电视广告变革的缘由
        3.1.1 变革是电视媒体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3.1.2 受众拥有的主动权是变革的决定因素
        3.1.3 电子技术的发展为变革提供了技术保障
        3.1.4 新的社会文化是变革的内在动力
    3.2 数字电视广告载体的质变
        3.2.1 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式信息传播方式
        3.2.2 受众具有获取信息的主动权与一定决定权
        3.2.3 与受众的距离缩短,反馈时效更强
        3.2.4 电视成为提供多种增值服务的信息终端
    3.3 数字电视广告的传播方式变革
        3.3.1 选择的自主性
        3.3.2 服务的综合性
        3.3.3 互动的引导性
    3.4 数字电视广告的传播效果变革
        3.4.1 两种不同的传播模式
        3.4.2 由大众化到分众化、小众化
        3.4.3 互动性传播的效用
    3.5 数字电视广告业务经营变革
        3.5.1 多元化的广告形式
        3.5.2 广告核心由创意到策划
        3.5.3 新型的广告经营模式
4 数字电视广告发展瓶颈及前景
    4.1 数字电视广告发展的瓶颈
        4.1.1 逃离广告包围是许多受众选择数字电视的主要目的
        4.1.2 数字电视的收费服务很难被中国受众所接受
        4.1.3 数字电视节目及广告源匮乏拖了后腿
        4.1.4 数字电视终端网络的普及存在一定难度
    4.2 数字电视广告发展前景被看好
        4.2.1 数字电视发展前景被看好
        4.2.2 数字电视的个性化广告蕴含巨大商机
        4.2.3 数字电视广告将成主流
结语
注释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四、从2001′Show East展览会看数字影院的发展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研究[D]. 孙玉洁.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1(09)
  • [2]《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3]当代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1949—2015)[D]. 张海明. 山东大学, 2019(09)
  • [4]欧盟视听政策研究[D]. 席天士. 华东师范大学, 2016(10)
  • [5]数字放映技术条件下电影院建筑工艺设计改进[D]. 曾杰. 重庆大学, 2014(01)
  • [6]基于体验视角的上海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研究[D]. 高淑娟. 西南大学, 2013(12)
  • [7]2003-2010中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发展研究[D]. 赵斐. 山东大学, 2011(12)
  • [8]从“青岛模式”分析中国数字付费电视推广策略[D]. 丛容. 南京师范大学, 2006(12)
  • [9]电视娱乐产业战略发展研究[D]. 田明. 复旦大学, 2005(02)
  • [10]数字电视广告初探[D]. 刘剑. 华中科技大学, 2005(05)

标签:;  ;  ;  ;  ;  

从2001'秀东展看数字电影的发展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