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山铅锌矿氧化带镉超常富集地球化学及其资源环境利用方向

关门山铅锌矿氧化带镉超常富集地球化学及其资源环境利用方向

一、关门山铅锌矿床氧化带内镉的超常富集地球化学及其资源-环境利用方向(论文文献综述)

山成栋[1](2020)在《会泽铅锌矿富锗闪锌矿的沉淀机制研究》文中认为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是我国着名的Pb,Zn,Ge生产基地之一,因其铅锌品位高(Pb+Zn品位多在25%~35%,局部一些矿石品位超过60%)、伴生有用元素多(Ag,Ge,Ga,Cd,In等)。本文将以会泽铅锌矿床做为研究的对象,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以下研究并取得以下认识:1.结合前人研究及本次研究,会泽铅锌矿成矿阶段划分为:闪锌矿-黄铁矿-方解石阶段,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方解石阶段,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方解石阶段,相应的闪锌矿划分为三个世代分别对应于三个成矿阶段;2.矿区内矿石和脉石矿物的ICP-MS和La-ICP-MS数据显示:会泽铅锌矿床中的富锗矿物为闪锌矿(闪锌矿亦为富镉矿物),锗主要富集在第三世代闪锌矿中,其次富集在第一世代闪锌矿中,而在第二世代闪锌矿中含量最少;3.矿区成矿流体中的硫主要来自地层中的海相蒸发岩,硫酸盐的还原机制为热化学还原(TSR)反应;而矿区硫同位素的分馏机制属动力平衡分馏,受氧化反应和有机还原作用的控制;不同世代闪锌矿的δ34S值特征显示在晚成矿阶段第三世代闪锌矿结晶过程中流体中的氧化程度增强;4.会泽铅锌矿成矿流体从早成矿阶段到晚成矿阶段大致经历了中-中高温—中高盐度→中-中低温—中盐度→中低温—中低盐度的演化过程;结合会泽铅锌矿闪锌矿中Ge的含量变化为先降低再增加的过程,推测锗在早成矿阶段富集的主要因素为流体中Ge的浓度高,而晚成矿阶段富集的因素主要为温度的降低、氧化程度的增高和pH值的降低;5.对不同世代闪锌矿成矿流体的pH、Eh进行了简单计算,结果显示从早成矿阶段到晚成矿阶段,pH值有逐渐变小的趋势,流体Eh值逐渐变大,成矿溶液体系由弱还原性逐渐变为氧化性;通过研究发现,pH值、Eh值通过控制随流体运移的锗硫氢化物、锗合金氢化物的活度对锗的富集产生了的影响;6.利用40Ar-39Ar法对矿区粘土矿物进行测年得出会泽铅锌矿床的成矿年龄在200.39~226.26Ma之间,川滇黔成矿区内成矿事件的下限年龄为174.71Ma。

张福祥,赵莎,王丰翔,刘成,聂凤军,赵元艺[2](2020)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潜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总结中蒙俄经济走廊产出的198个大型-超大型(或代表性)矿床的产出环境、地质特征和矿产类型,以及走廊腹地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找矿潜力认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可划分为中朝成矿段、乌拉尔-蒙古成矿段、西伯利亚成矿段和欧洲成矿段。其中,中朝和乌拉尔-蒙古成矿段以产出大型-超大型铜-金、银、铅锌和锡矿床为特征,欧洲段以镍-铜、铁、金和铅-锌矿床(点)为特征,西伯利亚成矿段则以富产镍-铜-铂族元素和铌多金属及金刚石矿床为特征。太古宙—新生代,该区不同构造单元经历了6次主要的构造演化及成矿时期,主要有前寒武纪的BIF型铁矿、加里东期的斑岩型铜-金、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和古老与侵入体有关的热液脉型金矿、华力西期的钨-锡多金属矿化、中生代金、银-铅-锌、钨锡等多金属的成矿大爆发、新生代岩浆热液矿床。走廊中东部优势矿种为铜、钼、金、银、铅-锌和金刚石,主攻矿床类型为斑岩型、热液脉型、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冲积型、海相火山岩型;西部优势矿种则为铁-铜、镍-铜、铅-锌,主攻矿床为IOCG型、斑岩型和热液脉型。

温汉捷,周正兵,朱传威,罗重光,王大钊,杜胜江,李晓峰,陈懋弘,李红谊[3](2019)在《稀散金属超常富集的主要科学问题》文中研究说明稀散金属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革新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高、精、尖科技和未来能源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稀散金属的储量相对稀少且地域分布高度不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存在较高供应风险;另一方面,其"稀"、"伴"、"细"的特点决定了对其地球化学性质和行为认识的薄弱,元素超常富集机理的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近20年以来关于稀散金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矿床类型和成矿专属性、资源储量评估、超常富集机制等方面,突破了"稀散金属不能形成独立矿床"的认识,初步建立了稀散金属成矿理论体系。稀散元素的超常富集往往需要十分苛刻的条件和特殊的地球化学过程:铼的超常富集受制于地幔熔融过程和洋壳沉积物的再循环,以及岩浆氧逸度、去气过程;铟与锡的关系紧密,岩浆中镁铁质矿物结晶过程及挥发组分控制成矿热液中铟的金属量;碱性岩的幔源性、高氧逸度、高挥发性促进碲的迁移和富集,铁锰结壳中δ-Mn O2或Fe OOH可以吸附大量的碲;镉的超常富集行为主要与锌相关,不同类型铅锌矿床中镉的富集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别;锗在铅锌矿床中主要以类质同象替代锌进入闪锌矿中,煤层中倾向于和有机质结合形成锗的络合物及有机化合物。基于已有认识,今后应当重点加强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对稀散金属富集控制的研究,壳幔相互作用、热液过程、表生风化沉积以及多期多阶段地质事件耦合机制的研究,以及非常规类型稀散金属矿床的成矿潜力研究。本专辑报道了近年来这些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13篇文章,主要涉及岩浆热液型矿床、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表生风化-沉积过程中稀散金属的富集成矿,以及稀散金属矿床的探测技术与预测方法研究等。

解洪晶,王玉往,孙志远,周国超[4](2018)在《华北地块北缘铅锌矿床类型、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重点对华北地块北缘铅锌矿类型、特征、时空分布等进行了初步总结,并探讨了铅锌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通过初步总结认为,该地区铅锌矿床的主要成因类型有SEDEX型、矽卡岩型、岩浆热液型、沉积改造型、MVT型及复合型等。从形成时间来看,矿床主要形成于中元古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三个时期,并在中元古代和中生代达到高峰。中元古代以形成SEDEX型、沉积改造型和MVT型矿床为主,该时期处于被动陆缘基础上发育的裂谷环境;晚古生代产出少量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其形成可能为华北地块与西伯利亚南缘蒙古增生褶皱带拼合后的伸展及岩石圈拆沉作用有关;中生代为岩浆热液型、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的重要成矿期,该时期主要发育陆内构造运动,可能为欧亚构造动力学体系与西太平洋动力学体系复合、叠加作用的结果。

谢文然,于琅,程秀峰[5](2018)在《辽宁柴河流域镉污染及防治建议》文中提出本次研究通过辽宁省铁岭市柴河流域的水系沉积物采样测试数据分析,发现了镉元素在柴河流域远远高于正常值,对区域内人畜生存产生重大影响。通过追溯原因,发现镉元素超标是由于水系上游柴河铅锌矿的开采使对流域地球化学环境特征造成了改变,镉元素不断累集而形成重度污染。通过有关文献查询,结合镉元素本身特点,本文提出了镉元素污染的防护和治理方法,以逐步消除污染源,减轻柴河流域内镉元素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危害,营造优美的绿水青山,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

李学彪[6](2016)在《分散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在西昆仑成矿带研究中的启示》文中提出分散元素在地壳中常以分散和稀痕状态存在,对轻微地质作用并不敏感;一旦出现分散元素异常时则多具超常富集,其异常衬度均可达到几个数量级。然而分散元素超常富集背后常常蕴含着重大和复杂的大陆动力学作用过程。分析表明:1伴生元素富集区往往是造山带、板块缝合带、地壳重熔及地幔柱活动区;2不同时代和构造环境下形成的热水-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具有相似分散元素组合(Pb-Zn-Tl-Cd-Ag-Sr-Ba);3分散元素以亲硫性为主,伴与卤化而具长距离迁移,且Te是硫化矿床的矿头晕标志,Re是高温热液钨钼矿、斑岩型铜钼矿的远程晕指示元素;4Se与火山岩关系密切,In与Sn形影不离,Cd重复着Zn的地球化学历史,Se、Te伴随S而活动,Ge的富集与有机质关系密切;5分散元素组合、w(Ba)/w(Tl)、w(Ga)/w(Al)、w(Zn)/w(Cd)、w(Ge)/w(Si)值和同位素体系等,可进行岩浆演化阶段识别、成矿物质来源和核幔互相作用过程示踪;6分散元素的富集程度与矿床吨位、品位间可能存在正相关。在地处塔里木地块西南缘的西昆仑成矿带,具有大陆裂解—增生—碰撞的完整演化历史、不同构造-成矿域汇聚过程的大陆动力学过程,分散元素以伴生或独立矿床类型产出;通过引入分散元素研究,有望揭示西昆仑地区分散元素大规模和超常富集背后蕴含的复杂地质作用。

何亮[7](2014)在《四川雷波县雷池乡铅锌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文中指出雷池乡狮子山铅锌矿床地处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境内,位于雷波县城235°方向,两地直线距离约40Km,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3°15′40″,北纬27°54′35″。狮子山铅锌矿在区域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陆块西南部古生代碳酸盐台地的北西部边缘,被夹持在小江断裂和会理—宁南—金阳断裂之间。狮子山矿区出露地层及其主要岩性特征为:中奥陶统巧家组(O2q)灰—黄灰色虎皮纹灰岩夹页岩,上奥陶统五峰组、涧草沟组(O3)灰—深灰色泥灰岩、页岩;下志留统龙马溪组(S1l)灰—黄灰色(钙质)页岩、粉砂岩,中志留统大关组(S2d)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下二叠系统梁山组(P1l)灰色页岩、铝土岩,下二叠系统栖霞组(P1q)灰色(生物碎屑)灰岩夹白云岩和第四系(Q)残坡积物。矿区位于瓦尼角背斜倾伏端南部,被夹持于洛结和金阳-泉水井两条北北东向断裂中间。在矿区的北部和南部分别发育有两个平缓背斜,褶皱轴向分别为北西向和北东向,中部发育有两条正断层F1、F2,走向均近南北向,长度为80~28m,宽度为1~2m。目前,矿区内现已发现铅锌矿体3个(号、ē号、ē号),均产出于中志留统大关组中段(S2d)的灰色中—厚层微—细晶生物碎屑灰岩夹白云质灰岩中。矿体产状与近矿围岩基本一致,多受顺层滑动带和断层破碎带等构造控制。矿体的空间展布比较稳定,多呈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脉状产出,局部有分枝、复合、膨大、尖缩等现象。矿石中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磁黄铁矿等;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绿泥石、绢云母等;氧化矿物有白铅矿、铅钒矿、蓝铜矿、褐铁矿等。矿石结构主要有它形—半自形—自形粒状结构、镶嵌边结构、穿插结构、乳浊状结、交代残留结构等;矿石构造包括脉状、网脉状、星点状、浸染状、角砾状构造等。矿石的有用元素为铅元素,且主要赋存在方铅矿中。围岩蚀变主要有白云岩化、方解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等。矿床(体)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期、热液成矿期、表生氧化期三个成矿期次。从地层和岩性组合上看,矿区的生矿层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1l)、中寒武统西王庙组(2x)和中志留统大关组(S2d),前两者所含的石膏层为成矿提供了大量SO42-,后者较高的Pb背景值和有机碳含量为成矿提供大量原生Pb和H2S;遮挡层为下二叠统梁山组(P1l),其以页岩、粘土岩为主的塑性岩性对含矿热液的向上运移起到了有效的阻滞作用;容矿层为中志留统大关组(S2d),层内发育的大量顺层滑动带、断层破碎带构造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而硅化、碳酸盐化蚀变加大了灰岩、白云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有利于含矿元素的渗透和富集。封闭层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S1l),以页岩为主的岩石结构比较致密,其渗透性和化学活动性也较低,有效地防止了含矿热液下渗。从岩相古地理上看,早志留世的龙马溪期,矿区地处受限的深水陆棚环境,形成了大面积的一套厚层黑色页岩,有利于各种矿质元素的初步富集,而到中志留世大关期时,随区域地面的进一步抬升,矿区由深水陆棚开始转变为浅水陆棚,沉积环境为半封闭的泻湖还原环境,加之大关组富含有机质,可以将SO42-还原为H2S,而H2S进一步与Pb2+、Zn2+结合形成PbS和ZnS,从而有利于本矿区铅锌矿的形成。从区域构造上看,狮子山铅锌矿床的形成是区域构造长期发展演化的产物,其大致经历了澄江运动期、加里东运动期、海西期、印支运动期、燕山运动期和喜山运动期。构造与成矿的关系上,会理—宁南—金阳断裂为导矿构造;与会理—宁南—金阳断裂平行的次级断裂(洛结、金阳—泉水井断裂)和瓦尼角背斜为配矿构造;矿区中部近南北向的两条断层(F1、F2)、早期形成的顺层滑动带、次级背斜、岩石破碎带及岩石节理为容矿构造。综上,本文在总结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狮子山的区域地质背景,重点研究了狮子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总结出该矿床的成矿规律,并指明了找矿标志,从而明确该区的找矿方向。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雷池狮子山铅锌矿在区域上位于扬子陆块西南部古生代碳酸盐台地的北西部边缘,被夹持在小江断裂和会理—宁南—金阳断裂之间,其成矿构造演化经历了澄江运动、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的长期发展演化,是深部构造与表壳构造相结合的成果。狮子山铅锌矿矿床(体)的遮挡层为下二叠系统梁山组(P1l)的灰色砂页岩;生矿层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1l)、中寒武统西王庙组(2x)的灰岩、粉砂岩夹石膏层,及中志留统大关组(S2d)灰岩、白云质灰岩;容矿层为中志留统大关组(S2d)中段的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生物碎屑微—细晶灰岩、白云质灰岩;封闭层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S1l)的灰色页岩、钙质页岩,上述四组性质不同的地层在成矿空间上形成良好的生运储盖系统。狮子山铅锌矿床的矿源层岩形成的岩相古地理为一个半封闭式的浅水泻湖环境。狮子山铅锌矿矿床(体)的导矿构造为区域上的北东向会理—宁南断裂,配矿构造为矿区外围两侧北北东向的洛结、金阳—泉水井逆两条逆性断裂,容矿构造为矿区内的顺层滑动带、次级背斜、次级断层和岩石破碎带及岩石节理。狮子山铅锌矿床的围岩蚀变有硅化、白云石化、方解石化、黄铁矿化等,这些围岩蚀变都是良好的找矿标志。结合狮子山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其成矿规律在矿区外围圈出、ē两个C类找矿远景区。

毛光武[8](2012)在《福建龙岩中甲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伴生元素铟镉的富集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区地处中国东南大陆频临太平洋构造-岩浆-成矿带上,为南岭多金属成矿带与中国东部环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多金属成矿带复合部位的一部分。构造上位于政和-大埔北东向区域深大断裂带南西段构造带西侧,闽西-梅州Pb-Zn-Cu-Fe矿多金属成矿带之龙岩-漳平-阳山基底凹陷带铁矿集中区,马坑铁矿之北东侧。区内出露的岩石主要为陆相→滨海相碎屑岩、硅质岩、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夹火山岩建造,其中分布于北东向晚古生代坳陷带内东部凹陷区龙岩一带的经畲组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建造为区内主要的成矿层位。本文以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分散元素铟镉的富集规律为研究主线,以矿床学、矿物学理论为指导,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收集有关成矿的区域地质资料,对其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及背景进行归纳总结;对矿区主要含矿层位、围岩蚀变特征与矿化的关系,相关的控矿地层岩性条件、构造、岩浆岩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等进行研究。本文认为铁矿床的形成时代大致为早石炭世林地组中、晚期至中石炭世中期,但矿床后期热液叠加的多金属硫化物主要形成于燕山早期;中甲铁矿床具有复成因的特点,为海相火山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多金属硫化物磁铁矿矿床。中甲铁矿床的成矿作用经历了原始铁质的形成期(海相火山沉积期)和后期热液改造期(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富含铁质的层位形成后,在燕山早期中酸性、酸性岩浆岩的侵入作用下,岩浆热液与碳酸盐岩发生复杂的交代作用,形成大量的矽卡岩矿物和锡石多金属硫化物磁铁矿。根据矿石矿物的组合特征,矿体中矿石自然类型垂向分带趋势特征明显,大致划分为褐铁矿矿石、磁赤铁矿矿石、石榴石闪锌矿(方铅矿)矿石、透辉石-石榴石闪锌矿(磁铁矿)矿石、透辉石-石榴石富锌磁铁矿矿石、透辉石富锌磁铁矿矿石、石英磁铁矿矿石、(铅锌)磁黄铁矿矿石、黄铜矿矿石等矿石类型。但有的矿体缺失部分矿石类型。矿体中伴生分散元素In、Cd含量较高,其主要富集情况与矿石中锡石及闪锌矿的富集呈显着正相关关系。In、Cd主要以类质同象富集于晚期中低温热液叠加形成的浅色闪锌矿中,In、Cd在矿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In0.0076%,Cd0.0276%,均超过多金属硫化矿伴生分散元素In、Cd最低工业品位利用指标(In0.0005%,Cd0.002%)的数十倍,甚至达到共生矿种的工业矿床要求,按此品位粗略估算中甲矿区原铁矿石储量749.11万吨中所含有的分散元素金属量分别为:铟569.32吨,镉2067.54吨,铟达到大型规模(铟大于500吨为大型)具有极大的潜在经济价值。通过对分散元素In、Cd在选矿作业过程中的走向研究得知,矿石中的In、Cd主要随闪锌矿一起富集于闪锌矿精矿粉中,In、Cd在锌精矿中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In0.0485%,Cd0.3205%,选厂对矿山所开采出来的矿石进行浮选-磁选-重选三道工艺流程,其中所含的有用元素In、Cd等能在这一工序流程中均得到有效的综合回收。这为今后矿区矿石内分散元素In、Cd的综合回收提供参考依据。该类型矿床在闽西南-梅州Pb-Zn-Cu-Fe多金属硫化物成矿带数量较多,其研究具有代表性,填补了福建省分散元素铟、镉矿种及其研究的空白,为今后矿山分散元素铟、镉的综合回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闽西南该类型矿床中伴生分散元素的研究及综合回收利用提供借鉴所用。

谢阳[9](2011)在《四川宁南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四川省宁南县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床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属于扬子准地台成矿区的上扬子成矿亚区,是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研和室内综合研究相结合的办法,较详细地分析了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并对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深入探讨了矿床成因,得出了如下认识:(1)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床的全部矿体都产出在震旦统灯影组上段(Zbd3)含硅质条带的白云岩中,表现出层位(震旦统灯影组上段)、岩性(白云岩)、岩相(碳酸盐岩相),即“三位一体”对矿体形成的专属性特征。(2)在控矿构造方面,矿区内的矿体主要受顺层的层间破碎带和穿层的断裂构造所控制;层间破碎带矿体形态以似层状产出,穿层矿体受走向NNW,倾向E的断裂控制,形态呈细脉状、网脉状、透镜体状产出。(3)矿石矿物主要结构为胶结结构、侵蚀结构、它形填隙结构,其次为包含结构、交代格状结构、共生边结构、交代残余结构;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细脉状构造、星点状构造、网脉状构造和纹层条带状构造。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白云石化、方解石化),局部可见重晶石化、萤石化,其中与矿化密切的是硅化。(4)从镜下矿物的生成顺序和矿物间穿插、胶结和角砾状构造等特征研究来看,该矿床的成矿作用经历了同生期、热液期和表生期,具多期次成矿的特点,主成矿期为热液期。(5)通过对矿石及围岩的微量元素特征进行研究,笔者认为该铅锌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强烈的改造作用,说明该矿床的形成曾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6)从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看,该矿床主要成矿元素Pb来自于上地壳,少量Pb来自地壳深部,主成矿期为后期的热液期;S主要来自于海底蒸发硫酸盐;搬运介质中的水主要来自于震旦系地层中的沉积水和下覆基底地层中变质水共同参与的混合水;C主要来自于碳酸盐岩,即围岩。(7)银厂沟—骑骡沟矿区两个矿段的矿床不是同一成矿作用形成的。(8)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具有于中温、中等盐度、中等压力和低密度的特征。(9)无论是成矿大地构造背景,还是成矿的诸多特点,都显示出该矿床属受构造和层位严格控制的层控矿床。

刘铁庚,叶霖,周家喜,王兴理[10](2010)在《闪锌矿中的Cd主要类质同象置换Fe而不是Zn》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闪锌矿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金属矿物,经常含微量的Fe、Cd等杂质元素,并认为Cd和Fe以类质同象方式取代了Zn。但是作者注意到,闪锌矿中的Cd与Zn基本都呈正相关关系,而与Fe呈很好的负相关关系。依照类质同象的定义,类质同象替换的二个元素应该呈负相关关系。因此,我们认为闪锌矿中的Cd主要不是类质同象替换Zn,而是取代了Fe。闪锌矿中的铁主要是Fe2+。Fe2+与Cd2+地球化学性质相似,FeS与CdS的键长和晶格能相近,因此,Cd完全可以类质同象置换闪锌矿中的Fe2+。

二、关门山铅锌矿床氧化带内镉的超常富集地球化学及其资源-环境利用方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门山铅锌矿床氧化带内镉的超常富集地球化学及其资源-环境利用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会泽铅锌矿富锗闪锌矿的沉淀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研究区概况
        1.4.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1.4.2 自然条件及经济状况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6 关键技术和创新
第2章 川滇黔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活动
    2.4 区内矿床分布特征
        2.4.1 地层与矿床分布
        2.4.2 构造与铅锌矿床的分布
        2.4.3 地层岩性与矿床分布
        2.4.4 岩浆活动与铅锌矿床的分布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赋矿地层和岩石
        3.1.1 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dn)
        3.1.2 寒武系下统筇竹寺组(∈_(1q))
        3.1.3 泥盆系(D)
        3.1.4 石炭系(C)
        3.1.5 二叠系(P)
    3.2 地质构造
        3.2.1 北东向构造
        3.2.2 南北向构造
        3.2.3 东西向构造
        3.2.4 北西向构造
    3.3 矿体特征
        3.3.1 矿山厂矿体特征
        3.3.2 麒麟厂矿体特征
    3.4 矿石特征
        3.4.1 矿石类型
        3.4.2 矿石组构
    3.5 成矿期次划分
        3.5.1 成矿期成矿阶段划分
        3.5.2 闪锌矿世代划分
    3.6 蚀变作用
第4章 矿床地球化学
    4.1 矿区矿石矿物微量元素特征
        4.1.1 ICP-MS测试分析
        4.1.2 LA-ICP-MS测试分析
    4.2 稳定同位素特征
        4.2.1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2.2 氢-氧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3 粘土矿物Ar-Ar年代学
第5章 成矿流体特征
    5.1 测试方法
    5.2 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发育特征与类型
    5.3 流体包裹体均—温度、盐度及密度
        5.3.1 流体包裹体均—温度、盐度
        5.3.2 流体密度
    5.4 流体pH与Eh分析
        5.4.1 pH值分析
        5.4.2 Eh值分析
    5.5 流体演化与成矿模式
第6章 富锗闪锌矿沉淀机制探讨
    6.1 锗的地球化学行为
    6.2 流体温度与锗富集的关系
    6.3 流体pH值、Eh值与锗富集的关系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中蒙俄经济走廊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潜力(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地质矿产概况
2成矿区带及典型矿区
    2.1 欧洲成矿区
        2.1.1 俄罗斯奥伦堡(O renburg)气田(T N K-BP公司)(序号122)
        2.1.2 俄罗斯库尔斯克铁矿区(Kursk M agnetic Anomaly)(序号124)
    2.2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2.2.1 中国河北省沙河市白涧铁矿床(序号14)
        2.2.2 蒙古国额尔登特铜矿床(序号52)
        2.2.3 蒙古国塔本陶勒盖煤矿(T avantolgoi deposit)(序号199)
        2.2.4 俄罗斯Berezitovoye金矿(序号89)
        2.2.5 蒙古国古尔班布拉格铀矿(序号69)
    2.3 西伯利亚成矿区
    2.4 中朝成矿区
3典型矿床对比与区域成矿潜力分析
    3.1 典型矿床对比
        3.1.1 斑岩型矿床
        3.1.2 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3.1.3 岩浆热液矿床
        3.1.4 能源矿产
    3.2 成矿时代及特征
    3.3 找矿潜力初步分析
4结论

(3)稀散金属超常富集的主要科学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稀散金属成矿机制研究历史和现状
2 稀散金属超常富集的地球化学过程和存在的科学问题
    2.1 Re的超常富集机制
    2.2 In的超常富集机制
    2.3 Te的超常富集机制
    2.4 Cd的超常富集机制
    2.5 Ge的超常富集机制
3 稀散金属成矿作用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4 主要进展

(4)华北地块北缘铅锌矿床类型、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华北地块北缘地质背景
2 主要矿床类型及特征
    2.1 SEDEX型矿床
    2.2 沉积改造型矿床
    2.3 MVT型矿床
    2.4 岩浆热液型矿床
    2.5 矽卡岩型矿床
3 构造演化对矿床类型的控制
4 结论

(5)辽宁柴河流域镉污染及防治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污染区概况
    1.1 污染源区地质特征
    1.2 柴河流域概况
    1.3 柴河铅锌矿开采情况
    1.4 柴河流域污染状况
2 镉元素污染的危害
3 镉元素污染治理防护措施
    3.1 废弃矿山治理
    3.2 土壤治理
    3.3 水域治理
    3.4 选择性种植粮食作物
4 结论

(7)四川雷波县雷池乡铅锌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区范围与自然地理
        1.1.2 研究区工作程度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完成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层
        2.1.1 寒武系()
        2.1.2 奥陶系(O)
        2.1.3 志留系(S)
        2.1.4 二叠系(P)
        2.1.5 三叠系(T)
    2.2 区域构造
        2.2.1 褶皱构造
        2.2.2 断裂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1.1 奥陶系(O)
        3.1.2 志留系(S)
        3.1.3 二叠系(P)
        3.1.4 第四系(Q)
    3.2 矿区构造
    3.3 矿区岩浆岩
    3.4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第4章 矿床地质特征
    4.1 含矿建造
    4.2 矿体特征
    4.3 矿石特征
        4.3.1 矿物组成
        4.3.2 矿石结构和构造
        4.3.3 矿石有用组分和赋存状态
    4.4 围岩蚀变
    4.5 成矿期次和成矿阶段
第5章 成矿地质条件
    5.1 地层和岩性条件
        5.1.1 生矿层
        5.1.2 遮挡层
        5.1.3 容矿层
        5.1.4 封闭层
    5.2 岩相古地理条件
        5.2.1 早志留世
        5.2.2 中志留世
        5.2.3 晚志留世
    5.3 构造条件
        5.3.1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5.3.2 矿区构造控矿作用分析
第6章 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6.1 成矿规律
        6.1.1 成矿时间规律
        6.1.2 成矿空间规律
    6.2 找矿标志
    6.3 找矿远景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8)福建龙岩中甲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伴生元素铟镉的富集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分散元素研究历史与现状
§1.2 铟和镉的地球化学特征
§1.3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4 选题依据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成矿地质环境
§3.2 地层
§3.3 构造
§3.4 岩浆岩 第四章 矿体特征
§4.1 矿体赋存层位
§4.2 矿体的形态、产状和规模
§4.3 矿石特征
    4.3.1 矿石物质组分
    4.3.2 矿石的结构构造
    4.3.3 矿石自然类型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
    4.3.4 矿石化学成分特征
§4.4 围岩蚀变
§4.5 成矿期、成矿阶段及矿物生成顺序
    4.5.1 成矿期、成矿阶段
    4.5.2 矿石矿物成生顺序 第五章 矿床成因浅析
§5.1 控矿因素
§5.2 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5.2.1 铁质来源与海相火山作用的关系
    5.2.2 铁质来源与围岩的关系
    5.2.3 铁质来源与岩浆岩的关系
    5.2.4 铁矿沉积成矿特点
§5.3 热液作用下铁质的搬运形式
§5.4 成矿时代
§5.5 成矿温度
§5.6 找矿准则
§5.7 小结 第六章 分散元素铟、镉富集规律
§6.1 分析方法
§6.2 分散元素铟、镉在矿体中的富集规律
§6.3 分散元素铟、镉在矿物中的赋存状态及富集规律
§6.4 分散元素对矿床成因的指示意义 第七章 矿床综合经济评价
§7.1 矿石性质研究
§7.2 精矿粉中分散元素的走向分析
§7.3 分散元素综合利用评价
§7.4 永梅凹陷同类矿床铟资源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及其说明

(9)四川宁南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意义及创新点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1.3 论文创新点
    1.2 铅锌矿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作区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完成实物工作量
    1.5 取得的认识和成果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质特征
        2.2.1 区域地层
        2.2.2 区域构造
        2.2.3 区域岩浆岩
        2.2.4 区域矿产
    2.3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第三章 矿区地质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2.1 断裂
        3.2.2 顺层剪切破碎带
        3.2.3 节理
第四章 矿床地质
    4.1 矿体特征
    4.2 矿石特征
        4.2.1 矿物组成特征
        4.2.2 矿石结构
        4.2.3 矿石构造
    4.3 围岩蚀变
    4.4 成矿期次划分
    4.5 主要控矿因素
        4.5.1 地层岩性组合控矿
        4.5.2 断裂构造系统控矿
第五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5.1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2.1 稀土元素特征
        5.2.2 稀土元素标准化比值分析
    5.3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5.3.1 铅同位素特征
        5.3.2 硫同位素特征
        5.3.4 氢、氧同位素特征
    5.4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5.4.1 流体包裹体类型、温度和盐度
        5.4.2 流体包裹体化学成分、压力和密度
        5.4.3 不同深度和矿体类型流体包裹体化学特征
        5.4.4 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
        5.4.5 成矿元素的运移和富集
    5.5 矿源层讨论
    5.6 矿床成因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Ⅰ、矿石光片镜下图版及矿石宏观构造说明
    Ⅱ、流体包裹体相片及其说明
    Ⅲ、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10)闪锌矿中的Cd主要类质同象置换Fe而不是Zn(论文提纲范文)

1 闪锌矿中Zn、Fe、Cd相关性
    1.1 闪锌矿中Fe、Zn关系
    1.2 闪锌矿中的Cd与Zn主要为依存关系
    1.3 闪锌矿的Cd与Fe负消长关系
2 理论分析
    2.1 Zn2+、Cd2+、Fe2+三者之间存在相似的地球化学特性和地球化学参数
    2.2 在低温环境中Cd比Fe更容易进入闪锌矿晶格
    2.3 闪锌矿中的Zn与Cd为什么出现正相关趋势呢?
3 结 论
    (1) 闪锌矿中Fe呈二价状态存在。
    (2) 闪锌矿中的Cd主要是类质同象置换Fe, 而不是Zn。
    (3) 闪锌矿中的Cd能够类质同象置换Fe。
    (4) 闪锌矿中的Cd与Fe的相关系数一般为负值, 但, 也有正值。

四、关门山铅锌矿床氧化带内镉的超常富集地球化学及其资源-环境利用方向(论文参考文献)

  • [1]会泽铅锌矿富锗闪锌矿的沉淀机制研究[D]. 山成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2]中蒙俄经济走廊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潜力[J]. 张福祥,赵莎,王丰翔,刘成,聂凤军,赵元艺. 地质通报, 2020(Z1)
  • [3]稀散金属超常富集的主要科学问题[J]. 温汉捷,周正兵,朱传威,罗重光,王大钊,杜胜江,李晓峰,陈懋弘,李红谊. 岩石学报, 2019(11)
  • [4]华北地块北缘铅锌矿床类型、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J]. 解洪晶,王玉往,孙志远,周国超. 地球学报, 2018(06)
  • [5]辽宁柴河流域镉污染及防治建议[J]. 谢文然,于琅,程秀峰. 世界有色金属, 2018(01)
  • [6]分散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在西昆仑成矿带研究中的启示[J]. 李学彪. 地质找矿论丛, 2016(04)
  • [7]四川雷波县雷池乡铅锌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D]. 何亮. 成都理工大学, 2014(04)
  • [8]福建龙岩中甲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伴生元素铟镉的富集规律研究[D]. 毛光武. 中国地质大学, 2012(01)
  • [9]四川宁南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 谢阳. 昆明理工大学, 2011(01)
  • [10]闪锌矿中的Cd主要类质同象置换Fe而不是Zn[J]. 刘铁庚,叶霖,周家喜,王兴理. 矿物学报, 2010(02)

标签:;  ;  ;  ;  ;  

关门山铅锌矿氧化带镉超常富集地球化学及其资源环境利用方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