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永远的大学 湖大

我心中永远的大学 湖大

一、心中的大学 永远的湖大(论文文献综述)

唐锦锋[1](2021)在《王阳明的“良知”与康德的“自由意志”之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中西伦理思想史上,王阳明和康德无疑是极具代表性的两位思想家。王阳明真正地实现了儒者“内圣外王”的理想追求,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达德”于一身,是现实化的儒家理想人格形象,他开创的“阳明学”是继“程朱理学”之后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精神面貌的重大学术流派。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他开启了德国唯心主义和康德主义哲学流派,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西方哲学,他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后,西方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以王阳明的“良知”和康德的“自由意志”为题的中西伦理思想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两位具有代表性思想家伦理思想的异同,有助于我们认识中西伦理精神之间的差异与相似之处,乃至促进我们在更加广阔的时空范围内开展对自我文明的反思与批判,增进对自我文明的认知,促进中西文明之间的认识与了解,进而促进中西文明之间的互学与互鉴,增进中西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这种伦理思想上的比较研究将立足于全球化交往实践纵深发展的客观实际,以中国文明的现代化转型和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为现实诉求,通过比较的研究,认知与交流、反思与批判、解构与建构,建设既有中国文明特色的,又能面向世界与未来的现代化的中国伦理精神。本论文拟将全文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除外),具体章节内容如下:第一章,“良知论”与“自由意志说”。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概述王阳明与康德的生平及其伦理思想。首先,论文考察了王阳明与“良知论”,内容侧重于王阳明的家世,以及个人的成长经历,其中比较突出地阐述了发生在他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三次重大的转折,并具体研究了促成这种重大转折过程中的个人际遇、学术因缘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在介绍王阳明的“良知论”时,主要从本体、工夫、境界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全面展示王阳明道德思想的全貌与具体内涵。其次,论文考察了康德的生平及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在概述的过程中,按照时间顺序简单地介绍了他的重要哲学着作,并重点分析了康德的道德哲学与其时代哲学背景之间的深层次的关联,通过“唯理论与经验论的争端”、“休谟的怀疑”、“卢梭的批评”的论述,展示了康德的道德哲学所要回答的时代之问。在介绍康德的“自由意志说”时,主要从“自由意志”之界定、“自由意志”之法则、“自由意志”之实现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揭示康德道德哲学思想的全貌与具体内涵。第二章,道德的先天根据。本章内容分别考察了“良知”与“自由意志”的先天性,辨明论证“良知”是先天而内在的,“自由意志”是先验而超验的观点,并考察了这种差异性的产生原因,“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的中西思维方式。第三章内容分别考察了王阳明与康德在道德修养与教育问题上的主张。王阳明的道德修养是通过工夫的修炼完成的,康德的道德修养则要求认识道德律,认识绝对命令的三个公式。王阳明的道德教育立基于“良知”的普遍性,积极引导社会大众“致良知”,培养具有圣贤气象的道德人格。康德的道德教育主张对社会大众进行理性思维训练,使他们认识到“自由意志”的纯粹性,感受到道德的崇高,激发他们对道德的敬重感,促进大众道德行为的实践。在充分地对比研究的基础上,论文研究了王阳明重视实践的历练而康德则强调理性的训练的深层原因,“重践履”与“重知识”的不同中西伦理传统。第四章内容分别考察了王阳明的“良知论”和康德的“自由意志”说所指向的道德的至高目标。王阳明的道德理想是成就圣贤人格,实现“万物一体之仁”,而康德认为有道德的人有理由去追求“德福一致”的实现,它是理性赋予人生的最高价值目标。在比较“万物一体之仁”和“德福一致”的基础上,论证王阳明的“良知论”和康德的“自由意志说”所共同具有的德性优先性以及禁欲主义的特征,并辨析这些特征在程度上的差异性。第五章道德哲学的“人性论”,内容分别考察了王阳明“良知论”和康德“自由意志说”中的有关“人性”的主张,比较他们有关“人性”的结构、本质的论述。第六章道德哲学的“动机论”,内容分别考察了王阳明“良知论”和康德“自由意志说”的“动机论”特征,并指明“动机论”的道德学说存在着动机检验上的困难,根本无法判断一个人的行为的动机是否出自“良知”或“自由意志”。最后,围绕着道德的“自律”与“他律”问题在王阳明的“良知论”与康德的“自由意志说”之间进行了比较,论证了王阳明的“良知论”是不完全的道德自律学说,而康德的“自由意志说”是完全的道德自律理论。结语,“良知”与“自由意志”的“和合”。结语部分主要探讨王阳明的“良知论”与康德的“自由意志说”可能的“和合”。这也是本论文进行比较哲学研究的一个最终的理论成果。本论文认为王阳明的“良知论”与康德的“自由意志说”至少能够在五个方面进行“和合”,从而为能够开创出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现代性的,既能立足当下又能面向未来的,属于中国新时代的伦理与道德精神提供助力。

蒋海松[2](2020)在《传奇落幕,精神永存——湖南大学法学院师生深情送别温晓莉教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着名法理学家、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退休教授温晓莉于2019年7月22日22时许在四川成都家中突发疾病去世,享年68岁。温晓莉教授于2000年起受聘至湖南大学法学院任教数年,后再回到西南民族大学。温晓莉系西南政法大学1978级法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温晓莉的丈夫张紫葛曾任宋美龄机要秘书,先后出版了《在宋美龄身边的日子》《心香泪酒祭吴宓》等回忆录。他们传奇的爱情故事亦广为流传。温教授的去世引发法学界的普遍哀思,湖南大学法学院师生以泪为墨,纷纷留言送别温老师。

胡董静[3](2020)在《钱肃乐诗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钱肃乐(1606-1648),明末宁波府人。崇祯十年进士,历官太仓知州、刑部员外郎。甲申国变之后,投入家乡的抗清护城义举中,举家跟随鲁王复国,闽中时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鲁监国三年(1648)在福建琅江舟中绝食殉国,谥为忠介,乾隆时清廷改谥忠节。钱肃乐所出身的甬东芍庭钱氏家族,读书世宦,人才辈出。其本人一生交游颇广,青年时期加入复社,又在太仓为官,与“娄东二张”、归庄等复社文人过从颇密;后加入抗清事业,成为南明鲁王政权的重要一员,与张煌言、郑彩、张明振等均有交游。钱肃乐在短暂的生命中创作了丰富的诗文作品。《正气堂集》八卷收录举义前作品,以赠答唱和与游历抒怀的内容为主,表现了其早期的读书与仕宦生活;《越中集》二卷作于宁波举义之后一年内,抒写其遭遇国变之后思想精神的变化;《南征集》十卷所收为入闽流亡以及在舟中辅佐鲁王时的作品,多为军旅生活的记录与忠义报国之心的表达。钱肃乐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从早期的清丽自然、骏洁疏散到后期气血沸腾、慷慨激壮,由于国家覆灭呈现出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钱肃乐的文章受到复社的极大影响,体现出鲜明的“尊经复古”倾向,雅正质实;在后期抗清生涯的磨砺之下,又显示出发愤孤寂、悲慨郁折的特点。钱肃乐为人刚直不阿、耿介忠正,用血泪书写了为国尽忠的一生,在当时和后世都留下了深远影响,他的诗文作品由后学全祖望、冯贞群等人不断搜集并整理流传。现当代学界对钱肃乐作为抗清志士的事迹比较重视,而对其作为遗民文学重要代表的一面却缺少关注和认知,系统深入地梳理和研究钱肃乐的诗文创作,无论是增进对钱肃乐本人的认识还是拓展深化南明文学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张赛[4](2020)在《马君武与胡庶华大学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国时期中国的高等教育似昙花一现,虽短暂却以其闪耀的光彩与美丽惊艳了世人。而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中国的高等教育之所以取得了令世人称赞的成功与辉煌,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当时一批教育家名校长的艰辛努力与苦心经营。他们卓越的大学教育思想如绚烂耀眼的烟花,点缀、照亮了民国时期教育的绚丽夜空,指引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在黑暗中的前行。马君武与胡庶华就是这批教育家名校长中的坚定力量。二者在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卓有建树,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他们为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乃至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的大学教育思想极具特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本研究通过梳理大量资料,发现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大致相同,家庭环境、人生经历等也是惊人的相似。这些都是影响他们大学教育思想的重要因素。在这些相同或相似因素的影响下,他们的大学教育思想存在许多相同点。由于二者对中西文化和教育的取向不同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他们大学教育思想也存在一些不同点。绪论部分对本文的研究缘由和研究意义作了详细论述,对本文的重要词语作了概念界定,对二者及其大学教育思想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了详细整理与叙述,对本文的研究内容、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也一一作了介绍。正文部分共计六章,可分为四部分。第二章为第一部分,论述了马君武与胡庶华大学教育思想的影响因素,分别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时代背景对二者大学教育思想的影响,从微观角度剖析了家庭环境与留学背景对二者大学教育思想的影响。第三、四章为第二部分,论述了因相同、相似因素的影响二者大学教育思想所存在的相同点,论述了因二者对中西文化和教育的理解与取向不同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他们大学教育思想存在的不同点。第五章为第三部分,深入剖析了二者大学教育思想存在异同点的深层根源。该部分内容再次深入分析与论述了马君武与胡庶华的大学教育思想为何存在异同点,二者大学教育思想存在异同点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第六章为第四部分,对二者大学教育思想的影响因素、二者大学教育思想存在的异同点以及二者大学教育思想存在异同点的根源进行综合分析后,发掘二者大学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

王思宇[5](2020)在《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分析 ——以腾讯微校排行榜前五名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新媒体力量逐渐壮大,其中微信因具备强大的互动性,被不少企业、组织所青睐,甚至政府部门也开通了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发布信息的主要渠道。高校作为最前沿的学术阵地,同时也拥有庞大的师生群体,其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与众不同,具有鲜明的特色。随着2012年第一个高校微信公众号“华小科”的出现,高校之间便迎来了创立微信公众号的热潮,其数量与日俱增,但是发展水平却是参差不齐。本文梳理了腾讯微校2019年3-6月的榜单,选取了综合得分排名前五的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运用线上观察和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样本发布的内容进行分析。第一章对五个样本高校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主要从基本情况概述、动态运营要素以及外在形象三个方面进行简述。第二章对本文所选取的五所样本高校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主要涉及内容的选题、内容的来源等,着重发掘各大微信公众号存在的共同优点。第三章对各种内容题材的影响力进行计算比较,计算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各内容类型的接受度和影响力,及其背后存在的原因。第四章与第五章针对分析结果,总结样本高校推文特点与功能,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高校微信公众号内容生产的问题及建议,如促进内容深度加工,实现主流内容和主流受众的对接等。

陈家琪[6](2020)在《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念友人梁归智、朱正琳》文中研究指明一2019年10月22日、23日,我的两位友人梁归智、朱正琳相继离世,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都是与癌症有关的病。两个人都与我差不多大,一个是1978年在山西大学就读姚奠中老先生的研究生,一个是1980年在北京大学就读张世英先生的研究生,与我一样,也是外国哲学专业。他们两个人并不认识,但都与我很熟。我1980年就在武汉结识了梁归智,后断断续续相识相交,两家人之间也有了一些往来,彼此间变得越来越熟稔。归智兄是红学家,曾约我

邓宜超[7](2019)在《S版小学语文教材神话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充满着神奇的想象和动人的情节。小学阶段的儿童具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细致的观察力,总是难以分清现实和想象,对生活中不明白的现象也总是倾向于靠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和解释。神话的特点与儿童的特点十分契合。每一版语文教材中都选有神话文本。但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神话文本往往并不以原貌呈现,而是经过了修改、加工或白话化。S版小学语文教材由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和十二省小学语文教材编委会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共同编写,王均、杨曙望任主编,因十二省小学语文教材编委会打头字母是S,故称S版。S版语文教材中所选神话文本17篇,分别是《炎帝的传说》、《尧帝凿井》、《开天辟地》、《九色鹿》、《诺亚方舟》、《三借芭蕉扇》、《炎帝创市》、《“年”的故事》、《哪吒闹海》、《西门豹》、《牛郎织女》、《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大卫》、《鲧禹治水》、《天上偷来的火种》、《夸父逐日》和《女娲造人》。目前S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神话文本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神话的文体特征凸显不够,教学方法陈旧,文本解读浅显化,教学因而缺乏有效性,小学生因此不能很好地喜欢神话,甚至失去进一步学习神话的兴趣。神话教学之于小学生有着多重意义,帮助小学生塑造三观,引导小学生更好地看待世界;认知多元文化,帮助小学生增进对中西方历史、文化、宗教和我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等的了解;提高文学素养,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文学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因而开展小学神话文本教学研究十分具有必要性。论文以S版小学语文教材神话文本为例总结小学神话教学的原则和要求,具体原则是:要依据神话特征开展神话教学,要依据语文课程特点进行神话教学,要思考神话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时代化,还要依据儿童思维与心理特点开展神话教学。具体要求是:教师要精选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适当借助练习系统来开展神话教学。在以上探索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小学神话教学的策略与途径在于:立足文本,挖掘多样教学资源;立足学生,充分有效把握神话教学;重视语用,融入对应教学训练,并论述了从阅读教学、神话活动和写作教学三个方面真正激活学生的神话学习,更好地开展神话教学,增加神话教学的有效性。

蔡俊佳[8](2019)在《受贿案件审讯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来,纪检监察机关在反腐败力量组织协调、审查调查措施使用、羁押看护场所保障等方面相对以往有较大提升,但是作为反腐败主战场的受贿案件查办规模却未有相应扩大,这既是纪检监察机关转变办案理念、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趋势所致,也是受无法快速突破受贿人有罪供述制约的客观结果。对腐败犯罪来说,惩处是最好的预防,为此本文以如何突破受贿人有罪供述为问题,从受贿案件证据特点入手,分析了受贿人以谎言、沉默、取舍、无赖等方法进行抗审的具体表现,和出于畏罪、侥幸、戒备、交易等心理拒不认罪的深层原因,以及审讯各阶段受贿人应讯心理特点等,然后结合笔者查办受贿案件审讯实践的经验与感悟,较为系统的总结、提炼了突破受贿人有罪供述的现实路径和审讯策略,即探明受贿人心理状况的亲和策略、揭露受贿人谎言的导谎策略、强化犯罪事实已经暴露的错觉策略、打破受贿人心理平衡的夸大策略、削弱受贿人抗审意志的心理强制策略、缓解受贿人罪责心理的开脱策略、强化受贿人供述心理的合法承诺策略、迫使受贿人作出抉择的最后通牒策略等;为防止审讯策略异化并发挥其最大功效,本文继续对审讯策略运用前对案件突破口的选择、运用中与非法审讯方法的界限、运用后对深挖余罪扩大战果的要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查办受贿案件的成案率和效率,实现反腐败斗争良好政治效果、纪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

蔡梦雪[9](2019)在《《新约》价值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不论是两千多年前的犹太人在面对巴比伦国的入侵时所经历的亡国和流离失所之苦痛,还是两千多年后的现代人在面对生命的苦痛时所经历的打击和绝望之痛苦,二者都共同面临如何面对生存的苦难,如何走出这些苦难的问题。如果说两千多年前的犹太人将从苦难中解脱指向了“弥赛亚的盼望”,那么现代人在面对苦难问题时,同样选择了与之相似的“永生的盼望”。而不论是犹太人的“弥赛亚的盼望”,还是现代人的“永生的盼望”,其背后展现的是宗教信仰对人处境、生存和超越的关注。对人而言,苦难问题是人不可避免和难以完全消除的一种“边缘处境”。人如何面对苦难,如何走出苦难,是人在生存和超越问题上面临的最大难题。在这一问题上,宗教信仰给人提供了在面对苦难和走出苦难的过程中从信仰而来的超越方式,并在这之中给人以安慰和力量去战胜苦难和超越苦难。同时,对人的处境、生存和超越问题的关注,特别是对苦难问题的关怀展现的是宗教信仰的核心内容。在人的苦难问题上,基督教所提供的超越方式展现了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信”、“望”和“爱”,而基督教最重要的圣典之一——《新约》则是这一核心信仰最重要的来源,其超越背后有着《新约》的内在价值观的深刻影响。不仅如此,在一定程度上,《新约》的内在价值观影响了基督教整体信仰和价值观的建构。可以说,基督教所提供的对人苦难问题的回答,其背后正是《新约》价值观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一方面,《新约》价值观对人的苦难问题的解答展现了对苦难超越的努力;另一方面,这种对苦难超越的努力展现了《新约》价值观的思想脉络,包括其基石、价值指向、价值核心和价值原则等等。首先,在对苦难问题的解答上,上帝是《新约》价值观的基石。《新约》价值观认为,上帝是世间万物的创造者和看顾者,在最初上帝所创造的世界里,人与上帝、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彼此和谐、美好地共处。但人却在蛇的引诱之下滥用自由意志犯了罪,这是人类第一次对上帝所赐予的自由意志的滥用。在人滥用了上帝所赐予的这一自由意志以后,人类被自身的“恶性”和“罪性”所辖制,人不仅不再能行出善,而且不受控制地堕落和作恶;同时,苦难也开始进入人的生命。并且人类的生命也由“不死的”而变成“必死的”,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新约·罗马书》6章23节)。对人而言,死亡对人存在性的消解是人所面对的最大的苦难。人如何才能摆脱滥用自由意志之后的“恶性”和“罪性”,如何才能战胜和超越苦难,《新约》价值观将其指向了上帝的独生子——耶稣的拯救。在人类犯罪以后,圣父不忍心人的罪所带来的苦难,特别是死亡,让自己的独生子耶稣——一个没有罪的完全的人——受死被钉在十字架上,耶稣亲自用自己的血,作了所有人的“赎罪祭”。从此人不再被滥用自由意志之后的“恶性”和“罪性”所辖制,而重新获得了向善和行出善的能力,人的生命也因此得到了更新和拯救。耶稣不但将人从罪和苦难中拯救出来,而且带给人“永生”和“新天新地”的盼望,在此基础上,不仅对人的最大权势的死亡不再有了,而且人拥有了战胜和超越苦难的安慰和力量。对于上帝对人的苦难的拯救,在人战胜和超越苦难的过程中,《新约》价值观的核心是“信”、“望”和“爱”。首先是“信”,包括信仰和上帝相关的一切内容。如:信仰上帝的实存性,信仰上帝在一个本体之下有“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个不同的位格,信仰“圣子”身上完全的神性和完全的人性,信仰上帝对世间万物的创造,信仰上帝对万事万物背后和谐搭配和契合的设计,信仰上帝对人的爱——特别是通过上帝的独生子耶稣在十字架上对人的拯救,信仰上帝在“新天新地”中对人类给予的新的应许和赐福,等等。其次是“望”,包括盼望以“永生”为前提的“天国”,盼望不再为死后的肉体而不安,盼望灵魂得到安息,盼望永久地与上帝同在,盼望“新天新地”的到来,等等。再次是“爱”,包括对上帝的爱产生回应,并以上帝的爱为榜样和标杆,去爱其他的人,分享和传播上帝对人的爱,等等。而人如何才能做到“信”、“望”和“爱”,《新约》价值观强调要“爱上帝”和“爱人如己”。“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新约·马可福音》12章28-31节)“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意味着人不仅要把上帝作为自身生命的中心,而且要以整个人,用全部的心思、灵魂、思想和力量来事奉和敬拜他,一切的心思、意念都要从上帝出发。“爱人如己”意味着人要“爱他人如同爱自己”,它来自上帝之爱对个人之爱以及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激励;意味着上帝在世上所行的事,他怎样行事为人,都是人自身行事为人的参照和目标。至此,人在践行“信”、“望”和“爱”的过程中,收获生命的更新,并以此作为战胜苦难和超越苦难的安慰和力量。《新约》价值观作为基督教信仰生命力的源头和核心,是基督教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基督教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不同集中体现为《新约》价值观与其他价值观的不同。《新约》价值观与其他价值观的不同之处进一步影响了《新约》价值观在受众、应用和实践三个方面的外在的局限性。因为其中宗教信仰因素的影响,《新约》价值观的受众主要集中在信徒群体,而非信徒群体较少了解或者几乎不了解《新约》价值观。同时,《新约》价值观的应用背后不仅需要信仰群体的实践,还需要有个体内在信仰的支撑。《新约》价值观在实践过程中也是有限的,与世俗社会所代表的世俗伦理相比,《新约》价值观所代表的神圣伦理对个人提出的标准更高、要求更严格,是一种完全的善。与此同时,围绕上帝存在的证明、“三位一体”的上帝观、“基督神-人同性论”和“一神论”信仰等问题,《新约》价值观本身存在着种种难以自明的难题,受到了来自西方哲学家、无神论者及其他宗教信仰者的反驳。尽管如此,《新约》价值观的深远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新约》价值观不仅影响了“基督论”、“人性论”、“拯救论”、“信望爱”和“爱人如己”等基督教教义的形成和基督教神学的建构,而且对基督教伦理学中的自由思想、仁爱思想和公正思想等道德伦理思想的发展也是影响深远的。在对西方社会的影响上,西方社会代表性社会思潮的产生、重要法律文件的形成、民主制度的构建以及西方资本主义精神所特有的经济理性主义文明的形成,都不开《新约》价值观在其中的影响。《新约》更是研究西方文学、西方历史、西方哲学和西方艺术等的重要参考书。同时,在世界上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里,也都能看到《新约》价值观在其中的身影,其不断地在客观上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肖莹[10](2019)在《语域理论视角下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语篇特点研究》文中指出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工具,微信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微信公众号是微信发展壮大的产物,具有信息多样,便捷,直观等优势,已经成为个人、组织、公司等传递信息和树立形象的重要渠道。所有高校都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号,通过语篇来进行信息传递,形象宣传,提高公信力,其语篇的特征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本文以湖南省三所高校分别为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其官方微信公众号语篇特点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大量语料,时间为2018年3月至7月,分别为136篇、125篇、137篇,采用定量分析、定性研究、问卷调查等的研究的方法。本文对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语篇特点分析,研究,分类,其主要表现词汇、句子、语篇、特殊效果四个层面。然后在此基础上再从语域理论方面分析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语篇具有此特点的原因。通过研究发现,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语篇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在词汇层面,“佛系”,“pick”,“打call”这类热词新词使用多(有语篇高达8个);“呢”,“呀”,“啊”,“哦”,“啦”,“嘿”等语气词使用频繁(平均每个语篇有2个),第二人称出现频率高,其中“你”占第二人称92%。在句子层面,使用语码混合,改写或仿写,句中加入特殊称谓。在语篇层面上,文学性强,书面语与口语混合使用,互动性强,符号多样,如图片、表情包、音频、视频、链接、字体颜色等。在特殊效果层面,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语篇常伴有幽默、与新奇等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本文从语域理论的角度来分析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语篇特点的原因。研究发现,第一,语场的要素,即语言发生的具体环境和话题两个方面,决定了热词新词的使用,语码混合、改写或仿写也较多出现,且文学性强。其次,根据语旨分析,受众群体的特殊性和参与者之间的社会距离决定了第二人称,特别是“你”,使用频率高;频繁使用语气词;特殊称谓的使用;互动性强。第三,新的语式实现途径,即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所依存的读屏时代和新媒体时代,决定了书面语与口语的混合使用,符号多样。最后,语域偏离,即语域借用、语域混合和语域转换使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语篇中具有幽默、与新奇等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本研究显示语域理论可以很好地用于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语篇,以此编辑出更为理想的语篇,既能满足高校对信息传递与自我形象及权威提升,又能使受话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同时实现说话者与受话者最小社会距离,形成平等和谐的氛围。

二、心中的大学 永远的湖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中的大学 永远的湖大(论文提纲范文)

(1)王阳明的“良知”与康德的“自由意志”之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创新
第一章 “良知论”与“自由意志说”
    第一节 王阳明与“良知论”
        一、“良知论”的形成
        二、“良知论”
    第二节 康德与“自由意志说”
        一、“自由意志说”的形成
        二、“自由意志说”
第二章 道德的先天根据
    第一节 道德的先天根据
        一、“良知”的先天性
        二、“自由意志”的先天性
    第二节 “良知”的内在性与“自由意志”的超验性
        一、“良知”的先天而内在,“自由意志”的先验而超验
        二、“天人合一”的“良知”,“主客二分”的“自由意志”
第三章 道德的修养与教育
    第一节 道德的修养与教育
        一、道德的修养
        二、道德教育
    第二节 实践的历练与理性的训练
        一、多维的方式与单向度的理性
        二、实践的历练与理性的训练
第四章 道德的至善境界
    第一节 道德的至善境界
        一、“万物一体之仁”
        二、“德福一致”
    第二节 德性与幸福
        一、德性优先
        二、禁欲主义的倾向
    第三节 德性与幸福的和谐
第五章 道德哲学的“人性论”
    第一节 王阳明论人性
    第二节 康德论人性
    第三节 人性论的辨证
        一、人性的结构:善恶同体或善恶共居
        二、人性的本质:自然的善与自由的善
第六章 道德哲学的“动机论”
    第一节 “动机论”的道德学说
    第二节 “动机论”的困难
    第三节 道德的自律与他律
        一、社会性的责任与理性的责任
        二、完全的自律与不完全的自律
结语“良知”与“自由意志”的“和合”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钱肃乐诗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主要解决问题与创新之处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钱肃乐的家世、生平与交游
    第一节 钱肃乐的家世
        一、祖辈皆名士
        二、同侪俱不俗
    第二节 钱肃乐的生平
        一、为官正直爱民:清风两袖有遗爱
        二、为臣忠义耿介:投笔从戎终不悔
        三、遗训后世:身死不忘亡国恨
        四、峻洁人格,劲挺文章
    第三节 钱肃乐的交游考证
        一、与族中文人的交游
        二、与文学之士的交游
        三、战场上的交游
第二章 钱肃乐诗词的思想内容
    第一节 钱肃乐诗文留存概况
        一、苦心中经营,战火里流失
        二、版本概况
        三、遗佚
    第二节 钱肃乐抗清前的诗歌思想内容
        一、友人往来:赠答与寄吊
        二、诗人的本色:读书与抒怀
        三、真实的记录:纪事与记游
    第三节 钱肃乐抗清之后的诗词思想内容
        一、举义之后的内心抒写
        二、飘零海上的心路记录
        三、作于战场之词
第三章 钱肃乐的文章创作
    第一节 《正气堂集》:修身齐家治国之志
        一、序跋里的人生追求
        二、书传与碑铭中的忠孝节义
        三、文章为教化而作
    第二节 《越中集》:公文里的血泪
        一、名器之滥,不可不防
        二、痛陈政弊,不可不敬
        三、无饷兵散,不可不伤
        四、其他
    第三节 《南征集》:忠义之心九死不悔
        一、代拟诏谕敕书:最后一丝倔强与努力
        二、其他:文如其人,忠直耿介
第四章 钱肃乐诗文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钱肃乐诗词艺术特色
        一、早期诗歌艺术特色
        二、甲申前后诗词艺术特色
        三、抗清后诗词艺术特色
    第二节 钱肃乐文章的艺术特色
        一、国破前的文章艺术特色
        二、国破后的文章艺术特色
    第三节 钱肃乐诗文艺术特色的成因
        一、家风、性格与经历等内在因素
        二、地域、文学交游、诗社等外在影响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钱肃乐家族谱系图表
    附录二 :钱氏家族文人简表
    附录三 :钱肃乐交游表
    附录四 :《萍社诗选》相关诗歌整理点校(繁体)
    附录五 :钱肃乐像及其故居图片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马君武与胡庶华大学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由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西学东渐
    1.4 研究综述
        1.4.1 有关马君武及其教育思想的研究
        1.4.2 有关胡庶华及其教育思想的研究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比较研究法
    1.7 创新点与不足
        1.7.1 创新点
        1.7.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马君武与胡庶华大学教育思想的影响因素
    2.1 家庭环境
    2.2 社会背景
    2.3 海外留学
第三章 马君武与胡庶华大学教育思想的相同点
    3.1 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
    3.2 办学目的体现地方化
    3.3 教育内容彰显科学性与系统性
        3.3.1 德育
        3.3.2 智育
        3.3.3 体育
        3.3.4 劳动教育
    3.4 办学注重务实性与实践性
        3.4.1 充实教学设施
        3.4.2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3.4.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4.4 组建过硬的教师队伍
        3.4.5 以人为本,关爱学生
        3.4.6 重视大学的文化建设
第四章 马君武与胡庶华大学教育思想的不同点
    4.1 二者的育人方针不同
        4.1.1 马君武倡导“四育并重”
        4.1.2 胡庶华倡导“五育并举”
    4.2 二者的办学模式不同
        4.2.1 马君武推崇“德国工科大学”的办学模式
        4.2.2 胡庶华倡导“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的办学模式
第五章 马君武与胡庶华大学教育思想存在异同点的根源
    5.1 马君武与胡庶华大学教育思想存在相同点的根源
    5.2 马君武与胡庶华大学教育思想存在不同点的根源
第六章 马君武与胡庶华大学教育思想的现实反思
    6.1 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教育主题
    6.2 大学应培育良好的精神文化
    6.3 大学要正确认识教学与科研
    6.4 大学应重视体育
    6.5 大学要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分析 ——以腾讯微校排行榜前五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现状
第一章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展现状
    第一节 基本情况概述
        一、微信公众号类型:以订阅号为主
        二、推送数量:每日一篇
        三、核心定位:各有侧重
    第二节 动态运营要素分析
        一、推送频率:趋于稳定
        二、推送时间:集中在17点后
        三、推送场景:迎合用户习惯
    第三节 外在形象识别
        一、头像:蕴含着高校的文化内涵
        二、界面设计:服务校内师生
        三、排版:多媒体元素融合
第二章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形式呈现分析
    第一节 选题:讲究实效
        一、选题类目建构
        二、选题类型:以报道类为主
        三、选题紧跟时事热点
    第二节 信源:原创为王
        一、内容以原创为主
        二、原创内容特点
        三、特色内容板块丰富多样
    第三节 风格:引发兴趣
        一、语言清新活泼
        二、制造数字化标题与兴趣点
第三章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影响力分析
    第一节 接受度分析
        一、类目建构
        二、接受度分析
    第二节 认同度分析
        一、类目建构
        二、点赞量分析
        三、留言量统计
    第三节 微信公众号传播指数分析(WCI)
        一、类目建构
        二、不同类型推文的传播指数
第四章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的特点与功能
    第一节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的特点
        一、核心定位影响选题设置
        二、内容风格多样化、亲民化
        三、满足用户情感归属,注重用户需求
    第二节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的功能
        一、扩大了网络世界中的公共领域,延伸了高校形象传播的范围
        二、丰富了高校信息传播的主体
        三、多方发声打破信息垄断,从被动转为主动,弥补传统媒体不足
第五章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发展思考
    第一节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的不足
        一、忽视议程周期,重复议程内容
        二、议题选择与受众之间缺乏互动性
        三、官方微信公众号话语权威地位削弱,政治热点存在失语现象
    第二节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的发展建议
        一、注重内容深度加工
        二、围绕热点人物和热点事件,形成粉丝社群
        三、多方联动,发挥高校“智库”优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念友人梁归智、朱正琳(论文提纲范文)

(7)S版小学语文教材神话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小学神话教学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
    1.1 小学神话教学的多重意义
        1.1.1 帮助塑造“三观”
        1.1.2 认知多元文化
        1.1.3 提高文学素养
    1.2 小学神话文本教学的主要问题
        1.2.1 神话文体特征不凸显
        1.2.2 神话教学方法陈旧
        1.2.3 神话文本解读浅显化
第二章 S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教学的原则与要求
    2.1 S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教学的原则
        2.1.1 依据神话特征开展神话教学
        2.1.2 依据语文课程特点进行神话教学
        2.1.3 神话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与时代化
        2.1.4 依据儿童思维与心理特点开展神话教学
    2.2 S版小学语文教材神话教学的要求
        2.2.1 精选教学内容
        2.2.2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2.3 借助练习系统
第三章 S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3.1 S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教学的策略
        3.1.1 立足文本,挖掘多样教学资源
        3.1.2 立足学生,从儿童的实际把握教学
        3.1.3 重视语用,融入教学训练
    3.2 S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教学的途径
        3.2.1 立足神话文本,开展阅读教学
        3.2.2 激活学生主体,开展神话活动
        3.2.3 深化语用意识,开展神话写作
结语
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致谢

(8)受贿案件审讯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第2章 受贿案件证据特点及受贿人有罪供述价值
    2.1 受贿案件证据特点
        2.1.1 证据类型单一
        2.1.2 证据内容互证
        2.1.3 证据稳定性差
    2.2 受贿人有罪供述价值
        2.2.1 直接证实全部犯罪事实
        2.2.2 确定赃款赃物去向
        2.2.3 查实行贿人犯罪的利剑
        2.2.4 深挖余罪扩大战果的捷径
第3章 受贿人拒不认罪的表现及心理原因分析
    3.1 受贿人的抗审表现和方法
        3.1.1 以静制动的沉默
        3.1.2 虚虚实实的谎言
        3.1.3 丢车保帅的取舍
        3.1.4 拒不承认的无赖
    3.2 受贿人拒不认罪的原因分析
        3.2.1 出于畏罪心理的本能否认
        3.2.2 出于侥幸心理的蒙混过关企图
        3.2.3 出于戒备心理对审讯人员的不信任
        3.2.4 出于交易心理的现实考量
        3.2.5 顽抗到底拒不认罪的信念对抗
    3.3 受贿人应讯心理阶段分析
        3.3.1 自我防护阶段应讯心理分析
        3.3.2 试探摸底阶段应讯心理分析
        3.3.3 对抗相持阶段应讯心理分析
        3.3.4 动摇犹豫阶段应讯心理分析
        3.3.5 供认罪行阶段应讯心理分析
第4章 突破受贿人有罪供述的审讯路径与策略
    4.1 探明受贿人心理状况的亲和策略
        4.1.1 始终保持对受贿人人格的尊重
        4.1.2 寻找与受贿人的共同之处
    4.2 揭露受贿人谎言的导谎策略
        4.2.1 对受贿人导谎的路径分析
        4.2.2 对受贿人导谎的具体做法
    4.3 强化犯罪事实已经暴露的错觉策略
        4.3.1 通过模糊语言激发心理错觉
        4.3.2 通过部分证据证实和扩大心理错觉
        4.3.3 通过迷惑的表情印证心理错觉
    4.4 打破受贿人心理平衡的夸大策略
        4.4.1 夸大问题线索必须严肃处理的态势
        4.4.2 夸大行贿人对犯罪事实或证据的供述
        4.4.3 夸大受贿人拒不认罪的不利后果
    4.5 削弱受贿人抗审意志的心理强制策略
        4.5.1 以采取留置等强制措施进行心理强制
        4.5.2 以严肃追究涉案家属责任进行心理强制
    4.6 缓解受贿人罪责心理的开脱策略
    4.7 强化受贿人供述心理的合法承诺策略
    4.8 迫使受贿人作出抉择的最后通牒策略
第5章 审讯策略运用的相关问题
    5.1 审讯策略运用前对案件突破口的选择
        5.1.1 以已有确实证据的问题为突破口
        5.1.2 以受贿人与行贿人的矛盾为突破口
        5.1.3 以受贿人的赃款赃物为突破口
    5.2 审讯策略运用中与非法审讯方法的界限
        5.2.1 审讯策略必须合法
        5.2.2 审讯策略不得突破道德底线
        5.2.3 审讯策略要求受贿人自愿并如实供述
        5.2.4 把握审讯策略界限的具体做法
    5.3 审讯策略运用后对深挖余罪扩大战果的要求
        5.3.1 审讯人员应当重视深挖余罪扩大战果
        5.3.2 深挖余罪扩大战果的具体做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新约》价值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研究现状与本文的主旨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主旨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意义
        一、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
        三、研究的实际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一、研究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三、文章的总体结构
第一章 基督教与《新约》价值观
    第一节 《新约》的形成
        一、《新约》的形成过程
        二、《新约》形成的背景
        三、《旧约》对《新约》成书的影响
    第二节 《新约》的阐释传统
        一、早期教父哲学家对《新约》的初步阐释
        二、中世纪经院哲学家对《新约》的注解
        三、近现代新教神学家对《新约》的理解和阐述
    第三节 基督教与《新约》价值观
        一、基督教与《新约》
        二、《新约》与《新约》价值观
        三、《新约》价值观与《旧约》价值观的异同
第二章 《新约》价值观的基石——上帝
    第一节 上帝的存在
        一、《新约》文本隐含的上帝预设和证明
        二、《新约》与《旧约》上帝概念的区别
        三、基督教哲学家论证上帝存在的努力
        四、近代西方哲学家对上帝存在的证明
    第二节 上帝的属性
        一、“三位一体”的上帝观
        二、“基督神-人同性论”
    第三节 上帝与人
        一、上帝对人的意义
        二、人的宗教感
        三、对人需求满足的关照
第三章 《新约》的价值指向
    第一节 人的拯救
        一、耶稣的受难
        二、《旧约》对耶稣的预表
        三、《新约》对《旧约》拯救范围的扩展
        四、“预定论”的讨论
    第二节 新天新地
        一、《旧约》对“新天新地”的预言
        二、《启示录》对“新天新地”的进一步描述
        三、“天堂”和“地狱”的概念
第四章 《新约》的核心价值
    第一节 信
        一、信仰与信心
        二、《使徒信经》对信仰的概括
        三、信仰与理性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 望
        一、“主祷文”
        二、“原罪”与“救赎”的问题
        三、“永生”的盼望
    第三节 爱
        一、“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
        二、上帝之爱与个人之爱的关系
        三、“爱的颂歌”
第五章 《新约》的价值原则
    第一节 信仰的绝对与唯一
        一、“不可有别神”
        二、“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
    第二节 遵守律法
        一、律法的内在约束
        二、律法的外在体现
    第三节 爱人如己
        一、“效法基督”
        二、“登山宝训”关于“爱”的教导
        三、“命令的总归就是爱”
第六章 对《新约》价值观的评价
    第一节 《新约》价值观的价值
        一、对基督教的价值
        二、对个人的价值
        三、对社会的价值
    第二节 《新约》价值观的局限
        一、受众群体的有限性
        二、应用范围的有限性
        三、实践过程的有限性
    第三节 《新约》价值观的难题
        一、上帝存在的相关问题
        二、“恶的存在”和“人的苦难”问题
        三、无神论及其他宗教的回应
    第四节 《新约》价值观的影响
        一、对基督教的影响
        二、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三、对世界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10)语域理论视角下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语篇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List of Abbreviation
Chapter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Objectives and significance
    1.3 Research questions and methods
    1.4 Structure of thesis
Chapter2 Literature Review
    2.1 Introduction of official WeChat public platforms of universities(OWPPU)
    2.2 Previous studies on WeChat public platforms(WPP)and OWPPU
        2.2.1 Previous studies on WPP
        2.2.2 Previous studies on OWPPU
    2.3 Previous studies on register theory
    2.4 Texts analysis from register theory
        2.4.1 Traditional texts
        2.4.2 Electronic texts
        2.4.3 New media texts
Chapter3 Features of OWPPU Texts
    3.1 Lexical level features
        3.1.1 Use of buzzwords
        3.1.2 Frequent use of modal particle
        3.1.3 Frequent using the second person in singular
    3.2 Sentence level features
        3.2.1 Use of code–mixing
        3.2.2 Rewriting or imitating sentence
        3.2.3 Special appellation
    3.3 Discourse level features
        3.3.1 Literariness
        3.3.2 Coexistence of written forms and spoken forms
        3.3.3 Strong interactions
        3.3.4 Diverse symbols
    3.4 Special effect level features
        3.4.1 Humorous effect
        3.4.2 Novel effect
Chapter4 Analysis of the Text Features of OWPPU from Perspective of Register Theory
    4.1 Field of discourse
        4.1.1 Language environment
        4.1.2 Topics
    4.2 Tenor of discourse
        4.2.1 Receivers
        4.2.2 Social distance
    4.3 Mode of discourse
        4.3.1 Screen-reading era
        4.3.2 New media era
Chapter5 Analysis of the Special Effect of OWPPU Texts from Register Deviation
    5.1 Register borrowing of OWPPU texts
        5.1.1 Register borrowing in words
        5.1.2 Register borrowing in discourse
    5.2 Register mixing of OWPPU texts
    5.3 Register switching of OWPPU texts
Chapter6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6.2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
    6.3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Bibliography
Websites visited
AppendixⅠ:The Questionnaire and Survey Results
AppendixⅡ:Part of Corpus of you(singular),you(plural)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Acknowledgements

四、心中的大学 永远的湖大(论文参考文献)

  • [1]王阳明的“良知”与康德的“自由意志”之比较研究[D]. 唐锦锋. 湖北大学, 2021(01)
  • [2]传奇落幕,精神永存——湖南大学法学院师生深情送别温晓莉教授[J]. 蒋海松. 岳麓法学评论, 2020(00)
  • [3]钱肃乐诗文研究[D]. 胡董静. 暨南大学, 2020(04)
  • [4]马君武与胡庶华大学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D]. 张赛. 河北大学, 2020(08)
  • [5]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分析 ——以腾讯微校排行榜前五名为例[D]. 王思宇.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6]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念友人梁归智、朱正琳[J]. 陈家琪. 名作欣赏, 2020(13)
  • [7]S版小学语文教材神话教学研究[D]. 邓宜超. 湖南大学, 2019(02)
  • [8]受贿案件审讯策略研究[D]. 蔡俊佳. 湖南大学, 2019(02)
  • [9]《新约》价值观研究[D]. 蔡梦雪. 湖北大学, 2019(05)
  • [10]语域理论视角下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语篇特点研究[D]. 肖莹. 湖南工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我心中永远的大学 湖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