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杰/谢少波作品

魏小杰/谢少波作品

一、魏小杰/解少勃作品(论文文献综述)

阮洁[1](2021)在《山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五代佛教造像的美学意义》文中指出山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是我国佛教寺院中仅存的三处唐五代建筑之一,其中的佛教彩塑造像则是全国寺庙殿宇中保存至今的唯一的五代时期的作品,有主佛释迦牟尼,弟子迦叶、阿难,文殊、普贤菩萨,两尊协侍菩萨及二天王、二供养童子,共计11尊,可谓孤例,极具艺术和美学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图像以及相关资料的梳理和分析,旨在从艺术作品的审美角度,对五代时期佛教造像的美学意义进行深入阐发。万佛殿佛教造像为佛教传统艺术中的“说法场景”,它突破了以往的单体或一佛二菩萨的创作形式,采取了以主佛为中心,弟子与菩萨侍立、金刚护法、童子供养,壁上千佛围绕的立体与平面相结合的造像形式,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把佛陀说法扩大到了无限,成为唐末五代时期佛教造像典型的范式,是“说法”艺术模式的一个集大成式的总结和呈现。这些佛教造像既符合佛造像之传统仪轨,同时也符合中国古代彩塑艺术的基本要求,具有比较特殊的艺术特征。首先,在造像形态上,设计者追求佛教人物与真人的高度符合。其次,在“以线造型”“以形传神”“形神兼具”“塑绘一体”等方面,显示出比较高超的艺术性。再次,它在艺术模式上,属于唐代周昉的“周家样”,人物丰腴圆润,体型和线条又相对“中和”,具有一种“肥而不硕”,高长而不“横肆”的有节制的“雄放”之美。在一定程度上,仍显露出有唐一代崇尚“雍容华贵”,“以肥为尚”的美学趣味。总体上看,它的艺术风格“介于唐宋之间”,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变“宏雄”为“柔秀”;变窟龛为堂屋;人间形象更趋凸显。在美学意义上,可引人关注的地方也颇多。首先,它在群像结构上追求“圆形之美”,力求用“圆结构”来表现佛陀圆相、圆融、圆通、圆满之精义,同时,还蕴含了与传统中国“天人和合”观念相贯通的“圆融和谐”的美学精神。其次,从外在形式看,它具有直觉形象之美;愉悦的情感符号之美;自由超越的象征之美;整体景观之美;有意味的形式之美。再次,从内在意蕴看,它有审美情感之涵咏;主客交融之和合;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等社会历史之整合、意境幻化之流彩。万佛殿11尊五代佛造像既有历史的“文物意义”,又有可用当代境域介入阐释的现实人文意义,它的美学意义在逻辑上是开放的、未完成的、通向未来的。

吕静雯[2](2020)在《女性意识在雕塑作品中的体现 ——以1960年后出生的女性雕塑家作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女性具有不同于男性独特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正因如此,女性雕塑家在作品中所呈现的自我应该被珍视,这不仅是代表雕塑界、艺术界所发出的女性声音,更是代表整个社会的女性高歌。本文围绕着1960年后出生的中国当代女性雕塑家的雕塑创作展开研究,她们的创作多集中于上世纪90年代后,以向京、姜杰、魏小杰等在当代雕塑界发声的女性雕塑家为例,分析梳理这批女性雕塑家作品不同于男性雕塑家作品的独特气质,以及她们的作品创作在材料语言、创作构思、表达手法、主题选取上的独特之处。本文以实地考察、文献分析等方法,图文并茂地结合创作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对比分析出此阶段的女性雕塑家在作品中女性意识方面的表现形式。概述这批雕塑家在上世纪90年代后至今雕塑创作的发展历程,结合创作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从区别于男性雕塑家的艺术共性中找出个性所在,从中总结出雕塑创作中女性意识所包含的内容、存在的形式。文章中将装置艺术纳为研究范畴,并结合新形势下展览中的互动性探讨女性雕塑家独特的作品表达方式,着重从材料媒介、形式风格、创作构思、选题四个方面论述本文的中心论点:即1960年后出生的中国当代女性雕塑家群体在雕塑创作中所蕴含的女性意识,以及她们为了表达真实的自己,而将女性主体本能转化为自己独有的艺术语言,在雕塑创作中进行的尝试与探索,文章同时结合自身的雕塑创作实践,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女性生命本体在雕塑创作中的体现,论证蕴含女性意识雕塑作品的魅力。文章对1960年后出生的女性雕塑家作品进行分析、思考,得出她们作品的总体倾向。从而丰富雕塑创作理论研究,补充艺术领域对女性雕塑艺术研究的不足,为从事雕塑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彭海波[3](2020)在《汉代雕塑中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在当代创作中的运用》文中认为中国的雕塑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正以一种新的艺术形态对外传播。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沉淀,雕塑艺术在这其中扮演着重要的地位,由于中外社会形态和思维方式不同,导致在雕塑艺术的呈现上有所不同。中国的传统雕塑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表现形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汉代雕塑。本文主要围绕汉代雕塑中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在当代雕塑创作中的运用展开研究,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出现的背景和特征,其次立足于当代雕塑,以案例分析来深入研究当代雕塑中对汉代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运用,以点带面,来阐述当代雕塑创作中对汉代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理解和传承,以及如何在创作中保持地域性、民族性。最后以自身的创作为出发点,分析自身在创作的过程中是如何将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运用其中。通过本文的研究,总结汉代雕塑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古朴、大气等特征对现代雕塑创作的影响,以及现代雕塑是如何在汉代雕塑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为雕塑艺术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薛晓[4](2020)在《波普艺术对中国当代雕塑色彩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波普艺术开始进入中国并得到了广泛传播,其独特的色彩运用手法为中国当代着色雕塑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笔者在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时发现,众多研究波普艺术的相关文献中,对于波普艺术与众不同的色彩表现手法以及商业世俗化的色彩观对中国当代雕塑色彩产生的影响却鲜少有文献系统阐述。因此,本文将以概念总结、举例对比等方法,从多个角度探索波普艺术色彩观和色彩表现手法的具体特征以及它们对中国当代雕塑色彩产生的影响。论文将分四个部分探析波普艺术对中国当代雕塑色彩产生的影响。第一部分将对波普艺术的诞生和发展历程进行概括总结,阐述波普艺术从萌芽期、繁荣期和成熟期三个时期分别在英、美、日等不同国家的发展状态并对中国雕塑色彩的演变历程进行简述;论文第二部分为本文的重点,将从色彩观念方面入手,探索波普艺术对1976年“文革”结束至今的中国当代雕塑色彩产生的影响;论文第三部分同样为本文的重点,分别从拼贴并置、重复、色彩符号提炼这三个角度深入分析波普艺术的色彩表现手法对中国当代雕塑色彩产生的影响;论文第四部分为本文的结语,通过对中国当代雕塑色彩的演变作历史性回顾与思考,探讨中国当代雕塑色彩在波普艺术的影响下,如何从本土艺术文化的角度进行深度挖掘,谋求本土色彩语言与世界波普色彩语言的契合,为丰富中国当代雕塑的色彩表现形式提供了思路借鉴。

王军员[5](2018)在《稻草扎制雕塑的现状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稻草扎制雕塑是伴随着当代艺术观念发展起来的新的艺术形式,它以稻草材料为媒介,以雕塑形体为载体的艺术作品。稻草扎制雕塑作品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结晶,带有浓重的农耕文化色彩,在其身上能够使人们自然的感受到一股传统的气息,其内容和形式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独特性。稻草扎制雕塑艺术相对于其它民间艺术来说起步较晚,在最近几年,稻草扎制雕塑才逐渐进入当代艺术的视野,并得到了公众与艺术家的认可和思考。如何使稻草这一传统材料与当代雕塑完美融合,并丰富其雕塑语言,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意义所在。我国不同地域的稻草扎制雕塑之间存在着共性和个性,因此本课题通过实地考察获得第一手论文资料,调查采访现有稻草扎制雕塑的民间艺人及作品,并从实践层面搜集稻草扎制雕塑的相关资料,继而查阅文献完成。文章从稻草扎制雕塑的材料入手,对稻草扎制雕塑的起源、现状与制作工艺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结合稻草材料在雕塑创作中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深入剖析稻草扎制雕塑的艺术特色及审美特点。最后对稻草扎制雕塑文化价值的开发和应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对其传承和发展作出思索和展望。笔者认为弘扬、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是国家和社会的重大责任,研究稻草扎制雕塑艺术的艺术特色、文化内涵及传承发展问题,对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增强文化的繁荣,推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构建现代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新程[6](2018)在《中国当代学院新具象雕塑的发展趋势研究》文中提出具象雕塑概念在今天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它和当代文化不断的以多元的方式进行对接,也不断在融合演进中产生新的面貌。本文阐述了具象雕塑在中国的发展及所遇见的问题,梳理了中国具象雕塑的发展脉络。正当中国具象雕塑在传统与现代的冲击下迷失方向的时候,它与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多样的艺术特点不期而遇。为中国当代新具象雕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平台,也给我们从事新具象雕塑创作的工作者们提供了久等的机遇。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的经济、科技、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不断提高,中国当代具象雕塑的探索呈现出了多样性的艺术取向。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要站在对中国本身的传统雕塑发问,也对西方文化选择权发问的双重质疑立场,去阐释当代学院新具象的雕塑概念、雕塑转型以及雕塑的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同时也从个人创作实践出发做出一定的尝试与思考。

于黎莉[7](2017)在《“趣味性”城市雕塑设计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雕塑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的越来越紧密,随处可见的城市雕塑遍布在我们周围,其中带有“趣味性”设计的城市雕塑更容易让观赏者产生共鸣。“趣味性”城市雕塑拥有夸张、有趣的外在形式,使雕塑具有诙谐、幽默的效果,给观赏者营造一种轻松的体验空间,能够实现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使公众乐于参与、体验和感受其中的乐趣,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拉近艺术与公众的距离,增加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同时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因此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以“趣味性”城市雕塑的概念与界定为基础,结合自身实践从“趣味性”城市雕塑的适应环境、设计思维和设计形式几个方面探析“趣味性”城市雕塑的设计理念,并且结合“趣味性”城市雕塑的社会功能价值对“趣味性”城市雕塑的发展做出展望,希望能对“趣味性”城市雕塑的创作以及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使城市雕塑更好的为公众服务,进而实现城市雕塑的价值,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李士强[8](2017)在《写意雕塑中的“情感表达”》文中研究表明写意雕塑一经提出就在雕塑界引起很大的反响,作为与西方写实雕塑迥异的概念,顾名思义,具有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内涵的写意雕塑就是把中国的写意精神、写意文化融入到雕塑里来。写意雕塑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美学思想中,其重意的特质,要求它轻象尊意,追求韵外之致,抒发情感意趣。本文以“情感表达”为切入点理解写意雕塑,它是从写意雕塑自身具有的内涵特性和观赏者欣赏写意雕塑时所产生的心理的变化层次这两方面入手,并且详细的考察写意雕塑对当下的价值与意义。具体来说,主要以三个方面来论述,首先是把写意雕塑纳入到传统美学体系中来理解,在这里涉及到写意雕塑的源流与性质和写意雕塑的美学取向;其次是说明写意雕塑在整个雕塑体系中的情感表达的独特性;最后论述写意雕塑在艺术思维上的新启示和对雕塑价值体系构建层面上的价值与意义。

王婷婷[9](2017)在《绵竹年画元素在雕塑创作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鲁迅先生曾对中国美术摆脱困境的方法有过高明的见地,一条路是,采用国外的良规,加以施展,使我们的作品更饱满;另一条路是,拾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标新立异。这两条路总是伴随着中国雕塑的发展,一部分雕塑家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盲目的借鉴国外观念,造成了中国本土艺术观念的迷失;还有一部分人在借鉴西方文化观念的同时,开始自觉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把其丰富的艺术特征和元素运用到雕塑创作中去,使雕塑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民族性。本次论文分为七章来论述绵竹年画元素在雕塑创作中的运用研究,在文章的首章详细的分析了这个课题的背景,阐述了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第二章介绍了绵竹年画的历史概况,文化价值,美学特征,并根据年画中不同类型的题材,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第三章对当前的一些绵竹年画的主要艺术形态和新出现的艺术形态进行了概述。第四章分析了在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环境下,面临观念的改变,雕塑创作的一个现状。第五章通过分析探寻到了绵竹年画与雕塑创作的相同点,探究他们在题材、造型、色彩、创作思维的方式上的相同的关系;阐述了将年画融入到雕塑创作的意义和价值;例举了绵竹年画元素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表明了他们之间有着互通有无的联系。第六章分析绵竹年画元素与雕塑创作结合的新特色,即新的民间艺术,年画雕塑。第七章阐述在绵竹年画的启发下,自己在实践中的创作运用。最后总结我们应该去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深入挖掘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创作出引人入甚,具有高价值的新作品,用以促进中国雕塑的发展,传承中国民族文化。

黄婷婷[10](2016)在《对1949年以来河南雕塑的考察与研究》文中指出雕塑在河南现代美术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自民国时期开始,就有雕塑家活跃在中原这片土地上。建国以后,又有一批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的雕塑家来到河南,成为河南雕塑事业的“开拓者”。改革开放后,河南雕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河南的雕塑事业已由当初的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论文按时间顺序,主要对1949年以来河南省雕塑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以建国后河南省出现的重要雕塑作品、雕塑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民国时期的河南省雕塑和建国初期的河南省雕塑两个方面探讨了早期河南现代雕塑的发展。第二部分对文革时期的河南省雕塑活动和第一代在河南工作的雕塑家进行研究。第三部分着重从雕塑机构和组织、河南雕塑的发展和探索、河南城市雕塑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河南雕塑发展情况。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深入考察和研究,呈现出1949年以来河南雕塑艺术的整体面貌。

二、魏小杰/解少勃作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魏小杰/解少勃作品(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五代佛教造像的美学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选题及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三、选题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平遥镇国寺及万佛殿造像基本情况
    第一节 平遥镇国寺
    第二节 万佛殿
    第三节 万佛殿五代彩塑造像
第二章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五代佛教造像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造像之形态
        一、崇高庄严的释迦牟尼主佛
        二、睿智聪慧的弟子
        三、智慧慈悲的菩萨
        四、英勇威武的天王
        五、顽皮可爱的童子
    第二节 造像的空间营造与结构布局
        一、体量关系中的主大从小、尊卑有序
        二、视觉效果中的对称均衡、左右呼应
        三、局部感觉中的动静相依、节奏韵律
    第三节 造像特征——塑绘一体
        一、形色并举
        二、随类赋彩
        三、线条生动
    第四节 造像风格
        一、佛造像艺术风格的特殊性和镇国寺五代佛教造像的风格定位
        二、变“宏雄”为“柔秀”
        三、变窟龛为堂屋
        四、人间形象的凸显
第三章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五代佛教造像的美学意义
    第一节 镇国寺万佛殿五代佛教造像的外在形式之美
        一、直觉的形象之美
        二、让人愉悦的“情感形式”之美
        三、自由、超越的象征之美
        四、“综合景观”之美
        五、有意味的“形式”之美
    第二节 镇国寺万佛殿五代佛教造像的内在意蕴之美
        一、审美情感显象
        二、“主客交融”之审美建构
        三、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之体现
        四、意境之美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女性意识在雕塑作品中的体现 ——以1960年后出生的女性雕塑家作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文献综述
        一 研究背景
        二 文献综述
        (一)国内雕塑方面的相关资料
        (二)国内女性艺术方面的相关资料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
        一 研究范围
        二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 创新点
第一章 中国女性雕塑家雕塑创作的发展历程概述
    第一节 早期留洋学习的女性雕塑家
    第二节 1949年后新中国培养的女性雕塑家
    第三节 1960年后出生的女性雕塑家
第二章 蕴含女性意识的雕塑作品的独特魅力
    第一节 对材料媒介选取的直觉性
        一 早期女性雕塑家对材料的探索
        二 对纤维软材料的实践
        三 对材质内在情绪的感悟
    第二节 创作构思生成与创作过程中的偶发性
        一 创作构思生成的偶发性
        二 创作过程中的偶发性
    第三节 创作过程中的自我价值体现性
    第四节 作品表达方式的含蓄性
        一 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吸收
        二 以女性的视角对“气韵”的表达
第三章 女性雕塑家创作主题选择的独特性
    第一节 内省式自我关注
    第二节 关注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第三节 母体的自述
第四章 女性意识在个人创作实践中的思考与体现
    第一节 毕业创作《祖国的花朵》中传达女性意识方面的思想
    第二节 毕业创作《漆黑夜晚的街头》中传达女性意识方面的思想
    第三节 毕业创作《拉扯》中传达女性意识方面的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图片来源
附录B:女性雕塑家时间年表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3)汉代雕塑中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在当代创作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文献综述
        一 研究背景
        二 文献综述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 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方法
        一 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 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浪漫主义的概述
    第一节 浪漫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浪漫主义在文学上的界定
    第三节 浪漫主义在美学上的界定
第二章 汉代雕塑中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第一节 汉代雕塑中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时代背景
        一 “图腾崇拜”的影响
        二 “浪漫楚文化”的影响
        三 “道”教哲学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在汉代雕塑中的体现
        一 在纪念性雕塑中的体现
        二 在画像石、画像砖中的体现
        三 在墓俑雕塑中的体现
第三章 当代雕塑创作对汉代雕塑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吸收与运用
    第一节 汉代雕塑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在城市雕塑中的运用
    第二节 汉代雕塑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在架上雕塑中的运用
第四章 结合个人作品谈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在创作中的运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片来源
个人简介、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4)波普艺术对中国当代雕塑色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研究背景
    第二节 选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创新点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波普艺术与中国雕塑色彩简述
    第一节 波普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中国雕塑色彩发展简述
第二章 波普艺术对中国当代雕塑色彩观念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当代雕塑色彩的复兴
        一 文革早期的无色革命雕塑
        二 文革结束后雕塑色彩的复兴
    第二节 色彩观念艳俗商业化
        一 艳俗波普雕塑
        二 商业时尚波普雕塑
    第三节 色彩观念卡通平面化
        一 简练概括的高纯度色彩
        二 童真梦幻色彩
第三章 波普艺术对中国当代雕塑色彩表现手法的影响
    第一节 波普艺术中的拼贴并置手法对中国当代雕塑色彩的影响
        一 现实影像拼贴出的色彩关系
        二 单色影像的拼贴与着色
    第二节 波普艺术中的重复手法对中国当代雕塑色彩的影响
        一 不同色彩元素的规律性重复
        二 相同色彩元素的非规律性重复
    第三节 波普艺术中的提炼色彩特征为符号对中国当代雕塑色彩的影响
        一 “红色波普”艺术的色彩语言符号
        二 传统民俗色彩的符号化提炼
结语
参文考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录A:图片来源
致谢

(5)稻草扎制雕塑的现状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课题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现状分析及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内容
第二章 稻草扎制雕塑的概述与制作工艺
    第一节 稻草扎制雕塑的概述
    第二节 稻草扎制雕塑的起源与现状
        一 稻草扎制雕塑的起源
        二 稻草扎制雕塑的现状
    第三节 稻草扎制雕塑制作工艺流程
第三章 稻草扎制雕塑造型的艺术特色及审美特点
    第一节 稻草扎制雕塑的材料语言特征
    第二节 稻草扎制雕塑的艺术特色
        一 观念与工艺的统一
        二 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三 材质与形体的统一
        四 美感与灵感的统一
    第三节 稻草扎制雕塑的审美特点
        一 稻草扎制雕塑的空间美
        二 稻草扎制雕塑的节奏美
        三 稻草扎制雕塑的构思美
        四 稻草扎制雕塑的意象美
        五 稻草扎制雕塑的和谐美
第四章 稻草扎制雕塑文化价值的开发应用与传承发展
    第一节 稻草扎制雕塑文化价值的开发与应用
        一 教育价值的开发与应用
        二 旅游经济价值的开发及应用
        三 民俗文化价值的开发及应用
    第二节 当代社会下稻草扎制雕塑的传承与发展
        一 稻草扎制雕塑的传承
        二 稻草扎制雕塑的发展
    第三节 稻草扎制雕塑个人创作实践
结语
附录:2015-2018年稻草艺术节举办时间及地点调查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6)中国当代学院新具象雕塑的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意义及目的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当代学院新具象雕塑的概述
    第一节 中国学院派的界定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新具象雕塑的界定
第三章 中国当代学院新具象雕塑的现状
    第一节 雕塑的非雕塑化
    第二节 当代情感与传统文化的冲突
    第三节 雕塑的民族化和本土化问题
    第四节 城市雕塑和“架上雕塑”的分离
第四章 中国当代学院新具象雕塑的发展和嬗变
    第一节 中国当代具象雕塑的转型
    第二节 中国当代学院新具象雕塑的嬗变
        一 新媒介的介入
        二 语言形式的突破
        三 材料观念的更新
        四 文化符号与社会批判
第五章 结合个人雕塑作品谈中国当代学院新具象雕塑的创作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7)“趣味性”城市雕塑设计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第二章“趣味性”城市雕塑概述
    第一节“趣味性”城市雕塑的范围界定
    第二节“趣味性”城市雕塑的产生背景
    第三节“趣味性”城市雕塑的设计特点
第三章“趣味性”城市雕塑的设计理念
    第一节“趣味性”城市雕塑的适应环境
    第二节“趣味性”城市雕塑的设计思维
    第三节“趣味性”城市雕塑的设计形式
第四章“趣味性”城市雕塑的发展前景
    第一节“趣味性”城市雕塑的展望
    第二节“趣味性”城市雕塑的个人创作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8)写意雕塑中的“情感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依据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传统与当代双重视角下的写意雕塑
    第一节 写意雕塑的源流与性质
    第二节 传统与当AI写作意雕塑具有的审美共性
    第三节 当AI写作意雕塑所呈现的新特征
第三章 写意雕塑与情感的关系
    第一节 意象与情感
    第二节 情感促使手中之象与心中意象相统一
    第三节 写意雕塑创作中的情感转移与融合
第四章 写意雕塑审美情感的体现
    第一节 模糊之美
        一 模糊美的造型手法
        二 吴为山写意人物造型模糊美
    第二节 古拙之美
        一 古拙美的审美特点
        二 西汉霍去病墓前石刻群与朱铭太极系列造型的古拙美
    第三节 韵味之美
        一 韵味美的形象传达
        二 汉俑与陈云岗人物造型的韵味美
第五章 写意雕塑的情感表达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节 情感性的理论指向
    第二节 构建中国本土雕塑价值体系的尝试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9)绵竹年画元素在雕塑创作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方法
第2章 绵竹年画文化概述
    2.1 绵竹年画历史概况
    2.2 绵竹年画的价值
    2.3 绵竹年画的美学特征
        2.3.1 色彩美
        2.3.2 构图美
        2.3.3 线条美
    2.4 绵竹年画中的不同题材及文化解读
        2.4.1 辟邪迎祥类年画的文化解读
        2.4.2 历史神话类年画的文化解读
        2.4.3 戏剧小说类年画的文化解读
        2.4.4 民俗生活类年画的文化解读
第3章 绵竹年画的艺术形态
第4章 雕塑创作的背景
    4.1 西方艺术的冲击
    4.2 艺术创作观念的改变
    4.3 传统元素的借鉴
第5章 绵竹年画在雕塑创作中的可行性分析
    5.1 绵竹年画对雕塑创作的意义和价值阐述
        5.1.1 中国雕塑需要更丰富的民族雕塑形象和题材
        5.1.2 绵竹年画艺术是民族雕塑创作的灵感
        5.1.3 雕塑能推动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延续
    5.2 雕塑创作与绵竹年画的契合点
        5.2.1 题材表现的契合
        5.2.2 造型方法的契合
        5.2.3 创作观念的契合
    5.3 雕塑中运用绵竹年画元素的情况
第6章 雕塑与绵竹年画融合的新特色
第7章 绵竹年画元素在雕塑创作中的实践尝试
    7.1 雕塑创作的启示
        7.1.1 造型元素的运用
        7.1.2 色彩元素的运用
        7.1.3 技艺元素的运用
    7.2 雕塑创作的实践阐述
        7.2.1 关于雕塑创作《静女·悠哉悠哉》
        7.2.2 关于雕塑创作《骑车仕女》
        7.2.3 关于雕塑创作《年·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论文发表情况
附录二:作品参展获奖情况
附录三:雕塑创作作品

(10)对1949年以来河南雕塑的考察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
        一 研究范围
        二 研究方法
        三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建国初期河南雕塑的发展(1949—1965)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河南雕塑
        一 雕塑教育
        二 雕塑家
    第三节 建国初期的河南雕塑
        一 雕塑教育
        二 雕塑活动
        三 雕塑家
第二章 文革时期河南雕塑的发展(1966—1976)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文革时期的河南雕塑
        一 大型雕塑
        二 雕塑展览
        三 雕塑家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河南雕塑(1977—2000)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河南雕塑体制
        一 河南雕塑机构、组织
        二 河南雕塑教育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雕塑的发展与探索
        一 雕塑形式与内容的探索
        二 雕塑民族化的探索
        三 “85美术新潮”影响下的河南雕塑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城市雕塑的发展
        一 20世纪80年代河南城市雕塑
        二 20世纪90年代河南城市雕塑
    第五节 全球化语境中的河南雕塑
结语
附录 1:河南省雕塑大事记
附录 2:图片来源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四、魏小杰/解少勃作品(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五代佛教造像的美学意义[D]. 阮洁. 西安音乐学院, 2021
  • [2]女性意识在雕塑作品中的体现 ——以1960年后出生的女性雕塑家作品为例[D]. 吕静雯. 郑州大学, 2020(07)
  • [3]汉代雕塑中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在当代创作中的运用[D]. 彭海波. 郑州大学, 2020(02)
  • [4]波普艺术对中国当代雕塑色彩的影响[D]. 薛晓. 郑州大学, 2020(02)
  • [5]稻草扎制雕塑的现状及其应用研究[D]. 王军员. 郑州大学, 2018(03)
  • [6]中国当代学院新具象雕塑的发展趋势研究[D]. 张新程. 郑州大学, 2018(01)
  • [7]“趣味性”城市雕塑设计探析[D]. 于黎莉. 郑州大学, 2017(12)
  • [8]写意雕塑中的“情感表达”[D]. 李士强. 郑州大学, 2017(12)
  • [9]绵竹年画元素在雕塑创作中的运用研究[D]. 王婷婷. 西南民族大学, 2017(02)
  • [10]对1949年以来河南雕塑的考察与研究[D]. 黄婷婷. 郑州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魏小杰/谢少波作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