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力资本投资现状看加强投资发展的战略意义

从人力资本投资现状看加强投资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从人力资本投资现状谈加强投资发展的战略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杨芳[1](2021)在《我国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难以为继,如何让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的优化是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投资要素值得重视。人作为创新和改革的主体,现代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由于人力资本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仅靠个人和市场难以达到经济增长中所需要的平衡水平,需要政府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只有政府积极参与,加大对教育科技与健康资源的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才只能使人才与技术形成推动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动力,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对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影响的研究,国外研究的侧重点在于梳理人力资本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其理论和实证部分为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国内研究则在吸收国外关于人力资本投资思想后,针对我国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和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充分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研究,对我国政府人力资本投资的对象和投资量提供了一个方向。此外,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经济增长以及对人力资本投资思想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以及完成概念界定。并完成人力资本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的分析。其次,本文将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分为财政教育、科技与医疗支出,将其汇总数据作为研究政府人力资本投资的对象,对以上投资内容与投资结果采用数据进行分项,从时间的纵向角度和国别的横向角度分别对各项政府人力资本投资情况进行描述,从中发现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增长速度十分可观,但仍需要加强投资力度。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结果,分别采取教育中的各级学校数、师资力量、学生人数、医疗卫生支出中的死亡率和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科技投资中的专利数、R&D人员全时当量以及采用J-F收入法计算的人力资本存量来衡量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再次,选取以政府教育、科技、医疗三项财政支出的汇总作为财政人力资本投资这个核心解释变量,分别采取系统GMM法与混合面板回归对以实际GDP表示的经济增长总量和以DEA-M指数法计算的全要素生产率(代为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衡量指标)进行回归,并对前者的实证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证明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总量与经济增长质量均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因此,政府层面的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应该持续加大以确保经济发展的动力。最后,针对前文对政府人力资本投资情况的分析以及实证结果提出建议,建议政府在人力资本投资的过程中加大投资力度、厘清与市场的界限、采取灵活途径与方式参与人力资本投资。

李伟[2](2020)在《流空间视角下人力资本促进创新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本总量持续增长并带动创新,但在全国、区域和产业层面上却也同时存在人力资本投入递增与全要素生产率递减的“索洛悖论”现象。要素总量堆积无法带来创新效率的提升,对此传统人力资本理论更注重对总量的静态分析,即通过分解人力资本结构(以受教育程度、职称水平为维度),测度不同类型人力资本投入与创新产出的关系,但很少考虑结构内人力资本间的相互关系,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也只是被视为人才掌握的一种工具,忽略了其对人力资本结构的深度影响以及由此而变的创新效率。因此,本文引入流空间理论,借助其对信息时代新空间结构形成及运作机理的动态表述,建立信息技术冲击下的人力资本结构理论分析框架,从人力资本结构内多主体相互作用的视角研究人力资本促进创新的机制问题。依托流空间理论及成本理论可见,信息技术进步所导致的成本变化(集聚成本、分工成本、协作成本、知识溢出成本)引发人力资本结构变化,具体体现在人力资本之间集聚、传导、约束、发展四个动态关系层面上,继而影响到创新。在集聚层面上,Java抓取的大数据显示,直接参与创新的人力资本(科研人才)在信息技术构建的空间内共同集聚,结成学习交流型、任务协作型、任务发布型、全民参与型、伴生反馈型等流空间组织,更加灵活地参与创新;在传导层面上,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表明,以上集聚关系及其创新成果的实现,并非仅仅依靠科研人才这一群体就能够实现,而需依赖于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人力资本以及企业家等作为传导创新价值的节点,任何一个人力资本节点的缺失都会制约创新效率;在约束层面上,使用Hansen门槛模型可以进一步发现,这些人力资本之间除了互为节点的关系外,还存在更为深入的内在约束关系,即信息技术服务业人力资本对科研、交通运输业、金融业人力资本以及企业家等人力资本存在约束作用,只有达成一定门槛值(lninf>9.105)才能发挥出整体人力资本的创新效率;在发展层面上,理论说明结合实例分析表明,以上集聚、传导、约束三个层面关系的充分发展,将会最终促使科研人才与其他人才之间通过互动形成一种新的发展关系,即不断模糊创新活动中专业创新者与非专业创新者、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投资者之间的边界,吸引更广范围的大众人力资本参与到科研人才中来,直至实现全民创新。综上所述,本文的结论有四点:第一,人力资本集聚成的流空间组织,在现实中表现出自管理与自建设模式成型、即时延时功能强化、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等显着特征。但要更好地提升这些组织的创新效率,需要由“孤岛”建设思维转向主动联结、由任务服务转向空间场景构建、由虚拟现实并行发展转向促进融合发展。第二,科研领域、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人力资本以及企业家等与创新之间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各类人力资本缺一不可。其中,科研、信息技术服务领域人力资本对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都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后者在促进技术创新、技术成交方面的作用要大于其对知识创新的作用。进一步的效率分析表明,科研领域、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人力资本以及企业家在当前我国创新中具备效率,其他行业人力资本则表现出区域间的无效率或低效率,制约了整体创新效率的提升。为更好传递创新价值,需要保持人力资本节点的完备性,优化我国当前人力资本结构。第三,信息技术服务业人力资本对科研、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人力资本以及企业家等存在门槛约束效应,能够制约到创新效率的发挥。分区域的实证结果表明,在中西部地区引进与培育信息人力资本,对于创新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尤其是对于西藏、青海和宁夏三省,达到信息人力资本门槛后,区域创新效率将会得到显着提升。第四,以上条件的充分实现将最终促进创新的发展,即吸引更多大众人力资本参与创新。但这种发展还应以众筹众创等特定功能的创新平台建设、依托现有平台优势打造完整众创生态、以制度与标准建设保障跨平台融入以及引入创新文化与市场激励作为前提条件。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如下:第一,引入流空间理论,借助其表述空间结构及运作机理的特殊视角,分析人力资本在“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结构的变化,着重强调结构内人力资本之间的动态关系,具体体现为集聚、传导、约束、发展四个层面;第二,将成本分析纳入流空间的理论框架,从集聚成本、分工成本、协作成本、知识溢出成本四个维度,解释流空间的成因以及由此给人力资本结构与创新带来的变化;第三,使用大数据抓取技术分析验证流空间的形态特征与集聚倾向,采用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门槛模型等测度人力资本之间的内在关系,采用理论说明结合现实案例的方式分析人力资本主体的扩张趋势。在对创新因变量的选取上,除使用常见的论文指标,也使用专利数量、技术市场成交额等以期反映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能力。

穆宁馨[3](2019)在《投资强度对企业转型的影响研究 ——以装备制造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装备制造业作为新工业体系的支柱,其制造能力与制造水平对于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但我国装备制造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大而不强”,多数装备制造企业还停留在低端加工制造阶段。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涌现以及经济环境的转变,装备制造企业进行转型刻不容缓。投资作为影响企业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无论是人力资本投资、研发投资或是对外投资都在企业转型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投资强度的大小更是代表企业对某一方面的重视程度以及转型结果的倾向度。目前我国多数装备制造企业缺乏对专业人才的重视与投入、忽视产品技术研发的投入以及对企业长远发展规划定位不够准确,致使我国部分装备制造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组织结构僵化、业务单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所以我国装备制造业一直处于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因此,本文以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探究投资强度对企业转型的影响。首先,在对国内外的企业转型、投资强度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将投资划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对内投资再分为人力资本投资和研发投资,投资额占资产的比值即为投资强度;将企业转型划分为管理创新驱动下的组织转型和业务转型,以及技术创新驱动的产品转型。其次,在对企业转型现状以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基础上,选取装备制造上市企业2014至2018年的1978个样本数据,对企业转型的效果进行测度评价分析,建立投资强度对企业转型的影响机制模型、人力资本投资强度对组织转型的影响模型、研发投资强度对产品转型的影响模型、对外投资强度对业务转型的影响模型,分析投资强度对企业转型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投资强度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转型,研发投资强度越大企业产品转型效果越好,对外投资强度越大业务转型效果越好,而企业的组织转型并不只是靠人力资本投资就能够实现的,其需要多重因素的协助共同完成。最后,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对正准备开展或正在经历转型的装备制造企业能够顺利完成转型提供借鉴,同时,总结了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陈航[4](2019)在《中国新型职业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持续增收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社会转型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其中如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更是关乎到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关键环节,对全面建成农村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现阶段中国农民收入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收入相对水平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等三个方面。农民收入增长困难,持续增收缺乏保障,在微观层面上,会导致农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受到影响,降低农民再生产积极性以及相关人力资本投资,农民自身难以实现个人素质的持续提高与发展;而在宏观层面上,影响攻克农村“空心化”积弊,阻碍以农民为中心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从而阻滞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乃至妨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突破农民增收缓慢困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国内学者提出了一系列制度、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建议,包括人力资本投资、农民组织化、财政支农、农业技术进步与机械化等。这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其人力资本投资被视为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如何在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中推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且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民增收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文献还较为有限,其研究中多是将对方作为支撑论点之一,没有进行系统而详尽的论述,更没有在一定的理论指导框架下进行研究。由此,本文尝试研究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增收的影响,认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非常重要,能通过内在机制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根据这一主旨,本文提出以下论题,即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究竟是如何影响农民增收、甚至是持续增收?其主要机制是什么?在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背景之下如何实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围绕“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持续增收的影响”这一主线,进行展开分析。首先,本文要对国家现阶段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积累现状、农民收入演变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描画,以期为研究主题获得现实资料的支持。其次,本文要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展开机制分析,回答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究竟是如何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然后通过实证方法进行检验。最后,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使问题得到解决。按照上述研究思路,本文共六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包括0、1章;第二部分分析问题,包括2、3、4章;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包括5章。基本内容概述如下:0章是导论。本章从研究背景和提出问题出发,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等基本论文要素,并通过文献综述,构架出全文的研究内容与思路,以及为此需要的研究方法,为后文的研究过程做好铺垫。1章是理论梳理及其分析框架。本章对论文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并对人力资本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以及分工理论等基础理论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文献学习,构建了全文的分析框架,提炼出了新型职业农民成长与培育的理论内涵、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增收通过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的互动机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农民持续增收影响的内在关联和理论逻辑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农民持续增收影响的定量关系等全文主线要点。2章是新型职业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实况描述。本章说明了现阶段中国农业发展进程决定了传统农民必须向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转变,这不仅有来自体制、市场与技术方面的因素影响,还包括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但不够成熟。其人力资本投资仍存在投资效率低下、收益不足、极不平衡等问题,各投资主体职能不够完备,无法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还需得到进一步的调整。此外,本章还比较了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转型国家的职业农民培育经验,发现增加对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能够促进农民增收,因此解决我国农民收入问题,应合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3章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持续增收影响机制分析。本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在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中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与培育机制,新型职业农民在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扩大对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有着深远意义。特别将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从耦合机制和长效机制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释,在耦合机制方面,人力资本投资能够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使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民增收的主体动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也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路径。而同时,农民实现增收,农民才会继续加深职业化程度,积极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也只有农民增收,才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绩效进行准确而全面的评价。在长效机制方面,新型职业农民人力资本投资直接影响人力资本积累变化,从而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可能;其投资结果主要表现为农民综合素质提高,使农民劳动能力、管理能力、投资能力得到提升,影响农民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构成变化,从而使得农民收入结构得到调整,农民整体抗风险能力增强,农民持续增收的机制得以确立;此外,还能通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带动就业,影响农民赋权、减负与投资过程,促使政府加大支农惠政策力度等,影响农民劳动经营份额、工资收入份额、财产受益份额、转移支付收入份额的变动,实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结构的调整,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不竭动力。4章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持续增收的实证分析。本章将在理论指引下,通过有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相关文献学习的基础上,构建修正误差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以此定量分析研究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从中发现,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之间的确存在稳定且显着的长期关系,在更长的时期中,这种互动关系会更加稳定。5章是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将在前文分析基础之上,概括了本文的研究结论,认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至关重要,能够对农民增收、乃至持续增收产生重要促进作用。由此,提出首先应精准选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促进培育积极性;其次应拓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的投资渠道,提高投资效率;再次应加强政府政策供给,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完善的培育体系;最后应健全农民收入增长机制,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不竭动力。可以看出,本文存在以下创新点:(1)本文基于改造传统农业等理论逻辑,探讨新时期乡村振兴中的微观主体即农户转型问题,能体现出一定的现实问题导向与学术前沿性。同时,聚焦于新型职业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持续增收影响的探讨,又有一定的聚焦性。(2)本文从体制、市场与技术三个维度探讨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的制度与技术基础,揭示出职业农民作为中国特色农业发展中的市场主体、产业主体与技术主体的经济属性,在农业市场化与现代化的背景框架下,更科学地分析人力资本投资对职业农民增收的影响。(3)本文从三大体系中探讨新型职业农民人力资本投资的增收传导过程,即在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多个分层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到经济能力提升,到增收的传导载体,保证了研究的结构性和系统性。(4)本文从耦合机制与长效机制两个层面,研究投资、赋能与增收的传导机理,以及增收影响的水平、方式、结构,保证了研究的系统性与缜密性。鉴于本文作者水平有限,对相关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相关资料的收集或有遗漏,并受限于数据的可得性以及时间跨度较短,本文研究还有继续深入和改进的可能。同时,考虑到新型职业农民这一概念的动态变化,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的推进,其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的内涵将越来越丰富,需要进一步探讨。

姚译然[5](2019)在《上海市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健康,作为人们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也必然是社会得以保持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状态的重要基础。现代社会的发展动力最终要回归于“人”,人力资本的潜在价值蕴藏着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能量。随着我国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力市场供给能力降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以要素投入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终将取缔。将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投资作为战略重点,着力提高全社会“人力资本红利”,为实现社会的转型发展奠定基础。近年来,中共中央号召“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举措。论文通过总结关于人力资本与经济关系领域的研究成果,最终发现已有研究多以人力资本“存量”、“结构”作为研究主体,具体探究人力资本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并论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当前,健康人力资本备受关注,而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视角更多地聚焦在医疗卫生方面,能够全面表现健康人力资本内涵的研究则相对薄弱,有关其投资方面的研究尚待增进。上海,作为中国“一线”城市,为保证社会经济的高水平发展则更应当注重发挥人力资本的效用,更加重视对其健康人力资本的投资。故文章从健康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二者的内涵切入,以上海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质。首先对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将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划分为医疗卫生投入、教育投入、环境保护投入、保健投入和生活改善投入五个方面,分别从政府、社会、个人三个部门,选取11项具体指标构成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健康人力资本投资指标体系;从“经济总量增速”、“发展结构”、“发展动力”和“发展挑战”四个维度,确定17项具体指标形成一套较系统、全面的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其次,利用熵值法对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和经济发展进行测评,并结合上海市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发展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历年情况,对其测评结果进行时序与结构的比较、分析。再次,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根据两系统间的关联度数值大小得出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影响程度的高低排序;在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影响传导路径分析的基础上,引入物质资本、开放程度、科技水平、人力资本存量作为控制变量,揭示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直接、间接影响效应。最后,根据实证结论并结合国际经验,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根据关联度计算结果,上海有关健康人力资本投资方面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效应的排序为:环境保护投入>保健投入>教育投入>医疗卫生投入>生活方式投入;第二,通过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上海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质既有直接效应,也有借助一定传导路径的间接效应,但以现阶段而言,健康人力资本投资所产生的经济影响效果尚浅。因此,政府应当重视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合理规划布局,调整投资结构,增强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实效。

郑依玲[6](2018)在《产能合作对我国产业升级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发展分化,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严峻。国际层面,发达国家加强了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视,通过“再工业化”战略和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不断强化了国际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则充分利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迅速发展中低端制造业,对“中国制造”形成冲击。国内层面,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受到劳动力、资源成本上升以及环境制约因素加大等一系列问题,我国产业升级陷入窘境。为了应对国内外新形势,我国在2013年和2015年分别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和一系列产能合作内容相关的《指导意见》,意见中的政策措施为开展产能合作描绘了“路线图”。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报告中提到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扩大产能合作,带动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走出去。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出席博鳌论坛中再次明确表明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的开放大门不会关闭。2017年,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五年来最高水平。分行业看,在调查的41个大类行业中,有30个行业产能利用率在75%以上,有39个行业同比回升,有近半数行业环比回升。可见,产能合作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去产能促进产业升级的核心路径。鉴于此,本文针对我国产业升级和产能合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研究产能合作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对如何提高我国产能合作的整体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出相关对策建议。首先,在相关理论基础上,描述我国产业升级和产能合作发展现状,分析开展产能合作存在的问题,如促进机制不健全、融资难、各类标准不兼容、企业国际竞争力弱等。其次,通过因子分析,构建我国产能合作整体评价指标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别实证分析了产能合作对我国整体层面以及东中西区域层面的产业升级影响,结果表明产能合作水平的提升对我国产业升级有着很大地促进作用。最后,从建立多层面产能合作机制、加强区域行业研究、构建金融服务平台、加大资金支持和培养国际型专业人才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提升我国产能合作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供参考。

冷军[7](2017)在《高管团队人力资本与内部控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基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投资决策是现代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率的投资是中小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不断增加现金流、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扩大企业市场价值的必备条件。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数量最多且最具活力的参与者,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中小企业优秀代表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代表着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兴生力军。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比非上市中小企业更优秀的人力资源和更完善的制度,而“人”和“制度”是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从“人”和“制度”两个方面,研究高管团队人力资本和企业内部控制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不但在学术上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现实指导价值。本文基于人力资本理论、高阶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高管团队人力资本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高管团队人力资本与内部控制共同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交互影响。本文从高管团队成员的年龄、受教育程度、职称和任职年限四个维度,通过因子分析,提炼出了高管团队的人力资本平均值指数、异质性指数和综合指数,分别对应于高管团队人力资本的强度、广度和总体综合情况。采用了深圳迪博公司发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以该指数的大小来衡量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本文以2010—2015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从“人”和“制度”两个方面入手,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并实证检验企业高管团队人力资本和内部控制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本文基于“提出问题——理论分析——实证分析——结论及政策建议”的研究思路,沿着“人(高管团队人力资本)——行为——经济后果”以及“制度(内部控制)——行为——经济后果”两条主线,运用人力资本理论、高阶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因素、高管团队人力资本和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分别对投资效率(非效率投资)的治理作用,以及高管团队人力资本和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共同对投资效率(非效率投资)的交互影响,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人力资本和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以及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在实证分析中,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分组回归分析等,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发现,企业高管团队人力资本的平均值指数(强度)、异质性指数(广度)和综合指数均能显着地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从而改进投资效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也能显着地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高管团队人力资本和内部控制质量共同的交互作用,能显着增强高管团队人力资本或者企业内部控制单独对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全文共分七章,具体结构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拟研究的问题、研究意义、内容结构和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文献综述。对国内外已有的研究企业人力资本、内部控制质量以及企业投资效率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起点。第三章: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现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测算。通过实证测算,得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非效率投资现象、投资效率低下的初步结论。第四章:以人力资本理论和高阶理论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了高管团队人力资本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机理;以高管团队成员的年龄、受教育程度、职称和任职年限四个维度为基础,通过因子分析,构建了分别反映高管团队人力资本强度、广度和综合性的平均值指数、异质性指数和综合指数。经过实证检验,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团队的人力资本,不管是强度、广度还是综合性,均与投资过度及投资不足显着负相关,说明高管团队人力资本能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起到抑制作用,提升投资效率。第五章:以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对投资效率产生影响(抑制企业非效率投资)的作用机理,进而选取深圳迪博公司发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来测度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实证检验了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对抑制非效率投资、提升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投资效率越高。第六章:研究了高管团队人力资本和内部控制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共同作用下的交互影响。通过构建高管团队人力资本与内部控制质量的交乘项,实证了检验企业高管团队人力资本和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共同影响的交互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团队人力资本和内部控制能够相互影响,在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中确实存在交互作用。第七章:对全文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概括性的阐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最后指出了研究不足之处以及进一步研究展望。本文的创新在于:(1)以往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考虑的是公司治理或者内部控制等制度因素,涉及人的也基本上是管理者的心理、情绪等因素。本文将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理论引入到企业投资效率的研究中,从“人”和“制度”两方面,研究高管团队人力资本与企业内部控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扩展了企业投资行为和投资效率的研究视角,在一定程度丰富和发展了投资理论,同时,也丰富了人力资本经济后果以及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2)本文构建了高管团队人力资本指数。已有关于人力资本的研究文献,几乎都是基于人力资本的特征,从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不同维度的平均值和异质性两方面分别研究其经济后果。由于人力资本不同维度的变量具有不同的量纲,严重影响研究结果的正确性,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基于高管团队成员的年龄、受教育程度、职称和任职年限四个维度的人力资本特征,通过因子分析,从强度、广度和综合性三方面分别构建了人力资本平均值指数、异质性指数和综合指数,消除了变量量纲对结果的影响,丰富了人力资本的测度方法。(3)本文基于“影响因素——行为——经济后果”的研究范式,从人(高管团队人力资本)和制度(内部控制)两个方面,讨论企业投资效率(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借鉴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关于交互效应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高管团队人力资本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机理以及内部控制对高管团队的约束机制,并将人力资本指数和内部控制质量的交互项纳入到回归模型,分析并实证检验“人”和“制度”这两个重要因素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交互影响,从而区别于以往绕过本质直接讨论人力资本或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的研究。

NGUYEN THANH DUONG(阮青阳)[8](2015)在《越南北部山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然资源、经济资本、科学与技术、人力资源是每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其中,人力资源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最关键要素。即使一个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现代技术,但是缺乏劳动力也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来发展经济。人力资源是生产力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当经济发展速度越快,投资规模越大,科技水平越高,生产方式越先进时,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就越迫切。当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和文化产业时,社会对人力资源数量的需求会减少,但是对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要求会增加。在越南北部山区,农村人口约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13.4%,所以,对于越南北部山区来说,人力资源尤其是农村人力资源对其经济社会的发展更为重要。在越南融入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越南北部山区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的提升毋庸置疑会推进北部山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现今,越南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到2018年完全对外开放越南国内市场;东盟共同体即将成立,预计到2015年成立的东盟共同市场也会给越南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在越南经济融入世界发展进程的同时,越南面临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而北部山区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无疑会对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如果越南北部山区农村人力资源质量偏低的现状得不到明显改善,那么将会失去与世界市场平等互动的资本。因此,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质量应当是越南北部山区当前迫切关注的现实问题。本篇论文研究和关注的焦点是通过教育来发展越南北部山区农村人力资源。首先,通过研究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总结国外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实证研究结果。本文详细界定了劳动力、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农村劳动力的特点及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并分析了对提高越南北部山区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的实证研究成果、政策背景,从而了解到目前提高越南北部山区农村人力资源质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论文集中研究了北部山区农村人力资源质量对北部山区农村发展的影响,其中分析了农民教育对农民收入增长、农村家庭收入的作用和具体影响。论文也明确分析了文化水平影响着北部山区农村农户的经济投资以及北部山区农民遇到经济上或生活上的风险时的应对策略。再次,论文详细分析了北部山区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北部山区农村人力资源质量存在的问题、越南教育政策的限制以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不足,并分析了产生农村劳动力质量问题的基础原因,同时论文对其他国家提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进行了分析。主要从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的经验中借鉴一些有益于提升北部山区农村人力资源水平的经验。根据论文研究结果以及借鉴国外的经验,本论文提出了北部山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策略。其中包括确保农村环境卫生,制定农民健康保障政策,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体质;完善北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民职业培训政策,提高劳动人民的教育水平和技术能力。

杨飞[9](2014)在《人力资本异质性与区域产业升级: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文中研究指明传统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主要建立在人力资本同质性的假设之上,而当前中国经济转型迫在眉睫,人力资本异质性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不对人力资本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就难以对当前经济的发展作出合适判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个地区需要根据其人力资本因地制宜,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人力资本异质性对区域产业升级中的作用与机制,为当前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托新经济地理学框架,引入人力资本异质性理论,划分人力资本为通用型人力资本、专用型人力资本、创新型人力资本等三种类型,并关注劳动力市场分割对人力资本异质性及产业升级的影响,考察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三种形式:一二级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劳动力市场区域分割。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了人力资本异质性与区域产业升级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具体包含以下内容:第一,构建人力资本异质性测度指标并结合2001-2011年中国省际数据分析中国人力资本异质性的时间与空间演化。借鉴人力资本测度的成本法与劳动经济学的明瑟方程、用于产业集中度分析的赫芬达尔指数,构建了人力资本水平、人力资本基尼系数与人力资本赫芬达尔指数。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健康状况,描述了中国省际人力资本的时间与空间演化特征。第二,在分析中国当前三大区域产业升级中现状基础上,建立人力资本异质性与区域产业升级的简化模型与理论框架。中国三大区域在产业升级中面临的问题各有特点,产业空心化是当前中国区域产业升级中面临的重要风险,会使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停滞。基于苏州、温州与东莞的案例分析了产业空心化的典型表现。当前中国新城建设中出现“空城”现象,是人力资本制约产业升级的样本,也是产业空心化的表现形式。将人力资本类型划分为通用型人力资本、专用型人力资本、创新型人力资本,考察一二级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劳动力市场区域分割等三种劳动力市场分割形式,结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中国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进程中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个简化分析模型。在前沿文献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人力资本异质性与区域产业升级的理论框架。第三,人力资本异质性与区域产业升级的实证研究。首先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视角考察人力资本异质性与产业升级,在回归中用劳动生产率作为衡量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指标,通过考察人力资本水平、人力资本结构(人力资本基尼系数、人力资本赫芬达尔指数)、三种劳动力市场分割情况和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关系,分区域和劳动力市场分割形式分析了通用型人力资本、专用型人力资本、创新型人力资本在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中的作用。以新经济地理学自由企业家模型为基础,构建包含通用型人力资本、专用人力资本、创新型人力资本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利用中国2001-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揭示出中国各地区人力资本异质性、劳动力市场分割对产业空间分布与区域产业升级的影响。而分区域的深入分析,进一步强化了我们对不同区域产业升级路径的认识。第四,验证了省际间专用型人力资本、创新型人力资本、劳动生产率存在较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使用空间计量方法考察了人力资本异质性对区域产业升级的影响及劳动生产率在省际间的空间溢出效应。首先介绍了空间经济学的空间关联分析与空间溢出效应的相关研究。在空间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空间计量所需的空间邻接权重矩阵、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收入距离空间权重矩阵、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针对专用型人力资本、创新型人力资本、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做了空间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在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中,空间溢出效应都存在且显着,且空间滞后效应弱于空间误差效应。空间误差效应是影响中国省际劳动生产率的主要空间溢出效应。第五,理论结合现实,从浙江案例出发分析人力资本异质性、产业集群价值链升级与区域产业升级。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人力资本异质性与价值链升级的动力与逻辑。然后,从浙江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实际出发,提出基于人力资本异质性的产业升级路径与措施。县域经济和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都是“产业集群——县域经济——中心城市”空间体系中的环节,在制定政策措施时必须充分考虑人力资本的异质性特征,通过人力资本驱动产业集群升级,并带动县域经济升级。第六,反思当前中国区域产业升级中的政策并提出建议。在产业升级中不宜过分强调三次产业结构;产业升级中应避免产业空心化;应在全球价值链下重视国内产业链建设;各区域间应根据人力资本异质性特征协调互动,达成产业的梯度转移与升级;退出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劣等均衡。

柳兰[10](2014)在《延边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要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整个社会已然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知识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在竞争中存活的关键。这种知识与技能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资本,即人力资本。人力资本逐渐成为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大要素,从多方面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研究人力资本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可以使得更多的知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有效开发利用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因此,人力资本成为了世界所关注的热门话题。延边地区位于中朝俄三国边境,又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聚居区,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延边地区自然资源和人口存量相对丰富,但因其交通上的不便、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不合理的人力资本开发与利用,导致延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其他发达地区,其经济地位也逐年下降。人力资本是解决延边地区区域经济增长不均衡的有效要素。通过研究延边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要素,找出延边地区人力资本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可以有效促进延边地区经济增长。这对于振兴延边社会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国内外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对延边州的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对政府文件和统计数据的分析,试图找出延边州人力资本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有益于延边州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从人力资本投资现状谈加强投资发展的战略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人力资本投资现状谈加强投资发展的战略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总体评价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创新点及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点
第2章 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作用的路径
    2.1 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2.1.1 人力资本
        2.1.2 人力资本投资
        2.1.3 经济增长
    2.2 人力资本理论
        2.2.1 人力资本理论体系的建立
        2.2.2 当代人力资本论
    2.3 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2.3.1 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及其路径
        2.3.2 人力资本促进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2.3.3 教育、健康与科技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4 人力资本投资的外部性与政府参与的必要性和主要形式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政府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
    3.1 我国政府人力资本投资规模及其分布
        3.1.1 我国政府人力资本投资总量
        3.1.2 我国政府人力资本支出结构与分布
        3.1.3 三项政府人力资本投资情况的国际比较
        3.1.4 三项政府人力资本投资情况对比
    3.2 我国人力资本存量分析
        3.2.1 我国人力资本总体存量
        3.2.2 教育
        3.2.3 卫生
        3.2.4 科技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总量的影响
        4.1.1 数据选取及模型设定
        4.1.2 实证结果及分析
        4.1.3 稳健性检验
    4.2 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
        4.2.1 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
        4.2.2 其他数据选取
        4.2.3 模型的设定与估计
        4.2.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优化经济增长的政府人力资本投资的建议
    5.1 加大政府人力资本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水平
    5.2 优化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保障人力资本投资高效性
    5.3 厘清与市场的界限、采取灵活途径与方式参与人力资本投资
    5.4 强化制度供给,多角度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2)流空间视角下人力资本促进创新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创新驱动背景下人才的重要性凸显
        1.1.2 创新人才投入持续增加以及创新能力偏低并存
        1.1.3 创新人才在网络上以流空间形态聚集参与创新
    1.2 研究问题与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流空间组织和流动空间
        1.3.2 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结构
        1.3.3 人力资本集聚效应
        1.3.4 创新效率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流空间理论
        2.1.2 创新理论
        2.1.3 人力资本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人力资本投入与创新产出比例失衡的“索洛悖论”
        2.2.2 传统研究对创新投入领域“索洛悖论”的解释
        2.2.3 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本与创新影响的主流研究
        2.2.4 流空间理论对人力资本及其创新活动的关注
    2.3 文献评述与本文研究方向
3 流空间视角下人力资本促进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
    3.1 工业时代人力资本促进创新的原始机制
        3.1.1 人力资本地理空间集聚形成创新规模效应
        3.1.2 人力资本以单一分工形式参与创新
        3.1.3 跨区域创新合作有限并面临成本约束
        3.1.4 专业科学家群体形成创新主体垄断
    3.2 信息技术冲击下人力资本促进创新的机制变动
        3.2.1 营造新空间弥补地理集聚的成本局限
        3.2.2 细化分工提升人力资本专业化水平
        3.2.3 技术进步颠覆人力资本传统协作成本
        3.2.4 广域知识溢出促使人力资本池扩张
    3.3 流空间视角下人力资本促进创新的新机制
        3.3.1 集聚层面:人力资本结成流空间组织集聚创新
        3.3.2 传导层面:组织内人力资本传递创新价值
        3.3.3 约束层面:信息人力资本及设施制约组织创新效率
        3.3.4 发展层面:人力资本依托组织实现创新主体拓展
    3.4 小结
4 流空间下人力资本集聚参与创新的形态与特征
    4.1 大数据视角下创新人力资本在信息时代的集聚概况
    4.2 信息时代人力资本集聚结成流空间组织的现实形态
        4.2.1 学习交流型流空间
        4.2.2 任务协作型流空间
        4.2.3 任务发布型流空间
        4.2.4 全民参与型流空间
        4.2.5 伴生反馈型流空间
    4.3 信息时代人力资本集聚结成流空间组织的具体特征
        4.3.1 建设与管理的自动化模式成型
        4.3.2 即时与延时沟通能力明显强化
        4.3.3 线上组织与线下组织同步发展
    4.4 信息时代人力资本集聚结成流空间组织对创新的影响
        4.4.1 由“孤岛”建设走向主动联结
        4.4.2 由任务服务到空间场景构建
        4.4.3 由虚拟现实并行到融合发展
    4.5 小结
5 流空间下人力资本传递创新价值的功能分析
    5.1 创新传导机制中的异质性人力资本内涵及对创新的影响
    5.2 异质性人力资本传导创新价值的实证验证
        5.2.1 近年来信息人力资本等与创新增长的趋势
        5.2.2 变量解释、数据来源和统计性描述
        5.2.3 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人力资本与创新关系验证
        5.2.4 实证结果分析
    5.3 异质性人力资本传导创新价值的效率分析
        5.3.1 考虑人力资本异质性的随机前沿模型建构
        5.3.2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5.3.3 基于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的人力资本传导效率分析
        5.3.4 区分创新活动性质的人力资本创新效率分析
        5.3.5 区分东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创新效率分析
    5.4 小结
6 流空间下人力资本推进创新的条件约束
    6.1 信息人力资本对流空间组织及创新活动的特殊约束作用
    6.2 信息人力资本门槛约束效应的实证检验
        6.2.1 以信息人力资本为创新门槛的回归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6.2.2 基于门槛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6.2.3 区分东中西部地区的信息人力资本门槛约束作用对比
        6.2.4 基于信息基础设施的门槛效应的稳健性检验
    6.3 小结
7 流空间下人力资本拓展创新的演化趋势
    7.1 信息时代创新人力资本主体拓展的现实情况
        7.1.1 专业创新者与非专业者界限模糊
        7.1.2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界限模糊
        7.1.3 消费者与投资者之间界限模糊
    7.2 创新人力资本主体拓展的具体成因以及对创新的影响
        7.2.1 适宜载体构建起虚拟集聚空间
        7.2.2 多节点覆盖提升创新流动效率
        7.2.3 跨节点连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
        7.2.4 虚拟文化培育降低创新心理成本
    7.3 国内外以人力资本主体拓展促进创新的具体经验
        7.3.1 打造高影响力开放平台载体
        7.3.2 围绕创新阶段对接配套平台
        7.3.3 强化跨平台接入的兼容能力
        7.3.4 推进政府项目及业余者计划
    7.4 我国以人力资本主体拓展促进创新的策略选择
        7.4.1 按“多主体-阶段化”思维建设开放平台
        7.4.2 凭借现实平台优势打造完整众创生态
        7.4.3 以制度与标准化建设保障跨平台融入
        7.4.4 引创新文化与市场激励推广大众创新
    7.5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基础数据表
    表A-1 2003-2016 年分省科技经费内部支出
    表A-2 2003-2016 年研究与发展人员全时当量
    表A-3 2003-2016 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
    表A-4 2003-2016 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
    表A-5 2003-2016 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业人员
    表A-6 2003-2016 年金融业从业人员
    表A-7 2003-2016 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
    表A-8 2003-2016 年居民服务业从业人员
    表A-9 2003-2016 年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
    表A-10 2003-2016 年国内专利受理数量
    表A-11 2003-2016 年国内专利授权数量
    表A-12 2003-2016 年新产品产值
    表A-13 2003-2016 年技术市场成交额
附录B 计算所得数据
    表B-1 2003-2016 年人力资本存量
    表B-2 2003-2016 年企业家数量
    表B-3 2003-2016 年国外收录中国论文数量
附录C 数据采集命令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投资强度对企业转型的影响研究 ——以装备制造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现状
        1.2.1 企业转型的相关研究
        1.2.2 投资强度的相关研究
        1.2.3 投资强度对企业转型影响的相关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企业转型的概念
        2.1.2 投资强度的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管理激励理论
        2.2.2 价值链理论
        2.2.3 技术创新理论
        2.2.4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装备制造企业转型背景与现状分析
    3.1 装备制造企业转型的背景及趋势
        3.1.1 装备制造企业转型的背景
        3.1.2 装备制造企业转型的趋势
    3.2 装备制造企业转型的现状
        3.2.1 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程度
        3.2.2 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程度
    3.3 影响装备制造企业转型的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证分析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1.1 投资强度与企业转型
        4.1.2 人力资本投资强度与组织转型
        4.1.3 研发投资强度与产品转型
        4.1.4 对外投资强度与业务转型
    4.2 装备制造企业转型效果评价
        4.2.1 装备制造企业转型效果评价指标设计
        4.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3 装备制造企业转型效果评价
    4.3 投资强度对企业转型影响的实证研究
        4.3.1 变量的设计
        4.3.2 模型的构建
        4.3.3 研究结果及分析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中国新型职业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持续增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导论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意义
        0.2.1 理论意义
        0.2.2 现实意义
    0.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评述
        0.3.1 改造传统农业与人力资本投资
        0.3.2 农业发展转型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0.3.3 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
        0.3.4 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民增收问题
        0.3.5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0.3.6 相关文献研究简评
    0.4 研究内容与思路
        0.4.1 研究重点及内容
        0.4.2 研究思路
    0.5 研究方法
    0.6 可能创新与不足
1.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1.1 基本概念解释
        1.1.1 农民、新型职业农民
        1.1.1.1 农民的概念
        1.1.1.2 新型职业农民的界定
        1.1.1.3 传统农民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关系
        1.1.2 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及其投资
        1.1.2.1 人力资源定义
        1.1.2.2 人力资本定义
        1.1.2.3 人力资本投资的界定
        1.1.3 农民劳动增收
        1.1.3.1 农民收入的概念
        1.1.3.2 农民收入增长的界定
    1.2 基本理论工具
        1.2.1 人力资本理论
        1.2.1.1 早期的人力资本思想
        1.2.1.2 现代的人力资本理论
        1.2.1.3 人力资本理论的前沿发展
        1.2.2 收入分配理论
        1.2.2.1 西方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
        1.2.2.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收入分配理论
        1.2.3 分工理论
        1.2.3.1 西方经济学的专业化分工理论
        1.2.3.2 马克思经济学的社会分工理论
        1.2.3.3 社会学关于农业生产劳动的分工理论
    1.3 分析框架
        1.3.1 分析框架的构建与说明
        1.3.2 理论命题概述
    1.4 本章小结
2.新型职业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实况描述
    2.1 从传统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中国经验的解释
        2.1.1 体制、市场与技术: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的现实要素
        2.1.2 在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中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路径及其现实状况
        2.1.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问题
    2.2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概况
        2.2.1 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情况
        2.2.2 政府对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现状
        2.2.3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对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现状
        2.2.4 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及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现状
    2.3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农民增收的演变状况
        2.3.1 改革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的演变
        2.3.2 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农民增收状况概述
        2.3.2.1 影响农民增收方式
        2.3.2.2 影响农民增收水平
        2.3.2.3 影响农民增收结构
        2.3.2.4 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2.4 国际比较分析
        2.4.1 发达国家(美、英、日)职业农民人力资本投入对其收入的影响情况
        2.4.2 发展中国家(印度、巴西)职业农民人力资本投入对其收入的影响情况
        2.4.3 转型国家(俄罗斯)职业农民人力资本投入对其收入的影响情况
        2.4.4 经验与启示
    2.5 本章小结
3.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持续增收影响机制分析
    3.1 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中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与培育机制
        3.1.1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中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与培育
        3.1.2 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中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与培育
        3.1.3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中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与培育
    3.2 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增收的耦合机制
        3.2.1 人力资本投资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互动性
        3.2.1.1 知识人力资本投资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互作用
        3.2.1.2 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互作用
        3.2.1.3 迁徙人力资本投资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互作用
        3.2.2 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民增收的主体动力
        3.2.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农民增收的基本路径
        3.2.4 农民增收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必要条件
        3.2.5 农民增收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绩效标准
    3.3 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3.3.1 新型职业农民人力资本积累变化提升农民整体增收水平
        3.3.2 新型职业农民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构成改变农民增收方式
        3.3.3 新型职业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动影响农民增收
    3.4 本章小结
4.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持续增收的实证分析
    4.1 实证分析方法介绍
    4.2 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4.3 模型建立和实证分析
        4.3.1 修正误差模型(ECM)的构建
        4.3.2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构建
        4.3.3 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析
    4.4 结论说明
    4.5 本章小结
5.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精准选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促进培育绩效
        5.2.2 拓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的投资渠道,提高投资效率
        5.2.3 加强政府政策供给,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完善的培育体系
        5.2.4 健全农民收入增长机制,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5)上海市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经济背景
        1.1.2 社会背景
        1.1.3 政策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健康人力资本
        2.1.1 健康人力资本概念的引入
        2.1.2 健康人力资本的内涵
        2.1.3 健康人力资本的特征
    2.2 健康人力资本投资
        2.2.1 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的内涵
        2.2.2 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
        2.2.3 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的必要性分析
    2.3 经济发展的概念与相关理论
        2.3.1 经济发展的概念
        2.3.2 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2.3.3 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2.4 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
        2.4.1 健康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劳动生产率
        2.4.2 健康人力资本投资提升人力资本价值创造
        2.4.3 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影响个人消费决策及收入分配
        2.4.4 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促进健康产业发展
        2.4.5 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带动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第三章 上海市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的测评及分析
    3.1 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的指标体系设计与评价
        3.1.1 健康人力资本投资指标借鉴
        3.1.2 健康人力资本投资指标体系构建
        3.1.3 上海市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
        3.1.4 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的评价
        3.1.5 上海市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的评价与分析
    3.2 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设计与评价
        3.2.1 经济发展的衡量方法与借鉴
        3.2.2 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3.2.3 上海市经济发展的现状
        3.2.4 经济发展的评价
        3.2.5 上海市经济发展的评价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海市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
    4.1 模型设置
        4.1.1 灰色关联分析
        4.1.2 测算模型
    4.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4.2.1 指标选取
        4.2.2 数据来源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4.3.1 上海市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测算结果
        4.3.2 上海市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5.1 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5.1.1 模型设置
        5.1.2 变量选取
        5.1.3 上海市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检验
        5.1.4 实证小结
    5.2 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影响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5.2.1 模型设置
        5.2.2 上海市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传导变量的直接影响
        5.2.3 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直接、间接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上海市健康人力资本发展战略的国际经验借鉴
    6.3 上海市健康人力资本战略的总体思路
    6.4 上海市健康人力资本战略的对策
        6.4.1 合理调整医疗卫生投入和教育投入
        6.4.2 积极增进全民健康意识
        6.4.3 全面完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6.4.4 科学构建公共健康管理机制
        6.4.5 深入推进健康服务体系信息化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6)产能合作对我国产业升级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关于产能合作的研究综述
        1.2.2 关于产业升级的研究综述
        1.2.3 关于产能合作对产业升级影响的研究综述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拟解决问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与拟解决问题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机理分析
    2.1 “一带一路”战略与产能合作
        2.1.1 “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
        2.1.2 产能合作的定义与路径
    2.2 产业升级的含义、影响因素
        2.2.1 产业升级的含义
        2.2.2 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
    2.3 边际产业扩张与产业关联理论
        2.3.1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2.3.2 产业关联理论
    2.4 国家竞争优势与逆向技术溢出理论
        2.4.1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4.2 逆向技术溢出理论
    2.5 产能合作对产业升级影响的机理分析
        2.5.1 产业转移效应
        2.5.2 产业关联效应
        2.5.3 产业竞争效应
        2.5.4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第三章 我国产业升级与产能合作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我国产业升级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
        3.1.1 我国产业升级的发展历程
        3.1.2 我国产业升级存在的问题分析
    3.2 我国产能合作的历史演变及现状分析
        3.2.1 我国产能合作的历史演变
        3.2.2 我国产能合作的现状分析
        3.2.3 我国产能合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四章 我国产能合作对产业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产能合作水平评价指标选择与体系构建
        4.1.1 产能合作水平指标的的评价方法——因子分析
        4.1.2 产能合作水平评价指标选择及说明
        4.1.3 因子分析及其结果
    4.2 产能合作对我国整体产业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
        4.2.1 面板数据模型
        4.2.2 变量选取、说明和数据来源
        4.2.3 面板数据的平稳性
        4.2.4 面板回归结果
    4.3 产能合作对我国东中西部区域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
        4.3.1 面板平稳性检验
        4.3.2 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分组回归结果比较
    4.4 实证小结
第五章 提升我国产能合作水平的对策研究
    5.1 健全产能合作机制,完善产能合作服务平台
        5.1.1 简化审批流程,构建多层面合作机制
        5.1.2 整合政策法规,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5.2 加强投资区域行业研究,提高产能合作投资效益
        5.2.1 甄别适宜投资区域,避免同质恶性竞争
        5.2.2 深化优势产业合作,强化产业品牌意识
    5.3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破解产能合作融资难题
        5.3.1 优化金融合作机制,加强政银企交流
        5.3.2 争取政策性金融支持,发挥股权基金作用
    5.4 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降低产能合作投资风险
        5.4.1 加强投资风险管理,提升风险规避能力
        5.4.2 重视人才培养,夯实企业核心竞争力
    5.5 积极履行各类标准,营造产能合作良好形象
        5.5.1 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尽快补齐标准领域短板
        5.5.2 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注重环境标准的执行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7)高管团队人力资本与内部控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基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基本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拟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人力资本相关研究
        2.1.1 企业人力资本的相关研究
        2.1.2 基于企业高管团队的人力资本研究
    2.2 内部控制质量的相关研究
        2.2.1 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2.2.2 内部控制质量经济后果的研究
    2.3 投资效率相关研究
        2.3.1 投资效率测算方法的研究
        2.3.2 影响投资效率因素的研究
    2.4 高管团队与投资效率的相关研究
    2.5 内部控制与投资效率的相关研究
    2.6 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3章 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投资效率分析
    3.1 中国创业板市场发展历程及现状
        3.1.1 创业板市场的特点及模式
        3.1.2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历程
        3.1.3 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现状
    3.2 中国创业板市场投资效率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2.1 投资效率的概念界定
        3.2.2 创业板上市公司投资效率存在的问题
        3.2.3 创业板上市公司投资效率问题的成因
    3.3 我国创业板市场投资效率实证分析
        3.3.1 样本选择与模型构建
        3.3.2 非效率投资存在性的判别检验
        3.3.3 投资效率测度结果分析
        3.3.4 投资效率的稳健性检验
    3.4 本章小节
第4章 高管团队人力资本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4.1 高管团队人力资本的界定及测度方法
        4.1.1 高管团队的概念界定
        4.1.2 高管团队人力资本的概念
        4.1.3 高管团队人力资本的测度
    4.2 高管团队人力资本对投资效率影响的机理分析
        4.2.1 高管团队人力资本对投资效率影响的理论基础
        4.2.2 高管团队人力资本与企业投资效率关系
    4.3 高管团队人力资本对投资效率影响的实证检验
        4.3.1 样本与数据
        4.3.2 变量选择与定义
        4.3.3 模型设计
        4.3.4 变量统计及回归分析
        4.3.5 高管团队人力资本综合指数计算
        4.3.6 高管团队人力资本指数与投资效率的回归分析
    4.4 本章小节
第5章 内部控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5.1 内部控制及其评价
        5.1.1 内部控制的定义和要素
        5.1.2 内部控制质量的评价
    5.2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5.2.1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
        5.2.2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
        5.2.3 内部控制对投资效率的治理
    5.3 内部控制对投资效率影响的实证检验
        5.3.1 样本与数据
        5.3.2 变量选择与定义
        5.3.3 模型设计
        5.3.4 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5.3.5 回归分析及其结果
    5.4 本章小节
第6章 人力资本、内部控制对投资效率的交互影响
    6.1 高管团队人力资本与内部控制的相互作用机理
        6.1.1 高管团队人力资本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机理
        6.1.2 内部控制对高管团队的制约机理
    6.2 高管团队人力资本、内部控制对投资效率的交互影响
    6.3 实证研究设计
        6.3.1 样本和数据
        6.3.2 变量定义
        6.3.3 模型设计
    6.4 实证分析与结果
        6.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4.2 回归分析及其结果
        6.4.3 稳健性检验
    6.5 本章小节
第7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建议
        7.2.2 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7.3 研究局限及展望
        7.3.1 本文研究的局限
        7.3.2 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8)越南北部山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一)越南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越南北部山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分析
    一、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一)人力资源
        (二)人力资源开发
        (三)越南北部山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内容
        (四)人力资本
    二、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特征
        (一)人力资源的特征
        (二)人力资本的特征
    三、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越南北部山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其问题
    一、越南北部山区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现状
    二、越南北部山区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现状
        (一)农村人力资源的文化水平现状
        (二)农村人力资源的技术程度现状
    三、越南北部山区农村人力资源分布现状
第四章 越南北部山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一、越南北部山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存在问题
        (一)农村人力资源身体素质的问题
        (二)农村人力资源智能素质的问题
        (三)产业分布、年龄、性别结构失衡
    二、越南北部山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越南北部山区的困难经济状况阻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二)北部山区农村社会文化因素阻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三)越南北部山区农村人力资源身体素质的限制
        (四)农村普通教育体系和职业技术培训不能满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
        (五)农村劳动力质量阻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六)缺少相应的政策,以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三、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借鉴
    一、日本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
    二、韩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
    三、美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
    四、德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
    五、经验借鉴
    六、本章小结
第六章 越南北部山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
    一、越南北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
        (一)越南北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长期目标
        (二)越南北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短期目标
    二、越南北部山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
        (一)提高北部山区农村孩子的营养水平
        (二)加强农村的卫生与疾病预防
        (三)确保农民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四)提高农民的文化精神生活
    三、提高北部山区农村人力资源智能的措施
        (一)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普通教育水平
        (二)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四、山区农村人力资源制度建设: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保障机制
        (一)完善农村卫生和农民的医疗保障政策
        (二)完善农村普通教育的政策
        (三)完善农村人力资源职业培训的政策
        (四)完善农村劳动力的利用和转移政策
        (五)进行农村劳动力的社会化学习措施
        (六)对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的其他措施
    五、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9)人力资本异质性与区域产业升级: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主要研究方法
    1.3 基本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人力资本及其异质性理论
        2.1.1 人力资本理论
        2.1.2 人力资本异质性的内涵
        2.1.3 人力资本异质性的测度
    2.2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2.2.1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2.2.2 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测度
    2.3 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的人力资本异质性
        2.3.1 新经济地理学与人力资本异质性
        2.3.2 人力资本异质性与产业集聚
    2.4 区域产业升级理论
        2.4.1 产业升级的界定
        2.4.2 产业升级的测度方法
        2.4.3 产业升级的驱动因素与机制
        2.4.4 人力资本与区域产业升级
    2.5 简要文献述评
3 中国人力资本异质性测度及其时间与空间演化
    3.1 人力资本异质性测度
        3.1.1 人力资本水平计算
        3.1.2 人力资本基尼系数计算
        3.1.3 人力资本赫芬达尔指数计算
    3.2 中国人力资本异质性的时间与空间演化
        3.2.1 人力资本水平演变
        3.2.2 人力资本基尼系数演变
        3.2.3 人力资本赫芬达尔指数演变
        3.2.4 人力资本投资演变
        3.2.5 人力资本身体素质演变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人力资本异质性的区域产业升级:现实与理论框架
    4.1 中国区域产业升级现状与问题
        4.1.1 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现状与问题
        4.1.2 中部地区产业升级现状与问题
        4.1.3 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现状与问题
    4.2 区域产业升级中的产业空心化
        4.2.1 区域产业升级中的产业空心化危害
        4.2.2 产业空心化与产业升级陷阱:基于标本城市的分析
        4.2.3 新城建设中的“空城”现象:人力资本制约产业升级的样本
    4.3 人力资本异质性特征与区域产业升级模式:一个简化模型
        4.3.1 人力资本类型的划分
        4.3.2 劳动力市场分割形式
        4.3.3 一个简化模型
    4.4 人力资本异质性与区域产业升级---一个理论框架
        4.4.1 人力资本异质性与社会分工
        4.4.2 人力资本异质性的来源: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力市场分割
        4.4.3 人力资本水平、技术选择与技术进步
        4.4.4 人力资本水平与产业结构转换能力
        4.4.5 人力资本类型、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
        4.4.6 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的人力资本异质性与区域产业升级
    4.5 小结
5 人力资本异质性与区域产业升级:实证研究
    5.1 人力资本异质性与产业升级: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
        5.1.1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5.1.2 基于人力资本基尼系数的回归分析
        5.1.3 基于人力资本赫芬达尔指数的回归分析
    5.2 人力资本异质性与区域产业升级:新经济地理学视角
        5.2.1 理论假设
        5.2.2 计量模型构建
        5.2.3 人力资本异质性与劳动生产率回归分析
        5.2.4 人力资本异质性与产值回归分析
    5.3 小结
6 人力资本异质性、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产业升级
    6.1 空间关联分析与空间溢出效应
    6.2 人力资本及劳动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
    6.3 空间权重矩阵构建
        6.3.1 空间邻接权重矩阵
        6.3.2 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
        6.3.3 收入距离空间权重矩阵
        6.3.4 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
    6.4 空间计量模型与回归分析
    6.5 小结
7 人力资本异质性驱动下的产业集群价值链升级与区域产业升级
    7.1 人力资本异质性与价值链升级:动力与逻辑
        7.1.1 文献与背景:价值链视角
        7.1.2 人力资本异质性与企业价值链升级
        7.1.3 人力资本异质性与产业集群价值链升级
        7.1.4 人力资本异质性与区域价值链升级
    7.2 产业集群价值链升级与区域产业升级:基于浙江的分析
        7.2.1 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7.2.2 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产业链与价值链分析
        7.2.3 人力资本异质性与县域经济产业升级:以绍兴为例
        7.2.4 人力资本异质性驱动促进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升级:路径与措施
    7.3 小结
8 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8.1 中国区域产业升级政策反思与建议
    8.2 结论
    8.3 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主要科研成果

(10)延边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人力资本相关理论
    2.1 人力资本的定义
        2.1.1 人力资本的概念和特点
        2.1.2 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区别
    2.2 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变革
    2.3 人力资本投资概述
    2.4 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2.5 人力资本的估算
第三章 延边地区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概况
    3.1 延边地区经济增长概况
    3.2 延边地区人力资本概况
        3.2.1 延边地区人口现状
        3.2.2 延边州人力资本存量
    3.3 延边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3.1 教育人力资本对延边州经济增长的影响
        3.3.2 健康人力资本对延边州经济增长的影响
        3.3.3 迁移人力资本对延边州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四章 延边地区人力资本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教育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供需不平衡
    4.2 企业培训投入不足,导致人力资本质量升级缓慢
    4.3 人才吸引机制不健全,造成人力资本的流失
    4.4 第二产业经济相对薄弱,造成人力资本的浪费
第五章 促进延边地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对策
    5.1 深化教育制度改革
        5.1.1 调整教育结构,多渠道吸引资金
        5.1.2 大力支持高校科技产业化
        5.1.3 大力推广校企联手
    5.2 建立多渠道人才储备战略
        5.2.1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5.2.2 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入
    5.3 优化人力资本结构
结论
参考文献
谢辞

四、从人力资本投资现状谈加强投资发展的战略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杨芳.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2]流空间视角下人力资本促进创新的机制研究[D]. 李伟.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投资强度对企业转型的影响研究 ——以装备制造业为例[D]. 穆宁馨. 兰州理工大学, 2019(02)
  • [4]中国新型职业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持续增收影响研究[D]. 陈航.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5]上海市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 姚译然.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9(06)
  • [6]产能合作对我国产业升级影响研究[D]. 郑依玲. 福州大学, 2018(03)
  • [7]高管团队人力资本与内部控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基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D]. 冷军. 辽宁大学, 2017(06)
  • [8]越南北部山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 NGUYEN THANH DUONG(阮青阳). 吉林大学, 2015(08)
  • [9]人力资本异质性与区域产业升级: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D]. 杨飞. 浙江大学, 2014(03)
  • [10]延边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要素研究[D]. 柳兰. 延边大学, 2014(02)

标签:;  ;  ;  ;  ;  

从人力资本投资现状看加强投资发展的战略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