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管理者学习管理运筹学的必要性

论经济管理者学习管理运筹学的必要性

一、浅谈经济管理人员学习管理运筹学的必要性(论文文献综述)

薛清元[1](2021)在《基于PBL教学法的《管理运筹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管理运筹学》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摸索与实践,充分考虑经济管理类学生的特点,以运筹学中的基本知识点为基础,以各类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利用PBL教学方法,分析了《管理运筹学》引入PBL教学法的必要性、《管理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基于PBL教学法《管理运筹学》开展的具体策略及PBL教学案例。研究结果表明,PBL教学法会解决部分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对于《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抵触情绪,激发他们的探索与求知欲望,并加强其自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水平,可让学生各自发挥所长,发扬团队精神,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与理解每一个模块的知识。

王枫,韩玺,周惠平[2](2021)在《基于学生反馈的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改革探析》文中认为运筹学自诞生至今,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成了诸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该文分析了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的教学现状,说明了该课程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基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管理运筹学》后的反馈信息,分析了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重视课前自学、充分重视实践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方法、优化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改革措施。

张琼月[3](2021)在《中英美澳体育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在全民健身、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三大体育层面国家战略背景下,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高校体育管理专业肩负着培养体育产业管理人才的任务。中国与英美澳等发达国家相比,在高校体育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方面存在差异。本研究应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以2020年QS世界大学体育学科排名指标体系为依据,运用泰勒课程目标模式理论和课程体系系统结构模式,对中英美澳共20所高校体育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目标、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国外与我国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为今后我国体育管理专业课程优化提供启示和参考。研究结论:(1)通过2020年QS排名选取中英美澳样本院校,从宏观层面把握国外15所院校体育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并梳理我国5所高校体育管理本科专业最新人才培养方案(2018版、2019版及2020版),得出中外在学分设置、修业年限、学位授予和就业方向等方面存在差异。(2)中英美澳各高校体育管理本科专业课程目标设置都注重与社会需求接轨,英美澳目标设置更为具体;英美澳高校体育管理本科专业课程结构较为合理,但存在较大的自主性,我国相对来说比较统一,公共必修课程比重较大,选修和实践课程相对较小;我国高校较之英美澳高校体育管理本科专业课程内容设置较为丰富,但不够细化;英美澳三国在课程实施方面有着多样化的方法和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中国侧重于理论教学;我国较之英美澳高校课程评价多采用总结性评价,在实践教学方面缺少统一的评价标准,英美澳高校课程评价方式较灵活,注重形成性评价。(3)中英美澳四国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均遵循相应的目标导向(商学途径、公共管理途径和科学途径等)和学位类别(理学学士、文学学士、商业学士和管理学学士等),这体现了各国课程设置向培养目标靠近以及注重社会需求。(4)高校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体育产业和体育管理专业发展程度的差异对中英美澳体育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存在一定的影响,鉴于此,我国应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管理专业的优化。(5)对我国体育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提出以下建议:明晰课程目标,结合市场与社会需求;改革课程结构,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调整课程内容,提高与课程目标的匹配度;推进课程实施,丰富课程多样化形式;优化课程评价,确定统一的评价标准。

刘威,王高峰,王琳[4](2021)在《基于OBE理念的物流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企业高端人才缺乏的特征日趋明显,高校培养拔尖复合型人才的任务艰巨。管理运筹学作为物流管理类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以河南工业大学《管理运筹学》的课程改革为例,阐释了课程的理念及教学方法,重点总结了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进而提出了课程改革的特色之处。

李丹[5](2020)在《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动态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面对强大的人口压力,农业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农业经济发展备受政府的关注。农业企业作为农业经济的主要载体,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农业企业数量庞大,但大体都是以小规模起步。政府提出了以农业龙头企业引领整体农业企业发展的号令,但农业龙头企业在管理中也明显存在着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绩效产出不理想的困境。是否能寻求一种有效的途径让农业企业对自身经营状况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有效的认知和评估,引起了企业家和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将组织效能的概念引入到对农业企业的研究中,组织效能的研究将打破以往过分关注企业绩效等传统研究方法带来的偏面性和局限性的僵局,给农业企业管理研究带来新的活力。组织效能是指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和实现目标的程度,它是从量的产出和质的能力双方面开展评价。对农业企业进行组织效能评价,促进企业稳健成长,符合农业企业由单纯以业绩增产为导向向提升企业成长能力为导向的发展要求。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和对37家农业企业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两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以组织效能理论、企业成长理论和稳健性理论为出发点,对农业企业运营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农业企业目前使用的评价方式主要集中在对企业绩效评价、经营效率评价、经营状况评价这三种评价方式上。这几种评价方法都是基于静态的研究视角,农业企业迫切需要寻求一种能兼顾经济产出和能力评价于一体的新的动态评价体系,所谓的动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企业内部运行机构动态联动;其二是企业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动态成长。动态评价可以使企业通过评价发现自身的缺欠与不足并及时改进,促使企业稳健成长。组织效能的研究将从企业的产出绩效与能力双方面进行探究,打开农业企业管理研究新视角。目前关于农业企业组织效能的研究方法在数据库中尚未收集到完整的研究成果。本文以其他行业的研究成果为借鉴,确定了本文理论研究的目的:一方面通过组织效能与企业成长关系对推动企业的稳健成长进行理论解释,另一方面为组织效能研究探索新视角并弥补组织效能在农业企业研究领域的空白。在对37家农业企业实地调研中再次辨识和确认影响企业组织效能的指标后,采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对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影响因素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和判定,绘制了组织效能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图,构建了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动态评价模型。采用实证研究对构建的组织效能动态模型进行仿真,在对企业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和筛选后确定选择了一家以畜牧业养殖和加工为主业的企业作为研究背景,案例企业HY集团是具有典型特色的农业企业的代表。通过输入企业经营数据,利用vensim软件运行得出仿真结果并对模型进行灵敏度分析,分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研究组织效能五因素投入比例变化时,对三组投入比例变化的企业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第二方面在同一时间节点,其他四因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单一改变某一因素投入比例,增加或减少某一子系统投资量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系统灵敏度测试,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本文通过系统的研究能给农业企业管理带来新思路和新方法,并为农业企业的稳健成长提供一些建议。研究的结果总结如下:(1)分析农业企业绩效与农业企业经营的特点,提出以农业企业组织效能来衡量和促进农业企业稳健发展的观点。(2)通过对农业企业组织要素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分析,将农业企业经营分为销售子系统、财务子系统、资源子系统、技术产能子系统、企业管理子系统五个子系统进行研究,对散落在这些子系统中的影响农业企业组织效能的因素进行辨识。在对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的基础上,从组织绩效与组织能力两个方面确定了影响农业企业组织效能的指标体系,共有8个一级指标,其中包括了企业规模、市场份额、新增可支配资源等3个绩效指标和技术创新能力、战略规划能力、组织运行能力、管理者自身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等5个能力指标。(3)利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影响组织效能的各个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构建了组织效能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图,在因果关系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基本流位入树模型进行组织效能系统积累变量流位流率分析,并构建出农业企业组织效能系统的整体流图模型即组织效能系统动力学模型图。(4)选择了一家具有代表性的农业龙头企业对系统流图进行仿真模拟,证实了企业规模、市场份额、新增可支配资源、技术创新能力、战略规划能力、组织运行能力、管理者自身能力及企业管理能力八项指标对组织效能分别产生影响。同时发现在企业投入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五种能力会随之发生变化,通过系统仿真可以提前发现它们的变化趋势,利用能力表现的延迟性,企业可以在能力不足时提前寻找解决措施,为农业企业有效提升组织效能,保持稳健发展提供依据。(5)本文通过仿真分析,提出农业企业组织效能评价的对策与建议。在关注企业原材料市场稳定供应的基础上,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费用以支持市场份额的提升,伴随而来的是企业规模扩大,组织效能完成量的增长。在这个增长的过程中需要组织能力的坚强支撑,有效的战略规划为企业把握正确方向,提供符合发展的指引,组织运行能力为其正常行进保驾护航,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共同发展形成效能能力的中流砥柱,管理者依靠自身的能力构建和谐的组织氛围,并发挥领袖风范指引团队成员共同完成组织目标,组织成员的协同配合,这些因素共同协力从质和量双方面提升组织效能使企业稳健成长。

陈旭[6](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与趋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是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转向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战略最终将实现乡村的“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是动力,对战略愿景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关键路径之一,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条件和重要基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加速了乡村振兴的步伐,引领农业进入现代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新格局。没有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更不会有产业兴旺,而农机需求的改变是研判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和进程的重要依据。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研判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和结构性变化对于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和产业振兴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机械化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基于此,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农机需求作为研究标的,在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以及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理论、生产要素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回归分析、Logit模型、组合预测模型及动态仿真模型对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及趋势进行综合研究,以期为吉林省农机装备产业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的关系。运用系统理论,参考战略管理“HCD”模型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系统的“ISRS”模型,从智能子系统(I)、服务子系统(S)、配套子系统(R)、生存子系统(S)四个方面对照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目标,分析二者的联动机理。认为,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基本保证、农机需求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动力。(2)我国农机需求影响因素。基于2004-2018年统计数据,从宏观层面以农机总动力为因变量,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价格、农机作业服务价格、农户收入、农产品价格、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为自变量,分别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及线性回归分析法,探究我国农机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农机需求主要作用因素的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农业劳动力数量(0.471)、农户收入(0.462)、农机购置补贴(0.025)、农机价格(-0.004),两模型结果相互吻合,说明全国农机装备需求受以上四个因素的影响较大。(3)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根据田野调查的微观数据,借鉴前文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对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从不同生产环节(耕地环节、播种环节、收获环节)、不同类型农户(以农为主农户、以农为辅农户)两个层面,利用二元Logit模型,对农户农机需求水平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从生产环节来看,耕地环节农机需求受到农机拥有量(-1.1462)、农机购置补贴(0.8623)、道路情况(0.7371)、年龄(-0.7323)、地貌特征(0.4218)、性别(-0.235)、农户人均收入(0.0127)、农业劳动力(0.0061)的影响;播种环节农机需求受到农机拥有量(-0.3417)、农业劳动力(0.0176)、农户人居收入(0.0123)、年龄(-0.1355)、地貌特征(0.7321)的影响;收获环节农机需求受到农机拥有量(-0.5264)、道路情况(0.5758)和地貌特征(0.7326)的影响。从农户类型分析,以农为主农户农机需求受劳动力数量、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拥有量、年龄、受教育程度、道路情况、地形特征影响,结果分别是0.1364、0.2564、-0.6314、-1.2645、0.1453、0.3672、-0.9471;以农为辅农户农机需求受农机购置补贴、年龄、地形特征的影响,结果分别是0.2315、-0.1465、-1.0421。作者认为农机拥有量、农机购置补贴、地形特征、道路情况是影响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的关键因素,以上指标分别代表吉林省农机基础、自然禀赋、政府行为及基础设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政府行为和基础设施将不断优化,未来农机需求将有所调整和改善。(4)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需求的影响因素。本文根据农机具原值将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分为农机户、I类农机服务组织、II类农机服务组织,并以此构建服务组织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模型,基于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类服务组织在农机需求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其中影响农机户农机需求的因素包括耕地块数、耕地转入情况、劳动力数量、农机购置补贴、性别、健康状态、兼职情况以及耕地地貌,结果分别为-0.2543、2.3533、-1.7543、0.8473、0.5433、1.3523、0.0632、-0.2364;I类农机服务组织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最大块耕地面积、农业收入比例、劳动力数量、农机经营性收入比例、当地劳动力价格、农机购置补贴、年龄、性别、健康状态,系数分别为0.2846、1.3743、-1.3542、1.1263、0.6423、0.4324、-0.0357、0.5724、1.4164;II类农机服务组织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最大块耕地面积、农业收入比例、农机现值、当地劳动力价格、农机购置补贴、年龄、性别、健康状态、耕地地貌,系数分别为0.2746、1.4235、0.7385、-0.3635、0.3432、-0.0264、0.5913、1.4935、-0.1925。结果表明,农业收入比例、劳动力数量、农机购置补贴、健康状态对三类农机服务组织影响较大,可见除政府行为外,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对市场化要求更高。而随着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规模扩大,自然禀赋的限制日益减少,这一趋势与未来乡村振兴战略土地集约化、农业产业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具有良好的辐射性。(5)吉林省农机需求趋势预测。基于吉林省2004-2018年农机装备使用情况构建吉林省农机需求水平指标体系,利用组合预测模型,对2019-2023年的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和服务水平进行趋势预测。进一步依据《吉林省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指标中农业劳动生产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两项指标的目标值添加政策实施水平变量,分别按照1%、3%、5%的增长率构建吉林省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控制劳动生产率按照每年1%,3%,5%的增长,农机总动力的年均增长分别为4.7%、7.5%、12.7%,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年均增长为4.9%、5.9%以及7%,机耕水平的年均增长为0.9%、1.1%、1.3%。利用动态仿真模型控制粮食综合生产率按照每年1%,3%,5%的增长,农机总动力的年均增长分别为4.8%、7.6%、9.3%,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为1.36%、3.14%以及6.23%,机耕水平的年均增长为0.93%、1.09%、1.28%。结果表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吉林省农机需求发展是有极强的推动作用,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吉林省农机需求水平。(6)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的借鉴。对日本和美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借鉴日美地少人多、地广人稀的两种农业模式,针对我国及吉林省农业地貌复杂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建议: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重视科研创新体系。综上,基于前文从宏观层面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研究,微观层面影响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需求的因素研究,研判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的发展趋势,同时借鉴日美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作者针对吉林省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发展提出应加大力度培养新农人、着力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村生产方式转变;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推进农村生产性基础建设,保障农机化生产外部环境;强化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稳定农机装备市场平衡;加快农业机械科技创新,推进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农业机械化发展等政策建议。

郝涛[7](2020)在《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视角探讨管理运筹学教学改革》文中提出管理运筹学教学在现阶段面临着更高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指导学生明晰该方面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在管理运筹学学习中获得理想成长。基于此,在管理运筹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能力成为重要着眼点。因此,重点针对该方面教学改革工作,首先分析现阶段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然后具体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希望具备参考借鉴作用。

张越[8](2019)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以Y高校为例》文中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等教育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承担着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功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日益推进,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管理水平的提升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高校的绩效评价也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学者卡普兰和诺顿提出平衡计分卡,以组织战略管理为核心,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进行组织绩效评价。将平衡计分卡引入高校绩效管理,有助于提高高校绩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最终形成一个将高校发展战略与个人行动有效结合的管理体系,从而确保高校的发展规划战略能够落实到实处。本文在阐述绩效评价与平衡计分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平衡计分卡的发展脉络和特点,为构建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结合现行高校绩效评价的特点,通过对高校绩效评价以及绩效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高校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平衡计分卡在高校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以Y高校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初步设计Y高校的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了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同时,依据相关调查分析,总结出平衡计分卡运用于高校的绩效评价,并为高校提供了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的实施步骤和保障机制,从而为其他高校的绩效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何晓娥[9](2019)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YG物业公司基层员工招聘管理研究》文中指出YG物业公司成立于2001年,随着YG集团的战略扩张,经过18年的高速发展,由一个区域性物业公司发展为在全国拥有27.个分公司的集团性公司,人数也从最初的几百人扩张到几千人。根据物业行业人力资源构成特点,庞大的员工基数中800%为从事基础服务的基层员工,基层员工主要由秩序维护岗和客户服务两大岗位组成。近年来,随着规模的扩张基层员工的招聘需求缺口越来越大,基层员工在招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结合YG物业公司招聘管理有关数据,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YG物业公司基层员工招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在研究有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调查问卷法、专家评审法、频次选择法、逻辑推导法对YG物业公司两大主要基层岗位秩序维护岗位和客户服务岗位建立胜任力模型,以两大主要基层岗位的核心胜任能力模型为导向,遵循求真务实、合作共赢、效能优先的原则对YG物业公司基层员工的招聘管理提出改进措施。在对改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深入的论证分析的基础上,对YG物业公司的基层岗位招聘管理提出六大改进方向:一是利用线性规划方法,对人员需求做出科学预测;二是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拓宽招聘渠道;三是优化面试流程,充分放权,提高面试效率;四是基于胜任力模型视角灵活运用面试测评技术;五是重构招聘效果评估体系,强化责任均衡;最后加大公司宣传推广,树立优秀雇主形象,凸显品牌信号价值。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改进提高,以促进YG物业公司基层员工招聘管理良性发展。

杜含双[10](2019)在《期刊引证视角下图书情报学知识交流结构分析》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探索学科间知识交流活动,明确学科结构,对其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图书情报学是一个交叉性的学科,研究范围和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学科影响力也日益增加,整体显示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它的发展促进了一些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依附于其它学科的发展。本文以图书情报学科为研究对象,以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期刊引证报告(SSCI—JCR)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引文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研究方法,分别从学科内部知识交流结构和学科外部关联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期能够清晰全面地反映图书情报学知识交流结构。本研究共分为五个章节,对图书情报学学科结构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第一章,阐述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回顾国内外关于学科知识交流结构的研究状况,对学科结构的研究有了相对深度的了解;并说明了本研究的研究内容、思路和创新之处。第二章,解释相关概念及研究方法,对学科结构和学科知识交流的概念进行阐释,对本研究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一一解释和说明。第三章,以期刊为研究视角,构建图书情报学期刊互引网络,从别从期刊个体、学科内部子结构和学科整体三个角度分析图书情报学内部知识交流情况,找出该学科核心期刊,明确该学科内部结构。第四章,以学科为研究视角,绘制出学科互引网络图,从知识吸收和知识扩散两个角度对图书情报学科与相关学科间的互引关系进行了可视化研究,从而揭示图书情报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作用。第五章,结论部分,阐述本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归纳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后续研究需要克服的困难进行了展望。

二、浅谈经济管理人员学习管理运筹学的必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经济管理人员学习管理运筹学的必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BL教学法的《管理运筹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 《管理运筹学》引入PBL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管理运筹学》课程的学科特征
        第一, 面向问题。
        第二,数学基础。
        第三,理论复杂。
    (二)《管理运筹学》课程引入PBL教学法的迫切性
二、《管理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部分院校学生数学专业基础薄弱
    (二)学生对《管理运筹学》的理解存在误区
    (三)教学问题导向案例选择不够合理
    (四)教学措施与技术相对落后
三、基于PBL教学法《管理运筹学》开展的具体策略
    (一)教学模块设计
    (二)实践问题导向
    (三)教学方案设计
四、PBL教学案例分析
    (一)整数线性规划模块设计
    (二)整数线性规划问题案例导向
    (三)整数线性规划PBL教学设计

(2)基于学生反馈的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改革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现状分析
    1.1 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现状
    1.2 2019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关于《管理运筹学》课程调查结果分析
2 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定位不符合学生现状
    2.2 教学方法单一
    2.3 教学内容落后
    2.4 考核方式单一
3 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改革
    3.1 重视课前自学
    3.2 充分重视实践教学
    3.3 丰富教学内容
    3.4 充实教学方法
    3.5 优化考核方法
4 结语

(3)中英美澳体育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体育管理专业研究
        1.2.2 体育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1.2.3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研究
        1.2.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工作与创新
        1.4.1 主要工作
        1.4.2 创新点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对学科、专业、课程的概念界定
        2.1.2 对课程体系的概念界定
        2.1.3 课程体系设计的几个重要概念界定
        2.1.4 对体育管理专业的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泰勒的课程目标模式理论
        2.2.2 课程体系的系统结构模式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英美澳体育管理本科专业代表性高校样本选取
    3.1 研究总体与研究样本
    3.2 样本选取依据
        3.2.1 2020 年QS世界大学排名学科分类
        3.2.2 QS世界大学体育学科排名指标与权重分析
        3.2.3 2020 年QS世界大学体育学科排名概况
        3.2.4 中英美澳体育学科排名中体育管理本科专业分析
    3.3 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
        3.3.1 英国样本院校体育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现状
        3.3.2 美国样本院校体育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现状
        3.3.3 澳大利亚样本院校体育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现状
        3.3.4 中国样本院校体育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现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英美澳高校体育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比较分析
    4.1 中英美澳高校体育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目标比较分析
    4.2 中英美澳高校体育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结构比较分析
    4.3 中英美澳高校体育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内容比较分析
    4.4 中英美澳高校体育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实施比较分析
    4.5 中英美澳高校体育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评价比较分析
    4.6 中英美澳高校体育管理本科专业与其课程体系的关系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英美澳体育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差异成因分析
    5.1 教育理念的差异
    5.2 教育体制的差异
    5.3 体育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
    5.4 体育管理专业发展程度的差异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英美澳体育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6.1 明晰课程目标,结合市场和社会需求
    6.2 改革课程结构,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
    6.3 调整课程内容,提高与目标的匹配度
    6.4 推进课程实施,丰富课程多样化形式
    6.5 优化课程评价,确定统一的评价标准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附录
    附录1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2 英美澳样本院校体育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官网来源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4)基于OBE理念的物流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课程改革必要性
2 课程理念及教学方法
    2.1 课程理念
    2.2 教学方法
    2.3 预期学生学习成果
3 课程改革内容
    3.1 基于培养目标反向设计,构建运筹学核心知识点体系
    3.2 基于课前的案例库和预习素材库建设,帮助学生识别关键知识
    3.3 基于课中的方案设计展示库建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3.4 基于课后的练习习题库建设,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4 课程改革特色
    4.1 师生共建的学习资源建设方式
    4.2 贯穿全程的“四库”课程资源设计思路
    4.3 融合互促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衔接方式
    4.4 突出方案设计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导向
    4.5 以“五化”推进教学评价方式改革
    4.6 形成师生共促、教学相长的改革成效

(5)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动态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 硏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框架及结构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农业企业
        2.1.1 农业企业的界定
        2.1.2 农业企业的特征
    2.2 组织效能研究
        2.2.1 组织效能基本概念界定
        2.2.2 组织效能与企业管理要素研究
        2.2.3 组织效能评价标准及方法
        2.2.4 组织效能评价模型的研究
        2.2.5 组织效能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2.2.6 效能研究改进与提升方向
        2.2.7 组织效能研究评述
    2.3 组织发展稳健性研究
        2.3.1 稳健性定义
        2.3.2 企业经营稳健性研究
        2.3.3 企业经营稳健性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关系
    2.4 稳健性与组织效能
        2.4.1 企业发展能力与组织效能
        2.4.2 组织能力、企业成长与组织效能
        2.4.3 组织效能与企业稳健成长关系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影响因素辨识及分析
    3.1 调研企业的选择
    3.2 农业企业内部组织活动及组织职能分析
        3.2.1 组织结构的选择与分析
        3.2.2 工作职能的界定
    3.3 农业企业运营系统组成要素的辨识
    3.4 资源要素对组织效能的影响辨识
        3.4.1 人力资源要素分析要素
        3.4.2 农业企业的资金资源要素
        3.4.3 原材料资源
        3.4.4 信息资源要素
    3.5 组织效能能力要素的辨识
        3.5.1 组织能力的分类观点
        3.5.2 动态企业能力的阶层模型
        3.5.3 企业成长及成长因素判定
        3.5.4 管理者的能力
    3.6 影响农业企业组织效能的外部要素辨识
    3.7 影响组织效能因素汇总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农业企业组织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可行性分析
        4.1.1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特点
        4.1.2 组织效能的系统特性
        4.1.3 系统动力学适用性分析
    4.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组织效能动态评价模型构建原则
    4.3 模型构建的技术路线
        4.3.1 模型边界的确定
        4.3.2 模型动态假设
        4.3.3 模型因果关系分析
        4.3.4 建立组织效能评价的系统动力学流图并检验
        4.3.5 效能评价仿真
    4.4 组织效能评价指标的筛选依据
        4.4.1 农业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汇总
        4.4.2 组织效能评价体系已有的研究成果
    4.5 影响因素与组织效能间关系判定
        4.5.1 生产规模扩大的农业企业成长因果关系
        4.5.2 组织能力与规模扩大与组织效能提升的关系
        4.5.3 企业规模扩大对组织效能影响因果关系
        4.5.4 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子系统关系判定
    4.6 组织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6.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6.2 农业企业组织效能指标体系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动态评价模型构建
    5.1 各子系统因果关系模型构建及分析
        5.1.1 农业企业资源子系统因果关系模型
        5.1.2 农业企业管理子系统因果关系模型
        5.1.3 农业企业销售子系统因果关系模型
        5.1.4 农业企业技术产能子系统因果关系模型
        5.1.5 农业企业财务子系统因果关系模型
    5.2 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影响因素因果回路图的构建与分析
        5.2.1 农业企业组织效能系统的因果回路图构建
        5.2.2 组织效能因果回路分析
    5.3 系统积累变量流图模型的建立
        5.3.1 设计积累变量流位流率系
        5.3.2 构建积累变量流位控制流率的定性二分部图
        5.3.3 流率基本入树模型及变量方程
    5.4 系统整体流图模型及组织效能动态评价模型的构建
        5.4.1 组织效能动态评价模型的构建
        5.4.2 流位模型中变量方程的设定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动态评价模型仿真
    6.1 企业背景及基本状况介绍
        6.1.1 企业基本信息
        6.1.2 HY集团管理现状
        6.1.3 HY集团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介绍
    6.2 HY集团组织效能系统仿真模拟及结果分析
        6.2.1 组织效能动态评价系统仿真初始数据的设置
        6.2.2 组织效能模型仿真结果及仿真分析
    6.3 HY集团组织效能评价灵敏度分析
        6.3.1 不同企业的不同能力投入比例的灵敏度分析
        6.3.2 单一改变某一因素投入比例模型灵敏度分析
    6.4 仿真结论与建议
        6.4.1 研究结论
        6.4.2 建议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导师简历
致谢

(6)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与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户
        2.1.2 农机服务组织
        2.1.3 农机户
        2.1.4 农机需求
    2.2 理论基础
        2.2.1 系统理论
        2.2.2 生产要素理论
        2.2.3 农户行为理论
        2.2.4 规模经济理论
        2.2.5 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的关系研究
    3.1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逻辑关系分析
        3.1.1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
        3.1.2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基本保证
        3.1.3 农机需求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动力
    3.2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系统分析
        3.2.1 乡村振兴的系统分析
        3.2.2 农机需求的系统分析
        3.2.3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系统耦合
    3.3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联动机制
        3.3.1 HCD模型原理
        3.3.2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系统“ISRS”模型
        3.3.3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的联动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农机需求状况的宏观视角分析
    4.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脉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脉络
        4.1.2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4.1.3 我国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4.2 农机需求主导影响因素的确定
        4.2.1 灰色关联分析法介绍
        4.2.2 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4.2.3 数据描述性分析及预处理
        4.2.4 农机需求影响因素关联度排名
    4.3 我国农机需求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4.3.1 计量模型构建
        4.3.2 数据检验
        4.3.3 回归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5.1 吉林省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5.2 吉林省农户农机使用现状及需求特征
        5.2.1 吉林省农户农机使用现状
        5.2.2 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特征
    5.3 农户农机需求分析
        5.3.1 样本描述
        5.3.2 农户农机需求描述性统计
    5.4 农业生产环节对农机需求的影响
        5.4.1 研究假设
        5.4.2 模型构建
        5.4.3 回归结果分析
    5.5 农户农机需求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的农机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6.1 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发展现状
    6.2 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农机需求特征
    6.3 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6.3.1 数据样本描述
        6.3.2 模型构建
        6.3.3 计量方法介绍
        6.3.4 回归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趋势的预测研究
    7.1 吉林省农机需求预测指标体系构建
        7.1.1 农机需求水平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7.1.2 农机需求水平指标体系设计
    7.2 吉林省农机需求预测模型构建
        7.2.1 组合预测原理
        7.2.2 组合预测确定最优权重
        7.2.3 单一预测模型介绍
    7.3 吉林省农机需求水平预测
        7.3.1 农业机械装备需求体量预测
        7.3.2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预测
        7.3.3 农业机械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预测
    7.4 吉林省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模拟
        7.4.1 吉林省农机需求动态仿真模型构建
        7.4.2 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模型的参数评估
        7.4.3 吉林省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分析的情景分析
    7.5 吉林省农机需求趋势分析
    7.6 小结
第8章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及启示
    8.1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经验
        8.1.1 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
        8.1.2 美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
    8.2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经验的启示
        8.2.1 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启示
        8.2.2 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启示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2.1 加大力度培养新农人,着力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9.2.2 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村生产方式转变
        9.2.3 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
        9.2.4 推进农村生产性基础建设,保障农机化生产外部环境
        9.2.5 强化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稳定农机装备市场平衡
        9.2.6 加快农机科技创新,推进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农机化发展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导师简介
致谢

(7)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视角探讨管理运筹学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管理运筹学教学现状分析
    1.重理论、轻实践
    2.以教师为课堂中心
    3.教学方法滞后
二、管理运筹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管理运筹学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学生学习取向
    2.灵活运用先进教具
    3.案例教学法应用
    4.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8)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以Y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绩效与绩效管理的相关研究
        二、平衡计分卡的相关研究
        三、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
        四、平衡计分卡在高校绩效管理中的运用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五节 研究创新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研究
    第一节 绩效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绩效
        二、绩效管理
        三、绩效评价
    第二节 平衡计分卡理论
        一、平衡计分卡的相关概念
        二、平衡计分卡的特点
第二章 高校绩效管理和评价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高校绩效管理的发展历史
        一、高校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阶段
        二、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在高校的应用
        三、高校教学评估的引入
    第二节 高校现行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足和现代绩效管理的理念有待提升
        二、绩效管理与高校发展战略的联系尚不紧密
        三、绩效管理反馈不顺畅和监管不到位
    第三节 高校现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的规范性真实性有待提升
        二、评价指标体系战略性有待提高
        三、评价指标体系客观性有待加强
第三章 平衡计分卡在高校绩效管理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平衡计分卡运用于高校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一、战略目标导向的要求
        二、全面性和系统性绩效管理的要求
        三、平衡计分卡已成功在国外高校运用
    第二节 平衡计分卡运用于高校绩效管理的可行性
        一、高校实施平衡计分卡的理论依据
        二、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适用于高校绩效评价体系
第四章 Y高校绩效评价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研究分析
    第一节 Y高校概况
        一、Y高校基本情况
        二、Y高校战略愿景
        三、Y高校SWOT分析
    第二节 Y高校绩效评价体系
        一、Y高校教学评估基本情况
        二、Y高校岗位履职考核体系现状
    第三节 平衡计分卡在Y高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二、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第五章 平衡计分卡在高校绩效评价中的运用
    第一节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第二节 高校运用平衡计分卡实施绩效评价的工作流程
        一、确定试点或被评价单位
        二、建立对战略目标的共识
        三、选择和设计指标
        四、制定实施计划
    第三节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平衡计分卡的措施保障
        一、不断加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二、将战略目标管理运用于高校建设发展
        三、优化组织结构和提升管理水平
        四、健全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胜任力模型的YG物业公司基层员工招聘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物业管理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
        1.2.2 文献综述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人力资源招聘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1.4.1 人力资源招聘管理概念
        1.4.2 胜任力模型理论基础
        1.4.3 人才测评
    1.5 本研究课题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YG物业公司基层员工招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YG物业公司基本概况
        2.1.1 YG物业公司的企业介绍
        2.1.2 YG物业公司组织架构
        2.1.3 YG物业公司员工构成概况
    2.2 YG物业公司基层员工招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2.1 YG物业公司基层员工招聘管理存在的问题
        2.2.2 YG物业公司基层员工招聘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探究
第三章 YG物业公司基层员工胜任力模型构建
    3.1 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原因
    3.2 胜任力模型构建的方法
    3.3 胜任力模型的建立流程
    3.4 YG物业公司基层员工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3.4.1 建立岗位工作清单
        3.4.2 胜任力关键要素推导
        3.4.3 胜任力关键要素分析及权重
        3.4.4 胜任力模型输出
第四章 YG物业公司基层员工招聘管理改进策略
    4.1 YG物业公司基层员工招聘管理改进原则
        4.1.1 以基层员工核心胜任力为导向原则
        4.1.2 求真务实原则
        4.1.3 合作共赢原则
        4.1.4 效能优先原则
    4.2 YG物业公司基层员工招聘管理改进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4.2.1 改进的必要性
        4.2.2 改进的可行性
    4.3 YG物业公司基层员工招聘管理改进策略
        4.3.1 基于基层岗位胜任力模型视角对人力资源需求进行科学预测
        4.3.2 基于基层岗位胜任力模型视角拓宽招聘渠道
        4.3.3 优化面试流程,充分放权,提高面试效率
        4.3.4 基于基层岗位胜任模型视角灵活运用面试测评技术
        4.3.5 重构招聘效果评估体系,强化责任均衡
        4.3.6 加大公司宣传推广,树立优秀雇主形象,凸显品牌信号价值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YG物业公司基层员工招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调查问卷
附录2 秩序维护及客服岗位胜任力特征调查问卷
附录3 秩序维护岗位胜任力要素调查结果员工认可度头脑风暴会议操作流程
附录4 客户服务岗位胜任力要素调查结果员工认可度头脑风暴会议操作流程
致谢

(10)期刊引证视角下图书情报学知识交流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学者对学科知识交流的研究
        1.2.2 国外学者对学科知识交流的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
2 相关理论知识与方法
    2.1 知识交流相关理论
    2.2 学科结构
    2.3 引文分析
    2.4 社会网络分析
    2.5 可视化分析
3 图书情报学内部知识交流结构分析
    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3.2 中心性分析
    3.3 凝聚子群分析
        3.3.1 派系分析
        3.3.2 块模型
    3.4 核心—边缘结构分析
        3.4.1 离散的核心—边缘结构模型
        3.4.2 连续的核心—边缘结构模型
4 图书情报学外部关联学科情况分析
    4.1 数据来源与处理
    4.2 图书情报学知识吸收情况分析
        4.2.1 图书情报学知识吸收情况分析
        4.2.2 图书情报学知识吸收对比分析
    4.3 图书情报学知识扩散情况分析
        4.3.1 图书情报学知识扩散情况分析
        4.3.2 图书情报学知识扩散对比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浅谈经济管理人员学习管理运筹学的必要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BL教学法的《管理运筹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J]. 薛清元.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04)
  • [2]基于学生反馈的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改革探析[J]. 王枫,韩玺,周惠平.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1(11)
  • [3]中英美澳体育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D]. 张琼月.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4]基于OBE理念的物流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J]. 刘威,王高峰,王琳. 物流科技, 2021(01)
  • [5]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动态评价研究[D]. 李丹. 吉林大学, 2020(03)
  • [6]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与趋势研究[D]. 陈旭. 吉林大学, 2020(03)
  • [7]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视角探讨管理运筹学教学改革[J]. 郝涛.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12)
  • [8]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以Y高校为例[D]. 张越.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9]基于胜任力模型的YG物业公司基层员工招聘管理研究[D]. 何晓娥. 广西大学, 2019(01)
  • [10]期刊引证视角下图书情报学知识交流结构分析[D]. 杜含双. 西南科技大学, 2019(02)

标签:;  ;  ;  ;  

论经济管理者学习管理运筹学的必要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