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调节剂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影响

微生态调节剂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影响

一、微生态调节剂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许玲雪,王曦[1](2021)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心肌酶谱 免疫功能及黄疸指数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患儿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对心肌酶谱、免疫功能及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玉环市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3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均治疗7 d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 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M(IgM)、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统计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黄疸指数,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7.69%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K、CK-MB、LDH、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血清IgM、IgG、Ig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黄疸指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后能明显改善患儿心肌酶谱活性,且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也有较好改善,进而缩短黄疸消退及住院时间,对黄疸指数降低具有积极意义。

吴淑玲[2](2021)在《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临床疗效评价》文中认为

张春茂[3](2020)在《微生态调节剂辅以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微生态调节剂辅以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黄疸患儿200例,采用随机数字分析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儿微生态调节剂辅以蓝光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记录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TBA、TBIL、IBIL水平及经皮胆红素值水平。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TBA、TBIL及IBIL水平、经皮胆红素值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生态调节剂辅以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缓解新生儿黄疸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李俊英[4](2018)在《新生儿胆红素肝肠循环以及微生态调节剂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机制》文中研究表明此次文章从新生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入手,综合分析微生态调节剂的生物特性,并结合胆红素肝肠循环理论,以此分析出干预新生儿黄疸的相关机制。本文的主要阐述内容是新生儿胆红素肝肠循环以及胆红素。微生态调节剂中的益生菌能够将肠道内部的pH水平、氧化还原电势进行有效降低,同时能够对β-葡萄醛酸苷酶活性进行有效抑制,以此最终将胆红素转化为粪和尿胆素,以此减轻新生儿黄疸的主要临床症状。

王彩芳,海冬,王岩,宋力艳,邸菁华,范国峰[5](2016)在《布拉酵母菌早期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价值》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正常新生儿25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28例,试验组服用布拉酵母菌散剂,对照组不服用。观察首次胎便排出时间比例及首次胎便转黄比例,观察黄疸指数峰值比例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新生儿24 h前排便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新生儿72 h前胎便转黄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3 d内黄疸指数在1518以下的新生儿比例87.5%(112/128),高于对照组的48.4%(62/128),而对照组黄疸指数在1518的比例达51.6%(66/128),高于对照组的12.5%(16/128)(P<0.01)。试验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生态制剂"布拉酵母菌散剂"能促进胎便尽早排出,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辅助退黄,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

刘媛媛[6](2016)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早期干预预防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中药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微生态制剂布拉氏酵母菌预防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正常新生儿2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28例,研究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口服,对照组单纯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口服。观察第1次胎便排出及第1次胎便转黄时间,观察黄疸高峰期峰值及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胎便早排例数和胎便早变黄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黄疸高峰期峰值和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能促进胎便早排,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辅助退黄,降低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发生率。

邸菁华,海冬,王岩,王彩芳,宋立艳[7](2015)在《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作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足月新生儿224例,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干预组109例和对照组115例,出生后12h内干预组给予口服微生态制剂双歧四联活菌片,对照组无干预措施。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干预组为13.76%;对照组为28.70%,干预组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口服微生态制剂双歧四联活菌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郑玉花,金海燕,金莲花[8](2013)在《茵栀黄、维生素C联合妈咪爱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茵栀黄颗粒、维生素C丸治疗新生儿黄疸时联合妈咪爱早期干预疗效观察。方法将12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口服茵栀黄颗粒(1.0g,日3次)、维生素C丸(0.03g,日3次)。对照组生后6小时内始口服妈咪爱基础上确诊后加口服茵栀黄颗粒、维生素C丸,其用法同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测经皮胆红素值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胆红素下降速度有明显差异(P<0.05)。茵栀黄、维生素C联合妈咪爱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明显优于单口服茵栀黄、维生素C治疗。结论茵栀黄、维生素C联合妈咪爱早期干预疗效显着,值得推广。

陈春燕[9](2012)在《浅谈护理干预对防治新生儿黄疸的意义》文中研究说明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巩膜和黏膜的黄染症状,是新生儿期常见的黄疸性疾病。如何在生理性黄疸出现前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率,并避免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对于防治新生儿黄疸有重要的意义。

陈春燕[10](2012)在《浅谈护理干预对防治新生儿黄疸的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巩膜和黏膜的黄染症状,是新生儿期常见的黄疸性疾病。如何在生理性黄疸出现前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率,并避免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对于防治新生儿黄疸有重要的意义。

二、微生态调节剂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生态调节剂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心肌酶谱 免疫功能及黄疸指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观察指标
        1.2.2.1 临床治疗效果
        1.2.2.2 生化指标
        1.2.2.3 临床指标
        1.2.2.4 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临床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谱指标变化比较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比较
    2.5 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治疗前后黄疸指数比较
    2.6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3)微生态调节剂辅以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研究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治疗前后TBA、TBIL及IBIL
    2.3 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值
3 讨论

(4)新生儿胆红素肝肠循环以及微生态调节剂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提出疑问
2 新生儿胆红素肝肠循环与新生儿黄疸之间的关系
3 β-葡萄醛酸苷酶与胆红素肝肠循环的关系
4 微生态调节剂干预新生儿黄疸机制
5 小结

(5)布拉酵母菌早期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新生儿首次胎便排出时间比例比较
    2.2 2组新生儿胎便转黄比例比较
    2.3 2组新生儿出生后3 d黄疸指数峰值比例比较
    2.4 2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例数比较
3 讨论
    3.1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原因新生儿黄疸多在出生后2~3 d出现,4~6 d达到高峰,一般情况下,生理性黄疸发生后,足月新生儿10~14 d就开始消退,而早产儿需要2~3周的时间才消退[6]。但如果血清内未结合胆红素浓度高于18 U,就会持续出现皮肤、巩膜、黏膜等黄染[7]。新生儿黄疸以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为主,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损害,除发生智力障碍外,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即核黄疸,引起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8]。①肠道内正常菌群不足:刚刚出生的新生儿,肠道没有细菌,参与胆红素代谢的细菌缺乏,就没有尿胆原形成。而新生儿肠腔内含有高浓度胆红素,母亲赋予新生儿血液中高活性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lucuronidase,β-GD),新生儿肠道内p H偏碱性,这样就容易使肠道内的结合胆红素分解为未结合胆红素,即在β-GD的作用下,结合胆红素脱去葡萄糖醛酸基重新转变为脂溶性的未结合胆红素,并在肠道内吸收后进入肝肠循环。这些循环的未结合胆红素在胎便中含量很高,可以达到8 0~100 mg,相当于新生儿胆红素产生的5~10倍[9]。当新生儿肠道内摄入不足,尤其是正常菌群缺乏,就会使肠蠕动减少,胎便排出延迟,β-GD的作用就会使更多的结合胆红素分解,导致新生儿在肝肠循环中吸收较多的未结合胆红素,引起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②红细胞的破坏:新生儿从宫内肝呼吸转为出生后肺呼吸,以前的羊水代谢转为血液循环,这样体内的血液浓度迅速升高,就会使大量红细胞破坏,而新生儿红细胞的存活周期短,比成人短2 0~40 d,每天生产的胆红素达到8.5 mg/kg,比成人3.8 mg/kg高[10],成为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之一。③新生儿肝功能发育不完善:刚刚出生的新生儿肝合成蛋白的必需Y蛋白含量少,Y蛋白是肝摄取胆红素的结合蛋白,同时肝细胞内β-GD活性不够,不能有效地将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胆红素,只有到出生后5~10 d,Y蛋白含量和β-GD活性才可能发育到正常水平,故新生儿肝细胞代谢胆红素的能力有限[11],只有当胎儿出生2~3个月时,肝细胞分解、代谢胆红素才能正常[12]。
    3.3 布拉酵母菌的优点
    3.4 微生态制剂早期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意义

(6)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早期干预预防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研究方法
    1. 3 观察指标
        1.3.1新生儿首次排胎便的时间
        1.3.2新生儿首次胎便转黄时间
        1.3.3生后第3天黄疸高峰期值
        1.3.4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发生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首次胎便排出时间比较
    2.2 2组首次胎便转黄时间比较
    2.3 2组出生后3 d黄疸高峰例数比较
    2.4 2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发生例数比较
3 讨论

(7)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茵栀黄、维生素C联合妈咪爱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值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经皮胆红素值较治疗前下降情况
3 讨论

(9)浅谈护理干预对防治新生儿黄疸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生儿黄疸分类
2 新生儿黄疸产生的原因
    2.1 胆红素生成多
    2.2 消化系统不成熟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日光照干预
    3.2 抚触与游泳干预
    3.3 中医中药应用干预
    3.4 通便与腹部抚触干预
    3.5 微生态调节剂干预
    3.6 母乳喂养干预
    3.7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
    3.8 其他方法干预
        3.8.1 孕妇体操干预
        3.8.2 快速断脐干预
4 小结

(10)浅谈护理干预对防治新生儿黄疸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生儿黄疸分类
2 新生儿黄疸产生的原因
    2.1 胆红素生成多
    2.2 消化系统不成熟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日光照干预
    3.2 抚触与游泳干预
    3.3 中医中药应用干预
    3.4 通便与腹部抚触干预
    3.5 微生态调节剂干预
    3.6 母乳喂养干预
    3.7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
    3.7 其他方法干预
        3.7.1 孕妇体操干预
        3.7.2 快速断脐干预
4 小结

四、微生态调节剂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心肌酶谱 免疫功能及黄疸指数的影响[J]. 许玲雪,王曦. 中国妇幼保健, 2021(23)
  • [2]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临床疗效评价[D]. 吴淑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3]微生态调节剂辅以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J]. 张春茂. 中外医学研究, 2020(34)
  • [4]新生儿胆红素肝肠循环以及微生态调节剂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机制[J]. 李俊英. 饮食科学, 2018(04)
  • [5]布拉酵母菌早期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价值[J]. 王彩芳,海冬,王岩,宋力艳,邸菁华,范国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6(07)
  • [6]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早期干预预防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J]. 刘媛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14)
  • [7]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作用[J]. 邸菁华,海冬,王岩,王彩芳,宋立艳. 中国医药导刊, 2015(11)
  • [8]茵栀黄、维生素C联合妈咪爱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 郑玉花,金海燕,金莲花. 中国保健营养, 2013(03)
  • [9]浅谈护理干预对防治新生儿黄疸的意义[J]. 陈春燕.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05)
  • [10]浅谈护理干预对防治新生儿黄疸的意义[J]. 陈春燕.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04)

标签:;  ;  ;  ;  ;  

微生态调节剂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