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范生应具备的素质

论师范生应具备的素质

一、试论师范生应具备的素质(论文文献综述)

梁楚颖[1](2021)在《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现状研究 ——以广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不断向前推进,对于教育者学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城乡教育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小学生源逐渐减少,学校规模不断萎缩。要适应这一现状并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农村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根据当地乡村教育实际需求,不断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广西壮族自治区根据本区教育实际,自2013年开始全面启动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其培养的总体要求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但自实施以来,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成效如何?培养过程存在哪些问题?这成为亟待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本研究以农村教育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在总结诸多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义的基础上,界定了农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等相关概念。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分析法、调查法及访谈法对广西区内三所开展小学全科教育专业的高校的培养现状进行研究。首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相关政策文件,整理和归纳不同年度的培养计划,大致掌握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实施的基本情况;其次对这三所高校进行全科教师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培养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并对全科师范生的基本信息、报考意愿及对全科教师的内涵理解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最后对已经毕业在职的全科教师进行实地跟踪,了解他们的职业适应情况,调查用人单位对于全科教师培养的评价和建议。笔者通过对不同对象的调查与分析,根据农村小学对全科教师的需求情况,发现了全科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报考动机功利化、招生标准差距较大、培养目标定位不明晰、课程设置较冗杂、本土化培养欠特色、学生农村服务意识较薄弱、全科毕业生综合素质偏低、退出制度不完善、全科师范生教材难以统一。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如明确个人责任,拔高招生标准;明晰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本土化特色培养,增强学生农村服务意识;严把教师入口关,完善全科师范生退出机制;统一区内教材教参,提升一线师资比例等对策。

王改珍[2](2021)在《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各国从对教师“量”的需求逐渐转变到对教师“质”的需求,其中一个核心的研究内容便是教师知识。教师知识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师教育的质量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职前教师教育的质量又是确保教师教育质量的基础环节。职前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水平,才能满足高质量教育的人才需求,受到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对职前教师专业知识的研究可以反映教师专业知识的最初状态。本研究聚焦于职前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分为三个子问题:一、职前数学教师需要怎样的专业知识结构?通过访谈和调查,从一线教师的视角给出对合格数学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的看法,并将其作为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参考标准。该知识结构是教师主观层面的认识,也可称为教师期望的专业知识结构。二、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如何?通过测试了解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现状,进而得出实际的专业知识结构,并利用水平划分描述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三、职前数学教师实际的专业知识结构与一线教师期望的专业知识结构是否一致?通过对比,探讨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合理性,进而明确职前数学教师未来的努力方向。本研究采用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量化研究为主,质化研究为辅。子问题一通过调查教师视角下各类专业知识的重要程度来了解合格数学教师需要的各类专业知识的权重情况。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和访谈构建出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框架,并以此编制调查问卷;然后对一线教师展开问卷调查,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对各类专业知识进行赋权;最后根据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合格数学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并通过访谈对量化结果进行补充和说明。子问题二通过测试了解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现状和掌握水平。首先通过整理历年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科目的真题,明确各类知识的考查比例、题型和分值;然后结合子问题一的调查结果,确定测试所考查的内容、题型及分值,对试题进行抽取、组合、制定评分标准;接着,选取1所部属师范大学、1所省属师范大学和2所省属师范学院的数学师范生作为调查对象,展开测试;最后根据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职前数学教师的实际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子问题三是基于前两个子问题的数据分析结果,再结合教师访谈,探讨职前数学教师实际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同知识掌握水平下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与教师期望的专业知识结构的一致性和合理性。研究结论如下:(1)合格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中数学学科知识的权重最大。教师视角下的合格数学教师需要具备的三类专业知识按照权重大小依次是数学学科知识(45.20%)、数学教学知识(30.71%)、数学课程知识(24.09%)。该知识结构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不同群体教师对各类知识权重的看法基本一致。(2)职前数学教师对所考查的数学专业知识基本能够掌握。实际知识结构中数学学科知识的权重最大。参与本研究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由低到高可划分为四个水平:前水平、识记水平、关联水平和综合水平。不同类型学校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测试得分具有显着差异,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部属师范大学、省属师范大学、省属师范学院。(3)职前数学教师的实际知识结构中,各类知识的权重大小顺序与教师期望的专业知识结构一致,即职前数学教师的实际知识结构是合理的。知识掌握程度处在四个水平的职前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也是合理的。教师期望的学科知识权重低于职前数学教师的实际权重,教师期望的教学知识权重却高于职前数学教师的实际权重,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职前数学教师教学经验的缺乏。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对职前数学教师教育提出相关建议:(1)职前数学教师应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2)职前数学教师应提高教学知识储备。

曹玉洁[3](2021)在《新时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研究 ——以上海市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合分析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设计体系,发现体育教育以培养一个合格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为目标,重视体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对体育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致使体育教育学生在吸纳、培养及就业方面出现的问题屡日呈现出来。因此,提升新时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已势在必行。本研究以世界高等师范专业培养体系改革的教育大环境为背景,结合新时代“健康中国”发展规划,联系新时代对我国基础教育学校体育工作的新要求。旨在为完善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推进基础教育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提升,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最终为实现新时代中华民族复兴发展目标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理论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剖析新时代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得出以下结论:1)上海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对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情况总体上说喜忧参半,各项数据表明以前的培养目标内容与专业定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体系都关注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在培养目标内容阐述、方案规划设计以及课程设置方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并没有呈现出突出重要位置。2)上海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对未来体育教师的培养一般比较注重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对能力发展的过程的培养还需要加强。3)梳理职业能力分类,结合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人才要求,凝练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的3项一级指标为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15项二级指标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师德情怀、持久从业思想、参与学校管理能力、服务社会协同能力;教育引导能力、体育教学综合能力、课外活动组织指导能力、运动训练指导管理能力、竞赛编排管理能力、各项裁判执行能力、体育科研能力;理论学习提高能力、专项技能提升能力、校园文化营造能力。其中,参与学校管理能力、运动训练指导管理能力、竞赛编排管理能力、体育科研能力、理论学习提高能力、校园文化营造能力这6项二级指标学生自评分较低。4)影响上海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四个主要因素,包括:整体对职业能力认知水平、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关课程开设与实训实施、实践投入资源与资金配置,为改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水平提供参考。

陈雪[4](2021)在《我国中职学校卓越教师培养目标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研究正处于不断发展完善当中,但对于中职卓越教师培养的研究较少。因此,对中职卓越教师的培养进行研究探析并且构建其培养目标,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是教育活动的最终归宿。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构建中职卓越教师职前培养目标,促进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通过总结各学者们对卓越教师的研究、培养目标理论的研究、以及对国内卓越教师培养政策的分析并以此作为培养目标构建的理论依据;又总结了中职教师、教学名师、职业技术教育师范生毕业条件的特点,结合对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卓越师资班学生的培养需求调查,旨在构建出彰显时代要求、满足学生需求、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中职卓越教师职前培养目标,以期为国家制定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依据。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1章对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已有的卓越教师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整理,主要是相关研究的基础理论部分。第2章介绍了中职卓越教师培养目标的相关理论概述。包括卓越教师培养目标的依据以及培养目标确立的影响因素。第3章介绍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特质研究。主要探讨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特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毕业生“一践行三学会”特质、中职合格教师的特质以及中职名师的特质。第4章是中职卓越教师培养目标的确定,包括培养目标确定的原则、问卷的调查与分析以及从师德风范、教育教学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三个维度进行了培养目标的构建。最后,提出了中职卓越教师职前培养目标构建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李辉[5](2020)在《新时代我国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研究》文中提出职业理想是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想在职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职业理想是职业实践的方向盘和指南针,任何职业生活都需要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肩负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特殊使命,更需要树立崇高的教师职业理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有崇尚师德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国历代教育家也均执着追求着“师范端严,学明德尊”的个人修养和教育境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和教师职业理想问题,并将教师职业理想教育置于教师培养的核心地位。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也激励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的简洁概括激励着广大人民教师实现从世俗生活到精神自由、从个人价值到使命担当的发展跨越,为我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及师范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为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主力军,他们只有拥有崇高教师职业理想,才能形成可贵的师范气质和深厚教师情怀,才能调动起奉献教育事业的职业热情和奋斗意志。职业理想教育是高校师范生理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生职业理想培育的坚实保障。因此,对标“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的整体要求,积极关注并研究新时代我国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问题对师范生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新时代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内涵及功能进行了阐释,明确了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及马克思主义职业观为理论指导,并借鉴了西方职业发展理论相关研究测量工具。同时,对新时代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意义和要求进行了分析: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关乎新时代我国教育强国战略及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关乎新时代师范院校立德树人工作以及师范专业改革工作的成效;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的整体要求成为新时代我国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目标指引。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当前我国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借鉴心理学研究方法编制了《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问卷》及《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并使用上述两个自编问卷进行了相关测量和调查,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的主体差异、积极方面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剖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存在的“实施原则存在偏差”“内容体系有待完善”“路径依赖问题凸显”“合力结构尚未形成”等问题,并从学校、学生、国家及社会四方面分析了上述问题的成因。结合前期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对新时代我国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思路与举措进行了重点研究:一是在实施原则的调试方面,提出要遵循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相协调、理论指导与实践熏陶相结合、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融合、专业教育与全方位教育相统一等原则;二是在内容体系建构方面,建议内容体系应涵盖政治信仰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职业认知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教育、教师职业情感教育以及教师从教信念教育等五个方面;三是在实践举措探索方面,梳理了以讲授、体验、榜样、环境和自我为核心的“五维”培育路径以及探索了构建“向师型”师范生课程体系、发挥以“实习支教”为核心的实践教育优势、发挥“榜样力量”的启迪与激励影响、彰显“师范教育”特质文化环境的熏陶作用、激发高校师范生主体意识及自我教育积极性等对策。在此基础上,也提出了完善高校师范生的“录取与退出机制”“效果评价机制”“国家支持机制”“社会引导机制”以及“家庭干预机制”等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支持机制的思路。其中,第一章“理论概述”是研究起点和基础;第二章“意义与要求”是研究的方向和指引;第三章“现状实证分析”和第四章“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是研究难点和切入点;第五章“思路与举措”是研究重点和落脚点。

王成柱[6](2020)在《基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职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急需一批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加强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愈加重要。而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作为特殊教育教师的预备军,对于师范生的专业能力进行研究,不仅能够丰富特殊教师教育理论,而且能够对师范院校为师范生专业能力的发展创设有利环境提供参考。本研究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文献梳理,分析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基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将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分为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教育教学设计能力、组织与实施能力等6个维度;第二部分为《职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调查问卷》的编制。根据《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编写预测问卷,通过对预测问卷的信效度进行分析验证后,形成正式问卷;第三部分为职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的现状调查。利用自编问卷对359名职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特点和差异进行调查和分析;第四部分通过对十位职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研究发现:(1)自编《职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调查问卷》信效度良好,可以作为调查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能力的有效工具;(2)职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在就读院校、奖学金、实习时长等不同背景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毕业去向对师范生的专业能力的影响不显着;(3)职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会受到师范生个体因素、课程学习、学习环境和资源、实践环节以及教师示范指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会面临挑战。基于研究结果从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三个角度出发,就提高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能力提出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完善特殊教育教师相关政策和建立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来发挥引导和保障作用;高等师范院校应加强特殊教育专业课程建设,重视学生实践环节,组织指导教师团队;师范生应端正学习态度,增强专业认同,同时重视实践反思,做好发展规划。

刘非凡[7](2020)在《乡村教师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然成为影响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修订、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因素。学生核心素养框架为教师核心素养的探究提供了方向,而教师核心素养的养成和提升又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由此,教师核心素养的构成及养成成为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目标同质化、结构不合理、实践性缺乏等问题。对乡村教师培养来说,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制约着基础教育改革进程及教育教学质量。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与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及其2.0版本颁布之后,教师教育改革往纵深推进,这就使研究并构建基于乡村教师核心素养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迫在眉睫。本研究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现行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乡村教师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原则、内容以及制度保障。第一部分,通过文献综述,对教师核心素养、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及乡村教师培养过程、乡村教师培养质量等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为重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提供了学术视域,并以核心素养、教师角色、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重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根据已有教师专业素养及其结构的探索,对代表性区域乡村学校进行调研,分析乡村教师的核心素养,结合已有核心素养及教师核心素养相关研究,确立乡村教师的核心素养框架。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代表性区域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结合访谈法进一步对其现状加以探析,并对所调查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剖析,分析目前教师教育课程中乡村教师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困境,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第四部分,在构建乡村教师核心素养体系的基础之上,提出基于乡村教师核心素养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对策与建议,提出了面向乡村培养教师的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原则、内容及制度保障。

陈琼琼[8](2020)在《新工科视阈下职教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进入新工科建设时期,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职教师资队伍的建设质量,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职教师范生的核心素养日益重要。基于新工科视阈下卓越职教师资培养的视角,聚焦在职教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和成因分析上,力图探寻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职教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职教师范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情感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研究发现,新工科视阈下职教师范生核心素养具备程度略高于一般水平,职教师范生的情感素养最优,其次为知识素养,最后为能力素养。职教师范生存在知识范围较为狭窄,批判创新能力较为缺乏。工程实践素养较低等问题。美国、德国和日本职教师资培养强调教育技能与专业技能的深度融合,侧重职前教学与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强调终身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经验。我国职教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加强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遴选优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建设产教融合的实践实训平台,构建完善的职教师范生实践制度。实现教育学科和专业学科融合,推进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跨界整合,实现专业结构的交叉融合。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瞄准产业前沿和技术变革,拓宽师资来源渠道。面向新工科打造复合型师资队伍,构建教师合作共同体。完善职教师范生培养的制度保障体系。健全规范化的评估管理机制,构建多元化的资源支撑体系,改善职教师范生的就业环境。

李笑笑[9](2020)在《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山西三所高师院校为例》文中指出教师教育作为培育教师的泉源和保障,为全国中小学校孕育着大量的优秀教师。而高校教师教育者作为直接从事准教师培养的专业人员,其专业素养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师教育培养质量的高低。目前国外针对教师教育者的研究,美国和荷兰最得做好,总体已经处于发展成熟阶段,而国内研究尚不全面,研究发展较为迟缓。正是由于我国长期忽视对高校教师教育者这一群体的关注,高校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进程受阻,教师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难以实现。因此,对我国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素养现状进行研究就显得极为紧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高校教师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特殊性,从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对高校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素养进行建构,并通过文献分析法、数理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山西省三所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素养总体水平较高,但各维度具体问题表现不一。在专业情意方面表现为:身份认同较为模糊、专业发展意识不强;在专业知识方面表现为:对中小学生学习需求和特点了解不足、教师教育教学法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在专业能力方面表现为:基础教育实践素养缺失、角色示范的意识和能力不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微弱、专业持续发展动力匮乏。通过差异性分析发现,高级职称的教授在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水平上要显着高于初级职称;教育学类和学科教学法类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水平要相对高于学科专业知识类教师教育者;有过中小学教育教学经验对高校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有着正向促进作用。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素养的发展主要受个体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个体内在因素表现为自身所处职业阶段的制约、职业动机发展动力不足、角色认识不够,身份认同难、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差,缺乏交流协作四方面;外部环境因素表现为培养机制缺乏支持性环境、发展性评价制度不健全、高校自身硬件条件尚不完善。基于此,要促进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素养的提升,不仅需要个体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强有力的外部保障,只有协同个体、高校、政府三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取得实效。个体方面高校教师教育者要强化基础教育意识,提升教育实践素养、增强角色认同,树立专业理想、加强自我研究,融合教学学术理念;高校层面要创建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共同体、搭建大学——中小学伙伴协作机制平台、优化教师教育者考评激励机制;政府层面要建立教师教育学科发展体系、健全教师教育者质量保障体系。

王珍[10](2020)在《英语本科师范生核心素养初探 ——基于专家评定与师范生自我认知调查》文中提出由核心素养在基础教育领域的落地不难想到,要培养出一批具备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生,就需要一批具备核心素养的教师。本科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其自身具备相应的核心素养不仅是作为大学生当下的必然要求,也是其未来职业的客观需求。构建英语本科师范生的核心素养指标不仅有助于英语本科师范生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更有利于师范院校改善对英语师范生的培养。本文在文献研究法的基础上,利用德尔菲法对专家意见进行处理,得出最终核心素养的指标架构。在此基础上研究英语本科师范生对自身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提出相应的英语本科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建议。本文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本文绪论从研究缘起入手,并在国内以及国外目前对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基础上,对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分别进行了阐述。从相关概念以及建构原则和建构依据三方面入手,遴选出了初步的英语本科师范生核心素养的条目,分别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以及25个三级指标。第二部分:本文采用德尔菲法,首先将第一章初步遴选出的核心素养指标拟定成开放性问卷的形式发放给各个学校的专家,让专家对核心素养进行评分。并在第一轮专家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二轮专家打分,在第二轮专家打分基础上选取其中两名专家,对这两名专家的意见分别进行了IAHP层次分析法,得出了最终的核心素养指标。第三部分:将德尔菲法所确立的最终指标用于对英语本科师范生核心素养的自身意识的调查问卷,了解目前英语本科师范生对其自身核心素养重视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校以及不同年级的英语本科师范生对其重视程度具有显着差异;英语本科师范生对其自身应具备的教育学知识重视程度偏低;英语本科师范生对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识较低。第四部分:提出了五方面关于英语本科师范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培养建议:树立英语本科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理念;重视英语本科师范生教师道德的培育;完善英语本科师范生的培养制度;加强英语本科师范生的技能训练;增强英语本科师范生的自我反思意识。

二、试论师范生应具备的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师范生应具备的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现状研究 ——以广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一)研究缘起
        1.对乡村教育的关注
        2.对国家政策的思考
        3.全科教师的发展趋势
        (二)问题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1.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内涵研究
        2.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价值研究
        3.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业特质与能力标准研究
        4.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路径研究
        5.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介
    四、理论基础
        (一)陶行知的乡村师范教育思想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
        (三)陶行知的师范教育课程思想
    五、核心概念界定
        (一)农村
        (二)农村小学全科教师
        (三)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
    六、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文本分析法
        3.访谈法
        4.问卷调查法
第一章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定位、职业特质与培养状况
    一、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定位
        (一)解决农村师资问题
        (二)回应农村小学教育发展诉求
        (三)培养卓越小学教师
    二、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职业特质
        (一)全面的专业知识
        (二)综合的专业技能
        (三)浓厚的专业情意
        (四)健康的人格心理
    三、我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状况
        (一)我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由来
        (二)我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实践探索
第二章 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概貌与现状
    一、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概貌
        (一)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提出的背景
        1.广西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2.农村小学教师补充渠道不够完善
        3.农村小学师资不足与结构不合理
        4.农村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
        (二)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
        1.正式启动
        2.不断完善
    二、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现状
        (一)全科教师培养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
        1.培养目标
        2.课程设置
        3.实践教学
        4.师资力量
        (二)全科教师培养方案实施情况的评价调查
        1.报考动机
        2.对于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理解
        3.对培养目标的认识
        4.对课程设置的评价
        5.对实践环节的反馈
        (三)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反馈
        1.盼望成长的文怡老师
        2.在反思中成长的范奇老师
        3.不定义自己的杨瑜老师
        4.用人单位对免费师范毕业生的评价
        (四)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成效与经验
        1.录取机制的多元化
        2.培养机制的有效性
        3.三年制、四年制和五年制的有效结合
第三章 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报考动机与招生标准方面
        (一)学生报考动机功利化
        (二)招生标准差距较大
    二、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方面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晰
        (二)课程设置较冗杂
    三、本土化培养与学生服务意识方面
        (一)本土化培养欠特色
        (二)学生农村服务意识较薄弱
    四、教师质量与退出机制方面
        (一)全科毕业生综合素质偏低
        (二)退出制度不完善
    五、教材教参与师资力量方面
        (一)全科师范生教材难以统一
        (二)一线师资比例偏低
第四章 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一、明确个人责任,拔高招生标准
    二、明晰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三、加强本土化特色培养,增强学生农村服务意识
    四、严把教师入口关,完善全科师范生退出机制
    五、统一区内教材教参,提升一线师资比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关于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现状研究的调查
附录2 关于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研究的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2)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教师知识
        一.知识的内涵及分类
        二.教师知识的分类
    第二节 数学教师知识
        一.数学教师学科知识
        二.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
        三.数学教师知识相关文献的量化分析
    第三节 职前数学教师知识
        一.职前数学教师知识的现状及来源
        二.职前数学教师知识中某类具体知识
        三.职前数学教师综合性知识和技能
        四.中外职前数学教师知识的对比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教师知识
        二.数学教师专业知识
        三.职前教师
        四.知识结构
    第三节 理论基础与框架
        一.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分类框架构建
        二.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分析层次建构
    第四节 研究的具体过程
第四章 教师视角下的合格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第一节 教师视角下合格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描述分析
    第二节 教师视角下合格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聚类分析
    第三节 不同群体教师对合格数学教师各类知识权重看法的量化分析
        一.不同教龄教师对合格数学教师各类知识权重看法的差异分析
        二.不同职称教师对合格数学教师各类知识权重看法的差异分析
        三.不同称号教师对合格数学教师各类知识权重看法的差异分析
        四.不同学历教师对合格数学教师各类知识权重看法的差异分析
    第四节 教师视角下合格数学教师各类知识权重看法的质化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现状分析
    第一节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水平划分
        一.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测试成绩整体描述
        二.职前数学教师测试总成绩的水平分布
        三.职前数学教师主观题作答情况的水平分析
    第二节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实际结构
    第三节 不同类型学校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得分情况的差异分析
        一.不同类型学校职前数学教师总成绩的差异分析
        二.不同类型学校职前数学教师各类知识得分的差异分析
    第四节 不同性别职前数学教师得分情况的差异分析
        一.不同性别职前数学教师总成绩的差异分析
        二.不同性别职前数学教师各类知识得分的差异分析
    第五节 各类数学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各类数学专业知识得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二.数学学科知识对数学教学知识的影响分析
        三.数学学科知识对数学课程知识的影响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实际结构与期望结构的对比分析
    第一节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实际结构与期望结构的整体比较
    第二节 不同水平下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实际结构与期望结构的比较
        一.前水平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比较
        二.识记水平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比较
        三.关联水平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比较
        四.综合水平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比较
    第三节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讨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建议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学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状况调查与访谈提纲
    附录2 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分类框架
    附录3 中学数学教师知识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4 教师资格考试2014-2018 试题汇总
    附录5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与基本能力测试
    附录6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与基本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附录7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及其培养策略访谈提纲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新时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研究 ——以上海市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时代国家印发相关政策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发展启示
        1.1.2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对未来体育教师提出了愿景要求
        1.1.3 后疫情时代对未来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职业能力
        2.1.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
        2.1.3 体育教育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类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研究述评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据统计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指标的分类梳理
        4.1.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一级指标确定
        4.1.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二级指标确定
    4.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调查的现状分析
        4.2.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能力测评结果与分析
        4.2.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测评结果与分析
        4.2.3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方法能力测评结果与分析
        4.2.4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结果小结
    4.3 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因素
        4.3.1 整体对职业能力认知水平
        4.3.2 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
        4.3.3 相关课程开设与实训实施
        4.3.4 实践投入资源与资金配置
    4.4 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对策研究
        4.4.1 高度契合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要求
        4.4.2 科学设置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
        4.4.3 完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4.4.4 搭建技能实训提升平台
        4.4.5 提高职业能力认知水平
        4.4.6 优化职业能力导师队伍
        4.4.7 完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的访谈
    附录2:新时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之专家征询问卷
    附录3:上海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对职业能力认识的调查问卷
    附录4: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调查问卷
致谢

(4)我国中职学校卓越教师培养目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1.1.2 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的诉求
        1.1.3 落实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要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中职学校
        1.3.2 卓越教师
        1.3.3 培养目标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内研究综述
        1.4.2 国外研究综述
        1.4.3 国内外研究评析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职卓越教师培养目标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卓越教师培养目标的依据
        2.1.1 理论基础
        2.1.2 政策和实践依据
    2.2 培养目标确立的影响因素
        2.2.1 国家教育方针政策
        2.2.2 教育类型特点
        2.2.3 教育发展的时代性
        2.2.4 学校自身办学条件
第3章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特质研究
    3.1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特点
        3.1.1 师德的“双重性”
        3.1.2 角色的“双重性”
        3.1.3 能力的“双师型”
        3.1.4 专业的“双实践”
    3.2 中职学校合格教师特质
    3.3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毕业生“一践行三学会”特质
    3.4 中职学校教学名师的特质
第4章 中等职业学校卓越教师培养目标的确定
    4.1 培养目标确定的基本原则
        4.1.1 遵循卓越教师成长规律的原则
        4.1.2 明确未来服务对象的原则
        4.1.3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4.1.4 突出教师职业特性的原则
    4.2 培养目标确定的维度
    4.3 问卷情况
        4.3.1 问卷的编制
        4.3.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4.4 调查结果与分析
        4.4.1 基本信息的分析
        4.4.2 需求调查的分析
    4.5 培养目标的确定
        4.5.1 总体目标定位
        4.5.2 具体规格的确定
    4.6 制定培养目标注意的问题
        4.6.1 政策层面应贯彻党和国家的要求
        4.6.2 院校层面应突出办学特色
        4.6.3 学生层面应满足个性化需求
第5章 结语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
    5.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中职卓越教师职前培养需求调查问卷

(5)新时代我国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重点难点
        (二)创新点
第一章 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的内涵及功能
        (一)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的内涵
        (二)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概念结构模型
        (三)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的功能
    二、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内涵及功能
        (一)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内涵
        (二)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功能
    三、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职业观
第二章 新时代我国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意义和要求
    一、新时代我国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新时代教育强国战略及教师队伍建设实施
        (二)推动新时代我国师范院校“立德树人”工作开展
        (三)助力新时代我国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深化改革
    二、新时代我国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方向与要求
        (一)根本方向:培育“四有”好老师
        (二)职责要求:做好“四个引路人”
第三章 当前我国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现状实证分析
    一、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的问卷编制及使用
        (一)编制目的
        (二)编制方法
        (三)编制过程
        (四)问卷使用
    二、当前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的主体差异分析
        (二)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当前的积极方面
        (三)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当前我国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当前我国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实施原则存在偏差
        (二)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内容体系有待完善
        (三)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路径依赖问题凸显
        (四)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合力结构尚未形成
    二、当前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弱化的成因分析
        (一)学校原因: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及教育有效性不足
        (二)学生原因:师范生职业理想塑造自觉性差
        (三)国家原因:薪酬待遇及社会保障不佳
        (四)社会原因:社会价值观影响及就业形势压力
第五章 新时代我国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思路与举措
    一、新时代我国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工作原则调适
        (一)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相协调原则
        (二)理论指导与实践熏陶相结合原则
        (三)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融合原则
        (四)专业教育与全方位教育相统一原则
    二、新时代我国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内容体系建构
        (一)政治信仰与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师职业认知教育
        (三)教师职业认同教育
        (四)教师职业情感教育
        (五)教师从教信念教育
    三、新时代我国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实践举措探索
        (一)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路径选择
        (二)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对策提升
        (三)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机制支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访谈提纲》
    二、《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问卷(正式版)》
    三、《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6)基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职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选题缘由
        1.1 政策的指引
        1.2 现实的需要
    2 文献综述
        2.1 教师专业能力构成要素的相关研究
        2.2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构成要素的相关研究
        2.3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现状的相关研究
        2.4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职前培养的相关研究
    3 对现有研究的反思
    4 研究意义
        4.1 理论意义
        4.2 实践价值
    5 概念界定
        5.1 职前特殊教育教师
        5.2 教师专业能力
        5.3 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
    6 研究方案
        6.1 研究思路
        6.2 研究方法
        6.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职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调查问卷的编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预测问卷的编制过程
    4 问卷发放与回收
    5 问卷的施测结果
        5.1 项目分析
        5.2 效度分析
        5.3 信度分析
    6 讨论
第三章 职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的现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工具
    4 研究程序
    5 研究结果
        5.1 职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整体情况
        5.2 职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在不同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6 讨论
第四章 职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目的
    2 访谈对象
    3 研究工具
    4 研究程序
    5 研究结果
        5.1 受访者的专业能力概况
        5.2 学生自身因素对专业能力的影响
        5.3 课程学习
        5.4 实践环节
        5.5 学习环境和资源
        5.6 教师示范指导
    6 讨论
第五章 提升职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建议
    1 对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
        1.1 完善特殊教育教师相关政策
        1.2 建立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2 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建议
        2.1 加强课程建设
        2.2 重视学生实践环节
        2.3 组织指导教师团队
    3 对学生个体的建议
        3.1 端正学习态度,增强专业认同
        3.2 重视实践反思,做好发展规划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7)乡村教师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一)乡村振兴的特殊诉求
        (二)乡村教师的异质性特点
        (三)突破教师教育的同质化困境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
        1.核心素养
        2.教师核心素养
        3.乡村教师培养过程
        4.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5.乡村教师培养质量
        (二)国外相关研究
        1.核心素养
        2.教师核心素养
        3.乡村教师培养过程
        4.乡村教师教育质量
        (三)研究不足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乡村教师
        (二)教师核心素养
        1.核心素养
        2.教师核心素养
        (三)教师教育
        (四)课程体系
    二、理论基础
        (一)核心素养
        (二)教师角色
        (三)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章 乡村教师核心素养的时代关切
    一、乡村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起源
        (一)教育发展的需求
        (二)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
    二、乡村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框架
        (一)关键性知识
        (二)关键性能力
        (三)关键性心理倾向
第三章 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审视
    一、调查设计
        (一)问卷编制说明
        (二)调查对象
    二、乡村教师职前教育现状调查
        (一)核心问题分析
        1.课程内容实用性
        2.教育实践课程
        3.实践课程的主要形式
        4.课程内容
        (二)人才培养方案调查
        1.培养目标
        2.课程设置的现状
    三、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培养目标同质化
        (二)课程内容缺乏适切性
        (三)课程结构不合理
        (四)课程体系缺乏制度保障
第四章 指向乡村教师核心素养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重构
    一、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重构的目标
        (一)服务乡村基础教育
        (二)服务乡村社会
        (三)服务乡村教师发展
    二、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人本化
        (二)本土化
        (三)实践性
    三、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内容
        (一)教师教育理论课程体系
        (二)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
        (三)教师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四、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制度保障
        (一)完善“实践取向”教学改革制度
        (二)建立“合作共同体”常态运行机制
        (三)建立“乡村取向”的专业发展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8)新工科视阈下职教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职教师范生核心素养构成要素研究
        1.2.2 职教师资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的研究
        1.2.3 已有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新工科视阈下职教师范生核心素养的概述
    2.1 相关理论概述
        2.1.1 素养
        2.1.2 教师素养
        2.1.3 核心素养
        2.1.4 教师核心素养
    2.2 新工科视阈下职教师范生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与特征
        2.2.1 新工科
        2.2.2 职教师范生核心素养的概念
        2.2.3 职教师范生的核心素养的内涵
        2.2.4 职教师范生核心素养的特征
    2.3 新工科视阈下职教师范生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
        2.3.1 全面发展理论
        2.3.2 多元智能理论
第3章 新工科视阈下职教师范生核心素养现状及成因
    3.1 调查设计
        3.1.1 研究对象
        3.1.2 问卷编制与实施
    3.2 职教师范生核心素养的状况
        3.2.1 职教师范生核心素养的总体状况
        3.2.2 职教师范生知识素养的现状
        3.2.3 职教师范生能力素养的现状
        3.2.4 职教师范生的情感素养现状
    3.3 职教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
        3.3.1 知识整合能力不足
        3.3.2 批判创新能力不够
        3.3.3 工程实践能力较弱
    3.4 职教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的成因
        3.4.1 职教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3.4.2 职教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4章 国外职教师资职前核心素养培养的经验与启示
    4.1 美国职教师资职前核心素养的培养
        4.1.1 坚持能力导向的培养理念
        4.1.2 注重职教师资的职业生涯发展
        4.1.3 规范化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
        4.1.4 课程体系凸显学术整合取向
    4.2 德国职教师资职前核心素养的培养
        4.2.1 “双元制”职教师资培养模式
        4.2.2 课程设置强调三性融合
        4.2.3 职教师范生培养强调产教深度融合
        4.2.4 评价制度注重动态化调整
    4.3 日本职教师资职前核心素养的培养
        4.3.1 多元化的职教师资职前培养模式
        4.3.2 构建宽基础的课程体系
        4.3.3 综合化的职教师资培训主体
        4.3.4 职教师范生培养的终身化
    4.4 启示
        4.4.1 教育技能与专业技能的深度融合
        4.4.2 职前教学与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4.4.3 终身学习技能的侧重
        4.4.4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强调
第5章 新工科视阈下职教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5.1 加强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
        5.1.1 遴选优质新工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
        5.1.2 建设产教融合的实践实训平台
        5.1.3 构建完善的职教师范生实践制度
    5.2 构建复合融通的专业课程结构
        5.2.1 实现专业结构的交叉融合
        5.2.2 推进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跨界整合
        5.2.3 实现教育学科和专业学科融合
    5.3 打造多元复合的师资队伍
        5.3.1 瞄准产业前沿和技术变革,拓宽师资来源渠道
        5.3.2 面向新工科打造复合型的师资队伍
        5.3.3 构建教师合作共同体
    5.4 制度保障
        5.4.1 健全规范化的评估管理机制
        5.4.2 构建多元化的资源支撑体系
        5.4.3 改善职教师范生的就业环境
第6章 研究的主要结论、创新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6.3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山西三所高师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教师教育者的相关研究
        1.3.2 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1.3.3 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教师教育者
        1.4.2 高校教师教育者
        1.4.3 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对象
    2.4 问卷编制与实施
3 山西省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现状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素养总体水平较高
    3.2 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素养水平的具体表现不一
        3.2.1 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情意分析
        3.2.2 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知识分析
        3.2.3 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能力分析
    3.3 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素养现状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3.3.1 专业情意水平差异性分析
        3.3.2 专业知识水平差异性分析
        3.3.3 专业能力水平差异性分析
4 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4.1 影响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个体内在因素
        4.1.1 自身所处职业阶段的制约
        4.1.2 职业动机发展动力不足
        4.1.3 角色认识不够,身份认同难
        4.1.4 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差,缺乏交流协作
    4.2 影响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
        4.2.1 培养机制缺乏支持性环境
        4.2.2 发展性评价制度不健全
        4.2.3 高校自身硬件条件尚不完善
5 促进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5.1 个体自我发展策略
        5.1.1 强化基础教育意识,提升教育实践素养
        5.1.2 增强角色认同,树立专业理想
        5.1.3 加强自我研究,融合教学学术理念
    5.2 高校制度保障策略
        5.2.1 创建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共同体
        5.2.2 搭建大学——中小学伙伴协作机制平台
        5.2.3 优化教师教育者考评激励机制
    5.3 政府政策支持策略
        5.3.1 建立教师教育学科发展体系
        5.3.2 健全教师教育者质量保障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现状调查
附录 B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英语本科师范生核心素养初探 ——基于专家评定与师范生自我认知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整个学界对核心素养的关注度
        二、英语师范生面临的就业压力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综述
        二、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综述
        三、关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四、关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五、关于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
第一章 英语本科师范生的核心素养指标初步建构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英语本科师范生
        二、素养
        三、核心素养
        四、英语本科师范生的核心素养
    第二节 建构原则及依据
        一、建构的原则
        二、建构的理论依据
        三、政策依据
    第三节 指标初步筛选的结果
    第四节 英语本科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一、英语教师道德
        二、英语教师知识
        三、英语教师能力
第二章 基于德尔菲法的英语本科师范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研究
    第一节 本研究德尔菲法的概述
        一、德尔菲法在本研究的操作程序
        二、对本研究德尔菲法的补充
    第二节 德尔菲法的具体运用
        一、专家的选择
        二、专家问卷结果的分析
        三、评价指标一致性检验
    第三节 德尔菲法的研究结论
第三章 英语本科师范生对其核心素养意识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的设计与发放
        一、问卷内容的设计
        二、访谈提纲的设计
        三、调查对象及调查实施
    第二节 问卷信效度分析
        一、问卷信度
        二、问卷效度
    第三节 调查结果分析
        一、英语本科师范生对其核心素养一级指标的重视程度
        二、英语本科师范生对其自身核心素养二级指标的重视程度
        三、英语本科师范生对其自身核心素养三级指标重视程度的描述性分析
    第四节 调查总结
        一、目前英语本科师范生对于教师道德的重视程度尚较低
        二、目前英语本科师范生对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识较低
        三、英语本科师范生对自身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呈现群体性差异
第四章 培养英语本科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建议
    一、加强英语本科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理念
    二、重视英语本科师范生教师道德的培育
    三、完善英语本科师范生的培养制度
    四、加强英语本科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
    五、增强英语本科师范生的自我反思意识
结语
    第一节 研究反思
    第一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英语本科师范生核心素养指标建构
附录二 英语本科师范生核心素养调查问卷
附录三 对英语本科师范生关于其自身核心素养的访谈提纲
后记

四、试论师范生应具备的素质(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现状研究 ——以广西为例[D]. 梁楚颖.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2]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的实证研究[D]. 王改珍.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3]新时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研究 ——以上海市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为例[D]. 曹玉洁.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我国中职学校卓越教师培养目标研究[D]. 陈雪.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6)
  • [5]新时代我国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研究[D]. 李辉.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6]基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职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调查研究[D]. 王成柱. 淮北师范大学, 2020(09)
  • [7]乡村教师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D]. 刘非凡.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0)
  • [8]新工科视阈下职教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研究[D]. 陈琼琼.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2)
  • [9]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山西三所高师院校为例[D]. 李笑笑.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10]英语本科师范生核心素养初探 ——基于专家评定与师范生自我认知调查[D]. 王珍.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论师范生应具备的素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