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视朗读的教学

不要忽视朗读的教学

一、切莫忽视朗读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汲星[1](2021)在《小学语文小说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小说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同时,它还是语文教材中重要的教学内容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品德修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力求通过小说教学打开学生文学阅读和鉴赏大门,激发他们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读书习惯。但是笔者在实习期间发现许多语文教师在小说教学中存在问题,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养成。本文从分析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小说分布情况、小学小说文本特征入手,结合实习期间搜集和整理资料,提出相应研究策略。本文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分析小学语文小说教学策略在课堂上的应用情况。研究发现,小学语文教师在小说教学中存在文本解读肤浅,教学方法套版化,忽视学生特点,背景桥梁搭建不合理,教学评价呆板,价值取向理想化的问题。通过整理和分析资料,总结出问题背后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结合霍恩斯坦教学目标理论为基础,从知识、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提出相应的教育目标策略。

张敏[2](2021)在《肖培东阅读教学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徐开榜[3](2021)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邱嵘[4](2021)在《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X中学为例》文中指出抒情散文是一种注重抒发作者情感的散文类型,或直抒胸臆或寄情于景,一般都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而对诗情画意的描摹离不开语言的精雕细琢,抒情散文的语言可谓形象生动,优美雅致,蕴含着极大的教学价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语文课程应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并能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养成良好的语言素养。因此从语言出发教学抒情散文,不仅有利于促使学生领略抒情散文遣词造句的精妙,体悟抒情散文语言营造的优美意境,并且对增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抒情散文语言教学中,教师往往缺乏对语言的细嚼慢品,忽视了很多值得细致品读的语言。从教学方法来看,教师掌握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语言教学模式化、浅表化,致使学生缺乏对抒情散文语言深层次的感悟。由此本课题对初中抒情散文的语言教学现状展开调查,并依据教学现状和理论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期望对现实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具体展开如下:引言部分主要论述了研究缘起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初中抒情散文语言特点及课程标准要求。文献综述对当前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初中散文语言教学研究现状和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研究现状两个方面展开述评。第一部分论述了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文本层次理论和余映潮的“语言学用”理念,为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提供可遵循的语言教学理论。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的方式对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情况展开实地调研,发现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存在问题的成因。第三部分则针对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现状,从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提出解决策略。从内容方面来说,主要从字词、标点、句式、语调、辞格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来品读抒情散文的语言。在方法层面,提出了朗读指导法、变文为诗法、替换比较法、联想想象法、语言实践法。

韩越俊[5](2021)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杜甫诗歌整合式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诗歌鉴赏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学习古代诗歌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并将古代诗歌所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但目前高中实际的诗歌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肢解诗歌过度解读,集中讲授一首迁移不足,只注重教不关注学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兴趣不足,课堂教学效率也不高。杜甫诗歌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的重要地位,这是因为杜甫触及大唐盛极转衰时期底层人民的苦难命运,写下了许多反映与批判社会现实的不朽诗篇,而且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巨大成就。这些诗歌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与所达到的成就使其作为教学内容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2003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公布后,全国各地共出版、使用过九种版本的教材。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加注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前依据2017版《课程标准》编写的“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已经出版并开始在河北省的2020级高一年级使用。笔者认为有必要将各版本教材中的杜甫诗歌加以整合,给学生提供合理、全面的学习资源。整合式教学是一种适宜于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通过对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同时对教学方法也进行必要的整合,一线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加符合新版《课程标准》12个课程目标中相应目标的要求,在学生层面也能够更好地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为解决杜甫诗歌教学中现有的问题,充分实现杜甫诗歌的教学价值,本论文尝试研究以整合式教学方式进行杜甫诗歌教学。前期主要运用调查法与访谈法对师生的杜甫诗歌教学现状与教学需求进行分析,结合文献研究法与案例分析法拟定教学设想,设计相关整合方案,综合运用教学目标的整合策略、教学内容的整合策略、教学方式方法的整合策略以及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整合策略等策略进行整合设计,并加以实践与反思。除绪论外,本论文主要四部分内容,即高中阶段古代诗歌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高中语文教材里杜甫诗歌的选编情况、杜甫诗歌整合式教学的策略研究、杜甫诗歌整合式教学的实践案例探析。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杜甫诗歌的整合式教学策略,契合当下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是完全值得在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中推行的。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关涉到跨年级教材内容的整合,对相关教学资源与教学课时安排有特殊要求,这极其考验执教者的教学智慧,因此在教学应用中也会出现个别困难。不过,杜甫诗歌的整合式教学的各层面教学策略虽然不够完善,但仍能够为提高高中教材中杜甫诗歌的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实际的有益借鉴。

李施雅[6](2020)在《《皇帝的新装》文本解读与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珊[7](2020)在《高中语文宋词教学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宋词作为中华经典之一,其丰富的内涵、优美的语言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在高中阶段,语文课是学习和传播宋词的一个重要渠道。本研究从语文课堂入手,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通过搜集大量教学案例进行整理和分析,对高中语文宋词教学进行研究,具体如下:论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绪论部分阐述选题缘由及意义、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论文的理论依据。第二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宋词概述,旨在分析教材中宋词的主要内容及文体特征。第三章从分析宋词教学案例入手,发现教学目标的制定笼统且空泛,表述不规范,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的确定忽视宋词的文体特征,对学情把握不准确且教学内容单一;导入环节千篇一律,教学过程缺乏实质性对话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第四章试图寻找高中语文宋词教学的策略,并对高中语文宋词教学进行教学设计与说明。结语部分总结高中语文宋词教学案例研究的重要性,从完整的教学案例中总结经验,以促进教学设计更加合理化和可操作化,充分发挥高中语文宋词教学的作用。

张绪岚[8](2020)在《主体间性视域下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教育界掀起一股“课堂革命”之风,课堂革命关涉到课堂效率的提高。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最基本、最普遍、最主要的沟通交流方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一味追求效率,将忽视个体的发展,过分强调个性发展,又将抑制其他主体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为师生互动的和谐发展寻找平衡点,于是主体间性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在主体间性的视域下,主体与主体之间打破了单子式的主体观念,强调多主体沟通和理解,为主体间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课堂师生的互动行为既可体现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可外显为一个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故本文采用文献法、视频分析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研究观察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行为。首先,关于主体间性理论的追溯和阐释,主体间性的提出及其发展,包括主体间的内涵,以及现象学、认识论、社会学等学派对其内涵的不同解释,主体间性理论与主体性、主导性的差别及联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主体间性内含的主体间互动理论,尤其是交往主体的平等性、交往过程的动态性、交往结果的通融性等对师生课堂互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因此本文从主体间性理论中截取对高中语文师生课堂互动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精髓进行系统论述。其次,通过科学的师生互动测量工具,选取第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优秀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的视频为样本进行测量研究。本文选用的测量工具最初源自美国学者弗兰德斯(Flanders)于20世纪五十年代开发的测量课堂言语互动的工具。由于该工具源自西方的传统课程,不太适应当今语文课堂。因此,本文将结合其他学者的思考对其进行部分改进,试图测量出当今高中语文课堂的互动现状,思考互动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改进,审视师生互动行为与主体间性的理念有何出入,总结可供我们借鉴和实践的经验。研究主要以阅读鉴赏课和写作指导课两种课型作为互动行为分析对象。最后,主体间性视阈下的课堂师生互动要求将教师和学生共同置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强调师生多主体之间通过教学平台上的多边活动和平等互动,打破课堂沉默,实现教学相长。如果需要真正解决主体性受到忽视的问题,必须从占有性的个体主义的偏颇和局限抽离出来,完成从单个主体向主体间性的视阈转换。师生互动将不是霸权式、压迫式、被动式的“互动”,师生都能感受到同等他者主体的存在,理解他者,与他者共在。主体间性视域下的语文课堂构建策略包括树立主体间性意识,以对话的方式感知他者,以共同体的形式与他者共存。

乔月[9](2020)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研究 ——基于对秦皇岛市某小学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教师有效运用课堂评价语言,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提高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小学教师课堂评价语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评价语的使用上提供参考,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运用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本研究以小学三四年级师生作为研究对象,进入真实教学情景中,对教师课堂教学中发出的口头评价语进行研究。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根据对前人研究成果以及新课程理念的梳理,总结出教师课堂评价语在内容、指向对象、语言特点以及使用效果四个维度的应然状态,以此作为分析的依据。其次,以发现目前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运用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收集一手资料,并从上述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教师课堂评价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价指向语对象方面包括评价语缺乏公平性、忽视对集体的评价。评价语的内容方面表现在评价语未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性。评价语的特点和效果方面体现在评价语单一笼统缺乏启发性。针对问题及背后的原因,标本兼治,提出七个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学校方面提高对教师课堂评价语的重视程度,例如增加对教师课堂评价语的考评、丰富教师课堂评价语的主题活动。教师方面,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实现、培养教育机智增强评价启发性、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评价语言以及加强对评价语的课后反思等。

黄倩[10](2020)在《儿童本位视角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古诗文简洁而优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教育研究领域的“儿童本位”视角出发,以儿童的身心发展为基础,运用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和小学语文课程论的观点,探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古诗文选编上的优缺点,以期抛砖引玉。本文除去引言和结语,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追溯了语文教材中儿童本位思想的发展历程,剖析了儿童本位思想与古诗文的相互关系,提出儿童本位思想对小学古诗文的选编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第二章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文体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先对统编版小学古诗文体系进行解剖,对其选编体系进行逐一分析,总结出统编版教材的体系特点。其选文系统内容多元,丰富儿童的生命体验;助读系统有的放矢,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知识系统潜移默化,促进儿童认知发展;作业系统夯实基础,鼓励儿童想象创造。第三章将人教版古诗文体系与统编版古诗文体系进行对比研究。两个版本共同之处在于选文数量体现出层递性,插图精致美观,选文贴近生活,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同点在统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的数量增多,课内外安排不同;统编版加强学段间的衔接性;重视言语实践活动;统编版编写语言简明扼要,人教版的语言表达更具有亲和力。从而归纳出统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选编体系的特色与不足。第四章针对前文梳理出的不足,对古诗文的选编和使用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一是选编时需呵护童真,诗文类型多元化;陶冶童心,课后作业项目化;激发童趣,助读提示情境化。二是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也应立足儿童需要,弥补教材的不足;立足儿童兴趣,挖掘儿童情趣;立足儿童视角,把握诗文的特征。总而言之,笔者对统编版小学古诗文选编体系研究的初衷,是为更全面客观了解古诗文选编的变化,为小学古诗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儿童一同畅游古诗文这片诗意的土地上,让传统文化在儿童心中灿烂辉煌。

二、切莫忽视朗读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切莫忽视朗读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语文小说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小说本体研究综述
    二、小说教学的研究概述
    三、小说教学途径和策略研究
    四、小学小说教学研究现状概述
    五、已有研究结果概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和核心概念
    一、理论基础
    二、概念界定
第四章 统编版语文教材小说选文情况
    一、统编版语文教材小说文本的分布情况
    二、统编版语文教材小说文本的编排特点
    三、统编版语文教材小说文本的基本特征
第五章 小学语文小说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堂观察数据分析
    二、访谈数据分析
第六章 小学语文小说文本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二、原因分析
第七章 小学语文小说文本教学策略
    一、支持知识目标教育策略
    二、支持情感目标的教学策略
    三、支持行为目标教育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X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1.研究缘起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初中散文语言教学研究现状
        2.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课堂观察法
        3.案例分析法
    (四)初中抒情散文语言特点及课程标准要求
        1.课程标准对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的要求
        2.初中抒情散文语言特点
一、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理论基础
    (一)文本层次理论与抒情散文语言教学
        1.文本层次理论概述
        2.文本层次理论对抒情散文语言教学的启发
    (二)余映潮“语言学用“理念与抒情散文语言教学
        1.余映潮“语言学用”理念概述
        2.余映潮“语言学用”理念对抒情散文语言教学的启发
二、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现状调查
        1.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2.教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二)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内容缺失,缺乏对语言的细嚼慢品
        2.缺乏感悟,语言教学模式化
        3.浅表品读,轻视品味消化
        4.淡化指导,朗读缺乏具体评价
    (三)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1.教师语言教学的专业知识不足
        2.教师走经验化语言教学之路
        3.学生主动参与性较差
三、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优化策略
    (一)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内容优化策略
        1.咀嚼字词和标点,感受语言锤炼的精妙
        2.揣摩句式和语调,把握语言的情感和基调
        3.体味辞格表达效果,想象语言营造的意境
        4.透视作家语言风格,感受个性化言语表达
    (二)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方法优化策略
        1.朗读指导法:把握语言情感之真
        2.变文为诗法:品悟语言形式之美
        3.替换比较法:品鉴语言运用之准
        4.联想想象法:体悟语言营造之境
        5.语言实践法:检验语言内化之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部编版初中抒情散文篇目梳理
附录2 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3 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卷)
致谢

(5)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杜甫诗歌整合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整合式教学
        (二)高中语文教材
    三、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相关研究现状
第一章 高中阶段古代诗歌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第一节 教师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二节 学生学习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三节 调查结果整体分析
第二章 高中语文教材中杜甫诗歌选编统计分析
    第一节 各版本高中语文教材中杜甫诗歌选编统计
    第二节 教材中杜甫诗歌选编上存在不足的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杜甫诗歌整合式教学的策略研究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整合策略
    第二节 现有教材教学内容的整合策略
    第三节 教学方式方法的整合策略
    第四节 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整合策略
第四章 杜甫诗歌整合式教学的实践案例探析
    第一节 教学构想
    第二节 教学实践案例展示 知人论世解杜甫
        第一模块从“裘马轻狂”到沉沦下僚
        第二模块西南漂泊终成“圣”,沉郁顿挫论忧国
    第三节 教学实践反思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7)高中语文宋词教学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高考对宋词考查的重视
        (二)宋词教学的现实意义
    二、高中语文宋词教学研究综述
        (一)关于高中语文宋词教学内容的研究
        (二)关于高中语文宋词教学方法的运用
        (三)关于高中语文宋词教学策略的研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例研究法
        (三)观察法
第一章 高中语文宋词教学案例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加涅教学设计理论
    第二节 ABCD目标表述法
    第三节 语文对话教学
第二章 人教版高中语文宋词的概述
    第一节 高中语文教材中宋词的分布概况
    第二节 高中语文教材中宋词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高中语文教材中宋词的文体特征
第三章 高中语文宋词教学案例分析
    第一节 高中语文宋词教学目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笼统且空泛
        二、教学目标表述不规范
        三、三维目标割裂
    第二节 高中语文宋词教学内容分析
        一、忽视宋词的文体特征
        二、对学情把握不准确
        三、宋词教学内容单一
    第三节 高中语文宋词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入环节千篇一律
        二、缺乏实质性对话
第四章 高中语文宋词教学策略
    第一节 宋词教学目标的制定
        一、以课标为依据
        二、以教材为立足点
        三、以规范的陈述为原则
    第二节 宋词教学内容的确定
        一、依据宋词文体特征
        二、依据高中生的学情
        三、丰富宋词的教学内容
    第三节 宋词教学过程的优化
        一、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导入
        二、优化教学核心环节
    第四节 高中语文宋词教学设计与说明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主体间性视域下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案
1 核心概念界定
    1.1 主体间性及其相关概念
        1.1.1 主体性
        1.1.2 主体间性
    1.2 师生互动及其相关概念
        1.2.1 互动
        1.2.2 课堂互动
        1.2.3 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师生互动
2 主体间性理论的基本观点
    2.1 不同学派代表对主体间性的阐释
        2.1.1 胡塞尔(Hussel)对主体间性的阐释
        2.1.2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对主体间性的阐释
        2.1.3 哈贝马斯(J.Habermas)对主体间性的阐释
        2.1.4 萨特(J.P.Sartre)对主体间性的阐释
    2.2 主体间性的内涵分析
        2.2.1 主体间性与主体性的联系
        2.2.2 主体间性与主体性的区别
        2.2.3 主体间性与主导性的区别与联系
        2.2.4 主体间性的特征
3 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情况研究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3.4.1 矩形方阵数据统计
        3.4.2 师生言语比率计算
        3.4.3 语文课堂互动的情况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4.1 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4.1.1 形式化设计互动明显
        4.1.2 学生被动参与课堂互动
        4.1.3 学生是课堂互动的边缘人
        4.1.4 存在消极互动现象
    4.2 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影响因素分析
        4.2.1 教师的个人素养和教学风格
        4.2.2 学生的主体间性意识和积极参与程度
        4.2.3 教学生态环境影响下的互动环境
    4.3 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显着特点
        4.3.1 多样性
        4.3.2 设计性
        4.3.3 被动性
        4.3.4 失真性
5 主体间性视域下师生互动失真表现及原因
    5.1 师生互动异化为教学程序
    5.2 忽视他者的情感和需求
    5.3 缺乏深度对话
6 主体间性视域下课堂师生互动的回归
    6.1 主体间性意识的确立
        6.1.1 群体规则意识
        6.1.2 行动规则意识
    6.2 主体间课堂互动的策略
        6.2.1 对他者的感知
        6.2.2 与他者的共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9)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研究 ——基于对秦皇岛市某小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基于我国新课改的要求
        1.1.2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1.3 基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小学中年级
        1.3.2 课堂评价语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4.3 研究现状总结
    1.5 教师课堂评价语研究维度
        1.5.1 评价语的指向对象
        1.5.2 评价语的内容
        1.5.3 评价语应具备的特点
        1.5.4 评价语应达到的效果
    1.6 研究方法
        1.6.1 问卷调查法
        1.6.2 观察法
        1.6.3 案例分析法
        1.6.4 访谈法
第二章 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使用现状调查
    2.1 调查设计与实施
        2.1.1 调查设计的依据
        2.1.2 问卷设计与实施
        2.1.3 访谈设计与实施
        2.1.4 观察设计与实施
    2.2 调查结果分析
        2.2.1 教师课堂评价语的指向对象分析
        2.2.2 教师课堂评价语内容分析
        2.2.3 教师评价语言的特点分析
        2.2.4 教师课堂评价语的效果
第三章 教师课堂评价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教师课堂评价语存在的问题
        3.1.1 评价语公平性欠缺
        3.1.2 忽视对集体的评价
        3.1.3 评价语未突出三维目标整体性
        3.1.4 评价语笼统单一,缺乏启发性
    3.2 教师课堂评价语存在问题的原因
        3.2.1 学校对教师课堂评价语的重视不足
        3.2.2 教师课堂评价理念滞后
        3.2.3 缺乏正确的学生观的引导
        3.2.4 对三维目标应整体实现认识不足
        3.2.5 教师教育机智缺乏
        3.2.6 语言运用能力不足
        3.2.7 缺乏对课堂评价语的反思
第四章 优化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的策略
    4.1 学校要提高对教师评价语的重视程度
        4.1.1 注重对教师课堂评价语的考评
        4.1.2 丰富教师课堂评价主题活动
    4.2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
    4.3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4.3.1 公平对待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4.3.2 着眼全体学生,面向集体评价
    4.4 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实现
    4.5 培养教育机智,增强评价启发性
    4.6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评价语言
    4.7 加强对评价语的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10)儿童本位视角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基于儿童本位视角的小学语文教材研究
        二、关于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研究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语文教材
        二、古诗文
        三、儿童本位视角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儿童本位思想与小学语文古诗文选编的关系
    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本位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师夷长技,初露锋芒
        二、政治挂帅,曲折发展
        三、世纪变革,砥砺前行
    第二节 用儿童本位思想指导小学古诗文选编的必要性
        一、古诗文与儿童的特点一脉相承
        二、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核心地位
        三、儿童本位思想在教材编写与教学中具有桥梁作用
第二章 儿童本位视角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体系分析
    第一节 选文系统:内容多元,丰富儿童的生命体验
        一、古诗文数量增多
        二、古诗文题材丰富
        三、古诗文体裁多样
    第二节 助读系统:有的放矢,尊重儿童认知规律
        一、生动的导语
        二、诗意的插图
        三、鲜活的注释
    第三节 知识系统:潜移默化,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一、识字写字,循序渐进
        二、文学与文化知识,润物无声
        三、学法知识,浸泽习惯
    第四节 作业系统:夯实基础,鼓励儿童想象创造
        一、作业内容丰富多样
        二、呈现形式激发兴趣
第三章 儿童本位视角下统编版与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选编比较
    第一节 儿童本位视角下统编版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异同
        一、古诗文选编的相同点
        二、古诗文选编的不同点
    第二节 儿童本位视角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特色
        一、以儿童需要为基本点
        二、以儿童发展为着力点
        三、以儿童兴趣为切入点
    第三节 儿童本位视角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的不足
        一、古诗文选文形式固着
        二、古诗文练习缺乏广度
        三、古诗文助读缺乏效度
第四章 儿童本位视角下统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选编与使用建议
    第一节 儿童本位视角下的统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选编建议
        一、呵护童真,诗文类型多元化
        二、陶冶童心,课后习题项目化
        三、激发童趣,助读提示情境化
    第二节 儿童本位视角下的统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使用建议..
        一、立足儿童需要,弥补教材不足
        二、立足儿童兴趣,挖掘儿童情趣
        三、立足儿童视角,把握诗文特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切莫忽视朗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语文小说教学策略研究[D]. 汲星.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2]肖培东阅读教学艺术研究[D]. 张敏. 济南大学, 2021
  • [3]高中语文现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 徐开榜.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2021
  • [4]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X中学为例[D]. 邱嵘.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杜甫诗歌整合式教学研究[D]. 韩越俊.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6]《皇帝的新装》文本解读与教学研究[D]. 李施雅.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20
  • [7]高中语文宋词教学案例研究[D]. 张珊.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主体间性视域下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 张绪岚.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9]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研究 ——基于对秦皇岛市某小学的研究[D]. 乔月.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07)
  • [10]儿童本位视角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研究[D]. 黄倩.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不要忽视朗读的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