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资收购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外商投资收购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桂恋[1](2020)在《我国国有企业赴美投资中的国家安全审查问题及其应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美国通过修改其外资安全审查立法,将原本对国有企业并购交易的严格审查态度贯彻到底,并且使其更具针对性——针对中国。而这也对应了近些年来我国国有企业赴美投资流量剧烈下降并愈演愈烈的趋势。我国发展速度之快以及国有企业对美投资规模之大、占比之多均引起了美国国内极大的关切。美国政府认为中国国有企业的投资是带有政府战略目的的非商业性投资,并且是基于政府大量不规范的补贴才形成的强大市场竞争力,因此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极力打压,如今已有大型并购交易受到影响,并导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流量在2017年后出现大幅下降。纵观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以下简称CFIUS)否决或限制的来自我国的并购交易案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国有企业或者是被认为有政府或军方背景的大型民营企业作为交易主体的一方。理论上讲,基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修改法律无可厚非,但是美国对我国国有企业并购交易的国家安全审查不应带有歧视意味。实践中CFIUS就经常发生违反正当程序不告知具体审查信息、扩大我国国有企业的认定范围、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来阻碍我国国有企业投资等滥用外资国家安全审查权的现象。CFIUS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审查异常严格是有原因的。首当其冲就是中美两国的大国竞争,具体表现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美国投资保护泛政治化;美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敏感以及我国政府给予国有企业过多的补贴等。在内因方面,我国国有企业多并购能源、资源和高新技术等敏感领域,为其赴美投资遭遇阻碍埋下了隐患;当然国有企业自身不透明的治理结构以及投资冲动也是不可回避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一困境,使我国国有企业更好地应对美国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并为当前美方欲制定国际经贸新规则的动向做好准备,需要从法律视角积极应对。在国家层面,首先要做好重启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预案,在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中为规范国家安全审查行为努力提出中方诉求,如有涉及补贴新规则的商议,还需争取过渡期及补贴例外条款的适用;其次,我国要继续规范政府的补贴行为,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海外投资的指导与保障机制。在企业层面,我国国有企业要在赴美并购前寻求专业机构的指导并主动向美方提交审查,对高科技领域的并购注意方式方法。此外除了寻求美国国会支持和积极维权外,还要注重完善自身的企业治理结构以提高透明度。

董少明[2](2020)在《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文中研究说明并购重组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从过去国有企业激发活力,实现扭亏为盈和发展壮大,到当下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并购重组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历史演进的大视角考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演进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规律,在历史演进的分析中重新认识当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意义和作用,以更好的指导当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改革实践。基于此,本论文尝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遵循“理论分析——历史演进——实证研究——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对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进行研究。论文首先梳理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相关文献、理论,从而奠定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之后,着重从历史演进的视角考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发展的起步阶段(1984—1991)、转型阶段(1992-2002)和全面发展阶段(2003-2018),剖析各个阶段的背景、特点和成效;其次,论文对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进行实证检验和绩效评价,总结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成绩,剖析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进一步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影响因素;最后,论文借鉴域外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原则、目标和模式,厘析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主体定位和政府作用,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提升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对策建议,尤其要加强“顶层设计”,强调“法治企业”,构建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和破产清算体系,以及建立资本市场淘汰机制和建立稳定的失业保障体系。

李洋[3](2019)在《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讨论旨在破除全球化时代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对国有体制发展前景的质疑。“公有制必然不如私有制”的论调是站不住脚的。把国有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视为中国经济的枷锁是很危险的,也是不公正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经济发展历史的回顾,以及与全世界范围内其他经济体国有企业成功案例的对比分析,寻找出我国坚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大国有企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国有企业不仅存在于具有社会主义传统的欧洲国家,连私有化至上的美国也并非没有国有企业。学界常有观点认为西方国有经济的比例比中国低很多,但是以新加坡为例的不少完全市场经济体也拥有着很高的国有经济比例。这些国家的国有企业可以说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但为何也能够实现经济成功呢?这些都是简单支持私有化的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所以说,草率的把所有的经济问题归咎于国有体制是不负责任的。回顾历史,那些不立足本国国情就接受了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试图通过激进的私有化实现经济发展的失败案例比比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拉美国家、菲律宾等经济体陷入长久的“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例证。而这些国家也基本失去了实现工业化的机会。反观同时期有着更高国有企业比例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等)却完成了脱贫和赶超。国有企业存在的很多问题是与所有制无直接关系的。很多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在私有企业,尤其是在股权分散的大型私有企业里一个都不会少。如此可见,简单的改变企业的所有制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并没有帮助。从西方成功的国有企业经验中可以看到,如果能够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按照市场规则有效治理国有企业,所有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管控和规避,完全不会比私有企业做的差。从对法国国有经济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在承认国有企业贡献和地位的同时,法国政府不推行激进私有化,而是通过积极改革保持企业竞争力,使其成为国家核心技术的掌握者。德国的国有企业也在战后恢复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而且在经历了几轮私有化后,近年来德国在电力等行业开始出现重新国有化的呼声。而北欧国家的国有企业则是支撑其高福利经济的重要部分,且在创新能力上走在世界前列。亚洲的新加坡和韩国则更加是利用国有企业实现经济腾飞,完成工业化的典型案例。甚至在完全信奉私有化的美国也有着数量可观的国有企业,除了在公共事业部门外,也不乏涉足军工、金融、地产等行业。这些都说明了国有企业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国有企业改革虽不是新问题,但目前大部分研究都只停留在企业微观治理的层面,并没有从全球化内外联动的视角,以及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直面指出坚定做大做强国有经济的理论基础和信心来源。只有跳出西方经济学范式的框架,从例证分析的角度才能更好找到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方向。本文在绪论中阐述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动态及论文研究方法、基本框架与创新点;第一章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客观总结了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历史贡献。同时回顾了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诞生及推广的原因和过程,阐明了这一趋势对我国经济在逐渐融入全球体系后的影响。为了解释这一影响,本文在第一章第二节阐述了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第二章首先总结和分析了质疑国有企业运行效率的一些理论,包括“委托-代理”“搭便车”“预算软约束”等问题,揭示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否与企业的产权归属公有或私有并无关联。随后,本文对推行私有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陷阱”进行了梳理。最后,本章指出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私有化改革在本质上的不同之处。在第三章,本文通过对法国、德国、北欧国家、美国等经济体的国有企业发展历史的分析和对比,总结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值得借鉴的地方。第四章则主要分析了与中国更为接近的韩国、新加坡等经济体的国有经济成分和私有化改革的尝试,试图找到可供我国采用的改革路径。本文的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就当前全球化形势下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应对举措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第八章则是对全文的总结,以及对未来国有企业发展的展望。

谢翀[4](2012)在《产业安全视角下中国农业外资并购法律审查研究》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深远的影响了农业利用外资的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引入与利用。本文基于产业安全的视角,集中于在农业产业领域进行综合性研究。针对外资并购对我国农业企业造成的实际影响,分析了立法推进过程中的现实基础与法律缺失,集中研究了构建法律审查体系的内容框架。研究进行了如下设计:第一部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研究。这一部分首先界定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农业产业安全等基础概念,指出农业产业安全在国家整体经济安全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不断延伸的丰富内涵。以我国为例,讨论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产业安全整体现状,重点分析了在以并购模式为主的投资自由化趋势下,我国农业产业利用外资获得的积极意义,以及面临的危机与挑战。第二部分:外资并购境内农业企业的现实环境与法理基础研究。这一部分突出了并购模式与传统投资模式的差异,及其容易引发的垄断风险与产业安全威胁。通过外资并购在典型农业领域的样本性案例,提出当前国内农业产业应对外资并购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而得出当前农业产业领域的法律监管与保障体系构建,已经具备了适时的基础,现实必要性与紧迫性。基于我国在监管外资与维护农业安全立法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借鉴典型发达国家的综合保障体系,提出未来我国构建农业产业安全法所应具有的基本认识,确立的基本立法原则与针对农业领域的特殊价值追求。第三部分:本文的主体与核心内容。是并购农业企业的反垄断审查与产业安全审查,二类制度的并行完善与协调研究。这一部分作为产业保障性立法的基础与核心,提出了并行审查的概念。依次介绍我国现行的反垄断审查与产业安全审查的实施效用、意义、缺失,辨析两种制度的联系与功能差异,提出每种审查制度本身的内容中需要改进的法律标准,并特别将这些标准运用到农业产业,确立一些仅适用于农业产业领域的风险评估、并购审查、法律保障的标准和原则。在此基础上,论证两种审查制度应该协调在实践中的不同领域,相互配合,实现法律功能上的互补,和法律主旨上的共融,以期能够达到较为完善的保障我国基础产业安全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外资准入的引导方向与实际标准也应适时变动与改进,以配套支持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理念。最后,从长远的观点提出构建统一国家产业安全法,并划分基本产业领域的立法建议。第四部分: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农业的综合法律环境完善。这一部分属于配套性、支持性的立法研究。外资法的转变与完善,应该与产业法、竞争法并行推进。在整体法律环境中统一外资基本法,外资并购法,对于农业领域引资的安全度和合理度将有极大的帮助。同时,综合的投资环境优化也要求补充与提升农业领域吸引外资的环境保护要求、知识产权保障标准。加大支持农业技术投资、农村金融保障的力度,培育可以与跨国农业资本抗衡的主导型农业企业。基于维护农业产业领域的整体经济安全,本研究以在农业领域构建保障性法律体系为目的,得出如下基本结论:保障性法律体系建立的前提是:将竞争政策领域的反垄断审查与产业政策领域的产业安全审查并行完善,解决彼此的冲突或重复之处,明确各自的价值取向、审查标准与侧重范围,协调两类审查体制在实践中的法律监管作用。建立的核心是:反垄断审查以防范恶意并购,规制垄断行为,消除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的垄断态势为重点,产业安全审查以维护国家重要产业的基本安全与自主权为核心,将东道国引资策略与促进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结合。支持的法律环境是:该体系应容纳配套性和辅助性、支持性的各类法律措施与政策规定。重点是外商投资整体法律环境的优化,包括推进现行外商投资法、外资并购法的统一,关注农业技术引进所引发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健全等。建立的最终目标是:构建独立统一的《(外资并购)国家经济安全法》,并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基础划分。

谢银玲[5](2010)在《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 ——以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为视角》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全球跨境企业对中国内地上市公司的敌意收购为考察对象,以公司自身治理的法理基础为起点,通过世界并购浪潮对现代企业的洗礼、国际组织有关并购的立法和实践分析,以及世界两大法系代表性国家、地区产业政策与经济发展政策的研究与借鉴,试图为现行的中国外资并购相关立法提供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以及中国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的防御献策,并建立一个更加坚实的法律后盾。本文正文五章,前缀绪论,正文焦点有三:一、发展中国家外资并购之价值分析(第二章第三节);二、现行外资并购法制体系之商榷(第四章第三节);三、完善我国反收购法制之对策(第五章第三节),各章内容概述如次:第一章“上市公司并购防御与治理原则微观分析”彻底揭露上市公司并购中各个公司主要内部机构之间的权利、义务制衡关系,以便从法理上确认管理层并购防御权的正当性。本章以上市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价值为起点,从公司治理角度,较深入地分析并购活动与公司治理的联系,以及上市公司治理原则对反收购的作用,论证上市公司管理层并购防御权之法理基础,并在文中确认:中国上市公司在被收购的过程中,核心管理层──董事会对外来并购防御有法定的防御权,这为上市公司面临敌意收购的防御判断建立了一个更加专业的基础。内容包括第一节“上市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之价值分析”(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相关的治理问题)、第二节“经营权的法理基础”(董事权利与义务论证)以及第三节“上市公司并购防御措施之治理基础”(反收购理论争议之核心及并购防御权之归属)。本章结语:“反收购措施不破公司治理原则”将上市公司董事会的防御决策置于其经营权的本职任务,视反收购措施为经营管理的至高表现。第二章“跨境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动因、风险及东道国价值论证”为本文所涉有关经济方面之核心理论,涉及古典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帕累托效率概念以及国家竞争力钻石模型理论等多种与市场经济追求有效竞争的相关理论,目的是对当代企业跨境并购的缘起有一根本性的掌握。为完全透视企业外部成长的价值及发展中国家的两难性,本章以比较充裕的篇幅从经济及管理学角度论证企业并购的不可避免性及反收购的必要性,阐述了发展中国家在外资的需求以及国家经济安全发展全局的平衡中,应谨慎规范跨国并购的防御规制。内容包括第一节“跨境敌意并购之理论进路”、第二节“反收购措施之风险结构”以及第三节“发展中国家外资并购之价值分析”。从本文的题名“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以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为视角”可看出,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选择将成为本文的根本点,本节将提示本文最终将要传达的:国家对利用外资有怎样的价值选择就会有怎样的经济政策,同时就会有怎样的外资立法(当然包括外资并购立法)。本章结语最终得出:“发展中国家之并购防御法制必慎裁独断”,意指外资政策思虑要审慎、果决,谨防迷失核心价值。第三章“国际跨境并购竞争规制之比较分析”涉及国际间有关并购的法理、实际法规、实务分析,具体依该国或地区并购法制史在两大主要法系之代表性、与中国竞争立法的相关性、亚洲并购竞争法制最先进代表国家、中国社会条件相似性,以及与我国国情紧密性等五个因素为标准,选取美国、德国、欧盟、日本、印度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等六个代表性国家及地区作为阐述目标,分析了世界历经几次并购浪潮后,两大法系的几个代表性国家及地区的并购与反收购规制的发展进程及其竞争法制的实践经验,观察在并购活动全球化下,各国家、地区乃至各国际组织的竞争政策与规制之发展概况,何以为中国现行相关制度参照系。内容包括第一节“普通法系国家竞争法制与反收购规制之实践分析”、第二节“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竞争法制与反收购规制之实践分析”、第三节“区域组织竞争规制典范──欧盟”以及第四节“国际组织关于投资竞争规制之现况”。本章的结语“趋同乃现实不必是理想”说明经济全球化后,世界各国外资立法的自然融合现象。第四章“我国上市公司外资倂购法制体系分析”旨在为我国现行倂购与反收购法制概念与体系及其缺漏之总体检。本章为本文研究的“重磅区”,在检阅国际有关竞争法制及外资立法例后,回到中国的现行上市公司并购立法与实践现况。全文涉及我国现行规范并购业务数十部主要法律法规的梳理,以及整体并购系统成长空间的抽象总结,为尽量顾及规范阐释的忠实性,本章行文平铺直述,诌议不讳,期能比较准确地掌握我国现行并购法制的优势与缺点。内容包括第一节“现行并购基本法制”、第二节“外资并购专门法制”以及第三节“现行外资并购法制体系之商榷”。结语题为“今非昔比的价值选择”,从我国现行外资立法的政策与思路,揭示国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价值选择。第五章“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制对策之诌议”作为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结论,本章试图从我国自成体系的现行并购相关法制中,为上市公司的反收购措施抽离出适法的与无法规支持的,并于当下无法施行的反收购措施分析之中,开辟解决的途径,最终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是为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制提出对策与修法建议,希望为未来“中国企业并购规范与制度指南”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内容包括第一节“现行法制下反收购措施之适用分析”、第二节“现行法制适用反收购措施之瓶颈”以及第三节“完善我国反收购法制之对策”。第五章作为本文的结论,其结语“巨人肩膀的登高望远”也传达了本文的重要精神。英国首相布朗(Gordon Brown)于2009年4月2日在英国伦敦的全球最大经济体G20高峰会议的闭幕新闻发布会称“《华盛顿共识》的时代已经结束”,事实上“华盛顿共识”时代的结束暴露的是一种思维(美国式新自由主义经济观念)在历史长河中因过度消费而导致的能量耗尽。人类理性之所以高贵就在于其“选择性”,理性的动能创造了世界的多样性,欧洲的“社会市场经济”、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或者中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是选择项,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选择项,将某种价值观强加于所有的对象就是一种“思维的过度消费”,这种傲慢恰恰是反理性的。是以,即使在多元复杂的全球化经济网络,无所谓从一而终的经济发展理论,“永远的宏观微调”是政策不妨碍法制的不二原则。欧洲的“社会市场经济”与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双方过招,对比的结果,明显可见:政府那只鞭策市场的手,轻重不一,则效果各异。1997年的东南亚经济危机首次见证了极端“自由市场经济”的败笔,2007年美国次贷风波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则突显了“社会市场经济”那只宏观的手确实不可偏废。本文将国家宏观调控的“手”视为自由竞争市场的“巨人肩膀”,也将“法制化”的反收购措施视为被收购目标公司的“巨人肩膀”;上市公司反施购措施的法制化,小而言之,是政府保障市场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礼献,大而宣之,也是政府对市场自由竞争的理性化支持。我们期待:法律规制成为政府经济计划与政策的真正载体,而法制体系是国家意志抵御社会破坏者的防火墙,更是执法机构与境内外守法个体或组织共同仰望的靠山。经济社会秩序建筑无所谓上层或下层,无论内外资的并购活动,皆应依赖相同的法制系统,法制化规则将使外资对东道国的计划与政策无须比内资更加忧虑,目光只需停留在输入地的法律上,此举必为中国政府对市场施以最少干预的强力体现。

张晓翠[6](2010)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作为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方式之一的外资并购,近十几年来在并购国有企业方面得到了迅猛发展。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涉及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仅针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引起的国家安全审查、国有资产流失、企业职工权益保障等三个问题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随后在二、三、四章分别叙述了上述三个方面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及不足,并简单介绍了欧盟等国家相关方面的法律规定。最后一章在借鉴相关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构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加强企业职工权益保障方面的对策。

刘细良[7](2010)在《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势头强劲,呈现出新的动向和特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也使我国面临严重冲击。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我国究竟有何影响?政府规制与跨国并购的关系如何?政府如何适度规制外资并购?系统研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问题,不仅对入世过渡期结束后、新的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政府适度规制外资并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大理论意义;而且对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有效防范全球金融风险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比较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政府规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总体思路与政策建议。在理论研究方面,进一步丰富了跨国并购与政府规制理论。基于FDI与企业并购两个视角分别探讨跨国并购的动因理论,前者除系统分析传统的六大FDI理论外,还增加了逆向技术溢出动因这一最新理论、后者增加了产业组织与速度经济性动因理论;提出了跨国并购对东道国的“双刃效应”(正、负效应)这一新名词,并从经济、环境两个方面,从国家宏观、产业中观与企业微观三个层面细化了跨国并购的效应理论;在公共利益、公共选择、契约规制、利益集团与激励规制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跟踪西方规制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如规制公共实施论),从经济性规制与社会性规制两方面入手,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资并购规制理论。在实证研究方面,重点剖析了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外资并购对我国的“双刃效应”,包括市场结构、资本形成、就业、出口竞争力等宏观经济效应,技术外溢与转移、自主品牌、资产价格、公司治理结构等微观经济效应以及产业中观经济效应,为对其进行经济性规制奠定基础;同时基于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的要求,更注重研究其环境效应,为适度强化对外资并购的环境规制奠定基础;列举了主要行业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典型案例,着重分析其规模、来源、主体、区位、方式与行业变化等新动向,为规制外资并购找到现实理由;在系统梳理我国规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产业政策、竞争政策、外资政策与审查制度后,剖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经济性规制、社会性规制与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规制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产生重要影响,只是影响程度和大小不一。其中,经济性规制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存在显着影响,而社会性规制特别是环境规制与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之间不存在显着相关关系,表明强化环境规制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不会产生实质性抑制作用。基于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在借鉴国家、国际两个层面跨国并购规制经验基础上,本文认为,要处理好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的关系,必须从四个方面着手:首先,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与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应调整我国外资并购经济性规制与适度强化社会性规制,尤其是环境规制;其次,提出了规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多元化总体目标、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再次,引入规制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提出了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规制收益最大化的初步构想;最后,提出了改革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规制的国内协调机制与国际协调机制的政策建议,一方面应立足本国,着力完善我国规制外资并购的产业政策、外资政策、竞争政策与安全审查制度及其相互协调,另一方面应积极参与跨国并购规制的国际协调,掌握话语权,从根本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陈业宏,曹胜亮[8](2010)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商控股的立法反思》文中提出外商在华投资经历了呼唤外资、外资扩张和外资控股、控市三个阶段。外商在华投资控股的历程反映了外商控股实践与我国外资立法初衷相歧相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边际贡献率产生负面效应,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现行法律对我国新形势下外资控股应对不足,主要表现为外资产业导向政策失范、控股比例缺乏上限限制、控股方式不健全、控股审批权限混乱、控股规则缺乏契合性等。应对外商控股的法律对策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尽快修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禁止或限制外资控股;二是制定统一的《并购法》,限制或禁止外资并购控股;三是完善相关配套法律制度。以外资并购控股法为主轴,相关配套法律为补充,共同应对外商控股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效应。

王东杰[9](2009)在《外资并购与我国产业安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第五次并购浪潮在发达国家掀起,并逐步波及到发展中国家。在第五次并购浪潮中,跨国并购数量和比重急剧增加,并成为了当今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跨国并购浪潮的国际经验表明,外国投资者并购东道国企业(即外资并购)对东道国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给东道国带来经济增长、资金引进、技术进步和税收增加等有利方面,另一方面对各国民族产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显着影响。因此外资并购成为影响各国产业安全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一直以绿地投资为主,并连续多年保持了吸收外资数量世界前茅和发展中国家最多的地位,外资并购的比例一直很低。而在我国2001年加入WTO之后,在外资并购制度不断完善和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和国外私募股权基金等国外投资者在华并购数量急剧增加,大量并购我国汽车、大豆、日化、食品饮料、装备制造、医药、流通和金融业等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甚至在某些行业出现了全行业通吃的局面。鉴于以上情况,社会各界对外资并购是否威胁我国产业安全的讨论十分激烈,如何认识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成为理论界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在以上背景下,本文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整体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产业安全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外资并购理论、产业竞争力理论等现代经济学理论,借助统计学、博弈论等经济学研究工具,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就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出了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结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主要包含在以下7章之中。第1章导论,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2章外资并购与产业安全相关理论,对外资并购相关理论、产业安全相关理论进行回顾总结,并就外资并购对东道国产业安全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外资并购影响东道国产业安全的作用过程、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为研究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3章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控制力的影响分析,在回顾我国外资并购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统计并分析了外资并购后的股权控制率、品牌控制率、技术控制率、市场控制率、重要企业控制情况以及我国跨国并购交叉指标情况。通过上述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已经开放的产业中,外资并购严重削弱了这些产业的控制力;同时由于我国产业政策限制,外资并购对我国大多数战略性产业的产业控制力没有造成损害;外资并购能够显着削弱我国产业控制力的机理是,在我国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下,民族企业通过出让一定控制权来提高企业竞争力。最后,以我国大豆压榨业为案例,具体剖析了外资并购对产业控制力的威胁及其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危害。第4章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首先采用波特-邓宁钻石模型就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竞争力影响进行了一般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外资并购对我国民族产业竞争力要素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损害作用;外资并购对民族企业的控股程度和垄断程度越高,民族产业竞争力要素损失越大;在外资非控股、非垄断的情况下,往往能够提升民族产业竞争力。其次运用因子分析法就外资并购对我国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外资并购能否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竞争力,与外资企业自身实力、外资获得股权比例、外资是否取得第一大股东地位这些因素呈正向关系,即有实力的外资在取得控股地位情况下才能显着改善上市公司竞争力;同时从长期趋势看,有实力的外资参股上市公司也能够显着提高上市公司竞争力。因此该研究的政策含义是:民族企业在保持控股地位的同时,积极吸引有实力的外资企业参股,并给予其相对多的股权,能够提高民族企业竞争力。最后,对我国汽车产业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并得出结论:在我国汽车产业适当允许外资并购的情况下,外资并购通过技术转移和技术溢出,显着提高了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第5章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评价及国际比较,在分析外资并购对产业控制力和产业竞争力影响的基础上,根据无差异曲线理论,就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影响进行了现状评价,结论是,外资并购对若干行业产业安全的影响效应不同,使大豆压榨业等产业安全状况明显下降,使汽车产业等产业安全状况有所提高。其次,运用一般化的双钻石模型对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趋势进行分析,结论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两种市场、两种资源”,我国民族企业对外资并购依赖性下降,我国产业安全状况呈现进一步改善的趋势。最后,就外资并购对东道国产业安全影响进行国际比较,总的看,发生在欧美国家的跨国并购浪潮具有交叉性,这有利于欧美国家保持产业控制力和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发展中,日本严格控制外资并购,注意运用产业政策发展民族产业,取得良好产业安全效果,而拉美、东欧地区国家由于过度鼓励外资并购,这些国家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遭受严重损害。通过国际比较,认为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影响处于基本适度状态。第6章完善外资并购政策维护我国产业安全的建议,在全面总结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欧盟各国等发达国家控制外资并购维护产业安全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加入WTO条件下控制外资并购维护我国产业安全的一般思路,并提出从构建完善的反垄断体系、国家安全体系、产业政策体系、现代资本市场体系等方面加强外资并购控制,以维护我国产业安全。第7章研究结论和展望,全面总结本文主要结论,对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提出展望。本文主要研究结论是:第一,在自由放任的外资并购政策下,外资并购将使我国产业控制力和产业竞争力遭到严重削弱,进而使产业安全水平严重下降;第二,在适当控制外资并购的情况下,外资并购能够提高我国民族产业竞争力,适当鼓励外资并购将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安全;第三,从趋势上看,经济全球化对提高民族产业的产业安全水平发挥作用,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威胁将进一步降低;第四,需要进一步完善外资并购政策以维护我国产业安全。本研究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本文采用的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影响的评价方法具有创新性。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规范的经济学方法,将产业安全水平描述为产业控制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效用函数,将同一产业安全水平描述成同一效用下由产业控制力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水平不同组合构成的无差异曲线,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产业控制力、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安全三个层面就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借助无差异曲线评价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具有创新性。二是采用因子分析法就外资并购对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这一研究具有创新性。选取2001-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外资并购案例,从分析财务绩效的角度,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外资并购对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影响,在分析中,按照外资来源地、外资控股比例和外资是否取得第一大股东地位角度对样本进行分组统计分析,得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该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有关结论具有创新性。三是将竞争力钻石模型采用于研究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该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根据不同经济环境下产业竞争力要素不同,运用波特钻石模型、波特-邓宁钻石模型和双钻石模型等竞争力模型,分析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控制力、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安全影响的机理和效果,使产业安全研究更加全面科学。虽然本文取得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研究结论,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丰富和推动产业安全领域的研究。但同时本文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没有运用指标体系就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仅选择了定性分析的评价方式。其原因,一是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二是目前缺乏权威的产业安全指标体系。其次,在构建外资并购对产业安全影响的博弈论模型方面缺乏研究,这显然不利于预测特定市场条件下外资并购行为及其对产业安全的影响。三是对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深度不够,不利于更好地把握外资并购对产业安全的影响。以上不足之处将是作者今后研究的重点。

刘志杰[10](2009)在《外资并购中的国有股权定价问题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企业跨国并购活动风起云涌。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兑现加入WTO承诺的需要,自2001年起,中国政府放松了对外资开放领域的限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的法律法规。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社会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和金融资本开始大举并购国有企业。特别是2005年股权分置制度改革以来,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特别是并购具有行业龙头地位的优质大型国有企业的行动更加踊跃。并购必然涉及定价的问题。在引入外资的过程中,确定合理的股权价格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国有企业产权交易不健全、涉及股权定价的政策法规相对滞后和模糊,这使得外资并购国有股权的定价活动十分杂乱。另外,国有企业的特殊背景和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还往往导致定价过程掺杂着一些非价格因素,国有企业经理层、地方政府、中介机构、外商等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外资并购事件不断增多,外资并购的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大,在转让过程中国有股权是否存在流失的讨论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人提出“引资贱卖国有资产论”,认为外资在参股时严重低估了国有股权的价值和发展潜力,出现了国有股权转让价格偏低的现象。但也有人提出“贱卖有理论”,理由之一是,外资具有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引进这些“战略投资者”可以促进国有企业的改制,理由之二是,好西瓜不舍得卖,等到西瓜坏了才出手就更不值钱了,即“好西瓜鲜卖论”。可见,外资并购中的国有股权定价问题已成为一个十分引人关注的问题。人们普遍关心的是:在外资并购中,国有资产是否被贱卖?国有股权应该如何科学定价?如何体现公允价值和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等等。本文沿着“问题提出→文献综述→现状描述→问卷调查分析→实证分析→理论分析→定价模型构建→政策建议”的基本思路,对外资并购中的国有股权定价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过程中,本文采用了调查研究、案例分析、统计分析、计量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和比较分析、博弈分析、SWOT分析、经济学分析等规范研究方法,注重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点以及本文的结构安排。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着重评价国内外有关并购动因与绩效、并购中目标公司定价方法、国有股权定价以及外资并购等方面的代表性文献,并指出现有文献的不足。第三章是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股权定价方法的比较与评价。论文比较分析了三种国际上常见的股权估价方法,即资产价值法、市场比较法和收益贴现法。在我国,国有股权并购价格曾先后采取了资产法和市场法。论文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阐述了当前我国国有股权定价方法的不足,并提出选择国有股权定价方法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本文认为,国有股权转让定价的“市场化”是一个方向,在现阶段,只能尽可能的提高“市场化”程度,而不能完全“市场化”;股权价值是资产价值、市场反应和收益水平三方面的综合体现;定价时还要考虑各种定性因素的影响。第四章是外资并购中影响国有股权定价的财务因素分析。首先,在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对影响国有股权定价的财务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经过浓缩和提炼,得到7个影响因子,即成长因子、负债因子、市场评价因子、长期资产管理因子等。论文初步建立了外资并购中影响国有股权定价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运用SPSS统计分析工具对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显着性检验,从中找出影响国有股权定价的3个关键因子,依次是市场评价因子、成长因子和负债因子。最后,构建了外资并购中国有股权定价的财务估价模型。第五章是外资并购中影响国有股权定价的非财务因素分析。首先,阐述了外资并购中各参与方(包括国有企业、外资、政府、国有企业管理层等)的行为动机。其次,应用SWOT工具分析了国有企业在外资并购中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所面临的机会与挑战。然后,基于博弈理论,建立外资方与国有企业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揭示双方的博弈以及其他各方(包括政府、国有企业管理层等)的参与与国有股权价格确定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外资并购中影响国有股权定价的非财务因素。第六章是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股权定价模型的构建。在第3、4、5章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提出确定国有股权并购价格需要经历五个阶段。国有股权的并购交易价格由两部分构成,即国有股权的财务价值和并购方愿意支付的并购协同溢价。国有股权的财务价值是由企业的市场评价、收益能力及资产负债状况综合决定的。并购方愿意支付的并购协同溢价取决于国有企业的资源、产业地位、发展前景以及并购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等非财务因素。采取层次分析法可以确定各项非财务因素的权重,进而确立定价模型的最终形式。第七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论文归纳和阐述了得出的主要结论,在此基础上,对国有企业、监管部门及其他方面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论文认为,国有企业以及国有股东要认真分析外资的动机和需求,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只有这样才能在外资并购中争取到有利于自身的并购价格。监管部门应尽快引入国有股权的价格发现机制,完善外资并购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快立法以规范政府行为。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揭示了外资并购中影响国有股权定价的财务因素,并建立了财务估价模型;(2)分析了外资并购中影响国有股权定价的非财务因素,并明确了其权重的确定方法;(3)将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引入了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股权定价问题的研究中;(4)构建了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股权的定价模型。论文的研究局限性主要在于:(1)由于资料收集困难,实证分析部分只研究了上市公司的情况,没有将非上市公司纳入实证研究对象,另外,调查问卷和实证分析的样本数不太大;(2)受资料所限,论文中的案例剖析尚不够深入,没有结合典型案例对并购双方谈判细节、国有股权并购价格的形成过程等问题展开具体讨论;(3)由于本人水平和能力有限,没有对外资并购国有股权的内在动因、行为效果、定价机制、并购价格的决定过程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二、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国有企业赴美投资中的国家安全审查问题及其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我国国有企业赴美投资国家安全审查概述
    第一节 国有企业与国家安全概述
        一、国有企业的定义
        二、国家安全的基本含义及其演化
        三、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对东道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第二节 外资安全审查的必要性
        一、外资安全审查的含义
        二、外资安全审查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功能定位
        三、美国外资安全审查制度的由来
    第三节 美国外资安全审查制度的新发展以及我国国有企业赴美投资现状
        一、美国外资安全审查制度的新发展及发展规律
        二、我国国有企业赴美投资概况
第二章 美国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投资滥用国家安全审查权
    第一节 CFIUS不及时告知具体审查信息剥夺企业抗辩权
        一、CFIUS对审查信息过于保密导致缺乏必要的透明度
        二、相关案例:罗尔斯案
    第二节 CFIUS扩大我国国有企业的认定范围
        一、CFIUS将我国国有企业的认定范围囊括至大型民营企业
        二、CFIUS将我国大型民企当国企看待的案例
    第三节 美国借国家安全为由行阻碍我国国有企业的投资之实
        一、美国对我国国有企业的特别关切
        二、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我国国企投资施以阻碍的案例
第三章 我国国有企业赴美投资遭严格国家安全审查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国家层面的原因
        一、中国的快速发展使得美国投资保护泛政治化
        二、美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敏感
        三、我国给予国有企业的补贴不够规范
        四、我国对海外投资的指导与保障不够有力
    第二节 企业层面的原因
        一、我国国有企业多并购敏感领域
        二、我国国有企业的运营缺乏透明度
        三、我国国有企业的投资缺乏统筹安排
第四章 我国国有企业赴美投资应对美国国家安全审查的建议
    第一节 国家层面的建议
        一、为重启中美BIT谈判以规范国家安全审查等行为做好预备方案
        二、我国应规范对国有企业的补贴行为
        三、我国应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四、我国应完善海外投资指导与保障制度
    第二节 企业层面的建议
        一、并购前应寻求专业机构指导并主动提交审查通知
        二、对高新技术领域的并购要注意方式方法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提高透明度
        四、重视与国会议员的沟通以争取政治支持
        五、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结论
参考文献

(2)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一、主要创新点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范畴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基本概述
        一、研究范畴界定
        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动因分析
        三、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类型
    第二节 企业并购重组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资本流动与资本集中理论
        二、现代西方企业重组理论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二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起步阶段(1984-1991)
    第一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一、现实背景——国有企业普遍亏损
        二、理论背景——对“两权分离”的认识突破
    第二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一、企业兼并的目标转向自觉优化经济结构
        二、交易的自发性与政府干预并存
        三、兼并方式以承担债务式和出资购买式为主
        四、局部产权交易市场开始兴起
    第三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地方探索
        一、成都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二、武汉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三、保定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第三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转型阶段(1992-2002)
    第一节 转型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一、中国经济制度环境的变迁
        二、企业重组受到政府高度重视
        三、各类市场体系的建立
        四、国企脱困和国企改革任务
    第二节 转型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一、产权市场普遍兴起
        二、企业并购的规模逐步扩大
        三、政府积极参与引导
        四、上市公司并购成为热点
        五、部分中国企业开始参与跨国并购
        六、外商并购国有企业成为新景观
    第三节 转型阶段的并购重组成效
        一、国企成功脱困
        二、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利用国内国外资本市场
第四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全面发展阶段(2003-2018)
    第一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一、中国融入全球化经济发展
        二、鼓励混合所有制发展
        三、法律法规逐步健全
    第二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一、战略并购成为企业并购的重点
        二、国企大型跨国企业的出现
        三、以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为主
    第三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取得的成效
        一、国企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迅速
        二、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三、国有企业治理规范化
第五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制度演进:绩效、问题与成因
    第一节 国企并购重组取得的辉煌成绩
        一、优化了产业布局,提升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二、提高了资产证券化率,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三、盘活了国有资产,提升了国有企业经营绩效
    第二节 国企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
        一、并购重组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二、并购支付方式和融资渠道单一
        三、盲目规模扩张与多元化转型并存
        四、标的公司资产质量差导致并购效率低下
        五、并购双方缺乏深层次整合
        六、海外并购重组困难重重
    第三节 国企并购重组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并购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二、政府“缺位”和“越位”现象并存
        三、中介机构和资本市场尚不发达
        四、企业自身条件缺乏
第六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国有企业并购下政府与国企高管的行为动机分析
        二、国企高管行为影响并购绩效的研究假设
    第二节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一、变量选择
        二、数据来源
    第三节 数据描述性分析
        一、主要变量统计描述
        二、变量趋势分析
    第四节 计量模型设定
        一、实证基本模型设定
        二、面板数据模型
    第五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面板数据模型形式检验
        二、计量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第七章 域外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美国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第二节 日本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借鉴
        一、日本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日本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第三节 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借鉴
        一、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及教训
        一、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教训
第八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原则、目标与模式
    第一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时代特征
        一、通过调整结构来优化供给侧的重组方式
        二、在重组中解决亏损企业与多余的产能
        三、并购重组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步进行
    第二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原则
        一、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发国有企业竞争力
        二、在国企并购重组中推进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在国企并购重组中促进产能的优化配置
    第三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目标导向
        一、促进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
        三、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
    第四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模式
        一、横向重组模式
        二、纵向重组模式
        三、混合重组模式
        四、策略联盟重组模式
第九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主体定位与政府作用
    第一节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主体分析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不宜作为国企并购重组的主体
        二、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凸显优势
        三、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
    第二节 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作用
        一、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正面效应
        二、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负面效应
    第三节 政府在国企并购重组中的角色定位
        一、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政策引导者
        二、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宏观调控者
        三、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信息中介者
        四、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服务者
        五、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具体监督者
    第四节 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制度创新
        一、保持国有资产管理权的独立性
        二、完善法律制度
        三、营造公平竞争的并购重组环境
        四、制定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战略规划和指导政策
第十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指导思想
        一、深化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顶层设计
        二、强化并购重组的理念共识
        三、明确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指导思想与基本要求
    第二节 强调“法治企业”,突出国企总法律顾问作用
        一、全面打造法治企业
        二、深化国有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
    第三节 构建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及破产清算体系
        一、建立健全产权保护体系
        二、构建破产清算体系
    第四节 建立资本市场淘汰机制
        一、加快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二、完善资本市场退市制度
        三、健全资本市场推动并购重组的作用机制
    第五节 建立稳定的失业保障体系
        一、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发挥社会托底作用
        二、加大失业救助力度,维护社会稳定
        三、完善再就业服务保障机制,促进再就业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理论及研究动态
        一、经济全球化相关理论综述
        二、“华盛顿共识”的含义及影响
        三、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相关理论综述
        四、发达国家(地区)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理论及案例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国有企业改革历史回顾及全球化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
        一、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分析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贡献
    第二节 全球化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推广下的经济全球化
        二、全球化对不同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
        三、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倾向及其影响
第二章 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误区
    第一节 “国企病”不专属于国有企业
        一、委托-代理问题
        二、搭便车问题
        三、软预算约束问题
    第二节 国有企业私有化的“陷阱”
        一、陷阱一:行业的选择
        二、陷阱二:企业的定价
        三、陷阱三:合适的收购者
        四、陷阱四:腐败的问题
    第三节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等同于私有化
        一、“混合所有制”概念的提出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
    第四节 发展国有企业不代表“民营经济离场”
        一、发展民营经济的现实依据
        二、发展民营经济的理论依据
        三、发展民营经济的历史依据
第三章 欧美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与借鉴意义
    第一节 法国:社会主义文化土壤下走出的全球性国有企业
        一、法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二、法国的国有企业改革
        三、法国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意义
    第二节 德国国有企业:经济国家主义的有效实践
        一、工业化中功不可没的德国国有企业
        二、德国的国有企业改革
        三、德国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意义
    第三节 芬兰国有企业:推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楷模
        一、“红色政权”下的芬兰国有企业
        二、芬兰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和改革
        三、芬兰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意义
    第四节 美国国有企业:美国“无国企”的真相
        一、美国国有企业的分类及特点
        二、美国对国有企业的管理
        三、美国经验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和思考
第四章 亚洲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与借鉴意义
    第一节 韩国:经济起飞依靠集权政府下的国有企业
        一、韩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二、韩国的国有企业治理与改革
        三、集权政府下的经济起飞
        四、韩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的反思
    第二节 新加坡:国有企业治理的成功案例
        一、新加坡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二、新加坡的国有企业治理模式
        三、淡马锡模式的成功和借鉴意义
第五章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及评估
    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
        一、《指导意见》的改革思路
        二、经济全球化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
    第二节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足
        一、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型问题
        二、实行有效监督的问题
        三、选人用人的问题
        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点
        五、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治理有机统一
第六章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第一节 “前全球化”时代的国有企业改革
        一、“前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
        二、“前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实践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
        一、全球化带来新挑战的原因
        二、全球化给我国国有企业带来的新挑战
    第三节 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机遇
        一、政策机遇
        二、改革叠加期机遇
        三、“逆全球化”倒逼机遇
第七章 全球化背景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国有企业适应全球化趋势改革的基本路径
        一、党的领导
        二、法人治理结构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
        四、国有企业走出去
        五、国有企业道路自信
    第二节 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主要改革对策
        一、应对政府经济管理功能相对弱化的改革对策
        二、应对生产要素不对等流动的改革对策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4)产业安全视角下中国农业外资并购法律审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本文的选题背景
    0.2 国内外研究综述
        0.2.1 关注直接投资背景下产业安全的研究
        0.2.2 对于农业产业安全的研究
        0.2.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0.3 研究方法与思路
    0.4 研究创新
        0.4.1 实证研究的创新
        0.4.2 理论研究的创新
    0.5 研究意义
        0.5.1 现实意义
        0.5.2 论意义
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
    1.1 农业产业安全概述
        1.1.1 经济安全与产业安全
        1.1.2 农业产业安全的内涵与特征
    1.2 全球化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观
        1.2.1 贸易自由化背景下的农业安全
        1.2.2 投资自由化背景下的农业安全
    1.3 外资并购背景下的中国农业产业安全现状
        1.3.1 外资并购农业企业的特点
        1.3.2 中国农业产业安全现状
2 我国外资并购双重审查的构建基础
    2.1 外资并购双重审查的经济基础
        2.1.1 外资并购的一般法律风险
        2.1.2 并购的垄断风险
        2.1.3 并购的农业产业安全风险
    2.2 反垄断审查规制外资并购的法理基础
        2.2.1 价值取向
        2.2.2 国民待遇
        2.2.3 反垄断的域外效应
        2.2.4 反垄断法的农业豁免依据
    2.3 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的法理基础
        2.3.1 国家经济主权的行使
        2.3.2 国家利益至上的国民待遇
3 农业产业外资并购的反垄断审查
    3.1 外资并购反垄断审查的立法评析
        3.1.1 反垄断法规制并购的立法依据
        3.1.2 反垄断规制并购的法律影响
        3.1.3 农业产业反垄断审查的缺失评析
    3.2 发达国家外资并购反垄断审查的立法借鉴
        3.2.1 美国的外资并购反垄断审查
        3.2.2 日本的外资并购反垄断审查
    3.3 外资并购农业企业的反垄断审查完善
        3.3.1 农业反垄断审查应重点针对跨国粮商
        3.3.2 农业反垄断审查标准的改进
        3.3.3 农业反垄断应建立“有限豁免”
4 农业产业外资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
    4.1 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的立法评析
        4.1.1 安全审查规制并购的立法依据
        4.1.2 产业安全审查的影响
        4.1.3 农业产业安全审查的缺失评析
    4.2 发达国家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的立法借鉴
        4.2.1 美国的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4.2.2 日本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
    4.3 外资并购农业企业的安全审查制度完善
        4.3.1 农业安全审查原则——产业开放与适度保护的平衡
        4.3.2 农业安全审查的内容完善——对等原则下的政治因素
        4.3.3 农业安全审查标准的立法改进
        4.3.4 农业安全审查的程序与机构
5 农业产业外资并购双重审查的协调
    5.1 外资并购双重审查制度的关系辨析
        5.1.1 相互关联
        5.1.2 相互区分
    5.2 农业产业外资并购双重审查的协调与完善
        5.2.1 我国农业外资监管的法律协调问题
        5.2.2 协调的完善
    5.3 农业产业外资并购法律审查的目标共融与功能互补
        5.3.1 主旨共融的审查框架
        5.3.2 功能互补的审查手段
6 农业外资并购法律审查的完善路径与前瞻
    6.1 外资并购法律审查的发展进程
        6.1.1 发展路径
        6.1.2 发展前瞻
    6.2 构建《国家产业(农业)安全法》
        6.2.1 立法模式探析
        6.2.2 农业安全法的重要原则
        6.2.3 农业安全法的重要内容
    6.3 外商农业投资的法律环境完善
        6.3.1 统一外资法,提升外资并购立法层次
        6.3.2 国内农业法的保障与支持
        6.3.3 提升农业产业组织形式的法律支持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 ——以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现况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现况
    第二节 研究价值及主要论点
        一、研究价值
        二、主要论点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章节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章节结构
第一章 上市公司并购防御与治理原则微观分析
    第一节 上市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之价值分析
        一、所有权的永恒搏奕──公司派与市场派之较量
        二、经营权与所有权之信赖关系
    第二节 经营权的法理基础
        一、董事与公司的法律关系
        二、董事的义务
        三、董事的责任
    第三节 上市公司并购防御措施之治理基础
        一、公司治理的自身逻辑
        二、反收购理论争议之核心问题
        三、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防御权谁掌乾坤
    结语:反收购措施不破公司治理原则
第二章 跨境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动因、风险及东道国价值论证
    第一节 跨境敌意并购之理论进路
        一、全球化之滥觞
        二、无国界并购效应理论
        三、国际投资之发展趋势
    第二节 反收购措施之风险结构
        一、上市公司并购之基本分析
        二、防御目的与反收购措施风险之关系
        三、防御决策之博弈特性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外资并购之价值分析
        一、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风险考察
        二、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价值取向
        三、发展中国家外资并购立法的基本原则
    结语:发展中国家之并购防御法制必慎裁独断
第三章 国际跨境并购竞争规制之比较分析
    第一节 普通法系国家竞争法制与反收购规制之实践分析
        一、美国
        二、印度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竞争法制与反收购规制之实践分析
        一、德国
        二、日本
        三、台湾地区
    第三节 区域组织竞争规制典范──欧盟
        一、欧盟竞争法制总览
        二、欧盟竞争法制的三大支柱
        三、法律责任与救济
        四、欧盟竞争法制的阻碍与未来展望
    第四节 国际组织关于投资竞争规制之现况
        一、西方并购浪潮之历程
        二、国际组织竞争规制进程
        三、发达国家的矛盾情结
        四、发展中与经济转型国家的发想
    结语:趋同乃现实不必是理想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外资并购法制体系分析
    第一节 现行并购基本法制
        一、并购法制体系总览
        二、基本并购法制分析
    第二节 外资并购专门法制
        一、外资政策与法制
        二、外国投资者并购规范
        三、外商企业并购规范
    第三节 现行外资并购法制体系之商榷
        一、产业挂帅,竞争阻碍
        二、立法用语含混晦涩、歧义丛生
        三、法律效力等级错乱、体系交叠
        四、内外双轨、烟硝难止
        五、历史问题不容再留
    结语:今非昔比的价值选择
第五章 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制对策之诌议
    第一节 现行法制下反收购措施之适用分析
        一、外资合法敌意收购模式
        二、现行法制的反收购设置适用
    第二节 现行法制适用反收购措施之瓶颈
        一、现行法制下禁止或有限制的反收购措施
        二、国家安全审查机制阙如
    第三节 完善我国反收购法制之对策
        一、完善竞争市场之进路
        二、完善外资并购法制之建议
    结语:巨人肩膀的登高望远
案例索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6)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论文的研究框架与方法
第一章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概述
    第一节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概念
        一、外资的概念
        二、并购的概念
        三、国有企业的概念
    第二节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模式
        一、股权式并购
        二、资产式并购
        三、上市公司并购
        四、非上市公司并购
    第三节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动因及影响
        一、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动因
        二、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产生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外资并购与国家安全审查法律问题研究
    第一节 凯雷并购徐工案引发的深思
        一、凯雷并购徐工的经过
        二、国家安全的含义及与相关概念的联系
    第二节 我国现行国家安全审查法律规定及不足
        一、国家安全审查的法律规定
        二、现行国家安全审查法律规定的不足
    第三节 美国、日本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一、美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实体性规则
        二、美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程序性规则
        三、日本外资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外资并购与国有资产流失法律问题研究
    第一节 外资并购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
        一、国有企业内部所有者缺位,同时缺乏有力的激励措施
        二、政府引资理念偏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资产评估不科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四、产权交易市场欠发达,产权交易规则混乱
    第二节 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集中管制——《企业国有资产法》
        一、《国资法》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相关规定
        二、《国资法》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方面的不足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外资并购与职工权益保障法律问题研究
    第一节 国有企业职工问题的特殊性
    第二节 我国法律对职工权益保障的现状及不足
        一、我国法律对职工权益保障的现状
        二、职工权益保障法律规定的不足
    第三节 各国相关法律对职工权益保障的规定
        一、德国法对被并购公司员工的保障
        二、英国法对被并购公司员工的保障
        三、美国法对被并购公司员工的保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有关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立法的完善
    第一节 国家安全审查法律制度的构建
        一、区别对待并购投资与新建投资
        二、国家安全审查标准
        三、国家安全审查对象
        四、国家安全审查机构
        五、国家安全审查程序
        六、设立国家安全审查信息共享平台
        七、设立法律规避、遗漏重要信息的处理及相应的救济程序
        八、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的监督问题
    第二节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方面的有关对策
        一、明确国资委行政监管主体的法律地位
        二、完善国有资产的监管体系
        三、建立完善的产权交易市场,明晰产权交易规则
        四、加强对企业国有产权的界定,规定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后的有效退出机制
    第三节 职工权益保障方面的对策
        一、并购后的劳动合同能否继续有效的问题
        二、提高被辞退职工的经济补偿金
        三、赋予职工广泛的知情权参与权
        四、加强相关立法
        五、建立职工权益保障协会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简评
    1.4 研究目的与方法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内容
        1.5.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2 研究内容
    1.6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跨国并购与政府规制理论综述
    2.1 跨国并购动因理论
        2.1.1 基于FDI视角的跨国并购动因
        2.1.2 基于企业并购视角的跨国并购动因
    2.2 跨国并购效应理论
        2.2.1 跨国并购的环境效应
        2.2.2 跨国并购的经济效应
    2.3 政府规制理论
        2.3.1 公共利益理论
        2.3.2 公共选择理论
        2.3.3 契约规制理论
        2.3.4 利益集团理论
        2.3.5 激励性规制理论
        2.3.6 规制公共实施论
    2.4 对跨国并购与政府规制理论的综合评价
        2.4.1 跨国并购动因理论评价
        2.4.2 跨国并购效应理论评价
        2.4.3 政府规制理论评价
第3章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3.1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发展历程
        3.1.1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纵向发展
        3.1.2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全球并购的横向比较
        3.1.3 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典型案例
    3.2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动因与方式
        3.2.1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动因
        3.2.2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方式
    3.3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双刃效应
        3.3.1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正效应
        3.3.2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负效应
    3.4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变化趋势
        3.4.1 并购规模的变化
        3.4.2 并购来源与主体的变化
        3.4.3 并购区位选择的变化
        3.4.4 并购方式的变化
        3.4.5 并购目标企业选择的变化
        3.4.6 并购行业的变化
第4章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规制现状分析
    4.1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规制政策的演变
        4.1.1 产业政策的演变
        4.1.2 外资政策的演变
        4.1.3 竞争政策的演变
        4.1.4 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的演变
    4.2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规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控制与反控制:中国外资并购政策面临的困境
        4.2.2 产业政策:内外质疑的尴尬局面
        4.2.3 竞争政策未引起足够重视
        4.2.4 外资政策与国民待遇原则的背离
        4.2.5 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不健全
        4.2.6 外资并购规制的国内协调机制欠缺
第5章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的实证研究
    5.1 理论假设
    5.2 实证方法设计
        5.2.1 模型与方法
        5.2.2 变量及数据
    5.3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的实证分析
        5.3.1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经济性规制的实证
        5.3.2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社会性规制的实证
        5.3.3 实证小结
第6章 跨国并购规制的国际比较分析
    6.1 国家层面的跨国并购规制
        6.1.1 发达国家的跨国并购规制
        6.1.2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并购规制
    6.2 国际层面的跨国并购规制
        6.2.1 全球性国际组织的多边反垄断规制
        6.2.2 区域性国际组织的跨国并购规制
        6.2.3 跨国并购规制的国际协调
    6.3 跨国并购规制的借鉴与启示
        6.3.1 国家层面跨国并购规制的经验借鉴
        6.3.2 国际层面跨国并购规制的启示
第7章 规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改革思路与措施
    7.1 规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总体思路
        7.1.1 规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目标设计
        7.1.2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规制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7.2 完善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规制的国内政策及其协调机制
        7.2.1 调整产业政策
        7.2.2 完善外资政策
        7.2.3 强化竞争政策
        7.2.4 重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
        7.2.5 建立外资并购规制的国内协调机制
    7.3 积极参与跨国并购规制的国际协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项目与论文发表情况

(8)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商控股的立法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外商在华投资控股趋势的动态分析
二、外商控股实践与我国外资立法目的的价值博弈
三、外商控股的负面效应分析
    (一)威胁国民经济安全,动摇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地位
    (二)形成行业垄断,弱化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四)冲击国内品牌,削弱中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五)挤占国内企业市场份额,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增加了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四、我国现行法律对新形式下外商控股应对的不足
    (一)外商投资产业导向政策失范
    (二)控股比例缺乏上限限制
    (三)外商并购控股缺乏法律规制
    (四)外商控股审批权限混乱
    (五)控股规则缺乏契合性
五、应对外商控股的法律对策
    (一)修改现行的外资立法,原则上禁止外商控股
    (二)制定《并购法》,专章规定外资并购控股问题
        1. 确立外商控股动机审查制度
        2. 利用外商投资产业政策导向制度
        3. 控股比例调控制度
        4. 控股方式规制制度
        5. 并购控股审批制度
        6. 完善资产评估制度
        7. 建立董事渎职责任制度
    (三)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法律制度

(9)外资并购与我国产业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外资并购与产业安全相关理论
    2.1 外资并购相关理论
    2.2 产业安全相关理论
    2.3 外资并购对东道国产业安全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3章 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控制力的影响分析
    3.1 外资并购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3.2 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控制力的影响分析
    3.3 外资并购削弱我国产业控制力的机理
    3.4 典型案例:中国大豆压榨业
    3.5 小结
第4章 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4.1 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竞争力影响的一般性分析
    4.2 外资并购对上市公司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4.3 典型案例:中国汽车产业
    4.4 小结
第5章 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评价及国际比较
    5.1 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评价
    5.2 外资并购对东道国产业安全影响的国际比较
    5.3 小结
第6章 完善外资并购政策维护我国产业安全的建议
    6.1 发达国家控制外资并购维护产业安全的政策经验
    6.2 WTO下构建我国外资并购政策体系的主要思路
    6.3 加强外资并购控制维护我国产业安全的主要措施
第7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外资并购中的国有股权定价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1.5 本文的结构与安排
2 文献综述
    2.1 有关并购动因与并购绩效的研究
        2.1.1 并购动因研究
        2.1.2 并购绩效研究
    2.2 并购中目标公司定价方法的研究
    2.3 有关国有股权定价的研究
    2.4 有关外资并购的研究
    2.5 现有文献评价
    2.6 小结
3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股权定价方法的比较与评价
    3.1 目标企业股权定价方法及其比较
        3.1.1 资产价值法
        3.1.2 市场比较法
        3.1.3 收益贴现法
        3.1.4 不同定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3.2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股权定价的现状分析
        3.2.1 外资并购我国国有企业问题概述
        3.2.2 外资并购国有股权定价问题现状
        3.2.3 关于外资并购国有股权定价的一项调查
    3.3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股权定价方法的选择
        3.3.1 当前国有股权定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3.3.2 国有股权定价方法的选择
    3.4 小结
4 外资并购中影响国有股权定价的财务因素分析
    4.1 研究设计
        4.1.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4.1.2 指标选取
    4.2 并购价格的描述统计分析
    4.3 因子分析
        4.3.1 数据处理
        4.3.2 因子分析
        4.3.3 Z 分值的描述统计分析
        4.3.4 对因子分析结果的解释
    4.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4.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
        4.4.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解释
    4.5 小结
5 外资并购中影响国有股权定价的非财务因素分析
    5.1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各参与方的行为动机分析
        5.1.1 国有企业寻求外资并购的动机分析
        5.1.2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动机分析
        5.1.3 国有企业管理层在外资并购中的行为动机分析
        5.1.4 政府参与国有企业并购的动机分析
    5.2 国有企业在外资并购中的竞争地位分析
        5.2.1 国有企业内部特征分析
        5.2.2 国有企业外部特征分析
    5.3 外资并购中国有股权定价的讨价还价分析
        5.3.1 完全信息下国有股权定价的博弈分析
        5.3.2 不完全信息下国有股权定价的博弈分析
        5.3.3 其他参与者对讨价还价博弈的影响
    5.4 影响国有股权交易价格的非财务因素
    5.5 小结
6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股权定价模型的构建
    6.1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股权定价模型的提出
    6.2 定价模型中非财务指标权重的计算
    6.3 定价模型的确定
    6.4 小结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对国有企业及国有股东的建议
        7.2.2 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7.2.3 其它建议
    7.3 研究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7.3.1 研究局限
        7.3.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 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情况统计表
附录2 外资并购中国有股权溢价率情况统计表
附录3 标准化处理后的样本数据
附录4 调查问卷
附录5 专家打分表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四、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国有企业赴美投资中的国家安全审查问题及其应对研究[D]. 桂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2]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D]. 董少明.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0)
  • [3]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研究[D]. 李洋.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4]产业安全视角下中国农业外资并购法律审查研究[D]. 谢翀. 武汉大学, 2012(06)
  • [5]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 ——以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为视角[D]. 谢银玲. 华东政法大学, 2010(05)
  • [6]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问题研究[D]. 张晓翠. 黑龙江大学, 2010(12)
  • [7]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研究[D]. 刘细良. 湖南大学, 2010(12)
  • [8]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商控股的立法反思[J]. 陈业宏,曹胜亮. 法学评论, 2010(01)
  • [9]外资并购与我国产业安全研究[D]. 王东杰. 山东大学, 2009(05)
  • [10]外资并购中的国有股权定价问题研究[D]. 刘志杰. 辽宁大学, 2009(01)

标签:;  ;  ;  ;  ;  

外商投资收购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