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候看日本文化(一)

从问候看日本文化(一)

一、通过寒暄语透视日本文化(1)(论文文献综述)

田小凤[1](2020)在《从日语典型表达形式探究“和”文化的内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言与文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文化是语言生存的土壤,制约着语言形式,成为语言的文化内涵;同时,语言形式反作用于文化,传播和塑造着文化。"和"文化为日本文化之精髓,是维系日本民族的强劲精神纽带。日语独具特色的自动词和他动词的妙用、委婉的"クッション言叶"、适时使用的"相槌",无不体现着日本人"以和为贵"的思维体系和行为模式。只有深刻领悟语言形式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才能得心应手地与日本人进行交流。

牛立娜,陈桢桢[2](2018)在《从中日寒暄语的不同看其文化特征》文中研究指明在日常会话中进行寒暄是交流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建立和谐友好关系的基础。无论是在汉语还是日语的表达中,每个人都要通过寒暄来确认彼此的和谐关系,可见寒暄在人与人、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交流中的重要地位。为了给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提供一点学习上和教学上的建议,拟通过对比中日寒暄语的不同考察其文化特征。

李晨曦[3](2017)在《寒暄对建议采纳的影响:关系的调节与好结果感知的中介作用》文中认为建议采纳作为知识转移和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受到越来越多组织行为学学者的关注(Wiesenfeld,Reyt,Brockner,&Trope,2016)。近30年来,建议采纳(Advice taking)的研究获得大量颇具启发意义的结果,特别是对前因变量的研究日益充分和完善。例如,许多研究发现语言风格和交流方式会影响说服效果,例如语言的抽象具体性、言语传递的权力感等等,但尚未得到广泛探讨。语言的生命存在于交际,有一些语言虽然不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却也能对双方的互动产生重要影响,我们称之为寒暄语。因此,本研究进行了三个实验,探讨寒暄语对建议采纳的影响及其边界条件与中介机制。实验一(N=53)遵循建议采纳研究范式,采用经典数量估计任务来探讨寒暄对建议采纳是否存在主效应,即在提供建议时进行适当的寒暄,是否会增加决策者建议采纳的程度。实验为单因素设计,自变量分为有无寒暄两个水平,因变量为建议采纳的程度,并探讨有无寒暄是否会影响到人们对于建议准确性的感知。实验二(N=99)材料自主设计,验证主效应并拟探讨人际关系在寒暄对建议采纳中是否存在调节作用。实验为2*2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有无寒暄两个水平,人际关系变量分为亲密和陌生两个水平,因变量为建议采纳程度。与实验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实验情景不同,并加入了人际关系变量。实验三(N=93)通过问卷星收集实验数据,在实验二情景的基础上加入了决策者对采纳建议会得到好结果的感知的测量,进一步证实寒暄对建议采纳的影响,并探讨对好结果的感知是否在其中产生中介作用。运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拔靴法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后的结果显示,建议者在提供建议时进行寒暄,能够增加决策者建议采纳的程度;而当决策者与建议者的关系亲密时,有无寒暄对建议采纳无显着影响;当决策者与建议者无交集,关系陌生时,决策者倾向于采纳有寒暄的建议。说明人际关系在寒暄对建议采纳中起到了调节作用。寒暄能够增加建议采纳的程度,并不是因为认为建议更准确,而是感知采纳建议会产生好的结果。

张俊琦[4](2016)在《日语人称代词的省略使用规则研究》文中指出省略是语言表达中最为普遍的现象,与汉语和英语相比,日语表达中的省略较多。在日语会话中,人称代词的省略极为常见,这种人次代词的省略充分体现了日本的语言习惯与文化特点。在不同语境中,日语人称代词的省略原因与作用具有明显区别。本文从日语的语言结构和日本文化出发,在论述日语人称代词省略现象的基础上,论述了日语人称代词的使用、特点及其省略规则,希望其能够对日语学习者人称代词的省略使用有所裨益。

濮若依[5](2016)在《中日跨文化交际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和日本是彼此至关重要的海上近邻,因此不论是历史上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还是近代以来越发频繁、深入的交往互动,都使得中日跨文化交际的比较研究成为相关领域的一大重点课题。本课题研究从三个方面着手,对中日跨文化交际的异同点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比较和分析。具体来说,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首先对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进行了简要论述,阐明了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所用的研究方法,并对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正文部分由三章组成,首先立足于中日两国文化背景的差异,从汉日语言形式、审美观和价值观的角度出发,深刻剖析了影响中日跨文化交际行为的根源所在。据此,本文分中日跨文化语言交际和中日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两大板块进行了论述。通过对大量语用实例进行分析,比较了中国人和日本人在面对不同交际功能、交际对象和交际场合时,语言行为和交际风格的异同。第三章则对中日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现象条分缕析,分别从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言和环境语言等方面的交际功能着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语部分将通过以上比较所得出的结论进行了总结与反思,进而针对对日汉语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建议。

杨红丽[6](2015)在《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交际中使用的符号系统,是交际中人类说的话、写出的信件、文书等。关于文化,《辞海》是这样对其下的定义: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综合。人们习惯上将文化分为两类,把社会、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技成就等称为知识文化;把社会习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行为准则等称为交际文化或常识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语言中自然有其反映。语言又是人类进行交流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的文化氛围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其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的差异。因此,学习日语既要学习日语语言知识,又要学习日语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文化的学习既能提高日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又能提高其应用和交际能力。因此,为实现日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把文化导入日语教学过程中有其充分的必要性。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教师在哪些方面且如何导入文化,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考察和研究。第一,论述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对国内外有关日本文化及其导入的先行研究进行概述。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立场和创新点。另外,也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第二,分析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教学过程是以教材、学生、教师为中心。因此,首先以山东英才学院为主,以现行使用的教材、日语学科的学生、日语教师为对象,开展文化导入的问卷调查。整理调查数据,发现问题,并分析调查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第三,概述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概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因此,语言教学是离不开文化教育的。日语是日本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日本文化是日本民族的文化,是通过日语语言来记载的。日语语言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文化内容,所以,使用日语语言时,要遵从一定的文化制约。日语词汇的发展和使用、特别是日语语法、会话规约、文章的结构和文体风格等都受到了日本文化的很大影响。基于以上陈述,以日语的词汇为例,陈述日语语言文字所表现的日本文化要素。日语语言文字既有从中国借来的汉字,又有独创的平假名,近年来又大量增加了罗马字,这是日本人对其他国家语言文字的传承、吸收和创新,反映出日本文化融合的一面,同时也表现出日本人独特的个性。另外,以日语的语法为例,阐述日语语法中所表现的日本文化特征。日语的谓语附加成分、独特的否定与省略形式的使用,反映出日本文化的委婉性、暧昧性、迂回曲折性等特征。又以日语的语用为例,阐述日语语用方面所表现的文化要素。人称代名词和称呼语、敬语和寒暄语等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内外的集团意识和以和为贵的心理特质。最后,对以上的日本文化内容进行总结,即在日语词汇教学中导入语义文化,在日语语法教学中导入语构文化,在日语语用教学中导入语用文化。第四,阐述日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的对策。语言文化教学以教材、教师和学生为中心。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好的教材对日语教学起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也有必要补充趣味性高的语言材料来弥补教材的不足。教师在努力提高自己教学素养的同时,更要提高日语研究的能力,以期把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除了教学,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经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日本文学作品、杂志、报纸等;同时要发挥日语外教的作用,举办日语角、建立实训室等。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直接说明法、对比分析法、情境教学法等,以提高教学效果。第五,陈述本文的结论,并进一步展望本课题今后的研究趋势。

李屿[7](2015)在《中日礼貌语言与其文化价值观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礼貌用语是维持良好社会人际关系的必要手段,不同国家的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能在合适的语境正确地运用礼貌用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礼貌语言文化是必要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貌文化丰富发达,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拥有丰富的汉语礼貌语言。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也以礼仪着名。同处在东方儒家文化圈,中日两国在礼貌语言以及礼貌文化上有非常多相似之处,两国人民进行交际时,在这些相似的地方能很好地理解彼此,可是中国和日本毕竟是不相同的国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礼貌语言,这些礼貌语言在用法上虽有相似,可更多的是两国文化体现出的不同,这便是本文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来介绍中日礼貌语言的对比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之文献综述部分。在文献综述这部分,第一讨论此课题的研究意义;第二详细地叙述国内外对于该课题相关的研究综述情况:笔者在中国知网这个平台上,将汉日礼貌用语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与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相比,汉日礼貌用语的相关研究少多了,所以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第二部分为礼貌用语的概论。这部分叙述了礼貌用语的理论支撑,礼貌用语的定义、功能、特点以及形式。其中,礼貌用语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分为:感谢语、道歉语、敬语以及寒暄语。第三部分就分别从这五类语言展开分析中日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这是本论文着重研究的部分。第一类是中日感谢语的对比研究。重点介绍了汉语感谢语用责备和关心的方式来表达感谢的特点以及日语感谢语用道歉来表示感谢的习惯。然后论述了中日感谢语文化。第二类是中日道歉语的对比研究。汉语中直接表达道歉的词语寥寥无几,笔者重点介绍了“对不起”和“不好意思”,并挖掘为什么直接道歉语这样稀少的原因,这与中国人爱重面子的心态有关。跟中国相反,日语中的道歉语特别多,它们使用的范围广,使用的频率高。笔者继续探讨了这背后的文化原因,跟日本民族的恩情观念分不开,他们认为道歉是有礼貌的表现,由于自己的失礼造成别人的不便,给别人添了麻烦,一定要道歉。第三类是中日敬语的对比研究。现代汉语的敬语主要分为敬辞和谦辞,其中敬辞又可细分为人称代词敬称、一般通用称谓、职业身份称谓和亲属称谓。日语的敬语分为尊敬语、谦逊语、丁宁语及美化语。和汉语敬语相比,日语敬语体系更发达,从词汇到句子都能变成敬语的表达。第四类是中日寒暄语的对比研究。汉语寒暄语形式丰富,句式灵活,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在寒暄语上,可以说汉语远远超过了日语。汉语寒暄语体现出中国人注重人际关系的亲昵,而不像日语结构固定化的寒暄语,和熟人亲密,和外人只是客气。第四部分,从源头挖掘中日文化价值观。笔者从地理环境、两国经济生产方式和两国独特的文化,分析了中国民族性格和日本民族性格,找寻形成这些民族性格后面深层次的原因。第五部分,结语。总结整篇文章所陈述的观点与大致内容。

周静[8](2015)在《日语寒暄语中透视的日本文化内涵》文中研究表明在日语初学时就会涉及到大量的寒暄语的运用,日语独特的寒暄语里含有大量的与天气,季节,言谢,道歉等有关系词语,日语寒暄语的大量运用与日本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就寒暄语与日本岛国意识和集团意识的关系进行了浅显的分析,为初学日语的学习者提供一些文化方面的依据。便于大家更好的学习日语。

张艳军[9](2014)在《浅谈日语寒暄语与日本文化》文中研究表明语言学界对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早已达成一种共识,普遍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对于语言产生本质性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文化通过语言得以凸显,其表现力得到充分展示。本文通过列举日语中常用的寒暄语及其使用范围和意义,来探讨由其反映出来的日本人的文化特征。文化的学习有利于语言的掌握和理解,有利于外语学习者更加顺利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刘思麟[10](2012)在《从寒暄语透视凹形日本语言文化》文中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灵魂,在研究寒暄语时必须探讨影响语言背后的文化。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两国语言文化的异同点尤为突出。虽同属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在寒暄语的表现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文章通过两国不同的语言文化比较,挖掘凹形日本语言文化的特征。

二、通过寒暄语透视日本文化(1)(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通过寒暄语透视日本文化(1)(论文提纲范文)

(1)从日语典型表达形式探究“和”文化的内涵(论文提纲范文)

一、“和”文化的起源及精神内涵
二、日语典型表达体现的“和”文化
    (一)自动词与他动词体现的“和”文化
    (二)“クッション言叶”中体现的“和”文化
    (三)“相槌”所体现的“和”文化
三、结语

(3)寒暄对建议采纳的影响:关系的调节与好结果感知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建议采纳
        2.1.1 相关概念
        2.1.2 建议采纳范式
        2.1.3 建议采纳程度的测量
        2.1.4 建议折扣效应和距离效应
        2.1.5 影响因素
    2.2 寒暄
        2.2.1 寒暄的概念与功能
        2.2.2 寒暄的分类与策略
        2.2.3 相关理论
        2.2.4 寒暄研究现状
3 问题提出
    3.1 以往研究局限
    3.2 本研究的构思
    3.3 本研究预期理论贡献
4 研究假设
5 预实验:寒暄的操纵检验
    5.1 目的与程序
    5.2 结果分析
6 实验一:寒暄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6.1 实验目的
    6.2 实验方法
        6.2.1 被试
        6.2.2 实验设计
        6.2.3 实验材料
        6.2.4 实验程序
    6.3 实验结果
        6.3.1 寒暄对建议采纳程度的影响
        6.3.2 寒暄语对被试感知建议值准确性的影响。
    6.4 讨论
7 实验二:寒暄对建议采纳的影响:关系的调节作用
    7.1 实验目的
    7.2 实验方法
        7.2.1 被试
        7.2.2 实验设计
        7.2.3 实验材料
        7.2.4 实验程序
    7.3 实验结果
        7.3.1 对人际关系的操纵检验
        7.3.2 描述性统计
        7.3.3 人际关系在寒暄与建议采纳关系中的作用
    7.4 讨论
8 实验三:寒暄对建议采纳的影响:好结果感知的中介作用
    8.1 实验目的
    8.2 实验方法
        8.2.1 被试
        8.2.2 实验设计
        8.2.3 实验材料
    8.3 实验结果
        8.3.1 描述性统计
        8.3.2 寒暄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8.3.3 好结果感知的中介作用
    8.4 讨论
9 总讨论
    9.1 结果分析讨论
    9.2 意义与启示
        9.2.1 理论意义
        9.2.2 实践意义
    9.3 不足与展望
10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日跨文化交际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
    二、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本文的结构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日跨文化交际的文化背景
    第一节 汉日语言形式与跨文化交际
        一、汉日语言的历史渊源
        二、语义和语构的文化内涵
    第二节 中日审美观异同
        一、自然地理与历史环境
        二、艺术审美
        三、文学审美
    第三节 中日价值观——跨文化交际的核心
        一、中日社会道德中的“耻感文化”
        二、宗教与信仰
        三、集体主义与亲缘关系
第二章 中日跨文化语言交际的异同
    第一节 语用文化与语用规则
        一、“礼貌用语”与“あいさつ”
        二、交际风格
    第二节 交际功能
        一、问候与告别
        二、称赞与谦虚
        三、致谢与致歉
    第三节 交际对象与场合
        一、公司、校园里的跨文化语言交际
        二、公共场合的跨文化语言交际
第三章 中日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异同
    第一节 体态语
        一、眼神与表情
        二、身势与动作
        三、体触行为
    第二节 副语言
        一、非语义的声音
        二、沉默
    第三节 客体语言与环境语言
        一、个人用品的交际功能
        二、空间与时间
        三、颜色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6)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要旨
1.はじめに
    1.1 研究の目的と意义
    1.2 先行研究
        1.2.1 日本侧の先行研究
        1.2.2 中国侧の先行研究
    1.3 本文の立场と斩新さ
    1.4 研究の方法と理论
2.日本语教育现场における文化导入の必要性
    2.1 言语と文化について
    2.2 日本语教育现场からのアンケート
        2.2.1 教材へのアンケート
        2.2.2 学生へのアンケート
        2.2.3 教师へのアンケート
    2.3 日本语教育现场からのアンケートの分析
3.日本语教育现场における文化导入の内容
    3.1 日本语と日本文化のつながり
    3.2 日本语の语汇を例に
    3.3 日本语の文法を例に
    3.4 日本语の语用を例に
4.日本语教育现场における文化导入の対策
    4.1 教材の改善
    4.2 学生の能动性を
    4.3 教师の导入意识の高め
    4.4 教育方法の活用
5.おわりに
    5.1 本文の研究要点
    5.2 今後の研究课题
注釈
参考文献
例文の出典
谢辞
在学期间発表の论文

(7)中日礼貌语言与其文化价值观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中日礼貌用语对比研究的价值与目的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礼貌用语的研究现状
        1.2.2 汉语礼貌用语的研究现状
        1.2.3 日本礼貌用语研究现状
        1.2.4 中日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以及背后的文化价值观
    1.3 论文写作思路
2 礼貌用语的概述
    2.1 礼貌现象的理论支撑
    2.2 礼貌语言的定义
    2.3 礼貌语言的功能
    2.4 礼貌语言的特点
3 中日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3.1 感谢语
        3.1.1 汉语感谢语
        3.1.2 日语感谢语
        3.1.3 中日感谢语文化
    3.2 道歉语
        3.2.1 汉语道歉语
        3.2.2 日语道歉语
        3.2.3 中日道歉文化
    3.3 敬语
        3.3.1 汉语的敬语
        3.3.2 日语的敬语
        3.3.3 中日敬语文化
    3.4 寒暄问候语
        3.4.1 汉语寒暄语
        3.4.2 日语寒暄语
        3.4.3 中日寒暄语文化对比
4 中日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
    4.1 中国民族性格文化
    4.2 日本民族性格文化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9)浅谈日语寒暄语与日本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日语寒暄语表现了日本人强烈的团体归属心理
二、日语寒暄语表现了日本人“和”的心理
三、规范化、程式化的日本寒暄语反映了日本人严谨的性格
四、结语

(10)从寒暄语透视凹形日本语言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寒暄的定义与种类
二、中日寒暄表达对比
    (一) 日语语言文化形成的背景
    (二) 中日寒暄的共同点
    (三) 中日寒暄的不同点
三、从中日寒暄语比较中透视日本语言文化
    (一) 日语表达的省略
    (二) 日语表达的暧昧
    (三) 日语表达的自我抑制
四、凹形的日本语言文化

四、通过寒暄语透视日本文化(1)(论文参考文献)

  • [1]从日语典型表达形式探究“和”文化的内涵[J]. 田小凤. 文化学刊, 2020(05)
  • [2]从中日寒暄语的不同看其文化特征[J]. 牛立娜,陈桢桢. 现代职业教育, 2018(22)
  • [3]寒暄对建议采纳的影响:关系的调节与好结果感知的中介作用[D]. 李晨曦. 苏州大学, 2017(04)
  • [4]日语人称代词的省略使用规则研究[J]. 张俊琦. 明日风尚, 2016(16)
  • [5]中日跨文化交际比较研究[D]. 濮若依. 苏州大学, 2016(02)
  • [6]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D]. 杨红丽. 山东师范大学, 2015(09)
  • [7]中日礼貌语言与其文化价值观比较研究[D]. 李屿. 重庆师范大学, 2015(09)
  • [8]日语寒暄语中透视的日本文化内涵[J]. 周静.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04)
  • [9]浅谈日语寒暄语与日本文化[J]. 张艳军.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03)
  • [10]从寒暄语透视凹形日本语言文化[J]. 刘思麟. 绥化学院学报, 2012(06)

标签:;  ;  ;  ;  ;  

从问候看日本文化(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