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家具业“制造和出口导向”

马来西亚家具业“制造和出口导向”

一、马来西亚家具业以“制造及出口为导向”(论文文献综述)

徐竞潇[1](2020)在《江西南康家具产业集群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产业集群以“专业镇”、“块状经济”等多种形式在我国多地涌现,为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与区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常态下,要求产业以集约化、专业化、协作化的模式发展,产业集群正在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企业成长的重要载体。然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改变了传统的贸易模式,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在产业集群的研究上,国外研究较多关注集群理论的探讨与新概念的提出,而国内研究往往将西方理论应用于国内实证,忽视了中西方社会经济背景的差异。此外,国内产业集群的演化研究较多关注于沿海发达地区依托外来投资产生的外向型产业集群,对于欠发达地区内生型传统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关注尚存不足。本文选取内陆欠发达省份江西省南康家具产业集群为研究案例,尝试以多因素多机制协同演化的视角出发,通过相关政府部门与企业的深度访谈,刻画了集群的产生与成长历程,并深入剖析了集群演化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依据对地方志中产业集群发展大事件的梳理、集群的产值变化情况、地方政府与企业家的经验性认知,南康家具产业集群的演化可划分成萌芽、成长和转型升级三个阶段。各阶段在空间分布格局、产业链、政策管控等方面分别呈现不同的阶段特征。表现出“作坊——工厂——标准化厂房”的生产场所演变、“订单式生产——模仿制造——自主设计”的企业成长轨迹。集群联系强度上由弱到强,由简单的地理空间集聚到合作网络关系,基本实现由亲缘关系主导的熟人网络向业缘主导的技术创新合作网络转变。(2)南康家具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存在多因素协同作用。第一,在集群的萌芽阶段,特定地域文化、本地生产要素充足、企业家精神和开放的制度政策环境是家具产业产生并扩散的主要因素。第二,在集群成长阶段,地方政府的规范化管理、关键性龙头企业的带动和非政府服务机构的推动促使南康家具产业迅速成长。其中地方政府的规范化管理是关键力量,一系列措施的出台规范家具企业由零散的家庭作坊向统一的园区发展,关键性龙头企业带动集群创新。在政府与企业之间,非政府服务机构补充了政府的管理职能,是集群成长的保障。第三,在集群转型升级阶段,政府是促使集群升级的核心力量。政府出台转型发展的政策,一方面加强港口、标准厂房、家居小镇等硬环境的建设,另一方面优化发展软环境,在集体商标申报、引进设计人才等方面出台奖补措施。(3)在演化机制上,政府政策是推动集群演化的关键力量,贯穿于集群发展的全过程;龙头企业成为集群路径依赖的对象,也是路径创造的主体;集群深深扎根于南康本地的地域文化,本地的企业家精神是促进知识溢出与扩散的重要力量。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选题的创新。本研究选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传统制造业集群作为研究案例,并将该集群置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演化分析,可以进一步丰富产业集群的研究成果。第二是多层面构建传统制造业集群协同演化分析框架。以演化的视角切入产业集群研究,关注产业集群由萌芽到转型各阶段与地方生产要素的互动全过程。

阮涌俰(YON WENG WOE)[2](2018)在《二战前华人在马来亚碾米业中地位的演变》文中提出在19世纪以前,马来亚尚未发展为完整的经济体,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为主,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值得关注的是,现代化的经济发展起步于英国殖民马来半岛之后,英国人将其势力扩展至马来半岛全境,并较为系统地将其划分三大行政区域:海峡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s)、马来联邦(Federated Malay States)及马来属邦(Unfederated Malay States),以便有效地管制各个土邦。当时,英国殖民政府注重马来亚的经济基础建设,积极推动当地的运输业、种植业、锡矿业以及制造业的发展。英国殖民政府除了通过此举动协助马来半岛迈向现代化经济发展之外,还在推动发展的同时,引入大批劳动力,使马来亚人口快速增加。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马来亚人口主要由华人、马来人及印度人所组成。为了加强对各民族劳动者的管制,英国殖民者在地域和区域上区分各个种族,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从而导致了各种族在经济上的差异。在英国殖民政府政策的影响下,马来人主要是集中在农村,从事带有自然性质的农作生产工作,如稻米、蔬菜、水果等的种植;印度人主要以劳工居多,多受聘于农业种植、锡矿开采以及开辟道路的工作,其余的工作则较少涉及;华人则遍布在各大小商业活动中,无论是销售西方工业品、收购当地土产,还是农业及锡矿生产,几乎都可以发现华人商人的踪影。然而,在马来亚人口暴增的情况下,大米需求量随而增加,但是马来亚稻米业及碾米业长期未受到西方殖民者或一些马来土邦执政者的重视,致使一切与稻米有关的经济活动皆处于落后的水平,粮食极度供不应求。当地马来人的稻米种植面积较小,国内大米生产量仅足以供马来社会食用,其他族群的粮食供应则大部分必须仰赖进口。食用进口大米的群体以华人及印度人居多,主要分布于锡矿场和农业种植园。这部分劳动者的粮食问题,引起了当地锡矿业者及农业种植园主的高度重视。因此,有部分华人商人凭借着马来亚与盛产大米的国家和地区为邻的地理优势,以便捷的廉价水运进口暹罗、缅甸及西贡的大米,来缓解劳动者的粮食供应的紧张局势。到19世纪中后期之后,英国殖民政府开始意识到进口大米并非解决马来亚劳动者的粮食供应的最佳办法,唯有提高马来亚当地稻米的产量,采取自供自足的模式,才能达到粮食安全存量。因此,在1880年左右,英国殖民政府与各个马来土邦统治者积极推动稻米种植业的发展,在碾米业发展良好的契机下,华人商人继而在马来亚投资现代化碾米厂,不断对马来亚碾米技术进行改良,在马来亚各个区域陆续设立现代化碾米厂。碾米厂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马来亚大米贸易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使大米贸易成为马来亚当时重要的经济命脉之一。为了掌握更有力的商机,当时的华人商人趁势从西方进口碾米机械,改良了大米的质量、提高了出米率。由于西方碾米机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很快吸引了更多华人商人在马来亚各个区域投资碾米厂,并引进更多先进的碾米技术。从19世纪中期至二战以前,是华人在马来亚碾米业高度发展的辉煌时期。华人商人成功地在马来亚碾米市场建立起有利于华人碾米商的商业网络,促使华人在当时的碾米业中居于主导地位。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华人商人在碾米业的垄断局面,最终在日军肆意地破坏下而被迫中断。就二战前而言,稻米种植几乎长期由马来人所垄断。因此,华人商人欲在碾米业中取得成功,首要问题即是稻谷的来源问题。华人商人如何确保长期获得马来农民稻谷供应?以及华人商人如何得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马来亚碾米业中取得非凡的成就,无疑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因此,本论文以探究华人在马来亚碾米业中的地位为基本思路,以马来亚经济建设、华人移民状况、稻米业的发展、传统碾米工作坊与现代化碾米厂的转变等方面为背景,从中梳理和论述二战前华人在马来亚碾米业的发展历程。至于本论文的研究时间上下限,则锁定在19世纪80年代至二战前,着重考察和探析二战前华人在马来亚碾米业中地位的演变,以期在研究中探寻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华人成功地在马来亚现代化碾米业中取得主导地位。

柳献忠[3](2016)在《美国家具制造业结构性复苏对中国家具业的启示》文中指出最近20年家具制造业经历了快速全球化,其主要是大型家具制造商和零售商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为了降低成本建立全球化生产网络的结果。但是,随着国内生产成本的上升,国外技术创新的冲击,产品外包越南生产、制造线迁移印尼和马来西亚已经持续五年,中国家具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剧变,国内家具企业普遍盈利艰难,一些大型家具制造商倒闭,家具业的转型升级困难重重。美国自1990年开始已经经历20多年的这种巨变,2008年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总统提出制造业回归的倡议,美国家具制造业也开始利用技术创新逐步走出困境,呈现结构性复苏。本文通过数据分析探讨美国家具企业的转变路径和方法,试图对中国家具工业的升级转型提供参考。

许美琪[4](2015)在《马来西亚家具业的靓丽名片——2015年马来西亚国际家具展述评》文中指出2015年马来西亚国际家具展(MIFF 2015)于2015年3月3日至7日在马来西亚太子世界贸易中心(Putra World Trade Center)和外贸促进局会展中心(Matrade Exhibition&Convention Center,MECC)举行。本届展会面积达8万平方米,参展商来自马来西亚、中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日本、印尼、新加坡、韩国、印度、美国、西班牙、保加利亚、意大利、芬兰、法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商总数超过500家,其中新参加的展商增加了10%。专业买家和参观者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专业媒体也派出了众多记者采访此次展会。

黄依群[5](2014)在《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研究》文中认为林业第二产业体系的稳定增长是林业产业发达的国家必定具备的条件之一,木材加工产业是林业的传统产业,也是林业第二产业体系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在林业产业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加快木材加工产业发展,改变木材加工产业的现状,进一步实现木材加工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成为许多国家提升国际综合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另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国的木材加工产业的产品有很大的影响,日益增长的木材消费需求导致各国木材加工企业争先恐后入驻中国市场,中国木材加工产业面临着国外同类产业的激烈竞争,近几年大量木材加工企业关停即是最好的证明,在后危机时代中国木材加工产业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国际环境发生变化,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其国内生存环境、国际竞争力、对外依存度、产业受控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影响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如何维护木材加工产业的安全已成为中国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理论基础进行回顾;其次,对木材加工产业整体产业发展概况、产业布局、进出口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再次,在文献回顾、理论研究以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了产业国内生存环境、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度和产业受控制度作为一级评价指标。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结合相关数据并通过产业安全模型对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进行了实证评价,计算出目前中国木材加工产业的安全度值,得出中国木材加工企业处于不太安全状态的理性判断。最后,本研究根据优势丧失模拟、劣势改善模拟从动态的角度对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使分析结果更为准确,从而减小评价指标存在偏差带来的影响,结合产业的发展现状、特征以及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处于不太安全状态的中国木材加工产业来讲,要保证产业安全的实现,提高国际竞争力就成为其必然选择,从而结合中国木材加工产业的发展实际对如何提升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对策建议。

秦长城[6](2014)在《东亚生产网络的调整与中国产业升级》文中提出为因应全球激烈的市场竞争,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并不断地创新经济组织。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东亚华商和日本、美国等的跨国公司大规模增加对东亚的寻求效率型的投资和业务外包。不断增加的FDI主要是利用东亚地区的要素成本优势,来提高产品在发达经济体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同时,东亚各经济体积极实行经济自由化政策,通信和运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联接成本不断降低。这使得服务于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东亚生产网络在东亚地区快速发展、延伸。东亚发展中经济体成为跨国公司即旗舰企业的劳动密集型或低技术密集型的生产部门、组装部门。目前,这种分工在东亚还在扩大并促进了区域合作。对参与东亚生产网络的东亚供应商而言,它们与来自发达国家的网络内企业建立密切联系,不断获得通过生产网络传递过来的先进知识;此外,为满足旗舰企业或高级供应商的需求而迫使自己不断提高生产能力或研发水平。因此,本地企业在成为东亚生产网络供应商后,其能力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依赖高级供应商或旗舰企业的销售渠道和关键零部件供给,因此,本地供应商很可能被锁定在东亚生产网络固定环节上而难以进一步升级,即一直处于附加值较低的价值链环节。研究表明,中国不少产业的供应商仍处于低附加值环节。劳动密集型环节还在不断地同水平扩张并占用大量资源,形成惯性发展方式,甚至排斥了提高研发水平或销售能力的努力。但是,中国的土地、劳动等要素成本优势正在不断减少。正是由于东亚生产网络较快的水平延伸,东亚的制造能力快速扩张,使得东亚区域对欧美发达经济体的市场的依赖不断增加,尤其是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一直较为严重,造成贸易失衡。同时,对区域外能源、原材料、资本和技术的依赖也在加深。而欧美对东亚产品的需求增长有限,在经济危机期间需求还急剧下跌。这使得东亚经济发展严重受制于区域外市场。因此,东亚必需不断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东亚跨国分工方式即东亚生产网络不断调整。由于旗舰企业的全球战略和各地制造成本不断变化,东亚生产网络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调整。这使得更多的地方供应商能够加入东亚生产网络,获得提升能力的机会;还使得原有供应商在面临被新供应商替换掉的同时获得了更多提升价值链位置的机会。中国供应商可以根据自身的实力对东亚生产网络调整施加不同的影响,可以在东亚生产网络发展和调整中抓住机会实现价值链升级。有些供应商到其他地方发展生产网络从而提升自身价值链位置;有些供应商在吸收先进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来提高研发水平,掌握某些专利;有些供应商提高加工工艺,专注于零部件的精细型加工,从而提高零部件竞争优势。有些供应商无视生产网络的调整而被其他供应商取代,面临破产;等等。中国各产业主管部门及各级政府最好立足于各产业生产网络发展、调整规律和分工现实,能够影响并利用东亚生产网络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言吉[7](2012)在《马来西亚国际家具2012综述》文中研究表明2012年度的马来西亚国际家具展(MIFF2012)于3月6-10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太子世贸中心(PWTC)和外贸促进局会展中心(MECC)举行,展会得益于该国国际贸易与工业部、种植工业与原产部、以及马来西亚木材工业局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种植与原产业部长丹斯里柏纳东博先生、马来西亚国际展览公司董事经理拿督陈振发先生与英国博闻公司(UBM)亚洲总裁吉米先生共同主持了展会开幕式。

郭建军[8](2012)在《独立以来新加坡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全球化与区域化视角》文中研究说明促进经济增长的成功政策都应该是因地制宜的,具体探讨不同国家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政策的特点就成为有价值的研究所在。本论题以经济全球化理论为指导,以跨学科视角,运用史学理论、经济学理论和国际关系视角,探讨新加坡政府如何把外向型经济政策置于全球化与区域化中进行一体化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论题选择外向型经济发展中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方面,即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和海外投资的区域化战略来进行论述。论题的主题是运用新加坡几十年的各种经济发展数据,通过论题设定的三个专题来分析新加坡外向型经济几十年的宏观发展历程,焦点是通过外向型经济宏观政策基于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变化,探讨新加坡的对外经济关系。讨论时将侧重新加坡的区域化战略目标上,其中新加坡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关系作为关注重点。论题的目的并不是要对新加坡经济发展做短期的预测,而是将新加坡外向型经济发展政策做长期的发展趋势研究为目的。独立后的新加坡领导人非常清楚地认识到新加坡在本地区和国际政治经济中所处的弱势地位,因此,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主张自由竞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实行经济自由化以促使各种经济力量均衡化,并在各种经济、政治力量的协调和竞争中形成国际性和地区性的经济中心。研究结果表明,从新加坡独立以来近50年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历程观察,新加坡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始终是围绕着全球化与区域化来实施的,在发展战略上基于全球化与区域化发展经济的思想是新加坡外向型经济政策一体化发展的基石。而在全球化与区域化的作用之间,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作用受东南亚地区时局影响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中,并时强时弱。论题在论述过程中,在对外贸易战略方面,不是局限在具体的对外贸易政策上,而是重点放在了新加坡对外贸易的区域模式上,关注的焦点是新加坡国际经济关系,阐述新加坡由推动东盟国家经济一体化发展到追求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战略变化;在论述新加坡产业政策发展时,重点关注了宏观上旨在改善商务环境的各种政策措施上,探讨产业政策如何调整以适应全球化与区域化目标;在海外投资方面,主要阐释了新加坡以建设工业园区方式来实施区域化目标,并以此带动本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鉴于创新思想和观念是全球化重要的方面,论文参考了许多新加坡精英的回忆录,运用了大量的新加坡精英的关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区域化思想方面的文献,并结合微观案例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启示意义。

杨红强[9](2011)在《中国木材资源安全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依赖于重要的战略性物资的资源安全保障。中国作为木材生产、消费及贸易大国,木材资源的安全保障水平严重影响着整体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系统归纳了资源经济学理论、产业安全理论、生态安全理论及贸易安全理论,建立了资源经济学框架下的资源安全评价理论体系,对于系统诠释资源安全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性问题以及资源利用的生态外部性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研究针对木材资源安全导致的产业安全问题、资源利用的生态安全问题、资源获取的贸易安全问题,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资源-产业-生态-贸易”综合评价模式——RIET (Resource-Industry-Ecology-Trade),运用定性及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中国木材资源安全存在的问题。(1)自然禀赋条件下的资源安全状况表明,中国天然林及人工林的投入增加动态上促进了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及森林净增面积稳步提高,但存在的问题是整体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木材资源的刚性需求依然远远大于国内资源的增长水平。同时,由于森林质量的缺陷及资源结构的不合理,经济发展对于木材资源的需求则远远不能依靠国内供给来满足,资源安全状况堪忧。(2)资源供给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基于资源短缺导致的中国木材产业安全状况表明,现有的加工贸易发展模式严重受制于资源禀赋水平,木材加工、家具、造纸等主导产业由于资源短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中国木材产业的比较优势水平正在逐步降低,依赖国际市场的产业发展形成了资源密集及劳动力密集的中低层次水平,资源紧张造成的产业安全问题对调整产业布局及产业结构提出迫切要求。(3)木材资源由于国内供给能力有限,进口国际资源则成为重要的补给手段。但加工贸易大量需要的资源进口面临着“中国是世界森林破坏的源头”的国际舆论压力。中国对国际木材资源利用的生态安全研究表明,就全球范围看,中国从洲际问进口木材资源的影响导致的森林生态足迹都未超过森林生态承载力,中国并没有全面严重威胁到世界森林资源的生态安全。就具体进口国来看,中国对俄罗斯、巴布亚新几内亚、加蓬和新西兰的原木资源进口影响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数均处于安全等级内。但中国对马来西亚的木材进口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森林资源的生态压力,从负责任地利用国际资源的角度来看,中国木材资源生态安全值得予以重视。(4)进口资源的贸易安全问题,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林产品出口国及木材资源进口国,“大进大出”的贸易格局本身就存在严重的贸易安全问题。林产品出口贸易安全风险不断加大,表现在产品单一性问题严重、出口比较优势地位弱化、产业工人福利损失加大及出口市场集中度过高等方面,出口产品遭遇贸易摩擦常态化及风险规避困难等诸多因素进一步增加了中国林产品出口的贸易安全风险。资源进口方面,对重要进口国的资源依赖及对重要品种的进口偏好问题日趋严重,结合国际环境保护及重要国家对战略资源的出口限制,木材资源的国际获取能力严重下降,资源进口的贸易安全问题更加突出。本研究结合中国木材资源短缺衍生的上述安全问题,对后续研究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布局的优化、加工贸易发展模式的转型及资源利用中节材代木战略的推进等问题提出了研究建议。

曾杰杰[10](2010)在《家具产业集聚驱动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以家具产业集聚为研究对象,从发展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了家具产业集聚与区域家具产业集聚驱动力机制的形成;论证了驱动因素中相应的变量与家具产业集聚程度之间的关系。分别从外部、内部及不同时期动态的角度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一部分:对产业集聚相关理论进行分类与概括,将现有产业集聚理论进行梳理,分为内生型、综合型、外生型的三种类型的理论,并从产业集聚类型进行了梳理。本文从家具产业集聚内部与外部形成的集聚力来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确认其内部动力主要来源于为中间产品的“需求—成本”的联系效应、沿着“供—需”市场效应所产生的“外部经济”和“规模效应”;其外部动力主要来源于政府、区域的交通水平、产业配套设施等多个变量的共同作用,由此建立起实证分析所需的基本变量。第二部分:本文立足于产业和区域产业两个层次分别对家具产业和区域家具产业从生产规模、就业规模、企业规模三个维度对家具产业及区域家具产业的现状及其集聚程度进行了分析和测算。经测算认定1988-2001年间家具产业的三维规模相对较低,而在2002-2008年间家具产业的三维规模的相对规模与绝对规模都有迅速的提升,家具产业集聚水平增长迅速,具有了较高的产业集聚水平。区域家具产业内集聚水平和区域间差距也呈现出阶段性的增大的特点。从区域基尼系数的标准差可看出在2003-2008期间标准差变幅很大,家具产业集聚区域间的不均衡在扩大的趋势;从生产规模、就业规模、企业规模三维所显示的区域家具产业集聚系数与区位熵测算表明,出口导向明显的区域是中南、华东、东北、华北,出口导向弱的区域是西北,产业出口导向增长率最高的区域是西南。在2009年区域家具的企业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南区域的家具的规模以35.71%从第五位跃居为第一位,证明区域家具新的集聚点已经显现。第三部分:本文选取与家具产业密切相关五个子产业,即木质家具业、塑料家具业、金属家具业、竹藤家具业、其他家具业对家具产业的均衡性进行了实证的分析,结论表明规模经济对家具产业集聚的均衡性影响最大,超过了产品差异化、行业增长、资本需求等要素的影响;从短期来看行业增长、资本需求等因素对产业集聚也显示出一定的影响力。实证表明家具产业集聚已趋均衡。第四部分:本文选择了相应变量从产业和区域产业两个层次及三个维度,进行外部与内部及不同时期相应驱动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固定投资、家具出口、家具国内消费都是家具产业集聚的原动力,投资与家具产业集聚之间是双向因果关系,家具国内消费与家具产业集聚也只是近乎于单向的因果关系,家具出口与家具产业集聚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基于生产规模区域家具产业驱动力分析表明,区域家具产业集聚对原始或初级的驱动因素变量系数更为显着。在内部分析中最大的变量系数是工资水平这一变量,在外部分析中较大的变量系数是交通水平和市场效应这两个变量就是很好的佐证。基于就业规模与企业规模区域家具产业驱动力分析表明,传统区域家具产业集聚地内外生驱动因素作用普遍在降低,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比较劳动生产率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新兴的区域对家具所在地域交通水平驱动力更为显着,西南区域家具则更多的体现在政府的支持与特别的产业政策的引导。区域家具产业集聚出现以“发展趋同”与“发展趋异”同时并存的状态。区域差异的贡献率的泰尔熵表明,在家具产业总体差距水平的变化中,在1988-1998年间省际间对家具总体差异大于区域间的影响贡献率,在1999-2008年间区域间贡献率大于省际间的贡献率。第五部分: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建议。本文揭示了目前家具产业集聚及区域产业集聚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提出了家具产业集聚内的企业群落需要提升交易的识别能力,需要加强产业集聚区内的技术孵化与技术创新的结合,这样才能形成家具产业集聚区内良好的互动机制。

二、马来西亚家具业以“制造及出口为导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来西亚家具业以“制造及出口为导向”(论文提纲范文)

(1)江西南康家具产业集群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产业集群的概念与内涵
    2.2 产业集群成长路径研究
    2.3 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的动力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案例
    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3.3 研究内容
    3.4 研究方法
第四章 中国家具产业集群发展概况及南康家具产业集群发展阶段划分
    4.1 国内家具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4.2 南康家具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4.3 南康家具产业集群发展历程与阶段划分
第五章 南康家具产业集群萌芽阶段特征与动力分析
    5.1 背景分析:改革开放推动原始资本积累
    5.2 空间分布特征
    5.3 产业链特征
    5.4 政策管控特征:支持个私经济,政府“放水养鱼”
    5.5 产业集群产生动力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南康家具产业集群成长阶段特征与动力分析
    6.1 背景分析:挽救“水货危机”,家具企业重整
    6.2 空间分布特征
    6.3 产业链特征
    6.4 政府管控特征:由宽松管控向规范化管控转变
    6.5 产业集群成长动力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南康家具产业集群升级阶段特征与动力分析
    7.1 背景分析:全球化推动集群转型发展
    7.2 空间分布特征
    7.3 产业链特征
    7.4 政府管控特征:由规范化管控向高标准打造转变
    7.5 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动力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二战前华人在马来亚碾米业中地位的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概况
    三、基本框架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五、概念界定
第一章 二战前马来亚经济发展之概况
    第一节 二战前马来亚历史之简述
    第二节 二战前马来亚各个土邦物产之概况
        一、海峡殖民地(马六甲、槟榔屿、新加坡)
        二、马来联邦(霹雳、雪兰莪、彭亨、森美兰)
        三、马来属邦(吉打、玻璃市、吉兰丹、登嘉楼、柔佛)
    第三节 二战前英国殖民政府在马来亚的经济建设
    小结
第二章 二战前华人在马来亚经济中的地位与角色
    第一节 二战前马来亚华人之移民及分布情况
    第二节 二战前马来亚华人之职业架构
    第三节 二战前华人在马来亚经济的角色扮演
    小结
第三章 二战前华人在马来亚大米贸易的地位
    第一节 二战前马来亚稻米业的发展
    第二节 二战前马来亚稻米业之发展困境
    第三节 二战前华人在马来亚大米贸易的角色
    小结
第四章 二战前华人在马来亚碾米业之拓展
    第一节 二战前马来亚碾米技术之演变
    第二节 二战前马来亚现代化碾米厂之发展
        一、20世纪之前
        二、1900年至1919年
        三、1920年至1941年
    第三节 二战前华人在马来亚碾米业的商业网络
    小结
第五章 二战前华人在马来亚碾米业之成功因素
    第一节 华人在马来亚的经济优势
    第二节 华人的商业模式
    第三节 华人米商与执政者的关系
    小结
结语
附录一 度量衡与货币
参考文献
致谢

(3)美国家具制造业结构性复苏对中国家具业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世界家具市场的变化分析
2 2012-2015年美国家具市场的变化分析
3 2012-2015年中国家具市场的变化分析
4美国家具制造业的结构性复苏对中国家具工业的启示
5 结语

(5)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相关概念辨析
        2.1.2 国外木材加工产业研究现状
        2.1.3 国内木材加工产业研究现状
        2.1.4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安全的理论起源
        2.2.2 产业安全研究现状
3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的发展概况
    3.1 中国林业总产值变化趋势
    3.2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
        3.2.1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的产品结构特征
        3.2.2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的进出口情况
    3.3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评估指标的设计
    4.1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4.2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方法
    4.3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4.3.1 产业安全的国内环境评价指标
        4.3.2 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
        4.3.3 产业对外依存评价指标
        4.3.4 产业控制力评价指标
    4.4 指标权重的设置及计算方法
    4.5 安全值的测定
5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评估的实证分析
    5.1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国内环境分析
        5.1.1 国内生态环境质量
        5.1.2 金融环境
        5.1.3 生产要素环境
        5.1.4 相关产业竞争力
        5.1.5 产业政策环境
    5.2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5.2.1 国际市场占有率
        5.2.2 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
        5.2.3 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
        5.2.4 进出口价格比
        5.2.5 劳动生产率
    5.3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对外依存度分析
        5.3.1 产业出口对外依存度
        5.3.2 产业进口对外依存度
        5.3.3 产业资本对外依存度
    5.4 产业受控制评价指标
        5.4.1 外资市场控制率
        5.4.2 外资品牌控制率
        5.4.3 受控制企业外资国别集中度
    5.5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评价模型构建
    5.6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总体评价结果
    5.7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敏感性分析
        5.7.1 优势丧失模拟
        5.7.2 劣势改善模拟
        5.7.3 结论
6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强化思路和措施
    6.1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强化思路
    6.2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强化措施
        6.2.1 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
        6.2.2 加快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6.2.3 实现规模化经营
        6.2.4 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东亚生产网络的调整与中国产业升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背景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及评析
        一、 “链”理论中的产业升级理论
        二、 网络理论中有关产业升级的理论
        三、 文献研究评析
    第三节 研究目标、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 名词概念
        二、 东亚生产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国际生产网络基本理论
        一、 全球价值链理论
        二、 企业网络理论
        三、 国际生产网络理论
    第三节 国际生产网络的发展
        一、 国际生产网络的重要特征:跨界性
        二、 国际生产网络发展的基本目的
        三、 国际生产网络的组织选择
        四、 国际生产网络嵌入性
        五、 生产网络空间分布及其影响
        六、 生产网络空间分布的动态性
第三章 东亚生产网络的发展
    第一节 东亚生产网络的形成
        一、 东亚雁行模式的兴起和衰落
        二、 雁行模式的演化
        三、 雁行模式分工的利弊
    第二节 东亚生产网络形成的条件
        一、 经济制度自由化因素
        二、 比较优势
        三、 技术发展
        四、 国际市场上激烈竞争
    第三节 东亚生产网络的 FDI—贸易关联
        一、 东亚生产网络形成时 FDI 和贸易快速增长
        二、 流入东亚的 FDI 快速增长的原因
        三、 流入东亚区域 FDI 的特征
        四、 投资与贸易的关联性理论分析
    第四节 东亚生产网络加重对外依赖性
        一、 东亚生产网络形成使贸易特征发生变化
        二、 东亚零部件贸易规模与贸易方向
        三、 零部件贸易方式与内容
        四、 东亚生产网络增加东亚整体对外依赖性
    附表
第四章 东亚生产网络内产业升级利与弊
    第一节 东亚生产网络的微观运行
        一、 企业网络国际化
        二、 东亚的日本式生产网络
        三、 东亚的美国式生产网络
        四、 东亚的华商式生产网络
    第二节 国际生产网络内知识转移理论
        一、 生产网络内知识的转移
        二、 总结
    第三节 东亚产业升级现状
        一、 东亚生产网络知识转移特点
        二、 东亚区域内产业升级现状
        三、 综述
    案例
第五章 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内的困境
    第一节 中国深度融入东亚生产网络
        一、 总体贸易结构变化情况
        二、 中国零部件贸易发展迅速
        三、 参与网络分工的主要产业的生产贸易状况
        四、 综述
    第二节 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内的分工
        一、 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内的价值链上的位置
        二、 东亚生产网络内中国贸易地位
        三、 东亚生产网络内的中国收益
        四、 产业升级状况分析
    第三节 东亚生产网络调整的紧迫性
        一、 东亚对区域外市场依赖性仍在增强
        二、 支撑东亚生产网络运转的动力在减弱
        三、 东亚区域主要经济体发展减速
        四、 东亚生产网络调整的重要意义
    附表
第六章 生产网络调整促进中国产业升级
    第一节 东亚生产网络的调整
        一、 降低成本是东亚生产网络调整的根本动力
        二、 东亚生产网络调整的可行性
        三、 东亚生产网络调整的主体
        四、 生产网络调整对供应商的影响
        五、 东亚生产网络调整的特性
    第二节 中国影响东亚生产网络调整的条件
        一、 东亚生产网络在中国的特征
        二、 网络特征有利于中国影响生产网络调整
        三、 中国影响生产网络调整的经济条件
        四、 中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中国产业升级途径
        一、 中国供应商在生产网络调整中的产业升级
        二、 中国政府影响生产网络调整与产业升级决策
        三、 调整和升级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后记
读博期间公开发表的独着文章

(7)马来西亚国际家具2012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出口平台
二、战略联盟
三、提质改进

(8)独立以来新加坡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全球化与区域化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意义
        1.1.1 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
        1.1.2 研究视野开阔的理论意义
        1.1.3 对中国的启示
    1.2 主要概念阐释
        1.2.1 外向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1.2.2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1.2.3 全球化与区域化
        1.2.4 新加坡
        1.2.5 东南亚
    1.3 学术史回顾
        1.3.1 国外学者关于新加坡经济的研究概述
        1.3.2 国内学者关于新加坡经济的研究概述
        1.3.3 新加坡研究中的非经济类文献
    1.4 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关于新加坡经济史的研究方法
        1.4.2 关于以全球化或区域化视角的新加坡研究文献
        1.4.3 新加坡外向型经济与全球化和区域化研究的思路
        1.4.4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1.5 论题可能的创新点
        1.5.1 研究的视角和思路
        1.5.2 分析框架
        1.5.3 内容的选择
第2章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参与全球化和区域化
    2.1 殖民地经济遗产与独立对新加坡经济的影响
    2.2 外向型经济发展历程:从1965年至今
    2.3 外向型经济发展绩效
    2.4 外向型经济发展动力:参与全球化和区域化
        2.4.1 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战略
        2.4.2 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化发展战略
第3章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新加坡外向型经济基石
    3.1 对国际贸易的依赖与经济发展的脆弱性
    3.2 对外贸易与国际市场
        3.2.1 国际贸易商品
        3.2.2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3.3 新加坡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
    3.4 对外贸易发展的区域模式
        3.4.1 增长三角
        3.4.2 东盟自由贸易区
        3.4.3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3.4.4 个案:新加坡与美、日、中自由贸易协定
    3.5 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与区域化的努力
第4章 产业发展战略:面向全球化和区域化目标
    4.1 产业理论和概念
    4.2 产业结构演变
    4.3 宏观产业政策变迁
    4.4 人才战略与外资政策
        4.4.1 人力资源管理与吸引外资政策统筹设计
        4.4.2 独立以来的教育发展
        4.4.3 工业化人才培养战略
        4.4.4 国际化人才思想和战略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4.5 法定机构与政联企业
    4.6 扶持本国私营企业
    4.7 金融市场发展
第5章 海外投资的区域化战略
    5.1 海外投资发展概况
    5.2 海外投资的措施
    5.3 "向区域进军"战略
    5.4 中国战略:以苏州工业园为代表的中新战略合作为例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新加坡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与区域化战略
    6.2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模式
    6.3 产业政策中的全球化与区域化理念
    6.4 海外投资在区域化战略中的作用
    6.5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6.5.1 关于新加坡宏观经济政策挑战的方面
        6.5.2 新加坡如何处理全球化与区域化二者之间的关系
        6.5.3 关于广义的产业政策方面
参考文献
后记

(9)中国木材资源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内容
        1.4.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
    2.1 资源安全的内涵及分类
        2.1.1 资源的经济属性与资源安全
        2.1.2 资源安全的内涵及特征
    2.2 木材资源的界定
        2.2.1 木材与森林资源
        2.2.2 木材资源构成界定
        2.2.3 统计数据来源标准及技术处理
    2.3 木材资源安全研究的初步构想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木材资源安全理论框架(上)
    3.1 资源经济学理论
        3.1.1 古典自由市场资源理论
        3.1.2 资源经济学原理
        3.1.3 可耗竭性资源理论
    3.2 生态安全理论
        3.2.1 生态安全模型理论
        3.2.2 生态系统风险评价理论
        3.2.3 生态安全国家利益理论
    3.3 本章小结
        3.3.1 资源经济学理论评价
        3.3.2 生态安全理论的评价
第四章 木材资源安全理论框架(下)
    4.1 产业安全理论
        4.1.1 传统产业安全理论沿袭
        4.1.2 现代产业安全理论应用
        4.1.3 产业安全理论在中国实践
    4.2 贸易安全理论
        4.2.1 贸易依存度问题
        4.2.2 贸易结构问题
        4.2.3 贸易价格弹性问题
        4.2.4 贸易救济机制问题
    4.3 本章小结
        4.3.1 产业安全理论的评价
        4.3.2 贸易安全理论的评价
第五章 中国木材资源安全问题的研究框架—RIET模式
    5.1 RIET模式的研究目标
    5.2 RIET模式的评价指标
    5.3 RIET模式的研究逻辑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外木材资源利用政策变迁
    6.1 国际木材资源利用政策变迁及资源评估
        6.1.1 国际木材资源利用思想变迁
        6.1.2 国际木材资源评估及政策倾向
        6.1.3 国际区域木材资源及贸易政策调整
    6.2 中国木材资源利用与贸易政策沿袭
        6.2.1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政策
        6.2.2 中国木材资源贸易政策
        6.2.3 中国木材资源利用其它优惠政策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林业产业与资源禀赋现状
    7.1 中国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
        7.1.1 经济发展及产业构成概况
        7.1.2 经济发展中三大产业的贡献
    7.2 中国林业产业结构分析
        7.2.1 林业产业结构现状
        7.2.2 经济发展与林业发展的特殊性要求
    7.3 中国森林资源禀赋
        7.3.1 森林资源现状
        7.3.2 森林资源禀赋水平
        7.3.3 森林资源增长潜力
        7.3.4 木材资源短缺趋势判断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研究(上)
    8.1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子体系-WISI
    8.2 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国内条件评价
        8.2.1 生产要素条件
        8.2.2 产业供需环境
        8.2.3 产业布局及政策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研究(下)
    9.1 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国际条件评价
        9.1.1 出口竞争力
        9.1.2 结构竞争力
        9.1.3 市场竞争力
    9.2 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产业控制能力评价
        9.2.1 外资控制力
        9.2.2 国际竞争规制
        9.2.3 能源与生态环境
    9.3 木材加工产业安全模型及核算
        9.3.1 模型遵循原则
        9.3.2 评价模型
        9.3.3 赋值与赋权
        9.3.4 区间设定
        9.3.5 产业安全度核算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中国木材资源利用的生态安全研究
    10.1 中国木材利用生态安全子体系-WUESI
        10.1.1 生态安全涵义拓展
        10.1.2 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趋势
        10.1.3 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
        10.1.4 中国木材利用生态安全子体系诠释
    10.2 中国木材资源国内利用的生态安全分析
        10.2.1 木材资源数量安全
        10.2.2 木材资源质量安全
        10.2.3 木材资源与生态安全保障
        10.2.4 木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0.2.5 简单结论
    10.3 中国木材资源国际进口的生态安全评价
        10.3.1 生态安全评价模型
        10.3.2 数据获取与整理
        10.3.3 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指数测度
        10.3.4 中国木材资源国际进口的生态安全结论
    10.4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中国木材资源进口的贸易安全研究
    11.1 中国木材资源贸易安全子体系-WPITI
        11.1.1 贸易安全问题的发展阶段
        11.1.2 贸易安全研究的本质
        11.1.3 贸易安全研究的趋势
        11.1.4 中国木材资源贸易安全子体系构成
    11.2 中国木材资源贸易安全的整体评价
        11.2.1 林产品贸易安全问题的研究动态
        11.2.2 贸易大国与贸易安全
        11.2.3 WPITI体系的林产品贸易安全水平测算
    11.3 中国林产品出口及贸易安全
        11.3.1 林产品出口的国际地位
        11.3.2 林产品出口结构及问题
        11.3.3 林产品出口贸易安全问题小结
    11.4 中国木材资源进口及贸易安全
        11.4.1 木材资源的进口地位
        11.4.2 木材资源的进口结构
        11.4.3 木材资源进口弹性
        11.4.4 木材资源进口贸易安全小结
    11.5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研究结论及讨论
    12.1 研究结论
    12.2 研究创新所在
    12.3 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着作文献
    期刊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及成果
    科研论文发表情况
    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情况
    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情况
详细摘要

(10)家具产业集聚驱动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产业集聚驱动因素及实证研究
        1.3.2 产业集聚与路径依赖理论相关研究
        1.3.3 产业集聚与企业迁移的研究
        1.3.4 产业集聚与全球价值链的互动研究
        1.3.5 家具产业集聚的相关研究
        1.3.6 对已有研究的总结
    1.4 本文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2 研究对象范围的界定
        1.4.3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产业集聚驱动力理论的分类与分析
    2.1 产业集聚驱动力理论类型分析
        2.1.1 内生型的产业集聚驱动力理论
        2.1.1.1 "外部经济"产业集聚驱动力理论
        2.1.1.2 "集聚因子"与"分散因子"工业区位选择比较优势的驱动力理论
        2.1.1.3 市场最大需求的驱动力理论
        2.1.1.4 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的驱动力理论
        2.1.2 "综合因素型"产业集聚驱动力理论
        2.1.2.1 新经济地理理论
        2.1.2.2 竞争战略中的簇群理论
        2.1.2.3 增长极理论
        2.1.3 外生型的产业集聚驱动力理论
        2.1.3.1 全球价值链理论
    2.2 产业集聚的类型分析
        2.2.1 马库森产业集聚类型划分
        2.2.2 外生型产业集聚类型的划分
        2.2.3 内生型产业集聚类型的划分
第三章 家具产业集聚的现状分析
    3.1 家具产业集聚与产业生产规模的分析
        3.1.1 家具产业与全国工业生产规模的比较分析
        3.1.2 基于企业类型的家具生产规模的分析
        3.1.3 基于生产规模的家具集聚水平分析
    3.2 家具产业就业规模的分析
        3.2.1 家具产业就业规模与全国工业就业规模的比较分析
        3.2.2 基于企业类型家具产业就业规模分析
    3.3 家具产业集聚与企业规模的分析
        3.3.1 家具产业企业规模的分析
        3.3.2 基于企业类型的家具产业企业规模分析
        3.3.3 基于企业规模与就业规模的家具产业集聚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家具产业集聚外部动因实证分析
    4.1 家具产业出口依存度的相关分析
        4.1.1 家具产业增长与出口增长率对比分析
        4.1.2 家具产业贸易依存度的分析
        4.1.3 基于企业类型家具出口额分析
        4.1.4 家具产业集聚与家具出口依存度对比分析
    4.2 家具产业与全球家具价值链的互动分析
        4.2.1 国内家具出口与世界家具市场的对比分析
        4.2.2 家具产业嵌入全球家具价值链的相关分析
        4.2.2.1 家具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
        4.2.2.2 基于产业内贸易类型的家具产业嵌入全球家具价值链分析
    4.3 国际劳动力成本的比较分析
        4.3.1 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绝对值分析
        4.3.2 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比较分析
        4.3.3 家具产业相关贸易国(地区)单位劳动成本比较分析
    4.4 家具产业相关贸易政策分析
    4.5 家具产业出口退税相关分析
        4.5.1 出口退税对家具产业集聚内企业影响的定性分析
        4.5.2 出口退税对家具产业集聚程度的实证分析
    4.6 家具国内需求水平分析
    4.7 国内消费水平分析
    4.8 国内固定投资水平分析
    4.9 家具产业集聚外部动因综合的实证分析
        4.9.1 基于GINI外部动因的VAR分析
        4.9.2 基于GINI外部动因的PCA分析
        4.9.3 基于HHI外部动因回归分析
        4.9.4 基于不同时期GINI外部动因实证分析
        4.9.5 基于不同时期HHI外部动因实证分析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家具产业集聚内部动因理论与实证分析
    5.1 家具产业集聚内部动力的理论分析
    5.2 基于生产规模的家具产业集中度分析
    5.3 家具产业经营水平分析
    5.4 家具产业创新只度分析
    5.5 家具产业集聚内部动因综合的实证分析
        5.5.1 家具产业集聚内部动力变量的选择与说明
        5.5.2 基于GINI家具产业集聚内部动因分析
        5.5.3 基于HHI家具产业集聚内部动因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家具产业集聚均衡性的实证分析
    6.1 家具产业集聚均衡性模型的选取
    6.2 家具产业集聚均衡性模型指标的选取
        6.2.1 家具产业集聚指标的选取
        6.2.2 影响家具产业长期集聚水平的指标选取
    6.3 家具产业均衡性模型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区域家具产业集聚动因的比较分析
    7.1 区域家具产业划分标准选择
        7.1.1 区域概念
        7.1.2 区域经济研究常用划分类型
        7.1.3 区域划分方法的选择
    7.2 区域家具产业差异水平的对比分析
        7.2.1 区域家具产业生产规模对比分析
        7.2.1.1 区域家具产业生产规模绝对值对比分析
        7.2.1.2 区域家具产业生产规模增加值对比分析
        7.2.1.3 区域家具产业生产规模与区域工业生产规模的比较分析
        7.2.1.4 区域家具产业生产规模区位商的比较分析
        7.2.2 区域家具产业就业规模分析
        7.2.2.1 区域家具产业与全国区域工业就业规模的比较分析
        7.2.2.2 区域家具产业就业规模区位商的比较分析
        7.2.3 区域家具产业企业规模分析
    7.3 区域家具产业集聚水平的比较分析
        7.3.1 基于生产规模区域与区域内产业集聚水平分析
        7.3.1.1 基于生产规模区域家具产业集聚水平分析
        7.3.1.2 基于生产规模区域家具产业内集聚水平分析
        7.3.2 基于企业规模与就业规模区域家具产业内产业集聚水平分析
        7.3.3 家具产业区域内差异、区域际差异泰尔熵差异水平分析
        7.3.3.1 家具产业区域差异水平分析
        7.3.3.2 家具产业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
        7.3.4 区域家具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与相对劳动生产率对比分析
        7.3.4.1 区域家具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对比分析
        7.3.4.2 区域家具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对比分析
    7.4 区域家具产业集聚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
        7.4.1 区域家具产业集聚驱动因素的选择
        7.4.2 区域家具产业集聚市场效应的比较分析
        7.4.3 区域家具产业集聚配套设施的比较分析
        7.4.4 区域家具产业关联效应的比较分析
        7.4.5 区域家具所在地技术市场交易的比较分析
        7.4.6 区域家具所在地外商投资的比较分析
        7.4.7 区域家具产业集聚动因的实证分析
        7.4.7.1 基于生产规模区域家具产业集聚GINI指数内部动因Panel Data模型的实证分析
        7.4.7.2 基于生产规模区域家具产业集聚GINI指数外部动因Panel Data模型的实证分析
        7.4.7.4 基于就业规模与企业规模的区域家具产业集聚HHI指数实证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提升家具产业集聚水平建议
    8.1 结论
    8.2 提升家具产业集聚水平的理论分析与相关建议
        8.2.1 提升家具产业集聚水平的理论分析
        8.2.1.1 家具产业区域集聚萌芽的初始阶段动力分析
        8.2.1.2 家具产业区域起飞阶段集聚动力分析
        8.2.1.3 家具产业区域饱合阶段集聚动力分析
        8.2.2 提升家具产业集聚水平相关建议
        8.2.2.1 家具产业集聚内的企业群落需要提升交易的识别能力
        8.2.2.2 加强产业集聚区内的技术孵化与创新的结合,形成家具产业集聚区内良好的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承担的科研项目及获奖
详细摘要

四、马来西亚家具业以“制造及出口为导向”(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南康家具产业集群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研究[D]. 徐竞潇.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2]二战前华人在马来亚碾米业中地位的演变[D]. 阮涌俰(YON WENG WOE). 厦门大学, 2018(07)
  • [3]美国家具制造业结构性复苏对中国家具业的启示[J]. 柳献忠.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6(08)
  • [4]马来西亚家具业的靓丽名片——2015年马来西亚国际家具展述评[J]. 许美琪. 家具, 2015(03)
  • [5]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研究[D]. 黄依群.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5)
  • [6]东亚生产网络的调整与中国产业升级[D]. 秦长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12)
  • [7]马来西亚国际家具2012综述[J]. 言吉.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2(04)
  • [8]独立以来新加坡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全球化与区域化视角[D]. 郭建军. 云南大学, 2012(08)
  • [9]中国木材资源安全问题研究[D]. 杨红强. 南京林业大学, 2011(04)
  • [10]家具产业集聚驱动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曾杰杰. 南京林业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马来西亚家具业“制造和出口导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