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eFIDIC网管系统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应用

浅谈eFIDIC网管系统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应用

一、浅谈高速公路建设中eFIDIC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雅洁[1](2020)在《北京市农村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公路是公路路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与保障。现如今农村公路已经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村土地上,将祖国大大小小的村落沟通起来。因此,农村公路的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各行各业中飞速发展,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不断涌现。公路行业的发展一直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进取,开拓创新,在公路行业开展信息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未来公路经济谋取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公路的等级较多,粗略分类就有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和农村公路三大类。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的道路等级高,被使用率也高,因而得到的重视较多,信息化管理发展水平一直处于较高位置。相对而言,农村公路的道路等级低,分布区域广泛,特别是很大一部分路段分布在山区,被使用率不高,对于农村公路的发展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现阶段农村公路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很低。主要工作仍然通过人工进行收集、整理、汇总、传阅,对于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不甚畅通,且政府管理部门针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数量有限,加之距离、空间与时间的影响,当多项目同时进行时,很难全面兼顾所有项目的信息收集整理与及时传达,造成各层级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数据更新工作出现滞后情况。这极大地制约了管理人员的科学决策,亟需更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介入来改善现状。待北京市农村公路全面实现其信息化的管理业态后,有利于全面改善北京的交通情况,再通过加强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北京的交通管理水平。基于以上目的,本论文对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论述,并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认知,就当前北京市农村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北京市农村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相应地探究其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梳理借鉴现有成功的北京市高等级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发展成果和经验,初步设想出一个针对北京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智能信息系统架构,同时提出从市级、区级和乡镇级管理部门的角度可以提升现阶段北京市农村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北京市农村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提供到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吕纪娜[2](2020)在《高速公路施工质量耦合风险与标准化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交通强国的发展阶段,人们对于出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单靠控制公路施工质量单因素风险已无法满足要求。而质量风险存在一种耦合机制,这种机制作用复杂,对施工质量影响大,只有对质量耦合风险进行严格把控,才能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故而本文旨在基于高速公路施工质量耦合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面向的施工标准化对策,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首先检索了国内外关于质量风险管理、风险耦合以及施工标准化的相关文献,按照事故致因理论的推演方法,对致使高速公路施工质量风险产生的风险源进行剖析,确定了催生高速公路施工质量风险产生的人、物、法、管四类风险影响因素,并按照风险耦合的作用机制搭建了异质因素与同质因素共同作用下的质量风险耦合框架。其次,基于交通运输部公路局所发布的2015—2019年期间国内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存在施工质量问题数据,运用N-K模型、耦合度模型分别对异质因素间的耦合T值与同质因素内风险因子间的耦合度进行了测算,并依照LEC法数学原理构建了基于两种耦合模型联立模式下的的高速公路质量耦合风险测度模型。通过模型的计算得出系统质量耦合风险总值,并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出质量耦合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包括质量意识高低、工作责任心强弱、操作规范程度;材料进场把控严格程度、是否材料二次污染、是否机械故障;施工工序是否符合规范、施工组织设计精细程度;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现场质量管理严格程度、决策执行力度强弱等。针对质量耦合风险控制的关键点,从管理制度方面提出了四项标准化对策,包括建立和完善建设单位质量管理制度、质量追溯制度,建立完善的一线工人培训教育、岗位考核制度,深化材料管理制度,加强机械设备的标准化管理与应用等;从信息化管理方面提出了四项标准化对策,包括引进优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施工人员实名制质量评价管理平台,加强隐蔽工程、关键工序的信息化控制,采用BIM技术建立统一的可视化平台等,可有效降低耦合风险因素对质量造成的影响。最后结合实例,对质量耦合风险测度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案例敏感性分析所得质量风险控制关键点与本文提出的关键点基本相同,证明模型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强。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3](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刘奕[4](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于跃[5](2019)在《中国智慧政府的价值目标追求及其实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IBM公司于2010年提出智慧城市愿景并将之推向世界。很多国家相继展开智慧城市实践,并以此推动智慧社会乃至智慧国家建设,使得智慧类实践热潮空前炙热,智慧化建设需求日益攀升。当城市、社会和国家治理由智能化转向智慧化,必然要求它们的管理者——政府所提供的管理、决策和服务也能从智能化提升至智慧化,由此引发的对政府具有高度智能和更多智慧的需求,必然要求电子政府由智能政府向智慧政府转型,同时要求其电子政务由智能政务向智慧政务转化。因之,智慧政府建构成为电子政府适应智慧化建设需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智慧政府基于电子政府已有成果建设,实践才刚刚起步,成果也只是初步的。在建的智慧政府和智慧政务成果是否名副其实?应该如何评判它们是否符合“智慧”的原则要求?未来的智慧政府及其政务系统建设和发展到底应往哪儿去、该怎样走?这些都取决于人们能否对智能与智慧、智能政府与智慧政府做出正确理解和合理区分。为正确理解智慧政府,明确智慧政府的衡量标准和表征标识,第一章从语义、哲学、科学、技术等维度辨析“智能”与“智慧”的区别与关联,从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中析取智慧元素,在归纳已有的智慧政府概念的要点的基础上,厘定智慧政府的基本涵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以满足公众需求和解决社会复杂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政府职能清单为基本构架,以智慧决策为核心,利用信息技术和政府内外部合作共建具有高度智能和更多智慧的政务系统,从而主动精准、优质高效地推送令公众满意甚至超出公众期望的政务服务的一种新的政府形态。还在分析智慧政府的特质的基础上提出智慧政府的属性主要表现为智能性与智慧性、集聚性与延展性、可能性与可行性、继承性与批判性、自主性与规范性的统一,以此为确定智慧政府的评判原则提供初步素材,为摆正智能政府与智慧政府的关系与界线提供考据。之后,探究智能政府和智慧政府为何区分及以何区分,指出二者区别不在于比对它们的智能高低,而在于运行中注入、融汇、融会智慧的多少和程度,应以此促进两者相互转化,而相互转化的关键在于人类智慧的持续融入。智慧政府唯有依靠人民的智慧这一根本性的要素,才能追求智慧,进而更多地具有智慧,更好地应用智慧,从而推动电子政府向智慧政府晋阶。关于电子政府应该以智慧政府为发展方向的观念已经达成基本共识,很多国家已将智慧政府写入国家电子政府规划或专门制定的智慧政府规划,并已开始付诸行动。各国筹划的或在建的智慧政府的目标规划各有不同,并不一定符合本文提出的智慧政府的衡量标准和表征标识。但是,即使是在信息技术领先国家也很少有电子政府能够达到基本符合智慧政府的衡量标准和表征标识的情况下,各国的智慧政务建设在它们的目标规划的引导下也有不同程度的进展,说明各国有关电子政府和智慧政府的建设规划中所设计的目标的确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至少,它们在努力建设智慧政府并将之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这一行动本身的宝贵之处就在于:原则性地给出了电子政府应“往哪儿去”的答案。在智慧政府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现实情况下,借助智能技术、机器和系统支撑智慧政府具备高度智能固然重要,令智慧政府至少具有与其智能程度相匹配的“智慧”更为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各国政府高度重视智慧政府建设并纷纷从国家战略高度对其目标做出规划的原因或初衷。第二章从明确中国政府和社会的价值追求入手,考查国外电子政府和智慧政府规划中设计的目标及其启示和借鉴,在明确中国智慧政府的价值目标选择原则的基础上,确立了中国智慧政府的价值目标取向,包括:开放透明的治理环境、共商共议的合作氛围、共建共享的基础资源、精准高效的政务服务、平等包容的伙伴关系。主要目的是明确中国智慧政府的发展方向,带领各级政府和全体人民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从而做到不仅力促智慧政府追求智慧,还能够更多地具有智慧和更好地应用智慧。针对智慧政府的智能化和智慧化需求,着眼于建构具有更高定位——“以人民为中心”和更智安排——“数据驱动、精准对接的智能型政务系统与数据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及更多智慧的相互融合”的智慧政府,第三章探讨智慧政府的生成和演进的逻辑规律,寻求智能生成和智慧演进所需依靠的资源要素和支持智慧政府具有智慧的逻辑模型,旨在获取使智慧政府具有高度智能和更多智慧的应然建构。采取的技术路线是:首先厘清智慧政府的生成逻辑,探寻智慧政府的机器或系统的“智能”究竟应该依靠哪些资源要素来生成,即解决“智能化从哪里来”的问题,提出应以数据资源为核心,借助数据、信息和知识等资源要素的递进关系逐步生成智能;其次研究智慧政府的“智慧”可以依靠哪些知识要素、采取怎样的逻辑进路来实现由“智能”向“智慧”的演进,即解决“智慧化往哪里去”的问题,提出可以将人类生成智慧的资源要素作为智慧政府的智慧生成需要依靠的基本要素,通过具体运用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技术手段和工具以及其他智慧元素,实现逐层管理资源、持续融入智慧、递进实现晋阶的效果,旨在为维持智慧政府生存和发展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提供模式和方法。一些公共管理学者主张采取将人工智能向政府不断渗入的模式建构智慧政府。本文主张与之相向而行,即智慧政府通过将人的智慧嵌入政务系统之中使之事实上具有智能,再借助政务系统应用中的人机交互环节,将智信人的智慧持续注入系统之中,经由政务系统对其智慧进行融汇,继而再由智信人完成融会的工作,使得政务系统因为融入智慧而具有智慧,实现智慧的动态建构,推进智慧政府由智能向智慧晋阶。已有的电子政府和智慧城市实践为智慧政府建设积累了实践基础和有益经验。对于建立在电子政府和智慧城市已有成果之上的智慧政府而言,其研究重点显然不在技术基础、管理基础和体制机制上,凡此种种固然重要,但这却是电子政府分内应该解决或早该解决的问题。智慧政府所应具有的“智慧”之处,才是它更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第四章主要探索如何借助政务系统的智能以及社会公众的智慧实现以智慧武装智慧政府头脑的目的,并探讨了如何为之提供可能与可行的思想条件和实施路径。具体地讲,就是从智慧政府应用智慧的需求出发,首先,提出要进行主体间性思想建设、包容性文化建设、伦理道德教育、思维观念转变和知识能力培养等思想条件建设,借以提高智慧政府的软实力;其次,从完善顶层设计和行动计划、建设基础资源和政务系统以及改善内外部合作伙伴关系等路径提出智慧政府应用智慧的实践条件,以便为智慧政府硬实力建设提供解决方案,最终实现智慧政府的价值目标。

吴迪[6](2019)在《NNG公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社会代表着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信息技术打造成企业的重要竞争力之一。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能提升管理技术,更能改善企业整体运营管理模式。对于港口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水平不仅仅是衡量港口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甚至已成为港口未来发展走向的决定力量。NNG公司坐落于南宁市蒲庙镇与六景镇,是南宁市乃至广西港口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发展不仅影响到广西的物流集散能力,还影响到广西面向东盟开放的“桥头堡”功能的充分发挥。推动港口的优化升级,不断提升竞争力是NNG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港口信息化建设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则是推动其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相关文献及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研究NNG公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文章阐述了NNG公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和问题,分析与借鉴了国外与国内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案和实践的效果,提出了NNG公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方案和实施措施。研究表明,NNG公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已有一定发展基础,但也由于缺乏建设经验,存在现有系统开发不完善、信息孤岛、系统功能单一、操作体验差等问题,亟需采取措施,构建新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对存在问题进行解决和完善。在借鉴了诸多国内外内河港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实践与经验后,结合公司业务实际情况与发展需要构建了由一个总系统、两个子系统以及一个三级子系统组成的NNG公司综合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这套综合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适用于公司组织架构,符合公司业务操作流程,是可以支撑公司业务发展需求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姜莹莹[7](2019)在《黑龙江省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的载体对象发生了变化,使得传统档案的载体形态开始向数字化形态过渡,档案管理的主要环境开始逐渐向数字环境迁移。因而档案工作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管理流程等多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重新思考档案管理的新任务、新原则与新理论,确立数字环境中档案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方法,这是档案工作实践的需要决定的。伴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高潮,形成了数量巨大的项目档案。如何管理好这些项目档案,使其为公路运营、养护等服务利用,是摆在档案管理部门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计算机技术和网路通信技术的成功融合和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项目档案产生、收集、整理、检索、存储的方式,推进了档案管理从理论到实践、从理念到管理手段的全面革新。实施项目信息化管理是档案管理部门面对信息技术革命的积极回应,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系统总结国内外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的理论成果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信息化管理理论、效益理论及全寿命周期理论等对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化进行研究,指出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并以黑龙江省高速公路为例,介绍分析黑龙江省高速公路档案分类现状、存放现状以及电子化和信息化的情况,并从档案信息化基本原则不合理、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效率低下、档案信息化管理风险防范意识及措施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及档案信息共享性差、BIM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发展较晚等方面提出了目前黑龙江省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目前黑龙江省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原则、推广使用兼容性强的档案管理应用系统、构建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及信息资源共享、引入BIM技术,提升信息化管理效率等方面提出了完善黑龙江省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马建,冯镇,邱军领,陈一馨,李东武,丛卓红,丁龙亭,王刚强,陈刚[8](2018)在《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公路交通行业技术变迁及启示》文中指出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领和推动下,中国道路、公路隧道、桥梁、工程机械、汽车等公路交通行业迅速发展壮大,突破了诸多技术研发与施工建设难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道路、公路隧道、桥梁、工程机械、汽车等公路交通行业技术发展变迁与取得的成就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凝练40年来公路交通行业发展所带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及启示。研究发现,40年来,中国公路交通行业的多个技术领域取得了先进适用的技术进步与实践应用,推动了智能交通、绿色交通与交通信息等技术的融合发展;但存在着科技创新不足、智能化和信息化缺乏、生态与安全保障欠缺等问题。研究认为,中国公路交通行业的发展,应坚持创新科技成果与交通技术的深度融合,坚持推动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不断协调和完善;坚持绿色交通发展,在新能源领域寻求突破;坚持改革开放,在交通技术与管理方面构建更加活跃的发展市场;坚持运用共享思维,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以《中国制造2025》为行动纲领,进一步发挥公路交通的行业引领作用,增强公路交通核心竞争力,是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保障,也将推动中国公路交通行业发展更上新台阶。

李涛[9](2019)在《基于数据驱动的隧道多目标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与平台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铁路隧道向“更高密度、更长隧道、更大断面”发展,导致工程建设风险更大,对隧道建设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相比其它非地下工程,隧道安全事故、质量事故、工期延误、成本失控的概率较高,后果更严重。若能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全过程目标精细化管控,将有效降低以上隧道建设风险,故这方面的研究颇具价值。通过现场调研与咨询,在不断凝练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隧道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及基于数据驱动的隧道多目标精细化管理问题,得出以下结论与并取得以下成果:1.隧道管理必须及时、准确掌握隧道地质。故针对现阶段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管理粗放、数据利用率低等问题,结合数据驱动重塑地质预报流程,研发了隧道地质信息系统TGIS。其高效集成了隧道勘察设计阶段地质、施工阶段超前预报地质、掌子面开挖揭示地质信息一体化,并预留接口延续至隧道运维阶段;实现了基于掌子面地质后评估的预报优选与动态调整,基于施工进度的实时提醒预报施做,基于地质异常的实时分级预警推送及基于机器学习的实现辅助预警处置等功能。达到了隧道地质信息精细化管理目的,为隧道安全、工期、成本乃至环境目标的有效控制提供有力支撑;2.掌子面开挖揭示的地质是最准确、最直观的,也是最具有价值的。为克服传统人工素描工作流于形式及掌子面图像识别准确率低等问题,基于多图像立体重建技术或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构建并解决了点云重构掌子面三维地质算法,真实3D再现隧道开挖地质及自动提取结构面。并据此研发了隧道掌子面地质信息系统FGIS,基本实现了自动三维地质重构、自动结构面参数提取、自动围岩分级、自动报表及三维成果展示等功能;3.隧道支护安全、经济与否可通过监控量测数据予以准确、定量评估。故结合数据驱动重塑监测流程,研发了隧道监控量测系统TMMS,既支持传统监测手段(必测项目+选测项目),又兼容新型量测手段(自动化监测+全息变形监测),实现了基于地质的监测方案实时调整更新、测点布设实时提醒与测点延误布设统计,监测施做实时提醒与监测延误施做统计,基于变形(加)速度的实时预警与支护参数动态调整,基于经验数据类比的支护参数优化等功能;4.针对传统隧道监控量测存在的问题,引入三维激光扫描进行全息变形监测。无需标靶埋设,整体与局部变形一览无遗,克服了传统有限断面有限点监测的局限性,真实3D再现了隧道施工现场,避免了数据造假的可能。并据此构建了基于全息变形监测的隧道支护评估体系,即变形加速度控制安全、累计变形控制限界及经济,达到了安全与经济统一量化评估,避免了传统监测数据假安全的可能,又规避了监测数据有限导致无法经济性评估的局限性;5.针对检测参数多、检测频次高、资料管理难度大等问题,结合数据驱动重塑质量检测流程,研发了隧道质量检测系统TQIS。基本实现了材料、初支质量、衬砌质量检测数据的自动评定、自动报表与成果展示集成一体可视化功能,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现场质量精细化管控目的;6.为克服传统隧道质量抽样检测的缺陷,提出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快速、全息质量检测,并研发了隧道三维激光点云数据处理分析系统PCAS,实现了隧道超欠挖分析、喷砼方量预测、初支厚度检测、初支净空检测、初支平整度检测、衬砌钢筋检测、衬砌灌注方量预测、衬砌厚度检测、衬砌净空检测、衬砌平整度检测、衬砌表观缺陷检测等11项功能,为隧道质量精细化管控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手段;7.通过数理统计,分析隧道工期与成本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基于其随机分布,构建蒙特卡洛模拟的精细化定量计算模型,一改传统按确定参数计算工期与成本的不准确性。其次,通过程序化2种模型(经验化模型+精细化模型),研发了隧道建设辅助决策系统RDAT,实现隧道工期与成本自动在线分析,辅助动态优化调整隧道施工组织设计,保证隧道正常有序开展,避免工期延误及赶工期的无序状态;8.为打通系统间的“信息孤岛”,借助信息化技术重塑隧道业务流程,通过整合隧道相关系统,构建隧道全寿命周期统一数据库及统一用户模块、功能权限分级,创新性地研发了隧道信息化平台TIM,实现了隧道建设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决策—反馈”的高效网络化流转与利用,从而建立了“地质快速前馈—动态即时设计—监测即时反馈—多目标评估与调控”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实现隧道安全、质量、工期、成本目标过程的信息化、精细化、量化管控。并以青岛地铁为例,在青岛地铁三号、二号线海量实测数据挖掘的基础上,对青岛地铁的安全、环境、工期、成本等多目标风险进行统计与回归分析,建立了青岛地铁建设中的典型风险辨识模式及风险预测模型,可优化、指导在建及新建工程。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10](2018)在《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文中研究表明为了促进中国筑路机械学科的发展,从土石方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机械、桥梁机械、隧道机械及养护机械6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筑路机械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土石方机械方面综述了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技术等;压实机械方面综述了静压、轮胎、圆周振动、垂直振动、振荡压路机、冲击压路机、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等;路面机械方面综述了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稳定土拌和设备等;桥梁机械方面综述了架桥机、移动模架造桥机等;隧道机械方面综述了喷锚机械、盾构机等;养护机械方面综述了清扫设备、除冰融雪设备、检测设备、铣刨机、再生设备、封层车、水泥路面修补设备、喷锚机械等。该综述可为筑路机械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二、浅谈高速公路建设中eFIDIC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高速公路建设中eFIDIC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市农村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本文研究思路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概念界定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村公路
        2.1.2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2.1.3 信息化的含义与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2.1.4 农村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2.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2.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北京市农村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现状与问题
    3.1 北京市农村公路发展现状
    3.2 北京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3.2.1 北京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3.2.2 北京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业务流程
        3.2.3 北京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
        3.2.4 北京市农村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现状
    3.3 北京市农村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3.3.1 缺少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
        3.3.2 农村公路管理主体多元化,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
        3.3.3 数据集成程度不高,信息传递效率较低
        3.3.4 管理队伍综合素质能力不高
    3.4 北京市农村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问题归因
        3.4.1 对农村公路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
        3.4.2 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北京市高等级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经验借鉴
    4.1 北京市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4.1.1 系统功能概述
        4.1.2 管理经验总结
    4.2 北京市普通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4.2.1 系统概况
        4.2.2 系统功能分析
        4.2.3 系统项目收益分析
    4.3 北京市普通公路电子视频监控设备的应用
        4.3.1 国道105(青礼路-市界)道路工程环保监测摄像头的应用
        4.3.2 本节小结
    4.4 高等级公路经验对北京市农村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的启示
        4.4.1 搭建智能的养护业务管理系统
        4.4.2 尝试远程电子监控设备的接入
        4.4.3 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北京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5.1 设计思路
    5.2 系统总体结构及功能模块设计
        5.2.1 基础数据管理模块
        5.2.2 工程建设及日常维护管理模块
        5.2.3 路桥及安保监管模块
        5.2.4 统计报表及查询模块
    5.3 其他功能构想
        5.3.1 设置悬浮窗展示功能
        5.3.2 首页展示道路等级功能
        5.3.3 基于检测数据导入后的智能数据评价功能
        5.3.4 远程电子视频监控的接入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北京市农村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提升的政策设计
    6.1 市级主管部门做好积极引导与标准化建设保障工作
        6.1.1 制定合理的农村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战略规划与实施方案
        6.1.2 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与规范
        6.1.3 给予足够的补助资金与技术人才支持
    6.2 区级单位管理模式变革创新,进一步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
        6.2.1 推进内网与外网相融合的智能化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
        6.2.2 建立农村公路基础信息数据库,开放数据信息共享
    6.3 乡镇级单位有效参与,全面助力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
    6.4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高速公路施工质量耦合风险与标准化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质量风险管理研究
        1.3.2 风险耦合理论研究
        1.3.3 施工标准化研究
        1.3.4 国内外研究总结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速公路施工质量耦合风险的基础理论研究
    2.1 工程质量风险的概述
        2.1.1 工程质量风险的定义
        2.1.2 工程质量风险的基本特征
    2.2 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确定施工质量的风险源
        2.2.1 事故致因理论
        2.2.2 高速公路施工质量风险来源
    2.3 高速公路施工质量风险因素及风险因子
        2.3.1 高速公路施工质量风险的成因
        2.3.2 高速公路施工质量风险的风险因素及风险因子
    2.4 高速公路施工质量耦合风险的概述
        2.4.1 高速公路施工质量耦合风险的含义
        2.4.2 高速公路施工质量耦合风险的分类
    2.5 高速公路施工质量耦合风险的作用路径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施工质量耦合风险测度模型的构建
    3.1 常用风险耦合模型
    3.2 模型数据来源
    3.3 建立测算高速公路施工质量同质风险耦合的耦合度模型
        3.3.1 耦合度模型的概述
        3.3.2 构建耦合度模型
        3.3.3 模型应用
    3.4 建立测算高速公路施工质量异质风险耦合值的N-K模型
        3.4.1 N-K模型的概述
        3.4.2 构建N-K模型
        3.4.3 模型应用
    3.5 建立高速公路施工质量耦合风险测度模型
        3.5.1 构建质量耦合风险测度模型
        3.5.2 模型应用
        3.5.3 风险因子的敏感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质量耦合风险控制的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对策
    4.1 高速公路施工质量耦合风险控制的关键点
    4.2 基于高速公路施工质量控制的标准化对策
        4.2.1 管理制度方面的标准化对策
        4.2.2 信息化管理方面的标准化对策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例分析
    5.1 数据来源
    5.2 建立质量耦合风险测度模型
        5.2.1 建立耦合度模型
        5.2.2 建立N-K模型
        5.2.3 建立质量耦合风险模型分析指标敏感性
    5.3 模型与案例敏感性结果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成果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4)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5)中国智慧政府的价值目标追求及其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回顾与研究述评
        (一)智慧政府的相关概念谱系
        (二)智慧政府的前提条件准备
        (三)智慧政府的基本策略安排
        (四)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分析框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资源
    一、核心概念
        (一)“智能”与“智慧”辨析
        (二)智慧政府的基本涵义
        (三)智慧政府的特质和属性
    二、智能政府与智慧政府区分
        (一)智能政府和智慧政府为何区分
        (二)智能政府和智慧政府以何区分
    三、理论资源
        (一)合作治理理论
        (二)数据管理理论
        (三)信息管理理论
        (四)知识管理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智慧政府的价值目标考量
    一、中国政府和社会的价值追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
        (二)政府治理的价值取向
        (三)社会公众的现实诉求
    二、国外电子政府和智慧政府的目标规划及其启示借鉴
        (一)国外电子政府的目标规划及其启示借鉴
        (二)国外智慧政府的目标规划及其启示借鉴
    三、中国智慧政府的价值目标取向
        (一)开放透明的治理环境
        (二)共商共议的合作氛围
        (三)共建共享的基础资源
        (四)精准高效的政务服务
        (五)平等包容的伙伴关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慧政府建构的逻辑进路和支持模型
    一、智慧政府建构的逻辑进路
        (一)智慧政府的生成逻辑
        (二)智慧政府的演进逻辑
    二、智慧政府建构的支持模型
        (一)智慧政府的数据管理模型
        (二)智慧政府的信息管理模型
        (三)智慧政府的知识管理模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智慧政府建构的思想条件和实施路径
    一、智慧政府建构的思想条件
        (一)主体间性思想建设
        (二)包容性文化建设
        (三)伦理道德教育
        (四)思维观念转变和知识能力培养
    二、智慧政府建构的实施路径
        (一)完善顶层设计和行动计划
        (二)优化基础资源和政务系统
        (三)改善内外部合作伙伴关系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附件 数据管理的关键技术集
后记

(6)NNG公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框架和方法
        1.2.1 研究框架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文献综述
        2.1.2 国内文献综述
    2.2 相关理论
        2.2.1 内河港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
        2.2.2 港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章 NNG公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和问题
    3.1 NNG公司物流发展的基本情况
    3.2 NNG公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
    3.3 NNG公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国内外港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实践与借鉴
    4.1 国外港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构建的做法
        4.1.1 亚洲地区港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构建的做法
        4.1.2 欧美地区港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构建的做法
    4.2 国内港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构建的做法
    4.3 主要经验及借鉴意义
第五章 NNG公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方案和实施
    5.1 NNG公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目标、方法和原则
        5.1.1 构建目标
        5.1.2 构建方法
        5.1.3 构建原则
    5.2 NNG公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
    5.3 NNG公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组成与核心功能
        5.3.1 NNG公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总系统)
        5.3.2 智能化视频监控指挥综合调度系统
        5.3.3 智能化车辆抓拍识别系统
        5.3.4 NNG公司水铁联运系统
        5.3.5 高速公路管理局物流信息系统(外部系统)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黑龙江省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应用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档案信息化管理理论基础综述
    2.1 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的概念
        2.1.1 档案信息化定义
        2.1.2 高速公路项目档案的概念和特点
        2.1.3 档案信息化的作用
        2.1.4 高速路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容
    2.2 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信息管理与信息化
        2.2.4 效益理论
        2.2.5 全寿命周期研究
    2.3 高速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2.4 高速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黑龙江省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黑龙江省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
        3.1.1 档案分类现状
        3.1.2 档案存放现状
        3.1.3 档案电子化、信息化情况
    3.2 黑龙江省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信息采集前档案信息化基本原则不合理
        3.2.2 信息采集过程中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效率低下
        3.2.3 信息采集过程中档案信息化管理风险防范意识及措施不足
        3.2.4 信息采集过程中共享性差
        3.2.5 档案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差
        3.2.6 BIM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发展较晚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完善黑龙江省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4.1 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4.1.1 加大及优化资金投入效率
        4.1.2 统筹规划软硬件设施
        4.1.3 增强工作人员服务及技术水平
    4.2 推广使用兼容性强的档案管理应用系统
    4.3 构建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安全保障体系
    4.4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及信息资源共享
    4.5 强化全寿命周期档案信息化管理
    4.6 引入BIM技术,提升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效率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公路交通行业技术变迁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展成就
    (一) 中国道路行业建设发展成就
    (二) 中国公路隧道工程领域发展成就
    (三) 中国桥梁建设发展成就
    (四)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成就
    (五)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成就
    (六) 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成就
    (七) 中国公路交通运输发展成就
二、发展趋势
    (一) 中国道路建设领域发展趋势
    (二) 中国公路隧道工程领域发展趋势
    (三) 中国桥梁建设发展趋势
    (四)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趋势
    (五)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六) 中国智能交通发展趋势
    (七) 中国公路交通发展趋势
三、发展启示
四、结语

(9)基于数据驱动的隧道多目标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与平台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工程背景及意义
        1.1.2 学术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隧道地质相关研究
        1.2.2 隧道监控量测相关研究
        1.2.3 隧道质量检测相关研究
        1.2.4 隧道工期与成本相关研究
        1.2.5 隧道目标管理相关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基于超前预报的隧道地质精细化管控
    2.1 隧道地质工作现状
    2.2 基于数据驱动的隧道地质信息系统TGIS研发与应用
        2.2.1 研发背景
        2.2.2 数据驱动流程
        2.2.3 TGIS研发
        2.2.4 工程应用
    2.3 基于自动化的隧道掌子面地质信息系统FGIS研发与应用
        2.3.1 研发背景
        2.3.2 快速采集手段——“实景复制”
        2.3.3 地质三维重构与展示
        2.3.4 岩体结构面参数自动识别
        2.3.5 基于岩体质量指标RQD自动判识岩体完整程度
        2.3.6 围岩分级与自动化报表
        2.3.7 FGIS研发
        2.3.8 工程应用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监控量测的隧道支护后评估与精细化管控
    3.1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全息变形监测
        3.1.1 外业采集工作
        3.1.2 数据预处理工作
        3.1.3 变形数据处理
        3.1.4 变形成果展示
        3.1.5 PCAS程序(变形监测模块)研发
        3.1.6 工程应用
    3.2 基于数据驱动的隧道监控量测系统TMMS研发与应用
        3.2.1 研发背景
        3.2.2 数据驱动流程
        3.2.3 程序研发
        3.2.4 工程应用
    3.3 小结
第4章 基于现场检测的隧道质量精细化管控
    4.1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质量精细化控制应用
        4.1.1 隧道超欠挖精细化管控
        4.1.2 隧道喷砼备料方量精细化管控
        4.1.3 隧道喷砼厚度全息检测
        4.1.4 隧道初期支护净空全息检测
        4.1.5 隧道初期支护平整度全息检测
        4.1.6 隧道衬砌钢筋质量全息检测
        4.1.7 隧道衬砌灌注方量精细化管控
        4.1.8 隧道衬砌厚度全息检测
        4.1.9 隧道衬砌净空全息检测
        4.1.10 隧道衬砌平整度全息检测
        4.1.11 隧道衬砌表观缺陷全息检测
        4.1.12 PCAS程序(质量检测模块)研发
        4.1.13 工程应用
    4.2 隧道质量检测系统TQIS研发与应用
        4.2.1 研发背景
        4.2.2 TQIS系统研发需求
        4.2.3 系统开发
        4.2.4 工程应用
    4.3 小结
第5章 基于现场实测数据的隧道工期与成本精细化管控
    5.1 隧道进度与成本精细化模型构建
        5.1.1 隧道施工阶段划分
        5.1.2 隧道洞身工序梳理
        5.1.3 综合多因素的精细化模型构建
    5.2 基于现场数据的模型参数数理统计
        5.2.1 基于施工日志(台账)的工序工时统计
        5.2.2 基于实际工程量的工序成本统计
        5.2.3 基于地质后评估的围岩变更概率统计
        5.2.4 基于事故分类统计的不良地质影响参数分析
    5.3 基于数据驱动的隧道工期与成本动态控制
        5.3.1 施工前的方案优选与优化
        5.3.2 施工过程中的方案动态调整
    5.4 隧道建设辅助决策系统RDAT研发
        5.4.1 系统研发需求
        5.4.2 系统开发
    5.5 工程应用
    5.6 小结
第6章 基于隧道信息化平台TIM的多目标精细化管理与应用
    6.1 隧道信息化平台TIM研发
        6.1.1 研发需求
        6.1.2 全寿命周期数据库设计
        6.1.3 用户权限设计
        6.1.4 TIM平台开发
    6.2 基于TIM平台的隧道建设期多目标管理模式研究
        6.2.1 基于TIM平台的过程精细化管控
        6.2.2 基于TIM平台的隧道目标量化评估
        6.2.3 基于多方联动的平台TIM管理
    6.3 工程应用
        6.3.1 基于地质钻孔资料的隧道埋深优化
        6.3.2 基于监测资料的隧道变形规律统计
        6.3.3 敦化路站~错埠岭站区间隧道集成风险评估应用
    6.4 小结
结论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10)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0引言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1 土石方机械
    1.1 推土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肖茹硕士生, 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统稿)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1 国外研究现状
        1.1.1. 2 中国研究现状
        1.1.2 研究的热点问题
        1.1.3 存在的问题
        1.1.4 研究发展趋势
    1.2 挖掘机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团队、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提供初稿;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统稿)
        1.2.1 挖掘机节能技术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刘昌盛博士、郝鹏博士, 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 中南大学胡鹏博士生、林贵堃硕士生提供初稿)
        1.2.1. 1 传统挖掘机动力总成节能技术
        1.2.1. 2 新能源技术
        1.2.1. 3 混合动力技术
        1.2.2 挖掘机智能化与信息化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胡鹏、周烜亦博士生、李志勇、范诗萌硕士生提供初稿)
        1.2.2. 1 挖掘机辅助作业技术
        1.2.2. 2 挖掘机故障诊断技术
        1.2.2. 3 挖掘机智能施工技术
        1.2.2. 4 挖掘机远程监控技术
        1.2.2. 5 问题与展望
        1.2.3 挖掘机轻量化与可靠性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王德军副总工艺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1.2.3. 1 挖掘机轻量化研究
        1.2.3. 2 挖掘机疲劳可靠性研究
        1.2.3.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2.4 挖掘机振动与噪声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1.2.4. 1 挖掘机振动噪声分类与产生机理
        1.2.4. 2 挖掘机振动噪声信号识别现状和发展趋势
        1.2.4. 3 挖掘机减振降噪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2.4. 4 挖掘机振动噪声存在问题与展望
    1.3 装载机 (吉林大学秦四成教授, 博士生遇超、许堂虹提供初稿)
        1.3.1 装载机冷却系统散热技术研究
        1.3.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2 研究发展趋势
        1.3.2 鱼和熊掌兼得的HVT
        1.3.2. 1 技术原理及结构特点
        1.3.2. 2 技术优点
        1.3.2. 3 国外研究现状
        1.3.2. 4 中国研究现状
        1.3.2. 5 发展趋势
        1.3.2. 6 展望
    1.4 平地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赵睿英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1.4.1 平地机销售情况与核心技术构架
        1.4.2 国外平地机研究现状
        1.4.2. 1 高效的动力传动技术
        1.4.2. 2 变功率节能技术
        1.4.2. 3 先进的工作装置电液控制技术
        1.4.2. 4 操作方式与操作环境的人性化
        1.4.2. 5 转盘回转驱动装置过载保护技术
        1.4.2. 6 控制系统与作业过程智能化
        1.4.2. 7 其他技术
        1.4.3 中国平地机研究现状
        1.4.4 存在问题
        1.4.5 展望
2压实机械
    2.1 静压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2.2 轮胎压路机 (黑龙江工程学院王强副教授提供初稿)
        2.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 热点研究方向
        2.2.3 存在的问题
        2.2.4 研究发展趋势
    2.3 圆周振动技术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1 双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2.3.1. 2 单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2.3.2 热点问题
        2.3.3 存在问题
        2.3.4 发展趋势
    2.4 垂直振动压路机 (合肥永安绿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宋皓总工程师提供初稿)
        2.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2 存在的问题
        2.4.3 热点研究方向
        2.4.4 研究发展趋势
    2.5 振动压路机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社万汉驰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5.1. 1 国外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2.5.1. 2 中国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2.5.1. 3 特种振动压实技术与产品的发展
        2.5.2 热点研究方向
        2.5.2. 1 控制技术
        2.5.2. 2 人机工程与环保技术
        2.5.2. 3 特殊工作装置
        2.5.2. 4 振动力调节技术
        2.5.2. 4. 1 与振动频率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4. 2 与振幅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4. 3 与振动力方向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5 激振机构优化设计
        2.5.2. 5. 1 无冲击激振器
        2.5.2. 5. 2 大偏心矩活动偏心块设计
        2.5.2. 5. 3 偏心块形状优化
        2.5.3 存在问题
        2.5.3. 1 关于名义振幅的概念
        2.5.3. 2 关于振动参数的设计与标注问题
        2.5.3. 3 振幅均匀性技术
        2.5.3. 4 起、停振特性优化技术
        2.5.4 研究发展方向
    2.6 冲击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6.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6.2 研究热点
        2.6.3 主要问题
        2.6.4 发展趋势
    2.7 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 (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 长安大学刘洪海教授、贾洁博士生, 国机重工 (洛阳) 建筑机械有限公司韩长太副总经理提供初稿;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统稿)
        2.7.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7.2 热点研究方向
        2.7.3 存在的问题
        2.7.4 研究发展趋势
3路面机械
    3.1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谢立扬高级工程师、张晨光博士生、赵利军副教授提供初稿)
        3.1.1 国内外能耗研究现状
        3.1.1. 1 烘干筒
        3.1.1. 2 搅拌缸
        3.1.1. 3 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与管理
        3.1.2 国内外环保研究现状
        3.1.2. 1 环保的宏观管理
        3.1.2. 2 沥青烟
        3.1.2. 3 排放因子
        3.1.3 存在的问题
        3.1.4 未来研究趋势
    3.2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周小浩硕士生提供初稿)
        3.2.1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近几年销售情况
        3.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2.2. 1 国外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发展现状
        3.2.2. 2 中国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发展现状
        3.2.2. 3 国内外行驶驱动控制技术
        3.2.2. 4 国内外智能化技术
        3.2.2. 5 国内外自动找平技术
        3.2.2. 6 振捣系统的研究
        3.2.2. 7 国内外熨平板的研究
        3.2.2. 8 国内外其他技术的研究
        3.2.3 存在的问题
        3.2.4 研究的热点方向
        3.2.5 发展趋势与展望
    3.3 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冯忠绪教授、赵凯音博士生提供初稿;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统稿)
        3.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3.1. 1 搅拌机
        3.3.1. 2 振动搅拌技术
        3.3.1. 3 搅拌工艺
        3.3.1. 4 搅拌过程监控技术
        3.3.2 存在问题
        3.3.3 总结与展望
    3.4 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3.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4.1. 1 作业机理
        3.4.1. 2 设计计算
        3.4.1. 3 控制系统
        3.4.1. 4 施工技术
        3.4.2 热点研究方向
        3.4.3 存在的问题
        3.4.4 研究发展趋势[466]
    3.5 稳定土厂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李雅洁研究生提供初稿)
        3.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5.1. 1 连续式搅拌机与搅拌工艺
        3.5.1. 2 振动搅拌技术
        3.5.2 存在问题
        3.5.3 总结与展望
4桥梁机械
    4.1 架桥机 (石家庄铁道大学邢海军教授提供初稿)
        4.1.1 公路架桥机的分类及结构组成
        4.1.2 架桥机主要生产厂家及其典型产品
        4.1.2. 1 郑州大方桥梁机械有限公司
        4.1.2. 2 邯郸中铁桥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4.1.2. 3 郑州市华中建机有限公司
        4.1.2. 4 徐州徐工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4.1.3 大吨位公路架桥机
        4.1.3. 1 LGB1600型导梁式架桥机
        4.1.3. 2 TLJ1700步履式架桥机
        4.1.3. 3 架桥机的规范与标准
        4.1.4 发展趋势
        4.1.4. 1 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4.1.4. 2 智能安全监测系统的应用
        4.1.4. 3 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
    4.2 移动模架造桥机 (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陈一馨讲师, 山东恒堃机械有限公司秘嘉川工程师、王龙奉工程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统稿)
        4.2.1 移动模架造桥机简介
        4.2.1. 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及特点
        4.2.1. 2 移动模架主要构造及其功能
        4.2.1. 3 移动模架系统的施工原理与工艺流程
        4.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2.2. 1 国外研究状况
        4.2.2. 2 国内研究状况
        4.2.3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及存在的问题
        4.2.3. 1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
        4.2.3. 2 中国移动模架存在的问题
        4.2.4 研究发展的趋势
5隧道机械
    5.1 喷锚机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谷立臣教授、孙昱博士生提供初稿)
        5.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1.1. 1 混凝土喷射机
        5.1.1. 2 锚杆钻机
        5.1.2 存在的问题
        5.1.3 热点及研究发展方向
    5.2 盾构机 (中南大学易念恩实验师, 长安大学叶飞教授, 中南大学王树英副教授、夏毅敏教授提供初稿)
        5.2.1 盾构机类型
        5.2.1.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1. 2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热点
        5.2.1. 3 研究发展趋势
        5.2.2 盾构刀盘
        5.2.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2. 2 热点研究方向
        5.2.2. 3 存在的问题
        5.2.2. 4 研究发展趋势
        5.2.3 盾构刀具
        5.2.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3. 2 热点研究方向
        5.2.3. 3 存在的问题
        5.2.3. 4 研究发展趋势
        5.2.4 盾构出渣系统
        5.2.4. 1 螺旋输送机
        5.2.4. 2 泥浆输送管路
        5.2.5 盾构渣土改良系统
        5.2.5.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5. 2 存在问题与研究热点
        5.2.5. 3 研究发展趋势
        5.2.6 壁后注浆系统
        5.2.6.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6. 2 研究热点方向
        5.2.6. 3 存在的问题
        5.2.6. 4 研究发展趋势
        5.2.7 盾构检测系统
        5.2.7.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7. 2 热点研究方向
        5.2.7. 3 存在的问题
        5.2.7. 4 研究发展趋势
        5.2.8 盾构推进系统
        5.2.8.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8. 2 热点研究方向
        5.2.8. 3 存在的问题
        5.2.8. 4 研究发展趋势
        5.2.9 盾构驱动系统
        5.2.9.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9. 2 热点研究方向
        5.2.9. 3 存在的问题
        5.2.9. 4 研究发展趋势
6养护机械
    6.1 清扫设备 (长安大学宋永刚教授提供初稿)
        6.1.1 国外研究现状
        6.1.2 热点研究方向
        6.1.2. 1 单发动机清扫车
        6.1.2. 2 纯电动清扫车
        6.1.2. 3 改善人机界面向智能化过渡
        6.1.3 存在的问题
        6.1.3. 1 整车能源效率偏低
        6.1.3. 2 作业效率低
        6.1.3. 3 除尘效率低
        6.1.3. 4 静音水平低
        6.1.4 研究发展趋势
        6.1.4. 1 节能环保
        6.1.4. 2 提高作业性能及效率
        6.1.4. 3 提高自动化程度及路况适应性
    6.2 除冰融雪设备 (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统稿)
        6.2.1 国内外除冰融雪设备研究现状
        6.2.1. 1 融雪剂撒布机
        6.2.1. 2 热力法除冰融雪机械
        6.2.1. 3 机械法除冰融雪机械
        6.2.1. 4 国外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6.2.1. 5 中国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6.2.2 中国除冰融雪机械存在的问题
        6.2.3 除冰融雪机械发展趋势
    6.3 检测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张军讲师提供初稿)
        6.3.1 路面表面性能检测设备
        6.3.1. 1 国外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6.3.1. 2 中国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6.3.2 路面内部品质的检测设备
        6.3.2. 1 新建路面质量评价设备
        6.3.2. 2 砼路面隐性病害检测设备
        6.3.2. 3 沥青路面隐性缺陷的检测设备
        6.3.3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6.4 铣刨机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6.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4.1. 1 铣削转子动力学研究
        6.4.1. 2 铣削转子刀具排列优化及刀具可靠性研究
        6.4.1. 3 铣刨机整机参数匹配研究
        6.4.1. 4 铣刨机转子驱动系统研究
        6.4.1. 5 铣刨机行走驱动系统研究
        6.4.1. 6 铣刨机控制系统研究
        6.4.1. 7 铣刨机路面工程应用研究
        6.4.2 热点研究方向
        6.4.3 存在的问题
        6.4.4 研究发展趋势
        6.4.4. 1 整机技术
        6.4.4. 2 动力技术
        6.4.4. 3 传动技术
        6.4.4. 4 控制与信息技术
        6.4.4. 5 智能化技术
        6.4.4. 6 环保技术
        6.4.4. 7 人机工程技术
    6.5 再生设备 (长安大学顾海荣、马登成副教授提供初稿;顾海荣副教授统稿)
        6.5.1 厂拌热再生设备
        6.5.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1. 2 热点研究方向
        6.5.1. 3 存在的问题
        6.5.1. 4 研究发展趋势
        6.5.2 就地热再生设备
        6.5.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2. 2 热点研究方向
        6.5.2. 3 存在的问题
        6.5.2. 4 研究发展趋势
        6.5.3 冷再生设备
        6.5.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3. 2 热点研究方向
    6.6 封层车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杨光兴硕士生提供初稿)
        6.6.1 前言
        6.6.2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与设备
        6.6.2. 1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简介
        6.6.2. 2 国外研究现状
        6.6.2. 3 中国研究现状
        6.6.2. 4 研究方向
        6.6.2. 5 存在的问题
        6.6.3 稀浆封层技术与设备
        6.6.3. 1 稀浆封层技术简介
        6.6.3. 2 国外研究现状
        6.6.3. 3 中国发展现状
        6.6.3. 4 热点研究方向
        6.6.3. 5 存在的问题
        6.6.4 雾封层技术与设备
        6.6.4. 1 雾封层技术简介
        6.6.4. 2 国外发展现状
        6.6.4. 3 中国发展现状
        6.6.4. 4 热点研究方向
        6.6.4. 5 存在的问题
        6.6.5 研究发展趋势
    6.7 水泥路面修补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窦建明博士生提供初稿)
        6.7.1 技术简介
        6.7.1. 1 施工技术
        6.7.1. 2 施工机械
        6.7.1. 3 共振破碎机工作原理
        6.7.2 共振破碎机研究现状
        6.7.2. 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6.7.2. 2 中国研究发展现状
        6.7.3 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6.7.3. 1 研究热点
        6.7.3. 2 发展趋势
7 结语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四、浅谈高速公路建设中eFIDIC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市农村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陈雅洁.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2]高速公路施工质量耦合风险与标准化对策研究[D]. 吕纪娜. 长安大学, 2020(06)
  • [3]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4]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5]中国智慧政府的价值目标追求及其实现研究[D]. 于跃. 吉林大学, 2019(02)
  • [6]NNG公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D]. 吴迪. 广西大学, 2019(01)
  • [7]黑龙江省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D]. 姜莹莹. 长安大学, 2019(01)
  • [8]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公路交通行业技术变迁及启示[J]. 马建,冯镇,邱军领,陈一馨,李东武,丛卓红,丁龙亭,王刚强,陈刚.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9]基于数据驱动的隧道多目标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与平台开发[D]. 李涛. 西南交通大学, 2019
  • [10]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J].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6)

标签:;  ;  ;  ;  

浅谈eFIDIC网管系统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