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PNA和ADSL的应用

家用PNA和ADSL的应用

一、Home PNA与ADSL的配合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春[1](2014)在《HINOC2.0 MAC协处理器的仿真与板级验证》文中认为高性能同轴电缆接入技术HINOC是在“三网融合”背景下提出的基于光纤到楼网络结构实现宽带接入的技术方案。HINOC利用已有的有线电视同轴电缆网实现以太网数据和有线电视信号的共缆传输,为用户提供语音、IPTV、HDTV和上网等服务。该技术已经发布了一个协议标准,目前正在进行性能更好的HINOC2.0的研发工作,且已经取得巨大进展,为HINOC2.0的芯片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高性能同轴电缆宽带接入技术的研发及芯片研制”,首先介绍和分析HINOC网络协议标准及MAC层关键机制。其次,根据项目需要,搭建和维护HINOC2.0的1G验证系统,并对其关键模块进行优化。第三,根据UVM验证需要设计HINOC2.0 C模型。最后,通过对1G验证系统及C模型的仿真验证和对比分析,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功能正确,性能满足需求,达到了预期目标。

张力[2](2012)在《噪声干扰下NGB接入网上行信道性能与智能诊断研究》文中指出广播电视网是目前国内最普及的信息传播载体和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在未来国家信息化基础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广大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获得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特别是2010年初,国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战略计划,并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必须要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对现有的电视系统进行改造,以满足广大群众对现代数字媒体和信息服务的需求,由此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应时而生。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是数字电视广播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由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而成,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获取多种信息,从根本上改变广播电视“你播我收”的主从关系,形成全新的媒体服务模式。与此同时,为了满足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打破高端专用仪器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国内相关的测试与检测理论和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多种专用仪器开发已被列入议事日程。本文基于开发下一代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监控系统的需求,针对下一代有线电视网络的噪声特性和故障检测进行了深入研究。鉴于下行信道性能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本文将重点放在:下一代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上行信道噪声模型详细推导与建立、基于该噪声模型的OFDM基带系统仿真平台构建和采用神经网络技术的上行信道故障分析检测系统研究与开发。主要创新性工作如下:接入网技术和多载波通信技术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核心技术。本文在分析、研究接入网技术相关协议标准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包括高斯噪声、窄带连续波噪声、脉冲噪声的特征函数模型和误码率表达式,以及基于OFDM技术的下一代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性能。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首先构建了包括信号源、调制解调、OFDM以及误码率计算等在内的多种模块;其次结合典型噪声特性模型和建模技术构成基带OFDM系统仿真平台;最后通过该平台进行了OFDM系统仿真和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得到了仿真结果,从而为深入研究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性能,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专用宽带网络监控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BP神经网络技术运用到下一代有线广播电视网上行信道故障诊断识别,通过提取上行信道的频谱特征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采用实际上行信道频谱数据训练神经网络,获得噪声或干扰类型。经过大量仿真,得到最适合下一代有线广播电视网上行信道故障诊断的学习算法和激活函数,并针对该算法和激活函数推导出了权值修正量。按照本文推导的噪声模型等表达式、搭建的多载波有线广播电视通信系统仿真平台和基于神经网络技术开发的下一代有线广播电视网上行信道故障诊断识别系统,设计了NGB有线电视网上行信道回传噪声监测系统方案并已嵌入到德力电子有限公司的相关产品,为最终产品定型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核心技术支撑。经实际使用,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故障诊断系统的故障诊断准确率达到85%以上,证明本文获得的噪声模型、仿真平台和故障诊断算法等成果的正确性,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专用仪器做出了贡献。

赵玉民[3](2011)在《家庭网络互联技术与数字家庭组建方案探讨》文中认为概括了现今各类数字家庭网络技术的研究、发展与应用情况及其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最优的数字家庭网络技术与方案,对如何把握三网融合对家庭网络发展的推进,如何实现惠济百姓的家庭网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意义。

郑代安[4](2008)在《基于OSGi中间件标准的家庭网关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其逐渐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及信息家电已经开始步入家庭生活,人们对家庭内部不同设备、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提出了要求。但由于设备往往并不是同一个设备生产厂商的,设备所使用的网络协议也并不完全相同,这就导致了家庭网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使得集成各种家庭网络技术是势在必行的。本文首先介绍了家庭网络HN的概念以及现阶段国内外的发展状况,阐述了发展HN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之后,从HN的特殊性出发,阐述了作为HN的关键设备——家庭网关HG的概念、功能和其各种类型。在客观比较了各种家庭网关中间件标准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OSGi标准的家庭网关方案,并对拟实施的HG基本配置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本文对OSGi标准的系统框架进行了阐述,详细地说明了其服务网关的系统架构,阐述了服务网关对服务包的管理。着重研究了信息家电远程监控系统,提出了远程监控系统方案,并设计了一种简单的家庭网络控制系统通信格式,最后通过一个实际的事例说明了本方案的可行性。基于OSGi标准的家庭网络系统不依赖于任何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能融合各种不同的网络技术,能与各种不同协议的设备互联互通。本系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平台,任何服务提供商只要满足OSGi协议都可以在该平台上提供服务。

唐宇[5](2007)在《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概述》文中研究表明

李兰东[6](2007)在《广西宽带通系统工程建设方案及应用》文中指出广西宽带通系统工程项目是利用广电数字化电视改造的契机,采用基于同轴电缆的宽带调制技术和产品(UCLink),在广电已建的有线电视同轴电缆网络上开展宽带互联网接入和增值业务、NGN语音电话业务、宽带与有线电视相结合的增值业务以及相关增值业务而建设的宽带接入系统工程,在“三网合一”及解决“最后一百米”接入方面有很大的市场价值及意义。xDSL技术、Home PNA、LAN(以太网接入)、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射频同轴电缆(HFC)宽带接入等各种宽带接入技术中,射频同轴电缆(HFC)宽带接入是宽带通系统工程应用的技术基础;而通过对CMTS技术和UCLINK技术两种HFC接入技术的比较论证,得出广西宽带通系统工程采用UCLINK技术的结论。对工程建设方案,从网络组建原则、广电有线网络现状、有线电视分配网、定位目标小区定位等方面进行论证,并针对不同的小区情况建立相应的建设模型;同时描述工程项目具体的网络组网方案、建设规模、主要技术指标等;跟踪宽带通应用情况及工程开通中出现的一些故障案例、分析解决;并跟踪UClink及其他HFC宽带接入技术的新进展,对四种HFC宽带接入技术进行产品性能、工作频率及局端、终端应用等方面的比较。最后是UCLink技术在工程建设方案中的应用结论。

刘春志[7](2006)在《FTTB+LAN工程设计》文中提出社会的进步、高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信息业务的新需求,打破了近百年来一直统治着电信业的铜线用户线的一统天下。在向信息高速公路前进的过程中,FTTB+LAN已经在用户心目中取得了相当的地位。当IP技术日趋成熟、全国各大中城市纷纷开始筹建IP城域网的时候,上海电信在迅速展开建设技术先进、覆盖全市的宽带城域网,其重要的技术基础之一就是FTTX+LAN。简单的说,就是将光纤铺到大楼之后,采用局域网的技术将五类双绞线布放到每用户家中,对用户来讲,并没有增加什么设备只是墙上多了个“信息插座”而已;然而就是这个小小的信息插座,令每个用户可以享用到10/100M的带宽,使得宽带网连接千家万户成为现实,通过一根网线上网,打网络电话,看VOD都能轻松实现。本论文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阐述了宽带网的接入现状及其发展并概述了宽带网技术,其次具体阐述了FTTB+LAN的技术基础理论,使得用户接入网有了强大的理论支持,以及FTTB+LAN系统光缆线路设计,及其FTTB+LAN系统适用的宽带交换业务,使我们对光缆线路的布放以及设备的选型有了一定的方向。论文的后半部分分析了FTTB+LAN系统验收的测试指标,使我们具体掌握了工程验收标准要求。论文的最后具体说明了FTTB+LAN工程方案设计,从干线子系统、配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三个方面说明了数据接入网建设方案,本文成果应用于吉林电信小区宽带接入业务。

王凯明[8](2005)在《智能家居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有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方式是单一的“机械式”自动化模式,系统只能按预先规定的控制方式和规则简单重复运行,不能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与周围环境协调起来,不能提供人性化的服务。针对这种状况,本文展开了两方面的研究。 家居系统的构架研究方面,在进行充分的技术调研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智能家居系统及其通信媒体和方式的研究,构架了一个具有安全功能、监控功能、通信功能、网络功能的可以自学习自适应,能进行智能分析判断的现代智能家居系统方案,并给出了整个系统实现的原理和方法。 智能家居控制器方面,在对模糊神经网络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具有自学习自适应功能、可以进行智能分析判断的智能家居控制器,运用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对智能家居控制器进行构建,并分析和阐述了其特点、原理和运行方式,进行了软硬件的研究和设计,提出了实现的原理和方法。 系统的构架突破了以往智能家居系统的构架方法,将智能控制节点的“智能行为”与智能家居控制器的“智能大脑”融为一体,智能控制节点的“智能性”可以得到智能家居控制器的“智能性”支持和更新并相互独立工作,从而使家居系统从自动化控制转变为智能化控制。 论文首次提出了运用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对智能家居控制器进行改造构建的方法,并对模糊神经家居控制器进行了原理、特点和实现方法的研究。解决了家居控制器的智能分析判断和自学习、自适应能力的来源问题,让智能控制器能够去学习适应周围环境和设备的运行规律,把获得的知识传送给智能节点,使智能节点更智能化的监控家居中的设备,实现智能家居的人性化功能。

黄芬,胡晓女,刘兵[9](2004)在《2004年国际应用最广的通信技术大点兵》文中研究说明2004年是通信行业平稳发展的一年。技术作为通信行业发展的根本和动力,热门技术广泛应用的总结对通信领域的各界人士更是具有重大的意义。我社技术部在广泛征求业内专家的基础上,对2004年全球通信技术进行全面的研究,总结回顾了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通信技术。

王政[10](2004)在《宽带网接入技术浅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结合当前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对几种主流的宽带接入网技术从技术特点、组网方式、应用对象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

二、Home PNA与ADSL的配合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ome PNA与ADSL的配合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HINOC2.0 MAC协处理器的仿真与板级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常见宽带接入技术
        1.2.1 ADSL接入
        1.2.2 以太网接入
        1.2.3 光纤接入
        1.2.4 无线接入
        1.2.5 EoC接入
    1.3 常见有源EoC技术
        1.3.1 Home Plug AV
        1.3.2 Home PNA
        1.3.3 DOCSIS
        1.3.4 MoCA
        1.3.5 HINOC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第二章 HINOC2.0 MAC层介绍
    2.1 HINOC2.0 网络概述
        2.1.1 网络拓扑
        2.1.2 HINOC2.0 协议栈
        2.1.3 PHY层帧类型
        2.1.4 MAC层帧类型
    2.2 MAC层协议关键机制
        2.2.1 信道分配机制
        2.2.2 节点接纳和链路维护机制
        2.2.3 测距机制
        2.2.4 组帧拆帧机制
        2.2.5 重传机制
    2.3 MAC协处理器的总体架构
第三章 HINOC2.01G验证系统的搭建与维护
    3.1 1G验证系统的设计需求
    3.2 1G验证系统的设计方案
        3.2.1 双通道结构中流识别模块的设计
        3.2.2 双通道结构中合流模块的设计
    3.3 1G验证系统的搭建与维护
    3.4 1G验证系统中关键模块的优化
        3.4.1 流分类优化
        3.4.2 分组处理优化
        3.4.3 总线优化
第四章 HINOC2.0 C Model设计
    4.1 UVM验证
    4.2 C Model需求分析
    4.3 软件语言描述硬件电路的关键技术
        4.3.1 多线程技术
        4.3.2 线程间通信
    4.4 C Model关键模块设计
        4.4.1 入队
        4.4.2 出队
        4.4.3 组帧
        4.4.4 拆帧
第五章 仿真与验证
    5.1 1G验证系统的功能仿真
        5.1.1 仿真测试环境
        5.1.2 仿真测试结结果分析
    5.2 1G验证系统的板级验证
        5.2.1 板级验证平台
        5.2.2 HIMAC自回环验证
        5.2.3 HIMAC与HIPHY的联合验证
    5.3 C模型仿真分析
    5.4 RTL模型和C模型对比分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噪声干扰下NGB接入网上行信道性能与智能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NGB发展背景
        1.1.2 故障诊断技术与NGB网络监控技术发展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
    1.4 文章结构安排
第二章 NGB接入网架构及上行信道噪声模型
    2.1 接入网技术简述
        2.1.1 CMTS和CM技术
        2.1.2 EPON和EOC技术
        2.1.3 Home PNA技术
        2.1.4 Home plug AV技术
        2.1.5 WLAN技术
        2.1.6 其他接入网技术
    2.2 NGB接入网架构
    2.3 噪声特征函数模型
        2.3.1 高斯噪声模型
        2.3.2 窄带噪声模型
        2.3.3 脉冲噪声模型
        2.3.4 典型噪声的特征函数模型
    2.4 噪声特征函数模型系统误码率计算公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多载波技术的系统性能研究
    3.1 OFDM基本原理
        3.1.1 OFDM系统结构
        3.1.2 子载波调制
        3.1.3 保护间隔和循环前缀
        3.1.4 数字上下变频
        3.1.5 OFDM的优点
    3.2 OFDM系统仿真模型
        3.2.1 发射链路
        3.2.2 接收链路
    3.3 噪声影响下误码率的计算
        3.3.1 高斯白噪声和脉冲噪声影响下的误码率计算
        3.3.2 典型噪声影响下的误码率计算
    3.4 噪声影响下的系统误码率仿真
        3.4.1 高斯白噪声与脉冲噪声共同影响下的系统误码率仿真
        3.4.2 典型噪声影响下的系统误码率仿真
    3.5 仿真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NGB上行信道故障诊断研究
    4.1 BP神经网络及改进
        4.1.1 BP算法的不足
        4.1.2 几种基于BP网络算法的改进算法
    4.2 基于NGB上行信道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4.2.1 NGB宽带接入网噪声和干扰分析
        4.2.2 单场数据的特征提取
        4.2.3 神经网络结构的确定
        4.2.4 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选取
        4.2.5 基于LM神经网络的激活函数选取
        4.2.6 基于LM算法的NGB上行信道故障诊断系统的实现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NGB网络监测系统设计
    5.1 概述
    5.2 硬件设备选型
        5.2.1 DS1610 前端监测设备
        5.2.2 DS2500R数字电视综合分析仪
    5.3 应用方案典型设计
        5.3.1 普通NGB网络的监测系统
        5.3.2 双向网络的联机调试系统
        5.3.3 监控系统组网方案
        5.3.4 二级站、局间站的反向监控组网方案
    5.4 NGB双向宽带网络的监控管理系统
        5.4.1 CMMS的功能简介
        5.4.2 突发信号的捕捉功能
        5.4.3 完善的频谱分析显示功能
        5.4.4 完备的系统管理功能
        5.4.5 强大的监控配置功能
        5.4.6 健全的账户管理体系
        5.4.7 丰富的系统查询统计功能
        5.4.8 多种故障报警方式功能
    5.5 NGB噪声实时监测和诊断应用实例
        5.5.1 示例一
        5.5.2 示例二
        5.5.3 示例三
        5.5.4 示例四
        5.5.5 示例五:某省网反向回传典型信号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家庭网络互联技术与数字家庭组建方案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数字家庭网络的概念和对组网的要求[2-3]
    1.1 数字家庭网络的概念[3]
    1.2 数字家庭组网的需求分析
2 现代家庭网络互联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2.1 有线组网与互联技术[8-9]
        1) 基于五类线的组网与互联技术
        (1) 以太网技术
        (2) Home PNA (家庭电话线网络联盟) 技术[5-7]
        2) 基于PLC的组网与互联技术——Home Plug技术[5-8]
        3) 基于电视同轴电缆的组网与互联技术[9-11]
    2.2 无线传输与组网技术[12-14]
        1) WLAN (WiFi) 技术[7, 11, 13-14]
        2) 超宽带 (UWB) 技术[7, 11, 13-14]
        3) 60 GHz无线技术[7, 11, 13-14]
    2.3 混合的有/无线传输技术 (Hybrid Wireless/Coax)
        1) 同轴电缆WiFi技术方案 (WiFi over Coax) [10-11]
    2.4 现代数字家庭网络互联技术的发展趋势
        1) 基于电视电缆传输的有线互联方式发展趋势[10-11]
        2) 无线 (WiFi) 传输方式的发展趋势[12-14]
3 现代数字家庭网络技术方案探讨
    3.1 现代数字家庭组网的需求和现有技术方案分析
        1) 三网融合和用户的应用需求
        2) 现有各种技术方案的分析、比较
    3.2 方案考虑的思路
        1) 组网方案选择的思路
        2) 组网传输媒介与技术方案选择的思路
    3.3 基于有线传输的无线覆盖技术方案探讨
    3.4 基于同轴电缆WiFi (WiFi over Coax) 的技术方案
        1) 方案要点和设备组成框图
        2) 方案特点
        3) 方案实施关键技术及技术可行性分析
        (1) 网关/标准选用
        (2) 频带安排, 扩展双频段WiFi
        (3) 降/升频变频器
        (4) 无线传感器网 (WSN) 功能实现
4 小结

(4)基于OSGi中间件标准的家庭网关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家庭网络的兴起
    1.2 OSGi 标准概述
    1.3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安排
第二章 家庭网关
    2.1 家庭网关的概念、分类及功能
        2.1.1 家庭网关的概念
        2.1.2 家庭网关的分类
        2.1.3 家庭网关的功能
    2.2 家庭网络与其它宽带接入技术的比较
    2.3 家庭网关的发展
        2.3.1 国外的发展概况
        2.3.2 国内的发展概况
第三章 家庭网关中间件标准的分析和比较
    3.1 家庭网络中间件标准
        3.1.1 HAVi 标准
        3.1.2 DVB-MHP 标准
        3.1.3 Open-Cable 标准
        3.1.4 JiNi 标准
        3.1.5 UPnP 标准
        3.1.6 OSGi 标准
        3.1.7 家庭网关中间件标准的比较
第四章 OSGi 标准概述
    4.1 OSGi 的系统架构
    4.2 OSGi 的服务网关架构
    4.3 Bundle
        4.3.1 服务包的清单文件
        4.3.2 服务包的生命周期
第五章 家庭网关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5.1 家庭网络系统应用需求分析
    5.2 模块划分
    5.3 本方案家庭网关的功能
    5.4 本家庭网关开发平台的选择
        5.4.1 嵌入式操作系统
        5.4.2 嵌入式处理器
    5.5 Java 的开发工具
    5.6 家庭网关系统设计分析
    5.7 功能模块实现的可行性分析
第六章 基于 OSGi 标准的家庭网关的研发
    6.1 本家庭网关系统硬件方案
    6.2 OSGi 服务网关对服务包的管理
    6.3 家庭网关监控服务方案
        6.3.1 监控方案的总体思想
        6.3.2 设计和架设 Web 服务器 Boa
        6.3.3 对命令包的定义
        6.3.4 数据采集、Web 控制的设计
    6.4 运行实例
        6.4.1 具体实例和通信验证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技术
    (1) 双绞线:
    (2) 同轴电缆:
    (3) 光纤:
    (4) 视线介质通信:
    (5) 卫星通信:
2 计算机网络交换技术
    (1) 电路交换网:
    (2) 存储转发交换网:
    (3) 混合交换网:
    (4) 高速交换网:
3 公用网络传输技术
4 宽带用户入网技术
5 IPv6技术
6 网络安全技术
7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未来综述
    (1) 开放:
    (2) 集成:
    (3) 高性能:
    (4) 智能化:

(6)广西宽带通系统工程建设方案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广西宽带通系统工程项目提出的背景、依据及意义
    1.1 项目提出的背景
    1.2 项目建设的意义
第二章 各种宽带接入相关技术概述
    2.1 xDSL
    2.2 Home PNA
    2.3 LAN(以太网接入)
    2.4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
    2.5 射频同轴电缆(HFC)宽带接入技术
第三章 广西宽带通系统工程接入设计方案技术论证
    3.1 CMTS技术特点
    3.2 UCLINK技术特点
    3.3 结论
第四章 建设方案论证
    4.1 宽带通网络组建原则
    4.2 广电有线网络现状及宽带通建设的跟进
    4.3 建设方案及论证
        4.3.1 有线电视分配网定位
        4.3.2 目标小区定位
        4.3.3 结论
第五章 工程网络组网方案及技术指标分析
    5.1 工程网络组网方案
        5.1.1 宽带通系统的网络层次
        5.1.1.1 宽带通驻地网
        5.1.1.2 宽带IP城域网
        5.1.2 后台业务支撑系统
        5.1.3 网络设定
        5.1.4 网络的安全性
        5.1.5 用户认证及计费
        5.1.6 网络设备的网管
    5.2 工程建设规模
    5.3 主要技术指标分析
        5.3.1 UCLink系统设备
        5.3.2 以太网交换机
第六章 宽带通应用情况及一些问题分析
    6.1 宽带通在广西的开通应用
    6.2 一些故障问题分析及解决
第七章 宽带通技术进展及跟踪
    7.1 UClink技术新进展
    7.2 其他HFC宽带接入技术的跟踪
    7.3 四种HFC宽带接入技术的比较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FTTB+LAN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宽带接入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
    1.3 基于FTTX+LAN 方式的高速宽带接入技术
    1.4 课题来源及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宽带接入技术概述
    2.1 宽带接入技术的主要方式
    2.2 各种接入方式比较
    2.3 吉林省电信运营商宽带接入接入现状
第三章 FTTB+LAN 技术基本理论
    3.1 FTTB+LAN 接入系统的概念
    3.2 FTTB+LAN 系统的设计
第四章 FTTB+LAN 系统光缆线路设计
    4.1 设计传输性能
    4.2 线路设计
    4.3 光纤接续技术
    4.4 光纤分线金属附件
    4.5 接头盒
    4.6 建筑物内布线
    4.7 光缆线路设计原则
第五章 FTTB+LAN 系统适用的宽带交换设备
    5.1 QUIDWAY(?) MA5200F 宽带接入服务器
    5.2 小区汇聚交换机
    5.3 小区楼道交换机
    5.4 光电转换模块
第六章 FTTB+LAN 系统验收测试指标
    6.1 主要材料技术指标
    6.2 电气防护及接地要求
    6.3 线缆布放和安装工艺要求
    6.4 工程验收标准要求
第七章 FTTB+LAN 工程设计实例
    7.1 设计依据
    7.2 线路子系统设计
    7.3 数据接入网建设方案
    7.4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模型
    7.5 预算编制说明
    7.6 需要说明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7.7 小区宽带接入线路施工图
    7.8 小区宽带接入工程验收结果
第八章 总结
缩略语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8)智能家居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智能建筑家居系统的产生背景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智能家居系统的概念及功能
        1.2.1 智能家居系统的概念
        1.2.2 智能家居系统的功能
    1.3 智能建筑家居系统及智能家居控制器的发展现状
        1.3.1 智能家居系统国外发展现状
        1.3.2 智能家居系统国内发展现状
        1.3.3 智能家居控制器的发展现状
        1.3.4 智能家居的未来发展趋势
    1.4 模糊神经控制在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应用
        1.4.1 智能家居控制器的优点和缺陷
        1.4.2 模糊神经网络理论的运用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5.1 本文研究的内容
        1.5.2 本文的研究方法
2 智能家居室内环境功能
    2.1 智能家居室内环境
        2.1.1 视觉环境
        2.1.2 音环境
        2.1.3 空气环境和热环境
        2.1.4 色环境
    2.2 家居内环境的智能化实现途径
        2.2.1 智能化照明系统
        2.2.2 智能化音响系统
        2.2.3 智能家居环境气候系统
        2.2.4 智能家居系统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
    2.3 小结
3 智能建筑家居系统的相关技术及其发展
    3.1 智能建筑家居系统的系统结构
    3.2 智能建筑家居系统的规范和标准
        3.2.1 智能建筑家居系统的底层协议规范
        3.2.2 智能建筑家居系统的高层协议规范
    3.3 智能建筑家居系统的通讯媒体技术
        3.3.1 有线通讯技术
        3.3.2 无线通讯技术
    3.4 智能建筑家居系统的监控技术
        3.4.1 监控内容
        3.4.2 监控方法
    3.5 智能建筑家居系统的INTERNET 技术
        3.5.1 智能建筑家居系统的宽带接入技术
        3.5.2 智能建筑家居系统的Internet 技术
        3.5.3 智能建筑家居系统的家庭网关
    3.6 小结
4 智能家居系统网络的构架与实现
    4.1 智能建筑家居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4.1.1 硬件平台设计
        4.1.2 软件模块设计
        4.1.3 智能家居网络体系结构及实现途径
        4.1.4 家庭网关
    4.2 智能家居系统的通讯媒体设计
        4.2.1 RS-232C
        4.2.3 无线射频
        4.2.4 红外线
        4.2.5 电话线
    4.3 智能建筑家居监控系统的研究设计
        4.3.1 家庭自动化子系统
        4.3.2 安全防范子系统
        4.3.3 信息家电子系统
        4.3.4 人工操作平台
        4.3.5 智能控制节点的设计实现
    4.4 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分析判断及自学习自适应能力的实现
    4.5 家庭网关的设计
        4.5.1 原理分析
        4.5.2 网络体系结构
        4.5.3 以太网控制器简介
        4.5.4 硬件设计
        4.5.5 软件实现
    4.6 小结
5 模糊神经控制在智能家居控制器中的应用
    5.1 智能家居控制器中的模糊神经网络技术
        5.1.1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智能家居控制器的设计思想
        5.1.2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智能家居控制器设计原理
        5.1.3 应用模糊神经网络的智能家居控制器的特点
    5.2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智能家居控制器结构设计
    5.3 智能家居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5.3.1 硬件总体结构
        5.3.2 模块电路设计
        5.3.3 硬件的可靠性设计
    5.4 智能家居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5.4.1 总体结构
        5.4.2 任务模块的设计
    5.5 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1.1 论文所完成的主要工作
        6.1.2 论文的创新点
    6.2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6.2.1 论文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6.2.2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详细摘要

(10)宽带网接入技术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ADSL接入
    2.1 应用特点
    2.2 接入组网结构
3 VDSL接入
    3.1 应用特点
    3.2 接入组网结构
4 FTTX+LAN接入
    4.1 应用特点
    4.2 接入组网方式
5 WLAN接入
    5.1 应用特点
    5.2 接入组网方式
        (1)与LAN配合(覆盖范围几十米)
        (2)与DSL配合
        (3)WLAN级联(覆盖范围大)
6 HomePNA接入
    6.1 应用特点
    6.2 接入组网方式
7 结束语

四、Home PNA与ADSL的配合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HINOC2.0 MAC协处理器的仿真与板级验证[D]. 刘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2]噪声干扰下NGB接入网上行信道性能与智能诊断研究[D]. 张力. 天津大学, 2012(05)
  • [3]家庭网络互联技术与数字家庭组建方案探讨[J]. 赵玉民. 电视技术, 2011(S1)
  • [4]基于OSGi中间件标准的家庭网关的研究与应用[D]. 郑代安. 电子科技大学, 2008(04)
  • [5]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概述[J]. 唐宇. 信息技术, 2007(07)
  • [6]广西宽带通系统工程建设方案及应用[D]. 李兰东. 北京邮电大学, 2007(05)
  • [7]FTTB+LAN工程设计[D]. 刘春志. 吉林大学, 2006(05)
  • [8]智能家居系统的研究[D]. 王凯明. 西安科技大学, 2005(07)
  • [9]2004年国际应用最广的通信技术大点兵[J]. 黄芬,胡晓女,刘兵. 通信世界, 2004(39)
  • [10]宽带网接入技术浅析[J]. 王政. 山东通信技术, 2004(02)

标签:;  ;  ;  ;  ;  

家用PNA和ADSL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