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防止电气违规造成的重大事故

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防止电气违规造成的重大事故

一、采取有效技术措施 杜绝电务违章造成的重大事故(论文文献综述)

郝帅[1](2021)在《铁路更新改造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铁路快速发展,站场改造、设备更换、新建站房等铁路更新改造工程的项目数量与投入资金逐年增多,由此产生的施工安全风险与日俱增。施工中大量的安全隐患,极易影响列车运行,给施工人员及广大旅客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本文参考现有安全风险管理方面文献,对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理论进行阐述,分析X局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不足,以Y站站场改造工程为案例,利用“头脑风暴法”进行风险识别,基于“风险等级矩阵法”进行风险评估并确定风险等级,得到A类风险点7个,B类风险点16个,C类风险点5个,D类风险点2个。对识别出的30个风险点逐个分析原因,归纳后得出风险点主要产因为人员、方法因素,需要高度重视,然后从人员、机械、物料、方法、环境方面对极高风险点编制专项控制措施,对高度、中度风险点制定风险管控表,并对Y站站场改造工程实施过程进行总结。Y站站场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证明了本论文研究的安全风险管理有效可行,适用于铁路更新改造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同时提出了实施过程中发现需要优化的问题。最后,根据前期分析结果对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并对本论文进行总结,对未来研究方向予以展望。通过对铁路更新改造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可以有效促进参建单位对施工安全隐患的防控,达到减少安全事故频率、降低事故损失、减少人员伤亡的目的。

姬文杰[2](2021)在《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铁路安全是国家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的重要领域,必须把运输安全放在铁路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持续加强铁路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超前防范和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坚守铁路安全的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为破解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课题,国铁集团于2019年制定了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工作手册,并在2021年工作会议中提出将双重预防机制贯通到安全管理制度设计和运输生产组织全过程,推进铁路运输安全关口前移、源头治理、超前防范。铁路区段站作为运输生产的基本单元,承担着繁重的运输生产任务和安全压力,如何运用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走深、走实,是铁路区段站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提升铁路区段站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现状,提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基本框架,进行了解析和应用。首先,运用鱼刺图构建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风险辨识方法,从设备设施、作业流程、人员岗位、环境氛围4个层面,全过程辨识研判安全风险;运用风险矩阵法,从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2个维度,选定6个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半定量赋值确定风险等级;运用“4T”风险控制方法和IRCC风险控制层次理论,提出了基于“人防、物防、技防”的综合管控办法,强化岗位安全风险控制。其次,在调研分析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依据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优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强化安全隐患闭环管理。选择乌海站驼峰调车场、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区段、调车作业原进路处所3个作业场景,解析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法和具体流程,并针对性提出突出安全隐患的治理方案,为乌海站提供安全决策和安全投入依据。最后,为强化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从实操性的角度出发,提出制度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并在乌海站应用,持续检验各项制度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王亚坤[3](2021)在《基于文本挖掘的铁路事故致因分类识别及关联规则辨识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铁路系统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重要骨干作用,铁路系统的运营安全保障至关重要。对过去的事故案例开展事故数据学习和分析工作,获取准确的事故致因作用机理和关键致因,可以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本文针对铁路事故数据特点,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对事故致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设计事故致因提取及关联规则挖掘方法,确定事故发生的传播机理和关键致因。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铁路事故报告文本特点,设计了基于词加权的LDA主题模型。模型采用高斯函数对事故文本低频词、中频词及高频词进行加权,同时结合困惑度与主题方差确定事故致因主题数量。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词加权的LDA主题模型能够实现对铁路事故中的人为、技术、组织、环境因素的准确识别。(2)基于提取的事故主题及其相关特征确定了事故致因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卷积神经网络用于事故致因分类存在的缺点,构建了基于M-CNN的铁路事故致因多标签分类模型。模型考虑铁路致因文本特点,设计了词语级、字符级及主题级别网络三通道文本特征输入,并利用K-Max-Pooling技术提升模型的分类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CNN的文本分类模型能够准确识别事故样本致因标签,与传统卷积神经网络相比分类准确率提高约5%。(3)针对传统关联规则算法不考虑负关联规则和事故等级权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兴趣度C_Inter,并对不同等级事故涉及事故致因因素进行加权,设计了基于C_Inter的加权关联规则辨识算法。采用该算法对构建的结构化事故数据集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了铁路事故致因正负强关联规则集合,进而给出了应对不同致因关联规则的改进措施。与传统的Apriori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识别出更多和更有意义的强关联规则。(4)设计了基于关联规则和网络分析法的致因权重量化分析方法。利用挖掘出的关联规则加权支持度确定事故致因的价值权重,结合加权置信度及加权兴趣度确定事故致因的影响权重,从而确定事故致因综合权重。对本文铁路事故报告中涉及的致因进行权重分析计算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致因综合权重确定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最后分析铁路事故关键致因,给出了改进措施建议。

江雨欣[4](2021)在《高速铁路运营安全评估关键方法及工作流程研究》文中认为自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至今,我国高速铁路已走过十余年的运营历程。十年间,尽管我国高铁安全形势基本保持稳定,高铁行车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但高等级事故风险依然存在,诸多隐患亦不容忽视。安全评估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和有效方法,也可以成为保障高铁安全运营的重要手段。目前铁路广泛应用的事故分析方法、安全评估方法大多沿袭普速铁路的模式,缺乏定量化的精准评估分析手段,越来越难以适应我国高速铁路场景日益复杂、规模庞大的运营现状,其科学性、准确性与有效性也难以保障。因此,围绕高速铁路运营安全评估现状展开系统化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从高速铁路运营安全规律分析、事故致因分析、评估方法、工作流程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调研分析我国高速铁路运营十年安全现状,开展高铁运营安全资料收集和整理。在此基础上,运用安全系统论和方法论,初步分析高速铁路运营安全规律,并进行可视化展示,掌握高速铁路运营事故的总体特征。(2)利用数据挖掘理论及方法,建立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事故致因关联规则挖掘模型,开展事故致因机理研究,揭示事故致因因素之间的复杂关联与本质规律,并以某条高速铁路线路运营十年间所发生事故的有关数据信息为样本进行了实例分析验证。(3)基于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开展高速铁路运营安全评估定量方法研究。通过引入直觉模糊集、交互式群评估、三角白化权函数等多指标综合评估概念,建立高速铁路安全组合评估模型,进而以某条高速铁路外部环境为分析评估对象,开展模拟分析与评估,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4)高速铁路运营现状安全评估工作流程研究,提出了高速铁路运营现状安全评估的工作范围及主要内容、工作流程、评估组织模式、可供采用的依据及标准等。本论文提出的安全评估相关方法与模型,可以有助于指导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管理,为我国高速铁路领域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更有效地开展高等级事故预防提供技术支持。

张华锋[5](2020)在《基于网格化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管控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车务系统作为铁路运输生产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是一个以“人员”为核心、“管理”为中枢、“设备”为基础、“环境”为条件,实时监控的、开放的、动态运行体系。人员作为车务系统最重要、最具有能动性的要素,既是日常管理的实施者,又是被管理者,既是事故的引发者,又是受害者,具有双重属性,其安全的行为活动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安全。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及铁路安全管理理念逐步向“风险管理”、“以人为本”、“个性化管理”等的转变,铁路车务系统的现场安全管理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更精准、更个性化的评估铁路车务现场职工的安全行为风险,如何更科学的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策略,形成对车务系统“关键人、关键事、关键时间段”的有效盯控,既是铁路车务系统安全管理领域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车务现场安全管理实践中面临的棘手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管控方法,该方法利用网格化对车务系统现场职工进行精准定位、归类,并以致灾因子为核心,利用创新的三维风险评估矩阵模型及改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车务系统现场职工的安全行为风险进行个性化的风险评估和精准化的风险应对,同时将沟通与咨询、监测与评审活动融合在整个风险管控流程中,实现了风险信息在网格间的自由流动,推动了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管控的持续性、动态改进,创新性的改进了既有车务系统现场职工的安全行为风险管控模式。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了研究:(1)提出了一种新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管理方法。该网格是一种有人员参与的、逻辑上的虚拟网格,它具有明显的时间、空间、事件三维空间属性。通过引入空间位置变量,网格化管理可以将任意一个单元网格中的员工在时刻T发生的事件在“网格-要素-时间”三维空间坐标系中精准展现出来,从时空的角度对车务系统现场职工进行精准定位、归类,将无序、缺少关联的风险数据有序化,使其更具有价值,为个性化的风险评估、精准化的风险应对提供建模支撑,辅助实现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事件的精细化管理。(2)提出了一种新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评估建模方法。该建模方法将车务系统单一网格要素作为研究对象,能够充分考虑不同时空框架下每个网格中单一要素风险事件致灾因子间的动态耦合变化特征,通过个性化的致灾因子赋值模型对致灾因子赋值求解并将其作为风险参数计算的输入,利用“可能性-后果-脆弱性”三维风险评估矩阵模型求解风险事件的量级,解决了以往风险评估过程中风险参数考虑不周全、风险量级量化分析准确性不足的问题,实现了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事件的个性化、精准化评估。(3)提出了一种新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应对模型。该模型将网格化管理方法和系统动力学原理相结合,基于网格化管理的时间、空间、动态信息流特性,模型以致灾因子作为桥梁,将传统的系统虚拟仿真边界确定变为精准网格界定,通过完善网格要素风险事件应对策略并对其进行个性化系统动力学仿真,进一步提升了车务系统网格要素风险事件的仿真效果;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致灾因子应对策略清单,实现了风险事件致灾因子应对策略的快速提取,缩短了响应时间;通过沟通与咨询、监测与评审活动,风险应对效果能及时得到反馈,推动了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闭环管控的持续性、动态改进。

丁思远[6](2020)在《唐山开滦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实现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创新和改进安全管理方法途径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因此建立起适合企业发展实际、运转顺畅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课题。“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是全社会的期盼,更是煤炭行业的目标,煤矿生产必须以保证员工安全为基本前提,这已成为煤矿安全管理的共识。对于煤矿而言,建立和完善以风险管理为重点、过程管控为核心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有效规避和化解安全生产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成效,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但是,受各种因素制约国内部分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仍不健全,运行效果不佳,因此,对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唐山开滦赵各庄矿现行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完善组织领导、加强技术管理、理顺管理流程、完善保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问题解决方案,优化了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首先,根据赵各庄矿作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需要和公司实际,阐明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安全风险管理研究发展现状、相关理论,奠定了优化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其次,依据赵各庄矿有关部门相关管理数据和调查研究结果,对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运转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系统剖析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为优化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现实基础。再次,从公司安全生产现实需要出发,在确定优化原则的基础上,重新对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关键要素进行了优化分析,从组织领导、技术指导、专业化辨识流程管理、评估方法等方面重新进行了优化,理顺了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路径,明确了管理权限和责任分工,实现了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上的全过程管控。最后,为保证优化效果,从组织建设、教育培训、技术服务和考核激励等四个方面给出了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的保障措施,为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顺畅运转提供了制度体系支撑。

黄立[7](2020)在《宜春车务段行车安全风险分析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铁路运营里程的不断增加、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对铁路行车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铁路行车系统内部中,由于车务段作业范围广阔,包括客运、货运、运转等部门,使得车务段的行车安全管理成为铁路行车系统内部关注的焦点,确保车务段行车安全成为铁路行车安全管理的关键任务。本文通过收集近十年的铁路行车事故数据以及宜春车务段近两年的“两违”数据及事故数据,对宜春车务段安全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建立了宜春车务段行车安全评价体系。针对各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提出运用层次分析(AHP)-熵权-模糊数学的组合评价方法对车务段行车安全进行评价,并提出提高宜春车务段行车安全水平的建议。本文的内容包括: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总结了目前国内外针对铁路行车安全的研究现状,通过文献的参考和阅读,明确了论文的研究方向。其次了解安全评价有关理论方法,对各类安全评价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层次分析-熵权-模糊数学的组合评价方法。再次,结合近十年铁路行车事故的数据特征,以及宜春车务段近两年的“两违”数据特征及部分事故反思,系统的分析了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以及宜春车务段行车安全风险有关问题。针对宜春车务段现阶段行车安全评价体系的不足,建立了由四个一级指标十九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车务段行车安全评价体系。最后,以宜春车务段为例,结合专家调查以及实际有关安全数据特征,运用组合评价方法,对车务段行车安全现状及车务段重点车站的行车安全风险进行评价分析。从评价结果反映出车务段行车安全水平总体为较高水平,不同车站行车安全风险程度有差异,仍应重视安全风险管理。

谢旸[8](2020)在《基于可拓理论的路网性编组站安全生产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编组站作为铁路货物运输路网上重要的车流集散地和交通枢纽,承担着大部分货运列车的解体、编组作业任务。随着我国铁路每年货运总发送量稳定增长,编组站的作业量越来越大,安全生产风险也随之增加。编组站的安全运营直接影响着区域铁路系统的有效运行,其中,路网性编组站运营是否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它关系到相当范围路网的生产效率、运输畅通以及经济效益的确保。以往对于铁路编组站的事故特征分析与安全评价研究较少,在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影响因素与评价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论文首先对已有编组站安全生产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事故的发生时间、发生形态、事故直接原因以及事故主要责任工种入手,总结编组站事故的发生规律,并依次归纳出“人员”、“设备”、“环境”三大方面的安全影响因素;并结合路网性编组站的实际情况,选择并构建出适用于此类编组站的安全评价指标及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可拓理论,构建多级可拓路网性编组站安全评价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且以甘肃兰州北车站为例,应用构建的路网性编组站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对其进行实际评估,并将安全风险等级由低到高分为四个级别,对车站与安全运营相关的各个方面给出相应的等级评价,经检验及专家反馈,评价结果可以良好地反映兰州北车站的安全生产状况。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论文构建的多级可拓路网性编组站安全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可为管理者分析和掌握铁路运输系统路网性编组站安全生产状况和水平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并为我国铁路系统此类编组站安全生产管理的改进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张琦[9](2019)在《哈尔滨局集团公司行车事故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铁路行车安全与社会稳定紧密相关。而且铁路安全是保证交通运输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铁路运营管理的市场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铁路运行方面,国家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要求。如果发生铁路行车事故,不但会对铁路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还会对其经济效益产生不利影响。本文收集了哈尔滨局集团公司2010—2015年间发生的行车事故,根据铁路行车事故性质,系统的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借鉴了人—机—环境—管理的工程学的相关理论,并且应用了鱼骨图等模型进行分析,同时应用了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方法,从而全面系统的分析,列车冲突、冒进、错误调车等惯性事故。并且从人的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物的因素等角度,对于事故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制定出科学的应对措施,防止类似的交通事故发生。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如下:第一,对于哈尔滨局集团公司2010—2015年之间的行车情况,进行详细地统计分析。第二,通过系统工程学的相关理论,对于事故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交叉统计分析法对比分析影响行车安全因素。第三,系统的分析研究列车冒进、车辆配件脱落、施工影响等6方面导致行车事故发生的原因,形成鱼骨图,有目的性的展开分析。第四,在分析铁路事故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提高哈尔滨集团公司的安全系数。

吴勇[10](2017)在《广铁集团铁路行车事故分析与防控》文中研究表明安全是铁路的生命线。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是铁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国家和社会对铁路最基本的要求。安全是指生产过程中,人员不发生伤害或财产不发生损毁的一种有序状态,事故是生产过程中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失去控制的产物,安全的本质就是消除或防控与事故发生密切相连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职场环境和管理制度缺陷,达到生产过程不发生人员伤害或财产损毁的目的。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动车组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后,原铁道部党组准确指出当前的铁路安全现状: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根子在干部,管理问题是铁路最大的风险源。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就是运用风险控制的相关理论,以铁路运输生产中的危险和隐患为风险管控对象,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隐患事件链过程识别研判,确认危险和隐患的本质规律,采取技术或管理的手段,主动决策,超前防范,消除或控制危及铁路行车安全的隐患。本文通过2010-2015年广州铁路集团公司铁路行车事故数据的研究,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将事故按性质等级、原因类型、专业系统等分类统计,将行车事故的原因归纳为人——违章违纪、机——设备不良、环境——社会治安、自然灾害,管理等4个方面4种类型,其中管理存在于各种原因类型中。由于管理者水平、管理手段、方法限制,加上未识别的人、机、环境等安全隐患的叠加,风险管控不力,导致列车脱轨、施工等恶性行车事故易发多发;运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深入分析列车脱轨、施工、作业等铁路典型行车事故,找出事故的基本事件,特别是管理基本事件重要度,提出安全防范措施,服务于安全生产,阻断安全风险,促进铁路安全发展。

二、采取有效技术措施 杜绝电务违章造成的重大事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采取有效技术措施 杜绝电务违章造成的重大事故(论文提纲范文)

(1)铁路更新改造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风险管理研究与发展
        1.3.2 国内发展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
2 安全风险管理
    2.1 基本概念
    2.2 风险管理内容及流程
    2.3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方法
        2.3.1 风险识别方法
        2.3.2 风险评估方法
3 铁路更新改造建设工程风险管理
    3.1 铁路更新改造建设风险管理理论
    3.2 铁路更新改造建设工程各阶段风险管理内容
        3.2.1 可行性研究阶段风险管理
        3.2.2 初步设计阶段风险管理
        3.2.3 施工图阶段风险管理
        3.2.4 施工阶段风险管理
    3.3 铁路更新改造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4 更新改造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4.1 项目概况
    4.2 编制风险计划
        4.2.1 工程整体风险研判
        4.2.2 风险管理目标
        4.2.3 组织机构与主要职责
        4.2.4 风险识别方法
        4.2.5 风险评价方法
    4.3 基于头脑风暴法的风险识别
    4.4 基于风险等级矩阵法的风险评估
    4.5 可能导致风险出现原因分析
    4.6 Y站站场改造工程施工阶段风险控制
        4.6.1 A类风险点风险控制措施
        4.6.2 B、C类风险点风险控制措施
    4.7 风险管控效果及不足
5 优化铁路更新改造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5.1 完善安全风险点研判机制
    5.2 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
    5.3 强化管理机制
        5.3.1 安全风险信息机制
        5.3.2 安全风险预警机制
        5.3.3 定期评价机制
    5.4 完善应急处置体系
        5.4.1 应急计划
        5.4.2 应急组织
        5.4.3 应急预案
        5.4.4 应急备品
    5.5 建立考核制度
        5.5.1 红黄牌制度
        5.5.2 停工、约谈制度
        5.5.3 黑名单及经济处罚制度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技术路线
2 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现状与理论方法
    2.1 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现状
        2.1.1 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
        2.1.2 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现状
        2.1.3 乌海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特点
    2.2 双重预防的理论与方法
        2.2.1 事故预防理论
        2.2.2 双重预防理论
        2.2.3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方法
        2.2.4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法
    2.3 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框架
    2.4 本章小结
3 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研究
    3.1 构建“点—线—面—体”安全风险辨识方法
    3.2 铁路区段站行车安全风险辨识
        3.2.1 设备设施的不安全因素
        3.2.2 作业流程的不安全因素
        3.2.3 作业人员的不安全因素
        3.2.4 环境氛围的不安全因素
    3.3 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风险分级
        3.3.1 风险矩阵法参数调整
        3.3.2 风险分级应用分析
    3.4 基于“人防、物防、技防”综合管控方法
    3.5 本章小结
4 乌海站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研究
    4.1 驼峰调车场作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4.1.1 乌海站驼峰调车场基本情况调研
        4.1.2 驼峰调车场勾车溜放试验及安全隐患分析排查
        4.1.3 驼峰调车场安全隐患分级及治理方案
    4.2 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4.2.1 乌海站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区段专题调研
        4.2.2 不同情形下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区段作业分析及安全隐患排查
        4.2.3 轨道分路不良区段安全隐患分级及治理方案
    4.3 调车作业原进路返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4.3.1 调车作业原进路返回写实分析
        4.3.2 不同情形下调车作业原进路返回分析及安全隐患排查
        4.3.3 调车作业原进路返回安全隐患分级及治理方案
    4.4 本章小结
5 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制度体系设计
    5.1 安全责任体系
    5.2 管理制度体系
    5.3 投入保障体系
    5.4 激励约束体系
    5.5 培训教育体系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文本挖掘的铁路事故致因分类识别及关联规则辨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事故文本挖掘
        1.2.2 事故致因定性定量分析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 论文章节安排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基础与方法
    2.1 主题模型
        2.1.1 基本概念
        2.1.2 LDA主题模型
    2.2 多标签文本分类
        2.2.1 基本概念
        2.2.2 卷积神经网络
    2.3 关联规则
        2.3.1 基本概念
        2.3.2 Apriori算法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改进LDA的铁路事故致因识别
    3.1 铁路事故致因识别总体框架
    3.2 铁路事故报告数据分析
    3.3 铁路事故报告数据预处理
        3.3.1 文本分词
        3.3.2 文本特征选择
    3.4 铁路事故致因主题模型设计
        3.4.1 参数优化
        3.4.2 改进的LDA主题模型设计
    3.5 铁路事故文本主题挖掘结果分析
        3.5.1 最佳主题个数估计
        3.5.2 主题挖掘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M-CNN的铁路事故致因分类模型设计
    4.1 铁路事故致因确定
    4.2 铁路事故致因标签集实现
    4.3 基于WORD2VEC的文本词向量生成
    4.4 基于M-CNN的事故致因分类模型设计
        4.4.1 M-CNN模型结构设计
        4.4.2 M-CNN词嵌入层
        4.4.3 M-CNN卷积层和最大池化层
        4.4.4 M-CNN激励层和全连接层
    4.5 结果分析与评价
        4.5.1 评价指标与实验参数设置
        4.5.2 实验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C_INTER的加权关联规则辨识算法设计
    5.1 传统支持度-置信度框架的不足
    5.2 基于C_INTER的加权关联规则辨识算法设计
        5.2.1 改进兴趣度C_Inter
        5.2.2 定义不同等级事故权重
        5.2.3 基于C_Inter的加权关联规则辨识算法设计
    5.3 算法有效性验证
    5.4 铁路事故致因关联规则辨识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关联规则和ANP的致因权重计算方法设计
    6.1 网络分析法及其局限性
    6.2 基于关联规则和ANP的致因权重计算方法设计
    6.3 致因权重计算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高速铁路运营安全评估关键方法及工作流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事故分析模型
        1.2.2 多指标综合定量评估方法
        1.2.3 安全评估流程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总体框架及研究技术路线
2 高铁运营总体安全态势研判及安全规律初步分析
    2.1 总体安全态势
        2.1.1 事故等级分布
        2.1.2 事故原因分布
    2.2 移动装备安全规律分析
        2.2.1 动车组总体情况
        2.2.2 动车组事故/故障特征统计分析
        2.2.3 不同检修周期下动车组故障/事故演变规律
        2.2.4 动车组安全规律
    2.3 工务设备安全规律分析
    2.4 电务设备安全规律分析
    2.5 供电设备安全规律分析
    2.6 技术规章安全规律分析
    2.7 高铁事故主要致因因素分析
    2.8 小结
3 高铁事故致因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模型研究
    3.1 高速铁路事故致因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方法
        3.1.1 关联规则基本概念
        3.1.2 关联规则挖掘算法
        3.1.3 算法比选
    3.2 挖掘模型的研究与构建
    3.3 系统分析及致因因素分析
    3.4 数据分析与处理
    3.5 基于FP-Growth算法的关联规则挖掘
    3.6 小结
4 基于直觉模糊信息的高铁安全交互式群组合评估模型
    4.1 概念介绍
        4.1.1 直觉模糊集相关概念
        4.1.2 交互式群评估原理
        4.1.3 三角白化权函数灰色聚类分析方法
        4.1.4 组合评估模型
    4.2 实例分析
        4.2.1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模型
        4.2.2 基于直觉模糊信息的交互式群评估
        4.2.3 基于投影的指标权重确定
        4.2.4 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评估
    4.3 小结
5 高速铁路运营现状安全评估工作流程研究
    5.1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现状评估工作范围及主要内容
        5.1.1 主要工作目的和评估范围
        5.1.2 主要评估内容
    5.2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现状评估工作模式
        5.2.1 成立安全评估组
        5.2.2 主要工作流程
    5.3 高速铁路运营相关安全数据调用及汇聚
        5.3.1 数据范围
        5.3.2 数据来源
        5.3.3 数据汇聚方式
        5.3.4 数据处理分析所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5.4 运营安全评估的依据及标准
    5.5 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网格化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管控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人员因素是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
        1.1.2 铁路安全管理理念的转变与挑战
        1.1.3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自身独特性
        1.1.4 风险理论、“网格化”管理等的实践应用
        1.1.5 问题提出
    1.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组织结构
    1.6 论文资助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安全行为风险相关概念研究
        2.1.1 安全行为相关概念
        2.1.2 风险、致灾因子、隐患和事故概念
        2.1.3 风险管理相关概念及流程
    2.2 铁路风险评估技术研究综述
        2.2.1 铁路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2.2.2 铁路风险评估技术选择需注意的问题
    2.3 安全行为风险评估研究综述
        2.3.1 交通领域研究现状
        2.3.2 其他领域研究现状
        2.3.3 既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2.4 安全行为风险应对研究综述
        2.4.1 交通领域研究现状
        2.4.2 其他领域研究现状
        2.4.3 既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2.5 网格化管理研究综述
        2.5.1 网格化管理基本概念及特点
        2.5.2 网格化管理的基本要素
        2.5.3 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应用
        2.5.4 车务系统推行网格化管理的必要性
    2.6 本章小结
3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管理的网格化
    3.1 车务系统安全生产的特殊性
    3.2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特性
        3.2.1 异质性
        3.2.2 不确定性
        3.2.3 耦合性
    3.3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管理的概念与方法
        3.3.1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管理定义与内涵
        3.3.2 车务系统网格的定义、划分方法及编码
        3.3.3 网格要素的定义、分类方法及编码
        3.3.4 网格事件的定义、分类方法及编码
        3.3.5 车务系统网格化管理的实践意义与价值
    3.4 本章小结
4 单个网格的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4.1 应用场景描述与建模思路
        4.1.1 应用场景描述
        4.1.2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评估模型架构
    4.2 单个网格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致灾因子识别
        4.2.1 现有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致灾因子识别存在的不足
        4.2.2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致灾因子分类及标准化识别
        4.2.3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事件致灾因子赋值模型
    4.3 单个网格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三维风险分析
        4.3.1 二维风险矩阵存在的不足
        4.3.2 “可能性-后果-脆弱性”三维风险评估模型构建思路
        4.3.3 “可能性-后果-脆弱性”三维风险评估模型
        4.3.4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等级评定标准
        4.3.5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大小计算
    4.4 单个网格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评价
        4.4.1 划分风险控制等级
        4.4.2 建立风险接受准则
        4.4.3 明确风险应对方式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应对模型构建
    5.1 应用场景描述与建模思路
        5.1.1 应用场景与问题描述
        5.1.2 解决思路与建模流程
    5.2 模型结构分析
        5.2.1 确定系统边界
        5.2.2 绘制因果回路图
        5.2.3 建立系统流量图
    5.3 模型建立与检验
        5.3.1 确定模型方程式
        5.3.2 变量权重赋值
        5.3.3 初始值确定
        5.3.4 模型检验
    5.4 本章小结
6 实证研究
    6.1 背景介绍
    6.2 “助理值班员不按规定出场作业”风险事件分析
    6.3 “助理值班员不按规定出场作业”风险量级评价
    6.4 “助理值班员不按规定出场作业”应对策略仿真分析
    6.5 模型在车务系统现场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7 结论
    7.1 主要研究工作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唐山开滦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
    2.1 安全管理
        2.1.1 安全管理定义
        2.1.2 安全管理对象
        2.1.3 安全管理方法
    2.2 安全管理基础理论
        2.2.1 杜邦安全管理理论
        2.2.2 本质安全理论
        2.2.3 系统安全理论
        2.2.4 安全风险管理理论
    2.3 安全风险管理
        2.3.1 风险管理与安全风险管理
        2.3.2 安全风险管理内涵
        2.3.3 安全风险管理方法
    2.4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2.4.1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指导思想
        2.4.2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特征
        2.4.3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运转流程
        2.4.4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推进组成要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赵各庄矿概况
        3.1.1 赵各庄矿基本情况简述
        3.1.2 赵各庄矿组织机构设置
        3.1.3 赵各庄矿员工基本状况
    3.2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3.2.1 赵各庄矿现有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3.2.2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运转情况调查分析
    3.3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3.3.1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3.3.2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问题成因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设计
    4.1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原则
        4.1.1 层级化管理原则
        4.1.2 专业化技术指导原则
        4.1.3 分类化辨识原则
        4.1.4 周期性评估原则
    4.2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分析优化
        4.2.1 员工行为安全风险分析
        4.2.2 采掘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4.2.3 通防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4.2.4 机电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4.2.5 地面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4.3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流程优化
        4.3.1 组织管理系统优化
        4.3.2 技术指导系统优化
        4.3.3 模块式管理流程
    4.4 安全风险管理评估优化
        4.4.1 安全风险因素评估范围
        4.4.2 安全风险评估基本流程
        4.4.3 安全风险管理评估优化实施
        4.4.4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实施保障
    5.1 组织领导保障
        5.1.1 组建专门领导机构
        5.1.2 完善层级管理职能
        5.1.3 细化专业职责分工
    5.2 教育培训保障机制
        5.2.1 细化员工教育培训制度
        5.2.2 健全班长履职管理制度
        5.2.3 强化专项引导促进制度
        5.2.4 丰富辨识技能提升制度
    5.3 技术服务保障
        5.3.1 实施重大危险源专项监管
        5.3.2 实施较大风险源规范管理
    5.4 考核激励保障
        5.4.1 改进安全风险考核兑现机制
        5.4.2 完善班组安全风险激励机制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员工调查问卷
附录2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员工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7)宜春车务段行车安全风险分析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安全管理与评价有关理论与方法
    2.1 安全管理理论基础
        2.1.1 安全系统工程
        2.1.2 复杂系统理论
        2.1.3 人因工程理论
        2.1.4 安全风险管理
        2.1.5 事故致因理论
    2.2 安全分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2.2.1 安全评价方法对比分析
        2.2.2 部分评价方法原理步骤
    2.3 层次分析-熵权法-模糊数学组合评价方法
        2.3.1 组合评价方法思路
        2.3.2 组合评价方法步骤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铁路行车事故分析及宜春车务段安全工作现状
    3.1 历年铁路行车事故分析
        3.1.1 铁路行车事故等级分类
        3.1.2 铁路行车安全事故发展特征
    3.2 宜春车务段行车安全事故案例及反思
    3.3 宜春车务段“两违”数据特征分析
        3.3.1 “两违”数据概况
        3.3.2 重点“两违”数据特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宜春车务段行车安全评价体系
    4.1 现阶段铁路行车安全评价体系及其存在的不足
    4.2 宜春车务段行车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
        4.2.1 车务段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4.2.2 车务段行车安全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4.2.3 车务段行车安全评价体系的确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宜春车务段行车安全评价实例分析
    5.1 车务段行车安全水平评估
        5.1.1 指标权重计算
        5.1.2 车务段现阶段行车安全水平评估
    5.2 车务段部分车站行车安全风险评估
        5.2.1 评估指标层次结构
        5.2.2 六类问题风险影响程度权重分析
        5.2.3 三个一等站的安全风险对比评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提升宜春车务段安全水平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五位专家具体情况表
附录二 车务段行车安全风险因素重要程度问卷
附录三 宜春车务段现状行车安全水平调查表
附录四 六类“两违”问题对行车安全风险影响程度评分调查
附录五 六类“两违”对三个站的行车安全影响对比调查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基于可拓理论的路网性编组站安全生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状况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组织结构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路网性编组站安全生产及事故特征分析
    2.1 路网性编组站概况
    2.2 路网性编组站作业分析及系统概述
    2.3 编组站安全生产影响因素分析
        2.3.1 人员因素分析
        2.3.2 设备因素分析
        2.3.3 环境因素分析
    2.4 编组站事故基本特征分析
        2.4.1 铁路事故等级划分
        2.4.2 编组站事故样本
        2.4.3 事故发生时间分析
        2.4.4 事故等级与事故发生形态
        2.4.5 事故直接原因与事故主要责任工种
第三章 路网性编组站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3.1 评价指标体系功能和构建原则
        3.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
        3.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2.1 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3.2.2 路网性编组站评价指标选取及体系的建立
第四章 路网性编组站安全评价模型构建
    4.1 安全评价方法遴选
    4.2 可拓学理论
        4.2.1 物元理论
        4.2.2 关联函数
    4.3 多级可拓评价模型的建立
    4.4 确定权重
        4.4.1 方法选择
        4.4.2 权重的确定
第五章 实例应用—兰州北车站安全评价研究
    5.1 兰州北车站概况
        5.1.1 车站的位置、性质和等级
        5.1.2 车站组织机构和组织指挥系统
        5.1.3 车站设备概况
    5.2 兰州北车站多级可拓安全评价
        5.2.1 确定权重
        5.2.2 多级可拓安全评价
        5.2.3 评价结果分析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哈尔滨局集团公司行车事故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铁路行车事故的概念
        2.1.2 行车事故分析的概念
    2.2 事故分析研究方法
        2.2.1 事故树分析法
        2.2.2 层次分析法
        2.2.3 鱼骨图分析法
    2.3 铁路行车安全系统工程概述
第3章 哈尔滨局集团公司行车事故的基本情况分析
    3.1 哈尔滨局集团公司概述
    3.2 行车事故统计
        3.2.1 按行车事故分类统计
        3.2.2 按事故发生的时间段分析
        3.2.3 按事故发生的责任岗位统计
        3.2.4 按行车事故原因统计
    3.3 行车事故基本情况的交叉统计分析
        3.3.1 行车事故类别与系统的交叉分析
        3.3.2 行车事故类别与事故发生的时间的交叉分析
        3.3.3 事故发生时间与系统的交叉分析
第4章 哈尔滨局集团公司行车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4.1 典型行车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4.1.1 旅客列车脱轨事故分析
        4.1.2 列车冲突事故分析
        4.1.3 列车冒进事故分析
        4.1.4 漏检漏修导致的险性事故分析
        4.1.5 施工影响导致的险性事故
        4.1.6 车辆配件脱落事故分析
    4.2 行车事故发生原因的鱼刺图分析
        4.2.1 环境因素
        4.2.2 设备因素
        4.2.3 人员因素
        4.2.4 管理因素
第5章 哈尔滨局集团公司行车安全的对策及保障措施
    5.1 确保哈局行车安全的主要对策
        5.1.1 环境因素对策
        5.1.2 设备因素对策
        5.1.3 人员因素对策
        5.1.4 管理因素对策
    5.2 提升哈局行车安全的保障措施
        5.2.1 环境方面的安全保障措施
        5.2.2 设备方面的安全保障措施
        5.2.3 人员方面的安全保障措施
        5.2.4 管理方面的安全保障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广铁集团铁路行车事故分析与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铁路行车事故现状
        1.2.2 国内外铁路安全监管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论文采取的技术线路
    1.4 相关理论
        1.4.1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主要内容
        1.4.2 事故树分析原理
第2章 铁路行车事故统计分析
    2.1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简况及铁路交通事故主要内容
        2.1.1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基本情况
        2.1.2 铁路行车事故定义及等级
    2.2 2010 -2015 年广铁集团铁路行车事故统计分析
        2.2.1 按事故等级统计分析
        2.2.2 按事故原因统计分析
        2.2.3 按专业部门统计分析
        2.2.4 按施工作业统计分析
        2.2.5 按线别及时段统计分析
第3章 列车脱轨事故分析
    3.1 列车脱轨事故一般性分析
        3.1.1 列车脱轨事故类型
        3.1.2 列车脱轨机理分析
        3.1.3 列车脱轨原因类型
    3.2 线路设备质量不良脱轨事故分析
        3.2.1 线路失修列车脱轨较大事故案例
        3.2.2 事故树定性分析
    3.3 自然灾害脱轨事故分析
        3.3.1 山洪水害脱轨较大事故案例
        3.3.2 事故树定性分析
    3.4 货物偏载脱轨事故分析
        3.4.1 货物偏载列车脱轨一般事故案例
        3.4.2 事故树定性分析
    3.5 施工脱轨事故分析
        3.5.1 利用列车间隔违章施工致列车脱轨一般事故案例
        3.5.2 事故树定性分析
第4章 施工行车事故分析
    4.1 铁路营业线施工事故一般性分析
        4.1.1 铁路营业线施工事故等级类型
        4.1.2 施工行车事故责任性质分析
        4.1.3 施工行车事故原因类型
    4.2 营业线施工典型行车事故案例分析
        4.2.1 无计划超范围施工一般C24 类事故
        4.2.2 列车冒进信号或越过警冲标一般C10 类事故
        4.2.3 列车碰撞设备设施一般C13 类事故
        4.2.4 施工烧断接触网线一般C14 类事故
        4.2.5 施工检修设备耽误列车一般D9 类事故
第5章 行车典型一般事故分析
    5.1 列车运行中部件脱落一般C12 类事故分析
        5.1.1 一般C12 类事故构成
        5.1.2 动车组运行中闸瓦片脱落
    5.2 接发列车类一般事故分析
        5.2.1 接发列车典型事故类型
        5.2.2 车站值班员错误操控信号导致列车停车一般D5 类事故
    5.3 调车作业冲脱挤一般事故分析
        5.3.1 调车作业冲脱挤一般事故界定
        5.3.2 调车作业冲脱挤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5.4 典型违章违纪一般D类事故分析
        5.4.1 违反作业标准耽误列车一般D10 类事故
        5.4.2 错误操纵使用行车设备耽误列车一般D15 类事故
第6章 铁路行车事故安全风险防控
    6.1 管理是铁路行车安全风险防控的基础
        6.1.1 健全完善安全风险管理基础
        6.1.2 规范安全管理
        6.1.3 强化过程控制管理
        6.1.4 强化隐患排查整治
    6.2 违章作业类行车事故风险防控
        6.2.1 违章作业类行车事故防控重点
        6.2.2 加强安全管理和作业过程控制
        6.2.3 突出现场违章作业的检查整治
    6.3 列车脱轨行车事故风险防控
        6.3.1 行车设备质量隐患引发列车脱轨风险防控
        6.3.2 水害断道等自然灾害引发列车脱轨风险防控
    6.4 施工作业类行车事故风险防控
        6.4.1 无计划超范围施工风险防控
        6.4.2 施工方案及施工过程控制风险防控
        6.4.3 自轮运转设备及大型施工机械风险防控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2010 年-2015 年欧美及亚洲部分国家铁路交通事故一览表
附录2:铁道部《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事故等级(部令第30 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采取有效技术措施 杜绝电务违章造成的重大事故(论文参考文献)

  • [1]铁路更新改造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郝帅.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2]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研究[D]. 姬文杰.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3]基于文本挖掘的铁路事故致因分类识别及关联规则辨识方法研究[D]. 王亚坤.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4]高速铁路运营安全评估关键方法及工作流程研究[D]. 江雨欣.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5]基于网格化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管控模型研究[D]. 张华锋.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2)
  • [6]唐山开滦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丁思远. 燕山大学, 2020(06)
  • [7]宜春车务段行车安全风险分析及评价研究[D]. 黄立.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6)
  • [8]基于可拓理论的路网性编组站安全生产评价研究[D]. 谢旸. 长安大学, 2020(06)
  • [9]哈尔滨局集团公司行车事故分析及对策研究[D]. 张琦. 华东交通大学, 2019(03)
  • [10]广铁集团铁路行车事故分析与防控[D]. 吴勇. 西南交通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防止电气违规造成的重大事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