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阶段双循环模块教学模式

五阶段双循环模块教学模式

一、五阶段双循环模块教学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马慧萍[1](2021)在《基于五阶段循环的模块化教学对肝胆胰外科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基于五阶段循环的模块化教学对肝胆胰外科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将肝胆胰外科护生分为各57名的两个组,分别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对照组)和基于五阶段循环的模块化教学法(实验组),评价两组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结果:实验组健康教育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五阶段循环的模块化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法的效果更好,可显着提高肝胆胰外科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

程琳[2](2021)在《机器人教育中面向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探究式学习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机器人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热潮,逐渐走入中小学课堂。但是,从目前来看,机器人教学中依然沿用信息技术课程中传统且单一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学生机器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习得,但是并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颠覆性思维以及更高层次的学习技能。学生在完成机器人项目时更倾向于模仿,不懂迭代,害怕失败,缺乏自主设计、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影响其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又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探究式学习是学生立足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从其本质来看,学生所进行的探究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整个探究过程因问题而展开,也因问题解决而结束。基于此,本研究在机器人教育领域引入探究式学习,结合机器人教育中的问题解决过程构建出面向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实现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目标。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从做中学”理论、问题解决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教育实验法等研究方法,按照“文献综述与理论研究-模式构建-教学设计-实验实施与结果分析”的研究思路展开了相关研究,下面将概括研究内容与成果:(1)文献综述与理论研究。本研究通过研读文献,分析了探究式学习、机器人教育中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此进行评析,进而提出了研究问题。此外,对机器人教育、探究式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确定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2)探究式学习模式构建。首先,分析梳理了机器人教育与探究式学习的契合性,又详细分析了探究学习模式中注重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和知识建构的5E学习模式以及蕴含探究式学习理念的工程领域模式-CDIO模式,依据这两种模式提取出了机器人教育中探究式学习过程的关键词,同时,对问题解决的过程阶段进行整理并设计了机器人教育中的问题解决过程模型。其次,提出了模式构建的原则-主体性、开放性和情境性,并进行模式的构建。最后,对模式的特征及适用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3)机器人教学设计。本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开展教学,分别是“基础知识学习”、“简单案例实践”和“强化项目探究”,每个教学阶段设计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此外,还详细设计了以探究式学习模式为指导的教学过程,作为“强化项目探究”阶段的实施依据。(4)面向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探究式学习实验实施与结果分析。本研究选取机器人机构中四、五年级的学生实施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教学实验,设置了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班采用探究式学习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检验本研究构建的探究式学习模式是否能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另外,利用问题解决能力量表、学习成果评价表、操作记录单等工具收集学生的数据并对此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机器人教育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卢雅[3](2021)在《设计思维导向的高中开源硬件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为了培养学生创造力,探索让学生在动手中“创造作品”的技术实践类课程愈来愈多,作为支持创新学习、促进复杂问题解决的开源硬件工具在基础教育领域日益受到重视。开源硬件是设计思维能力培养的良好载体。如何将开源硬件技术深度融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使其成为常态化的教学活动,达成新课标赋予的学科培养目标?如何恰当利用开源硬件,通过项目式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针对这两个教育热点问题,本研究构建了设计思维导向的开源硬件教学模式并开展教学实践,旨在为新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下的开源硬件教学提供范例,为设计思维的培养提供具体的操作路径,让学生更具创造性、参与性、创新性。为了探索设计思维培养与开源硬件教学实践双向耦合新路径,本研究首先基于设计思维的文献分析和我国中小学开源硬件课程教学现状分析,解析了设计思维概念内涵,对典型设计思维培养模型及特征进行分析,并将其解构为更具显性化操作意义的五大核心能力:换位思考、抽象定义、创意构想、原型迭代和迁移应用。其次,汲取项目式教学理论、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设计型学习等理论要义,构建了设计思维导向的高中开源硬件教学模式,从“调查/探究”、“设计/再设计”、“反思”三个循环过程对其具体应用进行阐释。最后,依据模式设计了三大进阶型教学案例,并将其应用于高中开源硬件课程教学实践中。案例过程中以多渠道收集实证资料并进行资料整理与分析,在效果评价环节中以中小学生设计思维评价量表、学生创作水平变化、教师访谈、课堂观察等方式来综合评价高中学生设计思维能力提升情况以及开源硬件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高中开源硬件项目式教学对设计思维培养有积极作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共情观察技能,实现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设计”的转变;开源硬件创意项目的开发有章可循,在团队协作与迁移应用等能力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开源硬件项目设计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认可设计思维方法有助于作品的优化与完善,并乐意将设计思维运用于其他项目的学习过程中;多数同学对设计思维提倡的“同理心、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反复迭代、协同合作”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设计思维导向的开源硬件教学模式为设计思维培养与开源硬件教学实践双向耦合路径提供了新思路,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开源硬件项目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姜起[4](2021)在《基于设计思维的小学Micro:bit教学活动设计》文中认为随着数字技术和开源硬件的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在课本教材之外探索新的领域,教学目标也从教授常用工具软件逐渐转向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Micro:bit是继Scratch之后又一种适用于小学编程入门教育的工具,Micro:bit软、硬件结合的特点,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Micro:bit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多数以教师个人探索教学或是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展开教学实践。校本课程一般是由该校相关学科的教师及领域专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发的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但多数学校的课程主体即为Micro:bit的编程知识内容,缺少专门的教学设计指导。在没有合理的教学指导的情况下,再加上师资、教学环境、学生学情等因素的差异和影响,在应用过程中难免出现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面偏重编程教学,并没能体现其与其他图形化编程软件的区别,无法体现Micro:bit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过程方面,采用的教学程序是“课前导入—确定教学任务—教师讲授—教师操作演示—学生演练”,这种传统的教学流程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体现,同时也无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等创新实践能力。设计思维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一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体系,设计思维具有丰富的内涵、框架理解以及可使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本研究以解决当前小学Micro:bit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通过文献梳理对设计思维内涵、特征以及设计思维框架进行分析,以设计思维框架为理论基础、结合设计思维特征构建小学Micro:bit教学活动框架:探索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感知,分析需求进而聚焦解决的问题;构思阶段,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教师提供的信息,思考并制定问题解决方案;实施阶段,学生根据方案步骤开始编程,并测试完善作品,教师根据学生需求提供帮助和指导;评价阶段,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针对作品进行交流。根据基于设计思维的小学Micro:bit教学活动框架进行小学Micro:bit教学活动设计,并实施教学实践,进行三轮行动研究。每一轮行动研究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步骤,借助课堂观察法对每一轮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并根反思内容对该框架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最终的基于设计思维的小学Micro:bit教学活动框架。通过对教学实践效果的分析,得出结论:在基于设计思维的小学Micro:bit教学活动框架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实践,不仅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并且能在新的教学活动形式下,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编程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创新实践能力。

潘婷婷[5](2021)在《面向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小学机器人项目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许多研究者提出问题解决能力将是21世纪中的核心能力,如何有效的培养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对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和利用合适的教学活动,与此同时,机器人教学的出现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通过机器人教学,有利于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那么如何有效的利用机器人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成为本研究的重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老师也尝试用项目教学,而项目教学是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的,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所以,通过项目教学也能达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通过项目教学与机器人教学相结合,着重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培养,设计与实施机器人项目教学方案,重点关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效果。基于以上问题,通过查阅文献,了解目前相关的研究现状,并且对本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和相关的研究理论进行界定,为后期的研究工作做好理论基础;接着以问题解决能力为导向,明确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原则和目标,结合当前小学机器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将问题解决过程融入项目教学过程,构建小学机器人项目教学中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流程,以此为基础来设计机器人项目教学活动方案。最后,选取天津市N小学校本课上五到六年级的20名小学生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以EV3机器人为学习载体,展开了为期一学期的三轮行动研究,并通过课堂观察、访谈、调查、作品分析和问卷测试等手段,对研究效果展开分析。在每轮研究结束后,反思总结本轮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吸取经验调整下一轮的行动计划。当三轮行动研究全部结束后,通过问题解决能力问卷和访谈调查,结合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性评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最终本研究得出三个结论:第一,利用机器人项目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第二,机器人项目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和“投入度”;第三,通过机器人项目教学,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显着提升,而维度“趋向-规避风格”是三个维度中增长幅度最大的,说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对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行比较,能够选择较为合适的方案解决你问题。本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通过机器人项目教学,进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的效果是良好的。因此,值得在小学机器人教学阶段进行更多的关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而不再只是局限理科领域和高等教育等,应该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设计不同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案例,为老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以便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此外,笔者指出了本研究的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并为小学机器人课程项目教学的后续研究者提供了几点研究建议。

赵慧[6](2020)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机器人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和计算化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计算思维的作用和意义日益突出。从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较好,但是思维能力不足。计算思维培养与机器人教学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且在机器人教学中有发展计算思维的优势和意义。而目前国内关于在初中信息技术机器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计算思维的内涵,认识机器人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清楚国内外计算思维和机器人教学的研究现状,明确了建构主义理论和做中学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确定本研究的立足点,制定研究计划,建立研究框架。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现状调查分析,为后面的研究做准备。调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调查中学生计算思维发展水平,包括对计算思维的认识和应用、计算思维中分解、概括、算法、评估、抽象等方面的能力;二是调查初中机器人教学现状,分析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初步构建机器人教学计算思维培养策略,接着开展第一轮行动研究,将设计的教学策略应用于机器人教学实践,根据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接着开展第二轮、第三轮行动研究,经过不断完善最终形成初中机器人教学中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国内基础教育阶段计算思维培养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计算思维培养与机器人教学具有适应性,机器人教学需要计算思维能力的支撑,并且在机器人教学中有发展计算思维的优势,机器人教学是培养计算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机器人教学中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是必要且合理的。(2)初中生计算思维发展水平较低,对于计算思维的认知度较低,对于计算思维的应用能力较弱。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转变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3)在初中信息技术机器人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教学策略包括以下六个环节:设计任务、创设情境、分析任务、制定方案、交流评价和反思总结。(4)本文设计的机器人教学计算思维培养策略是有效的。将计算思维培养策略应用于机器人教学中,学生分解、概括、算法、评估、抽象等方面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计算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张美琴[7](2019)在《南京J职业学校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的个案研究》文中认为在新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应对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想从本质上提高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需要立足于现代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个人终身的发展需要,通过创设真实的市场化情境,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的改革行动来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培养人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最终为经济和个人的发展做出贡献。本研究对象南京J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探索的综合实践课程,正是一种对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带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课程模式。本研究先是探讨了南京J职业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设立初衷,综合实践课程正是基于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宏观需求以及当下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存在缺陷的微观背景而产生。其次,精选南京J职业学校三个系部的综合实践课程案例,从课程内容、教学组织、课程评价、课程开发等方面呈现综合实践课程的实际运作过程。最后,对综合实践课程进行分析与研究,归纳综合实践课程的积极效应,总结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研究通过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的案例研究,一方面为促进个案学校解决综合实践课程改革难题提供帮助,同时为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积累相关的实践案例与经验,另一方面试图努力提高人们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希望更多的职业教育研究人员能够关注这—课程类型,共同探讨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的有效路径,为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中职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服务。

张博[8](2018)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微博LCD教学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微博LCD教学模式(L即Like,点赞,C即Comment,评论,D即Debate,辩论。以下简称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或LCD教学模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进入自媒体时代后的研究实践所得。论文以阐述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诸多挑战作为开端,从构建缘由入手,结合微博话语传播的特性,阐释了微博的教学价值。结合思政的特殊性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因应自媒体时代特殊的话语传播特性所进行的积极改革。继而探讨了 LCD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以及构建LCD教学模式的原则。在分析了构建的缘由问题之后,论文针对LCD教学模式的概念,基本构成和运行进行系统阐释,同时进行了针对LCD教学模式的功能论证,从信息干预,课程教学和虚拟互动功能三个方面研究了微博LCD教学模式的诸多特点,为进一步探讨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和适应性问题打下基础。在思政课LCD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环节中,论文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了 LCD教学模式内容框架设计及运行数据的采集与统计。在运行数据的统计基础上,分别就LCD三大模块进行了相应的数据分析与运行模块调试。结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中被广泛采用的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讨论了 LCD教学模式的辅助策略设计,包括慕课辅助策略,翻转课堂辅助策略以及专题讨论模式辅助策略。论文的第四章和第五章是针对LCD教学模式运行效果的评价和实践反思所做的研究。通过确定模式运行评价的意义和原则,运行评价的程序与方法来分析LCD教学模式运行评价的结果。针对三年的教育模式理论建构和教学模式实践操作的反思部分,论文从探讨模式内运行的概况和模式外桥接的可能性入手,展望了下一个阶段教学模式的推广。经过对微博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的平台局限性分析之后,论文最后阐述了LCD教学模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优化发展方向。经过三个学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LCD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从模式构建、模式运行到模式评价三位一体的较为成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并应用于辅助传统课堂教学之中。

杨嘉檬[9](2017)在《基于设计型学习(DBL)的青少年机器人科普活动设计与实施》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机器人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名词,而是人们生活生产中的好帮手好朋友。根据当下机器人深入社会生活的大背景、教育培养中对创新能力的要求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科技素养的需求,提出青少年机器人教育的意义。然而青少年机器人教育的现状中存在着社会认同不足、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设备偏娱乐、教学缺乏学生能力培养等诸多问题。本研究在对设计型学习(DBL)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青少年机器人科普活动的特点,开发实施系列科普活动。第一章,绪论。对本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进行深入剖析,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文献阅读梳理国内外青少年机器人教育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第二章,理论基础。介绍了设计型学习(DBL)的理论和模型,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基于DBL的青少年机器人科普活动设计。根据DBL模型剖析机器人科普活动与DBL的结合点和可行性,并运用尼尔森逆向模型设计了三个基于DBL的设计活动。第四章,基于DBL的青少年机器人科普活动的实施。在活动设计的指导下,在科技馆开展五次科普活动,并根据活动情况修改调整DBL模型,记录活动过程并对活动效果进行反思。第五章,总结与展望。在理论基础和活动设计实施的基础上,总结DBL理论和模型的优缺点,为基于DBL的青少年机器人科普活动提出思考与建议,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李宁,王宁[10](2015)在《我国职业教育模式发展及问题浅析》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职业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世界范围内,职业教育都起着理论结合实践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概述我国的职业教育各种模式来探讨职业教育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二、五阶段双循环模块教学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五阶段双循环模块教学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五阶段循环的模块化教学对肝胆胰外科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方法。
    (三)评价方法。
    (四)统计学方法。
二、结 果
三、讨 论

(2)机器人教育中面向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探究式学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探究式学习的研究现状
        1.2.2 机器人教育中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现状
        1.2.3 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现状
        1.2.4 研究现状的评析与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机器人教育
        2.1.2 探究式学习
        2.1.3 问题解决能力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从做中学”理论
        2.2.3 问题解决理论
第三章 面向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探究式学习模式构建
    3.1 模式构建依据
        3.1.1 机器人教育与探究式学习的契合性
        3.1.2 相关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分析
        3.1.3 机器人教育中的问题解决过程
    3.2 模式构建原则
        3.2.1 主体性原则
        3.2.2 开放性原则
        3.2.3 情境性原则
    3.3 模式构建
    3.4 模式特征与适用条件
        3.4.1 模式特征
        3.4.2 适用条件
第四章 基于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机器人教学设计
    4.1 教学设计原则
    4.2 学习者特征分析
    4.3 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制定
        4.3.1 教学目标的设计
        4.3.2 教学内容的制定
    4.4 教学情境分析
    4.5 以探究式学习模式为指导的教学过程设计
        4.5.1 情境感知
        4.5.2 思路构思
        4.5.3 任务规划
        4.5.4 结构搭建
        4.5.5 程序编写
        4.5.6 测试/调试
        4.5.7 分享评价
    4.6 教学评价设计
第五章 面向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探究式学习实验实施与结果分析
    5.1 实验准备
        5.1.1 实验对象
        5.1.2 实验时间安排
        5.1.3 实验工具
        5.1.4 实验流程设计
    5.2 实验实施
    5.3 实验结果统计与分析
        5.3.1 问题解决能力
        5.3.2 学习成果
        5.3.3 问题数量
        5.3.4 问题类型及问题解决策略
    5.4 实验结果讨论
        5.4.1 探究式学习在问题解决能力方面显着优于传统学习
        5.4.2 实验班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性别、年级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
        5.4.3 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分呈上升趋势
        5.4.4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采用的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1.1 研究工作总结
        6.1.2 研究成果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设计思维导向的高中开源硬件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设计思维培养的研究现状
        二、高中开源硬件教学现状
        三、高中开源硬件课程中的项目式教学现状
        四、研究现状述评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设计思维
        二、开源硬件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项目式教学理论
        二、设计型学习理论
        三、情境学习理论
        四、多元智能理论
        五、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
第三章 设计思维导向的高中开源硬件教学模式构建
    第一节 构建依据
        一、设计思维EDIPT模型的启示
        二、克洛德纳双循环探究模型的启示
        三、双重情境学习模式的启示
    第二节 教学模型
    第三节 模式构建
    第四节 模式阐释
第四章 设计思维导向的高中开源硬件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设计思维导向的高中开源硬件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学对象分析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三、教学目标设计
        四、教学评价设计
    第二节 《小e声控灯》项目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设计
        二、教学实施
        三、教学反思
    第三节 《智能环境监测系统》项目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设计
        二、教学实施
        三、教学反思
    第四节 《智慧校园计数系统》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设计
        二、教学实施
        三、教学反思
第五章 设计思维导向的高中开源硬件教学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第一节 学生设计思维水平变化分析
        一、设计思维测量量表构建
        二、问卷信效度分析
        三、教学前后设计思维测量结果分析
    第二节 学生创作作品水平变化分析
        一、学生优秀作品展示与介绍
        二、学生创作作品水平
    第三节 教师访谈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第一轮中小学生设计思维评价指标专家意见调查表
附录B 第二轮中小学生设计思维评价指标专家意见调查表
附录C 中小学生设计思维评价指标权重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D 中小学生设计思维评价量表
附录E 设计思维导向的高中开源硬件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F 开源硬件智能设计项目日志
附录G 高中生开源硬件作品评价表
附录H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I 高中生设计思维工具应用效果展示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设计思维的小学Micro:bit教学活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
        1.1.2 设计思维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意义
        1.1.3 Micro: bit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应用情况
    1.2 研究现状
        1.2.1 设计思维研究现状
        1.2.2 Micro: bit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意义
第2章 概念界定
    2.1 设计思维
        2.1.1 设计思维内涵
        2.1.2 设计思维特征
        2.1.3 设计思维工具
    2.2 Micro: bit
        2.2.1 起源与内涵
        2.2.2 构成要素
        2.2.3 特点与优势
第3章 基于设计思维的小学Micro: bit教学活动框架构建
    3.1 构建基础:设计思维框架分析
        3.1.1 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的经典设计思维框架
        3.1.2 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K-12教育设计思维框架
        3.1.3 IDEO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的设计思维框架
        3.1.4 设计思维框架四个核心阶段
    3.2 学生维度: 设计思维框架到学生活动框架的转化
        3.2.1 探索阶段的学生活动
        3.2.2 构思阶段的学生活动
        3.2.3 实施阶段的学生活动
        3.2.4 评价阶段的学生活动
        3.2.5 基于设计思维的学生活动框架的确定
    3.3 以学定教: 体现设计思维的教师活动框架
        3.3.1 探索阶段的教师活动
        3.3.2 构思阶段的教师活动
        3.3.3 实施阶段的教师活动
        3.3.4 评价阶段的教师活动
        3.3.5 基于设计思维的教师活动框架的确定
    3.4 构建结果: 学生活动与教师活动的整合
第4章 基于设计思维的小学Micro: bit教学实践
    4.1 教学实践前期准备
        4.1.1 实验对象分析
        4.1.2 教学目标制定
        4.1.3 教学评价方式
        4.1.4 教学实践安排
    4.2 第一轮行动研究
        4.2.1 计划: 《计时器》教学设计示例
        4.2.2 行动: 两个主题的教学实施过程
        4.2.3 观察: 两个主题教学的课堂观察阐述
        4.2.4 反思: 教学活动框架的第一次修正
    4.3 第二轮行动研究
        4.3.1 计划: 《定时器》教学设计示例
        4.3.2 行动: 两个主题的教学实施过程
        4.3.3 观察: 两个主题教学的课堂观察阐述
        4.3.4 反思: 教学活动框架的第二次修正
    4.4 第三轮行动研究
        4.4.1 计划: 《躲避游戏》教学设计示例
        4.4.2 行动: 两个主题的教学实施过程
        4.4.3 观察: 两个主题教学的课堂观察阐述
        4.4.4 反思: 教学活动框架的第三次修正
    4.5 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4.5.1 创造力倾向前后测分析
        4.5.2 学生作品分析
        4.5.3 学习活动记录表分析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试量表
    附录二: 学生创造力倾向前后测情况
    附录三: 学生学习活动记录表
    附录四: 学生作品评分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面向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小学机器人项目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言
    1.1 研究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陈述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小学机器人教育开展的问题和困境
        1.3.2 小学机器人项目教学活动方案设计
        1.3.3 小学机器人项目教学活动的实施与评价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行动研究法
        1.5.3 调查研究法
        1.5.4 观察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机器人教育
        2.1.2 问题解决能力
        2.1.3 项目教学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2.2.3 多元智能理论
    2.3 研究现状
        2.3.1 问题解决能力研究综述
        2.3.2 机器人教育研究综述
        2.3.3 项目教学研究综述
        2.3.4 基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机器人项目教学研究现状
第3章 面向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小学机器人项目教学活动设计
    3.1 小学机器人项目教学中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原则提出
        3.1.1 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目标
        3.1.2 教学活动设计过程关注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3.1.3 教学活动结果的资源设计具有可操作性
    3.2 小学机器人项目教学中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目标和任务
        3.2.1 目标和任务的依据
        3.2.2 目标和任务
    3.3 前端分析
        3.3.1 项目资源的准备
        3.3.2 项目内容的设计
        3.3.3 学习者特征分析
        3.3.4 学生分组与分工
    3.4 小学机器人项目教学活动的方案设计
        3.4.1 基于项目的问题解决过程
        3.4.2 项目启动阶段
        3.4.3 项目实施阶段
        3.4.4 项目结题阶段
    3.5 教学活动评价设计
        3.5.1 问题解决能力评价量表
        3.5.2 学习记录表
        3.5.3 课堂观察表
        3.5.4 作品评价表
        3.5.5 访谈提纲
第4章 小学机器人项目教学活动实施
    4.1 第一轮行动研究——以项目“个性化基础小车”为例
        4.1.1 “个性化基础小车”的项目教学活动设计
        4.1.2 教学案例的实施
        4.1.3 数据分析与观察
        4.1.4 教学反思和调整
    4.2 第二轮行动研究——以项目“送餐机器人”为例
        4.2.1 “送餐机器人”的项目教学活动设计
        4.2.2 教学案例的实施
        4.2.3 数据分析与观察
        4.2.4 教学反思和调整
    4.3 第三轮行动研究——以项目“卫星碎片清扫机器人”为例
        4.3.1 “卫星碎片清扫机器人”的项目教学活动设计
        4.3.2 教学案例的实施
        4.3.3 数据分析与观察
        4.3.4 教学总结和反思
    4.4 机器人项目教学中促进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结果分析
        4.4.1 问题解决能力前后测对比分析
        4.4.2 访谈结果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建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表1.1 学习记录表示例
    附录二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三 机器人问题解决能力评价量表
    附录四 表4.1 机器人课程中的问题解决过程表现评价标准
    附录五 表5.1 机器人课程中的问题解决结果表现评价标准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初中信息技术课机器人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2.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和框架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计算思维研究现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计算思维研究现状总结
    (二)机器人教学研究现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机器人教学研究现状总结
    (三)计算思维培养与机器人教学的相关性
        1.研究现状
        2.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机器人教学研究现状总结
三、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1.计算思维
        2.机器人教学
        3.教学策略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做中学理论
四、初中机器人教学计算思维培养现状调查分析
    (一)学生问卷调查
        1.调查目的
        2.问卷设计与发放
        3.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4.数据分析
    (二)教师访谈
    (三)调查结论
        1.初中生计算思维发展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2.初中机器人教学中缺乏计算思维能力培养
五、初中机器人教学计算思维培养教学策略构建
    (一)课程分析
        1.内容分析
        2.教学工具介绍
    (二)计算思维教学策略构建
        1.计算思维相关教学模型
        2.计算思维教学策略模型构建
        3.计算思维教学策略具体阐述
六、初中机器人教学计算思维培养行动研究过程
    (一)行动研究概述
        1.行动研究教学内容的选择
        2.行动研究的开展形式和学生情况
    (二)行动研究方案
        1.研究总目标
        2.行动研究总体方案
    (三)行动研究过程
        1.第一轮行动研究过程
        2.第二轮研究过程
        3.第三轮研究过程
七、初中机器人教学计算思维培养教学策略效果分析
    (一)学生问卷调查
        1.调查目的
        2.问卷设计与发放
        3.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4.数据分析
    (二)学生访谈
    (三)调查分析总结
八、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1.在机器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是必要且合理的
        2.当前中学生计算思维发展水平较低
        3.机器人教学中计算思维培养教学策略
        4.本文设计的机器人教学计算思维培养策略是有效的
    (二)研究不足与反思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初中信息技术机器人教学计算思维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初中信息技术机器人教学中计算思维培养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4 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7)南京J职业学校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 中等职业学校
        (二) 课程改革
        (三) 综合实践课程
    三、文献述评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相关研究评析
    四、研究设计
        (一) 研究目标与内容
        (二) 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意义和创新
        (一) 研究意义
        (二) 创新之处
第一章 综合实践课程的提出背景及理论依据
    一、南京J职业学校的基本信息
    二、综合实践课程的提出背景
        (一) 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
        (二) 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的微观背景
    三、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一) 整体化、一体化课程开发理论
        (二) 工作过程导向理论
        (三) 模块化教学理论
第二章 综合实践课程的J校案例分析
    一、综合实践课程概述
        (一) 综合实践课程的课程内容
        (二) 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组织
        (三) 综合实践课程的课程评价
        (四) 综合实践课程的课程开发
    二、综合实践课程的运作案例
        (一) 案例一:汽车技术系山和汽车养护中心
        (二) 案例二:艺术设计系金陵小树莓工作室
        (三) 案例三:现代商贸系氧气工作室
第三章 综合实践课程的优势与不足分析
    一、综合实践课程的积极效应
        (一) 创新综合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 促进专业群建设和专业间融合
        (三) 实现教师和学生素质同步发展
    二、综合实践课程实施可能遇到的问题
        (一) 项目真实性问题
        (二) 学生参与度问题
        (三) 课程评价问题
        (四) 师资保障问题
第四章 J校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综合实践课程,加大改革支持力度
    二、营造职业教育氛围,重塑就业导向教育
    三、积极创设有利条件,提升项目的真实性
    四、加强校企合作,丰富课程实践主题
    五、鼓励学生参与,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六、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注重教师发展,保障课程开发建设
结语
附录: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8)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微博LCD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重点与难点
第一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微博LCD教学模式的构建
    第一节 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的构建缘由
        一、微博的传播特征及其教学价值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殊性
        三、微博教学与其他网络教学载体优势比较
    第二节 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的构建依据
        一、理论依据
        二、现实依据
    第三节 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
        一、即时性原则
        二、精准性原则
        三、可操作性原则
        四、开放性原则
    小结
第二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微博LCD教学模式概述
    第一节 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的基本架构
        一、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的概念与内涵
        二、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
        三、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的运行
    第二节 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的功能
        一、信息干预功能
        二、课程教学辅助功能
        三、虚拟现实互动功能
    第三节 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的优势与适用性
        一、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的优势
        二、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的适用性
    小结
第三章 思想政治理论微博LCD教学模式的应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
    第一节 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内容设计
        一、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体系
        二、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运行数据采集
    第二节 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分模块运行数据分析
        一、L模块的设计策略及运行数据分析
        二、C模块的数据分析及精准引导策略
        三、D模块的课堂操控及运行数据库构建策略
    第三节 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的辅助策略设计
        一、慕课辅助策略
        二、翻转课堂辅助策略
        三、专题讨论模式辅助策略
    小结
第四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微博LCD教学模式的运行评价
    第一节 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运行评价的意义与原则
        一、评价的意义
        二、评价的原则
    第二节 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运行评价程序与方法
        一、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运行评价程序
        二、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法
    第三节 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运行评价结果分析
        一、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的教学适应性分析
        二、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运行的可操作性分析
        三、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效可控性分析
    小结
第五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微博LCD教学模式的反思
    第一节 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运行的阶段性回顾
        一、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内的运行与初期限制
        二、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外的桥接与中期瓶颈
        三、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的工作展望
    第二节 微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平台局限性
        一、微博圈子的相对封闭性
        二、微博领域的过度娱乐化
        三、微博运营的商业化操作
    第三节 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的优化发展方向
        一、强化思政课微博LCD教学模式对于自媒体领域的影响力
        二、拓展自媒体平台高校教师和学生意见领袖的个人影响力
        三、常态化自媒体平台辅导员的联动互助与大学生虚拟生存实时动态监测
    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

(9)基于设计型学习(DBL)的青少年机器人科普活动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生活中机器人的日益普及
        1.1.2 人才培养中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
        1.1.3 现代社会对人才科技素养的要求
        1.1.4 青少年机器人教育的问题
        1.1.5 设计型学习(DBL)的模式创新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阐释
        1.3.1 设计型学习(DBL)
        1.3.2 青少年
        1.3.3 机器人和机器人教育
        1.3.4 科普和科普活动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
        1.4.1 青少年机器人教育的研究
        1.4.2 机器人教育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
    2.1 DBL模型
        2.1.1 尼尔森逆向模型
        2.1.2 基于设计的科学探究式循环模型
        2.1.3 学习挑战模型
        2.1.4 基于设计的科学学习循环模型
    2.2 DBL模型比较
    2.3 DBL的特点
        2.3.1 个性化
        2.3.2 综合性
        2.3.3 实践性
        2.3.4 迭代性
        2.3.5 开放性
        2.3.6 可及性
3 基于DBL的青少年机器人科普活动设计
    3.1 可行性分析
        3.1.1 科普活动与DBL的契合
        3.1.2 DBL与机器人教育的契合
    3.2 学习者分析
    3.3 活动工具介绍
        3.3.1 编程软件Scratch
        3.3.2 开源硬件Arduino及电子元器件
        3.3.3 硬件开发软件mBlock
    3.4 机器人科普活动目标的设定
    3.5 机器人科普内容选择
    3.6 基于DBL的三次活动设计
    3.7 活动具体过程设计思路
        3.7.1 确定课程的一个主题或一个概念
        3.7.2 从课程中确定问题
        3.7.3 将问题转化为一个“从未见过”的设计挑战
        3.7.4 设置评估标准
        3.7.5 让学生试一试
        3.7.6 传统的指导课程
        3.7.7 学生修改设计
4 基于DBL的青少年机器人科普活动的实施
    4.1 “走进机器人世界”主题科普活动
        4.1.1 活动实施过程
        4.1.2 活动反思
    4.2 “机器人,你怎么看?”主题科普活动
        4.2.1 DBL模型修改应用
        4.2.2 活动实施过程记录
        4.2.3 活动反思
    4.3 “你感受到了什么?机器人”主题科普活动
        4.3.1 DBL模型修改应用
        4.3.2 活动实施过程
        4.3.3 活动反思
    4.4 “行动吧,机器人”主题科普活动
        4.4.1 活动实施过程
        4.4.2 活动反思
    4.5 “我的智能机器人”主题科普活动
        4.5.1 DBL模型修改应用
        4.5.2 活动实施过程
        4.5.3 活动反思
5 总结与展望
    5.1 对科普活动的总结
    5.2 对DBL模式应用的总结
        5.2.1 对DBL意义的思考
        5.2.2 对教师作用的思考
        5.2.3 对学习过程评价的思考
        5.2.4 对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科普活动中的DBL模式的建议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它们到底是不是机器人”流程图及表格
    附录二 计算思维小游戏
作者简历

(10)我国职业教育模式发展及问题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
二、职业教育模式改革中的问题
    1. 职业教育模式的种类繁杂化。
    2. 职业教育的模式的功能扩大化。
    3. 职业教学模式进程应用的局限化。

四、五阶段双循环模块教学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五阶段循环的模块化教学对肝胆胰外科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研究[J]. 马慧萍.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1(09)
  • [2]机器人教育中面向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探究式学习研究[D]. 程琳.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3]设计思维导向的高中开源硬件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D]. 卢雅.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4]基于设计思维的小学Micro:bit教学活动设计[D]. 姜起. 扬州大学, 2021(09)
  • [5]面向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小学机器人项目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D]. 潘婷婷.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6]初中信息技术课机器人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研究[D]. 赵慧.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7]南京J职业学校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的个案研究[D]. 张美琴.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8]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微博LCD教学模式研究[D]. 张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9)
  • [9]基于设计型学习(DBL)的青少年机器人科普活动设计与实施[D]. 杨嘉檬. 浙江大学, 2017(11)
  • [10]我国职业教育模式发展及问题浅析[J]. 李宁,王宁.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05)

标签:;  ;  ;  ;  ;  

五阶段双循环模块教学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