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仑地区卡兰古MVT型铅锌矿床成矿及成矿来源

西昆仑地区卡兰古MVT型铅锌矿床成矿及成矿来源

一、西昆仑地区卡兰古MVT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和成矿物质来源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韩春明,肖文交,方爱民,毛启贵,敖松坚,张继恩,宋东方[1](2021)在《西昆仑及邻区成矿规律和成矿系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成矿系列是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的一种学术思想,主张用系统论、活动论的观点研究在地质历史发展的各阶段、各特定地质构造环境中成矿作用的过程及形成的矿床组合自然体。本文基于对西昆仑及邻区大地构造演化的新认识和新理解,结合研究区境内外地质和矿产勘查研究新进展,尤其是大批成矿年龄精测数据和对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的新认识,将西昆仑及邻区内生金属矿产资源划分为8个主要矿床成矿系列:(1)古元古代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系列;(2)中元古代层控碳酸盐岩型铁铜金矿床成矿系列;(3)志留纪沉积变质岩系有关的Fe矿床成矿系列;(4)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层控碳酸盐岩型铅锌(铜)矿床成矿系列;(5)石炭纪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矿床成矿系列;(6)晚石炭世层控碳酸盐岩型锰矿床成矿系列;(7)侏罗纪-白垩纪层控(MVT)和沉积喷流型(SEDEX)型铅锌矿床成矿系列;(8)中新生代与伟晶岩有关的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叙述了各个成矿系列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特征、矿床组合、时空分布规律和典型矿床特征等。本次成矿系列的划分,强调以重大构造事件作为背景,突出以重大构造事件与大规模成矿的耦合关系作为出发点,力求从更大尺度上认识矿床形成的成矿动力学背景。值得指出的是,研究区幅员辽阔,不少矿床的成矿系列具有明显空间递变性,如与特提斯洋闭合和碰撞有关的成矿事件横跨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阶段;北昆仑地体为塔里木古陆的一部分,记录从古元古代早期到新元古代的构造演化对Rodinia超大陆汇聚和裂解的响应。在长期演化过程中,西昆仑及其邻区形成了独特的成矿系列。

张辉善[2](2021)在《新特提斯构造域中东段沉积岩容矿铅锌成矿作用 ——以青海多才玛和巴基斯坦杜达矿床为例》文中指出特提斯成矿域是全球三大成矿域(环太平洋、特提斯和古亚洲)之一,该成矿域发育了大量与沉积岩有关的世界级铅锌矿床,如Mehdiabad矿床(铅锌金属量2100万吨)、火烧云矿床(铅锌金属量1900万吨)、金顶矿床(铅锌金属量1500万吨)和多才玛矿床(铅锌金属量800万吨)。目前该成矿域的铅锌矿床成因争议较大,主要存在喷流沉积型(SEDEX)和密西西比河谷型(MVT)两种认识,制约了沉积岩容矿铅锌成矿过程的理解和区内进一步找矿勘查。尽管这些矿床在地质和地球化学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和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如褶皱逆冲系内MVT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和快速沉淀过程、SEDEX型铅锌矿床成矿时代和金属富集机制等。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将有助于深刻理解特提斯成矿域内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的形成机制,进而揭示新特提斯构造演化及其铅锌成矿作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目前铅锌矿勘查程度,本文选择特提斯中东段多才玛、雀莫错和杜达典型矿床开展铅锌成矿作用研究,旨在厘定MVT和SEDEX型铅锌矿不同成因类型的精细成矿过程,完善其成矿模型。同时,通过对比典型矿床成矿特征,揭示不同构造环境下铅锌成矿作用,总结铅锌矿时空分布规律,最终为特提斯构造演化和找矿勘查提供启示。论文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丰富和完善了特提斯成矿域内铅锌矿成矿理论认识。确定了青海沱沱河地区多才玛和雀莫错矿床成因类型属于非典型MVT型。厘定了沱沱河地区铅锌成矿时代,通过多才玛和雀莫错铅锌矿床成矿阶段方解石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以及最晚期含矿层位沱沱河组形成时代共同限定,得出沱沱河地区铅锌矿成矿时代为3431 Ma。提出了褶皱逆冲带内MVT型铅锌矿多阶段成矿模式,通过成矿地质特征、闪锌矿原位微量元素、S、Pb同位素组成和硫化物Rb-Sr同位素研究显示:早阶段(1-2阶段),在封闭体系内,由细菌还原海水或硫酸盐矿物作用(BSR)形成草莓状黄铁矿和H2S储库。之后随着热液流体加入,含矿金属离子优先与先前存在的富集轻硫同位素的S2-结合发生沉淀,同时由于温度不断升高,启动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过程(TSR),提供了部分S2-,形成脉状、角砾状和浸染状的硫化物矿石。这些矿石具有低Pb、Sr、富集轻硫(32S)同位素组成的特征,说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层,基底可能也有少量贡献。晚阶段(3阶段)中,基底在岩浆作用的驱动下提供了更多的成矿物质,形成以浸染状、块状和角砾状为主的硫化物矿石。这些矿石具有更富Pb-Sr同位素的特点,硫同位素具有从富集轻硫(32S)向富集重硫(34S)变化的特征,其中部分硫化物硫同位素明显超过同期海水,说明成矿物质除了来自地层,基底也有较大贡献,由此提出了多才玛矿床下步找矿方向,应该定位深大断裂和层间破碎带等深部有利的容矿空间,重点寻找晚期基底参与贡献形成的浸染状和块状富厚铅锌矿体。厘定了巴基斯坦杜达(Duddar)铅锌矿成因类型属于SEDEX型,并受后期改造。首次通过碳质泥岩(含矿围岩)Re-Os定年,获得杜达矿床铅锌成矿年龄为187.8±6.3Ma。初步建立杜达铅锌矿多阶段成矿模型,通过成矿地质特征、闪锌矿原位微量元素和原位S、Pb同位素组成等研究显示:早阶段(1阶段)深部热液流体沿同生断裂上涌,形成网脉状矿石,其中S2-主要是海水或硫酸盐矿物经历TSR过程提供,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底部岩石。晚阶段(2-4阶段),随着成矿作用持续进行,热液流体与富含矿物质的沉积物不断发生反应,形成层状和角砾状矿体,其中S2-主要是海水硫酸盐矿物经历了 TSR和BSR过程提供,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底部岩石和容矿围岩。在该阶段层状矿体形成中,记录了黄铁矿从早期富集轻硫(BSR过程提供),后期富集重硫(TSR过程提供)的生长过程。预测了杜达深部找矿靶区,提出成矿中心(10740勘探线以北)附近有寻找巨厚矿体的潜力,在该地段除了加强深边部层状矿化体外的探矿外,对其下部的网脉状矿化也要重视。(2)为探讨新特提斯构造演化过程及资源效应提供新的约束。初步查明新特提斯成矿域中东段5期沉积岩容矿铅锌成矿作用。其中第1期铅锌成矿作用发生在新特提斯洋伸展裂解阶段,在中国甜水海地区(如火烧云矿床)、巴基斯坦贝拉地区(如杜达矿床)以及土耳其Hakkari地区形成SEDEX型矿床。从最晚期铅锌成矿年龄约束,认为在特提斯构造域中段,新特提斯洋裂解至少持续到188 Ma。第2期成矿作用发生在新特提斯洋俯冲消减阶段,在伊朗萨南达季地区(如Mehdiabad矿床)形成SEDEX型矿床。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早白垩世,说明在特提斯构造域中段,新特提斯洋在早白垩世已经从裂解转入俯冲消减阶段。第3-5期铅锌成矿作用发生在新特提斯陆陆碰撞阶段,在整个特提斯带成矿域内均形成MVT型矿床,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6555 Ma、4127 Ma和2311 Ma,分别与陆陆碰撞阶段的主碰撞、晚碰撞和后碰撞阶段相对应,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新特提斯陆陆碰撞阶段从65 Ma已开始。在新特提斯巨型MVT型铅锌成矿带中部识别出SEDEX型铅锌成矿带,为该带找矿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提出侏罗纪和白垩纪地层是重要的铅锌含矿层位。预测巴基斯坦贝拉地区、塔吉克斯坦东南帕米尔地区以及土耳其南部Hakkari地区3个成矿区是未来特提斯成矿域内重要的铅锌矿找矿勘查区。

余何[3](2018)在《江南古陆西南缘与层滑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与机制》文中研究指明江南古陆西南缘毗邻古亚洲成矿域、古特提斯成矿域与滨西太平洋成矿域,处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的碰撞拼合部位,是我国重要的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集中区——南岭成矿带西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扬子地块西南缘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发育与层滑作用有关的数量多、储量大、矿石富、碳酸盐岩容矿的铅锌矿床。本论文以层滑作用为主线,系统研究了区内典型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形貌特征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构造控矿与成矿的机理、铅锌成矿机制以及成矿时代,综合建立了区域层滑成矿模式。研究区自泥盆纪以来发育一套厚愈万米的碳酸盐岩、砂岩与泥质岩、页岩夹层或互层的沉积建造,不同层位岩性软硬相间。区域上层滑作用广泛发育,形成的层滑构造及其组合样式大相径庭,主要有4种层滑构造组合样式,分别是:(1)层滑-剪切带型(以五圩矿田箭猪坡铅锌多金属矿床为代表);(2)层滑-拉张型(以泗顶铅锌矿床为代表);(3)层滑-溶洞型(以江永铅锌矿床为代表);(4)层滑-角砾岩型(以康家湾铅锌矿床为代表)。研究区与层滑作用有关的典型矿床的微量、硫铅、碳氧、氢氧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流体的特征表明区内不同矿床的成矿机制总体相似,但也各具特色,主要有3种主要机制,分别是:(1)与多源流体混合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以长坡-铜坑、江永、黄沙坪及康家湾铅锌矿床为代表);(2)与有机质还原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以北山铅锌矿床为代表);(3)与古油气藏破坏有关的铅锌矿床(以泗顶铅锌矿床为代表)。基于构造解析定年结果,本文认为大厂长坡-铜坑矿床是集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于一体的多因复成矿床,并发现了印支期层滑作用对铅锌成矿的重要贡献。这对于建立华南研究相对滞后的印支期成矿系统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对泗顶矿床进行闪锌矿RbSr同位素定年测试,结果揭示了区内海西期(360 Ma±5 Ma)层滑成矿作用的存在。根据成矿时代分析,本文认为区内存在360 Ma、240200 Ma、16595 Ma三期层滑成矿事件,并分别对应区域拉张、古特提斯洋闭合和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引起的岩石圈伸展减薄的动力学过程。岩石圈不均一的圈层结构、岩性差异组成是层滑发生的物质基础,层滑作用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区内与层滑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形成的差异性受控于层滑构造的差异性。基于“构造地质-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三位一体的研究,首次建立了区域海西-印支-燕山期层滑成矿模式——三期层滑成矿模式。

宋志娇[4](2017)在《陕西马元地区楠木树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文中指出楠木树矿床地处秦岭造山带南侧、扬子板块北缘,米仓山隆起带东段;矿体赋存于灯影组上段角砾白云岩中,产出状态明显受地层、破碎带等控制。矿石中矿物组成简单,金属矿物以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为主,非金属矿物以白云石、沥青、石英、重晶石等为主;且沥青在空间上与铅锌矿关系紧密。本文以陕西马元地区楠木树铅锌矿床为研究对象,运用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法,从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物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等入手进行详细研究,分析楠木树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金属成矿和油气成藏二者的关系。闪锌矿主微量元素特征表现出Zn元素含量高,Fe、Mn、In元素含量较低等与MVT型铅锌矿床较为一致的特征。闪锌矿、沥青的碳同位素具有较大负值,显示为明显的有机质碳来源。天然沥青的干酪根碳同位素表明寒武系郭家坝组炭质板岩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天然沥青有亲缘关系。沥青的S/Ni比值表明其可能主要是从远处上寒武系郭家坝组烃源岩运移而来。各地层围岩中Pb、Zn等成矿元素的分析结果显示寒武系郭家坝组下部炭质板岩Pb、Zn元素富集程度最高,暗示郭家坝组围岩地层最具提供Zn、Pb成矿物质的能力;基底岩石中成矿元素明显亏损,暗示其成矿元素有被迁移的可能,反应其可能为成矿提供Zn、Pb等金属元素。热液脉石矿物的C、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具有较赋矿围岩低得多的δ13C值,暗示成矿流体中二氧化碳为震旦系碳酸盐岩的溶解成因且成矿流体起源或者流经了富含有机质的地层。H、O同位素组成暗示成矿流体可能来自于下部的变质分泌水热液,在向上运移的过程中与围岩反应,发生物质和同位素的交换,流体在运移过程中可能流经富含有机质的地层导致其降低。闪锌矿、方铅矿的δ34S值暗示导致金属沉淀成矿的还原硫可能来自于有机质热降解作用以及同期海相硫酸盐的还原。铅同位素特征显示矿石中的铅来源与结晶基底、灯影组地层、上覆寒武系地层均可能有一定关系。闪锌矿—方铅矿组合Rb-Sr等时线定年结果显示,矿床形成时间约为486.7±3.1Ma,初始锶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相对富放射性成因锶的源区或成矿流体曾流经富放射性成因锶的地层,暗示区内富含有放射性成因锶的地质体—基底岩石必是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之一,但不可能是寒武系和灯影组下段碎屑的混合,更有可能为灯影组下段碎屑岩和基底岩石。下寒武统郭家坝组炭质板岩既是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之一,又是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天然沥青的生油母岩。铷锶同位素测年结果t=(486.7±3.1)Ma显示,成矿时间与第一期古油藏的生油窗时间接近,金属成矿表现出与油藏有较强的耦合性。“南郑上升”隆起使古油藏被破坏形成古气藏及沥青等有机质;同时使灯影组地层发生层间破碎,为成矿物质迁移与沉淀提供了空间。热裂解作用产生的CH4等充当还原剂将硫酸根还原从而为铅锌等矿质沉淀提供了还原性硫。当后期构造运动产生运移通道,含矿流体沿通道上升运移至灯影组层间破碎角砾岩带并与浅部具有较低温度的层间建造水或海水等混合,使流体温度降低、pH值升高从而导致金属沉淀充填开放空间成矿。

杜红星[5](2014)在《新疆西昆仑岔路口—甜水海一带铅锌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西昆仑岔路口-甜水海一带是新疆备受瞩目的铅锌成矿带,该区域是全新疆第一大异常铅地球化学块体,第二大异常锌地球化学块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铅锌矿床(点)不断地被发现和评价,有些已达到中型规模,并具备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找矿潜力,该区域有望在今后成为全新疆乃至全国最大的铅锌矿矿集区。本文在尽力收集区域地物化资料、铅锌矿点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多次野外实地调查、实验分析、室内岩矿鉴定、流体包裹体、同位素测试等手段,分析研究了典型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成矿条件,总结了区域铅锌成矿规律,并对其找矿远景进行了客观评价,希望能对该区铅锌找矿工作提供参考。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1、通过对该区众多铅锌矿床/矿点地质特征的调查和分析,认为铅锌矿大多分布在乔尔天山-岔路口断裂带附近及其南西侧的喀拉昆仑中生代陆缘盆地内,隶属林济塘(陆缘盆地)Fe-Cu-Au-RM-石膏(Ⅳ级)成矿带。2、总结对比提出,研究区上白垩系铁隆滩群(K2tl)、中侏罗统龙山组(J2l)、、下二叠统神仙湾组(P1-2Sx)的前陆盆地局限浅海碳酸盐岩层是铅锌矿主要赋矿地层,铅锌矿化可能与盆地热卤水活动有关,矿床属密西西比河谷型(MVT)。3、以多宝山、宝塔山二个重要铅锌矿床为例,研究表明本区铅锌矿体多产于断裂裂隙、溶洞、不整合面及层间破碎带中,矿体一般长数十米-数百米,宽数米至数十米,产状变化大,形态较为复杂,呈似层状、脉状等。矿石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白铅矿等;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等。矿石构造有:脉状、浸染状、角砾状和块状等;矿石结构有:微细粒、中粒及碎斑状结构等;矿石中有用组分多为铅、锌,铅矿石中普遍共伴生银,后生热液成矿特点明显。4、在矿石中揭示出热液方解石与硫化物矿物具有几乎一致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成矿过程中伴随明显碳酸盐化,蚀变热液与铅锌成矿流体为相同或相似的盆地流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07℃~262℃之间,盐度变化于6.30%~7.73%NaCleq,成矿流体为中低温度和盐度。5、矿石中脉石矿物方解石C和O同位素测试成果显示,δ13CPDB=3.44‰~5.09‰,δ180SMOW= 23.09‰~26.79‰,热液中CO2来自盖层海相碳酸盐岩的去碳酸作用;矿石矿物S、Pb同位素分析表明方铅矿δ34Sv-CDT=-10.55~-1.01‰,206Pb/204Pb = 18.7398~18.7433、207Pb/204Pb = 15.7025~15.7040、208Pb/204Pb =39.0929~39.0971,S并非单一来源,成矿金属主要来自赋矿地层。6、在典型矿床研究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指出了铅锌地球化学异常是重要找矿标志、北西向断裂是重要控矿构造、中生代地层是重要赋矿地层。7、从研究区的成矿地质背景结合典型矿床成矿特征、控矿因素、找矿标志、成矿规律的研究,对铅锌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褐铁矿化、碳酸盐岩化是铅锌找矿的重要蚀变类型等五个方面的找矿方向。

甄世民[6](2013)在《南岭地区泥盆系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成矿特征研究》文中提出南岭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着名的钨锡铅锌矿产地,在泥盆系台地碳酸盐岩中发育着一批与岩浆成矿作用无明显联系的铅锌矿床。其成因与成矿规律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凡口、泗顶、北山铅锌矿为典型研究矿床,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室内分析研究,对南岭地区此类铅锌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结合凡口、泗顶、北山铅锌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3个矿床为代表的铅锌矿明显区别于SEDEX矿床和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可以与典型MVT铅锌矿进行类比。经过对凡口、泗顶、北山铅锌矿与典型MVT铅锌矿床的类比发现,3个矿床为代表的铅锌矿具有相关联的成因联系。凡口、泗顶、北山铅锌矿床的S、Pb同位素组成差异较大。硫同位素组成受地层影响,与成矿机制有关。Pb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壳,且凡口、泗顶、北山的铅同位素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暗示这些矿床矿石铅的来源相似。C、O同位素研究表明,C可能主要由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经溶解作用提供。Sr同位素研究表明,矿床的成矿流体可能是流体对碎屑岩选择性淋滤造成的。利用辉绿岩与矿体的穿插关系,通过SHRIMPU-Pb方法间接测定了凡口铅锌矿的成矿时代为晚白垩世。凡口铅锌矿的成矿时代为100 Ma土,与华南晚白垩世的红层,以及区内铀矿成矿年代大致对应。通过对红层盆地中的白垩系盐矿中沉积石膏的Sr同位素研究,石膏的Sr同位素范围为0.7135~0.713981,与区域和矿区白云岩、铅锌矿伴生的方解石和白云石,以及铀矿中萤石的Sr值具有较大的重叠,远高于同期海相沉积碳酸酸盐岩的Sr值,与现在盐湖中浓缩的卤水基本一致。这显示区域盆地卤水活动可能与红层盆地发育存在深层次的成因联系。首次提出了南岭地区MVT铅锌矿和白垩纪伸展环境下的富膏盐建造的红色盆地的成因联系。以全国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几个典型地质地球化学剖面的研究,发现中泥盆统跳马涧组和棋梓桥组之间存在广泛区域盆地卤水作用的痕迹。在碳酸盐岩的底部发育大规模的区域白云石化,西至广西兴安、北至湖南衡阳、东至赣南、南至广东英德。在中泥盆统的紫色砂岩中,发育广泛的褪色蚀变。南岭地区的MVT铅锌矿床主要分布于该区域白云石化带的南部和西部地区,即区域白云石化的前锋地带。通过南岭地区该类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区域白云石化的研究,结合成矿元素基本地球化学特征,本文认为MVT铅锌矿床是两种流体的混合,受硅钙界面控制,同期发育的断裂构造为成矿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最后,对MVT铅锌矿的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首次建立了南岭地区MVT铅锌矿床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的“三位一体”地质找矿预测模型。

李尚林,侯恩刚,计文化,马伯永,罗彦军,吕鹏瑞,李慧英[7](2012)在《兴都库什—西昆仑成矿带卡兰古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文中指出卡兰古铅锌矿位于新疆阿克陶县阿尔塔木村北西约6 km处,处于古亚洲构造域卡拉库姆—塔里木板塔里木—卡拉库姆南部陆缘区西巴达赫尚—昆北—库尔良晚古生代裂谷的北段,在西昆仑地区克孜勒陶—库斯拉甫断裂以东,受卡兰古向斜控制。属于古亚洲成矿域西兴都库什—西昆仑成矿省西兴都库什—西昆仑北带。该带内已发现了一些包括卡兰古在内的碳酸盐岩型层控铅锌铜矿床、矿点等数十处。矿体主要赋存下石炭统卡拉巴西塔克组一、二、三段的白云岩及白云岩化灰岩中,各矿体的总体产状与围岩一致,受构造扭动弧形弯曲明显。成矿后断裂使矿体错开或加厚。就成矿地质条件以及目前的地质工作程度而言,在阿富汗—塔吉克斯的外阿赖—巴达赫尚、帕米尔、新疆的西昆仑,沿阿富汗—塔吉西巴达赫尚—昆北—库尔良晚古生代裂谷,找寻类似矿床具有实际意义。

韩凤彬[8](2012)在《新疆乌恰乌拉根铅锌矿床成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疆乌恰县乌拉根铅锌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喀什凹陷中新生界中,以铅锌矿化与油气等有机质共生为其独特之处。多年来不少单位和学者对乌拉根铅锌矿及邻区地区进行了大量科研以及找矿评价工作,证实了乌拉根铅锌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超大型的远景规模,但是对乌拉根铅锌矿的成因尚存在较大争议,这直接影响着下一步区域矿产勘查工作的部署。本文作者在大量阅读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铅锌矿成矿、有机成矿作用的研究进展,主要运用同位素示踪、流体包裹体、有机地球化学、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以及综合对比等多种方法和手段,阐述了乌拉根铅锌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流体性质,论证了油气等有机质与铅锌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初步推测了乌拉根铅锌矿的成矿时代等,从而建立了乌拉根铅锌矿油气还原成矿的成因模式,并探讨了区域油气还原作用与铅锌铜铀等多金属成矿之间的联系,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受中新生代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及其汇聚作用导致的西南天山和西昆仑山隆升、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右旋走滑运动的影响,晚白垩世喀什凹陷沉积了砂岩、砾岩夹泥岩的辫状河-滨海相等陆相碎屑岩沉积,构成了区域铅锌容矿层的主体。(2)乌拉根铅锌矿矿石的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δ34S值为-27.9~+15‰,重硫与轻硫同时富集,指示了矿石中硫的来源除来自海相硫酸盐的还原以外,亦有地层硫的加入:矿石206Pb/204Pb值为17.771~18.721,207Pb/204Pb值为15.402~15.748,208Pb/204Pb值为37.92~39.103。在铅增长曲线图中,显示出铅同位素集中于造山带铅演化线附近,推测金属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区域古老地层。(3)在乌拉根及其相邻矿区,发现了大量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油气残留物及其油气还原作用迹象,在矿石中发现了大量油气包裹体。由油气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乌拉根铅锌矿的成矿温度在78-369℃之间,集中于100~220℃之间。均一温度研究表明,乌拉根铅锌矿床成矿流体并不是单一的盆地低温流体,可能为经历了多次热活动改造的混合流体。由天青石、重晶石得出的成矿流体盐度多数在8 wt% NaCl以下,反映出整体上乌拉根成矿流体低温、低盐度的特征,且成矿流体的盐度具有早期较低、晚期变高的趋势。(4)矿石和有油气活动残留岩石样品的有机碳含量为0.02-12.43%,相对含量均较高。无矿化、无油气活动影响的原生岩石样品的有机碳含量普遍较低,介于0.02~0.1%之间。矿石和有油气活动残留岩石的全硫(∑S)平均含量为3.56%,含量均较高,有机碳和全硫(∑S)的含量与铅锌矿化强度呈正相关,表明伴随着铅锌成矿岩层内物理化学环境发生了从原生氧化态向还原态的转变,油气是铅锌成矿的还原剂。矿石、矿化和油气还原的灰白色、灰黑色砂岩样品的Fe2+/Fe3+值接近于1,指示经历油气活动后岩层由原生氧化态变为趋于中性或还原态。(5)乌拉根矿区的油气残留物中有机质氯仿沥青“A”为0.004~0.025(wt%),总烃平均为46.22%,“非烃+沥青质”平均为53.77%,饱和烃/芳香烃平均为9.59,有机质以海相藻类为主。矿区样品Pr/Ph为0.41-1.84,说明有机质处在还原环境;OEP为0.75-1.07,显示了有机质的高成熟;CPI为1.031.30,指示热演化程度较高。(6)通过对油气还原砂岩、含矿砂岩和非含矿原生砂岩内的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分析,初步推测乌拉根铅锌矿成矿时代为始新世-渐新世早期(49.5-35.2Ma)。(7)分析了乌拉根铅锌矿与金顶铅锌矿成矿特征和成矿作用的相似性,结合乌拉根邻区巴什布拉克铀矿的油气还原成矿作用显示,提出了乌拉根铅锌矿油气还原成矿作用的成因模式,认为是富含Pb、Zn等成矿物质的盆地流体,流经原生氧化态、渗透性良好的砂砾岩时,由于油气的还原作用,铅锌等成矿物质在还原过程中发生沉淀作用,进而富集成矿。

都卫东[9](2012)在《新疆叶城县塔卡提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文中提出西昆仑地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比较独特,自然条件较差,是我国地质研究程度较低的地区之一。但近年来的地质大调查结果显示,西昆仑成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储备区,塔木-卡兰古铅锌铜矿带是该区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塔卡提铅锌矿区位于塔木-卡兰古铅锌铜成矿带的II级成矿带内。本文通过对塔卡提铅锌矿区及区域铅、锌多金属矿床、矿点的广泛调研,结合区域地质成矿背景,总结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及空间分布规律,同时根据部分地化数据的分析探讨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确定矿床类型属于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总结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型。对成矿规律进行研究,结合有用的成矿和找矿信息,对矿区进行成矿预测,圈定远景区,为后续的找矿调查提供依据。通过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从区域上看矿区受奥依塔格-库尔良裂陷槽控制,位于塔里木盆地前缘,三大板块交界处,控矿构造多样,有独特的成矿地质特征。矿床受构造和地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控制。矿体受北东-西南向断裂构造的影响,产状呈北东-南西向的平行排列;矿体赋存在下石炭统卡拉巴西塔克组(C1kl)内,在C1kl2岩性段内富集,跟白云质灰岩和砂岩的接触有密切的关系,严格受地层控制,矿体所在地段岩性较为破碎且蚀变现象明显,矿体的形成与区内岩浆活动无关,与沿深大断裂上涌的油田卤水有一定关系。对矿区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流体进行研究分析,通过与典型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特征进行对比,确定矿床类型。在确定矿床类型的基础上探讨矿床的成矿规律,结合成矿学原理建立相应的成矿模型。结合矿床成因和建立了矿床的成矿模型,通过分析各种和矿床形成有关的因素,对矿区其他区域的成矿进行预测,并圈定成矿远景区,为以后寻找大规模的矿体指明了方向。

周灵洁,张正伟,程远,沈能平,张中山,游富华[10](2011)在《西昆仑北部地区铅锌铜矿带遥感构造蚀变信息提取与成矿预测》文中研究指明根据遥感异常信息提取的需要,在西昆仑北部地区的典型矿区——铁克里克-卡兰古铅锌铜矿带采集地表蚀变岩石样品,应用短波红外矿物分析技术对其矿物组合进行波谱分析,以ASTER和ETM+数据为基础提取矿化蚀变信息;同时通过图像增强等多种数据处理方法提取研究区的线性构造及环形构造,得到研究区1:100000的遥感异常图。从已知矿点在空间的分布情况看出,西昆仑北部地区铅锌铜矿带不但受地层层位的明显控制,构造控矿作用也十分明显。因此,结合矿化蚀变强烈程度、地层层位和该区赋矿层位吻合情况、构造活动强烈程度等综合情况,圈定出一级成矿预测区3个,二级成矿预测区4个。

二、西昆仑地区卡兰古MVT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和成矿物质来源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昆仑地区卡兰古MVT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和成矿物质来源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西昆仑及邻区成矿规律和成矿系列(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成矿动力学背景
2 西昆仑地区成矿系列划分
3 西昆仑地区典型矿床主要特征
    3.1 古元古代沉积变质岩系有关的BIF型Fe矿床成矿系列
    3.2 中元古代层控碳酸盐岩型铁铜金矿床成矿系列
    3.3 志留纪沉积变质岩系有关的Fe矿床成矿系列
    3.4 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层控碳酸盐岩型铅锌(铜)矿床成矿系列
    3.5 石炭纪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矿床成矿系列
    3.6 晚石炭世层控碳酸盐岩型锰矿床成矿系列
    3.7 侏罗纪-白垩纪层控(MVT)和沉积喷流型(SEDEX)型铅锌矿床成矿系列
        ①地层控矿特征:
        ②断裂控矿特征:
        ③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④矿化蚀变标志:
    3.8 中新生代与伟晶岩有关的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4 成矿动力学演化过程
5 结论

(2)新特提斯构造域中东段沉积岩容矿铅锌成矿作用 ——以青海多才玛和巴基斯坦杜达矿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研究进展
        1.2.2 喷流沉积型(SEDEX)铅锌矿床研究进展
        1.2.3 新特提斯成矿域中东段铅锌矿床研究进展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4 论文工作情况
    1.5 主要成果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特提斯构造域中东段区域地质背景
    2.2 青海沱沱河区域地质背景
    2.3 巴基斯坦胡兹达尔-拉斯贝拉区域地质背景
第三章 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
    3.1 综合矿物分析系统(TIMA)分析
    3.2 电子探针分析
    3.3 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分析
    3.4 硫化物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和Mapping分析
    3.5 硫化物和重晶石原位S同位素分析
    3.6 硫化物原位Pb同位素分析
    3.7 硫化物Rb-Sr同位素分析
    3.8 方解石Sm-Nd同位素分析
    3.9 碳质泥岩Re-Os同位素分析
第四章 青海沱沱河地区MVT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
    4.1 矿床地质特征
        4.1.1 多才玛铅锌矿床
        4.1.2 雀莫错铅锌矿床
    4.2 样品采集及描述
    4.3 测试结果
        4.3.1 Sm-Nd和Rb-Sr等时线年龄
        4.3.2 闪锌矿地球化学组成
        4.3.3 硫化物原位S同位素
        4.3.4 硫化物原位Pb同位素
    4.4 讨论
        4.4.1 成矿年代
        4.4.2 闪锌矿微量元素
        4.4.3 S同位素
        4.4.4 Pb同位素
        4.4.5 Sr同位素
        4.4.6 矿床成因类型与成矿过程
        4.4.7 对找矿勘查的启示
第五章 巴基斯坦胡兹达尔-拉斯贝拉地区SEDEX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
    5.1 矿床地质特征
        5.1.1 杜达铅锌矿床
        5.1.1.1 矿床地质
        5.1.1.2 矿体特征
        5.1.1.3 矿石特征
        5.1.1.4 成矿阶段划分
        5.1.1.5 围岩蚀变
    5.2 样品采集及描述
    5.3 测试结果
        5.3.1 碳质泥岩Re-Os定年
        5.3.2 闪锌矿原位微量元素和Mapping
        5.3.3 硫化物和重晶石原位S同位素
        5.3.4 硫化物原位Pb同位素
    5.4 讨论
        5.4.1 成矿年代
        5.4.2 闪锌矿微量元素
        5.4.3 S同位素
        5.4.4 Pb同位素
        5.4.5 矿床成因类型与成矿过程
        5.4.6 对找矿勘查的启示
第六章 铅锌成矿作用对比及其对特提斯构造演化和找矿勘查的启示
    6.1 新特提斯构造域沉积岩容矿铅锌时空分布规律
    6.2 典型矿床含矿层位对比
    6.3 与世界典型铅锌矿床成因类型对比
    6.4 对新特提斯洋演化及陆陆碰撞过程的启示
    6.5 对特提斯成矿域铅锌矿找矿勘查的启示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3)江南古陆西南缘与层滑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与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1.2 国内外铅锌矿的研究现状
        1.2.1 成矿流体
        1.2.2 矿质来源
        1.2.3 成矿机制
        1.2.4 成矿时代
        1.2.5 层滑与成矿
    1.3 江南古陆周缘铅锌矿的研究现状
        1.3.1 江南古陆北缘铅锌矿的研究现状
        1.3.2 江南古陆东南缘铅锌矿的研究现状
        1.3.3 江南古陆西南缘铅锌矿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4.1 研究思路
        1.4.2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5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主要工作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主要工作
    1.6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1.6.1 主要成果
        1.6.2 创新点
第2章 区域成矿背景与研究区矿床总体特征
    2.1 区域构造演化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地层
        2.2.2 构造
        2.2.3 岩浆岩
    2.3 区域地球化学背景
        2.3.1 地层元素背景
        2.3.2 岩浆岩元素背景
    2.4 研究区矿床的总体特征
        2.4.1 容矿地层特征
        2.4.2 控矿构造特征
        2.4.3 成矿构造与矿体形貌特征
        2.4.4 矿石特征
第3章 层滑控矿与成矿机理
    3.1 层滑-剪切带型——以五圩矿田箭猪坡铅锌多金属矿床为例
        3.1.1 成矿地质条件
        3.1.2 矿床地质特征
        3.1.3 成矿构造与矿体形貌解析
        3.1.4 层滑-剪切带的形成机理
        3.1.5 层滑-剪切带型成矿模式
    3.2 层滑-拉张型——以泗顶铅锌矿床为例
        3.2.1 成矿地质条件
        3.2.2 矿床地质特征
        3.2.3 成矿构造与矿体形貌解析
        3.2.4 层滑-拉张型成矿模式
    3.3 层滑-溶洞型——以江永铅锌矿床为例
        3.3.1 成矿地质条件
        3.3.2 矿床地质特征
        3.3.3 成矿构造与矿体形貌解析
        3.3.4 层滑-溶洞型成矿模式
    3.4 层滑-角砾岩型——以康家湾铅锌矿床为例
        3.4.1 成矿地质条件
        3.4.2 矿床地质特征
        3.4.3 成矿构造与矿体形貌解析
        3.4.4 层滑-角砾岩型成矿模式
第4章 矿床地球化学与成矿机制
    4.1 矿床地球化学与成矿流体的基本特征
        4.1.1 区域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背景
        4.1.2 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与矿质来源
        4.1.3 成矿流体基本特征
        4.1.4 小结
    4.2 矿床地球化学与成矿机制——以大厂长坡-铜坑锡铅锌多金属矿床为例
        4.2.1 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2.2 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2.3 C-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2.4 H-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2.5 成矿流体特征
        4.2.6 矿床成矿机制
        4.2.7 小结
    4.3 矿床地球化学与成矿机制——以北山、泗顶和江永铅锌矿床为例
        4.3.1 北山矿床地球化学与成矿机制
        4.3.2 泗顶矿床地球化学与流体成矿机制
        4.3.3 江永矿床地球化学与流体成矿机制
    4.4 矿床地球化学与成矿机制——以黄沙坪和康家湾铅锌矿床为例
        4.4.1 黄沙坪矿床地球化学与成矿机制
        4.4.2 康家湾矿床地球化学与流体成矿机制
    4.5 成矿机制讨论与总结
        4.5.1 硫的来源及分馏机制
        4.5.2 铅的来源
        4.5.3 碳氧的来源
        4.5.4 成矿流体的起源与演化
        4.5.5 主要成矿机制
第5章 成矿时代与区域成矿模式
    5.1 成矿时代
        5.1.1 构造解析定年
        5.1.2 Rb-Sr同位素定年
    5.2 成矿动力学背景探讨
    5.3 区域成矿模式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成果
    6.2 创新性成果
    6.3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4)陕西马元地区楠木树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国内外铅锌矿床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MVT型铅锌矿床研究现状
        1.2.3 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现状
        1.2.4 研究区研究现状
        1.2.5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4 完成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2.1 基底
        2.2.2 盖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及油藏分布
        2.5.1 区域矿产
        2.5.2 区域油藏
第3章 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构造
    3.3 岩浆岩
    3.4 矿体特征
    3.5 矿石特征
        3.5.1 矿石类型
        3.5.2 矿物组成
        3.5.3 矿石组构
    3.6 围岩蚀变
    3.7 成矿期次划分
第4章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 样品采集与测试
    4.2 成矿元素背景
    4.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4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5 闪锌矿地球化学特征
    4.6 沥青地球化学特征
第5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5.1 样品采集与测试
    5.2 氢氧同位素
    5.3 碳氧同位素
    5.4 硫同位素
    5.5 铅同位素
    5.6 Rb-Sr同位素
第6章 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6.1 有机质来源
    6.2 成矿元素来源
    6.3 成矿流体来源
    6.4 成矿与成藏关系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新疆西昆仑岔路口—甜水海一带铅锌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地质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铅锌矿床主要类型及研究现状
        1.3.1 世界铅锌矿
        1.3.2 中国铅锌矿
        1.3.3 新疆铅锌矿
    1.4 铅锌矿床的主要特征
    1.5 铅锌矿床的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1.5.1 世界铅锌矿
        1.5.2 中国铅锌矿
        1.5.3 新疆铅锌矿
    1.6 铅锌矿产资源状况和供需形势
        1.6.1 世界和中国铅锌矿产资源状况
        1.6.2 世界和中国铅锌矿产资源供需形势
    1.7 研究区铅锌矿主要类型及勘查现状
        1.7.1 主要类型
        1.7.2 主要铅锌矿勘查现状
        1.7.2.1 宝塔山铅锌矿
        1.7.2.2 多宝山铅锌矿
        1.7.2.3 火烧云铅锌矿
        1.7.2.4 天神铅锌矿
        1.7.2.5 甜水海铅锌矿
        1.7.2.6 叉路口铅锌银多金属矿
    1.8 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1.8.1 研究目标
        1.8.2 研究内容
        1.8.3 研究方法
        1.8.3.1 技术路线
        1.8.3.2 具体内容
    1.9 主要实物工作量
    1.10 主要成果和认识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构造单元划分
    2.2 区域地层
        2.2.1 甜水海岩群(ChT)
        2.2.2 冬瓜山群(O_(2-3)D)
        2.2.3 温泉沟群(S_1W)
        2.2.4 落石沟组(D_2l)
        2.2.5 天神达坂组(D_3t)
        2.2.6 帕斯群(C_1P)
        2.2.7 恰提尔群(C_2Q)
        2.2.8 红山湖组(P_1h)
        2.2.9 神仙湾组(P_1Sx)
        2.2.10 龙山组(J_2l)
        2.2.11 铁龙滩群(K_2T)
        2.2.12 阿图什组(N_2a)
        2.2.13 泉水沟火山岩(N_2q)
        2.2.14 第四系
    2.3 区域岩浆岩
        2.3.1 侵入岩
        2.3.2 脉岩
        2.3.3 火山岩
    2.4 区域构造
        2.4.1 断裂构造
        2.4.2 褶皱构造
        2.4.3 构造演化
        2.4.3.1 前震旦纪基底形成演化阶段
        2.4.3.2 震旦纪至中三叠世板块构造机制演化阶段
        2.4.3.3 晚三叠世以来板内演化阶段
    2.5 区域矿产
3 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3.1 区域地球物理
        3.1.1 航空磁测异常特征
        3.1.2 布格重力异常特征
    3.2 区域地球化学
        3.2.1 1:50万化探
        3.2.2 1:25万岩石样化探
        3.2.3 1:5万化探普查
        3.2.3.1 1:5万岩石化探
        3.2.3.2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4 典型铅锌矿矿床(点)地质
    4.1 多宝山铅锌矿
        4.1.1 成矿地质背景
        4.1.2 矿床地质
        4.1.2.1 矿区地质
        4.1.2.2 矿体地质
        4.1.2.3 矿石质量
        4.1.2.4 围岩蚀变
        4.1.2.5 成矿期次与过程
        4.1.2.6 控矿因素
        4.1.2.7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4.2 宝塔山铅锌矿
        4.2.1 成矿地质背景
        4.2.2 矿床地质
        4.2.2.1 矿区地质
        4.2.2.2 矿体地质
        4.2.2.3 矿石质量
        4.2.2.4 围岩蚀变
        4.2.2.5 成矿过程与成矿模式
        4.2.2.6 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
    4.3 火烧云铅锌矿
    4.4 天神铅锌矿
    4.5 甜水海铅锌矿
    4.6 叉路口铅锌银多金属矿
5 典型铅锌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5.1 多宝山铅锌矿
        5.1.1 主量元素
        5.1.2 微量元素
        5.1.3 稀土元素
        5.1.4 流体包裹体研究
        5.1.4.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
        5.1.4.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5.1.5 同位素研究
        5.1.5.1 S、Pb同位素组成与成矿物质来源
        5.1.5.2 碳、氧同位素和成矿流体性质
    5.2 宝塔山铅锌矿
        5.2.1 主量元素含量特征
        5.2.2 流体包裹体研究
        5.2.2.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
        5.2.2.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5.2.2.3 流体包裹体的盐度与密度
6 研究区铅锌成矿规律
    6.1 成矿地质环境和条件分析
        6.1.1 成矿带划分
        6.1.2 控矿因素及成矿条件分析
    6.2 时空分布、找矿标志及成矿规律
        6.2.1 时空分布
        6.2.2 找矿标志
        6.2.3 成矿规律
7 研究区铅锌找矿前景及找矿方向探讨
8 结论
    8.1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8.2 存在问题及建议
        8.2.1 存在问题
        8.2.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个人简历
    2. 论文发表
    3. 获奖成果证书

(6)南岭地区泥盆系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成矿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南岭地区铅锌矿床的研究现状
    1.3. MVT铅锌矿床的研究现状
        1.3.1. MVT铅锌矿床的一般地质特征
        1.3.2. MVT铅锌矿床的含矿建造
        1.3.3. 区域盆地卤水活动及相关矿化
        1.3.4. 存在问题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内容
    1.6. 主要完成工作量和分析方法
        1.6.1. 完成工作量
        1.6.2. 室内分析方法
    1.7. 主要研究成果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泥盆系岩石地层分区对比与岩相古地理演化
        2.1.2. 泥盆系岩石地层分区对比
        2.1.3. 岩相古地理及其演化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概况
    2.5. 区域地质演化简史
3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3.1. 广东凡口矿床地质特征
        3.1.1. 成矿地质背景
        3.1.2. 矿体特征
        3.1.3. 矿石特征
        3.1.4. 围岩蚀变
        3.1.5. 成矿期次
    3.2. 广西泗顶-古丹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
        3.2.1. 成矿地质背景
        3.2.2. 矿体特征
        3.2.3. 矿石特征
        3.2.4. 围岩蚀变
        3.2.5. 成矿期次
    3.3. 广西北山矿床地质特征
        3.3.1. 成矿地质背景
        3.3.2. 矿体特征
        3.3.3. 矿石特征
        3.3.4. 围岩蚀变
        3.3.5. 成矿期次
    3.4. 其它考察矿点
        3.4.1. 广东红岩黄铁矿矿床地质特征
        3.4.2. 广东马口黄铁矿矿床地质特征
        3.4.3. 广东西牛犁树下黄铁矿矿床地质特征
        3.4.4. 广东罗村黄铁矿矿床地质特征
4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
    4.1. 矿石矿物化学成份特征对比
        4.1.1. 凡口矿区主要矿物化学成分
        4.1.2. 泗顶-古丹矿区主要矿物化学成份
        4.1.3. 北山-上朝矿区主要矿物化学成份
        4.1.4. 矿物化学成份对比研究
    4.2. S同位素
        4.2.1. S同位素组成
        4.2.2. S的来源
    4.3. PB同位素
        4.3.1. 铝同位素组成及类型
        4.3.2. 铝的来源
    4.4. C、O同位素
        4.4.1. C、O同位素原理
        4.4.2. C、O同位素特征
    4.5. SR同位素
        4.5.1. Sr同位素原理
        4.5.2. 矿石的Sr同位素特征
        4.5.3. 地层锶同位素特征
        4.5.4. 锶的来源
    4.6. 成矿流体特征研究
        4.6.1. 岩相学、温度、盐度特征
        4.6.2. 氢氧同位素
        4.6.3. 包裹体成份分析
    4.7. 辉绿岩岩石地球化学和成矿年代学研究
        4.7.1. 辉绿岩与铅锌矿化的关系
        4.7.2. 区域辉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4.7.3. 锆石年龄测定结果
        4.7.4. 关于成矿年代学的探讨
5 南岭地区MVT铅锌矿床类型的厘定
    5.1. 与喷流-沉积矿床的对比
    5.2. 与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的对比
    5.3. 与典型MVT铅锌矿床的对比
        5.3.1. 与典型MVT铅锌矿床的相似性
        5.3.2. 与典型MVT铅锌矿床的差异性
    5.4. 矿床之间的内在联系
6 区域盆地卤水活动与MVT矿床区域分布
    6.1. 关于MVT铅锌矿床盆地卤水来源的探讨
    6.2. 区域红层盆地的基本特征
        6.2.1. 红层的空间分布特征
        6.2.2. 红层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6.3. 区域盆地卤水活动的地质痕迹
        6.3.1. 区域盆地卤水活动在矿区中的表现
        6.3.2. 盆地卤水活动在区域上的表现
    6.4. 区域白云石化与MVT铅锌矿床分布
    6.5. 南岭地区MVT矿床的区域分布规律
7 成矿作用过程研究探讨
    7.1. 成矿物质来源
    7.2. 成矿流体的来源和运移
        7.2.1. 铅锌的基本地球化学性质
        7.2.2. 成矿流体的来源和演化
    7.3. 铅锌的沉淀机制
    7.4. 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的构建
        7.4.1 成矿地质体
        7.4.2 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
        7.4.3. 成矿作用特征标志
    7.5. 成矿作用过程的时空演化
8 结论
    8.1. 取得的主要进展
    8.2.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兴都库什—西昆仑成矿带卡兰古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区地质特征[2~18]
2 床地质特征
    2.1 矿体特征
    2.2 矿石特征
    2.3 围岩蚀变
3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 与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的对比
5 结语

(8)新疆乌恰乌拉根铅锌矿床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研究简史与存在问题
    1.2 选题依据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和方法
    1.5 完成的工作量
    1.6 主要成果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乌拉根铅锌矿床的独特之处:与油气有关
    2.2 造山与沉积:区域成矿背景综述
    2.3 铅锌矿床研究综述
    2.4 与油气有关金属矿床的研究综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区域地质概况
    3.1 地层
    3.2 构造
    3.3 岩浆岩
    3.4 区域油气特征
    3.5 区域矿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床地质特征
    4.1 矿区地层
    4.2 含矿沉积岩物理特征
    4.3 含矿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
    4.4 矿区构造
    4.5 岩浆岩特征
    4.6 矿体特征
    4.7 矿石特征
    4.8 矿床油气特征
    4.9 围岩蚀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5.1 成矿物质来源
    5.2 成矿流体特征
    5.3 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5.4 成矿时代研究: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与区域金属矿床有机地球化学对比
    6.1 区域铀矿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以巴什布拉克铀矿为例
    6.2 乌恰中新生代盆地大规模油气还原成矿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油气还原成矿作用分析:油气与矿床形成的关系
    7.1 乌拉根铅锌矿床成因评述
    7.2 来自砂岩型铀矿和砂(页)岩型铜矿的启示
    7.3 与云南金顶铅锌矿的对比
    7.4 油气作为铅锌运移的载体和还原剂
    7.5 矿床形成过程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9)新疆叶城县塔卡提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项目依托
        1.1.2 选题依据
        1.1.3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研究现状
        1.2.2 西昆仑研究现状
        1.2.3 塔卡提矿区研究现状
        1.2.4 成矿预测研究现状
    1.3 研究区地理状况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5 主要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特征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6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7 区域矿产
第三章 塔卡提铅锌矿区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2.1 褶皱构造
        3.2.2 断裂构造
    3.3 矿区岩浆活动
    3.4 矿区变质作用
    3.5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第四章 矿床特征
    4.1 矿体特征
    4.2 矿石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
        4.2.1 矿石矿物组成
        4.2.2 矿石结构、构造
    4.3 矿石类型
    4.4 围岩蚀变
    4.5 矿化规律及矿体产出特征
第五章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5.1 成矿物质来源证据
        5.1.1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5.1.2 硫同位素的组成
        5.1.3 氢、氧同位素组成
        5.1.4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2 控矿因素的分析
        5.2.1 地层因素
        5.2.2 构造因素
        5.2.3 角砾岩因素
        5.2.4 岩性因素
    5.3 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
        5.3.1 矿床成因
        5.3.2 成矿模式
    5.4 找矿标志
第六章 成矿预测
    6.1 成矿预测的准则
    6.2 成矿远景预测区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版
附录
致谢

(10)西昆仑北部地区铅锌铜矿带遥感构造蚀变信息提取与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概况
2 研究技术和方法
    2.1 地表蚀变岩石的波谱特征测试与分析
    2.2 ASTER和ETM+遥感图像处理
3 遥感异常信息提取
    3.1 矿化蚀变信息提取
    3.2 遥感构造解译
        3.2.1 线性构造
        3.2.2 环形构造
4 遥感地质解译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5 结 论

四、西昆仑地区卡兰古MVT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和成矿物质来源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西昆仑及邻区成矿规律和成矿系列[J]. 韩春明,肖文交,方爱民,毛启贵,敖松坚,张继恩,宋东方. 岩石学报, 2021
  • [2]新特提斯构造域中东段沉积岩容矿铅锌成矿作用 ——以青海多才玛和巴基斯坦杜达矿床为例[D]. 张辉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3]江南古陆西南缘与层滑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与机制[D]. 余何. 桂林理工大学, 2018(05)
  • [4]陕西马元地区楠木树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D]. 宋志娇.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5)
  • [5]新疆西昆仑岔路口—甜水海一带铅锌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研究[D]. 杜红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06)
  • [6]南岭地区泥盆系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成矿特征研究[D]. 甄世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1)
  • [7]兴都库什—西昆仑成矿带卡兰古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J]. 李尚林,侯恩刚,计文化,马伯永,罗彦军,吕鹏瑞,李慧英. 地球科学进展, 2012(S1)
  • [8]新疆乌恰乌拉根铅锌矿床成因研究[D]. 韩凤彬.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2(01)
  • [9]新疆叶城县塔卡提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D]. 都卫东. 西北师范大学, 2012(04)
  • [10]西昆仑北部地区铅锌铜矿带遥感构造蚀变信息提取与成矿预测[J]. 周灵洁,张正伟,程远,沈能平,张中山,游富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1(04)

标签:;  ;  ;  ;  ;  

西昆仑地区卡兰古MVT型铅锌矿床成矿及成矿来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