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渔业资源科学的数学趋势

浅谈渔业资源科学的数学趋势

一、略论渔业资源学的数学化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周朝伟,李冬梅,邓星星,李岩,周燕,房佳杨[1](2019)在《项目教学法在渔业资源学课程中的应用与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渔业资源学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正成为水产业的新亮点。目前,渔业资源学的教学仍然是以课本和教师为中心,采用"灌溉式"教学方法,按照课本章节顺序,从前向后教授,学生只是被动的记忆或者走马观花式的观看。为调动学生在渔业资源学课程中学习的主动性,使其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文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渔业资源学》教学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培养出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实用性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吴晓峰[2](2019)在《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的种群特征及资源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长江口生殖洄游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繁殖群体为研究对象,结合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种群特征,采用不同资源评估方法估算了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资源量,并运用剩余产量模型分析了近年来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开发情况,旨在为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资源评估和渔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体的种群特征根据2015-201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调查数据,研究了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种群结构和繁殖特征。崇明西滩中华绒螯蟹的汛期高峰主要集中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崇明东滩和横沙浅滩的汛期变化相似,高峰主要集中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九段沙的汛期高峰主要集中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2015-201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汛期平均单网日均捕捞量分别为2.71 kg、3.93 kg和2.76 kg,各年汛期内CPUE变化趋势和日捕捞量相同。中华绒螯蟹规格在空间分布上呈由长江口南北支交叉口至下游逐步下降的趋势,在时间分布上2015-2017年中小型规格的中华绒螯蟹占比较高。2015-2017年汛期中华绒螯蟹的雌雄比分别为0.60:1、0.46:1和0.49:1,其中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九段沙水域均可捕到抱卵蟹。2017年崇明东滩、横沙浅滩和九段沙抱卵蟹的相对繁殖力分别为(12.80±4.14)× 102、(13.10±6.25)× 102和(7.82±4.47)× 102 粒/克。2.基于不同资源评估方法估算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资源量根据201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监测资料,分别采用标志重捕法、累计渔获量法(Leslie法)、累计捕捞努力量法(Delury法)和捕捞死亡系数法对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繁殖群体的资源量进行估算。2017年标志蟹回捕调查始于12月16日,截至2018年1月1日。标志蟹回捕调查期内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总捕捞量23.88t,其中崇明东滩11.49 t、横沙浅滩3.89t似及九段沙8.5 t。标志蟹回捕调查期内长江口一共捕到234只标志蟹,其中崇明东滩75只,横沙浅滩44只以及九段沙115只,回收率为4.88%。根据标志放流数量和最终回捕数量,通过林可指数法计算得到201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繁殖群体资源量为489.34 t。采用Leslie法关系式将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与累计渔获量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方程y=-0.0001x+46.606(R2=0.148),求得201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繁殖群体资源量为466.06 t。采用Delury法关系式将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自然对数与累计捕捞努力量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方程y=-0.0001x+3.8437(R2=0.2111),求得201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繁殖群体资源量为466.98 t。根据Leslie法和Delury法回归分析得到可捕系数(q)为0.001,得到汛期亲蟹捕捞死亡系数(F)为0.2754,求得201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繁殖群体平均资源量为407.45 t。3.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开发率估算及持续渔获量分析根据201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调查数据,分别使用累计渔获量法(Leslie法)、累计捕捞努力量法(Delury法)和Schaefer模型分析了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繁殖群体的汛期特征、开发率、捕捞死亡系数和最大持续产量。自2017年11月11日至12月27日捕捞季节,长江口共有4批明显的中华绒螯蟹亲蟹补充群体。4批补充群体中,补充群体捕捞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捕捞持续时间最长的是12月4日至12月16日,共13天;最短的是11月25日至11月27日,仅为3天;平均为6.75天。长江口中华绒螯蟹采用Leslie法估算中华绒螯蟹亲蟹补充群体累计资源量为250855.78 kg,捕捞开发率在10.82%-73.91%,平均36.22%;采用Delury法估算中华绒螯蟹亲蟹补充群体累计资源量为319574.85 kg,捕捞开发率在8.12%-65.53%,平均32.04%。Leslie法、Delury法估算的201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4批亲蟹补充群体日捕捞死亡系数(F)和日捕捞死亡率(μ)平均值分别为0.078和7.40%、0.070和6.68%。根据2011-2017年长江口各调查站位汛期监测数据,采用Schaefer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崇明东滩、横沙浅滩和九段沙中华绒螯蟹最大持续产量(MSY)分别为42140.31 kg(fMSY=1821.57 船次)、33487.76 kg(fMSY=1504.22船次)和47608.91 kg(fMSY=1292.47船次)。2013-201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最大持续产量(MSY)为124536.25 kg(fMSY=3349.55船次)。研究表明,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资源状况良好,渔业开发情况乐观,没有发生过度捕捞,有助于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资源的恢复。

裴倩倩[3](2017)在《长江口脊尾白虾繁殖生物学及资源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白虾(脊尾白虾、安氏白虾)历史上是长江口“五大渔汛”之一,是长江口重要的渔业捕捞对象,同时在长江口水生生态系统中也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的影响,长江口生态系统全面衰退,脊尾白虾资源和种群数量受到严重影响。2015年对长江口水域脊尾白虾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脊尾白虾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繁殖生物学、资源量进行了研究。旨在丰富、更新和储备长江口脊尾白虾的研究资料,为长江口脊尾白虾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1.长江口白虾的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2015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长江口水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结合该水域的水文情况,研究长江口白虾的季节资源丰度、平面分布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脊尾白虾和安氏白虾丰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均表现为秋季最高,冬季最低。脊尾白虾主要分布在北支水域,安氏白虾主要分布于南支水域;通过对两种白虾丰度分布与环境因子的RDA分析表明,脊尾白虾和安氏白虾的分布主要受盐度、水温、溶解氧和pH等影响。2.长江口脊尾白虾繁殖生物学研究通过周年逐月采样,对长江口脊尾白虾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脊尾白虾体长范围为2575 mm,优势体长范围为3555 mm,平均体长(48.32±9.07)mm;周年间月性比变化介于0.891.63,年平均性比为1.12±0.22,雌雄数量差异不显着(P>0.05);长江口脊尾白虾繁殖期在310月,繁殖高峰期在58月,其中56月繁殖群体以越年虾为主,7月繁殖群体以当年虾为主;个体绝对生殖力(F)在6608000egg,与体长(L)呈直线相关,F=68.86L-2072(R2=0.498);个体绝对生殖力与体重(W)也呈直线相关,F=318.5W+267.0(R2=0.504)。个体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为2.97154.35egg/mm,个体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为107.871964.66egg/g。F、FL与各生物学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FW仅与空壳重、成熟系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F、FL与体长、体重、空壳重、成熟系数呈幂函数相关,与卵巢重呈线性相关;FW与卵巢重呈幂函数相关,与成熟系数呈线性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F与卵巢重密切相关。3.长江口脊尾白虾生长参数及持续渔获量分析运用FiSAT II软件对脊尾白虾的生长参数以及种群补充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雌虾的体长组成范围为2774mm,其中3550mm的个体占绝对优势;生长系数(K)和极限体长(L∞)分别为1.01和79.8mm,种群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和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4.81、1.9和2.87。当前长江口近岸水域脊尾白虾的资源开发率(E)为0.597,大于Fopt(0.5)。利用长度结构的VPA方法估算的年平均资源量为2.234×109ind,463.54t。通过对单位补充量产量、资源量、渔获产量分析表明,该群体利用合理,开捕体长亦处最佳位置,同时建议在78月实休渔期。

朱俊杰,叶金云,葛亚非,贾永义,杨元杰,黄鲜明,张婉平,范益平,顾志敏[4](2010)在《一种钱塘江杭州段放流鱼类的资源量估算方法》文中指出为了精确评估钱塘江增殖放流后产生的资源量,本文尝试依据增殖放流数据和钱塘江主要增殖鱼类的有关生物学参数,通过残存率来估算增殖放流后产生的渔业资源量。结果显示:1994-2000年,累计放流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鳊鱼和鲤鱼458.46万尾,据此估算出在1995~2001年期间增殖鱼类共产生了3235.96吨资源量,与该期间增殖品种的实际捕捞量3346.71吨相差3.31%。从估算结果来看,该方法对于估算钱塘江杭州段增殖放流后的渔业资源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王艳君[5](2006)在《渔业种群亲体与补充量关系研究》文中认为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海洋捕捞业的盲目发展和近海捕捞强度增长的失控及环境污染等原因,已经导致了许多重要传统渔业资源的衰退和它们赖以生存的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这些问题正严重制约着我国渔业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严峻的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加大渔业资源评估及管理的研究力度,以为我国渔业资源在21世纪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目前,预防性的渔业管理措施已成为当今世界渔业资源管理的一个热门话题。预防性管理措施中的生物学参考点是为了防止补充型过度捕捞的出现而定义的。补充型的过度捕捞是指由于捕捞强度过大,使得亲体量水平减少到已不能产生足够的补充量来保持捕捞压力与再生产能力之间的平衡。因此,亲体—补充量关系是用来判定补充型过度捕捞的主要依据。补充是渔业资源得以持续利用的基础。目前,我国许多重要经济鱼种已经衰败,渔业资源长期处于补充型过度捕捞状态。所以,在我国渔业中开展亲体—补充量关系研究及以其为基础的生物学参考点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渔业资源评估研究工作中,一个准确而又有效的评估模型的建立通常需要两个步骤:一是选择出一个合适的模型的表达形式;二是尽可能准确地估算出模型中的各个参数。然而在亲体—补充量关系研究中,由于补充量的剧烈变动、亲体量的测量误差以及时间序列的相关性和空间分布上的变动性常常使参数的估计及模型的选择存在很大的误差和偏差。亲体—补充量关系的估计成为渔业资源评估中最困难的任务之一。本论文主要以科学、有效的亲体—补充量关系模型的选择方法和参数估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及其在渔业管理中的应用为主要研究内容。论文采用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与BIC(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作为模型选择标准,以6种不同的亲体—补充量关系模型的模拟数据作为观测数据,参数的估算方法为最大似然法,研究了AIC与BIC在亲体—补充量关系模型选择中的应用。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每一组模拟数据,AIC与BIC都准确地选择了最初产生它的“正确”的模型。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AIC与BIC在模型选择中是有效的。但是,当采用8组实际的亲体—补充量数据进行验证时,AIC

聂芹,陈家治,高峻[6](2004)在《基于数据处理的计算生态学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生态学成为生态学计算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在查阅国内外计算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计算生态学的研究步骤:生态学信息荻取、生态学信息处理、生态学信息分析及分析结果显示:计算生态学的研究现状以及计算生态学需要加强的3个技术领域:数据处理、建模和可视化。

江志敏[7](2003)在《略论数学在渔业资源学的运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从渔业资源学中数学方法应用起源,各种相关学科发展及动因分析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渔业资源的数学化趋势。

王艳君,叶振江,尤凯,刘晖[8](2001)在《略论渔业资源学的数学化趋势》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从渔业资源学中数学方法的应用起源,渔业资源评估学、数量分类学、统计生态学、种群营养动力学等数学分支在渔业资源学中的应用发展及其动因分析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渔业资源学的数学化趋势。

二、略论渔业资源学的数学化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略论渔业资源学的数学化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项目教学法在渔业资源学课程中的应用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教学法
    1.1 定义
    1.2 应用原则
2 渔业资源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渔业资源学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3.1 渔业资源学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可行性
    3.2 项目教学法在《渔业资源学》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3.2.1 制定教学项目
        3.2.2 制定项目计划
        3.2.3 项目实施
        3.2.4 督促检查
        3.2.5 成果展示,归纳总结
    3.3 项目教学法在渔业资源学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3.3.1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3.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3.3 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4 结论

(2)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的种群特征及资源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长江口生态环境和资源
    1.2 中华绒螯蟹的生活史和资源现状
        1.2.1 分类地位与分布
        1.2.2 中华绒螯蟹的生殖洄游
        1.2.3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资源现状
    1.3 渔业资源评估的方法
        1.3.1 资源量的估算方法
        1.3.2 剩余产量模型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体的种群特征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品采集
        2.1.2 采样方法
        2.1.3 室内分析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资源的时空变化
        2.2.2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头胸甲长与其体质量分布及变化
        2.2.3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性比的时空变化
        2.2.4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抱卵率变化
        2.2.5 长江口抱卵蟹的繁殖力差异
    2.3 讨论
        2.3.1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资源变化
        2.3.2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汛期特征
        2.3.3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繁殖特征
第三章 基于不同资源评估方法估算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资源量
    3.1 根据标记重捕法估算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资源量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
        3.1.3 讨论
    3.2 根据Leslie法估算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资源量
        3.2.1 研究区域
        3.2.2 研究方法
        3.2.3 结果
        3.2.4 讨论
    3.3 根据Delury法估算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资源量
        3.3.1 研究区域
        3.3.2 研究方法
        3.3.3 结果
        3.3.4 讨论
    3.4 根据捕捞死亡系数法估算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资源
        3.4.1 研究方法
        3.4.2 结果
        3.4.3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开发率估算及持续渔获量分析
    4.1 研究区域
    4.2 研究方法
        4.2.1 Leslie法和Delury法
        4.2.2 Schaefer模型
        4.2.3 数据分析
    4.3 结果
        4.3.1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资源补充
        4.3.2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补充群体初始资源量、开发率与捕捞死亡系数
        4.3.3 长江口各调查站位汛期捕捞参数年际变化
        4.3.4 长江口各调查站位最大持续产量估算
    4.4 讨论
        4.4.1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汛期调查站位
        4.4.2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汛期亲蟹补充
        4.4.3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汛期亲蟹开发率
        4.4.4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汛期亲蟹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总结
    一、结论
        1.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体的种群特征
        2.基于不同资源评估方法估算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资源量
        3.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开发率估算及持续渔获量分析
    二、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长江口脊尾白虾繁殖生物学及资源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长江口生态环境
    1.2 脊尾白虾研究现状
        1.2.1 种类与分布
        1.2.2 生态习性
        1.2.3 繁殖习性
        1.2.4 资源状况
    1.3 渔业资源评估的方法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长江口白虾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站点设置与采样方法
        2.1.2 生物学测定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白虾四季体长、体重变化
        2.2.2 白虾丰度季节分布
        2.2.3 白虾丰度区域分布
    2.3 白虾的丰度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
    2.4 讨论
        2.3.1 白虾丰度区域分布
        2.3.2 白虾的丰度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第三章 长江口脊尾白虾繁殖生物学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样品采集
        3.1.2 数据测量及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脊尾白虾生长状况
        3.2.2 体长组成
        3.2.3 性别比例
        3.2.4 抱卵率
        3.2.5 繁殖群体的组成
        3.2.6 生殖力
        3.2.7 个体生殖力
        3.2.8 个体生殖力与生物学指标之间的关系
    3.3 讨论
        3.3.1 生长状况和体长组成
        3.3.2 性别比例
        3.3.3 繁殖期和繁殖群体组成
        3.3.4 生殖力
第四章 长江口脊尾白虾生长参数及持续渔获量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样品采集
        4.1.2 处理方法
        4.1.3 单位补充量产量、产值及资源量分析
    4.2 结果
        4.2.1 种群动态
        4.2.2 资源动态
        4.2.3 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分析
        4.2.4 实际种群分析估算资源量
        4.2.5 补充类型
    4.3 讨论
        4.3.1 FiSAT II技术评估脊尾白虾资源的适用性问题
        4.3.2 控制开捕体长和开发率对单位补充量产量的影响
        4.3.3 关于确定禁渔期的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渔业种群亲体与补充量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渔业资源现状分析
    1.2 渔业资源种群补充动态
    1.3 亲体—补充量关系概述及研究现状
    1.4 本工作的研究意义及特色
第二章AIC 与BIC 在亲体—补充量关系选择中的应用及其比较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黄海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亲体—补充量关系基础上的渔业生物学参考点的不确定性分析
    3.1 鳀鱼的研究现状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黄海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亲体—补充量关系基础上的生物学参考点的贝叶斯估算
    4.1 材料与方法
    4.2 研究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综合讨论
    5.1 亲体—补充量关系模型的选择
    5.2 亲体—补充量关系模型参数的估算及其不确定性分析
    5.3 贝叶斯方法
    5.4 贝叶斯方法与非贝叶斯方法研究结果的比较
    5.5 黄海鳀鱼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5.6 有待今后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7)略论数学在渔业资源学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渔业资源学中数学化趋势的起源
3 渔业资源学中数学化趋势的发展
    3.1 渔业资源评估学
    3.2 数量分类学
    3.3 统计生态学
    3.4 种群营养动力学
4 数学化趋势发展的动因分析
    4.1 加强渔业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证渔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4.2 计算技术的进步为渔业资源学中数学方法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4.3 渔业资源学促进了数学理论的拓展,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各个学科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

(8)略论渔业资源学的数学化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渔业资源学中数学化趋势的起源
三、渔业资源学中数学化趋势的发展
    (一)渔业资源评估学
    (二)数量分类学
    (三)统计生态学
    (四)种群营养动力学
四、数学化趋势发展的动因分析
    1、加强渔业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证渔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2、计算技术的进步为渔业资源学中数学方法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3、渔业资源学促进了数学理论的发展

四、略论渔业资源学的数学化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项目教学法在渔业资源学课程中的应用与探索[J]. 周朝伟,李冬梅,邓星星,李岩,周燕,房佳杨.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9(03)
  • [2]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的种群特征及资源评估[D]. 吴晓峰.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3]长江口脊尾白虾繁殖生物学及资源评估[D]. 裴倩倩. 上海海洋大学, 2017(02)
  • [4]一种钱塘江杭州段放流鱼类的资源量估算方法[A]. 朱俊杰,叶金云,葛亚非,贾永义,杨元杰,黄鲜明,张婉平,范益平,顾志敏. 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10
  • [5]渔业种群亲体与补充量关系研究[D]. 王艳君. 中国海洋大学, 2006(02)
  • [6]基于数据处理的计算生态学研究现状[J]. 聂芹,陈家治,高峻.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 [7]略论数学在渔业资源学的运用[J]. 江志敏. 福建水产, 2003(04)
  • [8]略论渔业资源学的数学化趋势[J]. 王艳君,叶振江,尤凯,刘晖. 海洋湖沼通报, 2001(04)

标签:;  ;  ;  

浅谈渔业资源科学的数学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