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金融业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和改进金融业思想政治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金融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许创强[1](2020)在《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创新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国有企业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优化国有企业治理架构,促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就必须进一步坚持与完善党的领导。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发展形势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述与新方略,为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方向指南。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金融业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命脉,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中坚力量,坚持党的领导是国有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新时代加强和改善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应主动把握新时代金融业发展新形势、新常态与新机遇,充分认识到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创新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增强做好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此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在党建任务与银行业务融合、党建功能与企业治理均衡、政治优势与经济效率发挥、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兼顾等方面,尚存在不少棘手问题与现实挑战。鉴于此,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新理念、掌握党建工作新要求、把握党建工作新目标。通过创新和优化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多重机制,探索系统、有效的党建工作新路径,将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打造成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示范与标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实现民族复兴大业贡献应有力量。本文以“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创新研究”为主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南,立足于我国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业代表性,综合应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与系统分析法,较为全面地展开分析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业特性及其党建工作的历史变迁;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所面临的机遇、瓶颈及成因;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内容创新、机制创新以及路径创新。论文第一章以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业特性及其党建工作的历史变迁开篇。国有商业银行在行业属性、历史脉络与功能定位的差异性,使得其党建工作呈现自身独特性。首先,从经营对象、经营业务、经营原则、经营风险等方面的差异,认识国有商业银行相对于一般国有企业的特殊属性。其次,以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区间为划分尺度,分阶段回顾党的领导下国有商业银行变革历程及其党建工作变迁。再次,从稳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构建中国特色银行制度的现实选择以及国企改革发展、走向世界的内在需求,指出加强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创新的迫切性。论文第二章以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机遇、瓶颈及成因为主题。把握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机遇,分析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瓶颈及其成因,才能找准找对其党建工作创新的抓手。首先,从经济新常态下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面对的新环境、新特点、新格局,发掘其重要机遇。其次,从党建工作未能有效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未能深度融入银行经营管理、未能完全遏制金融腐败、未能有力约束金融行业薪酬过高等方面,指出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主要瓶颈。再次,从党组织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功能定位模糊、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结构脱节、国有商业银行领导人员监督与管理滞后、党组织对国有商业银行的领导方式分化等方面,分析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瓶颈的成因。论文第三章以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内容创新为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内容创新提供基本指引,必须全面准确理解与深入贯彻落实。首先,坚持科学理论指导、科学方法推进、改革创新精神培育与正确价值理念引导,深化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新认识。其次,掌握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在强化政治领导核心、防范金融风险、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肩负历史重任等方面的新要求。再次,以中央部署为引领、以基层网点为抓手、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提高党建工作质量、推进党建工作覆盖面、破解党建工作难题,把握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新目标。论文第四章以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机制创新为主题。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多重机制创新,是包括运行、激励、制约、联络、保障等环节的相互整合与结构优化,贯穿于党建工作融入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全过程,有效支撑总行、分行、支行党组织与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相辅相成和有序运作。首先,将国有商业银行党建与经营相结合,以党建提升经济效率,优化运行机制。其次,将国有商业银行党建与政绩相结合,健全考核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再次,将国有商业银行党建与纪检相结合,加强廉洁自律建设,夯实制约机制。其四,促进不同层级的党组织互动以及党员职工之间的人文沟通,增强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活力,构筑联络机制。最后,以全面的制度建设为后盾,为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保驾护航,形成保障机制。论文第五章以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路径创新收篇。加强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路径创新,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需求。首先,致力纠正党务领导者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的状况、扭转党建队伍政治理论学习和组织生活不深入的局面、克服党建工作者能力不足的本领恐慌、提升银行党员职工综合素质水平,锻造国有商业银行高水平党务工作队伍。其次,从创新党建工作形式、增强党建工作技术含量、加强校企合作、引进党务专员等方面,创新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方式。再次,通过发掘党建工作的特色与优势、细化党建品牌构建方法与增强党建品牌传播,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品牌化。最后,通过提升党组织引领力、强化党建工作落实力、扩大党建工作影响力、夯实党建工作监督力,加强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机构的党建工作。

李科[2](2020)在《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研究》文中指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是晋绥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因依托绥远省境内的大青山而得名,是在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要求决策下,八路军120师主力于1938年秋开赴大青山创建并发展起来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和晋察冀比起来,面积较小、人口较少,但它在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没有巩固的大后方,自然环境和条件异常恶劣,在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抗击日伪军,还要同国民党顽固派以及当地的土匪进行斗争。在中共领导下,我八路军与民众参与了军事斗争、政权建设、社会经济活动及文化建设,在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斗争经验,特别是富有民地域特点的特殊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地方文史资料、专着论文、报刊等相关文献资料,运用历史学、政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对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创建、发展、困难与恢复各时期进行论述。本研究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进行整体概述。首先论述根据地开辟之前,抗日战争的初期形势,特别是“七七事变”前后绥远形势。其次论述大青山地区的战略地位。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战略环境三个方面对大青山的地位以及建立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必要性进行阐述。之后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分为创建、发展、巩固与恢复三个时期,结合每个时期的特点进行论述。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军事斗争。此部分通过根据地敌我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我军的作战方针与战略战术来阐述对日斗争的过程。大青山除了日伪军这些公开的敌人以外,还有土匪的干扰、当地老百姓深受其害。大青山支队在绥中、绥南、绥西三个地区同时开展剿匪斗争,基本消除了匪患,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同时我军时常受到国民党“抗日民主自卫军”的侵袭。我军在抗战过程进行了三次反顽斗争,有理有利有节地打退了顽军的进攻。除了大青山骑兵支队、游击队的军事斗争以外,地下斗争也成为大青山地区抗日斗争的一条重要战线。我党我军在日伪严密管控的重点城市、乡镇以及国际交通线开展了地下斗争,紧密配合武装的游击战争。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在动委会和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的基础上建立了各级抗日政权,并以各种方式全面进行政权工作。其中包括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工作、蒙古族工作、干部工作、民政工作和妇女工作等几个方面的工作。特别是蒙古族工作,成为各级抗日民主政府的中心工作,主要包括有在政府机构中专门设立蒙古民族工作部门,大力培养蒙古民族干部,组织蒙古民族抗日武装,制订保护蒙古民族利益的条例,从而改善蒙汉民族关系,增强了各民族团结抗日的力量。第四部分系统论述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经济工作的制度和政策。此部分首先对根据地财政经济建设进行论述,包括大青山地区的农业、工业、商业以及金融业方面的内容。其次是阐述日军在经济掠夺、经济封锁以及毒化政策下,我军的对敌经济斗争。最后总结根据地财政经济建设取得的成绩和不足。第五部分主要阐述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军事建设。首先是大青山武装力量的建设,包括大青山骑兵支队、抗日游击队和游击小组和敌后武工队。之后是对部队官兵的教育工作,包括政治教育和军事教育。第六部分全面论述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文化建设。此部分通过教育、民间文艺、新闻出版、宗教四个方面对大青山地区文化教育建设论述。在教育方面,主要包括绥远地区的教育概况、根据地文化教育建设的方针政策与措施、根据地进行教育建设的困境及原因等内容。在民间文艺创作方面,通过对当时遗留下来的部分歌曲进行分析,对其内容、形式、特点进行阐述。在新闻出版方面,对当时创办的报纸、期刊进行梳理和归总,分析新闻出版物的作用和意义。在宗教发展方面,通过对绥远地区喇嘛教和基督教的发展情况进行归纳,阐述根据地对宗教的利用和发展。结语对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地位和历史经验进行剖析。大青山抗日游击斗争,不仅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地政权组织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群众路线,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总之,本文通过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困难以及恢复的过程,从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军事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论述,反映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权侵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繁荣富强,奋斗不息的精神。

杨亮[3](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研究 ——以交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民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过程中,国有金融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在各个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履行好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使命,有序推进国有金融企业改革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国有金融企业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势在必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确保正确发展方向。通过阅读文献,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的史实资料进行了梳理,在明确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内涵的基础上,将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历史演进分为三个阶段,归纳了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的特点。并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的状况,论述了强化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论文选取了交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党建工作为案例,阐述与分析了交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加强党建工作取得的显着成效。以交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党建工作为鉴,提出加强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要积极推动国有金融企业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加强国有金融企业组织建设及制度建设等举措,以此来不断提高提高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水平,推动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铸牢国有金融企业的“根”和“魂”,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王晨[4](2019)在《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商业银行是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关系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秩序稳定和良性运行。对商业银行而言,员工职业道德的培育是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的培育,能够有效预防违规现象的发生,极大的降低银行业人为损失。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的培育,已经成为推动商业银行安全稳定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以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为研究内容,结合现有研究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培育的论述:第一部分,引言。这一部分对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创新点及不足之处进行了梳理,从而为本文写作进行前提性陈述。第二部分,对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研究的理论知识进行总结概括,论述了员工职业道德相关概念、基本内容以及重要意义,明确本次研究的方向和范围。第三部分,分析当前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的现状,从商业银行员工对职业道德的理性认知、情感认同、意志自觉、行为实践四个方面挖掘当前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并从员工自我意识、银行培育层面和社会不良因素进行了原因分析。第四部分,综合前文发现的问题以及对问题进行的原因分析,从强化商业银行相关部门的培育意识,丰富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培育方法,加强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培育制度建设,推动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培育环境营造这几个方面提出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培育策略。通过对本文的构思与写作,期望能够深入分析当前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培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满忆[5](2019)在《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供给侧改革的推动,国外的大型商业银行陆续进入到大陆金融市场,对我国国有的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增加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水平,国内银行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动。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经济工作以及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对国有商业银行而言,思想政治工作能创造出促进银行经济增长的强大经济价值,所以国有商业银行的健康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是稳定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思想保障。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分析,明确了国有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与特点、紧迫性与重要作用,并以交通银行辽宁省分行为例探究了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人才管理系统复杂、行内奖惩体系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陈旧等四个方面并分析其内在原因与外在原因。最后对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进行了探究,提出相关对策: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充实国有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内容;从健全党组织建设和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两个方面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机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任务量去代替物质奖励以及通过“红色旅游”奖励形式代替传统货币奖励等方式实现奖惩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模式;将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工作互融共通,以及将大众传播与思想政治工作联建共促等方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形式。

孔航[6](2019)在《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基于对北京A银行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从个体德性到社会公德,社会对道德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职业道德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基于职业活动实践产生的意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规范性。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实践中所应遵循的各种行为准则的总和,既包括从业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也包括职工间的关系和职业间的关系。职业道德必须是能够得到从业者的认同和自觉执行的规范。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职业道德教育理论指导下,结合银行的本质属性和时代特征,通过完善教育内容,明确教育主体,优化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载体,提高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水平。对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既是回应新时期职业道德现实问题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银行的规范化发展,优化银行的企业文化,树立银行的企业形象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首先是从如何认识人开始的。人的本质理论和发展理论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马克思关于市场经济和道德关系的论述为分析国有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情境性的指导。涂尔干的职业伦理思想与社会整合关系理论对国有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国有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置于银行企业形象、银行社会责任、员工个体发展这个总体框架下进行分析,职业道德是银行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之间的中介,是银行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和员工个人更好发展的基石。国有商业银行的特殊性质,其社会责任除了一般的企业社会责任外还需要承担更多的政治任务。这反映到职业道德教育中就不仅仅需要强化一般的职业规范的教育,还必须强化相应的公共责任教育。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公众对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期待。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特殊的社会地位,其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状况具有很强的社会示范效应,甚至影响行业本身的社会形象。通过调查了解国有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管理执行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发现组织情境下存在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表面化、教育方式单一化、教育认同低度化等问题。从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影响因素来看,宏观层面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信息环境和社会风气,组织层面的银行组织文化与商业伦理、银行内部组织管理和考核、合规教育内容、道德教育形式,个体层面的职业定位、责任意识和价值观,以及从业者的职业体验、职业压力、薪酬满意度等因素影响着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基于对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客观现实、从业者的主观感知及具体影响因素的分析,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可能是新时代职业道德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本文提出,在系统论的指导下,结合生态理论,对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进行生态性优化。在坚持系统性、开放性、多样性原则下,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和集体主义原则,明确理念和教育目标,完善过程教育制度,从而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具体而言,重塑职业道德教育主体责任,培育组织核心价值观和信仰文化;优化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内容,强调为民服务、以人为本、契合需求,强调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完善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开发职业道德教育载体,运用新时代的管理载体、文化载体和网络载体,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的生活化,从而实现快乐工作和职业成长的目标。

苗梅梅[7](2018)在《网贷视域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网络借贷行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网贷消费深受大学生群体的青睐。网贷给大学生消费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消费观认知偏差,甚至是扭曲的现象。本研究通过对基础理论的梳理,基于实证的调查,对网贷视域下大学生消费观培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等进行深入分析,进而从多个维度提出网贷视域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路径。本研究以大学生网贷消费现象为例,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展开:一是网贷视域下大学生消费观培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现存困境背后的原因;二是国外关于网贷视域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的状况如何,是通过哪些方面进行培育,其效果如何,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三是通过如何构建网贷视域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机制,提出可行性的培育路径。本研究运用哲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在网贷视域下,以马克思消费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等理论基础上,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对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展开论述。第一,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网贷视域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的概念、消费观特征及类型、理论依据等内容进行系统梳理;第二,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我国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其目的是为了解网贷视域下当前在校大学生消费观培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影响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的深层原因;第三,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分析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关于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的现状,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第四,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网贷视域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目标、培育内容、培育方法与培育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培育机制;第五,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以注重大学生自我教育、加强学校教育、完善家庭教育及优化社会消费环境四个维度提出网贷视域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的适切路径。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视角比较新颖,尝试着从网贷视域下探究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背后的深层原因,通过比较的研究方法分析国外关于网贷视域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现状,提出可借鉴的启示。而后构建网贷视域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机制,为路径的提出提供重要支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及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大学生理性消费观教育活动提供重要依据。

张磊[8](2017)在《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系统自身的演进和发展,高等教育专业设置面临着来自教育系统内外的多重挑战,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识别这些挑战并开发相应的专业设置治理体系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不同层次专业之间的关系在微观层面是与专业层次结构相关的教育系统功能表达问题。在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两分法”和现行专业目录的框架下,两个教育层次的规模对等发展和二者总体在高等教育中的绝对规模使得二者的并行发展呈现出一种双螺旋的运行模式。应用帕森斯AGIL社会系统范式分析发现,专业对接是专业层次适配的基本环节,专业层次适配是教育系统双螺旋专业发展模式中的结构要求,这种双螺旋的效率是实现教育系统特定功能的系统动力。通过构建和运算以专业关系为基础的各类关系矩阵,并结合系统耦合分析方法分析发现,本科专业和高职专业的对接和层次适配处于较为初级的自发为序的状态,表现在专业对接强度分布不均、专业层次结构的稳定性和协调性都有待提高等方面,这不利于教育功能的实现。因而,实现两个专业层次在专业结构上的良性互动以推动教育系统的发展演进并实现预期的教育功能是微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校际专业交往是中观层面关系到院校自身的专业发展和院校之间的专业资源配置问题。应用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可以以矩阵形式构建并表达高校之间基于共同举办的专业而形成的不同层次的校际专业关系网络。使用结构洞分析方法对这些矩阵进行分析发现,校际专业交往能力存在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现象。由于内生冲突的存在,院校无法在提升校际专业交往效率的同时提升交往资源的集中程度和对网络的控制力,因而陷入两难决策的困境中。面对影响校际专业关系强度的技术性因素、学科与专业的隔离效应因素、学校发展历史性因素以及教育主体对校际专业关系功能和作用认识的主观因素等原因,开展校际专业关系网络治理以提升校际专业交往资源配置效率和院校专业交往能力是中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以就业为主要关系的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问题是宏观层面社会、教育与人的协同发展问题。在“社会—教育—人”的系统交互和社会与教育“母系统—子系统”的关系模式中,使用耦合分析方法和供需均衡分析方法对教育系统就业供需的专业结构和社会系统的专业供需行业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教育系统的专业供需处于整体上的供不应求状态,而在社会系统中国民经济各行业对于专业的供需又处于较大程度上的供大于求的状态,产生了“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它是教育系统专业设置的自发独立性与社会系统行业对专业需求的天然不均衡性二者冲突的系统表现,而这种冲突的解释和解决也必然需要在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中进行。因此,调整专业与行业的供需关系以解决教育与社会的结构性冲突并实现毕业生职业发展和就业质量的协同即成为宏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通过以上全局性的系统分析发现和识别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目前存在“微观上专业层次适配处于自发为序的状态”“中观上存在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宏观上存在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三个现象,根据其不同的表现可以设立不同的治理目标并开发相应的治理工具以及配套安排等治理要素。使用链理论对这些治理要素进行系统整合,可以发展出一个使各治理要素在横向内容上相互补充和协调,在纵向层次上相互衔接和配套,在时间上保持延续和动态演进的三维治理链,该治理链体系是为教育治理现代化在专业设置和优化调整的地区治理方面构建机制框架方面所做的一种尝试。

李海波[9](2017)在《我国金融系统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融系统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承担着服务国家战略部署、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责任,是国家经济的命脉。金融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着金融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着党和国家金融政策方针的落实贯彻,关系着经济发展、金融规范和金融系统从业人员精神风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传家宝”和真正优势,党历来重视国企的思政工作。《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有力保证,是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鲜明特征。”改进金融系统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保持金融系统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做好新形势下的金融系统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要求的重要体现,是促进金融系统稳定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时代命题。论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首先分析和阐述了金融系统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指出了金融系统从业人员思政教育的内涵,论述了从业人员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主体间性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管理心理学的激励理论:其次分析和论述了强化金融系统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重要性;再次运用“解剖麻雀”式的典型调查的方法,以银行为调研样本,对我国金融系统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我国金融系统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对策,认为需要通过金融系统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以解决我国金融系统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促进金融系统健康稳定发展。

武方惠[10](2016)在《新常态下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以山西省建设银行为例》文中指出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已经积淀了20多年的兴衰荣辱,在经济社会的革新变化之中迅猛发展起来,同时也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献力。面对2014年以来全社会范围内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等方面出现的新常态,以及外资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竞争冲击、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国有商业银行员工的思想信念、政治立场、思维习惯和人生追求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并直接影响到了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核心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及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已难奏效,思想政治工作在思维方式、渗透方法上面临着严峻考验,急需推陈出新。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中坚力量,其基数庞大、业务繁杂、直接与客户进行业务接触等特点又使国有商业银行的基层员工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教育对象。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以山西省建设银行晋中市部分支行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和调查其基层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归纳总结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与作用,积极探索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与全社会范围内出现的经济新常态及银行内部的微观环境相结合,择优拣拙,力求创新,归纳已有成就,探索现存不足,为营造一个文明有序、政经互助、推动银行经济迅速发展的良好思想政治环境而献计献策,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崭新且有实效性的方式方法,主要包括:多维引领,提高政工地位,加大政工力度;创新机制,实现奖惩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吸收人才,充实思想政治工作管理队伍;以人为本,将教育与利益关怀合二为一;寓教于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渗透途径;固本培元,以强大精神力量面对新常态。这些教育手段是对国有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现有方法的理论补充与实践创新,也是论文的核心所在。

二、加强和改善金融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和改善金融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章 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业特性及其党建工作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业特性
        一、经营对象特殊性
        二、经营业务特殊性
        三、经营原则特殊性
        四、经营风险特殊性
    第二节 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历史变迁
        一、改革开放前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变迁
        二、改革开放后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变迁
    第三节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创新的迫切性
        一、稳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
        二、构建中国特色银行制度的现实选择
        三、国企改革发展和走向世界的内在需求
第二章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机遇、瓶颈及成因
    第一节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机遇
        一、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新环境
        二、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新特点
        三、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新格局
    第二节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主要瓶颈
        一、党建工作未能有效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二、党建工作未能深度融入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三、党建工作未能完全遏制金融腐败
        四、党建工作未能有力约束金融行业薪酬过高
    第三节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瓶颈的成因
        一、党组织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功能定位模糊
        二、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结构脱节
        三、国有商业银行领导人员监督与管理滞后
        四、党组织对国有商业银行的领导方式分化
第三章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内容创新
    第一节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新理念
        一、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
        二、坚持以科学方法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
        三、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激发国有商业银行党组织活力
        四、坚持以正确价值理念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党员职工
    第二节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新要求
        一、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二、将防范金融风险摆在党建突出位置
        三、引导金融服务向国家重大战略倾斜
        四、明确国有金融企业党组织要有历史担当
    第三节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新目标
        一、以中央部署为引领,提高党建工作质量
        二、以基层网点为抓手,推进党建工作覆盖面
        三、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破解党建工作难题
第四章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机制创新
    第一节 运行机制:将党建与经营结合
        一、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二、推进党员职工理论学习与业务培训结合
        三、发挥党建文化对生产经营促进作用
    第二节 激励机制:将党建与政绩结合
        一、抓好党建事关金融改革开放大局
        二、把党建工作对接国有商业银行防风险稳发展目标
        三、将党建工作成效纳入国有商业银行领导政绩评价体系
    第三节 制约机制:将党建与纪检结合
        一、确立国有商业银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底线
        二、建设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内新监督机制
        三、多措并举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党建与纪检结合
    第四节 联络机制:促进网点互动与人文沟通
        一、构建国有商业银行联动化党建工作机制
        二、致力密切国有商业银行党群干群关系
        三、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党组织人文关怀机制
    第五节 保障机制:以制度建设为后盾
        一、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制度创新
        二、将制度建设贯穿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
        三、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制度实施细则
第五章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路径创新
    第一节 锻造国有商业银行高水平党务人才队伍
        一、纠正党务领导者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状况
        二、扭转党建队伍理论学习和组织生活不深入局面
        三、克服党建工作者能力不足的本领恐慌
        四、提升党员职工综合素质水平
    第二节 创新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方式
        一、丰富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形式
        二、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技术含量
        三、通过校企合作方式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
        四、引进党务专员助力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
    第三节 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品牌化
        一、遵循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品牌构建原则
        二、发掘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特色
        三、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品牌传播
    第四节 加强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党建工作
        一、提升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党组织引领力
        二、强化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党建工作落实力
        三、扩大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党建工作影响力
        四、夯实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党建工作监督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后记

(2)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依据与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综述
        0.2.1 国内研究综述
        0.2.2 国外研究综述
    0.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0.3.1 行文结构及研究内容
        0.3.2 研究方法
        0.3.3 创新之处
第一章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概述
    1.1 大青山地区的战略地位
        1.1.1 大青山地区的地理环境
        1.1.2 大青山地区的人文环境
        1.1.3 大青山地区的战略环境
    1.2 “七七”事变前后的绥远形势
        1.2.1 “九·一八”事变之后的绥远形势
        1.2.2 绥远抗战
        1.2.3 援绥抗战运动
        1.2.4 “七七”事变后的绥远形势
    1.3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1938.3-1938.12)
        1.3.1 大青山支队的组建
        1.3.2 游击区的开辟
        1.3.3 动委会的建立
    1.4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发展时期(1939.1-1941.12)
        1.4.1 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1.4.2 骑兵支队与游击队的建立
        1.4.3 抗日民主政权下的统战工作
        1.4.4 根据地发展时期的军事斗争
        1.4.5 根据地发展时期的经济工作和教育事业工作
    1.5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困难与恢复时期(1942.1-1945.8)
        1.5.1 根据地的困难局面
        1.5.2 隐蔽政策的实行
        1.5.3 反对摩擦打击顽军
        1.5.4 敌后武工队的建立
第二章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军事斗争
    2.1 根据地敌我双方军事力量对比
        2.1.1 大青山地区八路军的兵力
        2.1.2 大青山地区日军的兵力
    2.2 对日军事斗争
        2.2.1 与日军的正面斗争
        2.2.2 粉碎敌军围攻战斗
        2.2.3 粉碎敌军的“报复性”扫荡斗争
        2.2.4 反攻之战
    2.3 军事斗争中的对伪工作
        2.3.1 伪军的军事力量及我军对伪政策
        2.3.2 八路军在军事斗争中对伪军的争取工作
        2.3.3 对伪工作的经验教训
    2.4 清剿土匪斗争
        2.4.1 匪患形成的原因
        2.4.2 大青山地区的匪患情况及党对土匪的政策
        2.4.3 大青山地区的剿匪斗争
    2.5 反顽斗争
        2.5.1 绥远民众抗日自卫军
        2.5.2 第一、二次反顽斗争
        2.5.3 第三次反顽斗争
    2.6 地下斗争
        2.6.1 城市的地下斗争
        2.6.2 乡镇的地下工作
        2.6.3 国际交通线的地下工作
第三章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3.1 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的政治基础
        3.1.1 中共中央关于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的指示
        3.1.2 动委会的建立
        3.1.3 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构的建立
    3.2 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的内容
        3.2.1 政权体系的建设
        3.2.2 政权形式的建设
        3.2.3 法制建设
    3.3 抗日民主政权下的干部工作
        3.3.1 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
        3.3.2 开展干部的教育工作
        3.3.3 注重干部的审查和反腐工作
    3.4 抗日民主政权下的统战工作
        3.4.1 团结傅作义将军
        3.4.2 争取各阶层各团体的爱国力量
        3.4.3 发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3.4.4 联络会党
        3.4.5 组织信教人群
    3.5 抗日民主政权下的蒙古族工作
        3.5.1 设立蒙古族民族工作机构
        3.5.2 大力培养民族干部
        3.5.3 努力争取蒙古王公上层
        3.5.4 大力开展蒙古族群众工作
    3.6 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3.6.1 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6.2 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
        3.6.3 加强了根据地的法制建设
        3.6.4 推进了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发展
第四章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4.1 根据地经济概况
        4.1.1 大青山地区的自然环境
        4.1.2 大青山地区的社会生产
    4.2 根据地的经济工作
        4.2.1 开展春耕工作
        4.2.2 推动手工业发展
        4.2.3 发展商业贸易
        4.2.4 管理金融业
    4.3 根据地的财政工作
        4.3.1 根据地的财政制度和政策
        4.3.2 根据地的主要财政收入
        4.3.3 根据地的主要财政支出
    4.4 对敌经济斗争
        4.4.1 日寇在大青山地区的经济掠夺、封锁和“毒化”
        4.4.2 我抗日军民的对敌经济斗争
    4.5 根据地财政经济建设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4.5.1 根据地财政经济建设取得的成绩
        4.5.2 根据地财政经济建设存在的不足
第五章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军事建设
    5.1 根据地武装建设
        5.1.1 骑兵支队
        5.1.2 抗日游击队
        5.1.3 敌后武工队
        5.1.4 根据地的群众武装
    5.2 根据地部队官兵教育
        5.2.1 思想政治教育
        5.2.2 军事教育
    5.3 根据地军事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5.3.1 根据地军事建设取得的成绩
        5.3.2 根据地军事建设取得的经验
第六章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文化建设
    6.1 根据地文化教育建设的方针政策与措施
        6.1.1 绥远地区教育情况概述
        6.1.2 抗日民主政权下的教育建设
        6.1.3 根据地进行教育建设的成绩及困境
    6.2 根据地民间文艺的创作
        6.2.1 根据地民间文艺的内容
        6.2.2 根据地民间文艺的形式
        6.2.3 根据地民间文艺的特点
    6.3 根据地新闻出版物的发展
        6.3.1 日军殖民统治下对绥远地区新闻出版广播的侵略活动
        6.3.2 根据地新闻出版业、电影业的发展
        6.3.3 根据地新闻出版物发展的作用及意义
    6.4 根据地宗教的建设
        6.4.1 绥远地区宗教发展概况
        6.4.2 根据地对宗教的利用和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3)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研究 ——以交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的历史演变及特点
    2.1 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的内涵
        2.1.1 国有金融企业的内涵
        2.1.2 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的内涵
    2.2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的历史演变
        2.2.1 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起始阶段
        2.2.2 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完善阶段
        2.2.3 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发展阶段
    2.3 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的特点
        2.3.1 党建工作深度融合于金融专业性
        2.3.2 国有金融企业党的建设的系统性
        2.3.3 党建工作与防风险性的高度统一
    2.4 本章小结
3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的状况分析
    3.1 强化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3.1.1 坚持党的领导的需要
        3.1.2 推动国有金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3.1.3 保证国家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3.2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取得的成就
        3.2.1 政治核心作用不断增强
        3.2.2 监督检查持续强化
        3.2.3 优良传统持续发扬光大
        3.2.4 体制机制持续完善
    3.3 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问题分析
        3.3.1 党建工作认识程度不足
        3.3.2 党组织作用发挥方面不充分
        3.3.3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方面
        3.3.4 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环境变化
    3.4 本章小结
4 交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党建工作个例分析
    4.1 交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基本情况
        4.1.1 交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现状
        4.1.2 交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转型发展中的短板
    4.2 交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党建工作的措施
        4.2.1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4.2.2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4.2.3 以党建引领重大任务落实落地
        4.2.4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4.2.5 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
    4.3 交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党建工作取得的成效
        4.3.1 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建设
        4.3.2 提振了党员干部职工的精气神
        4.3.3 推动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的深度融合
        4.3.4 增强了推进龙江交行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4.4 本章小结
5 加强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的对策
    5.1 推动国有金融企业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5.1.1 建立党委和支部工作责任制
        5.1.2 推动党建引领业务发展
    5.2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5.2.1 牢固树立纪律规矩意识
        5.2.2 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
        5.2.3 不断创新巡察监督举措
        5.2.4 持之以恒树企风正作风
    5.3 加强国有金融企业组织建设
        5.3.1 规范党建工作管理架构
        5.3.2 加强党员思想教育
        5.3.3 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5.4 加强国有金融企业制度建设
        5.4.1 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制度
        5.4.2 突出制度的落实与完善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致谢

(4)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第2章 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培育的相关问题概述
    2.1 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的概念界定
        2.1.1 职业道德的含义
        2.1.2 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的含义
        2.1.3 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的特征
    2.2 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2.2.1 爱岗敬业
        2.2.2 严格自律
        2.2.3 诚实守信
        2.2.4 奉献社会
    2.3 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培育的重要意义
        2.3.1 推动民生利益得到更好维护
        2.3.2 促进银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3.3 提升银行员工的职业幸福感
第3章 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的现状
        3.1.1 银行员工道德意识水平存在差距
        3.1.2 银行员工道德践履行为较为理智
        3.1.3 银行员工道德约束能力逐渐加强
    3.2 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3.2.1 部分员工职业道德的理性认知浅薄
        3.2.2 一些员工职业道德的情感认同不强
        3.2.3 少数员工职业道德的意志自觉缺乏
        3.2.4 个别员工职业道德的行为实践较弱
    3.3 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员工自我意识相对缺乏
        3.3.2 银行培训方法较为单一
        3.3.3 银行培育制度有待完善
        3.3.4 社会不良因素间接影响
第4章 加强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培育的对策
    4.1 强化商业银行相关部门的培育意识
        4.1.1 引导员工加强自我职业道德修养
        4.1.2 推动员工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4.1.3 提升银行职业道德持续教育的意识
    4.2 丰富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培育方法
        4.2.1 理论宣传法
        4.2.2 实践教育法
        4.2.3 榜样示范法
        4.2.4 奖励考核法
    4.3 加强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培育制度建设
        4.3.1 健全员工职业道德培育长效机制
        4.3.2 完善员工职业道德监管内控机制
    4.4 推动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培育环境营造
        4.4.1 创设银行良好道德文化氛围
        4.4.2 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5)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五、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一)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学习法
        (二)人物访谈法
        (三)案例分析法
        (四)问卷调查法
第一章 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概述
    一、国有商业银行概念
    二、思想政治工作概念
    三、国有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内涵与特点
        (一)国有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二)国有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四、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性
        (一)银行业内部的特点
        (二)受金融危机后续影响
        (三)基层员工思想复杂化
    五、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与提升团队凝聚力
        (二)有利于创建和谐的工作环境
        (三)有利于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四)有利于保证我国金融业的稳步发展
第二章 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分析
    一、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现状
        (一)党、团组织领导
        (二)工会系统
        (三)基层网点负责人
    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思想政治工作内容
        (二)思想政治工作形式
        (三)基层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
    三、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二)人才管理系统复杂
        (三)行内奖惩体系不完善
        (四)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陈旧
第三章 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外在原因分析
        (一)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二)利益分化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困惑
        (三)社会转型使价值观发生改变
    二、内在原因分析
        (一)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方法过于陈旧
        (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阻力较大
        (三)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
第四章 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一)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完善风险防范体系
        (二)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坚韧思想内涵
    二、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机制
        (一)健全党组织建设
        (二)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三、将奖惩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
        (一)通过“红色旅游”奖励形式代替传统货币奖励
        (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任务量代替物质惩罚
    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形式
        (一)将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工作互融共通
        (二)将大众传播与思想政治工作联建共促
结语
附录A:访谈提纲
附录B:关于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基于对北京A银行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道德教育的相关概念及思想理论研究
        1.2.2 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
        1.2.3 国有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
        1.3.1 调查研究法
        1.3.2 文献研究法
        1.3.3 案例研究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2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界说
    2.1 马克思主义职业道德的内涵与特征
        2.1.1 道德的内涵及特征
        2.1.2 职业道德的内涵及特征
    2.2 马克思主义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理论
        2.2.1 马克思主义职业道德教育思想
        2.2.2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2.2.3 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理论
        2.2.4 为人民服务宗旨和集体主义原则思想
    2.3 职业道德教育其他相关思想渊源
        2.3.1 中华传统道德修养思想
        2.3.2 涂尔干职业伦理思想
    2.4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公共责任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特征
        2.4.1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的挑战与职业道德教育
        2.4.2 国有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地位与本质特征
3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分析框架
    3.1 银行企业形象塑造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3.1.1 职业道德与银行企业形象的关系
        3.1.2 职业道德是银行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逻辑中介
    3.2 银行社会责任履行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3.2.1 国有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规定性
        3.2.2 职业道德教育是落实银行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关键
    3.3 银行员工专业发展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3.3.1 职业道德是银行从业者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支持
        3.3.2 银行职业道德教育与员工主体性
    3.4 企业形象、社会责任、个体发展与职业道德教育“三位一体”
4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现状调查
    4.1 调查设计与测量维度
        4.1.1 调查过程与方法
        4.1.2 测量维度和指标
    4.2 从业人员的职业体验与困惑
        4.2.1 薪酬公平与困惑
        4.2.2 职业压力与困惑
    4.3 个体特质对从业人员职业体验的双重影响
        4.3.1 个体特质的积极影响
        4.3.2 个体特质的消极影响
    4.4 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认知
        4.4.1 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自我感知
        4.4.2 银行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内容的认知
    4.5 银行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
        4.5.1 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与内容评价
        4.5.2 职业道德教育管理与执行评价
5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影响因素
    5.1 环境因素
        5.1.1 市场经济业绩论导向
        5.1.2 社会观念的多元化
        5.1.3 媒体舆论对不良风气的放大效应
    5.2 组织因素
        5.2.1 金融企业组织文化现实化
        5.2.2 银行内部组织管理育人功能弱化
        5.2.3 银行内部合规教育表面化
        5.2.4 银行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单一化
    5.3 个体因素
        5.3.1 个人职业定位模糊
        5.3.2 个体价值观迷茫
        5.3.3 个体责任意识的缺乏
6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路径
    6.1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生态性优化
        6.1.1 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生态性发展目标与原则
        6.1.2 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生态性优化思路
    6.2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组织载体开发
        6.2.1 银行日常管理载体开发利用
        6.2.2 银行文化活动载体开发利用
        6.2.3 银行合规教育载体的开发利用
        6.2.4 银行新媒体传播载体的开发利用
    6.3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优化
        6.3.1 基于主体体验重塑主体责任
        6.3.2 优化以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组织文化
        6.3.3 筑牢群团组织“凝心聚力集智”功能
    6.4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优化
        6.4.1 职业道德教育基本理念的更新
        6.4.2 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优化组合
        6.4.3 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实施的策略优化
    6.5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完善
        6.5.1 职业道德教育生活化
        6.5.2 以典型示范实现标杆管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读博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附录 B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现状及职业道德教育调查统计数据

(7)网贷视域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网贷视域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网贷视域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概念界定
        一、网贷
        二、消费观
        三、“理性”与“非理性”辨析
    第二节 网贷视域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消费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
        三、思想政治教育关于消费观培育的理论
    第三节 网贷视域下大学生消费观特征及类型
        一、网贷视域下大学生消费观特征
        二、网贷视域下大学生消费观类型
    第四节 网贷视域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的必要性
        一、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消费环境
        四、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步伐
第二章 网贷视域下大学生消费观培育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调查的总体概况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网贷视域下大学生消费观培育的现状调查
        一、大学生对网贷产品的了解与使用现状
        二、大学生对网贷消费相关问题的认知情况
        三、高校关于大学生消费观培育开展的情况
    第三节 网贷视域下大学生消费观培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网贷视域下大学生消费观培育存在的问题
        二、网贷视域下大学生消费观培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三章 网贷视域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国际比较研究
    第一节 网贷视域下国外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分析
        一、网贷视域下大学生消费观培育理念的时代化
        二、网贷视域下大学生消费观培育环境的复杂化
        三、网贷视域下大学生消费观培育主体的多元化
        四、网贷视域下大学生消费观培育方式的多样化
    第二节 网贷视域下国外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的启示
第四章 网贷视域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机制研究
    第一节 网贷视域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目标与内容
        一、网贷视域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目标
        二、网贷视域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内容
    第二节 网贷视域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方法
        一、自我教育法
        二、线上线下法
        三、榜样示范法
        四、疏导教育法
    第三节 网贷视域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环境
        一、网贷视域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的宏观环境
        二、网贷视域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的微观环境
第五章 网贷视域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路径探究
    第一节 注重自我教育,践行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制定合理消费计划,养成良好消费习惯
        二、端正消费态度,把控消费欲望
        三、提高网贷风险防范意识,抵制不良消费观侵蚀
    第二节 加强学校教育,培育适度节俭的消费观
        一、加大对不良校园贷排查力度,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精准帮扶工作
        二、丰富消费观培育内容体系,重视培育团队建设
        三、拓宽消费观培育方式,塑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消费文化环境
    第三节 完善家庭教育,树立独立自主的消费观
        一、以身作则,营造可持续性消费的家庭氛围
        二、循循善诱,培养子女独立自主的消费观
        三、家校联合,共同承担理性消费观培育责任
    第四节 优化社会消费环境,倡导绿色和谐的消费观
        一、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网贷平台体制机制建设
        二、借助社会团体的力量,开展消费观培育活动
        三、发挥媒体的正面导向功能,增强绿色消费观培育的实效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网贷视域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调查问卷
附录B 网贷视域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访谈提纲
附录C 网贷视域下大学生消费观现状调查网络传播分析报告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8)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
        1.2.1 研究对象
        1.2.2 核心概念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对于专业设置的认知差异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3.3 国内研究
        1.3.4 研究评述
第2章 专业关系的研究范畴与分析方法
    2.1 专业关系的分类及其量化
        2.1.1 专业关系系统分类
        2.1.2 专业关系的主体范畴、数据与标识
        2.1.3 专业关系赋值规则及量化框架
    2.2 专业与院校之间举办关系的量化考察
        2.2.1 本科院校与本科专业的举办关系
        2.2.2 举办高职专业的院校与高职专业的举办关系
    2.3 基本理论与方法
        2.3.1 基本理论
        2.3.2 分析方法和工具
    2.4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第3章 微观分析:专业层次适配与教育系统发展
    3.1 专业层次的两分法与专业对接
        3.1.1 专业层次的两分法
        3.1.2 专业对接的含义与内容
        3.1.3 本科专业目录与高职专业目录的对接关系
        3.1.4 院校与专业的对接关系
    3.2 专业层次相互关系的社会系统论
        3.2.1 帕森斯AGIL社会系统论
        3.2.2 专业层次适配的社会系统解释
        3.2.3 专业对接之于教育社会系统的意义
    3.3 适应—整合:专业对接是专业层次适配的基本环节
        3.3.1 专业对接与专业层次适配的社会系统关系
        3.3.2 专业对接的基本单位与组织结构
        3.3.3 专业对接关系的强度
        3.3.4 专业对接强度的地区状态
    3.4 整合—潜在模式维持:专业层次适配是双螺旋模式的结构要求
        3.4.1 专业层次与双螺旋模式的社会系统关系
        3.4.2 专业对接的双螺旋模式结构分析
        3.4.3 双螺旋专业对接链的长度与层次适配
    3.5 潜在模式维持—目标达成:双螺旋效率是教育功能实现的系统动力.
        3.5.1 专业层次双螺旋模式与教育功能实现的社会系统关系
        3.5.2 专业对接指数
        3.5.3 专业结构效率的系统分析方法
        3.5.4 专业对接的耦合度分析
        3.5.5 专业对接的耦合协调性分析
        3.5.6 双螺旋模式的系统效率
    3.6 小结与讨论:专业层次适配的阶段特征及治理的原则、分类方法与空间
        3.6.1 治理起点:地区专业层次适配的阶段性特征
        3.6.2 专业层次适配地区特征的成因
        3.6.3 专业层次适配的治理空间
        3.6.4 专业层次适配的治理原则
        3.6.5 专业层次适配的分类治理方法
第4章 中观分析:校际专业交往与院校专业发展
    4.1 校际专业交往与校际专业关系
        4.1.1 校际专业交往与校际专业关系的含义与特性
        4.1.2 校际专业交往规定了校际专业关系的内容
        4.1.3 校际专业交往构建了校际专业关系存在形式的可能性空间
        4.1.4 校际专业交往规定了校际专业交往关系的强度
    4.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是校际专业关系的社会存在表达形式
        4.2.1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定义
        4.2.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结构与属性
        4.2.3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存在性及其意义
        4.2.4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构建方法
    4.3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与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3.1 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3.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形成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机制
        4.3.3 结构洞: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测量
    4.4 地区院校专业交往能力的分类实证分析
        4.4.1 类型一:举办高职专业院校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2 类型二:举办本科专业院校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3 类型三:全局专业院校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4 类型四:基于专业对接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5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比较分析
    4.5 小结与讨论:校际专业交往能力引致的院校专业发展治理需求
        4.5.1 治理起点: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
        4.5.2 治理难题:影响校际专业关系网络调整和演化的因素追溯
        4.5.3 治理目标:提升院校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5.4 治理工具
        4.5.5 治理能力涵养
第5章 宏观分析:专业就业协调与社会事业发展
    5.1 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是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5.1.1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社会系统论
        5.1.2 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结构性冲突
        5.1.3 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是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解决方案
    5.2 地区性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1 研究方法设计
        5.2.2 本科专业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3 高职专业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4 “需求导向”与“学科导向”的专业供需耦合差异
        5.2.5 教育系统专业供需协调的“低水平发展陷阱”
    5.3 地区性就业供需行业结构耦合分析
        5.3.1 研究方法设计
        5.3.2 各行业的本科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3 各行业的高职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4 各行业的全局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5 行业专业供需协调的地区特征共性
        5.3.6 行业专业供需协调的层次和行业特性
    5.4 小结与讨论:教育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治理
        5.4.1 治理起点: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
        5.4.2 专业供需平衡的动力机制
        5.4.3 治理目标:教育、社会与人的协同发展
        5.4.4 治理思路
        5.4.5 治理工具
第6章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及行动路径
    6.1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原则
    6.2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目标
    6.3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工具
    6.4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配套
    6.5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构建与运行
        6.5.1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概念
        6.5.2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构建
        6.5.3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运行
第7章 结语
    7.1 主要的发现与结论
        7.1.1 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分析的三个发现
        7.1.2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行动路径总结
    7.2 创新与贡献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T地区高等院校名单、标识及举办的专业数量
    附录B: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 年)(部分)
    附录C:能与高职专业目录对接的本科专业名单
    附录D:能与本科专业目录对接的高职专业名单
    附录E:T地区举办的本科专业与高职专业对接院校数量关系
    附录F:T地区本科专业与产业就业供需协调状况
    附录G:T地区高职专业与产业就业供需协调状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我国金融系统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2 金融系统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阐述
    2.1 金融系统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念
        2.1.1 思想政治教育
        2.1.2 金融与金融系统
        2.1.3 金融系统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
    2.2 金融系统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2.2.1 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
        2.2.2 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的必然要求
        2.2.3 促进金融系统稳定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主体间性理论
        2.3.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3.3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三形态学说
        2.3.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理论
3 我国金融系统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金融系统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3.1.1 调研方法与样本概况
        3.1.2 金融系统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与举措
        3.1.3 金融系统从业人员思想政治素质的不足之处
    3.2 我国金融系统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 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弱化
        3.2.2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空洞和脱离实际
        3.2.3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载体较为单一
        3.2.4 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思想文化建设滞后
        3.2.5 工作人才队伍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不足
4 我国金融系统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4.1 基本原则
        4.1.1 坚持围绕中心和服务大局的原则
        4.1.2 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结合的原则
        4.1.3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原则
    4.2 对策分析
        4.2.1 整合金融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量
        4.2.2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4.2.3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4.2.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企业文化
        4.2.5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工作机制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新常态下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以山西省建设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其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新常态的概念界定
        2.1.2 国有商业银行概念界定
        2.1.3 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与作用
    2.2 国有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2.2.2 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理论
        2.2.3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2.2.4 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
第三章 国有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特点及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3.1 国有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特点
        3.1.1 员工结构的复杂性
        3.1.2 工作对象的一线性
        3.1.3 意识观念的多维性
        3.1.4 利益诉求的多元性
    3.2 国有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3.2.1 有利于员工树立正确的工作方向
        3.2.2 有利于员工形成公平的竞争关系
        3.2.3 有利于员工培育优质的服务能力
        3.2.4 有利于员工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
        3.2.5 有利于促进银行经济效益的增长
第四章 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分析——以山西省建设银行为例
    4.1 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状态
        4.1.1 调查对象
        4.1.2 调查内容
        4.1.3 调查结果
    4.2 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4.2.1 政工地位下降政工力度弱化
        4.2.2 政工体制偏颇奖惩制度欠妥
        4.2.3 政工人才流失管理队伍冗杂
        4.2.4 政工行为刻板忽视利益诉求
        4.2.5 教育形式单一工作方法陈旧
        4.2.6 员工精神懈怠工作动力较低
第五章 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外在原因
        5.1.1 不良风气的严重腐蚀
        5.1.2 国家支持指导的匮乏
        5.1.3 法律监督体制的缺失
    5.2 内在原因
        5.2.1 思政工作缺足够重视
        5.2.2 银行内部的竞争激烈
        5.2.3 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
第六章 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对策
    6.1 多维引领提高政工地位加大政工力度
    6.2 创新机制实现奖惩与思政工作相结合
    6.3 吸收人才充实思想政治工作管理队伍
    6.4 以人为本将教育与利益关怀合二为一
    6.5 寓教于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渗透途径
    6.6 固本培元以强大精神力量面对新常态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加强和改善金融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创新研究[D]. 许创强. 中央财经大学, 2020
  • [2]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研究[D]. 李科. 湘潭大学, 2020(02)
  • [3]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研究 ——以交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为例[D]. 杨亮.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2)
  • [4]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培育研究[D]. 王晨. 长春理工大学, 2019(02)
  • [5]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 满忆. 大理大学, 2019(01)
  • [6]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基于对北京A银行的调查分析[D]. 孔航.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1)
  • [7]网贷视域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研究[D]. 苗梅梅. 重庆邮电大学, 2018(01)
  • [8]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D]. 张磊. 天津大学, 2017(01)
  • [9]我国金融系统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 李海波. 西安理工大学, 2017(02)
  • [10]新常态下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以山西省建设银行为例[D]. 武方惠. 太原理工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加强和改进金融业思想政治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