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在抢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的临床应用

高压氧治疗在抢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的临床应用

一、高压氧治疗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抢救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卢艳飞,周传尚,秦慧[1](2021)在《认知干预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疗效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疗效的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急诊观察室、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ACOP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脱水、支持对症、高压氧等治疗,对照组对患者实施治疗同时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等常规知识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疾病认知干预,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率;比较两组患者完成高压氧预计治疗次数;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CO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干预组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52.50%(P<0.05);干预组患者完成高压氧预计治疗次数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47.50%(P<0.05);干预组临床治疗效果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2.50%(P<0.05)。随访3个月干预组无CO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生,对照组发生CO中毒迟发性脑病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干预使ACOP患者纠正认知偏差,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坚持疗程治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临床治疗效果,对降低并发症有重要的间接作用。

王建平,侯小虎,李明,马虹[2](2021)在《醒脑静联合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醒脑静联合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影响。方法择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所收治的108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研究样本。依照干预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4例及观察组5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干预。以此为基准,对照组患者入院后2 h内给予高压氧治疗。以对照组方式为基准,观察组患者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分析结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64、11.054,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96%,观察组为8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46,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观察组为7.41%,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6,P<0.05)。结论针对于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而言,以高压氧治疗为基准,联合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疾病,有助于减少患者肢体运动恢复时间以及苏醒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提升治疗成效。

王明[3](2021)在《弥散张量成像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索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中不同部位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变化,了解ACMP患者早期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1月期间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的ACMP患者。记录纳入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现病史(急性期是否伴有意识障碍,若有意识障碍详细记录意识障碍持续时间、一氧化碳中毒来源、中毒方式、疾病初期GCS评分)、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选取符合相关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完善头颅磁共振DTI扫描;分别选取患者双侧大脑半球半卵圆中心白质区域、双侧侧脑室旁周围白质、双侧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双侧尾状核、苍白球区域,并测量其FA值。对研究患者进行1月和3月的随访,随访指标主要为患者是否发生迟发性脑病及生存状态;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迟发性脑病将患者分为迟发性脑病组(DE)及非迟发性脑病组(NDE)。研究内容:(1)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中毒方式、初期脑电图变化是否存在差异;(2)比较DE组与NDE组在DTI中不同部位FA值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3)根据年龄分组,分析不同组别年龄患者不同区域FA值是否存在差异;(4)分析ACMP患者昏迷时间及初期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不同部位FA值的相关性;(5)比较DTI中不同性别在不同区域FA值是否存在差异;(6)比较不同中毒来源导致的ACMP在DTI中不同区域FA值是否存在差异。统计学方法: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齐)或t’检验(方差不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样本量<40,计数资料均采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共纳入ACMP患者35人,最大年龄82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48±16)岁;男性16人(45.7%)、女性19人(54.3%);由于使用炭火取暖导致的ACMP患者22人(62.85%),由于洗澡导致燃气泄漏而发生ACMP患者9人(25.7%);其他原因导致的CO中毒4人(11.4%),2例为夜间睡眠时附近天然气泄漏,另2例为工地使用发电机发电时导致ACMP;最主要的ACMP来源为燃气泄漏及炭火使用。35名患者中,7名患者无意识障碍;余28名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其中最长昏迷时间>48小时。既往患有高血压病病史者2人(5.9%),糖尿病病史患者3人(8.8%)。经治疗后90天随访结果:DE患者6人(17.1%);NDE患者29人(82.9%),死亡0人。(2)NDE组患者平均年龄(44.6±14.1)岁,DE组患者平均年龄(67.5±8.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上存在显着性差异(t=-3.81,P<0.05)。平均昏迷时间比较:NDE组为(2.48±2.43)小时,DE组为(21.0±17.0)小时,二者有统计学差异(t’=-2.645,P<0.05)。GCS评分:DE组为(2.67±0.82)分,NDE组为(8.6±4.6)分,有统计学差异(t=3.13,P<0.05)。(3)DE组患者在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周围旁白质、内囊、胼胝体膝部及压部FA值均低于ND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双侧背侧丘脑、苍白球、尾状核FA值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年龄段的各部位FA值比较:年龄≥60岁组患者在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白质、胼胝体膝部的FA值低于年龄<60岁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胼胝体压部、双侧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双侧背侧丘脑及苍白球、尾状核的FA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5)患者在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周围旁白质、胼胝体压部FA值与患者昏迷时间呈负相关、与初期GCS评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胼胝体膝部、双侧内囊、尾状核、苍白球FA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6)不同性别患者在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白质、胼胝体、内囊、尾状核、苍白球之间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炭火导致的ACMP患者在胼胝体压部FA值高于由燃气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57,P=0.020);燃气导致的ACMP患者在左侧尾状核FA值低于因炭火导致的ACMP患者,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71,P=0.016);二者在其他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周围白质、苍白球、胼胝体膝部、内囊、右侧尾状核FA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组患者在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期其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胼胝体、内囊区域的损害较非迟发性脑病组患者更明显。(2)60岁及以上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及胼胝体膝部的损害较60岁以下患者更明显。(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DTI中大脑半球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及胼胝体压部FA值与昏迷时间呈负相关,与早期GCS得分呈正相关。(4)不同性别患者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白质、胼胝体、内囊区域、尾状核、苍白球的损害程度无明显差异。(5)燃气导致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胼胝体体压部损伤程度重于因炭火导致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而在左侧尾状核损害程度轻于因炭火导致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

罗凯峰[4](2021)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ACOP患者临床特点,并寻找影响ACOP预后的危险因素,以期为ACOP的预防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及心脑血管分院诊断为ACOP并住院治疗的患者信息。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及中毒情况、既往患病情况、临床表现特点、入院首次实验室检测指标、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方式和并发症情况。2、随访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预后情况,记录疾病转归,判断预后是否良好,以及有无DEACMP发生。3、根据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临床资料及随访预后情况,分析我院ACOP临床特点。4、按照纳排标准及随访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功能预后良好组及不良组、DEACMP组及非DEACMP组,将年龄、CO暴露时间、昏迷时间、入院时首次GCS评分、实验室指标、头颅MRI/CT、首次HBOT时间及使用激素治疗等因素进行分析,选取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功能预后不良及DEACMP的危险因素。结果:1、342例ACOP患者临床特点(1)功能预后不良及DEACMP总体发生情况:纳入研究对象342例,死亡12例,功能预后不良82例,功能预后不良发生率23.98%,发生DEACMP 73例,发生率21.35%。(2)研究对象基本情况:本研究女性患者发生率高于男性(58.2%/41.8%);年龄范围在9月龄至89岁之间,集中在46-69岁,136例(39.8%);家庭中毒为最常见中毒地点,328例(95.9%);少数患者合并既往病史,59例(17.3%);职业类型以体力劳动为主,269例(78.7%)。(3)发病月份及时间分布情况:本研究发现全年均有ACOP发生,集中在冬春两季,11月份至次年4月份为高发季节,1月份发病率最高,77例(22.5%),7月份发病率最低,3例(2%);全天24小时发病高峰时间段为晚间12点至凌晨4点,110例(32.16%)。(4)临床表现情况:本研究发现头痛、头晕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227例(66%),其次是意识不清,195例(57%);其余症状可见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二便失禁等。(5)并发症情况:本研究发现心肌损伤为最常见并发症,77例(22%),其次为DEACMP,73例(21%),其余并发症还有急性脑梗死、肺部感染、轻中度抑郁、周围神经损伤、急性肺栓塞、烫伤等。2、功能预后不良及DEACMP影响因素(1)CO暴露时间(OR=1.219,95%CI:1.058-1.405,P<0.01)、首次行HBOT时间大于24小时(OR=2.703,95%CI:1.114-6.558,P=0.028)是ACOP功能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入院首次GCS评分高(OR=0.654,95%CI:0.494-0.865,P<0.01)是功能预后不良保护因素。(2)CO暴露时间(OR=1.337,95%CI:1.121-1.593,P<0.01)、首次行HBOT大于24小时(OR=3.670,95%CI:1.248-10.795,P=0.018)是DEACMP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入院首次GCS评分高(OR=0.664,95%CI:0.481-0.918,P=0.013)是DEACMP保护因素。结论:1.本研究发现ACOP患者中毒地点多在家中,女性人数多于男性,发生年龄集中在40岁以上,体力劳动者占多数。每年11月份至次年4月份为ACOP高发月份,全天发病高峰时间段为晚间12点至凌晨4点。针对上述情况在高发月份应加强对此类人群的宣传预防工作。同时在高发季节的夜间做好ACOP急救工作准备。2.本研究发现CO暴露时间、首次行HBOT时间同时是功能预后不良及DEACMP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首次GCS评分高是功能预后不良及DEACMP的保护因素。

张秀金[5](2021)在《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68例DEACM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和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18%)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100β和NSE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S100β和NS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高压氧治疗DEACMP患者可以有效纠正其脑部缺氧症状,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进而发挥显着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实施。

吴伟连,吴伟红,陆冰青,蒙兰兰,蒙玲[6](2021)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救护理路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院前抢救护理、院内抢救治疗、高压氧治疗护理、迟发性脑病的预防、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建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救护理路径,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迟发性脑病发生率,减轻缺氧性损伤,改善预后。

秦慧,张元元,邓鹏洁,欧阳国林[7](2021)在《高压氧防治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氧化碳气体常规情况下无色、无味,但吸入少量即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是一种常见的生活与职业性中毒,该种毒物对人体全身组织细胞均可造成影响,尤其以体内血管侧支分布与代谢旺盛的器官受到影响较大,其中以脑皮质的影响最甚。部分ACMP患者经抢救后病情短暂好转,但实际处于假愈期,经过数周后出现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治疗效果差,治疗周期长,后遗症严重。高压氧防治DEACMP效果显着,下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黄春华,郭燕,郑钦亮,徐心坦,徐玮玮,张亮,李文[8](2020)在《高压氧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伤患儿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高压氧(HBO)治疗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心肌损伤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急性CO中毒患儿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儿进行HBO及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果糖二磷酸钠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脑尿钠肽(BNP)、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CK)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的GCS评分和血清CK-MB、cTnⅠ、BNP、MYO、CK及α-HBDH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92%)显着高于对照组(91.67%),治疗后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CK-MB、cTnⅠ、BNP、MYO、CK及α-HBDH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93.75%)显着高于对照组(85.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HBO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有利于促进急性CO中毒合并心肌损伤患儿清醒,修复损伤的心肌细胞,提高临床疗效。

涂江梅,林永丽,陈俭,邱春莎[9](2020)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舱治疗中整体护理的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舱治疗中应用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10月应用高压氧舱治疗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应用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应用整体护理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77.26±4.23)分、(77.72±4.42)分、(80.86±4.55)分、(80.47±4.62)分、(80.23±4.28)分、(75.68±4.42)分、(77.24±4.31)分、(79.83±4.28)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较对照组(26.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6.67%)较对照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舱治疗中应用整体护理的效果更加确切,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吴启洋[10](2020)在《高压氧舱在一氧化碳中毒急诊抢救中的临床价值与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分析高压氧舱在一氧化碳中毒急诊抢救中的临床价值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56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28)和对照组(n=28)。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高压氧舱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数据以及并发症发作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治疗效率为92.86%,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治疗效率为75.00%,两组对比实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差异较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HR(115.23±26.45)次/min,ALT(28.75±6.46)IU/L,Scr(133.43±30.45)μ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后HR(130.43±26.15)次/min,ALT(37.43±6.31)IU/L,Scr(151.65±30.12)μmol/L,两组对比实验组治疗后数据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实验组患者总并发症发作率7.14%,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发作率42.86%,差异较大(P<0.05)。结论 在一氧化碳中毒后使用高压氧舱治疗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中毒症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抢救治疗效率,同时,中毒后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发作几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二、高压氧治疗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抢救中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压氧治疗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抢救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认知干预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疗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治疗依从性
        1.3.2 疾病知识认知
        1.3.3 高压氧治疗的次数
        1.3.4 临床治疗效果[9-10]
        1.3.5 CO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2.2 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比较
    2.3 两组坚持高压氧预计疗程的治疗次数比较
    2.4 经住院观察及离院后电话随访、门诊追踪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5 经住院观察及离院后随访3个月追踪两组CO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生率
3 讨论

(2)醒脑静联合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肢体运动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对比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3)弥散张量成像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附表:Glasgow昏迷评分表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危险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诊断标准
        1.1.5 检测指标及相关仪器
    1.2 研究方法
        1.2.1 临床特点相关资料收集
        1.2.2 影响因素相关资料收集
        1.2.3 统计学处理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ACOP临床特点
        2.1.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2.1.2 发病年龄分布特点
        2.1.3 发病月份分布特点
        2.1.4 全天24h发病时间分布特点
        2.1.5 发病地点分布特点
        2.1.6 临床表现特点
        2.1.7 并发症发生特点
    2.2 ACOP患者DEACMP及总体功能预后相关危险因素
        2.2.1 DEACMP发生相关因素
        2.2.2 DEACMP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2.2.3 ACOP 功能预后不良相关因素
        2.2.4 ACOP 功能结局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ACOP的临床特点
        3.1.1 ACOP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分布特点
        3.1.2 ACOP的季节及时间分布特点
        3.1.3 ACOP的临床表现特点
        3.1.4 ACOP的并发症特点
    3.2 DEACMP危险因素分析
        3.2.1 CO暴露时间与DEACMP
        3.2.2 GCS评分与DEACMP
        3.2.3 首次HBOT时间与DEACMP
    3.3 DEACMP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3.3.1 年龄因素与DEACMP
        3.3.2 昏迷时间与DEACMP
        3.3.3 头颅CT/MRI与DEACMP
        3.3.4 使用激素治疗与DEACMP
    3.4 ACOP患者功能预后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生论文发表情况

(5)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β和NSE水平的比较
3 讨论

(6)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救护理路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病因、病机
    1.1 病因
    1.2 中毒机制
2 临床表现
3 诊断要点
4 ACOP患者的院前抢救护理配合要点
5 院内抢救治疗
6 高压氧舱治疗的原则、方案、护理
    6.1 HBOT的优点
    6.2 高压氧治疗
    6.3 高压氧治疗护理
7 心理护理
8 迟发性脑病的预防
9 ACOP防护措施
10 国内ACOP抢救中存在的问题

(7)高压氧防治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DEACMP的发病机制
高压氧的研究进展
总结与展望

(9)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舱治疗中整体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10)高压氧舱在一氧化碳中毒急诊抢救中的临床价值与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实验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数据的对比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作情况的对比
3 讨论

四、高压氧治疗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抢救中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认知干预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疗效的研究[J]. 卢艳飞,周传尚,秦慧. 中国现代医生, 2021(36)
  • [2]醒脑静联合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影响研究[J]. 王建平,侯小虎,李明,马虹. 系统医学, 2021(20)
  • [3]弥散张量成像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的应用[D]. 王明.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4]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危险因素[D]. 罗凯峰. 延安大学, 2021(11)
  • [5]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效果[J]. 张秀金. 中国当代医药, 2021(15)
  • [6]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救护理路径研究进展[J]. 吴伟连,吴伟红,陆冰青,蒙兰兰,蒙玲. 智慧健康, 2021(11)
  • [7]高压氧防治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研究进展[J]. 秦慧,张元元,邓鹏洁,欧阳国林. 中国社区医师, 2021(05)
  • [8]高压氧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伤患儿的疗效观察[J]. 黄春华,郭燕,郑钦亮,徐心坦,徐玮玮,张亮,李文.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20(06)
  • [9]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舱治疗中整体护理的效果分析[J]. 涂江梅,林永丽,陈俭,邱春莎. 中国处方药, 2020(11)
  • [10]高压氧舱在一氧化碳中毒急诊抢救中的临床价值与效果[J]. 吴启洋. 智慧健康, 2020(26)

标签:;  ;  ;  ;  ;  

高压氧治疗在抢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