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光:我不只是代表中国

张德光:我不只是代表中国

一、张德广:我不仅仅代表中国(论文文献综述)

马姁含[1](2021)在《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探究 ——以大理市A小学为个案》文中研究指明师生关系一直是广大研究者讨论的话题,师生关系的发展是基础教育积极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在当前教育实践中,师生关系从来就不被视为影响学构建功的关键因素,教师没有积极地把师生关系纳入自身专业发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来经营。在小学虽然也存在一种关怀样态的师生关系,但人们对关怀型师生关系的概念还很模糊,所建立的师生关系也只是围绕简单的关心而展开的教育。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关怀教育的背景下,人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当前关怀样态下的师生关系,再进一步探寻出建立关怀型师生关系更好发展的方法。本文主要分为五个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选题缘由、文献综述(关怀型师生关系理论研究和师生关系实践研究)、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等。第二部分为大理市A小学师生关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本章节首先介绍了本次调查的设计,并基于自身的实践经验,在实习过程中针对本研究开展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活动,最后对本次调查的数据进行了收集与处理,对大理市A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的认知、组织形式、形成表现、实践效果展开了分析。第三部分为大理市A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小学阶段的师生关系相比较更高学段的师生关系呈现出更为良好发展的态势,但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像教师关怀引导比较单调,学生惧怕严厉批评;学生关怀反馈相对较少,教师缺乏教育成就感;学校关怀氛围有待加强,师生惯用言语关怀;家校关怀联系不够紧密,师生缺少情感对话问题。由于师生关系是动态发展的,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很多,追其溯源,本文主要从教师、学生、教育体制以及家庭四个层面展开了原因分析。第四部分是根据大理市A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的的现状提出了构建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实践方案,包括表扬策略、游戏活动、召开主题多样的班会活动以及班级文化建设四个活动方案,然后再根据方案实施的效果进一步作出了实践反思与展望。最后一部分,基于上述分析与实践,从教师、学生、家庭三方面进一步提出了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以德育为核心、学生责任意识培育以生活为平台和家校教育理念一致普适于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彭昕[2](2021)在《弱约束性制度的扩员研究 ——以上海合作组织的扩员实践为例》文中提出国际制度的发展有深化合作和扩大规模两个方向。相对于深化合作直接实现内部提质、进一步促进制度的发展,制度规模的扩大、尤其是制度成员的增多,如若不基于强有力的约束协调,则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制度功能的发挥、威胁制度的未来发展。诸如欧盟等强制度,因扩员而引起的内部协调困难、一体化进程延缓等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相比之下,约束力较弱的国际制度扩员就更易引起功能涣散、治理低效等问题。因此,弱约束性制度理应倾向于深化合作,谨慎扩员。然而,针对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实践的经验观察发现,即便在组织面临迫切提质需求的情况下,弱约束性制度仍然实现了扩员。这一选择逻辑上的反常构成了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所在:弱约束性制度为何选择扩员?弱约束性制度如何应对扩员后的功能低效?针对这一问题,就学理基础而言,制度变迁研究构成了研究的宏观理论背景;就经验积累而言,上海合作组织的相关数据与文献为本文提供案例检验基础。但通过对既有研究的梳理不难发现,当前以功能主义和理性选择为导向,大量聚焦强制度扩员的理论研究并没有对弱约束性制度的扩员问题提供有效解释。针对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一系列弱制度扩员的经验研究,缺乏更进一步的学理提炼与整合,存在理论性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采用分析折中主义方法,在制度具备包容性特征且处于协调性制度互动背景的前提下,围绕国际制度功能的多重性内涵,提出了影响弱约束性制度扩员实现的权力制衡、规范扩散以及功能补偿三项基本假设。将其分别带入上海合作组织扩员从搁置(2001年至2007年)到进行法律准备(2008年至2014年)再到最终落实(2015年至2017年)的三个具体阶段予以验证。就上海合作组织案例而言,针对其弱约束性特征的判定既有其结构性的客观原因,也依据其一系列主观的规则设定。作为一项由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主导的区域间合作制度,上海合作组织具有基本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特征;同一空间内众多的相似性制度供给,也在大国利益和小国需求的彼此兼容中维持了基本协调的互动关系。以此为前提,通过历时性比较上合组织扩员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发现:第一,在俄罗斯视角下,由于对美欧等西方国家的威胁感知不断提升,受到中国实力提升对中亚经济影响力增强的压力,其权力制衡需求呈现了持续增强,因此俄始终致力于积极推动扩员,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作为软制衡工具的作用;第二,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背景下,上合组织的制度成熟、成员国的实力增长以及参与全球治理的意愿提升“上海精神”这一核心规范出现了日益增强的扩散需求,推升了各成员国寄希望于通过扩员提升制度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倾向;第三,2015年“一带一盟”对接的实现、上海合作组织“对接平台”定位的确立,通过制度间功能协调上合组织突破原有功能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扩员引起的功能弱化问题,解决了成员国对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引起低效问题的后顾之忧。基于系统的理论假设和经验论证,最终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制度成员国权力制衡和规范扩散需求的提升增强了制度扩员的可能,但不足以促成扩员的最终实现;功能补偿的出现,是在前两项需求不断增长、扩员可能不断累积的情况下促使上合扩员决策得以最终达成的决定性因素。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对当前国际制度普遍趋弱的现象进行了反思,分析总结出可资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一系列弱约束性国际制度借鉴的发展经验和政策建议:在逆全球化时代、国际制度普遍趋弱的大背景下,不论是既有弱约束性制度的未来发展,还是后发力量类似的制度供给,都应在关注内部功能建设的同时,重视制度间关系的维护,避免碎片化引起的制度消耗,追求在协调型互动中形成制度间功能的补偿甚至借用。2021年适逢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周年。本文对于上合扩员的关注,不仅仅局限于已完成的扩员实践,还在明晰扩员依据的基础上对上合新阶段从制度协调中获取的新兴发展动力做出了积极评估与展望。

朱春发[3](2021)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命教育形态的实施及其策略研究》文中提出

陈阳[4](2021)在《新时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医学生是未来国家医疗健康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肩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任,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2020年初,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危急关头,广大医护工作者选择了挺身而出、英勇逆行,全力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这种关键时刻的行动彰显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凸显对医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可行性和极其重要性。围绕对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中心任务,从基本理论意蕴的阐释作为全文逻辑推演起点,分析新时代在医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进一步探讨在新时代两个一百年交汇这一历史机遇和现实方位中,对于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祖国医学人才,在大学学习阶段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日常行动中,基于对医学生在该教育中的现状调查研究,对目前在该教育中的收获和问题进行归因分析,从而推导出目前在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必须要直面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对医学生职业理想信念追求,奉献社会的责任感、爱岗敬业精神以及对生命的关怀态度都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第一章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逻辑。第二章论述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价值,即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求、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迫切需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然选择。第三章调查并分析了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境遇,新时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突出问题,并进行了原因的深入分析。第四章论述新时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策,从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医学生自我教育等三个方面,有利于培养新时代的医学人才。

范文菲[5](2021)在《辨析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型社会,各种不良的网络思潮轰炸着思想不完全成熟的高中生,对其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近年来,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将学生放在第一位。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课堂教学教育性的关键特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因此,高中思想政治的转型对学生的道德修养、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较为特殊的作用。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了辨析式教学,辨析式教学是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转型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应用具有很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辨析式教学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同时辨析式教学区别于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重获学习的自由,能够营造一种和谐开放、民主平等的气氛。其关键在于抛出的辨析点,具有相对的复杂性、争议性、思辨性等特点,有利于引导他们理性面对不同观点。源于此,辨析式教学为强化辨析、凸出价值引领提供不可替代的动力支持作用。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中充满了辨析点,需要教师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在课前挖掘恰当的辨析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程序,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并在课后积极做好教学跟踪评价。本文将新颖的辨析式教学与《文化生活》教材相结合,通过实际调查访谈分析其实际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试图研究出辨析式教学的应用优化策略。基于此,本文围绕辨析式教学在高中思政政治课《文化生活》中的应用展开四部分研究:第一部分为引言,首先对研究背景进行相关阐述,然后从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两个方面来阐述研究的意义。其次根据前期对各种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对辨析式教学的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说明。然后对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阐述,最后对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展开说明。第二部分主要说明辨析式教学理论方面的概述。首先从三个着眼点阐述辨析式教学的内涵。分别先解释词典中辨析二字的涵义,接着解释辨析式教学的概念,为了将辨析式教学与其他相近教学方法区别开来,又展开了对辨析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和批判式教学的区别论述,为更好的理解辨析式教学的真正涵义奠定基础。其次介绍辨析式教学的主要特征,并与《文化生活》教材中的事例相结合,进一步了解辨析式教学。然后主要强调辨析式教学的应用意义,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实际教学增添动力。最后介绍辨析式教学的理论支撑,主要三个理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利于提高辨析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的科学性。第三部分主要介绍辨析式教学在《文化生活》教材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本部分利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形式,将调查的结果利用图表等形式汇总呈现。并根据笔者的实习经历,为找出辨析式教学的应用优化策略奠定现实基础。第四部分主要探究辨析式教学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应用的对策。首先介绍辨析式教学应遵循的一般普适性原则,从总体来约束、规范辨析式教学的应用。其次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角度,并且结合《文化生活》教材来阐述辨析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秦露[6](2020)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学训矛盾分析 ——基于个案的叙事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竞技体育竞争激烈程度的加深,竞技后备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是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关键所在,更是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以YC体校为实地考察地点,运用个案研究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首先以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学训矛盾为切入点,对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学训过程中的学训矛盾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其次,以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对研究对象YC体校的田径队3名运动员进行长期的、深入的考察,观察他们的学习训练过程从而了解运动员的生活史,记录他们训练成绩和文化学习成绩的变化。最后,分析学训矛盾的具体表现、产生学训矛盾的内因和外因以及解决的对策。研究表明:学训矛盾的具体表现:时间冲突、目标冲突和观念上的冲突。训练时间过长导致没有精力放在学习上而形成时间冲突;教练员的“金牌目标”与文化课老师的“升学指标”形成目标冲突;观念上的冲突主要体现在教练员、父母以及运动员本身对训练和学习认识上的冲突。学训矛盾产生的原因可从内、外两方面进行分析,内因主要是由于运动员自身存在意志力较弱、文化课课堂表现不佳以及文化课学习态度存在问题等方面导致的。而外因主要来自于家长和教练盲目要求运动员取得好成绩、体校内部管理部门的沟通不当、学习环境的氛围欠缺、文化课教师对运动员的不关注以及比赛制度。解决对策: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自控能力,合理安排学习与训练的时间;完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加强学工处与训练处的相互沟通和理解,科学安排学训时间,端正运动员学习态度,家长和教练要树立好正确的成绩观,加强文化课老师对运动员学习的研究以及政府需要构建合理比赛制度是改善青少年运动员“学训矛盾”的有效措施。

唐碧蓉[7](2020)在《高中生周记激励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周记是写作教学的手段,是学生每周一次的练笔方式。周记容易出现情感粗糙、可读性差、消极应付等问题,本文以高中生周记激励模式为研究内容,采用文献研究法、图表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试图从激励的角度提出对策解决这些问题。具体从教师和学校两个方面展开对高中生周记激励模式的论述,目的是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写作欲望、提高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论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绪论主要论述本文的研究缘起、意义、现状和方法。第一章是简述周记的概念和类别,概括了周记的写作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等,并且结合周记容易出现的问题、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和激励理论提出高中生周记的激励模式,为后文教师和学校激励模式的撰写工作打下基础。第二章旨在探讨高中生周记的教师激励模式。从周记的评语、评比和刊印文集对学生进行感情激励、目标激励、荣誉激励等激励模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周记,不断创造出优秀文本。第三章重在阐述学校的激励模式。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和调动资源,利用广播、校刊等载体对学生的周记进行配乐朗诵,并采取竞赛、征集作品、向外刊和微信公众号荐稿等方式对学生实行竞争激励、表率激励和荣誉激励等,让学生发现写作的价值,感受周记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最后是结语,呼吁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序列性的周记训练,除了在写作技巧上给予指导,也要充分发挥激励的功能。

杨路燕[8](2020)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强国、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部署,教育振兴成为了我国强国之路的基础。如何实现教育振兴,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成为广大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课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讲解知识,实施教学活动,通过师生和生生间的问答,最终是使学生收获知识的一种教育教学手段。现阶段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与课堂提问相关的几点问题,如高考压力大、学习效果差、学生反应慢、对物理的兴趣薄弱等等。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学习的难点以及鼓励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等。由此可见,课堂提问的地位和作用在师生双边活动中非常重要。研究高中物理课堂提问对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高中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论文采用了文献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和书籍的研读,发现了对课堂提问从学生性别差异和个体认知差异进行的研究几近空白;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对教师和学生发放问卷,对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现状展开调查;采用了访谈法,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的补充。本研究以乌鲁木齐地区各学校的200名高中生、12名高中物理教师以及各地区参加“国培计划”的38名高中物理教师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高中生对物理教师课堂提问的态度、高中生对物理课堂提问的兴趣、高中物理教师对于课堂提问的作用及功能的认识、高中物理教师对问题的课前设计情况、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课堂实施情况、高中物理教师对课堂提问进行反思六个维度进行更全面、深入的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研究,找寻现阶段高中物理课堂提问中所存在的闪光点和不足,并且针对不足之处,结合物理学科新课程标准以及建构主义、元认知、信息加工和人本主义教育学理论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建议。

许东[9](2020)在《儒学民间化与宗教化视域下的太谷学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清嘉庆道光年间,安徽石埭人周太谷于江西庐山传道,创立太谷学派。周太谷晚年由庐山北上扬州,收张积中、李光炘二人为徒,委以“还道于北”和“传道于南”的重任。张、李二人不辱太谷遗命,分任南北,开黄崖北宗与龙川南宗,实现了学派的长足发展。同治五年(1866),黄崖山事件爆发,黄崖北宗遭遇灭顶之灾,龙川南宗生存环境恶化,太谷学派在李光炘的支撑下艰难维系。太谷学派晚期,黄葆年、刘鹗、蒋文田、毛庆蕃等人共创归群草堂,实现了太谷学派南北合宗。太谷学派各代学人着述等身,思想庞杂。在道统传承上,周太谷自诩远承“羲、文、周、孔”儒家四圣,近接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其思想以《周易》《论语》为中心和源泉,采取以易解儒的方式,建构了太谷圣功之学的理论体系。周太谷所构建的圣功之学未脱离宋明儒学的范畴,特别是在孝道和民本思想两个方面,鲜明彰显了周太谷民间儒家学者的特质。在太谷后学中,对于周太谷思想继承最多、阐发最力、拓展最深的当属张积中、李光炘。与周太谷“尚易尊孔、罕言佛道”相比,张、李二人更主张“以儒为宗、融通佛道”,强调以先秦儒家为底色,对程朱、陆王以及佛道等各派各家之说进行批判继承,形成了融合各家而又不同于各家的太谷圣功之学。在太谷学派百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早、中、晚三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向,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周太谷在早期创派传道过程中,其个人兴趣爱好以及青年时期的人生经历,造就了其思想内容和学说体系的神秘性和宗教性倾向,而太谷学派作为新兴的民间社团,在初创阶段为吸引信众而采取重术好玄的传道方式,更进一步加重了这种倾向。周太谷晚年扬州传道,从收徒规模、传道内容、传道方式等方面,纠正了早期传道过程中的宗教化倾向,致力于太谷学派由教派特质向学派特质的转变,确保了学派的长久安全发展。张积中作为继承太谷道统的学派领袖,身负周太谷“还道于北”的遗命,聚徒山东黄崖山,创建黄崖北宗,渐兴渐旺达十年之久。张积中以中下层民间儒者的身份,奉行“教养合一”的学派理念,在民间开展了一场以自我为主导、极富使命感的社会救赎,在这场轰轰烈烈以悲剧收场的社会实践中,张积中挖掘儒学固有的宗教性,吸收佛道二教特别是道教“为方便法门,利其深入人心,易于领会”的特点,对教理、教义、教规等相关内容进行了吸收、改良和创新,建构起了以天地先贤为主要崇拜对象的宗教观念,以心息相依和九还七返为特色的宗教经验,以入门拜师和祈祷献祭为主要内容的宗教行为,以师徒关系为纽带组合而成的宗教组织,在现实中进行了儒学宗教化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是一种非典型性宗教,但因为宗教化实践的不彻底和清政府的扼杀,导致黄崖北宗的儒学宗教化尝试最终走向失败。李光炘作为太谷学派龙川南宗的开创者,身负周太谷“传道于南”的遗命,龙川南宗在发展路向上秉承了太谷学派宗教化、民间化互相杂糅的特质,但由于外部条件、个人性格、突发事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与黄崖北宗走儒学宗教化的发展路向不同,龙川南宗更多地表现出了儒学民间化的倾向,致力于塑造民间儒家学派的形象,最终保全了太谷学派的发展命脉,奠定了太谷学派后期发展的性质与基调,是太谷学派发展历史中的关键环节。在太谷学派晚期,归群草堂作为太谷学派南北合宗的产物,其在儒学民间化的道路上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世俗化、独立化、学理化的改造与重塑,彻底摆脱了太谷学派“异端反叛”的帽子,在清末民国时期开创了太谷学派发展的新局面。综上而言,太谷学派是清末民国时期,社会中下层民间儒者积极践行“教养天下”的使命责任,其在传扬过程中以学术为体、以宗教为用,社团发展在本质上一直保持着儒家学派的特性,而宗教化是学派在传扬过程中适应传播需求的理论和功能借鉴。太谷学派可以看成是“教派与学派结合”、儒学民间化与宗教化的综合体。以史为鉴,儒学未来发展应挖掘儒家思想的真精神,坚持“儒学与当代社会的双向互动”原则,在全球化视野下,着眼于解决人类社会和中国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站在当代社会发展的视角审视、批判儒学,站在儒学的视角审视、批判当代社会,完成儒学与当代社会的双向互动,实现儒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邢雨阳[10](2020)在《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文中指出上海合作组织由“上海五国”机制演变而来,从最初为合作解决冷战后中国与原苏联相邻共和国边境军事安全问题起步,逐步向非传统安全、经济恢复与发展、人文交流与合作等重要领域延伸,经历了二十余年的风雨历程,至今已发展成为人口最多、地域最广、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区域组织,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国际关系和区域合作模式的典范。而中国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倡导国,自始至终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为上合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之源,引领上合组织从地区合作平台迈向参与全球治理的新实践,在上合组织的发展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中国印记”,为组织的成长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外交理念及战略布局进一步升级,开始步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征程,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是中国为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为经历扩员后的上合组织指明了前进方向,助力于上合组织未来向着更加崇高的使命扬帆远航。在此背景下,探究中国同上合组织的互动关系对未来组织的发展壮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国际合作思想为理论指导,把中国的基本国情、综合国力、国家利益与国家责任等因素作为考量,从安全、发展、外交三方面阐释中国在上合组织中发挥作用的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与热点追踪,从秩序理念构建、合作议程设置、合作领域推动等层面准确把握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所处的地位及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具体的合作案例透视出中国对上合组织所做的实在贡献。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中国仍将进一步引领上合组织的深化务实发展。基于对未来中国引领上合组织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考量,将组织的未来发展置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视域之下,提出四项有效举措,用中国智慧与中国行动推动上合组织为维护地区安全、促进共同发展、完善全球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二、张德广:我不仅仅代表中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张德广:我不仅仅代表中国(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探究 ——以大理市A小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怀型师生关系理论研究
        1.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历史溯源
        2.关怀型师生关系的理论基础
        3.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内涵及特征
        (二)师生关系实践研究
        1.师生关系的类型与结构
        2.师生关系的组织形式
        3.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4.师生关系的实践效果
        5.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
        6.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1)问卷调查法
        (2)访谈法
        (3)观察法
        (4)教育叙事研究
第一章 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设计与调查过程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1.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
        2.调查对象的选择
        3.调查工具
        4.调查的内容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关怀型师生关系的认知
        1.重要性的认知:价值观念上重视师生关系
        2.类型的认知:情感态度上以积极关系为取向
        3.结构的认知:过程实践上偏重教学关系
        (二)关怀型师生关系的组织形式
        1.课内互动鼓励积极思考
        2.言语交流拉近师生距离
        3.学科教学引导关怀他人
        4.主题班会强化关怀意识
        (三)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形成表现
        1.以物质为推动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2.以规章制度为准则,要求学生遵守规则
        3.以沟通交流为纽带,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四)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实践效果
        1.教师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
        2.学生敬爱教师,激发教师教学热情
        3.学校关怀师生,增强师生归属感
第二章 大理市A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构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关怀引导比较单调,学生惧怕严厉批评
        (二)学生关怀反馈相对较少,教师缺乏教育成就感
        (三)学校关怀氛围有待加强,师生惯用言语关怀
        (四)家校关怀联系不够紧密,师生缺少情感对话
    二、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构建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教师受个人整体素质影响,知行不统一
        (二)学生性格特点不同,教师反馈偏失
        (三)教育体制功利倾向,教师构建自觉性不强
        (四)家校教育不一致,学生认同不稳定
第三章 大理市A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实践行动
    一、大理市A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构建方案
        (一)表扬策略
        1.方案目的:建立师生互信关系
        2.方案内容:认可便签
        3.方案过程
        (二)游戏活动
        1.方案目的:拉近师生距离
        2.方案内容:“我是谁”游戏
        3.方案过程
        (三)召开主题多样的班会活动
        1.方案目的:提供师生交流平台
        2 方案内容:“学会关怀”
        3.方案过程
        (四)班级文化建设
        1.方案目的:增强学生归属感
        2.方案内容:设计布置“两角一墙”
        3.方案过程
    二、大理市A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实践效果
        (一)贯彻落实关怀行动,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二)真诚给予理解和信任,学生行为习惯得到改善
        (三)正确对待批评与惩罚,学生学习态度得到转变
    三、大理市A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实践反思与展望
        (一)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保证班会组织的有效性
        (二)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三)敦促家校联合,增强学生关怀行为
第四章 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构建策略
    一、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以德育为核心
        (一)以集体活动为资源平台,实施道德伦理关怀
        (二)以情感教育为基础,加强理解平等对话
        (三)以持续关怀学生为纽带,建立互信关系
    二、学生责任意识培育以生活为平台
        (一)提高关怀自我的意识,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二)形成关怀他人的态度,尊重父母的情感
        (三)增加与老师沟通频率,增强学习主动性
    三、家校教育理念一致
        (一)基于孩子需求,适度关怀孩子
        (二)增强家校沟通,实施情感教育
        (三)注重以身示教,关怀身边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弱约束性制度的扩员研究 ——以上海合作组织的扩员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问题与选题意义
    二、既有研究回顾与评析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弱约束性制度的扩员研究
    第一节 研究问题:弱约束性制度为何扩员
    第二节 国际制度趋弱的现实背景
    第三节 既有学理逻辑的解释与不足
第二章 弱约束性制度的扩员可能
    第一节 概念界定:弱约束性制度
    第二节 两个假定:包容性制度、协调型互动
    第三节 三个假设:权力制衡、规范扩散、功能补偿
第三章 案例选择的合理性分析
    第一节 上海合作组织扩员问题概述
    第二节 上海合作组织的弱约束性界定
    第三节 上海合作组织的包容性特征和制度互动背景
第四章 案例检验:上海合作组织扩员中的权力制衡需求
    第一节 上合组织的相关权力要素:俄罗斯、美欧、中国
    第二节 权力制衡需求:俄罗斯视角下的制衡需求与制衡可能
    第三节 权力制衡需求对扩员进程的推动:历时比较
    本章小结 权力制衡需求影响但不决定弱约束性制度扩员
第五章 案例检验:上海合作组织扩员中的规范扩散需求
    第一节 上合组织的价值规范要素:“上海精神”
    第二节 规范扩散需求:“上海精神”的扩散需求与扩散路径
    第三节 规范扩散需求对扩员进程的推动:历时比较
    本章小结 规范扩散需求影响但不决定弱约束性制度扩员
第六章 案例检验:上海合作组织扩员中的功能补偿
    第一节 上海合作组织“对接平台”定位的出现
    第二节 在对接协调中获取功能补偿的可行性论证
    第三节 功能补偿对扩员决策的决定性影响
    本章小结 功能补偿是弱约束性制度扩员的必要条件
总结
    一、总结与结论
    二、基于结论的政策建议
    三、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4)新时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四、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五、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关概述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概念
        一、价值与价值观
        二、价值观教育与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第二节 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医学职业素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具体体现
        二、医学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要素之一
        三、医学人文素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组成部分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三、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价值理念
        四、现代医学的科学精神
    第二节 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价值
        一、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求
        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迫切需要
        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然选择
第三章 新时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调研
    第一节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对象
        二、调查方法
    第二节 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的成效
        一、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良好
        二、医学生对自身职业道德关注度较高
        三、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多样性
    第三节 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略显不足
        二、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亲和力有待提高
        三、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整体协同性需要强化
    第四节 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新媒体对医学生价值观的冲击
        二、医学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有待完善
        三、医学生主体性意识不强
第四章 新时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第一节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一、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质量
        二、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
        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第二节 加强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健全校园文化制度
        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三、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第三节 强化医学生自我教育
        一、激发医学生自我教育的兴趣
        二、创设医学生自我教育的条件
        三、引导医学生多维自我教育的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新时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调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论文
致谢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5)辨析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辨析式教学的理论概述
    (一)辨析式教学的内涵
        1.辨析的语义
        2.辨析式教学的概念
        3.辨析式教学与辩论式教学、批判式教学的区别
    (二)辨析式教学的特征
        1.思想性与价值性相统一
        2.开放性与民主性相统一
        3.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
        4.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三)辨析式教学应用的意义
        1.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2.全面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引领的需要
        3.提高思想政治学科实效性的需要
    (四)辨析式教学的理论支撑
        1.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当前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辨析式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应用辨析式教学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对于辨析式教学不太了解、缺乏自信
        2.有的教师对辨析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关系不明确
        3.一些教师在运用这一方法时难以驾驭课堂中出现的突发情况
        4.一些教师认为辨析式教学的程序比较繁琐
        5.教师运用辨析式教学缺乏灵活性,形式单调机械化
        6.一些教师创设的辨析点不科学
    (二)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学生不适应辨析式教学
        2.有些学生认为辨析式教学浪费时间,实效性差
        3.学生的参与度偏低
        4.在辨析过程中容易抓不住重点
        5.部分学生难以进行深度辨析
    (三)辨析式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原因
        1.教师和学生传统的教学和学习观念根深蒂固
        2.部分教师的综合素养偏低
        3.学生的知识储备较少
        4.《文化生活》可参考的辨析式教学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技巧较少
        5.终结性教学评价体系的制约
三、辨析式教学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应用的对策
    (一)辨析式教学应遵循的普遍原则
        1.教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2.高阶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
        3.自主性与交互性相统一的原则
    (二)基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以新课程标准为基准,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2.结合《文化生活》教材内容,寻找恰当的辨析点
        3.熟练掌握辨析式教学的系列应用程序
        4.提高辨析式教学的课堂驾驭能力
    (三)采用多种形式保障辨析式教学应用的实效性
        1.课前时政演讲
        2.灵活改变传统座位排列形式,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
        3.观摩学习同年级学生的辨析式学习过程
        4.吸纳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的课前备课环节
        5.改进辨析式教学评价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辨析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中的应用调查问卷
附录 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对辨析式教学的认识与应用情况访谈提纲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6)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学训矛盾分析 ——基于个案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1.5 文献综述
        1.5.1 我国后备人才的研究现状
        1.5.2 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1.5.3 研究述评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的选取
    2.2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实施
        2.2.1 研究方法的选择
        2.2.1.1 个案研究法
        2.2.1.2 实地考察法
        2.2.1.3 深度访谈法
        2.2.2 研究方法的实施
3. 游走于学校和训练馆的他们
    3.1 时间的重要性
    3.2 想法的差异性
4. 分析与讨论
    4.1 学训矛盾的具体表现分析
        4.1.1 时间冲突
        4.1.2 目标冲突
        4.1.3 观念冲突
    4.2 学训矛盾产生的原因分析
        4.2.1 内因
        4.2.1.1 运动员自身意志力不足
        4.2.1.2 青少年运动员学习和训练的态度
        4.2.2 外因
        4.2.2.1 教练、家长对运动成绩的盲目追求
        4.2.2.2 学校职能部门间的协同
        4.2.2.3 学习环境
        4.2.2.4 文化课教师对运动员的关注度
        4.2.2.5 比赛制度
    4.3 解决学训矛盾的对策
        4.3.1 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自控力
        4.3.2 教练员、家长、以及文化课教师端正运动员的学习态度
        4.3.3 学校引导教练、家长树立正确的成绩观
        4.3.4 加强学校职能部门间的沟通
        4.3.5 文化课教师加强对运动员学习的研究
        4.3.6 政府需要构建合理比赛制度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高中生周记激励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中生周记激励模式的提出
    第一节 周记的概述
        一、周记的概念与类别
        二、周记与作文的差异
        三、周记容易出现的问题
    第二节 周记的重要性
        一、周记的写作功能和教育功能
        二、周记的调节和管理功能
        三、周记的教学反思功能
    第三节 周记激励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要求发挥激励功能
        二、从需要层次理论看周记的激励
        三、从目标理论看周记的激励
        四、从期望理论看周记的激励
第二章 高中生周记的教师激励模式
    第一节 情感对话评语激励
        一、字词句段点评激励
        二、周记全文总评激励
    第二节 班级周记评比激励
        一、一周优秀周记和“周记之星”
        二、周记高手和金牌小作家等系列荣誉称号
    第三节 周记刊印成集激励
        一、精彩语录集激励
        二、优秀周记选文集激励
第三章 高中生周记的学校激励模式
    第一节 校园广播配乐朗诵和饰墙激励
        一、校园广播配乐朗诵激励
        二、周记佳作饰墙激励
    第二节 校园周记竞赛和征集激励
        一、校园“十佳周记”竞赛激励
        二、校园文学作品征集激励
        三、校刊刊印和稿费激励
    第三节 周记佳作荐稿激励
        一、校外刊物荐稿激励
        二、微信公众号推文激励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国外的研究
        1.2.2 国内的研究
    1.3 论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论文研究的思路
        1.3.2 论文研究的方法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2 理论基础
    2.0 相关概念界定
    2.1 课堂提问的功能和作用
    2.2 建构主义理论
    2.3 信息加工理论
    2.4 元认知理论
    2.5 人本主义理论
3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现状的问卷设计及调查
    3.1 问卷的编制
    3.2 问卷的发放
    3.3 问卷分析
        3.3.1 高中生对物理课堂提问的态度的调查
        3.3.2 高中生对物理教师提问的兴趣的调查
        3.3.3 高中物理教师对课堂提问的作用以及功能认识的调查
        3.3.4 高中物理教师对课堂问题设计情况的调查
        3.3.5 高中物理教师课堂提问课前的实施情况的调查
        3.3.6 高中物理教师对物理课堂提问的课后反思和建议的调查
4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1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4.1.1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沟通
        4.1.2 忽视学生认知水平,问题缺乏趣味性
        4.1.3 忽视课堂提问的功能
        4.1.4 问题随意性强、来源单一、清晰度低、针对性不强
        4.1.5 提问对象固定、候答时间不足、反馈不当、把提问当做惩罚
        4.1.6 不注重课后反思
    4.2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中的对策研究
        4.2.1 以学生为本,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4.2.2 关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创设生动而富有兴趣的情境
        4.2.3 重视课堂提问的作用和功能
        4.2.4 问题开放、种类多样、提高清晰度及针对性
        4.2.5 面向全体提问、候答时间充足、注重反馈、勿将提问当做惩罚
        4.2.6 注重课后反思
5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案例分析
    5.1 未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5.2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高中物理教师课堂提问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附录3 高中物理教师课堂提问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致谢

(9)儒学民间化与宗教化视域下的太谷学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太谷学派产生的思想与历史背景
    第一节 太谷学派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
    第二节 太谷学派产生的历史文化生态
第二章 太谷学派的创立及其发展演变
    第一节 周太谷与太谷学派的创立
    第二节 太谷学派南北二宗的创建及其发展
    第三节 归群草堂与太谷学派的南北合宗
第三章 太谷学派人物着述与思想内涵
    第一节 太谷学派主要人物及其着述
    第二节 《周氏遗书》所见周太谷主要思想
    第三节 张积中、李光炘对周太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第四章 太谷学派早期的儒学宗教化与民间化倾向
    第一节 周太谷早期传道的儒学宗教化倾向
    第二节 周太谷晚年传道的儒学民间化特征
第五章 张积中黄崖北宗的儒学宗教化路向
    第一节 黄崖北宗产生的背景及其原因
    第二节 黄崖北宗的儒学宗教化路向
    第三节 黄崖北宗儒学宗教化路向的最终结局及其原因
第六章 李光炘龙川南宗的儒学民间化路向
    第一节 龙川南宗产生的背景及其原因
    第二节 黄崖山事件对龙川南宗发展路向的影响
    第三节 龙川南宗的儒学民间化路向
第七章 黄崖北宗与龙川南宗发展路向比较
    第一节 黄崖北宗与龙川南宗发展路向的一致性
    第二节 黄崖北宗与龙川南宗发展路向的差异性
第八章 归群草堂与太谷学派晚期儒学民间化路向的新探索
    第一节 归群草堂产生的背景及其原因
    第二节 归群草堂儒学民间化路向的新探索
余论:太谷学派历史命运的反思与儒学未来发展路向的思考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发挥作用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2.1 上海合作组织概述
        2.1.1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背景
        2.1.2 上海合作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2.1.3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历史沿革
    2.2 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发挥作用的理论依据
        2.2.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国际合作思想
        2.2.2 马克思主义国际合作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
        2.2.3 基于马克思主义国际合作思想分析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的互动原则
    2.3 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发挥作用的现实依据
        2.3.1 维护周边地区安全与稳定
        2.3.2 实现经济发展互利与共赢
        2.3.3 推进外交布局完善与升级
第三章 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3.1 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地位
    3.2 中国在构建上海合作组织秩序理念方面的作用
        3.2.1 中国提出的国家安全观与“上海精神”一脉相承
        3.2.2 中国倡导并不断深化“上海精神”内涵及其价值引领作用
        3.2.3 中国倡导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构建命运共同体
    3.3 中国在设置上海合作组织合作议程方面的作用
        3.3.1 合作理念方面
        3.3.2 合作思路方面
        3.3.3 合作目标方面
    3.4 中国在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具体合作领域方面的作用
        3.4.1 安全合作领域
        3.4.2 经济合作领域
        3.4.3 人文合作领域
    3.5 中国在打造上海合作组织共同发展引擎方面的作用
第四章 中国引领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发展的若干思考
    4.1 中国引领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4.1.1 中国引领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4.1.2 中国引领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
    4.2 中国引领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发展的有效举措
        4.2.1 明确自身身份定位,有力回击威胁论
        4.2.2 不断巩固政治互信,加强组织政治建设
        4.2.3 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务实合作收获新成果
        4.2.4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四、张德广:我不仅仅代表中国(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探究 ——以大理市A小学为个案[D]. 马姁含. 大理大学, 2021(08)
  • [2]弱约束性制度的扩员研究 ——以上海合作组织的扩员实践为例[D]. 彭昕. 外交学院, 2021(10)
  • [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命教育形态的实施及其策略研究[D]. 朱春发.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4]新时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D]. 陈阳.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5]辨析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中的应用研究[D]. 范文菲.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6]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学训矛盾分析 ——基于个案的叙事研究[D]. 秦露. 南京体育学院, 2020(08)
  • [7]高中生周记激励模式研究[D]. 唐碧蓉.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8]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杨路燕.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
  • [9]儒学民间化与宗教化视域下的太谷学派研究[D]. 许东.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10]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D]. 邢雨阳.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张德光:我不只是代表中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