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信托业务会计办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制定《信托业务会计办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制定《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郑涵[1](2019)在《“营改增”后推进金融业税收制度完善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金融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金融业的税收制度作为我国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为国家贡献重要的财政收入以外,也潜移默化地给金融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税收原则理论、税收中性理论、最优税制理论及税收职能理论等基础理论,通过历史与现状的纵向比较,本行业与其他行业及国际上相关国家的横向比较,揭示我国金融业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结合“营改增”顺利落地实施这一历史契机,提出税收制度完善与税收立法应相辅相成,二者相得益彰。同时本文就推进我国金融业税收制度完善和立法的指导思路和路径选择,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根据以上思路,本文论述内容如下:论文首先探寻我国金融业税收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进程,归纳各阶段的特点,金融业税收制度的沿革是与宏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但我国金融业税收制度发展仍需要关注一些问题。站在今天的历史时点和空间位置,对我国金融税制现状特点进行归纳和评价,更深刻的阐述了我国金融业税制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营改增”税制改革给金融业带来的影响,包括其对普遍关注的金融业税负的影响;对金融业经营模式、经营成果、管理行为等方面的影响,从多个侧面评价了“营改增”在金融税制改革中的历史作用、对金融业带来的影响和意义。本文以具有较好代表性的国有五大商业银行数据为基础,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对金融主体征收的税收,尤其是间接税,对金融主体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带来了非中性影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主体的盈利能力和效率,进而影响了金融市场的效率和活力。同时,随着金融主体积极性的降低,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实证分析后,本文论述了如何体现一个科学、现代的金融业税制体系的税收中性特征,如何选择实现税收中性的路径。通过比较国际上相关国家的整体税制设计思路和税种要素,分析其税制设计背后的原因,具体从直接税和间接税两方面比较税制结构、税种选择和税种要素等,分析国际上相关国家金融业税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结合我国金融业发展实践,研究国际上相关国家税制给我国金融业税制完善带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在我国金融业双主体税种的情况下,完善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是完善我国金融税制体系的有力抓手。“营改增”改革之后,作为金融业主体税种的增值税立法已经刻不容缓。本文论述了金融税收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立法路径的选择上,应尽可能的采用原则性立法的模式,同时在法律具体内容中对相关产品服务约定清楚。在“营改增”后相对稳定的时期,应该尽可能做到先立法后改革。金融业税收制度的立法要明确立法与授权的关系,促进现代税制结构的形成,要明确政策目的,坚持税制改革的初衷。结合国内外热点问题,我国应着眼建立能适应经济全球化、防范金融危机风险、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体系。税收制度完善与税收立法相辅相成。税制完善要通过深化税制改革,凝炼税制要素来完善,又通过税收立法来引领,从而推进税收立法。而我国税收立法应具有前瞻性,更好发挥税收立法对税收制度完善的引领作用。在使完善税收制度与税收立法二者相辅相成的总体思路下,本文从作为具体立法内容的税收制度,即从直接税、间接税结构和内容角度,对税制结构、税种要素的完善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议。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写作视角具有创新性,从适用金融业税收政策的主体角度,对“营改增”实施后推进金融业税收制度完善问题进行研究。以税收制度对金融主体在经济运行中的影响进行分析,论述金融业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营改增”改革及“营改增”后金融业税收制度对金融业的影响及推进制度完善和税收立法的相关建议。以金融业市场主体的视角,对税收制度对金融业影响进行了量化评估,包括统计性的数据分析、归纳金融业税收政策特点、“营改增”对金融机构主体税负变化及经营结果的影响、降低间接税税率对金融机构主体的影响等等,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议。实证分析部分的模型建立、变量设定及结论分析具有创新性。论文结合面板数据是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混合的数据特点,选取税收变量和可以代表金融业经营指标的变量,建立模型,分析得到税收对金融主体盈利能力、经营效率、信贷规模等非中性影响的结论。为后文分析实现税收中性的途径奠定了基础。在比较我国与国际上相关国家税收制度时,本文并没有简单分析税收制度内容的不同,而是从税收制度设计的理念和整体思路出发,分析税收制度设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我国金融业特点,提出我国金融业税收制度需向国际上相关国家借鉴和完善方面的建议。本文提出了以下结论:关于通过实证分析得到金融业税收影响金融主体的盈利能力、经营效率和信贷规模,进而影响了金融业的活力和效率,不利于体现税收中性特征的结论。提出通过尽可能全面降低税收对金融业经营的影响,降低税负,尤其是间接税税负、缩小免税范围、保证抵扣链条完整、合理设定征税环节等方式以实现税收中性,提高社会整体福利;降低税收遵从成本也是体现税收中性的重要方面,税收中性不单单体现在税收金额上,也体现在不给纳税人带来超额负担,降低税收遵从成本,提高整体社会效率方面。通过与国际上相关国家的金融业税制结构、税种要素进行比较,分析其设计原因、理念及发展思路,提出需树立大局意识、全面考虑战略性、系统性的问题,需统筹考虑税制结构、各税种的配合与衔接,在提高直接税比重、降低间接税比重的同时优化各税种要素。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我国暂时不宜开征银行税等功能性税种,但可以向国际上相关国家借鉴,合理设计间接税征税环节,试点消费地原则增值税,以更好的发挥税收中性特征,均衡税源。对于税种要素中降低税率及税率简并的方式,国际上相关国家的经济金融发展情况不同,我国在减并税率的过程中,应统筹考虑如何完善税收优惠制度。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了金融业税收制度完善与税收立法的关系,二者相互推进,相辅相成。深化税制改革,凝练税制要素,完善金融业税制是推进金融业税收立法的基础;而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推进税收立法又引领税制改革。推进税收制度完善应兼顾好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抑制金融风险与推进金融创新的平衡、建立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平衡、优化税制结构与构建地方税税制体系的平衡。我国宏观经济大形势和金融业发展热点问题不可避免的影响了金融业税制发展和演进,在金融全球化、数字化、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结合当今宏观经济和社会的热点问题,应更好发挥立法前瞻性对金融业税收制度完善的引领作用。结合金融业自身特点,本文论述了应在一种产品服务一种税收规则的方式明确税种要素的基础上,采用原则性的立法模式。同时在“营改增”实施后税种要素相对科学合理、税收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先立法后改革的路径。对于完善金融业间接税税收制度的具体建议,论文提出:1.应尽快完善传统信贷业务等核心业务间接税税收制度,短期内贷款利息支出进项税应允许下游企业进行部分抵扣,在财政收入允许的范围内,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中期,进一步允许贷款利息支出进项税全额抵扣;长期,应对金融业核心业务免税,并给融资企业配套的进项税扣除政策。2.随着我国增值税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改革,应进一步降低、简并增值税税率。短期内,参考现代生产生活服务业的进项税配套扣除政策完善金融业相关抵扣配套政策;中期,考虑调整较高两档增值税税率,适当降低金融业核心业务税率;长期,随着我国增值税税率三档并两档的改革完成,对金融业核心业务免税。3.对金融业相关业务,理顺增值额,确定合理的计税基础。4.合理确定征税范围。5.将增值税改革融入到中央、地方税制建设的过程当中;中央地方的税收收入分配应保护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采用以事权定财权的原则,使地方政府具有积极性。我国可考虑由现在的按比例分成方式逐渐转变为特殊行业分配原则与消费地原则相结合的模式,对于部分特殊行业增值税收入归中央政府,用于风险防范、危机应对及补偿税式支出等,对于其他行业,结合可以调整的分成比例,试点实行消费地增值税,以更好的体现税收中性,公平各地区税负,使地方政府注重内涵式发展。6.尽快推进增值税电子发票建设,提高征管效率,降低遵从成本。7.用好税收优惠政策,有的放矢,通过完善资本市场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小微企业、农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等,使金融业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等等。对于完善金融业直接税税收制度的具体建议,论文提出:1.合理设定金融业企业所得税税负。2.合理设定所得税税率结构。3.将金融业风险防范与企业所得税制度紧密结合。4.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更好的发挥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作用等。总之,“营改增”实施后应积极推进金融业税收制度的完善,同时加快推进适应并促进金融业发展的金融业税制(如增值税制等)的立法进程。

袁嘉帅[2](2019)在《资管新规下B信托公司信托业务的内部控制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越来越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热点,一方面金融行业本来就是资金管理、投资管理、合规性管理的风险高发地带,金融企业现在直接被视为高风险企业,另一方面近年来金融风险越来越受党中央的关注,我国金融在2016年起,开启了金融去杠杆、严控风险的新时代。2018年一行两会一局联合颁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本文中简称为资管新规),对乱象丛生的资产管业行业进行了重新的顶层设计和监管统一,而信托行业因为它的自由性和灵活性的制度优势成为了资管行业杠杆高企和多层嵌套等重大风险积累的“始作俑者”,加之信托业已是我国四大金融支柱中仅次于银行业的重要存在,其内部控制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学习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先进理论、原则、方法,以及国内优秀学者关于信托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建议,再结合震动整个金融行业的资管新规的指导要求,对B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分别从内部控制公司层面和信托业务运营流程两个维度进行风险分析,并就两个维度提出了改进建议和完善措施,与其他有关信托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相比,本文还创新性地在信托业务运营流程中提出进行中台部门大改革的重要举措,具体表现为依托原有的托管部门,新设监控中心和项目管理中心用来全方位地参与信托项目的运营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项目风险事件的发生或被前台业务人员隐匿,并积极化解风险。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尽快地适应资管新规带来的新资管大时代,做到符合严控金融风险、稳步金融发展基调的内部控制的转型与改进。

刘继新[3](2013)在《日本信托业发展及其启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日本信托制度虽引自美国,但在发展过程中与国内经济与金融相配合,灵活的运用制度与方式,不断地扩充规模与效益,发展成为日本金融体系的支柱,并有其独特的作用。在日本,信托业目前不是单独存在,而是作为信托银行、与其他银行、证券和保险享有同等的待遇与发展契机,因为信托银行享有的制度与政策的优势,因此在日本金融业中处于一种优势地位,日本信托业在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非常明显。中国目前经济发展强烈的需求健康的金融组织与健全的金融体系,而中国信托业的发展起步晚,相关的制度配套不完善,与目前的中国的金融需求差距甚远。本研究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及前提下,选择了日本信托业的发展历程、发展模式、信托发展对金融及经济发展的作用作为研究对象。本文对日本信托自引入以来发展的历程、日本信托发展的模式进行系统论述、并揭示日本信托在国民经济中与金融、经济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推进日本信托发展的历史作用。日本信托最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时期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本文将日本信托的发展至于日本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背景下予以考察,从分析来看,没有日本经济的蓬勃发展就没有日本信托的今天,日本的信托业通过优化金融的资源配置,改变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结构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梳理了目前理论界对信托的研究现状及信托的起源及业务行为,并以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础,认为金融信托发展理论是金融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信托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主要研究日本信托业发展的历程、发展模式及其对金融、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实证模型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日本信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动性,日本信托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水平,是有益于日本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的信托制度是日本信托业发展的基础,而且信托业不断繁荣是日本经济发展在技术进步和资本劳动因素之外的重要动力。信托的发展带动了生产资料的优化配置,使得资本与劳动力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在分析日本信托发展积极方面的同时理清日本信托业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及消极作用,分析日本信托业健康发展,并发挥推动经济发展作用的原因;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中国信托业迅速发展的政策建议,从日本信托发展中得到启示避免弯路。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金融监管、创新和改革的变迁不仅是近年来日本信托业蓬勃发展,形成文中发展模式的主要推动力,而且也是影响信托业未来走向的决定性因素。和日本类似,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变化也是和中国宏观经济环境以及金融自由化改革这两个关键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应该可以通过回顾日本的经验,找到中国信托业现在面临的潜在风险,窥探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毛映玲[4](2013)在《风险导向审计式税务稽查在M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审计思想、审计技术的不断更新,风险导向审计逐渐取代原有账项基础审计成为主流,审计思想在税务稽查工作中的应用模式也在发生变革。基于大型企业税务问题的复杂性和税务稽查对审计思想和技术的天然需求,风险导向审计式税务稽查应运而生。各地税务部门都在摸索尝试,对重点税源企业中的工商业和银行业开展了审计式税务稽查,但是在这方面都还缺少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房地产行业作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地税部门重点税源的龙头。房地产企业被认为是利润率偏高的行业,但实际上在税收缴纳方面并没有作出相应的贡献。由于房地产行业开发项目周期长,业务复杂,受外部政策变化影响大,使得对其进行税务稽查具有很大的难度。传统的经验式、查账式的税务稽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房地产企业日趋隐蔽化多样化的涉税违法手段。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对房地产企业的风险导向审计式税务稽查进行研究,为我国税务部门如何运用风险导向审计式税务稽查模式对特定行业进行税务稽查提供经验和借鉴。风险导向审计式税务稽查在对涉税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流程对风险进行识别,并确定合适的稽查重点和程序。本文以M公司为例,通过对其外部和内部信息的核查,进行了恰当的风险评估,初步确定了 30个具体风险点,进一步地运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最终确认18个涉税问题,核实其少缴各种税费1125万元,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意见。本文还通过解剖M公司的案例,总结了房地产企业在收入核算和成本费用核算方面可能存在涉税风险;并从稽查方案设计、风险评估方法、稽查工作底稿、分工与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提升风险导向审计式税务稽查成效的措施,从而为风险导向审计式税务稽查在实务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的借鉴。

李放之,栾甫贵[5](2005)在《对我国信托会计几个问题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2005年1月,财政部发布了《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该办法对于规范信托业务的会计核算,保护信托财产安全,维护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其中仍存在一些不尽合理或不够完善之处。

翟立宏[6](2005)在《信托产品创新:要素解构与环境分析 ——基于中国信托业发展进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全文包括导论和正文两部分内容。 本论文的导论部分比之于一般意义上的导论要更为具体和详尽,包含了更多实质性的内容,对理解全文的背景、梗概、思想甚至细节都有非常重要的引导和提示作用。导论部分共分三节,分别阐释了本文选题研究的意义,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主要贡献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一节是选题研究的意义,分别从理论层面、历史演进层面和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具体实践层面说明以信托产品创新为题的意义。第二节主要回答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本文为什么要将研究重心置于信托产品创新的“要素解构”和“环境分析”?为什么要将这样的研究基于中国信托业的“发展进程”?本文又是通过什么样的线索和方式将研究的两部分内容相联系?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也就是对本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的阐释。第三节首先介绍了本文在各章中使用的理论工具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其次对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作了简要的归纳和概括,包括论文选题视角的创新,结构的创新,研究方法的创新,理论研究层面的观点创新及实践研究层面的观点创新;最后对本文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作了说明。 正文部分共分六章。 第一章是信托产品创新的制度要素。尽管信托业通常被归为金融业,但无论从历史渊源来看,还是从基本功能来看,信托都应首先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来理解和接受,这一规范要求在构造和推广创新性的信托产品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本章将从法学理的角度对信托产品创新中所涉及到的法律含义、构成要素、基本观念等内容进行阐释,由此引出信托的基本制度功能——财产转移和财产管理,并详尽阐释了信托履行基本制度功能的特征。之所以要在信托的基本制度功能上不吝笔墨,是因为信托的基本制度功能及其特征是信托产品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将是贯穿本文始终的一条红线。本章最后将由信托基本的制度功能引出信托派生的融资功能、投资功能、中介功能等,2从而在内容上与下一章以金融学理分析信托产品创新的技术要素进行衔接。第二章是信托产品创新的技术要素。本章将从金融学理的角度对信托产品创新中所涉及的金融技术要素进行分析。如果说上一章的总体逻辑思路是从信托的法律含义、要素、观念来引述信托基本的制度功能及其扩展与延伸,则本章总体上的逻辑思路就是要从信托的制度功能及其所派生的金融功能来推论信托产品应具有的金融技术要素与技术结构,然后以金融产品设计的一般思路来对信托产品构造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并在分析中着力体现信托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不同的技术特征。遵循这样的逻辑思路是出于两个考虑:第一,信托产品创新不仅在制度设计上要接受基本的法学理的规范,同时在技术原理上也要符合金融产品构造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信托的制度功能与现代金融体系的功能在内容上是相容的,因此信托产品与所有的金融产品在技术原理上也就是相通的。第二,作为金融产品的信托产品不仅要有金融产品的一般性,还要有作为信托产品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由信托制度构造上的特殊性赋予的,但需要借助相关的金融技术表现出来。 第三章是信托产品创新的管理要素。本章将从管理学理的角度对信托产品创新中所涉及的关键性问题——内在要素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进行分析。管理要素的引入是基于信托产品创新的动态特征,其基本的职能在于在信托产品创新过程中对其内在要素与外部环境进行协调和沟通,从而形成内在要素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因此,从理论上说,管理要素在信托产品创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正处于展业初期的中国信托业来说,信托产品创新的外部环境并非十分理想,对信托产品创新中制度要素和技术要素职能的充分发挥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如何在中国信托业发展进程中充分发挥信托产品创新管理要素的作用,以改善信托产品创新中这种内外失协的状况,就更成了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本文引入管理要素这一概念也正是出于这一考虑。由于管理学科本身的宽泛性,因此本章将首先通过对营销管理、管理的创新职能、创新职能的内容等一系列概念的解析来逐步廓清管理要素的涵义,并运用其中的核心概念来完3成信托功能概念体系的构建,阐释信托产品创新的特征;然后分别考察管理要素中战略和策略两方面的关键环节,即信托产品的市场定位和信托产品策略的选择与实施。第四章是信托产品创新制度环境的初步形成与总体评析。特定的信托产品创新是在特定的外部环境下进行的。这些外部环境中主要包含了法制体系、监管体系、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等几方面的内容。本文将法制体系和监管体系两方面的内容统一在制度环境这一概念中进行分析。因为制度要素是信托产品创新的首要基本要素,因此制度环境对于信托产品创新的意义首先就在于通过制度供给为信托的存在提供了制度基础。其次,在信托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制度环境中特定的法制和监管内容不但会对创新本身产生直接的制约或激励,而且也会以各种方式对信托产品创新环境中的市场竞争、市场需求等内容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使信托产品创新的几乎整个过程和

刘帆[7](2004)在《中型民企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的方向,以此为指针,我国的产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经过近几年的企业改制,大多改制后的企业都能规范运作,基本上形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的市场主体,但毕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改制后的企业在内部机制转换,尤其是管理水平提高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正是从国企改制的大背景切入,就国企改制组建的从事制造业的中型公司制民企这一类型的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建设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基于不同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必然有一些共通的地方,所以,虽然本文着眼点在于具有国企改制背景、中型、制造业、民营、公司制企业等几类特征的企业,但是仍就内部会计控制基本的内容作一概述。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内部控制制度也不例外。国外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等几个阶段;在我国,新《会计法》的实施及《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发布可以看作是我国重视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里程碑。 本文将企业的主要会计控制分为组织机构设置环节、购进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筹资与投资环节、利润分配环节等几个大的环节,这几个环节的内部会计控制就构成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核心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而现在正处于一个“现金为王”的时代,所以货币资金的控制必须贯穿于内部会计控制的各个环节,以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和有效。 当然要想使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发挥作用,我们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测评体系;我们要充分重视人尤其是单位负责人在内控建设中的作用;正确认识内控系统的环境构成,正确处理内控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以及与职业道德建设的关系等等。企业有了良好的运行机制,有了优良的发展环境,有了健全的内控制度,也就有了生存、发展和获利的基础。同时,企业良好的发展状态,又会反过来促使企业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许燕[8](2004)在《会计职业判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会计是一个人为的信息系统,会计基本程序和方法的运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会计职业判断,但是长期以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未给予会计职业判断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会计职业判断是最近几年随着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才提倡的。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还很低,很多会计人员仍然习惯于按照现成的规定生搬硬套,缺乏职业判断的意识和主动性,整体的专业素质也有待提高,远远不能满足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因此,现阶段对会计职业判断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企业财务会计中涉及的会计职业判断为主要对象,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围绕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理论问题、一般过程与方法、主要内容以及判断质量的改善等展开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全文由十一章组成,总体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本文的第一至第三章,主要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内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第一章会计职业判断探源,界定了会计职业判断的涵义,认为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等会计标准,充分考虑企业现实与未来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通过识别、计算、分析、比较等方法,对不确定性会计事项所作的裁决与断定的思维过程。进而分析了会计职业判断的成因,指出判断往往与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会计职业判断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会计认识的多元性及会计规则的不完备性。从本质上说,会计职业判断既是一种正确执行会计规范的会计行为,也是一种人脑进行信息处理的认知过程,本文正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最后比较全面地总结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特点。第二章会计职业判断要素,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把会计职业判断置身于社会经济环境中,研究了会计职业判断的构成要素和环境影响因素,以及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会计职业判断的构成要素包括:会计人员、会计事项和会计职业判断手段,其中会计人员是影响会计职业判断最为直接的因素。会计人员在做出判断时,既要受到其内在心理因素的制约,又要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第三章会计职业判断相关概念辨析,分析了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审计职业判断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探讨了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确认和计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地把握会计职业判断的内涵。 第二部分包括本文的第四至第六章,主要围绕会计职业判断的一般过程与方法,研究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目标、原则、标准、方法、形式、模式等基本理论问题。会计职业判断目标是整个判断行为的导向,本文结合会计目标的研究,提出会计职业判断目标应是一个分层次的体系,包括终极目标、可操作性目标和具体目标。终极目标是真实、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人类认识的有限性,终极目标在现实社会中却不具备可操作性,于是需要探索和寻求能够近似地充当真实性标准的替代物,我们称之为可操作性目标。在现行会计实务中,可操作性目标为合法、公允地进行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报告编制。文中进一步将可操作性目标予以具体化,使其更便于理解和操作。而具体目标会计职业判断研究是针对具体的会计判断事项而言的,不同的判断任务有不同的具体判断目标。会计职业判断原则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应遵循的一组指导性标准或建设性意见,本文提出了七条基本的判断原则。会计职业判断标准是作出会计职业判断的依据,主要包括会计法规、会计理论、行业惯例、有关事实和其他标准,其中,法规标准是最常用和最直接的,因此文中详细研究了法规标准的组成内容及其基本框架。会计职业判断方法是会计人员为了达到判断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手段。本文总结了一些常用的会计职业判断方法,并考察了会计职业判断的不同形式。会计职业判断模式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可遵循的基本范式。本文分别从行为活动和认知过程的视角出发,归纳了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模式和认知模式。过程模式揭示了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应遵循的基本步骤;认知模式揭示了会计人员作出判断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并通过分析该过程的主要特征,探究可能发生判断偏误的机理,寻求改善判断准确性的途径。 第三部分包括本文的第七和第八章,主要探讨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要内容,及在几个重要会计事项中的实际应用。第七章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分别从会计处理程序的角度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四个环节考察了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要内容,指出了会计职业判断的广泛性,并按照不同的标志,对会计职业判断进行了恰当的分类。最后以《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归纳了其中需要进行判断和选择的事项,以便进一步对其进行分项研究。第八章几个会计职业判断事项的探讨,选择了几项对会计职业判断要求比较高,在实务中遇到的问题比较多,且容易被滥用作为盈余管理手段的会计事项进行深入探讨。这部分与实务的联系比较紧密,并且运用典型调查的方法揭示了目前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第九章,会计职业判断质量,主要与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有关。现实中,会计职业判断经常被一些别有用心?

魏芳[9](2004)在《制定《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文中认为作为非银行金融业务,信托业有其自身的特性。信托业在中国也有着比较复杂的发展历程。现有的金融会计制度和规章中,专门针对信托业务的描述较少,致使信托业务会计核算上还缺乏统一和科学的规范。《制定“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一文,首先分析了信托业的特性,然后从“核算主体”、“计提减值准备”、“破产隔离”、“委托人的账务处理”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制定《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时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王雪娇[10](2020)在《新收入准则下A建筑企业的EPC合同收入确认案例研究》文中提出当今世界格局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为更好地适应国际经济变化形式,更好满足会计可比性原则,我国会计界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这些变化。从20世纪以来对会计准则进行不断的修改完善,持续保持与国际接轨趋同,降低经济贸易和经济沟通风险。财政部会计司结合我国实际问题和借鉴财务报告准则,于2017年7月5日修订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准则(以下简称“新收入准则”)。新收入准则将原建造合同准则和原收入准则纳入同一收入确认模型,对众多行业产生影响巨大。其中建筑行业经常涉及工期长,内容复杂的交易,如何高效恰当地应用新收入准则是建筑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新收入准则将原来的收入准则和建造合同收入准则统一纳入收入确认“五步法”模型。对于建筑企业可能承接的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有着较大影响,以这类企业该如何判断运用准则中相关规定这一问题展开。本文首先列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会计准则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介绍,其次介绍建筑企业独特运作模式及业务流程,对EPC工程总承包概念及步骤进行简单介绍,探讨收入确认的相关理论基础及新旧收入准则变化,以及对建筑企业在收入确认时可能产生的合同识别不准确、履约义务识别不清晰、收入确认时点判断不合理等问题做出论述。接着,选取案例公司中较为典型的EPC工程总承包建造合同,以新收入准则中“五步法”确认为主线结合具体的业务运作流程,采用情景分析法对每一步中应该关注的判断风险点进行逐一识别,提出合理的解读方式。最后对案例公司运用新收入准则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困难,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依据收入确认相关理论和准则,用具体案例分析得出建筑企业在新收入准则下EPC建造合同该如何进行收入确认,为建筑企业实际应用新收入准则提供参考及指引,促进建筑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判断水平,规避估计风险,保持建筑企业EPC建筑项目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制定《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制定《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营改增”后推进金融业税收制度完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五节 写作难点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六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金融业税收制度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业税收制度演变
    第二节 从税制历史沿革看我国金融业税制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我国现行金融业税收情况概况
第三章 “营改增”的改革背景及对金融业的影响
    第一节 “营改增”的理论依据和改革背景
    第二节 “营改增”对金融业税负的影响
    第三节 “营改增”对金融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第四节 “营改增”对金融业影响评价
第四章 我国税收制度对金融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我国金融业税收制度效应实证分析
    第二节 实证研究结论分析与政策启示
第五章 国际金融业税制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节 国际金融业税制设定基本思路与框架
    第二节 国际上相关国家金融业税制要素比较研究
    第三节 国际上相关国家金融业间接税制研究
    第四节 国际上相关国家金融业直接税制研究
    第五节 国际税制比较对我国金融业税制的启示
第六章 我国金融业税收制度完善与立法的指导思路与路径选择
    第一节 金融业税收制度完善与税收立法的指导思路
    第二节 从国内外新形势视角看金融业税收制度的完善
    第三节 金融业税制体系的法制现状评价
    第四节 金融业税收制度完善与立法的实现路径选择
第七章 完善我国金融业间接税制的建议
    第一节 完善我国金融业间接税制的整体思路
    第二节 从税收职能看金融业间接税制完善
    第三节 从税收原则看金融业间接税制完善
    第四节 完善我国金融业间接税制的建议
第八章 完善我国金融业直接税制的建议
    第一节 对我国金融业企业所得税制现状的评价
    第二节 完善我国金融业直接税制的建议
附表:实证研究原始数据
    附表1:我国国有五大商业银行2006-2018年财务数据一
    附表2:我国国有五大商业银行2006-2018年财务数据二
    附表3:我国国有五大商业银行2006-2018年财务数据三
    附表4:2007年-2018年全国贷款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表
参考文献
致谢

(2)资管新规下B信托公司信托业务的内部控制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文献
        1.3.2 国内研究文献
        1.3.3 文献综述简评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和框架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内部控制理论及相关基础概述
    2.1 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2.1.1 内部控制的定义
        2.1.2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2.1.3 内部控制的目的
        2.1.4 内部控制的原则
        2.1.5 内部控制的要素
        2.1.6 内部控制的方法
    2.2 信托业相关知识概述
        2.2.1 信托的定义
        2.2.2 信托业务的范围
    2.3 信托业务的内部控制
        2.3.1 设立环节的控制
        2.3.2 运用环节的控制
        2.3.3 管理环节的控制
        2.3.4 清算环节的控制
    2.4 资管新规的出台背景及其内容介绍
        2.4.1 资管行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2.4.2 资管行业存在的问题
        2.4.3 资管新规的内容介绍
第3章 案例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3.1 B信托公司简介
        3.1.1 B信托公司经营现状
        3.1.2 B信托公司风险状况与控制政策
        3.1.3 B信托公司治理情况
    3.2 B信托公司信托业务的内部控制现状
        3.2.1 内部控制体系概述
        3.2.2 内部控制的组织保障
        3.2.3 制度保证
        3.2.4 流程约束
        3.2.5 信息交流与反馈
        3.2.6 监督评价与纠正机制
    3.3 B信托公司业务运营环节及流程图
        3.3.1 B信托公司信托业务管理业务运行流程
        3.3.2 B信托公司的信托计划运作流程
        3.3.3 B信托公司投资投资交易流程
第4章 资管新规下B信托公司内部控制的问题分析
    4.1 B信托公司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的问题分析
        4.1.1 合规教育不及时和未贯彻审慎观念
        4.1.2 风险评估的范围更新不及时
        4.1.3 缺乏部分合规性和规范性的控制活动
        4.1.4 对外部的信息沟通不规范
        4.1.5 对新风险监控不足和失效
    4.2 B信托公司业务运营流程内控的问题分析
        4.2.1 B信托公司信托业务运行环节的问题分析
        4.2.2 B信托公司信托业务运作流程的问题分析
        4.2.3 B信托公司信托业务投资交易环节的问题分析
第5章 B信托公司内部控制改进建议
    5.1 基于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改进建议
        5.1.1 打造防风险的企业文化和加强合规教育
        5.1.2 扩大风险评估范围和加大力度
        5.1.3 注重完善信托业务运营全过程的控制活动
        5.1.4 保障内部沟通通畅和外部沟通的规范性
        5.1.5 坚持以风险为导向的全面监督
    5.2 基于业务运营流程的内部控制改进建议
        5.2.1 信托业务运行环节的改进
        5.2.2 信托业务运作流程的改进
        5.2.3 信托业务投资交易环节的改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日本信托业发展及其启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 目的
        1.1.2 理论意义
        1.1.3 现实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趋势
        1.2.1 国内外信托研究现状述评
        1.2.2 现有的研究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1.3 理论工具和主要研究方法
        1.3.1 理论工具
        1.3.2 研究方法
    1.4 本论文的基本框架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信托原理与信托行为
    2.1 信托起源、定义及特点
        2.1.1 现代信托制度的起源与确立
        2.1.2 信托的定义
        2.1.3 信托特征
    2.2 信托的术语与结构
        2.2.1 信托术语
        2.2.2 信托结构
    2.3 金融信托发展理论
第3章 日本信托业发展历程
    3.1 日本信托业的初步发展
        3.1.1 初创阶段
        3.1.2 确立信托法之后的整顿
    3.2 战后日本信托业的发展
        3.2.1 战后恢复时期
        3.2.2 高速增长期
    3.3 调整期日本信托业的发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日本信托业的功能及其发展模式
    4.1 日本信托业功能定位
        4.1.1 信托功能的本质与特性:契约分析视角
        4.1.2 信托业功能分析
        4.1.3 日本信托业功能定位分析
    4.2 日本信托业监管模式
        4.2.1 信托业监管特殊性
        4.2.2 日本信托业微观层面监管
        4.2.3 日本信托业宏观层面监管
        4.2.4 日本的法律体系与信托法制
        4.2.5 本节小结
    4.3 日本信托业业务模式
        4.3.1 整体发展态势透视
        4.3.2 业务模式分析
        4.3.3 日本信托业务模式转型升级分析
    4.4 日本信托业组织模式
        4.4.1 组织模式分析:基于初期阶段的信托公司
        4.4.2 组织模式分析:基于信托银行的视角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日本信托业的作用分析
    5.1 日本金融市场结构与信托业
        5.1.1 日本信托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5.1.2 日本信托业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5.1.3 日本信托业对金融市场的完善作用
    5.2 日本信托业对金融市场的促进作用分析
        5.2.1 信托业发展对货币市场的促进作用
        5.2.2 信托业发展对资本市场的促进作用
    5.3 日本信托业基本职能对经济的作用
        5.3.1 财产管理职能的强化与经济发展
        5.3.2 融资渠道的拓展与经济发展
        5.3.3 信托投资职能的发挥与基础产业发展
        5.3.4 信托公益职能的运用与社会福利水平提升
    5.4 日本信托综合职能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5.4.1 金融职能的完善丰富了金融服务业
        5.4.2 综合职能的运用优化了资本配置
        5.4.3 综合职能的发挥完善了信用体系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日本信托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6.1 信托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联动的传导机制
        6.1.1 促进路径
        6.1.2 传导机制
    6.2 日本信托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6.2.1 信托发展水平的测度
        6.2.2 日本信托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日本信托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7.1 发展模式
        7.1.1 业务模式
        7.1.2 组织模式
        7.1.3 监管模式
    7.2 功能定位与金融市场效率
        7.2.1 信托功能定位
        7.2.2 发展道路
    7.3 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7.4 政府行为与监管
        7.4.1 监管要求的提升
        7.4.2 加强风险防范
    7.5 政策建议
        7.5.1 引导与监管并存
        7.5.2 协调监管
        7.5.3 注重创新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4)风险导向审计式税务稽查在M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税务稽查的研究与发展
        1.2.2 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
        1.2.3 税务审计的研究
        1.2.4 审计式税务稽查的研究
        1.2.5 房地产开发企业审计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风险导向审计式税务稽查的理论分析
    2.1 风险导向审计式税务稽查的概念和基本流程
        2.1.1 风险导向审计式税务稽查的概念
        2.1.2 风险导向审计式税务稽查的基本程序
        2.1.3 风险导向审计式税务稽查的工作流程
    2.2 风险导向审计式税务稽查的实践特点和适用范围
        2.2.1 风险导向审计式税务稽查的实践特点
        2.2.2 风险导向审计式税务稽查的适用范围
    2.3 风险导向审计式税务稽查实施的必要性与保障措施
        2.3.1 风险导向审计式税务稽查与传统税务稽查方式的区别
        2.3.2 风险导向审计式税务稽查实施的必要性
        2.3.3 风险导向审计式税务稽查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3章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3.1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体系和涉税常见问题分析
        3.1.1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体系
        3.1.2 房地产开发企业涉税常见问题分析
    3.2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3.2.1 风险导向思路适合房地产企业高风险的特点
        3.2.2 审计技术手段适合房地产企业征管难的特点
第4章 M房地产开发企业应用的案例分析
    4.1 M房地产开发企业稽查案件基本情况
    4.2 M房地产开发企业风险导向审计式税务稽查运用的具体过程
        4.2.1 风险评估
        4.2.2 控制测试
        4.2.3 实质性程序
        4.2.4 纳税遵从评价
    4.3 M房地产开发企业违法事实处理依据及结果
    4.4 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涉税风险点分析
    4.5 提升风险导向审计式税务稽查成效的对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对我国信托会计几个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会计假设问题
    (一)建立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并重的假设
    (二)建立契约分期假设
二、关于利息计提基础问题
三、关于信托项目审计问题
四、关于税收规范问题

(6)信托产品创新:要素解构与环境分析 ——基于中国信托业发展进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层面的考虑
        二、历史演进层面的考虑
        三、中国信托业发展实践层面的考虑
    第二节 本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一、关于“要素解构”
        二、关于“环境分析”
        三、关于“发展进程”
        四、本文的逻辑结构:三层结构关系
        五、本文的基本线索:信托功能概念体系
    第三节 本文其他方面的有关说明
        一、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
        二、本文的主要贡献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 本文的主要贡献
        (二)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一章 信托产品创新的制度要素
    第一节 信托的法律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一、信托的法律含义
        二、信托的法律构成要素
        (一) 信托设定的依据
        (二) 信托财产
        (三) 信托当事人
        (四) 信托目的
    第二节 信托法学理的基本观念
        一、所有权与利益相分离
        二、信托财产独立性
        三、有限责任
        四、信托管理的连续性
    第三节 信托的制度功能
        一、信托基本制度功能的嬗变
        二、信托基本制度功能的特点
        (一) 长期规划
        (二) 弹性空间
        (三) 更好地保障受益人权益
        三、信托制度功能的扩展与延伸
        (一) 融通资金的功能
        (二) 中介服务的功能
        (三) 投资开发的功能
        (四) 社会福利与公益功能
        (五) 促进培育社会信用基础的功能
第二章 信托产品创新的技术要素
    第一节 信托的金融功能:信托产品的技术目标与展业空间
        一、基于“功能”概念体系演绎的缘由
        二、信托金融功能的内涵:信托产品的技术目标
        (一) 金融体系的功能和信托金融功能的内涵
        (二) 信托金融功能的内涵是信托产品金融技术规范的最终目标和产品设计技术的逻辑起点
        三、信托金融功能的外延:信托产品的展业空间
    第二节 信托产品的金融要素:一般性与特殊性
        一、信托产品金融要素的一般性考察
        二、信托财产:特殊的产品基础
        三、权利重构:特殊的经济关系
        四、风险隔离:特殊的风险消减方式
    第三节 信托产品的基本金融结构
        一、信托产品的现金流序列与基本金融结构
        二、时间结构:到期日、频率与估值
        三、分布结构:聚集性、概率分布与风险
        四、现金流的形成机理与风险形成结构:动态风险特性的决定
        五、或有要求权:与信托制度特征的融合
    第四节 信托产品设计的一般流程
        一、确定设计目标
        二、结构设计
        三、产品定价
        四、与市场推广相关的几个技术环节
第三章 信托产品创新的管理要素
    第一节 管理要素的涵义及其核心概念的运用
        一、管理要素涵义的廓清
        (一) 营销管理
        (二) 管理的创新职能
        (三) 创新职能的具体内容
        二、产品、金融产品、信托产品及其功能——信托功能概念体系构建的完成
        三、创新、产品创新、信托产品创新及其特征——信托产品创新动态过程的分析与描述
    第二节 信托产品市场定位的理念与方法
        一、信托产品的市场定位及其意义
        (一) 定位理论与信托产品的市场定位
        (二) 信托产品市场定位问题对本文研究主题的意义
        二、信托产品市场定位的步骤与方法
        (一) 细分市场
        (二) 选择目标市场
        (三) 市场定位策略与方法
    第三节 信托公司营销组合中的产品策略
        一、信托产品开发的形式与市场化运作
        (一) 信托产品开发的四种形式
        (二) 信托产品开发市场化运作的关键环节
        二、信托产品的组合策略
        (一) 信托产品组合策略的理论依据
        (二) 信托产品组合策略的具体选择
        三、信托产品市场演进进程中的营销策略——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分析
第四章 信托产品创新制度环境的初步形成与总体评析
    第一节 信托产品创新制度环境的初步形成
        一、制度环境对信托产品创新的制约与影响
        二、制度变迁理论:考察信托产品创新制度环境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三、从信托业的恢复到信托产品创新制度环境的初步形成:两次意义不同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第二节 对现有信托产品创新制度环境的总体评析
        一、信托产品创新基础性制度框架的初步构建
        二、信托业监管体系中与产品创新有关的内容
        (一) 信托投资公司业务范围的概括与分析
        (二) 信托投资公司经营方式的分析与理解
        (三) 信托投资公司业务操作监管的内容及其评析
第五章 信托产品创新制度环境变迁的趋势与进程
    第一节 信托产品创新制度环境变化趋势的基本研判
        一、现有信托法制体系对产品创新的制约及其改善
        (一) 关于《信托法》的司法解释问题
        (二) 关于现有法律的配套法规问题
        (三) 关于特种信托业务的规则问题
        二、现有信托监管体系对产品创新的制约及其改善
        (一) 监管体系要素的失衡
        (二) 监管内容重心的偏移
        (三) 监管组织体系设置的欠缺
        (四) 监管政策导向的偏差
    第二节 信托产品创新制度环境改善进程中的不确定性
        一、信托制度的二元价值取向:自由与效率
        (一) 转移信托与自由
        (二) 管理信托与效率
        二、我国信托法制中对当事人利益平衡的倾向
        (一) 我国信托法制中对委托人地位的突出
        (二) 我国信托法制中对受托人权利空间的保留
        三、我国信托监管中对创新和安全的取舍
        (一) 我国信托监管中创新与安全矛盾的形成与表现
        (二) 我国信托监管中对创新和安全难以取舍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对制度环境变化趋势与进程研判的现实印证
        一、我国《信托法》出台历程的回顾与启示
        二、对近期信托产品创新制度环境变化的解读
第六章 信托产品创新的市场环境:需求与竞争
    第一节 对信托产品市场需求的总体评析
        一、对信托产品目标市场需求的初步考察
        (一) 目标市场的现实需求及需求潜力
        (二) 目标市场的基本特征
        二、信托产品市场需求的方式与层次:现实与理论的差异
        三、市场需求特征对信托产品创新的影响
        (一) 信托产品创新的数量与品种
        (二) 信托产品创新的档次
        (三) 创新档次与创新价值对信托产品创新现状的评价
    第二节 制约信托产品市场需求形成的因素及其对创新的影响
        一、文化传统中的观念文化
        二、社会信用与外部信用
        三、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与风险观念
        (一) 风险意识与风险观念的不同涵义
        (二) 风险意识和风险观念对信托产品创新的影响
        四、不可忽视的媒体舆论
        (一) 媒体如何作用于市场——一个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简要分析
        (二) 媒体舆论对信托业及信托产品需求的影响“晕轮效应”与“证实偏差”
    第三节 信托产品创新的市场竞争:制度主导型特征及其改善
        一、信托产品目标市场竞争的三个层次
        二、制度主导型的竞争环境
        (一) 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业务拓展的制度约束
        (二) 信托公司主要业务品种上的竞争
        三、信托产品市场竞争环境的改善
        (一) 制度约束的改善
        (二) 提供产品流动性的市场服务
        (三) 有序竞争下的合作空间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中型民企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简述
    1.1 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与原则
        1.1.1 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
        1.1.2 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
    1.2 内部会计控制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1.2.1 内部会计控制的设计原则
        1.2.2 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方法
    1.3 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
    1.4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产生与发展
        1.4.1 国外内控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4.2 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中型民企内部会计控制问题产生的背景
    2.1 国企改制的总体性要求
        2.1.1 指导思想和目标
        2.1.2 基本原则
        2.1.3 改革的范围和主要形式
    2.2 改制组建的中型民企所面临的内部会计控制建设问题
第三章 中型民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
    3.1 会计制度设计环节的内部会计控制
        3.1.1 会计组织机构的设立
        3.1.2 会计核算体系的设计
    3.2 购进环节的内部会计控制
        3.2.2 购进环节内部会计控制的审查与评价
        3.2.3 购进环节内部会计业务控制
        3.2.4 购进环节的若干具体内部会计控制
    3.3 生产环节的内部会计控制
        3.3.1 生产环节实物流转程序
        3.3.2 生产环节会计流转程序
        3.3.3 生产环节成本核算的流转程序
        3.3.4 生产环节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构成
    3.4 销售环节的内部会计控制
        3.4.1 销售确认环节的业务内容
        3.4.2 销售确认环节的会计控制
        3.4.3 销售确认的具体内部会计控制措施
        3.4.4 应收账款的内部会计控制
        3.4.5 应收票据的内部会计控制
        3.4.6 货币资金的内部会计控制
    3.5 筹资和投资环节的内部会计控制
        3.5.1 筹资环节的内部会计控制
        3.5.2 投资环节的内部会计控制
        3.5.3 工程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
    3.6 分配环节的内部会计控制
        3.6.1 利润形成的内部会计控制
        3.6.2 利润分配环节的内部会计控制
第四章 内部会计控制建设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4.1 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界定
    4.2 内部会计控制的检查与评价
    4.3 内部会计控制的局限与防范
    4.4 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环境构成
    4.5 内部会计控制与职业道德建设的关系
    4.6 内部会计控制建设中人的作用
    4.7 内审在内部会计控制建设中的作用
    4.8 内部会计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
    4.9 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与健全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相结合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后记

(8)会计职业判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目录
导论
    §0.1 会计职业判断:一个急需深入探讨的课题
    §0.2 会计职业判断研究现状综述
    §0.3 本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目标
    §0.4 本文的结构与研究框架
    §0.5 本文的创新
第1章 会计职业判断探源
    §1.1 会计职业判断的涵义
    §1.2 会计职业判断的成因
    §1.3 会计职业判断的本质
    §1.4 会计职业判断的特点
第2章 会计职业判断要素
    §2.1 会计职业判断的要素及其关系
    §2.2 会计职业判断主体:会计人员
    §2.3 会计职业判断客体:会计事项
第3章 会计职业判断相关概念辨析
    §3.1 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
    §3.2 会计职业判断与盈余管理
    §3.3 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确认和计量
    §3.4 会计职业判断与审计职业判断
第4章 会计职业判断目标、原则和标准
    §4.1 会计职业判断目标
    §4.2 会计职业判断原则
    §4.3 会计职业判断标准
第5章 会计职业判断方法与形式
    §5.1 会计职业判断方法
    §5.2 会计职业判断形式
第6章 会计职业判断模式
    §6.1 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模式
    §6.2 会计职业判断的认知模式
第7章 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
    §7.1 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处理程序的全过程
    §7.2 会计职业判断涉及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各个环节
    §7.3 会计职业判断的类型
    §7.4 会计职业判断的现实空间
第8章 几个会计职业判断事项的探讨
    §8.1 资产减值的判断
    §8.2 销售商品收入确认中的判断
    §8.3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中的判断
    §8.4 或有事项中的判断
第9章 会计职业判断质量
    §9.1 会计职业判断质量
    §9.2 会计职业判断偏误
    §9.3 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改善
第10章 会计职业判断的信息化
    §10.1 对会计职业判断信息化的理解
    §10.2 会计职业判断信息化的实施基础
    §10.3 实施会计职业判断信息化的初步思路
第11章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11.1 专业知识的积累与储备
    §11.2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11.3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调查单位
在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活动情况
后记

(9)制定《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信托业务会计核算的主体
二、关于信托财产计提减值准备
三、关于信托财产的破产隔离
四、关于信托会计报表
五、关于信托业务中委托人的账务处理

(10)新收入准则下A建筑企业的EPC合同收入确认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收入准则研究现状
        1.2.2 国内收入准则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及制度背景概述
    2.1 相关理论研究
        2.1.1 会计准则中的控制权理论
        2.1.2 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
    2.2 相关制度背景
        2.2.1 建筑行业收入确认准则
        2.2.2 新收入准则
        2.2.3 新旧收入准则变化比较分析
第3章 建筑企业收入确认的影响分析
    3.1 建筑企业概况
        3.1.1 建筑企业主要特点
        3.1.2 建筑行业发展现状
        3.1.3 建筑企业项目流程
    3.2 建筑企业中的EPC工程总承包合同
        3.2.1 工程总承包的发展现状
        3.2.2 EPC工程总承包
    3.3 新收入准则对建筑企业收入确认的影响
        3.3.1 对建筑行业收入确认的影响
        3.3.2 对建筑企业EPC合同收入确认的影响
第4章 A建筑企业EPC合同收入确认案例分析
    4.1 案例概况
        4.1.1 A建筑企业简介
        4.1.2 H项目的EPC合同简介
    4.2 新收入准则下的EPC合同拆分
        4.2.1 合同拆分的意义
        4.2.2 合同的识别及拆分
    4.3 模拟H项目EPC合同的收入确认
        4.3.1 确定合同分拆方式
        4.3.2 H项目EPC合同收入确认的分析
    4.4 准则变化对H项目EPC合同收入确认分析
        4.4.1 收入确认单位改变带来的变化
        4.4.2 收入确认时间改变带来的变化
        4.4.3 收入计量方法改变带来的变化
第5章 A建筑企业应用新收入准则的难点及建议
    5.1 新收入准则在A建筑企业的应用难点
        5.1.1 需要更多职业判断
        5.1.2 收入确认方法选择上的困难
        5.1.3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有待完善
    5.2 相关建议
        5.2.1 对于完善A建筑收入确认的建议
        5.2.2 对相关监管部门的建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6.3 论文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制定《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营改增”后推进金融业税收制度完善问题研究[D]. 郑涵. 中央财经大学, 2019(01)
  • [2]资管新规下B信托公司信托业务的内部控制改进研究[D]. 袁嘉帅. 湖南大学, 2019(07)
  • [3]日本信托业发展及其启示研究[D]. 刘继新. 吉林大学, 2013(04)
  • [4]风险导向审计式税务稽查在M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应用研究[D]. 毛映玲. 湖南大学, 2013(01)
  • [5]对我国信托会计几个问题的探讨[J]. 李放之,栾甫贵.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5(07)
  • [6]信托产品创新:要素解构与环境分析 ——基于中国信托业发展进程的研究[D]. 翟立宏. 西南财经大学, 2005(04)
  • [7]中型民企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D]. 刘帆. 郑州大学, 2004(04)
  • [8]会计职业判断研究[D]. 许燕. 天津财经学院, 2004(04)
  • [9]制定《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 魏芳. 金融会计, 2004(01)
  • [10]新收入准则下A建筑企业的EPC合同收入确认案例研究[D]. 王雪娇. 华侨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制定《信托业务会计办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