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疾病儿童血液流变学研究

肾小球疾病儿童血液流变学研究

一、小儿肾小球疾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程姣[1](2021)在《刘宝厚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经验总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刘宝厚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分析其用药规律,传承其学术思想,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诊治。方法:(1)跟诊学习:通过跟诊抄方、临证分析、个案讨论等方法学习并归纳刘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2)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和书籍,学习并整理刘宝厚教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关键点。(3)数据挖掘: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就诊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宝厚教授门诊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处方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归纳处方及用药规律,整理刘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学术思想。结果:(1)刘宝厚教授认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肺、脾、肝、肾亏虚为本,其中尤以脾肾亏虚为要,风邪,湿热及血瘀为标。(2)刘宝厚教授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提出了“湿热不除,蛋白难消”、“瘀血不去、肾气难复”的病机观点。治疗上主张清利湿热、活血化瘀、从风论治,常以激素的使用作为中西医结合的关键点分阶段辨证论治。(3)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所录入的200首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发现,共使用中药142味,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有48味,使用频次前十的药物依次是:黄芪、当归、地龙、水蛭、石韦、女贞子、生地黄、益母草、炒白术、防风;四气频次统计结果显示刘教授用药以寒、温、平性为主;五味频次统计结果显示用药以甘、苦、辛为主;药物归经统计显示入肝、脾、肺、肾经药物较多;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得出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45个,其中位于前五的药对依次是:水蛭-地龙,黄芪-当归,黄芪-地龙,水蛭-黄芪,水蛭-黄芪-地龙;基于熵聚类算法,得出关联度较大的药对36个,核心组合18个及新处方9个。结论:(1)刘宝厚教授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主张“中西医双重诊断,中西药有机结合”。治疗上注重祛邪,常以激素使用不同阶段作为中西医结合点辨证论治,具以有鲜明的诊疗特色。(2)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客观论证了刘宝厚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注重清利湿热、活血化瘀、内外风兼治等,其结果符合刘教授“湿热不除,蛋白难消”、“瘀血不去,肾气难复”、“从风论治”等学术观点,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黄雅兰[2](2020)在《壮药复方仙草颗粒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壮药复方仙草颗粒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壮药复方仙草颗粒对脾肾亏虚、湿热瘀血型早期DN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肾功能、微循环障碍、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揭示该药可能的作用机理,为壮药复方仙草颗粒治疗脾肾亏虚、湿热瘀血型早期DN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脾肾亏虚、湿热瘀血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之上,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壮药复方仙草颗粒口服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 C)、血栓素-B2(TX-B2)、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凝血酶调节蛋白(TM)、全血高切黏度(ηb H)、全血中切黏度(ηb M)、全血低切黏度(ηb L)、血浆黏度(ηp)、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聚集指数(AI)、辅助T淋巴细胞(CD4+)、抑制T淋巴细胞(CD8+)、辅助T淋巴细胞/抑制T淋巴细胞的比值(CD4+/CD8+)水平及安全性指标。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显着优于对照组的63.33%(P<0.05)。2.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候总积分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总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中医症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水平变化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UAER水平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AER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UAE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肾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Scr和Cys C水平相似(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cr和Cys C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Scr和Cys 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微循环障碍和内皮功能变化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X-B2、NO、ET-1、v WF、T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X-B2、ET-1、v WF、TM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O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TX-B2、ET-1、v WF、T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ηb H、ηb M、ηb L、ηp、FIB、A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ηb H、ηb M、ηb L、ηp、FIB、AI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ηb H、ηb M、ηb L、ηp、FIB、A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两组患者CD8+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两组患者安全性情况: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1.壮药复方仙草颗粒治疗脾肾亏虚、湿热瘀血型早期DN患者的临床疗效显着且安全性好。2.壮药复方仙草颗粒能够改善脾肾亏虚、湿热瘀血型早期DN患者的中医临床症候。3.壮药复方仙草颗粒能够降低脾肾亏虚、湿热瘀血型早期DN患者的UAER、Scr和Cys C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肾功能。4.壮药复方仙草颗粒能够改善脾肾亏虚、湿热瘀血型早期DN患者的微循环障碍,从而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和血液流变学。5.壮药复方仙草颗粒能够改善脾肾亏虚、湿热瘀血型早期DN患者的免疫功能。

王枫阳[3](2020)在《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蛋白尿(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参芪地黄汤加减方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蛋白尿,记录治疗前后患儿实验室指标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综合评价参芪地黄汤加减方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符合儿童紫癜性肾炎蛋白尿(气阴两虚证)诊断标准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予口服泼尼松,卡托普利,维生素C治疗;治疗组30例,予口服参芪地黄汤加减方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1个疗程为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及中医证候的变化,收集相关数据,使用SPSS25.0软件处理,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均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治疗前后两组组内主症总积分比较,提示两组在改善主症方面总体上均有疗效(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主症总积分比较,提示在改善主症总体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在各项主症积分间少气乏力、手足心热、皮肤紫癜、腰膝酸软四项,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组内次症总积分对比,提示两组在改善次症方面总体上均有疗效(P<0.01);治疗后组间次症总积分对比,显示在改善次症总体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在各项次症积分间盗汗、自汗、纳差食少三项,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3)西医指标比较方面,治疗前后两组组内尿红细胞计数比较,提示两组在降低尿红细胞方面总体上均有疗效(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尿红细胞计数比较,提示在降低尿红细胞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内尿蛋白定量比较,提示两组在降低尿蛋白方面总体上均有疗效(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尿蛋白定量比较,提示在降低尿蛋白方面两组效果相近(P>0.05)。(4)疾病疗效方面,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和79.3%,分析显示疾病疗效近似(P>0.05);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68.9%,分析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在安全性方面,两组安全性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参芪地黄汤加减方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蛋白尿(气阴两虚证),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蛋白尿、血尿水平,且安全可靠。

朱念杰[4](2020)在《紫癜性肾炎患儿中医体质调查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HSPN患儿中医体质分布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其实验室指标,探究HSPN患儿实验室指标与各体质间的相关性,为本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HSPN患儿,通过制定基本信息调查表和体质问卷调查表,对其进行体质问卷调查,收集患儿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民族、发病季节、发病诱因)、临床检验指标,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本病患儿基本情况及实验室指标与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结果:1.HSPN患儿中医体质以偏颇体质占多数,主要体质类型是湿热质,其次是阴虚质和气虚质。2.HSPN患儿发病季节与中医体质存在一定关系。HSPN患儿在冬春季节发病的可能性较大。发病诱因中感染为本病高发因素。3.患儿中医体质不同,呈现出的实验室指标也有差异。结论:1.HSPN患儿存在体质易感性,以偏颇质为主,其主要体质类型是湿热质,其次为阴虚质和气虚质。2.HSPN患儿各体质间在发病季节、发病诱因、实验室指标存在差异。气虚质患儿冬春季发病的可能性较大,湿热质患儿夏秋季发病的可能性较大。气虚质患儿因感染发病的可能性较大。气虚质患儿出现尿红细胞计数增多的可能性较大。气虚质患儿PT、APTT降低的可能性较大。湿热质患儿Ig A升高的可能性较大。为我们今后对儿童HSPN的治疗和防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方向。

李佳秀[5](2019)在《戴恩来教授从血瘀论治慢性肾脏病临床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戴恩来教授从血瘀论治慢性肾脏病的理论基础和方药规律,并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验证其与学术思想的一致性,传承学术思想,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参考。方法:通过跟师学习,记录导师从血瘀论治慢性肾脏病的典型医案,从理论上阐释导师对慢性肾脏病血瘀证的认识,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所收集的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导师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组方、用药规律,并得出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新处方,形成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总结文本。结果:戴教授治疗血瘀型慢性肾脏病的学术思想可归纳为“解毒通络、肾气来复”,根据本病“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特点,以“毒损肾络”为病机核心,将慢性肾脏病分为气虚血瘀、阴虚热瘀、阳虚寒瘀、气阴两虚瘀阻、湿热血瘀、湿浊血瘀、水阻血瘀等证,治疗上常用益气化瘀、养阴化瘀、温阳化瘀、益气养阴化瘀、清利湿热化瘀、利湿化浊化瘀、利水消肿化瘀。通过频次统计分析,得出治疗慢性肾脏病前十的药物有当归、黄芪、地龙、牛膝、丹参、茯苓、山药、泽兰、炒白术、桃仁,由关联规则分析,得出5个频次较高的药对,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获得8个具有较高相关性的药对,根据复杂系统熵聚类算法得出30个核心组合,根据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获得15个新处方,由此得出导师从血瘀论治慢性肾脏病的常用药物及药对分析与其“解毒通络、肾气来复”的观点相一致。结论:戴教授认为湿、热、虚等各种因素都会引起血瘀,这不仅是各种慢性肾脏病引起的病理性产物,又是影响病程演变的致病因素,贯穿于病程始终,因此导师主张将活血化瘀法贯穿于慢性肾脏病治疗的各个阶段,并配伍清热利湿、益气养血、清热解毒、温阳利水、祛风通络等诸类药,对治疗慢性肾脏病有一定优势,其组方用药具有一定规律,可操作,可传承。

张惜燕[6](2019)在《当代中医病机创新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60余年来中医病机理论研究的创新成果,分类整理病机创新理论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以及中医病机创新理论体系的构建,全面展示现代中医病机理论创新研究的现状,深入探讨现代中医病机理论的演变规律,明确中医病机理论的发展趋势与研究路径,以期能补充丰富传统中医病机理论体系,推动构建当代中医病机学。方法:充分收集中医病机理论创新研究的相关文献,在对“病机创新理论”的范畴进行严格界定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对象及目的,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进行文献查找、筛选,再依据逻辑分析法、科学哲学研究法对提取归纳的病机创新理论进行概念规范、特性厘清、层级划分、分类鉴别,创新性质及其临床意义的评价,病机创新理论演变规律的分析,最终构建创新性中医病机理论体系。结果: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中医病机理论研究的创新成果:(1)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要素、分层、分类)对“病机”进行科学定义,从而准确指导病机创新理论的评价研究。病机作为疾病发生、发展、转归机理的本质概括,以因、位、性、势四者为基本要素,可分为单一病机与复合病机两类,层级划分是对病机从宏观到具体的准确把握。现代对“证”的内涵研究认识未达统一,病机与证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探索。(2)系统梳理病机理论创新的研究成果,依据内容划分为毒邪病机、络病病机、毒损络脉病机、伏邪病机、玄府病机、情志病机、上火病机、复合病机及其他病机九个方面。界定各病机理论的概念或含义,厘清其形成原因、致病特性、致病机理、临床表征、生物学基础、鉴别分类、创新应用等,理清其逻辑层次,展示病机创新理论的研究现状,初步形成了共识性的病机创新理论。(3)从传统中医病机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到建立,深入剖析其所存在的内容不确定、层级不清晰、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构建创新性的中医病机理论体系。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一是以脏腑经络分系统,以外感内伤分类病,明确系统病机与类病病机的概念内涵及要素;二是明确内生五邪病机是内伤病机,应归属于类病病机范畴;三是初步将病机理论创新的研究成果纳入创新性中医病机理论体系。(4)剖析中医病机创新理论形成的规律,建立病机理论创新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病机创新理论形成的四大影响因素,包括哲学思维、疾病谱变化、现代科技和其他因素;探索了病机创新理论形成的三大模式,包括临床实践的总结概括,经典理论的挖掘诠释,病机假说的检验验证;提出了病机理论的创新路径和整体要求。结论:界定“病机”“伏邪”“玄府”“情志病因”“上火”等概念范畴,为病机创新理论的研究和病机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梳理总结毒邪病机、络病病机、毒损络脉病机、伏邪病机、玄府病机、情志病机、上火病机、复合病机及其他病机九个方面的病机创新理论,可促进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创新构建一个内容明确、结构合理、逻辑清晰的中医病机理论体系,阐明中医病机理论的发展规律和内在逻辑;研究病机理论的创新规律,为病机创新理论的系统评价提供依据,有助于形成科学有效的病机创新理论。诸方面一定程度上补充丰富了传统中医病机理论,促进了现代中医病机学的发展。

李爽[7](2018)在《基于活血通络的中药及中药复方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1、基于活血通络的中药及中药复方芪蓟肾康加味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作用机制的探讨。本研究采用血管紧张素Ⅱ作为刺激因子,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增殖,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选择不同时间点,通过观察芪蓟肾康加味煎剂药理学清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ColⅣ)及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中TGF-β、Smad2、Smad3、Smad7等靶点的影响,从而探讨芪蓟肾康加味煎剂治疗肾小球疾病的作用机制;2、基于活血通络法,选取芪蓟肾康加味之君药丹参的主要水溶性成分(丹参多酚酸盐),具有活血之代表作用,干预由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观察不同时间点细胞增殖情况,选择细胞活性稳定之时间点观察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中TGF-β、Smad2、Smad3、Smad7等靶点的影响,从而探讨丹参(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肾小球疾病的作用机制;3、基于活血通络法,选取芪蓟肾康加味之使药海风藤,为通络之代表药,干预由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观察不同时间点细胞增殖情况,选择细胞活性稳定之时间点观察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中TGF-β、Smad2、Smad3、Smad7等靶点的影响,从而探讨海风藤治疗肾小球疾病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1.材料1.1实验动物SPF级SD大鼠,辽宁长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辽)2015-0001,30只,体质量180-220 g,雌雄各半。1.2细胞株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株,广州吉妮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网货号Catalog#4200。1.3中药材黄芪、小蓟、丹参、白花蛇舌草等九味中药饮片由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提供。1.4主要仪器及试剂FC酶标仪(Thermo公司)血管紧张素Ⅱ(AngⅡ),Wako公司,批号014-18211;小牛血清(FBS),GIBICO公司,批号1108862;RPMI-1640培养液,HyClone公司,批号ABB212915;强的松片,国药集团容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6032631;ELISA试剂盒:均由AMEKO公司购买,TGF-β96T ELISA试剂盒(AE98029Hu)、FN 96T ELISA试剂盒(AE90205Hu)、ColⅥ96T ELISA试剂盒(AE90348Hu)。兔抗Smad2多克隆抗体,Abclonal公司,批号分别为:A7699。兔抗Smad3多克隆抗体,Abclonal公司,批号分别为:A7536。鼠抗β-actin多克隆抗体,Proteintech公司,批号:60008-1-1g。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6070123;海风藤颗粒剂,江阴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604053。2.方法2.1细胞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1-2天后更换含10%FBS的RPMI-1640培养液(即完全培养液)培养,将细胞接种于75 cm2培养瓶中。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待细胞覆盖培养瓶底80%,吸出原培养液,用PBS缓冲液润洗两次,加2-3 mL胰酶消化,放置于37℃0.5%CO2培养箱培养消化4-5 min,镜下观察细胞情况,待细胞边缘缩小、基本脱离瓶底时,加入完全培养液14 mL终止消化。用吸管反复吸取培养液轻轻吹打瓶壁细胞,确保瓶底全部被吹到。细胞脱离瓶底后形成细胞混悬液,收集于50 mL离心管中,1800 r/min离心10 min后,吸出上清液,加入完全培养液,制成密度为1.0×105/mL细胞混悬液,备用。2.2药理血清制备: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80220 g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组,强的松组,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中、低浓度组。大鼠1 mL/100g(体质量)/天灌胃,连续灌胃5天,末次给药后1h腹主动脉采血并分离血清,将同一组大鼠含药血清集中在一起,备用。2.2.1具体给药方法如下(实验一分组):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1mL/100 g(体质量)每日灌胃一次。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浓度组按生药量47.2 g/kg/d(大鼠与人等效剂量的4倍)灌胃,每日1次;芪蓟肾康加味中浓度组按生药量23.6 g/kg/d(大鼠等效剂量的2倍)灌胃,每日1次;芪蓟肾康加味低浓度组按生药量11.8g/kg/d(大鼠与人等效剂量)灌胃,每日1次。(芪蓟肾康加味煎剂由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煎药室制备)强的松组按照成人1.5 mg/kg/d,最多60 mg/d,折合大鼠药量6.25 mg/kg/d灌胃,每天一次。2.2.2芪蓟肾康加味煎剂制备:煎煮方法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规定煎煮。煎药应当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待煎药物应当先行浸泡30min,煎煮开始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cm为宜。使用煎药机煎药,药物煮沸后再煎煮20-30min,煮沸后再煎煮15-20min。煎药温度一般不超过100℃。2.3 MTT法:依据预实验结果采用15%浓度的含药血清及10-8mol/L浓度的AngⅡ进行实验,取1.0×105/mL细胞混悬液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强的松组、芪蓟肾康加味高、中、低浓度组,每组设3个复孔。培养一天后吸出原培养液,每孔加入150μL的含0.5%FBS的RPMI-1640培养液,同步饥饿细胞24h后,吸出上清,每孔加200μL含药血清,37℃5%CO2培养箱同步培养(24h、48h、72h)后,每孔加入20uL MTT(5 mg/mL),继续培养4h,终止培养,吸弃孔内培养液,加入150μL DMSO/孔,置摇床低速震荡10min,使结晶物充分溶解,通过酶联免疫检测仪在590 nm波长处测定其光吸收值(OD值)。2.3.1实验分组(1)实验二分组:正常组(完全培养液)、模型组(完全培养液+10-8mol/L AngⅡ)、丹参多酚酸盐高剂量(完全培养液+10-8mol/L AngⅡ+200umol/L丹参多酚酸盐)、中剂量组(完全培养液+10-8mol/L AngⅡ+20umol/L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组(完全培养液+10-8mol/L AngⅡ+2umol/L丹参多酚酸盐)。(2)实验三分组:正常组(完全培养液)、模型组(完全培养液+10-8mol/L AngⅡ)、海风藤高剂量(完全培养液+10-8mol/L AngⅡ+10mg/mL海风藤药液)、中剂量组(完全培养液+10-8mol/L AngⅡ+1mg/mL海风藤药液)、低剂量组(完全培养液+10-8mol/L AngⅡ+0.1mg/mL海风藤药液)。2.4 ELISA法检测TGF-β、FN、ColⅣ含有量:分别于24h、48h、72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严格按试剂盒所附说明书操作,每组设10个复孔,检测TGF-β、FN、ColⅣ蛋白浓度。检测出OD值后,依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对应浓度。2.5免疫印迹分析法(Weatern blot)检测:收集48h时间点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并提取各组总蛋白,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各组样品中蛋白含量,根据蛋白定量的结果,加入相应体积的总蛋白样品与5×蛋白质凝胶电泳上样缓冲液,100℃加热5min使蛋白变性。按常规方法进行10%-12%的SDS-PAGE变性电泳,每泳道加样10ul,80V电泳30min,100V电泳90min,转至PVDF膜,转膜缓冲液中60mA转膜90min,TBST封闭1h,分别加兔抗Smad2、Smad3多克隆抗体(1:1000)4℃过夜,经振荡、TBST洗涤后分别加入羊抗兔二抗(1:5000),DAB显色,拍照。采用Scion Image软件分析对灰度值进行分析。2.5 Real-Time-PCR检测:收集48h时间点经处理的细胞,用trizol一步法抽取细胞总RNA,并测定A260/280,鉴定RNA纯度。分别取上述各组细胞克隆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按照试剂说明步骤行Real-time-PCR检测,以GADPH引物作对照分析。TGF-β-F:5′-TAC TAC GCA AGG AGG TCA-3′,TGF-β-R:5′-AGC AAC ACG GGT TCA GGT-3′;Smad7–F:5′-CCA AAG GTC ACC ACC ATC CC-3′,Smad7-R:5′-CTT CAG TTT CTT GAG CAC CGA GT-3′;GADPH-F:5′-GAA ACG GCT ACC ACA TCC-3′,GADPH-R:5′ACC AGA CTT GCC CTC CA-3′。引物由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成。扩增条件:95℃2min;95℃15s,60℃30s,共40个循环;取其循环阈值(Ct值),采用比较2-△△Ct法分析TGF-β、Smad7基因在细胞中的相对含有量。2.6统计学方法:各数据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统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MTT法结果1.1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时间点的模型组OD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与模型组比较,24h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低浓度组及强的松组,48h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中、低浓度组与强的松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时间点24h,48h,72h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丹参多酚酸盐各组与模型组比较,24h、48h及72h时间点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丹参多酚酸盐各剂量组比较,于24h、48h、72h均无统计学意义。1.3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时间点24h,48h,72h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海风藤各组与模型组比较,24h及48h时间点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2h时间点仅海风藤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ELISA法检测结果2.1 ELISA法检测TGF-β含量: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时间点(24h、48h、72h)的模型组TGF-β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时间点的含药血清给药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强的松组比较,24h芪蓟肾康加味煎剂各浓度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芪蓟肾康加味煎剂低浓度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中浓度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浓度组比较,各时间点低浓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2 ELISA法检测FN含量: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时间点(24h、48h、72h)的模型组FN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时间点的含药血清给药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强的松组比较,24h芪蓟肾康加味煎剂中、低浓度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芪蓟肾康加味煎剂各浓度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低浓度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浓度组比较,各时间点低浓度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3 ELISA法检测ColⅣ含量: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时间点(24h、48h、72h)的模型组Col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时间点的含药血清给药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强的松组比较,24h芪蓟肾康加味煎剂各浓度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中浓度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芪蓟肾康加味煎剂低浓度组具有统计学意义;与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浓度组比较,各时间点低浓度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Western Blot)3.1实验一:收集48h时间点细胞进行实验,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Smad2、Smad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含药血清给药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强的松组比较,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中浓度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浓度组比较,中、低浓度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浓度组比较,低浓度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2实验二:收集48h时间点细胞进行实验,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Smad2、Smad3表达均增多(P<0.01);丹参多酚酸盐各组与模型组比较,Smad2、Smad3蛋白表达均减少(P<0.05);丹参多酚酸盐各组比较,Smad2蛋白:高、中剂量组较低剂量组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mad3蛋白:各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3实验三:收集48h时间点的各组细胞进行实验,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Smad2、Smad3表达均增高(P<0.01);海风藤各组与模型组比较,Smad2、Smad3蛋白表达均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风藤各组比较,Smad2蛋白:海风藤高、中剂量组较低剂量组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1),Smad3蛋白:海风藤高剂量组较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表达水平下调(P<0.01)。4.Real-Time-PCR结果4.1实验一:收集48h时间点的各组细胞进行实验,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GF-βmRNA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含药血清给药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强的松组比较,芪蓟肾康加味煎剂各浓度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浓度组比较,中、低浓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浓度组比较,低浓度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Smad7 mRNA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含药血清给药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强的松组比较,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中浓度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浓度组比较,中、低浓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浓度组比较,低浓度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2实验二:选择48h时间点收集细胞进行实验,TGF-βmRNA相对表达情况: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丹参多酚酸盐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mad7 mRNA相对表达情况: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丹参多芬酸盐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3实验三:收集48h时间点的各组细胞进行实验,TGF-βmRNA相对表达情况: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风藤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mad7 mRNA相对表达情况: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风藤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血管紧张素Ⅱ能够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增殖;2.强的松能够有效抑制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增殖,并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的传导;3.芪蓟肾康加味煎剂能够抑制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细胞外的增殖,具有类激素样作用,可能通过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各靶点,从而延缓肾小球硬化;4.芪蓟肾康加味煎剂的类激素样作用随着剂量增高而呈现加强趋势;5.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通过作用于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各靶点,从而抑制肾小球硬化;6.海风藤能够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通过作用于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各靶点,从而抑制肾小球硬化。

徐海玲[8](2018)在《小剂量肝素预防小儿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预防小儿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紫癜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小剂量肝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紫癜性肾炎发生率的差异,并分析其血液流变学及IL-6及TNF-α水平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61.9%(P<0.05);试验组患者紫癜性肾炎发生率为4.8%,低于对照组33.3%(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显着降低,也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IL-6、TNF-α水平降低,也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肝素预防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效果佳,可降低相关血液流变学及炎症介质,值得临床选择。

利益[9](2014)在《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肾病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黄芪注射液、左卡尼汀的临床疗效,了解黄芪注射液、左卡尼汀两者在肾病综合征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参考第十三版《实用内科学》关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按照SAS软件随机分成对照组、左卡尼汀组、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组,共计60例,其中对照组20例,左卡尼汀组20例,左卡尼汀联合黄芪组20例;三组患者入组时一般性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案进行基础治疗,左卡尼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注射用左卡尼汀2.0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4周;左卡尼汀联合黄芪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注射用左卡尼汀2.0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四周。3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总蛋白(TP)、血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1)在控制尿蛋白方面,三组治疗后尿蛋白定量均有下降,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左卡尼汀组为85%,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组为9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在改善肝脏合成功能方面,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TP、A1b水平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左卡尼汀组、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组TP、A1b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左卡尼汀组相比,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组TP、A1b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改善血脂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三组TG、LDL-C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左卡尼汀组P<0.05,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组P<0.01;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左卡尼汀组、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组TG、LDL-C水平明显下降,左卡尼汀组P<0.05,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组P<0.01;与左卡尼汀组相比,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组TG、LDL-C水平下降更为显着(P<0.05)。(4)在改善炎症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三组CR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左卡尼汀组P<0.05,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组P<0.01;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左卡尼汀组、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组CRP水平明显下降,左卡尼汀组P<0.05,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组P<0.01;与左卡尼汀组相比,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组CRP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5)整个观察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事件。结论: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有助于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肝脏合成功能,提高血浆总蛋白及血白蛋白水平;有助于降低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有助于降低NS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肾病综合征的肾脏损伤,改善肾功能。与单纯应用左卡尼汀相比,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组在降低尿蛋白、降低血脂及炎症、改善肾功等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

吴福敢,梁荣伟[10](2008)在《儿童肾脏疾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儿童各种常见类型肾脏疾病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关系。方法使用专用真空抗凝管空腹抽取静脉全血5 mL,采用北京宏润达公司生产的YDA-Ⅳ血液黏度计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用库尔特血细胞计数仪测定红细胞压积。血样全部来自儿科病房及门诊。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IgA肾病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检测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肾小球肾炎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紫癜性肾炎组除红细胞压积外,其他各项指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肾脏疾病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密切相关,改善血液黏度对治疗儿童肾脏疾病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二、小儿肾小球疾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肾小球疾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刘宝厚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刘宝厚教授个人传略
    1 个人简介
    2 中西医结合思想的启蒙
    3 主要学术思想
        3.1 提出“中西医双重诊断,中西药有机结合”的临床医学模式
        3.2 提出治疗肾脏病三大原则
        3.3 创立了“病位病性辨证法”
        3.4 创立了“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分型”方案
    4 科研成果及着作
    5 临床工作及教学
第二部分 刘宝厚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验总结
    1 刘宝厚教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西医认识
        1.1 对病因的认识
        1.2 对病机及病理生理的认识
        1.3 对不同年龄段患者肾活检的认识
    2 刘宝厚教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病机的认识
    3 中西医双重诊断—病证结合
    4 中西药有机结合—激素与中医药结合分阶段论治
        4.1 大剂量激素首始治疗阶段
        4.2 激素减量阶段
        4.3 激素维持治疗阶段
    5 祛邪重湿热、血瘀、风邪
        5.1 从湿热论治
        5.2 从血瘀论治
        5.3 从风论治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刘宝厚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软件支持
        1.6 方法
    2 结果
        2.1 频次、频率统计
        2.2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
        2.3 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
    3 讨论
        3.1 药物频数及频次统计分析结果讨论
        3.2 药物四气分析结果讨论
        3.3 药物五味分析结果讨论
        3.4 药物归经分析结果讨论
        3.5 组方规律分析讨论
        3.6 新处方的分析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验案举隅
结语
第六部分 文献综述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现代医学诊治进展
        1.1 概述
        1.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进展
        1.3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2 祖国医学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认识与研究
        2.1 病名溯源
        2.2 病因病机
        2.3 治法治则
        2.4 现代医家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经验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成果

(2)壮药复方仙草颗粒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DN的研究概况
        1.1 DN的中医病名
        1.2 DN的中医病因
        1.3 DN的中医病机
        1.3.1 脏腑病机
        1.3.2 经络病机
        1.4 DN的中医药治疗
        1.4.1 中药内服
        1.4.2 中医外治疗法
    2 西医对DN的研究概况
        2.1 DN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2.2 DN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3 DN的治疗
        2.3.1 生活方式干预
        2.3.2 降糖治疗
        2.3.3 控制血压
        2.3.4 血脂调节
        2.3.5 改善微循环治疗
        2.3.6 其他药物治疗
        2.3.7 肾脏替代治疗
    3 DN的治疗难点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及辨证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2.1 基础治疗方案
        2.2.2 对照组治疗方案
        2.2.3 治疗组治疗方案
        2.2.4 治疗疗程
        2.3 疗效评定标准
        2.4 观察指标
        2.4.1 中医症候积分
        2.4.2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检测
        2.4.3 肾功能指标检测
        2.4.4 微循环障碍和内皮功能指标检测
        2.4.5 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
        2.4.6 免疫功能指标检测
        2.4.7 安全性指标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比较
        4.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4.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
        4.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AER水平比较
        4.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和 Cys C水平比较
        4.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X-B2水平比较
        4.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O、ET-1、v WF和 TM水平比较
        4.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ηb H、ηb M和ηb L水平比较
        4.9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ηp、FIB和 AI水平比较
        4.10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4+、CD8+和CD4+/CD8+水平比较
        4.11 两组患者安全性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导师对早期DN脾肾亏虚,湿热瘀血证的认识
    2 壮药复方仙草颗粒的方义解析
    3 壮药复方仙草颗粒的药理学研究
    4 DN微循环障碍的机理研究
    5 结果分析
        5.1 壮药复方仙草颗粒对患者临床疗效和中医症候积分的影响
        5.2 壮药复方仙草颗粒对患者UAER和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5.3 壮药复方仙草颗粒对患者微循环障碍和内皮功能指标的影响
        5.4 壮药复方仙草颗粒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5.5 壮药复方仙草颗粒对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
    6 问题与展望
        6.1 不足之处
        6.2 未来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医症候积分评分表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蛋白尿(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临床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临床分型标准
        2.3 中医诊断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剔除及脱落标准
        2.7 终止试验
    3.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3.2.1 一般治疗
        3.2.2 治疗组方案
        3.2.3 对照组方案
        3.3 观察指标
        3.3.1 一般指标
        3.3.2 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指标
        3.4 疗效评价标准
        3.4.1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3.4.2 疾病疗效评价标准
    4.统计学方法
    5.结果
        5.1 一般资料比较
        5.1.1 病例入组情况
        5.1.2 性别比较
        5.1.3 年龄比较
        5.1.4 病程比较
        5.2 疗效比较
        5.2.1 主症比较
        5.2.2 次症比较
        5.2.3 西医指标比较
        5.2.4 疗效分布情况比较
    6.安全性评价
理论研究
    1.现代医学对紫癜性肾炎的认识
        1.1 病因的认识
        1.1.1 感染因素
        1.1.2 过敏因素
        1.1.3 遗传因素
        1.1.4 其他因素
        1.2 发病机制
        1.2.1 体液免疫机制
        1.2.2 细胞免疫机制
        1.2.3 炎症机制
        1.2.4 高凝机制
        1.2.5 遗传相关机制
        1.3 治疗现状
        1.3.1 一般治疗
        1.3.2 糖皮质激素
        1.3.3 免疫抑制剂类
        1.3.4 ACEI及 ARB类制剂
        1.3.5 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聚集剂
        1.3.6 血浆置换
    2.中医学对紫癜性肾炎蛋白尿的认识
        2.1 病名的认识
        2.2 古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现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
        2.3.1 风邪与紫癜性肾炎蛋白尿
        2.3.2 热、毒、湿邪与紫癜性肾炎蛋白尿
        2.3.3 瘀血与紫癜性肾炎蛋白尿
        2.3.4 络病与紫癜性肾炎蛋白尿
        2.3.5 本虚与紫癜性肾炎蛋白尿
讨论
    1.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2.参芪地黄汤加减方的立方思路及方药分析
    3.疗效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紫癜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4)紫癜性肾炎患儿中医体质调查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儿童定义标准
        2.2.3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基本信息采集
        3.2 体质问卷调査
        3.3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4 数据处理及结果
        4.1 一般资料
        4.1.1 性别
        4.1.2 年龄
        4.1.3 民族
        4.1.4 发病季节
        4.1.5 发病诱因
        4.2 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4.3 各体质类型一般情况分布状况
        4.3.1 各体质发病季节分布情况
        4.3.2 各体质发病诱因分布情况
        4.4 各体质间实验室指标分析
        4.4.1 各体质间尿检指标相关性分析
        4.4.2 各体质间肾功能检验指标相关性分析
        4.4.3 各体质间凝血指标相关性分析
        4.4.3 各体质间免疫指标相关性分析
第二部分 分析讨论
    1 体质的含义
    2 影响体质因素
        2.1 先天因素
        2.2 后天因素
        2.2.1 年龄性别
        2.2.2 饮食
        2.2.3 生活起居
        2.2.4 环境因素
        2.2.5 疾病因素
        2.2.6 医源性因素
    3 中医对小儿体质的辨识
        3.1 古代医家对小儿体质特点的认识
        3.2 现代对小儿中医体质分型研究
        3.2.1 根据五脏禀赋划分
        3.2.2 根据气血阴阳划分
        3.2.3 综合划分
        3.2.4 其他划分
        3.3 体质类型在临床研究与诊疗疾病中的应用
    4 中医对紫癜性肾炎的认识
        4.1 .病名
        4.2 病因病机
        4.3 治疗
    5 儿童体质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关系
        5.1 紫癜性肾炎患儿体质分布倾向
        5.2 体质类型与紫癜性肾炎一般情况分析
        5.3 体质类型与紫癜性肾炎临床检验指标相关性分析
结论
问题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5)戴恩来教授从血瘀论治慢性肾脏病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戴恩来教授个人传略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从血瘀论治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脏病血瘀证的客观化研究
        3 现代医家对活血化瘀法治疗CKD的认识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学对从血瘀论治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1 祖国医学对慢性肾脏病血瘀证的认识
        2 近代医家对慢性肾脏病血瘀证的认识
        3 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戴恩来教授从血瘀论治CKD的临床经验
    1 “毒损肾络”的理论
    2 “活血化瘀贯穿始终”的思想
    3 “辨证论治活血化瘀”的思想
    4 常用药对分析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戴恩来教授从血瘀论治CKD的临床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五部分 验案举隅
第六部分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成果

(6)当代中医病机创新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对象
    3 研究范畴
    4 研究方法
        4.1 文献学方法
        4.2 逻辑学方法
        4.3 科学哲学方法
    5 研究路径
第一部分 中医病机概念创新研究
    1 病机的内涵
    2 病机的外延
        2.1 依据构成内容分要素
        2.2 依据等级关系分层次
        2.3 依据复杂程度分类
    3 病机与证关系研究
        3.1 证是疾病外候
        3.2 证是证候阶段本质
        3.3 其他认识
    4 小结
第二部分 中医病机创新理论研究
    1 毒邪病机
        1.1 毒邪的内涵
        1.2 毒邪的外延
        1.3 致病特点
        1.4 创新应用
    2 络病病机
        2.1 络脉的含义
        2.2 络脉的生理
        2.3 病机含义
        2.4 创新应用
    3 毒损络脉病机
        3.1 病机含义
        3.2 创新应用
    4 伏邪病机
        4.1 伏邪概念
        4.2 形成机制
        4.3 致病特性
        4.4 创新应用
    5 玄府病机
        5.1 玄府的含义
        5.2 玄府的生理
        5.3 玄府的病理
        5.4 生物学基础
        5.5 玄府与络脉
        5.6 创新应用
    6 情志病机
        6.1 情志病因的概念
        6.2 情志病因的形成
        6.3 致病特性
        6.4 致病机理
        6.5 创新应用
    7 上火病机
        7.1 上火的含义
        7.2 病机形成
        7.3 致病机理
        7.4 临床表征
        7.5 生物学基础
        7.6 创新应用
    8 复合病机
        8.1 瘀热病机
        8.2 瘀毒病机
        8.3 痰瘀互结
        8.4 毒热病机
    9 其他病机
        9.1 脏腑风湿
        9.2 瘀血生风
        9.3 虚气留滞
        9.4 气虚浊留
        9.5 奇经病机
        9.6 体质与病机
    10 小结
第三部分 中医病机理论体系创新研究
    1 中医病机理论体系的形成研究
        1.1 教材病机体系
        1.2 专着病机体系
    2 中医病机理论体系的现状研究
        2.1 中医病机理论具体内容的确定
        2.2 中医病机理论体系的逻辑问题
    3 中医病机理论体系的创新构建
    4 小结
第四部分 中医病机理论创新规律研究
    1 中医病机理论创新的影响因素
        1.1 中医哲学思维方法的影响
        1.2 现代疾病谱变化的要求
        1.3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
        1.4 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
    2 中医病机理论创新的形成模式
        2.1 临床实践的总结概括模式
        2.2 经典理论的挖掘诠释模式
        2.3 病机假说的检验验证模式
    3 中医病机理论创新的整体要求
        3.1 始终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3.2 始终以多学科、多方法、多层次研究为手段
        3.3 始终以服务临床、提高疗效为目的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医病机理论的创新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7)基于活血通络的中药及中药复方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实验一 芪蓟肾康加味煎剂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二 丹参多酚酸盐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三 海风藤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综述一 从“络”论治儿童肾小球疾病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丹参、海风藤、青风藤与雷公藤治疗肾小球疾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8)小剂量肝素预防小儿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紫癜性肾炎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比较
    2.4 两组患者的IL-6、TNF-α比较
3 讨论

(9)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黄芪注射液在慢性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 综述
    参考文献

四、小儿肾小球疾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刘宝厚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经验总结[D]. 程姣.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壮药复方仙草颗粒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D]. 黄雅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蛋白尿(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D]. 王枫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紫癜性肾炎患儿中医体质调查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D]. 朱念杰.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戴恩来教授从血瘀论治慢性肾脏病临床经验总结[D]. 李佳秀.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当代中医病机创新理论研究[D]. 张惜燕.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基于活血通络的中药及中药复方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影响[D]. 李爽.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8(07)
  • [8]小剂量肝素预防小儿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研究[J]. 徐海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8(10)
  • [9]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利益. 泸州医学院, 2014(05)
  • [10]儿童肾脏疾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J]. 吴福敢,梁荣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07)

标签:;  ;  ;  ;  ;  

肾小球疾病儿童血液流变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