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材料新名词解读(八)

陶瓷材料新名词解读(八)

一、陶瓷材料新术语诠释(八)(论文文献综述)

张亚凯[1](2019)在《对称型可控降解锌镁功能梯度生物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于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锌合金及镁合金将有望作为医用材料用于制备各种骨组织修复及植入材料。但因镁及镁合金在生理环境中降解速率太快,损伤的骨组织在尚未完全愈合之前镁合金就会发生严重降解,从而导致使植入失败。而金属锌虽具有适宜的降解速率,但其力学强度低,也不能满足临床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基于理想可降解生物材料力学性能与降解速率的关系,从仿生学角度出发,提出采用真空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技术制备对称型的可控降解的锌镁功能梯度生物材料(Functionally Gradient Bio-materials,FGB),以期达到与骨组织力学性能以及愈合周期相匹配的目的。通过材料成分优化设计,成功制备出单层Zn-xMg(x=10,30,60,90)及多层可控降解的锌镁FGB材料。着重分析了各种材料的微观组织、相组成、界面行为及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最后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制备出的Zn-xMg合金材料中存在一种以Mg颗粒为核,金属间化合物MgZn2为壳的独特的核壳结构。并且随着Mg含量的增加这种核壳结构单元体数量也在增加,最终形成了4种不同形貌的锌镁合金。对Zn-xMg合金的宏观力学性能检测发现随合金中核壳结构的增多,Zn-xMg合金的各项力学性能均有所提高。其中具有连续网络状核壳结构的Zn-60Mg合金的强度(239MPa)和塑性(8.03%)均达到最大,强度和塑性有良好的协同效应。2、通过对Zn-xMg合金在SBF溶液中的浸泡腐蚀试验发现,随着Mg含量的增加,Zn-xMg合金在七天内的腐蚀速率从小到大依次为:Zn-10Mg﹤Zn-30Mg﹤Zn-60Mg﹤Zn-90Mg。并且Zn-10Mg合金在30天内的腐蚀速率仅为0.26mm/a,其降解性能完全符合可植入金属材料的降解性能要求(小于0.5mm/a)。此外对合金的细胞相容性进行评价,发现Zn-xMg合金浸提液几乎没有细胞毒性,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3、综合考虑单层Zn-xMg合金的腐蚀速率和力学性能设计了不同层数的Zn-Mg对称型梯度功能材料。结果表明,与单层合金相比,Zn-Mg梯度材料的抗压、抗弯强度的最大值分别提高了126%和41%。且随着梯度层数的增加,FGB试样的强度也在增加,7层FGB材料的抗弯、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分别为261MPa和114MPa。此外,通过对FGB材料截面在模拟体液中的浸泡腐蚀发现,FGB材料具备了梯度渐变且可控降解的功能。因此,Zn-Mg FGB有望成为一种可控降解的金属植入材料。

陈洁[2](2019)在《蓄光型发光材料在3D打印陶瓷产品的可行性探索》文中提出本文以蓄光型发光材料与陶瓷产品为研究对象,探讨发光新材料与陶瓷产品相结合的创新的可行性,通过分析蓄光型发光材料的技术背景,构思陶瓷产品与颜色各异的发光材料的比列、不同的发光材料与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湿度搭配为切入点的设计路线,采用实践验证的研究方式探索新型发光材料,实现了《发光陶瓷的研究及应用》的工艺探索,为发光材料和陶瓷产品在材料创新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尝试。

郑建国[3](2016)在《钛、锆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及对Li+的吸附交换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模板法制备结构、性能优良的钛锆复合物,用来从卤水中提取锂离子。首先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技术,通过控制5个影响因素(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温度、转速)制取粒径大约在100纳米的聚甲基炳烯酸甲酯(PMMA)微球,之后采用高速离心分离法从乳液中分离并得到排列紧致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干燥、研磨后作为模板。前驱液的制备方法是以乙酸锂、硝酸氧锆水合物和钛酸四丁酯为金属源,以柠檬酸为螯合剂,F-127为软模板,无水乙醇作为溶剂进行溶解后对硬质模板PMMA进行填充,再经减压抽滤,恒温干燥,程序式焙烧得到具有良好结构的钛锆复合型吸附材料前驱体Li4Ti5-xZrxO12。对焙烧的温度进行了探索,经验证后确定其焙烧温度为850℃,升温速率为2℃/min,比对产品的热重图确定其焙烧程序为2℃/min从室温升温到300℃,保持1h,再以2℃/min升温到800℃保持2h。对钛锆复合型材料中的未知分子式进行探索,确定其未知数x为0.06,则分子式为Li4Ti4.94Zr0.06O12。对合成的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电镜扫描、饱和交换容量、PH滴定等结构、离子吸附交换性能的物理化学性质表征。在进行脱氢时的最佳酸浓度为0.2mol/L,氢离子脱出率最高。进行Li+的吸附时,最佳Li+的浓度为0.05mol/L,这时的饱和交换容量最大为50.61mg Li+/g吸附剂。测定了15℃、30℃、45℃下钛锆复合离子筛对锂离子的吸附交换等温线图,再由Frank-Thampson弥散晶格理论得到了离子筛H+-Li+交换体系的平均活度系数,得到该体系的Killand图并由活度系数计算出一系列的热力学常数,如热力学平衡常数、Gibbs自由能?、标准焓变?、标准熵变?等热力学函数。由实验的结果来看离子筛(LiTiZr-H)对Li+的吸附交换选择性能大于对溶液中存在的H+的交换性能,由其焓变的数值来看,钛锆复合离子筛的吸附交换反应体系是一个放热的过程。通过对室温下离子筛LiTiZr-H对不同Li+浓度(0.01、0.03、0.05mol/L)吸附交换反应中交换量与时间的关系来确定该反应的动力学曲线,根据能斯特-普朗克(Nernst-Plank)动力学理论来描述其反应控制过程,根据实验结果来看,线性推动力公式的液膜扩散控制、层进机理的已反应层内扩散控制、层进机理的液膜内扩散控制,这三种控制过程得到的动力学曲线不符合其要求的公式,故不是这三种控制过程。颗粒内扩散控制的动力学曲线较好的反映了其线性关系,且相似度较高,就此可以认定此反应的控制过程为颗粒内扩散控制。通过线性回归得到了其离子交换动力学方程。

沈倩倩,潘育松[4](2015)在《生物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技术及性能评价》文中提出应用于生物领域的一类功能梯度材料统称为生物功能梯度材料(FGM)。生物功能梯度材料具有其独特的结构机理、优良的性能及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生物功能梯度材料的简单分类,并且从制备技术及性能评价等方面对生物功能梯度材料进行了总结。

韩维生,冯德君[5](2012)在《改性木材命名规则探讨》文中认为澄清了改性木材的概念,指出其形态限于木材整体和单板;分析了胶压木的特性及名称,认为它不应归于改性木材;通过辨析现有改性木材的类别及名称,发现其存在"命名方法笼统、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归类混乱"等问题;通过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对改性木材命名规则进行了初步探讨,以便推动标准化工作和新材料的命名与推广。

林枞,许业文,徐政[6](2006)在《陶瓷微波烧结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近年来用微波方法烧结陶瓷在机理和应用上的进展,阐明了微波促进陶瓷体特别是在多元系统中烧结的原理,列举了近几年来微波烧结提高陶瓷性能的实例,指出了微波烧结陶瓷技术的发展前景。

李瑞霞[7](2006)在《Si3N4/BN可加工陶瓷的放电等离子烧结及其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Si3N4陶瓷由于具有耐高温、高硬度、高强度、耐磨、抗腐蚀等诸多优点,在结构材料的应用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其固有的脆性和高硬度导致的难以在烧成后进行机械加工的问题限制了它的进一步使用。根据陶瓷加工的材料去除原理,通过相应的组分设计和热处理工艺,可控制材料的显微结构及晶界应力,使陶瓷内部产生弱结合面,从而获得可加工性能。Si3N4/BN复相陶瓷是目前综合性能最为突出的一类可加工陶瓷,拥有优异的高温和低温强度、抗蠕变性能、抗热震性能、出色的耐熔融金属腐蚀性能等。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采用热压烧结可以得到强度和可加工性较好结合的Si3N4/BN复相陶瓷,但热压烧结能耗高、周期长,不具备生产的潜力;采用无压烧结制备的Si3N4/BN复相陶瓷强度过低,无法实现强度和可加工性的统一。本文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制备Si3N4/BN复相陶瓷,在极大提高烧结效率的同时,保持可加工性,提高力学性能。研究了不同粒度的BN含量从0-40 vol%的高性能Si3N4/BN复相陶瓷。系统研究Si3N4/BN复相陶瓷的相组成、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并讨论组分性质和含量、烧结工艺参数、显微结构与其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工艺研究确定了SPS低温快速烧结Si3N4/BN复相陶瓷的最佳致密化条件为:烧结温度16001650℃,保温时间5 min,烧结压力30 MPa。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1500 1700℃)和保温时间的延长(1-10min),陶瓷的致密化程度有整体上升的趋势,但温度高于1600℃,保温时间超过5min时上升趋势减缓,甚至有下降的趋势。XRD结果显示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有利于Si3N4中α→β相的转变,BN含量越高,Si3N4中α相完全转变为β相的温度也越高。扫描电镜分析(SEM)结果显示,BN的存在阻碍Si3N4/BN复相陶瓷的烧结,Si3N4/BN显微组织中的β?Si3N4相明显较单相Si3N4中的β?Si3N4相细小,而且BN含量越高细化作用越明显。使用原位合成工艺得到的Si3N4/BN纳米复相陶瓷的显微组织结构较机械混合得到的含微米和亚微米BN的组织结构更加细小,说明降低引入BN尺寸的原位合成工艺有利于组织结构细化。低强度的h-BN的引入对材料的强度产生明显的劣化作用。随着BN含量的增加,BN逐渐聚集生长导致Si3N4/BN复相陶瓷强度总体均呈下降趋势,但仍然维

刘君杰,赵晓娣[8](2005)在《智能材料在纺织上的应用》文中提出介绍了智能材料的各种类型以及发展状况,并对其在纺织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探讨,阐述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黎布休[9](2004)在《陶瓷材料新术语诠释(十七)》文中研究表明

黎布休[10](2004)在《陶瓷材料新术语诠释(十六)》文中认为

二、陶瓷材料新术语诠释(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陶瓷材料新术语诠释(八)(论文提纲范文)

(1)对称型可控降解锌镁功能梯度生物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可降解生物医用金属材料概述及研究现状
    1.3 生物可降解医用锌及锌合金
        1.3.1 生物可降解医用锌的基本特点
        1.3.2 生物可降解医用锌合金的力学性能
        1.3.3 生物可降解医用锌合金的腐蚀性能
        1.3.4 生物可降解医用锌镁合金的研究现状
    1.4 功能梯度生物材料(FGB)的研究进展
        1.4.1 功能梯度材料的概述
        1.4.2 功能梯度生物材料(FGB)的简介及分类
        1.4.3 功能梯度生物材料的制备技术及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5.2 本文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
    2.2 试样制备方法
        2.2.1 高能球磨机
        2.2.2 放电等离子烧结设备
    2.3 微观结构表征方法
        2.3.1 微观组织形貌及化学成分表征方法
        2.3.2 物相分析
        2.3.3 致密度测试
    2.4 力学性能表征方法
        2.4.1 微纳力学测试
        2.4.2 维氏硬度测试
        2.4.3 抗压性能测试
        2.4.4 抗弯性能测试
    2.5 腐蚀性能测试方法
        2.5.1 模拟体液的配置
        2.5.2 浸泡腐蚀试验
        2.5.3 电化学腐蚀试验
    2.6 生物相容性测试方法
        2.6.1 冻存细胞的复苏
        2.6.2 制备浸提液
        2.6.3 细胞培养及检测
第三章 单层Zn-xMg合金的组织及界面行为分析
    3.1 引言
    3.2 单层Zn-xMg合金的制备
        3.2.1 球磨粉体的表征
        3.2.2 材料的制备及致密度分析
    3.3 微观组织结构及物相分析
        3.3.1 微观组织及成分分析
        3.3.2 物相分析
    3.4 颗粒界面行为及组织结构的形成机理
        3.4.1 烧结颗粒界面间的温度分布情况
        3.4.2 烧结过程中界面反应的动力学及热力学分析
        3.4.3 颗粒连接机制及界面的组织演变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层Zn-xMg合金力学性能及腐蚀性能分析
    4.1 引言
    4.2 单层Zn-xMg合金的力学性能分析
        4.2.1 微纳力学性能分析
        4.2.2 维氏硬度分析
        4.2.3 抗压、抗弯性能分析
        4.2.4 弯曲断口形貌的分析
        4.2.5 合金的强韧化机制分析
    4.3 单层Zn-xMg合金的模拟体液浸泡腐蚀
        4.3.1 析氢结果分析
        4.3.2 失重结果分析
        4.3.3 腐蚀形貌分析
        4.3.4 腐蚀机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单层Zn-xMg合金的细胞相容评价
    5.1 引言
    5.2 细胞毒性试验结果分析
    5.3 细胞形态的观察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对称型Zn-Mg功能梯度生物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梯度试样的设计与制备
    6.3 Zn-Mg FGBs的截面形貌分析
        6.3.1 截面形貌及能谱分析
        6.3.2 各梯度层间界面形貌及能谱分析
    6.4 Zn-Mg FGBs的力学性能分析
    6.5 Zn-Mg FGBs的降解行为分析
        6.5.1 电化学腐蚀分析
        6.5.2 浸泡腐蚀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期刊论文
    专利申请
    学术会议口头报告
    参加的科研项目

(2)蓄光型发光材料在3D打印陶瓷产品的可行性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蓄光型发光材料的市场需求分析
2 蓄光型发光材料分析
    2.1 蓄光型发光材料原理
    2.2 蓄光型发光材料特征分析
    2.3 蓄光型发光材料的研究程序
    2.4 蓄光型发光材料的实验过程
    2.5 蓄光型发光陶瓷的样品测试记录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蓄光型发光陶瓷的问题分析
        1) 影响蓄光型发光陶瓷性能主要因素的问题分析
        2) 蓄光型发光材料的釉料配方的问题分析
        3) 蓄光型发光材料施釉厚度与透明度的问题分析
        4) 蓄光型发光材料的烧成氛围的问题分析
    3.2 蓄光型发光陶瓷的发光强度及余辉
    3.3 蓄光型陶瓷的发光效果
4 结论

(3)钛、锆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及对Li+的吸附交换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锂、钛、锆资源概述
    1.2 目前锂离子的提取技术
    1.3 离子筛提锂的应用研究
        1.3.1 离子筛的类型
        1.3.1.1 偏钛酸型离子筛
        1.3.1.2 锂锰氧化物型离子筛
        1.3.1.3 掺杂型离子筛
        1.3.2 离子筛的合成方法
        1.3.2.1 固相反应法
        1.3.2.2 液相反应法
        1.3.3 离子筛提锂的原理
        1.3.4 锂离子筛的前景展望
    1.4 提锂技术所遇到的问题
    1.5 制取纳米孔离子筛的模板应用
        1.5.1 三嵌段共聚物F-127
        1.5.2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1.5.3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1.5.3.1 乳化剂的作用
        1.5.3.2 引发剂的作用
    1.6 离子交换动力学分析
        1.6.1 动力学模型
        1.6.2 控制步骤判断方法
    1.7 离子交换热力学分析
        1.7.1 离子交换反应方程式
        1.7.2 离子交换反应平衡
        1.7.3 离子交换等温线
    1.8 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内容、意义
        1.8.1 实验研究的目的
        1.8.2 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1.8.3 实验研究的意义
2 模板的合成及选择与钛锆复合氧化物的合成
    2.1 实验试剂材料、仪器及测定方法
        2.1.1 实验试剂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1.3 测定方法
    2.2 模板PMMA的合成
        2.2.1 实验部分
        2.2.1.1 合成过程
        2.2.1.2 制备胶体晶体模板
        2.2.1.3 胶体晶体模板的表征
        2.2.2 结果与结论
        2.2.2.1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2.2.2.2 Design-Expert设计实验结果与讨论
        2.2.2.3 最佳实验方案表征
        2.2.3 小结
    2.3 焙烧温度及锆的最佳掺杂量
        2.3.1 实验部分
        2.3.1.1 焙烧温度的探索
        2.3.1.2 不同锆比例复合氧化物的合成
        2.3.2 结果及结论
        2.3.2.1 热重图及XRD图
        2.3.2.2 不同锆掺杂量对产物的影响
        2.3.3 小结
    2.4 交换剂前驱体的制备及模板的选择
        2.4.1 实验部分
        2.4.2 结果与结论
        2.4.3 小结
3 钛锆复合氧化物的性能表征
    3.1 实验部分
        3.1.1 酸改型
        3.1.2 饱和交换容量
        3.1.3 PH滴定曲线
    3.2 结果与结论
        3.2.1 酸改型
        3.2.2 饱和交换容量
        3.2.3 PH滴定曲线
    3.3 小结
4 钛锆复合氧化物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
    4.1 离子交换热力学分析
        4.1.1 离子交换等温线的测定方法及实验条件
        4.1.2 15℃、30℃、45℃ H+-Li~+交换等温线图
        4.1.3 活度系数的计算及电解质溶液理论
        4.1.4 15℃、30℃、45℃ H+-Li~+交换体系Kielland关系图
        4.1.5 热力学函数的计算
        4.1.6 小结
    4.2 离子交换动力学分析
        4.2.1 离子交换动力学实验
        4.2.2 动力学曲线图
        4.2.3 动力学模型关联
        4.2.3.1 层进机理的液膜扩散控制
        4.2.3.2 层进机理的反应层扩散控制
        4.2.3.3 线性推动力的液膜扩散控制
        4.2.3.4 颗粒内扩散控制
        4.2.4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项目情况目录

(4)生物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技术及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生物功能梯度材料的分类
    2.1粉末冶金技术
    2.2等离子喷涂法
    2.3离心铸造法
    2.4电泳沉积技术
    2.5等离子熔覆技术
    2.6电纺丝技术
3生物功能梯度材料的性能评价
    3.1断裂韧性
    3.2耐磨性
    3.3抗弯强度
    3.4粘合强度
    3.5生物特性
4结语

(5)改性木材命名规则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与问题
2 现有改性木材种类及其名称
    2.1 压缩木
    2.2 高温热处理木
    2.3 浸渍木
    2.4 强化木
    2.5 塑化木
    2.6 酯化木材
    2.7 防腐木
    2.8 陶瓷木材
    2.9 其他改性木材
3 胶压木归类及其名称辨析
4 改性木材命名不规范的表现
    4.1 命名方法笼统, 改性木材之间辨别困难
    4.2 同名异物与同物异名
    4.3 改性木材和复合材料归类混乱
5 探讨改性木材命名规则的意义
    5.1 对改性木材生产和标准体系的影响
    5.2 对产业链的影响
    5.3 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6 改性木材命名不规范的原因分析
    6.1 历史原因和技术渗透
    6.2 各种改性木材命名角度不统一
    6.3 缺乏广泛的学科视野和分类体系
    6.4 在新材料研制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管理
7 改性木材命名规则探讨及建议
    7.1 尊重先前材料名称, 先占先得
    7.2 重视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避免混乱
    7.3 合理制定材料命名规则, 统一管理, 以利发展
    7.4 区分学名、别名、曾用名、商品名以及俗名

(6)陶瓷微波烧结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微波烧结技术机理研究进展
2 微波烧结技术应用进展
    2.1 对影响微波烧结因素的研究
    2.2 对烧结产物性能的研究
3 结 语

(7)Si3N4/BN可加工陶瓷的放电等离子烧结及其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可加工陶瓷研究进展
        1.2.1 可加工陶瓷的种类
        1.2.2 h-BN系可加工陶瓷陶瓷的性能
    1.3 陶瓷材料的可加工性及其强度的对立统一
    1.4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论文设计思路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5 主要原料与实验设备
        1.5.1 主要原料
        1.5.2 主要实验设备
        1.5.3 测试方法及设备
第2章 Si_3N_4/BN复相陶瓷的制备
    2.1 可加工相BN引入到基体Si3N4中的方式
        2.1.1 Si_3N_4/BN复合粉的制备
        2.1.2 粉体产物的组成和形貌特征
    2.2 Si_3N_4/BN复相陶瓷的放电等离子烧结
        2.2.1 单相Si_3N_4陶瓷的SPS致密化
        2.2.2 BN对Si_3N_4陶瓷的致密化的影响
    2.3 Si_3N_4/BN复相陶瓷的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2.3.1 Si_3N_4/BN复相陶瓷的相组成及其变化
        2.3.2 Si_3N_4/BN复相陶瓷的显微组织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SPS烧结Si_3N_4/BN复相陶瓷的力学性能
    3.1 单相Si_3N_4陶瓷的力学性能
    3.2 Si_3N_4/BN复相陶瓷的力学性能
        3.2.1 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
        3.2.2 BN的含量和尺寸对Si_3N_4/BN复相陶瓷的强度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Si_3N_4/BN复相陶瓷的可加工性能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智能材料在纺织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智能材料的特点与种类
    1.1 被动智能材料
        1.1.1压电材料
        1.1.2 光导纤维
        1.1.3 电流变体
        1.1.4 磁流变体
    1.2 主动智能材料
        1.2.1 形状记忆材料
        1.2.2 光热致变色材料[10]
        1.2.3 相变材料
    1.3 非常智能材料
2 智能材料在纺织品上的应用
    2.1 物理检测, 变形感知
    2.2 提高舒适性
    2.3 安全防护
    2.4 医疗健康
    2.5 装饰娱乐
    2.6 数字化多媒体
3 结 语

(10)陶瓷材料新术语诠释(十六)(论文提纲范文)

(1) 升温速度快, 烧结时间特别短
(2) 降低烧结温度
(3) 致密化程度高, 结构均匀
(4) 产品的力学性能高、强度大

四、陶瓷材料新术语诠释(八)(论文参考文献)

  • [1]对称型可控降解锌镁功能梯度生物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张亚凯. 太原理工大学, 2019(08)
  • [2]蓄光型发光材料在3D打印陶瓷产品的可行性探索[J]. 陈洁. 西部皮革, 2019(02)
  • [3]钛、锆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及对Li+的吸附交换性能研究[D]. 郑建国. 青岛科技大学, 2016(08)
  • [4]生物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技术及性能评价[J]. 沈倩倩,潘育松. 热加工工艺, 2015(14)
  • [5]改性木材命名规则探讨[J]. 韩维生,冯德君. 世界林业研究, 2012(01)
  • [6]陶瓷微波烧结技术研究进展[J]. 林枞,许业文,徐政. 硅酸盐通报, 2006(03)
  • [7]Si3N4/BN可加工陶瓷的放电等离子烧结及其力学性能研究[D]. 李瑞霞. 北京工业大学, 2006(12)
  • [8]智能材料在纺织上的应用[J]. 刘君杰,赵晓娣. 上海纺织科技, 2005(12)
  • [9]陶瓷材料新术语诠释(十七)[J]. 黎布休. 佛山陶瓷, 2004(09)
  • [10]陶瓷材料新术语诠释(十六)[J]. 黎布休. 佛山陶瓷, 2004(08)

标签:;  ;  ;  ;  ;  

陶瓷材料新名词解读(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