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装业流转税中的“水暖”及对策

建筑安装业流转税中的“水暖”及对策

一、建筑安装业流转税中的“管涌”及治理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刘琳[1](2019)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技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又取决于国家创新体制的完善程度。在大力发展知识经济的当代,政府必须具备比传统市场经济更为有力的宏观调控能力,税收就具有增强这种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导向功能。要想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就要促进国家科技成果的转化,只有国家制定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给予的保障,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然而我国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尚存许多问题,亟需进一步完善,因此,深入研究我国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发现问题,进而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经济法的基本原理,深入研究和探讨了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基础理论。主要阐释了税收优惠的内涵、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以及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第二章阐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尚存在的问题,包括现行增值税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企业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三章讲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先分别分析了国内与国外的有关法律制度的现状,再针对我国国情提出对国外相关法律制度的借鉴。第四章阐述了从形式上到具体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个法律方面来完善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途径。

孙鸣遥[2](2019)在《营改增背景下的税收法规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税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国家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工具,更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实施推进,其在取得了显着成效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以我国在税收领域全面开展营改增工作为背景,从税收法律法规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起到的或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谈起,以典型行业案例为例挖掘了问题表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而得出了在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体系中,由于缺乏应有的动态调整机制,才造成了税收法律法规在实践中遭遇问题却无法及时修正这一核心问题的结论,然后通过对国外的税收法律法规动态调整机制进行引进性介绍,最终从国家立法层面的宏观角度和税务机关执行层面的微观角度出发,就我国如何探索出具有本土特色且符合实际情况的税收法律法规动态调整机制提出了具体建议。

王琼[3](2018)在《关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监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2016年5月起,国家将仍在缴纳营业税的行业全部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营改增”的全面推开对经济发展、税收收入、财政体制和税收体制的改革产生深远影响。但同时,也涌现出一些不法分子,他们借机展开虚开增值税发票的违法活动,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平稳的经济秩序,因此各管理部门如何强化监管、如何出重拳、亮利剑,毫不手软地打击该项犯罪成为公共管理部门值得审视的问题。在全面推行营改增之后,税务部门联合多个公共管理部门对开票企业展开严格监管,因为全面推开营改增是将所有行业都纳入了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这项举措虽然减轻了企业负担,简化了税制,但少交税款的巨大诱惑使得虚开增值税发票行为泛滥开来,增值税也成为经济违法犯罪中的涉及最多的税种。全面营改增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风险行业也进一步扩大,产生一些新违法问题和违法手段,这使得税务以及其他公共管理部门的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加大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监管力度,加大打击虚开犯罪的力度,分析总结犯罪的特点和原因,提出合理的防范措施,已经成为公共管理方面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增值税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相关概念为切入点,根据两个实际案例以及近几年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案件数量、偷漏税额、涉案人员数量等数据和图表,分析我国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对进一步加强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处理作出论述,最后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文章结合笔者自身在税务局工作的相关经验,再现发票管理、数据监控、风险企业核查的全过程,分析我国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监管现状、问题和监管建议,研究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存在的问题,分析犯罪人员铤而走险的原因,根据目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特点和以往关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的查处经验,从政府监管能力、税务人员执法情况以及金融部门对承兑汇票的管理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存在该问题的原因。最后一章进行了总结,根据以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脉络,提出营改增之后新的税制环境下,公共部门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全面监控措施。论文的创新点在于如何运用现代科技和大数据应用平台对虚开增值税发票的行为进行提前预判、实时监控和事后分析,对税务、公安部门、金融等部门提出科学高效的监控措施。

桂金祥[4](2018)在《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企业减税降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凸显,而此前基于需求管理的政策其效果也在不断递减。鉴于此,2015年我国首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概念,以期从供给侧发力,为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所提出的一系列减税计划引起了国际税收竞争,也迫使我国面临减税问题。本文就以上两点为背景,运用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和企业税负问题现状,以及影响企业税负的因素进行分析。经本文测算,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较高,而我国企业总体税负也较重,且以流转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和非税支出是导致企业税负感较重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以供给侧结构性减税为关键,重点优化税制结构,并坚持进一步正税清费、规范非税收入,以切实削减企业税痛、为企业降负。本文的基本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介绍了文章的写作背景、意义,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第二章介绍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企业税收负担相关理论。第三章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和企业税负现状,对企业减税降负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宏观层面,以大口径计算的我国宏观税负水平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2)微观层面,由于我国税收结构以间接税为主导,这导致企业缴纳税收较多,企业所感受到的负担更重。且企业要承担绝大部分的非税政府收入,这都加重了企业负担。因此,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看,都有必要对企业进行减税降负,以激发企业活力,助力经济增长。对应第三章的分析结果,第四章运用实证分析探讨企业税收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五章阐述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减税的对策与建议,笔者认为,从理论和现实条件两方面来看,都满足实施供给侧结构性减税这一举措。要进一步完善供给侧结构性减税,应主要对以流转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和企业非税负担两个方面进行改革。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企业减税降负这一热点问题,重点落实到企业“降负”上,而不仅仅从减税角度出发,具有一定的创新。同时,对于企业减税降负的必要性分析,文章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又从税与非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比较全面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并且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现实背景出发,为企业减税降负提出建议,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杨冬梅[5](2017)在《“营改增”政策对昆明市房地产业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全面“营改增”的大背景出发,将视角着眼于昆明市的房地产行业,以“营改增”全行业实施推行后房地产行业的税负效应、社会效应等等层面为出发点和着眼点,主要探讨房地产整个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不动产销售、房地产企业自身以及税收征管等带来的具体影响以及“营改增”对整个昆明市房地产业的影响效应。论文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结合房地产业开发周期长、上下游涉及行业多等特点,通过认真细致深入的分析,总结相关文献,将昆明市房地产业的信息数据定位为研究主体,从各个方面出发以及结合现有的国家相关的规定对这一制度的改革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包括存在的影响和在今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发现,昆明市房地产业实施“营改增”政策后,对行业税负下降、产业化结构优化升级、企业内部管控规范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税负上升、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以及税务机关征管难度不断加大等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本文从完善制度设计、完善纵向分配制度以及加强税收管理的角度,提出如何进一步将改革红利释放到房地产行业,如何让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的对策。

黄晶[6](2017)在《我国税负水平及经济新常态下的优化路径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到“十二五”时期以前,在投资导向的经济政策拉动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税收收入呈现连续多年超GDP增长态势。随着税负水平的不断增长,国民特别是产业界日益感觉税收负担过重,减税成为最强呼声。“十二五”以后,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呈现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调整以实现高质量无水分的可持续增长,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亟需改变等特点。经济的新常态必然带来税源负税能力和结构的变化,也将改变税负水平。当前的税负水平是否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特点的需要,使税负研究有了新的尝试目标。本文在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三种口径的税负水平和税收结构做一般性描述的基础上,结合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地方税制建设、供给侧改革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新特点和新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宏观税负的总量和结构,并讨论税负水平进一步优化的路径。通过梳理税负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利用改革开放,特别是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的经济和财政税收数据,测算分析大、中、小三种口径的税负水平及变化趋势,探讨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税负水平进行整体性评价,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分别测算静态和动态的最优税负水平,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尝试性地给出我国税收负担的合理水平,并通过与实际税负的对比,对实际税负水平进行评价。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当前较为适合经济增长的中口径税负约为21-22%,如果经济增速的继续回落,则税负的理论最优值还应继续降低。而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实际税负已经超过该水平,并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在税负总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除经济增速全面放缓外,还具有资源节约利用、产业转型升级及区域协调发展等新特点,将与之密切相关的税收问题作为税负结构分析的切入点。分析税负分级次的结构特点,重点针对当前资源节约利用,建设地方税体系和绿色税收的需要,选择资源税为分析对象,探讨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改革后,资源税作为地方税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资源合理利用的绿色税收,其税负水平设计应兼顾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在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获得平衡。选取水资源这一当前资源税扩围的试点品目,利用CGE模型,从实证分析角度估计了经济增长损失可接受范围的水资源税负区间为3-11%,为其他资源类税收改革提供思路。分析税负产业结构特点,结合经济“新常态”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利用2012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供给侧改革的开场戏“营改增”试点改革对第三产业的税负影响效应,分析发现如果增值税抵扣链条完整,则改革后第三产业绝大部分行业的流转税负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减税效应明显。分析税负区域结构特点,利用赛尔指标、省级截面数据模型估计和聚类分析等方式,讨论区域税负差异和对经济的影响程度,特别是经济“新常态”下,受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等影响,区域税收增速发生不同程度放缓甚至下降的情况下,税负水平的调整问题。实证数据表明,税负水平的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税负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税源对税负增长的承受能力更强,税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最小。通过对不同口径和维度的税负分析,本文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税负水平偏高并缺乏可持续增长的基础,地方政府的刚性支出需求可能进一步刺激非税收入的增长,税种及区域性税负结构都需要进一步优化。下一步税制改革应抑制税负水平的进一步攀升,在保持税负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通过税制本身的不断完善,对税负结构进行优化。而且,税负优化问题不能单纯地通过税制完善解决,还需要同步协调解决明晰的事权与财力、协调的税收与收费、匹配的收入与支出和全面的预算透明等问题。

彭泽[7](2016)在《建筑业税收负担研究 ——基于A股建筑业上市公司数据》文中研究指明税收负担系税收制度的核心,考察的是纳税人承担的税收负荷,该项指标直接体现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也是政府发挥税收杠杆作用的有力支点。因此,无论纳税人和政府,都对税收负担问题倍加关注。1994年,我国通过分税制改革对税制体系进行了重构,作为流转税中的两大支柱性税种,增值税和营业税承担起了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筹集财政收入的重要职能。根据业务性质的不同,国民经济中的众多行业被归集到增值税或营业税的征税范围,选择其中之一作为其主体税种,二税必交其一,二税只交其一。增值税与营业税税制也分行并立,各不交叉。然而,由于在征税方法、计税依据、监管机构等诸多要素不同,使得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在缴纳营业税的行业发生断裂,从而产生了严重的重复征税现象,导致部分企业的税收负担不公平、不合理,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与转型升级。建筑业作为我国支柱行业之一,一直适用营业税,但为了进行生产、作业,建筑业企业必须从适用增值税的生产、商贸企业购进大量的原材料,这就造成了行业内部货物与劳务税收制度的不统一。建筑企业购进的大量原材料属于增值税的征收范畴,而营业税行业和增值税行业之间的已纳税款不得相互抵扣,这就造成了增值税抵扣链条在建筑行业的中断。而在营业税制度中,建筑业又采取全额计税的方式,使得重复征税现象在建筑业体现的更加明显。从2012年开始,我国开始了“营改增”改革工作,先从局部地区、局部行业试点;再到全国范围、局部行业推广;最后到全国范围、全部行业完成,就是为了完善我国流转税体制,消除重复征税,减轻企业负担。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明确提出:从今年5月1日起要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并确保所有行业的税负只减不增。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首先针对关于建筑业“营改增”、税收负担、增值税制度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其次,归纳了关于税收负担的内涵与相关理论;然后利用建筑业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针对营业税制度下,建筑业的税收负担状况进行了考察,发现其中的不合理部分并探究其产生原因;接下来,分析了建筑业改征增值税的现实基础,探讨了建筑业“营改增”的设计原则及制度要求;最后,利用投入产出表的数据,估算了不同税率下建筑业的税收负担,并针对改革过程中可能遇见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杨栋[8](2015)在《我国分税制对地方财政影响的研究 ——以阳泉市郊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们发现,在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由于财政分权理论的广泛认可,分税制变得十分流行。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采用了分税制,尽管每个国家根据自己国家国情不同,会对开征税种、税率和各级政府分享比例做出不同规定。经研究发现,分税制确实会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而且国家通过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国家总收入的比例上的优势,有力的发挥了保证国家安定团结的作用,并且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对落后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1994年,我国分别成立国税、地税两套系统,开始了两税体制。两税体制是针对1987年实施的财政承包责任制的种种不足而采取实施的。两税体制不仅体现的是税种、税率和收入划归中央政府的税种、收入划归地方政府的税种、税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享的税种的比例划分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权和事物管理权上的分配,这一点尤为重要。清楚的权力义务关系才能激发各级政府的责任意识,才能使国家发展更具有向上发展的冲击力和爆发力。从我国20年来的分税制发展就可以清楚的看到现在发展的情况,我国现在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绩十分傲人。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成绩是西方将近两百年才能够取得的,分税制在其中的效果相当明显,作用巨大。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90年代的中国在法治和制度建设等因素上的限制,我国分税制在建立之初就有着天然的不足,这些不足产生弊端,伴随这些年的经济发展,越发明显且到了必须革除的地步,否则,就会严重影响中国尤其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因为我国实行的94年分税制对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的规定还不够详细,财权层层上交,事权层层下放,地方政府尤其是县区一级的地方政府的财权自主性最小,而却要担负起较重的行政事物管理权。中央过度的集中财权,留置事权对地方的经济极为不利。本文拟从一个县区级的地方政府的视角来分析分税制的影响对地方财政的影响变化,最后从地方政府用于满足公共服务而集中一部分当地国民收入的权利分配、地方税收方面的体制体系和税收结构的优化、地方税收征收管理制度和地方税务机构设立等多个角度,分别给出了建立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地税分立后的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增加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税收收入的方式方法。

王金男[9](2014)在《营改增对物流业上市公司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营业税、增值税是我国现行流转税制中最主要的两个税种。2012年1月,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率先在上海启动改革试点。物流业作为连接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纽带,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营改增政策会对物流业税收负担及绩效产生何种影响,物流企业应该如何去适应和调整,是目前物流企业密切关注的课题。论文以物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主体,以营改增为研究对象,在述评目前营改增的背景下,通过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方面和实证检验两个角度分析了营改增对物流业上市公司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增值税制度完善的建议。论文对营改增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探讨了研究营改增对物流业上市公司影响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概述了相关理论基础,阐述了我国营改增的具体历程,介绍了物流业上市公司及其特点;从理论上分析了营改增对物流业上市公司税负、绩效两个方面产生的影响,为文章实证分析部分研究假设的提出奠定基础;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真实数据进行实践检验,选取利用Excel和SPSS17.0统计软件对物流业上市公司的税负和绩效进行描述性分析、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了营改增对物流业上市公司产生的影响;最后,结合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的结果,分析了营改增政策试点过程中存在的税负偏重、各业务环节增值税率不统一、涉及发票种类繁多、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无法统一纳税、营改增后会计核算调整执行难度大等问题,并提出增加增值税进项税抵扣项目、统一物流业各环节增值税税率、加强物流企业发票管理、允许物流企业集团统一纳税、明确试点物流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等改革建议。

程媛媛[10](2013)在《结构性减税与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研究》文中指出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为应对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冲击,当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结构性减税”的概念,其内涵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减税政策。结构性减税的目的是降低纳税人税收负担,增强企业和居民的投资、消费能力,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装备制造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实施对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辽宁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支撑,其装备制造业在全国处于靠前的位置,而且是增值税改革最早的试点之一,所以本文选取辽宁省作为实证分析的对象。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的政策建议,以更好地推动装备制造行业的转型发展。本文主要由六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介绍了结构性减税的相关概念、现代税收原则和最优税制理论,为我国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然后介绍了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调整情况;第三部分是结构性减税对装备制造业的效用评价,首先介绍了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和税负情况,然后从装备制造业的角度对结构性减税的政策效应进行分析。第五部分首先介绍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然后分析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其工业产值与税收收入进行了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分析和通径分析;第五部分是结构性减税政策支持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国际借鉴;第六部分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结构性减税、推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

二、建筑安装业流转税中的“管涌”及治理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安装业流转税中的“管涌”及治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学术背景与实际意义
        (一)选题的学术背景
        (二)选题的实际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基础理论
    一、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理论概述
        (一)科技成果概念
        (二)科技成果转化概述
    二、税收优惠概述
        (一)税收优惠的概念
        (二)税收优惠的作用
        (三)税收优惠的分类
    三、税收优惠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
        (一)税收优惠促进个人科技成果转化
        (二)税收优惠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第二章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存在的形式问题
        (一)立法上存在缺陷
        (二)内容设置上的缺陷
        (三)制度执行中的缺陷
    二、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现行流转税中存在的问题
        (二)企业所得税法中存在的问题
        (三)个人所得税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国际比较
        (一)国内现状
        (二)国外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现状
    二、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国际借鉴
第四章 完善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途径
    一、对形式上完善我国相关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税收优惠法律体系
        (二)对内容设置上的完善
        (三)对制度执行上的完善
    二、对完善增值税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简化增值税税率
        (二)扩大增值税的抵扣范围
        (三)调整税收优惠环节
        (四)加强对税收的筹划
        (五)税收优惠制度要与增值税相匹配
    三、对完善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全面推行企业资产的加速折旧制度
        (二)实行企业成果转化的税收抵免制度
        (三)加大技术转让税收优惠力度
        (四)制定激励产学研合作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
        (五)加大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
    四、对完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减少科技成果奖励应纳的所得税
        (二)加强对转让和许可他人使用科技成果的税收优惠力度
        (三)使合作转化成为个人转化科技成果的主要方式
        (四)建立风险投资的税收激励机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营改增背景下的税收法规动态调整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
        1.2.2 案例研究
        1.2.3 对比研究
        1.2.4 理论研究
    1.3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税收法规的固化特征在营改增过程中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
    2.1 营改增简介
    2.2 营改增运行过程中在部分行业中产生的问题及原因
        2.2.1 2013 年营改增交通运输业产生的问题
        2.2.2 2016 年营改增建筑安装业产生的问题
        2.2.3 2016 年营改增生活服务业产生的问题
        2.2.4 产生问题的原因
    2.3 营改增固化特征对实体经济负面影响的思考
第3章 税收法律法规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
    3.1 税收法律法规对经济产生的积极作用
        3.1.1 理论支撑
        3.1.2 现实表现
        3.1.3 小结
    3.2 税收法律法规对经济产生的消极作用
第4章 我国主要税收法律法规的固化特征及问题分析
    4.1 我国典型税种固化性特征简介
        4.1.1 现行增值税介绍及其存在的问题
        4.1.2 现行消费税介绍及其存在的问题
        4.1.3 现行个人所得税介绍及其存在的问题
    4.2 典型税种固化性问题原因分析
        4.2.1 调研不充分
        4.2.2 评估不全面
        4.2.3 检视不深入
        4.2.4 沟通不顺畅
        4.2.5 预判不到位
        4.2.6 小结
第5章 国外税收法规动态调整机制介绍
    5.1 美国个人所得税的弹性费用扣除和抵免机制
    5.2 日本能源税的从量计税机制
    5.3 英国住宅税的动态征税机制
    5.4 国外税收法规动态调整机制的借鉴意义
第6章 我国税收法律法规动态调整机制建设建议
    6.1 确定法定的税收法律法规动态调整机制
    6.2 税收法规动态调整机制重点解决的问题
    6.3 建立税收法规动态调整机制的保障机制
        6.3.1 保障立法前的充分调研机制
        6.3.2 建立畅通的立法中与市场主体充分沟通机制
        6.3.3 确立税收法规动态调整机制的检视评估机制
        6.3.4 税务机关应当充分保障税收法规动态调整机制的高效运行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后记

(3)关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一)相关概念
        1.增值税的本质
        2.发票的经济作用
        3.增值税抵扣链条原理
    (二)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
        2.税收筹划理论
        3.公共财政理论
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监管现状
    (一)全国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监管情况
        1.2017 年全国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监管情况
        2.2018 年上半年全国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监管情况
    (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监管体系
        1.全面融合的税收征管机制
        2.依托大数据的风险防控体系
        3.协同办案的税警协作模式
    (三)虚开增值税发票典型案例的监管成效
        1.“海啸1号”特大虚开增值税发票案
        2.内蒙古破获的区内最大虚开增值税发票案
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监管问题
    (一)公共部门监管不全面
        1.行政监管力度不够
        2.行政日常监管宽松
        3.行政跟踪问效不足
    (二)行政法制监管有待完善
        1.行政法制水平不够高
        2.行政人员执法不够严
    (三)公共部门监管工作效率不高
        1.税务部门监管工作相对滞后
        2.公安部门排查工作复杂
        3.司法部门取证管理难度大
四、虚开增值税发票行为监管不力的原因
    (一)公共部门监管能力薄弱
        1.行政职能履行到位
        2.行政方法较为局限
        3.行政跟踪监督不到位
    (二)行政法制建设不够科学
        1.税收优惠重减免,轻管理
        2.财政补贴重引导,轻把关
        3.出口退税重流程,轻审核
    (三)公共部门监管机制不完整
        1.税务机关的监控数据滞后
        2.公安部门、工商部门的管理制度不严密
        3.银行部门的承兑汇票管理不善
    (四)虚开发票经济利益显着
        1.经济诱惑较高
        2.犯罪成本较低
五、完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监管的建议
    (一)整合行政方法和职能,确保监管灵活性
        1.以资金流为监管虚开发票的线索
        2.以交易项目为监管虚开发票的突破口
        3.以承兑汇票为监管虚开发票的助推器
    (二)履行行政职能,推进法制建设
        1.加大税法宣传力度
        2.完善自主查询功能
        3.强化案件曝光力度
    (三)完善公共管理,筑牢监管防线
        1.税务部门严把预防虚开第一关
        2.公安、工商部门严把预防虚开审核关
        3.检察机关严把案件审理监督关
    (四)实行联合惩戒,提升税法遵从度
        1.建立大数据监管平台
        2.形成信息交流监管机制
        3.构建纳税信用监管体系
六、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企业减税降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经济进入新常态
        1.1.2 企业减负呼声高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现状
        1.2.2 企业税收负担的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框架
        1.3.1 研究思路、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理论概述
        2.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渊源与演进
        2.1.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凯恩斯主义、供给学派等的区别
        2.1.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2.2 税收负担相关理论概述
        2.2.1 税收负担的概念
        2.2.2 企业税负及主要类型
        2.2.3 企业税费负担与经济增长
    2.3 供给侧改革与企业减税降负关系
第3章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与企业税负现状
    3.1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
        3.1.1 宏观税负水平的衡量
        3.1.2 宏观税负水平现状
    3.2 我国企业税负现状
        3.2.1 企业税负的含义和构成
        3.2.2 企业税收负担现状
第4章 企业税负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当前我国企业税负问题
        4.1.1 增值税税率较高
        4.1.2 中小企业税负较重
        4.1.3 不同企业税负差异大
        4.1.4 非税负担较重
    4.2 企业税负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2.1 研究假设
        4.2.2 建立模型
        4.2.3 平稳性检验与结果解读
第5章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减税的建议
    5.1 供给侧结构性减税理论可行性
    5.2 供给侧结构性减税的现实可行性
        5.2.1 稳定的财政收入为减税创造了空间
        5.2.2 完善的税收制度
        5.2.3 结构性减税提供了经验借鉴
        5.2.4 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5.3 供给侧结构性减税建议
        5.3.1 优化税制结构,降低企业税收负担
        5.3.2 完善预算监督,统筹非税收入
        5.3.3 进一步“正税清费”,规范非税收入
        5.3.4 完善税收征管措施,促进税收公平
        5.3.5 优化财政支出,消减企业“税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5)“营改增”政策对昆明市房地产业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二)基本框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的难点、创新点
        (一)本文的难点
        (二)本文创新点
第一章 房地产业实施“营改增”的政策研究
    第一节 “营改增”前房地产业征税规定
        一、我国房地产行业“营改增”前征税情况简述
        二、“营改增”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税收征收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房地产业实施“营改增”必要性分析
        一、实施“营改增”有利于全面推进结构性减税
        二、实施“营改增”能充分体现税收中性原则
        三、实施“营改增”符合税收公平原则
        四、实施“营改增”符合税收效率原则
    第三节 房地产业“营改增”政策解读
        一、“营改增”政策
        二、房地产业“营改增”
第二章 昆明市房地产业“营改增”政策实施现状分析
    第一节 云南省“营改增”总体运行情况
    第二节 “营改增”对昆明市房地产业的影响
        一、社会经济效应角度
        二、产业发展角度
第三章 昆明市房地产业“营改增”政策运行效果评价
    第一节 房地产业“营改增”政策运行成效
        一、社会评价
        二、媒体评价
    第二节 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增值税抵扣链条尚不完整
        二、税负上升不利于行业发展
        三、财政收入效应
        四、房地产业管理难度加大
第四章 完善昆明市房地产业“营改增”政策的对策
    第一节 完善政策制度设计
        一、减少增值税税率层级
        二、降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并改革纳税人分类结构
        三、不断扩大进项税额可抵扣范围
        四、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
    第二节 政府部门要不断优化“营改增”房地产业税收征管
        一、地方政府重构主体税种体系
        二、税收管理部门做好“营改增”税负分析
        三、深化加强国、地税合作体系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我国税负水平及经济新常态下的优化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标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标
    1.2 文献综述
        1.2.1 税收负担测算口径研究
        1.2.2 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最优税负水平研究
        1.2.3 税负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
        1.2.4 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特点及税负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数据说明
        1.3.1 研究内容
        1.3.2 分析口径
        1.3.3 数据来源及说明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1.5.1 研究重点和难点
        1.5.2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税负总体情况及最优税负水平的实证分析
    2.1 影响税负水平的主要因素
        2.1.1 经济因素
        2.1.2 非经济因素
    2.2 改革开放以来各经济发展阶段的税负水平
        2.2.1 政府收入负担基本情况
        2.2.2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税负分析
    2.3 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2.3.1 最优税负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2.3.2 经济增长最大化的最优税负水平的估计
        2.3.3 最优税负水平的分析与评价
第3章 分税制对税负水平的影响分析
    3.1 分级次的税负分析
        3.1.1 政府收入(大口径)的分级次收入情况
        3.1.2 财政收入(中口径)分级次收入情况
        3.1.3 税收收入(小口径)分级次收入情况
    3.2 区域分级次税负分析
        3.2.1 区域财政收入(中口径)分级次负担分析
        3.2.2 区域税收收入(小口径)分级次负担差异分析
    3.3 分级次税种结构分析
        3.3.1 税种结构基本特点
        3.3.2 中央级税种结构特点
        3.3.3 地方级税种结构特点
        3.3.4 CGE模型估算
第4章 产业税负结构及“营改增”对第三产业税负的影响
    4.1 分产业税负结构分析
        4.1.1 产业税负结构总体特点
        4.1.2 区域产业税负结构分析
    4.2 “营改增”对第三产业税负的影响分析
        4.2.1 模型构建
        4.2.2 模型测算
        4.2.3 模型结果的分析
第5章 税收负担对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
        5.1.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发展历程
        5.1.2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5.2 区域税负塞尔指标分析
        5.2.1 赛尔指标的设置
        5.2.2 区域税负差异的赛尔指标分析
    5.3 我国地区税负与区域经济协调性分析
        5.3.1 区域税负与经济协调性的一般性描述
        5.3.2 区域税负与经济协调性的实证研究
第6章 我国税负水平评价和经济新常态下的优化路径
    6.1 我国当前税负水平的评价
        6.1.1 中国当前税负水平仍然偏高
        6.1.2 税负水平的高增长缺乏可持续性基础
        6.1.3 地方财政支出的刚性需求可能导致非税收收入的过度增长
        6.1.4 税种结构仍存在优化空间
        6.1.5 税负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6.2 经济新常态下税负水平优化的主要原则
        6.2.1 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6.2.2 兼顾政府与市场的原则
        6.2.3 兼顾收入与支出的原则
        6.2.4 兼顾中央与地方的原则
    6.3 优化我国税负水平的路径分析
        6.3.1 优化税负水平的路径分析
        6.3.2 税负水平优化的其他配套措施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7)建筑业税收负担研究 ——基于A股建筑业上市公司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建筑业税负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1.5.1 主要创新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建筑业税收负担一般分析
    2.1 税收负担的内涵
        2.1.1 税收负担的定义
        2.1.2 税收负担的分类
        2.1.3 税收负担的衡量标准
    2.2 合理税负的理论分析
        2.2.1 税收原则
        2.2.2 影响行业税收负担的因素
        2.2.3 建筑业的合理税负区间
    2.3 建筑业改征增值税相关理论
        2.3.1 增值税的性质
        2.3.2 增值税的优点
        2.3.3 建筑业改征增值税对税负的价值取向
第3章 现行营业税制度下建筑业税收负担评述
    3.1 建筑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3.1.1 建筑业范畴及特点
        3.1.2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2 建筑业营业税税收负担考察
        3.2.1 研究样本
        3.2.2 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建筑业税收负担计算
    3.3 建筑业税收负担存在的问题
        3.3.1 重复征税问题凸显,税收负担沉重
        3.3.2 建筑业内部营业税税负有失公平
        3.3.3 増值税抵扣链条中断,税收中性效果降低
第4章 建筑业“营改增”的现实基础和制度设计一般分析
    4.1 建筑业改征增值税的现实基础
        4.1.1 建筑业业务本质契合增值税计税原理
        4.1.2 增值税制度将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4.1.3 征收管理上已积累相应经验
    4.2 建筑业“营改增”制度设计原则
        4.2.1 稳定宏观税负
        4.2.2 确保税收收入规模
        4.2.3 控制税率级次,保证税收中性
    4.3 建筑业改征增值税的制度要求
        4.3.1 全行业施行增值税制度
        4.3.2 转变经营理念,改变经营模式
        4.3.3 规范会计核算,强化内部管理
第5章 建筑业增值税税负估算及政策建议
    5.1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税负估算
        5.1.1 建筑业增值税税基的构成
        5.1.2 建筑业增值税税负的计算公式
        5.1.3 不同税率下的税负测算
    5.2 建筑业改征增值税可能面临的问题
        5.2.1“营改增”尚未全覆盖,导致无法充分抵扣进项
        5.2.2 新旧制度衔接过程中,纳税人不能迅速适应
        5.2.3 建筑业纳税义务与收入取得时间不一致
    5.3 建筑业改征增值税的政策建议
        5.3.1 建筑业“营改增”应稳中求进
        5.3.2 明确改革时间,让纳税人做好充分准备
        5.3.3 实行按月预缴,按季汇算制度
参考文献
后记

(8)我国分税制对地方财政影响的研究 ——以阳泉市郊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分税制理论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实践情况
    1.1 分税制理论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1.1.1 税收制度及税制结构
        1.1.2 财政分权理论
    1.2 分税制理论概述
        1.2.1 分税制概念的界定
        1.2.2 分税制的实质
    1.3 我国分税制改革的背景
    1.4 分税制改革的内容
    1.5 分税制改革取得的成绩
第二章 分税制对阳泉市郊区财政产生的直接影响
    2.1 阳泉市郊区情况简述
    2.2 分税制改革后阳泉市郊区财政收支产生的直接影响
        2.2.1 分税制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
        2.2.2 郊区政府的财政自主性不断下降
        2.2.3 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的先进发达地区
        2.2.4 地方政府税收竞争激烈
        2.2.5 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征税成本
第三章 分税制对阳泉市郊区财政产生的间接影响
    3.1 阳泉市郊区政府面对财政收支不均衡的压力采取的举措
        3.1.1 加强对企业的征收管理的力度
        3.1.2 加强对税收外收入的征收
        3.1.3 建设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3.1.4 加强基础建设,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不断增强
    3.2 郊区政府实施财政收支举措产生的影响
        3.2.1 企业被过度征税,追求短暂利益,缺乏长期规划,生产效益日渐下降,造血能力不足
        3.2.2 招商引资和过度投资建设对发展民生、科技发展等后续发展的资金挤占
        3.2.3 郊区地方财政收入质量不高,税源不稳定,依赖一次性税收比例不断增加
        3.2.4 人民幸福感不断下降,工资收入水平低,导致人才流失,人才匮乏
    3.3 现行分税制运行给阳泉市郊区发展产生的限制
        3.3.1 自主性过低造成地方政府缺乏应有的调整能力
        3.3.2 营商环境不断恶化
        3.3.3 企业造血能力不断下降
第四章 我国分税制影响地方政府财政的原因分析
    4.1 事权和财权不匹配
        4.1.1 分税制中的事权和财权
        4.1.2 中央与地方事权和财权划分不匹配
        4.1.3 中央与地方事权和财政支出划分不明确
        4.1.4 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拨款的规则不科学
    4.2 事权和财权关系的改革策略
第五章 我国分税制改革建议
    5.1 科学划定政府事权与财权,明晰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
    5.2 完善地方税制体系,优化地方税收结构
        5.2.1 确定主体税种,完善税收流转制度
        5.2.2 规范所得税,确立其主体税种地位
        5.2.3 削减共享税种,增加地方共享份额
        5.2.4 增设本土税种,促进地方财政
    5.3 健全完整的法律体系,给予地方政府较为合适税收自主立法的权力
    5.4 减少层级设置,精简税务机构
    5.5 规范税收优惠政策,节约税务机关征收资源
    5.6 吸取现代管理理念,建立政府税收管理公共化体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承诺书

(9)营改增对物流业上市公司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图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现有研究成果评价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物流业相关理论
        2.1.1 物流概念
        2.1.2 物流业概念及分类
        2.1.3 物流业特点
    2.2 营改增相关理论
        2.2.1 营业税相关理论
        2.2.2 增值税相关理论
        2.2.3 营改增含义及主要历程
        2.2.4 营改增主要内容
        2.2.5 营改增产生的影响
    2.3 小结
第3章 营改增对物流业上市公司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物流业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
    3.2 营改增对物流业上市公司税负的影响
        3.2.1 对流转税税负的影响
        3.2.2 对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的影响
        3.2.3 对企业所得税税负的影响
        3.2.4 对整体税负的影响
    3.3 营改增对物流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营改增对物流业上市公司影响的实证检验
    4.1 研究假设
    4.2 研究样本设计
        4.2.1 样本选取
        4.2.2 数据来源
    4.3 对税负影响的实证分析
        4.3.1 税负指标的选择和计算
        4.3.2 描述性分析
        4.3.3 配对 T 检验
        4.3.4 实证结果分析
    4.4 对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4.4.1 变量选取
        4.4.2 模型构建
        4.4.3 描述性分析
        4.4.4 相关性分析
        4.4.5 多元回归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5.1 实证研究结论
    5.2 完善营改增的措施建议
        5.2.1 物流业实行营改增存在的问题
        5.2.2 完善增值税政策的建议
    5.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详细摘要

(10)结构性减税与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附表清单
插图清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3 总结与评价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创新点与不足
2 结构性减税相关理论与政策实践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税收及税收结构
        2.1.2 减税的内涵
        2.1.3 税收乘数
        2.1.4 拉弗曲线
    2.2 现代税收原则与最优税制理论
        2.2.1 现代税收原则
        2.2.2 最优税制理论
    2.3 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调整
3 结构性减税政策对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效用分析
    3.1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及税负情况
        3.1.1 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及国家政策导向
        3.1.2 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3.1.3 装备制造业税负情况
    3.2 主体税种对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效用分析
        3.2.1 增值税转型的作用
        3.2.2 所得税政策的作用
    3.3 装备制造业子行业减税效应分析
        3.3.1 工业主要行业实施结构性减税后的运行情况
        3.3.2 装备工业子行业实施结构性减税后的运行情况
        3.3.3 高技术装备行业实施结构性减税后的运行情况
4 结构性减税与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实证分析——以辽宁省为例
    4.1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概况
        4.1.1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4.1.2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在全国的位置
        4.1.3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税收贡献
    4.2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分析
        4.2.1 聚类分析原理
        4.2.2 聚类分析过程
        4.2.3 聚类结果分析
    4.3 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分析
        4.3.1 模型的检验
        4.3.2 装备行业税收收入与工业产值关系实证
    4.4 通径分析
        4.4.1 通径分析原理
        4.4.2 装备制造业产值与其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
5 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国际借鉴
    5.1 美国
    5.2 日本
    5.3 澳大利亚
    5.4 韩国
    5.5 国外税收优惠政策的启示与借鉴
6 完善结构性减税、推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政策建议
    6.1 扩大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6.1.1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所得税优惠
        6.1.2 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所得税优惠
        6.1.3 对中小企业的所得税优惠
    6.2 深化增值税改革
        6.2.1 完善增值税转型
        6.2.2 进一步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范围
    6.3 优化出口退税制度
    6.4 发挥消费税和环境税调节作用
        6.4.1 调整消费税
        6.4.2 开征环境税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四、建筑安装业流转税中的“管涌”及治理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研究[D]. 刘琳. 西南科技大学, 2019(08)
  • [2]营改增背景下的税收法规动态调整机制研究[D]. 孙鸣遥. 吉林财经大学, 2019(03)
  • [3]关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监管问题研究[D]. 王琼.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03)
  • [4]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企业减税降负研究[D]. 桂金祥. 集美大学, 2018(09)
  • [5]“营改增”政策对昆明市房地产业的影响研究[D]. 杨冬梅. 云南财经大学, 2017(04)
  • [6]我国税负水平及经济新常态下的优化路径研究[D]. 黄晶. 天津财经大学, 2017(05)
  • [7]建筑业税收负担研究 ——基于A股建筑业上市公司数据[D]. 彭泽. 吉林财经大学, 2016(11)
  • [8]我国分税制对地方财政影响的研究 ——以阳泉市郊区为例[D]. 杨栋. 山西大学, 2015(03)
  • [9]营改增对物流业上市公司影响的实证研究[D]. 王金男. 东北石油大学, 2014(02)
  • [10]结构性减税与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研究[D]. 程媛媛. 沈阳大学, 2013(04)

标签:;  ;  ;  ;  ;  

建筑安装业流转税中的“水暖”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