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水库加高工程筑坝材料工程性能试验研究

丹江口水库加高工程筑坝材料工程性能试验研究

一、丹江口水库加高工程筑坝材料工程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韩炜,梁慧,李珍,汪在芹,肖承京,邵晓妹[1](2021)在《新型水免疫聚脲混凝土表面防护材料研究》文中认为长江科学院自主研发的水免疫聚脲混凝土表面防护材料以改性聚天门冬氨酸酯和异氰酸酯为组份,通过结构调控制备得到,其不受所处环境中水的作用而产生劣化,对水具有免疫功能即水免疫性,从而降低服役环境对材料施工和性能的影响,解决了聚脲工程应用关键性问题。该材料通过近10 a来在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高填方渠道、穿黄隧洞、溪洛渡水电站以及尚家河水库等大中型重点工程中的应用,显示出优异的防护效果。在水利水电领域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与应用前景,并可向市政、交通、海洋工程等其它基础建设和国民生活领域拓展。

鲁鋆[2](2020)在《土石围堰中防渗墙参数优化及坝体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文中提出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作为一种重要的防渗结构,防渗效果可靠,施工方法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土石围堰(坝)防渗工程中。土石围堰中防渗墙的结构对坝基渗流量及坝体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优化防渗墙的尺寸十分有必要。因此本文以珠江流域某土石围堰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对土石围堰工程的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厚度和入岩深度优化设计进行研究,并对优化设计的土石围堰工程进行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本文主要的工作内容和计算成果如下:1.对防渗墙的厚度和嵌入弱风化层基岩的深度进行了优化研究,分别模拟了有防渗墙和没有防渗墙两种情况下围堰的防渗效果,共设计了33种计算方案,将坝基单宽渗流量、防渗墙后作用水头、防渗墙底部和坝脚逸出点的渗透坡降分别与其允许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对不同防渗墙入岩深度下的施工工期和施工费用进行归一化分析,最后得到防渗墙的优化设计组合为防渗墙厚度0.8m、嵌入弱风化层基岩深度2m。2.对已确定防渗墙优化设计参数的土石围堰进行稳态和非稳态渗流计算,并介绍其发展变形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防渗墙防渗效果显着;防渗墙底端存在着水流绕渗现象,渗透路径呈半环形;浸润线形状呈“Z”字形;浸润线降落滞后于围堰上游水位的降落;坝脚出逸处和防渗墙内部的渗透坡降随着水位的降低而降低。3.对围堰应力场稳定性进行计算,并介绍其发展变形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土石围堰发生失稳破坏时的最薄弱部位是下游坝脚逸出段附近和防渗墙上部与周围筑坝料连接处;防渗墙附近存在着应力集中现象;土石围堰坝坡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值在2.102.71之间,说明本工程所设计的防渗墙防渗设施效果良好且安全可靠。

肖志威[3](2019)在《粗粒料强度与变形特性的缩尺效应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在建土石坝的高度越来越高,筑坝粗粒料的粒径也越来越大,最大达到800mm1600mm,其工程特性也越来越复杂。目前对大粒径粗粒料的研究方兴未艾,但缩尺效应对其强度与变形特性的影响仍有必要展开进一步研究。为利用现有试验仪器对大粒径粗粒土的各项工程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必须要对试验材料的原型级配进行缩尺处理。然而,缩尺后的替代级配与原型级配之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差异,这种缩尺效应势必会给试验材料的性质判定带来麻烦。因此,研究适合超径粗粒料处理的缩尺方法,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建立替代级配的室内试验成果与原型级配料性质之间的内在关系,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为此,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及成果总结如下:1.对同一材料的原型级配采用4种不同的缩尺方法、2种不同的最大粒径进行缩尺处理,得到8种替代级配料,并分别进行相对密度试验。比较不同替代级配料与原型级配料的相对密度试验成果,分析缩尺方法、最大粒径对试样的最大、最小干密度的影响。2.对缩尺处理后的各种替代级配料进行了3种不同试样尺寸的常规三轴剪切试验,得到在不同缩尺方法处理下不同最大粒径以及不同试样尺寸的替代级配料的强度与变形特性等成果。对比了各种替代级配料与原级配料试样之间的三轴试验成果的差异,分析了缩尺方法、最大粒径以及试样尺寸对粗粒料强度与变形及邓肯-张模型参数的影响。3.探究了较为合适的室内试验方法。通过对比不同尺寸试样的三轴试验成果与原型级配料之间的差异,确定了最为接近原型级配性质的试验方法,为以后的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周建平,杜效鹄,周兴波,王富强[4](2019)在《世界高坝研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阐述了世界高坝发展历史、现状、高坝作用及未来建设和运行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针对高坝在流域尺度下需要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课题,分析提出了合理高度、安全标准、评价方法、多源信息融合、智能健康诊断及高坝永续利用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从工程、社会和环境及流域综合效益等方面考虑,未来特高坝最大可接受的合理高度为300 m级,提高安全标准将是必然趋势。安全评价方法将是定值分析与风险分析的融合发展。正向仿真模拟、信息化反馈分析、风险链辨识、失事路径分析将为高坝安全性评价和安全管理决策提供有效手段。建立健全风险分级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开展高坝状态监测、健康诊断、缺陷修复、泥沙治理,维护大坝健康是实现流域高坝安全"双重预防"的重要保证,有利于高坝长期稳定安全永续利用。

李云龙[5](2018)在《基于ANSYS的浆砌石坝二次加高静动力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水电资源是清洁能源的一种,其相对于火电资源、核电资源又更加环保、经济。随着近几十年来中国对水电资源的不断开发,致使适合新建大坝的坝址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一些上世纪建成的老旧水库由于长年累月的泥沙淤积问题,其库容已不能达到当初的设计要求,而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些老旧水库也不能满足人民对供水、灌溉的要求,所以对这些老旧大坝进行加高加固,是未来大坝建设的发展趋势。本文以逍遥水库加高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分别建立大坝一次成型与二次加高两种三维模型,同时对两种模型进行静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分析、超载计算、新老坝体结合面与坝基面的抗滑稳定计算;又采用Block Lanczos法进行模态分析,综合对比分析出一次成型与二次加高两种模型在静动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特点及其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1)在静力作用下,一次成型与二次加高的坝体应力应变分布情况基本相似,也符合重力坝的基本规律。整体来说,二次加高的坝体较一次成型的坝体其应力极值稍大,而位移极值稍小;(2)对于各种工况下的抗滑稳定计算,无论是一次成型还是二次加高模型,计算所得的安全系数均大于规范要求,这说明两种模型的坝体安全可靠;(3)在超载计算中,一次成型的坝体超载系数为1.8,而二次加高的坝体超载系数为1.7;另一方面,一次成型坝体的裂缝是一次直接生成“∪”状的贯穿裂缝,而二次加高坝体是先生成右侧裂缝,再生成左侧裂缝,最后才形成“∪”状裂缝;(4)对于空库与满库工况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对比分析,一次成型与二次加高坝体的各阶振型主振方向是一致的,且满库的频率要稍小于空库;另一方面,二次加高坝体的自振频率要稍大于一次成型的自振频率,这说明一次成型与二次加高坝体的刚度与质量分布都很均匀,但二次加高坝体要稍优于一次成型坝体。本文以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其计算分析结果为同类型浆砌石坝加高工程的设计及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

王建新[6](2017)在《混凝土-堆石组合坝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文中指出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重力坝和面板堆石坝是常用的两种坝型。混凝土重力坝依靠自身重力维持稳定、可靠性好,但混凝土坝体积大材料强度不能充分发挥,并且坝踵处容易产生较大的拉应力,从而引起坝体底部的开裂破坏。混凝土面板坝中的防渗面板比较单薄,堆石体的不均匀沉降容易造成防渗面板的开裂,从而造成防渗体的渗漏破坏。对此,在总结混凝土重力坝和面板堆石坝等坝型优缺点的基础上,刘汉龙提出了混凝土-堆石组合坝(concrete rock-fill combination dam—CRCD),混凝土-堆石组合坝作为混凝土坝与堆石坝的结合体,其结构主要由:上游混凝土墙、下游俯斜式堆石体、防渗体系(止水结构和防渗墙)以及上下游压重等组成。CRCD通过止水结构等与坝基非固结连接而不同于混凝土重力坝,CRCD中的混凝土墙不但作为防渗体类似于面板而且作为结构体与下游堆石体共同承受水压力。混凝土墙作为CRCD的防渗结构,相比重力坝减小了坝体断面面积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用量;下游俯斜式堆石体作为CRCD的支撑体,相比面板堆石坝大大缩减了土石体方量。混凝土-堆石组合坝作为一种新型坝体结构,目前对其动力特性的研究鲜有报道,而振动台试验是研究土石坝动力特性、破坏机理及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已开展诸多大型土石坝振动台模型试验相关研究,振动台试验在岩土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对此,针对基岩和覆盖层坝基的混凝土-堆石组合坝开展了大型振动台物理模拟试验,主要研究对比不同坝基CRCD的动力加速度、位移、动土压力、破坏模式等内容,目的在于揭示CRCD的动力响应特性和变形破坏模式,从而为CRCD的抗震设计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还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采用E-B静力模型和沈珠江等效粘弹性动力模型,分别对基岩和覆盖层坝基的振动台试验展开了数值分析,分析了不同坝基CRCD加速度响应特性和永久变形分布,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并由此建立了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的CRCD的数值模型,分析探究了实际工程中CRCD坝体动力加速度、动应力、动土压力及永久变形的分布规律。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开展了混凝土-堆石组合坝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揭示了地震动作用下混凝土-堆石组合坝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坝高约3/5处以上部位加速度放大倍数增长迅速,表现出坝顶明显的“鞭梢效应”,试验结果符合一般土石坝的地震响应规律。(2)蓄水对CRCD的加速度响应有明显的削弱作用;加速度放大倍数基本上随着输入地震波幅值的增大而呈现降低的趋势;不同地震波引起加速度反应不同的原因在于地震波频谱特性的差异,随着地震波幅值增大,土体的刚度降低、阻尼增强,对地震波高频产生滤波、低频产生放大的作用;覆盖层坝基加速度响应大于同工况的基岩坝基结果,其原因在于基岩坝基刚度大变形小,而覆盖层砂砾石坝基在地震动作用下土体颗粒发生重分布更容易产生形变,从而引起上部结构的剧烈反应。(3)通过不同坝基的对比试验,分析了堆石体永久变形分布规律,试验结果显示:基岩和覆盖层坝基堆石体顶部永久位移都相对较小,其中覆盖层坝基堆石体顶部水平永久位移和竖向永久位移累计值达到3.475mm和-6.709mm,分别占模型坝高的0.35%和0.67%,均大于基岩坝基对应的试验结果。模型坝堆石体的破坏首先从靠近坝顶部位开始,破坏模式表现为堆石体颗粒松动、滚落、逐步出现局部小范围的浅层滑动,在堆石体坝坡顶部1/5倍坝高范围内位移响应最明显,在该区域可采取适当加固措施。(4)混凝土-堆石组合坝与坝基依靠止水结构等形成防渗体系,因此混凝土墙对整个坝体的稳定性起到关键作用,基于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监测的墙体位移及墙背动土压力结果,提出了混凝土-堆石组合坝中混凝土墙体的动态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包括墙体底部的位移稳定性及抗倾覆稳定性指标。(5)基于E-B静力模型和沈珠江等效粘弹性动力模型,建立了混凝土-堆石组合坝振动台试验的数值模型,与振动台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由此,建立了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的混凝土-堆石组合坝的数值模型,进一步探究了该坝型的动力加速度、动应力、动土压力及永久变形的分布规律,计算表明:混凝土墙与堆石体之间的接触面是抗震设计的关键部位,实际工程可考虑坝体加筋等加固措施。

张家发,张迟,定培中[7](2016)在《基于筑坝材料适用性的土石坝工程质量风险讨论》文中指出依据设计规范,概括了对于碾压式土石坝筑坝材料和大坝填筑的设计要求。列举了若干土石坝建设过程中由于忽视筑坝材料适用性问题导致的事故。通过对问题处理过程或事故经验的总结,阐明了土石坝工程质量风险的特点。强调应重视土石坝设计阶段对筑坝材料适用性的充分论证,以及实际施工之前针对实际用料适用性和填筑施工要求的及时而充分的复核试验研究。只有掌握这些风险特点,才能更好地管控风险;且一旦出现事故,在分析原因时也能够更加贴近事实,减少分歧。

郭艳[8](2016)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尾矿库环境影响分析及安全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尾矿库作为堆存矿石开发选别后排出尾矿废渣的场所,是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区域内的尾矿库数量较多,且多邻河而建,其安全和环境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到威胁,保证水源地供水安全,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尾矿库安全管理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开展了全国尾矿库专项整治工作。因此,研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尾矿库环境影响和安全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尾矿库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的方法,分析总结了其特点和安全现状,阐述了尾矿库对水源地环境的影响范围和机理;在对尾矿库不同阶段的危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建立了尾矿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法、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构建了安全评价模型,结合洛南县DS尾矿库进行实例应用,提出尾矿库安全管理对策措施。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内容:(1)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尾矿库现状情况及其对水源地环境的影响。根据尾矿库的类型、矿种、分布以及水源地环境情况,总结得出了水源地尾矿库的特点和安全现状,并分别从水体、土壤、大气3个方面阐述了尾矿库污染物对水源地环境的影响范围和影响机理,论述了尾矿库污染物在水源地的扩散与迁移。(2)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尾矿库安全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首先通过识别尾矿库在建设阶段、运行阶段以及闭库阶段可能存在的危险,根据评价指标建立原则,分阶段建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给出了各指标评价量化区间的判定标准;其次采用组合赋权法,即AHP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并对权重结果进行分析;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尾矿库安全评价模型。(3)实证分析验证安全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本文以洛南县DS尾矿库为例,应用安全评价模型计算得到安全评价结果:D=WR=(0,0,0.245,0.755),即DS尾矿库属于正常库、安全级别较高;环境风险等级评估为一般环境风险,安全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估结果均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依据实例评价结果以及尾矿库安全要求,从尾矿库建设、运行、闭库以及突发事件应急4个方面给出了尾矿库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袁晓华,杜峰[9](2015)在《拱坝加高加固应力稳定分析》文中指出以红岩水库为研究对象,对拱坝加高加固应力稳定性进行了讨论,介绍了基本的拱坝应力分析方法,对不同工况下不同筑坝方案的应力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讨论了红岩水库主坝的抗滑稳定性。

马正[10](2012)在《土石坝拓宽加固的安全稳定性分析》文中提出我国拥有大量的水利工程设施,随着运行时间增长,原有的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安全使用的要求,迫切需要进行除险加固。本文针对除险加固中的大坝拓宽加固工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安全及稳定性分析并进行了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拓宽坝体在新的水位下的运行是安全的。之前国内针对大坝拓宽进行的加固效果及安全稳定分析较为少见,针对坝体稳定性及变形缺乏相关研究结论。因此本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大坝拓宽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各工况下土石坝拓宽工程的渗流及边坡稳定计算,对比了老坝体和新坝体的安全系数,得出在新的运行水位下拓宽大坝边坡处于稳定状态,但仍有必要对危险划弧经过的拓宽坝体的坝顶和坝脚建立监测点进行监测。通过对土石坝筑坝材料的特性分析,选取摩尔库伦本构模型对老坝体、新坝体进行各个工况下的数值计算,认为在大坝整体安全,但在靠近拓宽坝体的坝顶区域,有可能产生较大变形,此处的心墙以及坝壳料沿垂直坝轴线的方向有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形变,施工中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者减少这种变形的产生。通过对各种监测仪器的对比,最终选定采用TCA2003全站仪对拓宽大坝进行实时的连续无人监测,综合采用数值计算强度折减法、概率统计理论和现场监测数据,确定了大坝分级预警标准,并认为坝体目前处于稳定状态。

二、丹江口水库加高工程筑坝材料工程特性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丹江口水库加高工程筑坝材料工程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水免疫聚脲混凝土表面防护材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材料研究
    2.1 成分选择
    2.2 结构调控
    2.3 材料性能
3 工程应用
    3.1 丹江口工程坝面混凝土表面防护应用
    3.2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总干渠淅川段高填方渠段结构缝修补防护应用
    3.3 南水北调工程穿黄隧洞混凝土表面防护应用
    3.4 溪洛渡工程溢洪道伸缩缝修补防护应用
    3.5 尚家河水库溢流坝面抗冲磨防护应用
4 结论与展望

(2)土石围堰中防渗墙参数优化及坝体渗流-应力耦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防渗性能研究现状
        1.2.1 理论研究
        1.2.2 实验研究
        1.2.3 防渗技术研究
    1.3 防渗墙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工程概况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2.2 地层岩性
    2.3 地质构造
    2.4 地下水
    2.5 土石围堰工程概况
第3章 防渗墙设计参数的数值优化
    3.1 渗流分析理论基础
        3.1.1 达西定律
        3.1.2 渗流控制微分方程
    3.2 计算模型
    3.3 计算方案
        3.3.1 确定设计变量
        3.3.2 确定目标函数
        3.3.3 确定计算参数
    3.4 计算结果与分析
        3.4.1 总水头
        3.4.2 孔隙水压力和浸润线
        3.4.3 监测点细化分析
    3.5 归一化计算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土石围堰三维渗流特性分析
    4.1 土-水特征曲线
        4.1.1 基质吸力
        4.1.2 土的体积含水量函数
    4.2 计算模型
        4.2.1 计算参数
        4.2.2 地质模型概化
        4.2.3 有限元网格划分
    4.3 稳定渗流分析
        4.3.1 计算工况
        4.3.2 计算结果
    4.4 水位下降条件下的非稳定渗流分析
        4.4.1 计算工况
        4.4.2 计算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渗流-应力耦合的围堰稳定性分析
    5.1 渗流-应力耦合分析原理
        5.1.1 渗透力
        5.1.2 渗流场-应力场耦合理论
    5.2 计算模型
        5.2.1 计算方案
        5.2.2 计算参数
    5.3 计算结果
        5.3.1 初始地应力平衡
        5.3.2 主应力计算结果
        5.3.3 位移变形计算结果
    5.4 考虑地震作用的计算结果分析
        5.4.1 时程分析法
        5.4.2 模型边界条件
        5.4.3 计算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粗粒料强度与变形特性的缩尺效应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粗粒料的基本性质
        1.2.1 粗粒料的级配特性
        1.2.2 粗粒料的定义与分类
    1.3 粗粒料的工程特性
        1.3.1 粗粒料的抗剪强度特性
        1.3.2 粗粒料的剪胀性
        1.3.3 粗粒料的变形特性
    1.4 粗粒料的应用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粗粒料的缩尺效应研究现状分析
    2.1 粗粒料的缩尺方法
    2.2 粗粒料的缩尺效应研究进展
        2.2.1 粗粒料抗剪强度的试验仪器及其发展
        2.2.2 粗粒料缩尺效应规律的研究概况
    2.3 粗粒料缩尺效应的影响因素
        2.3.1 缩尺方法
        2.3.2 制样控制标准
        2.3.3 颗粒破碎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粗粒料的缩尺效应研究试验方案
    3.1 引言
    3.2 试验仪器
        3.2.1 相对密度试验仪器
        3.2.2 三轴剪切试验仪器
    3.3 试验用料
    3.4 试验方法
        3.4.1 试样的制备
        3.4.2 试样的饱和与固结
        3.4.3 试验剪切过程
        3.4.4 参数整理方法
    3.5 试验方案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粗粒料强度与变形特性的缩尺效应试验研究成果与分析
    4.1 引言
    4.2 缩尺方法对粗粒料干密度的影响
    4.3 不同级配料的三轴试验成果
        4.3.1 三轴试验曲线
        4.3.2 邓肯张模型参数
    4.4 缩尺方法对粗粒料强度及变形特性的影响
        4.4.1 缩尺方法对粗粒料强度特性的影响
        4.4.2 缩尺方法对变形特性的影响
        4.4.3 缩尺方法对邓肯模型参数的影响
    4.5 试样尺寸对强度及变形特性的影响
        4.5.1 试样尺寸对强度特性的影响
        4.5.2 试样尺寸对变形特性的影响
        4.5.3 试样尺寸对邓肯模型参数的影响
    4.6 试样最大粒径对强度及变形特性的影响
        4.6.1 试样最大粒径对强度特性的影响
        4.6.2 试样最大粒径对变形特性的影响
        4.6.3 试样最大粒径对邓肯模型参数的影响
    4.7 试验方法的对比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基于ANSYS的浆砌石坝二次加高静动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内外大坝加高现状
        1.1.1 国外大坝加高现状
        1.1.2 国内大坝加高现状
    1.2 大坝加高的原因
    1.3 大坝加高的方式和措施
    1.4 大坝加高中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7 论文创新点
2 有限元静动力分析基本理论
    2.1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2.2 弹塑性基本理论
    2.3 超载计算
        2.3.1 超水容重法
        2.3.2 超水位法
    2.4 模态分析
3 浆砌石坝工程概况
    3.1 工程基本资料
        3.1.1 工程地理位置
        3.1.2 枢纽布置
        3.1.3 水库修建过程
    3.2 工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2.1 工程现状
        3.2.2 工程地质概况
        3.2.3 大坝存在的问题
    3.3 工程加高
4 浆砌石坝静动力分析
    4.1 工程概况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1 计算模型
        4.2.2 单元选取及网格划分
        4.2.3 基本假定
    4.3 计算参数及计算工况
        4.3.1 计算参数
        4.3.2 计算工况
        4.3.3 计算荷载
    4.4 有限元静力分析
        4.4.1 一次成型应力分析
        4.4.2 二次加高应力分析
        4.4.3 应力对比分析
        4.4.4 一次成型位移分析
        4.4.5 二次加高位移分析
        4.4.6 位移对比分析
    4.5 抗滑稳定计算对比分析
        4.5.1 计算方法
        4.5.2 计算参数
        4.5.3 计算结果
    4.6 超载计算分析
        4.6.1 计算参数
        4.6.2 一次成型超载计算结果
        4.6.3 二次加高超载计算结果
        4.6.4 超载结果对比分析
    4.7 有限元动力分析
        4.7.1 一次成型模态计算分析
        4.7.2 二次加高模态计算分析
        4.7.3 模态对比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6)混凝土-堆石组合坝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评述
    1.3 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混凝土-堆石组合坝动力特性物理模拟试验设计
    2.1 引言
    2.2 试验设备及内容
    2.3 模型设计及传感器布置
    2.4 相似关系及试验材料
    2.5 传感器及采集系统
    2.6 输入地震动及加载工况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坝基混凝土-堆石组合坝加速度响应规律
    3.1 引言
    3.2 基岩坝基加速度响应
    3.3 加速度响应影响因素分析
    3.4 覆盖层坝基加速度分布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混凝土-堆石组合坝的墙体动态稳定性分析
    4.1 引言
    4.2 基岩坝基结果分析
    4.3 覆盖层坝基结果对比
    4.4 动态稳定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混凝土-堆石组合的堆石体永久变形及破坏模式
    5.1 引言
    5.2 位移监测点布置
    5.3 基岩坝基堆石体顶部永久位移
    5.4 基岩坝基坝坡向永久位移
    5.5 基岩坝基堆石体破坏模式和机理分析
    5.6 覆盖层坝基结果对比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混凝土-堆石组合坝振动台试验的数值分析
    6.1 引言
    6.2 计算原理与方法
    6.3 数值模型的建立
    6.4 模型试验数值验证与计算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混凝土-堆石组合坝工程算例分析
    7.1 引言
    7.2 工程背景
    7.3 数值的模型的建立
    7.4 混凝土-堆石组合坝动力特性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基于筑坝材料适用性的土石坝工程质量风险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 筑坝材料及填筑要求
    1.1 筑坝材料要求
    1.2 大坝填筑要求
2 相关工程经验
3 与筑坝材料适用性相关的质量事故风险
    3.1 与筑坝材料及填筑设计要求相关的风险
    3.2 设计和施工阶段中的衔接风险
4 结语

(8)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尾矿库环境影响分析及安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综合分析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尾矿库概述
    2.1 尾矿库概述
        2.1.1 尾矿库相关概念
        2.1.2 尾矿库系统组成
        2.1.3 尾矿库类型及特点
    2.2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概述
        2.2.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
        2.2.2 中线水源地介绍
        2.2.3 商洛水源地介绍
    2.3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尾矿库现状
        2.3.1 尾矿库分布情况
        2.3.2 水源地尾矿库特点
        2.3.3 水源地尾矿库安全现状
    2.4 本章小结
3 尾矿库对水源地环境影响分析
    3.1 水源地环境影响因素
        3.1.1 资源开发
        3.1.2 土地利用结构
        3.1.3 非点源污染
    3.2 尾矿库对水源地环境影响范围
        3.2.1 水体污染
        3.2.2 土壤污染
        3.2.3 大气污染
        3.2.4 植被损毁
    3.3 尾矿库对水源地环境影响机理
        3.3.1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
        3.3.2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
        3.3.3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
        3.3.4 重金属的迁移与转化
    3.4 本章小结
4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尾矿库安全评价模型
    4.1 尾矿库安全评价必要性分析
    4.2 尾矿库不同阶段危险识别
        4.2.1 建设阶段
        4.2.2 运行阶段
        4.2.3 闭库阶段
    4.3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3.1 指标建立原则
        4.3.2 尾矿库建设阶段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4.3.3 尾矿库运行阶段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4.3.4 尾矿库闭库阶段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4.4 综合赋权法计算指标权重
        4.4.1 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4.4.2 指标权重计算与分析
    4.5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4.5.1 安全评价方法
        4.5.2 评价方法应用步骤
    4.6 本章小结
5 实例分析?以洛南县DS尾矿库为例
    5.1 工程概况
        5.1.1 现状概况
        5.1.2 安全管理
    5.2 评价模型应用
        5.2.1 综合评价计算
        5.2.2 安全评价结果
        5.2.3 环境风险分析
    5.3 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5.3.1 建设管理
        5.3.2 运行管理
        5.3.3 闭库管理
        5.3.4 应急管理
    5.4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一、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二、硕士期间主持或参与的科研课题

(9)拱坝加高加固应力稳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1.1 水文情况
    1.2 工程地质
2 拱坝应力分析方法
    2.1 圆筒法
    2.2 纯拱法
    2.3 网格法
    2.4 拱梁分载法
    2.5 有限元方法
3 拱坝应力控制指标
    3.1 容许压应力
    3.2 容许压应力
    3.3 有限元等效应力
4 红岩水库拱坝加高应力稳定分析
    4.1 坝肩物理力学指标分析
    4.2 温度载荷
    4.3 方案计算及结果分析
    4.4 不同筑坝方案计算结果比较
    4.5 抗滑稳定性

(10)土石坝拓宽加固的安全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重要大坝拓宽工程研究概述
        1.2.2 土石坝分析计算方法现状
        1.2.3 土石坝监测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土石坝拓宽稳定性分析
    2.1 拓宽土石坝坝边坡特性
    2.2 渗流计算理论及方法
        2.2.1 稳定渗流场
        2.2.2 不稳定渗流场
    2.3 卧虎山水库大坝浸润线计算
        2.3.1 新坝浸润线计算
        2.3.2 老坝浸润线计算
    2.4 边坡稳定计算理论与方法
        2.4.1 安全系数
        2.4.2 抗剪强度指标及选用
        2.4.3 各种极限平衡条分法的比较及若干问题
    2.5 卧虎山大坝拓宽稳定性分析
        2.5.1 卧虎山水库大坝工程概况
        2.5.2 新坝边坡稳定计算
        2.5.3 老坝边坡稳定计算
        2.5.4 新老坝边坡稳定计算结果分析及结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土石坝拓宽变形分析
    3.1 筑坝材料的变形特性
        3.1.1 土的变形特性
        3.1.2 砂石料变形特性
    3.2 土石坝的总应变与沉降
    3.3 土的本构模型
    3.4 基于FLAC3D的拓宽土石坝分析模型
        3.4.1 FLAC3D简介
        3.4.2 模型建立
        3.4.3 计算工况
    3.5 计算结果及分析
        3.5.1 老坝自重应力平衡计算
        3.5.2 老坝运行计算
        3.5.3 大坝拓宽施工计算分析
        3.5.4 新坝运行计算
        3.5.5 新老坝应力应变对比分析及结论
    3.6 大坝拓宽施工方法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卧虎山水库拓宽坝体位移监测系统设计与实施
    4.1 监测原则及实现功能
        4.1.1 监测原则
        4.1.2 监测系统实现功能
        4.1.3 现场巡测
    4.2 仪器比选
    4.3 监测点的布设
        4.3.1 工作基点的布设
        4.3.2 基准点的布设
        4.3.3 变形监测点的布设
    4.4 监测系统关键技术
        4.4.1 全站仪野外保护系统建设
        4.4.2 供电系统的安装
        4.4.3 防雷系统的安装
        4.4.4 通讯系统的安装
    4.5 监测数据整理及分析
        4.5.1 监测资料分析目的意义
        4.5.2 误差处理
        4.5.3 报警参数设置
    4.6 监测数据软件开发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丹江口水库加高工程筑坝材料工程特性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水免疫聚脲混凝土表面防护材料研究[J]. 韩炜,梁慧,李珍,汪在芹,肖承京,邵晓妹.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1(11)
  • [2]土石围堰中防渗墙参数优化及坝体渗流-应力耦合分析[D]. 鲁鋆. 吉林大学, 2020(08)
  • [3]粗粒料强度与变形特性的缩尺效应试验研究[D]. 肖志威. 长江科学院, 2019(06)
  • [4]世界高坝研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 周建平,杜效鹄,周兴波,王富强. 水力发电学报, 2019(02)
  • [5]基于ANSYS的浆砌石坝二次加高静动力分析[D]. 李云龙.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8(01)
  • [6]混凝土-堆石组合坝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D]. 王建新. 新疆农业大学, 2017(02)
  • [7]基于筑坝材料适用性的土石坝工程质量风险讨论[J]. 张家发,张迟,定培中. 人民长江, 2016(21)
  • [8]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尾矿库环境影响分析及安全评价[D]. 郭艳. 西安理工大学, 2016(04)
  • [9]拱坝加高加固应力稳定分析[J]. 袁晓华,杜峰.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5(03)
  • [10]土石坝拓宽加固的安全稳定性分析[D]. 马正. 山东大学, 2012(02)

标签:;  ;  ;  ;  ;  

丹江口水库加高工程筑坝材料工程性能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