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度中国药学会学术活动计划(Ⅰ类)

2002年度中国药学会学术活动计划(Ⅰ类)

一、中国药学会2002年学术活动计划(一类会)(论文文献综述)

王祯[1](2019)在《中药材地方标准的现状研究及完善建议》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通过对国内中药材标准的研究,了解现存的中药材标准体系与发展现状;通过对中药材地方标准的系统研究,明确地方标准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给出合理建议。有助于完善中药质量监管及中医药标准体系,保障人民用药安全,为我国中药材标准的统一规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利用图书馆、档案馆及互联网等广泛查找地方中药材标准原文以及与中药材标准相关的文献和资料,通过文献研究的整合,了解我国中药材标准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地方标准。通过对地方标准的分析研究,获得相应的数据,找到地方标准中重复的药材数以及重复药材的标准内容,获取各地区的收载药材重复率等。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发现地方标准目前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有不完善之处。2.比较研究法:比较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正式出版刊号的现行版中药材地方标准,比较地方标准之间的出版情况、收载情况、重复药材情况以及重复药材在地区之间的标准区别等情况。所比较的药材均只被地方标准收载,未被药典及部颁标准收载。3.实地调研法:走访调研安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了解地方标准中重复率较高的中药材在专业市场上的流通情况,观察现有标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情况,同时观察相应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4.统计分析法:利用相关软件对整理得到的所有药材标准相关数据进行汇总、筛选、统计和分析,进一步了解地方标准的出版情况、收载药材情况以及重复率情况。利用SPSS软件对地方标准中重复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重复的药材数与地方标准收载数之间是否存在一定关联。结果:21个地区的中药材标准里共包含3447种中药材,共573种药材在地区之间有重复标准,其中有334种药材来源不同,10个地区的药材重复率超过了50%。地方标准收载药材数与重复药材数在统计分析学上呈直线相关关系。重复率较高的前21种药材,来源完全一致的为零个,来源完全不同的有3个,其余均为部分不一致。重复率最高的药材为白花蛇舌草,在14个地方标准中均有收载,存在有7种药材拉丁名、7种检查标准、6种浸出物标准、鉴别与含量测定标准各3类、7种性味和6种归经、用法与用量、功能与主治、注意和贮藏也各有差别。其他药材品种也存在着标准不统一的现象。结论:本论文首次对2017年12月1日之前颁布的国内中药材地方标准进行了全面系统及深入的横向对比研究,发现地方标准在出版方面、内容方面、收载品种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法:地方标准需要定期发行并及时更新,新版实施后旧版应当作废。国家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应加强基础研究,完善标准项目,提高质量检测与分析的科学性。此外也应加强药材资源保护与毒性药材管理,及时剔除相关品种,将中药材与民族药材标准分开,将散标及时纳入地方标准成书中。政府应加大宣传与推广应用,建立多渠道信息平台供公众免费查阅,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国家标准化改革总体要求,统一规范地方标准并逐步筛选和修订转化成为国家标准[1],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使得中药材质量监控有且仅有唯一的标准可依,促进中药行业健康良好发展,提高中医药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本刊讯[2](2015)在《2015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会议在京召开》文中提出2015年1月23日上午,2015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受学会理事长桑国卫院士委托,学会副理事长、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凯先院士主持会议,副理事长王晓良、秘书长助理王爱国及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等参加会议。本次工作会议内容是总结2014年学术工作,制订2015年学术活动计划,提交理事长办公会议审定后实施;审议《中国药学会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实施细则》草案,经我会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报中国科协备案。陈凯先副理

潘荣华[3](2010)在《中国近代报刊传播西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近代大规模的西医东渐发端于19世纪初,传教士具有首创之功。传教士传播西医的初始目标是引领中国人皈依基督福音,但是其结果却造成另一种历史图景:大批传教医生掀起“福音婢女”的神秘面纱,开始把医院作为撒播西医仁爱精神的初始阵地。此后,大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西医学校、成立西医社团、译述西医书籍和创办西医报刊,这些现代性传播工具在将西医传播到中国的同时,也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传承方式注入崭新的现代性因素,特别是报刊这种新型传播工具的采用,以其特有的魅力和价值打破普通人际传播的局限,不仅揭开中国近代报刊史的序幕,将大众传播工具和传播模式引入中国,标志着中国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颠覆,而且大大提高西医传播的效果。如果说传教士拉开报刊传播西医的序幕,那么,晚清时期,早期的本土西医群体和留日医学生群体创办的启蒙报刊,则打破外国人操控西医传播权的局面,开创国人主动接受和自觉传播西医的历史新篇章。当然,从其规模和影响上看,自办启蒙报刊尚不足以与传教士报刊相抗衡,但客观上加速了西医传播的本土化进程,对启迪民族精神、谋求救国良策、祛除教会医学的毒魅,起到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特别是陈垣,在学生时代就将个人前途和民族安危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支持收回医学教育权的运动,善于利用报刊的强大宣传和教育功能,开辟一条独特的医学救国之路,他以“着述医”自称,以卫生报刊为阵地,以医学救国为主线,努力宣传救国、保民、强种思想,使救国思想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彰显和传播。从历史传承和空间扩散上看,民国时期西医传播事业较之晚清时期有空前发展,这不仅表现为西医报刊总量飞速增长,也表现在西医传播事业的历史进程上。虽然民国时期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使得西医传播进程呈现出阶段性顿挫和地域性差异,但是始终弦歌不绝,艰难发展。特别是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报刊总量超过前期任何一个阶段,传播中心也历经数次变迁,先是以上海为全国性中心向周围扩散,抗战时期又移至中西部中心城市和革命根据地,最终形成一个多中心多向性扩散网络,传播环境的改善和良性生态的形成,进一步增强报刊传播西医的能力。革命根据地地处偏僻落后的农村,生活环境艰苦,文化教育卫生条件落后,疫病严重威胁军民健康。但是革命根据地克服各种困难,因陋就简,广泛利用各种党报党刊和专业报刊,结合其它形式,开展卓有成效的卫生宣教运动。虽然根据地卫生报刊种类少,生存难,但是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军民的艰苦努力下,胜利完成各个时期的历史使命,把根据地建设成中国卫生宣教事业的先进地区,为各个时期中国农村的卫生建设积累了经验,也为解放后全国卫生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基础。革命根据地卫生宣教事业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宝贵经验。从传播主体上看,医校报刊、团体报刊、官办报刊、专科报刊和报纸副刊的纷纷出现,表明多主体传播格局已经形成,组织传播最终成为报刊传播西医的主要形式。首先,医校报刊是教育传播的重要媒介和师生学术活动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播和弘扬医学救国精神和职业理念的重要平台。其次,社团与报刊共生是当时中国医界的一道风景线。西医群体、西医社团和西医报刊相辅相成,构成医学发展的内部支撑体系,特别是专科报刊,为西医理论体系的本土化和现代医学体制在中国的建立作了充分的准备。再次,以通俗、简明为特征的报纸副刊纷纷问世,标志着西医传播已经开始由精英阶层向普通大众进行科学教化的等级传播模式。此外,作为政府喉舌的官办报刊,在舆论导向、采编质量等方面都处于优势和主导地位,对西医传播事业有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多元传播格局下西医传播事业的繁荣,给中国近代医学的发展带来什么?文章分别以医校报刊、学术期刊、医团报刊为中心,对西医传播的效果作一宏观考察。首先,民国时期,政府多次颁布法令,收回教育主权,推行学制改革,自办医学院校逐渐取代教会医学校,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西医传播组织,为西医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准备大批后备人才。其次,西医的不断传入预示着西医传播已经从信息接收转变到体制构建上来——理论体系的本土化和实践模式的本土化。学术社团和学术报刊的问世为西医体制在中国的移植与再造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基础,促进学术研究向专深方向发展,也促成西医共同体的壮大。再次,西医共同体不仅是现代医学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而且成为现代公共卫生事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政府施为、社会参与、服务大众是公共卫生的基本特点。公共卫生制度的建构过程实质上是医学的国家化、社会化和大众化过程。事实上,西医共同体在借鉴国外先进的卫生制度时,非常注意公共卫生的国家化、社会化和大众化推进,从而指明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重点问题和发展方向。

詹志华[4](2009)在《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科学史学史以科学史学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探寻中国科学史学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规律,揭示它的未来发展方向。其涉及的范围和内容甚广,包括中国科学史学自身的发生、发展的历史,也包括它与其他学科及社会的关系等。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不仅可以促进科学史学科以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发展,而且可以唤醒人们对科学史学事业的关注、促进科学与人文的沟通和融合,甚至还有利于科学的创新。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即史学性与对应性相统一的原则、连续性与间断性相统一的原则、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的原则、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原则。在方法上,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既要运用到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历史比较法等,还要运用到许多其他的方法,如统计方法、计量方法、移植法、历时分析与移时分析方法,以及具体研究上的分期、分类及其分层研究的方法,等等。中国科学史学,既包括中国大陆地区的科学史学,亦包括中国其他地区的科学史学。论文从史学的角度,对中国大陆地区科学史学的萌芽、开创、初步发展、调整与繁荣以及深入发展等不同的时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论文还从机构、团体、会议、刊物、论着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大陆科学史学的发展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其中在对会议和论着的梳理,又分为综合史、数学史、物理学史、化学史、天文学史、地理学史、生物学史、医学史、农学史、技术史等方面予以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论文对中国大陆地区科学史学事业的各个领域存在的发展难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台湾地区的科学史学经历了开创、低谷、转机、兴起与繁荣发展等阶段。论文对这几个阶段台湾地区科学史学发展的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并对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机构、团体、刊物、论着亦进行较为详细梳理与介绍。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论文详细地论述了中国科学史学史与包括中国科学史、中国史学史在内的历史学科,中国哲学与科学哲学,以及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关系,突出其研究的学术价值。论文还阐述了科学史学与科学创新的关系,主要论述了科学史学与科学发现、科技发明之间的关系,突出了其研究的社会影响。最后,论文把中国科学史学的发展置身于世界背景下,进行重新审视。在对国外科史学发展历程与国外中国科学史学状况进行必要梳理的前提下,探讨它们对中国科学史学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并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科学史学的发展问题。

田丽娟[5](2006)在《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长期的实践,共同创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史。中国药学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药学史的任务是按照年代顺序,应用具体事实揭示并阐明药学发展的规律。通过药学史的研究,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可记取的教训,为现代药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现代药学史是中国药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近代药学发展的沿袭和进步。为了更好的理解现代药学发展的历程和前后衔接,本文首先概要论述了古代和近代药学发展的历史,研究了各个阶段药学发展特点和取得的主要成就。研究之余,我为祖先所创造的优秀的中医药传统文化而感到由衷的敬佩和自豪。接下来,在现代药学史研究部分,本文从药学事业发展和药学科学研究进展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在药学事业发展部分,分别从中药事业的发展、药品监督管理、制药工业、医药商业、药学教育、医药科技、医院药学、药学社会团体、药学书刊与网站、香港和澳门药学发展共十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在药学科学研究部分,分别从现代药学史研究、中药研究、药学分科研究和药物学研究四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药学科学的进展和成就。研究之余,关心祖国药学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通过研究现代药学史发现,新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进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巨大的挫折,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此时的广大药学工作者,面对困难,怀着对祖国的高度热爱之情和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尽自己最大所能在工作岗位上发出各自的光和热,很多科研成果就是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他们忘我的辛勤劳动而产生出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药学工作者焕发了高度的热情和能量,积极投身到药学事业发展的洪流之中,创造了令全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现代药学工作者要学习前辈们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团结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现代药学事业的发展中去,为药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而共同努力!

杨兴亮[6](2020)在《民国时期中药书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国时期自公元1912年开始到公元1949年为止,共计38年。在这短暂的38年中,中国的各个方面呈现与以往大不相同的情形,这种不同广泛存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也包括传统医药学领域。清末至民国正处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过程中,民国时期虽然持续时间短暂,但是其处在中国近现代交替之间,历史意义十分重大。鸦片战争以后,闭关锁国政策被迫放弃,海禁大开。中国进入近代时期,西方医药学从此以后以一种更具侵略性的面貌大量传入中国,深刻改变了传统医药学发展的体系,动摇了维系几千年的传统医药发展根基。于是在中医药学体系之外逐步形成了西方医药学体系,并最终取代中医学的主流地位。另外在提倡科学旗帜之下,本土学术界将“科学”视为衡量医药学的唯一尺度,逐步批判“不科学”的中医药,在民国时期更是爆发了“废除中医案”等一系列事件,直接导致中医药学从官方转向民间,中医药学在“科学”声讨中逐渐失掉话语权。西医西药的入侵还表现医药学教育领域。引进的西方医药学教育模式为开展中医药学教育提供了生动的借鉴样本,中医药学教育逐步按照西医药学教育模式进行改造,传统“师带徒”药学人才培养模式被替代。民国时期被视为传统中医学向现代中医学转换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中药学领域受西学东渐影响,在借鉴西方现代医学及其他学科的基础上,产生了大量中药科学化着作。这些着作背后所代表的是人们对中药这一对象研究思路的转变。另外本时期还有按照传统本草学发展轨范继续发展的传统本草学着作,这些坚守传统的书籍对于继承和传播传统本草学意义也十分重大。虽民国中医教育尤其是中药教育还是相对落后和不足,但这至少为以后发展中医药教育积累了经验,更为重要的是为了配合教育发展编纂了各种各样、各具特点的中药学课本教材,这些课本教材构成了本研究的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总之,民国时期的中药学着作具有鲜明的特色。相对于民国时期中医药发展历程在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目前的民国本草研究总体而言是十分薄弱的。本研究以民国时期公开出版的中药书籍为研究对象,首先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国近代中医书刊联合目录》《民国时期总书目》(自然科学·医药卫生)等目录书籍和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南京市图书馆等图书馆馆藏目录中着录的民国时期书籍为线索,实地走访调研获得准确的书籍书名、成书出版年份、作者、版本、所属归类等信息,通过阅读原书获取丰富信息,包含作者的经历、学术倾向和思想等。在此基础之上,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分类汇总整理,提出民国时期出版的中药书籍的分类体系。以体系发展为主线,对有关内容进行梳理并广泛结合民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力图阐释民国时期中药出版书籍发展过程,探讨内部发展规律,总结发展特点与影响,挖掘蕴含的丰富学术思想,为当今和未来中医药学发展提供指导借鉴。

靳安祺[7](2019)在《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的反垄断法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是创新药和仿制药在竞争与博弈环境下难以回避的情形,我们不能期待专利权人为了公共利益而甘愿放弃自己可以获得的垄断利益。协议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专利制度本身的缺陷,它虽发端于美国医药行业,但是却并不是只会出现于这个国家这个行业,其他国家其他行业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也会出现这样的协议。我国目前正在构建药品专利链接制度,随着世界范围内专利悬崖期的到来,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也会在我国频繁出现。专利法与反垄断法要双管齐下,共同规制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反垄断法以维护交易公平、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将反垄断法引入到反向支付协议的规制中,能更好地保证药品竞争市场的公平,保持药品价格的稳定,防止专利药企业对药品价格的垄断,这不仅维护了药品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也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本文在分析境外规制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的实践的基础上,对我国如何应对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提出建议。执法层面上应确立专利诉讼和解协议备案制度,司法层面上法院在案件审理中需要首先对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涉及专利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如果专利是无效的,则运用本身违法原则来判断其是否违法,如果专利是有效的或部分无效的,则运用合理原则来判断其是否违反反垄断法,并进一步提出法院在运用合理原则时应考虑的相关因素和审理思路。

赵海亮[8](2016)在《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的学术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的学术史进行的系统研究。中药基原品种的本草考证是本草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其学术渊源历史悠久。本文研究目的是从学术史的角度,对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之学进行纵向的研究和总结,以全面梳理本草考证学术研究成果、揭示其学术发展的历史轨迹、探寻其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总结本草考证的学术研究方法以及继承典型学术人物的治学经验,为后世的本草考证学术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该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承前启后的作用。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历史分期方法、综合研究方法、典型分析方法和方法论研究方法,进行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的学术史研究。历史分期是进行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历史分期可以揭示不同历史阶段之间质的差别,呈现历史发展特点及规律。综合研究方法是在大量占有学术发展的历史材料基础上,通过纵向、横向多维度的系统分析、综合比较,揭示学术发展的成果、特征及其利弊。典型分析方法是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文献、人物及其成果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其学术特征、利弊得失和学术规律,探讨治学经验。方法论研究方法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学术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提炼、抽象和总结,有助于学术经验的总结和传承。研究结果:依据本草考证研究方法的不同,本文将整个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学术史划为三个历史分期:(1)自梁代陶弘景撰写《本草经集注》至20世纪初赵燏黄《中国新本草图志》出版以前,是古代本草考证发展阶段。在该阶段,人们采用文献学、文字学和实物观察等传统的考证方法,只能相对地考证药物基原品种的异同,而不能精确定位到具体植物(动物、矿物)的种名。(2)自20世纪初赵燏黄《中国新本草图志》出版至20世纪60年代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上册)出版,是现代本草考证的初期阶段。在该阶段,本草考证研究引入了现代植物(动物、矿物)分类学方法,可以将药物基原品种精确定位到具体种名,中药材基原品种的现代本草考证初具规模。(3)自20世纪60年代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上册)出版至今,是现代本草考证的成熟期阶段。在该阶段,学者采用学术方法论总结和理论思维等研究方法,将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研究提升到了方法论总结和理论创新的高度,同时本草考证研究成果也得到了繁荣发展,其在本草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对本草考证学术史进行历史分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方法,探讨了本草考证在各个阶段的学术特征、利弊得失,并详细阐述了当代本草考证的学术发展特点和趋势。本文剖析了现代本草考证学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包括人才后继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利用多学科方法不够充分、本草考证与制药产业和临床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等,并对学术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本文运用学术方法论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历代本草考证学者学术实践的提炼和升华,系统总结了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的学术思路,为本草考证学者提供可供遵循或参考的治学路径和操作方法。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的基本思维过程包括药物特征信息的获取和药物基原品种的论证两大要素,本草考证的操作方法依据这两大纲领展开为多个条目。本草考证方法论的研究对于学术研究深度的提升、理论的总结和学术经验的传承有重压意义。通过对最具代表性的本草考证学者(包括现代本草考证之学奠基人赵燏黄先生和本草考证集大成者谢宗万先生)治学方法和学术成就的典型分析,认为他们在治学态度、知识结构、研究途径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优秀经验值得后世学者借鉴。研究结论:通过对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学术史的系统梳理和全面总结,厘清了本草考证学术发展的历史阶段和演变规律,分析了各个阶段本草考证学术成果的特点和利弊得失,揭示了现代本草考证学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通过方法论研究,总结提炼了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剖析典型学术人物,总结了其优秀的治学经验和研究方法。本论文的研究为本草考证学术继承和发展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促进作用。

本刊编辑部,戴罡,章捷,韩凤[9](2013)在《甲子耕耘 承载药学梦 六十辉煌 扬帆再远航——纪念《中国药学杂志》创刊60周年》文中认为2013年1月,《中国药学杂志》(原名《药学通报》)迎来了创刊60周年。这是个曾经连续三次荣获国家期刊奖,影响和带动了几代中国药学人的期刊;这是个曾经两度停刊,历经风雨,忠实承载国人药学梦想的期刊。60年来,在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关怀与指导下,在广大医药科技工作者的倾情支持下,在中国药学会和前后共12届编辑委员会坚强领导下,通

刘春[10](2013)在《当代中国会组发展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迅猛,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组织发展的研究也成为了学术热点。可是,以往国史领域却缺乏对这一问题大跨度、系统的研究,因此迫切需要对我国社会组织历史发展进行总结研究,以期从中发现规律,从而为有效应对社会组织迅速发展态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论文共五章二十节,另有导论、结束语和大事年表。主要内容如下:导论概括介绍了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和研究概况,从基础理论研究、历史研究、现状与对策研究三个方面对有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加以展望。第一章旧社会组织清理整顿与新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概况介绍了新旧社会交替之际的社会组织概况和社会组织管理的基本政策和法规,通过审批登记、整顿改造、解散取缔的不同方式对社会组织加以清理整顿。在此基础上,从新中国社会组织的基本格局、主要特征两个方面分析了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并对建国初社会组织发展的原因及历史作用加以阐述。第二章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社会组织的曲折发展。这一时期,社会组织的发展经历了50年代中后期社会组织的继续发展、60年代初社会组织的恢复发展和活跃和“文革”中社会组织的严重破坏和整顿。在历史进程的描述中,分析了社会组织曲折发展的原因、主要特征及历史影响。第三章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组织的兴起。在改革开放推动下,社会组织全面恢复,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学术类社会组织逐步恢复并得到快速发展,社会经济领域涌现出形形色色的社会组织、各种基金会迅速发育和生长。同时,国家对社会组织的发展进行了规范、整顿,社会组织的依法登记,并连续两次清理整顿,整顿和取缔农村合作基金会。这一时期,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初步形成,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作用变化。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促进了社会组织的新发展,社会团体总体平稳增长、民办非企业单位兴起并被纳入统一登记管理体制、基金会迎来了发展新时代、“草根”组织破土生长,社会组织体系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中,社会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存在诸多问题,国家及时对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加强了社会组织中基层党组织建设,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的正式形成。第五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时期。新形势下的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主要特征与重要作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围绕构建中国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国家把建设现代组织体制作为社会建设和社会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促进社会组织整体健康发展,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结束语: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对社会组织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并对社会组织未来发展加以展望,从国家层面、建设现代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方面、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方面三个方面对进一步发展社会组织提出对策建议。

二、中国药学会2002年学术活动计划(一类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药学会2002年学术活动计划(一类会)(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材地方标准的现状研究及完善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医药标准化要求
        1.1.2 中药材标准化目标
        1.1.3 地方中药材标准研究进展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比较研究法
        1.4.3 实地调研法
        1.4.4 统计分析法
    1.5 技术路线
    1.6 研究范围与内容
        1.6.1 研究范围
        1.6.2 研究内容
    1.7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理论及政策法规
    2.1 相关概念
    2.2 相关理论
        2.2.1 中药材相关理论
        2.2.2 相关分析理论
    2.3 相关政策法规
3 中药材地方标准的现状及实施情况研究
    3.1 国内中药材标准基本概况
        3.1.1 中药材标准的历史沿革
        3.1.2 中药材ChP标准基本概况
        3.1.3 中药材局(部)颁药品标准基本概况
        3.1.4 中药材进口药材标准基本概况
        3.1.5 中药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基本概况
    3.2 地方标准总体对比研究
        3.2.1 出版年份与版次情况
        3.2.2 收载中药材数量情况
        3.2.3 体例情况
        3.2.4 各地区收载品种重复率研究
        3.2.5 573种药材的部分来源比较研究
    3.3 部分药材的地方标准比较研究
        3.3.1 比较品种的筛选
        3.3.2 重复率较高的21 种药材部分来源比较研究
        3.3.3 白花蛇舌草在地方标准中的比较研究
    3.4 地方标准对于特殊管理药品及野生药材资源的涵盖情况
        3.4.1 地方标准对于特殊管理药品的涵盖情况
        3.4.2 地方标准对于野生药材资源的涵盖情况
    3.5 安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调研情况
        3.5.1 访谈法
        3.5.2 观察法
    3.6 地方标准研究小结
4 中药材地方标准问题分析
    4.1 出版问题
        4.1.1 发行版次少、更新较慢
        4.1.2 新版实施,旧版是否作废不统一
        4.1.3 标准不易获取
    4.2 内容问题
        4.2.1 标准具体内容不全
        4.2.2 同一项标准,内容不统一
        4.2.3 质量检测与分析不够科学、完善
        4.2.4 基础研究仍较浅薄
    4.3 收载品种问题
        4.3.1 地方标准之间重复率较高
        4.3.2 特殊管理药品及野生药材资源品种需加强筛选与对待
        4.3.3 中成药中的药材品种标准亟待建立与完善
        4.3.4 中药材与民族药材未完全分开
    4.4 相关法律法规问题
        4.4.1 官方推广、普及欠缺
        4.4.2 地区习用药材存在违规销售使用现象
        4.4.3 法规内容单薄
5 完善中药材地方标准的对策建议
    5.1 出版建议
        5.1.1 定期发行,及时更新
        5.1.2 新版发行,旧版统一停止使用
        5.1.3 建立多渠道信息平台供公众免费查阅
    5.2 内容建议
        5.2.1 补充、完善标准项目
        5.2.2 加强基础研究、统一标准内容
        5.2.3 提高质量检测与分析的科学性
    5.3 收载品种建议
        5.3.1 高重复率品种及时从“地标”升“国标”
        5.3.2 剔除相关品种、加强药材资源保护与毒性药材管理
        5.3.3 将散标纳入地方药材标准
        5.3.4 将中药材与民族药材分立标准
    5.4 相关法律法规建议
        5.4.1 加大宣传与推广应用
        5.4.2 建议使地区习用药材跨地区流通更加便利
        5.4.3 建议完善法规中的相关内容
    5.5 建议逐步统一地方标准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中国近代报刊传播西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一) 关于近代报刊、西医报刊、西医传播和报刊传播西医的研究
        (二) 相关近代医学史研究
    三、主要研究内容
    四、本文努力的方向和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第一章 传教士开创中国近代报刊传播西医之先河(1807-1911年)
    一、动机与路径:西医跨文化传播的策略选择
        (一) 藉医传教: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的艰难博弈
        (二) 传播路径:从医疗空间到舆论空间的多维渗透
    二、传教士:报刊传播西医之发端
        (一) 报刊:一种面向中国人的新型传播媒介
        (二) 西医传播:从综合报刊到专业报刊的嬗变
    三、近代传教士传播西医的历史作用
第二章 国人自办启蒙报刊传播西医之早期动员(1886-1911年)
    一、尹端模:第一份自办医刊的创办者
    二、青年陈垣的医学救国思想与实践——以《医学卫生杂志》和《光华医事卫生杂志》为中心
        (一) 从革命报人到着述医:陈垣的医学救国思想与实践
        (二) "着述医"陈垣的医学着述及其历史影响
    三、赴日留学:德日西医体系的传入
        (一) 留学日本:国人留学习医的"终南捷径"
        (二) 日本:留学生报刊传播西医的域外努力
        (三) 上海:留学生报刊传播西医的域内探索
    四、自办西医启蒙报刊的示范意义
第三章 以城市为中心西医传播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912-1949年)
    一、民国时期西医报刊历史传承的特点
        (一) 时空分布
        (二) 阶段性顿挫和持续性发展
        (三) 地域性分异和网络化扩散
    二、上海:西医传播全国中心的确立及其动因
        (一) 经济繁荣的拉动
        (二) 西学东渐的推动
        (三) 西医群体的努力
        (四) 租界卫生的示范
        (五) 政府决策的导引
    三、抗战时期传播中心的西移及其影响
        (一) 抗战时期传播中心西移的原因
        (二) 传播中心西移的重要意义
        (三) 传播中心西移后西医传播内容的拓展
第四章 革命根据地卫生宣教事业的勃兴(1931-1949年)
    一、土地革命时期卫生报刊的萌芽及其防疫宣传
        (一) 卫生专业报刊的萌芽
        (二) 综合性报刊的防疫动员
    二、抗日战争时期卫生报刊的发展及其卫生宣教
        (一) 新四军二、三师的《医务生活》与《先锋医务》
        (二) 山东军区的《军医杂志》、《山东医务杂志》和《胶东医刊》
        (三) 陕甘宁边区的《国防卫生》及其它综合性报刊
    三、解放战争时期卫生报刊的拓展
        (一) 《山东卫生》
        (二) 《健康报》(复刊)
        (三) 《野战卫生》与《中南卫生》
    四、革命根据地卫生宣教的历史经验
        (一) 党政部门高度重视,各级领导身体力行
        (二) 强化组织保障,确保政策跟进
        (三) 因陋就简,充分利用党报专刊
        (四) 目标明确,突出重点
        (五) 科学实用,务求实效
第五章 多主体传播格局下中国近代医学的走向(1912-1949)
    一、多元主体传播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一) 医校报刊蓬勃发展
        (二) 社团报刊脱颖而出
        (三) 专科报刊异军突起
        (四) 卫生副刊异彩纷呈
    二、教育传播的国家化与西医群体的成长——以校办报刊为中心
        (一) 教育体制的转换及其对西医教育的影响
        (二) 医校报刊的繁荣
        (三) 医校报刊成为西医群体成长的舞台
    三、现代医学体制的移植与再造——以专业社团的学术期刊为中心
        (一) 中华医学会与西医体制的构建
        (二) 中华护士会与中国护理学的发展
        (三) 中国生理学会与中国生理学的奠基
        (四) 中华民国药学会与中国药学的肇兴
    四、传统卫生模式的颠覆与超越——以民间社团的普通报刊为中心
        (一) 政府施为与社会参与:现代公共卫生之滥觞
        (二) 让公众理解传染病:以中国防痨协会和中华麻风救济会为例
        (三) 妇女与儿童的发现:以节育运动和慈幼运动为例
本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4)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科学史学史及其研究概况 二、中国科学史学史的研究对象 三、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的价值 四、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的方法 五、本文的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大陆地区科学史学史概述 第一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机构和团体选介 第三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会议、刊物选介 第四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论着选介 第五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之展望 第二章
    中国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开创及早期研究 第二节
    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低谷、转机与兴起 第三节
    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建制与繁荣 第三章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相关学科 第一节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历史学科 第二节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传统哲学 第三节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科学哲学 第四节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科学社会学 第四章
    科学史学与科学创新 第一节
    科学史学的创新意蕴 第二节
    科学史学与科学发现 第三节
    科学史学与科技发明 第五章
    境外科学史学发展概况 第一节
    国外科学史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境外科学史学的组织与会议 第三节
    国外科学史学的文献与刊物 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科学史学 第一节
    境外的中国科学史学 第二节
    国外科学史学之借鉴意义 第三节
    中外科学史学交流之途径 第四节
    "全球化"与中国科学史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5)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的源起
    2 课题国内研究现状
        2.1 药学史研究相关着作
        2.2 药学史研究文献
    3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4 论文的研究意义
    5 论文的创新点
    6 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古代药学史概论
    1 原始社会药物的萌芽
    2 夏、商、周及春秋时期的药学
    3 战国、秦汉及三国时期的药学
    4 两晋、隋唐至五代时期的药学
    5 宋辽金元时期的药学
    6 明清(至鸦片战争)时期的药学
第三章 近代药学史概论
    1 近代中药发展概况
        1.1 药物学的发展
        1.2 方剂学的成就
        1.3 旧中国歧视中医药和中医药界的反抗斗争
        1.4 中医药教育与科研
        1.5 中医药学术团体与刊物
    2 近代西药发展概况
        2.1 西方药学的输入
        2.2 西药商业的兴起与发展
        2.3 制药工业的诞生与发展
        2.4 药事管理制度与药事法规
        2.5 药学(西药)教育
        2.6 药学(西药)研究
        2.7 医药学术团体和医药期刊
    3 解放军革命根据地的医药卫生工作
        3.1 中医药工作的开展
        3.2 医药教育
        3.3 医药工业
        3.4 药事管理制度与药事法规
第四章 现代药学史研究
    1 药学事业的发展
        1.1 中药事业的发展
        1.2 药品监督管理
        1.3 制药工业
        1.4 医药商业
        1.5 药学教育
        1.6 医药科技工作
        1.7 医院药学
        1.8 药学社会团体
        1.9 药学书刊与网站
        1.10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药学事业的发展
    2 药学科学研究进展
        2.1 现代药学史研究
        2.2 中药研究
        2.3 药学分科研究进展
        2.4 药物学研究
第五章 结论
    1 对现代药学史的研究意义重大,有关单位必须加强这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2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宝贵遗产,必须坚决地继承并发扬光大
    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药学事业各项改革
    4 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5 实施“科教兴药”战略,推动药学事业全面进步
    6 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7 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表1

(6)民国时期中药书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民国时期中药文献研究综述
    2 民国时期中药文献研究现状
        2.1 民国时期中药学文献综合研究
        2.2 民国时期中药教材和教育研究
        2.3 民国时期西方科技和医药学传入影响研究
        2.4 民国时期中药学史学研究
        2.5 民国时期中药科学化研究
        2.6 民国时期中药着作的着录
    3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1 民国以前本草学发展概况
    2 研究意义
    3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民国时期中药书籍着录考察
    第一节 目录书籍着录时期命名问题
    第二节 中药书籍与西药书籍之区别
    第三节 目录书籍着录错误举隅
        一、书名错漏
        二、着者错误
        三、成书时间错误
        四、误收书籍
    第四节 目录书籍着录错误原因分析
第二章 民国时期中药书籍研究
    第一节 民国时期传统类本草书籍研究
        一、传统类本草书籍的含义
        二、清代本草学延续和民国现实夹击中的民国传统本草学
        三、民国时期传统类本草书籍特点
        四、小结
    第二节 民国时期药用植物学书籍研究
        一、传统本草学书籍中药用植物学思想
        二、现代植物学的影响
        三、药用植物学在民国时期的发展
        四、民国时期药用植物学发展特点
        五、小结
    第三节 民国时期中药药理学书籍研究
        一、传统本草书籍中的“药理”思想
        二、中药药理学的发展
        三、民国时期药理学书籍
        四、小结
    第四节 民国时期中药辞书研究
        一、中医困境中孕育出的中药辞书
        二、民国时期中药辞书概况
        三、民国时期中药辞书发展特点
        四、小结
第三章 民国时期影响中药书籍因素分析
    第一节 近代西方医药学传入
    第二节 民国时期药学教育发展
    第三节 民国时期药学团体
    第四节 民国时期出版业
    第五节 清代本草学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成果

(7)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的反垄断法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目的
        (二)理论与现实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重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概述
    一、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的内涵
        (一)含义
        (二)性质
        (三)表现形式
    二、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的合理性与弊端
        (一)合理性
        (三)弊端
    三、国内药品领域反向支付协议的发展态势
        (一)从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产生的根本原因的角度
        (二)世界范围专利悬崖期的影响
        (三)我国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的现状
        (四)我国正在构建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影响
第二章 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反垄断法审查的必要性
    一、专利法规制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的局限性
    二、反垄断法规制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的必要性与理论基础
        (一)必要性
        (二)理论基础
    三、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专利法与反垄断法规制的协调
第三章 境外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反垄断法规制的司法实践
    一、境外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的反垄断审查原则
        (一)本身违法原则
        (二)专利排他测试原则
        (三)合理原则
        (四)小结
    二、境外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的违法性认定
        (一)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的相关市场界定
        (二)隐蔽性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的认定步骤
        (三)境外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违反反垄断法的考量因素
第四章 我国应对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的建议
    一、我国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违法性认定的基本原则
    二、我国对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认定时的法律依据和考量的特殊因素.
        (一)法律依据
        (二)考量的特殊因素
    三、我国反垄断法规制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的完善措施
        (一)建立专利诉讼和解协议备案制度
        (二)法院在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垄断纠纷中可采用的审理思路
        (三)将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的审查规则纳入知识产权的反垄断指南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的学术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1. 本草、本草考证、本草考证学术史
        1.1 本草的定义
        1.2 本草考证的定义
        1.3 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学术史
    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 课题研究的范围、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 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学术史总论
    1.1 本草考证学术史总体发展路径及其分期
    1.2 古代本草考证发展阶段
    1.3 现代本草考证发展初期
    1.4 现代本草考证发展成熟期
    1.5 现代中药材基原品种本草考证研究的特点
    1.6 中药材基原品种本草考证之学科定位
第二章 中药材基原品种本草考证的方法论研究
    2.1 本草考证的思维过程和两大要素
    2.2 药物特征信息的获取
    2.3 药物基原品种的论证
第三章 本草考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3.1 赵燏黄--现代本草考证之学的奠基人
    3.2 谢宗万--当代本草考证研究之集大成者
    3.3 各有特长的本草考证学术代表人物
第四章 结论
    4.1 中药材基原品种本草考证学术史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4.2 现代中药材基原品种本草考证的特点
    4.3 中药材基原品种本草考证目前存在的问题
    4.4 对中药材基原品种本草考证学术发展的建议
第五章 创新点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5.1 创新点
    5.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9)甲子耕耘 承载药学梦 六十辉煌 扬帆再远航——纪念《中国药学杂志》创刊60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1 梦开始的地方
2 紧握时代的脉搏前行
3 辉煌属于所有药学人
4 新的起点,扬帆再远航

(10)当代中国会组发展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旧社会组织清理整顿与新社会组织的建立(1949—1956 年)
    第一节 新旧社会交替之际的社会组织概况
        一、 自行解散的社会组织
        二、 建国前后新建的社会组织
        三、 旧政权遗留的社会组织
    第二节 社会组织管理的基本政策和法规
        一、 根本法相关规定
        二、 《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
        三、 其他单行法规及具体政策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清理整顿
        一、 审批登记
        二、 整顿改造
        三、 解散取缔
    第四节 建国初期的社会组织发展
        一、 新中国社会组织的基本格局
        二、 新中国社会组织的主要特征
    第五节 建国初社会组织发展的原因分析及历史作用
        一、 社会组织发展的原因分析
        二、 社会组织在建设新社会中的作用
第二章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社会组织的曲折发展(1957—1978 年)
    第一节 50 年代中后期社会组织的继续发展
        一、 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状况
        二、 主要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
        三、 社会组织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60 年代初社会组织的恢复发展和活跃
        一、 政治关系的调整和社会政治生活的改善
        二、 社会组织的恢复发展和再度活跃
    第三节 “文革”中社会组织的非常局面
        一、 文革时期社会动荡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
        二、 社会组织的非正常状态
        三、 随运动而变动的社会组织管理
第三章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组织的兴起(1978—1991 年)
    第一节 改革开放推动下社会组织的发展
        一、 社会组织兴起的原始动力
        二、 社会组织兴起的制度保障
        三、 社会组织兴起的主体基础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全面恢复与新社会组织涌现
        一、 学术类社会组织恢复和发展
        二、 社会经济领域中的社会组织
        三、 各种基金会迅速发育和生长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发展与规范、整顿
        一、 社会组织的依法登记
        二、 第一次清理整顿
        三、 整顿和取缔农村合作基金会
    第四节 社会组织管理方式的转变与作用变化
        一、 双重管理体制的初步形成
        二、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作用变化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1992-2006 年)
    第一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组织的发展
        一、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促进社会组织的新发展
        二、 新的社会阶层力量推进中国社会组织的内生发展
        三、 公共空间的拓展需要社会组织发挥特有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组织体系的初步形成
        一、 社会团体总体平稳增长
        二、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兴起和规范
        三、 基金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四、 “草根”组织破土生长
    第三节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调整
        一、 第二次清理整顿
        二、 加强社会组织中基层党组织建设
        三、 “双重管理”体制的正式形成
    第四节 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和存在问题
        一、 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
        二、 社会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2007-2012 年)
    第一节 新形势下的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 社会组织面临空前发展机遇
        二、 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主要特征与重要作用
        一、 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
        二、 社会组织发展的主要特征
        三、 新形势下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
    第三节 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一、 促进社会组织整体健康发展
        二、 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第四节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 建立现代社会组织管理制度
        二、 参与社会事务中强化社会组织
        三、 不断提高社会认知度与公信力
        四、 建立社会组织发展所需人才队伍
结束语: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一、 社会组织的历史发展脉络梳理
    二、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展望
    三、 进一步发展社会组织的建议
参考文献
大事年表
后记

四、中国药学会2002年学术活动计划(一类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材地方标准的现状研究及完善建议[D]. 王祯.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2]2015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会议在京召开[J]. 本刊讯. 中国药学杂志, 2015(04)
  • [3]中国近代报刊传播西医研究[D]. 潘荣华. 安徽大学, 2010(10)
  • [4]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D]. 詹志华. 厦门大学, 2009(01)
  • [5]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D]. 田丽娟. 沈阳药科大学, 2006(04)
  • [6]民国时期中药书籍研究[D]. 杨兴亮.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的反垄断法规制研究[D]. 靳安祺.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8]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的学术史研究[D]. 赵海亮.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9]甲子耕耘 承载药学梦 六十辉煌 扬帆再远航——纪念《中国药学杂志》创刊60周年[J]. 本刊编辑部,戴罡,章捷,韩凤. 中国药学杂志, 2013(18)
  • [10]当代中国会组发展史研究[D]. 刘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12)

标签:;  ;  ;  ;  ;  

2002年度中国药学会学术活动计划(Ⅰ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