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珠水手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丽珠水手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一、丽珠赛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星儿[1](2012)在《针刺对宫内窘迫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新生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严重危害新生儿的健康,是导致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癫痫(epilepsy)等儿童脑病的直接因素。对此类疾病的治疗至今仍为世界性医学难题。如何有效改善HIE所致的病理状况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十几年来,针灸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之一的脑瘫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针灸在脑瘫领域展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发现患儿接受针灸治疗的年龄越小,疗效越显着,因此萌生了在新生儿期即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患儿进行针灸治疗的想法。但由于HIE的危险性和严重性、现代医学目前在我国医学系统尤其是新生儿急救领域的主导地位、中医针灸对该病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尚属空白、中医“科学性”受现代医学质疑、针灸作为有创治疗在新生儿领域的安全性等多种原因,决定了目前中医针灸难以进入该领域一展所长。因此,先在动物实验上验证中医针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深入探索和揭示针灸治疗HIE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推动针灸治疗进入新生儿HIE领域的进程。靳三针疗法是已故广州中医药大学治疗弱智儿童的首席教授靳瑞教授所创立的学术体系,被誉为“岭南针灸新流派”。靳瑞教授及其带领的靳三针团队,以“靳三针头穴”为主治疗小儿脑病二十余年,疗效肯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将“靳三针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和儿童自闭症临床规范化研究”两项成果作为临床适宜疗法向全国推广。目前对“靳三针疗法”治疗小儿脑病的临床观察研究很多,但缺乏对其作用机理的实验基础研究。本论文目的有二:一方面,以“靳三针头穴”为切入点,旨在探索针刺对HIBD新生大鼠的作用机制是否与减少新生神经细胞凋亡有关,并进一步寻求其起效通路,为针灸治疗HIE寻找可靠的实验依据;另一方面,以针刺介入时间为切入点,比较HIBD发生后不同时间开始针刺对新生神经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方法文献研究本部分回顾了现代医学对新生儿HIE的认识和治疗进展、古代中医对新生儿HIE认识和现代中医治疗进展、神经干细胞凋亡基因的研究进展等三大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新生儿HIE的中西医治疗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实验研究本部分共包括六个实验项目。实验一采用延迟5min剖宫产术模拟宫内窘迫制造HIBD新生大鼠模型,设立正常组(自然分娩的新生大鼠)和假手术组(正常剖宫产术分娩的新生大鼠)作为对照组。根据新生大鼠出生时神经行为学表现、脑组织HE染色鉴定造模成功。将实验一中获得的各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1组和针刺2组,每组再根据处死观察的时间分为21d、28d、35d、42d、49d亚组,每组雌雄各半,饲养到第14天时,用苦味酸标记后,进入后续实验。实验二观察各组新生大鼠14~49天的体重变化,研究针刺对HIBD新生大鼠体重的影响。实验三~六研究针刺对HIBD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缺血灶中的新生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其中:实验三采用Tunel法检测大脑皮质中凋亡的神经细胞数量;实验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皮质中促凋亡基因Caspase-3蛋白的表达;实验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皮质中BrdU.Nestin蛋白的表达,来反映大脑皮质中新生神经干细胞的数量和细胞增殖状况;实验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皮质中抗凋亡基因14-3-3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研究1、建立模型1)新生大鼠死亡率:出生21天时各组死亡率为正常组5.13%(4/78),假手术组6.82%(3/44),模型组14.66%(28/191),卡方检验p=0.049。2)新生大鼠出生时表现:正常组甫出生即全身呈现较深的粉红色,在雌鼠的舔舐下可扭动身体、挥舞四肢、发出叫声,并可迅速吃乳。假手术组和造模组甫从子宫中取出时,均全身青紫或苍白,四肢伸展,没有呼吸,心跳过速,对触觉刺激无反应。3)新生大鼠出生第2天翻正反射:最短翻正时间假手术组<正常组<模型组,其中模型组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次翻正中的成功次数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其中模型组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新生大鼠出生第14天悬吊试验: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完成试验的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组完成试验的时间均短于正常组(P<0.01)和假手术组(P<0.01)。5)新生大鼠出生第14天斜坡试验: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完成试验的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组完成试验的时间长于正常组(P<0.01),而和假手术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正常组参加斜坡试验的新生大鼠27只,成功25只(92.6%),不成功2只(7.4%);假手术组参加斜坡试验的新生大鼠15只,成功13只(86.7%),不成功2只(13.3%);造模组参加斜坡试验的新生大鼠84只,成功55只(65.5%),不成功29只(34.5%)。卡方检验P<0.01,可以认为斜坡试验成功与否的结果与组别有关。6)脑组织HE染色:正常组大脑皮质的神经元分布由表及里可见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层、多形细胞层,神经元的6层结构完整。神经元圆形或锥形,细胞质内见嗜碱性均匀分布的尼氏体,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核膜明显。在一片正常细胞中间或出现个别固缩细胞。假手术组大脑皮质神经元的6层结构基本完整,局灶区域可见3层(外锥体细胞层)锥体细胞胞浆红染,胞核浓缩深染,结构消失。模型组大脑皮质的3层和5层(外锥体细胞层和内锥体细胞层)锥体细胞数量减少,细胞体积缩小,变成三角形,胞浆呈均匀的嗜伊红染色,胞核浓缩深染,结构消失。部分海马椎体细胞层细胞亦见上述变化。2、针刺对体重的影响:新生大鼠14-49天体重:35天龄前,模型组、针刺1组、针刺2组和正常组或假手术组的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天龄后,各组的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针刺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针刺1组凋亡细胞个数21-35天龄时和模型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组凋亡细胞个数35-49天龄时均少于模型组(P<0.01)。35天龄时,针刺2组凋亡细胞个数少于针刺1组(P<0.05)。4、针刺对Caspase-3的影响:针刺1组Caspase-3的表达21天龄时和模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天龄时低于模型组(P<0.01),35天龄时高于模型组(P<0.01)。针刺2组Caspase-3的表达35天龄时高于模型组(P<0.01),42和49天龄时和模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天龄时,针刺1组和针刺2组Caspase-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针刺对BrdU的影响:针刺1组BrdU的表达21-35天龄时和模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组BrdU的表达35-42天龄时和模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天龄时低于模型组(P<0.01)。35天龄时,针刺1组和针刺2组BrdU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针刺对Nestin的影响:针刺1组Nestin的表达21和35天龄时和模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天龄时高于模型组(P<0.01)。针刺2组Nestin的表达35-42天龄时和模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天龄时高于模型组(P<0.01)。35天龄时,针刺2组Nestin的表达低于针刺1组(P<0.01)。7、针刺对14-3-3的影响:针刺1组14-3-3的表达21天龄时高于模型组(P<0.01),28天和35天龄时,表达急剧降低,和模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组14-3-3的表达35天龄时低于模型组和正常组(P<0.01),42天和49天龄时,表达略有上升,而模型组和正常组在此阶段的大脑皮质中已经没有表达。35天龄时,针刺2组14-3-3的表达低于针刺1组(P<0.01)。结论文献研究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复杂,中西医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外对该病的治疗仍以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为主,高压氧、亚低温、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干细胞移植等多种方法仍以动物实验研究为主,未大规模应用于临床。2、古代中医对该病的理论认识和临床经验相当丰富,古人已经发展出一套处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类似症状的辨证论治方案。迄今为止,尚未有学者对古代中医治疗该病的方法进行过系统总结,也未与现代中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成功对接。这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值得广大中医研究者去挖掘和应用。3、现代中医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领域以数种单一中药提取物制剂为主,临床应用也未体现中医的辨证论证精神。针灸推拿对该病的治疗集中于其神经后遗症——脑性瘫痪上,真正在新生儿期介入治疗的临床报道非常少。实验研究1、延迟5min剖宫产术在短期内可以制备大量长期存活的HIBD新生大鼠,高度模拟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病机制,且操作简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造模方法。该方法可造成相对温和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出生后21-49天存在神经细胞“延迟凋亡”现象,是研究中枢神经细胞凋亡的理想模型。2、获得正常新生大鼠神经系统发育和细胞凋亡的生理规律:(1)正常新生大鼠21-42天龄时大脑皮质的神经干细胞持续存在,42-49天年龄段突然下降,表明42-49天年龄段,新生大鼠神经系统发育接近成熟。(2)正常新生大鼠42天龄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出现凋亡高峰,随后逐渐下降。42天以前,大脑皮质中可能存在某些抑制Caspase-3促凋亡作用的因素,抑制神经细胞过度凋亡,14-3-3可能是其中一个因素。42天以后,14-3-3表达消失,大量神经细胞进入凋亡程序,但Caspase-3可能与此无关。3、获得模型组新生大鼠细胞凋亡相关的病理规律:(1)该模型42天后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开始大量凋亡,新生神经干细胞减少,同时伴随异常的细胞增殖,这些增殖的细胞很可能不是正常成熟的神经元,而是修复损伤的其他神经细胞。(2)42-49天年龄段,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出现“延迟凋亡”的现象,与Caspase-3的表达存在因果关系。4、获得针刺对观察指标的作用规律:(1)针刺具有抑制HIBD新生大鼠大脑皮质中的细胞凋亡和BrdU的表达、提高大脑皮质中Nestin和14-3-3表达水平的作用。其中,针刺2组的上述作用均优于针刺1组。(2)针刺对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可能与针刺提高14-3-3的表达水平有关,并通过抑制凋亡,间接抑制了BrdU的表达,另一方面,针刺具有促进Nestin在大脑皮质中表达的作用,能提高损伤区的新生神经干细胞水平,从而修复受损组织。(3)针刺对Caspase-3的抑制作用不明显,针刺抑制HIBD新生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很可能不是通过Caspase-3途径来实现的。5、针刺介入时间研究对临床应用的启示:(1)决定针刺介入时间的关键,不一定在于越早越好。最佳的针刺介入时机,应取决于受针刺影响的靶蛋白,以及该蛋白在HIBD模型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表达发生转折的年龄段。(2)针刺影响靶蛋白表达的维持时间偏短,提示机体对针刺具有耐受性。因此找准关键时间点介入针刺治疗,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定时更换穴位进行刺激,可能有利于减少机体对该穴位的耐受性,提高针刺治疗敏感度。

韩旻[2](2009)在《正确病情评估及新生儿后联合持续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不仅可引起围产期新生儿死亡,也是新生儿期以后造成伤残儿童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受经济状况、家长认同配合等多种因素干扰,国内新生儿期HIE的治疗普遍较为及时完整,新生儿期后的治疗难以坚持易被忽视。本课题拟采用新生儿期后持续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探讨改善HIE预后的方法。方法儿科新生儿病房住院符合诊断标准的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在新生儿期治疗结束后,根据家长意见及患儿家庭的实际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C组);观察组又分为两组:A组和B组。三组患儿治疗均依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案(试行稿)予以治疗。生后3天内进行综合治疗,予以支持疗法(呼吸支持、循环支持和代谢支持)及对症(止痉剂、脱水剂和消除脑干症状)处理;自第4天开始加用丽珠赛乐5ml/d,加入30ml液体静滴,复方丹参1.5ml/kg·d加入30ml液体静脉滴注。中度HIE疗程10~14天,重度HIE疗程3~4周。所有患儿于生后5~7天、14天、28天行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测试。A、B组患儿均进行相同早期干预;干预方法:A、B组患儿进行视听、感知、记忆、和动作训练;坚持做按摩操、不同月龄婴儿操等综合治疗及物理治疗。A组患儿在新生儿期后均给予3个疗程的药物治疗,药物为丽珠赛乐5ml/d静滴疗程为10天;C组在新生儿期后常规育儿不进行医学干预。三组患儿均在早教门诊进行跟踪随访。1,6,12月、3岁时随访。智能发育评估采用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以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比较12个月时、3岁时三组患儿的MDI和PDI。根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测试(NBNA)评分:生后5~7天<35分者53.95.%,≥35分者为46.05%;生后12~14天<35分者为21.05%,≥35分者为78.95%,;生后24~28天<35分者为14.47%,≥35分者85.53%;随着日龄的增加,NBNA评分逐渐增高。所有患儿完成12个月时的随访,12月时CDCC测试:A组MDI为92.027±8.48,PDI为93.216±9.096;B组MDI为87.844±7.89,PDI为88.500±8.474;C组MDI为83.821±8.693,PDI为84.231±9.068。观察组A、B两组均高于新生儿期后不进行医学干预的C组,联合3个疗程的药物治疗A组患儿效果优于仅训练干预组B组。由于搬家及家长变动地址,3岁时观察组3人(全部为B组),对照组有7人失去联系,3岁CDCC测试:A组MDI为97.59±8.441,PDI为98.16±7.544;B组MDI为93.55±7.124,PDI为88.500±8.474;C组MDI为88.94±7.586,PDI为89.75±7.304。观察组A、B两组均高于新生儿期后不进行医学干预的C组,与12个月时不同的是A组与B组PDI在3岁时无明显差别,MDI3岁时A组仍高于B组。结论(1)疾病早期,NBNA分值有较高的异常率,经治疗2周后NBNA分值逐步提高,2周后NBNA异常婴儿,经进一步医学干预,NBNA评分还可有所恢复,如24-28天NBNA分值仍低于35分者,则预后不良。(2)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要坚持新生儿期的持续综合治疗,可提高患儿的智力和运动能力水平,改善HIE预后,药物治疗结合早期干预综合治疗比单纯早期干预效果好,尤其对于智力发育,对于心理运动发育两者差别不大。

张慧玲,许现军[3](2007)在《丽珠赛乐联合抚触按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1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丽珠赛乐联合抚触按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的疗效。方法将56例H IE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31例在此基础上,给予丽珠赛乐和抚触按摩治疗,于3月、6月、12月龄时进行智能发育检测。结果治疗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2χ=4.7640,P<0.05),治疗组在出生后3月、6月、12月龄时发育商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应用丽珠赛乐联合抚触按摩治疗H IE可减少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明显改善患儿预后。目的探讨丽珠赛乐联合抚触按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56例HIE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31例在此基础上,给予丽珠赛乐和抚触按摩治疗,于3月、6月、12月龄时进行智能发育检测。结果治疗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7640,P<0.05),治疗组在出生后3月、6月、12月龄时发育商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应用丽珠赛乐联合抚触按摩治疗HIE可减少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明显改善患儿预后。

潘惠妮,刘付友萍,吴郁丽[4](2006)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续治疗观察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新生儿期后丽珠赛乐、胞二磷胆碱和高压氧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62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病人在新生儿早期严格按全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协作组治疗方案治疗,满月后随机分三组:治疗1组丽珠赛乐5ml/d,胞二磷胆碱0·125g/d,静脉滴注,1次/d,连续10d,每月1疗程,共35个疗程;治疗2组除上述治疗外,同时予高压氧治疗,每月10d,共35疗程;对照组不予活脑药及高压氧治疗;所有病例定期随访1年,均给与指导喂养、早期干预,1岁时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量表进行智能评估。结果治疗2组发育商(98±8)>治疗1组发育商(103±5)>对照组(8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后遗症发生率治疗1组(8·33%)、治疗2组(7·69%)较对照组(50%)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期后丽珠赛乐、胞二磷胆碱和高压氧治疗可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明显改善中、重度HIE的预后。

朱进军[5](2006)在《丽珠赛乐、复方丹参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8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丽珠赛乐、复方丹参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HIE患儿随机分两组,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丽珠赛乐(5ml/d)、复方丹参注射液(2ml.kg-1.d-1),疗程10d。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组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有效率为5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丽珠赛乐、复方丹参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着。

檀国军,王炜,牛彦平[6](2004)在《丽珠赛乐与高压氧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时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丽珠赛乐和高压氧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时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动态变化,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5例,分别给予丽珠赛乐和高压氧治疗,并于住院后第1、3、5天采集不抗凝静脉血2ml,测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结果:高压氧组、丽珠赛乐组在1、3、5天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无显着性差异而与对照组比有显着差异。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存在神经系统损伤,应用丽珠赛乐和高压氧治疗均可取得较好效果。

张宝林[7](2004)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文中提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死亡及新生儿期之后儿童残疾的常见病因之一。本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国内中西医研究的热点。由于该病的预后不良(含后遗症及死亡)发生率较高(特别是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目前国内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文就中西医结合的主要方法,包括中医专方辨证论治、中医专药选用、西医治疗、新生儿期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国内目前的治疗进展等作一概述,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该病的预后不良发生率。

黄展智[8](2004)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药物治疗现状》文中提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协作组[9](2003)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第二次多中心治疗总结》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进一步证实“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治疗方案 (试行稿 )”的疗效。方法 统计国内 5 4所医院 114 5份HIE病例的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按上述治疗方案至少治疗 1个疗程 ,并随访至少 6个月。结果 HIE患儿总的预后不良率为 5 15 % ,其中重度预后不良率为 2 0 8% ,中度为 2 2 2 % ,轻度为 0 ,与第 1次多中心治疗比较 ,预后不良率略有下降。结论 上述治疗方案的疗效是肯定的 ,经得起大样本的重复试验 ,新生儿期后治疗可明显改善重度HIE的预后。

张飞[10](2002)在《纳洛酮、丽珠赛乐、复方丹参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观察纳洛酮、丽珠赛乐、复方丹参联合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效果。方法 :将 5 2例中、重度 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相同基础上观察两组患儿意识、呼吸、肌张力、原始反射、惊厥改善所需时间 ,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意识、呼吸、肌张力、原始反射、惊厥改善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 ,P均<0 .0 1,治疗组治疗 5 d内的有效率 6 3.33% ,大于对照组的 31.82 % ,P<0 .0 5。结论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纳洛酮、丽珠赛乐、复方丹参治疗中、重度 HIE可较快改善临床表现 ,缩短病程 ,提高治愈率。

二、丽珠赛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丽珠赛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对宫内窘迫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新生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1.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宫内窘迫
        1.1.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
        1.1.3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1.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1.2.1 古代中医对HIE的认识
        1.2.2 现代中医对HIE的治疗现状
        1.2.3 中医在新生儿HIE领域的现状和展望
    1.3 神经干细胞凋亡基因研究进展
        1.3.1 神经干细胞
        1.3.2 细胞凋亡
        1.3.3 小结
第2章 实验研究
    2.1 实验一 宫内HIBD新生大鼠出生14天内行为学和脑组织HE染色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
        2.1.3 讨论
    2.2 实验二 针刺对HIBD新生大鼠体重的影响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
        2.2.3 讨论
    2.3 实验三 针刺对HIBD新生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结果
        2.3.3 讨论
    2.4 实验四 针刺对HIBD新生大鼠CASPASE-3的影响
        2.4.1 材料与方法
        2.4.2 结果
        2.4.3 讨论
    2.5 实验五 针刺对HIBD新生大鼠新生神经细胞的影响
        2.5.1 材料与方法
        2.5.2 结果
        2.5.3 讨论
    2.6 实验六 针刺对HIBD新生大鼠14-3-3的影响
        2.6.1 材料与方法
        2.6.2 结果
        2.6.3 讨论
第3章 实验间的相关分析与讨论
    3.1 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3.1.1 直观认识
        3.1.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2 针刺1组和针刺2组效果比较
        3.2.1 两组对各指标的影响比较
        3.2.2 原因分析
    3.3 存在问题与展望
        3.3.1 新生大鼠14天前标记困难使体重观察不连续
        3.3.2 BrdU标记的增殖细胞种类不明
        3.3.3 假手术组设置多余
        3.3.4 针刺组参数设计的优缺点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HE染色
附录二 凋亡细胞
附录三 CASPASE-3阳性细胞
附录四 BRDU阳性细胞
附录五 NESTIN阳性细胞
附录六 14-3-3阳性细胞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中英文对照与缩略词表
致谢

(2)正确病情评估及新生儿后联合持续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3)丽珠赛乐联合抚触按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续治疗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1.2 HIE治疗方案
    1.3 随访观察
    1.4 小儿智能发育评估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智能发育比较
    2.2 神经系统后遗症
    2.3 副作用
3 讨 论

(5)丽珠赛乐、复方丹参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判定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3 讨 论

(6)丽珠赛乐与高压氧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时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1.例选择
    2.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7)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医专方辨证论治[5]
    参蝎散(汤)加减
        ●组成与用法
        ●功用与评述
        ●辨证加减
    苏合香丸与参附汤加味
        ●组成与用法
        ●功用与评述
        ●辨证加减
中医专药选用
    丹参或复方丹参注射液
        ●主要成分
        ●功用与评述
        ●用量与用法
    小儿琥珀丸
        ●主要成分
        ●功用与评述
        ●用量与用法
西医药治疗
    供氧
    维持全身脏器的良好血液灌注,维持血压正常,改善脑血流,保证脑灌注
    控制惊厥
    维持血糖正常,及时纠正酸中毒
    治疗脑水肿,降低颅高压
    脑细胞代谢激活剂
        ●胞二磷胆碱
        ●脑活素(丽珠赛乐)
    关于静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免疫疗法
    改善脑损伤的其他实验性疗法或药物
        ●氧自由基抑制剂和清除剂
        ●钙拮抗剂
        ●谷氨酸受体阻断剂
        ●亚低温疗法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硫酸镁
        ●基因治疗
新生儿期后的治疗
治疗进展与评价

(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药物治疗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纳洛酮
2 硫酸镁
3 尼莫地平
4 丽珠赛乐
5 1, 6-二磷酸果糖
6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7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
8 三磷酸胞苷二钠 (CTP)
9 参麦注射液
10 丹参注射液
11 川芎嗪
12 三七皂苷
13 黄芪注射液

(9)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第二次多中心治疗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协作组情况
    1.2 病例选择
    1.3 分组和治疗
    1.4 随访
    1.5 记录和统计
2 结果
    2.1 收集病例的一般情况
        2.1.1 分娩方式
        2.1.2 Apgar评分
        2.1.3 合并症
    2.2 临床分度与预后的关系 见表1。
    2.3 不同治疗组的预后比较
    2.4 新生儿期后治疗与预后的关系
        2.4.1 随访时间与次数
        2.4.2 新生儿期后治疗与预后的关系
3 讨论

四、丽珠赛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对宫内窘迫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新生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D]. 李星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2]正确病情评估及新生儿后联合持续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D]. 韩旻. 安徽医科大学, 2009(05)
  • [3]丽珠赛乐联合抚触按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1例[J]. 张慧玲,许现军.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7(03)
  • [4]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续治疗观察研究[J]. 潘惠妮,刘付友萍,吴郁丽. 广西医学, 2006(07)
  • [5]丽珠赛乐、复方丹参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8例临床分析[J]. 朱进军. 重庆医学, 2006(11)
  • [6]丽珠赛乐与高压氧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时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J]. 檀国军,王炜,牛彦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4(06)
  • [7]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 张宝林. 世界临床药物, 2004(06)
  • [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药物治疗现状[J]. 黄展智. 中国基层医药, 2004(01)
  • [9]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第二次多中心治疗总结[J].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协作组.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3(09)
  • [10]纳洛酮、丽珠赛乐、复方丹参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J]. 张飞. 华夏医学, 2002(06)

标签:;  ;  ;  ;  ;  

丽珠水手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