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患者抗生素应用调查及合理性分析

外科患者抗生素应用调查及合理性分析

一、外科病人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及合理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指出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许昱菲[2](2021)在《临床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知信行现状与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对遏制细菌耐药进展、促进患者用药安全起着积极作用。发达国家已将临床护士纳入其抗菌药物管理多学科工作组中,近年来,护士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但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本研究以太原市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了解其对于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知识、参与意愿及实践现状,探讨护士对已知的抗菌药物管理角色及工作内容的认同程度。研究制定相应干预策略并验证其效果,确定今后改进方向,以期进一步明确护士抗菌药物管理中的角色职责,并为抗菌药物管理组成员完善我国抗菌药物管理多学科协作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1)问卷编制:依托知信行理论,采用文献回顾、德尔菲法等形成《临床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知信行问卷》;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226名护士进行预调查,对待验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后,形成正式问卷。(2)量性研究:2020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太原市3所设置有抗菌药物管理组的三级综合医院普外科、呼吸科等共463位护士进行调查,使用自制问卷了解其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现有知识、参与意愿及行为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3)质性研究: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0个临床科室的16名临床护士进行半结构访谈,了解临床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面临的障碍,获取护士的培训需求为后期培训方案构建提供依据。(4)确定干预方案: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合前期质性访谈结果,初步形成护士抗菌药物管理的知识培训方案。培训方案确定后,组织临床药学、医院感染管理等方向专家对培训方案的授课内容、课时设置、培训目标进行论证评价,依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直至方案得到专家组一致认可。(5)类实验干预:选取太原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普外科31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自行设计的知识培训方案进行教育干预。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式,以一般资料表、临床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知信行问卷作为测评工具评价培训的效果。结果:(1)问卷编制结果:(1)专家咨询结果:两轮专家咨询回收率分别为88%和100%,表明专家积极程度较高。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6和0.88,变异系数波动于0.00~0.59、0.09~0.25。(2)信效度检验结果:临床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知信行问卷最终涵盖3个维度,总条目41条。本问卷在探索性因子分析后提取了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72.058%。验证性因子得出:c2/df=2.883,RMSEA=0.093,GFI=0.649。该问卷总体内容效度(S-CVI)为0.90,各条目内容效度(I-CVI)为0.80~1.00。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64,问卷整体的分半信度为0.783。(2)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抗菌药物管理知识平均得分为(56.24±9.79)分,维度得分率为75.00%;态度得分为(57.94±8.81)分,维度得分率为82.80%;行为得分为(50.44±7.51),维度得分率为84.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知信行各维度得分的共同影响因素为接受培训的次数。影响护士参与AMS知识得分的因素还有:是否知晓本院设有ASP,态度得分的影响因素为有无接受培训的需求,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还包括是否带任带教工作。(3)质性研究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1)护士在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中角色边缘,但现有临床职责与部分AMS角色相符;(2)护士不愿接受超出现有职责范畴的AMS角色及工作内容;(3)护士参与AMS面临诸多障碍因素:缺乏抗生素使用知识与知识遗忘;因缺乏政策引导、挑战传统观念导致参与动力不足;缺乏信息系统以及组织支持;(4)护士有参与意愿的动力因素:维护患者安全的责任感与提升工作效率的实际需求。(4)通过文献分析、前期调查结果初步形成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知识培训方案草案,经过多学科专家对培训方案进行现场论证后,最终形成促进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知识培训方案。应用自身前后对照类试验研究方法,在某三级医院的普通外科胃肠病区利用该培训方案进行教育干预。干预5周后护士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均有显着提高(P<0.05)。结论:(1)《临床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知信行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评估临床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知识水平、态度与行为的工具。(2)通过对太原市3所三甲综合医院的临床护士的调查,临床护士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细菌耐药防控等知识不足,但护士参与AMS的意愿较积极,自评的抗生素使用相关护理行为较好。(3)护士对超出当前工作范畴的部分AMS项目态度较为消极,部分美国ANA白皮书中定义的护士在AMS中的工作内容,在我国护士群体中直接推广难度较大,但制定与实施适合我国国情及护理行业现状的护士AMS工作内容应尽早提上日程。(4)本研究基于知信行理论为护士设置系统化抗菌药物继续教育课程,能够提高临床护士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水平,提升其参与AMS的意愿,促使护士注重更规范的护理行为,优化抗生素使用过程。

戚晨冬[3](2020)在《临床药师在泌尿外科疾病治疗中的药学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药物合理使用为切入点,通过观察临床药师药学服务在泌尿外科疾病治疗中进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辅助药物的合理使用评价及干预,以及药学监护实践,讨论临床药学服务的研究,探索临床药师在泌尿前列腺科的药学服务模式及工作重点,并根据泌尿外科疾病诊疗的特点,建立泌尿前列腺科专属药学服务。方法:本研究首先回顾性分析260例泌尿前列腺外科病房住院的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和辅助用保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制定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和辅助治疗使用保肝药物的评价标准,初步评估使用合理性。然后临床药师通过回顾性干预、阶段性专项干预及药学支持下的行政考核等形式,干预泌尿前列腺外科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和辅助用保肝药物使用的管理后,回顾性分析399例经药学服务干预后在泌尿前列腺外科病房住院的患者围手术期两种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及辅助用保肝药物关于用药适应症、药物选择等合理使用情况。进一步调研泌尿前列腺外科1 12例患者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使用情况,采用药物利用评估方法建立“泌尿外科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使用DUE标准”,制定对应的干预措施进行干预验证,干预时间为半年。通过回顾性分析药学干预后的24例泌尿前列腺外科因结石住院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干预结果验证。最后,结合临床药师参与1例围手术期使用奥氮平引起谷草转氨酶升高的严重不良反应,展开适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的个体化药学服务实践。结果:(1)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均无差异(P>0.05),在手术后均为甲级愈合,均未出现继发医院感染病例,均无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可以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相关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对比。(2)干预前、后组两组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中、给药途径的指标合理性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符合泌尿系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药物种类占比要求,从干预前33.8%上升至干预后87.5%,其中第二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占比分别由干预前的0%、21.5%、2.7%上升至干预后的35.1%、26.1%、21.5%。干预前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的选择的合理比例较低,为33.8%;但在临床药师进行干预后该指标的合理比率显着提升,达到87.5%。干预前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的选择合理的比例为14.6%,干预后合理比例升高至85.0%。(3)药学干预前泌尿前列腺外科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药物适应证符合率为57%,使用后72h肝功能监测符合率为58%,给药频次符合率为57%,使用前72h内进行细菌培养符合率为90%;药学干预后泌尿前列腺外科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药物适应证符合率为75%,使用后72h肝功能监测符合率为100%,给药频次符合率为96%,使用前72h内进行细菌培养符合率为100%。(4)在围手术期辅助治疗保肝药使用的禁忌症的指标中,干预前与干预后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准。干预前组在肝功能正常病例数占比达到94.2%的情况下,有83.1%的患者在围手术期辅助治疗使用了保肝药物;干预后组在临床药师进行宣教后,肝功能正常病例数占比达到93.0%,同时辅助治疗保肝药物辅助治疗使用保肝药比例降至16.5%。在泌尿前列腺外科干预前组中,围手术期使用的保肝药物主要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病例数达到175例,占比67.3%。在经过临床药师的药学干预后,在干预后组中还原性谷胱甘肽的使用数量为0例,而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的使用病例数也大幅降至66例,占比为16.5%;同时,干预前围手术期辅助治疗保肝药的使用合理数及合理比例较低,为22.3%;但在临床药师进行干预后该指标的合理比率达到90.5%。(5)临床药师协助发现分析1例少见的奥氮平引起的谷丙转氨酶升高的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医生采纳了临床药师建议,患者谷草转氨酶升高的严重不良反应得以纠正,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泌尿前列腺外科手术患者用药,可提供规范化的药学监护和药学服务,明显提高了泌尿前列腺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围手术期辅助药物及前列腺疾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药物用药合理性,降低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优化药物治疗方案,保障前列腺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DUE模式运用于泌尿外科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临床使用管理,较为规范地促进了医院泌尿前列腺外科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合理使用,效果显着,为建立专科药学服务模式提供借鉴。

杨洋[4](2020)在《精益6σ法在中医院一类切口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提高宝安中医院(集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规范一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探索符合中医院特色的临床药师一类切口抗菌药物管理措施和干预模式。方法:以临床药师为核心,采用精益医疗的管理思维对宝安中医院(集团)中医院一类切口手术前后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干预,使用精益6σ管理法中定义-数据收集-分析-改进-控制(DMAIC)5步法充分利用临床药师的专业技能对一类切口手术前后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干预,实现一类切口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结果:干预后未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增加10.99%,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病例比增加21.95%,实现规范宝安中医院(集团)一类切口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目的,改善了宝安中医院(集团)目前一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状况,体现了精益6σ管理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论:经过临床药师干预后宝安中医院(集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明显下降;证明精益6σ管理思维和管理方法在建立具有中医院特色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管理模式、探索具有中医院特点的抗菌药物干预方式有重要的意义。

杨敏[5](2020)在《DRG管理思路下主诊医师组医疗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管理思路和临床大数据分析的视角,根据国家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的改革措施,以“主诊医师组”这一医疗服务供给侧的核心单元为研究对象,结合新医改热点与医院管理实际,构建以DRG指标为主,传统医疗质量、医疗绩效评价指标为辅的主诊医师组医疗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梳理主诊医师负责制推行过程中面临的难题、盲点,明确DRG指标在主诊组医疗服务评价中的关键作用,为主诊医师组的考核管理提供科学路径,旨在运用指标评价结果精准施策,调动各级医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规范约束诊疗行为,实现医疗质量与医疗绩效“双提升”,加强组内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建设,探索亚专科合作发展新模式。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医学综合性数据库、中文数据库和灰色文献查询综合检索主诊医师组、DRG在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评价中应用等国内外文献,并梳理分析主诊医师组的管理实践动态与发展趋势、了解现行医疗绩效、质量等医疗服务的评价指标,掌握DRG医疗服务评价指标的计算。2.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在初步拟定指标体系、完成问卷预调查后,邀请19名具有丰富医院管理经验的行政管理专家、临床专家作为咨询对象,运用德尔菲法开展三轮专家函询,根据科学性、层次性、代表性等原则,对初拟指标体系的相关维度、指标适配性、可操作性做出调整和删改建议,并对专家的熟悉程度、权威程度进行评价,直至专家意见逐渐趋于统一,形成最终的指标体系结构。3.层次分析法本研究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目标决策和指标赋权,通过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构造成对比较判断矩阵、计算备选元素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四个步骤确定指标体系的一、二、三级指标分权重及整个主诊医师组医疗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组合权重。4.实证研究法运用本研究确立的指标体系对样本医院6个诊疗组进行指标评分实证研究,通过临床大数据精细化分析各组在DRG医疗服务指标评分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比较。结果:1.拟定了“DRG管理思路下主诊医师组医疗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依托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中矩阵式组织扁平化管理理念,结合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特点和优势,拟定了主诊医师组医疗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包含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49项,涵盖医疗质量、医疗绩效、学科建设、医疗安全四个国际公认的医疗服务评价重要维度。联系19位医院管理和临床专家进行三轮咨询论证,每轮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参与积极性高;专家权威系数为0.857,熟悉程度系数为0.849,表明专家在行业内权威性较高,意见协调性较为统一(协调系数0.488,χ2=223.471,P<0.001);函询中删改2项指标、新增1项指标,校正2项指标。2.确定各层指标权重及指标体系组合权重运用层次分析法对“DRG管理思路下主诊医师组医疗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各层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得出医疗质量指标所占权重为0.281、医疗绩效指标所占权重为0.438、学科建设指标所占权重为0.106、医疗安全指标所占权重为0.175。其中,二级指标终末质量是医疗质量评估的关键环节;二级指标服务能力、运营效率、收支结构是医疗绩效考核的重要影响因素;二级指标亚专科发展是学科建设成果的突出表现;二级指标患者安全是医疗安全的决定性因素;同时,7个DRG指标所占权重均为该层次指标权重最高,显示了 DRG指标评价医疗服务的重要性和主导性。3.指标体系实证研究结果以广东省某大型三甲公立医院诊疗水平相当、医疗资源相似、收治患者数相近的肝胆一科、肝胆二科6个主诊组为考核对象,对本指标评价体系进行实证研究:提取6个主诊组2019年全年病案首页信息及医疗相关数据,病案首页经CN-DRGs分组器(2014年版)分组,对两科室的6个主诊医师组进行医疗服务评价。结果显示,肝胆二科E组、肝胆一科C组两个主诊组为6组中最优,(1)在DRG服务能力指数方面,E主诊组DRG收治组数最高,有77组,全组CMI值(病例组合指数)为1.65,远超1.38的全院平均水平,表明虽然该组总体收治患者的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但收治能力强,技术水平高;C主诊组DRG入组率最高,达73.34%,DRG覆盖效果较好。(2)在DRG服务效率方面,肝胆一科C主诊组的时间消耗指数为0.69,CMI校正后平均住院日最短,且C主诊组的CMI值为1.54,表明C主诊组在治疗技术难度水平较高的前提下资源利用率也保持稳健,在6个主诊组中医疗资源利用最佳。(3)在学科建设方面,6个主诊组收治的前十位病种的风险级别高、中高风险组仅有4种,其余均为中低风险与低风险组DRG病种,表明相关科室及主诊组应加强收治高、中高风险组病种,优化病种结构。(4)在医疗安全方面,6个主诊组收治患者的低风险组死亡率均为0;B主诊组2019年出现一例中低风险组死亡病例,将中低风险组死亡率升高至0.08%,其余五组的中低风险组死亡率均为0。结论:1、采用DRG管理指标对科主任负责制下的主诊医师组医疗服务进行评价,是主动适应DRG付费模式下竞争格局的有益尝试,丰富了“医院-科室-诊疗组”三级评价体系,同时,利用评价结果进行考核,调动了临床医务人员的主动参与度和热情度,改善了科室经营管理机制,盘活了科室医疗资源存量。2、探究DRG管理思路下主诊组对亚专科建设与发展带来的价值与挑战,具有一定时效性和实用性,对卫生部门决策层与医院管理活动有现实的借鉴参考意义,也为不同亚专科诊疗组的多方位评价、多学科发展提供新思路。3、主诊医师组的推行,实际上也是医院从专科管理深入到病种管理的过程,兼顾了患者多层次的就医需求。放大DRG指标导向作用,把病种评价细化到医师个人,对逐步调整病种收治结构、弱化轻病对科室运营绩效的稀释具有明显的效果,但同时也可能存在减少服务量、推诿重病人等现象,在立足于DRG改革的顶层设计,也要关注主诊医师组运行过程中这一长期而紧迫的问题。本研究为建立一个以价值为导向的医疗服务评价体系提出三点思考:(1)打造平衡的主诊组生态学科群系统,制定主诊组差异化发展的策略,让主诊组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医院应探索建立以DRG为主导的临床大数据决策中心,利用信息化工具带动临床诊疗的变革;(3)积极拓展医院管理创新的抓手和动力,探寻医疗服务同质化管理的新路径,齐抓共管提升管理效能;(4)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主诊医师组的应急处置管理,将“后疫情”时代医务人员的劳务绩效分配作为今后医院卫生经济工作的重点。

王梓瑜[6](2020)在《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横断面流行病调查方法,研究海南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感染状况、感染特征和发展趋势,对于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对于医护人员进一步做到规范医院感染预防和治疗,制定并实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各种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本次研究是选取2018年8月7日0:0024:00以横断面调查住院患者,对所有住院病人进行病例采集并记录,逐一填写统一的《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并录入杏林系统。对于基本信息和调查内容进行汇总统计,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调查1894人,实际检查1894人,实际检查率为100%。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48%,医院感染例次率为2.69%。内科系统当中ICU最高为33.33%,外科系统心血科外科最高为22.73%。社区感染现患率五官科居首位91.67%。抗生素使用率为31.52%。预防用药为主,预防用药为主的是4个科室分别为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治疗用药为主的科室分别是外科、妇科、产科。病原菌送检率为64.66%。下呼吸道感染为首位。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占34.29%;社区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13.10%。抗生素种类使用率为100%,内科和外科当中以β-内酰胺类为主,分别占35.42%和占24.53%;其次以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为主。社区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18.57%;外科是以大肠埃希菌为首位,占22.64%。年龄组别、切口类型、医院感染多重耐药性无显着性差异。基础性疾病医院感染的差异化明显,其中以呼吸感染为首位。结论:1、医院感染现患率略低于全国医院感染水平,重症加护病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险发病区;重症加护病房、急诊科为重点监控目标。调查医院感染的现患率都各不相同,与临床上报不及时有一定关系。社区感染的现患率也偏低,五官科是重点目标。2、年龄组别、切口类型与医院感染无直接关系,患有基础性疾病与医院感染有关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医院感染位居首位。3、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感染部位中都是以下呼吸道感染为首位。下呼吸道感染是病原菌寄生的主要部位。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医院感染病原中;铜绿假单胞菌类主要来源于社区感染病原菌。4、以国家统一标准抗生素使用比例来说,本院使用情况偏高。抗生素使用以预防为主。联用情况以一联用药为主,抗菌药物病原菌送检率为64.66%,病原菌送检比例最高的科室是五官科;最低则是是产科。5、本院使用抗生素种类是692种,使用率最高是青霉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中以治疗用药为主。内科、外科系统当中同样也是以青霉素β-内酰胺类为主;其次是使用第三代头孢类的抗生素。6、医院感染各个科室多重耐药性无明显的差异性,可能与送检科室样本量有密切关系。社区感染各个科室多重耐药性,其中是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最高。监控重点科室是以内科和外科多重耐药性为主。

黄艳梅[7](2019)在《痔围手术期不使用抗菌药物的可行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和讨论痔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不应用抗菌药物的可能性。方法:我们将萍乡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从2018年7月到2019年3月接受混合痔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整个的围手术期均不应用抗菌药物来治疗;对照组:术前30 min选择头孢唑林钠1-2 g加入氯化钠100 ml静滴一次,术后给予同等剂量的抗菌药物静脉注射治疗(1次/12 h),术后给药时间为24小时,不超过48小时。统计两组病人术后体温升高情况、白细胞计数的变化、术后创面感染率及住院时间、痊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对比两组数据的变化是否存在差异性,得出结论。统计学处理:将数据的录入excel,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愈合时间以均数±标准差的方式来表示,术后体温升高例数、术后白细胞升高例数、术后创面感染率等数据用X2检验来分析。将T>0.05及P>0.05设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明显差别,术后体温升高情况、术后患者白细胞计数、创面感染率和住院时间、痊愈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术后药物不良反应则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痔疮手术的围手术期期间不应用抗菌药物不会导致术后患者体温升高和白细胞计数升高,也不增加手感染的发生率,不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痊愈时间,相反,还能降低术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刘双双[8](2019)在《胸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干预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中最广泛的一类药物,其费用支出也是占住院费用中最多的。目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已是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不但容易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引发各种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甚至能诱发出现多重耐药细菌(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MDRS),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由于全国各种医疗机构,包括各级医院,尤其是社区服务站,以及各种乡镇卫生所的过度使用,它不仅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更导致相关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a dverse drug reacion,ADR)和耐药菌株的频繁出现。据相关报道,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应用抗菌药物最严重的国家。依据中国四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对三甲医院抗菌药物使用调研资料显示: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联合用药、药物敏感试验等情况,以及抗菌药物费用支出等方面均超过国际标准。随着我国对抗菌药物使用越来越重视,管理越来越严格,且逐渐与国际同步化,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胸外科患者多为高龄,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手术时创伤大、时间长、出血量多等容易导致感染,术中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和麻醉时间的延长,更增加了术后感染的风险。因担心术后感染,胸外科术后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较长,且使用抗菌药物的级别较高。因此,加强对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促使抗菌药物应用趋于合理化,对预防和控制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感染,促进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评价抗菌药物在胸外科围手术期的干预效果,探讨胸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方法,为胸外科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依据,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以2015年-2016年胸外科手术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2018年胸外科手术患者为观察组。自2016年12月起,我院根据国家卫生计划委员会颁布的最新抗菌药物应用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定》,针对胸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现象建立了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在胸外科进行了持续干预。评价两组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包括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用药时机、用药时间、用药剂量、联合用药等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术后住院时间、抗菌药物费用及住院总费用。结果:1两组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用药剂量和联合用药合理率以及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用药时机、用药时间合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术后住院时间和抗菌药物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住院总费用较对照组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我院制定的胸外科抗菌药物应用干预措施切实有效,提高了胸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水平,能明显降低胸外科患者抗菌药物费用和缩短一定的术后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患者术后感染率。2本研究为其他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相关制度及政策探索了有益的管理经验,并提供了有效的、有力的证据。

韩冰[9](2018)在《β-内酰胺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量与4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之间的相关性,并以大肠埃希菌为例探究其产生耐药的相关临床及用药因素,为临床提供用药依据。方法:1、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细菌耐药率的相关性。以回顾性分析方法,采集医院检验信息系统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每季度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4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头孢菌素(二、三代)、碳氢霉烯类、喹诺酮类、头霉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利用医院信息系统统计以上药物的使用频度(DDDs)。临床细菌标本采集培养符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仪器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TEK2-compact60,试剂采用血琼脂平板、M-H平板、抗菌药敏纸片。抗菌药物使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换算为DDDs表示。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每季度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DDDs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根据r值确定其相关程度强弱。2、产ESBLs大肠埃希菌院内感染高危因素。收集上述3年间大肠埃希菌培养阳性病例共6702份,按照《关于印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的通知》纳入成人院内感染且培养前用药的病例396份,根据是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将产ESBLs设为观察组(194例),不产ESBLs设为对照组(202例),提取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住院天数、糖尿病、长期服用激素、粒细胞缺乏、服用免疫抑制剂、入住重症监护室、侵袭性操作、肌酐清除率、感染前抗菌药物合理性、感染前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感染前抗菌药物的疗程、感染前用抗菌药物的单日用药频度、细菌对感染前药物是否敏感共16项指标,对两组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分析其耐药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抗菌药物DDDs与细菌耐药率关系。总体上细菌耐药率平稳或呈下降趋势,但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部分耐药率呈上升趋势。抗菌药物的总DDDs呈上升趋势。将每季度抗菌药物DDDs与细菌耐药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按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r值从大到小排序为:大肠埃希菌ESBLs产率与头孢菌素DDDs(二、三代)(P=0.001,r=0.812),大肠埃希菌ESBLs产率与哌拉西林舒巴坦(P=0.002,r=0.805),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比阿培南DDDs(P=0.002,r=0.793),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亚胺培南DDDs(P=0.003,r=0.782),大肠埃希菌ESBLs产率与头孢呋辛DDDs(P=0.003,r=0.78),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DDDs(P=0.003,r=0.77),肺炎克雷伯菌ESBLs产率与哌拉西林舒巴坦DDDs(P=0.012,r=0.693),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头孢菌素DDDs(二、三代)(P=0.016,r=0.675),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对头孢呋辛DDDs(P=0.025,r=0.641),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莫西沙星DDDs(P=0.033,r=0.615),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美罗培南DDDs(P=0.042,r=0.594)。其他药物用量与细菌耐药率之间相关性呈负相关或没有统计学意义。2、产ESBLs大肠埃希菌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对产ESBLs观察组与不产ESBLs对照组的16项指标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并根据OR值确定其影响因素从大到小的指标为:感染前用抗菌药物的单日DDDs(P=0.030,OR=2.297)、细菌对前期药物是否敏感(P=0.037,OR=0.609)、住院天数(P=0.029,OR=1.015),他们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长期服用激素、粒细胞缺乏、服用免疫抑制剂、入住重症监护室、侵袭性操作、肌酐清除率、前期抗菌药物合理性、前期抗菌药物总使用频度、前期抗菌药物的疗程的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DDDs总体上升但细菌耐药率总体下降,临床用药趋于合理,但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部分耐药率上升,尤其是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DDDs具有较多较强相关性。2、临床上影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前期使用抗菌药物单日DDDs、细菌对前期药物是否敏感、住院天数。在临床感染的治疗中,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保证适当的单日剂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可以有效的降低产ESBLs大肠埃希菌院内感染的风险。

丛培阳[10](2017)在《威海某二甲医院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威海地区某二甲医院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情况,验证临床药师干预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为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化带来的益处,对临床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做出指导。方法:自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颁布实施前后分别调取威海地区某二甲医院普外科2015年1月6月(干预前,320例)与2016年1月6月(干预后,345例)两个不同时间段的围手术期患者病例,摒弃影响围手术期正常治疗过程的因素如:术前合并有其他感染疾病存在的、患者自动出院或转院的、住院期间因各种原因(手术部位感染原因除外)行2次以上手术者、死亡、其他不能搜集完整资料的病例,分别从用药指征、药物选择、用药时机、用法用量、联合使用、用药途径及用药疗程等方面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及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术后切口愈合、住院费用等情况进行分析。对比观察新版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临床药师干预对于临床用药的影响,以及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住院费用的影响情况。结果:1.干预前用药指征不合理情况高于干预后,且多存在于Ⅰ类切口手术中,而干预后的不合理现象多与手术患者的感染发生风险有明显关联,干预后用药指征不合理情况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1)。2.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患者的用药疗程明显缩短(p<0.01)。3.干预前用药主要为头孢菌素类49%,喹诺酮类29%等,干预后用药主要为头孢菌素类79%,克林霉素类13%等,更为符合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选择要求,抗菌药物选择较之干预前明显合理。4.干预前组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用时机把握不好,干预后组术前给药时机把握的合理性较干预前有明显好转(p<0.01)。5.干预前组中出现3例治疗过程中无指征更换抗菌药物,干预后组更换抗菌药物是以标本送检后的细菌培养结果为主要依据,不合理的更换药物及用法得以纠正。6.在联合用药方面,干预后的不合理现象得以消除(p<0.05)。7.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由7.81%提高到38.55%(p<0.05),SSI的发生率由3.12%下降到0.87%(p<0.05),病人住院时间由平均14.89±1.25天缩短为12.14±1.38天(p<0.05)。8.干预后组病人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药物费用及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均较干预前组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1.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指导下,该院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政策,在临床药师的积极实施和临床医师的积极配合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通过各种干预措施的实施,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合理性应用的意识明显提高,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用药指征、药物选择、用药疗程、用法用量及标本送检率等方面的合理性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围手术期不合理地预防性应用抗菌的情况较干预前明显减少,降低了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病率、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3.本研究为该院及其他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相关制度及政策提供了有效的、有力的证据,探索了有益的管理经验,为临床药师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患者探索了新的工作模式。

二、外科病人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及合理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科病人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及合理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1.1 患者取药流程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5 讨论

(2)临床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知信行现状与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研究背景
        1.1 抗菌药物管理(AMS)产生背景
        1.2 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角色定位
        1.3 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工作内容及意义
    2.国内外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研究现状
        2.1 国外护士参与AMS的研究进展
        2.2 护士参与AMS的国内研究进展
        2.3 护士参与AMS的教育干预现状
    3.研究目的与意义
    4.相关理论及操作性定义
        4.1 知信行模式
        4.2 抗菌药物管理
        4.3 抗菌药物管理项目
        4.4 静脉转口服治疗
        4.5 抗菌药物暂停
    5.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临床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临床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知信行现状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临床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角色认知的质性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2 访谈对象一般资料及主题提炼
    3.访谈结果
    4 讨论
    5.小结
第四部分 线上线下结合培训对临床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知信行的影响
    1.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知识培训方案构建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五部分 结论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2 研究的创新点
    3 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3)临床药师在泌尿外科疾病治疗中的药学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临床药学与临床药师
    1.2 泌尿前列腺疾病概述
    1.3 泌尿前列腺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
    1.4 泌尿前列腺外科围手术期辅助治疗药物应用的现状
    1.5 药物利用评价体系
    1.6 课题立项依据
第二章 临床药师干预泌尿前列腺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研究
    2.1 引言
    2.2 资料与方法
        2.2.1 资料来源
        2.2.2 入选条件及排除标准
        2.2.3 建立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
        2.2.4 药学服务干预措施
        2.2.5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围手术期患者基本情况
        2.3.2 泌尿前列腺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2.3.3 围手术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术后情况
        2.3.4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性应用评价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临床药师运用DUE方法对泌尿前列腺外科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使用管理实践
    3.1 引言
    3.2 资料与方法
        3.2.1 资料来源
        3.2.2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泌尿外科临床使用DUE标准建立
        3.2.3 基于DUE标准的药学干预措施
        3.2.4 基于DUE标准的干预结果评价
        3.2.5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患者基本信息情况
        3.3.2 建立泌尿外科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使用DUE标准表
        3.3.3 干预前药物利用评价情况
        3.3.4 药学干预结果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临床药师干预泌尿前列腺外科围手术期辅助用保肝药物使用的研究
    4.1 引言
    4.2 资料与方法
        4.2.1 资料来源
        4.2.2 入选条件和排除标准
        4.2.3 建立辅助用保肝药合理性评价标准
        4.2.4 药学服务干预措施
        4.2.5 统计学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围手术期患者基本情况
        4.3.2 泌尿前列腺外科围手术期辅助用保肝药物应用情况
        4.3.3 围手术期患者使用保肝药物的术后情况
        4.3.4 围手术期辅助用保肝药物合理性应用评价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临床药师参与1例围手术期用药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的案例分析
    5.1 引言
    5.2 病例资料
    5.3 病例分析
    5.4 病例讨论
    5.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4)精益6σ法在中医院一类切口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入选标准
    2.3 病例资料
    2.4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指标
    2.5 资料统计方法
    2.6 研究方法
三、结果
    3.1 干预后宝安中医院一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3.2 干预前后宝安中医院一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比
四、讨论
    4.1 精益6σ管理法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4.2 结果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DRG管理思路下主诊医师组医疗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卫生体制改革纵深发展呼唤医疗服务精细化管理
        1.1.2 DRG本质是医疗服务管理工具
        1.1.3 主诊医师负责制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热点
        1.1.4 DRG为主诊组和医师管理提供了科学的考量维度和标准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相关概念及理论
        2.2.1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
        2.2.2 医疗服务
        2.2.3 主诊医师组
        2.2.4 矩阵型组织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研究法
        2.3.2 Delphi专家咨询法
        2.3.3 层次分析法(AHP)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DRG管理思路下主诊医师组医疗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初拟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 指标来源与依据
        3.2.1 主诊医师组医疗服务评价维度
        3.2.2 DRG指标在主诊医师组医疗服务评价维度中的作用
    3.3 DRG管理思路下主诊医师组医疗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形成
第四章 DRG管理思路下主诊医师组医疗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专家选取及问卷设计
        4.1.1 专家选择
        4.1.2 问卷设计
        4.1.3 质量控制(信效度检验)
    4.2 DRG管理思路下主诊医师组医疗服务评价指标筛选
        4.2.1 专家基本情况
        4.2.2 专家咨询的可靠性及意见协调性分析
        4.2.3 第一轮德尔菲法咨询结果
        4.2.4 第二轮德尔菲法咨询结果
        4.2.5 第三轮德尔菲法咨询结果
    4.3 DRG管理思路下主诊医师组医疗服务评价指标确立
第五章 DRG管理思路下主诊医师组医疗服务评价指标权重设置
    5.1 层次分析法(AHP)的应用
        5.1.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5.1.2 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
    5.2 一级指标权重设置
    5.3 二级指标权重设置
    5.4 三级指标权重设置
    5.5 组合权重设置及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第六章 主诊医师组医疗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6.1 样本医院主诊医师负责制推行情况
    6.2 样本医院主诊医师组DRG住院医疗服务综合评价分析
        6.2.1 医疗质量指标分析
        6.2.2 医疗绩效指标分析
        6.2.3 学科建设指标分析
        6.2.4 医疗安全指标分析
        6.2.5 实证研究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
    7.1 研究成果
        7.1.1 确立以DRG指标为导向的主诊医师组医疗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7.1.2 指标体系实证研究结果
        7.1.3 指标体系改进
    7.2 讨论与建议
        7.2.1 打造平衡的主诊组生态学科群系统
        7.2.2 建立以DRG为主导的临床大数据决策中心
        7.2.3 积极拓展医院管理创新的抓手和动力
        7.2.4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主诊组应急处置管理
    7.3 研究的创新与展望
        7.3.1 研究路径和设计目标的创新点
        7.3.2 下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缩略词表
    附录2 第一轮专家函询表
    附录3 第二轮专家函询表
    附录4 第三轮专家函询表
    附录5 随机一致性RI值的Matlab编程代码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6)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医院感染含义和现况分析
    1.2 国外研究现况
    1.3 国内研究现况
    1.4 调查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背景
    2.2 调查对象
    2.3 调查内容
    2.4 调查方法
    2.5 资料控制
        2.5.1 资料采集
        2.5.2 调查人员培训
        2.5.3 数据输入
    2.6 统计方法
    2.7 医院感染诊断界限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采集
    3.2 各科室实查率
    3.3 各科室医院感染的现患率
        3.3.1 内科医院感染现患率
        3.3.2 外科医院感染现患率
    3.4 各科室社区感染现患率
        3.4.1 内科社区感染现患率
        3.4.2 外科社区感染现患率
    3.5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3.6 社区感染部位分布
    3.7 病原菌情况
        3.7.1 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
        3.7.2 医院感染病原菌来源
    3.8 社区感染病原菌情况
        3.8.1 社区感染病原菌的构成
        3.8.2 社区感染病原菌来源
    3.9 抗生素使用情况
        3.9.1 不同科室使用抗生素目的情况
        3.9.2 抗生素使用率
        3.9.3 抗生素联用情况
        3.9.4 病原菌送检率
    3.10 不同药物种类的使用情况
        3.10.1 不同药物种类使用目的的情况
        3.10.2 各种种类抗生素使用率
        3.10.3 不同科室抗生素种类使用情况
    3.11 多重耐药性的情况
        3.11.1 医院感染病原菌多重耐药情况
        3.11.2 社区感染病原菌多重耐药情况
4 讨论
    4.1 医院感染实查率
    4.2 医院、社区感染现患率的分析
    4.3 感染人群与感染的关系
    4.4 医院、社区感染的科室分布情况
    4.5 医院、社区感染部位的分析
    4.6 医院、社区感染病原菌来源分析
    4.7 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4.8 抗生素使用率、联用情况分析
    4.9 抗生素药物种类使用情况的分析
    4.10 病原菌多重耐药性情况分析
5 对策及建议
    5.1 加强教育宣传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5.2 规范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完善和落实相关管理制度
    5.3 加大监督管理、从面到点开展目标监控
    5.4 加大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督力度
6 本次课题在研究时存在的特点和问题及未来所研究方向
    6.1 研究的特点
    6.2 本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6.3 本课题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综述 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痔围手术期不使用抗菌药物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痔(hemorrhoids)的概述
    1.2 病因病理
    1.3 痔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1.4 痔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1.5 治疗原则
        1.5.1 非手术治疗
        1.5.2 痔手术疗法
    1.6 研究背景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来源
        2.1.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2.1.3 病例分组
    2.2 筛选标准
        2.2.1 诊断标准
        2.2.2 入选标准
        2.2.3 剔除标准
    2.3 病人筛选
    2.4 筛选结果
    2.5 研究方法
        2.5.1 观察指标
        2.5.2 切口感染判断标准
        2.5.3 不良反应判断标准
        2.5.4 出院判定
        2.5.5 随访
        2.5.6 临床资料的收集
    2.6 实施步骤
    2.7 技术路线
    2.8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术后体温监测结果分析
    3.2 手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
    3.3 术后创面感染情况
    3.4 平均住院时间、平均痊愈时间
    3.5 药物不良反应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
    参考文献

(8)胸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干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β-内酰胺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量与4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量与4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率的相关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及来源
        1.2 细菌鉴定与药敏检测
        1.3 指标的计算方法
        1.4 数据来源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住院患者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率
        2.1.1 住院患者细菌检出的总体情况
        2.1.2 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
        2.1.3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
        2.1.4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
        2.1.5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
        2.2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量
        2.2.1 头孢菌素(二、三代)的使用量
        2.2.2 头霉素类的使用量
        2.2.3 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的使用量
        2.2.4 碳氢霉烯类的使用量
        2.2.5 喹诺酮类的使用量
        2.2.6 氨基糖苷类的使用量
        2.3 住院患者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相关性
        2.3.1 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相关性
        2.3.2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量之间相关性
        2.3.3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量之间相关性
        2.3.4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量之间相关性
    3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危险因素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及资料来源
        1.2 纳入排除标准及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
        1.2.1 病例纳入排除标准
        1.2.2 相关指标
        1.2.3 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标准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信息
        2.2 患者临床基础状态
        2.3 患者用药情况
        2.4 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或缩略词表
致谢

(10)威海某二甲医院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干预措施
    3 调查内容
    4 调查方法
    5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
    6 SSI诊断标准
    7 数据录入方法
    8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基本情况
    2 用药不合理情况
    3 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缩略词表
致谢

四、外科病人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及合理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临床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知信行现状与干预研究[D]. 许昱菲.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临床药师在泌尿外科疾病治疗中的药学服务研究[D]. 戚晨冬.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8)
  • [4]精益6σ法在中医院一类切口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D]. 杨洋. 湖北科技学院, 2020(07)
  • [5]DRG管理思路下主诊医师组医疗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杨敏.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6]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D]. 王梓瑜.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7]痔围手术期不使用抗菌药物的可行性研究[D]. 黄艳梅. 南昌大学, 2019(01)
  • [8]胸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干预效果分析[D]. 刘双双. 承德医学院, 2019(03)
  • [9]β-内酰胺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量与4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率的相关性研究[D]. 韩冰. 青岛大学, 2018(12)
  • [10]威海某二甲医院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比分析[D]. 丛培阳. 青岛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外科患者抗生素应用调查及合理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