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医疗模式下ICU护士心理问题的根源及对策

浅谈新医疗模式下ICU护士心理问题的根源及对策

一、浅谈新的医疗模式下ICU护士的心理问题来源及应对(论文文献综述)

闫媛媛[1](2021)在《基于循证与叙事构建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造口患者存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适应问题,使造口护理呈现专科性和复杂性特点,造口适应对于全面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造口适应过程复杂,有待探索一条有效途径全面解决造口患者身-心-社-灵综合需求。叙事循证医学模式提倡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联合,初步开发出理论与实践的可操作模型,可使客观数据与主观体验相互联合,具有实践的可操作性,在解决造口患者综合需求方面具有优势。目的:本研究基于叙事循证医学模式理论框架联合行动研究实施,探索造口患者适应需求,调查造口专科护理实践现状;探索肠造口患者适应因素影响机制;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检验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的有效性,探索标准化实践方案联合叙事护理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评估对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以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循环过程作为研究实施基本框架,在每阶段实施过程联合不同方法:第一阶段,以质性研究描述性现象学调查造口患者适应需求与造口专科护理现状;第二阶段,通过整合综述法获取造口适应相关文献,分析造口适应因素影响机制;第三阶段,以循证方法检索、筛选、评价、汇总造口适应最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分级和级别推荐,包括造口护理临床实践指南、造口专科护士角色与实践职责相关文献、第二阶段获取的造口适应相关文献;第四阶段,通过改良德尔菲法构建基于最佳证据,且适宜本土特色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确定模式的具体维度和标准实践方案的具体条目;第五阶段,以叙事探究结合个案研究形式,探索标准化实践方案联合叙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途径及临床意义,完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结果:(1)造口患者适应需求调查与造口专科护理现状:通过对11名造口患者及7名相关医务工作者半结构化访谈和现场观察得出四个主题类属:主题1:造口患者适应需求多元化,包含6个次级主题(生理性需求、支持性需求、信息需求、情感需求、社会文化适应需求、自我护理需求);主题2:造口患者适应过程与时间具有相关性;主题3:造口适应与个人经历有关;主题4:造口专科护理存在发展机遇。(2)造口适应因素分析:获取符合评价标准的造口心理-社会-文化适应相关文献22篇,获取45条相关证据,持续比较分析法得出结果,造口适应与支持具有相关性,通过作用于多种适应因素,促进造口患者达到个人-行为-环境的适应状态,由此构建造口适应支持要素模式图,包含3个适应条件:家庭支持、医疗支持、社会支持;9个适应因素:时间、认知、生理、心理、自我护理、信息、经济、文化、同伴支持;3个适应要素:个人、行为、环境。(3)造口适应最佳证据获取:共获取经AGREEII质量评价工具A级和B级推荐的造口护理相关临床实践指南8篇,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造口专科护士角色与实践职责相关文献6篇,结合前期获取的造口心理-社会-文化适应22篇相关文献,共提取实践者、评估、专项护理、自我护理、健康教育、生活重建、出院前指导、延续护理8个类属,获取最佳汇总证据30项。(4)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实践方案构建:通过一轮改良德尔菲法达成专家共识,问卷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86,最终确定造口适应实践模式6个维度:时间、实践者、实践内容、实践措施、实践工具、评价;时间维度:疾病诊断期、术后住院期、出院准备期、调整适应期4个分期;实践内容:评估、专项护理支持、信息支持、心理社会适应支持4项;实践措施:基于提取的30项最佳证据,以时间维度为纵轴,实践内容为横轴,确定每一阶段相应实践内容下具体执行措施,各执行措施以条目清单形式列出,可根据时间分期选择相应条目内容,共形成73条推荐建议;实践工具:提供经检验有效的相应工具;评价:各阶段过程性考核和综合评价。(5)叙事与循证联合可行性评估:以前期拟定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为指导依据,研究者运用叙事探究方式介入造口术后患者生活,与患者、家属及相关医务工作者形成三维叙事探究空间,选取其中3例造口术后参与者,以个案护理故事形式展示标准化护理方案执行联合叙事干预过程,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未发生并发症,或已发生并发症患者在干预后得到缓解。结论:叙事循证医学模式可实现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联合,用于造口专科护理实践中,借助行动研究框架为最佳证据与人文关怀在同一情境下发挥共同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基于循证方法构建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在造口专科性护理实践中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叙事与循证联合可用于造口适应实践的应用,叙事可发挥评估收集资料、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质性研究的联合作用,易于探索患者内心体验。

刘竹琴[2](2021)在《浙江省某医院ICU护士跨专业团队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对浙江省某三甲医院ICU护士进行跨专业团队合作问卷调查,了解跨专业团队合作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ICU护士更好地参与跨专业团队合作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严格遵循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240名护士(2020年1月到2020年6月)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化版中文跨专业团队合作量表(AITCS)、工作投入量表、职业认同评定量表对ICU护士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跨专业团队合作状况、工作投入程度以及职业认同感水平进行测量。利用SPSS2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描述频数、百分比,分析相关性,进行多元回归来探讨影响ICU护士跨专业团队合作的因素。研究结果:1、重症监护室护士跨专业团队合作总体情况较好。AITCS(跨专业团队合作量表)总分92(P25=88,P75=95)分,团队协调维度28(P25=26,P75=29)分,团队配合维度32(P25=31,P75=33)分,伙伴关系维度32(P25=31,P75=33)分。2、重症监护室护士工作投入处于中等程度。总分(49.07±17.19)分,“活力”维度(19.89±7.06)分,“奉献”维度(13.58±4.51)分,“专注”维度(15.60±6.40)分。其中低工作投入水平42例,占17.5%,中工作投入水平149例,占62.08%,高工作投入水平49例,占20.4%。3、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认同感处于中等偏上程度。总分(111.28±14.87)分,“职业认知评价”维度(32.86±5.06)分,“职业社交技能”维度(22.73±2.92)分,“职业社会支持”维度(21.69±3.50)分,“职业挫折应对”维度(22.54±2.94)分,“职业自我反思”维度(11.45±1.54)分。4、根据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对重症监护室护士跨专业团队合作的单因素分析得出,职称、婚姻状况、有无子女、对职业的兴趣、职业发展前景的认知和跨专业团队合作意愿,其跨专业团队合作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职称高、未婚、无子女的ICU护士的跨专业团队合作情况比职称低、已婚、有子女的ICU护士好;ICU护士对自身职业越有兴趣、越认为自身职业发展前景好、并且有较好的跨专业团队合作意愿,其跨专业团队合作情况越好。5、相关分析显示:本研究对重症监护室护士跨专业团队合作得分与工作投入、职业认同感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跨专业团队合作与工作投入、职业认同感的总维度及各维度均呈显着相关关系,P<0.01。6、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投入、职业认同感、ICU护士跨专业团队合作意愿进入了回归方程。调整后R方为0.248,标准化回归系数由高到低分别是工作投入>跨专业团队合作意愿>职业认同感。可知,ICU护士的工作投入程度越高、对自己的职业认同感越好,跨专业团队合作意愿越高,其跨专业团队合作的情况越好。研究结论:重症监护室护士的跨专业团队合作总得分较高,情况良好。ICU护士跨专业团队合作的影响因素有:跨专业团队合作意愿、工作投入水平、职业认同感水平。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加强ICU护理环境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调动ICU护士的工作投入水平和职业认同感,从而改善ICU跨专业团队合作现状,提升护理质量。

邓传耀[3](2021)在《ICU护士对患者PADIS管理的培训指标体系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构建ICU护士对患者PADIS管理的培训指标体系,为ICU护理教育、管理者开展护理人员疼痛、躁动、谵妄、制动、睡眠中断(Pain、Agitation、Delirium、Immobility、Sleep Disruption,PADIS)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提升ICU护士综合管理重症患者PADIS的能力。研究方法成立研究小组,运用文献研究法构建ICU护士对患者PADIS管理的培训指标体系初稿;运用Delphi Method(德尔菲法)通过两轮专家信函问询方式收集专家意见,综合指标筛选标准与函询专家意见,确定ICU护士对患者PADIS管理的培训指标体系终稿;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确定每级指标的重要性,并按由大到小进行指标排序。研究结果(1)专家参与度及积极性:第一轮专家信函问询中,通过微信问卷星形式共发放有效问卷17份,回收有效问卷1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100%,其中4名函询专家对问卷中相关内容及指标条目提出修改建议或意见;第二轮专家信函问询中,与第一轮问询方式类似,共通过相同函询形式发放问卷17份,回收问卷1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100%。微信及其他联系方式信函问询过程中,专家对信函问卷给予了积极回复,说明函询专家对ICU护士 PADIS管理研究的积极性较高。(2)专家权威程度:第一轮函询的判断系数为0.935,熟悉程度为0.771,权威系数为0.853,权威系数大于0.70,表明函询专家权威程度高。(3)ICU护士对患者PADIS管理的培训指标体系:两轮专家函询所构建的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4项与三级指标58项。一级指标分别为PADIS知识、PADIS技能、PADIS综合运用能力;二级指标分别为镇痛知识,镇静知识,谵妄知识,约束知识,早期活动知识,睡眠中断知识,镇痛评估与监测,镇静评估与监测,谵妄预防,监测与护理,早期活动,睡眠中断预防、治疗与护理,把握护理重点的能力,评判性护理思维,人文关怀与护理。第二轮专家函询的结果,一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处于3.88~4分之间,变异系数处于0~0.086之间,满分率在88.2%~100%之间;二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处于3.59~3.94分之间,变异系数处于0.062~0.215之间,满分率在58.8%~94.1%;三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处于3.53~3.88分之间,变异系数处于0.086~0.221之间,满分率在41.2%~88.2%之间。(4)各级指标权重:3项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PADIS知识(0.493)、PADIS技能(0.196)、PADIS综合运用能力(0.311)。14项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镇痛知识(0.043)、镇静知识(0.034)、谵妄知识(0.024)、约束知识(0.024)、早期活动知识(0.060)、睡眠中断知识(0.060)、镇痛评估与监测(0.013)、镇静评估与监测(0.009)、谵妄预防、监测与护理(0.007)、早期活动(0.005)、睡眠中断预防、治疗与护理(0.004)、把握护理重点的能力(0.039)、评判性护理思维(0.019)、人文关怀与护理(0.039)。研究结论(1)本研究构建的《ICU护士对患者PADIS管理的培训指标体系》,运用严谨完善的科学研究方法,使指标内容真实完整、研究结果合理可靠。改指标体系能够为我国ICU护理管理者及教育者开展ICU护士对患者PADIS的综合管理能力的培训提供理论依据。(2)该培训指标体系,针对我国ICU护士普遍存在的PADIS知识缺乏问题,将PADIS知识培训作为培训体系重中之重,可完善ICU护士对患者PADIS管理的理论框架,不断提升我国ICU护士对患者PADIS的综合管理水平。

闫妍[4](2021)在《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及目的:当前,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卫生保健领域广泛渗透,护士作为临床一线工作者必须面对大量人-机任务带来的诸多变革,尤其ICU中各种医疗仪器设备种类和数量都越来越多,仪器的精密性及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由此带给护士工作心理负荷的变化值得关注。因此,本研究拟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聚焦ICU护士,探究基于人-机任务的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任务难度、系统可用性及自我效能对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影响的作用路径,以期为制定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应对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与内容:本研究包括如下四部分研究内容:1、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体验的质性研究:通过对14名ICU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ICU护士在执行护理人-机任务时的工作心理负荷体验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归纳总结ICU常见护理人-机任务。2、典型护理人-机任务筛选的调查研究:依据前期研究结果形成护理人-机任务调查表初稿,并通过专家论证形成最终的护理人-机任务调查表;采用便利抽样法对7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59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ICU护士对调查表中护理人-机任务的重要性、执行频率和困难程度的评价结果筛选出典型护理人-机任务。3、基于典型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及影响因素研究:根据前期研究形成的基于人-机任务的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护士版NASA任务负荷指数量表、护理操作技术难度评价表、系统可用性量表等工具,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选取9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27名ICU护士进行调查,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的影响因素。4、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分析任务难度、系统可用性及自我效能对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影响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1、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描述现象学研究法,通过对14名ICU护士的半结构式访谈,析出“面临种类繁多的护理人-机任务”、“认可人-机任务普及的优势”、“面对新的负荷挑战”“工作心理负荷呈现阶段变化的趋势”以及“工作心理负荷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五大主题。2、本研究通过专家论证,形成最终的护理人-机任务调查表,根据159名ICU护士对护理人-机任务重要性、执行频率、困难程度的评价结果,筛选出8项ICU典型护理人-机任务:j使用护理工作站进行护理评估与记录;k使用护理工作站处理医嘱;l微量注射泵推注药液;?血气分析仪分析血气;n呼吸机的使用;o除颤仪除颤;p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q血糖仪测量血糖。3、本研究针对427名ICU护士调查结果的分析显示:(1)ICU护士执行护理人-机任务时工作心理负荷总分为(52.04±16.48),负荷感受、自我评价两个维度得分为(59.71±21.56)、(36.70±18.16)。8项典型护理人-机任务按照心理负荷得分由高至低依次为除颤仪除颤(58.48±14.66)、呼吸机的使用(58.45±15.02)、使用护理工作站处理医嘱(54.23±14.61)、使用护理工作站进行护理评估与记录(53.89±13.88)、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51.17±16.23)、血气分析仪分析血气(50.45±15.72)、微量注射泵推注药液(45.88±16.70)、血糖仪测量血糖(43.77±18.41)。(2)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影响因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U护士执行不同人-机任务时其工作心理负荷影响因素不同,其中任务难度、系统可用性在ICU护士执行不同人-机任务时都会影响其工作心理负荷,而职称、工作科室、自我效能、新技术接受度和机器接受度等因素仅在某些护理人-机任务执行过程中会影响ICU护士的工作心理负荷。4、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任务难度、系统可用性和自我效能感对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的作用路径发现,8项典型护理人-机任务执行过程中,任务难度对ICU护士执行人-机任务工作心理负荷具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系统可用性对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起间接的负向预测作用,而护士自我效能对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有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研究结论:1、ICU护士认可人-机任务普及带来工作量减少等优势,其在执行人-机任务时工作心理负荷处于中等水平,但脑力要求越来越高,在特殊情境中护士容易产生受挫感,且ICU护士执行人-机任务时的工作心理负荷呈现阶段变化的趋势,会经历磨合期、适应期、谨慎期三个阶段。2、护理人-机任务分为常规治疗、急救及生命支持、监测、信息化四大类,从中筛选出8项典型护理人-机任务。ICU护士执行急救及生命支持类护理任务时负荷感受最高,而自我评价最差,其次是信息化类护理任务,而监测类和常规治疗类任务给护士带来的负荷感受较低,自我评价较好。3、ICU护士执行护理人-机任务时其工作心理负荷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包括个体因素(职称、工作科室、自我效能、新技术接受度、机器接受度)、任务因素(任务难度、任务中断、多任务)、机器因素(系统可用性)等。4、本研究构建了“基于人-机任务的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影响因素模型”。任务难度直接影响ICU护士执行人-机任务时的工作心理负荷,护士的自我效能和机器的系统可用性通过任务难度间接ICU护士执行人-机任务时的工作心理负荷。

冯子豪[5](2021)在《标准模式下的专科化 ——基于各科室护士需求的护理单元空间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国内综合医院高层住院楼护理单元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大量研究关注于标准化护理单元的空间环境优化以及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单元空间人性化设计,而护理单元是住院部医护人员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其布局的合理性与空间环境的品质影响着医护人员的使用效率与满意度,进而影响护理效率与护理质量。从医学与护理学的角度,不同科室有着各自的专业特点,而护士护理效率与满意度是否会在标准护理单元空间环境下因不同科室专业性而产生差异未有定论。因此本研究提出了除妇科、产科、儿科等有特殊护理需求的科室及集中加强护理单元(ICU)外,一般科室护理单元中护士护理行为活动情况与对空间环境的需求是否因不同科室的实际护理需求而存在差异的论题。研究以一般科室标准护理单元中护士护理行为活动与使用评价为切入点,选取江苏省某三甲综合医院高层住院楼中的一般科室为调查对象,通过行为观察与现场测量与软件模拟等方法记录部分科室中护士行为活动、空间使用情况与空间环境现状,并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了解不同科室护士对现有护理单元空间环境的使用感受与满意度评价以及空间使用与优化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系统布置规划(SLP)方法与相关设计研究经验成果,从空间布局、空间环境与设施配置三个层级提出了现有各科护理单元空间优化设计策略与建议,以提高不同科室护士护理工作效率与满意度,满足护理工作需求,以期为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创造舒适高效的护理工作环境。

王莹[6](2021)在《新冠疫情期间新闻报道对公众护士角色认知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大众对于护士角色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解与偏差。2020年初在全球爆发的新冠疫情,使医护人员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此期间与护士相关的新闻报道,有助于人们对护士角色的深入理解与认知。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了解公众对护士角色认知的基础上,探究新冠疫情期间,公众媒介接触情况以及与护士相关的新闻报道对其护士角色认知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如今公众对于护士这一群体的评价较高,可以认同护士工作的意义,理解护士工作的辛劳,认可护士工作的专业性,并对临床工作中护士和患者之间的关系表示乐观,但也承认护士在社会地位上仍然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第二,新冠疫情期间,公众对于媒介有着较大的依赖性,绝大多数受访者都接触过护士相关的新闻报道。第三,影响公众对于护士角色认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否具有医学相关背景、疫情期间媒介接触时长、接触与护士相关新闻的频率和类别都会影响公众对于护士角色的认知;第四,新冠疫情期间相关报道在构建护士形象的过程中也在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报道的深度不足,且内容同质化较为严重,部分正面宣传报道用力过猛,造成了“舆论翻车”。因此,媒介在利用新闻报道建构护士形象的时候,要利用好重大突发性事件,做好深入报道;同时需要在宣传过程中利用细节增加受众的共鸣;也需要注重新闻的客观性,防止过度渲染造成的负面效应;最好可以利用好多种渠道,并利用好意见领袖对于舆论的引导作用。

杨晶[7](2021)在《CICARE沟通模式在PICU术后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了解PICU术后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现状水平。2.探讨CICARE沟通模式在PICU术后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沟通提供新思路。3.明确CICARE沟通模式对PICU术后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影响。4.探索降低PICU术后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提高家属满意度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大连市某儿童专科医院84例PICU术后患儿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月至4月的42例术后患儿家属为对照组,2020年5月至11月的42例术后患儿家属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教育沟通方式,实验组实施CICARE沟通模式与患儿家属进行护理教育;在患儿术后入科当日和患儿术后出科当日向患儿家属发放量表进行调研,分析PICU术后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现状,比较两组沟通模式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和满意度。研究工具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父母用)、中文版重危患者家属满意度量表(C-CCFSS)。研究采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 23.0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运用的统计学方法含有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以及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等。结果1.两组术后患儿家属一般资料信息(入住PICU时间、与患儿关系、是否为主要照护者、宗教信仰、居住地、家庭月收入、文化程度、付费方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入科时术后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分别为(71.68±15.23)分和(70.88±17.50)分,两组术后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均在总分的50%以上,处于偏高水平;两组总分及各维度(不明确性、缺乏清晰、缺乏信息、不可预测性)得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入科时与出科时的比较术后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在总分及各维度(不明确性、缺乏清晰、缺乏信息)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可预测性维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入科时与出科时术后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在总分及各维度(不明确性、缺乏清晰、缺乏信息、不可预测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出科时术后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在总分及不明确性、缺乏清晰、缺乏信息三个维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可预测性维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出科时术后患儿家属满意度总分及各维度(获取信息、病情保证、被接纳、支持及舒适)得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ICU术后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偏高,亟待医护人员关注指导。2.常规护理教育沟通模式可以降低PICU术后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总分及不明确性、缺乏清晰以及缺乏信息三个方面的维度。3.CICARE沟通模式可以降低PICU术后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整体水平。4.CICARE沟通模式可作为降低PICU术后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有效沟通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5.CICARE沟通模式能提高PICU术后患儿家属住院期间满意度。

罗曦[8](2020)在《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中心手术部作为综合医院发展与建设的重中之重,其设计过程集多专业于一体,极具复杂性、综合性与发展性。我国手术部建设起步较晚且基础薄弱,现阶段仍然存在大量设计问题,而我国关于中心手术部的建筑设计的系统研究仍然较少,尤其是对现状问题及满足时代需求的设计策略的研究甚少。如何设计建设一个高标准的中心手术部已是医院管理者与设计师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通过对中心手术部的发展概况、基本设计要素、功能流程与空间组织进行系统分析,最终提出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设计策略。手术室的概念源于国外,由早期简易型、分散型、集中型、层流洁净型发展至数字一体化手术室,相比较而言,我国手术部建设起步较晚且基础薄弱。本文选取国内5家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进行调研、问卷与访谈,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调研医院为代表的我国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现状问题与不足,包括功能用房配置前瞻性不足、医护人员流线组织欠妥、手术部与相关部门联系不便、舒适性较差、灵活性较低、改扩建需求与现有空间的矛盾、数字化水平较低、传统设计及建设过程不科学,由此提出全面协同、安全经济、医疗高效、可持续性、健康舒适的设计原则。基于国内外实际案例及设计指引等理论研究,对中心手术部的基本功能组成、空间规模、用房分级、手术室及必备辅助用房的基本设计要素展开系统分析,并对中心手术部科学高效的院区总体规划、基本流线构成、功能流程关系、空间组织方式进行归纳与探讨。最后,结合国内外的优秀案例分析,提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中心手术部设计策略:关注多维介入的互动式设计、关注健康舒适的人性化设计、关注可持续性的弹性化设计及关注医疗高效的智慧型手术部设计。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未来从事手术室部建设的医院管理者与设计工作者提供一定指导,并促进相关设计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刘佳微[9](2020)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断事件现况分析及干预策略在交接班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1.本研究在明确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以下简称ICU)护理中断事件内涵的基础上,构建ICU护理中断事件调查表,进一步对ICU护理中断事件发生情况及其与护士心理负荷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使医院管理者和护士更好识别护理中断事件的现况及特点,为减少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预防医疗差错提供经验及参考。2.提出ICU交接班护理中断事件的干预策略,通过观察其应用于临床的效果,为临床寻找安全、有效的护理中断事件管理方案提供新的视角。方法:1.采用文献分析法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初步形成ICU护理中断事件调查表的条目池。通过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对初步形成的护理中断事件调查条目进行筛选及修改,最终确定调查条目。依据构建的ICU护理中断事件调查表,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进行正式调查810小时,调查护理中断事件发生情况及其与护士心理负荷的相关性,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2.分析常规交班120次中发生护理中断事件724次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并实施干预策略,分别统计干预策略实施前后各120次交班中护理中断事件发生情况及交接班的时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形成ICU护理中断事件调查表本研究共有18位专家完成3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100%及100%,其中提出修改建议的专家有15位,说明专家积极性较高。专家咨询结果表明:判断依据(Ca)=0.92,熟悉程度(Cs)=0.76,权威程度(Cr)=0.84,说明专家权威程度较高。三轮专家咨询变异系数(CV)均<0.25,第三轮函询的一、二、三级条目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78、0.316、0.363(P<0.05),表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2.ICU护理中断事件发生情况及其与护士心理负荷的相关性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情况:在810小时的观察中,共记录7685次护理中断事件。观察到护理中断事件平均9.5次/h。工作日护理中断事件的频次更高(n=5441,78.0%),主要是来源于其他护士(n=2489,32.4%)。护理记录是最常见的当前任务(n=2430,31.6%),中断任务主要是患者相关事务(n=4372,56.89%)。护理中断事件持续时间<1min占绝大多数(n=3543,46.1%)。患者床边(n=1984,25.81%)中断频次高于其他地方。中断任务结束后,大多数(n=6709,87.3%)护士返回到最初执行的任务。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次与护士心理负荷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护士心理负荷总分与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次存在显着正相关(r=0.531,P=0.000)。3.ICU交班中护理中断事件干预策略的效果分析干预策略实施前120次交班,护理中断事件发生724次,每次交班护理中断事件发生6.03次,措施实施后120次交班,中断事件发生516次,每次交班护理中断事件发生4.30次。实施前后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4,P=0.000)。实施前中断持续时间(67.39±17.44)s,实施后中断持续时间(52.83±19.73)s,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56,P=0.000)。干预策略实施前每名护士每次交班患者数1.96人,交班时间(24.03±5.45)min,实施后每名护士每次交班患者数1.93人,交班时间(19.15±4.22)min,实施前后护士交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1,P=0.000)。结论:1.采用德尔菲法对ICU护理中断事件调查表条目进行筛选及修订,最终形成包含3个一级条目,7个二级条目,25个三级条目的调查表。2.ICU护理中断事件发生较频繁,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频次与护士的心理负荷水平成正相关。3.护理中断事件在ICU护士交班过程中普遍存在,中断事件干预策略的建立减少了交班中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频次、缩短交班时间、改善护士交班质量。

郭佳[10](2020)在《ICU护理用药过程中断现状观察及干预指标的制定》文中认为目的:观察ICU护理用药过程中断事件发生频率、来源、类型、结局的现状。通过Delphi专家咨询法编制ICU护理用药过程中断干预条目,探索ICU护理用药过程中断事件的有效管理方法,为护理中断事件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咨询学科领域专家,形成完善的研究方案,构建研究组。最终确立研究分为两部分:观察部分和干预框架构建部分。(1)观察部分使用“ICU护理用药过程中断事件观察表”对山西省某两所三甲医院ICU护士用药过程所发生的护理中断事件进行观察,主要观察医嘱处理、药物配制、给药执行三个环节,并统计观察结果。(2)干预框架构建部分通过文献检索和访谈初步构建ICU护理用药过程中断干预指标条目池,再进行两轮Delphi专家咨询,完成指标的增删修订,并在第二轮咨询后采用均数法计算指标权重,形成最终的ICU护理用药过程中断事件干预框架。并使用初步形成的干预量表,对综合医院ICU护士长进行预调查,完成量表的信效度检验。结果:1.观察部分(1)共观察34名ICU护士648h,观察并记录到3433次护理用药过程中断事件,发生频率为5.30次/h。医生(22.8%)、护士同事(21.9%)和患者(20.1%)是ICU护理用药过程中断事件主要来源;ICU护理用药过程中断事件以侵扰型(47.5%)最为常见;ICU护士在接到中断任务后立即开始第二任务(42.0%)的最多;ICU护理用药过程中断结局大部分为消极型(87.5%)。(2)研究中没有观察到用药错误的发生。2.干预框架构建部分(1)纳入16名专家,两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1和0.73,专家权威程度可接受;Kendall’s W检验结果显示,第二轮一、二、三级指标协调系数(W)分别为0.431、0.355、0.478,专家一致性均可接受;两轮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3.8%与100%,回收问卷均有效。两轮专家中分别有8位及2位提出了修改语言、增删内容等建设性意见。最终确定的一、二、三级指标分别为6个、17个和49个,采用Delphi法均数法获得各指标的权重,采用乘积法计算二、三级指标的组合权重。(2)使用初步形成的干预量表,对全国范围内来自21个区域综合医院ICU的127名护士长进行预调查。使用相关系数法对条目进行筛选,删除1条与总分相关性较低条目,余48个三级条目。检验信效度良好。结论:1.ICU护理用药过程中断发生率较高,以医嘱处理及给药执行最为突出;医师、护士及患者是ICU护理过程中断主要来源,多数护士被中断后会立即开始第二任务,应进行针对性预防;ICU护理用药过程中断多数可造成消极结局,控制其不必要的发生对提升ICU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预试验后确立ICU护理用药过程中断事件干预条目,包含6个一级条目,17个二级条目,48个三级条目。经过分析,得出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结果表明需从组织制度、安全文化、工作协作、能力建设、风险管理及人员管理进行策略构建,形成完整的指南,并进行制度化干预,以降低ICU护理用药过程中断的发生率,减少其所致的不良事件。

二、浅谈新的医疗模式下ICU护士的心理问题来源及应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新的医疗模式下ICU护士的心理问题来源及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循证与叙事构建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造口适应意义
        1.2 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整合研究
    2 理论基础
        2.1 叙事循证医学模式
        2.2 行动研究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意义
    4 技术路线图
    5 概念界定
    6 研究内容
        6.1 成立行动研究小组
        6.2 研究步骤
        6.3 研究方法
    7 伦理问题
    8 质量控制过程
        8.1 方法控制
        8.2 研究团队协作完成
        8.3 提高研究者可信度
第一部分 造口适应需求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参与者
    3 研究内容
        3.1 研究过程
        3.2 研究工具
        3.3 数据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主题1:造口患者适应需求多元化
        4.2 主题2:造口患者适应过程与时间具有相关性
        4.3 主题3:造口适应与个人经历有关
        4.4 主题4:造口专科护理存在发展机遇
    5 讨论
        5.1 造口患者多元适应需求亟待关注
        5.2 造口患者个人经历与社会文化具有相关性
        5.3 造口患者适应过程与时间具有相关性
        5.4 造口专科实践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6 反思评价
第二部分 造口适应因素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过程
        3.1 确定研究主题
        3.2 文献检索
        3.3 证据筛选与提取
        3.4 数据评估
        3.5 数据分析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第三部分 造口适应最佳证据总结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2.1 肠造口护理相关指南评价研究
        2.2 造口专科护士角色与实践相关文献质量评价
        2.3 肠造口适应最佳证据总结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纳入指南整体质量较高
        4.2 造口专科护士角色定位
    5 反思评价
第四部分 造口适应模式实践方案的初步建构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对象
    4 研究内容与统计结果
        4.1 文献回顾与证据整合
        4.2 改良德尔菲函询调查
        4.3 改良德尔菲专家论证会
    5 研究结果
        5.1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构建
        5.2 《造口适应标准化实践方案》构建
    6 讨论
        6.1 造口评估工具有待进一步完善
        6.2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构建的重要性
        6.3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构建的科学性
    7 反思评价
第五部分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可行性评估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收集数据方法
        2.4 数据分析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伦理原则
    3 研究结果
        3.1 患者资料
        3.2 个案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叙事在造口适应实践中的作用
        4.2 叙事在护理中的应用
    5 反思评价
第六部分 讨论与建议
    1 讨论
        1.1 研究设计的适宜性分析
        1.2 叙事循证医学模式在专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探讨
    2 未来建议
        2.1 加强造口专科护理体系完善
        2.2 研究的可持续性改进与优化
        2.3 本研究后续展望
    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叙事循证医学模式在护理中的应用:一个理论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2)浙江省某医院ICU护士跨专业团队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问题
    1.5 研究创新点
    1.6 技术路线图
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跨专业团队合作
        2.1.2 跨专业团队合作量表
        2.1.3 工作投入
        2.1.4 职业认同感
    2.2 跨专业团队合作研究概述
    2.3 跨专业团队合作影响因素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1.1 来源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1.4 剔除标准
        3.1.5 抽样方法和样本量计算
    3.2 测量工具
        3.2.1 ICU护士一般资料检查表
        3.2.2 简化版中文版跨专业团队合作问卷(AITCS)
        3.2.3 工作投入量表
        3.2.4 职业认同评定量表
    3.3 统计学方法
    3.4 质量控制
    3.5 伦理原则
4 结果
    4.1 问卷收集情况
    4.2 问卷信度检验
    4.3 ICU护士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分析
    4.4 ICU护士跨专业团队合作、工作投入、职业认同感得分情况
        4.4.1 ICU护士跨专业团队合作得分
        4.4.2 ICU护士工作投入得分
        4.4.3 ICU护士职业认同感得分
    4.5 ICU护士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对跨专业团队合作的单因素分析
        4.5.1 性别对跨专业团队合作得分的差异
        4.5.2 年龄对跨专业团队合作得分的差异
        4.5.3 ICU工作年限对跨专业团队合作得分的差异
        4.5.4 不同学历对跨专业团队合作得分的差异
        4.5.5 不同月收入对跨专业团队合作得分的差异
        4.5.6 不同职称对跨专业团队合作得分的差异
        4.5.7 不同身份对跨专业团队合作得分的差异
        4.5.8 不同人事状况对跨专业团队合作得分的差异
        4.5.9 不同值班情况对跨专业团队合作得分的差异
        4.5.10 不同婚姻状况对跨专业团队合作得分的差异
        4.5.11 有无子女对跨专业团队合作得分的差异
        4.5.12 对自身职业的兴趣对跨专业团队合作得分的差异
        4.5.13 对自身职业发展前景的认知对跨专业团队合作得分的差异
        4.5.14 跨专业团队合作意愿对跨专业团队合作得分的差异
    4.6 ICU 护士跨专业团队合作与工作投入、ICU 护士跨专业团队合作与职业认同感的相关性分析
        4.6.1 工作投入水平与跨专业团队合作的相关分析
        4.6.2 跨专业团队合作与职业认同感的相关分析
    4.7 ICU护士跨专业团队合作的影响因素
5 讨论
    5.1 ICU护士一般人口学资料的分析
    5.2 ICU护士跨专业团队合作现状
    5.3 影响ICU护士跨专业团队合作的因素
        5.3.1 一般资料对跨专业团队合作的影响
        5.3.2 ICU护士工作投入对跨专业团队合作的影响
        5.3.3 ICU护士职业认同对跨专业团队合作的影响
    5.4 本研究的优势和局限性
        5.4.1 优势
        5.4.2 局限性和建议
6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跨专业团队合作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ICU护士对患者PADIS管理的培训指标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PADIS
        1.4.2 权重及权重系数
        1.4.3 德尔菲法
        1.4.4 层次分析法
        1.4.5 比例分配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PADIS的概念、内部联系以及不良影响
        2.1.1 PADIS的概念
        2.1.2 PADIS的内部联系及不良影响
    2.2 在重症患者中实施PADIS的管理
    2.3 重症患者中实施PADIS管理存在的障碍
    2.4 国内外对护士进行患者PADIS管理培训的现状
        2.4.1 对护士进行患者PADIS管理培训的国外研究现状
        2.4.2 对护士进行患者PADIS管理培训的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章 ICU护士对患者PADIS管理的培训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体系构建遵循的原则
        3.1.1 科学性原则
        3.1.2 全面性原则
        3.1.3 客观性原则
        3.1.4 可操作性原则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德尔菲法
        3.3.3 层次分析法
    3.4 技术路线图
    3.5 培训体系基本架构的构建
        3.5.1 课题组组成
        3.5.2 评价指标的初选
        3.5.3 选择专家
        3.5.4 设计专家函询问卷
        3.5.5 实施专家函询
        3.5.6 统计学分析
        3.5.7 伦理学原则
    3.6 质量控制
        3.6.1 选择专家阶段
        3.6.2 专家函询阶段
        3.6.3 资料录入阶段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函询专家的基本情况
    4.2 专家的积极系数
    4.3 专家权威程度
        4.3.1 专家判断系数
        4.3.2 专家熟悉程度
        4.3.3. 专家权威程度
    4.4 专家函询的结果以及意见整理
        4.4.1 第一轮函询结果分析
        4.4.2 第二轮函询结果分析
第五章 各指标权重分析
    5.1 构建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图
    5.2 构造判断矩阵
        5.2.1 一级指标判断矩阵
        5.2.2 二级指标判断矩阵
    5.3 确定一、二级指标权重
    5.4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5.5 确定三级指标权重
    5.6 确定各级指标的组合权重
第六章 讨论
    6.1 ICU护士对患者PADIS管理的培训指标体系构建分析
        6.1.1 ICU护士对患者PADIS管理的培训指标体系科学性强
        6.1.2 ICU护士对患者PADIS管理的培训指标体系可靠性高
        6.1.3 ICU护士对患者PADIS管理的培训指标体系覆盖面广
    6.2 专家函询结果分析与权重分析
        6.2.1 一级指标分析
        6.2.2 二、三级指标分析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创新性
    7.3 局限性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文献分析
    三、相关理论及借鉴
    四、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
    五、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体验的质性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三部分 典型护理人-机任务筛选的调查研究
    一、护理人-机任务调查表的专家论证
    二、典型护理人-机任务筛选的调查研究
    三、小结
第四部分 基于典型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及影响因素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五部分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统计学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六部分 讨论
第七部分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专家小组会议咨询表
    附录二 护理人-机任务调查表
    附录三 典型人-机任务情境下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调查问卷
综述 基于CiteSpace的医护人员工作心理负荷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5)标准模式下的专科化 ——基于各科室护士需求的护理单元空间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
        1.3.1 研究对象
        1.3.2 相关概念定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5.1 论文结构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标准护理单元专科优化体系及相关理论支撑
    2.1 标准模式下护理单元专科优化体系
    2.2 护理单元专科化重要性及医护人员护理需求——专科优化的依据
        2.2.1 护理单元空间环境专科化的意义与重要性
        2.2.2 医护人员护理需求概述
        2.2.3 护理效率的相关研究
        2.2.4 护理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2.2.5 护理效率与护理工作满意度影响要素的相关研究
    2.3 医院建筑开放体系——专科优化的操作框架
        2.3.1 层级理论
        2.3.2 多层级变率
        2.3.3 层级控制
        2.3.4 系统分离
        2.3.5 护理单元专科优化对象与要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对象要素界定与研究方法论述
    3.1 调查研究对象要素
        3.1.1 调查研究对象概况
        3.1.2 护理单元空间环境现状
        3.1.3 护理单元功能空间界定
        3.1.4 护士工作活动概述
    3.2 调查研究方法论述
        3.2.1 调查数据收集方法
        3.2.2 调查数据分析方法
        3.2.3 基于问卷的不同科室护士需求评价预调研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科室护理单元护士活动与需求评价分析
    4.1 本章节研究目的与意义
    4.2 基于问卷调查的不同科室护士使用评价分析
        4.2.1 调查问卷设计
        4.2.2 调查对象统计
        4.2.3 护理效率评价分析
        4.2.4 护士满意度评价分析
        4.2.5 小结
    4.3 基于访谈质性研究的不同科室护士护理工作感受与需求评价分析
        4.3.1 研究对象
        4.3.2 研究方法
        4.3.3 研究结果
        4.3.4 小结
    4.4 基于行为观察的不同科室护理单元使用情况与护士活动分析
        4.4.1 不同科室护士行为活动空间与时间分布
        4.4.2 不同科室护士行为空间联系与步行情况
        4.4.3 不同科室护士交流沟通行为分析
        4.4.4 小结
    4.5 基于测量与模拟的护理单元物理环境现状和可视性评价及需求分析
        4.5.1 光环境测量与评价分析
        4.5.2 声环境测量与评价分析
        4.5.3 可视性模拟与评价分析
        4.5.4 小结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层级下护理单元空间环境优化策略研究
    5.1 本章节研究目的与意义
    5.2 空间布局层级
        5.2.1 相关理论支撑
        5.2.2 研究对象与要素界定
        5.2.3 活动-关系亲密度等级划分依据
        5.2.4 医疗空间活动-关系亲密度评价
        5.2.5 护理单元空间布局优化
    5.3 空间环境层级
        5.3.1 光环境
        5.3.2 声环境
        5.3.3 视觉环境
    5.4 设施配置层级
        5.4.1 专科特点需求与配置优化建议
        5.4.2 普遍性需求与配置优化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预调研问卷
附录2:综合医院护理单元护士评价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6)新冠疫情期间新闻报道对公众护士角色认知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缘起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重大疫情相关研究
        (二)角色认知相关研究
        (三)新闻报道对公众认知的影响研究
        (四)文献评述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设计
    第一节 理论基础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问卷调查
        二、深度访谈
第二章 护士角色变迁与护理行业发展现状概述
    第一节 护士角色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 我国护理行业发展概况
    小结
第三章 公众护士角色认知与媒介接触情况调查分析
    第一节 人口统计学描述
    第二节 新冠疫情期间公众媒介接触情况分析
    第三节 公众对护士角色认知现状分析
    小结
第四章 疫情期间新闻报道对公众护士角色认知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研究假设
    第二节 人口统计学因素与公众护士角色认知检验
    第三节 媒介接触行为对公众护士角色认知影响分析
    第四节 与护士相关新闻接触情况对公众护士角色认知的影响研究
    第五节 疫情期间与护士相关新闻报道的效果分析
    小结
第五章 新冠疫情期间相关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策略
    第一节 与护士相关的报道在护士形象建构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新闻报道中建构护士形象的策略建议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调查问卷
    附件二:访谈对象编号及一般资料
    附件三:访谈提纲
    附件四:图表目录
致谢

(7)CICARE沟通模式在PICU术后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伦理原则
    4.统计分析方法
    5.技术路线
    6.质量控制
结果
    1.两组患儿家属一般资料信息的比较
    2.入科时两组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的比较
    3.对照组入科时和出科时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的比较
    4.实验组入科时和出科时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的比较
    5.出科时两组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的比较
    6.出科时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8)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当代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
        1.1.2 当代中心手术部的发展需求
    1.2 研究对象
        1.2.1 当代综合医院
        1.2.2 中心手术部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实地调研法
        1.6.3 跨学科研究法
        1.6.4 总结归纳法
    1.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发展概述
    2.1 国外中心手术部的发展历程
        2.1.1 简易型手术室
        2.1.2 分散型手术室
        2.1.3 集中型手术室
        2.1.4 层流洁净手术室
        2.1.5 数字一体化手术室
    2.2 我国中心手术部的发展历程
        2.2.1 萌芽阶段
        2.2.2 形成阶段
        2.2.3 成长阶段
        2.2.4 全面发展阶段
    2.3 我国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现状调研与问题思考
        2.3.1 我国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现状调研认知
        2.3.2 调研医院中心手术部现状问题与不足
    2.4 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设计原则探讨
        2.4.1 全面协同
        2.4.2 安全经济
        2.4.3 医疗高效
        2.4.4 可持续性
        2.4.5 健康舒适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基本设计要素
    3.1 中心手术部的功能组成
        3.1.1 基本功能用房组成
        3.1.2 基于无菌水平的功能区域划分
    3.2 中心手术部的空间规模与用房分级
        3.2.1 中心手术部的空间规模
        3.2.2 中心手术部的用房分级
    3.3 中心手术部的功能用房设计基本解析
        3.3.1 手术室设计的基本解析
        3.3.2 必备辅助用房设计的基本解析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功能流程与空间组织
    4.1 中心手术部的院区总体规划
        4.1.1 避免污染、自成一区
        4.1.2 与相关医疗部门联系紧密
        4.1.3 院区交通高效便捷
    4.2 中心手术部的功能流程设计
        4.2.1 中心手术部的基本流线构成
        4.2.2 .中心手术部的功能流程关系
    4.3 中心手术部的空间组织方式
        4.3.1 物流组织方式的影响
        4.3.2 器材准备区分布形式的影响
        4.3.3 中心手术部的空间组织模式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设计策略研究
    5.1 关注多维介入的互动式设计策略
        5.1.1 详细的设计导引
        5.1.2 多学科参与的设计过程
        5.1.3 3D设计平台
    5.2 关注健康舒适的人性化设计策略
        5.2.1 改善手术部环境品质
        5.2.2 完善手术部功能配置
    5.3 关注可持续性的弹性化设计策略
        5.3.1 适应未来发展的模块化设计
        5.3.2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变性设计
    5.4 关注医疗高效的智慧型手术部设计策略
        5.4.1 紧凑型功能空间设计
        5.4.2 医疗资源高效整合新型手术室及智慧型手术室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总结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调研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重症监护室护理中断事件现况分析及干预策略在交接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
    1.3 国内外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意义
    1.6 质量控制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ICU护理中断事件调查表的构建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专家的基本资料
        2.2 专家的积极性
        2.3 专家的权威系数
        2.4 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
        2.5 专家修改意见
        2.6 形成ICU护理中断事件调查表
    3 讨论
        3.1 德尔菲函询专家的积极性
        3.2 ICU护理中断事件调查表的可靠性
第三章 ICU护理中断事件发生情况及其与护士心理负荷的相关性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ICU护士的一般资料
        2.2 ICU护理中断事件发生情况
        2.3 ICU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次与护士心理负荷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ICU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频次高
        3.2 ICU护理中断事件方式多样、持续时间较长,护士主要采取的应对策略是接收护理中断事件
        3.3 中断事件发生时护士最常见的当前任务是护理记录
        3.4 其他护士作为中断事件的主要来源
        3.5 中断任务主要是与患者相关事务
        3.6 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次与ICU护士心理负荷程度密切相关
    4 小结
第四章 ICU交班中护理中断事件的干预策略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干预策略实施前后交班护理中断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
        2.2 干预策略实施前后交班时间比较
    3 讨论
        3.1 ICU交班中信息的准确传递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本要素
        3.2 护理中断事件干预策略降低了ICU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次,缩短了中断事件持续时间
        3.3 护理中断事件干预策略缩短了交班时间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1.主要的结论
    2.创新性
    3.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10)ICU护理用药过程中断现状观察及干预指标的制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ICU护理用药过程中断现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本部分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工具
        1.4 成立研究小组
        1.5 观察方法
        1.6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特征
        2.2 护理用药过程中断频率
        2.3 护理用药过程中断来源
        2.4 ICU护理用药过程中断事件类型
        2.5 护士应对方式
        2.6 护理用药过程中断事件结局
    3 讨论
        3.1 ICU护理用药过程中断事件的基本情况
        3.2 ICU护理用药过程中断护士的应对方式需调整
        3.3 ICU护理用药过程中断多消极结局
    4 小结
第二部分 ICU护理用药过程中断干预指标的研究
    1 构建ICU护理用药过程中断干预指标条目池
        1.1 本部分研究目的
        1.2 基线审查
        1.3 ICU护理用药过程中断应对策略条目池
        1.4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Delphi专家构成情况
        2.2 Delphi法指标体系构建过程评价
        2.3 专家函询结果
        2.4 预试验
    3 讨论
        3.1 ICU护理用药过程中断干预指标构建安全性评价
        3.2 ICU护理用药过程中断干预指标内容分析
    4 小结
第三部分 结论
    1 结论
    2 创新之处
    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浅谈新的医疗模式下ICU护士的心理问题来源及应对(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循证与叙事构建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D]. 闫媛媛.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浙江省某医院ICU护士跨专业团队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刘竹琴.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3]ICU护士对患者PADIS管理的培训指标体系构建[D]. 邓传耀. 山东大学, 2021(12)
  • [4]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及影响因素研究[D]. 闫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5]标准模式下的专科化 ——基于各科室护士需求的护理单元空间优化研究[D]. 冯子豪.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6]新冠疫情期间新闻报道对公众护士角色认知的影响研究[D]. 王莹. 兰州大学, 2021(12)
  • [7]CICARE沟通模式在PICU术后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中的应用研究[D]. 杨晶.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8]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设计策略研究[D]. 罗曦.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重症监护室护理中断事件现况分析及干预策略在交接班中的应用[D]. 刘佳微.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10]ICU护理用药过程中断现状观察及干预指标的制定[D]. 郭佳.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标签:;  ;  ;  ;  

浅谈新医疗模式下ICU护士心理问题的根源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