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中国年画集

日本古代中国年画集

一、日本藏中国古版年画精品(论文文献综述)

周峪竹[1](2021)在《俄罗斯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的中国民俗画片收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苏联科学院院士、20世纪俄罗斯汉学的带头人阿列克谢耶夫(1881-1951)曾于1907年、1909年、1912年、1926年赴中国华北、长江中下游、华南等地区,期间广泛收集中国传统木版民俗画,形成当今国内外学术界闻名的俄藏中国民俗画。2015年俄罗斯国立宗教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发现该馆藏有近千幅阿列克谢耶夫在中国收集的中国民俗画,包括门神画、财神画、佛像、道教神像画、护符、纸马等,遂设立阿列克谢耶夫中国民俗画特藏。中国民俗画是阿列克谢耶夫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宗教的重要素材,作为俄罗斯汉学史上第一位对中国民俗画片进行系统研究的汉学家,他从学术生涯伊始就致力于中国民俗文化推广和普及。中国民俗画片成为西方了解中国民间信仰和文化习俗的重要媒介,是沟通近代中俄文化交流中的一座桥梁。中国民俗画片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载体,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才华与智慧。现收藏于俄罗斯国立宗教历史博物馆的这批中国民俗画片,以图画的形式具象地反映出中国各地的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俗、丧葬礼俗、民间信仰、民间谚语等各类民俗事象,是中国民间俗文化的百科全书,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本研究从民俗画片的文化价值入手分析该特藏对于中俄文化交流的意义;运用巴赫金狂欢化理论透视这批民俗画片所反映的生活在封建纲常、礼制、教条之下的旧中国中下层民众精神上的狂欢化世界,解读民俗画片中的民间精神“狂欢”意蕴。通过挖掘俄罗斯对中国民俗文化的认识揭示民俗画片在中俄两个民族交往中的文化价值。

冯骥才工作室[2](2021)在《冯骥才文化遗产保护相关事记(1964—2020)》文中指出20世纪60年代(1964—1966)自发考察砖刻、木雕、剪纸、年画、泥塑等天津民间艺术,计划编写天津民间美术丛书,并完成《天津砖刻艺术》一书书稿。20世纪70年代常因公赴芦台(东丰台),顺带考察木版年画。20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年农历腊月必访"画乡"杨柳青。

王珍[3](2020)在《凤翔家宅六神木版年画艺术特征研究》文中指出凤翔木版年画现已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好地保留了原始朴素的自然风貌和浓郁的地方民俗审美特征。而凤翔家宅六神木版年画作为中国传统“年文化”代表,是人民装饰新年、吉祥如意的版画艺术,寄托着民间百姓对未来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它发源于民间根植于民间,浓缩着民间广大劳动人民创造性的智慧结晶,根据民众的审美需求经过历史长期发展形成了独具鲜明的艺术特征,并展现了凤翔地区的民俗特色和地域风采,演绎着凤翔民俗的变迁,反映了人民社会生活的息息相关,记录了人民的思想情感,信仰追求。由于凤翔家宅六神文化在继承、传播、使用功能下降等问题,导致传统文化被遗忘,本课题以凤翔家宅六神木版年画来研究他的艺术特征以及在书籍设计的应用,使凤翔家宅六神木版年画文化活化,重新回到大众视野。本课题从五个方面对凤翔家宅六神木版年画进行艺术特征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凤翔木版年画的基本状况;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凤翔家宅六神木版年画的发展演变、产生的背景、传承现状;第三部分主要对凤翔家宅六神木版年画现有资料、图片的整理,归纳出它的功能分类与张贴形式的民俗特征;第四部分从构图、造型、用线、色彩、工艺这五个方面系统地剖析其年画的图案构成、符号特征和色彩规律,并明晰地把握凤翔家宅六神木版年画的艺术规律与美学特色;第五部分通过用书籍的方式以求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结合本课题研究的凤翔木板年画和艺术视觉审美设计一本《凤翔家宅六神木版年画》书籍。本课题凤翔家宅六神木版年画艺术特征研究为满足研究需求、保护遗产、书籍色彩配色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为书籍设计提供了书籍风格、装饰、颜色搭配设计依据。

冉丰毓[4](2020)在《绵竹年画“福禄寿”题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四川绵竹年画与山东杨家埠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为“中国四大年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绵竹年画在选题上讲究“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的原则,不论是历史人物、妇女儿童、民间传奇还是武士神像、动物花果,一律都有吉祥的名称和喜庆的内容,其中“福禄寿”题材最是吉祥的体现。本文主要以图像学、民俗学为理论依据,结合文献考证法、图像分析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绵竹年画“福禄寿”题材为核心,对其进行图像描述、原型考释、形式分析和文化阐释。所涉及的地域范畴年画,主要是以四川绵竹年画为主,以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杨家埠年画为辅;所涉及的时间范围,是清代到现代。在绵竹年画众多题材中,“福禄寿”题材的图像多样,造型手法多变,其人物神只、祥禽瑞兽、仙花芝草、祥物宝器都是吉祥观念的形象化载体,而吉祥观念的表达则有象征、符号、谐音等不同方式,对这一系列图像内容与表达方式进行分析,进而阐释绵竹年画“福禄寿”题材的生活追求、审美价值和思想意蕴。从多种角度对绵竹年画“福禄寿”题材进行分析,在图像“静止”的符号中深入的寻找“福禄寿”真正的寓意,并由此更全面的认识绵竹年画“福禄寿”题材的文化内涵。

张宗建[5](2020)在《鲁西南地方戏曲影响下的戏曲民俗版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戏曲和民俗版画是中国传统民众生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了诸多的文化交融与碰撞,多地的民俗版画生产中便出现了大量表现戏曲故事的画面,这种作品则多被称为“戏曲民俗版画”。作为一种将戏曲文化与木刻版印相结合的民间艺术,自明代出现萌芽以来,经过清代的发展,逐渐成为极受民众欢迎的民间美术形式之一。鲁西南地区自宋元以来便是戏曲文化的繁盛之地,当地戏曲剧种、剧目众多,戏曲表演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由此,地方戏曲自然地进入民间木刻版画艺人的视野,进而创造出大量表现戏曲内容的民俗图像。不过,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鲁西南地区所生产的此类戏曲图像,并非为年节期间装点家居使用,而是具有明确的实用性与生活性特征。无论生产还是使用,都跨越了“年”的阈限性质,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这也使本文的研究对象具有了文化功能上的特殊性。因此,本文使用“民俗版画”的概念视野,将其定义为“鲁西南戏曲民俗版画”,并通过对鲁西南地区地域文化生态与地方历史的梳理,还原鲁西南民俗版画的生存语境,进而对其中戏曲题材的出现与兴盛加以诠释。同时,鲁西南戏曲民俗版画在前人的学术研究中关注较少,仅有的研究也多围绕该地最具代表性的书本子民俗版画展开,很难完整的呈现这一民间艺术的完整面貌,这也使本研究具有了学术意义的稀缺性。笔者通过对近50个民俗版画作坊的田野考察及相关艺人、知情者的口述访谈,获取了大量珍贵的图像与口述资料。基于这些资料的充分利用,本文将尽可能的复原鲁西南戏曲民俗版画在历史上的空间分布与时间跨度,并重述它在中国民俗版画史中的重要位置,进而对这一被学界忽视的民俗版画产地进行学术补白。另外,本研究主要从“文化融合”“文化区”“文化时空交流”等研究视野着手,探析地方戏曲文化与文化融合现象对民俗版画生产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指出鲁西南地区作为诸多民俗版画产区的地理交界处,所生产的一般类别民俗版画都具有明显的多地文化融合样态,而地方戏曲则为鲁西南民俗版画的生产带来了关键的文化元素,在此显示出一种特殊的风貌。即其不光接受了邻近区域民俗版画的制作技艺,同时融汇整合了鲁西南地域内的重要民间文化事项——地方戏曲,从而产生出风格独具的艺术特色。两者共同构筑了民俗版画的共性与个性特征,成为鲁西南戏曲民俗版画得以存续的重要前提。可以说,鲁西南地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与区域内特定的民俗生活样态,使鲁西南戏曲民俗版画的产生与存续既是必然,亦显偶然。邻近地区众多民俗版画产地的存在使该地出现木刻印刷技艺成为必然,这种必然凸显了民间文化的交流与扩散行为。而将戏曲故事作为最主要的表现对象,并将其融入民众日常的生活用品中,更是区域内不同文化事项间互为融合的偶然。那么,从空间与时间的双重角度考量,鲁西南戏曲民俗版画这一研究对象的产生与发展,便充分反映出民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特性,成为解释民间文化自发交融整合现象的重要案例。这也正是本文选取该文化事项作为研究对象的重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鲁西南戏曲民俗版画通过文化的时空交流与融合所构建的“生活空间”与“鲁西南戏曲民俗版画文化区”的概念,进一步解释鲁西南地方戏曲、戏曲民俗版画以及鲁西南民众生活间的关联与互通,并呈现出其在当地文化生态链形成中的重要意义。将“文化区”“文化融合”等概念引入该研究不仅能够对鲁西南戏曲民俗版画的独特性与区域性加以阐释,同时也使本研究具有了更为深远的研究意义,进而对当下各类民间美术乃至民间文化事项文化类型划分、产地区域分类的科学性提供学术借鉴。最终以此重释文化融合、文化交流、文化秩序、文化生态链等元素对民间文化事项发展兴衰的重要影响。

邰高娣[6](2020)在《盛开在民间——记民间美术研究者王海霞》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5月,我的导师王海霞老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从2008年跟随王海霞老师学习,到2011年与王老师成为同事,期间我们上山下乡,一起经历艰苦与欢笑,如今想来,像是天堂般的日子,而王海霞老师对民间美术的认真与执着,对学生的爱护与教导,对非遗传承人的尊重与理解,以及为人的乐观、大度、热情,均令我终身难忘。特别是我参与了多项王老师主持的课题调研、主编的丛书撰稿等工作,深切地体会到王老师对于民间美术学术研究体系的完善以及巨大的学术贡献,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使我终身受益。

韩亚婷[7](2020)在《桃花坞木版年画《一团和气》的艺术形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桃花坞木版年画作为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南方地区民间美术样式,其题材十分广泛,深刻地反映出了吴地人民的民俗风情、日常劳作和文化需求,寄托了他们美好的希冀和对生活的感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审美内涵,堪称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雍乾版《一团和气》作为桃花坞木版年画中最具特色的代表作品之一,其自然完全反映出了桃花坞年画繁荣时期的典型特征。《一团和气》也因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美好的寓意而广泛流传,备受民众的喜爱。本文围绕雍乾版《一团和气》展开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对其研究价值、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研究方法及思路,并将创新点及不足之处进行总结;第二章对年画《一团和气》的人物形象进行考释,“一团和气”的题材可追溯到明宪宗所绘的《一团和气图》,以宪宗画为依据,将这一图像与现存其他相类似的图像进行对比论证,并梳理了“一团和气”这一题旨的流传与变化。第三章对雍乾版《一团和气》的艺术形式进行了分析,从构图、造型、刻线、色彩四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地探讨了这幅典型的民间木版年画作品的整体面貌,归纳总结出其艺术特性。第四章先将雍乾版与同地区嘉庆、清末以及民国时期流传的《一团和气》进行比较研究,又与不同地区的湖南滩头版、河南朱仙镇版同题材进行比较研究,以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这一经典的民间艺术形象的认识。

向敏[8](2019)在《1949年以来中国古代木刻版画文献出版述论》文中指出木刻版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已有成熟艺术品问世。自民国始,中国古代木刻版画文献渐为收藏者所关注,陈大镫、吴梅、马隅卿、王孝慈、郑振铎、傅惜华等一批藏书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收藏、整理及出版道路上取得不俗成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及出版界日益重视中国古代木刻版画文献的整理与出版工作,相关出版物大量涌现,为中国美术史、艺术史、文学史等相关学科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对此简述之。

张桐源[9](2019)在《版画《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研究》文中指出1909年,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在中国内蒙古额济纳地区黑水城遗址发掘出版画《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1916年,日本学者狩猎直喜首次将作品发表在日本《艺文》杂志第三期,相继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并把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作品的产生时间和功能问题上。本论文从源头出发,收集了100年来对该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从社会学与美术学角度重新分析黑水城文物发掘报告与平阳地区的印刷业历史资料。文章从作品的发现地、生产地、生产时间入手,通过对西夏史研究明确西夏文化受唐文化影响深刻,该作品的遗存是地域文化交流的结果。依据西夏《天盛改旧新定律令》记载可知,作品交流路径应由平阳出发,经绥德,到达兴庆府后,经过贺兰山,抵达黑水城。结合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所着书籍《死城之旅》与《蒙古、安多和死城哈日浩特》,仔细分析了作品发掘过程并实地考察了文物现场,对发掘《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佛塔藏品进行了追述。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于作品产生时间争议较大,集中为宋代说、金代说、元代说,至今未有统一解释。笔者认为,金世宗皇帝执政期间社会安定,贸易与佛事同西夏交流频繁,为作品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平阳地区印刷业的发展,更催生了版画史上的“平水版”流派,平水版的制作技术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平阳姬家刻坊正是产生于这个时期。这些都为作品产生的时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此外,作品中在“回”字文交汇的四个直角处印有几何形符号,而同时发掘产生于1183年至1194年间的《妙法莲华经》、《天盛改旧新定律令》、《蕃汉合时掌中珠》等多幅版刻中也印有该符号,几何形符号成为解开作品确切时间的关键点之一。基于以上内容,《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产生时间为金世宗末年、金昌宗明昌初年,也就是十二世纪九十年代。本文着眼于作品的形式,通过图像类比法分析画面细节,从图像内容和象征意义出发,利用艺术社会学理论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信息,从而诠释作品所形成的艺术风格,解决了悬而未决的作品功能问题。本文分析了作品的中国画宣和装构图、特殊图案、画面文字,为研究作品功能提供了依据。识别了纹样、莲花柱头所隐含的宗教信息及人物、假山、牌记、栏杆造型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关系。在对“平水版”进行的田野考察中,记录了平水版的制作特点、艺术特征、贸易与传播方式,推测出平阳姬家为富足的带有人文气息的家族式作坊,并依据画面的精工程度与内容推断出异于一般的作品功能,确定了该作品是贵族使用的宗教水陆画。文章深入到作品的内容与背景中来建构作品图像谱系,并联系历史故事、传说演义、分析原历史故事与演义历史故事,确定了四位美人的新身份,具体阐述了人物符号化到象征性美学的意义。针对四位美人的菱形组合方式与人物形象传承做出考证,通过对比隋唐至金元各类绘画的特点后发现,画工使用的“粉本”承载着作品之间的血缘关系,因画工的流动工作导致了地域间作品的相似性,而地域、环境、人为因素的变化产生了图像的变异。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提出隋唐至金元时期,由于“粉本”的广泛应用形成了民间绘画的图像谱系。《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具有对传统女性评价及言行标准的暗示,通过分析大众审美的符号化特点,阐释了作品中美人、文字的象征意义,探讨了作品功能所承载的宗教教化观念。通过解读四位美人的身份、技能、容貌等特点,诠释了文化自上而下的传播形式和自下而上的诉求,作为“仕女画”的《四美图》已经转化为一种文化传播符号。文章探讨了《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所呈现出的文化隐喻问题。该作品为佛教版画向世俗版画过渡的代表,历史上四位美人的故事在不断演绎中逐渐成为妇女的“窈窕”标准,以满足世俗化承载宗教意义的要求。因此,《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所体现出的时代特征,是建构在唐宋佛教与戏曲插图基础之上的,又因为作品具有了特殊的表现内容和独特的社会功能,所以脱离了原有图式束缚,形成了原创性作品与作坊式的运行范式,成为中国版画史中独立的创作版画。

张靖[10](2019)在《清代晋南戏曲年画研究》文中指出木版年画作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典型代表,不仅是喜庆时节的装饰品,更是反映我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晋南木版年画是结合了绘画、雕刻与印刷的民间美术门类,也是“年文化”的产物,其中的戏曲年画数量丰富、题材宽泛、画工精细,为我们提供了众多关于戏曲演剧的历史信息,同时也为了解当时的戏曲面貌以及戏曲的社会功能提供了新的资料。晋南木版年画产生于宋金时期的平阳、绛州地区,并形成了雕刻、印刷、流通为一体的经营模式。晋南木版年画的产生、发展和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传统密不可分,讲求观赏与实用的一致性。晋南木版年画在体裁形式上包含门画、中堂画、拂尘纸、窗画、纸灯画等诸多形式,在年画题材方面包括天仙神只、人情风俗以及戏曲故事等内容。其中,戏曲故事类题材的年画烙印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年画艺人将戏曲与年画相结合,抓取舞台演出的精彩瞬间,创作出可供人们长久观赏的戏曲年画。戏曲年画的故事内容大多出自当地盛行的梆子腔剧目,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地方戏曲的剧本、脚色、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脸谱勾勒等都对戏曲年画产生影响,特别是梆子腔粗犷豪放的表演风格,促成清代晋南戏曲年画笔法干练稚拙、造型简朴生动、色彩装饰意味浓重和构图巧妙独特等艺术特色。清代晋南戏曲年画中反映梆子腔剧目的故事内容众多,常见的有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民间故事等诸多内容。社会生活的变迁和梆子腔的蓬勃发展是促成清代后期晋南戏曲年画创新和繁荣的客观条件,晋南地区梆子腔的兴盛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当地戏曲年画在题材内容、表现技法、造型风格等方面的进步,使得戏曲图像的叙事性逐步增强。清代晋南戏曲年画表现的故事内容是对戏曲角色的动作、神态以及演出场景的描摹,是戏曲年画较之于门神画、吉祥画等象征性木版年画的最大区别。清代晋南戏曲年画是图像叙事的典型代表,能够广泛地传播图像叙事中包含的思想内容,在欣赏戏曲年画时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回忆舞台演出、重温戏曲故事的契机。戏曲年画是拥有广泛欣赏群体的图像叙事类型,其中蕴含着我国传统图像叙事的精华。同时,戏曲年画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将人们的情感情趣转换为可视的图像符号,其图像嬗变过程是将美术学与符号学、传播学等众多学科观点结合,由图像、语言、修辞及文化寓意所组成,采用定格瞬间性时空的表现手法,将戏曲年画置于社会生活与梆子腔的蓬勃发展之下,用生动的图像反映当地民众的民俗人情和生活百态,在传播戏曲艺术的过程中发挥着为人们传递情感和寄托愿景的重要作用。清代晋南戏曲年画的地域化造型特征主要体现在构图、线条以及装饰上,而在色彩特征的研究以色彩相互间的对比为主,将其置于艺术学的视角下进行研究,清代晋南戏曲年画表现出融合化、通俗化、娱乐化和地域化的叙事特征,清代晋南戏曲年画自然也有着自身独到的艺术语言,作为广大民众在实际生活中培养艺术思维的重要载体,需要挖掘隐含在戏曲年画与戏曲在传情达意、虚拟性、程式化背后的一致性内涵。

二、日本藏中国古版年画精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藏中国古版年画精品(论文提纲范文)

(1)俄罗斯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的中国民俗画片收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价值
    二、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三、本研究依据的理论和方法
第一章 阿列克谢耶夫及其对中国民俗画片的收集与研究
    一、阿列克谢耶夫与中国民俗画片
    二、阿列克谢耶夫的中国考察及民俗画片的收集
第二章 俄藏“阿列克谢耶夫中国民俗画片”考释
    一、俄罗斯国立宗教历史博物馆
    二、阿列克谢耶夫民俗画片藏品的基本构成
第三章 从阿列克谢耶夫的收藏看中国民俗画片的文化价值
    一、民俗画片的概念界定
    二、中国民俗画片的起源与发展
    三、中国民俗画片的文化价值
第四章 阿列克谢耶夫民俗画片所反映的中国民俗
    一、阿列克谢耶夫民俗画片藏品中的岁时节令
    二、阿列克谢耶夫民俗画片藏品中的人生礼俗
    三、阿列克谢耶夫民俗画片藏品中所蕴含的民俗观念
第五章 阿列克谢耶夫民俗画片中的民间精神“狂欢”意蕴
    一、欲望的释放
    二、叛逆的表达
    三、生死的跨越
第六章 经由图像艺术展开的中俄文化交流
    一、17世纪以来俄罗斯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的过程
    二、阿列克谢耶夫对中国民俗画片的认知、研究与解读
    三、阿列克谢耶夫的文化观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基础材料
    二、专着
    三、文章
致谢

(3)凤翔家宅六神木版年画艺术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现状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现状
    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2 凤翔家宅六神木版年画的概述
    2.1 凤翔家宅六神木版年画的发展演变
    2.2 凤翔家宅六神木版年画产生的背景
        2.2.1 地理环境
        2.2.2 人文历史
        2.2.3 物质资源
    2.3 凤翔家宅六神木版年画的传承现状
3 凤翔家宅六神木版年画的功能分类与张贴习俗
    3.1 凤翔家宅六神木版年画的功能分类
        3.1.1 灶神
        3.1.2 仓神
        3.1.3 龙井神
        3.1.4 土地神
        3.1.5 天地神
        3.1.6 牛马王
    3.2 凤翔家宅六神木版年画的张贴习俗
4 凤翔家宅六神木版年画的艺术特征
    4.1 凤翔家宅六神木版年画的构图特征
        4.1.1 整段式居中对称构图
        4.1.2 两段式左右对称构图
        4.1.3 三段式水平对称构图
    4.2 凤翔家宅六神木版年画的人物造型特征
        4.2.1 六神的比例分析
        4.2.2 六神的五官分析
        4.2.3 六神的服饰分析
    4.3 凤翔家宅六神木版年画的用线特征
    4.4 凤翔家宅六神木版年画的色彩特征
        4.4.1 凤翔家宅六神与传统“五行五色”观念
        4.4.2 凤翔家宅六神木版年画的设色规律特征
    4.5 凤翔家宅六神木版年画的工艺流程
        4.5.1 制作材料及制作工具
        4.5.2 绘稿技艺
        4.5.3 刻版技术
        4.5.4 印刷流程
5 《凤翔家宅六神木版年画》书籍设计
    5.1 设计思路
    5.2 材质的选取
    5.3 书籍装帧形式
    5.4 封面设计
    5.5 内容设计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绵竹年画“福禄寿”题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绵竹年画概述
    第一节 绵竹年画的产生与发展
        (一)产生条件
        (二)历史沿革
    第二节 绵竹年画的艺术特征
        (一)内容形式
        (二)工艺特色
第二章 绵竹年画“福禄寿”题材及原型考释
    第一节 图像描述
        (一)“福”题材
        (二)“禄”题材
        (三)“寿”题材
        (四)“三星”题材
    第二节 原型考释
        (一)人物神只考释
        (二)祥禽瑞兽考释
        (三)花卉果木考释
        (四)祥物宝器考释
第三章 绵竹年画“福禄寿”题材形式分析
    第一节 表达方式分析
        (一)谐音表达
        (二)文字表达
        (三)符号表达
        (四)象征表达
    第二节 图像比较分析
        (一)纵向时间比较
        (二)横向地区比较
第四章 绵竹年画“福禄寿”题材文化阐释
    第一节 “福禄寿”题材的生活追求
        (一)追求幸福
        (二)追求官禄
        (三)追求长寿
    第二节 “福禄寿”题材的审美价值
        (一)人文价值
        (二)艺术价值
    第三节 “福禄寿”题材的思想意蕴
        (一)三星崇拜的思想基础
        (二)感化人心的宗教教化
        (三)积善成仙的人生向往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笔者研究期间田野调查情况
附录二:主要访谈年画艺人一览表
附录三: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5)鲁西南地方戏曲影响下的戏曲民俗版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鲁西南地区概念的界定
        1.2.2 民俗版画概念的界定
        1.2.3 鲁西南戏曲民俗版画概念的界定
        1.2.4 相关地方民俗词汇的概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1.3.2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5 主要创新之处
    1.6 基本思路与方法
    1.7 论文主要框架图
第2章 鲁西南地区的文化生态与民俗版画呈现
    2.1 鲁西南地区的地域文化生态
        2.1.1 鲁西南地区的自然环境
        2.1.2 鲁西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变迁
        2.1.3 民俗版画与鲁西南民众日常生活
    2.2 鲁西南民俗版画的发展历程与地理分布
        2.2.1 萌生期:鲁西南民俗版画的产生推论
        2.2.2 兴盛期:清末民国的重要地域文化事项
        2.2.3 转型期:冀鲁豫边区的新年画改造运动
        2.2.4 衰落期:20 世纪中期以来的发展式微
        2.2.5 鲁西南民俗版画的主要地理分布
    2.3 鲁西南民俗版画的内容与形式
        2.3.1 生活类民俗版画
        2.3.2 仪式类民俗版画
        2.3.3 神只类民俗版画
    2.4 鲁西南民俗版画的制作技艺及对图像的影响
        2.4.1 主要材料及工具
        2.4.2 基本制作技艺及场所
        2.4.3 材料工具及制作技艺对图像呈现的影响
第3章 地方戏曲与鲁西南戏曲民俗版画图像的生成
    3.1 鲁西南地方戏曲与民间生活
        3.1.1 鲁西南地方戏曲概述
        3.1.2 相关剧种及其文化特征
        3.1.3 鲁西南地方戏曲展演的空间与场所
        3.1.4 地方戏曲对鲁西南民间生活的影响
    3.2 鲁西南戏曲民俗版画对地方戏曲的接受与呈现
        3.2.1 戏曲文化传播与戏曲民俗版画
        3.2.2 戏曲民俗版画呈现的载体
        3.2.3 鲁西南民俗版画对地方戏曲的接受及影响
    3.3 鲁西南戏曲民俗版画的图像阐释
        3.3.1 鲁西南戏曲民俗版画的表现题材
        3.3.2 鲁西南戏曲民俗版画的造型
        3.3.3 鲁西南戏曲民俗版画的构图
        3.3.4 鲁西南戏曲民俗版画的色彩呈现
        3.3.5 鲁西南戏曲民俗版画的文本重构
    3.4 鲁西南及邻近地域戏曲民俗版画的图像比较
        3.4.1 区域内不同画店的图像比较及其融合影响考论
        3.4.2 与豫北地区戏曲民俗版画的图像比较
        3.4.3 与河南朱仙镇戏曲民俗版画的图像比较
        3.4.4 与山东杨家埠戏曲民俗版画的图像比较
        3.4.5 与临汾地区戏曲民俗版画的图像比较
        3.4.6 多地图像元素的比较与分析
第4章 鲁西南戏曲民俗版画流传的生活空间与文化融合
    4.1 鲁西南戏曲民俗版画流传的生活空间
        4.1.1 私人空间:功能语境下的书本子民俗版画
        4.1.2 特定空间:仪式语境下的罩方画
        4.1.3 营作空间:戏曲民俗版画的制作与销售空间
    4.2 鲁西南戏曲民俗版画的文化融合
        4.2.1 民间文化融合的效度及鲁西南戏曲民俗版画的反应
        4.2.2 鲁西南戏曲民俗版画文化区的形成
        4.2.3 鲁西南地方戏曲文化区与戏曲民俗版画文化区的重合及错位
    4.3 当代生活交流方式的改变与戏曲民俗版画的式微
        4.3.1 社会转型对民间文化秩序与生活交流方式的影响
        4.3.2 文化媒介的转变:鲁西南戏曲民俗版画文化区的弱化
        4.3.3 文化生态链的断裂:鲁西南戏曲民俗版画的当代式微
第5章 民间文化的时空交流与戏曲民俗版画
    5.1 戏曲民俗版画生发的文化基础
        5.1.1 共性:民间文化语境下的戏曲民俗版画形塑
        5.1.2 个性:文化区视野下的戏曲民俗版画独特呈现
    5.2 戏曲民俗版画生发过程中的文化交流与整合
        5.2.1 民间文化的交流与扩散
        5.2.2 戏曲民俗版画的时空交流与扩散
        5.2.3 戏曲民俗版画与地域文化的整合
    5.3 戏曲与戏曲民俗版画的时空交流及其作用
        5.3.1 戏曲文化与民间视觉艺术的文化融合
        5.3.2 文化区视野下戏曲与戏曲民俗版画的时空交流
        5.3.3 作为标志性文化的地方戏曲在区域文化中的统领作用
    5.4 “非遗”保护视野下的戏曲民俗版画
        5.4.1 当代文化语境下戏曲民俗版画的特殊性
        5.4.2 戏曲民俗版画传承在“非遗”时代出现的相关问题
        5.4.3 “非遗”视野下的戏曲民俗版画传承与保护路径探析
结语
附录A:鲁西南戏曲民俗版画部分图录辑选
附录B:鲁西南民俗版画艺人录
附录C:鲁西南地区相关方言称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盛开在民间——记民间美术研究者王海霞(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民间年画的系统研究
    1.《中国古版年画珍本》的出版
    2.对年画数据资料库的重视和建立
    3.深入地对高密扑灰年画的考察和补充研究
    4.对一个年画世家的深度追索
二、深耕田野 步履不停
    1.调研范围广
    2.涉及种类多
    3.调研程度深
三、关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
四、致力于民间美术推广与大众普及
结语
附录一
    ●王海霞学术年表
        ● 1963年
        ● 1985年
        ● 1985年9月—1988年7月
        ● 1989年
        ● 1992—1995年
        ● 1996年
        ● 1997年
        ● 1998年
        ● 1999年
        ● 2000年
        ● 2001年
        ● 2003年3月—2004年10月
        ● 2004年10月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附录二
    ●王海霞学术成果
        着作
        论文

(7)桃花坞木版年画《一团和气》的艺术形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价值
    1.3 研究现状
        1.3.1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研究现状
        1.3.2 桃花坞木版年画《一团和气》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创新点
第2章 年画《一团和气》人物形象溯源
    2.1 “一团和气”题材考释
        2.1.1 “三人合体”的《一团和气图》
        2.1.2 《一团和气图》的图式关联
    2.2 “一团和气”图像的流传
        2.2.1 由宫廷到民间的流变过程
        2.2.2 “一团和气”题材的延伸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年画《一团和气》的艺术形式分析
    3.1 构图之“妙”
        3.1.1 圆形构图的寓意与内涵
        3.1.2 对称均衡的形式美
        3.1.3 平面化的装饰手法
    3.2 造型之“精”
        3.2.1 雅俗共赏的造型审美
        3.2.2 人物服饰的纹样造型
        3.2.3 “满”与“大”的造型特征
    3.3 刻线之“繁”
        3.3.1 传统绘画用线的延伸与表现
        3.3.2 精密考究的细致刻版
    3.4 用色之“雅”
        3.4.1 雅致柔和的色彩搭配
        3.4.2 “红绿”的对比统一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一团和气》与同题材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
    4.1 桃花坞年画《一团和气》不同时期版本的比较研究
        4.1.1 与嘉庆版比较研究
        4.1.2 与清末版比较研究
        4.1.3 与民国版比较研究
    4.2 桃花坞年画《一团和气》与不同地区同题材比较研究
        4.2.1 与湖南滩头版《和气致祥》比较研究
        4.2.2 与河南朱仙镇版比较研究
    4.3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8)1949年以来中国古代木刻版画文献出版述论(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古代木刻版画书籍的整理与出版
2 木刻年画的整理与出版
3 下一阶段中国古代木刻版画文献出版工作的关键

(9)版画《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图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缘起
    研究意义
    国内外研究综述
    创新之处
    研究方法
第一章 《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发现与年代界定
    第一节 黑水城背景与作品发现过程
    第二节 作品产生年代的确定
    小结
第二章 《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图像风格与功能特点分析
    第一节 独特的画面语言系统—— 中国画式宣和装结构
    第二节“平水版”的风格样式
    第三节 《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功能特点分析
    小结
第三章 《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图像谱系研究与思想观念的传播
    第一节 四美图与图像谱系
    第二节 图像谱系与粉本关系
    第三节 大众审美与图像符号化
    第四节 教化思想的传播
    第五节 功能与观念之间的承载关系
    小结
第四章《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与文化隐喻
    第一节 四美图世俗化与宗教化的呈现
    第二节《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是佛教版画向世俗版画过渡时期的表征
    第三节《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是独立的创作版画
    小结
结论
图录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个人成果

(10)清代晋南戏曲年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第一章 晋南木版年画的源流与制作工艺
    第一节 年画流变简述
    第二节 晋南木版年画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晋南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
第二章 清代晋南平阳地区画店及戏曲年画考略
    第一节 德隆画店戏曲年画
    第二节 兴昌画店戏曲年画
    第三节 西芦曲印改良画店戏曲年画
    第四节 张家画坊戏曲年画
    第五节 天泰成画局戏曲年画
第三章 清代晋南绛州地区画店及戏曲年画考略
    第一节 益盛成画店戏曲年画
    第二节 天福成画店戏曲年画
    第三节 无名画店戏曲年画
第四章 清代晋南戏曲演出与戏曲年画的图像嬗变
    第一节 清代晋南戏曲年画与当地戏曲演出关系
    第二节 梆子腔影响下的年画图像嬗变
    第三节 清代晋南戏曲年画“语-图”符号关系
第五章 清代晋南戏曲年画的图像叙事机制
    第一节 清代晋南戏曲年画的图像叙事表现
    第二节 清代晋南戏曲年画的图像叙事成因
第六章 清代晋南戏曲年画的艺术语言
    第一节 清代晋南戏曲年画的美术特征
    第二节 清代晋南戏曲年画的戏曲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日本藏中国古版年画精品(论文参考文献)

  • [1]俄罗斯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的中国民俗画片收藏研究[D]. 周峪竹.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2]冯骥才文化遗产保护相关事记(1964—2020)[J]. 冯骥才工作室. 民艺, 2021(01)
  • [3]凤翔家宅六神木版年画艺术特征研究[D]. 王珍. 西安理工大学, 2020
  • [4]绵竹年画“福禄寿”题材研究[D]. 冉丰毓.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4)
  • [5]鲁西南地方戏曲影响下的戏曲民俗版画研究[D]. 张宗建. 天津大学, 2020(02)
  • [6]盛开在民间——记民间美术研究者王海霞[J]. 邰高娣. 民艺, 2020(03)
  • [7]桃花坞木版年画《一团和气》的艺术形式研究[D]. 韩亚婷.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1)
  • [8]1949年以来中国古代木刻版画文献出版述论[J]. 向敏. 出版科学, 2019(05)
  • [9]版画《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研究[D]. 张桐源. 西安美术学院, 2019(01)
  • [10]清代晋南戏曲年画研究[D]. 张靖.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日本古代中国年画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