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特点及现状研究

忻州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特点及现状研究

一、忻州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特点和现状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何素艳[1](2020)在《基于风险认知与沟通的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科学应对、有效防范我国学校体育中的雾霾风险,研究从心理学视角探讨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的雾霾应对行为问题,引入了风险沟通和风险认知变量,探讨了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风险认知概念维度及其测量,调查了学校和体育活动参与者的雾霾风险认知、风险沟通和应对行为现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现象理论,揭示了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机制,提出了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措施,以期为学校和体育活动参与者积极应对雾霾提供依据和指导。为提高研究效度,研究采用了探索性序列混合研究设计、聚敛混合研究设计和嵌套混合研究设计,具体采用了知识图谱方法、访谈法、描述性质性研究、扎根理论、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得出如下结论:(1)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概念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沟通概念包括信息告知、宣传平台、信息反馈三个维度;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认知概念包括主观感受、主观评价、理性判断三个维度。(2)研究编制的《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量表》是单维度,即积极应对;《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沟通量表》包含主动获取知识和被动接收信息两个维度;《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认知量表》包含危害性和恐惧性两个维度,三个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测量推荐标准,可以用来测量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的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和风险认知三个变量。(3)雾霾影响下,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呈现出高雾霾风险认知和弱应对行为,学校呈现出低体育活动雾霾风险沟通。(4)人口统计学变量是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风险沟通、风险认知、应对行为的影响因素,但总体解释力较弱,风险沟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验和政策监管,风险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暴露程度和信息传播,应对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危害认知、信息传播和行业制度。(5)体育活动雾霾应对知行悖离理论较好地解释了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及现象,主要观点为:在行政干预下,风险沟通能引发积极应对行为;在现实条件限制下,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雾霾危害共识导致回避应对行为,肤浅的危害认知难以促进参与者的积极应对行为,风险认知对积极应对行为的影响离不开条件因素的支持。(6)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的雾霾风险沟通正向影响应对行为,风险沟通正向影响风险认知,风险认知正向影响应对行为,风险认知在风险沟通对应对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不完全中介作用,学校可开展多种形式的雾霾风险知识讲授与雾霾信息告知,促进体育活动参与者积极应对雾霾风险。(7)北方多数地方的雾霾天学校体育活动叫停标准存在阈值设置偏高和学校叫停户外体育活动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故研究提出雾霾天体育活动叫停标准的建议,即幼儿园、中小学、大学分别根据AQI>150、AQI>200、AQI>300阈值标准,达到阈值即刻叫停户外体育活动。(8)总体看,体育活动参与者视角的雾霾应对措施较为有限,有利的场馆环境条件和相关的政策与制度是促进参与者个体积极应对雾霾的有力保障。未来研究需要转向相关政策和制度方面,解决雾霾影响后体育教学的补偿问题、体育活动叫停标准问题和学校规范开展风险沟通的问题。呼吁相关部门出台行业政策和制度,如《雾霾天气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和《重污染天气学校体育活动应急预案》,以促进参与者个体的雾霾积极应对行为,保障雾霾天气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有序、规范、合理开展。

陈青[2](2019)在《对新型农村社区体育的研究 ——以金堤名苑为个案》文中指出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着国计民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重心放在经济发展方面,2006年末,中国农村社区建设在民政部的倡议下开始施行。社区体育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中国农村进行社区建设开始比较晚,关于农村社区体育研究的文献很少,相关的农村社区体育研究内容宽泛,缺乏深入的社区体育研究。目前的农村社区有多种类型,本研究的农村社区属于“单村-社区”(由一个行政村建设成社区),笔者研究的金堤名苑是山东省高唐县最早的农村社区试点之一,为盘活土地资源,由农民企业家朱华国于2011年无偿投资一亿余元建成。本文研究的这种特殊类型的农村社区是政商合作,共建新农村的典范,是农村社区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根据农村社区体育研究现状和本文所选取的农村社区的特点,对这种新型农村社区体育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以田野调查为基础,以金堤名苑居民为调查对象,加以充分的质性访谈,了解基层小区居民和组织人员的想法,对新型农村社区体育进行研究,这无疑是一种创新和尝试。本文用到的具体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和质性访谈法,从居民的生活中了解该社区体育的具体现状和发展迅速的原因。本研究以和居委会、居民、特别是体育活动骨干,进行深入交流访谈为主要的资料收集手段,对当前体育开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并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和居民的亲身体会得出以下结论:(1)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居民体育活动从原始村落民俗体育到新农村社区现代体育的转变,而新农村社区现代体育的发展又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2)农民的体育活动建立在不影响正常的生活水平之上,“行有余力”填饱肚子之后才会考虑体育锻炼的问题。新型农村社区的建立,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得力助手,加快了农村的城市化进程。(3)金堤名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和女性,这与农村女性家庭地位的变化有关。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农村原本的落后思想受到冲击,女性家庭地位产生了变化,女性有了更多的余暇时间投入到体育锻炼中。(4)金堤名苑居民参加的体育活动,以场地设施所能提供的(或者不受场地设施限制的)项目为主,如广场舞、象棋等。(5)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居民对体育价值观念的判断影响体育消费水准。经济水平越高,居民对体育价值观念的判断越正确,体育消费水准越高。(6)金堤名苑成立前后体育活动的变化反映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以社区体育活动作为切入点,可以清晰的看到我国农村的变化历程。

张然[3](2019)在《山西省气排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在十三届全运会上首次设立的群众比赛项目中,气排球运动就是19个群众比赛项目之一。目前气排球运动在社会群体中大受好评并且发展迅速,一个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就应该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得到发展与推广。由于气排球运动是我国自创的一项集运动、休闲和娱乐为一体的群众性体育项目,气排球具有球质软、球体大、重量轻、球网低、规则宽、球速缓慢、对参与者造成伤害小等特点,而且气排球运动简单易学、参与者的运动量可大可小并且具有较强的竞技健身性和较高的娱乐观赏性,是一项非常适合广大人群普遍参与的集体性项目。本论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气排球运动在我国目前的现状进行了解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目前山西省气排球运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最后运用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从问卷和访谈中得到的数据和信息对影响山西省气排球运动开展和普及的因素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希望为山西省气排球运动更好的开展和普及推广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帮助。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山西省气排球运动参与者主要以中年人为主;参与气排球运动的人群女性参加者的比例比男性要高;气排球运动参与者的收入相对较高;参与气排球运动的人们的消费情况主要是参与消费和实物消费。2、气排球运动参与者参加该项运动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爱好兴趣以及休闲娱乐为主;气排球运动参与者每周参加气排球运动的次数大多在3-4次左右,每次活动时间在60分钟以上;气排球运动参与者参加气排球运动的方式主要以比赛和训练方式为主。3、山西省气排球运动参与者喜欢参加气排球运动的原因气排球运动简单易学、不易受伤、运动量可大可小并且具有较强的竞技健身性和较高的娱乐观赏性;气排球参与者大部分是通过体育协会举办比赛和身边朋友介绍等多种途径认识和了解到气排球这项运动。4、目前山西省开展大型的气排球运动比赛的次数比较少,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媒体等对气排球运动宣传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大多数为了参加比赛而组织的气排球运动队伍的比赛经费都是队员自己筹集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组织参加气排球运动比赛的单位主要是当地老体协或者企事业单位的气排球爱好者等。5、山西省气排球运动参与者活动的地点主要是公共体育场所和企事业单位场地,其次是附近学校场地;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场地一般都不对外开放。这就导致在气排球运动场地本就非常缺乏的情况下,很大一部分程度上限制了人们进行气排球运动,从而也导致了山西省气排球运动的发展受到了限制。6、当前我国的许多科研工作者对该运动进行了很多调查工作和研究,大部分主要都是从气排球运动的起源、规则裁判、特点和价值、技战术的研究以及发展普及和推广的情况等方面进行研究的,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山西省在气排球运动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不是很多。通过调查了解气排球运动在山西省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提出了推动山西省气排球运动发展的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1、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气排球运动的支持力度,包括经济支持和政策支持。2、加强媒体对气排球运动的宣传,通过各种方式来扩大宣传范围,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气排球运动中去。3、山西省的一些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鼓励社会各组织力量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和规模大小的气排球运动比赛。4、尝试把气排球运动引进学校的体育课程中,让学生也体会到这项运动的乐趣。5、定期地开展有关气排球运动的培训活动,提高参与者对气排球运动的认知水平以及裁判的执裁水平;制定统一、权威的气排球运动规则和竞赛秩序,规范参与者的行为,加强对各种赛事的规范化管理。6、加强对气排球运动科研工作方面的重视。

吴明[4](2019)在《河南省新县大众体育健身的现状调查及发展路径研究》文中提出“全民健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又一伟大进程,是加强国民体质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国家战略。随着1995年《全民健身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打响了全民健身发展的第一枪。为了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国务院于2016年又制订了新的五年全民健身计划,新的五年计划将对以后大众体育健身发展状况的研究、体育行政部门在发展体育健身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以及对以后大众健身发展思路的探索,都起到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新县地属大别山山脉,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作为豫南地区特色县城,它在全民健身事业方面的发展具有先进性,其中地形地貌、红色文化又为自身的体育特色发展奠定了基础。因为位于山区,空间闭塞,体育发展相对于沿海城市较缓慢,而人们落后的健身观念,也严重的阻碍了新县大众健身运动的发展。因此,研究新县体育目前发展状况,分析影响新县大众健身的各种制约因素,分析其发展规律与趋势,构建出适合新县大众体育健身发展的方法和路径。本研究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抽样,以新县城区中社区一共500名群众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新县大众健身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新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全国标准。但是新县大众健身体育设施类型单一且设施管理与维护十分落后,开放力度不够。2、新县居民收入不均衡,体育消费较低。经费来源单一,主要靠政府下拨,并缺乏其他社会力量的参与。3、在选择项目上,新县大部分居民都选择了走跑、大球、舞蹈类体育项目;在选择时间上,在下午进行健身的人最多,其次是早上;在选择频率上,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最多,一周每天锻炼的最少。4、影响新县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为缺少良好的锻炼环境,宣传力度不够、经费支持有限以及人群的体育态度和观念的转变。针对新县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本文得出以下几条结论:1、健全体育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由政府主导,社团协会组织协调,基层群众积极参与的运行模式。2、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统筹资源,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开拓多渠道的筹资方式。3、注重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活动方式,加强体育与红色旅游融合研究,开发特色项目,才能更好加强全民参与的积极性。4、积极发展乡镇体育,加快基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体育服务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田超[5](2019)在《开封市区体育公园建设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和城市化的推动,人们越来越重视个性化的休闲娱乐体育,喜欢回归自然,利用自然的方式运动,放松身心,治疗疾病,增强体质,现阶段人们进行体育锻炼,需要在一个绿色的环境中进行锻炼,以娱乐为基础的体育锻炼形式来进行体育锻炼,体育公园的建设适应了时代的特点,改善了生态环境。开封市体育公园受到了开封市民,特别是广大老年人的青睐和赞誉,在生态中健身,在健身中享受快乐已经成为附近居民健身的首选。本文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对开封市区体育公园的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其调查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影响开封市区体育公园建设的限制性因素,并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众多问题进行剖析。在了解到开封市区体育公园未来开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其未来的规划建设作出实践性的对策,以促进该地区体育公园建设活动可以得到更好地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开封市现有的体育公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民健身的需求,但面积和规模都较小,整体的规划布局还不够合理,区域分布不均衡。2.体育公园的性质都多为公益性,极大的方便了市民,但没有经营性收入,经费多由财政拨款、市企业单位资助等,建设资金渠道来源过于单一。3.体育公园多为事业单位代管,缺乏管理和维护的人员,缺乏专业性的经营管理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4.体育公园开设的项目多为篮球、乒乓球、门球、广场舞、健步走等项目,缺乏地方特色项目,足球场地的建设也没有在规划之中,没有与体育场馆相结合的体育公园,设置的运动项目服务的对象多为老年人。5.场地设施的建设存在不合理性,部分建设的设施实用性有待提高,场地设施的配置存在不足的情况,体育公园部分场地设施还存在闲置的状态。根据调查结果,为更好的完善和建设体育公园,提出以下建议:1.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最主要的任务是保障群众有活动的场所,要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共享的原则,开封市区的体育公园都集中在东部地区,存在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可根据城市的规划去科学的布局体育公园的建设,以满足群众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不同的需求。2.多渠道的融资模式可以促进体育公园的发展,应该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鼓励不同水平的投资者和有意向个人与单位更加积极地帮助国家进行生态性体育主题公园的建设。同时在税收方面以及园区经营方面提供一定的积极性政策,加强生态性体育主题公园建设形式的多样性,尽可能的解决体育场地设施投入资金的不足。3.开封市体育公园的管理部门要合理完善和规范体育公园管理机制,转变管理理念,规范工作流程,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引进经营管理型人才,培养专业的管理团队,使体育公园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但可以促进工作的效率,而且优化体育公园的服务水平。4.体育公园的规划建设中,要设置有符合地方特色的项目,适当的增加体育场馆和足球场的建设,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追求体育公园多样化和综合性的发展。5.体育公园的建设要根据居民的需求,以减少公园建成资源的闲置,合理安排场地设施,改建和完善现有的场地设施,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设置分区,给锻炼者提供更好的体验。

万三清[6](2019)在《二青会与三晋传统体育文化的互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运会”全称“全国青年运动会”,全国城市运动会作为他的前身,已成功举办过七届。2013年,第八届城运会更名为“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青运会同奥运会一样,是时隔四年而进行一次的体育赛事,对于2019年8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太原将作为主办城市参与其中并扮演着组织与管理运行赛事的重要角色。体育实力的强盛对于民族的繁荣,国家的富强至关重要。竞技体育领域中,优秀运动员的的发掘、选取、培养,都与青运会的开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青运会作为国家提倡的奥运计划中的关键部分,完成了竞技体育在我国体育体制领域中关键的一步,成功的激发了青少年的训练兴趣,成为了促进竞技体育事业以及我国整体体育事业良好发展的有力平台。本论文以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二青会)与三晋传统体育文化的互融为研究对象,在二青会的项目设置、主要场馆特点、大型活动、志愿者工作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二青会上新增三晋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摔跤,为三晋传统体育文化赋予了拼搏不息、努力奋斗、不怕流血流汗的竞技精神,同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三晋传统体育文化也将借二青会的举办进一步弘扬。(2)承办二青会比赛项目的众多场馆是代表山西作为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展示的亮丽明信片,是三晋传统体育文化宣传的有效载体,能够提高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二青会将借助视觉方面的应用,如会徽、吉祥物、口号的设计与摆放、开幕式和闭幕式的表演、火炬的传递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此来充分表明赛事形象,从而提升办赛理念。(4)志愿者作为三晋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媒介,在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继承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研究建议:(1)增加特色项目的影响力。对于武术和摔跤项目,应积极鼓励运动员踊跃报名,扩增参与人数;应引导观众前来观看,营造紧张、激烈的现场氛围,利于参赛运动员积极性的高涨,塑造山西体育品牌效应。(2)应加大场馆的实用性。以赛事场地的布置为切入点,结合三晋传统体育文化呈现整洁亲切、包容性高的赛场环境,让运动员在激烈赛事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当地体育文化的底蕴。(3)加大赛事宣传力度。应在人流量密集的地区,如广场、车站、机场,以及交通工具出租车、大巴等途径投放广告牌。此外,在网络上也应进行相关内容的广告宣传。(4)提前对志愿者进行培训。赛事举办之前,应系统地对志愿者进行着装、姿态、言行方面的正确培训。

崔仁争[7](2019)在《新时代全面小康背景下南昌地区老年人健身活动研究》文中认为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已经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民健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全民健身是“体育强国”战略的重点,其中老年健身是全民健身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以新时代全面小康背景下南昌地区老年人健身活动研究为例,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研究南昌地区老年健身活动开展的情况,为今后南昌地区老年人的健身活动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快实现全民健康梦的总目标。通过对南昌地区老年人健身活动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1.南昌地区女性老年人参与健身活动的数量高于男性老年人,且年龄的增长使老年人参与健身活动的人数逐渐下降。2.南昌地区大部分老年人对参加健身活动持肯定态度,但存在认知不够科学的现象。同时,参加健身的第一动机为防病治病,且呈集群性,独自健身的男性老年人多于女性老年人。3.好友传授的健身方法获取途径和安全系数高、限制条件少的项目最受南昌地区老年人欢迎,男性老年与女性老年人倾向的健身项目存在差异,且老年人的年龄越大选择的项目越简单。此外,南昌地区老年人对健身场地和设施比较满意。4.在南昌健身政策的支持下,老年人的健身环境良好。南昌地区多数老年人选择在早上或晚上健身,其中自然环境优美、体育氛围浓厚的健身场所更受欢迎。5.南昌地区老年人缺乏健身精神消费需求,健身花费少且以实物型健身消费为主。同时,能够接受稳定专业健身指导的老年人较少,且对指导工作满意度低。6.南昌地区老年人存在缺乏科学健身意识、健身资源利用率低、开放型场地竞争激烈、缺少专业的老年人健身指导员和公共设施供给针对性低的问题。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老年人科学健身的宣传力度;2.提高现有健身资源利用率;3.加强老年人健身场地建设;4.加强老年人健身的专业人才培养;5.提高老年人公共健身设施供给的精准度。

曾强[8](2019)在《地域文化视角下宁夏成年人体质研究》文中指出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宁夏人口年龄结构呈“纺锤形”,成年人占总人口数72.22%,儿童青少年和老人分别仅占21.39%、6.39%,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应合理偏重成年人体质研究。但现有涉及宁夏的体质研究以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仅有少量研究宁夏公务员、高校教职工、西海固地区居民和山区居民体质的文献,且相关研究不能很好的代表宁夏成年人总体的体质状况。为此,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地域文化的研究视角切入,在理论方面探究了地域文化影响体质的维度和路径,选取人口结构具有典型性的成年人作为研究案例,利用宁夏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宁夏统计局等平台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地域文化影响宁夏成年人体质进行了实证分析,明确了宁夏成年人的体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不断增强宁夏成年人体质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结论、建议如下:主要结论:1、随着年龄的增长宁夏成年人体质水平呈下降趋势。2、宁夏成年人体质水平存在年龄、城乡、职业、地域差异。表现为低龄人口好于高龄人口,城镇人口好于乡村人口,非体力劳动人口好于体力劳动人口,川区人口好于山区人口。3、人口结构、环境状况、文化特征是影响宁夏成年人体质的主要因素。(1)人口结构:低龄、城镇、川区、非体力劳动等人口结构因素对成年人体质水平具有促进作用;高龄、农村、山区、体力劳动等人口结构因素使成年人体质水平下降。(2)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宁夏的自然灾害、环境破坏威胁成年人体质,环境问题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改善成年人体质;2)社会环境因素:成年人体质达标率与受试者的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方式、生活水平呈低度正相关关系。(3)文化因素:“剩余模式”健康观、“享乐主义”生活观导致宁夏人对重视健康状况关注度不高,危险行为生活方式比例大,严重威胁宁夏成年人体质研究建议:1、干预成年人人口结构以促进成年人体质。(1)加大高龄成年人体质健康干预力度,减轻更年期和人体生物衰老对体质的不良影响。(2)逐步提升城镇化水平,协同促进区域综合发展与成年人体质增强。(3)引导山区人口向川区合理转移,抑制艰苦生活条件、恶劣生活环境对成年人体质的威胁。(4)推进体力劳动人口向非体力职业转移,推动成年人体质健康发展。2、改善成年人的生活环境以促进成年人体质。(1)改善自然环境:1)加大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2)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2)改善社会环境:1)强化政策指导促进成年人体质,立法监督政策执行效果。2)打造全国脱贫攻坚示范区,着力提升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3)加强教育基础服务能力,提升居民受教育程度。4)加大精准健康扶贫力度,改善人民体质健康状况。3、推进地域文化传承、建设以促进成年人体质。(1)传承宁夏地域文化精髓,推动宁夏社会发展,促进成年人体质改善。(2)加强与成年人体质发展密切相关的制度、精神文化的建设,为改善成年人体质提供制度保障和精神引导。

刘宁[9](2013)在《安顺市老年人体育健身的现状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文章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安顺市老年人体育健身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存在的问题,为老年人健身锻炼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康日奇[10](2012)在《大同市城区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与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保障事业的改善,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在加快。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201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已达13.26%(人数为1.78亿)。预计在未来5年,老年人口比重将超过15%。大同作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老龄化问题也日趋加剧,因此,关注老年人生活,了解他们体育锻炼的现状,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以山西省大同市城区14个街道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60-69岁)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60—64岁和65—69岁两个年龄段。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山西省大同市城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频率、场所、目的、方式与项目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其结论如下:1、大同市老年群体对体育锻炼态度积极、主动,58.8%的老年人每周锻炼2-3次,61.2%的老年人能够保持每次锻炼1-2小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2、大同市老年人主要选择一些负荷小、强度低的运动项目。男性老年人热衷于棋类、散步、快走、慢跑等;而女性老年人喜欢健美操、交谊舞、形体练习和具有民间特色的活动。3、大同市65-69岁老年人大多以“个人单独”的形式参与体育锻炼,而60-64岁老年人大都以“朋友一起”的形式参与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地点多选择在公园、广场或空地等免费场所,体育场馆等经营性体育场所并没有能够吸引更多的老年人来进行体育锻炼。4、大同市老年人体育消费主要以购买体育用品为主,而在收费的体育场所和培训方面的体育消费较少,所以老年人的传统体育消费观念有待改变,现代消费意识有待提高。5、制约大同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缺少组织和技术指导、无活动场地、家务重、事务多以及没有兴趣等。

二、忻州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特点和现状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忻州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特点和现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风险认知与沟通的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体育活动风险应对行为与风险认知研究
        1.2.2 风险沟通研究
        1.2.3 雾霾风险与体育活动应对研究
        1.2.4 我国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研究的考虑
    1.3 研究的具体问题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假设
        1.5.2 研究思路
    1.6 研究创新点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收集方法
        2.2.2 资料分析方法
3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调查问卷》编制
    3.1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的质性研究
        3.1.1 引言
        3.1.2 研究方法
        3.1.3 结果与分析
        3.1.4 讨论
        3.1.5 小结
    3.2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量表编制
        3.2.1 引言
        3.2.2 研究方法
        3.2.3 结果与分析
        3.2.4 讨论
        3.2.5 小结
    3.3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调查问卷》其他题项的编制
        3.3.1 引言
        3.3.2 研究方法
        3.3.3 研究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现状
    4.1 引言
    4.2 研究方法
        4.2.1 问卷调查法
        4.2.2 数理统计法
        4.2.3 访谈法
        4.2.4 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调查总体情况
        4.3.2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讨论
        4.4.1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的总体特征
        4.4.2 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
        4.4.3 混合研究方法的结果验证
    4.5 小结
5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理论研究
    5.1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实质理论研究
        5.1.1 引言
        5.1.2 研究方法
        5.1.3 结果与分析
        5.1.4 讨论
        5.1.5 小结
    5.2 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形式理论研究
        5.2.1 问题的提出
        5.2.2 研究假设
        5.2.3 研究方法
        5.2.4 结果与分析
        5.2.5 讨论
        5.2.6 小结
    5.3 本章小结
6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应对措施研究
    6.1 重污染天气学校体育活动叫停标准研究
        6.1.1 问题的提出
        6.1.2 分析方法
        6.1.3 文本制定存在的问题
        6.1.4 “叫停”实践存在的问题
        6.1.5 讨论
        6.1.6 小结
    6.2 建议出台《重污染天气学校体育活动应急预案》
        6.2.1 实践问题
        6.2.2 具体建议
    6.3 建议出台《雾霾天气学校体育教学大纲》
        6.3.1 实践问题
        6.3.2 具体建议
    6.4 自下而上的体育活动雾霾风险沟通实践
        6.4.1 相关提案
        6.4.2 提案效果评价
    6.5 研究局限与展望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附录Ⅳ
附录Ⅴ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对新型农村社区体育的研究 ——以金堤名苑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2.1 实践意义
        1.2.2 理论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划定研究的问题域,界定核心概念
    2.2 确立研究的新起点,关于新型农村社区体育的研究
        2.2.1 新型农村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现状的研究
        2.2.2 新型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
        2.2.3 新型农村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研究
        2.2.4 新型农村社区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
        2.2.5 其他有关新型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状况的研究
    2.3 文献述评
3 相关理论基础
    3.1 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理论
    3.2 城乡一体化理论
    3.3 城市空间扩展理论
    3.4 社区理论
4 研究设计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质性研究的定义
        4.2.2 质性研究的分类
        4.2.3 选择质性研究的原因
        4.2.4 具体研究方法
    4.3 研究思路
    4.4 个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4.5 研究伦理
    4.6 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金堤名苑个案概况梳理
    5.2 金堤名苑体育组织管理人员梳理
        5.2.1 组织内部人员梳理
        5.2.2 组织外部人员梳理
    5.3 金堤名苑居民体育活动参与情况
        5.3.1 金堤名苑居民体育活动参与人群
        5.3.2 金堤名苑居民体育价值观念
        5.3.3 金堤名苑居民体育活动参加形式和场地设施
        5.3.4 金堤名苑居民体育参与时间和体育消费现状
    5.4 金堤名苑成立前后社区体育的变化情况
        5.4.1 金堤名苑成立前社区体育的活动情况
        5.4.2 金堤名苑成立后社区体育的活动情况
        5.4.3 金堤名苑成立前后社区体育的变化情况对比
        5.4.4 金堤名苑成立后体育对社区建设的贡献
    5.5 金堤名苑体育发展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5.5.1 金堤名苑体育发展的优势
        5.5.2 金堤名苑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5.5.3 金堤名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6 结论与启示
    6.1 启示
        6.1.1 金堤名苑体育发展对新农村社区体育发展所提供的启示
        6.1.2 金堤名苑体育发展对新农村建设所提供的启示
    6.2 结论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资料的编码与整理
研究生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山西省气排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依据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气排球运动概述
    2.2 气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2.3 国内研究动态
        2.3.1 气排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方面的研究
        2.3.2 气排球技术、战术方面的研究
        2.3.3 气排球运动特点的研究
        2.3.4 气排球普及、推广与开展现状方面的研究
        2.3.5 气排球运动的价值方面研究
        2.3.6 气排球在实验教学与学校推广可行性方面的研究
        2.3.7 气排球与其他排球的对比研究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山西省气排球运动的基本情况分析
        4.1.1 山西省气排球运动参与人群的基本情况分析
        4.1.2 气排球运动参与人群的收入和消费情况分析
        4.1.3 山西省气排球运动参与人群对气排球运动认知与评价分析
        4.1.4 山西省气排球运动参与人群活动情况分析
        4.1.5 气排球运动参与人群参加气排球运动的原因分析
        4.1.6 山西省气排球运动组织管理情况分析
    4.2 影响山西省气排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4.2.1 运动项目自身的运动特点因素分析
        4.2.2 政府相关部门以及领导重视程度分析
        4.2.3 场地设施因素分析
        4.2.4 媒体宣传因素分析
        4.2.5 专业人才指导分析
5 推动山西省气排球运动发展的措施
    5.1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条例
    5.2 加大气排球运动资金支持,完善场
    5.3 组织各种类型、规模、性质的比赛
    5.4 与媒体结合,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其关注度
    5.5 列入学校体育学习内容
    5.6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抓好科研工作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河南省新县大众体育健身的现状调查及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 大众体育概念界定
    2 国内研究现状
    3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2.2 问卷调查法
        2.2.1 问卷的设计
        2.2.2 问卷的效度
        2.2.3 问卷的信度
        2.2.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 专家访谈法
    4 实地调查法
    5 数理统计法
四 结果与分析
    1 新县大众体育健身的现状分析
        1.1 新县大众体育健身的政策制定及实施情况分析
        1.1.1 大众体育健身的政策制定情况
        1.1.2 大众体育健身的实施情况
        1.2 新县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现状分析
        1.2.1 新县学校场地设施的建设情况
        1.2.2 新县社区场地设施的建设情况
        1.2.3 新县公共场所设施的建设情况
        1.2.4 新县收费场所设施的建设情况
        1.3 新县大众体育健身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1.3.1 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
        1.3.2 健身房指导员现状
        1.4 新县体育经费资源来源现状分析
        1.5 新县大众健身项目的开展情况分析
        1.5.1 国家级大别山登山步道一期二期工程
        1.5.2 新县第二届市民运动会
        1.5.3 大别山体育馆的建设
    2 新县居民全民健身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
        2.1 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
        2.1.1 新县大众健身参与者的性别年龄特征
        2.1.2 新县大众健身参与者的职业结构情况调查与分析
        2.1.3 大众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调查
        2.2 调查人群对体育锻炼认知的情况
        2.2.1 大众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
        2.2.2 新县大众参与体育锻炼的认知分析
        2.3 调查人群对体育锻炼参与情况
        2.3.1 新县大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段分析
        2.3.2 新县大众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分析
        2.3.3 新县大众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分析
        2.3.4 新县社区大众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分析
        2.3.5 新县大众参与体育锻炼的地点分布分析
        2.4 影响大众体育开展的因素
        2.4.1 政策的引导和大众传播媒体的宣传因素分析
        2.4.2 大众健身活动经费因素分析
        2.4.3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因素分析
        2.4.4 体育社会指导员因素的分析
        2.4.5 家庭、群体因素
        2.4.6 参与者自身的体育价值观念和态度
    3 新县大众体育健身的发展路径分析
        3.1 新县大众体育健身的路径发展的原则
        3.1.1 全民参与是大众体育健身的前提条件
        3.1.2 发挥特色是大众体育健身的必然选择
        3.2 打造体育文化和红色旅游文化结合的发展定位
        3.2.1 注重新县全民健身需求
        3.2.2 健全新县体育文化,改善大众健身环境
        3.2.3 打造体育文化与红色旅游相结合的大众体育健身发展模式
        3.3 创新发展大众体育健身运行模式
        3.3.1 政府支持、引导作用
        3.3.2 社团协会的组织与协调作用
        3.3.3 基层群众自发组织促进作用
        3.4 整合体育健身设施、人力资源及经费来源方式
        3.4.1 科学的管理大众健身体育场地设施,实现体育设施合作共享
        3.4.2 统筹规划,健全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3.4.3 探索发展大众体育的多元化经费筹资途径
        3.5 完善体育管理体制,缩小城乡差距
        3.5.1 健全全民健身的组织管理体制
        3.5.2 全面完善乡镇体育管理,缩小城乡差异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开封市区体育公园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关于体育公园概念的研究
        1.4.2 关于体育公园的分类
        1.4.3 关于体育公园特征的研究
        1.4.4 关于体育公园规划设计与布局的研究
        1.4.5 关于体育公园的建设意义
        1.4.6 关于体育公园建设影响因素的研究
        1.4.7 关于体育公园建设发展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公园建设的价值
        3.1.1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1.2 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发展
        3.1.3 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3.1.4 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发展
        3.1.5 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发展
    3.2 开封市体育公园建设的背景分析
        3.2.1 相关政策的支持
        3.2.2 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3.2.3 全民健身的热潮和体育赛事的承办
    3.3 开封市体育公园建设的现状
        3.3.1 体育公园的创建概况
        3.3.2 体育公园建设的规模及投资情况
        3.3.3 体育公园建设的场地设施及开设的项目
        3.3.4 体育公园的对外开放程度及时间
    3.4 开封市民在体育公园进行健身活动的现状调查
        3.4.1 市民在体育公园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基本情况
        3.4.2 市民在体育公园健身活动的参与情况分析
        3.4.3 市民对体育公园现状的满意度
        3.4.4 影响开封市民在体育公园进行活动的因素
    3.5 开封市体育公园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5.1 体育公园建设的投入不足
        3.5.2 体育公园建设的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3.5.3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配置不足
        3.5.4 缺乏经营管理人才
        3.5.5 管理维护不到位、市民素质有待提高
    3.6 建设体育公园生态化的策略
        3.6.1 将其归入到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3.6.2 科学合理规划区域、促进基础设施配置优化
        3.6.3 不断完善安全服务保障体系
        3.6.4 进行多元化的经营和管理
        3.6.5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健身人群的综合素质
    3.7 开封市体育公园建设发展的趋势
        3.7.1 体育公园规划布局突破创新
        3.7.2 体育公园的生态化建设
        3.7.3 体育公园的文化性和特色化建设
        3.7.4 体育公园的新型模式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二青会与三晋传统体育文化的互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国内研究现状
        2.1.2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实地调研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三晋文化简述
        4.1.1 三晋文化的界定
        4.1.2 三晋文化的特质
        4.1.3 三晋历史文化区的划分
    4.2 三晋传统体育文化简述
        4.2.1 三晋传统体育文化的界定
        4.2.2 三晋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4.3 二青会与三晋传统体育文化互融的可能性
    4.4 二青会与三晋传统体育文化互融的必要性
    4.5 二青会与三晋传统体育文化的互融实施策略
        4.5.1 二青会在项目设置上与三晋传统体育文化的互融
        4.5.2 二青会主要场馆建筑特点与三晋传统体育文化的互融
        4.5.3 大型活动与三晋传统体育文化的互融
        4.5.4 志愿者工作与三晋传统体育文化的互融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新时代全面小康背景下南昌地区老年人健身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全面小康下体育强国的需求
        1.1.2 南昌地区健康老龄化的需求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全面小康
        1.3.2 老年人
        1.3.3 老年健身活动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1 国外文献综述
        1.4.2 国内文献综述
        1.4.3 文献综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实地考察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 南昌地区老年人参加健身活动的具体情况分析
        3.2.1 健身活动的态度与认知分析
        3.2.2 健身活动的动机与参与形式分析
        3.2.3 健身活动项目选择的卡方分析
        3.2.4 健身活动的时间、频次、持续时长与强度分析
        3.2.5 健身活动的场地与设施分析
        3.2.6 健身活动方法获取途径分析
        3.2.7 接受健身活动指导情况分析
        3.2.8 健身活动消费情况分析
    3.3 南昌地区老年人健身活动的环境分析
        3.3.1 健身活动的政策环境分析
        3.3.2 健身活动的自然环境分析
        3.3.3 健身活动的氛围环境分析
    3.4 南昌地区老年人健身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4.1 健身活动缺乏科学性
        3.4.2 健身活动资源利用率低
        3.4.3 开放型场地存在竞争
        3.4.4 老年人健身缺乏专业的指导员
        3.4.5 公共设施供给缺乏针对性
4 结论
5 建议
    5.1 加强老年人科学健身的宣传力度
    5.2 提高现有健身资源利用率
    5.3 加强老年人健身场地建设
    5.4 加强老年人健身的专业人才培养
    5.5 提高老年人公共健身设施供给的精准度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8)地域文化视角下宁夏成年人体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数据来源、内容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第三章 宁夏地域文化影响成年人体质的理论探究
    3.1 宁夏地域文化影响成年人体质的理论基础
    3.2 宁夏地域文化影响成年人体质的三个维度
    3.3 宁夏地域文化影响成年人体质的两条路径
第四章 宁夏地域文化影响成年人体质的实证分析
    4.1 宁夏成年人体质监测数据统计分析
    4.2 影响宁夏成年人体质的人口结构因素分析
    4.3 影响宁夏成年人体质的环境因素分析
    4.4 影响宁夏成年人体质的文化因素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安顺市老年人体育健身的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安顺市老年人体育健身的现状
    1、安顺市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场所
    2、安顺市被调查的老年人性别比例情况分布
    3、安顺市被调查的老年人年龄分布情况
    4、安顺市老年人体育健身参与项目
    5、安顺市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次数与时间的比例
    6、安顺市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动机
三、促进安顺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更好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安顺市老年人体育健身的管理力度
    2、深化理念, 增强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意识
    3、加大经费投入, 改善健身场地设施
结语

(10)大同市城区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依据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目的任务
    1.4 国内外老年人体育活动研究现状
        1.4.1 国外老年人体育活动研究现状
        1.4.2 国内老年人体育活动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检索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分析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概念界定
        3.1.1 老年人的概念
        3.1.2 年龄段划分
    3.2 大同市城区参加体育活动老年人基本情况
        3.2.1 年龄、性别情况
        3.2.2 文化程度
        3.2.3 工作类别
        3.2.4 经济收入
    3.3 大同市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时间、次数和时段情况比较分析
        3.3.1 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时间情况分析
        3.3.2 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次数情况分析
        3.3.3 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时间段情况分析
    3.4 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项目情况分析
    3.5 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目的和场所
        3.5.1 活动形式
        3.5.2 锻炼目的
        3.5.3 活动场所
    3.6 老年人平均每月参加体育健身的体育消费情况
        3.6.1 参加体育健身消费情况
        3.6.2 每月平均消费情况
        3.6.3 体育健身消费内容
    3.7 体育锻炼方法、体育设施情况
        3.7.1 体育锻炼方法
        3.7.2 老年人对体育设施满意情况
    3.8 影响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
    3.9 大同市环境对老年人体育活动的影响
        3.9.1 大同市地理环境对老年人体育活动的影响
        3.9.2 大同市经济环境对老年人体育活动影响
        3.9.3 大同市人文历史对老年人体育活动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忻州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特点和现状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风险认知与沟通的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研究[D]. 何素艳. 山西大学, 2020
  • [2]对新型农村社区体育的研究 ——以金堤名苑为个案[D]. 陈青. 曲阜师范大学, 2019(12)
  • [3]山西省气排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 张然. 山西大学, 2019(01)
  • [4]河南省新县大众体育健身的现状调查及发展路径研究[D]. 吴明. 温州大学, 2019(01)
  • [5]开封市区体育公园建设研究[D]. 田超. 河南大学, 2019(01)
  • [6]二青会与三晋传统体育文化的互融研究[D]. 万三清. 山西大学, 2019(01)
  • [7]新时代全面小康背景下南昌地区老年人健身活动研究[D]. 崔仁争.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 [8]地域文化视角下宁夏成年人体质研究[D]. 曾强. 宁夏大学, 2019(02)
  • [9]安顺市老年人体育健身的现状及对策[J]. 刘宁. 安顺学院学报, 2013(04)
  • [10]大同市城区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与策略研究[D]. 康日奇. 太原理工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忻州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特点及现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