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流

网络教育: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流

一、网络教育: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流(论文文献综述)

申雪超[1](2021)在《网络教育舆情的形成与引导研究》文中提出

方靖[2](2021)在《融媒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文中提出

杜欣蕊[3](2021)在《“互联网+”时代下优化高校体育线上教育资源研究》文中指出

鲁冰[4](2021)在《图像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变化研究》文中指出

代玉茜[5](2021)在《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促进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践行着新时代的新要求,葆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承载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媒体融合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既有良好的机遇和优势,也面临着不可回避的挑战和困难。这就需要及时准确把握好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好其独特优势,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力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最大化。就此,本文设计为如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研究创新和不足之处等内容,利于更好地把握全文。第二部分,详细阐释了本选题的核心概念及媒体融合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关系等,为本选题的研究做好理论铺垫。第三部分,跨学科全面总结、分析了媒体融合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所具有的四大机遇和四大优势。第四部分,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全面总结、深刻剖析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所面临的四大挑战和四大困难。第五部分,重点阐述了力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最大化的具体措施:“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的六大方面措施、“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六大方面措施。本部分是本文的重心,也是本选题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贺钟玉[6](2021)在《0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及引导策略研究 ——以陕西高校为例》文中指出2018年起,00后一代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习性特点,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其网络行为愈加丰富多彩,也随之呈现出新的特点,探讨00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帮助0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观念,规避网络失范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导00后大学生适应性网络行为的策略,为高校思政工作者网络育人提供详细资料,也为培育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00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特点为目标,从国内外研究网络行为的文献研究基础上,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论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大学生行为管理理论为理论起点,通过对陕西高校的00后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纵向实证收集,分析00后大学生在网络中的基本行为情况以及网络学习行为、政治参与行为、道德行为、消费行为、交流与交往行为、文娱活动与传播行为等六大行为的结果,梳理其中的特点。并分析其网络行为特点的成因,为树立00后大学生正确网络行为价值取向,提高网络素养,规范网络失范行为提供引导策略。0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具有以获取信息为主的需要动机多样化、与主流价值相符的价值取向多元化、以享乐为主的行为选择娱乐化、强烈自我意识下的责任淡薄化、优劣并存的网络素养部分失范化的特点,其中,00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存在网络需要功利、价值取向动摇、责任意识薄弱、网络素养失范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匿名开放的网络信息时代、相对宽松的网络媒体话语环境、复杂多样的家庭成长环境、缺乏监管落实的高校教育、多元变化的社会环境、00后大学生的内在特征的综合影响。因此,本研究提出对0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策略。一是发挥社会优良风气的规范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督、大力宣传网络法律法规以及构建正面的网络舆论导向;二是重视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实施效果,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教育管理、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提高现实存在感、创新网络育人的工作;三是通过维持良好的家庭关系、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尊重子女的适应性网络行为、构建学习型家庭环境,从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四是强化自我教育管理,强化自身辨析信息的能力,理性平和的心态以及自律自控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网络素养。

师婉姣[7](2021)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参与召开了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的会议。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举行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大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之前,必须优先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意识。面对全球化、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文化、思想互相交织,尤其在互联网出现后,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养面临到了严重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化解危机,更好的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指导引领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2019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为了更好的解决疫情下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寻找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努力打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本文从新冠肺炎疫情、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概念切入,对疫情下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困境进行了分析,根据其存在的困境,在借鉴传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根据新情况对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进行探析,具体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内容、管理、实效四个方面给出相应对策。

李文春[8](2021)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更迭速度和发展进程可谓是一日千里,使互联网遍及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众多领域。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政治舆论、互联网草根文化等等,无不显示着网络的出现及其发展日渐改变了人们的精神思维和物质生活。特别是教育这个“根基”领域,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孕育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之花,借助互联网独特的虚拟性、隐匿性和突破时空限制等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新的变革。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育双方的地位、教学基础保障等必要因素一改从前,初步实现了网络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进而真正意义上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与此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现也给高校带来了一系列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因此,如何在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过程中把握好教育实践的实际效果,怎样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创新环节能落到实处以及如何优化和平衡网络教育资源等问题,都需要高校的认真审视和积极推进。本文在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运用了历史逻辑分析、跨学科分析、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等方法,首先梳理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述,归纳梳理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出现至今的几个发展阶段。其次,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法制素养不够、教育主体地位被冲击、承载内容不丰富、教育资源整合度不高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成因加以分析。最后,从加快和完善网络制度保障上强化其稳定性、构建教育双方在融合体上增进契合力、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上增强吸引力、增强教育资源的时代性上深化融合度等具体方面,为高校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路径,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与时代的协同发展。

熊龙[9](2021)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价值观作为个人的一种自我意识,是个人态度、观点和看法等多方面的集合,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发生改变,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生活的不断思考与追求。价值观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调节着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规范、导向、激励和凝聚等多方面的功能,对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目标是促进他们精神层面的发展,把握住人生道路的方向,不断培养他们的人格品质和道德素养,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升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时期来看,他们在不同时期的价值观会有着不同的状态,根据价值观形成的状态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重要阶段,这三个阶段依次呈现出从低到高的发展变化,形成的价值观也逐渐趋向成熟和稳定。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价值观能够帮助他们辩证地看待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了解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真谛,学会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所遭遇到的难题。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维护社会安全稳步发展和培养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等多个方面都有着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是大学生在适应外部环境和满足自我需求之间所做出思考、评判和选择的结果。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需要具备个人需要、自我意识与实践活动三个方面的前提,这些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必要前提条件,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是他们内在的一种思想观念体系,个人的认知水平、情感体验和意志调节等内在条件在价值观形成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使得价值观形成带有主体的一系列特征。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除了考虑内在条件,还应该着重考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多方面外部条件,这些也都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会经历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变化,先是通过对社会事物的初步理解,从而对社会事物产生认同并做出进一步的选择,然后将社会事物的全部信息进行重新整合,这些整合的信息就会逐渐转化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是他们在后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和内在个人因素的综合影响,并在两者的共同参与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呈现一定的发展规律。改革开放以来,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价值观形成也随之表现出不同的情况,在价值取向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价值主体方面更加的突出自我个性,在价值选择方面呈现出内外不统一的矛盾现象,在价值追求方面更加考虑社会现实性。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是社会环境和个体自身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多样,其中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等因素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社会因素方面主要有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网络信息化的覆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学校因素方面主要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学方式、高校教学内容和高校教师队伍;在家庭因素方面主要有父母的教育方式、沟通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个人因素方面主要有个人的思想认识、生活阅历和心理承受能力,这些外在和内在因素都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是深化高校人才培养的重大改革内容,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是一个多方位的复杂体系,需要将各个环节紧密地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各个因素的联合作用,以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有效促进当代大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必须要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采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不断健全教育长效机制,制定相应的教育举措,打造一个全方位的教育格局,发挥整体合力作用,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使大学生能够实现自我的健康全面发展。

张福有[10](2021)在《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深刻回应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关切,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指明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价值指针和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出发,在多种重要场合,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做出重要论述,形成了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观点。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他指出要掌握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网络教育、榜样教育等方法,坚持了与时俱进的方法创新。认真学习和深入理解这些观点的丰富内涵,并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过程中的内在根源、遵循原则、基本特征等问题,对于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现实和实践的意义。本文以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论述为研究对象,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从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习近平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在根源、主要内容、遵循原则、基本特征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分析和总结了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重要论述的重要价值。论文主体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首先,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社会主义意识灌输理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这四个方面阐释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从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威胁日益加剧的世情新背景,全面深化改革及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挑战的国情新背景,党内自身的新情况新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要求的党情新背景,分析了研究的现实依据。第二部分:习近平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在根源和主要内容。首先,追溯习近平总书记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在根源,包括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重要任务,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奋斗目标。其次,分析习近平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本观点,主要包含了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网络教育、榜样教育等重要方法。第三部分:习近平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原则和特征。归纳习近平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遵循的原则分别是: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习近平论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方法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性特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立场、把握全局的全面系统性特征。第四部分:习近平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发展。主要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方法的观点进行梳理和概括,将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方法的基本观点与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方法的观点的区别与联系,进而把握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方法在实践中的联系和发展。第五部分:习近平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价值。习近平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价值,在于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还奠定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石。现实价值在于统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应对意识形态斗争;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巩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实践价值体现在,一为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提供行动指南,二为实现人民幸福生活提供了现实路径,三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力量支撑。

二、网络教育: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教育: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流(论文提纲范文)

(5)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四、研究创新和不足之处
        (一)研究创新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媒体融合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相关概述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媒体融合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类别
        (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
    二、媒体融合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关系
        (一)媒体融合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时代要求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是媒体融合的发展契机
第二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具有的机遇与优势
    一、具有的机遇
        (一)空间逐渐扩大
        (二)资源日益丰富
        (三)内容传播迅速
        (四)方法逐渐多样
    二、具有的优势
        (一)育人功能的覆盖性不断增强
        (二)导向功能的时效性愈益突出
        (三)传播功能的情感化愈加浓厚
        (四)生态功能的可视化日益清晰
第三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一、面临的挑战
        (一)复杂媒体环境争夺高校教育话语权
        (二)多元媒体信息冲击高校主流价值观
        (三)多方媒体传播弱化高校教育影响力
        (四)繁杂媒体产品削弱高校教育实效性
    二、面临的困难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的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所包含的环境有待优化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创新性有待提高
        (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过程的监控力有待增强
第四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最大化的措施
    一、抓住机遇、发挥优势
        (一)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创建平台融合新景象
        (二)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构建有序的教育环境
        (三)丰富高校教学内容,增强网络教育时代感
        (四)创新高校教育模式,推进网络教育现代化
        (五)融入媒体融合发展,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
        (六)培训媒体融合技能,提升网教技术保障力
    二、迎接挑战、战胜困难
        (一)转变教育者教学理念,提升综合能力素养
        (二)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主体参与意识
        (三)提升教育主体交互性,形成多方联动局面
        (四)力推网络法治化进程,发挥法律法规作用
        (五)健全网络教育新机制,增进网教管理效果
        (六)加强校园“三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0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及引导策略研究 ——以陕西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4.3 评析
    1.5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网络行为的定义与类型
        2.1.2 本研究网络行为与类型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2.2 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
        2.2.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
        2.2.4 行为与行为管理理论
第三章 00 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调研结果及分析
    3.1 00 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状况调查
        3.1.1 调查对象
        3.1.2 研究方法与工具
        3.1.3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编制
    3.2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3.2.1 问卷发放及回收结果
        3.2.2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3.2.3 调查对象上网基本情况
        3.2.4 00 后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结果分析
        3.2.5 00 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结果分析
        3.2.6 00 后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结果分析
        3.2.7 00 后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结果分析
        3.2.8 00 后大学生网络交流与交往行为结果分析
        3.2.9 00 后大学生网络文娱活动与传播行为结果分析
        3.2.10 00 后大学生不同群体网络行为比较分析
    3.3 00 后大学生手机APP使用时间及使用类型调查
    3.4 个案访谈内容及分析
        3.4.1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3.4.2 访谈问题及内容整理
        3.4.3 访谈分析
第四章 00 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及成因分析
    4.1 00 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
        4.1.1 以获取信息为主的需要动机多样化
        4.1.2 与主流价值相符的价值取向多元化
        4.1.3 以享乐为主的行为选择娱乐化
        4.1.4 强烈自我意识下的责任淡薄化
        4.1.5 优劣并存的网络素养部分失范化
    4.2 00 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的成因分析
        4.2.1 匿名开放的网络信息时代
        4.2.2 相对宽松的网络媒体话语环境
        4.2.3 复杂多样的家庭成长环境
        4.2.4 缺乏监管落实的高校教育
        4.2.5 多元变化的社会环境
        4.2.6 00 后大学生的内在特征
第五章 00 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策略
    5.1 发挥社会优良风气的规范引导作用
        5.1.1 把握主流方向,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5.1.2 加大惩戒力度,严格监管网络媒体
        5.1.3 创新运用新媒体,大力宣传网络法律法规
        5.1.4 以网络优势为抓手,构建正面网络舆论导向
    5.2 重视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实施效果
        5.2.1 线上线下相结合,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5.2.2 加强行为管理,深化学生思想行为教育
        5.2.3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现实存在感
        5.2.4 打造高素质队伍,创新网络育人工作
    5.3 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5.3.1 促进良好的家庭关系,增强安全感
        5.3.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念,增强理智感
        5.3.3 尊重子女的适应性网络行为,增强责任感
        5.3.4 构建学习型家庭环境,增强充实感
    5.4 强化自我教育管理
        5.4.1 强化辨析信息的能力,形成正确观念
        5.4.2 塑造自尊自信人格,促进理性平和心态
        5.4.3 加强自律自控的能力,提升网络文明素养
第六章 结语
    6.1 结论
    6.2 不足之处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7)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国内研究概况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四、创新点
第一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第二节 新冠肺炎疫情的特点及影响
        一、新冠肺炎疫情的特点
        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三、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冠肺炎疫情下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与困境
    第一节 新冠肺炎疫情下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得到有效拓展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最大共享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空转换自由灵活
    第二节 新冠肺炎疫情下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尚不成熟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鉴别力弱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复杂多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冠肺炎疫情下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第一节 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通过短视频平台讲好身边故事
        二、通过网络直播深化理论认识
        三、通过网络云端开好课程思政
    第二节 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一、从疫情防控谈制度自信
        二、从疫情防控谈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从疫情防控谈生命健康
        四、从疫情防控谈社会责任
        五、从疫情防控谈尊重自然
        六、从疫情防控谈伟大精神
    第三节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一、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管理
        二、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管理
        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管理
    第四节 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抗疫实践
        三、加强疫情期间的家校合作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硕士论文

(8)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2.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2.1.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述
        2.1.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2.1.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2.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支撑
        2.2.1 传播学相关理论
        2.2.2 交往实践理论
        2.2.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
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3.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效
        3.1.1 理论研究逐渐深入
        3.1.2 制度模式与时偕行
    3.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3.2.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法治效果不佳
        3.2.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被冲击
        3.2.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的内容不够丰富
        3.2.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融合能力匮乏
    3.3 影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的主要因素
        3.3.1 法制教育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3.3.2 教育对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3.3.3 教育内容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3.3.4 教育资源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4.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
    4.1 强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法治效果
        4.1.1 深化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法的教育
        4.1.2 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法制的宣传
        4.1.3 强化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规范
    4.2 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双方的契合力
        4.2.1 提升教育对象的网络素养
        4.2.2 创建融合型的育人团队
    4.3 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4.3.1 结合网络时代特征,增强教育内容的时代价值
        4.3.2 增强内容人文气息,构建教育内容的全方位性
        4.3.3 利用网络平台优势,挖掘思政内容的自身魅力
    4.4 深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融合度
        4.4.1 网络数据同步教育内容
        4.4.2 思维融合带动发展融合
        4.4.3 目标同化引领创新模式
5.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概述
    2.1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相关概念释义
        2.1.1 价值观
        2.1.2 价值观形成
        2.1.3 大学生价值观形成
    2.2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目标导向
        2.2.1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核心目标
        2.2.2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高远目标
    2.3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不同阶段
        2.3.1 价值观形成的发生培育阶段
        2.3.2 价值观形成的扩展探索阶段
        2.3.3 价值观形成的适应稳定阶段
    2.4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意义
        2.4.1 有助于培养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
        2.4.2 有助于维护社会安全稳步发展
        2.4.3 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2.4.4 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3.1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
        3.1.1 人的本质理论
        3.1.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3.1.3 意识形态理论
        3.1.4 实践理论
    3.2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
        3.2.1 接受理论
        3.2.2 灌输理论
        3.2.3 传播理论
    3.3 其他相关理论的借鉴
        3.3.1 认知发展理论
        3.3.2 价值澄清理论
        3.3.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机理
    4.1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前提
        4.1.1 个人需要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客观前提
        4.1.2 自我意识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主观前提
        4.1.3 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现实前提
    4.2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内在条件
        4.2.1 认知水平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起源
        4.2.2 情感体验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依据
        4.2.3 意志调节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保障
    4.3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外在条件
        4.3.1 政治经济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制约
        4.3.2 社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熏陶
        4.3.3 教育力量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引导
        4.3.4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传播
    4.4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心理活动
        4.4.1 对于事物信息的初步理解
        4.4.2 对于事物信息的自觉认同
        4.4.3 对于事物信息的理性选择
        4.4.4 对于事物信息的有机整合
    4.5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发展规律
        4.5.1 外在环境的相互作用
        4.5.2 内在思想的相互转化
        4.5.3 内外要素的相互统一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5.1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主要特征
        5.1.1 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多元化
        5.1.2 在价值主体上突显出自我化
        5.1.3 在价值选择上充满矛盾化
        5.1.4 在价值追求上转向现实化
    5.2 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因素分析
        5.2.1 社会因素的影响
        5.2.2 学校因素的影响
        5.2.3 家庭因素的影响
        5.2.4 个人因素的影响
第六章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教育路径
    6.1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教育原则
        6.1.1 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6.1.2 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6.1.3 民族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
        6.1.4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6.2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教育方法
        6.2.1 传统方法的继承
        6.2.2 现代方法的运用
    6.3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教育机制
        6.3.1 建立科学激励机制
        6.3.2 建立舆论引导机制
        6.3.3 建立环境育人机制
        6.3.4 建立制度保障机制
    6.4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教育举措
        6.4.1 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6.4.2 加强高校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6.4.3 注重打造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
        6.4.4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6.4.5 占领高校网络媒体的前沿阵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10)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国内外研究述评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的思路
        2.研究的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六)研究的创新点与未来的拓展
        1.研究的创新点
        2.研究未来的拓展
一、研究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
        2.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3.社会主义意识灌输理论
        4.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二)研究的现实依据
        1.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威胁日益加剧的世情新背景
        2.全面深化改革及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新挑战的国情新背景
        3.党内自身的新情况新变化提出新要求的党情新背景
二、习近平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在根源和主要内容
    (一)习近平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在根源
        1.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重要任务
        3.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奋斗目标
    (二)习近平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主要内容
        1.理论教育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
        2.实践教育法:充分发挥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
        3.网络教育法:构建网上网下协同教育的同心圆
        4.自我教育法:促进受教育者自由全面发展
        5.榜样教育法:弘扬社会先进之风
        6.问题导向法:抓住教育中的重点
三、习近平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原则和特征
    (一)习近平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遵循的原则
        1.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2.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
        3.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二)习近平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本特征
        1.明确的社会主义方向性
        2.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立场
        3.全面系统性
四、习近平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发展
    (一)习近平与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比较
        1.习近平与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区别
        2.习近平与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联系
    (二)习近平与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比较
        1.习近平与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区别
        2.习近平与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联系
    (三)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方法的辩证关系
        1.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方法相互联系
        2.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方法相互促进
        3.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不断发展
五、习近平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价值
    (一)习近平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价值
        1.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2.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3.奠定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石
    (二)习近平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实价值
        1.统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应对意识形态斗争
        2.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巩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3.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三)习近平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践价值
        1.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提供行动指南
        2.为实现人民幸福生活提供现实路径
        3.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力量支撑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四、网络教育: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流(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教育舆情的形成与引导研究[D]. 申雪超. 河北大学, 2021
  • [2]融媒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 方靖.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互联网+”时代下优化高校体育线上教育资源研究[D]. 杜欣蕊. 西南大学, 2021
  • [4]图像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变化研究[D]. 鲁冰.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5]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研究[D]. 代玉茜.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6]0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及引导策略研究 ——以陕西高校为例[D]. 贺钟玉.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7]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师婉姣.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12)
  • [8]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李文春. 中北大学, 2021(09)
  • [9]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研究[D]. 熊龙. 河北大学, 2021(09)
  • [10]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论述研究[D]. 张福有.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网络教育: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