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公布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

我省公布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

一、我省公布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论文文献综述)

王秀霞[1](2019)在《L学院“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管理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发展步伐加快,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日益显现,如何更好为社会提供这类型人才,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归其根源离不开一个存在-教师,尤其在现代学徒制的推行过程中强调了“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然而,我国在职业教育领域虽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院校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不少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当前教师整体素质水平不能满足整体国家及社会发展需要。当前,职业教育行业中,如何有效解决“双师型”教师管理队伍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引起不少学者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当中,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绩效考核就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之一,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绩效考核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高等职业院校的战略发展目标,而且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本文对L学院“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针对L学院“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现状及所存在问题,有效分析我国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总结归纳好不足点,并对各项考核方式及考核指标进行优化。本文主要用到了文献研究法以及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通过利用学术论文网(如中国知网、万方等网站)、图书馆(含省市图书馆和学院图书馆)以及相关教育部门网站,搜索、查阅关于现代学徒制的“双师型”教师的相关文献资料及研究学者对当前“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管理的研究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并注重提取归纳关于现代学徒制发展过程中“双师型”教师在考核管理体系的研究等相关资料,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基本素材,归纳找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绩效管理考核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依照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及对策有:(1)提高“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主客体间的认识;(2)构建科学民主、公平合理的“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管理体系;(3)减少考核偏差的潜在因素,保证考核的公平;(4)合理使用“双师型”教师绩效管理考核结果;(5)全面化开展“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工作,选择正确的“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新的渠道。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及指标优化对策尽一份绵薄之力。

滕曼曼[2](2018)在《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问题研究 ——基于质量的视角》文中提出大学毕业率是国际通用的衡量高校教学绩效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大学办学质量的关键观测点。然而,由于国情和高等教育制度的不同,各国大学本科毕业率差异显着,毕业率与高等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困惑性,而这不利于探究大学本科毕业率所反映的真正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放眼全球,大学本科毕业率表现出三点特征:国别差异、院校差异和个体差异。例如,美国与法国的大学本科毕业率(学制内)不到40%,英国与日本(学制内)则达到80%,而这些国家同属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在国家内部,不同类型院校和不同学生个体在大学本科毕业率上同样存在差异。与世界经验不同的是,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率现状呈现整体偏高(98%的平均值超过任何一个OECD成员国)且院校间差异不大(不同类型大学的本科毕业率不存在明显差异)的特征。目前,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率高的现状遭到多方质疑,为了追溯根本问题所在,首先需要揭示大学本科毕业率的本质及其与高等教育质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探究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率问题的本质,直面问题解决之道。从理论层面探究发现,大学本科毕业率的本质及其与高等教育质量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本质上,大学本科毕业率,即学生群体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而高等教育质量体现为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满足程度。因此,客观地说,大学本科毕业率和高等教育质量之间存在“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并可能引发矛盾。所谓“一元”,指的是大学本科毕业率仅意味着学生达到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程度,评价者仅为大学;“多元”指的是,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对高等教育的价值期望,评价者为多元利益主体。“一元”与“多元”关系可能引发的矛盾是,大学评定“合格”的毕业生未必为其他利益主体所认可,由此可能会出现大学本科毕业率高,但高等教育质量低的现状,反之亦然。因此,不能简单线性地使用大学本科毕业率的高低来判断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是要看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是否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严守大学学业要求,达成人才培养目标;二是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多元需求,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则是首要的一项;由此来看,以上两个条件是密切相关,首尾相合的。大学本科毕业率与高等教育质量之间“一元与多元”的关系,要求以复杂性和多元性的视角对大学本科毕业率问题进行研究。本研究借助“系统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及“院校影响理论”,从大学的外部系统环境和内部管理两个维度入手,对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机制进行探究。在“大学本科毕业率质量内涵分析框架”的指导下,本研究发现,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外部力量对高等教育提出自身价值期望,并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不同程度的直接或者间接地作用于大学。政府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管理思维和方式仍然支配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表现为教育行政部门简单划一的刚性评价制度和绩效性教育经费分配机制;就业市场上对“学历本位”的推崇仍然牵制着高校的办学行为,体现为各类社会企事业单位对“双证”的要求;我国社会传统的文化观念依然强有力的“浸润着”大学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呈现为社会对大学生不毕业的无法接受。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大学不得不追求高的本科毕业率,甚至于采取了一些明知是错和自损质量的措施,例如“清考”制度。因此,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是一个涉及多元主体的复杂过程,而且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历史延续性,可预见的是,如果不采取相关的改革措施,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率未来仍将保持高走位趋势。在大学本科毕业率与高等教育质量“一元与多元”的逻辑关系下,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率形成的历史延续性以及多元影响因素,表明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率问题的“表层问题”——大学内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严格性不足”或“灵活性不够”,造成部分学生未达到大学的学业要求或者人才培养目标而毕业,造成毕业率的“虚高”,违背了大学本科毕业率的“一元”本质;而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率问题的本质——则是在行政化管理体制下,“计划性”的高等教育无法满足“市场性”的多元需求,造成人才培养质量无法满足多元利益相关者需求。应对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率问题的“表层问题”和“问题本质”,需“两条腿”走路:一是大学坚守学术标准并不畏艰难地进行相关教育教学制度改革;二是高等教育系统外部社会的各方力量的协调和支持,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简政放权”。基于质量视角,对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率问题解决的根本在于,协调好政府、大学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各在其位,各司其职,达到互融共生。

徐瑶[3](2017)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首要任务,是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主动追求,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是当前政府提高公共管理职能、促进就业的重大命题。建立符合实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对化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该方面的理论研究也日益丰富。然而,就目前研究现状来看,政府部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重“量”而轻“质”,且存在时间节点、统计流程、统计指标等问题,而高校、第三方机构和专家学者的研究也呈现出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标准差异化、评价方法简单化、评价指标分散化、评价视野片面化等问题。因此亟需设计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增加评价的客观性和透明度为宗旨,以科学的调查技术和现代化信息手段为支撑,以多维度、多梯度的分析为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参考依据。首先,通过查阅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对国内外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以及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接着,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内涵进行了重新审视,然后结合德尔菲法,选取了用于全面评判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七大类指标,包含就业充分性、收入水平、就业适配性、就业稳定性、就业平等性、就业导向性和创业带动性,并研究展示各项指标的具体算法;再通过问卷调查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权重进行量化;最后,运用江苏省“十二五”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对构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

温志宏,张文杰,王树宏[4](2012)在《山西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文中指出本研究对山西省高校近五届共714名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较为理想,但是在社会体育领域中就业的比例明显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毕业生就业较多的部门依次为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经营场所。受现有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山西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还没有充分培育起来。建议山西省要适度控制社会体育专业点的增长速度和招生规模;高校要及时了解人才需求信息、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以提高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并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此外,政府决策部门也要考虑全民健身工作的实际需求,在街道、社区增设体育专职工作岗位,同时也能够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刘罡[5](2012)在《河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社会市场化、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后毕业生全面进入就业市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河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出现了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研究当前河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问题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在分析毕业生就业流向和就业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和数据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就业现状和就业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详细讨论了社会因素、用人单位的影响因素、办学单位自身影响因素和毕业生自身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对河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流向和就业现状的影响。调查发现:社会方面存在就业管理体制不健全、人才就业市场不规范、供需关系不均衡;用人单位存在用人观念偏差、用人单位传统主渠道的吸纳能力下降;学校方面存在部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划分过细、实习环节不太合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到位;毕业生自身方面存在文化素质偏低、就业市场面窄、就业信息不畅通、就业期望值偏高、就业的依赖性大、自主创业意识淡薄。最后,针对毕业生就业流向和就业现状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从政府、高校和毕业生本人3个方面提出下列对策和建议。政府应在宏观政策上给予毕业生必要的支持、倾斜、政策措施和物质保障,提高就业率:学校应完善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建立和巩固实习基地,增强学校和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毕业生自身应更新就业价值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杜向晖[6](2012)在《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拓展就业渠道的研究 ——以兰州市篮球专项大学生为例》文中指出在我国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以及我国经济转型与市场转轨的宏观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模式由计划分配转变为市场配置模式。随着全国高校扩招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相对减少,体育教育专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后,也出现了学生就业危机。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型教育的转变,社会需求与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矛盾,毕业生对就业常识、择业观念、职业生涯规划几乎一无所知,就业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这进一步加大了就业的难度。需要我们不断前进,寻求突破,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兰州市高校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出发,分析了影响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提出: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对体育院系体育专业篮球专项的影响,体育专业如何改进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使体育专业大学生达成职业发展的目标,提升兰州市高校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本文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社会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巨大变化,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大学生培养必须适应社会需求。其次,学校方面:兰州市体育专业高校应当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再次,教师方面,高校体育专业就业指导教师应改进就业指导工作,丰富培养模式。最后,学生方面,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结合专业特点合理作出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议:其一,国家教育部门根据就业市场需求情况,调控招生规模,国家和相关部门应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建设,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投入及保障力度其二,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和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开设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其三,组建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素质的就业指导师资团队,根据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调整课程结构最后,利用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通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设定积极拓展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王洪雷[7](2012)在《山东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研究 ——以2010、2011届硕士毕业生为例》文中指出硕士研究生就业不尽如人意的表象令“读研无用论”的论调一度甚嚣尘上。对于硕士毕业生“就业难”状况,学术界往往从问题角度进行现状描述、归因、对策探讨,以致流于片面化。本文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理论的基础上,依据山东省域特点和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客观性的就业率、就业流向、就业方式、工作状况与主观性较强的个体认知、择业取向、社会资本、就业素质、就业压力、就业帮扶、就业认可度等指标,用社会学研究中的问卷调查、访谈、文献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调研了八所高校的2010届与2011届数名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深入分析了山东硕士毕业生的就业优势与劣势。据此,文章总结出影响当前山东省硕士毕业生择业的三大因素。首先是我国宏观因素中的社会政策与经济状况、研究生扩招、大众传媒对就业的影响;第二是山东本省特色因素,如齐鲁文化对硕士毕业生求职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侧重点、山东高校差异性、山东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对山东硕士毕业生影响也比较大;第三是研究生的择业取向与自我认知、个体资本含量的多寡等个体因素对就业结果的影响。针对就业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了多项可行性建议,包括在宏观层面要逐步打破就业社会性壁垒,确保毕业研究生合理流动并能公平竞争;适当控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改革培养方式,提高精英教育质量;利用传媒在就业宣传上的作用,为研究生就业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中观层面则有推动山东产业结构升级,为研究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努力把山东建设成经济文化强省,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加强对山东高校的扶持力度,增强高校整体实力;规范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标准,使研究生能才尽其专。微观个人层面的建议是研究生要端正择业心态,理性定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强化发展意识,拓展并充分利用就业资源。文章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山东硕士研究生就业总体状况处于良性状态,只要社会共同努力,提供必要的就业条件,这种状况就可以得到保持并进-步改善,为山东省经济文化强省目标的早日实现和全国“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完成“添砖加瓦”。

沈忻昕[8](2010)在《论当前高校毕业生成长取向的几个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高校毕业生中开发出越来越多的人才,既是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方针,也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确立"人才优先"、"以用为本"战略的重要环节。"十一五"期间高校毕业生工作重点发生了重大转变,当前辽宁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都超过20多万人,加上历年累积、外省到辽宁就业、省外就读的本地生源毕业生,总量约在40万人。这么多人毕业后如何成长,已成为地方人才工作的一大焦点和难题。

连城[9](2008)在《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科学评价体系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河南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的公布,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但"一次就业率"只能简单反映阶段性的"量"的成果,不能很好地反映"质"的状况。探索建立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从对就业的"量"的评价提升到"质"的评价,可以提高高校就业评价的合理性,并为政府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宏观优化政府教育资源配置提供决策参考。

任萍萍[10](2008)在《黑龙江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硕士研究生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未来夺取世界知识经济制高点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重要力量,是21世纪科教事业和经济建设的栋梁,其充分就业不仅关系到硕士研究生的自身未来事业发展,而且影响到国家充分利用人才资源的长远规划。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难度的逐年增加和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就业的整体形势日渐严峻,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基于对研究条件及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中,黑龙江省属高校在培养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方面所拥有的重要地位等因素的考虑,本论文选取黑龙江省属高校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期望通过深入系统地研究这些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及时深入地剖析和解决研究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科学地分析和掌握研究生就业的内在规律。这不仅对于做好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工作、促进研究生的个人成长、充分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刺激本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也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本论文的基本结构为:首先,提出问题,阐述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提出论文的研究目标、思路、重点难点与理论框架。其次,在深入研究黑龙江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地区流向、就业行业流向等角度对近年来黑龙江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并总结出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四大总体特点。再次,从新时期黑龙江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入手,分析并阐述影响研究生就业态势的五个主要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研究生就业市场因素、研究生培养单位因素、用人单位因素和硕士研究生自身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的有效对策:政府应加强对宏观政策的调整与支持,建立权责明晰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省属高校的职能与作用,面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黑龙江地方经济,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硕士研究生要积极自我调整,根据社会实际及时调整求职期望值,增强职业核心竞争力;省劳动就业保障部门、用人单位、新闻媒体等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是做好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保证。

二、我省公布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省公布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论文提纲范文)

(1)L学院“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管理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1.4.1 论文结构
        1.4.2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管理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现代学徒制的概念
    2.2 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
        2.2.1 职业教育
        2.2.2 高等职业教育
    2.3 “双师型”教师
    2.4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方法及相关理论
        2.4.1 绩效考核
        2.4.2 绩效管理方法及相关理论
第三章 L学院“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管理现状
    3.1 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
        3.1.1 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现状
        3.1.2 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基本情况分析
    3.2 L学院“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管理的现状调查情况与分析
        3.2.1 L学院教师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3.2.2 L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3.3 L学院“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3.1 L学院“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管理现状
        3.3.2 L学院“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管理问题分析
第四章 L学院“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第五章 L学院“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指标的优化方法
    5.1 L学院绩效考核现状了解分析
        5.1.1 访谈对象
        5.1.2 访谈过程
        5.1.3 访谈大纲
        5.1.4 访谈结果
    5.2 深度访谈法、德尔菲法与问卷结果的应用
    5.3 构造层级判断矩阵
    5.4 层次分析法调查问卷设计
        5.4.1 层次分析法的问卷分析
        5.4.2 层次分析法问卷资料的结果及判断矩阵的确定
    5.5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
    5.6 确定指标权重
        5.6.1 层次单排序
        5.6.2 一致性检验
        5.6.3 综合评价指标权重
第六章 L学院“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管理优化策略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附件 调查问卷

(2)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问题研究 ——基于质量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文献简评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界定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大学本科毕业率的理论探究
    第一节 大学本科毕业率的本质内涵
        一、本科和本科教育
        二、本科毕业
        三、本科毕业率
    第二节 大学本科毕业率的质量意蕴
        一、本科毕业率质量内涵的分析框架
        二、本科毕业率的内部质量意蕴逻辑分析
        三、本科毕业率的外部质量意蕴逻辑分析
    第三节 大学本科毕业率与高等教育质量的逻辑关系探究
        一、大学本科毕业率本质指向一元: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二、高等教育质量指向多元: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
        三、一元与多元——大学本科毕业率与高等教育质量的现实冲突
第三章 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全球图景
    第一节 大学本科毕业率的世界图景——以OECD成员国为例
        一、OECD的教育指标体系及特征
        二、OECD的高等教育毕业率指标说明
        三、OECD成员国高等教育毕业率状况
    第二节 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典型国家——以美、法、英、日为例
        一、美国大学本科毕业率
        二、法国大学本科毕业率
        三、英国大学本科毕业率
        四、日本大学本科毕业率
    第三节 基于全球视域下的典型国家大学本科毕业率特征分析
        一、大学本科毕业率存在国别差异
        二、大学本科毕业率存在院校差异
        三、大学本科毕业率存在个体差异
第四章 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历史回溯与现状考察
    第一节 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历史演变
        一、民国时期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
        二、建国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
        三、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
    第二节 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的现状研究
        一、2015年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数据来源及统计方法
        二、2015年中国大学应届本科生毕业率与学士学位授予率
        三、2015年中国大学不同学科本科毕业率与学士学位授予率
    第三节 对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历史与现状的反思
        一、尚未建立完善的大学本科毕业率统计制度
        二、从发展来看,大学本科毕业率的演变呈现历史延续性
        三、从现状来看,大学本科毕业率高且院校之间呈弱差异性
第五章 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形成机制探析
    第一节 政府在大学本科毕业率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一、行政管理体制与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
        二、教育政策与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
        三、政府评估与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
    第二节 社会在大学本科毕业率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一、就业市场与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
        二、传统文化与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
        三、民众心理与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
    第三节 学生在大学本科毕业率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一、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
        二、学生的课程考核与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
        三、学生的就业与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
    第四节 大学在大学本科毕业率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一、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的形成
        二、学分制学籍管理的“严格性”与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
        三、学分制学籍管理的“灵活性”与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
        四、对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严格性”与“灵活性”的反思
第六章 对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反思与展望
    第一节 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问题的本质探析
        一、大学本科毕业率与高等教育质量呈现“一元与多元”的关系
        二、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问题的本质——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多元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第二节 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的现象剖析与趋势研判
        一、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的特征
        二、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形成的复杂原因
        三、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发展的趋势研判
    第三节 基于当前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现实问题的思考
        一、回归大学本科毕业率的本质
        二、妥善处理大学组织本质与现实外部社会多元需求的关系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3)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的背景
        (二) 研究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概况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 总体评价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论述和理论依据
    一、主要概念论述
        (一) 就业
        (二) 就业质量
        (三) 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二、理论依据
        (一) 目标管理理论
        (二)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三) 能岗匹配原理
        (四) 凯恩斯就业理论
第二章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一) 化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二) 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水平
        (三) 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中外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研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章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官方统计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时间节点问题
        (二) 统计流程问题
        (三) 统计指标问题
    二、高校社会评价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评价主体单一化
        (二) 评价标准差异化
        (三) 评价方法简单化
        (四) 评价指标分散化
        (五) 评价视野片面化
第四章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建构目的与原则
        (一) 构建目的
        (二) 构建原则
    二、就业质量的内涵分析
    三、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统计方法
    四、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的界定与论证
        (一) 就业充分性
        (二) 收入水平
        (三) 就业适配性
        (四) 就业稳定性
        (五) 就业平等性
        (六) 就业导向性
        (七) 创业带动性
    五、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第五章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以江苏省为例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实证应用
        (一) 调查规模
        (二) 调查对象
        (三) 调查方式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效果检验
        (一) 调查结论
        (二) 结论检验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5)河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2 文献综述
    2.1 有关就业现状的研究
    2.2 有关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的研究
    2.3 有关对策的研究
    2.4 研究目的
    2.5 研究意义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资料法
        3.3.2 比较分析法
        3.3.3 专家访谈法
        3.3.4 调查问卷法
        3.3.5 数理统计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河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4.1.1 河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总体现状
        4.1.2 河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生源地及就业地域现状
        4.1.3 河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及分析
        4.1.4 河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分析
    4.2 河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
        4.2.1 河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影响因素
        4.2.1.1 社会因素分析
        4.2.1.2 用人单位因素的分析
        4.2.1.3 办学单位自身影响因素的分析
        4.2.1.4 毕业生自身影响因素的分析
        4.2.2 河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
        4.2.2.1 规范就业制度,健全公平有序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4.2.2.2 优化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
        4.2.2.3 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拓展就业渠道的研究 ——以兰州市篮球专项大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的界定
    2.2 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比较法
        3.2.4 数理分析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社会发展和需求的改变对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影响分析
        4.1.1 社会环境方面的影响
        4.1.2 社会需求的影响
    4.2 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大学生自身专业状况
        4.2.1 选择本专业之前,对于专业的了解及自身专业状况调查分析
        4.2.2 在大学期间专业学习状况的调查分析
        4.2.3 在大学期间获取职业资格认证的现状调查分析
    4.3 兰州市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现状
        4.3.1 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认知和运用的相关状况调查分析
        4.3.2 兰州市体育专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调查分析
        4.3.3 兰州市高校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大学生就业观念现状调查
        4.3.4 兰州市高校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大学生一次就业率情况调查分析
5 结论
    5.1 兰州高校篮球专项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
        5.1.1 受到政策性高校扩招的影响,导致兰州高校篮球专项大学生的素质和专业基础薄弱
        5.1.2 兰州市高校体育专业培养质量的降低和培养特色的淡化
        5.1.3 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大学生缺乏以职业目标的学习规划
        5.1.4 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自我认知不够,专业选择具有盲目性
        5.1.5 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科学性,实施计划不合理
        5.1.6 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大学生对于职业发展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心态
    5.2 兰州市体育专业高校在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存在的问题
        5.2.1 兰州市体育专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对落后
        5.2.2 兰州市体育专业高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重视程度不够
        5.2.3 兰州市体育专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不健全
        5.2.4 兰州市体育专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专业性程度较低
        5.2.5 兰州市体育专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教育形式内容单一
        5.2.6 兰州市体育专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经费投入和硬件设施配置不够
        5.2.7 兰州市体育专业高校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静态过程,缺乏动态性和长期性
6 对策建议
    6.1 国家教育部门根据就业市场需求情况,调控招生规模
    6.2 国家和相关部门应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建设,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投入及保障力度
    6.3 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
    6.4 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开设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
    6.5 组建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素质的就业指导师资团队
    6.6 根据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调整课程结构
    6.7 利用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6.8 通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积极拓展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7)山东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研究 ——以2010、2011届硕士毕业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的来源
        1.1.1 社会角度
        1.1.2 个人角度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1.4.1 研究方法
        1.4.2 理论依据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1.5.1 研究内容的创新
        1.5.2 研究方法的创新
第二章 山东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
    2.1 山东高校研招情况介绍
    2.2 硕士生就业状况界定
    2.3 对硕士生的客观性调查与分析
        2.3.1 样本特征
        2.3.2 双向统计就业率
        2.3.3 就业流向
        2.3.4 就业方式
        2.3.5 工作状况
    2.4 对硕士生的主观性调查与分析
        2.4.1 个体认知
        2.4.2 择业取向
        2.4.3 社会资本
        2.4.4 就业素质
        2.4.5 就业帮扶
        2.4.6 就业认可度
    2.5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与分析
        2.5.1 单位特征
        2.5.2 对硕士生的需求情况调查
        2.5.3 对硕士生工作情况的调查
    2.6 山东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优势与劣势简析
        2.6.1 就业优势分析
        2.6.2 就业劣势分析
第三章 影响当前山东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因素
    3.1 我国宏观社会因素
        3.1.1 社会政策与经济状况对就业的影响
        3.1.2 硕士扩招对就业的影响
        3.1.3 大众传媒对就业的影响
    3.2 山东本土特色因素
        3.2.1 齐鲁文化对硕士研究生求职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3.2.2 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侧重点对研究生就业的影响
        3.2.3 山东高校的差异性对就业的影响
        3.2.4 山东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对就业的影响
    3.3 硕士研究生个体因素
        3.3.1 研究生择业取向与自我认知的差异
        3.3.2 研究生个体资本含量的多寡
第四章 推进山东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策略
    4.1 对我国完善研究生就业等方面政策和措施的建议
        4.1.1 消减就业壁垒,确保毕业生合理流动
        4.1.2 适度控制研招规模,提高精英教育质量
        4.1.3 发挥传媒的宣传功能,营造良好的就业舆论氛围
    4.2 对山东省改善就业环境,吸引、留住人才的建议
        4.2.1 推动山东产业结构升级,为研究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4.2.2 努力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
        4.2.3 加强对山东高校的扶持力度,增强高校整体实力
        4.2.4 规范市场的人才配置标准,使研究生能才尽其专
    4.3 对研究生提高就业素质和转变就业观念的建议
        4.3.1 理性定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4.3.2 强化发展意识,拓展并充分利用就业资源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后记

(8)论当前高校毕业生成长取向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成长取向的几个误区
    1、高校培养模式错位的误区
    2、见习活动信息不对称的误区
    3、企业人才引进的误区
    4、“211”成为人才成长的“名牌”误区
    5、就业体制不完善的误区
    6、人才成长评价机制的误区
    7、传统人才成长观念的误区
    8、全社会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认识误区
    9、大学生成长期望值过高的误区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人才开发的合理取向
    1、规范大学生就业见习的取向
    2、鼓励大学生到企业发展的取向
    3、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发展的取向
    4、鼓励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的成长取向
    5、鼓励大学生到基层成长的取向
    6、鼓励大学生参军的取向
    7、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取向
    8、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转换及技能提升取向
    9、对困难家庭大学生成长的援助取向
三、当前高校毕业生走出人才开发误区的路径
    1、加快高校培养体制改革
    2、适时进行高等学校的专业调整
    3、加强和细化就业指导
    4、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
    5、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6、完善有关大学毕业生的政策支撑体系
    7、实施毕业生失业救助和保障制度
    8、依法促进和保障大学生毕业生的成长
    9、实行高校毕业生人才开发的“第一责任人”制度

(9)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科学评价体系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就业质量评价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权重分析
    (一) 就业质量评价影响因素分析
        1.高校就业质量评价内容——毕业生就业层次指标因素
        2.高校就业质量评价对象——高校自身客观因素
        3.高校就业质量评价客体——大学生主体性指标因素
    (二) 影响比例权重分析
    (三) 就业质量评价综合计算为:
二、评价结论

(10)黑龙江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理论框架与重点难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理论框架
        1.3.3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第2章 黑龙江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
    2.1 黑龙江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
    2.2 黑龙江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
        2.2.1 科类结构
        2.2.2 地域结构
    2.3 近年来黑龙江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现状分析
        2.3.1 就业率分析
        2.3.2 就业地区流向分析
        2.3.3 就业行业流向分析
    2.4 近年来黑龙江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的总体特点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影响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态势的因素
    3.1 社会环境因素
        3.1.1 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大幅扩招引起人才供需失衡
        3.1.2 研究生培养的数量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3.2 研究生就业市场因素
        3.2.1 市场主体发育不足
        3.2.2 市场信息不充分
        3.2.3 市场行为不规范
        3.2.4 工资机制不健全
        3.2.5 宏观调控不到位
    3.3 研究生培养单位因素
        3.3.1 省属高校市场意识不足,原有培养模式落后于现实人才的需求
        3.3.2 省属高校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机制落后于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3.3.3 研究生就业管理体制和职业指导工作有待重视与改进
    3.4 用人单位因素
    3.5 硕士研究生的自身因素
        3.5.1 研究生择业与职业发展的期望值偏高,功利倾向明显
        3.5.2 对就业、职业环境的自我认知不够深入
        3.5.3 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解决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4.1 政府应加强宏观政策的调整与支持
        4.1.1 建立权责明晰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就业政策
        4.1.2 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培养单位的自主权
        4.1.3 鼓励支持省属高校加强产学研合作,根据社会需求优化学科结构
        4.1.4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全力提升我省的经济竞争实力
        4.1.5 加大对三高单位、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的投入以吸引高层次人才
        4.1.6 加强研究生就业市场建设,规范市场行为
    4.2 充分发挥省属高校的职能与作用
        4.2.1 面向黑龙江地方经济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4.2.2 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4.2.3 按目标对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提高就业的适应性
        4.2.4 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
        4.2.5 创新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与内容,全面提升就业指导质量
        4.2.6 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4.2.7 推进研究生就业工作信息网络化进程,实现就业信息资源共享
    4.3 硕士研究生的自我调整
        4.3.1 客观认识社会需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4.3.2 找准自身定位,确立与自身条件相适合的择业取向
        4.3.3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职业核心竞争力
        4.3.4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增强抗挫折能力
    4.4 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支持是做好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保证
        4.4.1 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竞争有序的硕士研究生就业服务平台
        4.4.2 省劳动就业保障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
        4.4.3 用人单位应充分提高参与研究生社会教育的积极性
        4.4.4 新闻媒体应把握硕士研究生就业的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宣传引导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我省公布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论文参考文献)

  • [1]L学院“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管理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D]. 王秀霞.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2]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问题研究 ——基于质量的视角[D]. 滕曼曼. 厦门大学, 2018(06)
  • [3]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徐瑶.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4]山西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J]. 温志宏,张文杰,王树宏.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05)
  • [5]河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 刘罡. 北京体育大学, 2012(10)
  • [6]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拓展就业渠道的研究 ——以兰州市篮球专项大学生为例[D]. 杜向晖. 西北师范大学, 2012(03)
  • [7]山东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研究 ——以2010、2011届硕士毕业生为例[D]. 王洪雷. 山东理工大学, 2012(01)
  • [8]论当前高校毕业生成长取向的几个问题[J]. 沈忻昕. 沈阳干部学刊, 2010(06)
  • [9]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科学评价体系探索[J]. 连城.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04)
  • [10]黑龙江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与对策[D]. 任萍萍.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8(04)

标签:;  ;  ;  ;  ;  

我省公布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