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艺术专业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五年制艺术专业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一、五年制美术专业基础教学的改革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路明[1](2021)在《近代学制视野下高等艺术教育演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晚清社会积贫积弱,文化和教育的危机对于中华民族堪为灾难。挽救危亡的根本集中到教育变革之上。学制作为教育变革的对象首当其冲。象征新学的学制系统为教育近代化的建立奠定了制度基础,中国的近代高等艺术教育体系也由此开始逐步建立起来。同时,学制也是在时代背景之下的一个变量的建设过程。作为本文研究高等艺术教育的原点,围绕学制的建立、更迭、废止、重塑、优化等问题展开研究,着重探讨其发生、发展对于高等艺术教育的引导和影响。本文研究以近代由国家主导设计的《壬寅学制》(1902年)、《癸卯学制》(1904年)、《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壬戌学制》(1922年)四部学制为基本脉络(见附录)。以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作为研究开端,至1949新中国成立作为本文陈述和讨论的基本时间逻辑。可以说,在学制的建立过程中,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在制度化建设上经历了学习泰西、师法日本、借鉴美国的演变历程,复杂多变的时局也是促成每一次抉择和转换的历史背书。本文考察的高等艺术教育指涉三大场域,其一是晚清尚未有学制建立时的实业学堂教育,通过对各类实业学堂相关图绘课程的考察,初步建立起高等艺术教育的最初面貌,其中以福建马尾船政学堂为考察中心;其二,依据晚清陆续推出的两个学制,在学制指导下的相关制度规约中梳理出以两江师范学堂为考察中心的早期图画手工教育;其三是民初学制的建立与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学校艺术教育的完善,以上海美专、北京美专和杭州艺专为考察中心,兼论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学系的师范艺术教育。四部学制确立了从军工学堂的“图绘”到高等师范学堂的“图画手工”,再到高等学校的“专业教育”,考察在这个视阈中的高等艺术教育的自我生长与不息变动,总结出一些经验与反思,为当代中国的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启示和参考。

张民生[2](2021)在《“持经达变”-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研究》文中认为百年南艺文脉源远流长,中国画教学思路贯穿其中,是为文脉的核心。民国伊始,刘海粟本着对中华民族、中国文化、中国画的历史担当,所创办的上海美专以“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救国救民”为办学初心,以“研究中西艺术根本精神”为办学目的,以“不息的变动”为办学精神,以“美育”“闳约深美”“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原则,其中蕴含的“本质性”“灵活性”“学术性”这三个特点奠定了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的思想基础。继而,上海美专在中国画专业教学中形成了“中国画本体探究”“依据‘学术自由’和‘兼收并蓄’组织教学”“遵循中国画教学的本质要求”这三个特点,标志着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的初步形成。建国以来,中国画教学思路虽然一方面不断根据新中国文艺政策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也受到市场经济、外来艺术思潮的影响,但仍坚守上海美专的传统并灵活的予以变通,众多名师在教学中构建了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因而产生了“南艺风格”,是为教学成果。简而言之,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是持纯粹学术眼光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研究中国画本质,以开中国画之新机运。学术性、灵活性、本质性是其特点,“持经达变”是为精炼的概括。

张炎[3](2020)在《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修科设立始末(1958-1962)》文中研究指明1958年,江苏省政府为发展江苏特色手工艺,实现出口创汇并支援重工业发展,委托南京艺术学院开设了工艺美术专修科以培养工艺美术设计人才。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修科的创办是一次工艺美术教育的创新,它面向公社、农村以及省内各工艺美术厂(社)生产一线招收学生;聘请经验丰富的老艺人来校授课;从实用的角度来安排课程与实习;初步建立了一套面向生产实际、应用性强的教学体系。在有关部门与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工艺美术专修科的人才培养初见成效,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工艺美术设计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一些决策上的失误,工艺美术专修科被迫于1962年停办。这篇文章围绕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修科从开设到停办这一过程展开研究,以期还原工艺美术专修科的历史面貌,分析其所处的社会背景及办学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并从中总结对当下设计艺术教育的启示。

周蕾[4](2020)在《20世纪河北邯郸学校音乐教育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史是音乐教育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价值,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与实地调查法对二十世纪河北邯郸学校音乐教育的情况从三个时期进行研究论述。绪论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与方法。第一章,本章对20世纪上半叶邯郸音乐教育史概况介绍。将20世纪上半叶分为两个时期,一为清末民初(1901~1919年)时期,此时为学校音乐教育的萌芽期,在国家制定的法规中出现了音乐课,邯郸也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师范学校。二为五四运动之后(1919~1949),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课程纲要,邯郸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并存三个不同政权,政权不同,教育政策、教育方式也有所不同。第二章,新中国建立初期至“文化大革命”之后的邯郸学校音乐教育情况,本章为学校音乐教育的曲折发展期以及停滞期。邯郸学校音乐教育在建国初期根据政策改革学制,以美育教育为重点;“文革”期间,虽然邯郸学校教学秩序混乱,但是大大发展了音乐课外活动,有很多音乐爱好者成为了日后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第三章,新时期的邯郸学校音乐教育,国家的系列政策使学校音乐教育进入了繁荣期。邯郸重视“美育”教育、大力支持音乐教育事业。三个历史时期主要针对有关邯郸学校音乐的教育法规、办学情况、音乐课程设置、音乐师资及培训、音乐教材、课外活动等方面的问题,并将各个时期的部分问题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总结出更好的办学经验;全文结论,本文以邯郸学校音乐教育为切入点,将幼儿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结论,1、邯郸地区各级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在教育部颁发的教育法规及教学大纲基础上,根据河北省相关文件及本地的实际情况加以贯彻、调整和落实;2、邯郸音乐教师培训工作进展加快,使音乐教师总体素质普遍提高;3、注重加强音乐审美功能;4、加强音乐教育的连贯性。

万叶萍[5](2020)在《百年中国小学美术教科书书籍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小学美术教科书是未来一代美术教育启蒙的重要文本,间接承担着审美教育的重要责任。从建立统一的教科书编写、发行体制以来,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科书在文本编辑、整体知识构架方面可圈可点,设计水平也基本保持整体的进步态势,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需要面对和梳理的问题。本文以时间为序,对小学美术教科书书籍设计从晚清时期在延续传统版式的基础上融合他者形式的“初出茅庐”,到民国时期中西艺术人文思想激烈碰撞出现初具现代化的“身影”的“百花齐放”,到建国后至文革结束期的“坎坷求索”,再到改革开放后教科书书籍设计的“焕然一新”,直至今日的在技术和观念引导下的“系统整体”,进行了系统的资料梳理和设计阐述。其中重点描述了在新政策、新文化、新思想、新技术等的影响下,我国小学美术教科书设计从选材内容,封面装帧、图文选择、版面编排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希望能对美术教育甚至其他学科的教科书设计带来可供参考的实际价值。

陈日红[6](2020)在《日本对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的影响》文中认为“图案”一词,最早由日本人将其与英文“DESIGN(设计)”对译而成。自20世纪初作为“新学”从日本传入后,便正式拉开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的序幕。从最初的“图案”,发展演变为当下的“艺术设计”,至今已走过百年风雨历程。20世纪上半叶,中国工艺图案教育受日本影响较深。从大量史料研究来看,日本自1868年开始推行以“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为目的的明治维新运动,积极吸收西方文明成果。他们通过推行新学制,以传统工艺为基础,融合西方近代设计思想,大力兴办工艺图案教育,并积极参加和举办国际国内博览会,来推动图案事业的发展。且在一批工艺图案教育家的大力倡导和深入研究下,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具有日本特色的图案学和图案教育体系。从而具备了影响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的条件。从“甲午”惨败中警醒的国人,不仅看了到新兴工业文明在传统农耕文明面前的优势,更看到了国民教育在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日本成为近代中国主要的学习对象,包括其教育制度。为救亡图存,中国大批有识之士纷纷赴日考察绘画和工艺图案教育,将日本近代《学制》中的工艺图案教育移植到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中,并兴办工艺学堂,在师范学堂中开办图画手工专业,从而催生我国近代正规工艺图案教育的较早萌芽。在“支那保全论”背景下,日本向中国派出百余位教习,深度参与中国新式学堂中手工、图画、工艺和图案等课程的教学。他们将日本较为成熟的图案学科体系、课程模式和教材范本带入中国,为萌芽时期的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注入新的血液。自20世纪初至40年代,一批批中国青年学子在民族危亡时刻,为“实业救国”而东渡扶桑,在日本各学校学习绘画、工艺和图案等专业。尽管他们中只有少部分人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学业,但数百位留日美术生将日本近代各时期工艺图案教育的最新成果带回国内,并播散之。中国留日美术学生回国后,大部分进入国内正在兴办的各类公立或私立美(艺)术专门学校,有的成为学校创办者而积极倡导工艺图案教育,有的成为图案科教授或主任而躬耕工艺图案教育第一线,实现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和“美育救国”的理想。因有留日经历,故他们在办学模式、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均移植或模仿日本工艺图案教育体系。这些学校,既为发展中的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培育了师资,也为社会工商业发展培养了急需的实用美术人才。近代各美(艺)术学校均设有工艺图案专业,其师资多为有留日背景者,经过二三十年发展,逐步构建起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体系。在此期间,日文优秀原版工艺图案教材被引进,或被指定为学校教材由日本教习授课,或作为参考书目被一引再引。一些有留日背景或接受过日式图案教育的学者们,或是积极译介日本教材,或是借鉴日本文献编撰适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教材。早期图案学家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基础上,并将中国传统艺术理念融入其中,来解析中国传统图案构成原理,并提出“美”与“实用”的图案设计原则,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图案学”理论雏形。形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图案学思想,对中国新时期的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一直绵延至今。总体观之,从20世纪初至40年代,日本对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的深度的影响,促成了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体系和图案学的初步形成,为其后中国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教育学科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因在“以日为师”的背景下,不顾国情一味地移植和模仿日本,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囫囵吞枣而消化不良,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迟滞和阻碍了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的全面发展。

潘汀兰[7](2019)在《福建现代漆艺教育模式的建立 ——以1956-1966年“福州工艺美术学校”为例》文中提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福建的漆艺行业因为迅猛发展而大批量需要行业人才,而早期“师徒制”的工艺传承模式不能满足于当时的人才培养需求,从而“学院制”工艺美术教育的出现,逐渐改变了单一的家族式、作坊制的“师傅带徒弟”的工艺传承模式,转变为更加全面的工艺行业的人才培养方式。这一时期,专门院校培养出了一大部分行业的精英,并且引领、带动了行业的发展。本课题结合时代背景,通过系统的分析福州工艺美术学校漆艺教育的草创与形成,从其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师资结构和漆艺人才几方面入手,将其放在当代工艺美术教育发展变迁的大背景中来考察,深入剖析其应有的地位、贡献以及时代局限性,以一个有一定地域代表性的个案,有限的考察新中国漆艺教育的得失,为当代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思考的参照点。

汪妍泽[8](2019)在《学院式建筑教育的传承与变革 ——兼论东南大学建筑教育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建筑教育发展历程是中国建筑学科现代转型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其历史真源、思想脉络,探索其发展规律可以为当今中国建筑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提供重要参考。中国高等建筑教育承袭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建筑教育思想,并与中国高等建筑教育制度相结合形成了系统、高效的建筑教育模式。但是随着社会变革及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冲击,源自古典美学的巴黎美术学院建筑教育和时代发展愈显脱节,逐渐显露出认知落后、步伐蹒跚的疲态,一度被认为是保守思想的代名词,学界也曾因此而“一边倒”地认为其阻碍了中国建筑教育的现代转型。为了摒除观念偏见、还原史实的客观性,本文采用层次化的方法剖析巴黎美术学院建筑教育的本质,揭示这一经典教育模式的积极意义。研究的首要层次是全面、客观地重审巴黎美术学院建筑教育及其延续,打破中西壁垒以大历史观的视野重识其教学内涵,以时空交织的纵横网络从教育制度与知识体系两方面入手系统探讨“学院式建筑教育”这一命题;研究的更深层次在于梳理高等建筑教育发展脉络中的连贯线索,分析其中可以适应变革、历久弥新的内在因素,而中国建筑教育由移植到创新的发展历程也揭示了学院式建筑教育在中国建筑学科现代转型中的生命力。就以上问题,绪论部分提出了本文研究的出发点,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回顾提出研究的具体内容、创新点及框架。正文六个章节分两部分,就建筑教育制度与知识体系的建立、发展,分别论述自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西方建筑教育的历史渊源,以及以东南大学建筑教育为典型的中国建筑教育的演进。第一部分包含第一、二章。第一章从西方建筑教育组织方式梳理高等院校中建筑教育制度的建立过程,从中透析教育制度步步变革的影响因素。第二章从西方建筑教育知识结构演变展示高等建筑教育在多种思想源头的影响下呈现出的开放性知识体系,以此预示中国建筑教育思想现代转型的可能性。第二部分包含第三至六章。第三章通过各时期典型教学计划对比分析中国高等建筑教育制度的建立、发展及变革阶段的动态因素;第四、五章分别从知识体系的两个方面:设计方法和设计思想,论述中国建筑教育从吸收西方建筑思想到自主建立“中国建筑”的意识觉醒;第六章通过回顾文革及改革开放后东南大学教学改革成果,提出学院式建筑教育在中国建筑教育现代转型中的积极意义。结语部分回应绪论中提出的问题,总结中国建筑教育的多重源头以及中西建筑教育的谱系关系,揭示当代从事建筑教育发展研究的价值,并对可能的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全文约25.7万字,图片263幅,表格55幅。

李铁绳[9](2019)在《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升与保障依赖于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活水源头。专业化是教师职业的基础,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与根本旨归。教师专业化必然要求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师教育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论题。然而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不健全,导致教师教育转型脱离实际,进而导致基础教育需求侧与教师教育供给侧出现结构性矛盾——基础教育需求侧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教师教育供给侧则是教师培养供过于求,从而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及教育现代化进程。国内关于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研究主要偏重微观分析,系统化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研究者确定了教师教育专业化这一时代论题。根据掌握的文献资料和已有研究,将研究的核心问题确定为“教师教育专业化如何演进”,并聚焦于四个主要问题: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设置、教师专业标准。为了全面深入地研究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探析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走向,本研究遵循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采用历史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法,对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变及其逻辑按照一条主线与三条辅线展开研究,一条主线是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系统分析了我国师范教育初创、师范教育曲折发展、师范教育重建、教师教育转型阶段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演进特征,重点厘清了每个发展阶段横断面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设置、教师专业标准等方面的演进历程,梳理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脉络与特色。三条辅线分别为:一是我国对西方教师教育制度体制的移植、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学习日本——仿照美国——以俄为师——遍采各国,将西方教师教育理念、体制与我国教师教育实际相结合,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师教育体系;二是社会需求对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师资数量与质量需求、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资格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等需求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诉求;三是师范生学费政策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免费——缴费——部分回归公费的变迁。同时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教师教育专业化进行了纵览与横述,以国际经验为镜鉴,启示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研究最后聚焦于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分析了历史逻辑的变化,呈现了理论逻辑的特质,展现了实践逻辑的复杂。在实践逻辑方面,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梳理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变迁历程,对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体制从制度断裂与制度渐变两个维度进行了制度变迁分析,从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两个维度进行了路径演变分析,全方位、立体式展示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演进图景。理论逻辑方面,分析了教师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师范性与学术性的二重性,为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实践逻辑方面,基于教师教育治理的视角,从国家宏观层面、地方中观层面、学校微观层面提出了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践策略,分析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改革走向。

杨婷[10](2019)在《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 ——以XX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是幼儿教师职前培养阶段的核心环节,科学有效地设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才能够充分利用五年贯通培养的优势,从源头上提高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现有研究较多的集中在美术类、实践类等某一类课程的研究,且总体上偏向于理论,实证性质的研究较少。而课程体系的设计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从分析职业岗位职责和任务入手,根据岗位职责和任务分析岗位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并对岗位能力进行筛选和整理,得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规格,确定相应的课程体系与之对应。因此,为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对课程体系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很有价值。基于以上思考,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试图围绕课程体系设计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主要是本研究的缘由、研究设计和对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等相关概念的综述,为后续的研究明晰方向。第二部分,本研究着重对XX学校的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将课程体系现状、毕业生现状呈现出来,进而分析其中的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提出改进建议。第三部分主要是课程体系重构,根据首先明确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包括政策和理论依据、设计原则及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幼儿教师所需的职业能力重新设计课程体系。重新设计的重点在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具有明确导向性和弹性的课程并提供一些课程的参考书目。第四部分,主要是本研究的成果及不足,希望能给课程体系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些方向。

二、五年制美术专业基础教学的改革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五年制美术专业基础教学的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近代学制视野下高等艺术教育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基本思路及意义
第一章 学制的前奏:晚清学堂教育勃兴
    第一节 “中体西用”思想与施策
    第二节 近代学堂的开蒙与兴起
    第三节 学堂教育与学校教育之辩
    第四节 以福建船政学堂为代表的图绘课程考察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学制萌发:晚清图画手工教育发轫
    第一节 日本艺术教育改革与引介
    第二节 废旧立新与《壬寅学制》的初创
    第三节 《癸卯学制》与近代学校艺术教育制度的确立
    第四节 以两江师范学堂为代表的师范艺术教育考察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学制更迭:民初高等艺术教育拓进
    第一节 《壬子癸丑学制》的承续
    第二节 美国学制影响下的《壬戌学制》
    第三节 近代美育思想对学制的推动
    第四节 近代艺术教育家的践行与检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学制推广:高等学校艺术教育探索
    第一节 不息变动的私立上海美专
    第二节 首创美术专门教育的国立北平艺专
    第三节 兼容并包的国立杭州艺专
    第四节 师资养成的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科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学制审视:近代学制对高等艺术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第一节 近代高等艺术教育的历史使命
    第二节 学制规约下的高等艺术教育发展路径
    第三节 近代高等艺术教育的历史回音
    第四节 近代高等艺术教育的反思与启迪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2)“持经达变”-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目的
        1、选题缘由
        2、研究目的
    二、选题范围及关键词
        1、选题范围
        2、关键词阐释
    三、研究现状
        1、专着与论文
        2、档案与资料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历程
    第一节 上海美专时期(1912-1952)
        一、课程的逐步设置(1912-1919)
        二、专业的创办与发展(1920-1937)
        三、全面抗战中的艰苦办学(1937-1945)
        四、教学的调整(1946-1952)
    第二节 华东艺专、南京艺专时期(1952-1959)
        一、专业的取消(1952 年第一学期)
        二、课程的逐步恢复(1952 年第二学期—1958)
    第三节 南艺初期(1959-1966)
        一、教学秩序的逐步恢复(1959-1964)
        二、教学秩序受到冲击(1964-1966)
    第四节 社会运动时期(1966-1976)
        一、教学的混乱(1966-1971)
        二、教学秩序的短暂恢复(1972-1973)
        三、教学再次受到“左倾”政治的冲击(1974-1976)
    第五节 改革开放后(1977-至今)
        一、教学本质的回归(1977-1978)
        二、教学本质的新生(1979-1999)
        三、教学本质的发展(2000-至今)
    小结
第二章 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的思想基础
    第一节 刘海粟办学初心和办学目的本质性
        一、“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
        二、“救国救民”
        三、“研究中西艺术根本精神”
    第二节 刘海粟办学精神的灵活性
        一、“不息的变动”产生与保障
        二、“不息的变动”具体措施
    第三节 刘海粟办学原则的学术性
        一、“美育”
        二、“闳约深美”
        三、“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小结
第三章 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的初步形成
    第一节 中国画本体探究
        一、特点:气韵、写意、笔墨
        二、画理:六法
    第二节 依据“学术自由”和“兼收并蓄”组织教学
        一、师资:“学术自由”契合“海派无派”
        二、课程:“兼收并蓄”之中“突出国画”
    第三节 遵循中国画教学的本质要求
        一、深究传统并力主创新
        二、绘画实践结合史论研究
        三、强调写生
        四、重视文化修养
    小结
第四章 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的流变与发展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的初变(1952-1966)
        一、新中国文艺政策主导中国画教学思路
        二、新中国文艺政策与中国画教学思路的融合
        三、同时期代表性院校教学思路(思想)情况
    第二节 社会运动时期的再变(1966-1976)
        一、“政治统帅教学”
        二、“政治统帅”下上海美专中国画教学思路的短暂恢复
        三、“左”倾的回潮
        四、同时期代表性院校教学思路(思想)情况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的调整(1977-1999)
        一、新时期文艺政策影响下中国画教学思路的初次调整
        二、新时期文艺政策影响下中国画教学思路的再次调整
        三、同时期代表性院校教学思路(思想)情况
    第四节 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发展(2000-至今)
        一、中国画教学思想的提出背景
        二、中国画教学思想的明确
        三、同时期代表性院校教学思路(思想)情况
    小结
第五章 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的具体实施
    第一节 教学的“合”与“分”
        一、开始于“合”
        二、中途之“分”
        三、再次相“合”
    第二节 “分科教学”与“一专多能”
        一、“分科教学”
        二、“一专多能”
    第三节 临摹、写生、创作阶段性教学
        一、逐步形成
        二、成熟
        三、发展
    第四节 首重创作
        一、“创作”的由来及本义
        二、以创作课为中心
    小结
第六章 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的个案体现
    第一节 人物画专业名师
        一、沈涛的教学主张、艺术追求和创作
        二、王孟奇的学术研究、教学思路和创作
    第二节 山水画专业名师
        一、张文俊的学画路径、创作追求和创作
        二、方骏的学术研究、教学思路和创作
    第三节 花鸟画专业名师
        一、陈之佛的学术研究、研习体会和创作
        二、谢海燕的学术研究、教育纲领和创作
        三、陈大羽的学术研究、教学主张和创作
    第四节 美术史论名师
        一、郑午昌的学术研究、学画路径和创作
        二、俞剑华的学术研究、教学方法和创作
        三、温肇桐的学术研究
        四、罗尗子的学术研究和创作
    小结
第七章 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的教学成果
    第一节 教学体系
        一、工笔花鸟教学体系的初步创建
        二、工笔花鸟教学体系的健全和发展
        三、教学体系思辨
        四、代表性院校教学体系
    第二节 中国画专业课程体系
        一、百年南艺中国画课程体系的四个阶段
        二、人物画课程体系
    第三节 “南艺风格”
        一、逐步形成
        二、深化
        三、特点
    第四节 培养的杰出人才
        一、两个时期的人才
        二、特点:和而不同、一人一貌
    小结
结论
附录
    一、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大事记
    二、南艺中国画专业学习指南
参考文献
    一、主要参考书目
    二、主要参考论文
    三、档案资料
作者简介
致谢

(3)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修科设立始末(1958-1962)(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来源与选题依据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四、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第一章 工艺美术专修科的设立
    第一节 设立的背景
        一、手工业的繁荣
        二、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规划与指导思想
        一、前期规划
        二、陈之佛先生的影响与推动
第二章 工艺美术专修科的办学方式与教学实施
    第一节 几经调整的招生工作
        一、招生规模
        二、生源情况
        三、录取方式
    第二节 校厂结合的师资构成
    第三节 统筹兼顾的课程设置
        一、共同课
        二、专业课
    第四节 成果丰硕的下厂实习
第三章 工艺美术专修科的调整与停办
    第一节 办学调整
        一、学制的变更
        二、教学的强化
    第二节 工艺美术专修科的停办
        一、艰难的抉择
        二、善后措施与遗留问题
第四章 工艺美术专修科的得失与启示
    第一节 实效与局限
    第二节 借鉴与启示
结语
附录一 :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修科大事记(1958-1962)
附录二 :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修科专业课教学大纲(部分)
附录三 :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修科1960级学生名单
附录四 :1958年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本科专业基础课设置情况
附录五 :访谈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20世纪河北邯郸学校音乐教育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音乐教育史
        (二) 学校音乐教育史
        (三) 邯郸音乐教育史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20世纪上半叶邯郸学校音乐教育
    第一节 清末民国初期邯郸学校音乐教育(1902~1919)
        一、音乐教育制度的确立
        二、邯郸地区学校情况
        小结
    第二节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邯郸学校音乐教育(1919~1949)
        一、音乐课程纲要的颁发
        二、邯郸学校开设情况
        三、土地革命时期邯郸学校音乐教育情况
        四、抗战时期邯郸学校音乐教育
        五、解放战争时期
        小结
第二章 新中国建立初期至“文化大革命”后的邯郸学校音乐教育(1949~1976)
    第一节 邯郸学校的开设情况
    第二节 基础学校音乐教育
        一、幼儿园课程方面与活动内容
        二、幼儿教师师资培训
        三、小学音乐课程
        四、中小学教材使用情况
        五、中学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第三节 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一、教学课程与活动内容
        二、教材与设备
        三、师资
    第四节 “文革”时期的邯郸学校音乐教育
        一、幼儿学校音乐教育
        二、小学音乐教育
        三、中学学校音乐教育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至二十世纪末的邯郸学校音乐教育(1976—2000)
    第一节 邯郸学校的开设情况
    第二节 基础学校音乐教育
        一、幼儿园课程设置
        二、幼儿园活动内容
        三、幼儿园教材设备
        四、幼儿园师资和教师培训
        五、小学课程设置
        六、小学个案分析
        七、中小学教材及设备
        八、中小学活动
        九、中学音乐课程设置
        十、中小学师资整顿
        十一、第四中学的音乐教育概况
    第三节 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一、课程设置
        二、教材与师资
    第四节 高等师范院校
        一、第一教育学院课程设置
        二、教育学院音乐系活动
        三、合并后的音乐师资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附录
    附1
    附2
参考文献
    一、专着类
    二、方志类
    三、期刊论文类
    四、硕博论文类
致谢

(5)百年中国小学美术教科书书籍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一)“美育”思想的重要载体——美术教科书
        (二)我国小学美术教科书书籍设计的现状
    二 概念界定
        (一)“美术”
        (二)“教科书”
        (三)“小学”
        (四)“书籍设计”
    三 研究现状
    四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五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晚清小学美术类教科书书籍设计
    第一节 晚清小学美术类教科书的诞生
        一 “初出茅庐”的近代教育制度
        二 近代美术教科书的兴起
    第二节 小学美术类教科书的日式“痕迹”
    第三节 日本影响下的小学美术教科书封面设计
    第四节 “守先待后”的内页版式设计
        一 西方印刷技术的影响
        三 延续传统的内文版式设计
        四 版权页的出现
    小结
第二章 民国小学美术类教科书书籍设计
    第一节 民国小学美术类教科书概况
        一 法规条例的颁布
        二 教育思想的引进
        三 “美术”科称谓的变化
        四 “争奇斗艳”的小学美术教科书
    第二节 “西鸣东应”的封面设计
        一 西方艺术运动的影响
        二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三 《形象艺术教科书》封面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节 “继往开来”的内页版式设计
        一 “承前启后”的目录页
        二 “随机应变”的内版设计
    小结
第三章 建国至文革时期小学美术教科书书籍设计
    第一节 建国至文革时期小学美术教科书的“窘境”
    第二节 “振奋人心”的字体设计
    第三节 “政治艺术风格”的内版插图
    第四节 横排的内文版式与倾向性色彩
        一 左起横排的文字排版
        二 倾向性的色彩
    小结
第四章 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期小学美术教科书书籍设计
    第一节 “整装待发”的小学美术教科书
        一 “拨乱反正”时期(1976-1981 年)
        二 “探索”时期(1982-1986 年)与“发展”时期(1987-1999 年)
    第二节 “与时俱进”的封面设计
        一 1978 年上教版《上海市小学课本:美术》
        二 1981 年人美社版《全日制小学试用课本:美术》
        三 1985 年人教社版《小学课本(试用本)美术》
        四 1987 年人美社版《小学美术课本(普及版)试用本:美术》
        五 1989年版人教社版《义务教育五年制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本):美术》
        六 1992 年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美术》
    第三节 计算机技术介入的内页版面设计
        一 色彩的运用
        二 内文图片的处理
        三 文字编排
    小结
第五章 21世纪小学美术教科书书籍设计
    第一节 21世纪时期小学美术教科书的内容导向
    第二节 强调“整体”的封面设计
    第三节 网格系统影响下的内页版式设计
        一 小学美术教科书中的网格系统
        二 统一的字体与字号
        三 网格中的自由图片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6)日本对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主要研究方法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1.6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2章 “文明开化”推动日本近代工艺图案教育发展
    2.1 明治维新推动日本近代教育发展
        2.1.1 学习欧美启动新学制建设
        2.1.2 日本近代学制的颁布与完善
    2.2 日本近代工艺图案教育
        2.2.1 工部美术学校
        2.2.2 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
        2.2.3 东京美术学校
        2.2.4 东京高等工业学校
        2.2.5 京都高等工艺学校
        2.2.6 东京高等工艺学校
    2.3 日本积极参加和举办国际国内博览会
        2.3.1 积极参加万国博览会
        2.3.2 大力举办国内劝业博览会
    2.4 日本近代工艺图案教育先驱
        2.4.1 日本近代工艺教育之父——纳富介次郎
        2.4.2 日本近代工业(工艺)教育开拓者——手岛精一
        2.4.3 日本近代工艺图案教育家——松冈寿
        2.4.4 日本工艺图案第一大家——岛田佳矣
    2.5 日本近代工艺图案研究成果
        2.5.1 日本第一部工艺通史《工艺志料》
        2.5.2 日本第一部图案研究着作《一般图案法》
        2.5.3 日本第一部工艺图案教材《工艺图案法讲义》
        2.5.4 大日本图案协会与日本第一本工艺图案杂志《图案》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甲午战败”促使中国学习日本工艺图案教育
    3.1 有识之士考察日本工艺图案教育
    3.2 东京美术学校接待中国考察者
    3.3 效仿日本的《癸卯学制》与工艺图案教育
        3.3.1 《癸卯学制》制订中的日本因素
        3.3.2 《癸卯学制》中工艺图案教育设置的日本化倾向
        3.3.3 《癸卯学制》颁布之后的中国工艺图案教育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支那保全”催生来华日本教习
    4.1 日本教习来华背景
        4.1.1 “支那保全论”的产生
        4.1.2 “支那保全论”使日本对中国输出教育
        4.1.3 清政府对延聘日本教习的态度
    4.2 日本教习在华教学活动及影响
        4.2.1 在华日本教习基本概况
        4.2.2 担任图画、手工和工艺图案等课程的日本教习
        4.2.3 日本教习在华的相关活动
        4.2.4 日本教习对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的影响
    4.3 知名日本教习个案考析
        4.3.1 最早来华的工艺教习盐田真
        4.3.2 影响最大的来华图案教授斋藤佳三
        4.3.3 其他日本教习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业救国”掀起赴日留学热潮
    5.1 留学日本的诸多因素
        5.1.1 深重的民族灾难危机
        5.1.2 便捷的地理文化因素
    5.2 日本接收中国留学生的背景及准备
        5.2.1 日本政府在宏观政策方面的准备
        5.2.2 以东京美术学校为代表的学校接收中国留学生
    5.3 在日学习绘画与工艺图案的中国留学生
        5.3.1 留日学生整体概况
        5.3.2 留日绘画和工艺图案学生名录
    5.4 工艺图案学生留日经历个案考析
        5.4.1 东京美术学校图案科首位外国留学生陈之佛
        5.4.2 申请助学金完成学业的王道平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以日为师”深度影响中国工艺图案教育
    6.1 近代各校工艺图案教育均受日本不同程度影响
        6.1.1 照搬日本体系的北平艺专工艺图案教育
        6.1.2 仿效日本模式的上海美专工艺图案教育
        6.1.3 融合东西所长的国立杭州艺专工艺图案教育
        6.1.4 逐渐本土化的私立武昌艺专工艺图案教育
    6.2 近代工艺图案教材中的日本因素
        6.2.1 大量引进日本原版工艺图案教材
        6.2.2 积极翻译日本工艺图案教材
        6.2.3 借鉴参考日籍文献编写本土教材
    6.3 图案学的中国化及后续影响
        6.3.1 图案学的中国化
        6.3.2 图案学思想的后续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促进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体系和图案学的初步形成
    7.2 盲目借鉴迟滞了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的全面发展
致谢
参考文献

(7)福建现代漆艺教育模式的建立 ——以1956-1966年“福州工艺美术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福州工艺美术学校的建立
    第一节 福建现代漆艺教育背景
    第二节 福州工艺美术学校的建立与漆艺专业的设立
        一、新形势下的行业需求
        二、区域优势使然
        三、李芝卿之个人诉求
第二章 福州工艺美术学校漆艺教学之规划与设置
    第一节 初办时期的办学理念:“半工半读”
    第二节 初办时期的教学模式
        一、课程设置与规划
        (一)学制的设置
        (二)专业的设置
        (三)课程的设置
        二、因师授课
        三、教材编撰
第三章 福州工艺美术学校的漆艺授业者
    第一节 师傅与教师的新角色调整
        一、师资来源
        二、师资结构
        三、教学理念的转变
    第二节 个例代表
        一、工艺传统老艺人
        (一)李芝卿:追新不弃旧
        1、授课方式
        2、授课理念地转变:从“保守”到“公开”
        3、创作理念的改变:“创新”与“传统”并行
        (二)高秀泉:绘画性与工艺性结合
        二、社会文化名人
        (一)潘主兰:教授艺术时,注重文化的培养
        (二)陈子奋;以线描绘生活
        三、院校老师
        (一)林子白:擅传统但创新于生活
第四章 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培养的漆艺人才
    第一节 心态转变与学习“自觉”
        一、从被动到主动
        二、从技艺到审美
    第二节 学习能力与文化养成
    第三节 个例代表
        一、郑崇尧:滴水穿石,取材于生活
        二、郑益坤:源于生活,勤于创新
        三、乔十光:漆性与绘画性的统一
余论 现代漆艺教育的形成与对其模式的反思
    第一节 学校专业的弱化,迎合市场培养多元人才
    第二节 漆艺行业从业者的传承方式
        一、“师徒制”到“职业学校教育”的转变与并存
        二、“现代学徒制”的讨论与探索
附录1 福州工艺美术作品获奖情况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学院式建筑教育的传承与变革 ——兼论东南大学建筑教育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现实: 问题提出
        0.1.1 建筑师的多重身份
        0.1.2 建筑教育的单一源头
    0.2 研究:内容及范畴
        0.2.1 研究对象
        0.2.2 论述要点
        0.2.3 案例选择
        0.2.4 时间限定
    0.3 前期:国内外研究现状
        0.3.1 国外研究现状
        0.3.2 国内研究现状
    0.4 预期:目标及创新
        0.4.1 研究目标
        0.4.2 研究创新
        0.4.3 研究框架
第一章 大学样本:教育制度的移植与演化
    1.1 建筑教育制度的基本结构
        1.1.1 机构与职责
        1.1.2 课程与评价
    1.2 美国建筑教育的社会性
        1.2.1 美国建筑教育的兴起
        1.2.2 美国建筑师学会及建筑院校联盟
        1.2.3 布扎设计研究会
        1.2.4 民间画室
    1.3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
        1.3.1 课程基本架构
        1.3.2 课程构架扩展
        1.3.3 教学研究结合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本源重溯:教学思想的修正与再现
    2.1 巴黎美术学院教育思想要点
        2.1.1 设计
        2.1.2 表现
    2.2 古典思想的起伏
        2.2.1 推陈出新:崇古与尚新之辩
        2.2.2 另立门户:对美院办学宗旨的挑战
        2.2.3 分道扬镳:对古典文化根基的批判
    2.3 现代思想的冲击
        2.3.1 古典美学余温
        2.3.2 现代主义萌芽
        2.3.3 现代主义盛期
    2.4 终结及后续
        2.4.1 终结背后
        2.4.2 思想回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制度异化:工学院中的美院教育
    3.1 大学建筑教育的建立
        3.1.1 行业背景
        3.1.2 工学根基
        3.1.3 美术缘起
    3.2 制度初成:三十年传统
        3.2.1 工学预设
        3.2.2 美术居上
        3.2.3 建国前后
    3.3 制度建立:十七年改革之
        3.3.1 院系调整
        3.3.2 教学机构的重组
        3.3.3 课程系统的再造
    3.4 制度创新:十七年改革之二
        3.4.1 实践意识的上升
        3.4.2 自主修正与探索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思维渐进:设计方法的纠偏与探索
    4.1 教学思想传播
        4.1.1 分解构图作为基础设计训练
        4.1.2 构图作为建筑设计训练
        4.1.3 初识与误读
    4.2 基础设计训练
        4.2.1 西方古典建筑分解构图
        4.2.2 中国传统建筑分解构图
        4.2.3 中西分解构图交替演化
    4.3 建筑设计训练
        4.3.1 设计命题的继承
        4.3.2 设计方法的变革
        4.3.3 设计理论的发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文化踌躇:中国建筑的自觉与重建
    5.1 对传统形式的自觉
        5.1.1 对民族内容的定位
        5.1.2 对混合风格的辨析
    5.2 对现代建筑的认知
        5.2.1 “中国现代建筑
        5.2.2 技术为手段
        5.2.3 建造为目的
    5.3 对地域文化的重建
        5.3.1 地域建筑理念的建立
        5.3.2 地域建筑理念的发展
        5.3.3 建筑思潮的综合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理性介入:中国教育的退守与新生
    6.1 十年断续
        6.1.1 工农兵学员
        6.1.2 新三届
        6.1.3 研究生
    6.2 改革前奏
        6.2.1 外界输入
        6.2.2 自发改革
    6.3 理性思想
        6.3.1 国际交流
        6.3.2 理性教改
    6.4 本章小结
结语
    7.1 学院式建筑教育作为历史线索
    7.2 学院式建筑教育作为体系范式
    7.3 学院式建筑教育的学科价值
    7.4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学术成果
致谢

(9)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一) 研究缘起
        (二) 问题提出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
        (二)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
        (三)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分期
    三、文献综述
        (一) 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
        (二) 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研究
        (三) 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研究
        (四)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设置研究
        (五) 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师范教育初创
    第一节 师范教育的萌芽
        一、师范教育思想的萌芽
        二、师范教育的初步实践
        三、师范教育理论的移植与探索
    第二节 封闭师范教育制度的创立
        一、钦定:自上而下颁布
        二、奏定:自上而下推行
        三、独立设置的师范教育体系形成
        四、师范教育公费制度与自费制度并存
        五、管理师范教育的教育行政体制建立
    第三节 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一、中等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二、高等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三、实业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第四节 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
        一、初级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二、女子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三、优级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四、优级师范选科学堂课程设置
        五、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员任用检定制度与培训制度
        一、教师任用制度和检定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六节 初创时期师范教育的特色与不足
        一、嫁接的师范教育思想
        二、封闭的师范教育体制
        三、师范教育办学质量总体不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师范教育曲折发展
    第一节 师范教育制度的曲折变迁
        一、封闭师范教育制度的初步发展(1912-1922年)
        二、开放师范教育制度的曲折发展(1922-1927年)
        三、上下结合的独立师范教育制度的探索(1927-1949年)
    第二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独立师范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1912-1922年)
        二、多元开放的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1922-1927年)
        三、独立师范教育机构的复兴(1927-1949年)
        四、女子师范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五、实业教员养成所的建立
    第三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课程的演进
        一、封闭的师范教育课程(1912-1922年)
        二、开放的师范教育课程(1922-1927年)
        三、多元的师范教育课程(1927-1949年)
        四、女子师范教育课程设置
        五、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四节 教师检定制度与教师培训制度
        一、教师检定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五节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师范教育实践
        一、根据地师范教育的创建与发展
        二、解放区师范教育的发展
    第六节 师范教育逐步走向专业化
        一、启蒙到专业
        二、探索与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师范教育重建
    第一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制度的探索与发展
        一、建国初期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制度的衰落(1966-1978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师范教育制度的重建(1978-1999年)
    第二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独立封闭师范教育机构的重建与发展(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机构严重削弱(1966-1976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多元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1976-1999年)
    第三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专业设置演变
        一、建国初期师范专业设置
        二、改革开放期间师范教育专业设置
    第四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的变迁
        一、建国初期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66-1976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76-1999年)
        四、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师资格制度与职后教师培训制度
        一、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六节 师范教育在繁荣中式微
        一、师范教育的发展特色
        二、师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师教育转型
    第一节 教师教育转型政策演进
        一、综合化
        二、开放化
        三、高端化
        四、一体化
    第二节 教师教育转型实践
        一、综合化:师范院校向综合化发展
        二、开放化:综合性院校参与教师教育
        三、高端化:教师教育院校和培养层次升级
        四、一体化: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逐渐融合
    第三节 师范专业设置与认证
        一、师范专业设置
        二、师范专业认证
    第四节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建立
        一、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职后培训制度
        一、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二、教师职后培训制度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逻辑
    第一节 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逻辑
        一、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制度变迁分析
        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路径演化
    第二节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理论逻辑
        一、教师教育基本规律
        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
        三、教师教育的二重性
    第三节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践逻辑
        一、国家宏观层面:建立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制度体系
        二、地方中观层面: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
        三、学校微观层面:践行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
        四、完善教师教育治理机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10)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 ——以XX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学历挑战:幼儿教师学历提升背景下,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二、优势凸显:五年制高职教育起步晚、研究少且没有借鉴,独特优势未得到真正的彰显
        三、内在要求: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是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高质量幼师的必然要求
        四、外在动力:社会对高素质幼儿教师队伍的呼声以及人才市场对幼儿教师越来越高的要求
    第二节 研究综述及核心概念界定
        一、研究综述
        (一) 关于五年制高职的相关研究
        (二)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研究
        (三) 对已有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 五年制高职
        (二) 学前教育专业
        (三) 课程体系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目标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调查研究法
        (三) 经验总结法
        (四) 案例分析法
        五、研究思路
第2章 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XX学校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相关方面调查
        一、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现状调查
        (一) 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查现状
        (二) 课程设置现状
        (三) 课程体系总体情况对比
        二、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现状调查
        (一) 毕业生在师德、知识、能力方面的现状
        (二) 毕业生就业方面的现状
    第二节 XX学校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相关方面分析
        一、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性与存在的问题
        (一) 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性
        (二) 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的分析
        二、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的问题
        (一) 师德发展总体满意,细节处理仍需重视
        (二) 基础理论知识薄弱,技能发展具有差异性
        三、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建议
        (一) 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强化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的指导性
        (二) 科学调整课程结构,发展学生一技之长
        (三) 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发展学生自我更新的意识和能力
第3章 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
    第一节 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理念
        一、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依据
        (一) 理论依据
        (二) 政策依据
        二、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及价值取向
        (一) 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
        (二) 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 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前提——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一) 幼儿教师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二) 多元视角下幼儿教师职业能力需求
        (三) 幼儿教师职业岗位能力概括与提取
        二、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
        (一)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强化目标的指导性
        (二) 科学重构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第4章 研究成果及不足
    一、研究成果
        (一) 研究成果——重构的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二) 重构的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解决的问题
        (三) 研究成果的意义
    二、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五年制美术专业基础教学的改革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近代学制视野下高等艺术教育演进研究[D]. 路明.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2]“持经达变”-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研究[D]. 张民生.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1)
  • [3]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修科设立始末(1958-1962)[D]. 张炎.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4]20世纪河北邯郸学校音乐教育史研究[D]. 周蕾.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5]百年中国小学美术教科书书籍设计研究[D]. 万叶萍.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日本对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的影响[D]. 陈日红.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1)
  • [7]福建现代漆艺教育模式的建立 ——以1956-1966年“福州工艺美术学校”为例[D]. 潘汀兰.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8]学院式建筑教育的传承与变革 ——兼论东南大学建筑教育发展[D]. 汪妍泽. 东南大学, 2019(05)
  • [9]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D]. 李铁绳.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8)
  • [10]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 ——以XX学校为例[D]. 杨婷.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五年制艺术专业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