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一、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黄远卿[1](2021)在《面向国家软实力提升的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部分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不强,跨文化交流意识差,从未有过跨文化交流经验,基于面向国家软实力提升背景下,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成为不同国家竞争的重要指标之一。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具有阶级性与普世性、依赖性、持久性、渗透性特点。根据跨文化交流涵义,分析跨文化交流特征。依据CNKI中检索跨文化交流与外语教学文献分析结果,构建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模式。聚焦面向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内涵清晰化、实施体系化、培养方式多样化和培养过程循序渐进培养规则,通过优化外语类专业设置、科学调整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确定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路径。

陆国亮[2](2021)在《交际与传播之争:“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在华理论旅行》文中认为"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进入中国学界已近40年,不同学科对其进行了各异的驯化,并形成了独特话语形式。在此之中,基于外语研究的跨文化交际与基于传播研究的跨文化传播最为显着。然而,目前跨文化交际或跨文化传播的学术史研究往往视两者差异为理所当然之事,缺乏对其成因的追问。因此,文章借助知识社会学,重新反思"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在华早期引介过程,探索主流叙事所遮蔽的灰色地带。通过重新发现"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在华引介者、传播研究者与外语研究者在早期引介的差异成因,文章发现,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传播的差异并非自然产物,而属于学术场域争斗与社会意识形态的结合物。

沈倬丞[3](2021)在《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立德树人被确立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根本举措,并引领着我国当前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高中俄语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使命,俄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得走向世界的语言基本技能,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这一途径去了解外部世界,理解多元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成为具有高度文化自信和开阔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018年1月,我国颁布了新版《高中俄语课程标准》,提出“高中俄语课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俄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核心思想。三年多来,《高中俄语课程标准》框架下的“核心素养培养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已建立或还需要哪些完善机制”等问题吸引着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也成为当前我国俄语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和核心论题之一。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学习离不开对于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它承载着从目的语文化视角整合文学、地理、历史、文化等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异域文化,进而发挥认识世界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俄语教育不仅需要培养能理解文化多元性,具有开放包容意识以及“和而不同”价值观的人才,更需要培养能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中华文化的公民。为此,高中俄语学科依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核心素养框架下提出“文化意识”要素,将其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共同整合成学科核心素养。这也对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文化意识培养的内涵和重要性,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并开发适配新理念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指导,以高中俄语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为切入点,在维果茨基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引领下,依据《高中俄语课程标准》,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PISA全球素养框架》构建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并依据该观测体系编制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量表,据此对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状况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培养建议,力求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为俄语学科文化教学和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有益参考。论文的绪论部分阐述选题背景、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提出三个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陈述研究方法,设计研究基本步骤和整体框架,确立了基础研究、实证研究以及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三个部分,共七章内容。基础研究包括文献综述、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文献综述主要阐述中外学界在核心素养及培养、文化意识概念及内容方面的研究。梳理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领域、研究问题和研究成果,提出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的状况和趋势,以明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概念界定着重探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本文研究的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文化意识范畴内梳理文化、意识和文化意识概念,辨析与之内涵相近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概念,为后续研究统一概念基础;理论依据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作为基本理论,将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作为文化意识培养总体依据,从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言语活动理论、跨文化交际学相关理论作为具体教学建议提出的理论基础。实证研究部分由第四、五、六章构成,它承接论文基础研究并为结论构建提供事实依据。第四章主要剖析《高中俄语课程标准》中对文化意识的内容描述、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和学业质量水平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将其整合成具体化、结构化内容体系,借鉴《PISA全球素养框架》相关内容确定60个具体观测点,作为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的基本依据;第五、六章依据所构建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深入教学一线,通过对我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所高中40节俄语课程进行课堂观察,获取当前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状况的一手资料,借助统计学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论文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第七章为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路剖析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导致问题的原因,提出研究结论。依据研究结论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既有综合性又有针对性,既有宏观方向性又有微观可操作性的培养建议。

吴姗姗[4](2021)在《多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文化教学设计与实施个案研究》文中指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中进一步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由文化意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构成。可见,文化意识的培养在义务教育阶段是不可或缺的。文化教学是提高学生文化理解、文化认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拥有丰富多彩、灿烂耀眼的多民族文化。在多民族学校开展文化教学,不仅可以保护和继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还能在对外交往中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文化自信。本研究以跨文化交际能力理论和教育的文化功能作为理论基础。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文化教学的相关研究,综合多位学者的观点,界定了文化教学的概念。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一所多民族学校的51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从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意识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的情况三个维度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多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最后,采用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对5位初中英语教师进行了访谈和课堂观察,旨在更深入地了解多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文化教学的具体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多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下,其中,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维度均值高于文化意识维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维度。通过访谈,可以概括出多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文化教学中存在文化教学不受重视、教材中文化教学内容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对少数民族文化忽视等问题。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得出教师文化教学内容的来源途径有限、教师疏于文化教学设计的结论。通过归因分析,总结出影响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因素有:教材的编排、学校的条件、教师的设计、学生的参与四个方面。本研究认为,可以从文化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方法的应用、原则的遵循、课外文化活动的组织、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六个方面进行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设计;然后,提出了对多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实施建议,包括:补充文化教学的内容、加大对文化教学的支持力度、提升教师的文化教学素养、调动学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等。

楚慧杰[5](2021)在《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文中指出英语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与英语听、说、读技能相比,英语写作过程具有更复杂的心理、语言学和文化等机制,因而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我国中学英语教师的难题。伴随着21世纪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学科育人理念的深入,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如何解决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试价值倾向、过度依赖某种方法或模式和缺乏语言实践活动等问题,建构以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以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21世纪英语写作教学转型的研究课题。因此,为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对英语学科写作教学改革的需求,本研究在基于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的反思、深化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的需要及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思考之上,采用多学科视角,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及个案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理论基础阐释和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对拓宽我国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视域、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写作教学观和形成个人的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理论、以及丰富我国外语写作教学的理论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分析了英语写作教学的基本概念,认为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就是通过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对社会、生活和学习所需的书面交流的技能,培养学生能够通过书面语言自由表达意义和进行交流的能力。英语写作教学对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促进语言知识内化和思维发展、重建学生的可能生活有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从写作的心理过程、语言哲学依据、文化基础和教学法基础四个部分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重点探索:揭示了英语写作的心理过程机制;语言的结构(语形)、语言的意义(语义)和语言的使用(语用)等语言逻辑关系;英语写作超越“工具性”通达“人文性”的文化内蕴,进一步明晰了英语写作教学的本质内涵;同时,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英语写作教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后方法论”视角的必要性,为构建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为进一步厘清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建构的现实基础和实践依据,本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英语写作教学的育人价值、教学活动过程和教学方法等维度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展开调查。调查分别发放了 343份教师问卷和700份学生问卷,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发现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全面育人价值尚未落实;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功利化倾向明显,侧重应试训练;中学英语写作教学重形式,忽视了学生的活动与体验。经分析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知识本位”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应试教育现象普遍存在,教师缺乏系统的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本研究在阐述理论基础和揭示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从教学理念、方法论和实现途径三个方面对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进行探索:一是对“知识为本”和“素养为本”两种不同课堂教学价值取向进行对比和分析,提出英语写作教学应坚持“素养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及其教学;二是在阐释“后方法”是对“方法”的一种超越与重建,后方法视角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是一种不局限于理论原则、注重情境、重视教师进行理论建构和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本的教学的基础上,倡导英语写作教学应打破以往英语写作教学中“迷信”某种固定原则、方法或模式的传统,建立一种强调教学活动的情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方法论视角,以复杂性的思维审视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解决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所遭遇的困境;三是提出了实现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的三个关键途径:提倡写作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出应通过写作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学习活动对学生写作技能的获得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写作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英语写作是基于跨文化理解的表达。对以“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的探讨,既需要从多学科的理论角度对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进行深入剖析,也需要基于教学实践进行反复、不断的探索。本研究对此进行尝试,以期望能探索出一条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中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写作教学之路。

魏燕珂[6](2021)在《跨文化视域下高校聋人课堂手语传译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某高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沟通作为教育的基本精神,是实现有效教育的前提,也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有效方式。在高校聋人课堂中,手语传译员作为师生沟通的桥梁,是实现良性课堂生态圈的关键环节,对保障师生课堂交流与互动、提升课堂教学沟通效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译员的手语传译质量对教师教学结果和学生学习效果亦具有深远影响。聋人群体存在的地方,聋人文化也客观存在。课堂手语传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转换,更是涉及聋听两种文化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手语传译员作为实现跨文化交流的中介,需要深入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发挥文化转换与传递的功能。由于跨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译员在课堂手语传译过程中会存在诸多障碍和问题。因此,从跨文化角度分析高校聋人课堂中的手语传译问题,对于促进教育环境中的聋健沟通,提高实际教学效果,以及促进聋人文化认知并建立聋生积极的身份认同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河南省某所高校为例,在认同聋人文化的前提下,基于跨文化交际和翻译质量评估理论,采用课堂观察与访谈的研究方法展开调查。首先,根据杨承淑的翻译质量评估标准及手语传译自身特点编制《课堂手语传译观察量表》,从忠实、表达、语言、时间控制四个层面对12节聋生专业课课堂中的手语传译活动进行观察,分析了当前聋人高校课堂手语传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以跨文化视角为切入点,借助NVivo质性分析软件,按照三级编码程序对8名课堂手语传译员的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归纳出影响聋人高校课堂手语传译的三个核心范畴,分别为:译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校中的聋文化认知、译员与聋生之间的文化差异,并对其做出具体分析;最后,结合课堂观察与访谈结果,得出研究结论。研究结论如下:一、当前课堂手语传译工作在走向专业化的进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二、我国聋人高等教育虽有所发展,但对聋文化的认知尚处于起步阶段。三、聋、听文化冲突客观存在的同时,课堂文化冲突的积极作用被弱化。四、课堂手语传译的水平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其质量提升之路依然漫长。根据上述结论,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完善手语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加强译员职后培训并健全其评价考核机制;深化译员跨文化意识以增强其文化信息感应力;提高手语传译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加大聋人文化在学校中的推广力度。

丁倩[7](2021)在《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课程研究 ——以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为例》文中提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使用汉语来进行跨文化交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留学生是未来的汉语教师,作为一名优秀的汉语教师必须拥有出色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跨文化交际课程是帮助留学生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直接的途径,并且对留学生今后能否胜任相关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内高校的跨文化交际课程进行梳理,并对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课程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课程存在教学内容过于浅显、交际实践活动较少、网络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针对该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课程目标、加强教学内容针对性、采用实境教学模式和开放型的考核方式、拓展交际途径等改进策略,期望能对完善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训练有借鉴意义。

崔永华[8](2020)在《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汉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文中提出本文认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以培养汉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对语言人才规格的需求,是二语教学法发展的必然。基于此,本文对更新汉语教学理念、研制跨文化交际大纲、设计培养汉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提出了具体建议。

田晓燕[9](2020)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内容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现行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依据2003年《英语课标(实验)》的指导精神编写,于2004年初审通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PEP)出版发行,至今已有十六年的历史。研究者们以《英语课标(实验)》为评价标准从多个方面对教材进行过大量的研究。而最新版的《英语课标(2017)》已经颁布实施,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都作了调整和更新,尤其是对教材的文化知识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根据新的要求,依据《英语课标(2017)》对教材的文化内容展开新一轮的评估就显得十分必要。教材提供的文化知识内容是否能够达到《英语课标(2017)》的要求?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针对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1-5册中的文化内容进行了文本分析和问卷调查。文本分析以教材1-5册共175篇阅读和听力文本为研究对象,根据最新版《英语课标(2017)》的要求将其中的文化知识分为八大类,逐项评估教材中的文化内容与《英语课标(2017)》的相应要求是否匹配。问卷调查以云南省丽江市某高校2018级27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在Byra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模型的指导下,从知识、态度、技能和文化批评意识四个维度调查教材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研究发现:(1)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未能完全达到《英语课标(2017)》对文化知识内容的要求,尤其是与英美等国主流体育运动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在教材中十分欠缺,反映中外主要文化习俗和禁忌的内容也较少。(2)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总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在不同维度上没有达到平衡。教材在态度和意识维度上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在知识和技能维度上还有提升空间。根据上述结论,研究者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教育部门应依据《英语课标(2017)》的最新要求尽快对教材展开修订。其次,一线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响应新版课程标准的要求,灵活处理教材中的文化知识。

娜斯佳(Anastasia Vorontsova)[10](2020)在《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育无论从哪个视角或方面进行讨论都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更决定其生活品质及生活方式。俄罗斯与中国的教育体系大相径庭,教学方法及采用的教学策略也有所不同,因此很多中国学者、在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都对俄罗斯汉语教学及课程给予高度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研究包括教学法论、课程内容、教师及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将对中俄语文教学方法的拓展及教育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本研究从七个方面介绍远东地区的哈巴罗夫斯克开设汉语课程的五所高等院校,并对这些高等院校进行调查。具体来说,这七方面包括:一、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目标;二、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内容;三、俄罗斯的评价标;四、俄罗斯远东地区教学环境;五、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方法;六、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师队伍;七、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包括在哈巴罗夫斯克市开设汉语课程的五所高等院校。虽然本调研的研究领域宽,研究方面广,但本文提供了真实且可信度极高的调查研究数据。截至目前,本研究是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市开设汉语课程的五所高等院校汉语教学最具拓展性的唯一研究。本文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价值。对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与不足、概念界定与相关说明的部分(包括:苏联和俄罗斯评价标准、苏联和俄罗斯教育体系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阶段总览)进行详细的介绍。第二部分,中俄学者的相关研究。论述了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第三部分,研究的理论基础。这部分介绍了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含义及要点,并且指出这些方面与汉语教学的关系及它们对汉语教学的重要性。此外,第三部分的目标是从理论方面分析两要素对语言教学过程的影响(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习得)、俄罗斯汉语教学的状态,并分析俄罗斯汉语教学的主要因素(包括俄罗斯汉语教学目标、俄罗斯汉语教学内容、俄罗斯评价标准、俄罗斯汉语教学环境、俄罗斯汉语教学方法、俄罗斯汉语师资与俄罗斯汉语学习者)。该部分的理论对研究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的研究就是上述汉语教学的因素。因此,第三部分奠定了本研究汉语教学理论的基础。研究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历史。本章介绍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历史、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阶段。其发展共有三阶段:第一阶段为汉语教学的发端,即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第二阶段为汉语教学的稳步发展,即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第三阶段为汉语教学的加速发展,即20世纪下半叶至今。这部分还归纳了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四个发展因素(地理因素、人口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此外提出了该地区的三个主要发展特点:一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曲折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形成的缓慢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过程的断续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代发展的稳定性);二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迟缓性;三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复杂性(包括两个方面: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复杂性与曲折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复杂性与迟缓性的因果关系)。第五部分,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研究。更准确地说,是对该地区汉语教学现状的研究。本部分介绍了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包括七个方面:研究过程、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学开展概况、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目标定位现状、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教材选择与使用现状、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环境现状、俄罗斯远东地区教学师资现状、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现状。第六部分,俄罗斯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汉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哈巴罗夫斯克高等院校汉语教学的研究表明,主要问题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目标存在问题(问题有四点:汉语教学目标不清晰、汉语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学内容脱节、教学目标单一、汉语教学目标制定过低);二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队伍存在问题(问题有四点:汉语教学师资收入低、汉语教学师资从事汉语教学的时间短、汉语教学师资在中国学习汉语的经历少、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师缺乏工具性动机);三是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问题有四点:俄罗斯评价标准缺乏客观性与汉语学习者对汉语教师公平度的判断缺乏明确性);四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课程内容存在问题(问题有四点:汉语课堂上只采用俄文版的汉语教材、汉语教材的听力材料不足、汉语教材不符合教学活动、汉语教材提供的中国文化知识不多);五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教学环境存在问题(问题有三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环境缺乏系统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环境缺乏能动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师行为模式不利于良好的课堂气氛);六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存在问题(问题有四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的拼音及声调发音不标准、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汉语语法理解度低、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识字率低、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缺乏学习动机);七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问题有三点:教师的教法单一、不符合教学活动、缺乏现代化)。此外,本部分从本质上解释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第七部分,主要从两方面论述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现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在论述过程中,作者结合部分教学案例、问题调查结果、访谈结果并加以说明。该部分还介绍了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对策及建议。具有七个方面:一、提高高等汉语教学目标的清晰度及适切性(包括两个点:依据不同汉语水平层次设定梯次性教学目标与依据汉语不同需求设定不同功能的教学目标);二、优化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三、优化俄罗斯汉语教学的评价标准;四、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五、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的适切性;六、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师工作条件与提高汉语教师的动机;七、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的生活条件与学习效率。研究分析表明,为了在汉语教学过程中获得成效,应该采取对策改进把汉语教学作为第一语言及第二外语的整个过程。需要改进的方面有四个:改进学习汉语学生学习进度的对策、改进汉语教师课程设置的对策、改进办学机构设备的对策。此外,本章也给中国国家汉办提出了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改进建议。综上所述,本文的目的,既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明确该地区汉语教学的所处发展阶段,了解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基本情况,又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探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改进的策略,为俄罗斯汉语教学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可供推广的研究成果。

二、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国家软实力提升的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国家软实力基本特征
    2.1 阶级性与普世性
    2.2 依赖性
    2.3 持久性
    2.4 渗透性
3 跨文化交流分析
    3.1 跨文化交流涵义
    3.2 跨文化交流特点
4 面向国家软实力提升的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策略
    4.1 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学文献分析
    4.2 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4.2.1 培养理念
        4.2.2 培养目标
        4.2.3 培养原则
        4.2.4 人才培养路径确定
5 结束语
    5.1 结论
    5.2 研究局限性分析
    5.3 建议

(2)交际与传播之争:“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在华理论旅行(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重议Intercultural Com m unication在华早期引介者
三、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迅速形成的原因
四、传播学研究者缓慢引入跨文化传播的原因探讨
五、Intercultural Com m unication在华不同驯化结果的成因
六、余论

(3)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路径与总体框架
        一、研究路径
        二、总体框架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综述
        一、核心素养理念的研究
        二、欧盟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三、美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四、俄罗斯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
    第二节 我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
        一、我国核心素养框架及其内涵研究
        二、我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及内涵研究
        三、我国高中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第三节 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综述
        一、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内涵的研究
        二、国外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三、我国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节 核心素养及其相关概念
        一、核心素养
        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三、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节 文化意识及相关概念
        一、文化意识
        二、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跨文化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三节 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文化意识概念
        一、概念及内涵
        二、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溯源
        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观点
    第二节 维果茨基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
        一、文化历史理论
        二、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机制
        三、“教育走在发展前面”思想
    第三节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言语活动观
        一、言语活动理论的哲学视角
        二、言语活动理论与外语教学
    第四节 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文化教学观
        一、跨文化交际理论
        二、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外语教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
    第一节 体系的总体设计
        一、目的与原则
        二、方法与路径
    第二节 一级维度内容的提取与确立
        一、一级维度内容的提取
        二、体系基础框架的确立
    第三节 二级维度内容的提取与确立
        一、二级维度的提取
        二、二级维度在体系中的确立
    第四节 观测点提取及体系的初步确定
        一、观测点提取的依据
        二、文化知识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三、文化理解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四、预期达到的文化意识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五、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的初步确定
    第五节 体系的验证及修订
        一、验证的前期准备与设计
        二、观测点有效性的数据统计
        三、专家反馈意见的汇总整理
        四、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的最终确定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研究设计
        一、目的与对象
        二、方法与路径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实施
        一、研究工具的制定
        二、实施过程
    第三节 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二、调查问卷各维度情况总述
        三、文化意识整体水平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四、对中俄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的数据分析及讨论
        五、对文化理解、认知与态度呈现状况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六、对文化教学评价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七、调查问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
    第四节 问卷调查的研究结论
        一、学生对中俄文化知识的掌握方面
        二、学生对俄罗斯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度方面
        三、现时教学方法与课标要求的匹配方面
        四、文化意识培养质量和资源分布方面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课堂观察分析
    第一节 课堂观察的研究设计
        一、目的与对象
        二、方法与路径
    第二节 课堂观察的实施
        一、研究工具的制定
        二、实施过程
    第三节 课堂观察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数据的信度检验
        二、数据总体情况概述
        三、课堂观察量表内部结构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
        四、对各观测点的数据分析
    第四节 课堂观察的研究结论
        一、对中俄文化知识讲解深度方面
        二、对于主题和篇章中育人价值发掘方面
        三、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的手段方面
        四、学生呈现出的总体文化意识水平方面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问题分析与教学建议
    第一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总体问题分析
        一、培养理念层面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层面
        三、考评机制层面
        四、群体差异化应对层面
    第二节 文化意识培养理念与总体设计
        一、文化意识培养的核心理念
        二、文化意识培养的总体目标与路径
        三、文化知识是基础
        四、文化理解是过程
        五、文化意识是目标
    第三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建议
        一、依托主题明确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目标
        二、以语篇为文化意识培养的核心载体
        三、寓于言语活动的主题情境教学
        四、语言文化情境中的词汇教学
        五、媒体资源与现代技术手段运用
        六、课外教学活动的选择与安排
    第四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相关支持要素
        一、探索多元化评价机制
        二、教师理念与技能发展的引导与培训
        三、不同“起点”学生群体的差异化培养
        四、教育基础薄弱地区的全方位支持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4)多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文化教学设计与实施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三 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
        四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需求
        五 宁强县荣程中学的多元文化现状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理论基础
        二 国外已有研究
        三 国内已有研究
        四 对已有研究评述
        五 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多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调查设计
    第一节 调查目的
    第二节 调查工具
    第三节 调查对象
    第四节 调查程序
第三章 多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现状调查
    第一节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一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二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三 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现状
        四 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现状
        五 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现状
    第二节 访谈情况分析
        一 访谈对象基本资料
        二 访谈情况分析
    第三节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一 对文化教学目标的观察结果
        二 对文化教学内容的观察结果
        三 对文化教学方法的观察结果
        四 对文化教学原则的观察结果
        五 对学生表现的观察结果
    第四节 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要素分析
第四章 多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教材的编排
    第二节 学校的条件
    第三节 教师的设计
    第四节 学生的参与
第五章 多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设计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确定
    第二节 教学内容的选择
    第三节 教学原则的遵循
    第四节 教学方法的应用
    第五节 课外文化活动的组织
    第六节 教学效果的评价
第六章 多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文化教学实施的建议
    第一节 补充文化教学的内容
    第二节 加大学校对文化教学的支持
    第三节 提升教师文化教学的素养
    第四节 调动学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
第七章 结语
    一 研究结论
    二 研究创新
    三 研究不足及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5)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由
        一、源于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的反思
        二、基于深化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的需要
        三、出于对英语写作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思考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概念与价值
    第一节 英语写作的概念
        一、写作的概念
        二、第一语言写作、第二语言写作与外语写作的区别
        三、英语写作的概念
    第二节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概念
        一、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概念及目的
        二、英语写作教学与阅读及口语教学的关系
    第三节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价值
        一、夯实学生写作基础,为其终身发展做准备
        二、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
        三、发展学生思维
        四、全面提升英语教学水平
        五、重建学生的可能生活
第二章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写作的心理机制
        一、写作的心理转换理论
        二、写作过程的“阶段模式”
        三、写作过程的“认知模式”
        四、知识陈述和知识转换模式
    第二节 写作的语言哲学依据
        一、语言逻辑概述
        二、乔姆斯基的“生成转换语法”及其“语言能力”
    第三节 写作的文化基础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二、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
    第四节 写作的教学法基础
        一、几种主要的写作教学法
        二、“后方法”语言教学
第三章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调查工具
    第二节 调查过程与结果分析
        一、调查过程
        二、结果分析
    第三节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全面育人价值尚未落实
        二、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功利化倾向明显,侧重应试训练
        三、中学英语写作教学重形式,忽视了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四节 归因分析
        一、“知识本位”教学思想根深蒂固
        二、应试教育现象普遍存在
        三、教师缺乏系统的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第四章 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理念
    第一节 素养为本的价值取向
        一、“知识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
        二、“素养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
    第二节 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目标
        一、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的具体要求
        二、课程标准中的文化知识与英语写作教学
第五章 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方法论:后方法视角
    第一节 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要义
        一、后方法教学与折中主义教学
        二、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要义
    第二节 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特征
        一、情境性
        二、开放性
        三、创造性
    第三节 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学生与教师
        一、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二、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教师
第六章 实现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关键途径
    第一节 尊重学生主体,激发写作兴趣
        一、写作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二、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写作兴趣
    第二节 通过活动提高写作能力
        一、活动及英语学习活动
        二、英语写作学习活动
        三、注重“学习活动”设计的英语写作课堂教学
    第三节 培养中学英语写作中的跨文化理解
        一、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二、基于跨文化理解的英语写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6)跨文化视域下高校聋人课堂手语传译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某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基于聋人文化的客观存在
        2.基于聋人社会的发展需要
        3.基于聋人课堂沟通的现实需要
        4.基于研究者自身学习经历与体验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理论基础
        1.跨文化交际理论
        2.翻译质量评估理论
    (五)概念界定
        1.跨文化
        2.跨文化交际
        3.高校聋人课堂
        4.手语传译
        5.课堂手语传译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研究
        1.跨文化交际与翻译
        2.跨文化交际与课堂
    (二)课堂手语传译的相关研究
        1.课堂手语传译的作用研究
        2.课堂手语传译的有效性研究
        3.课堂手语传译的评估研究
        4.课堂手语传译研究方法的研究
    (三)以往研究的不足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1.课堂观察对象
        2.访谈对象
    (二)研究方法
        1.课堂观察法
        2.访谈法
    (三)研究工具
        1.NVivo11 质性分析软件
        2.《课堂手语传译观察量表》
        3.《课堂手语传译员访谈提纲》
    (四)研究过程
        1.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研究资料的分析
        3.研究的信效度问题
        4.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
四、课堂观察的结果与分析
    (一)课堂观察的结果
        1.忠实层面
        2.表达层面
        3.语言层面
        4.时间控制层面
    (二)课堂手语传译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1.手势汉语为主,自然手语为辅
        2.体位转换缺乏,面部表情单调
        3.漏译教学信息,造成内容缺失
        4.过多重复词句,有损流畅表达
        5.错译教学内容,影响意义忠实
        6.主观添加信息,产生过度翻译
五、访谈资料的编码结果与分析
    (一)访谈资料的编码过程与结果
        1.开放性编码——建立自由节点
        2.主轴性编码——建立树状节点
        3.选择性编码——建立核心节点
    (二)访谈资料编码结果的分析
        1.译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欠佳
        2.学校中的聋文化认知尚浅
        3.译员与聋生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大
六、讨论
    (一)课堂手语传译员的文化定位偏向听人文化
    (二)聋人大学生自身的文化归属感比较弱
    (三)大多数听人任课教师对聋人群体不了解
    (四)高校聋人课堂中的文化冲突多以隐性方式存在
七、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1.完善手语翻译专业课程设置
        2.加强译员职后培训并健全其评价考核机制
        3.深化译员跨文化意识以增强其文化信息感应力
        4.提高手语传译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5.加大聋人文化在学校中的推广力度
八、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课堂手语传译观察量表
附录 B 知情同意书
附录 C 课堂手语传译员访谈提纲
附录 D 开放性编码过程示例
附录 E 访谈资料的编码体系图
附录 F 课堂手语传译员AF1 访谈实录
附录 G 课堂手语传译员EW2 访谈实录
致谢

(7)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课程研究 ——以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跨文化交际课程及国内高校的开设情况
    一、汉语国际教育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
    二、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起源和培养目标
    三、国内高校跨文化交际课程开设的基本概况
第二章 兰州大学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调查分析
    一、跨文化交际课程情况
    二、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三、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一、课程本身的影响因素
    二、文化差异与文化定势的客观因素
    三、学习者主体因素
    四、跨文化交际途径限制因素
第四章 对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改进建议
    一、落实课程目标,自主编写教学内容
    二、采用实境教学模式,运用开放型考核方式
    三、学生拓展现实交际途径,开发网络交际资源
    四、学校搭建中外学生交流和学习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兰州大学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的调查
附录二 国内高校跨文化交际课教学大纲
致谢

(8)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汉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1.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含义
    1.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同称说
二 两种教学目标
    2.1对外汉语教学界秉持的教学目标
    2.2国际外语教学界倡导的教学目标
    2.3两种教学目标比较
三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然性
    3.1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3.2外语教学目标来源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3当今的语言运用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
    3.4语言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
四 对外汉语教学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4.1重构汉语教学的基本思路
    4.2研制教学大纲
    4.3设计跨文化能力的教学途径
五 结语

(9)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内容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文化
        二、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二节 英语教材评价研究概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二、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第三节 英语教材文化内容研究概述
    第四节 理论基础
        一、Krashen输入假设
        二、Byram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步骤
第四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文本分析结果
        一、英美等国家的主要传统节日
        二、英美等国家和中国的主要习俗
        三、英美等国家主流体育运动
        四、英美等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
        五、常用英语成语和俗语
        六、英语语言
        七、中外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异同
        八、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节 问卷调查结果
        一、知识维度
        二、态度维度
        三、技能维度
        四、意识维度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发现
    第二节 建议
        一、关于教材修订的建议
        二、关于教材使用的建议
    第三节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教材文本中的知名人物分布一览表
附录 B教材文本中的英语成语和俗语分布一览表
附录 C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内容评价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课堂观察法
        (三)半结构访谈法
        (四)问卷调查法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之处
    六、概念界定与相关说明
        (一)概念界定
        (二)相关说明
第二章 研究现状
    一、参考文献基本情况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俄罗斯汉语教学机构
        (二)俄罗斯汉语教学师资的情况
        (三)俄罗斯汉语学习者的情况
        (四)俄罗斯汉语教材的情况
        (五)俄罗斯汉语教学方法
        (六)俄罗斯远东汉语教学历史
        (七)俄罗斯远东汉语教学内容的情况
        (八)俄罗斯远东汉语教学师资的情况
        (九)俄罗斯远东汉语学习者的情况
    三、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研究不够充分
        (二)研究缺乏整体性
        (三)研究不够深入
第三章 理论基础
    一、跨文化交际理论与汉语教学
        (一)跨文化交际的含义
        (二)跨文化交际的理论要点
        (三)跨文化交际理论对俄罗斯汉语教学的启示
    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汉语教学
        (一)第二语言习得的含义
        (二)第二语言习得教学的理论要点
        (三)第二外语习得理论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三、从所述理论对俄罗斯汉语教学现状进行解构分析
        (一)俄罗斯汉语教学目标
        (二)俄罗斯汉语教学内容
        (三)俄罗斯远评价标准
        (四)俄罗斯汉语教学环境
        (五)俄罗斯汉语教学方法
        (六)俄罗斯汉语教学师资
        (七)俄罗斯汉语学习者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历史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历史阶段
        (一)第一个阶段:汉语教学的发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
        (二)第二个阶段:汉语教学的稳步发展(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三)第三个阶段:汉语教学的加速发展(20世纪下半叶至今)
    二、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内在因素
        (一)地理因素
        (二)政治因素
        (三)人口因素
        (四)经济因素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迟缓性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复杂性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曲折性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现状调查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的概况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状的研究过程
        (一)半结构式观察
        (二)调查对象及选取
        (二)调查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
        (四)调查的信度与效度
        (五)问卷调查的过程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现状调查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的情况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目标的情况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的情况
        (四)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情况
        (五)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的情况
        (六)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学师资的情况
        (七)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的情况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四)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
        (五)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六)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七)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存在的问题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目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五)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六)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七)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提高高等汉语教学目标的清晰度及适切性
        (一)依据不同汉语水平层次设定梯次性教学目标
        (二)依据汉语不同需求设定不同功能的教学目标
    二、优化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
        (一)提高汉语教材的系统化
        (二)提高汉语教材的有效度
    三、优化俄罗斯汉语教学的评价标准
        (一)改善俄罗斯的“五分评价标准”
        (二)提高俄罗斯汉语教学评价的客观性
    四、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
        (一)改进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环境的管理
        (二)促进汉语教学环境外在因素
    五、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的适切性
        (一)修订2019年新的《普通高等教育的联邦州教育标准》教学方法的部分
        (二)优化高等院校的配备与教师管理
        (三)促进汉语活动教学及教法
        (四)提高汉语教师的工作有效率
    六、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师工作条件与提高汉语教师的动机
        (一)提高汉语教师福利
        (二)优化汉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三)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师的动机
    七、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的生活条件与学习效率
        (一)提高汉语学习者的物质生活状况
        (二)改善生活与学习环境
        (三)提高学习效率
        (四)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的动机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时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国家软实力提升的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路径研究[A]. 黄远卿. 中国当代社会科学与高校教育会议论文集, 2021
  • [2]交际与传播之争:“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在华理论旅行[J]. 陆国亮. 新闻界, 2021(10)
  • [3]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D]. 沈倬丞.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4]多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文化教学设计与实施个案研究[D]. 吴姗姗.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7)
  • [5]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D]. 楚慧杰.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6]跨文化视域下高校聋人课堂手语传译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某高校为例[D]. 魏燕珂.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7]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课程研究 ——以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为例[D]. 丁倩. 兰州大学, 2021(02)
  • [8]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汉语跨文化交际能力[J]. 崔永华.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20(04)
  • [9]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内容评价[D]. 田晓燕.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现状研究[D]. 娜斯佳(Anastasia Vorontsova).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