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隐性缺铁的研究进展

小儿隐性缺铁的研究进展

一、小儿隐性铁缺乏症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倩[1](2019)在《2016-2017年度宜兴市0-1岁儿童贫血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对2016-2017年度宜兴市的0-1岁在籍儿童贫血现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的宜兴市0-1岁幼儿预防贫血发展策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宜兴市宜城预防保健所辖区0-1岁的在籍儿童,2016年调查3522人,2017年调查3000人。所有儿童参加健康体检并进行国家要求的免费血常规检测。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荐的贫血诊断标准进行儿童贫血的诊断;通过调查问卷法收集婴幼儿的出生情况、生长发育情况、婴幼儿喂养情况、患病情况、婴幼儿母亲、主要看护人及家庭情况,并且采集指尖血、体格测量掌握和明确相关情况,并做好质量控制及统计数据录入,通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一)2016-2017年宜兴市0-1岁儿童贫血患病情况本次先后调查了6522名在籍儿童,其中贫血儿童250例,贫血的患病率3.83%。其中男童164例,患病率是3.6%;女童86例,患病率4.3%,不同性别儿童贫血患病率经χ2检验进行分析,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依据0-1岁儿童贫血月龄段进行分组,可以分为四组:1-2月、3-5月、6-8月、9-12月。四个组的幼儿的贫血率通过χ2检验进行分析,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8月这一组的贫血病率最高。本次调查对象的居住地区进行分组,可以分为:城镇和农村,通过χ2检验对两组儿童贫血率进行分析,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影响婴幼儿贫血的单因素分析1、婴幼儿出生情况、生长发育情况对贫血的影响2016-2017年调查的儿童根据出生体重分类,分为低出生体重,正常体重,巨大儿三类,通过χ2检验进行分析,贫血患病率在不同出生体重的儿童中无统计学意义。按照出生孕周来说,分为早产和非早产,通过χ2检验进行分析,早产儿患病率较非早产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宜兴市被调查的婴幼儿中,营养不良分为低体重、生长发育迟缓、消瘦,通过χ2检验进行分析,营养不良婴幼儿患病率较非营养不良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婴幼儿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时间及患病情况对贫血的影响宜兴市0-1岁婴幼儿出生6月内的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通过χ2检验进行分析,贫血患病率在不同喂养方式的儿童中有统计学意义。宜兴市0-1岁婴幼儿辅食添加时间分为4-5月、6-8月、>8月,通过χ2检验进行分析,贫血患病率在不同辅食添加时间的儿童中无统计学意义。通过χ2检验进行分析,曾经感冒发烧、肺炎、腹泻儿童的贫血患病率较无感冒发烧、肺炎、腹泻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婴幼儿母亲、主要看护人及家庭情况对贫血的影响在母亲情况的分析中,母亲学历分为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通过χ2检验进行分析,贫血患病率在母亲不同学历的儿童中无统计学意义。母亲职业分为非农业从事人员和农民,通过χ2检验进行分析,贫血患病率在母亲不同职业的儿童中无统计学意义。婴幼儿母亲是否贫血,通过χ2检验进行分析,母亲贫血的婴幼儿患病率较母亲非贫血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宜兴市0-1岁儿童贫血调查中,主要看护人分为母亲/父亲与其他人,通过χ2检验进行分析,贫血患病率在不同主要看护人中有统计学意义。看护人职业分为非农业从事人员和农民,通过χ2检验进行分析,贫血患病率在主要看护人不同职业的儿童中有统计学意义。家庭月收入分为<2000元、2000-5000元、5000-10000元、>10000元,通过χ2检验进行分析,贫血患病率在不同家庭月收入的儿童中有统计学意义。喂养知识调查得分分为<6分、6-8分、>8分,通过χ2检验进行分析,贫血患病率在不同喂养知识调查得分的儿童中有统计学意义。(三)影响婴幼儿贫血的多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婴幼儿贫血月龄段、喂养方式、低体重、主要看护人职业、家庭月收入为婴幼儿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低体重儿童、纯母乳喂养、看护人职业为农民、家庭月收入低属于危险因素,而喂养方式为混合喂养或者人工喂养、看护人职业为非农业从事人员、家庭月收入高属于保护因素。【研究结论】2016-2017年宜兴市0-1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3.83%,无性别差异,6-8月这一组的贫血病率最高。婴幼儿是否早产、喂养方式的不同、体重、身高、身高别体重、孕期母亲贫血、主要看护人、看护人职业、家庭月收入、喂养知识调查为婴幼儿贫血的影响因素。而低体重儿童、纯母乳喂养、看护人职业为农民、家庭月收入低属于危险因素,而喂养方式为混合喂养或者人工喂养、看护人职业为非农业从事人员、家庭月收入高属于保护因素。宜兴市要加强对于0-1岁幼儿贫血的预防和治理,能够加强对于广大幼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和儿童喂养指导,加强对于幼儿贫血的治疗。推动全面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加大基层卫生服务建设,提高基层卫生保健服务能力及管理质量。对于宜兴市0-1岁幼儿出现贫血症状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和做好预防贫血疾病的工作,进一步重视对于小儿贫血影响因素分析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为推动宜兴市婴幼儿贫血病预防和加强卫生保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建议针对调查结果,对于宜兴市儿童贫血预防采取的措施包括:(1)政府重视,加强公共卫生管理:(2)加强母亲孕期保健,减少贫血的发生;(3)加强儿童膳食营养合理搭配,避免儿童营养不良,从而减少贫血的发生;(4)加强儿童贫血的防治宣传,重视科普推广。

辛丽[2](2018)在《早期铁剂治疗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预防效果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小剂量右旋糖酐铁对铁缺乏早期婴儿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效果以及铁缺乏早期对婴儿期体格发育的影响,为唐山地区婴幼儿铁营养不良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相关临床证据。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健康体检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49例4月龄铁缺乏症早期婴儿为研究对象。告知患儿家属关于早期铁剂治疗的必要性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患儿家属的意愿将患儿分为治疗组或对照组。治疗组接受饮食结构指导同时口服小剂量右旋糖酐铁口服液,对照组仅接受饮食结构的指导。所有观察对象干预并观察8周,干预结束时复测各观察指标。而后继续跟踪随访直至患儿18月龄,期间患儿12月龄,18月龄时复诊并复测观察指标。结束后,结合诊疗后各观察指标的变化,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治疗效果。对研究过程中的脱落病例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研究过程中发生脱落病例52例(治疗组39例、对照组13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实际完成52例和45例。1观察期间,治疗组患儿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的升高及铁缺乏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机体铁状态得到明显改善(P<0.05),无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治愈率为86.54%;对照组部分患儿机体铁含量无明显改善,甚至发生缺铁性贫血,治愈率为26.67%。2服药过程中治疗组依从者中6例出现轻微的恶心、呕吐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脱落者中19例患儿出现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71%。3两组不同性别患儿在观察期间不同月龄的身长、体重分别与国家标准比较,结果均无显着差别(P均<0.05);两组间不同性别患儿在不同月龄时身长、体重的比较结果亦无显着差别(P均<0.05)。4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服用铁剂患儿脱落危险因素结果显示不良反应、主要看护者对铁缺乏症的认知程度是影响患儿脱落的主要危险因素;将单因素结果中具有显着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反应是脱落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出现恶心症状的不良反应患者脱落率明显高于基准组(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P<0.001)。结论缺铁早期对婴儿期生长发育无显着影响;早期铁剂治疗可有效降低铁缺乏症早期婴儿IDA的患病率,对婴幼儿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穆静[3](2017)在《兰州市及东乡县6~12岁儿童铁缺乏症现况及缺铁性贫血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测定相关血清学指标了解兰州市及东乡县612岁学龄期儿童铁缺乏症(Iron Deficiency,ID)现况,对诊断为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的儿童进行家庭及饮食方面相关因素分析,并对居住在兰州市和东乡县的汉族和东乡族儿童进行对照研究,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区域贫血状况。方法:2015年10月分别在兰州市及东乡县选取两所学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396名6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体格发育指标测量、静脉血采集和问卷调查。分析血清学相关指标,计算铁缺乏症(ID)检出率,筛选出IDA儿童34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民族、地区相匹配的非IDA儿童34例为对照组,对两者的家庭因素及饮食行为调查问卷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兰州市及东乡县IDA儿童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兰州市及东乡县612岁儿童ID现状396例儿童铁减少、IDA、ID的检出率分别为12.63%、8.59%、21.21%。东乡县铁减少、IDA、ID的检出率均高于兰州市儿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东乡族较汉族铁减少、IDA、ID的检出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加儿童IDA检出率逐渐降低(P﹤0.05),而铁减少与年龄变化无关系(P﹥0.05)。男、女童之间铁减少、IDA、ID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DA组儿童与非IDA儿童单因素分析2.1家庭因素IDA组与非IDA组家庭人均月收入总体分布不同(Z=-3.887,P﹤0.05),看护人学历总体分布不同(Z=-4.790,P﹤0.05),看护人对贫血知识了解情况总体分布不同(Z=-4.077,P﹤0.05)。2.2家庭饮食习惯IDA组与非IDA组家庭饮食结构分布不同(Z=-2.527,P﹤0.05),在是否用铁锅烹饪食物及是否有饮茶习惯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铁锅烹饪c2=2.946,P﹤0.05;饮茶习惯c2=2.435,P﹤0.05)。2.3饮食行为IDA组与非IDA儿童在婴儿期喂养分布不同(Z=-2.873,P﹤0.05),偏食、挑食情况方面分布不同(Z=-2.078,P﹤0.05);肉食食入及零食食入方面分布不同(肉食食入Z=-2.992,P﹤0.05;零食食入Z=-1.970,P﹤0.05)。2.4运动因素在运动时间方面IDA组与非IDA组分布不同(Z=-1.995,P﹤0.05)。3.兰州市及东乡县IDA儿童影响因素比较结果显示两地区儿童在家庭经济水平、看护人学历、饮食结构、婴儿期喂养分布不同(经济水平Z=-2.373,P﹤0.05;看护人学历Z=-2.905,P﹤0.05;饮食结构Z=-2.222,P﹤0.05;婴儿期喂养Z=-2.689,P﹤0.05)。4.IDA相关的家庭及饮食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婴儿期喂养(OR=8.945,95%CI:1.0979.485)(P=0.007)、零食食入(OR=2.688,95%CI:1.0526.866)(P=0.039)、偏食、挑食(OR=2.770,95%CI:1.66411.553)(P=0.017)对IDA检出率有显着影响。结论:兰州市及东乡县儿童ID检出率较之前全国调查结果好转,尤其是东乡县儿童较全国农村儿童IDA检出率有所降低,但隐性缺铁仍是目前营养性铁缺乏的主要攻克目标。贫困、不注意饮食结构、不良饮食行为是东乡族IDA儿童的危险因素,应在提高国民经济收入的同时,加强相关医疗知识的宣传。定期对家长和儿童举行健康知识宣教,督促家长完善家庭膳食结构,教育儿童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预防学龄期儿童IDA的关键。

马薇[4](2014)在《北京地区老龄人群铁缺乏症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文中指出背景铁缺乏症是全球性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容易发生的人群依次为孕妇、学龄前儿童、低出生体重婴儿、其他女性、老龄人、学龄儿童和成年男性。我国是老龄化社会最严重的国家,却很少见到老龄人群铁缺乏症及缺铁性贫血流行病学资料。因此,开展老年人铁缺乏症及缺铁性贫血流行病学调查,并拟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提高老龄人群生存质量、减轻社会与家庭负担极为重要。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从1985年开始对铁缺乏症与缺铁性贫血进行有效的防治研究。根据“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中医理论,认为缺铁性贫血发生的主要病机为“脾胃虚弱”。基于缺铁性贫血病因病机,提出了“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治则理论,并研制了“益中生血胶囊(片)”(已上市)治疗缺铁性贫血,并有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在既往的研究中更多关注的是缺铁性贫血的治疗,缺乏对铁缺乏症与缺铁性贫血有效的预防,特别对老龄人群铁缺乏症与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尚缺乏深入的临床实践。有鉴于此,我们以既往临床研究成果为背景资料,按照北京市中医药科技项目(项目编号:JJ2010-11)计划书要求,采用流行病学调研方法,初筛铁缺乏症、缺铁性贫血人群患病率,确定病因、临床症状特征等流行病学资料。依据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制定适合老龄人群的自我评估表,通过深入社区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并进一步实践验证,为制定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老龄人群铁缺乏症及缺铁性贫血中医防治方案或专家共识”奠定基础。目的采用流行病学调研方法,初筛铁缺乏症、缺铁性贫血人群患病率,确定病因、临床症状特征等流行病学资料。依据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制定适合老龄人群的自我评估表,通过深入社区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并进一步实践验证,为制定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老龄人群铁缺乏症及缺铁性贫血中医防治方案或专家共识”奠定基础。方法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卫生服务站、北京市东城区十字坡卫生服务站、北京市东城区外交部街卫生服务站、北京市海淀区中国气象局卫生服务站辖区为调查范围,以65岁以上老龄人群为调查对象,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收集健康体检的老龄人群血清铁蛋白数值,初筛老龄人铁储存状态获得流行病学资料。第二阶段以外周血常规、血铁三项为监测指标,初筛缺铁性贫血人群患病率,并引用中医临床定性研究方法,对发病人群的临床症状、诱发因素等进行深入调查,结合骨髓象分析,确定人群患病率、导致病因、临床症状特征以获得流行病学资料。结果1.老龄人群储铁缺乏检出率5576名老年人,有366名符合储铁缺乏诊断,储铁缺乏总体检出率6.56%;其中,男性177人,占6.31%;女性189人,占6.82%。经x2检验,x2=0.59,P=-0.44>0.05,即老年男性与女性的储铁缺乏检出率无差别。与国外文献比较:①北京地区老龄人群储铁缺乏总检出率6.56%。高于美国、丹麦、新加坡,低于智利、荷兰。②北京地区老龄人群男性6.31%,高于丹麦、美国、新加坡,低于荷兰;女性6.82%,高于丹麦、荷兰、美国、新加坡。这一结果表明,北京市社区老龄人群储铁缺乏检出率高于发达国家,低于发展中国家。2.老龄人群贫血患病率6025名老年人,有709名符合贫血诊断,贫血患病率11.77%;其中,男性380人,占12.50%;女性329人,占11.03%。经x2检验,x2=3.14,P=0.08>0.05,即老年男性与女性的贫血患病率无差别。与国外文献比较:①北京地区老龄人群贫血患病率11.77%,高于美国,低于韩国、乌干达、英国。②北京地区老龄人群男性12.50%,高于美国、韩国,低于乌干达、英国;女性11.03%,高于美国,低于韩国、乌干达、英国。这一结果表明,北京市社区老龄人群贫血患病率高于发达国家,低于发展中国家。3.老龄人群缺铁性贫血患病率6025名老年人,有256名符合缺铁性贫血诊断,缺铁性贫血患病率4.25%。其中,男性144人,占4.74%;女性112人,占3.75%。经x2检验,x2=3.57,P=0.06>0.05,即老年男性与女性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无差别。与国外文献比较:①北京地区老龄人群缺铁性贫血患病率4.25%,与荷兰、英国基本相似,高于新加坡、丹麦、美国,低于乌干达、比利时。②北京地区老龄人群男性4.74%,高于美国;女性3.75%,高于美国。这一结果表明,北京市社区老龄人群缺铁性贫血患病率高于发达国家,低于发展中国家。4.老龄人群缺铁性贫血病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导致老龄人群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从高到低前10位依次为:胃肠道肿瘤33.98%,胃及十二指肠溃疡24.22%,胃肠功能紊乱20.7%,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服用史19.92%,饮食结构不合理11.72%,萎缩性胃炎10.16%,手术、外伤出血9.77%,长期腹泻9.38%,溃疡性结肠炎9.38%,既往有月经紊乱病史8.98%,5.老龄人群缺铁性贫血症状频率按照中医四诊理论,对老龄人群临床表征进行了调查,所占比例在30%以上的症状与体征依次为:①舌质淡白、脉象细弱均为(100%)。轻度贫血多见舌质淡红或淡白,脉细;中重度多见舌质淡白,脉细如丝。②面色萎黄(56.64%)。轻度贫血的多见面色无华;中重度多见面色萎黄、晦暗、甚至苍白。③食欲减退(48.44%)。轻度贫血多见食之无味;中重度多见食量减少、甚至不欲饮食。④倦怠无力(44.53%)。轻度贫血多见活动后乏力;中重度多静息状态下自觉乏力。⑤记忆减退(43.36%)。轻度贫血表现为善忘;中重度记忆力明显减退。⑥头晕目眩(38.67%)。轻度贫血偶有眩晕感;中重度多头晕、甚至严重时不能站立。⑦心慌心悸(33.98%)。轻度贫血多活动后心慌心悸;中重度多静息状态下即可出现心慌心悸。⑧失眠多梦(31.64%)。轻度贫血多见间断失眠;中重度多见彻夜不眠。⑨肢体麻木(31.25%)。轻度贫血多见肢体感觉异常;中重度多见肢体麻木不仁、甚至感觉丧失。结论该项研究结论如下:①北京市老龄人群储铁缺乏、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分别为6.56%,4.25%。与国外文献比较,高于发达国家,低于发展中国家。北京地区老龄人群铁缺乏症患病率较低原因与北京地区居民文化素养、教育水平、科学知识普及、营养状况良好有直接关系。尽管北京地区铁缺乏症患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依然要引起高度关注。②北京市老龄人群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以胃肠道疾病为主,特别是胃肠道恶性肿瘤是老龄人群缺铁性贫血主要病因。因此,开展老龄人群胃肠道肿瘤的早期普查不仅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关键,也是预防老龄人群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关键。③北京市老龄人群缺铁性贫血的主要中医表征以脾胃虚弱为主,根据所占比例可以看出,老龄人群缺铁性贫血主要症状与体征有两方面,其一是以面色萎黄、食欲减退、大便溏稀为代表的“脾胃虚弱”症状;其二是以舌淡脉细、倦怠无力、记忆力减退、头目眩晕、心慌心悸、失眠多梦、肢体麻木为主要表现的“气血虚弱”症状,对于老龄人群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可以从“健脾益胃,益气养血“入手。

胡华芸[5](2013)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7个月~3岁婴幼儿铁缺乏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缺乏症(Iron Deficiency,ID)是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症。隐性缺铁己成为ID的主要问题。ID严重危害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在脑发育的关键阶段,轻微缺铁也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探索其相关危险因素,对预防ID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了解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ID现状,探索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铁缺乏症的群体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7月1日至9月30日前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进行保健的7个月3岁婴幼儿,排除铅中毒史、调查前1个月内有感染性疾病、3个月内曾口服铁剂或含铁补血药、家长不同意抽血者。按年龄分为712个月、12岁、23岁三组,并对所有婴幼儿进行问卷调查及血常规、血清铁蛋白检测,采用描述性统计、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等统计学方法了解婴幼儿ID流行病学现况及筛选婴幼儿I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ID现况2011年7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符合条件婴幼儿共826例,检出239例ID,检出率为28.9%;检出123例铁减少,检出率为14.9%;检出116例IDA,检出率为14.0%。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19.92g/L(119.92±11.48g/L),血清铁蛋白平均值为30.19μg/L(30.19±20.10μg/L)。712个月组检出132例ID,检出率37.9%(132/348);12岁组检出86例ID,检出率28.6%(86/301);23岁组检出21例ID,检出率11.9%(21/177)。ID检出率以712个月组最高,各组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2个月组检出铁减少55例,检出率15.8%(55/348);12岁组检出铁减少55例,检出率18.3%(55/301);23岁组检出铁减少13例,检出率7.3%(13/177)。铁减少检出率以12岁组最高,23岁组分别与712个月组、12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2个月组检出77例IDA,检出率22.1%(77/348);12岁组检出31例IDA,检出率10.3%(31/301);23岁组检出8例ID,检出率4.5%(8/177)。IDA检出率以712个月组最高,各组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D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单元素分析:单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发现,712个月婴儿ID的危险因素为:出生时未足月(OR=1.131,95%CI=1.3597.513)、辅食添加不合理(OR=3.097,95%CI=1.1617.262)、未加铁强化食品(OR=1.327,95%CI=1.1151.930)、未添加维生素A(OR=1.503,95%CI=1.3124.414)、婴儿早期患湿疹(OR=3.559,95%CI=1.6416.699)、居住地为暂住(OR=2.619,95%CI=1.2315.569)、母亲孕晚期贫血(OR=5.280,95%CI=2.28012.226)。12岁幼儿ID的危险因素为:未添加维生素A(OR=2.292,95%CI=1.0245.129)、大于2岁用杯子(OR=2.226,95%CI=1.8575.786)、进食困难(OR=4.249,95%CI=1.9389.315)、偶尔吃果蔬(OR=5.033,95%CI=2.07512.204)、对食物不感兴趣(OR=2.727,95%CI=1.0517.080)、对食物有特别喜恶(OR=2.370,95%CI=1.1115.055)。23岁婴儿ID的危险因素为:对食物不感兴趣(OR=5.400,95%C=1.66817.482)、对食物有特别喜恶(OR=3.800,95%CI=1.23911.651)、居住地为暂住(OR=4.667,95%CI=1.01521.464)、家中共同生活者患胃病(OR=3.280,95%CI=1.1069.730)。13岁幼儿ID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1.920,95%CI=1.8791.964)、未添加维生素A (OR=3.301,95%CI=1.6586.575)、大于2岁用杯子(OR=2.685,95%CI=1.2765.647)、进食困难(OR=3.106,95%CI=1.6895.712)、对食物不感兴趣(OR=3.478,95%CI=1.6857.810)、对食物有特别喜恶(OR=2.378,95%CI=1.4895.037)、父亲年龄(OR=1.487,95%CI=1.1181.978)、母亲年龄(OR=1.394,95%CI=1.0391.870)、居住地为暂住(OR=2.043,95%CI=1.1003.976)、家中共同生活者患胃病(OR=1.643,95%CI=1.3703.104)。(2)多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发现,712个月婴儿ID的危险因素为:添加辅食不合理(OR=1.097,95%CI=1.1617.262)、未添加维生素A(OR=2.258,95%CI=1.13810.292)、婴儿早期患湿疹(OR=1.337,95%CI=1.1488.434)、居住地为暂住(OR=2.522,95%CI=1.2274.305)、母亲孕晚期贫血(OR=3.802,95%CI=1.4638.711)。12岁幼儿ID的危险因素为:大于2岁学用杯子(OR=1.665,95%CI=1.15610.817)、进食困难(OR=2.777,95%CI=1.9369.238)、偶尔吃果蔬(OR=1.931,95%CI=1.1537.400)。23岁婴儿ID的危险因素为:对食物不感兴趣(OR=2.041,95%CI=1.15811.951)、家中共同生活者患胃病(OR=1.767,95%CI=1.3329.060)。13岁幼儿ID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1.908,95%CI=1.8521.968)、大于2岁用杯子(OR=1.730,95%CI=1.2488.149)、进食困难(OR=2.581,95%CI=1.1415.841)、对食物不感兴趣(OR=2.679,95%CI=1.5629.108)、居住地为暂住(OR=1.878,95%CI=1.2856.447)。结论(1)826例婴幼儿ID检出率为28.9%,铁减少检出率为14.9%,IDA检出率为14.0%。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19.92g/L(119.92±11.48g/L),血清铁蛋白平均值为30.19μg/L(30.19±20.10μg/L)。712个月组ID检出率为37.9%,12岁组为28.6%,23岁组为11.9%。712个月组铁减少检出率为15.8%,12岁组为18.3%,23岁组为7.3%。712个月组IDA检出率为22.1%,12岁组为10.3%,23岁组为4.5%。(2)ID的发生有多种危险因素,712个月婴儿ID的危险因素为:加辅食种类、未添加维生素A、婴儿早期患湿疹、居住地为暂住、母亲孕晚期贫血。12岁幼儿ID的危险因素为:大于2岁学用杯子、进食困难、偶尔吃果蔬。23岁幼儿ID的危险因素为:对食物不感兴趣、家中共同生活者患胃病。13岁幼儿ID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大于2岁用杯子、进食困难、对食物不感兴趣、居住地为暂住。

俞丹[6](2013)在《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的临界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铁缺乏是世界性营养问题之一,它不仅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而且也是发达国家较严重的公共卫生营养问题。铁缺乏的发生发展有序地经历储存铁减少期(IDS)、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和缺铁性贫血期(IDA)三个阶段,在前两期机体虽然已经缺铁,但Hb水平仍在正常范围之内,其症状隐蔽,不易被发现和重视,常被称为隐性缺铁期或亚临床缺铁期。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已大幅下降,预防和控制铁缺乏工作的重心应及时转移为早期发现隐性缺铁个体和人群,以防止铁负平衡发展进入缺铁性贫血期。血清铁蛋白(SF)检测是目前可发现早期铁缺乏的唯一简易手段,在机体尚未出现功能性缺铁和贫血时,其水平已开始下降,是一个灵敏度和特异度都相对较高的铁生化指标。近三十年间,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SF判断铁缺乏的阈值问题,推荐的判断临界值各不相同,我国也缺乏SF判断铁缺乏的统一标准,因此,本课题围绕SF作为铁缺乏的判断指标及最适临界值开展了系列研究。1.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临界值研究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目的对SF判断铁缺乏进行系统评价,探讨血清铁蛋白诊断铁缺乏的适宜临界值。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收集以骨髓铁染色为金标准,探讨SF诊断铁缺乏临界值的国内外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MetaDisc1.4软件检验纳入研究间的异质性,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对纳入研究进行合并分组并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对各组数据进行加权定量综合,计算各组综合诊断效能参数及其95%CI,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和Q*指数进行比较分析,采用Meta回归分析异质性的来源,根据Meta回归结果进行亚组分析,分别剔除样本量<50的文献和中文文献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从745篇文献中筛选出14篇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纳入文献按SF临界值12-20μg/L.25,30μg/L、36-60μg/L分为三组进行合并效应值分析后发现,SF临界值12-20μtg/L组的汇总灵敏度最低[0.767,95%CI(0.705,0.821)],但汇总特异度最高[0.959,95%CI(0.934,0.976)],25,30μg/L组的汇总灵敏度最高[0.877,95%CI(0.799,0.933)],汇总特异度为0.944,95%CI(0.888,0.977),30-60μg/L组的汇总灵敏度[0.836,95%CI(0.797,0.870)]和特异度[0.876,95%CI(0.846,0.901)]都较低,综合诊断效能指标诊断比值比属25,30μg/L组最高[101.42,95%CI(36.137,284.64)],其S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9497±0.039),Q*指数也最接近1(0.8901+0.052)。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SF检测方法和研究对象是否贫血。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非贫血临床病人或随机抽样样本如使用放免法检测SF,建议采用的SF临界值为25μg/L,如使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建议的SF临界值为60μg/L;贫血临床病人或随机抽样样本如使用放免法检测SF,建议采用的SF临界值为30μg/L,如使用ELISA法,建议的SF临界值为50μg/L,如采用化学发光法,推荐的SF临界值为36pg/L。分别剔除样本量小于50的文献和中文文献后,各项诊断效能参数仍以SF25,30μμ/L组为最适,与剔除前结论一致。结论初步认为采用SF判断铁缺乏的适宜临界水平为30μg/L。2.血清铁蛋白小于30μg/L判断学龄儿童铁缺乏的适宜性评估目的对第一部分Meta分析的结论SF小于30gg/L判断铁缺乏的适宜性进行初步评估。方法以北京市郊区学校6-12岁学龄儿童为观察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测定末梢血血红蛋白(Hb)水平、静脉血SF、C反应蛋白(CRP)和sTfR (sTfR)水平,计算sTfR/logSF和机体铁储量(BIS)。分别以SF小于30μg/L和WHO推荐界值SF小于15μg/L为标准分析铁缺乏发生率。比较SF<30μg/L组和SF≥30μg/L组儿童铁营养状况的差异,分别计算IDS、IDE和IDA的儿童铁缺乏检出率及隐性缺铁占总缺铁的比率。分别分析SF<30μg/L与sTfR/logSF>1.5、log sTfR:SF>2.55和BIS<6mg/kg的判断一致性并计算Kappa系数。结果514名学龄儿童血清铁蛋白的平均水平为58.4±30.1μg/L,其中男生为61.7±32.μg/L,女生为54.9±27.5μg/L, SF的95%CI为14.1-133.8μg/L。以SF<30μg/L和SF<15g/L为判定标准,铁缺乏发生率分别为14.6%和2.7%。受检学生的Hb、sTfR、sTfR/logSF和BIS水平在SF<30μg/L组和SF>30μg/L两组间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受检学生的各期检出率分别为IDS:0.4%、IDE:13.8%、IDA:0.4%,隐性缺铁个体占总人数的14.2%,占缺铁总人数的97.3%。SF<30μg/L与sTfR/logSF>1.5、logsTfR:SF>2.55(?)BIS<6mg/kg的Kappa系数分别为0.033、0.208和0.810。结论初步认为以SF<30μg/L作为学龄儿童铁缺乏的判断界值是合理的。3.血清铁蛋白判断贫血人群铁缺乏的临界值研究目的探讨并建立SF判断贫血人群铁缺乏的最适临界值。方法招募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郊区贫血高危人群(儿童青少年,育龄期妇女,老人)进行贫血筛检,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贫血研究对象,进行膳食调查并测定静脉血SF、CRP和sTfR水平,通过铁营养包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6个月的铁剂补充,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进行]Hb、SF、和sTfR水平的评估和膳食评估,以研究对象在干预3个月内对铁剂补充的正向应答(血红蛋白水平上升大于10g/L)为金标准,将受试者区分为缺铁和非缺铁患者,采用ROC曲线法分别建立儿童青少年,育龄期妇女,老人三个人群SF判断铁缺乏的最适临界值。结果共招募74名贫血学生(男36人,女38人)、38名贫血育龄妇女、78名贫血老年人(男40人,女38人)作为研究对象,干预前进行膳食调查结果显示,贫血学生的膳食铁平均摄入量为11.1+5.8mg/d,育龄妇女为9.9+5.5mg/d,老年男性为11.5士6.2mg/d,老年女性为9.0±5.9mg/d。干预前3个月营养包铁剂的平均摄入量分别为男生6.2mg/d,女生6.9mg/d,育龄妇女7.3mg/d,老年男性7.5mg/d,老年女性7.2mg/d。SF判断铁缺乏的ROC分析结果显示,以贫血男生为研究对象时最适判断界值为65μg/L,女生为60gg/L,男女生合并分析,最适判断界值为60μg/L;以贫血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时最适判断界值为40μg/L;以贫血男性老人为研究对象时最适判断界值为80μg/L,贫血女性老人为60gg/L。结论针对贫血人群,SF判断铁缺乏的推荐临界值为:儿童青少年:60μg/L;育龄妇女:40gg/L;老年女性:60μg/L;老年男性:80μg/L。本课题采用系统综述、Meta分析、横断面调查和人群干预研究三种手段围绕SF判断铁缺乏的最适临界值进行研究,利用文献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探讨SF判断铁缺乏的最适临界值,验证了该临界值的判断价值,探索并提出了特殊人群的判断标准,为我国建立SF判断铁缺乏的统一标准提供了循证依据,为我国探寻准确可行的现场流行病学评估指标提供可能性和突破口,同时为我国人群铁缺乏控制和改善效果的监测评估提供了可能的判断依据。

宁珂[7](2012)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小儿最常见的营养性贫血,婴幼儿发生率最高。资料显示,IDA婴儿Bayley智力发育指数下降,贫血超过3个月的婴幼儿分数比少于3个月者更低。随着贫血和缺铁的纠正,婴幼儿的测验分数无改善。年长儿可出现短期记忆损害及精神不佳等表现。轻度缺铁性贫血对12-13岁初中生的学习和运动能力都有明显影响。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影响进展作一综述。

唐京京[8](2012)在《中山市城区幼儿缺铁性贫血现况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是由于体内造血原料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的贫血症。铁缺乏症包括初期体内贮存铁耗尽的铁减少期(iron depletion, ID),未经治疗继而出现的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 IDE),最终可发展至缺铁性贫血期(IDA)。铁缺乏症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营养素缺乏性疾病,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指出全球约有40-50亿人(占世界人口的66%-80%)处于铁缺乏状态,其中90%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好发于儿童、育龄妇女、老年人。2003年国际营养贫血咨询组讨论会报告中指出了不同国家儿童贫血患病率的差异,东南亚66%,非洲国家60%,北美国家7%。2007年WHO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全球约有47.0%的学龄前儿童贫血。近几年我国各地区先后开展的营养调查显示IDA也是我国学龄前儿童的严重健康问题。2000-2001年全国进行了大规模儿童IDA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婴、幼儿IDA平均患病率分别为20.5%、7.8%。2001年北方四市城区调查2-7岁儿童IDA患病率分别为北京1.40%,沈阳2.14%,丹东1.89%,邢台2.13%;2003年深圳市福田区婴幼儿IDA平均患病率为4.8%,2004年上海市虹口区1-6岁儿童IDA患病率为2.27%,2009年辽宁省普兰店市3-7岁儿童IDA患病率为6.65%,2011年新疆博乐市6月龄-3岁婴幼儿IDA患病率为20.2%。迄今为止中山市未曾有关于儿童IDA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研究的统计资料。IDA对非造血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已证实IDA患儿存在精细运动发育落后、智力发育落后、听性脑干反应改变、理解力下降、观察力落后、学习能力差、认知能力差、对铅中毒更高的易感性等问题。国外学者进行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婴幼儿慢性、严重IDA在治愈后其对精神行为、生长发育的损伤可持续10年以上,甚至是不可逆的损害。国内静进等人通过追踪调查发现,IDA婴儿组贫血状态得到有效纠正后,其在幼儿期的精细运动发育商仍然低于社会背景相似的无贫血婴儿组,并且脑损害的远期影响与IDA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呈显着线性关系。因此IDA的防治工作仍是儿童常见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然而,与其他营养素不同,机体不能排泄过量的铁元素,调查显示婴幼儿过量的铁供给对生长发育、疟疾的感染、甚至是认知的发育均有可能造成负面影响。新的证据证明喂养铁强化配方食品的婴儿组在10岁时的智商测验比喂养低铁配方食品的婴儿组平均降低11分,因此,对IDA患病率较低的人群,普遍的铁供给是应该避免的。目前迫切的需要了解本地区幼儿IDA的患病率,以便合理的指导防治工作。近年来对于IDA病因的研究发现,IDA患病率高的地区其膳食铁的摄入量并不低,有的甚至达适宜摄入量的(Adequate intake, AI)200%。说明在铁摄入量充足的情况下,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不良的饮食行为、食品加工烹调等因素可能是IDA患病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幼儿期是生长发育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幼儿早期的饮食行为将影响其一生的健康,好的饮食行为习惯是合理摄取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保证。饮食行为的内涵包括喂养行为、进食行为、食物选择和进食氛围。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但好发的年龄为2-6岁。据父母报告,其发生率可高达60%,但专业人士报告约在25%-30%。研究目的1.对中山市城区1-3岁幼儿进行IDA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掌握本地区幼儿IDA患病率,并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幼儿IDA患病率的差异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2.建立中山市缺铁性贫血专案网络管理软件,使全市IDA儿童治疗和跟踪管理网络信息化,实现儿童IDA防治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个性化;3.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从饮食行为方面分析中山市城区1-3岁IDA幼儿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为IDA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指导;4.普及人群IDA相关知识,尤其针对家庭中婴幼儿的主要喂养者,制定合理的膳食结构方案,纠正其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避免导致IDA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1.确定样本量根据中国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于2000年-2001年在全国进行的大规模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我国幼儿IDA平均患病率P=7.8%,允许误差δ=0.02,α=0.05,通过公式进行样本量估计,需要690例中山市城区1-3岁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2-24月龄组(A组,n=345)、25-36月龄组(B组,n=345),各组男女儿童近半,样本量在该年龄组跨度内平均分配。2.设定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体检无慢性出血者;②采血时无消化道、呼吸道感染;③采血前3个月内未服用铁剂。3.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研究对象按纳入标准随机抽取690例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在我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城区1-3岁幼儿,对其进行IDA患病率调查,参照2008年《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①具有明确的缺铁原因:如铁供给不足、吸收障碍、需求增多或慢性失血等;②血红蛋白(HGB)<110g/L;③外周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g/L;④铁代谢检查指标异常:血清铁蛋白SF降低(<15ug/L),排除感染和炎症对其影响;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中第2、3项,即存在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结合明确的缺铁病因,可拟诊为IDA,如铁代谢检查指标同时符合第4项,则可确诊为IDA。4.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影响本地区幼儿IDA患病率的相关因素以现况调查诊断为IDA的幼儿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在我院就诊、年龄相差不超过3个月,HGB>110g/L的幼儿为对照组,按1:1配对原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询问法进行IDA相关的饮食行为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喂养环境、幼儿进食行为、喂养人喂养行为、家庭一般状况四部分,将可能的13个危险因素作为研究变量进行分析。5.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了解中山市城区1~3岁幼儿IDA的平均患病率,并采用四格表χ2检验分别比较12~24月龄组、25~36月龄组两组幼儿IDA患病率差异及相同月龄组男、女幼儿IDA患病率差异情况。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推断IDA组和非IDA组幼儿在饮食行为各单因素中总体分布的位置是否有差别,选取检验水准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饮食行为各变量与本地区幼儿患IDA的统计学关联性,Forwald LR法(准入标准0.05,剔除标准0.10)。结果1.中山市城区1~3岁幼儿IDA患病现况1.1本次抽样调查本地区1-3岁幼儿IDA平均患病率为7.0%。其中以12-24月龄组最高,为9.7%,25-36月龄组为4.3%,IDA患病率在两月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86,P=0.006)。1.21-3岁幼儿中男女患病率分别为7.5%和6.5%。相同月龄组男女幼儿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24月龄幼儿男、女组间比较X2=0.157,P=0.692,25-36月龄幼儿男、女组间比较X2=0.305,P=0.581)2.IDA组和非IDA组幼儿的饮食行为各单因素的比较2.1喂养环境IDA组和非IDA组幼儿进餐时专用餐具使用情况总体分布位置相同(Z=-0.030,P=0.976)。两组幼儿在固定进餐场所变量中总体分布位置相同(Z=-0.029,P=0.977)。IDA组和非IDA组幼儿的进餐时有愉悦氛围总体分布位置相同(Z=-1.715,P=0.086)。2.2幼儿进食行为IDA组幼儿出现偏食、挑食不良饮食习惯的程度明显高于非IDA组(Z=-4.483,P=0.000)。IDA幼儿日常膳食主要以碳水化合物类、水果蔬菜类等植物性食物为主,不喜欢吃的副食主要是猪肝、豆制品、牛肉等。IDA组幼儿出现吃饭时间长的次数多于非IDA组幼儿(Z=-3.397,P=0.001)。IDA组幼儿在两餐间或餐前吃零食的频率高于非IDA组(Z=-5.091,P=0.000)。零食种类主要偏向于酸奶类、糖果类、水果类及油炸食品等。两组幼儿吃饭不专心的程度总体分布位置相同(Z=-0.835,P=0.404)。2.3喂养人喂养行为IDA组幼儿与非IDA组幼儿在进餐时与喂养人有情感交流的情况总体分布位置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73,P=0.003)。两组幼儿的独立进食机会总体分布位置相同(Z=-0.057,P=0.955)。两组幼儿家长有偏食挑食情况的总体分布位置相同(Z=-1.671,P=0.095)。2.4家庭一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IDA组和非IDA组幼儿双亲的文化程度及家庭月收入总体分布位置相同(母亲文化程度Z=-1.120,P=0.263;父亲文化程度Z=-1.115,P=0.265;家庭经济水平Z=-0.578,P=0.563)。3.IDA相关的饮食行为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餐时间长对IDA的患病率有显着影响[OR=3.415,95%CI(1.188,9.812)](P=0.023)。偏食、挑食对IDA的患病率有显着影响[OR=5.029,95%CI (2.070,12.217)](P=0.000)。“两餐间吃零食过多”“餐前吃零食影响吃饭”等不良行为对IDA的患病率有显着影响[OR=6.226,95%CI(2.096,18.492)](P=0.001)。进餐时家长与幼儿是否有情感交流对IDA的患病率有显着影响[OR=6.722,95%CI(1.507,29.984)](P=0.013)。结论1.本市城区1-3岁幼儿IDA患病率为7.0%,患病率与幼儿月龄明显相关,呈现月龄愈大,患病率愈低的特点。幼儿IDA患病率与其性别差异无明显相关性。2.与本地区幼儿IDA患病率有显着相关性的饮食行为危险因素为:进餐时偏食、挑食的习惯,进餐时间长,两餐间或餐前吃零食过多,进餐时家长与幼儿是否有情感交流,因此,正确指导幼儿饮食行为,增加抚养人与幼儿的情感交流,对改善贫血起到一定作用。3.父母缺乏育儿知识是IDA的社会影响因素,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也不例外。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黄晓雅,阮旦青,张钦碧,杨小春,郑元弟,李瑾[9](2008)在《乐清市6个月13岁儿童铁缺乏症调查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乐清市6个月13岁儿童铁缺乏症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检测末梢血红蛋白(Hb)、锌原卟啉(ZPP)、血清铁蛋白(SF)的指标。【结果】6个月13岁儿童隐性铁缺乏(latentiron depletion,LID)29.8%,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ay anemia,IDA)12.6%;612个月LID 47.1%,IDA 29.7%;1336个月LID 40.2%,IDA 18.3%;37个月6岁LID 28.4%,IDA 10.3%;713岁LID 18.4%,IDA 4.8%。各年龄组LID均高于IDA,612个月暂住户口儿童IDA 48.4%,常住户口儿童IDA 17.2%,两者差异有显着性(χ2=17.32,P<0.01)。辅食添加、零食、早餐是IDA的影响因素。IDA儿童比无IDA儿童的反复呼吸道感染(repeated respiratory infec-tion,RRI)患病率高,RRI儿童比非RRI儿童的IDA患病率高。IDA儿童的热性惊厥发生率高于非IDA儿童。【结论】及时正确添加辅食,合理均衡的膳食是预防儿童贫血的重要措施,及时纠正缺铁,减少RRI和热性惊厥的发生。

杨跃煌[10](2006)在《母婴铁代谢与母婴铁缺乏症防治》文中提出

二、小儿隐性铁缺乏症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隐性铁缺乏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2016-2017年度宜兴市0-1岁儿童贫血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目的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2016-2017年宜兴市0-1岁儿童贫血患病情况
    3.2 影响婴幼儿贫血的单因素分析
    3.3 影响婴幼儿贫血的多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婴幼儿一般情况与贫血的关系
    4.2 婴幼儿出生情况、生长发育情况对贫血的影响
    4.3 婴幼儿喂养方式、辅食添加及患病情况对贫血的影响
    4.4 婴幼儿母亲、主要看护人及家庭情况对贫血的影响
第五章 宜兴市儿童贫血预防的对策及建议
    5.1 政府重视,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5.2 加强母亲孕期保健,减少贫血的发生
    5.3 合理搭配营养喂养,避免营养不良,减少贫血的发生
    5.4 加强贫血病预防宣传,重视科普推广
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2)早期铁剂治疗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预防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治疗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1.2.2 干预效果评价
        1.2.3 服用铁剂患儿脱落影响因素分析
    1.3 讨论
        1.3.1 缺铁性贫血的流行现状
        1.3.2 铁剂治疗现况
        1.3.3 早期给予铁剂对IDA患病率的影响
        1.3.4 铁缺乏症早期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1.3.5 患儿早期铁剂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1.3.6 早期铁剂治疗的必要性
        1.3.7 创新与不足
        1.3.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婴幼儿铁缺乏症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进展
    2.1 铁缺乏症概述
    2.2 铁缺乏症临床特点
    2.3 铁缺乏症发病机制
    2.4 铁缺乏症影响
    2.5 铁缺乏症治疗
    2.6 铁缺乏症的预防
    2.7 现存问题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技术路线
附录B 沟通意向书
附录C 临床观察表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兰州市及东乡县6~12岁儿童铁缺乏症现况及缺铁性贫血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铁缺乏症定义及发病机制
    1.2 儿童铁缺乏症现状
    1.3 铁缺乏危害
    1.4 铁缺乏症危险因素
        1.4.1 母亲健康及辅食添加
        1.4.2 儿童饮食行为及膳食结构
        1.4.3 引起铁缺乏相关疾病
        1.4.4 社会经济状况
    1.5 本研究意义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方法
        2.2.1 研究方法
        2.2.2 抽样方法
        2.2.3 测量方法
        2.2.4 调查方法
    2.3 诊断标准
    2.4 调查问卷
    2.5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基本情况
        3.1.1 性别、年龄、地区、民族构成
        3.1.2 家庭情况
    3.2 铁缺乏分布情况
        3.2.1 兰州市及东乡县儿童铁缺乏现况
        3.2.2 不同年龄段儿童铁缺乏现况
        3.2.3 不同性别儿童铁缺乏现况
        3.2.4 不同民族儿童铁缺乏现况
    3.3 IDA儿童与非IDA儿童单因素比较
        3.3.1 家庭因素比较
        3.3.2 家庭饮食习惯比较
        3.3.3 儿童饮食行为及运动情况比较
    3.4 兰州市及东乡县IDA儿童影响因素比较
    3.5 IDA儿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兰州市及东乡县 6~12 岁儿童铁缺乏流行病学特点
        4.1.1 不同年龄段儿童IDA现况
        4.1.2 不同性别儿童铁缺乏现况
        4.1.3 汉族与东乡族铁缺乏现况
    4.2 兰州市及东乡县学龄期IDA儿童家庭因素分析
        4.2.1 家庭经济水平
        4.2.2 看护人
        4.2.3 家属贫血及贫血知识了解情况
    4.3 兰州市及东乡县学龄期IDA儿童饮食因素分析
        4.3.1 辅食添加
        4.3.2 家庭饮食习惯
        4.3.3 儿童饮食行为
    4.4 兰州市及东乡县学龄期IDA儿童运动因素分析
    4.5 兰州市与东乡县儿童铁缺乏存在差异原因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中英文对照表

(4)北京地区老龄人群铁缺乏症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综述一 老龄人群缺铁性贫血危险因素探讨
    1 病因
        1.1 铁摄入不足
        1.2 铁吸收障碍
        1.3 铁损失过多
        1.4 其他因素
    2 老年人群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综述二“健脾生血”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
    1 “健脾生血”理论依据
        1.1 发病机理
        1.2 治则治法
    2 益中生血胶囊(片)应用研究
        2.1 方剂组成与方解
        2.2 药理毒理学研究
        2.3 临床实践
    3 益中生血胶囊(片)的拓展应用
    4 “健脾生血”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各家应用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一 北京地区老龄人群储铁缺乏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诊疗标准
        1 诊断标准
        2 入选标准
    研究方案
        1 研究流程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 资料来源
        2 资料分布
        3 人口学资料
        4 血清铁蛋白检测结果
        5 储铁缺乏检出率
        6 高铁储存检出率
    讨论
        1 铁代谢生理过程
        2 老龄人群铁缺乏症概况
        3 老龄人群铁缺乏症流行病学调查价值
        4 研究结果分析
        5 老年人铁储存的参考范围的探讨
        6 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研究二 北京地区老龄人群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调查与分析
    诊疗标准
        1 诊断标准
        2 入选标准
    研究方案
        1 研究流程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 资料来源
        2 资料分布
        3 人口学资料
        4 外周血象检测结果
        5 贫血患病率
        6 缺铁性贫血检测结果
        7 缺铁性贫血患病率
        8 缺铁性贫血人群病史调查与分析
        9 缺铁性贫血人群临床表征调查与分析
    讨论
        1 缺铁性贫血流行病学研究意义
        2 研究结果分析
        3 中医认识与探讨
        4 治疗
        5 预防
        6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7个月~3岁婴幼儿铁缺乏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的临界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思路和方案
第一部分 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临界值研究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1 引言
    2 方法
        2.1 文献检索方法
        2.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2.3 文献筛选和处理方法
        2.4 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
        2.5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血清铁蛋白、骨髓铁染色与机体铁储存之间的关系分析
        3.2 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临界值研究的Meta分析
        3.2.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3.2.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和偏倚分析
        3.2.3 异质性检验
        3.2.4 Meta回归分析
        3.2.5 合并效应值的Meta分析和SROC分析
        3.2.6 分层分析和亚组分析
        3.2.7 敏感性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血清铁蛋白小于30μg/L判断学龄儿童铁缺乏的适宜性评估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方案
        2.2.2 生物学指标检测
        2.2.3 TR-F指数的计算方法
        2.2.4 铁储量的估算方法
        2.2.5 铁缺乏判定标准
        2.3 统计学方法
        2.4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纳入研究的学龄儿童一般状况
        3.2 纳入研究的学龄儿童机体铁营养状况
        3.3 不同SF判断界值下铁缺乏发生率的比较
        3.4 不同SF水平儿童的铁营养状况比较
        3.5 受检学生各期铁缺乏检出率及隐性缺缺占总缺铁比率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血清铁蛋白判断贫血人群铁缺乏的临界值研究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目标人群
        2.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1.3 样本量估计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方案
        2.2.2 干预方法
        2.2.3 跟踪随访
        2.2.4 膳食调查
        2.2.5 生物学指标检测
        2.3 数据分析方法
        2.4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青少年组研究结果
        3.1.1 一般状况、铁营养状况和膳食营养素摄入量
        3.1.2 Hb对铁剂补充的应答状况
        3.1.3 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的ROC分析
        3.1.4 缺铁性贫血与非缺铁性贫血学生机体铁营养状况的比较
        3.2 育龄妇女组研究结果
        3.2.1 一般状况、铁营养状况和膳食营养素摄入量
        3.2.2 Hb对铁剂补充的应答状况
        3.2.3 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的ROC分析
        3.2.4 缺铁性贫血与非缺铁性妇女学生机体铁营养状况的比较
        3.3 老年组研究结果
        3.3.1 一般状况、铁营养状况和膳食营养素摄入量
        3.3.2 Hb对铁剂补充的应答状况
        3.3.3 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的ROC分析
        3.3.4 缺铁性贫血与非缺铁性贫血老年人机体铁营养状况的比较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致谢

(7)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IDA流行病学
2 IDA对神经系统影响的基础研究
3 IDA对小儿神经系统影响的临床研究

(8)中山市城区幼儿缺铁性贫血现况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
    四、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一、IDA患病率的现况调查
    二、两组儿童的饮食行为因素比较
    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一、1~3岁幼儿IDA患病率
    二、IDA与喂养环境
    三、IDA与幼儿进食行为
    四、IDA与抚养人喂养行为
    五、IDA与家庭一般情况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本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问卷调查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统计学证明

(9)乐清市6个月13岁儿童铁缺乏症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儿童LID、IDA和铁缺乏症总体状况
    2.2 IDA的影响因素分析
        2.2.1 乐清市常住户口和暂住户口儿童IDA患病率
        2.2.2 辅食添加情况对2岁以下儿童IDA的影响
        2.2.3 母亲文化程度对IDA的影响
        2.2.4 零食的影响
        2.2.5 早餐的影响
    2.3 IDA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2.4 IDA与热性惊厥的关系
3 讨 论
    3.1 不及时添加辅食是暂住户口儿童贫血的主要原因
    3.2 膳食结构不合理是贫血的影响因素
    3.3 零食和早餐是3岁以上儿童贫血的影响因素
    3.4 贫血与反复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
    3.5 贫血与热性惊厥关系密切

(10)母婴铁代谢与母婴铁缺乏症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胎儿期铁代谢特点
2 孕母与胎儿铁营养关系
3 母婴铁代谢的基础理论研究
4 母婴铁缺乏症的防治
5 结语

四、小儿隐性铁缺乏症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2016-2017年度宜兴市0-1岁儿童贫血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 王倩. 东南大学, 2019(01)
  • [2]早期铁剂治疗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预防效果的研究[D]. 辛丽.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1)
  • [3]兰州市及东乡县6~12岁儿童铁缺乏症现况及缺铁性贫血相关因素分析[D]. 穆静. 兰州大学, 2017(04)
  • [4]北京地区老龄人群铁缺乏症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D]. 马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1)
  • [5]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7个月~3岁婴幼儿铁缺乏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胡华芸. 广州医科大学, 2013(02)
  • [6]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的临界值研究[D]. 俞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04)
  • [7]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J]. 宁珂. 中国实用医药, 2012(14)
  • [8]中山市城区幼儿缺铁性贫血现况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D]. 唐京京. 南方医科大学, 2012(04)
  • [9]乐清市6个月13岁儿童铁缺乏症调查分析[J]. 黄晓雅,阮旦青,张钦碧,杨小春,郑元弟,李瑾.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8(01)
  • [10]母婴铁代谢与母婴铁缺乏症防治[J]. 杨跃煌.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06(03)

标签:;  ;  

小儿隐性缺铁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