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嘉股份下调盈利预期

力嘉股份下调盈利预期

一、利嘉股份 降低盈利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陈若亨[1](2017)在《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我国深交所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文中研究表明在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投资者们越来越重视上市公司的各类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受到了各方投资者的重点关注。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会计信息揭示了企业生产活动的成果,因此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意义重大。而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责任就是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因此,本文以深圳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勤勉度和成员学历水平三大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具体影响,且重点考察了股权结构是否会影响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有效性。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1)就审计委员会的单个特征而言,独立董事所占的比例,审计委员会的勤勉度和成员的学历水平均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但都不具有统计上的显着性。(2)引入股权结构与审计委员会特征的交互项以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勤勉度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分别在1%和10%的水平下显着正相关,而且它们的交互项都在5%的水平下显着。学历水平无论是单变量还是交互项均不显着。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1)鲜有研究考虑审计委员会和其他内部治理机制的交互作用,本文研究了股权结构和审计委员会两种内部治理机制的相互作用,深化了这方面的实证研究。(2)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完善审计委员会制度、平衡不同的内部治理机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杜舟[2](2016)在《XBRL实施与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公司治理视角》文中研究说明在大数据网络经济和资本市场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传统信息披露模式因存在公司治理结构缺陷、信息披露监管不善等原因而需要改善。XBRL作为提升财务信息披露模式的工具在学术和实务领域被逐步关注。本文在国内外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公司治理视角下探讨XBRL实施对改善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的影响。首先,结合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系统分析了XBRL技术优势、对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影响以及自愿性信息披露对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说明了实行XBRL模式通过促进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可以提升公司治理机制水平,具有公司治理效应。其次,在分析XBRL模式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上市公司采用XBRL披露模式的应用年限对当年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具有显着促进作用的假设,并实证探究了从2003年开始与2009年开始实行XBRL信息披露模式的上市公司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采用XBRL披露模式的时间越长,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的提升越大,具有良好的显着解释作用,进而间接促进公司治理水平。最后,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推广XBRL和加强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相关建议,这对于促进学术界继续研究XBRL具有良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张阳[3](2010)在《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财务动机 ——基于沪深A股数据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自实证会计理论产生以来,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一直是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关于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也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证研究,但对企业进行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最直接和最具体的原因——财务动机的研究却显得不够,缺少对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财务动机的系统研究。正是基于此,本文分别对自愿性会计政策的盈余管理动机、再融资动机和投资投机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根据实证分析结论,对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政策变更行为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首先,论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及分析评述,接着分析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实质和形式,介绍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财务动机的基本理论,为实证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其次,在对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三大财务动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非参数检验之后,运用Logistic模型分别对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盈余管理动机、再融资动机和投资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行为时存在财务动机,这些财务动机主要包括盈余管理动机、再融资动机和投资动机;巨额冲销行为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公司规模,扭亏行为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因素包括资产负债率和报酬契约;再融资动机的影响因素包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公司规模和主营业务收入;投资动机的影响因素包括报酬契约和主营业务收入。最后,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论文提出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政策变更行为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政策建议。

杨波[4](2009)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研究 ——以湘火炬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证券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市场的健康程度将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局。但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已成为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最大阻碍,尤其是湘火炬事件充分暴露了目前证券市场严重问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和上市公司自身利益,而且违背了资本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重影响了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给证券市场信息带来致命的打击。因此,探究引发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的原因,如何治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问题,是当前上市公司经理层、股东和董事探索和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以湘火炬事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以下四个进行阐述:1、引言。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2、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分析。首先分析目前中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发展历程和现代体系现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现状与问题;在前二者基础上,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研究公司内外部环境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机制。3、湘火炬案例介绍,包括湘火炬公司的基本情况、湘火炬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危害、湘火炬披露虚假财务信息的内在动机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湘火炬案例进行总结。4、论文结论部分。在前三章的基础上,对加强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方法,提出相应的监管建议。从湘火炬案例研究可以看出,目前中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环境越来越复杂,虚假财务信息也越来越隐蔽,从某一个单列的方面来解决财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效果不甚明显。为此,本文以实际案例为基本出发点,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内部和外部环境对财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的影响,深入探讨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的有效途径。

唐蓓[5](2009)在《行为公司金融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投融资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并购重组是证券市场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世界范围内的并购活动愈演愈烈。在我国,受到加入WTO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并购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然而并购在为企业迅速扩张提供捷径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在现实的并购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异常资本配置现象以及非理性并购决策行为。传统的金融理论在对并购行为进行分析时忽视了管理者、投资者在决策中的心理因素影响,同时又过于注重使用数量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其所设定的前提条件过于理想和严格,往往与实际情况相脱离,因而使得传统金融理论对于并购中的这些“异象”的解释显得力不从心。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行为金融理论的兴起,行为公司金融作为公司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相互融合的产物也随之产生。行为公司金融突破了传统公司金融理论的理性框架和研究范式,注重对参与人的心理和实际行为进行分析,使它的假设更加贴近资本市场的现实,从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研究外部市场的无效性和内部管理层的非理性对公司的融资、投资及股利政策等各方面的影响。在公司并购领域,行为公司金融对于一系列“金融异象”进行了积极的论证和有益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金融理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从理论意义上说,将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用于公司并购研究是对并购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有益于对并购实践进行更加贴切的解释;同时对行为公司金融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有助于行为金融学形成完善的学科框架。从实践角度来看,资本市场的无效率和股票价格与实际价值的偏离都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行为;在制度设计存在缺陷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经理人更有可能利用资本市场的非效率性放大自身的过度自信心理。因此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不够成熟,国有企业正在深化改革,还较为普遍地存在委托.代理问题的情况下,投资者和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很可能结合,从而导致股市泡沫的加剧和公司的非理性扩展并购。因而,引入行为公司金融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并购市场加以研究,对我国的监管主体和市场行为主体都将有重大的意义。基于转型时期的特定背景,本文在我国资本市场融资环境和上市公司特有的控制权配置格局下,综合运用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截面的静态研究与时间序列的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研究视角,以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以及低效率并购的过度投资行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在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融资、并购投资的现状以及行为公司金融的应用前提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非理性投资者以及非理性管理者对于公司并购投融资行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1)提出了基于行为公司金融视角的公司并购投融资行为的研究框架。论文结合现有文献,对国内外并购投融资行为及行为公司金融相关的研究理论和实证成果进行了梳理;在对我国企业并购融资、投资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同时,解析市场时机理论及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在我国应用的现实条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分析框架(2)根据投资者非理性模型和管理者非理性模型,分别从公司并购动因、并购融资以及并购投资支出三个方面对市场时机选择理论和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的理论基础及模型进行解析;选取2003-2007年的上市公司样本,构建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市净率和过度自信变量对并购决策、并购融资结构以及并购投资规模的影响。(3)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弱化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有效引导公司的控制权转移以及从制度硬约束和行为成本软约束两个方面规范上市公司的非理性并购行为等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1)我国证券市场对公司定价因素对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有着重要影响。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并购双方作出了显着不同的评价,并购公司的市场价值偏离账面价值的程度要高于目标公司。(2)上市公司在选择并购融资工具时,管理者预测到的市场时机因素确实能够对公司的股权融资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从短期来看,一旦管理者认为公司的市场价格偏高,在融资工具的选择上就会偏向权益融资。(3)在非完全有效的市场中,股票定价的偏差会导致股权融资时机和供给条件的差异,进而对投资水平产生影响。对于并购上市公司而言,其股票价值被高估的程度越大,就越倾向于大规模的并购投资支出。(4)管理者的自信程度与并购决策呈现出不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的长远考虑,对于并购活动并未表现出与其自信程度相一致的行为偏好。(5)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与并购公司的资本结构和债务期限结构显着正相关。即过度自信导致管理者高估并购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低估决策的风险,进而选择激进的资本结构和债务期限结构。(6)管理者对于并购投资持有较高的谨慎态度,其自信程度与并购投资支出不显着负相关。但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进行并购投资时对现金流表现出了强烈的偏好。本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创新:第一,从行为公司金融理论这个新的视角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中的融资、投资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拓展了行为公司金融研究的范畴,弥补了传统公司并购理论的不足,丰富和完善了并购研究的理论体系,构建了行为公司金融视角下的公司并购投融资行为研究框架。第二,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构建了高管人员过度自信对公司并购投资支出影响的实证检验模型。作为一种尝试,对于模型中的投资一现金流的敏感性分析采用经营活动和融资活动双重分析路径,实证结果比单一的现金流分析更加符合我国资本市场融资环境的现实。第三,采用并购上市公司样本来代替传统的IPO公司样本,同时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样本在时间分布上以股权分置改革为界限,通过股票全流通前后资本市场条件的对比,使得市场时机理论对公司融资行为的解释以及对股票定价偏差通过融资政策影响投资行为的解释更具有说服力。

陶明[6](2008)在《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公司治理为关于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一系列法律、机构、文化和制度安排,包括企业与其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意味着信息披露的质量低下,达不到信息披露质量的基本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已成为阻碍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引起信息披露违规的原因很多,公司治理因素是信息披露违规滋生的深层次原因,许多国内外的研究大多从公司治理的某一方面研究,本文选择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系统研究信息披露违规问题,通过分析信息披露流程,从理论上对信息披露原因进行规范研究,采用Binary Logistic方法实证研究违规的原因,得到预测信息披露违规的数学模型以及对信息披露违规影响显着的重要因素。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对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三章,介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信息披露违规的原因,首先分析信息传递流程,揭示公司治理缺陷是产生违规的深层次原因,随后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现状及缺陷。第四章,结合沪市上市公司2004-2005年的相关资料,使用Binary Logistic方法,研究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公司治理状况与信息披露违规的关系;第五章,根据规范研究以及实证研究的结论,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的建议,希望以此为导向,能够为减少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第六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不足。

王爱霞[7](2008)在《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会计报表信息是最重要的信息媒介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的有序运作和健康发展。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公允性,避免单一或一成不变会计政策导致的会计信息的无用性及误导性,会计准则允许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及环境变化进行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然而,由于利益的驱使,企业有时进行会计政策变更并不完全是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公允性,而是通过合法不合理的会计变更来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利润操纵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不仅误导了投资者,不利于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最终会影响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对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实际情况,运用规范研究、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重,对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目标、动因及其与现实的结合等在具体层面上进行了分析,并基于这些分析,对如何构建我国上市公司公允的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体系提出了设想。本文可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导论。本部分引出了对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研究的重要性,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指出了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研究意义,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进行了介绍。第二章为相关理论综述。本部分介绍了与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相关的概念,并对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第三章为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目标和动因分析。本部分对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转移财富以最大化管理层个人利益目标进行了论述,分析了效率型和机会主义型的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动因,并对我国上市公司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动因进行了阐述。第四章为我国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现状分析。本部分对2004年我国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状况进行分析,同时,简要分析了我国自发会计政策变更的经济后果及其公允性。第五章为公允的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体系的构建。本部分首先论述了构建公允的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体系的前提,然后分析了新准则对构建公允的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最后从内外部约束机制两方面对构建公允的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体系提出了设想。第六章为结论。本部分提出要使企业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下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必须建立一套公允的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体系以保证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允性,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本文创新点主要是从内外部两方面构建了公允的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体系,并分析了新准则对构建公允的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体系的影响,具体阐述了新准则给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带来的变化。

曹椿苗[8](2007)在《ST公司利用非经营性损益调节利润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盈利问题一直是广大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密切关注的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非经常性损益作为一个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成为一些公司调节利润的工具。我们知道,经常性收益是企业的核心收益,具有持续性,投资者可以据此预测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而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一次性、偶发性的特点,投资者无法通过非经常性损益预测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使得证券市场股价的泡沫成份增加,股价不能正常反应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不利于资金的优化配置,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鉴于此,本文对我国ST公司(2002年—2005年)在被特别处理前后年度以及被撤销特别处理前年度是否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阐述了非经常性损益的理论基础和概念特征,在此基础上对ST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的动机进行了分析,并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具体项目进行了分析。其次,在实证部分,分别通过描述性统计、分布检测法、相关分析以及回归模型来验证ST公司是否存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ST公司在被特别处理前一年会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做出调低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在被特别处理当年会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做出调高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在被撤销特别处理的前一年度会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做出调高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对ST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的应对措施。

闫彦[9](2006)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股权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日益规范,影响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和股权融资成本的因素也在不断变化和日趋复杂,正确认识我国证券市场的融资特征和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因素,将为建立健全证券市场运行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自身的品质以及提高融资者的融资决策水平,提供可靠的依据和科学的指导,对于促进证券市场合理配置资源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多个层面对影响股权融资成本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总结了国内外股权融资成本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研究模型。在此基础上,从微观层面对可能影响我国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分析选取的12个因素中,既有国内外普遍关注的一些影响因素,如反映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又有目前实证研究中极少考虑到的一些因素,如反映市场因素的β值等。实证研究采用多因素模型的理论框架,结合横截面回归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检验手段,对2003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我国深沪两证券市场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上市公司进行了分析。经过详细的实证研究,发现β值是股权融资成本的最主要的显着影响因素,且两者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两者之间呈线性正相关这一实证结果明显与传统的理论假设相一致。

谢卫军[10](2006)在《道德风险与中国证券市场均衡》文中提出本文从信息经济学的道德风险概念出发,全面梳理了与道德风险相关的金融理论,剖析了现代金融理论中的道德风险缺陷,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中违法违规现象的主要特征,指出股市低迷、效率低下的根源在于中国资本市场产生基础不成熟、产权制度缺陷、监管制度缺陷、股权分置缺陷、政府干预机制缺陷、交易制度缺陷等制度缺陷。深刻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上各行为主体存在的道德风险现状和产生原因,指出中国证券市场的危机是一种复合危机,并提出了证券市场生态治理的基本方法。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博弈特征以及博弈行为的典型表现,指出中国证券市场正处于“柠檬”均衡状态,“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最终会使得该种均衡下的证券市场只能是一个弱小的证券市场;并建立了博弈基础上证券市场违规的动态监管均衡模型。在宏观层面探讨了一个存在道德风险和制度缺陷的市场能否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通过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资本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均衡关系的因果关系、上市公司基本面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VAR模型反映了中国股市与经济增长长期波动的影响,误差修正模型的差分滞后项反映了股票价格指数与经济短期波动的影响,不论就长期还是短期而言,经济增长越强劲,股市反而越可能疲弱,这恰好印证了中国“宏观热,股市冷”的独特现象,且这些系数的绝对值较大,表明长期及短期负向因果的力度不可小视。根据这一怪异现象,提出了“股市逆转之迷”(Stock Reversion Puzzle)。进一步对资本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均衡关系进行的实证发现,不论是在整个考察期还是在第一阶段或第二阶段,交易率、换手率、资本化率等衡量股票市场发展的变量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基本上都存在负向线性关系。上市公司基

二、利嘉股份 降低盈利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嘉股份 降低盈利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我国深交所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框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审计委员会特征的文献综述
    第二节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文献综述
    第三节 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相关性的文献综述
第三章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理论基础及实务现状
    第一节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实务现状
第四章 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相关性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审计委员会影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审计委员会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机制
    第三节 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相关性的假设
第五章 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建议及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2)XBRL实施与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公司治理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述评
        1.2.1 XBRL视角文献综述
        1.2.2 自愿性信息披露视角文献综述
        1.2.3 对已有研究的认识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及局限性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XBRL基本概述
        2.1.1 XBRL含义
        2.1.2 XBRL特点
        2.1.3 XBRL优势与效益
    2.2 自愿性信息披露基本概述
        2.2.1 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内容
        2.2.2 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特点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信号传递理论
        2.3.3 交易费用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XBRL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治理机制分析
    3.1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现状
    3.2 XBRL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3.3 XBRL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促进
    3.4 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治理机制分析
        3.4.1 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内部治理效应
        3.4.2 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外部治理效应
    3.5 公司治理中的自愿性信息披露评价指标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XBRL实施对自愿性信息披露影响实证研究
    4.1 研究假设及样本选择
        4.1.1 研究假设
        4.1.2 样本选择
    4.2 研究变量及模型设定
    4.3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
        4.3.2 相关性分析
        4.3.3 多元线性回归
        4.3.4 稳健性检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5.1 XBRL推广运用角度
    5.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角度
    5.3 鼓励并规范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角度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B. 实证样本数据

(3)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财务动机 ——基于沪深A股数据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创新
第二章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理论基础
    2.1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实质和形式
        2.1.1 会计准则对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规定
        2.1.2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实质
        2.1.3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形式
    2.2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财务动机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企业契约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第三章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财务动机分析
    3.1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财务影响
    3.2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盈余管理动机
    3.3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再融资动机
    3.4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投资动机
第四章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盈余管理动机实证分析
    4.1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巨额冲销动机实证分析
        4.1.1 样本的选择和数据来源
        4.1.2 研究假设
        4.1.3 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4.1.4 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4.1.5 巨额冲销动机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4.1.6 实证研究结论
    4.2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扭亏动机实证分析
        4.2.1 样本的选择和数据来源
        4.2.2 研究假设
        4.2.3 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4.2.4 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4.2.5 扭亏动机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4.2.6 实证研究结论
第五章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再融资动机实证分析
    5.1 样本的选择和数据来源
    5.2 研究假设
    5.3 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5.4 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5.5 再融资动机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5.6 实证研究结论
第六章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投资动机实证分析
    6.1 样本的选择和数据来源
    6.2 研究假设
    6.3 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6.4 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6.5 投资动机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6.6 实证研究结论
第七章 对策建议
    7.1 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制度
    7.2 加强对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审计监督
    7.3 采取监督与激励机制并重的措施,进一步完善管理报酬契约
    7.4 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7.5 进一步完善我国证券监管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B

(4)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研究 ——以湘火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框架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的框架
        1.4.2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分析
    2.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历程与现代体系分析
        2.1.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发展历程
        2.1.2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2.1.3 分析性财务信息披露内容相关制度介绍
    2.2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现状与问题
        2.2.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现状
        2.2.2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存在的问题
    2.3 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2.3.1 外部治理对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2.3.2 内部治理对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第三章 湘火炬案例介绍
    3.1 湘火炬公司情况
        3.1.1 湘火炬的发展历程
        3.1.2 湘火炬公司变动情况
        3.1.3 湘火炬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及业绩
    3.2 湘火炬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危害
        3.2.1 证券监管部门对湘火炬财务信息违规的处罚
        3.2.2 湘火炬在财务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2.3 湘火炬公司操纵财务信息披露的危害
    3.3 湘火炬披露虚假财务信息的内在动机分析
        3.3.1 配股动机
        3.3.2 避免处罚动机
        3.3.3 业绩、政绩动机
        3.3.4 炒作股票动机
    3.4 湘火炬案例研究总结
第四章 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建议
    4.1 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提高财务信息主体披露质量
        4.1.1 优化股权结构,强化出资者对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
        4.1.2 明确“三会”权责,加强内部监控机构职能
        4.1.3 完善经理层激励机制,杜绝经理层财务信息失真
    4.2 加强上市公司外部监管机制,提升监管审计力度
        4.2.1 完善监管体系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4.2.2 完善中介结构审计职能,提升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
        4.2.3 从不同角度增加信息披露内容,提高信息披露有效性
    4.3 营造城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创造良好的披露环境
        4.3.1 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4.3.2 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4.3.3 加强中介机构管理
致谢
参考文献

(5)行为公司金融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投融资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主要概念界定
    1.3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论文框架和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并购融资行为研究
    2.2 并购投资行为研究
    2.3 行为公司金融关于公司投融资行为及并购决策的研究
    2.4 文献评论
第3章 理论基础、现实背景和分析框架
    3.1 行为公司金融视角下公司并购投融资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3.1.1 行为公司金融的心理学基础
        3.1.2 并购融资与投资的理论基础
    3.2 行为公司金融视角下公司并购投融资行为研究的现实背景
        3.2.1 我国并购投资的现状
        3.2.2 我国并购融资的现状
        3.2.3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
    3.3 行为公司金融视角下公司并购投融资行为研究的分析框架
    3.4 本章小节
第4章 投资者非理性对公司并购投融资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
    4.1 投资者非理性模型概述
        4.1.1 投资者非理性解析
        4.1.2 投资者非理性模型的假设
    4.2 投资者非理性对公司并购决策的影响
        4.2.1 股票市场驱动并购理论在我国的研究背景
        4.2.2 股票市场驱动并购的理论分析
        4.2.3 股票市场驱动并购的理论模型
        4.2.4 股票市场驱动并购的实证分析
    4.3 投资者非理性对公司并购融资行为的影响
        4.3.1 市场时机选择假设下的融资理论
        4.3.2 市场时机选择假设下的融资策略模型
        4.3.3 市场时机选择对公司并购融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4.4 投资者非理性对公司并购投资行为的影响
        4.4.1 市场时机假设下的投资理论
        4.4.2 市场时机假设下的投资策略模型
        4.4.3 市场时机对公司并购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4.5 本章小节
第5章 管理者非理性对公司并购投融资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
    5.1 管理者非理性模型概述
        5.1.1 管理者非理性解析
        5.1.2 管理者非理性模型的假设
    5.2 管理者非理性对公司并购决策的影响
        5.2.1 公司并购的"成功悖论"
        5.2.2 管理者过度自信驱动并购的理论分析
        5.2.3 管理者过度自信驱动并购的理论模型
        5.2.4 管理者过度自信驱动并购的实证分析
    5 3 管理者非理性对公司并购融资行为的影响
        5.3.1 管理者过度自信假设下的融资理论
        5.3.2 管理者过度自信假设下的融资策略模型
        5.3.3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并购融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5.4 管理者非理性对公司并购投资行为的影响
        5.4.1 管理者过度自信假设下的投资理论
        5.4.2 管理者过度自信假设下的投资策略模型
        5.4.3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并购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5.5 本章小节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 并购上市公司样本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框架、方法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框架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的概述
    2.1 公司治理的概述
        2.1.1 公司治理的涵义
        2.1.2 公司治理的基本构成
        2.1.3 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
    2.2 信息披露制度的概述
        2.2.1 信息披露的涵义
        2.2.2 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
        2.2.3 信息披露的要求及作用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及违规原因的分析
    3.1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状况
        3.1.1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形式及主要内容
        3.1.2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主要问题
        3.1.3 沪市上市公司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的现状
    3.2 上市公司信息产生及披露流程分析
    3.3 违规的主要动机分析——财务状况的压力
    3.4 违规原因的理论分析——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
        3.4.1 内部公司治理现状及缺陷
        3.4.2 外部公司治理现状及缺陷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实证研究
    4.1 信息披露违规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假设
        4.1.1 公司财务状况与信息披露违规的关系及假设
        4.1.2 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违规的关系及假设
    4.2 变量定义与回归模型构建
    4.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4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4.4.1 自变量的多重共线性判断
        4.4.2 Logistic回归结果与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完善公司治理
    5.1 完善内部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5.1.1 优化股权结构,强化出资者对信息披露的监管
        5.1.2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的补充功能
        5.1.3 完善经理层激励机制,促进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
    5.2 完善外部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5.2.1 增强市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5.2.2 加强政府对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监管
        5.2.3 强化注册会计师对信息披露质量的监管
第六章 结论与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附录1 2004年-2007年上市公司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全文统计
        2007年上市公司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全文统计
        2006年上市公司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全文统计
        2005年上市公司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全文统计
        2004年上市公司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全文统计
    附录2 样本公司2004-2005年各项指标数据统计
        2004年违规上市公司数据
        2004年不违规上市公司数据
        2005年违规上市公司数据
        2005年不违规上市公司数据

(7)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回顾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文章结构和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变更的涵义
    2.2 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必然性分析
第3章 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目标与动因分析
    3.1 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目标
    3.2 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动因分析
    3.3 我国上市公司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动因分析
第4章 我国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现状分析
    4.1 我国2004年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统计性分析
        4.1.1 数据的来源
        4.1.2 样本的选取
        4.1.3 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方式分析
        4.1.4 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对利润的影响
    4.2 我国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经济后果及其公允性分析
第5章 公允的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体系的构建
    5.1 构建公允的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体系的前提
    5.2 新准则对构建公允的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体系的影响
    5.3 公允的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外部约束机制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ST公司利用非经营性损益调节利润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本文的新颖之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基本内容及框架
2 ST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的理论基础
    2.1 非经常性损益的特征分析
    2.2 ST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的理论基础
3 ST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的动机分析及表现形式
    3.1 ST公司的特征分析
    3.2 ST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的动机分析
    3.3 ST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的表现形式
4 ST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的实证研究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2 ST公司进行利润调节的总体检验
    4.3 ST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的实证检验
5 研究结果、建议及局限性
    5.1 实证研究结果
    5.2 研究结果的定性分析
    5.3 基于结论的政策建议
    5.4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尾注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9)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股权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
        1.4.1 技术路线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股权融资成本基本理论
    2.1 股权融资
        2.1.1 股权融资的定义
        2.1.2 股权融资的方式
        2.1.3 股权融资的功能
    2.2 股权融资成本的产生及构成
        2.2.1 股权融资成本的产生
        2.2.2 股权融资成本的构成要素
    2.3 股权融资成本的计量模型
        2.3.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2.3.2 指数模型
        2.3.3 套利定价模型
        2.3.4 股利折现模型
        2.3.5 剩余收益折现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股权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3.1 影响股权融资成本的宏观因素分析
        3.1.1 宏观经济因素分析
        3.1.2 宏观经济政策因素分析
        3.1.3 其他宏观因素分析
    3.2 影响股权融资成本的中观因素分析
        3.2.1 产业因素分析
        3.2.2 区域因素分析
        3.2.3 市场因素分析
    3.3 影响股权融资成本的微观因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股权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实证研究原则及实证模型设计
        4.1.1 实证研究原则
        4.1.2 实证模型设计
    4.2 因素的定性分析和研究假设
        4.2.1 因素的定性分析
        4.2.2 研究假设
    4.3 实证研究步骤
    4.4 样本的选取及整理
        4.4.1 样本的选取
        4.4.2 样本的整理
    4.5 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5.1 2003 年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的实证分析
        4.5.2 2004 年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的实证分析
    4.6 β值的长期预测能力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证结果分析和融资建议
    5.1 实证结果分析
        5.1.1 实证结果综述
        5.1.2 实证结果分析
    5.2 降低股权融资成本的对策
    5.3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建议
        5.3.1 对市场参与者的建议
        5.3.2 对我国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企业的建议
    5.4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道德风险与中国证券市场均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违法违规与道德风险行为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四节 特色和创新之处
    第五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第六节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道德风险与证券市场均衡
    第一节 道德风险
    第二节 现代金融理论的道德风险缺陷
    第三节 证券市场均衡
    第四节 道德风险存在下的资本市场均衡
    第五节 信息不对称下的资本市场均衡
第三章 中国证券市场道德风险分析
    第一节 中国证券市场现状
    第二节 中国证券市场低迷原因分析
    第三节 政府部门的道德风险
    第四节 上市公司的道德风险
    第五节 机构投资者的道德风险
    第六节 中介机构的道德风险
    第七节 证券市场生态的治理
第四章 道德风险下中国证券市场博弈均衡
    第一节 博弈理论及其在证券市场中的运用
    第二节 资本市场的博弈特征分析
    第三节 中国证券市场博弈行为几种典型表现
    第四节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大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博弈
    第五节 证券市场违规监管的动态博弈分析
第五章 道德风险存在下证券市场与实体经济关系实证研究
    第一节 文献回顾与本文的目的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模型
    第三节 股票价格指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检验
    第四节 资本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均衡关系的实证检验
    第五节 上市公司基本面与宏观经济变量
第六章 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信息操纵实证研究
    第一节 内幕信息操纵的非道德性
    第二节 内幕信息操纵的理论模型
    第三节 我国内幕信息和操纵市场行为分析
    第四节 内幕信息操纵对股价的影响
    第五节 内幕信息操纵的超常收益
    第六节 内幕信息操纵的反应特征
    第七节 内幕操纵行为甄别体系构建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本文的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利嘉股份 降低盈利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我国深交所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D]. 陈若亨. 厦门大学, 2017(05)
  • [2]XBRL实施与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公司治理视角[D]. 杜舟. 昆明理工大学, 2016(02)
  • [3]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财务动机 ——基于沪深A股数据的实证分析[D]. 张阳. 长沙理工大学, 2010(05)
  • [4]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研究 ——以湘火炬为例[D]. 杨波. 电子科技大学, 2009(03)
  • [5]行为公司金融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投融资行为研究[D]. 唐蓓. 山东大学, 2009(05)
  • [6]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研究[D]. 陶明. 江苏大学, 2008(10)
  • [7]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研究[D]. 王爱霞. 河北大学, 2008(S1)
  • [8]ST公司利用非经营性损益调节利润问题研究[D]. 曹椿苗. 暨南大学, 2007(01)
  • [9]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股权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闫彦. 燕山大学, 2006(03)
  • [10]道德风险与中国证券市场均衡[D]. 谢卫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02)

标签:;  ;  ;  ;  ;  

力嘉股份下调盈利预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