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毛制品专用防伪小结

棉毛制品专用防伪小结

一、絮棉制品专项打假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贾静[1](2019)在《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职能转变中的问题研究 ——以济宁市兖州区为例》文中认为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要着眼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应以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本文以济宁市兖州区为例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进行了理论解读,以公共政策、公共经济学等理论知识为基础,运用了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职能转变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调研发现基层市场监管在维护市场主体准入秩序,规范交易竞争行为,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但在职能转变过程中依然存在基层市场监管履职不到位、监管队伍文化层次低,人才结构失衡、职能交叉严重,监管存在错位与失位、科学适用的体制机制建设缺位、监管乏力等问题,基层市场监管人员的素质和履职现状与当今经济迅猛发展以及严峻的监管形势相比,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本文从人员、职能、执法、体制、信用监管和法律意识六个方面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归纳、评析,进而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对策和思路,主要包括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优化人才结构提升素质,明确职能高效精准履职,强化执法力度改进模式,建设科学实用的体制机制,利用高科技大数据创新监管模式。这些措施旨在一定程度上为市场监管部门职能转变更好履职提供政策指导和决策参考。

周崇伟[2](2016)在《黔东南州产品质量的政府责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市场失灵出发,对黔东南地方政府履行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的责任的必要性进行了讨论,同时,本文认为对于属于典型的欠发达地区的黔东南来说,生产者的质量意识普遍较低,仅仅依靠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的责任的履行是不够的。通过对黔东南州产品的现状的分析得出,市场中生产者在激烈的竞争中,一般倾向于把资金投入到见效快、风险小、周期短、档次低的产业当中,导致产品的质量和市场认可度不高,加上政府在产品质量安全上的严格执法,容易导致这些生产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对地方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政府需要履行的是产品质量发展管理的责任,对区域整体的产品质量提升进行积极地引导,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升级的产业规划,通过激励和制裁手段的的运用,使得市场资源向质量优势产业倾斜,优化产业结构,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契机,大力发展具有更高质量效用的地区特色产品,扶植出一大批具有差异化竞争的产品生产企业,提升区域产品质量意识,夯实质量安全基础,打造精品,创建地方产品的品牌,才能使得生产者在未来产品过剩后的激烈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进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地方在履行质量安全监督和质量发展管理的两大职能职责的时候,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实际上,政府部门不仅需要面对多重目标和任务的博弈选择,而且政府及其部门是由个体的“人”构成,任务目标的选择和完成不可避免受到个人选择和个人能力的影响,从而造成了政府履责的问题。

李轶炜[3](2015)在《酒泉市产品质量监管改革研究 ——基于消费者权益保护视角》文中提出我国经济近三十年来蓬勃发展,与之相应的是消费者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同时,随着市场选择渠道的增加,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各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战略性地位。但酒泉市目前现有的产品质量监管,往往过于强调政府的责任以及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管,却忽视了或者轻视了消费者以及消费者组织的参与。本文从消费者参与产品质量监管的视角,重新审视酒泉市质量监管制度,以期为酒泉市质量监管的体制机制改革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本文以治理及善治理论和消费者主权理论为理论支持,以酒泉市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酒泉市产品质量监管体制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剖析了酒泉市政府在产品质量监管方面消费者参与的不足,并立足于酒泉实际情况,提出加大消费者参与酒泉市产品质量监管的建议。经研究,本文认为,酒泉市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中行政人员相对较少,管理对象数量庞大,产品质量问题繁多复杂而且专业,现有的行政监管体系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产品质量问题。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法治的根本保证下,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质量监管中来,疏通消费者参与产品质量监管的法治障碍,降低消费者参与产品质量监管的成本,转变消费者协会的职能及运作方式,从而体现以消费者保护的产品质量监管思路,提升产品质量监管的水平和效率。

王朵菊[4](2014)在《絮用纤维制品监管的改善研究》文中指出絮用纤维制品这名词虽然听起来很陌生,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身边。比如说我们家里的沙发,卧室的床垫,车里的坐垫,孩子的毛绒玩具以及冬天要用到的棉衣棉被等,这些都是絮用纤维制品。絮用纤维制品其实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耗品,它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健康安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絮用纤维制品的质量问题也渐渐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先介绍了絮用纤维制品的定义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论述了絮用纤维制品的市场现状,结合一些检测数据并查阅资料分析目前现状的原因。然后从政府监管职能部门的角度介绍了目前对絮用纤维制品的监管现状、流程以及在执法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质疑了目前絮用纤维制品的监管模式,提出要建立絮用纤维制品监管体系的建议,并运用工业工程的5W1H理论和方法,详细的设计一套新的絮用纤维制品监管体系,包括监管体系的整体架构和监管实施体系、法规与质量标准体系、信息服务体系、质量追朔与应急报警体系等一系列具体方案。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的提高是一项艰巨的社会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因此,希望本文对絮用纤维制品监管的改善研究可以帮助有关部门在以后的絮用纤维制品的监管工作中取得更显着的成效。

刘建凤[5](2008)在《中国棉花流通中的政府规制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和政府权威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经济体制,其目的是借助政府之手对社会经济进行干预,实现社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政府规制是政府对社会经济进行微观干预和控制的一种代表性手段。中国正处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当务之急是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同时,优化政府职能,使政府权威和市场机制更好的结合,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其中进行政府规制改革是一个重要环节。政府不仅要改变过去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而且需要建立起一个以微观经济理论为基础采用经济立法等各种手段,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制体制。本文介绍了棉花资源的重要性:是我国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棉花在我国约占纺织品原料的60%左右,纺织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它的流通资源的配置和营运不仅关系到1亿多棉农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以它为主要原材料投入的纺织业的绩效。通过对棉花流通领域政府规制的发展演进过程进行梳理,对曾有和现行的规制措施给予评价,肯定了经过几次大的流通体制改革,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依靠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棉花流通体制,但市场失灵的存在导致许多问题仍不断出现。通过寻找问题的根源,借鉴国外对棉花流通规制的理念和方法,探讨并建立发挥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的新型政府规制措施,完善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促进流通效率的提高,提升棉花产业的竞争力。

刘志标[6](2007)在《转型期中国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民营企业占了全国企业数量的一半以上,是最活跃的经济成分之一,但是,在目前的经济转型期,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它们却体现出许多信用缺失的表征,做出许多失信的行为。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国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的影响因素,在理论上、实践中寻求改善这种现状的政策与措施就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在对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影响因素进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三个命题假说,即一是由固有文化产生而在动态变化的社会经济中促成中国民营企业阶段式时序性的信用缺失;二是由不确定性引发粘性预期的连锁效应导致中国民营企业信用缺失;三是由经济转轨中有序变化因素及无序变化因素导致中国民营企业信用缺失。论文并对命题假说进行了理论分析。论文通过非结构式访谈和结构式访谈编制成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影响因素的问卷,并选择珠海民营企业家商会的会员作为被试开展问卷调查,整理问卷调查结果,构建出民营企业信用缺失五因素模型,并对五因素模型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研究结果证实了论文所提出的三个命题假说,得出民营企业信用缺失主要是由于经济转型期民营企业预期不确定,法制建设与信用体系不健全,社会信用道德与民营企业信用文化较差,对民营企业失信惩罚不力、失信成本低,以及民营企业信用管理水平较低等五个因素所造成的。为了解决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的问题,促进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论文认为,应该强化社会信用文化的建设,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管理的微观基础,建立与健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现阶段,尤其应加快征信行业的发展,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激励约束与奖惩机制。

彭岚[7](2005)在《产品质量与经济增长质量》文中提出经济增长是人类的主题之一。长期以来,理论与实践曾一度只重视经济数量的增长,而忽略了经济增长的质量。随着可持续性发展目标的提出,经济学界开始注重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然而,由于经济增长的研究惯性,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一直局限于经济结构的协调、增长方式的转变、科技的进步等方面,而产品质量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意义则长期被理论界所忽视。实际上,经济增长最终表现为向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的增加,相应的,经济增长的质量自然地最终会表现在产品质量上。产品质量高低不仅会影响到经济增长速度统计的真实性、可靠性,而且会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高低,它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全以及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从产品质量的角度研究经济增长质量的必要性,然后从产品质量的角度重新界定了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完善了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并以之为标准,从产品质量的角度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实证分析与考察,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产品质量,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有关对策。

蒋建国[8](2005)在《晚清广州城市消费文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充分利用国外消费文化理论的丰硕成果,从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等学科的视角,对晚清广州城市消费文化史进行多方位的深入研究,将消费文化视为晚清广州社会变迁的重要原因与结果。从宏观的视野,考察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消费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多重影响,对物价、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进行整体分析。从几个方面归纳了城市消费文化的基本形态,如外贸经济对洋货消费市场的影响,洋货消费文化的形成、传播以及大众化进程;饮食消费习俗与变化过程,茶楼、酒楼消费的基本特色;社会文化性消费文化的多元化,礼仪消费、戏剧消费、游乐消费和教育消费的丰富文化内涵;社会制度失范对畸形消费的严重影响,烟、赌、嫖等消费异化现象及其严重的社会后果等等。西方文化和岭南地域文化的融合,商业文化的深入渗透,使晚清广州消费文化具有强烈的开放性、世俗性、享乐性、时尚性和实用性等基本特征。它所体现的丰富话语体系和社会空间,为城市史、社会生活史和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

林健[9](2004)在《转轨时期我国企业信用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企业在市场经营活动中通过制假售假、逃废债务、偷税漏税、提供虚假信息等一系列违法和违反信用原则的行为谋取私利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企业信用的严重缺失成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大障碍。企业信用制度作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是转轨时期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保障。本文重点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对企业信用研究理论进行了梳理,分析了转轨时期我国企业信用的总体特征,借助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市场经济的企业信用进行了深入的经济学分析,系统研究了企业信用的需求与供给以及均衡关系。 其次,本文研究了市场经济下企业征信制度、企业信用评估制度、信用约束与监督机制,运用比较分析法,比较了现代市场经济下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信用体系模式的主要异同。本文分析了转轨时期企业信用危机给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种种危害,并从我国历史文化背景、现有经济体制角度对转轨时期的企业信用危机产生根源进行剖析,探究了我国企业信用缺失和信用危机产生的根源。 最后,本文在理性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信用体系的优劣并参考其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对如何构建转轨时期我国企业信用体系作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包括提出了从制度设计上和法理依据上解决我国企业信用征集、评估、失信惩罚机制等问题的对策,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治理我国企业信用缺失问题和构建转轨时期我国企业信用体系的解决方案。

韩乐悟[10](2003)在《四面楚歌“黑心棉”——“黑心棉”专项打假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絮棉制品专项打假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絮棉制品专项打假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职能转变中的问题研究 ——以济宁市兖州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1.3.2 职能转变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第2章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发展历程及职能转变
    2.1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发展历程
    2.2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功能简述
        2.2.1 工商行政管理
        2.2.2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
        2.2.3 市场监督管理
    2.3 市场监管部门职能转变的内涵
        2.3.1 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
        2.3.2 强化监管加大监管力度
        2.3.3 统一监管完善市场监管体制
        2.3.4 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2.3.5 创新方式推进综合监管执法
第3章 济宁市兖州区市场监管理职能转变的现状及问题
    3.1 济宁市兖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
    3.2 整合前工商局质监局机构职能概述
        3.2.1 原工商局职能履行
        3.2.2 原质监局职能履行
    3.3 济宁市兖州区市场监督管理职能转变及存在的问题
        3.3.1 简政放权方面人才问题
        3.3.2 强化监管方面错位失位
        3.3.3 统一监管完善体制方面执法不到位
        3.3.4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思想守旧
        3.3.5 创新推进综合执法方面模式滞后
        3.3.6 消费维权方面社会法律意识弱
    3.4 济宁市兖州区放管服改革市场监管优化履职满意度调查问卷
        3.4.1 调查问卷设计
        3.4.2 问卷结果整理
        3.4.3 调查结果分析
第4章 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职能转变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文化层次低和人才结构失衡
        4.1.1 文化层次低
        4.1.2 人才结构失衡
    4.2 职能交叉严重导致监管错位与失位
        4.2.1 职能定位不准交叉严重
        4.2.2 分工不明监管错位失位
    4.3 行政执法力度低和监管履职不到位
        4.3.1 行政执法力度低
        4.3.2 整合后综合执法不到位
        4.3.3 依法监管履职不到位
    4.4 科学适用的体制机制建设缺位
        4.4.1 体制建设缺位
        4.4.2 内控机制不健全
    4.5 监管模式滞后科学性低
    4.6 社会法律意识弱观念落后
第5章 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职能转变中问题的治理对策
    5.1 提升人员素质和优化人才机构
        5.1.1 加强培训提升人员素质
        5.1.2 激励考核优化人才结构
        5.1.3 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
    5.2 明确职能定位促进高效精准履职
        5.2.1 明确职能定位
        5.2.2 围绕“放管服”精准履职
    5.3 强化执法力度和改进执法模式
        5.3.1 深化综合执法加强力度
        5.3.2 改进执法模式注重效果
    5.4 建设科学适用的运行体制和内控机制
        5.4.1 完善市场监管运行体制
        5.4.2 优化内控机制和管理措施
    5.5 与时俱进创新监管模式
        5.5.1 加强行业自律促进社会共治
        5.5.2 数据大平台助力科学智慧监管
    5.6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5.6.1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5.6.2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放管服”改革市场监管优化履职满意度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

(2)黔东南州产品质量的政府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产品质量的政府监管
        1.2.2 欠发达地区产品的质量发展
    1.3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1.3.3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
        1.4.2 研究的不足
第2章 产品质量政府责任的基础概念和理论阐述
    2.1 产品质量政府责任的基础概念
        2.1.1 质量
        2.1.2 产品质量
        2.1.3 政府责任
        2.1.4 欠发达地区
    2.2 产品质量政府责任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宏观质量管理理论
        2.2.2 公共选择理论
第3章 黔东南州产品质量的政府责任内容的研究
    3.1 产品质量安全监督责任的内容研究
        3.1.1 消费者对合格品的判定
        3.1.2 欠发达地区产品生产者生产低质品的行为选择研究
        3.1.3 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隐蔽性
        3.1.4 法律对产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规定
        3.1.5 合格品的技术判定与产品的执行标准
    3.2 产品质量发展管理责任的内容研究
        3.2.1 质量发展管理是对质量安全监督的补充和深化
        3.2.2 产品质量与产品效用的关系分析
        3.2.3 欠发达地区更需要政府的产品质量发展管理
        3.2.4 黔东南地方政府产品质量发展管理责任的内容
第4章 黔东南州产品质量政府履行责任的现状
    4.1 黔东南州生产制造类企业和产品的现状
        4.1.1 生产制造类企业概况
        4.1.2 黔东南州地方产品的竞争力分析
    4.2 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的现状
        4.2.1 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的基本情况
        4.2.2 产品质量监督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
    4.3 产品质量发展管理的现状
        4.3.1 名牌产品创建
        4.3.2 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
        4.3.3 标准化工作
        4.3.4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4.3.5 食品加工小作坊整治
        4.3.6 认证认可工作
        4.3.7 检验检测平台建设
第5章 黔东南州地方政府履行产品质量责任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产品质量安全监督责任履行的问题
        5.1.1 产品质量的立法滞后于产品质量监督的实际
        5.1.2 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
        5.1.3 产品质量技术监督倾向于运动性
        5.1.4 对生产者的监督范围不足
    5.2 产品质量发展管理责任履行的问题
        5.2.1 产品质量信息共享不够通畅
        5.2.2 监督工作的对外开放度不够
        5.2.3 产品质量宣传活动走形式
        5.2.4 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滞后
        5.2.5 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的能力建设不足
    5.3 履责问题的原因分析
        5.3.1 政府面对多目标任务的选择
        5.3.2 部门内部面对多目标任务的选择
        5.3.3 产品质量发展管理责任未能清晰界定
        5.3.4 产品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的考核指标难以量化
    5.4 履责问题的根源探究
        5.4.1 个人的选择构成政府的选择
        5.4.2 个人存在利益最大化的追逐动机
        5.4.3 政府能力的有限性
        5.4.4 政治代理中的信息不对称
第6章 完善黔东南州产品质量政府责任履行的建议
    6.1 国家层面完善产品质量监管法治建设的建议
        6.1.1 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的法律法规
        6.1.2 完善产品质量发展管理责任内容的界定
    6.2 省级层面完善工作考核设计的建议
        6.2.1 建立以产品质量发展为核心的考核制度
        6.2.2 改变现有的质量工作考核机制
    6.3 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的建议
        6.3.1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实施市场化运作
        6.3.2 改变传统的抽样和后处理方式
    6.4 完善产品质量发展管理的建议
        6.4.1 加大基层监管人员的能力建设工作
        6.4.2 加大对重点产品的摸查和帮扶
        6.4.3 加大质量文化氛围的构建
        6.4.4 积极夯实质量安全的基础
        6.4.5 完善产品质量奖励政策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酒泉市产品质量监管改革研究 ——基于消费者权益保护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消费者参与产品质量监管的理论综述
    2.1 消费者及消费者协会的概念
    2.2 消费者主权理论
    2.3 治理及善治理论的主要观点
    2.4 消费者在产品质量监管中的作用方式
第3章 国外的消费者参与产品质量监管的实践
    3.1 美国的消费者参与产品质量监管体制
    3.2 德国的消费者参与产品质量监管体制
    3.3 日本的消费者参与产品质量监管体制
第4章 酒泉市产品质量监管的现状与消费者参与不足问题
    4.1 酒泉市产品质量监管现状
    4.2 酒泉市产品质量监管体制消费者参与不足的现状
    4.3 酒泉市产品质量监管体制消费者参与不足的原因分析
第5章 完善酒泉市消费者参与产品质量监管体制的建议
    5.1 疏通消费者参与产品质量监管的法治障碍
    5.2 转变消费者协会职能
    5.3 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消费者参与产品质量监管的能力
第6章 结束语
    一、主要结论
    二、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絮用纤维制品监管的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絮用纤维制品的概述
    2.2 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2.3 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
    2.4 产品质量监管范畴及相关理论概述
        2.4.1 产品质量监管范畴
        2.4.2 产品质量监管的相关理论概述
    2.5 控制理论基础
        2.5.1 控制理论基础
        2.5.2 控制的类型
        2.5.3 5W1H分析法
第3章 我国絮用纤维制品及其监管现状分析
    3.1 我国絮用纤维制品的市场现状
    3.2 纤维检验机构的现状
        3.2.1 纤维检验机构的检验业务
    3.3 我国絮用纤维制品监管存在的问题
        3.3.1 对生产原料控制力度低
        3.3.2 违法生产企业难以查处
        3.3.3 经销渠道难以控制
        3.3.4 监管力度不够
        3.3.5 服务不够
    3.4 絮用纤维制品监管现状的原因分析
第4章 絮用纤维制品的监管体系设计
    4.1 建立完善的絮用纤维制品的监管体系的思路
    4.2 絮用纤维制品监管体系的目标和整体架构设计
    4.3 絮用纤维制品的监控实施体系的详细设计
        4.3.1 絮用纤维制品监控实施体系模型的构建
        4.3.2 絮用纤维制品监控实施体系各环节的设计
    4.4 絮用纤维制品监管体系的其他子体系设计
        4.4.1 絮用纤维制品监管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4.4.2 絮用纤维制品监管体系的信息体系
        4.4.3 絮用纤维制品监管体系的市场准入管理体系
        4.4.4 絮用纤维制品监管体系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4.4.5 絮用纤维制品监管体系的执法检查体系
        4.4.6 絮用纤维制品监管体系的应急预警体系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中国棉花流通中的政府规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2.1 研究内容
        1.2.2 结构安排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1.4 相关文献综述及其评价
2 棉花流通与政府规制
    2.1 棉花与棉花流通
        2.1.1 棉花
        2.1.2 我国棉花生产、消费特点
        2.1.3 棉花流通
        2.1.4 目前棉花流通状况
    2.2 政府规制与流通规制
        2.2.1 政府规制
        2.2.2 流通规制
    2.3 中国棉花流通体制的发展与改革
        2.3.1 棉花流通体制
        2.3.2 发展与改革历程
    2.4 世界主要产棉国棉花流通体制--以美国为例
3 我国棉花流通中政府规制的主要内容
    3.1 棉花流通中政府规制背景
        3.1.1 政府规制背景
        3.1.2 棉花流通中政府规制背景
    3.2 棉花流通中政府规制的历史演变状况
        3.2.1 1949-1996 年棉改前的政府规制
        3.2.2 1996-2001 年棉改后的政府规制
    3.3 棉花流通中政府规制的现实状况
    3.4 本章小结
4 棉花流通中政府规制的作用和效果
    4.1 政府规制对棉花流通市场的作用
        4.1.1 1949-1996 年棉改前的作用分析
        4.1.2 棉改后的作用分析
    4.2 政府规制对棉花流通主体的作用
        4.2.1 棉改前的作用分析
        4.2.2 棉改后的作用分析
    4.3 政府规制行为的效果评价
        4.3.1 棉改前效果评价
        4.3.2 棉改后效果评价
    4.4 本章小结
        4.4.1 政府规制的必要性
        4.4.2 政府规制的目标取向
5 棉花流通中的政府规制创新
    5.1 棉花流通市场化条件下政府规制的着力点
    5.2 市场建设方面规制创新
        5.2.1 加强法律规制
        5.2.2 完善价格规制
        5.2.3 促进质量规制
        5.2.4 推进进出口贸易
        5.2.5 期货市场建设
    5.3 对棉花流通主体的规制创新
        5.3.1 调整对棉农的补贴机制
        5.3.2 改革棉花流通企业的规制
        5.3.3 完善棉花购销信贷规制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转型期中国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1.4 论文框架及主要内容
    1.5 论文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与评价
    2.1 信用、民营企业信用与民营企业信用缺失
    2.2 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
    2.3 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影响因素理论研究的评价
    2.4 本章小结
3. 命题假说及其理论分析
    3.1 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影响因素命题假说
    3.2 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影响因素命题假说的理论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转型期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及其影响因素的基本评价
    4.1 转型期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的类型与特点
    4.2 转型期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影响因素的描述
    4.3 本章小结
5. 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影响因素的问卷测试及验证分析
    5.1 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影响因素问卷项目的收集和整理
    5.2 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影响因素问卷的测试与结果分析
    5.3 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影响因素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5.4 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影响因素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中国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6.1 构建中国民营企业信用管理模式
    6.2 强化社会信用文化基础建设
    6.3 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管理的微观基础
    6.4 建立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6.5 加快征信行业的发展步
    6.6 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激励约束与奖惩机制
    6.7 本章小结
7. 结束语
    7.1 基本结论
    7.2 适用性和启示
    7.3 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致谢

(7)产品质量与经济增长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0 导言
    0.1 选题的必要性及意义
    0.2 结构与研究方法
    0.3 选题的创新性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 产品质量的内涵
    1.1 产品质量的概念
    1.2 产品质量的特性
2. 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
    2.1 相关文献综述
    2.2 共同缺陷与商榷
    2.3 产品质量是经济增长质量不可或缺的决定因素
    2.4 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重新界定
3. 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的完善
    3.1 GDP指标分析
    3.2 产品质量指标体系
4. 从产品质量角度考察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4.1 我国产品质量的总体考察
    4.2 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总体考察——对一个悖论的解释
    4.3 产品质量指标考察
    4.4 结论
5. 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对策
    5.1 提高产品质量必须依靠行政干预—与市场能自发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商榷
    5.2 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声明
致谢

(8)晚清广州城市消费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消费文化:理论与历史
    第一节 消费文化理论综述
        一、多维视角的消费文化
        二、马克思主义消费文化理论
        三、现代化理论与西方消费文化观
        四、依附理论中的消费观
        五、西方消费文化史研究
    第二节 中国消费文化史研究述评
        一、对消费文化的总体认识
        二、社会生活与消费文化史研究
        三、区域消费问题研究
    第三节 研究背景、意义与框架设计
        一、清代广州史与消费问题研究
        二、晚清广州消费文化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思路、资料来源及框架设计
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影响
    第一节 转型中的晚清广州经济
        一、农业商业化的发展
        二、好市与城乡市场网络的扩展
    第二节 城市经济发展与社会阶层分析
        一、工业发展与经济转型
        二、消费者阶层的分化
    第三节 城市消费市场的繁荣
        一、消费市场的布局与特色
        二、主要消费品市场
第三章 物价、收入与消费水平
    第一节 消费品价格分析
        一、粮油价格
        二、果菜和其它日用品价格
        三、纺织品价格
        四、药品价格
        五、皮革、珍珠价格
    第二节 收入水平分析
        一、家庭佣工的收入
        二、手工业者、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收入
        三、绅商与其他社会上层的收入
    第三节 消费水平的整体分析
        一、社会下层的消费状况
        二、社会中层的消费状况
        三、社会上层的消费状况
第四章 洋货消费文化
    第一节 洋货市场的繁荣
        一、洋货进口的一般情况
        二、洋货消费市场的发展态势
        三、报纸广告与洋货推销
    第二节 洋货消费的大众化进程
        一、西洋观与洋货消费
        二、洋货消费的大众化
        三、洋布价格与服饰消费
    第三节 洋货消费的社会影响
        一、洋货消费对传统经济的影响
        二、洋货消费的社会推动作用
第五章 饮食消费文化
    第一节 饮食消费习俗
        一、日常饮食消费习俗
        二、节日及喜庆消费习俗
    第二节 茶饮消费文化
        一、茶店与茶饮消费的推广
        二、茶饮消费的大众化进程
        三、特色经营与茶楼消费文化的提升
        四、茶楼消费的社会空间
    第三节 餐饮消费文化
        一、从私人空间向社会空间的转向
        二、不断变化的食谱
        三、西餐消费方式的逐步流行
        四、消费环境与奢靡之风
第六章 社会文化性消费
    第一节 礼仪消费文化
        一、祭祀消费文化
        二、婚丧礼仪消费文化
    第二节 戏剧消费文化
        一、戏剧消费的普及
        二、门票与位置消费
    第三节 游乐消费文化
        一、游乐消闲活动的兴起
        二、游乐方式的多样化
    第四节 文化教育消费
        一、书院、祠堂教育消费
        二、文化教育消费的发展
第七章 畸形消费现象
    第一节 鸦片消费
        一、鸦片消费的基本情况
        二、鸦片消费的社会危害性
        三、禁止鸦片消费的措施
    第二节 赌博消费
        一、赌博消费的兴起
        二、赌博消费的危害
    第三节 性消费
        一、性消费行业的发展
        二、妓院经营与消费状况
        三、性消费的社会影响
第八章 结语:消费文化与社会变迁
    第一节 经济转型与消费的社会化
    第二节 消费文化的传播
    第三节 消费文化与社会变迁的轨迹
参考文献
后记

(9)转轨时期我国企业信用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1.3 本文的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
    1.4 本文的主要特点及创新
第二章 企业信用研究综述与评价
    2.1 企业信用内涵的讨论
    2.2 企业与企业信用问题
    2.3 近现代西方企业信用学说
    2.4 马克思关于企业信用问题的论述
    2.5 国内对企业信用问题的研究及其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企业信用的属性、功能及信用的供求均衡分析
    3.1 企业信用研究的AFE模型:属性、功能与供求均衡
    3.2 企业信用的属性
    3.3 企业信用关系的分类及内容
    3.4 企业信用的经济功能
    3.5 企业信用的需求与供给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征信制度、信用评估模式与信用约束机制
    4.1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征信制度研究
    4.2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评估模式
    4.3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约束与监督机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转轨时期的我国企业信用:规模、结构及问题
    5.1 我国企业信用规模和结构问题
    5.2 我国企业信用微观运行效率问题
    5.3 我国企业资信评估体系问题
    5.4 企业信用监督机制与信用风险保障机制问题
    5.5 不良的企业信用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转轨时期我国企业的信用缺乏及其原因分析
    6.1 企业信用缺失的基本含义及其特征
    6.2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状况的基本估计
    6.3 政府的职能错位与企业信用缺失
    6.4 转轨时期的我国企业制度与企业信用缺失
    6.5 我国产业组织特征与企业信用缺失
    6.6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文化因素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转轨时期我国企业信用体系的重构
    7.1 构筑企业信用体系的微观基础
    7.2 建立健全行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
    7.3 建立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7.4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征信模式
    7.5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资信评估体系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致谢

四、絮棉制品专项打假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职能转变中的问题研究 ——以济宁市兖州区为例[D]. 贾静.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2]黔东南州产品质量的政府责任研究[D]. 周崇伟. 贵州大学, 2016(03)
  • [3]酒泉市产品质量监管改革研究 ——基于消费者权益保护视角[D]. 李轶炜. 兰州大学, 2015(02)
  • [4]絮用纤维制品监管的改善研究[D]. 王朵菊. 山东大学, 2014(04)
  • [5]中国棉花流通中的政府规制问题研究[D]. 刘建凤. 山西财经大学, 2008(S2)
  • [6]转型期中国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影响因素研究[D]. 刘志标. 暨南大学, 2007(02)
  • [7]产品质量与经济增长质量[D]. 彭岚. 四川大学, 2005(03)
  • [8]晚清广州城市消费文化研究[D]. 蒋建国. 暨南大学, 2005(01)
  • [9]转轨时期我国企业信用体系研究[D]. 林健. 暨南大学, 2004(01)
  • [10]四面楚歌“黑心棉”——“黑心棉”专项打假综述[J]. 韩乐悟. 城市质量监督, 2003(02)

标签:;  ;  ;  ;  ;  

棉毛制品专用防伪小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