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分析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因子分析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因子分析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肖逸帆,许琳,陈媛[1](2021)在《化学计量学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化学计量学是从分析化学中分离出来的新兴学科,近年的由于计算机应用广泛得到迅猛的发展,受到学者的广泛欢迎,特别是在分析化学的研究之中。在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当中融入化学计量学方法,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知识和加深实验理论的理解,有助于数据处理的便捷性,而且有助于教师评价评价了学生的分析化学和容量分析的操作水平。

罗小娟[2](2021)在《高中化学学科价值认同状况调查及教学建议 ——以《有机化合物》单元为例》文中指出高考制度改革以来,化学作为非必选高考科目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地位逐渐弱化,控制价值理论指出学生的课程和职业选择与他们对本学科的价值认可程度息息相关。基于以上背景和假设,本研究首先基于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对化学学科价值进行维度分类,其次以课标和人教版教材必修第二册《有机化合物》单元的内容为知识载体,设计了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提纲,了解292个高中学生和9名一线化学教师对这一单元的价值认同情况。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发现高中生对这一单元的价值认同分为三个维度:应用价值、认知价值和社会情意价值。三个因子在性别变量上无显着性差异,但在年级变量和成绩变量上有显着性差异。通过对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发现教师有渗透化学学科价值的意识,对化学学科价值也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在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措施方面还比较欠缺。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本研究最后设计了渗透化学学科价值的教学方案,以期待为后续更多体现化学学科价值的教学提供参考。

吴俊杰[3](2021)在《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国家文件层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进一步增进化学学科理解,《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2012]1号)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教师厅[2017]10号)也提出了类似要求。在研究层面,已有研究大都指出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学科理解的转变十分重要,教师对所教学科如何理解,如何将国家规定的课程转化为实施的课程是实现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核心问题。而在教学实践实然层面,不少教师将化学教学仅窄化为具体知识的教学,对知识背后的化学研究方法、化学学科思想和化学学科价值等更有“素养”的内容缺乏认知或重视,即相对缺乏基于学科深度且系统理解的能力或意愿。基于此背景,对教师的化学学科理解展开相关研究。经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后认为高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现状仍是一个有研究空间且同时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价值的研究主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了解高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现状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采用文献分析法及专家咨询法以确定教师化学学科理解的具体维度并据此编制相关问卷。采取前测访谈、试调查等形式确定问卷的适用性及信效度。确定正式问卷后以链接形式向调查对象发布电子问卷以进行正式调查,并对所获取数据进行样本人口学背景分析、描述性分析及差异性分析。研究结论可主要分为理论层及调查层。在理论层主要有:一,学科理解、学科教学理解与学科理解教学表现在内容指向上非同一客体;二,化学学科理解的维度解构可回溯至化学哲学领域。在调查层主要有:一,高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在部分维度上存在明显不足;二,不同背景的高中化学教师在部分学科理解范畴上存在显着性差异;三,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不同范畴在不同教龄阶段发展进度不一。研究启示主要有:一,系统阐述化学学科理解基本维度,确切提供化学学科理解增进渠道;二,完善教师化学学科理解培训机制及内容,助力核心素养课堂广泛发展及深度生成;三,注重青年高中化学教师群体学科理解水平的针对性提升。

戴红[4](2021)在《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结构与评价研究》文中指出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是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的,同时要倡导学生多方面发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化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就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探究以及对其培养方式的讨论来及时更新相关的教育观念,贴合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对学生基本化学素养的培育与提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高中阶段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一直广受关注,但是至今也没有构建出较为系统的研究体系。化学思维也是思维的一种,它和科学思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从思维出发,通过文献梳理与分析得出思维包含思维主体、思维工具、思维对象、思维结果等要素。接着从科学思维和学科思维视角探讨其与化学思维的关系,并对于化学学科思维和化学学科思维能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论文完成了下列工作:(1)建构了包含化学思维内容、方法和品质的化学思维能力体系。(2)依据化学思维能力结构设计了“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测试卷”,并对300多名高中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进行了探查。(3)根据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测试结果,对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测试分析结果,结合化学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提出了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在知识体系构建中,培养高中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在情境问题处理中,培养高中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在社会议题交流中,培养高中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宋晓康[5](2021)在《组织体中内源性荧光团定量检测算法以及在组织光学仿体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荧光光谱法是一种获得待测样本的荧光分子浓度,荧光产率和荧光寿命的常用途径,是生物医学光子学的组织光学诊断技术之一,生物组织体中含有的多种内源性荧光团的绝对浓度、组分之间比例以及动态变化的数据携带有组织病变和代谢异常等信息,对于疾病前期筛查,早诊早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因为皮肤组织作为一种复杂多相体系,在实际无创检测中由于组织背景具有强吸收和强散射的特性,荧光光谱的波形和强度均会受到强烈干扰,内源性荧光团的本征荧光光谱与实测荧光光谱存在较大差异;而本论文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从实测光谱中复原本征的多组分荧光光谱,然后再将复原后的重叠光谱进行‘数学分离’并得到纯组分荧光光谱,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荧光强度本身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的函数,因此在不联用其他光谱数据的前提下,其本身就是二维矩阵数据,维数是高于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技术等一维谱,因此荧光光谱在未知的,多组分的,谱峰重叠的样本分析方面更具有优势,而且将每个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矩阵进行依次叠加得到三维立方阵,便可获得更强的多组分的分辨能力。因为根据净分析信号理论,随着数据维度的增加,待测物种的定量选择性也随之增加。针对三维立方阵数据的建模,大量学者研究和使用的二阶校正(三维数据分析)算法是基于三线性成分模型,本质上要求分析的样本是属于朗伯-比尔定律的线性体系,然而组织作为一种高散射、混浊的非均匀介质,使得该类算法收到应用限制。因此结合组织光学传输模型来改进现有的典型的二阶校正算法成为待测的多组分荧光定量分析的另一个关键点。本论文的第二章是概述了与本项目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多种待测荧光团作为重要的生物信息分子在细胞氧化应激、免疫反应以及生物合成等方面的功能分析;人体皮肤组织结构,细胞类型介绍;组织光学参数概念以及光子在生物组织中传输模型总结;荧光光谱分析法中荧光团分析结构,环境因素的影响等总结;然后介绍了化学计量学中多元校正理论以及典型二阶校正-平行因子算法(PARAFAC)的分析步骤。本论文的第三章是研究在简单分析体系(澄清溶液)中多种荧光组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首先采用正交实验并且将整个平行因子的建模流程分为了5大步骤,包含原始数据和承诺,数据集的预处理,模型初探,模型验证和结果解释,其中模型初探和模型验证的过程中需要多次进行迭代优化,并剔除样本中的高杠杆点和离群点,并采用了核一致函数诊断,折半分析等方法确定最佳的组分数并建立最终的分解模型,得出浓度相关的得分矩阵以及与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相关的载荷矩阵,并通过相关系数,回收率以及预测均方根误差等品质因子对模型的预测浓度进行了评估。本论文的第四章的核心是研究复杂多相体系(强吸收和强散射介质)中获取该体系或者是该样本中光学参数参数(吸收系数,散射系数,各项异性系数等)的获取方法;并给与之相关的辐射传输方程已经数值求解方法以及所对应的边界调节和光源模型,实验中采集了5个组别共22个仿体样本的漫发射和漫透射的数据,并结合逆向倍增法获取上述的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等光学参数,并且与基于米散射和血红蛋白的摩尔消光系数方法得到的上述光学参数进行比对,发现两种方法具有很强的一致性。这也为第五章的本征荧光光谱的复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本论文第五章是研究在复杂多相体系(强吸收和强散射介质)中荧光组分的本征荧光光谱的复原问题,之所以说第四章为研究此问题就起到了铺垫的作用,那是因为大多数的基于理论的本征荧光光谱复原方法都需要使用到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的这些光学参数;并且采用循序进行的实验和研究思路,第一步先在含有单个荧光组分吸收和散射仿体样本中,仅仅考虑复原效果,分别采用基于扩散方程和光子迁移理论的算法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后者具有较好的拟合度。第二步采用6因子5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制备了含有多个浓度梯度的散射剂和吸收剂以及在多个荧光剂的仿体样本,既要完成本征荧光光谱的复原又要将组多个混叠的荧光峰进行分离,通过最折半分析法校验模型,结果显示基于光子迁移理论的平行因子法能够有效预测复杂多相体系中纯荧光组分的浓度。

李秀壮[6](2020)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表征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课改从“三维目标的落实”进入新一轮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进程。如何提高中学化学教师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成为化学学科教学研究者和一线教师亟待解答和解决的切实问题。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要求学生围绕真实问题情境自主建构学科核心观念和核心概念,因此创设高质量的教学情境进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由路径。本研究采用科学的课堂教学氛围研究方式,以实证为基础,开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表征及评价工具,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进行表征及评价研究。目前国内未见相似研究报道。如何开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表征及评价工具是本研究的核心研究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从文献出发,明确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定义、内涵。从理论出发,明确了本研究的研究方式和研究视角;从实证出发,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开展了定性表征、定量表征和水平表征。研究通过定性表征发现了影响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影响因素,构建和开发了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评价工具。此工具共有16个评价指标,分布在“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两个维度。“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从教师亲和力、师生关系、教师激趣和学生参与几个方面表征了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本研究运用定量表征建立回归方程并判断了“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两个维度的重要性程度。本研究运用水平表征划分出了高、中、低三个水平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临界值,确定了判别方程。如何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表征及评价工具进行应用和分析是本研究的另一核心研究问题。利用评价工具对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发展阶段中学化学教师以及不同课型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以及一名化学教师在一个学期内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开展了测量和评价。研究发现,表征及评价工具可以区分不同变量课型化学教师在整体上、在基于评价指标和评价维度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水平的差异。同时,还对不同变量课型中学化学教师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水平进行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学化学教师在展示课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能力多数处于中和高水平,少数处于低水平,在常态课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水平多数处于中水平,少数处于高水平和低水平,中学化学教师在常态课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能力需要提高。另外通过研究发现短期干预下教师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能力没有显着变化。

王童[7](2020)在《化学多维校正及高维模式识别基础理论及创新性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现代分析仪器的发展,分析化学家得到的数据类型已不限于传统的标量和矢量,越来越多的仪器响应信号是由大量数据点组成的更高维化学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更为丰富的化学信息,给复杂分析对象的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如何充分分析和利用这些高维数据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幸运的是,应运而生的化学计量学能解析这些复杂的化学量测数据,并尽可能地提取有用信息,使分析化学家能从容应对这一挑战。在化学计量学领域中,化学多维校正和模式识别均为研究重点和热点,本论文作者通过调研两者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高阶色谱仪器结合多维校正的新型定量分析应用、高效多维校正算法、化学高维模式识别方法的开发和创新性应用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主要涉及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化学多维校正辅助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仪(HPLC-DAD)用于复杂体系的精准定量分析(第2章-第3章)在第二章中,作者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绿色且通用的分析方法,即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算法辅助的HPLC-DAD方法,以此实现苹果果皮和果肉中12种主要多酚类化合物的快速同时测定。该方法以“数学分离”增强色谱的“物理和化学分离”,能在未知干扰、色谱峰重叠以及存在基线漂移的情况下实现目标分析物的定量,并且洗脱时间仅需10分钟,远低于使用传统HPLC方法时所需的洗脱时间。另外,通过加标回收率、灵敏度、选择性、检测限和定量限等统计学结果评估了方法的性能,并且与传统HPLC方法获得的定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高效、经济且相对环保,有望进行拓展并用于各种复杂体系中多种感兴趣分析物的高效定量分析。在第三章中,作者将ATLD辅助的HPLC-DAD方法运用于中成药和保健品中11种常见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同时定性筛查和定量分析。即使色谱分析中存在严重的峰重叠、未知干扰以及基线漂移,该方法仍能对数据进行解析,获得各组分的纯信号并得到可靠的定性定量结果,这也是方法“二阶优势”的体现。11种分析物在14.5分钟内便可完全地被洗脱出来,且无需复杂的样本预处理和色谱条件优化。通过该方法筛查出阳性样本一例,非法添加到其中的双氯芬酸(DCF)含量高达18.38 mg g-1。与传统HPLC方法相比,该方法所用的分析时间大大缩短,同时可以节约大量有机溶剂、减少分析成本,这与绿色分析化学的目标非常吻合。结果表明,所提的方法是一种可供选择且极具吸引力的方法,可用于复杂体系中非法添加物质的快速定性筛查和定量测定。第二部分化学多维校正新算法的开发和应用(第4章-第5章)在第四章中,作者提出了一种简单且可直接处理具有保留时间漂移二阶液相色谱数据的二阶校正算法,其具有“二阶优势”,即在存在重叠峰和未知干扰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目标分析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由于该算法结合了ATLD算法和多元曲线分辨(MCR)的原理和特点,因此被称为交替三线性分解辅助多元曲线分辨(ATLD-MCR)算法。该算法以ATLD的分解结果为初始值,然后基于每个样本的切片矩阵使用MCR策略,并使用交替最小二乘优化策略来获得最终解。所提出的算法分别处理了三个模拟数据集,一个半模拟LC-MS数据集和一个真实HPLC-DAD数据集。此外,将解析的定性和定量结果与其他三种经典的二阶校正算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TLD-MCR在模拟和真实体系中均表现优异,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定性和定量结果,这充分证明了该新算法可以正确建模具有保留时间偏移和严重信号重叠的二阶色谱数据,有望在色谱分析中取得更多的应用。在第五章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颖、灵活、高效的四线性分解算法,即四维组合算法(FACM)。FACM巧妙地结合了交替四线性分解算法(AQLD)和四维平行因子分析算法(FPARAFAC),让它们在迭代过程的不同阶段使用,以发挥各自最大的特色和优势。通过两组模拟数据,详细比较了FACM和其他5种常见四维校正算法(AQLD、SAQLD、RSWAQLD、APQLD和FPARAFAC)的性能,结果显示,FACM具有快速收敛,对组分数和初始值不敏感,适用于高噪声和严重共线性数据这些令人满意的特点,整体表现优于单个算法。另外使用FACM算法分别处理两组真实的四维数据,结果显示,FACM能够在未知干扰和变化的背景下准确高效地提取生物标志物的定性和定量信息,取得了十分优异的结果。此外,FACM的结构非常灵活,可以组合除AQLD和FPARAFAC以外其他算法,这为新四维校正算法的探索和开发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第三部分激发发射矩阵荧光结合化学高维模式识别用于油类真伪鉴别(第6章)在第六章中,作者将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与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用于快速鉴别山茶油掺假。首先使用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来完成不同油样本的光谱表征,并获得具有化学意义的信息。之后将四种化学计量学高维模式识别方法(PARAFAC-LDA、PARAFAC-PLS-DA、(2D)2LDA和N-PLS-DA)分别用于山茶油和其他不同植物油的分类(模型1)以及山茶油和掺假山茶油的分类(模型2和模型3)。其中双向二维线性判别分析((2D)2LDA)首次用于化学高维数据的分析,并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此外,使用N-PLS回归模型预测了掺假山茶油的掺假水平,且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准确性。

孙小东[8](2020)在《化学多维校正基础理论在复杂体系的若干创新性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以计算机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来临,现代分析化学经历了仪器化、计算机化、智能化、信息化等各个阶段,发展成为一门建立在化学、数学、信息科学以及物理学等学科之上的综合性前沿学科。如今随着多通道分析仪器的推陈出新以及数据智能化的采集成为现实,现代分析化学正处于一个以量测数据多维化和海量化为特点的“数据海啸”阶段。作为分析化学的一门学科分支,化学计量学通过对复杂的分析量测数据进行解析与分辨,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取获得有价值信息,进而为应对“数据海啸”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强大的手段。化学多维校正与分辨是化学计量学理论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范畴,也是当下分析化学学科中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化学多维校正方法因拥有广为所知“二阶或高阶分析优势”,可以在有未知干扰存在的情况下实现对感兴趣分析物的同时检测分析,用“数学分离”增强甚至是代替经典的“物理或化学分离”。基于这一分析优势,化学多维校正算法能够和能产生多维数据的分析仪器有力结合,开发一系列具有快速、灵敏、绿色等优点的分析策略。迄今为止,该类分析策略已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可,并被普遍应用于食品、环境、制药及生命科学等各领域的定量分析研究中。本论文对化学多维校正的发展趋势与基础应用进行了细致调研与深入分析,结合不同分析仪器各自的功能与特性,秉承协同互补、绿色、通用与高效的理念,在分析仪器结合化学多维校正定量分析策略的发展和推广应用、精密仪器设备的精简、非线性多维量测数据解析方法的开发、数据融合分析优势的探索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与系统的探索性研究。第一部分化学多维校正辅助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策略用于食品和生物体系中多目标分析物的精准定量分析第2章,提出了采用基于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算法的化学多维校正方法辅助HPLC-DAD分析策略用于不同种类饮料中多类食品添加剂的同时快速定量分析。在对饮料样本进行了简单的预处理步骤后,可以直接将包含有不同未知干扰物的饮料样本注入色谱系统中进行分析。凭借ATLD算法的“二阶优势”,即使真实饮料体系中存在众多复杂的未知干扰物与感兴趣分析物共流出,方法依然能够实现对食品添加剂的快速灵敏定量分析。真实饮料样本的预测结果表明,我们所发展的策略简单、省时、灵敏及通用性强,并且避免了对饮料样本进行繁琐的样品纯化与提取等预处理步骤。此外,为进一步检验所提策略的准确性,将本方法获得的分析结果与经典HPLC-UV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照比较,统计学测试证明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之间几乎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并且所提方法获得的定量分析结果更加精准。这些优点进一步表明所发展的方法有望成为饮料中多类食品添加剂的快速灵敏分析以及食品质量评估的有力工具。第3章,发展了一种新颖的化学多维校正方法与HPLC-DAD相结合的分析策略用于人体尿液中8种生物活性小分子化合物的精准定量分析。该方法采用短C18反相色谱柱进行目标分析物的色谱分离,并且使用简单的色谱等度洗脱模式,在6.0 min内将8种目标分析物快速洗脱出来。选取了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和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MCR-ALS)两种着名的化学计量学算法对采集的多维数据进行解析。归因于多维校正算法拥有的“二阶优势”,所发展的ATLD与MCR-ALS策略均不受重叠色谱峰与复杂尿液背景的影响,且都解析获得了8种小分子化合物准确的定性定量信息。此外,将两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得到的定量分析结果与经典的HPLC-UV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两类方法的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同时,相较于经典的HPLC-UV方法,所发展的方法具有选择性和灵敏度更高、色谱运行时间更短以及色谱洗脱条件更简单等额外的分析优势。最后,ATLD与MCR-ALS两种算法在适用性与灵活性上略有不同,这也为不同类型数据的解析提供了方法选择的参考依据。所提策略快速、灵敏、环保和经济,有望成为一种检测尿液中小分子化合物或诊断及监测相关疾病有前景的分析手段。第二部分基于化学多维校正方法的液相色谱-单级质谱分析策略用于复杂食品基质中多目标物的快速灵敏检测第4章,提出ATLD算法辅助LC-MS的智能分析策略用于婴幼儿奶粉中7种雌激素的同时分析。该分析策略借助于ATLD算法优异的“数学分离”特性来代替传统的二级质谱技术,避免了繁杂冗长的质谱参数优化过程,并降低了对高成本精密分析仪器的依赖性。在简单的梯度洗脱程序下,7种雌激素化合物在7.0分钟内完成洗脱,并通过质谱仪全扫描模式进行检测。借助算法的“二阶优势”,尽管真实奶粉样中存在未知干扰与严重的色谱峰重叠,该策略依然可以解析得到7种雌激素准确的色谱、质谱轮廓以及相对浓度信息。7种雌激素在两种婴幼儿奶粉中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91.2-104.2%,标准偏差低于12.5%,检测限范围为0.07-2.49 ng m L-1,能满足对真实婴幼儿奶粉的检测要求。此外,为进一步验证该策略的准确性,将ATLD方法辅助LC-MS分析策略得到的定量分析结果与基于二级质谱的MRM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统计学测试证明两种方法对雌激素的预测结果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本章所发展的方法具有快速、精准、成本低、灵敏度高等优点,可用于婴幼儿奶粉中多种雌激素的快速定性定量分析。第三部分化学多维校正用于非线性多维量测数据的精准解析及数据融合方法的开发与分析优势的探索性研究在长期的过程分析或基于不同荧光分析仪器的定量分析中,获取的荧光信号可能会随着仪器内部构造的改变或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产生波动,导致采集信号的不稳定甚至是改变。上述问题会给多维校正方法定性定量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带来不良影响。基于此,在第5章,提出了一种化学计量学辅助校正转移的分析策略用于解决在不同荧光仪上记录的荧光信号不稳定和变化的问题,进而维持算法的“二阶优势”,并随后将该策略用于环境样本中三种农药的同时快速分析。模拟数据与真实数据的结果证明,本章所提策略可以代替繁琐的重校正策略并解决不同仪器记录的荧光信号不稳定和变化的问题,并且在有严重荧光信号峰重叠和干扰物质共存的情况下实现对环境样本中三种农药的快速灵敏分析。该方法有望成为一种环境样本或相关食品中农药的快速检测以及长期过程分析有前景的分析手段。第6章,提出一种新颖的单级质谱全扫描四重碎裂电压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的分析策略,用于水样中4种雌激素以及人体尿液中8种小分子化合物的快速定量分析。通过采用全扫描模式实时四重碎裂电压策略,保证了每个分析物能够在最优的质谱电离条件下电离与检测,极大地提高了方法的选择性与灵敏度,并避免了后续化学计量学分析中对多种不同分析物进行硬色谱分割。此外,还对不同碎裂电压下记录的LC-MS数据进行了融合和分割,并使用基于ATLD算法的多维校正方法对融合和分割LC-MS数据分别进行解析。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基于对融合数据的解析得到的大多数分析物灵敏度更高、定量结果更为准确,而算法基于对分割数据的解析得到的某些化合物选择性更高。最后,所发展的方法和基于单碎裂电压的化学计量学LC-MS分析策略相比,所提方法分析物的灵敏度更高且定量结果更为可靠,此外该方法还被证明具有和基于二级质谱的MRM方法相当甚至是更优异的分析性能。

杨季冬[9](2020)在《“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正处于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时代,本轮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提炼学科核心素养并建立学业质量标准,倡导“教、学、评”一体化。然而,这一课程改革的亮点却成为课程改革的难点,基于“素养为本”的“教、学、评”一致性的问题成为了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许多研究认为,课堂中“教、学、评”保持一致能够落实教学目标,指向有效教学。不过当前相关研究多为理论的探讨,因此对教学实践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际情况知之甚少。为了让“教、学、评”一致性充分发挥其作用,需要对其展开深入探究。本研究在“素养为本”的取向下检视了我国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现状,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1)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程度如何;(2)影响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因素有哪些。文章首先分析了相关概念并进行了理论阐述,认为“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整个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三个要素的协调配合的程度,三者应该围绕共同的目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开。这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业质量,并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特征为教学目标源自课程标准、评价融于教与学、学习活动充分展开。基于这些探讨,并分析了大量相关框架,研究从预期课程、感知课程、运作课程三个层面构建“教、学、评”一致性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素养为本”的“教、学、评”一致性的判断流程。实践表明,该分析框架能够体现“素养为本”的目标导向,能够进行一致性程度的判断,同时具备可操作性。在分析框架的指导下,研究采用了多个案研究法,通过最大差异原则邀请了9位高中化学教师作为本研究参与者,以课堂观察、访谈作为资料收集的主要手段,对9位教师的“教、学、评”一致性程度以及影响他们“教、学、评”一致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本研究有以下发现:(1)将“教、学、评”一致性分为四个程度:非常一致、基本一致、基本不一致、非常不一致,发现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评”一致性程度为基本不一致,高中化学课堂总体“教、学、评”一致性较低;(2)在实践过程中,运作课程目标和预期课程目标存在区别,而运作课程目标更接近感知课程目标;(3)从形式上看造成“教、学、评”不一致的原因为:素养目标缺失、评价缺失、学习行为缺失、无法判断学习情况。平衡思想、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科学态度、社会责任在运作课程中容易不一致,且较低水素养平容易达成“教、学、评”一致,而水平越高“教、学、评”越不容易一致;(4)揭示了 8类影响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因素,其中学科教学知识(PCK)为核心因素,学生情况、教学时间、考试评价为中间因素,教育技术、高考政策、学校导向、教师个性为边缘因素,核心因素和中间因素也可视为重要因素。(5)通过理论模型的建构解释了影响因素作用的过程。总之,高中化学课堂总体“教、学、评”一致性程度较低,而揭示其影响因素则有助于提升“教、学、评”的一致性,回应了研究关心的两个问题。在理论研究方面,建立了“素养为本”的“教、学、评”一致性的分析框架。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多个案研究,质性研究的范式,达成了研究的预期目标。实证研究中获得一系列有益结论,能为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有效教学的实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启示。最后,在文末部分讨论了研究的启示以及未来研究的建议。

刘年[10](2020)在《基于“素养为本”的高中生化学元认知水平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化学元认知水平是影响高中生化学学习成绩、化学学习能力乃至于学会学习的关键因素。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教育宗旨的时代背景之下,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关注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元认知状态,不仅是了解学生化学学习好与不好的关键原因,更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师高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揭示“素养为本”的时代背景下高中生化学元认知水平发展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找寻相关教学对策促进高中生化学元认知水平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构建化学元认知可操作性概念框架,融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论层面编制了高中生化学元认知水平调查问卷,对高中生化学元认知水平进行考察,尝试结合教育心理学知识对高中生化学元认知水平的差异性进行分析诊断,并提出了提升高中生化学元认知水平的教学对策。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由来,对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的梳理和综述,以此确定了研究的问题,进一步明晰了研究意义、内容、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主要对认知与元认知、化学元认知水平、元认知教学策略的概念进行界定,对认知发展理论、元认知理论进行梳理。第三部分在了解化学元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下进行“素养为本”的高中生化学元认知水平现状调查工具的编制、试测、数据收集以及相关访谈。第四部分是对高中生化学元认知水平现状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中生化学元认知的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地区以及对化学不同选科意向的高中生在化学元认知三个主维度上均具有显着性差异;而不同年级的高中生在化学元认知各维度上基本表现为,高三学生高于高二学生高于高一学生,但不具有显着性差异。结合访谈结果,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探查高中生化学元认知水平具有差异性的成因。第五部分是针对研究现状,基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基本理念,以“教、学、评一体化”为最终目标,从化学元认知知识、化学元认知体验以及化学元认知监控三大角度针对性地提出提升高中生化学元认知水平的教学对策。第六部分是本研究的结论和展望,对本研究获得的数据以及启示进行梳理,反思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展望。在对“素养为本”背景下的高中生化学元认知各维度进行差异性分析后,提出了提升高中生化学元认知水平的针对性教学对策:在化学元认知知识层面:(1)强化学生自我意识,提高自我效能感;(2)建立化学知识网络,优化核心知识结构;(3)利用“出声思维法”,促进解题思路外显。在化学元认知体验层面:(1)营造和谐课堂氛围,丰富学生情感体验;(2)创设课堂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设计分层分级训练,发展化学核心素养。在化学元认知监控层面:(1)督促学生建立“化学学习计划表”,提升计划与准备水平;(2)指导学生实施“化学自我提问单”,提高方法与执行能力;(3)检查学生梳理“化学错题分析集”,强化反馈与监控措施;(4)鼓励学生开展“反思型化学日记”,培养检验与反思习惯。

二、因子分析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因子分析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化学计量学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化学计量学在滴定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1 化学计量学在学生滴定实验中的应用
    2.2 化学计量学在教师评价学生滴定实验中的应用
3 化学计量学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1 化学计量学在学生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1.1 化学计量学方法在气相色谱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1.2 化学计量学数据处理在分光光度法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1.3 化学计量学在直接电位法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1.4 多元校正方法在分光光度法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2 化学计量学在教师评价学生仪器分析实验中的应用
        3.2.1 一元线性回归
        3.2.2 多元线性回归
4 化学计量学软件使用学习
    4.1 Origin Excel
    4.2 MATLAB
    4.3 Python
    4.4 其他
5 结语

(2)高中化学学科价值认同状况调查及教学建议 ——以《有机化合物》单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目标和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理论基础
    1.5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6 研究重难点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3 调查研究设计
    3.1 课标和教材中的学科价值元素分析
    3.2 问卷设计
    3.3 访谈提纲
    3.4 研究实施过程
4 调查结果分析
    4.1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4.2 教师访谈分析
    4.3 调查结果与讨论
5 渗透化学学科价值的教学设计
    5.1 教学背景分析
    5.2 基于STSE落实化学学科价值的教学设计
    5.3 教学设计总结
6.研究结论和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致谢

(3)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概念探析
        1.2.1 理解
        1.2.2 学科
        1.2.3 学科理解
        1.2.4 化学学科理解
    1.3 国内研究现状
        1.3.1 知识图谱分析
        1.3.2 研究述评
    1.4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问题的提出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研究设计
        1.7.1 研究目标
        1.7.2 研究内容
        1.7.3 研究路径及方法
        1.7.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 化学学科理解维度解构
    2.1 化学学科理解对象的已有观点分析
    2.2 化学学科理解维度解构路径探寻
    2.3 基于化学哲学视角梳理化学学科理解对象
        2.3.1 从化学哲学本体看其可行性
        2.3.2 从化学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本质看其合理性
        2.3.3 从化学教学与化学哲学的“供需”关系看其必要性
    2.4 化学学科理解维度解构路径确立
        2.4.1 化学哲学与化学史的关系剖析
        2.4.2 化学学科理解维度解构路径
    2.5 化学学科理解维度及测量指标剖析
        2.5.1 化学知识体系范畴
        2.5.2 化学哲学范畴
    2.6 化学学科理解维度的效度检视
3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现状调查问卷的研制
    3.1 问卷的架构及具体设计过程
    3.2 前测访谈
    3.3 试调查
        3.3.1 信度分析
        3.3.2 效度分析
        3.3.3 其它建议
4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信效度分析
    4.2 描述性分析
    4.3 差异性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1.1 理论层
        5.1.2 调查层
    5.2 启示
        5.2.1 系统阐述化学学科理解基本维度,确切提供化学学科理解增进渠道
        5.2.2 完善教师化学学科理解培训机制及内容,助力核心素养课堂广泛发展及深度生成
        5.2.3 注重青年高中化学教师群体学科理解水平的针对性提升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不足
        6.1.1 方法上的局限
        6.1.2 操作上的不足
    6.2 研究展望
        6.2.1 与本研究主题直接相关研究方向上的研究展望
        6.2.2 在化学学科理解其它研究方向上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现状调查的指标效度咨询
    附录二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学科理解现状调查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4)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结构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2 课题提出的意义
        1.2.1 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
        1.2.2 有利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1.2.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2章 课题研究一般思路
    2.1 课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2.1.1 思维与化学思维的理论研究
        2.1.2 关于化学思维能力的结构与评价研究
        2.1.3 关于化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2.2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2.1 课题研究思路
        2.2.3 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3章 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理论探析
    3.1 相关核心概念界定
        3.1.1 思维与学科思维
        3.1.2 思维能力与化学思维能力
    3.2 从科学思维能力视角建构化学思维能力
        3.2.1 SOLO分类理论
        3.2.2 科学思维能力结构
    3.3 化学思维能力结构的建构
        3.3.1 化学思维的内涵与特征
        3.3.2 化学思维能力结构的建构
        3.3.3 学生影响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的因素
第4章 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的现状分析
    4.1 研究目的与对象
    4.2 研究测试的材料
    4.3 研究过程与方法
    4.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4.1 化学思维能力测试卷信、效度分析
        4.4.2 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整体水平分析
        4.4.3 高中生化学学科内容与思维能力的关系分析
        4.4.4 高中生化学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关系分析
        4.4.5 高中生化学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的关系分析
        4.4.6 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5 研究结论
第5章 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建议
    5.1 在化学实验探究中培养化学思维能力
    5.2 在化学知识建构中培养化学思维能力
    5.3 在化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化学思维能力
    5.4 在社会议题讨论中培养化学思维能力
第6章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中化学科学思维测定题
附录二: 高中生化学学科思维测试题评分标准
致谢

(5)组织体中内源性荧光团定量检测算法以及在组织光学仿体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组织内源性荧光团检测技术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慢病早诊早治必要性和迫切性
        1.1.2 基于组织内源性基团检测慢性病的可行性
    1.2 组织内源性荧光基团的检测方法
        1.2.1 色谱、质谱、核磁共振谱检测技术
        1.2.2 光学成像和光谱检测技术
    1.3 三维荧光光谱的数据分析与建模
        1.3.1 化学计量学的多变量解析思路与黑白灰多组分分析体系
        1.3.2 三维荧光光谱数据分析与张量建模
    1.4 本论文的立项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理论与方法
    2.1 皮肤组织与荧光基团
        2.1.1 皮肤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2.1.2 皮肤组织代谢与免疫功能
        2.1.3 组织体中荧光基团的分类和指纹信息
    2.2 组织光学检测的基础原理与模型
        2.2.1 光子在生物组织介质中传输
        2.2.2 荧光分析法基本原理和方法
    2.3 三线性成分模型的研究背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单相溶液体系中多种荧光组分的定量分析
    3.1 引言
    3.2 方法原理
        3.2.1 三线性成分模型
        3.2.2 平行因子法及其迭代计算步骤
        3.2.3 平行因子法组分分解时成分数的判定
    3.3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实验参数设置
        3.2.3 实验方法
    3.4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3.4.1 仪器原始数据提取与合成
        3.4.2 数据集预处理
        3.4.3 模型初探
        3.4.4 模型验证
        3.4.5 结果解释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杂多相体系(组织光学仿体)的光学参数的获取
    4.1 引言
    4.2 方法原理
        4.2.1 玻尔兹曼辐射传输方程
        4.2.2 辐射传输方程简化与扩散方程
        4.2.3 辐射传输方程的求解思路和方法
        4.2.4 组织光学特性参数的提取
    4.3 实验部分
        4.3.1 仪器与试剂
        4.3.2 实验参数设置
        4.3.3 实验方法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仿体样本漫反射率和漫透射率光谱分析
        4.4.2 基于逆向倍增法计算的吸收系数,散射系数和各项异性系数分析
        4.4.3 基于血红蛋白摩尔消光系数以及样本浓度计算吸收系数
        4.4.4 基于米散射理论计算的约化散射系数和各项异性系数
        4.4.5 逆向倍增法与米散射理论加摩尔光系数计算的光学参数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杂多相体系(组织光学仿体)中多类荧光团的定量分析
    5.1 引言
    5.2 方法原理
        5.2.1 多相分析体系中本征荧光光谱复原方法概述
        5.2.2 基于扩散方程的本征荧光光谱复原理论
        5.2.3 基于光子迁移理论的本征荧光光谱复原理论
    5.3 实验部分
        5.3.1 仪器与试剂
        5.3.2 实验参数设置
        5.3.3 基于光子迁移理论的本征荧光(单荧光组分)复原方法(2D-EM)
        5.3.4 实验方法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实测荧光光谱(单荧光组分)失真的原因分析
        5.4.2 基于扩散方程的本征荧光(单荧光组分)复原方法(2D-EM)
        5.4.3 基于改进后的平行因子分析法复原多组分的荧光光谱(3D-EEM)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表征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对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愈益重要
        1.1.2 课题组研究的继承和发展
        1.1.3 国内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研究存在不足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价值
        1.3.1 研究创新之处
        1.3.2 理论与实践价值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2.1.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2.2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内容
        3.1.1 基础研究部分
        3.1.2 核心研究部分
        3.1.3 应用研究部分
    3.2 研究思路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调查法
        3.3.3 录像分析法
        3.3.4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第四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4.1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概念界定和内涵
        4.1.1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概念界定
        4.1.2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理论基础
        4.1.3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系统要素和作用原理
        4.1.4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类型
        4.1.5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系统的特点
        4.1.6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系统的功能
    4.2 勒温场理论
        4.2.1 勒温场理论的诠释
        4.2.2 勒温场理论的基本观点
        4.2.3 场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4.2.4 勒温场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作用
    4.3 教学系统论
        4.3.1 一般系统论
        4.3.2 一般教学系统论
        4.3.3 化学教学系统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评价工具的开发与检验
    5.1 定性表征
        5.1.1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评价工具的开发
        5.1.2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评价工具的检验
    5.2 定量表征
        5.2.1 回归关系探查及回归方程构建
        5.2.2 回归方程的检验
    5.3 水平表征
        5.3.1 基于水平划分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聚类分析
        5.3.2 基于水平划分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聚类分析检验
        5.3.3 基于水平预测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判别分析
        5.3.4 基于水平预测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判别方程检验
        5.3.5 中学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水平和不同价值取向课堂教学类型的关系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评价研究——教师变量
    6.1 中学化学男、女教师课堂教学氛围测量与评价
        6.1.1 样本选择及评分
        6.1.2 中学化学男、女教师课堂教学氛围的总体评价
        6.1.3 中学化学男、女教师课堂教学氛围的维度评价
        6.1.4 中学化学男、女教师课堂教学氛围水平评价
    6.2 中学化学新手、熟手教师课堂教学氛围测量与评价
        6.2.1 样本选择及评分
        6.2.2 中学化学新手、熟手教师课堂教学氛围的总体评价
        6.2.3 中学化学新、熟手教师课堂教学氛围维度评价
        6.2.4 中学化学新、熟手教师课堂教学氛围水平评价
    6.3 研究结果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学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氛围测量与评价—课型变量
    7.1 中学化学展示课和常态课课堂教学氛围测量与评价
        7.1.1 样本选择及评分
        7.1.2 中学化学常态课和展示课课堂教学氛围总体评价
        7.1.3 中学化学常态课和展示课课堂教学氛围维度评价
        7.1.4 中学化学常态课和展示课课堂教学氛围水平评价
    7.2 中学化学元素化合物课和概念原理课课堂教学氛围测量与评价
        7.2.1 样本选择及评分
        7.2.2 中学化学元素化合物课和概念原理课课堂教学氛围总体评价
        7.2.3 中学化学元素化合物课和概念原理课课堂教学氛围维度评价
        7.2.4 中学化学元素化合物课和概念原理课课堂教学氛围水平评价
    7.3 研究结果讨论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短期干预下中学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氛围测量及评价
    8.1 研究设计
        8.1.1 研究过程
        8.1.2 样本选择及评分
    8.2 短期干预下中学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氛围总体评价
    8.3 短期干预下中学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氛围维度评价
    8.4 短期干预下中学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氛围水平评价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开发和检验了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评价工具
        9.1.2 应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评价工具对不同变量课堂教学氛围进行了测量和评价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7)化学多维校正及高维模式识别基础理论及创新性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分析化学与化学计量学
    1.2 化学多维校正
        1.2.1 仪器响应数据的结构
        1.2.2 二阶(三维)校正的模型和算法
        1.2.3 三阶(四维)校正的模型和算法
        1.2.4 四阶(五维)校正和更高阶(维)校正的模型和算法
        1.2.5 用于多维校正的免费软件及工具包
        1.2.6 基于多线性成分模型的多维校正算法的特征和优势
        1.2.7 多维校正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1.2.8 多维校正方法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1.3 化学模式识别
        1.3.1 有监督的模式识别
        1.3.2 无监督的模式识别
        1.3.3 化学高维模式识别
    1.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化学计量学数学分离的HPLC-DAD方法快速测定苹果果皮和果肉中的十二种多酚类化合物
    2.1 前言
    2.2 理论部分
        2.2.1 用于HPLC-DAD分析的三线性成分模型
        2.2.2 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算法
        2.2.3 品质因子
    2.3 实验部分
        2.3.1 实验药品和试剂
        2.3.2 样本预处理
        2.3.3 色谱仪器和条件
        2.3.4 传统HPLC方法比较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原始数据分析及数据分段
        2.4.2 色谱分析中非三线性因素的影响
        2.4.3 ATLD算法分解三维数据阵列
        2.4.4 ATLD辅助的HPLC-DAD方法的定量预测结果
        2.4.5 方法验证
    2.5 小结
第3章 二阶校正辅助HPLC-DAD筛查中成药和保健品中非甾体抗炎药类非法添加物
    3.1 前言
    3.2 理论部分
        3.2.1 用于HPLC-DAD分析的三线性成分模型
        3.2.2 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算法
        3.2.3 品质因子
    3.3 实验部分
        3.3.1 实验试剂和溶液
        3.3.2 中成药和保健品的预处理
        3.3.3 样本配制
        3.3.4 色谱仪器和条件
        3.3.5 传统的HPLC方法验证
        3.3.6 程序和软件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原始数据分析
        3.4.2 色谱分析中非三线性因素的影响
        3.4.3 数据预处理及建模
        3.4.4 ATLD算法分解三维数据阵列
        3.4.5 方法验证
        3.4.6 真实样本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一种简单并可直接建模具有时间漂移二阶色谱数据的二阶校正算法
    4.1 前言
    4.2 理论部分
        4.2.1 处理二阶色谱数据的常用模型
        4.2.2 ATLD-MCR
    4.3 实验部分
        4.3.1 数据模拟
        4.3.2 半模拟的LC-MS数据集
        4.3.3 真实的HPLC-DAD数据集
        4.3.4 程序和软件
    4.4 结果和讨论
        4.4.1 模拟数据集分析
        4.4.2 半模拟的LC-MS数据集分析
        4.4.3 真实的HPLC-DAD数据集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一种新颖的四维组合算法用于四维校正
    5.1 前言
    5.2 理论部分
        5.2.1 四线性成分模型
        5.2.2 四维平行因子分析
        5.2.3 交替四线性分解算法
        5.2.4 四维组合算法
    5.3 实验部分
        5.3.1 模拟的四维数据阵列
        5.3.2 真实四维数据阵列
        5.3.3 程序和软件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模拟数据分析
        5.4.2 真实数据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激发发射矩阵荧光结合化学计量学策略快速鉴定和定量山茶油中的廉价植物油掺假
    6.1 前言
    6.2 理论部分
        6.2.1 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
        6.2.2 线性判别分析(LDA)
        6.2.3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
        6.2.4 N维偏最小二乘(N-PLS)模型
        6.2.5 双向二维线性判别分析((2D)~2LDA)
        6.2.6 相关化学计量学软件和参数选择
    6.3 实验部分
        6.3.1 油样本
        6.3.2 训练集和测试集的选择
        6.3.3 实验仪器和条件
    6.4 结果与讨论
        6.4.1 油样本的光谱及其预处理
        6.4.2 PARAFAC建模
        6.4.3 模型1:CAO与其它植物油的分类
        6.4.4 模型2:CAO与单种特定油掺假CAO的分类
        6.4.5 模型3:CAO与多成分掺假CAO的分类
        6.4.6 N-PLS回归预测山茶油中的掺假水平
        6.4.7 样本外检验
    6.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会议论文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8)化学多维校正基础理论在复杂体系的若干创新性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化学计量学引论
    1.2 化学多维校正基础理论
        1.2.1 校正理论
        1.2.2 分析仪器响应数据类型
        1.2.3 一维校正
        1.2.4 二维校正
        1.2.5 三维校正
        1.2.6 四维校正
        1.2.7 更多维校正
    1.3 化学多维校正的定量分析研究
    1.4 化学计量学发展趋势
    1.5 本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
第2章 化学计量学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用于快速灵敏检测饮料中多类食品添加剂
    2.1 前言
    2.2 理论部分
        2.2.1 三线性成分模型
        2.2.2 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
        2.2.3 定量分析
        2.2.4 分析品质因子
    2.3 实验部分
        2.3.1 化学试剂与药品
        2.3.2 饮料样本制备
        2.3.3 校正集与预测集的制备
        2.3.4 色谱仪器和条件
        2.3.5 经典HPLC-UV色谱方法对照
        2.3.6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2.4.2 样本预处理条件的优化
        2.4.3 色谱分析的综合考虑
        2.4.4 二阶校正算法的应用
        2.4.5 方法验证
        2.4.6 与经典HPLC-UV方法结果对照
        2.4.7 方法在多种饮料中的应用
    2.5 小结
第3章 化学计量学结合HPLC-DAD数据快速灵敏定量人体尿液中8 种生物小分子
    3.1 前言
    3.2 理论部分
        3.2.1 三线性成分模型
        3.2.2 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
        3.2.3 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算法
        3.2.4 分析品质因子
    3.3 实验部分
        3.3.1 试剂与溶液
        3.3.2 样品制备
        3.3.3 仪器设备与操作
        3.3.4 经典HPLC-UV分析
        3.3.5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色谱分析的初步考虑
        3.4.2 色谱数据的预处理
        3.4.3 方法验证
        3.4.4 尿液中8 种生物小分子的分析
        3.4.5 两种化学计量学算法的评估与比较
        3.4.6 经典HPLC-UV方法验证
        3.4.7 其他尿液样本的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化学计量学辅助液相色谱全扫描单级质谱用于婴幼儿奶粉中多种雌激素的快速定量分析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化学试剂与药品
        4.2.2 样品制备
        4.2.3 LC-MS分析
        4.2.4 理论与方法
        4.2.5 软件与程序
        4.2.6 安全考虑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质谱条件的优化
        4.3.2 奶粉样本预处理条件的优化
        4.3.3 应用二阶校正算法
        4.3.4 方法验证
        4.3.5 基体效应
        4.3.6 经典质谱方法对照
        4.3.7 其他婴幼儿奶粉样本的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化学计量学辅助校正转移策略用于环境样本中三种农药的测定:解决信号不稳定并维持二阶优势
    5.1 前言
    5.2 理论部分
        5.2.1 三线性成分模型
        5.2.2 自加权交替归一化残差拟合算法
        5.2.3 分段直接标准化
    5.3 实验部分
        5.3.1 模拟荧光数据
        5.3.2 真实荧光数据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模拟荧光数据的解析
        5.4.2 真实荧光数据的评估
        5.4.3 真实荧光数据的解析
        5.4.4 经典的HPLC-FLD验证
    5.5 小结
第6章 探索数据融合和数据分割的优势:化学计量学分析液相色谱单级全扫描四重碎裂电压质谱数据
    6.1 前言
    6.2 理论部分
        6.2.1 三线性成分模型
        6.2.2 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
    6.3 材料与方法
        6.3.1 化学试剂
        6.3.2 样本制备
        6.3.3 LC-MS分析
        6.3.4 数据预处理
        6.3.5 软件与程序
    6.4 结果与讨论
        6.4.1 数据类型与算法选择
        6.4.2 LC-MS数据的综合考虑
        6.4.3 实验体系I的分析
        6.4.4 实验体系II的分析
        6.4.5 经典MRM方法对照
    6.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素养为本”的“教、学、评”一致性概念及其理论
    第一节 核心概念及其内涵
        一、“素养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教、学、评”一致性
    第二节 “素养为本”的“教、学、评”一致性的标准及实现条件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参照标准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条件
    第三节 “素养为本”的“教、学、评”一致性的主要功能
        一、“教、学、评”一致性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法则
        二、“教、学、评”一致性是提升学生学业质量水平的助推器
        三、“教、学、评”一致性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四节 “素养为本”的“教、学、评”一致性的取向及特征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认知取向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特征
第二章 “素养为本”的“教、学、评”一致性的分析框架
    第一节 基于“素养为本”的课程实施的取向问题
    第二节 “教、学、评”一致性分析的理论依据
        一、典型一致性分析框架的局限性
        二、“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模型
        三、两个重要的课程实施分析框架
    第三节 “教、学、评”一致性分析框架的构建
        一、分析框架的初步设想
        二、分析框架的修正完善
第三章 高中化学“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对象
        一、研究地区
        二、研究参与者
    第三节 资料收集
        一、资料收集概述
        二、资料来源
    第四节 资料分析
        一、资料的编号
        二、资料的分析
        三、研究信度、效度
第四章 高中化学“教、学、评”一致性的程度分析
    第一节 甲学校参与教师“教、学、评”一致性程度分析
        一、A教师“教、学、评”一致性程度
        二、B教师“教、学、评”一致性程度
        三、C教师“教、学、评”一致性程度
    第二节 乙学校参与教师“教、学、评”一致性程度分析
        一、D教师“教、学、评”一致性程度
        二、E教师“教、学、评”一致性程度
    第三节 丙学校参与教师“教、学、评”一致性程度分析
        一、F教师“教、学、评”一致性程度
        二、G教师“教、学、评”一致性程度
    第四节 丁学校参与教师“教、学、评”一致性程度分析
        一、H教师“教、学、评”一致性程度
        二、J教师“教、学、评”一致性程度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中化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调查统计与分析
        一、原因统计分析
        二、目标要素分析
        三、素养特征分析
    第二节 影响因素分析
        一、数据处理
        二、研究结果
    第三节 模型建构与结论分析
        一、理论模型建构
        二、研究结论分析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构建了“素养为本”的“教、学、评”一致性分析框架
        二、高中化学课堂中总体“教、学、评”一致性程度较低
        三、揭示了影响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评”一致性因素
    第二节 提升“教、学、评”一致性的对策
        一、在实践中倡导“素养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优化化学感知课程的“教、学、评”设计
        三、保障外部评价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
        四、着力发展化学教师的课堂评价素养
        五、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策略
    第三节 研究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反思
        二、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一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第四章编码依据)
    附录二 参与高中教师基本信息收集表
    附录三 实施课堂观察的听课记录纲要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基于“素养为本”的高中生化学元认知水平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化学元认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1.1.2 化学元认知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需求
        1.1.3 化学元认知是提升学生学业质量的基础
    1.2 研究综述
        1.2.1 元认知理论
        1.2.2 化学元认知
        1.2.3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认知
        2.1.2 元认知
        2.1.3 化学元认知水平
        2.1.4 元认知教学策略
    2.2 理论基础
        2.2.1 认知发展理论
        2.2.2 元认知理论
3 基于“素养为本”的高中生化学元认知现状调查设计及实施
    3.1 影响高中生化学元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
        3.1.1 学生
        3.1.2 教师
        3.1.3 学习材料
    3.2 “素养为本“的高中生化学元认知水平测评工具设计与检验
        3.2.1 问卷的编制过程
        3.2.2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和修订
    3.3 “素养为本”的高中生化学元认知水平测评调查与实施
        3.3.1 样本选取
        3.3.2 数据的收集
    3.4 “素养为本”的高中生化学元认知水平访谈设计与实施
        3.4.1 访谈目的
        3.4.2 访谈提纲
4 基于“素养为本”的高中生化学元认知水平现状分析
    4.1 高中生化学元认知水平的有效问卷基本信息统计
    4.2 高中生化学元认知水平的现状分析
        4.2.1 化学元认知知识水平结果分析
        4.2.2 化学元认知体验水平结果分析
        4.2.3 化学元认知监控水平结果分析
    4.3 高中生化学元认知水平差异性分析
        4.3.1 性别差异性分析
        4.3.2 年级差异性分析
        4.3.3 学习能力差异性分析
        4.3.4 地区差异性分析
        4.3.5 选科意向差异性分析
    4.4 高中生化学元认知水平访谈结果分析
        4.4.1 访谈对象选取
        4.4.2 访谈结果分析
    4.5 高中生化学元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性的原因分析
        4.5.1 性别差异原因分析
        4.5.2 年级差异原因分析
        4.5.3 学习能力差异原因分析
        4.5.4 地区差异原因分析
        4.5.5 选科意向差异原因分析
5 提升“素养为本”高中生化学元认知水平的教学对策
    5.1 提升高中生化学元认知知识水平的教学对策
        5.1.1 强化学生自我意识,提高自我效能感
        5.1.2 建立化学知识网络,优化核心知识结构
        5.1.3 利用“出声思维法”,促进解题思维外显
    5.2 提升高中生化学元认知体验水平的教学对策
        5.2.1 营造和谐课堂氛围,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5.2.2 创设课堂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2.3 设计分层分级训练,发展化学核心素养
    5.3 提升高中生化学元认知监控水平的教学对策
        5.3.1 督促学生建立“化学学习计划表”,提升计划与准备水平
        5.3.2 指导学生实施“化学自我提问单”,提高方法与执行能力
        5.3.3 检查学生梳理“化学错题分析集”,强化反馈与监控措施
        5.3.4 鼓励学生开展“反思型化学日记”,培养检验与反思习惯
6 研究结论与反恩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6.2.1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6.2.2 研究反思与展望
附录1 高中生化学元认知水平测试问卷(预测问卷)
附录2 高中生化学元认知水平测试问卷(正式问卷)
附录3 不同学习能力高中生在化学元认知水平各维度的多重比较
附录4 个案访淡记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因子分析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化学计量学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肖逸帆,许琳,陈媛. 广东化工, 2021(11)
  • [2]高中化学学科价值认同状况调查及教学建议 ——以《有机化合物》单元为例[D]. 罗小娟.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3]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现状研究[D]. 吴俊杰.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结构与评价研究[D]. 戴红. 扬州大学, 2021(09)
  • [5]组织体中内源性荧光团定量检测算法以及在组织光学仿体中的实验研究[D]. 宋晓康.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6]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表征及评价研究[D]. 李秀壮.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7]化学多维校正及高维模式识别基础理论及创新性应用研究[D]. 王童. 湖南大学, 2020(08)
  • [8]化学多维校正基础理论在复杂体系的若干创新性应用研究[D]. 孙小东. 湖南大学, 2020(09)
  • [9]“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D]. 杨季冬.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10]基于“素养为本”的高中生化学元认知水平调查及对策研究[D]. 刘年.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因子分析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