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页的可用性设计

论网页的可用性设计

一、浅谈Web页面的可用性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刘伟,刘正捷[1](2022)在《一种面向移动APP的半自动化可用性测试方法》文中认为目的建立一种半自动化可用性测试方法,为研究人员在使用传统可用性测试方法识别移动APP可用性问题时所需成本过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思路。方法使用数据采集工具CAUX,在用户执行测试任务的过程中以屏幕录制的方式自动捕获用户行为数据。利用图像对比技术从录屏数据中提取实际的任务执行序列,然后与预期的任务执行序列进行对比,自动提取存在可用性问题的页面和相关的用户行为数据,并输出一份问题页面报告。根据报告内容可以快速确定可用性问题。最后以虾米音乐作为案例进行对比实验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使用该方法发现了传统方法难以发现的绝大多数存在可用性问题的页面及其可用性问题。结论该方法通过远程自动捕获和半自动分析用户执行测试任务时的录屏数据,可以有效发现APP在日常使用环境中存在的可用性问题,从而降低了可用性测试成本,有助于新手研究人员的使用,并很好地推动产品的快速迭代。

董峰[2](2021)在《“全海深”虚拟全景3D可视化直播项目技术应用实践》文中认为本文介绍了为全海深"万米载人深潜工程"定制打造的实时虚拟全景3D直播系统,利用HTML5与Web GL结合的Web3D解决方案。该方案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免插件、基于硬件加速、二次开发性等优点,能实现移动端轻量化Web3D实时渲染效果呈现,该平台同时利用数据可视化的表达方式,提升了潜器下潜过程受众的沉浸感和互动体验,是一次视频直播外的有益尝试。

刘锦源,曹树金[3](2021)在《搜索引擎结果界面(SERP)可导航性对搜索体验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意义】探讨搜索引擎结果界面可导航性对搜索体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过程】从信息觅寻视角把可导航性划分为链接清晰性、结构清晰性和目标识别性三个维度,以此提出可导航性和搜索体验之间的研究假说并构建了理论模型。采用2×2×2组间设计实验分析搜索引擎结果界面可导航性对搜索体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结论】搜索引擎结果界面可导航性影响搜索体验,高水平的结构清晰性和目标识别性为用户带来更佳的搜索体验;结构清晰性和目标识别性正向影响感知可导航性,感知可导航性通过可用性对用户态度产生积极效应。【创新/局限】从可导航性理论角度考察了搜索引擎结果页面对搜索体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搜索引擎结果页面优化具有启示意义。受限于实验条件,未来研究应继续深入探讨页面要素对搜索体验的影响。

刘心一[4](2021)在《高中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与实验平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快速演进,社会对人工智能技术核心人才培养水平的要求将会不断提高。针对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相关专业高素质技术人才储备不足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要更早一步向学生介绍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具体来说,现有高中信息技术课课程应该肩负起更多的任务,不仅要向高中生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培养高中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人工智能这门课程走向课堂的关键是能让学生在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有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验室”。为了解决上述种种实际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套高中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与实验平台。本文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工智能在线学习平台的基础架构设计。本平台使用了基于Docker容器的虚拟化技术和基于Kubernetes的容器编排技术进行设计,最终实现了一种资源统一的人工智能在线实验环境。经过完善优化的集群能够即时分配和调度用户所需的计算资源。基于GitLab和Helm设计并开发的一套DevOps工具链,实现了各个模块的自动打包和快速部署。第二部分主要内容是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本平台的模块主要可划分为实验模块,考试模块,课程学习,演示实验,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共六大主要功能模块。整个系统中前端选择了 React框架,后端方面则是采用了 Django框架进行研究和开发。第三部分介绍了身份认证网关模块的设计和实现。基于OAuth2.0协议提出了一种介入微信扫码登录的单点登录协议,使用Django开发框架进行开发,搭建了认证服务器。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服务器集群中的虚拟化、资源调度等技术进行研究,基于Jupyter开发了一种学生在线实验界面,基于React开发了一种学生在线学习界面,基于Kubernetes集群设计了一套DevOps工具链,基于OAuth2.0协议改进后提出了一种单点登录协议。最终设计并实现了一套高中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与实验平台,并最终投入使用。

陈为东[5](2021)在《过程感知视域下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学研究的偶然性发现离不开偶遇信息的点燃,从而引导个体心理发生顿悟、联结、移情和沉思,个体从偶然的被动获得转移到主动求索,非线性和线性的信息搜索行为彼此共生或演替,偶然性与必然性交织存在。偶遇的信息具有潜在价值,希冀解决科学难题、科研疑惑。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个体在搜索、浏览、交互过程中发生信息偶遇的可能性变大,信息偶遇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术新媒体以学术信息服务为己任,包括学术APP、学术虚拟社区、学术微信公众号、学术社交网络和学术博客等多元类型,承载着丰富的学术资源,拥有基数庞大的科研人群,用户之间通过彼此关注、留言、互粉等,形成了社会网络关系,缓解了科研人员的信息孤岛现象。目前关于学术新媒体信息行为的研究主要偏重于主动的交流、交互、共享、贡献、持续使用、科研合作等行为,被动的信息获取行为还有待深入探索。用户在学术新媒体环境下意外获得有趣或有用的信息逐渐常态化,国内外多个领域都有关注信息偶遇,图情领域对信息行为的研究也延伸到了信息偶遇。信息偶遇一般过程模型中涵盖了注意、停驻、检验、摘取、返回5个步骤,表现为偶遇前—偶遇中—偶遇后3个阶段。目前缺少从心理和认知层面探析学术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的发生原因、感知变化和后续采纳等问题,有必要在偶遇过程下结合用户的感知心理去深入分析信息偶遇现象,挖掘偶遇信息价值,为科学发现提高几率。本文主要分析过程感知下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机理、偶遇发生前的影响因素、偶遇中用户的认知演变、偶遇后用户信息采纳路径以及促进信息偶遇的感知和采纳策略5个方面展开相关研究。(1)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机理。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的个体、环境、行为因素和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S-O-R(即刺激—个体心理、生理—反应),结合学术新媒体特色和信息偶遇概念,将学术新媒体信息偶遇行为的要素划分为: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环境、学术信息。在已有信息偶遇发生过程和过程感知模型下分析了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过程:偶遇前-偶遇中-偶遇后。将感知融入到偶遇行为过程,构建了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过程感知模型,给出学术新媒体信息偶遇行为机理模型,包括5个子机理,分别为信息偶遇前的注意触发,信息偶遇中的心流体验、认知联结、感知控制,信息偶遇后的行为反馈,深入分析了5个子机理,以及过程与机理的关系,子机理之间的演进关系。(2)偶遇前引发学术新媒体用户发生信息偶遇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S-O-R模式和技术接受模型从学术新媒体的用户维度、信息维度、环境维度分析引发信息偶遇行为的影响因素,给出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的影响因素理论假设模型。其中信息维度包括信息特征、信息质量,环境维度囊括了平台可用性、平台多样性,用户维度涵盖了好奇心理、感知有用性、感知控制、先验知识以及信息偶遇行为共有9个变量,10个假设。通过问卷调查学术新媒体平台上发生过信息偶遇行为的用户,问卷设计的题项中涉及到是否发生过信息偶遇行为的设置,以排除没有发生过信息偶遇行为的用户;再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例验证了假设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信息特征、信息质量、平台可用性、平台多样性对感知有用性均具备显着正向影响;先验知识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控制均存在显着正向影响,信息特征显着影响用户的好奇心理;好奇心理、感知有用性、感知控制显着正向影响信息偶遇行为。(3)偶遇中学术新媒体用户的认知演变。本文采用访谈获取学术新媒体用户发生信息偶遇行为时的心理、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资料,共访谈了15位曾经发生过信息偶遇事件的学术新媒体用户。由于学术新媒体主要服务于科研工作者,且以学术信息服务为主,因此,本文以硕博研究生和高校教师为目标人群,共获得4.5万余字的访谈资料。再根据扎根理论的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获得了初始概念38个、初始范畴19个、主范畴8个,最终得到信息偶遇中的用户认知演变状况,构建了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过程中的认知演变模型。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中认知变化时的认知结构经历了同化、顺应、图式联结和意义建构过程,最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网络,并结合意义建构理论解读了用户从认知鸿沟、断带到认知联结跨越,对认知演变的意义进行了阐释。(4)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路径构型。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信息采纳模型(IAM)、技术接受模型(TAM)和感知价值接受模型(VAM),提取了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动因构成,动因包括:信息质量、信源可信度、感知有用性、感知收益、认知结构、好奇心理和感知成本7个动因。通过问卷获得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动因数据。利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中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检验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组态构型,经过数据校准(完全隶属、交叉点和完全不隶属)得到真值表、必要性条件分析、组态充分性条件和结果稳健性分析,得到影响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7条路径,即7种组态结果,并解释了这7条路径。(5)提出了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前-中-后的感知与采纳策略。刺激物特征显着影响信息偶遇的发生,从信息偶遇前的信息质量(信息内容、信息源)和信息特征(信息表征和信息标题)等角度实现注意触发。信息偶遇中用户的认知心理、情感情绪都存在不断的变化,从认知联结、偶遇信息相关信息、感知控制和信息偶遇能力素养角度,帮助用户实现偶遇信息和先验知识的语义互联,更好地理解和研判偶遇信息的作用和价值;最后给出了促进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采纳的策略,从平台可用性、偶遇信息资源关联和学术新媒体的网络口碑等角度,提升偶遇信息的采纳度从而实现信息价值。本研究丰富了学术新媒体信息行为的理论体系,信息偶遇是一种被忽略的、被动的、非线性的信息获取或检索行为。在过程感知视域下,将信息偶遇行为过程分为前-中-后3个阶段,并将用户感知融入到这3个阶段,给出信息偶遇行为机理、偶遇前引发信息偶遇的影响因素、偶遇中用户的认知演化和偶遇后的采纳行为,有助于深入了解信息偶遇现象,丰富了信息行为研究。本文最后给出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的感知与采纳策略,为学术新媒体平台和学术知识服务体系的调整提供新的视角,优化学术新媒体的知识服务满意度。

甄鑫[6](2021)在《可用性设计原则在WEB界面设计中的应用与探索》文中指出网页的视觉设计是伴随互联网产生而形成的视觉传达设计课题,本文将会介绍可用性设计原则的内涵与意义以及Web界面设计的视觉元素,并从用户的角度来探讨可用性设计原则在网站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展盼婷[7](2021)在《基于云平台的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工业领域各大企业更加注重企业自身的有效管理和大量生产数据的高效存储。沥青搅拌站为我国的公路、桥梁领域提供着重要材料。目前,我国搅拌站的发展,一方面,一个企业一般有多个搅拌站遍布全国各地,这些站点大都位于偏僻的郊外,每个站点就像一片信息的孤岛,不能及时分享生产数据而且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故障处理周期长,这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半自动化的生产和半信息化的管理为企业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不便,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拥有“一体化”的平台,将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集成化,构建现代化的企业生产模式。另外,搅拌站的生产一直以来都是用量多、生产过程复杂、成品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要加强搅拌站生产的质量监督管理。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云平台设计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具体工作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设计上位机数据采集方案完成控制系统与远程系统数据交互的接口。第二,搭建基于MQTT协议的数据通信,完成现场、云平台及远程浏览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第三,基于HT For Web技术的监控,利用HT For Web技术,创建可视化界面,模拟现场生产过程,完成远程界面的可视化实时监控,为远程监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第四,根据沥青搅拌站日常的生产流程以及企业管理需求,设计了 GPS地图、系统管理、数据管理、实时监控、设备管理等五大功能部分,实现了所有站点在地图上集中显示,生产数据以及生产过程远程共享,保证了企业的集成化信息管理。整个系统在Visual Stdio 2017集成环境下,基于.Net平台,结合MVC的设计模式进行前后端分离开发,并将系统部署上“云”。最后根据系统的需求,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功能和性能两方面的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可以得出,系统各部分均可正常运行,整体性能达到预期效果。本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对提高搅拌站企业管理水平以及加快传统行业向现代化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于承志[8](2021)在《软件使用手册本地化英译中翻译实践报告 ——以Azure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全球化速度的加快,软件本地化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随之而来的,是对软件翻译需求的急剧增加。然而,软件本地化在翻译质量、翻译风格、翻译模式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专业性不达标。本翻译实践报告以Microsoft Azure软件使用手册为例,总结了机器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中的错误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译后编辑策略。本报告首先分析了Microsoft Azure软件使用手册的语言和风格特征。然后选择了Trados做为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进行机器翻译。其次,在卡特琳娜·莱斯文本类型理论中信息型文本的翻译策略指导下,对机器翻译后的文本逐句进行人工译后编辑。为保证译文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作者还邀请了计算机行业的专业人士对译后编辑的译文进行校对和评审。最后,根据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质量评价模型对错误进行分类,分析每种错误类型的出现频率,并针对典型错误提出相应的译后编辑策略。本翻译实践报告的结果显示,在随机选取的十章软件使用手册(750句)中,47%(352句)有不同类型的错误,需要进行译后编辑。其中,不符合表达习惯的翻译占22%(164句),其次是术语误用(17%,125句),误译(4%,29句),过度翻译(5%,34句)。为了满足信息型文本对翻译准确性和专业性的要求,作者提出了句子拆分、语序调整和词义重选等译后编辑策略。本文应用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指导软件手册的翻译。作者结合理论与实例,对软件手册中的机器翻译错误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相应的译后编辑策略。为软件本地化领域的翻译人员提供翻译建议,以提高软件手册翻译的质量。

徐宗霖[9](2021)在《社区垃圾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升,城乡的生活垃圾问题也凸显出来,本课题以社区垃圾管理为研究对象,对该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与开发。通过对社区垃圾管理现状的调研进行总结分析,了解用户需求,构建社区垃圾管理系统框架;在框架基础上,针对系统应用层和数据层进行设计与开发实现;根据界面设计原则,对系统展现层进行设计开发;根据系统要求,对其终端设备进行设计;所开发的系统进行运行测试。主要完成的具体工作如下:(1)根据调研结果,通过Kano模型进行需求分析得出结论,并对社区垃圾管理系统进行总体功能设计和框架构建,将系统框架分为基础层、数据层、应用层和展现层四个层级,各层级间通过软硬件进行联系;(2)社区垃圾管理系统功能分析与详细设计,对系统数据层和应用层进行深入设计。系统应用层所采用的开发语言为Java,框架为SSM框架,架构为B/S架构;系统数据层通过My SQL进行设计实现;(3)系统展现层设计,首先对展现层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流程进行详细设计,其次根据界面设计原则与实例的分析研究,确定本系统的界面设计规范,最后完成系统界面设计与开发;(4)系统终端设备设计,根据系统要求、垃圾物性和垃圾箱现状等对设计要点进行整合;通过产品设计原则的研究,对系统终端设备进行方案设计,运用RHINO等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并确定最终方案。测试结果表明本文开发的系统技术可行,对研究社区垃圾管理系统具有实践指导作用。

董帅[10](2021)在《结核病患者诊疗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结核病高负担国家,防治工作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首先,在一些偏远地区因医治条件的限制,结核病患者发现、治疗与管理难度大。其次,结核病患者大多数是通过居家服药和定期检查进行治疗,但服药和定期检查依从性整体水平较差。此外,目前临床医生在选择结核病患者治疗方案时,选择依据单一,常造成方案选择不合理,使患者产生耐药性。为应对以上问题,对患者有效的诊疗与管理就变得十分重要了。通过将电子药盒、手机等智能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论文设计并实现了结核病患者诊疗与管理系统。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了两部分:一是决策树在结核病治疗方案选择中的研究与应用,首先对采集的数据集进行数据清洗、数据变换等预处理,使其完整且规范;然后进行特征选择,选择出最相关的属性进行模型训练;接着使用SPSS Modeler软件构建并输出可视化决策树模型,并使用决策树C5.0算法进行数据训练,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决策树算法在该应用场景的适用性;最后,进行评估模型,并抽取模型规则集应用于系统。二是系统设计与实现,以微信小程序技术栈为基础,实现了移动端应用;以Go语言、Java语言、JavaScript 语言为基础,结合 Spring Boot、Go-kit、React 开发框架与 Ant Design UI 库设计并实现了 Web端诊疗与管理系统;通过第三方接口为移动端与Web端系统接入电子药盒端;优化或解决了 Web端首屏加载缓慢、权限控制与系统安全控制等问题。系统包括患者推介、患者追踪、患者管理、访视管理、服药管理、预约复诊、分级诊疗、停止治疗、密接者管理、数据统计监测和数据大屏等主要功能。论文研究并实现的结核病患者诊疗与管理系统已经投入实际使用,极大地方便了定点医院、基层机构、疾控中心对结核病患者的管理,切实提高了结核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且决策树的应用为结核病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参考,达到了预期研究的目标。

二、浅谈Web页面的可用性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Web页面的可用性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面向移动APP的半自动化可用性测试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现状
2 半自动化可用性测试方法
    2.1 预期任务序列及基准图片定义
    2.2 用户行为捕获
    2.3 用户行为序列提取
    2.4 可用性问题检测
        2.4.1 提取问题页面
        2.4.2 确认可用性问题
3 案例研究
    3.1 用户招募
    3.2 可用性测试任务
    3.3 传统可用性测试
    3.4 基于屏幕录制的可用性测试
        3.4.1 任务序列和基准图片集
        3.4.2 数据采集
        3.4.3 数据分析
    3.5 实验结果分析
        3.5.1 问题页面及可用性问题
        3.5.2 偏差值与可用性问题的严重性
        3.5.3 研究成本
4 结语

(2)“全海深”虚拟全景3D可视化直播项目技术应用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键技术
    1. Web3D技术
    2. HTML5技术
    3. WebGL技术
    4. Threejs技术
二虚拟全景3D可视化直播系统及Web3D全景互动观看功能需求、设计与实现
    1. 模块划分
    2. 产品实现
    3. 系统设计
三结束语

(4)高中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与实验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平台诞生的背景
    1.2 高中人工智能教学的特点和现状
        1.2.1 高中人工智能教学的特点
        1.2.2 国内外高中阶段人工智能教育的现状
        1.2.3 人工智能教学平台的现状
    1.3 平台开发的思路与目的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原理
    2.1 虚拟化技术
    2.2 Web技术选型
        2.2.1 前端技术
        2.2.2 后端技术
    2.3 DevOps流水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平台相关技术研究
    3.1 Docker技术研究
        3.1.1 Docker原理研究
        3.1.2 容器技术与虚拟机技术的对比
    3.2 Kubernetes技术研究
        3.2.1 Kubernetes原理研究
    3.3 接入微信扫码登陆的OAuth2.0协议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平台设计与实现
    4.1 平台需求分析
    4.2 平台整体设计
        4.2.1 开发环境和整体架构设计
        4.2.2 模块架构设计
    4.3 服务镜像构建
        4.3.1 前端模块镜像
        4.3.2 后端模块镜像
    4.4 容器集群管理模块
        4.4.1 模块设计
        4.4.2 负载均衡
        4.4.3 自动部署
    4.5 单点登录服务
        4.5.1 SSO单点登录服务
    4.6 高中人工智能课程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部署与测试
    5.1 系统环境部署
        5.1.1 集群配置
        5.1.2 集群部署
    5.2 功能测试用例
    5.3 学习环境测试
        5.3.1 学习模块前端测试
        5.3.2 演示实验模块测试
    5.4 实验环境测试
        5.4.1 Pyhon数据可视化
        5.4.2 实验2-3: 使用决策树完成鸢尾花分类
        5.4.3 实验6-2: 使用K-NN算法对Forge数据集进行分类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附录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参考文献
致谢

(5)过程感知视域下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现状
        2.1.2 信息偶遇行为研究现状
        2.1.3 研究述评
    2.2 概念界定
        2.2.1 学术新媒体
        2.2.2 信息偶遇
        2.2.3 过程感知
        2.2.4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内涵
    2.3 理论基础
        2.3.1 意义建构理论
        2.3.2 图式理论
        2.3.3 信息采纳理论
        2.3.4 三元交互决定论
        2.3.5 技术接受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机理分析
    3.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的要素分析
        3.1.1 学术新媒体用户
        3.1.2 信息偶遇环境
        3.1.3 学术信息
    3.2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过程
        3.2.1 信息偶遇前
        3.2.2 信息偶遇中
        3.2.3 信息偶遇后
    3.3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机理模型与关系
        3.3.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过程感知模型
        3.3.2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机理模型
        3.3.3 信息偶遇行为过程与机理关系
        3.3.4 信息偶遇行为机理之间的演进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4.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影响因素理论假设模型
        4.1.1 学术新媒体信息维度
        4.1.2 学术新媒体环境维度
        4.1.3 学术新媒体用户维度
    4.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4.2.1 问卷设计
        4.2.2 数据收集
    4.3 数据分析与模型验证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信度与效度检验
        4.3.3 模型分析与检验
    4.4 信息偶遇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阐释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的认知演变分析
    5.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的认知演变问题提出
    5.2 研究设计
        5.2.1 扎根理论
        5.2.2 访谈对象筛选
        5.2.3 访谈过程设计
        5.2.4 访谈资料收集与整理
    5.3 访谈资料编码过程
        5.3.1 开放式编码
        5.3.2 主轴编码
        5.3.3 选择性编码
        5.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5.4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的认知演变模型构建
        5.4.1 模型构建
        5.4.2 分析与讨论
        5.4.3 认知演变意义阐释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行为分析
    6.1 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动因
        6.1.1 偶遇后信息采纳行为的动因依据
        6.1.2 偶遇信息采纳行为动因构成
    6.2 研究设计
        6.2.1 定性比较分析
        6.2.2 数据采集
        6.2.3 数据校准
    6.3 分析与讨论
        6.3.1 偶遇信息采纳必要性条件分析
        6.3.2 偶遇信息采纳的组态充分性条件分析
        6.3.3 稳健性检验
    6.4 学术新媒体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路径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感知与采纳行为促进策略
    7.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的注意触发策略
        7.1.1 利用多元化信息表征刺激用户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
        7.1.2 设计趣味性的信息标题吸引用户眼球
        7.1.3 改善信息内容质量提高偶遇信息效用
        7.1.4 监控信息源提高偶遇信息可信度
    7.2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的认知联结激活策略
        7.2.1 利用资源故事化形式促进用户认知联结
        7.2.2 推送偶遇信息相关的学者、文献和主题提高感知有用性
        7.2.3 增强用户对偶遇信息的感知控制
        7.2.4 加强培养用户的信息偶遇能力素养
    7.3 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度提升策略
        7.3.1 改善平台可用性提高偶遇信息采纳度
        7.3.2 形成偶遇信息的资源关联提高采纳度
        7.3.3 建立学术新媒体网络口碑提高信息采纳度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2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的认知演变访谈
    附录3 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动因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与研究成果
致谢

(6)可用性设计原则在WEB界面设计中的应用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可用性
    1.1 可用性的概念
    1.2 可用性设计原则
2 适当性和可识别性
3 用户界面美学
    3.1 界面清晰的板块划分
    3.2 色彩设计的组织性
    3.3 网页的品牌化
    3.4 背景色的设计
4 无障碍的设计
    4.1 易读性
    4.2 易操作性
    4.3 简易性
    4.4 容错性
5 WEB界面设计的可用性测试评估

(7)基于云平台的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云平台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搅拌站设备控制及远程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2 相关技术介绍和研究
    2.1 ASP.Net MVC设计模式
    2.2 Mini UI前端框架
    2.3 HT for Web技术研究
        2.3.1 数据容器与视图组件
        2.3.2 JSON矢量图
        2.3.3 数据绑定与动画
    2.4 ECharts可视化框架
    2.5 ADO.NET数据库访问技术
    2.6 本章小结
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 沥青搅拌站控制系统及生产流程介绍
    3.2 系统需求分析
        3.2.1 业务功能需求
        3.2.2 非功能性需求
    3.3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3.4 系统详细设计
        3.4.1 I/O数据点分析及设计
        3.4.2 数据通信设计
        3.4.3 系统业务功能模块设计
        3.4.4 前后台数据交互设计
        3.4.5 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3.5 数据库系统设计
        3.5.1 Power Designer介绍
        3.5.2 数据库设计概述
        3.5.3 部分数据表结构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云平台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实现
    4.1 云服务器选择
    4.2 Web API服务端开发
    4.3 C#数据采集(上位机)
    4.4 基于MQTT协议通信的实现
        4.4.1 MQTT代理服务器实现
        4.4.2 MQTT客户端实现
    4.5 远程监视界面实现
        4.5.1 基本图元及属性设计
        4.5.2 视图编辑器实现
        4.5.3 监视界面实现
    4.6 远程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4.6.1 GPS地图模块实现
        4.6.2 系统登录/注册模块实现
        4.6.3 系统界面框架实现
        4.6.4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
        4.6.5 数据管理模块实现
        4.6.6 故障报警模块实现
    4.7 本章小结
5 系统发布与测试
    5.1 系统发布
    5.2 系统功能测试
        5.2.1 数据通信测试
        5.2.2 远程监控界面测试
        5.2.3 业务功能模块测试
    5.3 系统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课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软件使用手册本地化英译中翻译实践报告 ——以Azure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1 Translation Project Description
    1.1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1.2 Research Significance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2 Guiding Theory
    2.1 Introduction to Text Typology
        2.1.1 Text Typology
        2.1.2 Translation Methods for Informative Text
    2.2 Quality Evaluation Framework
3 Translation Process
    3.1 Pre-Translation
        3.1.1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3.1.2 Selection of CAT Tool
    3.2 While-Translation
    3.3 Post-Translation
        3.3.1 Verification of the Inconsistency of Machine Translation
        3.3.2 Error Classification on Machine Translation Output
        3.3.3 Putting Forward Post-editing Methods
4 Case Study
    4.1 Language and Style Errors
        4.1.1 Attributive Clause
        4.1.2 Prepositional Phrases
        4.1.3 Verbal Phrases
    4.2 Terminological Errors
    4.3 Inaccurate Translation
        4.3.1 Negative Structure Sentence Translation
        4.3.2 Fragmentary Sentence Translation
        4.3.3 Article Translation
References
Appendix(1):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he Author’s Analysis
Appendix(2):TAC’s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Acknowledgement

(9)社区垃圾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活垃圾管理现状
        1.2.2 智能垃圾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1.2.3 系统开发技术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组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内容组织
2 社区垃圾管理系统调研分析及框架设计
    2.1 社区垃圾管理系统前期调研
        2.1.1 调研地点分析与确定
        2.1.2 调研情况分析与总结
        2.1.3 访谈内容分析与总结
        2.1.4 垃圾管理系统初始需求
    2.2 基于Kano模型的需求分析
        2.2.1 理论方法
        2.2.2 问卷与李克特量表设计
        2.2.3 初始需求与重要度的数据
        2.2.4 最终需求与重要度的数据
        2.2.5 设计要求确定
    2.3 社区垃圾管理系统框架设计
        2.3.1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2.3.2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社区垃圾管理系统功能设计与开发
    3.1 多功能模块分析与设计
        3.1.1 综合调度模块
        3.1.2 数据分析模块
        3.1.3 基础信息模块
        3.1.4 系统管理模块
        3.1.5 平台对接模块
    3.2 数据库设计
        3.2.1 数据库需求分析
        3.2.2 逻辑结构设计
    3.3 数据库开发
        3.3.1 数据库E-R图绘制
        3.3.2 数据表设计
    3.4 系统开发模式与搭建
        3.4.1 系统开发架构
        3.4.2 系统开发过程中相关软硬件信息
        3.4.3 系统技术框架设计
        3.4.4 系统项目搭建
        3.4.5 系统详细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系统界面设计
    4.1 结构功能设计
    4.2 功能流程设计
        4.2.1 系统登录流程设计
        4.2.2 基本信息流程设计
        4.2.3 综合调度流程设计
        4.2.4 数据分析流程设计
        4.2.5 系统管理流程设计
    4.3 界面设计原则与规范
        4.3.1 界面设计原则与实例分析
        4.3.2 界面设计规范
    4.4 系统界面设计
        4.4.1 系统低保真设计
        4.4.2 系统高保真设计
    4.5 可用性测试与界面开发
        4.5.1 可用性测试
        4.5.2 界面设计开发
    4.6 本章小结
5 系统终端产品设计
    5.1 产品设计要点
        5.1.1 系统需求与技术分析
        5.1.2 垃圾箱现状分析
        5.1.3 垃圾物性分析
        5.1.4 设计要点确定
    5.2 竞品分析与产品设计原则
        5.2.1 分类垃圾箱竞品分析
        5.2.2 产品设计原则
    5.3 产品设计方案
    5.4 产品三维模型设计与效果图
        5.4.1 模型一设计与效果图
        5.4.2 模型二设计与效果图
        5.4.3 方案评分
    5.5 本章小结
6 称重模块设计与系统测试
    6.1 称重模块模型设计实现
        6.1.1 称重模型设计
        6.1.2 数据传输测试
    6.2 系统测试
        6.2.1 系统安装基本要求
        6.2.2 系统安装运行
        6.2.3 系统功能测试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结核病患者诊疗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2 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决策树
        2.1.1 决策树算法概述
        2.1.2 决策树的核心问题
        2.1.3 常用决策树算法
    2.2 React框架
    2.3 移动APP开发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结核病患者诊疗与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1.1 业务需求分析
        3.1.2 功能需求分析
        3.1.3 非功能性需求
    3.2 系统总体设计
        3.2.1 系统架构设计
        3.2.2 软件结构设计
        3.2.3 主要模块总体设计
        3.2.4 数据库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结核病患者治疗方案选择研究
    4.1 问题描述
    4.2 基于决策树的治疗方案选择模型实现
        4.2.1 决策树C5.0算法原理
        4.2.2 数据集采集与处理
        4.2.3 结核病方案选择模型构建
        4.2.4 模型训练
    4.3 模型分析与应用
    4.4 本章小结
5 结核病患者诊疗与管理系统实现
    5.1 开发环境介绍
    5.2 系统实现难点与解决方案
        5.2.1 首屏加载缓慢
        5.2.2 权限控制
        5.2.3 系统安全控制
    5.3 系统Web端主要功能模块实现
        5.3.1 系统登录模块
        5.3.2 患者推介模块
        5.3.3 患者追踪模块
        5.3.4 患者诊疗模块
        5.3.5 患者管理模块
        5.3.6 数据大屏模块
    5.4 APP功能实现
        5.4.1 登录与注册
        5.4.2 患者端
        5.4.3 工作人员端
    5.5 系统测试
        5.5.1 功能测试
        5.5.2 性能测试
    5.6 系统部署
    5.7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浅谈Web页面的可用性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面向移动APP的半自动化可用性测试方法[J]. 刘伟,刘正捷. 包装工程, 2022(02)
  • [2]“全海深”虚拟全景3D可视化直播项目技术应用实践[J]. 董峰. 现代电视技术, 2021(10)
  • [3]搜索引擎结果界面(SERP)可导航性对搜索体验的影响研究[J]. 刘锦源,曹树金. 情报科学, 2021(10)
  • [4]高中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与实验平台[D]. 刘心一.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5]过程感知视域下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研究[D]. 陈为东. 吉林大学, 2021(01)
  • [6]可用性设计原则在WEB界面设计中的应用与探索[J]. 甄鑫. 软件, 2021(07)
  • [7]基于云平台的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展盼婷.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8]软件使用手册本地化英译中翻译实践报告 ——以Azure为例[D]. 于承志. 大连理工大学, 2021
  • [9]社区垃圾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D]. 徐宗霖.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10]结核病患者诊疗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董帅.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论网页的可用性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