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研究生专题讲座《医学影像学进展》的探索

中医药院校研究生专题讲座《医学影像学进展》的探索

一、中医院校研究生开设《医学影像学进展》专题讲座的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廉波[1](2021)在《中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甘亚[2](2020)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2017年10月,“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弘扬了大健康和大医学的健康理念,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发展方向,丰富和完善现代医学的内涵。为深入贯彻落实“双一流”高校建设战略,培养世界一流医学人才,我国医学院校应主动对接健康中国战略的发展,从关注个体健康转向关注群体健康,从关注疾病治疗到关注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维护,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因此,加快高质量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满足健康中国的人才需求,对于健康中国的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健康中国”战略为背景,以提高临床医学生培养质量为出发点,研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并提出优化策略,力求为优化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过程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比较法、案例研究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从健康中国视角出发,研究美国一流大学医学人才培养的特点;剖析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等各环节要素,进一步揭示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的新内涵,明确临床医学本科生需要具备的职业态度、医学技能、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等;其次,通过专家访谈法了解医学教育领域专家对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得出“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和考核形式等方面的优化策略。研究步骤及结果第一章是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通过对临床医学教育现状和改革措施的分析,明确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对健康中国、临床医学本科生、优化策略等进行核心概念界定,提出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二章是研究美国一流大学医学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从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对美国6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一流医学院人才培养进行全面的剖析,总结了美国医学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结合美国一流大学医学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启示。第三章是国内高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案例研究。通过对10所双一流高校的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案例研究,展示了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培养现状和特点,分析与“健康中国”战略对医学人才需求的差距,最后提出在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改进。第四章是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定性研究。通过对15名临床医学领域的专家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优化措施方面进行专家深入访谈。归纳概括基于健康中国的背景理念,探讨对临床医学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并提出对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的观点和建议。第五章是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从健康战略发展需求出发,构建以大健康为理念的教学模式。在培养目标上,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推进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课程、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整合课程、临床思维与实践课程、人文素养与社会科学课程、素质拓展与创新课程五大课程模块的构建,加强学生预防意识、群体健康维护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以问题为中心、小组讨论、基于案例学习、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考核评价方面,丰富考核形式,促进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价体系。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各要素的优化研究,为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提供现实参考。研究结论本研究从“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出发,立足于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发展需求,提出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考核评价等方面的优化策略,为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和管理参考,丰富我国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和理论。

顾文轩[3](2020)在《医养结合模式下大连市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文中提出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愈发加重,如何更好地治疗和看护患病、失能以及半失能老人愈发成为各家各户的共有问题。医院和养老院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医疗和养老的分离,致使许多老年病患在医院成了“常住户”,“押床”导致医院病床紧缺,令很多需要住院的人无床可住。“医养结合”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互相融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大连市人口老龄化严重且失能老人比重高,大连市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不断进行探索。但由于大连市老年人口的比例逐渐加大,其养老服务具有的不足也逐渐显露;养老机构缺乏,社会养老体系有待完善,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紧缺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阐明在医养结合模式下,从人力资源和高等教育的角度重视康复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运用比较分析、理论研究、综合分析互相融合的方法,通过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的居住老人、康复专业人员和机构管理者的调查访谈,分析大连康复人力培养资源的需要;经过调查走访高校康复学生、老师和用人单位等等,探索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归纳总结大连市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从政府、高校、社会以及人才培养价值评价四个方面提出医养结合模式下大连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大连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和康复人才培养有一定推动作用。

高强[4](2020)在《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高等院校医学专业设置研究》文中提出

匡秋潼[5](2020)在《我国独立办学医学院校本科专业设置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独立办学医学院校是我国医学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结构布局调整,推动一批医学院校与综合大学合并,打破了1952年院系调整以来医学院校长期独立办学的格局,从而形成了综合大学医学院与独立办学医学院校并存的高等医学教育办学模式。近年来,本科教育质量革命愈演愈烈,高等教育从外延式发展步入内涵式发展。从“双一流”计划的一流大学到一流学科到“双万”计划的一万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和省级一流专业,专业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点和根本。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核心元素,一流专业是一流本科的基础,综合大学医学院专业数量少、培养规模小、奉行以培养研究型医学人才为主的精英教育模式,因此独立办学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值得关注。独立办学医学院校专业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地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是我国独立办学医学院校提高办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步骤和必由之路。本研究选取办学历史悠久、办学规模稳定的49所独立办学医学院校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了本科专业设置的研究进展,形成文献综述并界定相关概念。其次把我国医学院校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对每个时期的发展及其原因进行探究;从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独立办学医学院校的专业数量、专业结构、专业类型、专业增设与撤销情况、一流专业建设情况等专业设置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通过对我国医学院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历史发展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医学院校专业设置管理模式的改变。二是分析我国独立办学医学院校专业设置的情况,发现独立办学医学院校本科专业设置存在专业数量发展不合理、专业撤销速度缓慢、学科覆盖过大过全、办学特色淡化等问题。并在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我国独立办学医学院校专业设置优化的对策建议:一是合理调整专业数量,增加医学相关专业比重;二是建立动态专业调整机制,从供给侧出发优化专业结构;三是发挥学术权力在专业设置中的主导作用;四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调整多方监管机制。

王晴[6](2020)在《我国县级医院临床诊疗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基于Second Opinion的理论和实践》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论文从疾病再诊断(Second Opinion)的理论和实践出发,旨在探索县级医院的诊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为提升我国县级医院诊疗能力提出建议。研究方法1.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出疾病再诊断的基本概念、主要内涵等理论基础,综述国内外疾病再诊断的效果评估研究及其结论。2.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以疾病再诊断服务中的临床专家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诊断不一致率、治疗方案不一致率,得出我国疾病再诊断典型案例的实践效果。3.应用质性资料分析法,随机选取疾病再诊断案例作为现场观摩样本,梳理记录再诊断医生和首诊医生的对话交流,梳理出我国县级医院诊疗中的问题。4.应用专家访谈法,基于梳理出的县级医院诊疗中的问题,以问题原因为主题,以再诊断医生为访谈对象,开展专家访谈,梳理出具体的原因。研究结果1.梳理了疾病再诊断的概念、内涵与研究现况。该部分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梳理疾病再诊断的相关理论基础,介绍疾病再诊断的概念内涵、发展过程、作用意义及效果评估等。2.分析了我国疾病再诊断典型案例的实践效果。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诊断不一致率与治疗方案不一致率。3.分析了我国县级医院临床诊疗中的主要问题。采用质性资料分析法,对再诊断服务的文本资料进行分析提炼。4.分析了县级医院临床诊疗中问题的原因。该部分采用专家访谈法,访谈内容主要包括疾病再诊断的实践过程中,县级医院医生在诊疗中暴露问题的原因及相关建议。结论本研究基于疾病再诊断的理论和实践,对于精准发现县级医院医生诊疗能力薄弱点,具有重要意义。县级医院医生在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问诊技能、阅片能力以及诊疗思维方面仍存在薄弱之处,相关原因包括学历层次、临床经验、继续教育等三方面,据此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县级医院医生医疗服务水平,为县域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建议1.丰富医学教育培养模式,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技能。2.加强和完善县级医院继续医学教育。3.完善医疗人才队伍激励保障机制,促进医疗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桑继业[7](2020)在《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老年护理方向课程设置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老年护理方向岗位胜任力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之上,构建老年护理本科课程设置方案。为我国老年护理方向本科层次教育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德尔菲法,并联合应用文献分析法、专家会议法等方法。具体如下:1.文献分析法,对护理领域胜任力模型和老年护理教育有关文章的研读,了解国内外护理胜任力模型和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与现状。分析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外老年护理教育现状。基于此总结归纳出对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的启示。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老年病科护士角色,参考护士胜任力相关研究和不同国家对于老年护理本科胜任力的要求,同时结合研究者通过对老年病科优秀护士的观察,形成老年护理岗位胜任力条目池和老年护理课程科目群。2.专家会议法,课题组成员组织老年护理教育(3名)、老年临床护理(2名)、心理学(1名)、统计学(1名)领域共计7名权威专家进行专家会议,对形成的老年护理岗位胜任力条目池和老年护理课程科目群进行删减、补充、归类。3.德尔菲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德尔菲法。严格根据纳入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权威专家,所选专家囊括老年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等领域。本研究对18名专家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两轮咨询,根据专家意见、数据统计结果、课题组专家讨论,最终构建了老年护理方向岗位胜任力模型和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老年护理课程。结果:1.构成的老年护理方向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包含6个一级指标、44个二级指标。对6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析,权重排名依次为A理论知识(26.23%)、B实践技能(26.23%)、C职业素养(18.99%)、F沟通能力(13.03%)、E管理能力(8.69%)、D个性特质(6.83%)。2.构建了基于岗位胜任力老年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最终确立了课程包括7个课程模块,44个课程科目的老年护理课程设置。结论:1.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等方法最终建立了老年护理方向岗位胜任力模型,并基于此模型构建了老年护理课程设置方案。2.建立的老年护理方向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结合老年护理实践,在老年护理人才的评价、培训、选拔等方面能提供参考。3.构建的老年护理方向课程设置方案,突出老年护理特性,为我国老年护理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蔡晓婷[8](2020)在《河南省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现状调查》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河南省28家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现状,研究内容包括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情况、学科带头人能力调查、全科医学科临床师资职业认知、教育培训情况及其基本服务能力、全科门诊患者对全科的认识和全科需求;分析上述问卷结果,阐述目前学科建设现状,总结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建设的成效,发现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结合河南省全科发展实际情况,向卫生部门提出推进我省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专题小组讨论法、专家咨询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展开调查研究。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专题小组讨论法和专家咨询法设计调查河南省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的问卷,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综合医院全科学科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最后对数据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年龄、工作、带教时间等采用构成比和均数±标准差表示。研究结果:(1)在欧美国家全科医学被公认为一门着名的学术学科有百年历史,学科声誉和竞争力在不断增强,其学科建设体系和制度相对成熟。欧美国家医院没有等级之分,其全科医学建设的研究主要围绕初级保健临床研究、全科医生教学经验、全科医生执业模式研究、全科住院医师培养模式、社区流行病学研究。我国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区有关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的研究集中在基地建设、师资建设、门诊建设、住院医师管理等领域,但存在研究对象单一,研究内容不足等问题。(2)通过对28名全科基地主任问进行问卷调查,所调查医院均独立设置全科病房及门诊,并附属有基层实践教学基地。病房基本教学设备齐全,但大部分基地全科门诊设置未达到国家要求。全科主任平均每周门诊时间为(2.19±1.07)天,平均每周门诊带教时间(2.03±1.22)天,平均每周行政时间(3.22±1.73)天。88.89%的全科医学科成立了全科教研室及培训领导小组。83.33%的医院建立了培训基地管理办法。94.44%的医院有基地管理主任负责制及专/兼职秘书。但在科研领域,只有35.7%承担了全科领域课题。(3)通过对268名全科基地临床师资进行问卷调查,其从事全科前的专业集中在内科(75.0%),师资认证形式主要是省级及以上全科师资培训班(55.0%)。62.3%的全科医生认为工作压力非常大,主要来源为工作量大。全科师资培训内容集中在医学知识(68.3%)、职业素养(63.4%)、与病人沟通能力(58.9%)、预防保健(36.2%)、临床操作技能(22.8%)、公共卫生服务(17.9%)、健康教育(13.4%)。全科继续医学教育内容集中在临床医学(62.3%)、预防医学(54.1%)、康复医学(13.4%)、健康教育(32.5%)、急诊急救(33.2%)、精神心理卫生(19.7%)、营养学(29.1%)、医学影像学(29.1%)、交流与沟通(22.8%)、管理学(7.8%)、计划生育技术指导(4.1%)。(4)通过对840名全科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74.8%的患者就诊次数在3次以上,就诊目的为开药及开具检查单(28.3%)、健康体检(22.1%)、慢性病复诊(20.5%)。21.1%的患者认为全科医生是万金油医生,只有15.5%患者对社区首诊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有所了解。患者希望得到的全科服务模式中全科医生上门服务(60.1%)、电话诊疗方式(58.8%),门诊医疗方式(56.2%)。83.6%已签约家庭医生,90.4%患者希望自己的家庭医生可以定期进行健康教育、疾病科普、心理咨询,88.9%患者希望自己的家庭医生能对慢性病患者定期进行随访、调药。门诊患者认为全科医师应具备的素质集中在出色的医疗技术(95.6%)、全面的医疗知识(98.4%)、较高的责任心、爱心、同情心(96.4%)、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87.9%)。研究结论:通过对河南省28家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基地主任、268名全科基地临床师资、840名全科门诊患者调查,发现各全科基地教学资源配置合理,各项规章制度相对完善,全科临床师资热爱自己的职业也支持综合医院开展全科医疗。但科研是学科建设之短板,质量低成果少。全科师资培训体系不完善,缺乏师资认证标准,全科医疗服务内容不完善,培训缺乏针对性。居民对全科医生及惠民政策认识存在偏差。因此应规范基地建设,加强科研投入,建立师资培训体系,同时加强全科理念的宣传。

孙新红[9](2017)在《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人的尊重、认可、关心、爱护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更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其必要性、重要性在医疗实践过程中最为突出和显着。医护人员对病患的关怀,不仅体现在为病人提供必需的诊疗技术服务,还应为病人提供精神的、情感的服务,在关注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维护患者尊严,实现病人利益最大化。对医科大学生而言,具备人文关怀精神不但是自身全面成长成才和职业良知生成的需要,更是医科大学生科技与人文情怀融合发展的需要。培育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不仅有利于加深对人文关怀的哲学思考,也有利于构建医疗文明,优化健康服务,更有利于树立“大健康”观念,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基本规律与实践路径的探索,更有利于促进新医学模式的转换,进而推动现代医学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目前在全球化浪潮及互联网影响下,形成了多元文化相互交织,多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的格局。社会层面上,出现了思想意识多样化、科技主义泛化、精神生活物化及价值取向功利化等现象。医学高等教育层面上,出现了教学价值观取向偏离教育目标,“当代医学人文观”培育缺失,“医学人文学科”建设滞后等现象。医科大学生个人层面上,表现为专业学习特点突出,普遍重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表现出专业发展职业性强,大学生人文知识储备不足等现象。在此背景下,医科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受到一定影响。从对10所医学高等院校的5000名在校生、3500名实习生、200家医疗用人单位的问卷反馈与调查来看,医科大学生整体上思想要求进步、乐观积极向上,能认识到具备人文素养对自身的重要性,认同医疗卫生事业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并具有一定的职业认知和职业道德素养,但同时也存在职业情感淡薄、仁爱精神欠缺、沟通情怀缺位、人文素养薄弱等消极的一面。本文对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现状也做了积极探索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突出问题在于:一是培养目标偏重医学专业教育。这不仅表现在培养理念上“重知识技能,轻人文素养”,专业建设上弱化医学人文教育,培养课程体系上偏重医学课程教学,而且在培养课程设置上忽视医学人文课程教育。二是培育内容不能满足基于“人文关怀”的教育需求。目前培育内容存在功用化色彩较浓、针对性不强、实践性不够等系列问题。三是培育方式难以促成浓厚的医学人文文化氛围。具体表现为医学课程人文文化欠缺、实验实训人文文化薄弱、临床实践人文文化不足,和校园医学人文文化不浓厚等。四是培育队伍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素养有待提升。当前培育队伍不仅存在教学观念有待转变和自身人文素养有待提升等问题,而且还存在培育队伍“以人为本”思想意识淡薄的现象。当前,国家在医学学位的培养方案中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放在了专业素质之前,既表明了伦理道德在医疗卫生行业中的重要性,又表明了构建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内容体系的必要性。一要培育仁爱精神。所谓“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培育学生仁爱精神就是促使学生爱人、利人、宽厚待人,不仅爱亲人,还应爱他人、爱人类,爱整个自然界。二要培育沟通情怀。医学的价值和目的在于治病救人、维护健康,有效的医患沟通不仅使医者更详实、全面、准确的了解病情,而且也促进医患间情感交流和彼此的信任。三要培育至善心理。向学生传授“善”的思想,培育医科大学生医者仁心、尊重生命、救死扶伤、善良行医的理念。四要培育慎独精神。医疗卫生工作的独特性要求医者在无人监管的自我状态下,对无菌的规范操作,对患者的抢救,对医嘱的下达都要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全力以赴。五要培育敬业精神。好医生就像工匠一样,不敢省人工减物力,坚守传承医技,把治疗的每名患者当成自己生命的延续。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环节、多维度、多角度的复杂体系,在充分发挥多方面因素关联性的基础上,力争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效果的最大化。在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意识能动作用理论”“伦理道德教育理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理论”等思想引领指导下,在悬壶济世的“仁心仁术”思想、济世救人的“人命至重”思想、淡泊名利的“廉洁行医”思想、大医精诚的“普通一等”思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启示下,借鉴“敬畏生命”思想、“允许原则”思想、“人道主义”思想等国外理论资源,对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路径的探索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通过在国家层面上修订现代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融合,定位现代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第二,通过塑造大学生精神支柱和依托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陶冶大学生性情、优化大学生情趣、抚慰大学生心灵的审美教育,通过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品德和健全德性的道德教育,通过培育学生“关注病,更关注人;读懂病,更读懂人”的高尚境界的人文教育等,提升大学生内在素养。第三,通过践行基于尊重、理解、承认前提下的“人文关怀”取向的教学价值观,发扬教师“教学伦理”“学术伦理”“师生伦理”等“职业伦理”精神,对学生“教以事”“喻诸德”,塑造具有“人文关怀”取向的培育队伍。第四,通过将人文文化注入医学课程教学,使每门课程都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通过将人文文化注入实验实训教学,使学生获得医学技能的同时,也感知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思想;通过将人文文化注入后期临床教学,使带教老师在诊疗过程中关心人、关怀人的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通过营造“医者仁心”的人文文化氛围等,共同创建医学人文文化氛围。第五,通过优化医疗卫生体质改革创造择业环境,通过体现对医护工作者人文关怀创造执业环境,通过巩固媒体正面解读与宣传创造舆论环境,通过引领学生向公众普及医学常识创造大众环境,真正为医务工作者营造“尊医、重卫”的良疑社会环境。

金保方,金桂兰[10](2003)在《中医院校研究生开设《医学影像学进展》专题讲座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说明开设《医学影像学进展》专题讲座的动机,详细介绍了开设本专题的方式及具体内容,简单分析该讲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部分兄弟院校联合开展此专题讲座。

二、中医院校研究生开设《医学影像学进展》专题讲座的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医院校研究生开设《医学影像学进展》专题讲座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2)“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基本概念界定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美国一流大学医学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
    2.1 研究目的和方法
    2.2 研究结果
    2.3 讨论与启示
第三章 国内高校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案例研究
    3.1 研究目的和方法
    3.2 研究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定性研究
    4.1 研究目的和方法
    4.2 定性研究的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研究
    5.1 指导思想
    5.2 优化原则
    5.3 优化思路
    5.4 优化策略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专家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医养结合模式下大连市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关键词释义
        1.2.1 医养融合
        1.2.2 康复
        1.2.3 人才培养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发展动态及评价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医养结合模式下大连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1 大连市医养结合政策背景以及康复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2.1.1 大连市医养结合相关政策
        2.1.2 大连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的基本状况
        2.1.3 针对康复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访谈及调查
    2.2 医养结合模式下对大连市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2.2.1 人才培养目标
        2.2.2 专业技术技能要求
        2.2.3 养老服务的专业知识
        2.2.4 职业素养
    2.3 大连市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状况和调查
        2.3.1 大连市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状况与主要培养措施
        2.3.2 大连市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状况的调查分析
        2.3.3 调查结果分析
3 医养结合模式下大连市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国内外比较
        3.1.1 国外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优秀模式
        3.1.2 香港地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成功模式
        3.1.3 大连市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与上述模式的比较
    3.2 大连市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3.2.1 康复专业人才供给量不足
        3.2.2 人才培养层次和学科专业设置不完善
        3.2.3 康复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仍有欠缺
        3.2.4 职业道德有待提升
    3.3 大连市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缺乏切实有效的政府政策支持
        3.3.2 执业资格制度和专业技术资格认证体系不完善
        3.3.3 办学规模和人才培养层次分布不均
        3.3.4 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脱轨
        3.3.5 社会认可度低,社会团体支持力度需进一步提升
4 医养结合模式下大连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4.1 政府以人力资源为导向,完善康复人才培养体系
        4.1.1 对康复人才招生给予专项计划
        4.1.2 规范执业资格制度
        4.1.3 制定各级各类康复机构的人才配备标准
        4.1.4 鼓励高校多层次进行人才培养
    4.2 鼓励高校创建校企合作,重视工学结合
        4.2.1 企业从岗位需求的角度参与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4.2.2 建设双师队伍,提升高校实践教学质量
    4.3 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力量
        4.3.1 充分发挥康复医学会及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
        4.3.2 充分发挥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
    4.4 完善多方位人才培养价值评价
        4.4.1 院校人才培养价值评价
        4.4.2 用人单位人才培养价值评价
        4.4.3 实习医院人才培养价值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康复专业人才的调查问卷
附录B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C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老人调查问卷
附录D 高校康复专业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E 高校康复专业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F 康复专业学生所在用人单位问卷调查
致谢

(5)我国独立办学医学院校本科专业设置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医学教育模式与他国医学教育模式存在差异
        1.1.2 “新医科建设”为医学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1.1.3 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对医学教育的要求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本科专业设置研究
        1.3.2 医学院校本科专业设置研究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
    2.1 独立办学医学院校
    2.2 专业与学科
    2.3 专业设置
第三章 我国独立办学医学院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历史演进
    3.1 我国独立办学医学院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历史演进
        3.1.1 建立阶段(1862-1949)
        3.1.2 探索阶段(1949-1976)
        3.1.3 调整改革阶段(1977-1992)
        3.1.4 发展优化阶段(1993-至今)
    3.2 我国独立办学医学院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 我国独立办学医学院校本科专业设置现状
    4.1 我国独立办学医学院校本科专业数量分析
        4.1.1 专业种数
        4.1.2 专业布点数
    4.2 我国独立办学医学院校专业类型分析
        4.2.1 我国独立办学医学院校专业类型的总体情况
        4.2.2 我国独立办学医学院校专业类型的具体分布
    4.3 我国独立办学医学院校专业结构分析
    4.4 我国独立办学医学院校新增与撤销专业分析
        4.4.1 近五年新增与撤销专业数量分析
        4.4.2 近五年新增与撤销专业类型分析
        4.4.3 近五年新增与撤销专业结构分析
    4.5 我国独立办学医学院校一流专业建设分析
    4.6 我国独立办学医学院校本科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4.6.1 专业设置数量发展不合理
        4.6.2 学科门类全,特色优势专业不足
        4.6.3 缺少学科融合专业,专业设置受利益驱动
        4.6.4 缺乏动态调整机制,专业调整反应滞后
第五章 对策
    5.1 合理调整专业数量,增加医学及相关专业比重
    5.2 建立动态专业调整机制,从供给侧出发优化专业结构
    5.3 发挥学术权力在专业设置中的主导作用
    5.4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调整多方监管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独立办学医学院校本科专业设置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6)我国县级医院临床诊疗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基于Second Opinion的理论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概念界定:临床诊疗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资料收集方法
    2.3 资料分析方法
    2.4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疾病再诊断的概念、内涵与研究现况
    3.2 我国疾病再诊断典型案例的实践效果
    3.3 我国县级医院临床诊疗中的主要问题
    3.4 县级医院临床诊疗中问题原因分析
4 对策建议
    4.1 丰富医学教育培养模式,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技能
    4.2 加强和完善县级医院继续医学教育
    4.3 完善医疗人才队伍激励保障机制,促进医疗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5 结论
6 本研究的局限性
文献综述 疾病再诊断项目的研究进展与启示
    参考文献
附件1 县级医院临床诊疗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的访谈提纲
附件2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老年护理方向课程设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第一部分 概述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四、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老年护理方向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建立
    一、初步构建老年护理方向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
    二、基于德尔菲法的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三、分析与讨论
    四、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老年护理本科课程构建……
    一、初步构建老年护理本科课程
    二、基于德尔菲法的老年护理课程构建
    三、分析与讨论
    四、小结
第四部分 总结
    一、研究结果与结论
    二、创新性
    三、研究的局限性
    四、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基于核心胜任力的老年护理课程设置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表 1 课题组成员信息及分工
附表 2 胜任力一级指标条目池(部分)
附表 3 胜任力二级指标条目池(部分)
附表 4 专家会议讨论稿(部分)
附表 5 课程设置模块条目池(节选)
附表 6 基于胜任力模型老年护理课程设置(节选)
附表 7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老年护理本科课程设置(节选)

(8)河南省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概念阐述
        1.1.1 学科
        1.1.2 学科建设
        1.1.3 医学学科建设内容
        1.1.4 全科医学定义
        1.1.5 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内涵
        1.1.6 全科医学学科建设要素
        1.1.7 综合医院建设全科医学科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背景
        1.2.1 现实背景
        1.2.2 学术背景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全科医学自身发展角度
        1.4.2 综合医院整体发展角度
        1.4.3 全科医学教育发展角度
        1.4.4 全民健康角度
2.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综合医院全科住培基地主任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1.2 全科基地临床师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1.3 全科门诊患者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专题小组讨论会议法和专家咨询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3 研究内容
        2.3.1 对全科基地主任的调查
        2.3.2 对全科医学科临床师资的调查
        2.3.3 对全科门诊患者的调查
    2.4 质量控制
        2.4.1 前期控制
        2.4.2 中期控制
        2.4.3 后期控制
    2.5 技术路线图
    2.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问卷调查结果
    3.1 河南省三级综合医院全科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相关调查结果
        3.1.1 全科规范化培训基地基本情况
        3.1.2 全科规范化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3.1.3 全科规范化培训基地学科带头人胜任力情况
        3.1.4 全科规范化培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3.1.5 全科规范化培训基地教学管理情况
        3.1.6 全科规范化培训基地科研建设情况
    3.2 河南省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临床师资问卷调查相关结果
        3.2.1 全科医学科临床师资基本情况
        3.2.2 全科临床师资对全科的职业认知情况调查
        3.2.3 全科临床师资对全科职业满意度调查
        3.2.4 全科基地临床师资培训情况
        3.2.5 全科医学科临床师资基本服务能力调查
    3.3 河南省三级综合医院全科门诊患者问卷调查结果
        3.3.1 全科门诊患者一般情况
        3.3.2 全科门诊患者对全科医生及相关政策的认识
        3.3.3 门诊患者对全科医生的需求
4.讨论
    4.1 河南省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取得的成效
        4.1.1 全科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齐全
        4.1.2 全科师资支持综合医院开展全科医疗
    4.2 河南省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4.2.1 全科领域科学研究能力不足
        4.2.2 全科医师培训体系不完善,工作大力大
        4.2.3 居民对全科医学及相关政策的理解不到位
5.对策与建议
    5.1 加强国家政策导向与政府财政支持,促进全科医学发展
    5.2 规范培训基地建设,提升全科医生服务能力
    5.3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升全科医生科研能力
    5.4 加强师资培训体系建设,提升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
    5.5 加强全科宣传力度,改善居民对全科的认识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国内外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研究现况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的创新与局限性
附录
    附录A 河南省三级综合医院全科住培基地建设概况调查问卷
    附录B 河南省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临床师资调查问卷
    附录C 综合医院全科门诊患者对全科认知及全科需求调查问卷
致谢

(9)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内涵及价值
    一、概念界定
        (一) 人文关怀
        (二) 人文关怀精神
        (三)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
    二、人文关怀精神对医科大学生的积极作用
        (一) 医科大学生自身全面成长成才的需要
        (二) 医科大学生职业良知生成的需要
        (三) 医科大学生科技与人文情怀融合发展的需要
    三、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价值
        (一) 加深对人文关怀的哲学思考
        (二) 构建医疗文明,优化健康服务
        (三) 树立“大健康”观念,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第二章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理论资源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 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二) 马克思主义意识能动作用理论
        (三) 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教育理论
        (四) 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理论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
        (一) 悬壶济世的“仁心仁术”思想
        (二) 济世救人的“人命至重”思想
        (三) 淡泊名利的“廉洁行医”思想
        (四) 大医精诚的“普通一等”思想
    三、国外相关理论
        (一) “敬畏生命”思想
        (二) “允许原则”思想
        (三) “人道主义”思想
第三章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调查问卷设计
        (一) 调查对象
        (二) 调查内容
        (三) 调查方法
    二、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积极表现
        (一) 认可人文素养对自身的重要性
        (二) 认同医疗卫生事业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三) 具备一定的职业认知和职业道德素养
    三、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消极表现
        (一) 职业情感淡薄
        (二) 仁爱精神欠缺
        (三) 沟通情怀缺位
        (四) 人文素养薄弱
第四章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一、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突出问题
        (一) 培养目标偏重医学专业教育
        (二) 培育内容不能满足基于“人文关怀”的教育需求
        (三) 培育方式难以促成浓厚的医学人文文化氛围
        (四) 培育队伍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素养有待提升
    二、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不足之处的成因分析
        (一) 社会思潮多元化,价值取向功利化
        (二) 教学价值观取向偏颇,“当代医学人文观”培育缺失
        (三) 医科大学生认知片面,人文素养养成不足
第五章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内容的凝练
    一、仁爱精神
        (一) 众善之源,德近佛者可为医
        (二) 仁者爱人,彰显医者父母心
    二、沟通情怀
        (一) “双赢”沟通,重在医患共情
        (二) 主动热情,呼唤沟通情怀
    三、至善心理
        (一) 敬佑生命,追求终极价值
        (二) 善待生命,向善施善积善
    四、慎独精神
        (一) 独居自律,恪守职业良知
        (二) 省察克治,救死扶伤尽天职
    五、敬业精神
        (一) 坚守执着,才近仙者可为医
        (二) 精益求精,临病胜于临敌
第六章 完善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路径
    一、定位现代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一) 国家层面上修订现代医学教育培养目标
        (二)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
        (三) 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融合
    二、注重内在素养提升
        (一) 理想信念教育
        (二) 渗透审美教育
        (三) 渗透道德教育
        (四) 渗透人文教育
    三、塑造具有“人文关怀”取向的培育队伍
        (一) 践行“人文关怀”取向的教学价值观
        (二) 发扬教师队伍“职业伦理”精神,体现人文关怀
    四、创建医学人文文化氛围
        (一) 加强医学课程人文文化渗透
        (二) 强化实验实训课人文文化培养
        (三) 督促临床实践人文文化践行
        (四) 营造“医者仁心”校园人文文化氛围
    五、创建“尊医、重卫”的良好社会环境
        (一) 优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建择业环境
        (二) 体现对医护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创建执业环境
        (三) 巩固媒体的正面解读与宣传——创建舆论环境
        (四) 引领学生向公众普及医学常识——创建大众环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一: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问题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问题的调查问卷
附录三: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问题的调查问卷
学位论文评阋及答辩情况表

四、中医院校研究生开设《医学影像学进展》专题讲座的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D]. 廉波.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2]“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研究[D]. 甘亚.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7)
  • [3]医养结合模式下大连市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研究[D]. 顾文轩.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4]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高等院校医学专业设置研究[D]. 高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
  • [5]我国独立办学医学院校本科专业设置及优化研究[D]. 匡秋潼.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1)
  • [6]我国县级医院临床诊疗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基于Second Opinion的理论和实践[D]. 王晴.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7]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老年护理方向课程设置的研究[D]. 桑继业. 承德医学院, 2020(02)
  • [8]河南省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现状调查[D]. 蔡晓婷. 河南大学, 2020(03)
  • [9]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研究[D]. 孙新红. 山东大学, 2017(03)
  • [10]中医院校研究生开设《医学影像学进展》专题讲座的探索[J]. 金保方,金桂兰.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3(04)

标签:;  ;  ;  ;  ;  

中医药院校研究生专题讲座《医学影像学进展》的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