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方法,最重要的是效果——试论如何提高试卷评论课的教学效率

最重要的是方法,最重要的是效果——试论如何提高试卷评论课的教学效率

一、贵在方法 重在效果——谈如何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效率(论文文献综述)

冯春艳[1](2021)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时代的科学教育也越来越强调实效性,科学教育的目标由只关注知识的获得转向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观念性思考在聚合碎片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科学素养的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高阶思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生命观念”置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首位,生命观念最具学科特色属性,是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标志和关键。然而,教师们仍未真正进入教学改革的浪潮之中,他们的教学仍旧停留于传统概念教学范式之内:重内涵轻外延、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探查、重表象轻深度。在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时代,高中生物碎片化教学必须要改革,传统概念教学必须要转型,那么,为落实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概念教学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通过生命观念这样一个概念聚合器将相关概念关联起来,交织成概念网络,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内容的深度理解。本研究聚焦于生命观念,依据概念转变理论、知识结构理论以及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出生命观念的认知路径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三轮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并证明了利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是可行的。首先,本研究利用文献法梳理了与学科观念、生命观念、概念教学相关的研究,并对观念、生命观念、概念教学进行概念界定,明确指出生命观念是对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纵观性认识和理解,是在生物学事实、概念基础之上对概念之间关系的高度概括或对核心概念的概括性表述和系统阐释。其次,本研究以S学校为个案,通过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对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进行问题诊断,分析、概括出一线生物学教师们在落实“生命观念”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理解上,一线生物学教师对生命观念的内涵认识模糊;在实践上,教师们滞于传统的概念教学范畴之内:缺少促进学生自我构建观念的教学过程,缺乏对概念关系的抽象概括,探查生命观念的过程仍存在不足。再次,本研究基于对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问题诊断的深入思考,构建出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路径,包括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价值意蕴、目标定位、内容分析,并基于与学科观念相关的理论、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出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最后,本研究在S学校的高一年级的X班级,利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实施流程”进行了三轮行动研究,通过“确定问题——制定计划——行动实施——效果检测——总结反思”的步骤程序,不断改进和完善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培养学生形成“系统观”、“结构与功能观”等生命观念。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深入总结、反思,本研究得出这样五条结论:生命观念是集知识、思想与意识为一体的结构化认识体系、生命观念是以生物学事实和概念为基础经由图式构建形成、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需激发学生的主动认知、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最终表现为基于概念性理解的表达与应用、在概念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构。提出这样四条建议:《课标》应进一步明确生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具体内容、生物学科的师范教育应关注对师范生的生命观念的培养、学校应为教师开展生命观念素养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空间、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在概念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观念。

张昊昱[2](2020)在《基于智学网数据分析设计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之中,教育行业也不例外,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授课形式如翻转课堂等不断运用于教学之中,各种技术手段也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尤其是“大数据”指引下的教学,笔者学校引入了智学网数据平台,该平台可以全方位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数据,同时该平台拥有丰富的题库,教师可以灵活选择不同难度、梯度的题目辅助教学。根据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实际数据,教师既可以横向比较发现自己班级整体的薄弱点,也可以纵向分析学生个体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是:知识难度比初中化学更大,知识点更多,并且较为分散。尤其是到高三年级,传统化学复习课追求高课堂容量,教师希望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复习到位,但复习的时间有限,很多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复习节奏,教师未能精准把握学生的问题所在,最终复习效果不尽如人意。通过查阅“高三化学复习”“教育大数据”等关键词,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与分析,了解了国内外化学教学中关于数据软件辅助有效复习及错题整理的研究。通过两年来智学网平台的使用,不断对智学网的功能进行探索和新尝试。结合智学网的教育数据分析功能,对传统的知识点复习课与习题讲评课进行改良、创新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包括“新五步法”的知识点复习课与“四梯度法”的习题讲评课。为了对比传统复习教学与基于智学网数据的复习教学的差别,本研究选择了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智学网数据的复习教学应用于实验班,传统的复习教学应用于对照班,研究时间为四个月;研究后期对两个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任课教师进行了访谈,并对两个班级的多次测试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论如下:相比于传统的复习模式,基于智学网数据的复习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学生的认可度更高,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同时,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无论学优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成绩都有了明显提升。

凌育珍[3](2020)在《同伴互助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大多数的高中历史教学几乎等同于教师讲授知识,并以明确的测验分数作为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判标准,这使得学生普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历史,然后套用解题模板进行题海战术,结果却无法对历史与现实、历史与人生的联系做出更深的思考。这种典型的应试教学违背了教学应以交往为背景、以交流为手段、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标的性质,不利于学生真正喜欢历史,但历史本身是有趣的,无聊的只是乏味的教学过程。同伴互助是一种细水长流但效果非常显着的教与学的方式,同伴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合作、分享的,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真正的学生主体课堂。课堂之外,同伴互助也促进学生与周围同学的沟通与交流,学生不再只关注自己的成绩,彼此不仅是竞争对手,更是学习的帮助者。教师很难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但学生之间可以,我们要认识到同伴互助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到历史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学生学习领域中的同伴互助是极具创造性的,并无固定模式。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依据上对大理新世纪中学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同伴互助应用的现状和问题,接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建设与管理互助小组,打造同伴互助的氛围,并阐述了同伴互助学习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应注意同伴互助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几个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开展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三种高中历史课型的同伴互助基本模式的阐述,并展示了具体的教学案例,最后将同伴互助扩展到信息化背景下的历史课外学习中。高中历史教学实施同伴互助策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总体来看同伴互助策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唐明超[4](2020)在《高中数学习题课变式教学实验研究 ——以原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习题课教学承担着巩固新知,深化理解,拓展应用的重要任务,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用教材教是教学的基本思想,研究教材并基于教材例题与习题开展教学活动是基本形式。开展变式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丰富,大多表明变式教学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习题课教学活动怎样开展才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与规律,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成绩是该研究的主要内容。该项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与实验研究法来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基于教材例题与习题开展习题课变式教学;二是比较基于教材例题与习题开展习题课变式教学与常规教学方法在教学成果上的差异,进而提炼出开展习题课变式教学的一般方法和基本策略。经历了测试工具的设计与预测,对照班与实验班前后测成绩的对比分析,可以认为基于教材例题与习题开展习题课变式教学比常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开展习题课变式教学时应该把握几个基本原则:(1)以实际学情为基础,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往往决定着阶段性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2)引导学生多参与并完成课堂思维活动,思维活动的充分性往往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3)问题设计要适应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4)变式要层级递进;(5)注意变式的时机与变式的度,不能为变而变。开展习题课变式教学的基本策略可以是:(1)通过精选课本上的典型例题或习题作为变式教学的母题,整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加深问题难度、替换问题背景等方式对母题开展有梯度的变式设计;(2)围绕阶段性教学目标,对具体问题开展类比变式、逆向变式、探究变式等多种方式;(3)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变式探究意识,既能自主变式又能开展合作探究;(4)注重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通过科学地评价优化课堂生成,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构建知识的逻辑体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希望该项研究能为广大一线教师在开展教学研究或者设计并开展习题课教学活动时提供参考。

王茂君[5](2020)在《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文中指出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已逐渐由重知识、重技能转向重能力发展,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是适应当代社会发展所必备的重要能力。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育教学观念,真正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数学预习是联接学生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的纽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数学预习单是落实教师预习任务和预习要求,由教师根据学情、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等设计的科学的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支架”,是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的“脚手架”,能够有效落实课前预习,改善课前预习效果不佳的现状,长此以往,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研究是基于任务驱动理论,以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先行组织者理论为理论基础进行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与运用的探讨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它以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是任务驱动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它强调任务的真实性、目标的明确性、学习的过程性和合作性,倡导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真实的任务背景下进行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践证明在这种任务驱使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有很大提升,因此,在任务驱动理论的指导下探讨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与实施来落实课前有效预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使学生主动学习是可行的。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通过查阅和整理任务驱动理论及预习单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任务驱动相关理论和预习单的研究现状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二是探讨和论述了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内涵、特征与价值。本研究把小学数学预习单定义为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为了进一步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在对学情、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针对某一内容而设计的学习任务。任务驱动下的小学数学预习单应具有科学性、动态性、预设性和导学性的特征。并结合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的要求论述了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价值即:有助于新课程标准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有助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将学生自主探究方式落到实处;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三是从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入手,从设计理念、设计原则、设计依据、设计流程、设计方法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任务驱动学习为设计理念,遵循预习单设计的一定原则,分析教材与课标,根据学情、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计学习任务,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课型,以案例的形式讨论了具体设计的方法。四是从实践层面,依据总结得出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结合具体课例设计数学预习单并设置对照班和实验班进行实验,再通过前后测成绩分析、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和访谈及对教师的访谈得出实验结论,分析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与实施对学生及教学的影响。五是对整个预习单设计与运用的过程进行了进一步的反思,探讨了预习单在运用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并提出尝试性的建议,期望能将预习单的价值真正发挥。

陈珊[6](2020)在《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结合文献研究和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可以将问题教学法定义为教师依据课标要求和自己的理解,将教学内容中的目标问题化、问题探究化、学习问题化,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历史思维和历史核心素养地培养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陶行知的“教学合一”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为理论支撑,是具有研究深度和可行性的。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的运用原则较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主要有唯物史观原则、时空观念原则、史料实证原则等等,为课堂提问和解决问题提供借鉴意义。通过分析关于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运用之问卷调查结果和对教师课堂实录的观察结果,揭示出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实践中的教师和学生双方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教师由于历史教学能力不足,出现自我陶醉,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史料、轻教材,重知识、轻能力,急躁、机械和讨好型教学等问题;学生则出现历史思维缺乏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缺乏质疑精神、不适应自己课堂地位的转换、学习差异性、知识基础不扎实。当然,学校作为历史教学的大环境,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改模式更迭频繁,师生不胜其烦,形式主义严重和滥用问题教学等。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问题教学法的运用需要注意以下事项:第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专业技能;第二,尊重差异,尊重情感;第三,重视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第四,重视解题思路引导;第五,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第六,注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第七,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教学建议。通过对“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运用的相关问题的探讨,以期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新高考和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王英华[7](2020)在《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全国卷作文命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就被赋予极高的分值与比重,占语文总分的40%,占据着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可以说高考作文命题质量和高考作文分数事关考生命运,高考作文命题也一直备受社会热议和教育界关注。本文将对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梳理基础上,进行“考”“教”“写”一体化、系统化的研究,目的是深入分析高考作文的发展历程,把握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发展趋势,以期为高考作文命题提供多角度的研究视角,为高中作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以高考作文命题演变历程为切入点,在回顾分析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基础上,将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作文命题划分为:高考恢复期(1977年-1979年)、高考变革期(1980年-1989年)、高考调整期(1990年-1998年)、课改实验期(1999年-2005年)、课改调整期(2006年—2014年)、课改深化期(2015年—2019年)六个阶段,并系统梳理总结各阶段高考作文命题突出特点。本文紧扣高考作文命题内容、命题形式、文体要求对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进行纵向、系统分析,并站在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理论前沿,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推断预测,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有效作文教学策略大胆探索,尝试构建“考”“教”互促、良性互动的体系。

杨刚华[8](2019)在《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的指导策略研究 ——以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前,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学生往往不会写作文或者写不完作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写作素材有很大关系:学生平时积累写作素材的“量”和“质”不达标,缺乏对已有写作素材的深刻感悟和灵活运用;教师在指导高中生积累与运用写作素材方面,往往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策略。于是,学生往往“难为无米之炊”或者“有米也不会炊”。基于此,笔者针对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相应提出了改进策略,以期为当前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教学提供借鉴。全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阐述项目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的研究综述;从概念上分别界定“写作素材”“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的指导”的定义;概述论文的研究设计,包括研究范围、研究目标、理论依据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的意义。从积累与运用两个方面来论述,印证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三部分,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的分析,发现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存在的问题,并发掘产生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指导策略研究。针对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指导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教师指导学生从生活中、从范文中、从阅读中、从媒体中、从活动中、从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六个切实可行的策略,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别对应列举了写好周记本、自编作文集、阅读分享会、观新闻周刊、青梅微讲坛、创新积累本六个策略案例。第五部分,高中生写作素材运用指导策略研究。针对高中生写作素材运用指导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教师指导学生唤醒激活素材、解读重构素材、改造提升素材三个可操作、有实效的策略。第六部分,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教学案例与分析。选取笔者有代表性的案例,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第七部分,结语。

宋子红[9](2019)在《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学复习课,作为数学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四基”的纽带,一节好的数学复习课,不仅仅带领学生梳理知识点,同时还可以以点带面,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复习课承担着多重任务,不仅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有效的解题策略,并从中体会知识所蕴含的数学思想,还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感知、体验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论文以中山市HQ中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的一般建议和不同课型教学策略,并结合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优秀案例对所提出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运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教学目标设定不精准、知识概念图的运用不到位、学案设计不合理、题目的选择没有精而细、小组合作运用不合时机等问题。第二部分,基于调查研究,从预习、展示交流、小组合作、课堂和作业反馈等方面提出了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的一般建议,并对习题讲评课、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教学策略进行了论述。第三部分,以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优秀案例为例,结合所提出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案例赏析,以便在实践中检验教学策略的可行性。

赵馨[10](2019)在《高中语文时评类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以中山市X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语文学科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入,课程目标也在发生着变化。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时事类素材占据较大篇幅。在平时的时评类作文课教学中,学生思维有些混乱,教师感觉教学效果不佳。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作文思辨能力不强。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一项,因此笔者希望把时事评论引入到作文教学之中。发展学生辩证思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多角度思考与表达,改进中山市X中学语文时评类作文教学的现状。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中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所学习的语文写作知识进行梳理与整合,表达与交流。本文以中山市X中学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在校学生时事信息获取的情况进行调查,对时评类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并进行原因分析,并为教师时评类作文教学改进策略提供现实依据。本文共分五个部分,论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时评类作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明确时评类作文的定义与内涵,分析国内时评类作文教学研究状况,提出研究的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针对中山市X中学时评类作文信息获取及教学现状进行调查:首先对高中学生时事信息获取来源及运用设计调查问卷;其次对高中语文时评类作文教学现状设计调查问卷。第三部分对高中学生时事信息获取来源及运用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再对高中语文时评类作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中山市X中学时评类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根据上一部分的调查结果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面深入分析中山市X中学时评类作文教学薄弱的原因。第五部分是对中山市X中学语文时评类作文教学提出改进策略。即培养学生时评阅读兴趣;多角度观察生活,重视时事素材积累;因材施教,进行有效训练;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多元评价;开展特色活动,建设教学共同体。

二、贵在方法 重在效果——谈如何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贵在方法 重在效果——谈如何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效率(论文提纲范文)

(1)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一)科学教育对于深度理解的需要
        (二)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诉求
        (三)高中生物学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
        (四)传统概念教学转型的现实指向
        (五)个人对于生命观念的研究旨趣
    二、 研究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问题
        (二)研究的具体问题
    三、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 概念界定
        (一)核心概念
        (二)相关概念
        (三)小结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 有关学科观念的研究
        (一)学科观念基本内涵的研究
        (二)学科观念构建的教学的研究
    二、 有关生命观念的研究
        (一)生命观念内涵的研究
        (二)生命观念教学的研究
        (三)生命观念评价的研究
    三、 有关概念教学的研究
        (一)关于前概念的研究
        (二)国外概念转变理论的研究
        (三)国外概念转变教学的相关研究
        (四)国内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对象的选取
        (一)S学校的基本情况介绍
        (二)选取S学校的原因分析
    三、 研究取向
        (一)质的研究
        (二)个案研究
    四、 具体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访谈法
        (三)观察法
        (四)文本分析法
        (五)行动研究法
    五、 研究过程与资料分析
        (一)身处研究现场——研究者的双重身份
        (二)资料搜集与整理
    六、 研究的效度与伦理
        (一)研究的效度
        (二)研究的伦理
第三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问题诊断
    一、 理解上的偏颇:对内涵认识模糊
        (一)对生命观念定义的理解偏于一隅
        (二)对生命观念的具体内容认识不清
    二、 实践上的退缩:滞于传统概念教学
        (一)单向度传授概念,缺少学生自我构建观念的过程
        (二)面面俱到理概念,缺乏对概念关系的抽象概括
        (三)重重测试考概念,探查生命观念的过程仍不足
    三、 理解与实践困境之因
        (一)自身之维:思维与行为的怯于尝试
        (二)环境之维:学校与社会的压力制约
第四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路径
    一、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概念转变理论
        (二)知识结构理论
        (三)逆向教学设计理论
    二、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事物的深度理解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
        (三)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科学的世界观
        (四)有利于教师精简教学内容
        (五)有利于教师重构教学方式
    三、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目标定位
        (一)高中生物学中生命观念的内涵
        (二)确定高中生物学中的观念目标
        (三)对观念素养层级水平的分析
        (四)基于“理解”指向表达与应用
        (五)生命观念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
    四、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内容分析
        (一)高中生物学科内容特点分析
        (二)系统分析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生命观念
        (三)解析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中的生命观念
    五、 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分析
        (一)对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的整体性分析
        (二)本研究构建的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模型
    六、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
        (一)单元教学是实现生命观念整体素养的优选路径
        (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的系统分析
        (三)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的阶段阐释
第五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与探索
    一、 对教与学的分析
        (一)教学分析
        (二)学情分析
    二、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三、 制定行动计划
        (一)确定行动目标
        (二)确定研究对象
        (三)制定行动计划
    四、 行动实施
        (一)系统提取
        (二)揭示前概念
        (三)激发元认知
        (四)抽象概括
    五、 效果检测
        (一)通过集体审议确定观念性试题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结果的分析
    六、 总结反思
        (一)研究成效
        (二)反思不足
第六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与改进
    一、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二、 制定行动计划
        (一)确定行动目标
        (二)制定行动计划
    三、 行动实施
        (一)任务型预习的教学实施
        (二)活动化教学策略的实施
        (三)加强表达指导的教学实施
        (四)精简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施
    四、 效果检测
        (一)通过集体审议确定观念性试题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结果的分析
    五、 总结反思
        (一)研究成效
        (二)反思不足
第七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三轮行动研究:提升与应用
    一、 第三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二、 制定行动计划
        (一)确定行动目标
        (二)制定行动计划
    三、 行动实施
        (一)设计任务型学习活动
        (二)针对任务型学习活设计表现性评价
        (三)角色扮演学习活动的实施
        (四)方案设计学习活动的实施
    四、 效果检测
        (一)对任务型学习活动的效果分析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的效果分析
    五、 基于整体行动研究的总结反思
        (一)研究成效
        (二)研究反思
第八章 结论与反思
    一、 研究结论
        (一)生命观念是集知识、思想与意识为一体的结构化认识体系
        (二)生命观念是以生物学事实和概念为基础经由图式而构建形成
        (三)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需激发学生的主动认知
        (四)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最终表现为基于概念性理解的表达与应用
        (五)在概念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构
    二、 研究建议
        (一)《课标》应进一步明确生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具体内容
        (二)生物学科的师范教育应关注对师范生的生命观念的培养
        (三)学校应为教师开展生命观念素养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空间
        (四)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在概念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观念
    三、 研究不足
        (一)缺乏对更大范围内的高中生物学教师的调查
        (二)教学行动研究的范畴需进一步扩大
        (三)在考查学生生命观念形成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 研究展望
        (一)促使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与深度学习的有机融合
        (二)持续推进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2)基于智学网数据分析设计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基于智学网数据的化学复习课的设计
    3.1 智学网平台的使用
    3.2 基于智学网数据的化学复习课的设计
4.研究方案与实践案例
    4.1 研究方案
    4.2 实践案例
5.研究结果及分析
    5.1 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5.2 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5.3 教学实践结果与分析
6.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高三化学复习效果调查
致谢

(3)同伴互助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一)选题的缘由
        (二)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状况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相关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第一节 相关核心概念界定
        一、同伴互助的含义
        二、同伴互助与合作学习的区别
    第二节 相关理论依据
        一、教育心理学理论
        二、教育学理论
第二章 高中历史教学同伴互助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高中学生同伴互助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
        一、“高中生同伴互助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报告
        二、关于学生问卷报告的分析
    第二节 高中历史教师关于同伴互助教学的访谈
        一、历史教师访谈提纲
        二、历史教师访谈内容
        三、关于历史教师访谈的分析
第三章 高中历史教学同伴互助的组建策略
    第一节 同伴互助小组的组合
        一、互助小组的组合原则
        二、互助小组的组合方式
    第二节 同伴互助小组的管理
        一、互助小组管理的原则
        二、互助小组管理的方式
        三、同伴互助氛围的创设
    第三节 同伴互助学习的实施阶段
        一、同伴互助初级阶段
        二、同伴互助中级阶段
        三、同伴互助高级阶段
第四章 高中历史教学的同伴互助实践策略研究
    第一节 同伴互助策略的注意事项
        一、同伴互助环境的布置
        二、同伴互助问题的设计
        三、同伴互助史料的应用
        四、同伴互助的学案设计
        五、同伴互助学习的评价
    第二节 新授课中的同伴互助策略
        一、新授课同伴互助基本流程
        二、新授课同伴互助案例分析
    第三节 复习课中的同伴互助策略
        一、复习课同伴互助基本流程
        二、复习课同伴互助案例分析
    第四节 讲评课中的同伴互助策略
        一、做好考情分析
        二、明确讲评目标
        三、教师针对讲评
        四、小组互相讲评
        五、整理考后反思
        六、做针对性练习
    第五节 课外学习的同伴互助策略
        一、基于互联网的同伴互助历史学习
        二、课后学习中的同伴互助历史作业
        三、课后学习中的同伴互助课外活动
        四、基于互联网的同伴互助注意事项
第五章 高中历史教学同伴互助策略的实施效果和问题
    第一节 同伴互助策略的实施效果
        一、历史成绩取得进步
        二、历史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三、家长的负担得以减轻
        四、学生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第二节 同伴互助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支持不够
        二、教师观念落后
        三、竞争与合作矛盾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高中数学习题课变式教学实验研究 ——以原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能力要求
        1.1.2 2017 年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1.1.3 习题课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1.4 习题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高中数学习题课相关概念界定
        1.2.2 变式教学概念界定
    1.3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计划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
    1.6 小结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搜集途径
    2.2 关于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相关研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关于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相关研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4 关于高中数学习题课变式教学的相关研究
    2.5 文献综合述评
    2.6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课题研究的目的
    3.2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实验研究法
        3.2.3 行动研究法
    3.3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3.3.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3.2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3.3.3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3.3.4 马登的变异理论
        3.3.5 解题理论
    3.4 课题研究的工具
    3.5 小结
第4章 高中数学习题课变式教学的原则及策略
    4.1 高中数学习题课实施变式教学的原则
        4.1.1 科学的教学目标为导向
        4.1.2 学生的过程参与为途径
        4.1.3 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4.1.4 变式的层级递进性
        4.1.5 变式的适时性和适度性
    4.2 高中数学习题课开展变式教学的策略
        4.2.1 精选课本的典型例题与习题为母题
        4.2.2 教师紧扣教学目标合理变式
        4.2.3 学生合作探究深化变式
        4.2.4 科学评价与课堂生成的强化
    4.3 小结
第5章 高中数学习题课变式教学设计案例
    5.1 《集合习题课》教学设计
    5.2 《函数的概念与基本性质习题课》教学设计
    5.3 《指数函数习题课》教学设计
    5.4 《对数函数习题课》教学设计
    5.5 《基本初等函数章末习题课》教学设计
    5.6 《函数与方程习题课》教学设计
    5.7 小结
第6章 实验研究
    6.1 实验设计
        6.1.1 实验目的
        6.1.2 实验假设
        6.1.3 实验对象
        6.1.4 实验变量
        6.1.5 实验策略
        6.1.6 实验伦理
    6.2 前测工具的设计
        6.2.1 前测工具的双向细目表
        6.2.2 前测工具的结构
        6.2.3 前测工具预测数据基本统计量分析
        6.2.4 前测工具的难度
        6.2.5 前测工具的区分度
        6.2.6 前测工具的效度
        6.2.7 前测工具的信度
        6.2.8 前测工具的完善及确定
    6.3 后测工具的设计
        6.3.1 后测工具的双向细目表
        6.3.2 后测工具的结构
        6.3.3 后测工具预测数据基本统计量分析
        6.3.4 后测工具的难度
        6.3.5 后测工具的区分度
        6.3.6 后测工具的效度
        6.3.7 后测工具的信度
        6.3.8 后测工具的完善及确定
    6.4 实验过程
        6.4.1 预测确定测试工具
        6.4.2 实施前测与数据整理
        6.4.3 教学干预
        6.4.4 实施后测与数据整理
    6.5 实验结果
        6.5.1 前测结果对比分析
        6.5.2 后测结果对比分析
    6.6 实验结论
    6.7 小结
第7章 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7.1 课题研究的结论
        7.1.1 习题课变式教学的内容要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7.1.2 习题课变式教学的原则在于紧扣目标且变式有度
        7.1.3 习题课变式教学的关键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7.1.4 习题课变式教学的目的在于优化思维又服务高考
        7.1.5 习题课变式教学的意义在于重视过程又强化生成
    7.2 课题研究的反思
    7.3 可继续研究的问题
    7.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前测工具 高一新生《数与代数》知识与素养水平测试试卷
附录 B 后测工具 高一学生必修1知识与素养水平测试试卷
附录 C 前测工具预测试得分表
附录 D 后测工具预测试得分表
附录 E 前测对照班成绩表
附录 F 前测实验班成绩表
附录 G 后测对照班成绩表
附录 H 后测实验班成绩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理论基础
    (五)研究设计
一、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内涵、特征与价值
    (一)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内涵
    (二)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特征
    (三)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价值
二、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
    (一)设计的理念
    (二)设计的原则
    (三)设计的依据
    (四)设计的流程
    (五)设计的方法
三、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应用微型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对象及变量控制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课例
    (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六)实验结论与反思
四、任务驱动下预习单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反思
    (一)需精准把握学情设计预习单
    (二)需科学把握设计主体进行预习单设计
    (三)需做好预习单与课堂的衔接工作
    (四)避免预习单模式化、作业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重难点、框架
    五、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一章 “问题教学法”的概念界定及教学意义
    一、概念界定
    二、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意义
第二章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
    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二、陶行知的“教学合一”理论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第三章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新课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原则
    二、试卷讲评中的运用
第四章 问题教学法在绥阳中学高中历史课堂运用现状调查分析
    一、问题教学法在绥阳中学高中历史课堂运用现状调查基本情况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三、教师观察结果分析
第五章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运用中的问题和运用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二、运用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现状调查
附录2: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运用的观察表
致谢

(7)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全国卷作文命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创新之处
    三 文献综述
        (一)国内高考作文命题研究综述
        (二)国内外高考作文命题对比研究综述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1977~2019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回顾
    一 高考恢复期的作文命题,突出政治导向色彩(1977—1979年)
    二 高考变革期的作文命题,关注社会人生(1980—1989年)
    三 高考调整期的作文命题,注重道德评价(1990—1998年)
    四 课改实验期的作文命题,人本命题显现(1999—2005年)
    五 课改反思期的高考作文命题,更加关注现实生活(2006—2014年)
    六 课改深化期的高考作文命题紧扣时代脉搏(2015—2019年)
第二章 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分析
    一 高考作文命题内容特点及分析
        (一)命题内容从政治挂帅、社会热点、道德评说,逐步聚焦人文思考。
        (二)命题一直在谋求“窄”与“宽”的动态平衡
        (三)命题内容由“限制”走向“开放”
        (四)命题要求由表象化日趋具象化
    二 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特点及分析
        (一)高考作文命题类型演变及特点
        (二)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特点及规律
    三 高考作文命题文体特点及分析
        (一)限定文体
        (二)文体不限
        (三)文体自选
        (四)确定文体
        (五)明确文体
第三章 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及分析
    一 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内容趋势及分析
        (一)直面现实,关注社会热点
        (二)独抒心灵,注重生活体验
        (三)富含哲理,注重理性思辨
    二 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形式趋势及分析
        (一)重视任务驱动型作文
        (二)关注命题作文
    三 全国卷高考作文文体倾向及分析
        (一)注重文体特征已成共识
        (二)应用文体写作不容忽视
        (三)评述类文体命题或成热点
第四章 高中作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一 高考作文命题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启示
        (一)以“考”促“教”,发挥命题的导向作用
        (二)以“考”促“学”,发挥命题的激励作用
        (三)以“教”促“写”,发挥课堂的引领作用
    二 高中作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一)改进高中作文教学策略
        (二)改进高中作文训练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的指导策略研究 ——以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关于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现状的研究
        1.2.2 关于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重要性的研究
        1.2.3 关于写作素材积累指导策略的研究
        1.2.4 关于写作素材运用指导策略的研究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概念界定
        1.4.1 写作素材
        1.4.2 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1.4.3 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的指导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范围
        1.5.2 研究目标
        1.5.3 理论依据
        1.5.4 研究方法
第2章 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的意义
    2.1 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指导的意义
        2.1.1 促使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养成语文学习的好习惯
        2.1.2 促使学生阅读,扩容知识,增长见识
        2.1.3 促使学生熟悉教材,提高语文成绩
        2.1.4 促使学生激活写作动机
        2.1.5 促使学生了解社会,全面发展
    2.2 高中生写作素材运用指导的意义
        2.2.1 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2.2.2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2.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2.4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第3章 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方式
        3.1.1 问卷调查
        3.1.2 访谈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卷)分析
        3.2.2 高中生写作素材运用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卷)分析
        3.2.3 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现状的调查问卷(教师卷)分析
        3.2.4 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3.3 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 存在的问题
        3.3.2 原因分析
    3.4 高中生写作素材运用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4.1 存在的问题
        3.4.2 原因分析
第4章 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指导策略
    4.1 指导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4.1.1 指导策略要点
        4.1.2 策略例说:写好周记本
    4.2 指导从范文中积累写作素材
        4.2.1 指导策略要点
        4.2.2 策略例说:自编作文集
    4.3 指导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4.3.1 指导策略要点
        4.3.2 策略例说:阅读分享会
    4.4 指导从媒体中积累写作素材
        4.4.1 指导策略要点
        4.4.2 策略例说:观新闻周刊
    4.5 指导从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
        4.5.1 指导策略要点
        4.5.2 策略例说:青梅微讲坛
    4.6 指导从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
        4.6.1 指导策略要点
        4.6.2 策略例说:创新积累本
第5章 高中生写作素材运用指导策略
    5.1 指导唤醒激活素材
        5.1.1 概括归类道理(名言警句)素材
        5.1.2 提炼浓缩事例(故事经历)素材
    5.2 指导解读重构素材
        5.2.1 发散训练同一素材
        5.2.2 聚合训练不同素材
    5.3 指导改造提升素材
        5.3.1 裁剪精炼
        5.3.2 仿写延伸
        5.3.3 点题扣题
        5.3.4 言之有序
第6章 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教学案例与分析
    6.1 《作文练习讲评课兼谈写作素材的积累及运用》教学实践过程
    6.2 《作文练习讲评课兼谈写作素材的积累及运用》教学实践分析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B:高中生写作素材运用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C: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现状的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D: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现状的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9)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三) 文献综述
        1. 教学策略的内涵
        2.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
        3.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研究
        4. 文献评析
    (四) 研究内容
    (五)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问卷调查法
        3. 个案研究法
        4. 访谈法
一、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调查
    (一) 调查设计
    (二) 调查结果
        1. 教师教学设计的调查及分析
        2. 教学实施方面的调查及分析
        3. 学生学习维度的调查及分析
    (三)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目标的设定随意性强
        2. 知识概念图的运用不到位
        3. 学案设计不够合理
        4. 题目的选择不够精心和细致
        5. 小组合作运用不够到位
        6. 复习课教学模式尚未形成
二、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一)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的一般建议
        1. 复习课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复习课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3. 复习课要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
        4. 复习课要及时评价,检测课堂教学效果
        5. 通过教师团队调研,探索高效复习课教学模式
    (二) 初中数学复习课不同课型教学策略
        1. 习题(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策略
        2. 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3. 专题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三、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优秀案例分析
    (一) 教学案例展示
    (二) 教学案例赏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10)高中语文时评类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以中山市X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的背景
        1. 高中语文作文课程改革的需要
        2. 现实教学实践的需求
    (二) 研究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三) 时评类作文的定义与内涵
        1. 时评类作文的定义
        2. 时评类作文特性以及与其他作文教学的差异性
    (四)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 将时评引入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研究
        2. 时评类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 时评类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4. 时评类作文教学模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
    (五) 研究的方法
        1. 研究思路
        2. 采取的研究方法
一、中山市X中学时评类作文信息获取及教学现状调查
    (一) 高中学生时事信息来源及运用调查问卷设计
    (二) 高中语文时评类作文教学现状调查问卷设计
二、中山市X中学时评类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 高中学生时事信息获取来源及运用现状分析
        1. 走读生相对比住宿生更容易获取信息
        2. 课业负担重,阅读量小,缺乏对时政的信息关注
    (二) 高中语文时评类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1. 学生写作兴趣不足,积累素材不够
        2. 写作教学课堂活动单一
        3. 评改方式单一
        4. 教师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
三、中山市X中学时评类作文教学薄弱的原因分析
    (一) 学生方面的原因分析
        1. 生源问题导致学生时评写作兴趣不足
        2. 阅读量小导致时事素材积累不足
        3. 竞争激烈导致课业负担重
        4. 住宿制度导致信息获取渠道单一
        5. 逻辑思维不强导致作文杂乱无章
    (二) 教师方面的原因分析
        1. 工作量大导致教学研究不足
        2. 缺乏学生主体意识导致教学模式单一
        3. 评价方式单一导致训练效果不佳
        4. 教师不愿写作导致示范性不强
    (三) 学校方面的原因分析
        1. 课程设置不合理
        2. 信息的来源渠道变窄
        3. 师资年龄偏大,培训较少
        4. 社团活动没有较好的开发
四、中山市X中学语文时评类作文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 培养学生时评阅读兴趣
        1. 选择贴近学生的时事话题
        2. 利用新媒体拓展时事信息获取渠道
    (二) 多角度观察生活,重视时事素材积累
        1. 细心观察,积累素材
        2. 强化记忆,运用素材
        3. 唤醒情感,表达态度
    (三) 因材施教,进行有效训练
        1. 利用新媒体提高教研,有效训练
        2. 精心选材,敢于下水写作
        3. 发展个性,换位思考
    (四) 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多元评价
        1. 了解学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2. 视听结合,及时反馈
        3. 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
    (五) 学校开展特色活动,建设教学共同体
        1. 时评竞赛,以赛促练
        2. 辨明是非,论出精彩
        3. 分享交流,自由表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贵在方法 重在效果——谈如何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 [1]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D]. 冯春艳.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基于智学网数据分析设计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研究[D]. 张昊昱. 西南大学, 2020(05)
  • [3]同伴互助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策略研究[D]. 凌育珍.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高中数学习题课变式教学实验研究 ——以原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为例[D]. 唐明超.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D]. 王茂君. 西南大学, 2020(01)
  • [6]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陈珊. 西南大学, 2020(01)
  • [7]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全国卷作文命题研究[D]. 王英华. 海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的指导策略研究 ——以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为例[D]. 杨刚华.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02)
  • [9]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D]. 宋子红.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10]高中语文时评类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以中山市X中学为例[D]. 赵馨.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最重要的是方法,最重要的是效果——试论如何提高试卷评论课的教学效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