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接种AM真菌对成年果柚果实品质的影响

田间接种AM真菌对成年果柚果实品质的影响

一、大田接种AM真菌对成年结果柚树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徐如玉[1](2020)在《增施AMF对甜玉米氮肥增效及根际土壤AMF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文中提出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作为一种分布最为广泛的古老真菌,自然条件下能够与约90%以上的陆生植物根系形成菌根共生关系。这种共生体形成,一方面能够促进作物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减少化肥施用量;另一方面,AMF的施用可影响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调节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广东省是我国甜玉米的主产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优势产区之一。当前广东省甜玉米复种指数高、氮肥施用集中且施用量大、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突出。广东省甜玉米氮肥减施增效技术的创新应用对我国鲜食玉米减肥具有典型性和引领性。在大田上通过增施AMF来促进甜玉米氮肥减施增效的研究鲜有报道,严重制约了AMF菌根共生体在甜玉米生产中对氮肥减施增效潜力的挖掘。本文以甜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区组试验,设计4个施氮水平:(1)N0,不施氮;(2)N330,施氮量为330 kg/hm2;(3)N297,施氮量为297 kg/hm2;(4)N264,施氮量为264 kg/hm2。同一施氮水平下设增施AMF(AMF+)315 kg/hm2和不增施(AMF-)2个裂区,共8个处理3次重复。利用土壤常规理化指标分析方法和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研究增施AMF对甜玉米氮肥减量增效及土壤AMF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探索甜玉米根际土壤AMF群落结构的变化与氮利用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甜玉米氮肥减量增效以及AMF在大田作物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甜玉米的菌根侵染率与孢子密度变化规律一致,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297施氮水平时,侵染率和孢子密度达到最高值,在N330施氮水平时,侵染率和孢子量均有所下降。增施AMF的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大于不施菌的处理;整个甜玉米生育期,侵染率和孢子密度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吐丝期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达到高峰;增施AMF提高了甜玉米吐丝期根内氮代谢相关酶活性。(2)在同一施氮水平上,增施AMF其铵态氮、碱解氮含量均高于不施菌处理;土壤pH值、硝态氮在整个生育期内的变化趋势与铵态氮、碱解氮含量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在同一施氮水平上,增施AMF使土壤pH值、硝态氮含量均有所降低;增施AMF不同施氮水平的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生理利用率均有所增加。且在N264施氮水平时,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吸收利用率增加幅度最大,分别增加6.84%、6.85%和11.49%,增施AMF能促进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3)甜玉米增施AMF后,在抽雄期到吐丝期,干物质积累量、地上部分氮素积累量增长明显。甜玉米增施AMF显着提高了穗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在4个施氮水平上,甜玉米鲜苞产量均有所增加;在N0、N264和N297施氮水平下,裂区间甜玉米的鲜苞产量差异显着(P<0.05),相比不增施AMF的处理,甜玉米鲜苞产量分别增加了32.6%、16.7%和8.0%;在一定的施氮范围内增施AMF,改善甜玉米的品质。(4)通过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平台共获得1558461条高质量序列,以97%的一致性将序列聚类成为15771个AMF的OTUs,全部为球囊菌纲,实际观测到的OTUs数量为N330AM>N264>N297>N297AM>N264AM>N0>N330>N0AM。对AMF群落结构组成分析得出,球囊霉属(Glomus)、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和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占各处理土壤AMF总丰度的38.51%以上,在N0AM处理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74.22%;球囊霉属是8个处理的优势菌属,占各处理相对丰度≥1%物种的21.82%以上。N330AM处理的Chao1和Richness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5),表明N330AM处理的AMF菌群的丰富度最高;N0AM处理的Dominance指数最大、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最小,N0AM处理的AMF群落多样性最低。增施AMF和不增施裂区各解释了96.79%和95.7%的AMF群落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Monte Carlo检验显示,与不增施AMF的处理相比,硝态氮和铵态氮对AMF群落结构的解释量分别增加了15.8%和40.5%。(5)增施AMF显着增加了N0、N264、N297三个氮水平的孢子密度和侵染率,提高了甜玉米根系氮代谢酶GS、GOGAT的活性、地上部分的氮素累积、氮素利用率(NAE、PFP、NRE)和甜玉米鲜苞产量。其中,侵染率与GS、GOGAT显着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693、0.710;孢子密度与NR、NiR、GS、GOGAT极显着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52、0.854、0.977、0.986;与不施菌相比,对甜玉米的鲜苞产量、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均有所增加,硝酸盐含量有所减少;增施AMF改善了AMF群落结构,显着增加了孢子密度、侵染率与AMF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和AMF多样性指数与氮利用率的相关关系。通过对N297AM和N330处理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N297AM处理的鲜苞产量、品质、地上部分氮含量、氮素生理利用率、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N330处理并没有显着的差异,表明,N297施氮水平(297kg/hm2)增施AMF(315 kg/hm2)可实现氮肥减量增效的同时,达到稳产提质的效果,可作为推荐施肥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林伟杰[2](2020)在《柑橘硫营养状况及硫富集对土壤微生物和养分淋失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柑橘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传统上一般被认为是“忌氯作物”,而长期大量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和硫酸镁等含硫肥料导致柑橘园土壤硫的不断累积,因而明确柑橘园土壤硫的供应状况及其对土壤环境与柑橘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测定了福建省平和县322个蜜柚园和永春县31个椪柑园的土壤和树体的硫素营养状况,并通过土壤培养试验和土柱淋洗试验,研究不同硫用量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和养分淋失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探索高硫用量下氯替代硫的可行性,并分析潜在风险,旨在为柑橘合理施用含硫和含氯肥料提供科学依据。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柑橘园土壤和树体的硫营养状况:(1)蜜柚园土壤有效硫含量的范围为14.59~113.20 mg·kg-1,平均值为56.27 mg·kg-1,86.65%的样品土壤有效硫含量超过高量(>30 mg·kg-1)水平;椪柑园土壤有效硫含量的范围为31.23~310.37 mg?kg-1,平均值为128.57 mg?kg-1,所有样品土壤有效硫含量均超过高量水平;土壤有效硫含量随土壤全硫含量、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黏粒含量的增加而提高,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呈升高的趋势,并且土壤剖面中有效硫平均含量呈0~20 cm<20~40 cm<40~60 cm的趋势,这说明平和县蜜柚园和永春县椪柑园均存在土壤硫富集的问题。(2)蜜柚叶片硫含量的范围为0.26~0.50%,平均含量为0.34%;椪柑叶片硫含量的范围为0.24~0.84%,平均含量为0.31%,所有蜜柚园和椪柑园的叶片硫含量均处于适量(0.2~0.4%)及以上水平,说明蜜柚和椪柑的硫素营养充足。2、不同硫用量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硫含量的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蛋白酶活性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高硫用量极显着降低土壤细菌群落总体丰度和多样性,其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螺旋体门的相对丰度增加,变形菌门等六种细菌门水平的相对丰度降低,且均达到极显着水平;真菌群落总体丰度极显着降低,其中青霉菌属的相对丰度极显着提高,木霉菌属和毛壳菌属的相对丰度显着降低,但对土壤真菌的多样性影响不显着。3、通过土柱淋洗试验研究不同硫用量对土壤养分淋失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等氮量对照处理比较,提高土壤硫含量会促进SO42-、氮(NH4+-N、NO3--N)、磷(可溶性总磷DTP、可溶性正磷酸盐DRP、可溶性有机磷DOP)和阳离子(K+、Ca2+、Mg2+)的淋失量;且前三次淋洗的淋洗液中,硫的淋失量与氮、磷、钾、钙和镁的淋失量均呈极显着正相关。4、高硫用量下氯替代硫的试验结果表明,高硫用量下过量的氯替代硫会导致椪柑幼苗发生氯毒害;氯毒害极显着降低椪柑幼苗光合色素含量和PSⅡ反应中心功能,导致净光合作用速率降低;氯毒害下椪柑幼苗叶片O2·-产生速率、H2O2含量、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极显着提高,叶片膜脂过氧化加剧。综上所述,柑橘园土壤和树体硫素营养丰富,高硫用量显着影响土壤中与氮素相关的酶活性、微生物总体丰度和多样性,增加SO42-、氮、磷和盐基离子的淋失量,并且高硫用量下氯替代硫对椪柑幼苗存在毒害作用,其可行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雷卉[3](2019)在《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幼苗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环境的影响》文中提出柑橘是世界第一大类水果,也是我国仅次于苹果的第二大类水果。在生产上,施肥是柑橘栽培的关键技术,但是我国柑橘主产区普遍存在施肥量和施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比如过度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结构变差、水污染以及柑橘栽培管理不当等不良后果。因此不论是从政策还是农业生产需求方面生产者们都在寻求新的方法,以期在减少化肥施用不合理的同时,转变肥料利用方式和提高化肥利用率。柑橘等少根植物可以通过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共生获取更多养分进而适应生态环境的变化。利用柑橘与AMF这种共生关系,将接种AMF与减量施肥相结合,可能有利于改善土壤板结,提高土壤供水供肥能力,因此这项研究对于改善目前柑橘生产中施肥过量问题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生长了一年的大雅柑/香橙[(Citrus unshiu×C.sinensis)×C.reticulate/C.junos]脱毒苗为试材,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记为:C.e)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记为:F.m)为AMF菌剂,采用接种×施肥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处理:(1)不接种(NAM);(2)接种AMF(C.e);(3)接种AMF(F.m)。每个处理根据施肥量设置3个水平:常规施肥(CK)、减量30%施肥(A)、减量60%施肥(B)。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5株,5次重复,共计225株。主要从柑橘幼苗营养生长、生理代谢、根际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四个方面展开研究,综合分析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幼苗生长及土壤微环境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三种施肥水平下,柑橘幼苗根系均能与AMF(C.e和F.m)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侵染率与施肥量呈反比。减量30%施肥(A)不会影响柑橘幼苗的生长,但减量60%施肥(B)明显抑制其生长;接种AMF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柑橘幼苗生长、根系发育及氮、磷、钾元素的吸收,接种AMF后,减量30%施肥(A)柑橘幼苗生长最好,但减量60%施肥(B)柑橘幼苗接种效应最高,且F.m优于C.e。2.三种施肥水平下,柑橘幼苗根系活力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减量30%施肥(A)不会影响柑橘生理代谢,但减量60%施肥(B)显着减少了幼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谷氨酰胺合成酶(GS)、硝酸还原酶(NR)及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接种AMF(C.e和F.m)显着促进了柑橘幼苗各项生理代谢活动,且这些效应随着施肥量的减少而增强。3.未接种(NAM)处理,减量30%施肥(A)不会影响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区系和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含量,减量60%施肥(B)显着减少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含量,降低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接种AMF(C.e和F.m)均能显着改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酶活性,减量60%施肥(B)土壤各项指标最优,低施肥水平AMF(C.e和F.m)的作用更显着。4.柑橘幼苗根际土壤优势细菌类群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三种施肥水平下优势细菌丰度差异显着,减量30%施肥(A)细菌丰度最高;接种AMF后显着增加了土壤富营养型细菌的相对丰度,对细菌群落多样性在数值产生了趋同性影响。子囊菌门是柑橘幼苗根际主要的真菌类群,三种施肥水平下子囊菌门丰度差异不显着,但常规施肥(CK)会导致隶属于该菌门的一些潜在致病真菌比例增加;接种AMF(C.e和F.m)后均能显着降低柑橘根际土壤致病真菌的丰度,促进有益真菌的生长。

宋洁蕾,李胜,林莹,罗石文,段艳茹,桂富荣[4](2019)在《丛枝菌根真菌对紫茎泽兰生长与繁殖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紫茎泽兰是一种世界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侵入我国后迅速扩散至多个省市,严重阻碍了当地农、林、牧业的发展。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紫茎泽兰生长和繁殖的影响,解析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在紫茎泽兰入侵、传播和扩散过程中的作用,能为开展紫茎泽兰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盆栽实验,测定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紫茎泽兰株高、叶片数、总叶面积、节间距、地径,并统计单株花序数、单花序种子量、种子量、种子千粒重、含水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结果】丛枝菌根真菌对紫茎泽兰的株高、地径有极显着影响(P<0.01),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紫茎泽兰的单株花序数、单花序种子数、总种子量分别增加了5.03、1.51、7.64倍;种子的长度、宽度、含水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增加了15.24%、23.08%、19.46%、29.22%、391.01%、183.56%(P<0.05)。【结论】丛枝菌根真菌可显着促进紫茎泽兰生长,控制丛枝菌根真菌的数量可有效抑制紫茎泽兰生长,并抑制紫茎泽兰花序数、种子量及种子的生命力,降低其扩散蔓延速度。

王凤丽,曹兵,王文举,李占文[5](2016)在《菌根剂对灵武长枣叶片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灵武长枣为试验材料,在果实膨大期将菌根剂施入种植土壤,测定成熟期叶面积、叶干质量和果实质量、大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分析土壤施用菌根剂对灵武长枣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灵武长枣果实成熟期单株施用12 g德国Willbest菌根剂后,能显着促进叶片的生长;在果实品质方面,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显着增加,但降低了果实的含酸量,VC含量也略有下降,而果实品质与种植地土壤状况有关.

谭晓燕[6](2012)在《烟台大樱桃等几种果树施用VAM菌剂的生理生态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实验研究了胶东几种果树(红富士苹果、红灯大樱桃和洋梨)根系施用VAM菌剂后,VAM真菌在三种果树上的定殖效应及其对果树根际环境(土壤微生物群系、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状况)及其生长效应(果树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菌剂处理的苹果、樱桃和梨根系中,VAM菌丝的侵染率分别比对照根系中的提高了68.3%,27.7%和31.4%,即VAM菌剂的施用显着提高了果树根系的VAM菌丝侵染率,表明菌剂中的菌丝在这三种果树的根围土中均得到一定的定殖,且在苹果树上的定殖效应最好。2.在接种VAM菌剂的三种果树的根围土壤中,三类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均显着增加;土壤脲酶活性显着增强,而磷酸酶、蔗糖酶活性无显着差异;土壤pH值降低,电导率增大;有机质含量显着降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显着升高,速效钾含量显着降低。菌剂的施用促进了果树根围土土壤总养分向有效养分的转化,为植物提供了更多可利用的矿质营养;并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使得叶片养分含量升高。3.接种VAM菌剂的苹果树、樱桃树和梨树,其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4%、2.2%和2.8%,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2.8%、13.3%和4.5%。接种VAM菌剂的苹果树和梨树,其果实糖度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1.5%和12.4%,酸度比对照分别降低了21.2%和10.8%,VC含量分别提高了20.6%和44.2%,灰分含量分别提高了13.9%和8.6%。处理组的苹果中,铜、铁、锌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均比对照组升高。说明VAM菌剂在果树上的施用使得果实糖度升高,酸度下降,维生素C和灰分含量增加,营养元素含量升高,从而改善了果实品质,提高了果实营养。

戴木兰[7](2012)在《加拿大草原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丛枝菌根真菌(AMF)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认为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是土壤中广泛分布并能与绝大部分维管束植物根系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因此成为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AMF对宿主植物优良的共生效益是人们研究它的主要兴趣所在,希望掌握AMF对宿主植物的促生效应达到合理和有效利用菌根资源的目的。然而AMF是一种活体共生真菌,只有在生活的植物根系中才能完成生活史,目前AMF纯培养一直是未能解决,致使人们对它的生理生化代谢,遗传学,尤其是其自然资源多样性的了解十分有限。目前新发展的第二代测序技术(the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如焦磷酸测序技术,较传统的克隆和测序方法具有更加高效、准确和高信息量的优势。但巢式PCR由于其较多的扩增循环数,并不适合以焦磷酸测序为基础的方法。因为相对增多的假阳性序列比例会产生更多的假阳性测序结果,将强烈影响到最后对AMF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的测算和估计。本论文通过测试不同的目的基因扩增方法,优化PCR扩增体系和目的产物纯化体系,探索出适合从土壤总DNA中扩增AMF目的基因并用于焦磷酸测序的方案。现对各部分实验进行如下总结和概括:1.不同DNA样品处理方法对焦磷酸测序结果的影响。首先设计该实验方案,分别比较巢式PCR和单一PCR扩增DNA样品后对焦磷酸测序结果的不同影响,并利用PCR产物纯化试剂盒代替传统的凝胶电泳分离产物,切胶提纯的方法,以期找到适合焦磷酸测序的扩增DNA样品的最优方案。该实验10个土壤样品分别来自不同小麦大田,首先从土壤中提取总DNA,再用AMF特异引物扩增AMF目的基因——核糖体小亚基(18S rDNA),该基因结构简图如下:核糖体重复基因序列一段核糖体基因重(?)复序列放大图SSU (18S)5.8S ITS LSU (25-28S)5S RNA RNA RNA RNA图1核糖体目的基因简图。(仿Vilgalys实验室)我们设计了三种方法来扩增原始DNA和纯化目的产物。方法一,巢式PCR扩增目的基因(先用真菌通用引物扩增土壤中的所有真菌18S rDNA基因,再用AMF特异引物扩增AMF的18S rDNA基因),凝胶电泳分离并纯化目的DNA片段。方法二,单一PCR并重复三次扩增目的基因,凝胶电泳分离并纯化目的DNA片段。方法三,单一PCR并重复三次扩增目的基因,PCR纯化试剂盒通过电荷交换原理直接纯化目的DNA片段。三种方法处理的10个DNA样品同时送样进行焦磷酸测序,测序结果显示:在97%相似度水平上,方法一共获得1319条有效序列,其中209条是AMF序列,产生25个AMF分子分类单位(OTU);方法二共获得7222条有效序列,其中931条属于AMF,产生89个OTU;方法三获得80875条有效序列,14736属于AMF,产生410个OTU,且方法一和方法二中大多数产生的OTU都包括在方法三中。通过该研究探索,我们不仅首次成功地证实了单一PCR适宜于焦磷酸测序方法,而且通过对比证实了PCR产物纯化试剂盒比传统切胶纯化方法更加有效回收目的DNA片段,还支持了重复扩增同一样品对有效获得目的基因片段的观点,即对同一DNA样品进行3-5次重复扩增,再混合所有的重复扩增产物,增加目的基因的得率。2.焦磷酸测序法调查AMF多样性及其系统学研究。在AMF自然资源的调查方面,目前对于这方面的了解很有局限性,这也是阻碍对AMF有效利用的主要原因。研究背景是北美中部农业产地,主要集中在加拿大草原三省,这里农作物生产是其主要的的支柱产业,如能对菌根进行有效利用无疑是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有力保障。我们对76个小麦大田采样点的AMF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总采样面积覆盖了2800多万公顷加拿大草原地区,采用DNA条形码标记的高通量焦磷酸测序方法。结果共测得33个AMF分子分类单位(OTU),系统学分析显示14个OTU归于Funneliformis和Rhizophagus属,16个OTU归于Claroideoglomus属,还有3个是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les)。多重反应行排序(multiresponse permutation procedure, MRPP)分析显示虽然有些AMF种类在各个土壤类型中均有分布,但其分布特点受土壤类型的影响(P=0.04),其中黑钙土(Black Chernozem)中含有最丰富和多样的AMF种类。3.AMF生态分布特点及土壤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大量研究表明AMF资源分布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土壤pH值可以影响菌根侵染率和种类多样性。本论文的第三部分研究结合实际测量的土壤营养元素指标和土壤物理性质,找出影响菌根真菌分布的具体土壤环境因素。主要检测内容有:四种耕作土壤类型——黑钙土(Black Chernozem)、褐钙土(Brown Chernozem)、深褐钙土(Dark Brown Chernozem)、灰钙土(Gray Chernozem)的基本生化性质检测;利用植物根系与土壤离子交换生化信号传感器(Plant Root Sensor, PRS)检测土壤主要营养元素N、P、K,微量元素测定(Ca、Mg、Fe、Mn、Cu、 Zn、B、S、Al)以及有害物质Pb、Cd的检测;土壤pH值、土壤颗粒密度、速效磷、总氮含量的测定;土壤菌丝量以及小麦根侵染率测定;小麦地上部分生物量和组织N、P含量的测定;对AMF目的基因(18S rDNA)扩增及焦磷酸测序。数理统计通过冗余分析发现:AMF资源分布与不同土壤类型显着相关(P=0.036),在黑土和深褐土中菌根资源多样性和丰富度较高,褐土最低;AMF种群与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显着相关(P=0.005); AMF能显着促进植物营养元素的吸收(P=0.047),特别是Cu, Zn等微量元素的吸收;AMF侵染率与土壤磷含量呈显着负相关(P=0.0002)。

杨蓉,郑钦玉,薛华清,杨晓红[8](2009)在《AM真菌对沙田柚组培苗炼苗期水分生理及生长效应的研究》文中认为对沙田柚组培苗移栽时接种AM真菌,从试验当天起定期采样对根系的AM真菌侵染情况和叶片的相对水分含量、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ABA含量、脯氨酸含量及植株茎和根系的N、P、K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AM真菌侵染沙田柚组培苗根系过程非常迅速;2)接种AM真菌有利于提高沙田柚组培苗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产物的生产能力;有利于提高植株叶片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着降低叶片ABA含量增加的速度,减轻植株受水分胁迫的程度;有利于植株更有效地吸收水分,显着提高叶片相对水分含量,促进幼苗的生长,提高幼苗的抗旱能力;3)接种AM真菌有利于沙田柚对N、P的积累,其中又以P含量的提高尤为明显;促进组培苗的生长发育,使植株的鲜重显着增加,茎鲜重增加尤为显着。研究认为接种AM真菌的方法简单易行,有助于沙田柚度过干旱期而提高种植沙田柚的经济效益,可在重庆市大面积推广使用。

龚利娟[9](2008)在《三种药用树脂基源植物内生真菌及诱导产血竭和沉香活性菌株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是新天然活性物质的重要资源,系统的调查研究药用植物的内生真菌十分必要。血竭和沉香是在机械损伤、真菌、昆虫等的作用下产生的。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不仅产量低,而且生产周期长,同时过度的开发利用造成了基源植物小花龙血树和白木香资源的枯竭。本文以小花龙血树、白木香和降香黄檀3种药用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内生真菌及诱导产生血竭和沉香的活性菌株进行了研究。通过表面组织消毒法从小花龙血树、白木香和降香黄檀3种植物根、茎和叶的450个组织块中分离获得581株内生真菌菌株,其中龙血树中172株,白木香128株,降香黄檀281株。根据形态特征进行初步合并为336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归属于32个属的46个分类单元和8个形态型。对各植物中内生真菌的定植率、分离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3种植物中,以小花龙血树的内生真菌总定植率最高(80.0%),分离率则是降香黄檀(1.87)>小花龙血树(1.15)>白木香(0.85)。从组织水平来看,不同植物的不同器官受侵染的程度也不同。每种植物中获得的内生真菌种数不同,不同植物中同一内生真菌的分布也不同,且存在数量上的差异。小花龙血树内生真菌分属于23个属的41个分类单元优势种为镰刀菌Fusarium sp.1(6.7%);白木香内生真菌分属于17个属的28个分类单元,镰刀菌Fusarium sp.4(7.1%),结香枝孢Cladosporiumedgeworthrae(5.7%),镰刀菌Fusarium sp.1(5.7%)和聚孢霉菌Glomerulariasp.(5.7%)为主要内生真菌种类;降香黄檀内生真菌分属于12个属的20个分类单元,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8.3%)为优势种,主要分自叶部。利用琼脂块法对336株内生真菌进行抗6种临床病原微生物的筛选,发现37株内生真菌对一种或多种指示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发现29株(21.64%)来自小花龙血树,4株(7.14%)来自白木香和3株(2.27%)来自降香黄檀。抗菌活性菌株主要集中在小花龙血树内生真菌茎部。所有的菌株对大肠杆菌均没有抑制作用。活性菌株的抑制作用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枯草芽孢杆菌和烟曲霉。内生真菌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与病原细菌的抑制作用相当。抑菌圈直径(含菌片直径5mm)的范围从7mm至27mm不等。7株内生真菌抑菌圈直径大于20mm表现出很高的抗真菌活性,主要是作用于烟曲霉。4株真菌表现出广谱的抑菌活性。活性菌株分属于10个分类单元,主要分布于齿梗孢属Calcarisporium、镰刀菌属Fusarium、附球霉属Epicoccum、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mitosporic Eremomycetaceae和未知真菌。镰刀菌属为活性菌株的优势属。在本实验中发现同属的内生真菌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抑菌谱和抑制能力,如镰刀菌属内生真菌。以内生真菌作为诱导子,与剑叶龙血树组培苗共培养,未能发现促进其生长和红色物质分泌的活性菌株。对活体和死体小花龙血树进行了真菌的回接实验,未能发现促进死体小花龙血树分泌红色物质的菌株。获得10株能促进成年小花龙血树木质部分泌红色物质(血竭主要成分)的菌株,主要隶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拟小卵孢属Ovulariopsis、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笋顶孢霉属Acrostalagmus和未知菌株。对其中产红色树脂量较大的5个样品利用RP-HPLC(DAD)法进行检测,发现接种菌株DC-1-12和DC-1-22的处理组中8个组分的含量均高于天然血竭,以菌株DC-1-22尤为突出。而且在我们的实验中,接种真菌仅3-5个月后,就能观察到在真菌的接种口周围有红色树脂分泌,表明人工加入诱导物,能加速诱导小花龙血树产生血竭,并有利于血竭有效组分含量的增加。对接种菌株DC-1-12和DC-1-22的处理组产生红色树脂部位进行了菌株再分离,经形态和分子鉴定,证实重新获得了菌株DC-1-22。利用显微观察发现菌丝侵入植物体内后,在细胞间生长、蔓延,到达次生维管束,与之相互作用,植物发生一种防卫反应,产生一种具有防御作用的红色分泌物。该红色分泌物首先在维管束内部形成,后逐渐向外围扩展,到达基本组织。同时发现红色分泌物形成后期整个维管束遭到破坏。对成年白木香树进行了真菌的回接实验,发现7株促进成年白木香产生棕色树脂(沉香)的内生真菌菌株。主要分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青霉属Penicillium和未知菌株。其中效果最好的为2株镰刀菌属真菌AS-1-11和AS-1-17,分泌物上下延伸达60 mm。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了接种菌株AS-1-11和AS-1-17样品中挥发油的组分,发现菌株AS-1-11和AS-1-17作用于白木香能提高部分组分的含量。在试验中观察到接种真菌培养物后4-6个月就能产生棕色树脂。表明内生真菌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白木香产生沉香。同时发现仅在机械处理的情况下也能产生沉香。对接种菌株AS-1-11和AS-1-17的处理组产生棕色树脂部位进行了菌株再分离,经形态和分子鉴定,证实重新分离得到了菌株AS-1-11和AS-1-17。利用显微观察发现菌丝能在植物体内存活,并蔓延到达射线或导管,与其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具有抗真菌的作用棕色分泌物。这是植物为抵抗真菌的侵染发生一种应激防卫反应的产物。

房慧勇[10](2008)在《兰科药用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及促萌发真菌的发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采集了我国29种珍稀濒危兰科药用植物种子,系统研究了11种兰科植物种子的无菌萌发特性,总结了无菌萌发规律。发现了8株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真菌,为兰科药用植物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萌发成苗奠定了理论和应用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花、果实、种子的角度验证了材料的准确性,利用显微观察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兰科药用植物种子的形态特征,发现,附生兰石斛种子的种皮具有相似的表面结构,种皮细胞细长,连接处形成圆柱状隆起,隆起部位分布有电镜下较亮的点块物质,而地生兰白芨,云南独蒜兰的种子则不具备这些特征。2、对原球茎的发育过程进行了描述和分级,确定了原球茎发育过程的分级方法,对4种地生兰和7种附生兰无菌萌发营养需求进行了比较研究,确定了每一植物种子无菌萌发的最适合营养条件,发现N6培养基是石斛类种子较适合的培养基,天然附加物对种子萌发和原球茎发育有促进作用,地生兰植物对营养需求比较独特,不同种类之间有较大差异。比较了光照对铁皮石斛、鼓槌石斛、云南独蒜兰、白芨种子无菌萌发的影响和温度对云南独蒜兰种子无菌萌发的影响。发现,黑暗培养能够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如铁皮石斛在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为95.07%,显着高于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率88.91%。短期光照起动种子的萌发,加快种子的萌发速度,如铁皮石斛种子经过1周光照后暗培养,在播种后的第2周开始萌发,比直接暗培养的种子早2周萌发。光照是诱导原球茎发育和幼苗生根的环境条件,11种兰科植物播种后,在黑暗条件下培养2年也不生根,光照条件下3-5个月就可以生根。墨兰由于播种后2年都没于萌发,所以,没有确定墨兰种子合适的无菌萌发条件。根据以上结果,建立了11种兰科植物种子无菌萌发的最适条件。3、发现了一种新的兰科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该方法的在不同植物种类上的成功率接近100%,保存两年后的恢复率达到98%以上。4、应用超低温保存白芨和云南独蒜兰种子后,种子的活力都超不过5%,该方法不适合于这两种植物种子的保存。5、建立了一套铁皮石斛的组培快繁体系,该体系不使用任何激素,与以往快繁体系相比,具有成本低廉,省工的特点,具有持续提供优质种苗的优点,适合工厂化大规模生产中应用。6、创建了一种促进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的真菌的分离和筛选方法,利用该方法从白芨原球茎中分离获得了18株真菌,合并为15株,从云南独蒜兰的种子中分离纯化了49株真菌,合并为30株真菌。7、从55株真菌中,筛选得到了8株有效的促白芨种子萌发的真菌菌株,萌发特性研究发现:白芨种子接菌共生萌发明显优于无菌萌发,表现在:初始萌发时间早,萌发率高,萌发后原球茎的发育速度快。以胶膜菌属真菌(Tulasnella sp.)Bsg14促进白芨种子萌发来说,播种后2个月观测,萌发率为61.17%,共生萌发的白芨种子此时已经发育形成原球茎,再经过一个月的培养形成2—3片叶的幼苗,而不接种真菌的对照,在播种后4个月观测,萌发率仍然为0。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8株真菌中的5株鉴定到了属,分别为:胶膜菌属(Tulasnella sp.)、丝核菌属(Rhizoctonia sp.)、疣孢漆斑菌属(Myrothecium sp.)、小菇属(Mycena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3株无法鉴定到属。8、首次获得了促进铁皮石斛、束花石斛、黑毛石斛、兜唇石斛种子萌发的真菌菌株,菌株编号:Bsg14,为胶膜菌属真菌。该结果是通过使用6株促白芨种子萌发活性较高的真菌菌株与22种兰科植物种子大规模筛选获得的。9、应用两种共生萌发体系对胶膜菌属(Tulasnella sp.)真菌促进铁皮石斛、束花石斛、黑毛石斛、兜唇石斛种子萌发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株真菌促昕进这4种植物种子萌发的活性很高,具有萌发速度快,萌发率高,原球茎发育速度快的优点,比如:铁皮石斛种子接种真菌后,从播种的第3周种子开始萌发,第7周时萌发率达到了79.34%,第8周原球茎即生长出了叶片,而不接种真菌的对照,在播种后3个月时观测,萌发率仍然为0。10、阐明了光照条件对兰科种子接菌共生萌发的影响。其结果为:光照能够调节兰科植物种子接菌共生萌发的萌发率及原球茎发育。对石斛来说,光照对最终萌发率没有明显影响,显着促进原球茎的发育,共生萌发的原球茎只有在光照的诱导下才能发育成幼苗。对白芨来说,短期光照和长期光照都能够显着的提高共生萌发的萌发率和原球茎发育速度。11、明确了兰科植物种子共生萌发后原球茎长宽增长的特性。铁皮石斛种子接菌共生萌发的原球茎大小增长模型为:y=—1251.46+266.53×1nx,判定系数为0.952;白芨种子室内接菌共生萌发的原球茎大小增长模型为:y=728.06—196596.6/x,判定系数为0.937;白芨种子自然界萌发的原球茎大小增长模型为:y=—636.753+156.250×1nx,判定系数为0.883,以上结论表明,原球茎的长宽比具有可预测性。12、使用环境扫描电镜对5种兰科植物种子接菌共生萌发原球茎的表征超微结构研究,发现了兰科植物种子共生萌发的形态特性:(1)共生萌发真菌对种子的侵入部位有选择性,或者说,兰科植物种子或原球茎提供了真菌入侵的部位,其侵入位点是:吸水孔,表皮毛。(2)共生萌发导致气孔特化关闭,共生萌发真菌侵入原球茎后,原球茎的气孔结构产生质的变化,形成无开合机制的闭合结构。

二、大田接种AM真菌对成年结果柚树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田接种AM真菌对成年结果柚树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增施AMF对甜玉米氮肥增效及根际土壤AMF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AMF在作物上的减氮效果
        1.2.2 土壤氮素水平对AMF的影响
        1.2.3 AMF对土壤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1.2.4 AMF应用在玉米减氮效果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增施AMF对甜玉米化学氮肥的减量效果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设计
        2.1.4 试验方法
        2.1.5 参数计算方法
        2.1.6 数据分析与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处理对AMF侵染率、根际土壤孢子密度的影响
        2.2.2 不同处理对甜玉米吐丝期根系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2.2.3 不同处理甜玉米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2.2.4 不同处理对甜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影响
        2.2.5 不同处理对甜玉米鲜苞产量、商品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2.2.6 不同处理对甜玉米氮素利用的影响
    2.3 讨论
        2.3.1 不同处理对AMF侵染率、土壤孢子密度的影响
        2.3.2 不同处理对甜玉米吐丝期根系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2.3.3 不同处理对甜玉米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3.4 不同处理甜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动态变化
        2.3.5 不同处理对甜玉米鲜苞产量、商品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2.3.6 不同处理对甜玉米氮素利用的影响
第三章 增施AMF对甜玉米根际土壤AMF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扩增子试验方法
        3.1.2 参数计算方法
        3.1.3 数据分析与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稀释性曲线(Observed-species)分析
        3.2.2 OTU聚类分析
        3.2.3 土壤样品的AMF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
        3.2.4 AMF群落结构组成分析
        3.2.5 AMF群落结构与根际土壤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RDA)
    3.3 讨论
        3.3.1 不同处理对根际土壤AMF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3.3.2 AMF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增施AMF对甜玉米氮肥减量的机理探讨
    4.1 增施AMF对甜玉米化学氮肥减量增效的机理
        4.1.1 增施AMF提高了氮代谢酶活性
        4.1.2 增施AMF提高了氮素利用率
        4.1.3 增施AMF提高了甜玉米鲜苞产量及品质
        4.1.4 增施AMF改善了AMF群落多样性
        4.1.5 AMF多样性指数与氮素利用的相关性
    4.2 讨论
        4.2.1 增施AMF提高氮代谢酶活性的机理探讨
        4.2.2 增施AMF提高氮素利用率的机理探讨
        4.2.3 增施AMF提高甜玉米鲜苞产量及品质的机理探讨
        4.2.4 增施AMF改善AMF群落多样性的机理探讨
        4.2.5 AMF多样性指数与氮素利用的相关性分析
        4.2.6 增施AMF对甜玉米化学氮肥减施增效的机理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2)柑橘硫营养状况及硫富集对土壤微生物和养分淋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综述
    1 土壤中的硫
        1.1 土壤中硫的含量、形态与分布
        1.1.1 土壤硫的含量
        1.1.2 土壤硫的形态
        1.1.3 土壤硫的分布
        1.2 影响土壤有效硫含量的因素
        1.2.1 土壤成土母质
        1.2.2 土壤类型
        1.2.3 土壤剖面深度
        1.2.4 土壤pH
        1.2.5 土壤有机质
        1.2.6 其他因素
        1.3 硫对土壤养分淋失的影响
    2 硫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2.1 土壤酶活性
        2.2 土壤微生物
    3 硫对植物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3.1 植物生长
        3.2 光合作用
        3.3 活性氧代谢
        3.4 蛋白质代谢
        3.5 矿质营养
    4 氯对植物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5 问题提出
    6 研究内容
    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柑橘园土壤和树体的硫素营养状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1.1 土壤样品的采集
        1.1.2 叶片样品的采集
        1.1.3 土壤剖面样品的采集
        1.1.4 有机肥样品的采集
        1.2 测定方法
        1.2.1 土壤样品的测定
        1.2.2 叶片和有机肥样品的测定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蜜柚园土壤和树体硫素营养状况
        2.1.1 蜜柚园土壤硫素营养状况
        2.1.2 蜜柚园土壤有效硫含量与土壤酸化的关系
        2.1.3 蜜柚园土壤剖面有效硫的分布特征及与交换性钙、镁的关系
        2.1.4 影响土壤有效硫含量的因素
        2.1.5 蜜柚树体硫素营养状况
        2.2 椪柑园土壤和树体硫素营养状况
        2.2.1 椪柑园土壤硫素营养状况
        2.2.2 椪柑树体硫素营养状况
    3 讨论
第三章 不同硫用量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壤培养试验
        1.2 测定方法
        1.2.1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1.2.2 土壤微生物的测定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硫用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1.1 脲酶活性
        2.1.2 酸性磷酸酶活性
        2.1.3 蛋白酶活性
        2.2 不同硫用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2.2.1 不同硫用量对土壤细菌的影响
        2.2.2 不同硫用量对土壤真菌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硫用量影响土壤酶活性
        3.2 不同硫用量影响微生物群落
第四章 不同硫用量对土壤养分淋失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柱淋洗试验
        1.2 测定方法
        1.2.1 淋洗液氮、磷含量的测定
        1.2.2 淋洗液SO_4~(2-)、K~+、Ca~(2+)、Mg~(2+)含量的测定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硫用量对土壤养分淋失的影响
        2.1.1 SO_4~(2-)的淋失
        2.1.2 氮的淋失
        2.1.3 磷的淋失
        2.1.4 钾、钙、镁的淋失
        2.2 SO_4~(2-)淋失量与各养分淋失量的相关性
    3 讨论
第五章 高硫用量下氯替代硫对柑橘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1.1 柑橘园土壤和叶片氯含量调查
        1.1.2 高硫用量下氯替代硫盆栽试验
        1.2 测定方法
        1.2.1 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
        1.2.2 活性氧代谢指标的测定
        1.2.3 叶片膜透性的测定
        1.2.4 生物量的测定
        1.2.5 根系构型和根系活力的测定
        1.2.6 植株硫、氯含量的测定
        1.2.7 土壤氯含量的测定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柑橘园土壤和叶片的氯含量状况
        2.1.1 柑橘园土壤氯含量状况
        2.1.2 柑橘叶片氯含量状况
        2.2 高硫用量下氯替代硫对椪柑幼苗生长的影响
        2.2.1 高硫用量下氯替代硫对椪柑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2.2.2 高硫用量下氯替代硫对椪柑幼苗硫含量的影响
        2.2.3 高硫用量下氯替代硫对椪柑幼苗氯含量的影响
        2.3 高硫用量下氯毒害对椪柑幼苗生理代谢的影响
        2.3.1 高硫用量下氯毒害对椪柑幼苗根系构型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2.3.2 高硫用量下氯毒害对椪柑幼苗光合生理的影响
        2.3.3 高硫用量下氯毒害对椪柑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3 讨论
        3.1 高硫用量下柑橘以氯部分替代硫的可行性及潜在风险
        3.2 高硫用量下氯毒害降低柑橘光合作用的原因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幼苗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环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柑橘产业发展情况
    1.2 土壤营养与施肥
        1.2.1 柑橘园土壤养分状况
        1.2.2 施肥技术发展现状
        1.2.3 减量施肥研究进展
    1.3 丛枝菌根真菌
        1.3.1 丛枝菌根真菌概述
        1.3.2 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1.3.3 调节植物共存关系
        1.3.4 改善和修复土壤环境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幼苗营养生长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植株
        3.1.2 AM真菌
        3.1.3 化学肥料
        3.1.4 土壤及容器
    3.2 试验设计
        3.2.1 试验处理
        3.2.2 施肥量的确定
        3.2.3 施肥时间与方法
    3.3 样品采集与处理
    3.4 指标测定及方法
        3.4.1 菌根侵染率测定
        3.4.2 根系形态结构测定
        3.4.3 幼苗生长发育测定
        3.4.4 氮、磷、钾元素吸收量测定
    3.5 数据处理
    3.6 结果与分析
        3.6.1 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幼苗侵染率及根系发育的影响
        3.6.2 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幼苗生长及菌根依赖性的影响
        3.6.3 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幼苗氮吸收量的影响
        3.6.4 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幼苗磷吸收量的影响
        3.6.5 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幼苗钾吸收量的影响
    3.7 讨论
第4章 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幼苗生理代谢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设计
    4.3 样品采集与处理
    4.4 指标测定及方法
        4.4.1 根系活力测定
        4.4.2 叶片光合测定
        4.4.3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4.4.4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4.4.5 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测定
        4.4.6 硝酸还原酶(NR)活性测定
        4.4.7 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测定
    4.5 数据处理
    4.6 结果与分析
        4.6.1 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4.6.2 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4.6.3 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6.4 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6.5 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幼苗GS、NR、ACP酶活性的影响
    4.7 讨论
第5章 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设计
    5.3 样品采集与处理
    5.4 试验方法
        5.4.1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5.4.2 土壤酶活性测定
        5.4.3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测定
    5.5 数据处理
    5.6 结果与分析
        5.6.1 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5.6.2 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5.6.3 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根际土壤GRSP含量的影响
    5.7 讨论
第6章 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6.1 试验材料
    6.2 试验设计
    6.3 样品采集与处理
    6.4 试验方法
        6.4.1 土壤DNA的提取
        6.4.2 荧光定量PCR
        6.4.3 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
    6.5 数据处理
    6.6 结果与分析
        6.6.1 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根际土壤细菌拷贝数的影响
        6.6.2 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根际土壤真菌拷贝数的影响
        6.6.3 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根际土壤细菌物种组成的影响
        6.6.4 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根际土壤真菌物种组成的影响
        6.6.5 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6.6.6 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6.7 讨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附图
致谢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4)丛枝菌根真菌对紫茎泽兰生长与繁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设计
    1.3 生长繁殖指标的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紫茎泽兰的菌根侵染率
    2.2 AMF对紫茎泽兰生长的影响
    2.3 AMF对紫茎泽兰干物质量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2.4 AMF对紫茎泽兰花序数与种子量的影响
    2.5 种子发芽率等参数的比较
3 讨论与结论

(5)菌根剂对灵武长枣叶片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施用方法
    1.4 测定指标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施用菌根剂对灵武长枣叶片生长的影响
    2.2 施用菌根剂对灵武长枣果实形态的影响
        2.2.1 施用菌根剂对灵武长枣果实单果质量的影响
        2.2.2 施用菌根剂对灵武长枣果实横径的影响
        2.2.3 施用菌根剂对灵武长枣果实纵径的影响
    2.3 土壤施用菌根剂对灵武长枣果实品质的影响
        2.3.1施用菌根剂对灵武长枣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2.3.2 土壤施用菌根剂对灵武长枣果实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2.3.3 土壤施用菌根剂对灵武长枣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影响
        2.3.4 土壤施用菌根剂对灵武长枣果实糖酸比的影响
        2.3.5 土壤施用菌根剂对灵武长枣果实VC含量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6)烟台大樱桃等几种果树施用VAM菌剂的生理生态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菌根概述
    1.2 丛枝菌根概述
    1.3 丛枝菌根对果树的效应
    1.4 VA 菌根菌剂在果树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VA 菌根菌剂在果树上的定殖效应
    3.2 VA 菌根菌剂对果树根围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3 VA 菌根菌剂对果树根围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4 VA 菌根菌剂对果树根围土 pH 和电导率的影响
    3.5 VA 菌根菌剂对果树根围土养分的影响
        3.5.1 VA 菌根菌剂对果树根围土全氮、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3.5.2 VA 菌根菌剂对果树根围土全磷、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3.5.3 VA 菌根菌剂对果树根围土全钾、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3.5.4 VA 菌根菌剂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3.6 VA 菌根菌剂对叶片养分(氮、磷、钾)的影响
        3.6.1 VA 菌根菌剂对叶片氮素含量的影响
        3.6.2 VA 菌根菌剂对叶片磷素含量的影响
        3.6.3 VA 菌根菌剂对叶片钾含量的影响
    3.7 VA 菌根菌剂对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7.1 VA 菌根菌剂对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3.7.2 VA 菌根菌剂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8 VA 菌根菌剂对果实品质(糖度、酸度、VC、灰分、营养元素)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VA 菌根与果树根际土壤微环境
    4.2 VA 菌根与果树土壤无机养分
    4.3 VA 菌根与果树组织无机养分
    4.4 VA 菌根菌剂与果树生长生理指标
    4.5 VA 菌根菌剂与果实品质
    4.6 实验成果与不足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7)加拿大草原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丛枝菌根真菌(AMF)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丛枝菌根真菌研究史
    1.2 丛枝菌根真菌分类系统简述
    1.3 丛枝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互利共生关系
    1.4 AMF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5 焦磷酸测序法概述
        1.5.1 焦磷酸测序技术简介
        1.5.2 焦磷酸测序技术原理
        1.5.3 第二代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展望
    1.6 焦磷酸测序技术在AMF系统学和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第2章 引言
    2.1 论文立体背景
    2.2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2.3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3章 不同DNA处理方法对焦磷酸测序结果的影响
    3.1 实验方法设计
    3.2 实验材料
        3.2.1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3.2.2 主要仪器
        3.2.3 主要试剂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三种方法实验操作比较
        3.3.2 三种方法测序结果比较
        3.3.3 三种方法测序结果的分子分类和物种鉴定比较
第4章 AMF在加拿大草原地区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布特点及遗传学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样品采集与处理
        4.1.2 主要仪器
        4.1.3 主要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土壤DNA提取
        4.2.2 PCR扩增、产物纯化和焦磷酸测序
        4.2.3 菌根侵染率调查
        4.2.4 土壤菌丝含量调查实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分子测序法研究AMF分布特点
        4.3.2 常规检测法研究AMF分布特点
第5章 土壤环境因素对AMF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5.1 AMF生态多样性研究
        5.1.1 土壤样品采集材料
        5.1.2 方法
        5.1.3 结果与分析
    5.2 丛枝菌根真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5.2.1 材料
        5.2.2 方法
        5.2.3 结果与分析
第6章 讨论
    6.1 AMF分子检测方法讨论
    6.2 AMF分布特点与土壤类型有关
    6.3 影响AMF多样性的环境因素
第7章 结论
缩写词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学术活动一览表

(8)AM真菌对沙田柚组培苗炼苗期水分生理及生长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处理
    1.2 指标测定及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接种AM真菌的侵染过程
    2.2 对叶片相对水分含量的影响
    2.3 对叶片蒸腾作用的影响
    2.4 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2.5 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6 对叶片ABA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2.7 对植株N、P、K含量的影响
    2.8 对植株生长效应的影响
3 讨论

(9)三种药用树脂基源植物内生真菌及诱导产血竭和沉香活性菌株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菌根真菌对药用植物的作用途径
        一、菌根真菌对植物根系结构的影响
        二、菌根真菌对矿质元素的影响
        三、菌根真菌对植物水分代谢的影响
        四、菌根真菌对植物病虫害的效应
        五、菌根真菌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
        六、菌根真菌对根际微环境的影响
        七、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八、菌根真菌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第二节 内生真菌对药用植物的作用及机理
        一、内生真菌对药用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内生真菌对药用植物有效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论文立题依据与意义
    一、立题依据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三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
    第一节 小花龙血树内生真菌多样性及生态分布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白木香内生真菌多样性及生态分布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降香黄檀内生真菌多样性及生态分布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节 三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比较分析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三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抗微生物活性的筛选
    第一节 三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抗微生物活性的筛选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和分析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活性内生真菌的分子鉴定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和分析
        三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内生真菌在龙血树属植物产生血竭过程中的作用
    第一节 剑叶龙血树组培苗与内生真菌共生培养系统的建立
        一、材料和方法
        二、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促进龙血树属植物产生红色物质的内生真菌的筛选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和分析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诱导小花龙血树产生血竭部位真菌的再分离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节 真菌诱导龙血树产生血竭的显微观察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节 小花龙血树产生的红色物质的定性分析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和分析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内生真菌在白木香产生沉香过程中的作用
    第一节 促进白木香产生棕色物质的内生真菌的筛选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和分析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诱导白木香产生沉香部位真菌的再分离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真菌诱导白木香产生沉香的显微观察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节 白木香产生的棕色物质的定性分析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参考文献
主要结论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兰科药用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及促萌发真菌的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综述 药用植物与内生真菌/菌根真菌相互作用的机制
    第一节 药用植物与内生真菌/菌根真菌相互作用中的抗性变化
    第二节 药用植物与内生真菌/菌根真菌相互作用中的特殊物质变化
    第三节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菌根真菌在植物不同发育阶段的作用及其机制
    第四节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菌根真菌对植物的专一(化)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兰科药用植物生物学及种子无菌萌发体系的建立和萌发特性
    第一章 兰科药用植物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 几种兰科药用植物的野生环境调查
        第二节 兰科药用植物花的形态
        第三节 兰科药用植物蒴果的形态
        第四节 兰科药用植物种子的形态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兰科药用植物种子无菌萌发体系的建立及萌发特性
        第一节 种子活力的快速鉴定
        参考文献
        第二节 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过程的形态学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光照条件下种子萌发过程的形态学
        参考文献
        第四节 培养基对地生兰药用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五节 培养基对附生兰药用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六节 光照对地生兰药用植物种子无菌萌发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七节 光照对附生兰药用植物种子无菌萌发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八节 培养温度对山慈菇种子无菌萌发的影响
第三部分 兰科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及试管苗的发育
    第三章 一种新的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方法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兰科药用植物无菌苗的发育
        第一节 培养基对地生兰无菌苗发育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培养基对附生兰无菌苗发育的影响及铁皮石斛的练苗
        第三节 激素对齿瓣石斛无菌苗发育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兰科药用植物种子共生萌发真菌的发现、筛选和鉴定
    第五章 兰科药用植物共生萌发真菌的分离与筛选
        第一节 几种兰科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与保存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兰科植物种子共生萌发真菌筛选体系的确立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几种药用兰科植物种子共生萌发真菌的定向分离
        第四节 兰科药用植物种子共生萌发真菌的初次筛选
        第五节 兰科药用植物种子共生萌发真菌的二次筛选
        参考文献
        第六节 兰科药用植物种子共生萌发真菌的有效性验证
        第七节 有效菌株对22种兰科植物种子萌发效果的筛选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兰科药用植物种子共生萌发影响因子及萌发特性
        第一节 兰科药用植物种子共生萌发形态特性
        第二节 萌发体系对兰科植物种子共生萌发的影响
        第三节 光照对药用石斛种子共生萌发的影响
        第四节 不同萌发真菌菌株和光照对白芨种子共生萌发的影响
        第五节 兰科种子共生萌发原球茎长宽增长特点
        第六节 自然界中白芨种子共生萌发特点
        第七节 铁皮石斛种子共生萌发原球茎共生关系的确认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兰科药用植物种子接菌共生萌发的表征超微结构研究
        第一节 萌发真菌菌丝侵入部位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共生萌发形态学机理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兰科药用植物种子萌发真菌的鉴定和多样性特点
        参考文献
主要结论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大田接种AM真菌对成年结果柚树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增施AMF对甜玉米氮肥增效及根际土壤AMF群落多样性的影响[D]. 徐如玉. 甘肃农业大学, 2020(12)
  • [2]柑橘硫营养状况及硫富集对土壤微生物和养分淋失的影响[D]. 林伟杰.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3]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幼苗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环境的影响[D]. 雷卉. 西南大学, 2019(01)
  • [4]丛枝菌根真菌对紫茎泽兰生长与繁殖的影响[J]. 宋洁蕾,李胜,林莹,罗石文,段艳茹,桂富荣. 生物安全学报, 2019(01)
  • [5]菌根剂对灵武长枣叶片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 王凤丽,曹兵,王文举,李占文. 农业科学研究, 2016(04)
  • [6]烟台大樱桃等几种果树施用VAM菌剂的生理生态效应研究[D]. 谭晓燕. 鲁东大学, 2012(10)
  • [7]加拿大草原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丛枝菌根真菌(AMF)遗传多样性研究[D]. 戴木兰. 西南大学, 2012(11)
  • [8]AM真菌对沙田柚组培苗炼苗期水分生理及生长效应的研究[J]. 杨蓉,郑钦玉,薛华清,杨晓红.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9]三种药用树脂基源植物内生真菌及诱导产血竭和沉香活性菌株的研究[D]. 龚利娟.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8(12)
  • [10]兰科药用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及促萌发真菌的发现[D]. 房慧勇.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8(12)

标签:;  ;  ;  ;  ;  

田间接种AM真菌对成年果柚果实品质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